时间:2023-07-13 16:30:36
序论:在您撰写通信的可靠性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实践中可以看到,可靠性分析法在电力通信系统中的应用非常的少,常见的是将通信网可靠性研究成果和电力通信系统实际特点进行有效的组合,以此来更好解决电力通信系统可靠性分析问题。在网络可靠性分析过程中,因没有充分考虑到业务对其造成的严重影响,所以不同业务可靠性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实践中很多的学者、专家试着在改进这种分析方法,采取不断优化算法的方式来降低运算过程的复杂度。据资料显示,当前国内外关于电力通信系统的研究成果非常的少,现有的技术也相对比较滞后,因此很难满足电力事业发展需要。
2提高电力通信系统可靠性的有效策略
基于以上对当前电力通信系统可靠性问题的研究成果分析,笔者认为要想提高供电力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应当认真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1综合策略
优化建设光纤网,将单光缆建成环,以此来提高光纤网络系统的运行可靠性。对于那些投运时间相对较长、服役时间比较久的光缆而言,可用冗余度之所以会比较,其主要原因在于近年来电力通信网络发展速度非常的快,综合数据网等很多的网络建设过程中耗掉了大量的纤心。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建议光缆建设之前,应当对各部门纤芯需求量进行综合考虑,而且在光缆实际建设过程中还要充分的考虑该区域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以确保纤芯有适量的冗余度。针对当前已经非常少的纤心可用光缆,可适当地改造、扩容大心数光缆。部分区域网络管控手段以及分析方法相对比较落后,因此应当加快工程项目建设,提高分析水平。在此过程中,还要不断加快SDH光传输B网的接入,当B网接入完成后,就会有解决部分地区,尤其是110千伏厂站光传输设备没有双重配置问题。对于小部分110kV厂站SDH光设备关键部件没有冗余配置问题,笔者建议应当在技改项目中适当地增加一些关键部件冗余配置,而且新建机械设备关键位置应当真正满足冗余配置,只有这样才能投产和运行。
2.2全过程管理
1设计阶段。具体操作过程中,应当根据实际运行状况来设计系统可靠性标准、规程等;同时还要不断的提升具体通信系统可靠性设计方案和指标。对通信设备中的可靠性要求进行明确,在讨论、决定系统组织过程中,应当保证通信系统的可靠性。2建设阶段。在此过程中,引导组织和采取多元化的可靠性保障措施,对建设结果加强监督和评价。3运行和维护期间。应当对系统的可靠性质量予以全面的分析和研究,不仅要做好评价工作,而且更重要的是一定要形成一套与维护、管理通信系统相关的管理机制,并以此为基础形成维护管理目标;在此过程中,还要研判故障发生的规律,对可靠性措施进行设计和验证。若真正出现了一系列重大异常安全故障问题,则应当在已经制定好了的应急通信机制和保障措施下,切实履行流程,对所执行的机制和措施进行监督和管理。在电力通信系统实际运行过程中,运行人员切实运行、管理通信系统,而且对其进行全程管理,以保证其可靠性。这一全过程管理体系的目标在于设定可靠性目标,保证实现系统建设的可靠性;在通信网络的运行维护过程中,要切实维护以及提升通信网络的可靠性水平。为了确保电力通信系统的可靠运行,不断提升运行水平,要切实做好通信系统的可靠性管理工作,构建行之有效的可靠性反馈机制,这样就具备了系统的可靠性管理机制,还能够定期地跟踪评价通信网络的运行情况。
3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电力通信网的不断扩张,越来越多的电力业务需要通过电力通信网进行输送,使得现在的电力系统那个已经越来越离不开通信网的辅助作用。但是通信网的可靠性系数不高以及常常出现的故障常常会影响到电力的输送。因此,电力部门为了提升电力系统的可靠性,能够进一步使得电力与通信能够融洽的进行合作。电力部门已经开始在各个地区进行了网络升级。这样就使得电力通信系统供应足够的通信能力,同时使得电力通信系统更加具备可靠性。那么影响着电力通信系统可靠性的主要有以下问题。
1.1没有一个高效的策略对电力通信系统的可靠性评估进行改进
电力通信网除了本身的可靠性以外,它运行时的可靠性是最为关键的。之所以通信网会状况百出,就是由于没有一个高效的措施来对电力通信系统或者电力通信网的可靠性评估进行改进。因此,只有对于电力通信系统提供一些高效的策略才会使得电力通信系统能够为人类提供优质,畅通的电力供应服务。
1.2电力通信系统没有一个可靠性的体系
电力通信系统中的可靠性体系就是由电力系统中的管理部门,管理措施,管理制度密切配合后所构成。那么,当前电力通信系统中这些部门以及制度还没有健全,一些稀少的可靠性管理系统也比较简单粗狂,正是因为电力通信系统中缺乏各个环节的可靠性,使得整个电力通信系统的体系也不存在可靠性。最终导致,电子通信系统中任何一个地方出现障碍,就使得整个系统出现了问题,也就是说这个没有可靠性的体系使得电力通信系统整体的可靠性系数降低。
1.3电力通信通信系统的可靠性设计水平低
电力通信系统的可靠性是分为多个层次的,每一个层次都对于可靠性系数有着不同层次的设计要求。但是,当前所有的电力通信系统可靠性的设计仅仅停留在一个初级的电力能够正常进行传输运作的基础设计层面上。而对于通信网可靠性的设计更是仅仅停留在网络拓扑抗毁性设计阶段,这种基础性的可靠性设计阶段使得通信网不能够与电力系统性能结合从而或得更高层次的可靠性设计。
二、电力通信系统的可靠性管理
2.1电力通信系统的可靠性不仅仅是一种要求,如果这样落实到在生活实际中,可靠性系数必然会降低。那么此时就要去电力通信系统对于可靠性也进行一个专项管理,只有这样才会在真正提升电力通信系统的可靠性系数。那么在电力通信系统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建立一个相应可靠性管理机制,对于每一个阶段的电力运行都有一个及时的反馈,以保证电力的运行畅通性与安全性。这种靠性管理机制在随着社会的不断完善,使得电力管理系统的可靠性系数又有一个突破性的进展。
2.2管理过程中的所需要注意的问题。对于电力通信系统中常遇到的故障进行分析与反思,要对于不同的故障进行分类研究,深度研究其发生的原因与规律,并且在今后的电力运行过程中起到“吃一堑长一智”的效果。并且将出故障的地方重点观察,防患于未然。对于电力系统中维护制度的设立也是需要注意的问题之一。想要真正加强电力通信系统的可靠性系数,就得针对电力的设备和系统专门设置相应的维护系统,并且能够与现代的网络系统相融入,向更为有效的现代化管理系统迈进。
三、改进电力通信系统的有效性策略
那么想要真正改善上升电力通信系统中的问题所在,就得采取一些有效性策略进而使得电力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又一个突破性的进展。那么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整改。
3.1鉴于现代化社会发展的脚步速度,整改策略一定要依附现代化的新技术,例如,通过优化光纤网的方式,将单束光缆建成环。运用这种策略会提高光线网络的可靠性,也就进而能让能够提高通信网的可靠性。因为光纤技术具有抗障碍性,低消耗等等优势,能够完全解决上述中电力系统中所存在的问题。
3.2对于电力通信系统从可靠性的设计阶段,到建设阶段,再到运行阶段都进行一个全面细致的规划。从设计阶段就应该开始以电力的具体运行进行设计。对一切的通信设备进行一个明确具体要求,从而再不断提升通信系统的可靠性设计方案的可信度。而在建设阶段的时候,应该扩展视野,从多方面进行考虑,采取多元化的可靠性保障策略,对于电力通信系统进行监督和评价。那么最为重要的阶段就是电力输出的阶段,换句话说就是运行阶段。在这个阶段,对于电力系统整体的可靠性必须进行一个全面细致的分析。在此阶段,已经不仅仅要求要做到做好评估工作,更重要的是建立一套健全的维护管理通信系统的管理体系。
四、总结
本文介绍了CBTC控制中心、车载、设备集中站硬件的设备冗余结构,通信鉴权加密。分析了有线骨干网、车地无线通信网络的冗余性及可靠性。并提出了TD-LTE承载CBTC用以替代WLAN的优势及工程实际应用。
【关键词】CBTC 通信 可靠性
在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演化到无线CBTC系统后,面临的干扰、频谱资源冲突等一列挑战,令其数据通信系统的冗余性、可靠性要求的研究也面临全新的需求。提高CBTC中无线通信的可靠性问题,消除隐患,安全、可靠地承载CBTC的车地数据通信迫在眉睫。
城轨对CBTC系统的总体可用性指标一般为99.99%,平均修复时间MTTR为0.5小时。但考虑到故障发生时的复杂性,往往不能在0.5小时内排除所有隐患,有时甚至为了确保不影响正常运营,采取等待至运营结束后修复的策略。故作为其通信子系统要求设备的可靠性MTBF指标应尽可能高,尽量达到10万小时以上,以使通信子系统的可用性指标达到99.9995%以上。
这就要求从CBTC通信设计采用高可靠性的硬件,搭建合理的冗余构架,提高系统整体可靠性,并对通信通道采取适当的鉴权和加密措施。在CBTC系统中的通信可靠性依赖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硬件可靠性;
(2)通信鉴权加密;
(3)有线骨干网可靠性;
(4)车地无线通信可靠性。
典型的基于WLAN技术的CBTC通信框架(如图1所示)。
1 基础硬件可靠性
数据通信系统的可靠性依赖于基础硬件的可靠性。从服务器、工作站网卡,到接入层交换机、骨干网交换机,再到防火墙、路由器以及AP、车载无线电台,这些底层硬件的组合模式,冗余性措施又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通信系统,乃至整个CBTC系统的可靠性与可用性。
硬件设备的可靠性经典的模型是浴盆曲线,按时间的推移,分3个阶段的故障模型:第1阶段是早期失效期(Infant Mortality);第2阶段是偶然失效期,也称随机失效期(Random Failures);第3阶段是耗损失效期(Wearout)。三个阶段的硬件失效率按先降、中平、后升的浴盆曲线规律变化。应根据各阶段特点,做好先期的烤机测试,中期保养,以及后期的按计划升级替换等工作。
1.1 控制中心硬件
控制中心(如图2所示)汇聚了关键的ATS设备:
核心设备双机热备:中央ATS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等核心设备均至少部署2台,采用热备方式同时工作,要求故障切换时间均在1秒以内,对ATS运行图不产生任何影响,用户调度层面无感知。
重要设备多台共存:调度工作站等承担了指挥调控的重要使命,根据线路长路与管理的列车数量,配置3至4台的是线路正常运营的必要保障。
单机设备网络冗余:单机运行的设备,如网络管理服务器、ATS维护工作站、数据备份服务器、记录与回放工作站等设备适合于单机运行,故采用单台主机利用双网卡挂载到冗余的控制中心局域网络,避免了单网卡故障或单根网线故障导致的单机设备通信故障。
更高层次上,一些先进城市都在探索或实施控制中心异地灾备冗余,为控制中心。
信号系统与综合监控、主时钟、大屏、PIS、FAS、BAS等第三方外部系统接口有条件的情况下均应采用冗余的通道。
1.2 车载硬件
主流的CBTC车载构架为2oo3或2×2oo2安全计算机,目前2×2oo2(如图3所示)在可维护性方面占优,受到地铁运营及维保方的青睐。车载无线设备将为车载VOBC和经由无线接入点传输的轨旁ATC子系统提供不间断的双向传输通信。
车载网络应当被设计成两个互不相连的网络,避免出现强耦合性的网络导致两个车载网络同时出现故障的可能性。安装在车头和车尾车载电台MR分别为两个车载网络提供车地无线通信。任一车载电台或车载网络的单点故障均不影响车地无线通信。
1.3 设备集中站硬件
典型的轨旁硬件(如图4所示)主要是ATP/联锁、计轴、本地ATS等设备,一般采用2oo3或2×2oo2构架安全计算机,
通信层面普遍采用网络IP化构架,采用网卡Teaming及应用层Active-Standby等冗余技术,配合冗余的本地接入网及骨干网,能有效克服信号设备及网络的单点故障。
2 通信鉴权加密
CBTC的通信目前主流的协议仍停留在各信号集成商私有协议,或采用RSSP-I铁路信号安全通信协议。对EN50159-2提出的重复、丢失、插入、错序、错码、延迟、伪装等7类威胁中的“伪装”并不能提供完整的保护,故在车地无线通信层面,需要采用额外的安全措施,如采用LTE-M无线系统,或在WLAN无线系统上叠加安全保密器件(Security Device)来增加鉴权环节,防止非法用户入侵后采用“伪装”方式攻击信号系统,模拟移动授权LMA等关键报文信息从而造成的蓄意碰撞等安全隐患。RSSP-II协议虽对伪装等威胁具有协议层面的设计考虑,但由于其复杂性,秘钥体系的非流行化,暂未成为主流。
安全保密器件(如图5所示)在CBTC的应用程序之间起网关的作用,采用开放标准软件和IPsec协议,并提供鉴权和数据加密服务。只有当数据有正确的鉴定信息时,才允许通信从一个边界节点以加密的形式传送到另一个节点,并被解密还原。
3 有线网络可靠性
有线网络的可靠性,主要是对网络互联通道的冗余性、备份及切换机制的考虑和设计,通过精心的规划,保证在任意时刻节点间的路由可达,交换可达。
整个网络体系在有线网络层面(如图6所示)应具有分布式结构,分布式结构可以分散故障风险、隔离故障、提供冗余配置,提高系统的自愈能力虽然在网络中心节点,即控制中心不可避免的存在中央节点路由的汇聚,但可以在设计中尽量优化。在CBTC各子系统软件支持的情况下,应首选具有热备功能的控制中心异地备份方案。
4 车地无线通信可靠性
CBTC系统的车地无线通信主要是2.4GHz ISM频段的WLAN技术(802.11)和1.8GHz专有频段TD-LTE技术两大分支。新建CBTC线路倾向于使用轨道交通协会力推的1.8GHz (1.785~1.805GHz)频段的LTE-M标准,并在进一步摸索在此频段内使用CBTC专有承载,或是与PIS、CCTV、无线列调等共用综合承载。
WLAN技术由于每隔200米左右需布设AP点(如图7所示),沿线设备数量较多,根据可靠性串联模型,整体可靠性指标随线路长度及设备数量的增加而急剧下降。且AP等大量设备位于隧道或高架区间,AP天线进水等故障频发,维护时需要触网停电检修造成不便。且2.4GHz ISM频段日益拥挤,干扰情况严重,某些城市甚至由于频段设计冗余度不够,发生了地铁列车被乘客大量手持式2.4GHz MiFi设备干扰而逼停的尴尬场景。故在2.4GHz ISM频段部署AP用于CBTC通信,应采用抗干扰能力较强的技术,如FHSS(调频扩频)技术,使载波中心频点每隔几十毫秒发生伪随机跳跃,主动避开干扰源,并增强频谱密度,在空口竞争中获得优势,优先确保CBTC业务不中断。
在CBTC系统中引入TD-LTE,对相对低频的1.8GHz合理利用,采用射频泄露电缆作为传输介质,在异频同站址部署的情况下,通过合理的链路预算设计,可以使LTE基站射频单元(RRU)的部署间距达到1.8km。市区轨交线路基本可以做到两站区间内无有源设备,郊区线路在1.8km以上区段可在线路中间位置适当增补RRU增强无线覆盖。而漏缆的高可靠性可使其在几十年内长期免维护。因此TD-LTE及漏缆在CBTC系统中的应用,可有效增强CBTC系统车地通信的可靠性。
如图8所示,对拟采用TD-LTE承载CBTC业务的实际项目做的异频同站址的单漏缆部署方案,采用双核心网(EPC-A与EPC-B),两套频点独立的TD-LTE网络,车头和车尾两端独立部署的列车接入单元(TAU)所构成的CBTC车地无线通信网络。在成本允许的前提下,亦可在轨道上行和下行分别部署双漏缆,构成MIMO系统,提高抗干扰能力,增强冗余度,提升边缘带宽,进一步保障车地无线通信的高可靠性。
5 结束语
从目前中国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看,无线CBTC系统已经成为主流,通信可靠性成为保障运营的重要基础,对城轨CBTC设计、施工、调试、运营、维保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应重点关注。
参考文献
[1]谢凡.城市轨道交通CBTC系统的数据传输子系统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
[2]吴鹏.AES算法在CBTC中应用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
[3]孙志浩.CBTC系统安全通信协议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
[4]沈陈霄,方旭明,宋昊.浅析CBTC数据通信系统的安全隐患[J].铁道通信信号,2013,03:89-92.
[5]徐田华,李树,唐涛.列控系统中数据通信子系统可靠性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7,05:23-26+43.
【关键词】航空;设备;可靠性;技术
1引言
随着我国整体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近年来在航天事业上的巨大发展,在航天产业中具备极大影响的电子通信设备其可靠性越发的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众多的电子通信生产企业在其生产理念上,已经逐渐建立起了以切实检验手段来进行产品质量保障的体系,可靠性、质量已经成为设备使用者的最重要的关注点。在此背景下,论文围绕航空电子通信设备的可靠性,分三部分展开了细致的分析探讨,旨在提供一些该方面的理论参考,以下是具体内容。
2航空电子通信设备可靠性设计的重要意义
2.1是通信电子设备使用寿命的直接影响因素
首先基于航空事业其本身的特点,往往使用的周期很长,这也就要求航空电子设备具备很长的使用周期。而电子通信设备的可靠性设计便是电子通信设备使用寿命的最直接影响因素。从整体上观察,电子通信设备的设计、安装以及使用和后期的维修过程,可靠性都参与其中,因此也可以说目前在通信电子设备设计上可靠性已经成为一个设计的重点所在。
2.2是信息时代人们对电子通信设备的基本需求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整体抬头,目前市场上的电子通信设备也越发的多元化和多样化。而随着通信电子设备数量的增多,在航空事业方面对通信电子设备的选择要求也就相应提升,除了要求通信电子设备满足基本的通信功能之外,在使用感受以及可靠性等方面,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因此航空通信电子设备的可靠性设计是时代背景下的一个客观要求。
3航空电子通信设备可靠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3.1制造技术及制造条件的影响
在航空电子通信设备可靠性方面的影响因素,首先便是生产航空电子通信设备的制造技术以及制造的条件。就目前的航空电子通信设备发展趋势进行观察,便捷化、智能化以及多功能化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而要实现这一趋势就必须在航空电子通信设备的生产环节,保障一个良好完整的生产体系。目前存在着一部分生产厂家,在生产中并不具备完备的生产的条件,进而难以保障航空电子通信设备的生产质量,在可靠性方面就会存在一定不确定性。
3.2恶劣天气的影响
因为航空电子通信设备的使用往往位于外界,而地球的环境十分多变,在太空更是会受到诸多的宇宙因素影响。雷电天气、雨雪天气等都会对航空电子通信设备产生一定干扰和破坏,影响设备的正常工作状态,而这些因素便会对航空电子通信设备的可靠性产生一定的影响。3.3外界电磁的影响航空电子通信设备在使用原理上,电磁波是其最为主要的一环,但是在航空电子通信设备使用时常常会受到一些外界电磁的影响。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磁场,而这些电磁场中的电磁波所产生的辐射,便会对航空电子通信设备的正常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对航空电子通信设备的可靠性造成了影响。
4保障航空电子通信设备的可靠性措施
4.1不断优化、简化电子线路
不断进行航空电子通信设备电子线路的优化和简化,便可以极大化的减少外界磁场对航空电子通信设备可靠性的影响。而在航空电子通信设备可靠性设计时,必须在满足基本的航空电子通信设备功能以及质量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实现制造流程的优化,从而达到航空电子通信设备电子线路的简化和优化,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在元器件的使用通道设计上,可以设计为几个元器件共同使用一个通道,进而实现线路通道的减少[1];②在元器件的使用数量上,可在保障基本功能之上,通过技术创新,尽可能减少对元器件的使用数量;③在设备组成上,尽可能使用软件对硬件进行代替;④对于设备中的一些模拟电路可使用数字电路进行代替。但在整体的线路简化、优化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不能为了最大化的简化路线,而导致元器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集成电路板被过载烧坏的现象,更不能将一些成熟性不足的技术和设计方案使用到航空电子通信设备电子线路的优化和简化中。
4.2深化低耗功率设计
目前在航空电子通信设备可靠性提升设计方面,低耗功率设计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但是从整体上进行观察,低耗功率设计还有很大的进一步深化空间,因此在提升航空电子通信设备可靠性方面,可以进一步对低耗功率设计进行深化。从航空电子通信设备性能上进行观察,航空电子通信设备正逐渐朝着高密度化以及微型化的方向发展,而这一趋势直接导致了航空电子通信设备中元器件数量的增多以及集成电路在能耗方面的提升,进而在航空电子通信设备的使用过程中持续发热的现象越发凸显,而这一问题就可能会导致,航空电子通信设备使用可靠性受到影响。因此在目前已有的低耗功率设计基础上,还需要进一步深化低耗功率设计,保护航空电子通信设备电路安全,也提升航空电子通信设备的可靠性[2]。
4.3依托维修性设计提升设备可靠性
除了设计制造环节提升航空电子通信设备可靠性之外,面对航空电子通信设备机械化工作环境和恶劣天气导致的航空电子通信设备损坏,还需要通过维修性设计,在航空电子通信设备的后期使用上提升其可靠性。具体而言,航空电子通信设备的制作人员必须保障航空电子通信设备在故障出现后的检查和拆卸十分方便;此外对于航空电子通信设备的一些元器件必须是可以在市场上买到的,不能大量使用一些不再生产和使用的元器件。
5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整体抬头,以及通信电子设备的不断多元化和多样化,人们逐渐对通信电子设备的可靠性提出了新的要求,而通信电子设备的可靠性设计本身,也直接对通信电子设备的使用寿命产生影响,也是时代背景下的一种必然要求。航空电子通信设备可靠性方面,制造技术及制造条件、机械化工作环境、恶劣天气、外界电磁都会对其产生影响,基于这些影响因素以及结合航空电子通信设备的特殊性,不断优化、简化电子线路、深化低耗功率设计、依托于维修性设计提升设备可靠性是切实有效保障航空电子通信设备可靠性的具体措施,值得相关企业充分合理地参考使用。
【参考文献】
【1】潘庆国.基于Labwindows/CVI的某型通信控制盒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4.
【关键词】电力系统;通信网;可靠性
电力通信是电力系统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作为专用网络,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随着电力需求的增加,电力系统规划由原来的小而分散逐渐向大而集中发展,特别是卫星通信、光纤、数字微波等通信技术发展,使得电力通信技术发展势态呈更加迅猛,电网运营、安全自动装置、继电保护、电力自动化、数字数据信息的传输交换、行政电话、调度电话、会议电视、营销交易和客户服务都依靠电力通信网的支持,电力通信网的可靠性显得非常重要。探究通信网可靠性,要充分考虑到电力通信网网络结构的特殊性,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探索电力通信网在可靠性的核心技术问题,以达到提高电网运行效率,保证为用户提供优质、安全、可靠的电能。
1.电力通信网的整体构成形式
作为电网二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通信网专门服务于电力系统运行,在电力生产、调度、经营与管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电力通信网主要由传输网、交换网、数据网和管理网所组成,在光纤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电力通信网络速率通道也由64kbit/s向2Mbit/s、10Mbit/s、100Mbit/s,甚至更高速率通道过度。
传输网中,主要由光传输网、备用和应急保障、波分复用三个部分组成。采用SDH技术的光传网是整个传输网络的核心,电力线载波和数字微波作为传输网络的应急技术,波分复用即是对光传网的主要补充;由于光传网可以提2M、155M、622M、2.5G几种速度业务接口,在程控交换时可以支持路由器、继线端口和ATM交换机线路速率,保证传输的实时性和可靠性;电力交换网分为调度和行政两大类,这两类程控交换网的实现技术没能任何的差别,调度电话业务重要程度显然比行政业务具有高级别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数据网也分为调度数据网和综合业务数据网两大类,调度数据网主要是在SDH光纤传输通道上建立可为电力生产提供服务的,具有性能、带宽、可靠性较高的,综合多种调度生产的数据通信网络。综合业务网主要是提供实时、安全、可靠、稳定、大带宽的业务数据网络平台,以IP或者ATM技术实现,能承载数据、信息、图像、语音、多媒体等诸多业务,速率达到2.5Gbit/s 和 622Mbit/s或以上;管理网包括光传输、数据网、调度程控交换网三大网管和电力通信综合监测系统,是整个电力通信网络的重要支撑系统,为各种业务的安全、稳定提供了运行、维护和管理手段。
从以上可以看出,电力通信网是一个由多种业务子网组成的复杂的网络系统,它的可靠性对各个业务子网有差高度的依赖,子业务网可靠性的核心又在于SDH光传输网。因此,光传输网的可靠性是研究电力通信网络可靠性的关键所在。
2.电力通信网络可靠性工程
电力通信网络可靠性工程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影响其可靠性,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如系统的设备、网络组织、网络结构、网络管理与维护的可靠性等内部因素,或者是社会需求、投资条件、网络环境和员工素质等外部因素。而在性能方面,电力通信网络的有效性、可靠性、安全性和生存性四方面性能从侧面反映了整个电网的性能。
2.1电力通信网络有效性
电力通信网络是一个可维修的系统,其可维修系统可靠性用有效性测度表示出来不失为一个极佳的方法。电力通信网络有效性指运行状态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特定功能的概率,相关当网络运行时间与某个规定时间的比值。平均故障时间(MTTF)和平均维修时间(MTTR)是通信网有效性的重要时间参数,两数学表达式分别为MTTF=R(t)dt;MTTR=t・h(t)dt(其中h(t)函数表现系统在t时间内完成维修任务的概率密度)。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MTTF-MTTR。假设维修和失效是服从指数分布的,而且失效率是常数,那么可以将有效性表示为A=MTBF/(MTBF+MTTR),无效性表示为U=MTTR/(MTBF+MTTR)。成年停运时间(MDT)常常用无效性来表示,MDT=U・365・24・60=525600U(min)。同理假设维修概率也服从指数分布,并且为常数,那么维修率μ=1/MTTR,在电力系统稳态的情况下,失效率A和维修率U分别可以表示为A=μ/(λ+μ)和U=λ/(λ+μ)。
2.2电力通信网的可靠性
可靠性是一种随着时间变化的、反映系统或者部件非失效状态发生的概率。设t为观测时间,T为一个随机变量,且有R(t)≥0,R(0)=1以及limt∞R(t)=0,那么基本可靠性可以用R(t)=Pr(T≥t)。当t一定,失效时间T≥t的概率为R(t),那么失效概率的定义为F(t)=1-R(t)= Pr(T
λ(t)=・=-・=
那么,用失效率来表示可靠性函数R(t)为:R(t)=exp
-λ(t')dt'当失效率为常数时,即可靠性函数为R(t)=exp(-λt)。
电力通信网是由节点和链路集合而成的,任何一条路径都离不开节点和链路。因此,节点与链路的可靠性直接影响到路径的可靠性。如果将节点和链路等效成部件,通信网等效成系统,那么就可以归纳到系统可靠性问题来研究。
设Np={n1,n2,n3,..,nx}和Lp={l1,l2.l3...lx-1}分别为路径P经过的节点和链路集合,那么路径相当于串联系统,路径可靠性就相当于Np、Lp可靠性的乘积。路径可靠性用Rp表示,节点数用X表示,那么第x个节点的路径性表示为Rx,第i个节点可靠性表示为Rn,I,第j个链路可靠性为Rl,j,得到路径可靠性的表达式为:,同理可以分析多个节点和链路乃至整个系统的可靠性。
2.3电力通信网的安全性和生存性
电力通信网安全性是指通信资源、网络设施对非法访问或者破坏的防御能力,是电力通信网可靠性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常包括系统安全、网络安全、物理安全和应用安全几个部分,可以通过安全风险评估来定性写量地对通信网可靠性的客观评价,并及时采取风险处理措施。生存性指的网络在失效状态时连通的概率,在传输网中,生存性包括所有的保护措施和一切的自愈机制。对通信网生存性的研究多侧重于保护机制的实现,从而提高整个通信网络的抗破坏能力。 [科]
[关键词]卫星通信设备;可靠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TM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7-0321-01
随着通信设备越来越先进,集成度越来越高,其对温度、湿度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所以为确保通信设备的正常稳定运行,便需要了解影响卫星通信设备正常稳定运行的环境因素,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环境的影响,提高卫星通信设备的可靠性。
1 卫星通信设备的可靠性
卫星通信作为现在应用相对广泛的信号传输方式,它具有覆盖广、通信容量大、通信距离远、质量优、不受地理环境限制等优点。由于卫星通信突出的通信特性,其近些年在中国的各个领域得到广泛使用,成为我国现代远距离通信不可替代的一种通信方式。不少企事业单位和公共场所安装了卫星通信设备,一些个人用户也越来越多,这使得卫星通信设备越来越普遍。不同的环境对卫星通信设备的使用性能和寿命影响巨大。对卫星通信设备的主要维护在于系统中的地球站。地球站也叫上行站,是卫星通信的重要环节,其主要任务向卫星发送信号和接收卫星发回的信号。地球站的核心设备是大功率发射机,是卫星信号传输和发射设备,保障其运行稳定、安全可靠,是整个工作的中心。高功放就是一种高频、高压、高能量设备,自身散热大,需要对其进行严密的监控,并使其处于良好的运行环境,才能确保其运行稳定可靠,并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另外一些卫星通信设备,如电力互投柜、服务器、交换机和其它辅助设备,种类多,性能差异大,因而对机房环境要求格外严格,不仅要严格遵守卫星通信机房选址要求,还要对机房内部运行环境进行严格控制,以便保障设备运行可靠稳定。
2 卫星通信设备运行的影响因素
2.1 温度对卫星通信设备可靠性的影响
所有通信设备根据自身特性都有其适合的运行温度,温度也是我们最常用的一种衡量环境的参数。由于卫星通信设备的多样性,各个设备最佳运行温度不一样,取其都适合的温度,所以对机房温度要求比较高。设备运行环境温度较高时容易造成设备散热缓慢,部件老化加快,从而造成设备运行负荷变大,性能降低,影响电路的运行,造成元器件的不稳定或者损坏。
2.2 湿度对卫星通信设备可靠性的影响
湿度是设备运行的又一个基本指标,也是衡量卫星通信设备运行环境的重要参数。设备运行于高湿度环境,空气中水汽大,容易造成设备金属部件锈蚀,降低电路板和线缆的绝缘性,出现结露等现象时还会造成设备打火或电路短路等。设备运行于低湿度环境,空气中水汽小,容易产生尘土,从而形成静电浮尘,严重时会造成电路短路。
2.3 气压对卫星通信设备可靠性的影响
气压同样对卫星通信设备运行有很大影响。例如机房中的主要设备为高功率发射机(高功放),其设计本身自带风机冷却。但机房由于洁净度以及其他的要求,机房设计通常处于密封的状态下,同时自带新风系统为室内更换空气,保障室内有新鲜空气进入。经济成本设计,采用小功率空调又不能完全实现室内温度改善,所以高功放出口热风通过排风管道直接排到室外,这就形成了室内外的空气流动。新风系统的进风和高功放的出风要处于一个相对平衡状态,才能维持通信设备运行环境的稳定,保障高功放的可靠运行,这时气压的数据值便十分重要了。
3 维持卫星通信设备运行可靠性
3.1 对卫星通信设备的温度控制
卫星通信设备运行环境温度的高低与恒定,会影响卫星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设备的使用寿命。就目前来说,安装空调是一种效果好且普遍的环境调节方法。而具体的温度值控制,是随着季节变更、昼夜交替而改变的。通常在监控卫星通信设备的温度时,使用温度传感器测量敏感元件表面的温度。影响温度变化最重要的因素是空调和新风系统,外部环境对室内温度影响不明显。卫星通信机房的应该加强空调和新风系统的监控和调节,保障室内温度正常稳定。另外,室内空调的温度设置很重要,一般设定一个适当值,并使处于自动模式,便于自动调节冷热, 保持良好环境,利于室内设备运行。
3.2 对卫星通信设备的湿度控制
保持机房适当的湿度非常重要,通常采用在机房内部增加加湿器或抽湿机的方法来实现卫星通信机房的相对湿度保持标准恒定。在保持卫星通信设备的湿度控制的同时,也要重视机房洁净度的维持,否则保持机房适当湿度的功效便会大打折扣。这是由于机房中的灰尘太多,容易在通信设备内部电路板上积蓄,电路板上积蓄灰尘容易降低电子元器件的绝缘性,严重时还会形成静电浮尘,造成器件击穿或电路短路。保持机房洁净度的常见做法便是密封机房,并安排工作人员定期维护。湿度受室外气候影响巨大,这是由于小室为半内循环模式,既有一部分空气通过外部新风系统提供,另一部分自我循环。机房内部需设置湿度调节装置,保持室内湿度恒定,减小室外影响,保障设备正常运行。另外,湿度作为卫星机房环境监测的重要参数,需要设置告警门限。这个需要根据机房地理位置调节,最好经过长时间观察记录和总结分析,得到本地机房运行环境的平均值,根据这个平均值和设备环境来设置告警门限,并且在恶劣天气时要加强温湿度监控,适当手动调节门限,协调告警。
3.3 对卫星通信设备的气压控制
气压在卫星通信设备运行环境中也有一定要求。气压的高低直接反应卫星通信设备运行环境的正负压状态。气压作用于设备风冷效率的高低,散热能力的大小,间接影响着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在控制卫星通信设备的气压时,通常使用气压传感器测量气体的绝对压强。气压无时无刻不在变化,对于卫星通信设备来说,掌握每天的气压变化和全年的气压变化有利于调节室内逊风量和改善设备运行环境。不然,室内空气流量少、气压低或环境温度过高都会导致设备故障报警。这就要求保障环境温湿度的同时,空气的流通量也就是室内气压也要有一定要求。
4. 结语
卫星通信设备的可靠性分析主要是针对环境因素。本文主要分析温度、湿度和气压因素对卫星通信设备可靠性的影响以及增强设备可靠性的措施。但除了温度、湿度和气压的监测外,还可以扩展到对所有辅助设备的监测,这需要建立卫星通信设备运行环境的网络监控管理系统,来维持卫星通信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可靠性。
参考文献
[1] 陈淑娟.基于D-S证据理论的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危险预警系统.北京化工大学.2010.11-12
1计算机通信网可靠性简介
计算机通信网可靠性是指计算机通信网在实际连续运行工作中完成用户的正常通信需求的能力。计算机通信网的可靠性是计算机通信网规定功能的实现基础和前提。但在计算机通信网的实际运行过程中,意外情况屡见不鲜,故障和拥塞等问题频繁出现。在网络承载的信息量超过了计算机通信网的“荷载”能力时即会发生网络拥塞现象。故障是计算机通信网运行性能的出现问题,根据发生频率的高低可以分为偶然故障和异常故障。偶然故障是在计算机通信网运行过程中发生的随机性网络性能下降的情况,发生频率较低,影响力较小;异常故障特指因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的影响导致计算机通信网的异常现象,异常故障影响面较大。需要对计算机通信网的可靠性进行深入研究,确保为用户提供各种计算机通信网的规定功能服务,满足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计算机通信网的可靠性设计在对网络工程经验的总结概括的基础上,对可靠性设计体系进行条理化、系统化、科学化的归纳,形成了计算机通信网设计的基本准则,主要有:(1)充分利用采用冗余技术,通过设置冗余设备的方式防备某台设备出现故障,保证备份设备无缝接替故障机的任务;(2)采用适应主干网络技术的发展的一些超前设备,防止由于技术的落后性导致网络故障,同时又要保证网络平滑升级;(3)统筹计算机通信网的寿命周期费用,达到最佳的使用性价比;(4)设计中选择质量优秀、有良好声誉的网络产品。
2计算机通信网可靠性的影响因素
计算机通信网是开放式的网络系统,其组成部分个体特征差异较大,整个系统十分复杂,从而导致影响计算机通信网可靠性的影响因素不胜枚举。从计算机通信网自身角度出发,网络可靠性的影响因素可以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外部因素主要包括温度、湿度、灰尘、人为因素、地震、冰雪等,其中温度、湿度、灰尘属于可控因素,人为因素、地震、冰雪属于不可控因素。内部因素包括通信设备自身的可靠性、网络工程设计的合理性、网络的后期维护管理等。网络的后期维护管理的有效性是计算机通信网可靠性的直接影响因素。在具体实施环节中,网络设计中网络拓扑结构的设置、“容错”和“避错”措施的运用、网络维修管理的频率和水平等均对提高计算机通信网的可靠性有直接影响作用。另外,新技术的应用对计算机通信网的可靠性的影响也不可忽略。新技术的应用是把双刃剑,一方面提高了计算机通信网设备和系统的可靠度,例如,智能化技术在计算机通信网领域的应用实现了对网络系统的实时监控,便于及时发现故障,排除故障,大大提高了计算机通信网的可靠性;另一方面,新技术的应用汇导致设备和系统复杂度的提高,通信网络规模不断扩大,故障出现的位置增多,给网络的运行管理、故障排查等均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影响计算机通信网可靠性的因素纷繁复杂,各影响因素之间关系错综复杂,提高计算机通信网可靠性是一项涉及面很广、难度较大的系统工程。
3计算机通信网可靠性设计方案
计算机通信网可靠性设计方案主要采用层次化网络设计思想,网络设计模型包括接入层、分布层和核心层3个层次,3个层次的功能相对独立的。层次化网络设计模型网络结构更加清晰明了,降低了网络设计建设和运营成本。层次化网络设计形成网络拓扑结构,将网络分解为子网,限制计算机通信网的复杂性随着网络用户的增加而增加。接入层是主要是将用户接入计算机通信网,分布层连接核心层和接入层之间,并且是接入层工作组之间相互连接的通道,核心层是计算机通信网的主干,保证网络的高速运行。用户根据实际的应用条件,通过接入层不同集线器和交换机接通计算机通信网;分布层通过过滤、优先级和业务排队 等方式实现网络服务资源的分配;核心层主要以路由器或者三层交换机为主要设备,为用户提供高速度、低时延的网络通道服务,核心层性能的高低直接影响计算机通信网速率的高低,同时也是计算机通信高可靠性的保证,因此核心层的设计需要定位准确,保持较高水平的同时要求便于升级,方便后期计算机通信网的管理与控制。
4结语
计算机通信网的可靠性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实际生活,需要综合分析计算机通信网运行过程中内外部因素对其可靠性的影响,从而优化计算机通信网可靠性的设计方案,为计算机通信网的稳定性奠定基础。
作者:于英元 单位:丹东边防支队
参考文献:
[1]罗俊星.计算机通信网可靠性设计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2012.
[2]韩晓峰.计算机通信网可靠性设计研究[J].煤炭技术,2013,21(20):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