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3 16:30:29
序论:在您撰写民营银行发展情况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一、我国民营银行与传统银行竞合分析
如今,随着互联网基因和传统银行基因的不断融合,银行业生态将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民营银行开始侵入传统银行的领地,但两者间并不是取代关系,而是优势互补。民营银行可以凭借自身优势获取潜在客户,而传统银行业则拥有已经成型的交易网络。民营银行与传统银行之间将形成微妙的“竞合关系”,二者合作很有可能局限于资本金拆借和端口对接。
首先,在客户对象方面,传统银行业的对公业务主要着眼于能够带来高收益和现金流的大客户,并且零售模型没有明显差异,主要关注的是具有高净值的财富管理客户。由此,市场中存在着的大批没有被照顾到的中小企业和中小零售客户便是民营银行的主要客户群。
其次,在营销渠道方面,密布于全国城乡的银行网点一直被视为银行最重要的竞争资本,渠道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客户从类似的网点中能够获取到的大部分服务也较为类似。民营银行通过体验店和互联网移动支付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这种服务同质化与渠道同质化,为客户带来更为新颖和舒适的体验。
最后,在数据采集方面,一些联网数据资源大多从第三方机构购买或与其他机构交换合作,传统银行采集的主要是集中于银行内部交易系统的金融交易数据,而民营银行则是从各种支付消费应用场景采集种类多样化的交易数据。双方数据涉及隐私机密,很难共享。
二、我国民营银行展业模式分析
互联网金融展业模式可以分为以阿里为例的平台金融模式以及以宝钢为例的产业链金融模式。微众银行和浙江网商银行就是以自身平台为基础的平台金融模式,通过自建客户数据库为贷款客户进行信用等级评定和业务流程办理;同时,通过对于海量线上数据的深入挖掘和相关分析,推测出普通金融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反应,提高客户转化率, 实现精准营销,满足用户灵活消费的需求。
作为自身价值链中的核心企业在设立民营银行时可以选择产业链金融模式,通过统筹错配上下游企业资源为民营银行展业提供强大支持。一方面可以自建资金周转体系,比如整合规划上下游企业资金错配期限,将信托贷款、应收账款等做成非标资产出售,盘活资金流动,提高资金周转率,提高行业运作效率。另一方面可以由此进行存贷款展业,核心企业发起的民营银行同时充当债权人与债务人,提供金融服务,客户由合作伙伴转化而来,在借贷信用方面可以得到一定程度保证,从而降低信用风险。实业公司经营民营银行的跨界运营中,核心企业发起的民营银行在整个产业链金融模式上起着资源配置与协调沟通的作用。而民营银行以极低的沟通成本带来整个实体企业供应链的高效运转,为发起民营企业带来丰厚利润和正反馈作用。
三、我国民营银行股东及客户资源分析
在金融体制变化和银行业变革的大环境下,民营银行必然面临较大的生存压力。在股东资源方面,监管层倾向于批准拥有雄厚的股东资本的民营银行以保障民营银行的健康运行。从短期来看,雄厚的股东资源及其所衍生的客户群是民营银行初期成长的温床,但从长远来看,民企股东连带的生态圈毕竟有限,在民营银行逐渐发展壮大的过程中,股东资源所带来的优势会越来越小,实力才是支持民营银行长期发展的傍身利器。
通过与传统银行的比较,民营银行在客户资源、资产规模、社会信誉度等方面优势并不突出。在已获批的民营银行发起企业中,除了作为互联网三大巨头(BAT)之二的阿里和腾讯,可以通过自身互联网平台积聚一定客户群,其他一些发起企业中少部分具有相关金融服务经验,但大都以实业经营为主,并不能为民营银行输入庞大客户群。
四、我国民营银行发起企业跨行业合作分析
在成立民营银行之前,我国就有不少互联网公司通过跨产业合作开展类金融服务。在消费金融方面,如京东与其他金融机构合作开展“京东白条”;在线保险方面,腾讯、阿里、平安三家共同发起的完全基于互联网平台的众安保险;在数据资源方面,阿里巴巴还入股了新浪微博,形成社交商业链,从社交数据中挖掘金融数据。近期,阿里巴巴和全球最大的P2P贷款平台Lending Club合作,向阿里的美国小企业提供小额商业贷款。这些尝试均为民营银行展业营造环境建立根基。
民营银行规模小,注册资本低,在设立初期呈现出经验不足和资源有限的特点。民营银行可以与传统银行在业务操作方面密切合作,扬长避短,与传统商业银行实行差异化经营,使客户群体、业务需求等更好地实现全覆盖。除此之外,民营银行应广泛进行跨产业合作,拓展自身民营企业的业务发展空间,为民营银行发展蓄积力量。
参考文献:
关键词:地方银行 民营企业 支持政策 落实调研
1 研究概述
1.1 研究背景
我国对民营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国务院先后颁发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法律法规,甘肃省政府也颁发了《关于推动非公经济跨越发展的意见》等,努力为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而地方性银行作为银行体系的一个重要成员,在解决和缓解民营企业发展中遇到的资金困难和金融服务方面,有着特定的责任、产权、机制、政策和地域等方面的优势,对民营企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甘肃省民营企业近年来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显示出极其旺盛的生命力。2011年甘肃省共有民营企业8万户,总注册资金1 420万元,投资者人数15.6万人,雇工人数65.8万人;到2014年,甘肃省民营企业总数量已经达到15.7万户,较2011年增长了95%,而总注册资金达5350万元,较2011年增长2.7倍,投资者人数及雇工人数分别为30.3万人与118.9万人,较2011年均翻倍增L。
1.2 研究意义
地方银行对于民营企业的扶持能有效地解决民营企业资金链断裂问题,从而为解决其他问题奠定良好的基础。该文重点研究甘肃省地方银行在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政策实施方面的效果评价,并找出存在的问题,帮助地方银行有针对性地改进支持民营企业的工作,以切实解决甘肃民营企业的困境,提高民营企业的竞争力。
2 评价研究的实施―― 问卷调查
2.1 问卷的设置
基于文献研究,甘肃省属金融机构为落实省委省政府对民营企业相关扶持政策的文件,以及甘肃地方银行为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和一系列改进措施,问卷设置10个问题,每个问题的评价层次分为5个程度: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太满意、不满意。
F1:落实省委省政府相关扶持民营企业融资、担保抵押等金融政策的程度[1]。民营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融资难、贷款抵押难的问题,调查政策落实情况是甘肃地方银行支持民营企业的重点。
F2:制定符合民营企业特点的信用评级和授权信用管理办法的进展情况[2]。制定民营企业的信用评级和授权信用管理办法是甘肃各地方银行的工作重点,信用等级影响民营企业的发展。
F3:制定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以及银、企合作措施的情况。银、企合作是国家及省委省政府关注的重点,两者的合作无论是对银行还是对企业,都是重要的。
F4:简化民营企业贷款审批程序、提高贷款效率情况[2]。甘肃地方银行的服务效率是影响民营企业办理贷款业务的重要因素。
F5:各项服务性收费减免情况。甘肃地方银行对省委省政府减免服务性收费政策的落实情况。
F6:贷款利率变动及执行情况。贷款利率要合理变动。
F7:近年来民营企业贷款增减情况。为鼓励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放宽民营企业的贷款政策,贷款额度应该根据民营企业的发展进程增减。
F8:对民营企业贷款投诉处理效率和质量的情况。对投诉处理的效率和质量会影响一个银行的发展,也能衡量甘肃地方银行对民营企业的重视程度。
F9:为民营企业服务提供、创新金融产品的情况(结算、融资、外汇、理财、咨询等金融服务平台)。这是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
F10:社会反映评价情况。从各方评价中得到反映的真实情况,找到问题和不足,从而更好地服务民营企业。
2.2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选择两种调查对象:客户和银行职员,发放问卷。甘肃地方银行主要为甘肃银行、兰州银行和甘肃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选择其银行职员进行调查。民营企业到甘肃地方银行办理贷款、开户、还款和存款等业务,在对甘肃三大地方银行的各个营业网点的职员进行问卷调查时,将民营企业办理对公业务的代表(客户)同时作为调查对象。
(1)甘肃银行:选择兰州市城关支行、兰州市高新支行、兰州市小西湖支行等6个营业网点作为调查点,对银行职员和客户分别发放6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数分别为50份和45份。
(2)兰州银行:选择安宁支行、西津路支行、西固支行等6个营业网点作为调查点,对银行职员和客户分别发放6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数分别为53份和50份。
(3)甘肃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选择兰州市城关区永昌路信用社、兰州农村商业银行、兰州市城关区金源信用社等6个营业网点,对银行职员和客户分别发放6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数分别为55份和49份。
3 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3.1 数据处理
问卷评价层级是: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太满意和不满意,根据甘肃省委省政府对相关政策措施的重视程度,确定评价层级的分值系数为1、0.8、0.6、0.4、0;量化的计算公式:(满意×1+比较满意×0.8+一般×0.6+不太满意×0.4+不满意×0)/有效票数。
3.2 基于SPSS的分析
(1)三大地方银行客户和银行职员对问题落实政策的满意度及差异化。
对甘肃银行、甘肃农村合作信用联社和兰州银行的客户和银行职员的问卷分开统计,使用量化公式计算分值;把10个问题作为变量,以三大地方银行为分析对象,输入量化分值。基于SPSS软件,做配对样本t 检验①分析(如表1)。
从sig检验值(即p 值)可以看出,只有F3制定符合民营企业特点的信用评级和授权信用管理办法情况,F8涉及民营企业贷款投诉处理效率和质量情况和F9提供和创新对民营企业金融产品的情况(结算、融资、外汇、理财、咨询等金融服务平台)3个问题通过了检验。银行对于这3个问题涉及的政策都实施较好,客户(即民营企业)给予肯定。但对于F5各项服务性收费减免情况,客户对三大银行的感受程度差异化较大。对于F7近年来民营企业的贷款增减情况和F10社会反映评价情况,两者的检验值(即p 值)都大于0.4,说明三大银行在这些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多。剩余的其他问题也都没有通过p 值得检验,相对前面的所说的情况程度较轻。
从表2t 检验的t 值可以知道,对于F2制定符合民营企业特点的信用评级和授权管理办法情况、F3制定符合民营企业的发展以及银企合作措施的情况、F7近年来民营企业贷款增减情况、F9提供和创新对民营企业服务的金融产品的情况和F10社会反映评价情况这5个方面,检验值都在2左右,说明银行职员认为做得好的地方,但是民营企业并没有切身的感受到,而且说明三大行在此方面情况差异化较大。
(2)3个地方银行总体分析。
对3个银行的问卷即客户和银行的问卷进行整体的统计,用量化公式得出每个问题的分值。基于SPSS软件的均值比较分析,得到各个银行的整体发展情况。以每个问题为横轴,将针对每个问题的总体分值为纵轴,得到各个银行的整体的政策措施实施折线图(如图1所示)。
从折线图可以看出,每个问题反映的政策实施,甘肃省农村信用联社和兰州银行情况相当。在F1落实省委省政府相关扶持民营企业融资、担保抵押等金融政策情况和F2制定符合民营企业特点的信用评级和授权信用管理办法情况两个方面,甘肃银行的整体情况不是很好;但是在F8涉及民营企业贷款投诉处理效率和质量情况表现突出,说明甘肃银行对于此比较重视。
对策及建议
由于甘肃银行2011年才成立,各方面的发展相较于甘肃省农村信用联社和兰州银行而言,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近五年发展速度很快。基于以上调查分析,三大银行在不少方面的政策依然不够完善,为了加强甘肃三大地方银行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银行需要更加重视政策的制定和落实。
4.1 实施差别化的授信服务
实施差别化的授信服务,不断增强对民营经济发展支持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推进综合化经营思路,主动引导各机构打破传统授信固有模式,拓展对民营企业客户主动设计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共同助推非公经济发展[3]。
4.2 深入推进信贷结构调整
深入推进信贷结构调整,继续加大对中小微企业以及三农贷款的投放力度。紧紧围绕“三去一降一补”供给侧改革要求,及时调整信贷政策,积极优化业务结构,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加快批和投放进度,放宽民营企业融资、担保抵押等金融政策,推动民营企业脱困发展。
4.3 加快推广多渠道金融产品和服务
一方面推进乡镇便民服务点建设和村镇银行建设,弥补甘肃省乡镇地区网点和服务的不足,延伸服务覆盖范围;另一方面,大力推进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和直销银行等互联网金融,在寻找机遇、规范财务管理和促进生产经营转型等方面,努力为民营企业提供大数据支持、财务咨询和信心服务,更好地服务甘肃省非公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使三大地方银行更快速地发展,充分发挥他们对于甘肃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徐嫣启.甘肃银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财政金融,2016(1):210-211.
[2]王桢.甘肃民营企业融资探讨[J].兰州大学学报,2010(4):148-152.
[3]甘肃省民营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形势不容乐观[N].甘肃日报,2009-05-21(2).
[4]刘建生.田芬.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现状及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J].调研世界,2011(8):25-27.
[5]张卫平.经济L型走势下中小企业与非公经济发展面临的现状、问题及政策建议[J].经济界,2016(5):26-32.
1 民营银行的概念界定和必要性分析
1.1 民营银行的概念界定
民营银行的讨论到今天,民营银行的概念出现以下几种观点。一是民间资本控股理论,即民营银行就是民间资本控股的银行。二是公司治理结构理论,拥有公司的结构,股东控股,市场为主体,股东大会是权利机关,董事会是管理机关。三是民营企业服务理论,认为民营企业是其主要的服务对象。四是经营者身份理论,主要有国有民营和民有民营的提法。
通过以上的介绍和分析,本文认为民营银行是具有合理产权结构,科学的法人治理机构,完善的市场机制,引入民间资本并超过股份的过半数,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约束和管理,具有较大的经营自主性和激励机制,拥有良好的企业文化和高素质的经营队伍。
1.2 民营银行的必要性分析
第一,民营银行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产物,快速发展的需要。多层次的经济主体环境要求金融机构也与之相适应,发展民营银行适应市场经济运作规律,能促进经济增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部分的企业都是以营利为目标的,自主经营而且自负盈亏的。在这样的背景下,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也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则运行,因此金融机构的商业化是必要的。
第二,我国四大国有银行产权虚置现象十分严重。国有银行的经营绩效低下,不良贷款居高不下,这样的产权制度会导致严重的资产流失问题和效率低下问题,在这样的条件下发展民营银行有利于打破这种低效率低下的状态。
第三,非正式金融广泛存在。目前我国民间有大量的资金得不到利用,找不到其利用的渠道和收入,同时资金缺口在中国农村经济和民营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在这种背景下,民间金融应运而生,他们自发的组成,以利益为核心,形成了一个游离于官方信贷市场之外的非正式金融市场,因此地下金融十分活跃,风险系数很大,信誉度低,增大了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
2 中国民营银行存在的风险
建立和发展民营银行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国内经济界的热门话题,民营银行在活跃民间资本、化解金融风险方面都发挥着重大的意义,民营银行虽然有很多优势,但银行业是经营货币资金的高风险行业,因而增强风险观念,强化风险管理始终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永恒主题。在我国不健全的金融制度体制下和社会信誉缺失的情况下,民营银行存在着不可避免的风险,我们只有控制这些风险,才能确保民营银行稳步发展。
2.1 居民信任风险
银行是靠信用进行经营的特殊企业,信任、品牌及居民的认可度相当重要,公众是否信任直接关系到银行的生存和发展,公众对银行信任程度越高,对银行业务的开展就越有利。作为改革中的新产物―― 民营银行,还未在业务开展中建立起足够的居民信任度,而且我国民营银行国家对其的信誉支持很少,这就导致了民营银行的居民信任风险可能大于国有商业银行的居民信誉风险。
2.2 行业间竞争风险
民营银行虽然立足于民营中小企业市场的服务,但其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同业竞争也将越来越大。我国民营银行现在所面临的最大的竞争就是国有商业银行以及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外资商业银行。这里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例,国有商业银行在我国分支机构数量众多,经营地区密切联系,经营业务相互渗透重叠。而且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基础和良好的资金条件,打着“国有银行,国家信誉”这一旗号,在居民与企业里形成了大量稳定的客户,与众多优异企业建立了良好的业务往来关系。而且国有银行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的步伐,纷纷进行了体制转轨。并且国有银行注重人才技术及管理方法的引进,注重开发新产品,也极大的增加了自身的竞争力。这就形成了国有银行垄断的地位,控制了新产物民营银行的发展。而且民营银行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民众信任度低、技术薄弱、分支少、服务不便捷等弱势,使其竞争优势明显降低。民营银行其竞争劣势在业务的扩展以后也是非常显著的。资金实力不足,不能满足客户的资金需求和抵御风险能力差;分支机构较少,结算渠道不畅, 不能为客户快捷的提供服务;银行业务技术壁垒较低下,无法凭借技术取得领先地位。
2.3 资本短缺风险
银行能够存在和发展的首要条件就是资本金,资本金是证明银行信誉高低、经济实力大小的主要条件,银行补偿意外损失、维护存款者利益的最后的机会也是资本金。资本金的多少与其抵御风险的能力成正相关,资本金越充裕,风险的抵御能力就强、信誉度就高,反之则恰好相反。根据《商业银行法》及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银行资产负债监管要求的规定,商业银行的经营规模受制于银行自身的资本规模,资产负债业务实行比例管理,和股东权益存在挂钩关系,这也就说明在一定的资本规模下,民营银行的资产负债关系将不能无限制的扩张,尤其是在存贷款业务方面。如果民营银行的资本将来不能通过明确的途径增加和充实,民营银行将不能持续长久的经营其业务。这样,民营银行就将因资本短缺而引起风险。
2.4 吸收存款不足引起的风险
对于银行业来说,最重要的便是存款的多少,存款的充足与否决定了银行其余业务能否顺利进行。而对于民营银行来说,存款的多少直接制约着民营银行整个中心工作的开展。而民营银行过去一直用低息进行揽储,但随着余额的出现,以及银行卡、电子银行、网上银行等高科技的出现,在银行规模优势日益明显的情况下,低息揽储已成为历史,民营银行将面临严峻的吸收存款不足的风险。
2.5 内部人控制风险
民营银行出现的银行内部人控制现象让内部人在外部监督制度缺乏的情况下太想追求自己的利益而不重视外部人的权益,进而加大银行的经营风险。同时作为股份制的商业银行,民营银行股权能否妥当安排将影响到其是否正常开展业务。十分集中和十分分散,而这两个都包含着特别大的风险。如果股权过于分散,制衡机制就无法得到保障,进而造成一些重大决策的失效。如果股权过于集中,严重的内部人控制风险就会出现。如果出现内部人控制的情况,所有的监督机制,甚至董事会必将形同虚设,银行将为成私人公司,违法经营、违规操作、侵吞挪用银行资金必定会出现。
2.6 道德性风险
从近期来看,我国民营银行的道德风险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市场准入中的道德风险。在我国的一些经济繁荣地区,民营企业很多要求建立民营银行。由于监管当局和民营企业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信息不对称,因此,民营企业建立民营银行的真实想法监管方就不容易把握,就出现了审核的偏差。其次,民营银行经理人的道德风险。民营银行,主要是股份制形式的商业银行,其内部具有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银行经营者与所有者相互分离。由于经营权由银行经理人掌握,他们就很有可能为自己的利益而去追求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如果一旦投资失败,其大部分损失将要由股东来承担,甚至转嫁给了存款人。最后,民营银行股东道德风险。经过分析表明,我们认为民营企业开办银行的想法主要可以总结为融资便利、上市筹资和投资经营这三个方面。在中小企业目前普遍存在融资不容易的情况下,民营企业开办银行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自身相关联企业的融资困难的问题。可是如果股东贷款量过大并出现不正常情况,危机就此将引发。相关研究表明:股东的贷款是民营银行最大的问题,而那些失败的民营银行存在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股东一开始就想用银行来“圈钱”。
2.7 流动性风险
银行流动性风险主要原因是银行缺少信誉保障,大部分人的不信任对其失去信心,从而使其款项抽走,存于别处银行。国有银行由国家做后盾,国家控股,有较高的经济实力和信誉度,人们不用担心存款的风险。对于外国来说大部分国家设立存款保险公司,担保存款人的利益,抵御风险,增强银行的信誉度,当存款出现损失时,保险公司会代为赔偿。而民营银行在这方面却有不足,没有坚强的国家后盾作为保障,也没有存款保险体系,大大增加了存款的风险。在现在社会信誉度不高的情况下,人们会更愿意把钱存到国有银行,而不会放在流动性风险比较大的民营银行。
2.8 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
民营银行的贷款主要面向的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的发展经营与发展不稳定,存在许多问题,这就会提高民营银行的贷款风险系数。中小企业比较分散,涉及行业多,银行很难精确的掌握情况,作出正确评估,多头开户现象比较严重。有些中小企业制度不完善,管理不完善,资产不稳定,负债率较高,假借破产之名,逃避银行债务,没有会计制度,逃避银行监督,或是采取虚报项目投资的手段向银行套取贷款。而且由于信用担保机制不完善,抵押物常常不符合标准或没有担保条件,有些抵押物到期不能偿还,银行到期债权不能实现,民营银行的风险增加。
3 中国民营银行风险的控制
鉴于上面提出的中国民营银行的风险,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有以下几点。
3.1 针对居民信任风险
民营银行可采取从市场营销的角度出发,为居民提供真诚,优质,全面周到的服务,以此来确定自己的信誉,突出企业良好的形象,应用最大的力量建立起公众对自己的信任,同时也应建立起企业无形资产的品牌,进而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周小川已表态,存款保险因按照风险来定价,所以为了更好的控制民营银行的居民信任风险,民营银行应共同建立存款保险关系。实践表明,存款保险体系对控制中小商业银行的风险是非常有利的。同时,民营银行也可以在中央银行存放一定比例的资金。也可将未到期的贷款向其他金融机构出售,来获得更多的流动资金。
3.2 针对行业间的竞争风险
民营银行最大的竞争就是国有银行,民营银行应针对国有银行建立一套周到的营运策略和经营方案,绕开一般竞争性领域,将方向转移到客户需要而国有银行暂时无法满足的领域。在此方面浙江泰隆银行做的堪称典范,他们的贷款95%是针对小微企业,最重要的是他们一直遵守“顾客就是上帝―― 服务至上”的理念,晚上一直服务到9点多,这就是国有银行所做不到的,并且泰隆银行的客户经理和客户已形成了一个共同体,彼此充分了解,使业务往来更加顺畅。同时,民营银行应该利用自己的优势在资产业务上发挥与国有商业银行互补的作用,在负债业务上发挥与国有商业银行竞争的作用、在中间业务上利用国有商业银行的结算网络开展业务。民营银行应充分认识到这种竞争的本质,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整合业务流程,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市场营销机制。不断完善电子化和网络化建设,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
3.3 针对资本短缺的风险
在最初的几年内,民营银行可以通过以下的方式进行资本的扩充:第一,成立银行后,预计几年内不进行利润分配,前些年的税后利润都拿来扩充资本金,股本由盈余公积转赠,由此来扩充资本。第二,银行还可以通过向原有股东配售股票的方法来满足银行资本金扩充的需要。第三,银行可采取上市来的方法来扩充资本。这样,在资本扩张的前提下,民营银行不但可以设立更多的分支机构,也可以讲银行资产负债业务的规模合法的扩大。
3.4 针对吸收存款不足的风险
民营银行要吸收足够的存款,首先必须建立以客户需要为主的存款市场,根据客户的需求,开发和创造新的存款商品,及时推出新的服务品种,捕捉新的效益增长点。其次银行必须树立“顾客至上”的指导思想,全面迅速的解决客户的困难,把自己的经营结构和策略调整好,以满足客户多方面的需求。至关重要的是银行应树立起自己良好的形象,让客户信任民营银行,使自己获得更大的市场。
3.5 针对内部人控制风险
为了避免银行的风险,防止股东以贷款的形式抽逃资金,出现银行的实收资本不足的现象。银行要有明确的规定,对股东信用贷款要有一定的数额限制,如不得超过该股东实缴资本份额的百分比,抵押质押贷款的抵押物不得是作假给银行的资本,对超过一定限额的贷款要经过银行股东会的一致同意,实行一票否决制,银行聘有一定数量的独立董事,来审核对股东的贷款情况。如果出现股东到期不还贷款,银行可以以其出资额强制还款,情节严重的可追加法律责任。
3.6 针对道德风险
首先采用银行经营许可证拍卖的方法把民营银行的市场准入和股东准入这关把好。其次提高对民营银行日常业务经营的审慎监管,努力的将信息透明度提高。最后建造有助于民营银行发展的社会经济体系与金融环境。一是对制度进行有利的创新,构建有助于民营银行发展的制度体系。二是完善社会信用制度的建设和管理,建立起民营银行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
3.7 针对流动性风险
鉴于国内经济周期受国际及金融环境的影响,通过对流动性缓冲区的设置,来限制流动性扩张速度并强化压力测试,来进行动态监控,建立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的一致性。同时,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和期限应主要考虑能适应迅速变化的压力背景,对信贷资产的集中度和长期化问题要严格控制。
3.8 针对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
民营银行降低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风险将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完善:第一,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资产和信誉要有准确的评估。对抵押财产进行准确估价,根据其标的额进行贷款。第二,国家要对民营银行积极的进行扶持,保障其资金稳定度。第三,支持一些高新产业,发展前景好的企业,设立专款专贷,增加民营银行稳定的收入来源。其四,民营银行对一些重大的决策,要进行评估和保持参与,确保其稳定性。
关键词:民营银行 发展现状 障碍 对策
引言
目前人们对民营银行的本质并没有深入的了解,但通常情况下现在的学术界人士对民营银行有三种定义:一种是认为民营银行就是由民间的资本控股的;另一种认为民营银行就是为民营企业提供资金方面的支持和特殊服务的银行;最后一种说法认为所有采用市场化方式运作的银行就是民营银行。本文将对民营银行的发展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
一、我国的民营银行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民营银行虽然规模都比较小,网点比较少,但是相对于其他大型银行它也有自己的优势,比如清晰的产权结构有助于完善内部治理结构,灵活的奖励机制能够有效的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商业化的服务模式能够促进银行的经营和管理,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抵制国有的商业银行的完全垄断地位以及帮助国有银行共同抵御外部竞争。我国的银行体制通过了将近20年的不断改革,如今仍然是以国有和国有的控股银行为主,我国的民营银行面临着银行网点少的局限性,与国有银行的垄断地位相比,民营银行在存款和结算这两大市场上存在竞争力不足的问题,运作效率比较低。
二、民营银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外部因素的影响
1、对于民营银行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目前很多观点仍然认为并没有发展民营银行的必要,他们认为目前的银行业的发展已经到达一定的程度,各种类型的银行模式已经建立并且也存在相应的竞争模式,也到达了适度竞争的基本需要。即使在一定程度上建立民营银行能够促进我国金融体系的完善,提高银行业的竞争力,但是事实上在竞争方面仅仅起到了很微小的作用。还有一部分观点认为,筹建民营银行的收益低于它所承担的风险,认为组建银行的动机不单纯,要么就是为了给与其相关联的企业进行贷款,要么就是为了上市、赚钱。所以一提到民营银行人们就会同时想到利益和风险,进而忽略了它的优势,这在一定程度上在认识方面就对民营银行的发展造成了阻碍。
(二)银行内部的缺陷
1、相应的法制系统不够健全
在市场经济的引导下,发展民营银行必定需要相应的、完善的法律体系来进行规范。而现如今,关于民营银行的法律法规在我国并没有建立,这不仅对民营银行的准入条件及退出条件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也没有对银行的监管做出具体的法律规定。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金融市场的风险,让民营银行无法按照市场的公平机制进行市场竞争,并且在没有法律约束的条件下可能导致金融市场的紊乱,引发金融危机。
2、股权结构不合理
从很多民营银行的股权结构上我们可以看出,银行的股权存在很大的问题,股权分布不均是最常见的情况,通常情况下能分到散股权的人很少,一个大股东可能就占有50%的股份,有的还不到十个股东,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大股东独揽大权的现象,内部的财政问题就会出现,公司的治理就会出现各种困难,大股东也不免有给自己找一个集资平台的嫌疑。
三、民营银行的发展对策研究
(一)建立符合国情的存款保险制度
切实的建立完善的外部信誉环境是银行发展的基础,由于我国的民营银行在信用方面处于劣势,在吸收资金方面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建立有效的存款保险制度尤为关键,只有切实的保障了存款人的利益,人们才敢把钱存入银行,这样银行的信誉也会随之提高,其各项业务的展开也有了保障。
(二)制定合理的银行准入、退出、监管法规
就目前而言,首先应该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民间资本的待遇做出明确的规定,允许民间的资本享有公平的待遇,可以在金融领域建立起公司制的金融机构。其次就是制定标准的具有高规格的“准入”和“退出”法规,积极吸取部分城市标准过低,导致机构膨胀的教训,同时强制要求资本的充足率低于某一标准时强制退出,以防止出现金融不稳定的现象。
(三)发挥自身的制度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
与国有银行相比,民营银行采用的股份是真正意义上的股份有限公司制,所以它具有产权明确,责任清晰的优势,所以要想提高它的核心竞争力就要充分的发挥它的制度上的优势。首先就是要在管理结构和产权制度上进行创新,不断的完善治理结构,明确规定管理机构的各自的权限,使之相互制约,相互约束,这样就增强了权力的约束力,增强了决策的科学性,进一步保证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取胜。
四、结语
当然,不同的地方民营银行的实际情况不同,存在个体上的差异,这就需要银行家们根据具体的情况,充分的发挥才能,制定恰当的管理制度,建立适合当地经济发展的民营银行。
参考文献:
[1]孙露,李丹.《浅析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J].商业研究.2005,(1)
[2]钱小安.《金融民营化与金融基础设施建设》[J].金融研究.2003,(2)
[3]张杰.《民营经济的金融困境与融资次序》[J].经济研究.2000(4)
关键词:民营银行发展现状探讨
自1996年,我国第一家民营银行―民生银行,成立至今,我国的民营银行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不容忽略的是,在我国金融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民营银行的管理机制,信用环境等,还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本文将从民营银行的发展现状,发展探讨,问题分析三个方面就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问题展开讨论。
一、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现状
1、资产类业务的业务范围及业务创新
资产类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资产类业务在当前我国的民营银行业务中占有较大比重。我国民营银行的资产类业务主要包括贷款业务(公司贷款业务和个人贷款业务),证券投资业务等,其中以贷款业务为主。随着我国资本市场,信托业及租赁业等的快速发展,金融“脱媒”步伐加快及民营银行自身高速的资产扩张与贷款的高速增长,我国民营银行的贷款业务占比,较往年已有所下降,但在全部的资产类业务中仍占据着大额的比重。
针对民营企业而设立的公司类贷款业务是我国民营银行获取利息收入和手续费收入的主要途径。近年来,随着公司类贷款的缓慢增长,我国民营银行加快了公司了业务的内部调整。大多数商业银行开始从客户群体和产品等方面就其的贷款业务进行一系列的创新和拓展。其中民生银行针对贸易融资业务与物流,资金流相匹配的特点,建立了与之相匹配的信贷模式,进一步调整贸易融资信贷政策,推出了国际业务服务品牌“财智国际”,涵盖了与企业国际贸易相关的所有服务功能,并根据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推出了多款“商务套餐”。
2、负债业务及业务创新
负债业务是商业银行通过对外负债方式,筹措日常工作所需资金的活动。是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的和中间业务的基础,我国民营银行主要经营的负债业务包括: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可转让定期存单,可转让支付命令存款帐户,自动转账服务存款账户和掉期存款等。
二、我国民营银行发展的探讨
1、打造零售业务和理财业务的竞争优势
首先,大力发展银行卡业务,我国的民营银行应针对银行卡业务设立信用卡中心,并根据我国居民的消费习惯推出具有针对性的银行卡业务,对银行卡的功能进行市场化,产业化,专业化,公司化的细分,从功能,服务,品牌,客户等全方位入手,提升银行卡业务的竞争力。其次,适当发展资产托管及其他受托业务,接受银行客户的委托,安全保管客户资产,并对客户委托保管的提供资金清算,会计核算,估值及监督等服务。再次,还可针对我国居民的收入情况推出个性化的个人理财产品,即根据客户收益要求及风险偏好的不同,将个人理财产品的项目(如国债,央行票据,政策性金融债等)进行个性组合。
2、拓展中小企业业务
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制度的改革,中小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尤其是南部沿海地区如雨后春笋一般有了长足的成长。中小民营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有更多的金融机构为民营经济提供资金服务。由于当前国有商业银行接待审批层次繁杂,办公效率不足,使得我国大部分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面临着贷款难,融资难,融资慢等一系列发展问题。这种现状无疑为我国民营银行的借贷业务提供了大量的潜在客户。我国的民营银行在其发展过程中应扬其长,避其短,致力于完善和丰富中小民营企业的信贷业务产品,还应将信贷业务产品与支付结算,网上银行,企业理财,现金管理,税费,托管,企业主和员工个人理财等中间业务,零售业务以一条龙服务的模式的加以规划和拓展。如:招商银行专门为中小企业设计并推出了“三兑”融资(“物权兑”,“货权兑”,“帐权兑”)网上企业银行点金成长版等“点金成长计划”系列金融产品组合。广发银行也针对中小企业的特点,推出了中小企业信贷业务新品牌“好融通”,为企业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信贷服务。
三、加强贷前审批和贷后审查
加强贷款管理是降低我国民营银行不良贷款率的最佳方法之一。对贷款的管理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
1、健全贷前审批制度
贷前审批制度可以防患于未然。针对贷前审批,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首先是对借贷主体,即借贷人的偿债能力进行核查,考察借贷个人的收入水平,借贷法人的盈利能力,资产负债比例,公司运营状况等指标,对借贷人的还贷能力进行考察及测评;其次是针对借贷客体,即借贷项目本身的可行性和赢利性进行审核,应考察贷款项目的建设条件是否能够满足项目建设过程中所需的技术力量,设配供应等要求,考察贷款资金投产后所生产的产品寿命周期是否与贷款期限相协调,市场需求与产品的供应是否相一致,考察贷款项目是否具有科学性,安全性和经济性并应协同对贷款项目进行财务分析,对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测评。
2、完善贷后审查和贷款回收制度
贷后审查制度是保障贷款能有效收回的重要手段,贷款发放后,民营银行应定期对贷款人执行合同的情况及贷款人的资信情况进行追踪检查。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贷款人是否严格按照合同规定的用途使用贷款,贷款人的资产负债变动情况,抵押物占管情况,贷款项目的建设进度等。期间,如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以保障贷款的收回。针对不能及时还贷的分期还贷借款人,民营银行应根据其所滞还的金额及滞还的时间长短处以不同额度的罚款,以示警戒。
参考文献:
[1]陈岩.中国民营银行行动纲领.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200-212
[2]徐滇庆.民营银行200问.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32-33
[3]杨艳琳.促进我国民营金融发展的制度创新.经济评论,2005年第五期
民营银行的成立是中国改革金融体系,促进金融行业竞争的一个重要举措,但是民营银行作为一个新生的银行类型,其生存与发展仍然是存在诸多的障碍和不利因素。本文首先对民营银行的自身的优劣势及外部的机会与威胁来论述民营银行的生存状况,之后针对民营银行的特点提出一些发展的策略,助力民营银行这一新的银行类型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
民营银行;SWOT分析;发展策略
经过前期的关于民营资本设立银行政策的陆续出台,2014年3月11日,银监会公布首批5家民营银行试点方案,共有10家民企参与,按照每家民营银行不少于2个共同发起人的试点要求两两配对,模式主要包括“小存小贷”“大存小贷”“特定区域存贷款”“公存公贷”四种。
对于民营银行的定义,普遍有三种角度:一种强调产权结构;一种强调银行的资产结构;还有一种强调公司治理结构,是否采用市场化机制来经营。目前国家鼓励建立的民营银行,重点侧重于第三种,即通过打破垄断,由民营资本主导,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建立起来的拥有现代企业制度和实现市场化经营机制的“新”的民营银行。更概括地说,“新”的民营银行就是由民间资本控制与经营的,权、责、利统一的现代金融企业,或者说民营银行是由“民有、民治、民责、民益”四民构成的统一体。
发展民营银行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传统国有银行“一统天下”的局面,从而改变经济结构与金融组织体系结构的不对称程度。但是民营银行作为一个新生的银行类型,在现有的金融体系下,其生存与发展仍然存在诸多的障碍和不利因素。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民营银行的生存与发展在伴随着不利的条件下依靠自身的一些特殊之处,仍然有很强的发展潜力及机遇。
1 民营银行发展的环境分析
1.1 民营银行的优势
1.1.1产权优势。目前金融体系下,改制或者上市后的银行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产权关系模糊,产权主体缺位,权责利关系不对称的状况,而这种情况导致了经营效率的损失。民营银行则是以民间资本为主体的金融机构,具有清晰的产权,这有利于其在市场竞争中更灵活的面对市场环境的转变,在竞争中获得先机。
1.2 低交易成本优势
民营银行在与中小企业的博弈中,交易成本远低于国有银行。中小企业在国有银行“一统天下”的局面下贷款难的问题,民营银行在解决此问题上具有优势,原因在于其在经营中更侧重对中小企业的服务,立足于本地区,服务本地区的企业,因此其对客户知根知底,极易沟通,同时又获得了规模优势,降低了服务成本,从而能为客户提供质优价廉的金融服务,对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是有益的补充。
1.3 灵活的经营机制优势
与国有商业银行相比,民营银行由于规模相对较小,管理成本较低,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的调整和经济周期的调整,在经济的浪潮有其容易存活下来的相对优势。
2 民营银行的劣势
2.1 规模、信用方面的劣势
民营银行无论是资本规模还是资产规模都弱小,属于小银行。国有银行有国家信誉担保,而民营银行完全是按市场化原则运作,其发起人是民营企业,其信用程度远远不及国家信用,在吸储方面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
2.2 品牌和声誉方面的劣势
我国民营银行成立较晚,在品牌、声誉建设上面先天的时间不足,加之其民营背景,使其在品牌建设方面更是难上加难,其无论在品牌还是声誉方面均远不能与国有银行相比。在目前存款保险制度等风险保障措施还不健全的情况下,品牌声誉不够强大的民营银行对市场的影响力及对客户的吸引力相对较弱。
2.3 经营人才缺乏方面的劣势
民营银行成立之初,在搜寻专业优秀人才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大型银行的发展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但是让其转战到民营银行去却是存在一定的障碍。如要培养自己的人才,又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因此在人才的聘用和培养上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完成人才布局。
2.4 公共关系方面的劣势
民营银行的所有者是以民营企业为主,民营企业在其自身领域的发展过程中就存在与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关系不顺畅,由其组建的银行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并且又多出了与金融监管部门的关系,因此,其发展需要理顺与这些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
3 民营银行的机会
我国民营经济的飞速发展及强烈的融资需求,为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提供了市场空间。大量的民营企业认为融资困难已经严重影响了其正常发展,现有的金融制度无法满足民营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而这一状况就为民营银行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民营银行可以在细分市场的基础上,专门为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提供服务,在与大型银行竞争中分得一杯羹。
金融业全面开放为我国民营银行加快发展提供良好机遇。民营银行有了向外资银行学习的机会,有利于民营银行加快技术创新、服务创新和业务创新,从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同时,开放也为民营银行拓展更宽的业务领域与市场空间奠定了基础。
我国金融改革的深入为民营银行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渐进式的中国金融体制变迁,为民营银行的发展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空间。
传统大型商业银行发展中存在的弊端为民营银行的发展提供了改进的空间。
4 民营银行的威胁
国有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全面竞争。在银行的竞争中,国有银行始终处于主导地位,特别是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以市场为导向,全面参与市场竞争,向“全能银行”发展。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与征信体系的不健全,加之我国民营银行的内控制度不力,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使民营银行的风险控制与经营安全面临挑战。而外资银行的不断发展也争夺民营银行的客户和人才。
5 民营银行发展的对策
5.1 实施差异化的服务
目前中国的银行业市场竞争激烈,国有大中型银行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后,市场布局已经趋于饱和,部分银行甚至还存在过度扩张问题。因此,民营银行进入市场后不得不面临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困境。但是也不是说民营银行不能生存,目前大中型银行在提供服务方面存在诸多令客户诟病的地方,同时,也不是每种服务都能够提供, 因此,民营银行可以在服务上下功夫,加强服务,通过提供优质、差异化的服务来留住客户。
5.2 高度重视风险管理
民营银行业务存在着大量的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声誉风险、洗钱风险和法律风险,因此必须建立健全一套严密的风险监管体系。民营银行业务的风险管理又要比一般银行的风险管理更严格,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民营银行业务的风险主要来自对客户及其业务背景、财富来源、民营银行账户的使用缺乏足够的了解。其次是贷款方面,民营银行主要是为了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所设立的,而这些中小企业的资信度又是相对来说较低的,民营银行相对国有银行所面临的信用风险更大。企业欠贷不还,逃废债务等现象,直接影响了银行贷款的收回,导致不良贷款大量上升,必然会影响民营银行的发展。因此,民营银行,特别是新生代的民营银行可以利用其固有技术优势,比如发挥互联网的大数据优势,收集客户的信用记录,建立数据库,利用互联网强大的功能助力其服务中小企业时降低风险,减少不良贷款。
5.3 加强信誉、品牌的建设
民营银行在经营过程中相对于有几十年历史,有国家信用做保障的大型银行来说,其品牌,信誉处于劣势地位。而品牌与声誉又关系着金融消费者对其信任程度。信任程度的高低,又关系着民营银行业务开展的顺利与否。因此,对于民营银行来说,要想大规模的开展业务,需要加强其自身的品牌与信誉建设。这里,可以尝试专门成立民营银行协会或者其联合组织,加强平时的规范。也可在国家正式的存款保险制度尚未建立之前,采取类似存款保险的制度,加大存款担保,增加风险拨备等方式来提高其信誉。
5.4 加强与大型银行机构的合作
通过自身的发展,利用自身的优势还不足以让民营银行迅速成长壮大起来,其业务的开展还是需要通过与其他银行机构的协作,互取所长,才能不断的发展壮大。因此,在日常的业务开展中注重与大型银行的合作,一方面可以利用大型银行的渠道和客户资源,另一方面可以学习其在风险控制与银行管理方面的经验。
5.5 加强对关联交易的控制
民营银行的股东都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又一直以来缺乏资金、难以融资。即使在民营银行成立时,其出资企业经营状况良好,但是也无可避免会出现资金短缺的情况。所以,民营企业很可能会通过自己设立银行来解决自身的融资问题,此时银行很有可能会成为其“提款机”。 而那些谋取小集团或私人利益的非公平关联交易行为一旦出现问题导致无法归还贷款,民营银行就会面临巨大风险。
【参考文献】
[1]吴晓灵.民营银行的前景在于“错位竞争”[N].中国经营报.2013.12
[2]陆岷峰,王虹.我国民营银行发展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华北金融.2013.12
[3]郝杰. 互联网探路民营银行[J].中国经济信息.2013.501
[4]邱兆祥,安世友.发展民营银行面临的问题及对策[N].金融时报.2012.7
一、发展民营银行的目标取向
关于发展民营银行的目的,主要的观点有两个:一是支持民营说;二是深化金融改革说。那些积极呼吁开放民营银行的人大多将前者放在首位,即认为当前为国家作出重要贡献的中小民营企业没有得到国有银行的充分支持,因此要求尽快新设一些民营银行来解决中小民营企业贷款难的问题。我们认为这种观点值得商榷。
第一,中小民营企业贷款难的现象只是说明民营企业的贷款愿望大于银行对其资金的供给愿望,但不能说明银行没有满足民营企业的有效贷款需求。这里的有效贷款需求是指符合银行贷款条件的贷款需求。银行是经营货币资金的特殊行业,必须以控制风险为前提,只有那些有发展潜质、经营管理良好、有担保、能给银行产生效益的企业才能为银行所接受。企业的贷款愿望没有得到满足并没有什么不正常,不能因此就认为银行金融服务的效率很低,相反,恰恰是银行业的自我约束能力逐步增强的反映。贷款难的根本原因还在于信用问题,增大了银行贷款营销的难度。从某种意义上说,银行贷款难和企业贷款难应该是一对合理的矛盾。近年来国有银行经营不断改善,盈利逐年增加,不良贷款的存量和占比已连续几年保持双下降,这说明目前银行的贷款政策基本上是合理的。
第二,民营银行不可能超越基本的贷款原则而专门为中小民营企业服务。事实上目前国有银行在对中小民营企业的贷款政策上并没有任何歧视政策,对中小民营企业支持不够,主要还是从经营风险控制方面考虑的结果。现有的一些带有民营特征的股份制银行(如民生银行、招商银行等)也没有显示出对民营企业贷款有什么特别的偏好。最近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应宜逊对杭州市10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调查表明,股份制商业银行对个体工商户贷款甚少,有半数银行未对个体工商户发放贷款。而且小额贷款比重很低,10家银行中单户贷款50万元以下的小额贷款比重有5家银行低于建设银行的0.2%。股份制商业银行难以很好地适应中小企业这一客户群,其中大多数银行甚至比四大国有银行更倾向大客户。将来新型的具有良好经营机制的股份制民营银行,从风险控制和利润最大化出发,未必会支持民营中小企业。
第三,中小民营企业服务离不开普及城乡的服务网点,民营银行这方面显然无法与现有国有商业银行的分支体系优势相提并论。在对中小民营企业服务方面,看不出民营银行有什么特别的优势。如果按一些人的观点,民营银行是定位为一些社区小银行,那么它也只能在社区范围从事金融服务,要想真正解决中小民营企业贷款难的问题,民营银行就得遍布城乡,果真如此,就很有可能又走上了改革初期发展城市信用社的老路。
因此,民营银行解决不了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将发展民营银行的立脚点放在支持民营企业显然是一个错误,它既不现实又不,会使我们在民营银行及金融改革的路径选择上产生错误的判断,付出更多的改革成本。我们认为,必须将发展民营银行的问题放在整个金融改革框架中统筹规划,其目标取向应主要是借助民营银行的发展,在产权制度上触动国有银行的神经,促进国有银行加快改革步伐,带动整个金融体系的改革。
二、发展民营银行的路径选择
(一)增量发展模式
当前金融改革要解决的问题很多,既有宏观问题,也有微观问题,但首当其冲的应是国有商业银行的巨额不良资产问题。对此,很多人提出一个办法,即可以照走我国企业增量改革的成功道路,在对国有企业动大手术之前,在外围开放民营企业,结果国民中民营经济的比重迅速超过国有部门,逐步稀释国有企业的包袱,使国有部门最终的产权改革变得较为容易,最终实现国有部门的改革目标。从理论上讲,增量发展民营银行的模式,可以促进银行业的竞争,督促国有银行改善管理,进而推动国有银行的产权改革。但是应该做什么并不等于能做什么。在当前我国还没有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对金融机构的市场退出机制存在严重缺陷的情况下,照搬企业改革的模式增量发展民营银行,以此推进国有银行改革缺乏现实可行性。
第一,增量发展民营银行并不能带来真正竞争的市场环境。对于一般企业来说,改革中的增量部分即民营经济是一种可以自我调节的有机整体,发展过程中可以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生存下来的民营企业都是极富生命力的,因此民营经济才显得生机勃勃,才会在竞争中占据优势,从而带动国有企业改革。而银行业则不同,我国目前银行是进难退更难,金融机构的退出机制十分不畅,退出就意味着巨大的金融风险。没有优胜劣汰的退出机制,发展再多的民营银行,金融市场仍然是一个只进不出的市场,不可能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我国现在已经有一些带有民营色彩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它们在成立之初可以说没有任何负担,但经过这些年的发展,资产质量虽仍好于四大国有银行,但与国际标准比起来,差距已经开始显现,并有逐步拉大的趋势。如果说入世之后,面对外资银行的冲击,国有银行的状况令人担忧,实际上股份制银行的状况也令人担忧。如果根本的问题不解决,盲目增量发展民营银行,其态势同样不容乐观。
第二,增量发展民营银行并不能减轻国有银行的包袱。对于一般国有企业来说,改革主要的障碍是人员负担,由于庞杂的人员和由此带来的住房、工资、福利等一系列问题,使国有企业无法与民营企业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因此在外围发展民营企业,不仅增加了就业机会,而且随着非国有经济的迅速发展,国有企业中的职工会主动离开,于是减轻了国有企业的改革压力。而银行业改革主要的障碍是沉重的不良资产包袱,它不会因为民营银行的发展而减少。相反,增量发展模式中,处于竞争劣势的国有银行将首先受到冲击,竞争的加剧将会使国有银行盈利能力减弱,不良资产状况更趋恶化。
第三,增量发展民营银行将使整体金融风险明显加大。对于一般企业来说,经营风险仅限于企业自身,最糟糕的情况也就是破产倒闭,因此风险涉及面小。而银行的风险则不在银行本身,而在于给广大存款人带来的风险。银行如果经营管理不善,导致支付问题,将直接的稳定。那些希望尽快发展民营银行的人只看到民营银行促进竞争的一面,却没有认真分析这种竞争会不会过度。我们虽不能断定目前银行业的竞争是否过度,但至少现在的竞争已经很激烈。试想将来又有大批中小民营银行介入进来,竞争的结果将是你死我活,如果是一般企业,死一批,再发展一批,倒是有利于市场的优胜劣汰,保持生命盾众但对目前我国的银行业来说,完全的市场竞争法则,是行不通的。一家银行倒闭,有可能引发整个银行业的信誉风险和金融危机。
(二)存量改造模式
有些学者很早就提出,民营银行不需要新设银行,可以通过改造现有银行机构的办法来实现,这样既解决了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的,也为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提供了一条便利的通道。但这一观点很快就受到一些人的质疑。比较典型的看法有两种,一种是认为存量改造的方式是害怕风险而裹足不前(徐滇庆,2002),认为这是对发展民营银行的一种否定。他们承认,由于我国在存款保险制度、法规建设及银行监管体制上还存在诸多不足,开放民营银行存在较大的风险,但可以通过创新去创造条件,而开展民营银行的试点则是金融创新的一个动力,可以通过试点来摸索开放民营银行的经验。第二种是认为这种“存量改造”式的延续的是一种“搭配销售”的策略(尹龙,2002),这种策略对于劣质产品生产者是一种占优策略,但对于优质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公平,只不过是强制消费者以更高的价格满足其效用。而产权的“搭配销售”则可能使总体效用锐减为零。这种观点对存量改造的可行性提出异议。
对于第一种看法,我们认为,第一,采用存量改造的办法确实是为了避免可能出现大的金融风险。从世界许多发展家的情况看,开放民营银行的风险是很高的。比如,智利、墨西哥等拉美国家,捷克、俄罗斯以及一些前苏联国家,在没有相应的、和配套体系的情况下开放民营金融或实行金融自由化,都造成了严重的金融混乱。从我国情况看,上个世纪90年代初盲目发展城市信用社、信托投资公司,结果造成这些机构短期行为严重,经营管理混乱,最后只好进行撤销、关闭、兼并和重组,国家和地方政府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因此金融改革必须要有一个底线,即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改革,这才是我国渐进式改革道路成功的精髓所在。但是重视风险防范并不是说银行业改革不能搞民营化,那种认为只有进行开放民营银行的试点才是向前推进,而存量改造的方法就是裹足不前的观点则更不可取。我国对一般国有的股份制改造也是一种存量改造和民营化的改造,谁会认为这种改造使改革停滞不前。第二,试点的核心就是“试错”。就一般“试点”而言,如果试错了,后果只是对试点本身产生,问题不是太大,大不了撤销或重来。但对于民营银行改革的试点,好比人的心脏,不能有片刻的故障,出了问题可能对整个造成重大影响。
对于第二种看法,我们认为,以存量改造的方式引入民营资本,改造国有银行,解决国有银行一部分不良资产问题,的确有一点“搭配销售”之嫌。但是应该看到,“搭配销售”不一定就不。它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销售手段,本身就有它的合理性。从某种意义上说,搭配销售是一种适应市场变化的价格调整,一个商家能否采用搭配销售最终取决于市场供求,只要是市场接受的,不是行政干预的,就应该是合理的。因此,引入民营资本改造国有银行的关键还是要看市场供求,有没有民营资本愿意进来,有没有符合民营资本投向的国有银行。从表面上看,国有银行存在不良资产包袱,谁都不愿意接。但看看我国一般国有企业改革攻坚的成功经验,我们发现,同样有大量的包袱,但经过几年的努力,大部分国有企业都成功地实现了转制,相当部分中小国有企业通过转让实现了民营化,成为民营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资本市场上,一些退市的亏损上市公司利用“壳资源”的优势最终完成重组上市,顺利实现扭亏为盈,这些都是存量改造的成功例子,很值得银行业改革借鉴。
综上所述,完全有理由相信,将发展民营银行与国有银行的产权结合起来是一个好的选择,银行业的牌照或股权,仍然是一个特殊资源,只要方法得当,民营资本是非常愿意进入银行业的。
三、存量改造发展民营银行的方式
我们认为对国有银行的存量改造,可以借鉴国有企业民营化的经验,对中小国有银行和大型国有银行在改造方法上各有侧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