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毕业设计流程范文

时间:2023-07-13 16:30:26

序论:在您撰写毕业设计流程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毕业设计流程

第1篇

关键词:广告学;毕业设计;优化

广告学作为一门应用性文科专业,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极为密切,有很强的实践性。这种特点不仅在课程设计中得到集中体现,表现为广告创意与策划、广告文案写作、广告设计等实务课程的开设,更应在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毕业作品中得到体现。毕业作品是学生四年专业学习成果的最终展示,毕业作品的形式、选题、方法及答辩过程等环节会影响学生整个学习生涯的方向及未来的职业选择。目前,国内主流院校的广告学专业大都实行了以毕业设计替代毕业论文的毕业考核方式,这是符合广告学专业特点所做的必然选择。我院也在2015年顺利实行了首届广告专业毕业设计答辩,根据此次答辩的整体情况,本文针对广告毕业设计流程的现状提出问题和思考,并作进一步优化。

一、毕业设计流程的实施

(一)前期学习、调研

本次毕业设计流程是在借鉴国内主流院校广告专业的优秀经验,并对学院2010级———2013级广告专业全体学生展开问卷调查之后,进行设计实施的。他山之石的参考可以帮助确立毕业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框架,然而具体流程的设计和实施必须依据广告专业在本地的发展实际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构建。2014年3月教研室对全体广告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毕业设计的态度、要求及实施毕业设计的可能性,此次调查发放问卷294份,回收287份,有效率97%,极为真实地反映了学生对广告学毕业设计的预期和诉求,为本次毕业设计的实施提供了准确数据和落实基础,保证了毕业设计流程的科学、缜密和实效。

(二)构建毕业设计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是区分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的分山岭,它决定了学生毕业创作的方向、努力程度及毕业考核的收效,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毕业设计的成败。综览国内主流高校广告专业毕业设计的评价指标不尽相同,可见,毕业设计评价体系并不像毕业论文评价体系一样,可以“一刀切”,各院校大致用一个标准。毕业设计评价体系的不统一是由广告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所决定的,因毕业设计需与当地的广告市场结合,所以各地广告市场发展的不同水平,就导致了各院校的广告学毕业设计评价体系必须“因地制宜”。我院因所处地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局限,结合学生实操的可行性,逐步构建了一套符合自身实际的评价体系。首先是选题。要求所有毕业选题必须来自真实需求,可自行联系广告公司、企事业单位,也可选择学院公布的选题及当年“大广赛”和“学院奖”的参赛命题;其次是作品构成。毕业设计主要是为培养具有广告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而开展,因此作品构成也是根据业界的广告设计流程而设置,包括策划案、广告作品、研究报告、工作日志和现场答辩等五部分。策划案与广告作品是整个毕业设计的“重头戏”,二者占比相同均为30%;研究报告是表达创作者未尽之意的空间,以毕业创作为主线,谈谈创作过程及其中的感悟、收获和心得,是策划案的延伸。工作日志是对整个创作过程的质量监控,分为小组日志和个人日志,据此可以判断毕业设计进程的科学合理性,了解成员的任务分工。现场答辩则是整个毕业作品最终提交的环节,要求对策划案思路作准确、清晰描述,并呈现作品,回答评审教师提问。毕业设计的评价体系亦从论文的学术评价转为作品创意、艺术呈现、语言表达、调研方法、活动执行等业务标准。整个答辩过程与广告市场的提案竞标基本接轨,充满实战色彩。

二、现有毕业设计流程的局限

现有毕业设计流程的合理性必须由毕业生给出真实的评价,方可成为流程设计者的参考依据。毕业设计答辩当天,评审教师从51名毕业生中按顺序每组抽一名答辩人,与他们进行座谈,了解毕业生在作品创作中的体会、收获及建议。本次毕业设计答辩,从毕业设计选题、作品形式、作品指导、评价体系、答辩等诸多环节及最后结果和学生反馈来看,收效甚佳。毕业生在其中收获了实践经验、作品和可贵的经历,低年级学生通过答辩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不足和未来的努力方向,可有效地将专业学习调整至实践性的方向。然而,本次毕业设计系首次实施,在流程设置等方面亦暴露出不足和局限。

(一)毕业设计创作时间短

此次毕业设计依据传统毕业论文的流程,在大四第一学期期中进行开题答辩,预留一个半学期的时间进行作品创作,然而,毕业设计作品的工作量远远大于毕业论文,加之学生在大四第二学期还需进行毕业实习,实际留给毕业设计的时间非常紧张,无形中增加了毕业设计的创作难度。

(二)毕业设计的整体工作量偏大

按照毕业设计评分标准,毕业作品需准备策划案、作品、研究报告、小组工作日志、个人工作日志和答辩PPT等五个部分,合计平均字数在16000字左右,加之各类广告作品至少在三幅以上,整体工作量远远大于毕业论文平均字数7000字的工作量,这样可能导致学生在策划案和作品的专注度和创作精力会被分散。

(三)作品选题不够多元

此次毕业设计要求必须为真实选题,必须来自广告业界的实际需求,然而囿于学校所处地域经济发展水平,作品选题从产品类型、层次到地域,都有较大的局限性。选题主要来自大广赛和学院奖的参赛产品,本地产品只有莫高、娃哈哈等不多的几家企业,本地广告公司的真实项目几乎没有,作品还是以商业推广为主,选题范围和类型的偏狭不利于学生创作与业界实践的对接。

(四)作品形式的“示人欲”不够

此次毕业设计的作品形式几乎囊括了业界现有的各种广告形态,如平面广告、视频广告、广播广告、CI系统等,包括最新的场景应用毕业生都有尝试,作品形式表现出多元与丰富。美中不足的是,作品中视频作品、音频作品占比较低,平面作品数量虽多,但作品的“示人欲”显露不充分,即现场调动各类元素表现作品创意的愿望不足。毕业设计中有一些作品的创意和表现都不错,但在现场的展示和呈现未能充分表达作品原有的创意。“示人欲”其实是广告本身应有的题中之义,平时的课堂教学更多强调创意,对此涉及不多,业界实践的广告提案环节才会有所接触。此次毕业设计答辩即为学生提供了类似机会与平台,只有带着强烈的“示人欲”,才有可能把作品更好地呈现出来。

(五)答辩环节有待与业界融合

广告学实施毕业设计的目的之一,是更好地表现广告专业与实践密切结合的学科特点,把课堂教学与业务实践结合起来。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之一,是把业界的专业人士请到课堂来,请到答辩现场来,让他们直接参与作品答辩,使学生真正理解业界的实际需求,使他们的作品创作与学习有更好的实践性。此次毕业设计属首次尝试,来自本地的作品选题不多,加之对作品水平无法预估,因此未能请业界专业人士参与此次答辩。

三、关于毕业设计的优化建议

针对此次毕业生关于作品创作的反馈,及上述存在的问题,结合我院学生的实际状况,拟对下届及今后的毕业设计提出进一步优化的思路。

(一)调整毕业设计的时间进程

根据此次毕业设计创作的总体工作量和流程,需对下届毕业设计的时间流程进行总体调整。首先,需将毕业设计的开题时间提前至大三第二学期期中前后,这样可给毕业生留下较充裕的创作准备期。其次,需将答辩时间由原来的一天延长至两天。毕业设计的作品构成丰富而多元,且很多作品的展示环节需较长时间,根据此次答辩的经验,一天的答辩时间不能充分展示学生作品的完整细节,答辩时间显得仓促而紧张。今后的毕业设计答辩可考虑在两天完成,第一天充分展示作品,第二天演示答辩PPT并回答评审教师提问。

(二)适当压缩毕业设计的总体工作量

根据此次毕业设计的评分标准,毕业设计作品由五部分构成:策划案(30%)、作品(30%)、研究报告(20%)、工作日志(10%)、答辩(10%),上述内容的纯文字工作量平均为16000字上下,再加之作品创意与技术表现,总体工作量相当于论文的两三倍不止。为使学生更好地在毕业设计考核中发挥其专业特长,保证毕业设计答辩的专业性,合理设置毕业设计工作量,可考虑在今后的毕业设计中将现有的小组工作日志和个人工作日志合二为一,只需提交小组工作日志,让评审教师了解小组成员的分工和任务进度,为作品的原创性提供评审依据即可。

(三)多元开发选题,拓深毕业设计的实践性

今后毕业设计的选题可在历次毕业选题的基础上更新、优化、积累,逐步形成毕业设计选题库。选题库中一部分内容可更新为当年的大广赛和学院奖参赛产品,另一部分选题可由学院联系当地主流的广告公司、知名企事业单位及公益组织。尤其是后者的工作,需要与各级机构、组织与公司形成长期合作机制,让它们深度参与毕业设计答辩,并有可能进入课堂教学。一方面,这些公司与机构可为毕业设计提供选题,加强毕业设计的现实性、操作性;另一方面,选题单位的专业人士可成为毕业设计答辩现场的评审教师,使学生的毕业创作与实践结合更密切,并由此可形成双方更紧密的深度互动与合作。

(四)毕业设计作品展与毕业设计答辩的相互补充

广告学毕业设计的一大特色在于,它用多种形式的广告作品表现其广告策略和创意以达到引人注意的效果,实现其毕业设计的目的,因此,广告作品的呈现效果是评价其毕业设计的重要指标。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广告作品的“示人欲”,引导他们在作品中更多更好地表现“创意”,提升作品表现力,拟在今后的毕业设计答辩前,先进行毕业作品展,然后答辩。此种先展后答辩的安排,可让学生作品充分展示在各专业师生面前,使学生充分体会作品呈现效果的重要性,亦使他们更重视毕业设计的创作。同时,毕业作品展本身就是对学生作品的全方位检验,校内其他学生对作品的关注度、评价与反馈就是对毕业生作品综合评价的外在指标,既展示了毕业创作成果,也可与答辩相互补充形成更全面的评审参考。

参考文献

[1]张红,易崇英.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新余高专学报,2009.

[2]杨同庆,许敏玉.广告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研究[J].广告人,2009.

[3]卢金婷.基于就业需要的实战型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研究[J].科教导刊,2013.

第2篇

关键词:广告学;毕业设计;优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01-0044-02

广告学作为一门应用性文科专业,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极为密切,有很强的实践性。这种特点不仅在课程设计中得到集中体现,表现为广告创意与策划、广告文案写作、广告设计等实务课程的开设,更应在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毕业作品中得到体现。毕业作品是学生四年专业学习成果的最终展示,毕业作品的形式、选题、方法及答辩过程等环节会影响学生整个学习生涯的方向及未来的职业选择。目前,国内主流院校的广告学专业大都实行了以毕业设计替代毕业论文的毕业考核方式,这是符合广告学专业特点所做的必然选择。我院也在2015年顺利实行了首届广告专业毕业设计答辩,根据此次答辩的整体情况,本文针对广告毕业设计流程的现状提出问题和思考,并作进一步优化。

一、毕业设计流程的实施

(一)前期学习、调研

本次毕业设计流程是在借鉴国内主流院校广告专业的优秀经验,并对学院2010级———2013级广告专业全体学生展开问卷调查之后,进行设计实施的。他山之石的参考可以帮助确立毕业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框架,然而具体流程的设计和实施必须依据广告专业在本地的发展实际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构建。2014年3月教研室对全体广告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毕业设计的态度、要求及实施毕业设计的可能性,此次调查发放问卷294份,回收287份,有效率97%,极为真实地反映了学生对广告学毕业设计的预期和诉求,为本次毕业设计的实施提供了准确数据和落实基础,保证了毕业设计流程的科学、缜密和实效。

(二)构建毕业设计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是区分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的分山岭,它决定了学生毕业创作的方向、努力程度及毕业考核的收效,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毕业设计的成败。综览国内主流高校广告专业毕业设计的评价指标不尽相同,可见,毕业设计评价体系并不像毕业论文评价体系一样,可以“一刀切”,各院校大致用一个标准。毕业设计评价体系的不统一是由广告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所决定的,因毕业设计需与当地的广告市场结合,所以各地广告市场发展的不同水平,就导致了各院校的广告学毕业设计评价体系必须“因地制宜”。我院因所处地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局限,结合学生实操的可行性,逐步构建了一套符合自身实际的评价体系。首先是选题。要求所有毕业选题必须来自真实需求,可自行联系广告公司、企事业单位,也可选择学院公布的选题及当年“大广赛”和“学院奖”的参赛命题;其次是作品构成。毕业设计主要是为培养具有广告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而开展,因此作品构成也是根据业界的广告设计流程而设置,包括策划案、广告作品、研究报告、工作日志和现场答辩等五部分。策划案与广告作品是整个毕业设计的“重头戏”,二者占比相同均为30%;研究报告是表达创作者未尽之意的空间,以毕业创作为主线,谈谈创作过程及其中的感悟、收获和心得,是策划案的延伸。工作日志是对整个创作过程的质量监控,分为小组日志和个人日志,据此可以判断毕业设计进程的科学合理性,了解成员的任务分工。现场答辩则是整个毕业作品最终提交的环节,要求对策划案思路作准确、清晰描述,并呈现作品,回答评审教师提问。毕业设计的评价体系亦从论文的学术评价转为作品创意、艺术呈现、语言表达、调研方法、活动执行等业务标准。整个答辩过程与广告市场的提案竞标基本接轨,充满实战色彩。

二、现有毕业设计流程的局限

现有毕业设计流程的合理性必须由毕业生给出真实的评价,方可成为流程设计者的参考依据。毕业设计答辩当天,评审教师从51名毕业生中按顺序每组抽一名答辩人,与他们进行座谈,了解毕业生在作品创作中的体会、收获及建议。本次毕业设计答辩,从毕业设计选题、作品形式、作品指导、评价体系、答辩等诸多环节及最后结果和学生反馈来看,收效甚佳。毕业生在其中收获了实践经验、作品和可贵的经历,低年级学生通过答辩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不足和未来的努力方向,可有效地将专业学习调整至实践性的方向。然而,本次毕业设计系首次实施,在流程设置等方面亦暴露出不足和局限。

(一)毕业设计创作时间短

此次毕业设计依据传统毕业论文的流程,在大四第一学期期中进行开题答辩,预留一个半学期的时间进行作品创作,然而,毕业设计作品的工作量远远大于毕业论文,加之学生在大四第二学期还需进行毕业实习,实际留给毕业设计的时间非常紧张,无形中增加了毕业设计的创作难度。

(二)毕业设计的整体工作量偏大

按照毕业设计评分标准,毕业作品需准备策划案、作品、研究报告、小组工作日志、个人工作日志和答辩PPT等五个部分,合计平均字数在16000字左右,加之各类广告作品至少在三幅以上,整体工作量远远大于毕业论文平均字数7000字的工作量,这样可能导致学生在策划案和作品的专注度和创作精力会被分散。

(三)作品选题不够多元

此次毕业设计要求必须为真实选题,必须来自广告业界的实际需求,然而囿于学校所处地域经济发展水平,作品选题从产品类型、层次到地域,都有较大的局限性。选题主要来自大广赛和学院奖的参赛产品,本地产品只有莫高、娃哈哈等不多的几家企业,本地广告公司的真实项目几乎没有,作品还是以商业推广为主,选题范围和类型的偏狭不利于学生创作与业界实践的对接。

(四)作品形式的“示人欲”不够

此次毕业设计的作品形式几乎囊括了业界现有的各种广告形态,如平面广告、视频广告、广播广告、CI系统等,包括最新的场景应用毕业生都有尝试,作品形式表现出多元与丰富。美中不足的是,作品中视频作品、音频作品占比较低,平面作品数量虽多,但作品的“示人欲”显露不充分,即现场调动各类元素表现作品创意的愿望不足。毕业设计中有一些作品的创意和表现都不错,但在现场的展示和呈现未能充分表达作品原有的创意。“示人欲”其实是广告本身应有的题中之义,平时的课堂教学更多强调创意,对此涉及不多,业界实践的广告提案环节才会有所接触。此次毕业设计答辩即为学生提供了类似机会与平台,只有带着强烈的“示人欲”,才有可能把作品更好地呈现出来。

(五)答辩环节有待与业界融合

广告学实施毕业设计的目的之一,是更好地表现广告专业与实践密切结合的学科特点,把课堂教学与业务实践结合起来。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之一,是把业界的专业人士请到课堂来,请到答辩现场来,让他们直接参与作品答辩,使学生真正理解业界的实际需求,使他们的作品创作与学习有更好的实践性。此次毕业设计属首次尝试,来自本地的作品选题不多,加之对作品水平无法预估,因此未能请业界专业人士参与此次答辩。

三、关于毕业设计的优化建议

针对此次毕业生关于作品创作的反馈,及上述存在的问题,结合我院学生的实际状况,拟对下届及今后的毕业设计提出进一步优化的思路。

(一)调整毕业设计的时间进程

根据此次毕业设计创作的总体工作量和流程,需对下届毕业设计的时间流程进行总体调整。首先,需将毕业设计的开题时间提前至大三第二学期期中前后,这样可给毕业生留下较充裕的创作准备期。其次,需将答辩时间由原来的一天延长至两天。毕业设计的作品构成丰富而多元,且很多作品的展示环节需较长时间,根据此次答辩的经验,一天的答辩时间不能充分展示学生作品的完整细节,答辩时间显得仓促而紧张。今后的毕业设计答辩可考虑在两天完成,第一天充分展示作品,第二天演示答辩PPT并回答评审教师提问。

(二)适当压缩毕业设计的总体工作量

根据此次毕业设计的评分标准,毕业设计作品由五部分构成:策划案(30%)、作品(30%)、研究报告(20%)、工作日志(10%)、答辩(10%),上述内容的纯文字工作量平均为16000字上下,再加之作品创意与技术表现,总体工作量相当于论文的两三倍不止。为使学生更好地在毕业设计考核中发挥其专业特长,保证毕业设计答辩的专业性,合理设置毕业设计工作量,可考虑在今后的毕业设计中将现有的小组工作日志和个人工作日志合二为一,只需提交小组工作日志,让评审教师了解小组成员的分工和任务进度,为作品的原创性提供评审依据即可。

(三)多元开发选题,拓深毕业设计的实践性

今后毕业设计的选题可在历次毕业选题的基础上更新、优化、积累,逐步形成毕业设计选题库。选题库中一部分内容可更新为当年的大广赛和学院奖参赛产品,另一部分选题可由学院联系当地主流的广告公司、知名企事业单位及公益组织。尤其是后者的工作,需要与各级机构、组织与公司形成长期合作机制,让它们深度参与毕业设计答辩,并有可能进入课堂教学。一方面,这些公司与机构可为毕业设计提供选题,加强毕业设计的现实性、操作性;另一方面,选题单位的专业人士可成为毕业设计答辩现场的评审教师,使学生的毕业创作与实践结合更密切,并由此可形成双方更紧密的深度互动与合作。

(四)毕业设计作品展与毕业设计答辩的相互补充

广告学毕业设计的一大特色在于,它用多种形式的广告作品表现其广告策略和创意以达到引人注意的效果,实现其毕业设计的目的,因此,广告作品的呈现效果是评价其毕业设计的重要指标。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广告作品的“示人欲”,引导他们在作品中更多更好地表现“创意”,提升作品表现力,拟在今后的毕业设计答辩前,先进行毕业作品展,然后答辩。此种先展后答辩的安排,可让学生作品充分展示在各专业师生面前,使学生充分体会作品呈现效果的重要性,亦使他们更重视毕业设计的创作。同时,毕业作品展本身就是对学生作品的全方位检验,校内其他学生对作品的关注度、评价与反馈就是对毕业生作品综合评价的外在指标,既展示了毕业创作成果,也可与答辩相互补充形成更全面的评审参考。

参考文献

[1]张红,易崇英.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新余高专学报,2009.

[2]杨同庆,许敏玉.广告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研究[J].广告人,2009.

[3]卢金婷.基于就业需要的实战型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研究[J].科教导刊,2013.

第3篇

所谓过程评价性是指每个学生的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成绩值中都含有客观的过程性评价成分。所谓环境相对性是指所评定的学生毕业设计成绩的分布是在当时当地的环境条件下当届导师指导当届学生后由当届的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方法自然得出的,不应含有历史尺度上和地域经纬上的绝对性成分。对照上述七条基本原则,对目前已出现的多种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方法做了以下几点剖析:

第一,最早应用的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方法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完全由答辩委员会通过答辩会议来确定毕业设计成绩,导师可以给出一个参考成绩。如果学生人数不多,毕业答辩会议的时间可以开得足够长,答辩委员会足够权威且规模足够大,那么这种的简单方法也完全能满足上述的毕业设计成绩评定基本原则。但是任何一个条件不满足,例如,答辩委员人数太少,或是专业不懂,或是人均答辩时间太短,那么准确性原则就首先无法坚守。于是就有了导师打分和他人评阅打分并按比例算入总成绩的做法。这样一来就产生了成绩综合评定问题:如何分配导师、评阅人和答辩组三方折算总成绩的权重?对此,已出现多种提案:3∶1∶6、3∶3∶4、4∶3∶3、4∶2∶4、3∶2∶5。尚且不论哪种提案最佳,仅就简行处理的流程而言,就有这样的可能:被导师或评阅人判定为不及格的论文,仍被允许参加答辩,并且若答辩组给出高分则得到总成绩合格的不合逻辑的结果。这种平行处理方法至少不符合科学性原则。第二,导师打分普遍偏高,而且是严师分低,庸师分高。若不再进行修正处理,则明显违背公平性原则。若为公平性而采用很复杂的评分计算处理方法,又违背了可操作性原则。例如,刘玉梅等人提出的集中意见排序法,需要对每篇论文按9个指标打分,再综合排序,处理工作量偏大;杨高尚等人提出的模糊综合评定法,模型复杂,打分量大,且实际操作困难;董非等人提出的多级可拓学处理方法,需要计算关联度函数,算法更复杂,不便实际实施;许天旱等人提出的调整系数法虽然粗糙,但易于操作;杨平等人提出的公平性算法更精细一些且易于执行。

第三,为防止导师打人情分和为学生拉票的不公正行为,已有多所院校实施交叉答辩模式。此法虽然可以杜绝导师本人的不公正行为,但也不是值得提倡的好方法。因为它违背了正向引导性原则。事实上,大多数导师是正派的君子,不是需要防范的小人。实施交叉答辩模式强化了负面诱导作用,将会降低导师的责任感,还容易产生答辩评价偏差从而引发导师间的矛盾。

第四,最后评定的毕业设计成绩分布,一般要符合正态分布统计规律的预期。如果不符合,则需要进行人工干预。或者是从早期的分成绩评定就开始给定约束条件。诸如,规定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的比例为1∶4∶4∶1。或者是对已评定的总成绩进行人工调整。从环境相对性的基本原则出发,应当人为地、有意识地控制毕业设计的成绩分布,使其基本符合正态分布规律。因为,不能参照历史上的最佳作品而把本届学生成绩的优秀率评为0%,也不能参照同类最差学校的较低水准而使本届学生成绩的优良率达到100%。任何成绩的差异都应依据当届参评作品范围内的相对平均水平来确定。从早期的分成绩评定就开始向成绩评定人员提出约束要求,使得最后形成的总成绩分布大致符合正态分布规律。这种做法应当是可取的。但是也要杜绝那种机械照搬的极端做法,如将成绩评定结果严格修正为1∶4∶4∶1。特别是在小样本案例中硬套比例的做法尤显荒唐。针对上述种种不科学的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方法,很有必要设计一套毕业设计成绩评定的严密的流程和具有可操作性的综合计算方法。

大学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流程设计

表1给出了有关成绩评定的一种传统的毕业设计工作进度安排方案和一种新建议的毕业设计工作进度安排方案。假定毕业设计工作周期为17周。由表1可以看出,新建议的毕业设计工作进度安排方案相较于传统的毕业设计工作进度安排方案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两方面:设立了初步设计方案答辩环节和考虑了异常工作安排。

初步设计方案答辩环节的设立原因是目前长周期的毕业设计中间过程普遍失去了控制。许多学生在毕业设计的头两个月几乎不在毕业设计上投入时间和精力。原本设立的专业译文环节因没有对应的成绩考核而变成可马虎应付的工作,失去了强化培训专业外语能力的意义。郑佐桓等人指出毕业设计中过程性评价方法应用不够。渠琛玲等人则明确提出毕业设计成绩评定应按选题10%、开题15%、期中检查10%、论文评阅25%和答辩40%的比例进行。显然,对学生的选题、开题和期中检查的打分,虽然是过程性评价但其主观性成分偏多。而通过评阅和答辩文献综述及初设方案报告给出过程性评价分,则会更充分、更客观。以往关于毕业设计成绩评定的研究文献中,都没有讨论出现诸如导师或评阅人判某学生的论文为不及格等异常情况时处理程序的问题。实际上,类似的异常情况是完全有可能发生的。如果发生了异常情况,若还继续走正常处理程序,显然是不合理的。例如,某学生的论文因严重抄袭被评阅人判为不及格,并不同意其参加答辩。但是,若没有异常处理程序,还得允许他答辩,不然就得不到总成绩。可是,前者不同意答辩,后者又允许答辩,自相矛盾又荒谬可笑。所以,很有必要缜密地设计出完备的处理程序,让每一种异常情况都有应对之策。图1给出了文献综述及初设方案报告处理流程。图2给出了毕业设计论文处理流程。

由图1可看出,学生至少有一次修改文献综述及初设方案报告的机会。如果学生不按时交报告,或者报告修改后也评阅不通过,或者初设方案答辩不通过,那么都被判为异常状态,改走由答辩委员会处理的异常流程。如果在异常流程中,学生又不按时交报告或者初设方案答辩不通过,则将进入中止毕业设计的审核环节。在异常流程中,即便是学生的初设方案通过了答辩委员会的答辩,其成绩也要做降级处理。

由图2可看出,在将学生的论文提交答辩组之前,至少有一次修改的机会。如果学生不按时交论文,或者论文修改后导师评阅不通过,或者答辩组评阅不通过,或者答辩组答辩不通过,那么都被判为异常状态,改走由答辩委员会处理的异常流程。如果在异常流程中,学生不按时交报告,或者答辩委评阅不通过,或者答辩委答辩不通过,则判定成绩为不及格。即便最后通过了答辩委答辩,也只给及格的成绩。若学生的论文没走异常流程,则通过答辩后进入成绩评定环节。此时,学生的毕业设计总成绩可按初设方案答辩15%、导师25%、论文评阅20%和答辩40%的比例求和算出。在导师提交论文给答辩组后,还有一个材料核查环节。在这个环节应考虑根据毕业设计的类型核查评阅所需的必要材料,若有欠缺,要求及时补充。例如,工程设计型的毕业设计应提交所设计的规范图纸;软件设计型的毕业设计应提交所设计的程序清单;硬件开发型的毕业设计应提供实物验收和性能测试报告。由表1的工作进度安排和图1、图2的处理流程可以看出,成绩评定方有三家:导师、答辩组和答辩委。每个本科专业都应该有一个毕业设计答辩委员会。毕业设计答辩委员会要以小学科组或教研组为单位成立若干答辩小组,导师是答辩小组的成员,答辩委员是每个答辩小组的小组长。三家成绩评定方各司其职,合作完成毕业设计成绩评定任务。还有一个假定条件必须指出,那就是导师、答辩组和答辩委都是可以胜任工作的合格成绩评定方。若有任何一方不合格,则图1和图2所示的处理流程就被认为还不够严谨。例如,若某导师要求太严,让过多的学生走入异常流程,那么答辩委应当有专门对策。

第4篇

将本科毕业设计时间从大四学年的上学期期末提前至期中,即“十一”长假以后,十月中旬开始毕业设计动员———介绍毕业设计SOP流程,宣传相关政策并介绍毕业设计选题情况,从形式上加强学生的重视程度。接着十一月份每周安排相关一次讲座,介绍有关毕业设计中学生使用的技能培训,如相关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特殊行业软件介绍、毕业论文的写作与格式、英文翻译技巧、数据库基本检索技巧。具体安排见表1。通过讲座这种方式,学生了解了毕业设计需要掌握的基本能力,了解毕业设计的整体流程,端正学习态度,认识到毕业设计作为本科学习的“收官之作”,必须认真对待。同时,讲座内容可以根据学生反馈和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可以开展诸如工程设计指导、变电站电气设计、电机本体分析介绍等涉及学生范围较小的讲座,以帮助学生能够顺利开展毕业设计的前期工作,杜绝学生不知如何下手的尴尬局面。

2丰富毕业设计题目,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以致用,电气工程系采用学生结合自身发展需要,如就业方向、考研方向、感兴趣方向等,确定毕业设计选题大的方向,再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如所学知识的情况、个人能力强项所在之处,细化选题,最终由指导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确定最终的毕业设计选题的方法。同时,为了方便学生,允许在一段时间范围内,根据学生自身情况更换毕业设计选题,如:工作变动、考研变动等。但对于没有任何想法和要求的学生,还是以指导教师为主。在毕业设计选题的类型上,降低理论研究型题目,增加工程实践型题目。当然,也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做调整,如参加工作的学生可能偏向于工程实践,而读研的学生可能倾向于理论研究型。但整体上,应该保证学生能够将毕业设计中所学的知识应用到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去,使得学生通过毕业设计能够“有所得”。同时,不一味追求“创新”,将重点放在“工程应用”。我校作为地方性工科高校,其定位是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应用型”人才。

3严格毕业设计管理,加强制度建设,打破100%通过率的“大锅饭”

建立毕业设计SOP的初衷就是利用制度建设加强毕业设计管理,从而提高毕业设计整体的质量。但如何设计并合理执行,就必须考虑结合我校、我院、我系部以及学生的各个方面情况综合考虑。首先就是学生的通过率。学生能否通过毕业设计,得到学分直接决定了学生自身能否修满学分获得双证(学位证+毕业证)。如果毕业设计不合格,就意味了无法拿到学位证,影响学生今后的考研、就业等,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许多学生据此认为毕业设计就是“走过场”,抱着“老师不会不放我过”的思想,消极应对毕业设计。而往届的毕业设计100%通过率,也从侧面“鼓励”了学生。有的指导教师面对不积极的学生,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的指导教师有时想严格管理,却又没有统一的尺度和标准,导致学生和教师两方面“吃力不讨好”,结果是教师带毕业设计累,学生做毕业设计苦。最后,学生的毕业设计好坏变成了指导教师的责任,学生能否顺利通过毕业设计,变成衡量指导教师水平高低的依据。这也造就了100%毕业设计通过率。而毕业设计SOP正是将指导教师的日常管理的“人治”,通过规范化的文字变成了“法治”,让指导教师和学生脱离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对立,从而在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环境下进行毕业设计质量评价。学生毕业设计是否合格,其决定权就从指导教师转移至系部全体教师,即通过标准化流程对学生的整个毕业设计环节进行持续性评价,通过全方面、多角度的指标对学生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价,摆脱了指导教师作为毕业设计成绩的“责任主体”。

4增加毕业设计环节控制,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

第5篇

关键词:毕业设计;智能化管理;流程跟踪与审核系统

1概要

毕业设计是高校教学任务的重要环节,从选题到答辩期间需要4~6个月左右的时间,在此期间,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互尤为重要。然而目前的毕业设计安排仍存在许多问题,在学生完成答辩之前,论文的提交和审核给老师带来了极大的工作量,教师对学生的督促和监督又十分不易,学生面对的则是大量的文件保存问题,有时无法及时获得导师的建议,遇到的问题没有和导师沟通以至于拖慢自己的进度,甚至出现因交流不及时导致大篇幅改动,浪费了时间精力。以传统模式进行的毕业设计流程存在着效率低、信息反馈不及时等问题,这给学生正常完成毕业设计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和影响,也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而且以人工的方式进行管理和统计难免会有效率低、准确性差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实现更加智能高效的管理势在必行,文章提供了一个优秀的管理平台,学生对论文的管理、师生之间频繁的沟通、实时的监督和数据的统计都可以通过该软件系统来解决。目前国内部分高校,都有了自己的毕业设计管理系统,足以证明优质的智能化管理为目前的教育界所接受,而且传统人工的管理模式向智能化管理模式发展是将来的必然趋势。

2设计方案

如图1所示,系统划分为3个模块:管理员模块、教师模块、学生模块,每个模块包含了该用户可以进行的所有操作。管理员主要对毕业设计的、答辩的记录和毕业设计的成绩进行操作;教师负责自己学生的任务审核、督促和最终的评分;学生则在选定课题和导师后,对毕业论文进行编写和管理,在导师的督促下完成自己各阶段的任务。毕业设计流程的开始由管理员进行,管理员毕业设计的题目、毕业设计任务书,并安排毕业设计的时间节点,安排完成后毕业设计正式开始。毕业设计答辩后,管理员将通知所有学生答辩的结果,并对学生成绩进行录入。如表1所示,以学生学号为主键,保存了学生的基本信息,在登陆系统后,如果学生没有选定课题,系统将根据学生的学院和专业编号,获取该学生的毕业设计信息。否则根据学生id来获取已选择课题的进度情况。以教师编号为主键,保存了教师的信息和联系方式,根据所属学院来提供给学生可选择的导师,如表2所示。管理员的可选课题,每个课题将对应所属的学生和导师,分别对应教师序号teacherid和学生编号id,以人数上限字段来限制选课人数,如表3所示。

[参考文献]

[1](美)阿让•古帕.JavaEE7精粹[M].韩陆,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

[2]何玉洁,梁琦.数据库设计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3]杨飞辰.基于Web的人事管理系统[M].北京: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出版社,2013.

第6篇

以往的毕业设计题目是教师提供,然后学生根据教师和题目进行选择。但是,当下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每一个指导教师只能根据自身的研究方向和项目方向提供可选的毕业设计题目,导致很多学生无法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或有的学生根本对毕业设计题目没有要求。这一方面导致学生学习缺乏学习动力;另一方面,也对教师设计毕业设计题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以致用,电气工程系采用学生结合自身发展需要,如就业方向、考研方向、感兴趣方向等,确定毕业设计选题大的方向,再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如所学知识的情况、个人能力强项所在之处,细化选题,最终由指导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确定最终的毕业设计选题的方法。同时,为了方便学生,允许在一段时间范围内,根据学生自身情况更换毕业设计选题,如:工作变动、考研变动等。但对于没有任何想法和要求的学生,还是以指导教师为主。在毕业设计选题的类型上,降低理论研究型题目,增加工程实践型题目。当然,也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做调整,如参加工作的学生可能偏向于工程实践,而读研的学生可能倾向于理论研究型。但整体上,应该保证学生能够将毕业设计中所学的知识应用到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去,使得学生通过毕业设计能够“有所得”。同时,不一味追求“创新”,将重点放在“工程应用”。我校作为地方性工科高校,其定位是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应用型”人才。

2严格毕业设计管理,加强制度建设,打破100%

通过率的“大锅饭”建立毕业设计SOP的初衷就是利用制度建设加强毕业设计管理,从而提高毕业设计整体的质量。但如何设计并合理执行,就必须考虑结合我校、我院、我系部以及学生的各个方面情况综合考虑。首先就是学生的通过率。学生能否通过毕业设计,得到学分直接决定了学生自身能否修满学分获得双证(学位证+毕业证)。如果毕业设计不合格,就意味了无法拿到学位证,影响学生今后的考研、就业等,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许多学生据此认为毕业设计就是“走过场”,抱着“老师不会不放我过”的思想,消极应对毕业设计。而往届的毕业设计100%通过率,也从侧面“鼓励”了学生。有的指导教师面对不积极的学生,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的指导教师有时想严格管理,却又没有统一的尺度和标准,导致学生和教师两方面“吃力不讨好”,结果是教师带毕业设计累,学生做毕业设计苦。最后,学生的毕业设计好坏变成了指导教师的责任,学生能否顺利通过毕业设计,变成衡量指导教师水平高低的依据。这也造就了100%毕业设计通过率。而毕业设计SOP正是将指导教师的日常管理的“人治”,通过规范化的文字变成了“法治”,让指导教师和学生脱离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对立,从而在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环境下进行毕业设计质量评价。学生毕业设计是否合格,其决定权就从指导教师转移至系部全体教师,即通过标准化流程对学生的整个毕业设计环节进行持续性评价,通过全方面、多角度的指标对学生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价,摆脱了指导教师作为毕业设计成绩的“责任主体”。

3增加毕业设计环节控制,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

第7篇

一、毕业设计流程的实施

(一)前期学习、调研

本次毕业设计流程是在借鉴国内主流院校广告专业的优秀经验,并对学院2010级——2013级广告专业全体学生展开问卷调查之后,进行设计实施的。他山之石的參考可以帮助确立毕业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框架,然而具体流程的设计和实施必须依据广告专业在本地的发展实际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构建。2014年3月教研室对全体广告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毕业设计的态度、要求及实施毕业设计的可能性,此次调查发放问卷294份,回收287份,有效率97%,极为真实地反映了学生对广告学毕业设计的预期和诉求,为本次毕业设计的实施提供了准确数据和落实基础,保证了毕业设计流程的科学、缜密和实效。

(二)构建毕业设计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是区分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的分山岭,它决定了学生毕业创作的方向、努力程度及毕业考核的收效,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毕业设计的成败。综览国内主流高校广告专业毕业设计的评价指标不尽相同,可见,毕业设计评价体系并不像毕业论文评价体系一样,可以“一刀切”,各院校大致用一个标准。毕业设计评价体系的不统一是由广告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所决定的,因毕业设计需与当地的广告市场结合,所以各地广告市场发展的不同水平,就导致了各院校的广告学毕业设计评价体系必须“因地制宜”。我院因所处地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局限,结合学生实操的可行性,逐步构建了一套符合自身实际的评价体系。

首先是选题。要求所有毕业选题必须来自真实需求,可自行联系广告公司、企事业单位,也可选择学院公布的选题及当年“大广赛”和“学院奖”的参赛命题;其次是作品构成。毕业设计主要是为培养具有广告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而开展,因此作品构成也是根据业界的广告设计流程而设置,包括策划案、广告作品、研究报告、工作日志和现场答辩等五部分。策划案与广告作品是整个毕业设计的“重头戏”,二者占比相同均为30%;研究报告是表达创作者未尽之意的空间,以毕业创作为主线,谈谈创作过程及其中的感悟、收获和心得,是策划案的延伸。工作日志是对整个创作过程的质量监控,分为小组日志和个人日志,据此可以判断毕业设计进程的科学合理性,了解成员的任务分工。现场答辩则是整个毕业作品最终提交的环节,要求对策划案思路作准确、清晰描述,并呈现作品,回答评审教师提问。

毕业设计的评价体系亦从论文的学术评价转为作品创意、艺术呈现、语言表达、调研方法、活动执行等业务标准。整个答辩过程与广告市场的提案竞标基本接轨,充满实战色彩。

二、现有毕业设计流程的局限

现有毕业设计流程的合理性必须由毕业生给出真实的评价,方可成为流程设计者的参考依据。毕业设计答辩当天,评审教师从51名毕业生中按顺序每组抽一名答辩人,与他们进行座谈,了解毕业生在作品创作中的体会、收获及建议。本次毕业设计答辩,从毕业设计选题、作品形式、作品指导、评价体系、答辩等诸多环节及最后结果和学生反馈来看,收效甚佳。毕业生在其中收获了实践经验、作品和可贵的经历,低年级学生通过答辩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不足和未来的努力方向,可有效地将专业学习调整至实践性的方向。然而,本次毕业设计系首次实施,在流程设置等方面亦暴露出不足和局限。

(一)毕业设计创作时间短

此次毕业设计依据传统毕业论文的流程,在大四第一学期期中进行开题答辩,预留一个半学期的时间进行作品创作,然而,毕业设计作品的工作量远远大于毕业论文,加之学生在大四第二学期还需进行毕业实习,实际留给毕业设计的时间非常紧张,无形中增加了毕业设计的创作难度。

(二)毕业设计的整体工作量偏大

按照毕业设计评分标准,毕业作品需准备策划案、作品、研究报告、小组工作日志、个人工作日志和答辩PPT等五个部分,合计平均字数在16000字左右,加之各类广告作品至少在三幅以上,整体工作量远远大于毕业论文平均字数7000字的工作量,这样可能导致学生在策划案和作品的专注度和创作精力会被分散。

(三)作品选题不够多元

此次毕业设计要求必须为真实选题,必须来自广告业界的实际需求,然而囿于学校所处地域经济发展水平,作品选题从产品类型、层次到地域,都有较大的局限性。选题主要来自大广赛和学院奖的参赛产品,本地产品只有莫高、娃哈哈等不多的几家企业,本地广告公司的真实项目几乎没有,作品还是以商业推广为主,选题范围和类型的偏狭不利于学生创作与业界实践的对接。

(四)作品形式的“示人欲”不够

此次毕业设计的作品形式几乎囊括了业界现有的各种广告形态,如平面广告、视频广告、广播广告、CI系统等,包括最新的场景应用毕业生都有尝试,作品形式表现出多元与丰富。美中不足的是,作品中视频作品、音频作品占比较低,平面作品数量虽多,但作品的“示人欲”显露不充分,即现场调动各类元素表现作品创意的愿望不足。毕业设计中有一些作品的创意和表现都不错,但在现场的展示和呈现未能充分表达作品原有的创意。“示人欲”其实是广告本身应有的题中之义,平时的课堂教学更多强调创意,对此涉及不多,业界实践的广告提案环节才会有所接触。此次毕业设计答辩即为学生提供了类似机会与平台,只有带着强烈的“示人欲”,才有可能把作品更好地呈现出来。

(五)答辩环节有待与业界融合

广告学实施毕业设计的目的之一,是更好地表现广告专业与实践密切结合的学科特点,把课堂教学与业务实践结合起来。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之一,是把业界的专业人士请到课堂来,请到答辩现场来,让他们直接参与作品答辩,使学生真正理解业界的实际需求,使他们的作品创作与学习有更好的实践性。此次毕业设计属首次尝试,来自本地的作品选题不多,加之对作品水平无法预估,因此未能请业界专业人士参与此次答辩。

三、关于毕业设计的优化建议

针对此次毕业生关于作品创作的反馈,及上述存在的问题,结合我院学生的实际状况,拟对下届及今后的毕业设计提出进一步优化的思路。

(一)调整毕业设计的时间进程

根据此次毕业设计创作的总体工作量和流程,需对下届毕业设计的时间流程进行总体调整。首先,需将毕业设计的开题时间提前至大三第二学期期中前后,这样可给毕业生留下较充裕的创作准备期。其次,需将答辩时间由原来的一天延长至两天。毕业设计的作品构成丰富而多元,且很多作品的展示环节需较长时间,根据此次答辩的经验,一天的答辩时间不能充分展示学生作品的完整细节,答辩时间显得仓促而紧张。今后的毕业设计答辩可考虑在两天完成,第一天充分展示作品,第二天演示答辩PPT并回答评审教师提问。

(二)适当压缩毕业设计的总体工作量

根据此次毕业设计的评分标准,毕业设计作品由五部分构成:策划案(30%)、作品(30%)、研究报告(20%)、工作日志(10%)、答辩(10%),上述内容的纯文字工作量平均为16000字上下,再加之作品创意与技术表现,总体工作量相当于论文的两三倍不止。为使学生更好地在毕业设计考核中发挥其专业特长,保证毕业设计答辩的专业性,合理设置毕业设计工作量,可考虑在今后的毕业设计中将现有的小组工作日志和个人工作日志合二为一,只需提交小组工作日志,让评审教师了解小组成员的分工和任务进度,为作品的原创性提供评审依据即可。

(三)多元开发选题,拓深毕业设计的实践性

今后毕业设计的选题可在历次毕业选题的基础上更新、优化、积累,逐步形成毕业设计选题库。选题库中一部分内容可更新为当年的大广赛和学院奖参赛产品,另一部分选题可由学院联系当地主流的广告公司、知名企事业单位及公益组织。尤其是后者的工作,需要与各级机构、组织与公司形成长期合作机制,让它们深度参与毕业设计答辩,并有可能进入课堂教学。一方面,这些公司与机构可为毕业设计提供选题,加强毕业设计的现实性、操作性;另一方面,选题单位的专业人士可成为毕业设计答辩现场的评审教师,使学生的毕业创作与实践结合更密切,并由此可形成双方更紧密的深度互动与合作。

(四)毕业设计作品展与毕业设计答辩的相互补充

广告学毕业设计的一大特色在于,它用多种形式的广告作品表现其广告策略和创意以达到引人注意的效果,实现其毕业设计的目的,因此,广告作品的呈现效果是评价其毕业设计的重要指标。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广告作品的“示人欲”,引导他们在作品中更多更好地表现“创意”,提升作品表现力,拟在今后的毕业设计答辩前,先进行毕业作品展,然后答辩。此种先展后答辩的安排,可让学生作品充分展示在各专业师生面前,使学生充分体会作品呈现效果的重要性,亦使他们更重视毕业设计的创作。同时,毕业作品展本身就是对学生作品的全方位检验,校内其他学生对作品的关注度、评价与反馈就是对毕业生作品综合评价的外在指标,既展示了毕业创作成果,也可与答辩相互补充形成更全面的评审参考。

参考文献

[1]张红,易崇英.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新余高专学报,2009.

[2]杨同庆,许敏玉.广告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研究[J].广告人,2009.

[3]盧金婷.基于就业需要的实战型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研究[J].科教导刊,2013.

[4]马文镰.浅议广告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