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3 16:30:18
序论:在您撰写地方教育法规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 地理教学 教学方法 学习方法
1.综合法
即用综合的、联系的观点,多要素、多角度地分析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方法。
地理学有“综合性”的特点。我们生存的地理环境就是由许多地理要素构成的,这些要素之间是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因此,地理环境本身就是一个综合体。再者,一个地区地理特征的形成,虽然有其主导因素,但往往都是诸多因素的综合体现。例如,某一河流,可以以雨水补给为主,但往往在不同的河段、不同的季节,还伴有其他类型的补给。因此,学生必须具备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对教材内容进行综合分析。例如,《中国地理》、《世界地理》、《高中地理》教材中都有大量有关气候的知识,但初中教材中所讲的主要是有关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高中教材侧重地理事象产生的原因和分布规律,二者之间存在由浅入深、知识递增的有机联系。在辅导高三学生复习《气候》时,教师应该指导学生通过阅读和尝试综合,将各种有关气候的地理事象及其分布特点、形成原因、影响因素、发展变化的趋势联系起来,在头脑中形成一幅气候知识的“联系网图”。这样,可以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掌握全面分析问题的方法,避免观察事物时的单一性、片面性和简单化。
目前世界关注的环境问题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空间联系明显的全球性问题。在教学人类活动对气温的影响方面内容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分析: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的大工业集中分布于中纬度地区,由于二氧化碳大量排放到空中,增强了吸收地面热量的能力,大气增温,引起高纬度地区冰川部分融化,冰川融化又以海面上升危及岛屿及沿海地区的低平原和城市为后果。这样,引发学生以空气运动、海水运动为纽带,把空间跨度很大的两个地理事象联系起来,揭示环境问题的内涵和人地关系的奥秘。
2.比较法
即在不同区域或同一区域不同时段之间,通过对有关要素的比较,找出差异及原因的方法。
地理学的另一个特点是“区域性”。各地的地理事象无不反映该地区的地域性特征。这些特征往往具有明显的相似性或差异性。不仅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具有地域性特点,而且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也有地域性特点。比较的方法是区域研究的基本方法。
运用比较法要注意以下两点:(1)比较对象应该是同类的地理事象。地形只能和地形比较,气候只能和气候比较,河流只能和河流比较,国家只能和国家比较,等等。如,长江和黄河的比较,可以从它们的流长、支流、流域面积、水量、水量的季节变化、含沙量、航运、灌溉、水力等方面比较,这样可以说明长江和黄河的各个自然要素间的相互关系。(2)同类地理事象进行比较时,对比各点的结论无论相同还是不同均可进行比较。对比的目的主要是求其异同寻其特点。例如,通过对比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热带草原气候的干、湿和热带季风气候的旱、雨两季特征便清楚了。
至于非同类的地理事象,原则上不应该比较,但为了说明某些难以理解的抽象的地理事象,也可以借用学生所熟知的一般事象与之比较。例如,讲季风成因时,为了说明水陆受热不同的道理,可以借用一块水泥地和一个水塘,进行通俗的对比说明,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这种比较,对象虽不同类,却是同理的。
3.归纳―演绎法
即由一系列具体的事实概括出一般原理,再由一般原理推出特殊情况下的结论的方法。
如教学“南欧地中海气候”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分析水热状况:冬季温暖湿润,夏季炎热干燥,年降水量700~1000mm,最低月气温不低于0℃;找出形成这种气候的根本原因是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指出两种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是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所致,交替控制区正是在纬度30°~40°的大陆西岸;最后归纳得出:凡是处在纬度30°~40°的大陆西岸地区,都属于此种气候类型的结论。学生掌握了欧洲地中海气候的特征和成因后,利用其基本原理和规律,就能够分析其他大洲同纬度地带大陆西岸地区的气候情况。
又如,在自然界中,饱和空气、动力和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因此,降水形成的一般规律是:上升气流或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气流,气温由高变低,水汽易于凝结,降水机会较多;下沉气流或由高纬度流向低纬度的气流,气温由低变高,水汽不易凝结,降水机会较少。在学生掌握了这一规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赤道低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终年以上升气流为主,多雨;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终年以下沉气流为主,少雨。西风能带来充沛降水,信风则往往使天气晴燥。可以概括:“低压湿润高压干,西风湿润信风干”。
由归纳到演绎,用已有的知识、技能、方法分析、理解新情景下的新问题,就实现了知识间的迁移。
4.图解法
即草绘简易图、表,分析地理事象发展变化的方法。
教师除了要用好课本图表以外,还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示意图,配以简单的符号、关键的语言,把教材中的大段内容概括成简明扼要的信息,揭示地理事物的现象或本质特征,帮助学生记忆,激发学生兴趣。实验证明,语言描述使人认识慢,图表描述使人识别快。
例如简绘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轨迹,图虽然很简单,但包含了太阳直射的位置、纬度、时间等信息,从中可以分析各地太阳高度的大小变化、直射次数和最大正午太阳高度出现的时间等。此图变抽象为形象,变文字为图形,可以运用于各种相关综合题的分析。
5.学科交叉法
各个学科的知识是相互联系的,如果能把地理的相关知识与其他学科的知识有机联系,不仅能传授地理知识,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初中语文教材《两小儿辩日》,我发现学生背这篇古文时总是死记硬背,对于其中的道理根本没有理解。针对这一情况,我给他们讲解太阳直射与斜射的原理,并用图示的方法比较简洁、明了地向他们说明。
从图解中就可以清晰地看出,阳光在直射时经过大气层的路程最短,因而热量被削弱得最少,而阳光越是斜射,经过大气层的路程越长,热量被削弱得最多,到达地面的热量越少。“日初出苍苍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时感觉到对学习语文也有很大帮助,这就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
6.计算法
即通过计算,得到正确结果或作出定性判断的方法。
教育部新制定的《高考考试说明》中,地理部分关于能力要求第10条指出:“在给定的时间内,完成各种地理计算或逻辑推理过程,进行文字准确、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的表达。”这说明地理计算在高考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下面将教学中常用的地理计算归纳以下几种:
(1)在地图上利用比例尺量算两地间的距离;
(2)根据海拔高度计算山上山下的温差;
(3)在气温分布图或气温曲线图上计算地区间的温差和气温的较差;
(4)在降水量分布图或降水柱状图上计算降水量及降水的季节分配;
(5)计算两地的时差和日期的变化;
(6)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7)计算各种面积、产值所占的百分比;
(8)计算人口密度、人口百分率等。
关键词: C语言 递归函数 分治法思想 教学方法
1.引言
C语言是一种语法简洁紧凑、运算符丰富、可移植性强、目标程序执行效率高的强数据类型语言,近年来在国内得到迅速的推广应用。作为我校信息类本科教学的入门语言,C语言是汇编语言、计算机原理、单片机程序设计等其他后继课程的基础,对整个教学过程具有重要的作用。
所有的C语言程序都由函数组成。在函数的调用中,直接或间接地调用自身的函数称为递归函数,相应的算法称为递归算法。在计算机算法设计与分析中,递归算法是一类较重要的算法,递归的使用往往使函数的定义和算法的描述简洁且易于理解。
2.递归的基本原理
对于任何可以用计算机求解的问题,其求解难度与计算时间都与问题的规模有关。若一个规模较大的且难以直接解决的问题能够分解为k个规模较小的子问题,并且这些子问题互相独立且与原问题相同,那么可以通过对这些子问题进行分别求解,然后将各个子问题的解合并,得到原问题的解。其中P代表原始问题,P1、P2…Pk是比原始问题的规模|P|更小的子问题,Merge函数将子问题的解y1、y2…yk进行合并。
假设原始问题规模为n,子问题P1、P2…Pk的规模为n/m,分解阈值n0=1,且AdHoc函数求解规模为1的问题耗费1个单位时间。再设合并函数Merge的时间复杂度为f此时递归算法具有多项式的计算复杂度,其阶数由子问题的划分数目k和子问题的规模n/m共同决定。
3.教学实例分析
函数的递归是C语言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本节根据上面给出的递归程序结构,通过一组从简单到复杂的实例,逐步引导学生掌握递归程序编写的技巧。
实例1(阶乘问题):计算整数n的阶乘。
分析:该问题可使用下述递归结构进行求解:
(1)当n=1时,可以直接计算n!=1;
(2)当n>1时,n!可以通过对1个小规模的子问题(n-1)!的求解得到,也即n!=(n-1)!*n。
实例2(Hanoi塔问题):设a、b、c是三个塔座。开始时,在a座处自上而下、从小到大地叠放n个圆盘,编号分别为1、2、…n,如图1所示。现要求将a座处的所有圆盘按同样的次序堆叠到b座上,并且要求:(1)每次只能移动1个圆盘;(2)任何时候都不允许将大盘压在小盘的上方。
分析:该问题可使用下述递归结构进行求解:
(1)当n=1时,直接将盘从a座移动到b座;
(2)当n>1时,将圆盘按下列方法移动(见图2):
①将a座上的n-1个盘移动到c座;
②将a座的第n个盘移动到b座;
③将c座上的n-1个盘移动到b座。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写出如下的程序:
实例3(排序问题):对n个元素的整型数组array进行排序。
分析:该问题可使用下述递归结构进行求解:
(1)当n=1时,直接输出排序结果;
(2)当n>1时,按下列方法进行排序:
①将array分成大小基本相同的两部分;
②对两个子数组分别进行排序;
③将两个排序后的子数组进行合并。
其中参数left和right分别代表当前数组的第1个元素和最后一个元素的下标。
对于该排序算法,子问题的数目k=2,规模n/m = n/2。因为函数Merge的合并操作可以在线性时间内完成,所以由(3)式可以得到相应的时间复杂度为
T(n)=O(nlogn)(4)
4.结语
在C语言教学中,函数的递归一直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文首先从理论上给出递归的程序结构,然后以该结构为指导,通过一组程序实例,引导学生掌握递归程序的编写技巧,理解应用分治法解决复杂问题的思想。实践证明,本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建军,史银龙,刘胜厚.C语言程序设计[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0:53-63.
[2]谭浩强.C语言程序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35-38.
关键词:建设投资,线网规划,城市轨道交通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不仅建设周期长、技术要求高,而且投资巨大,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近几年,随着地铁建设和设备国产化水平的提高,造价降到了4亿元/km~5亿元/km,但是整体造价依然偏高,如此高的造价不仅严重束缚了地铁的建设和发展,而且还直接妨碍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轨道交通线路成本发生在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四个阶段,而就其成本发生量而言,主要在建设阶段。国内外许多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实践表明,合理进行轨道交通规划和设计是能够有效减少其建设投资的。
1 合理确定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
轨道交通线网规模主要是指轨道交通线路的总长度,是一项宏观控制指标,直接关系到轨道交通项目的建设投资。
轨道交通线网规模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确定:1)从城市财政经济承受能力及工程实施的可能性角度出发,确定出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2)从城市的交通需求总量和交通结构、城市用地规模、城市人口规模以及线网的覆盖面和服务水平上进行定量的分析,同时还可参考国内外一些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建设与使用指标来确定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总之,确定轨道交通合理线网规模的中心思想就是:对线路长度总量进行宏观控制,研究和寻求经济而有效的规模。
2 合理确定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走向
在选择轨道交通线路走向时,应考虑沿线地面建筑物的情况,注意保护重要的历史文物古迹和环境;必须考虑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尽量避开不良地质地段和重要的地下管线等构筑物;还必须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对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做好近、远期规划,并结合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合理确定轨道交通线路走向,并进行规划用地控制。从而有效减少工程量、降低工程难度、避免重复建设等无效投入,以达到减少轨道交通项目建设投资的目的。
3 合理确定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敷设方式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敷设方式分为三种:地下、高架和地面。这三种线路敷设方式造价相当悬殊,一般来说,高架线是地下线造价的1/4~1/3,地面线又是高架线造价的1/3~1/2。因此,在规划设计轨道交通时,一定要因地制宜,正确选择线路类别。在能建地面线的时候,不建高架线;在能建高架线的时候,不建地下线。以此来达到节省投资、降低运营成本的目的,也利于乘客的出入。在城市中心区,为减少轨道交通施工建设和运营时的拆迁、噪声、振动以及与地面交通的相互干扰,而必须采用地下线形式时,地铁的埋深就成为影响建设投资的一个重要因素。为降低工程建设投资,在保证地铁隧道稳定性的前提下,要尽量采用较小的埋深,尽量保证隧道穿越均一的土层。
4 合理确定城市轨道交通站点间距
在轨道交通线路上,特别是在郊区上下客流不大的地方,适当减少一些车站,加大站点间距,对于减少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投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轨道交通全线运营也是十分有利的。城市轨道交通的服务对象主要为中、远距离的乘客,平均站点间距加大后,乘客从出发地到车站和从车站到达目的地的时间虽然增加,但站间距加大可以提高轨道交通的平均运营速度,甚至有可能会缩短中、远距离乘客的总出行时间。同时,还可以提高列车周转率,减少车辆购置数量,并相应缩小车辆段停车场的规模。
5 合理设计城市轨道交通车站
由于轨道交通地下车站断面比地下隧道断面大的多,结构也复杂得多,每米长的地下车站工程量是每米长地下隧道工程量的10倍左右,所以,地下车站的建设投资比地下隧道的建设投资大得多。而且,地下车站体量加大以后,还会增加防护维修费用支出和耗电量。因此,对地下车站的体量控制,是降低轨道交通项目建设投资的关键之一。为此,在地下车站内要少设或不设次要的功能设施,要降低轨道交通的造价,就要淡化轨道交通车站的“景观功能”和“商业功能”,在保证使用功能的前提下适当减小车站建设规模。另外,据研究得知,从乘客进出地铁、灾害情况下人员疏散以及车站管理等方面比较,单层车站的使用功能不低于双层车站。而采用单层车站后,由于埋设较浅,一座车站及相应的1000m区间可降低造价约3000万元。
6 合理布置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地
为了合理用地,提高设备利用率,有利组织列车运行,现阶段根据几个主要修程的任务性质和工作量大小对轨道交通线网的车辆基地进行分类,主要分成综合检修基地、车辆段和停车场三种类型。这些基地占地面积较大,在寸土寸金的大城市里,规划设计时一定要注意节约用地,并要充分考虑利用基地上方的空间,结合城市规划做好综合开发规划。
每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根据运营功能要求,需要设置1个车辆段和停车场,其投资一般约占该条线路总投资的6%,虽然所占比例不高,但对整个城市来讲,如果每条城市轨道交通线都设置1个车辆段和停车场,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就明显造成浪费。因此,以整个轨道交通网为基础,通过设置建设标准与能力相当的联络线,做到多条线协调共享车辆段和停车场资源,统一配备车辆运营检测设施,减少车辆段规模,以达到资源共享、节省综合投资的效果。
7 进行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用地控制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如不控制好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用地,容易造成施工前的大量拆迁工作,而拆迁费用在工程项目总投资中占有较大比例。因此,在已批准路网规划的基础上,规划部门应尽快确定具体线路、站点、停车场、车辆段以及检修基地等的位置和控制范围,并进行有效的规划用地控制,避免将来项目建设时的大量拆迁,从而减少拆迁费用,降低项目建设投资。
8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要与城市改造计划相结合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建设将不可避免地造成城市道路的破坏,地下管线的迁移以及沿线建筑物的拆迁,而城市改造项目往往也需要拓宽道路,改建或拆迁地下管线和房屋。因此,在建设城市轨道交通时应尽可能与城市的改造按照统一规划结合进行,以保证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计划实施的可能性和连续性以及工程技术上和经济上的合理性,降低轨道交通建设与城市建设的总投资。需要说明的是所需工程费用应合理分担,不应全部列入轨道交通的投资。
9 结语
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正出于蓬勃发展的时期,如何降低其建设投资,已经成为大规模建设轨道交通的一个关键问题。因此,文中从轨道交通线网规模、线路走向、线路敷设方式、站点间距、车站设计、车辆基地布置、规划用地控制以及与城市改造的结合这八个方面进行了减少轨道交通项目建设投资的分析研究。但是,应本着“安全、可靠、适用、经济”的原则降低其建设投资。
当然,要降低整个轨道交通项目的投资和运营期间的各项费用,以及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还必须采用先进的设计理念,引进新的地铁运营系统,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轨道交通设备的国产化,改变地铁建设和运营管理的体制、经营理念等。在不久的将来,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投资的不断减少,以及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提高,我国各大城市将保质保量地建好适合自己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参考文献
[1]施仲衡,曾学贵,杨家齐,等.降低地铁造价及工程建设管理等若干问题的研究[R].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2003.89-135.
[2]邱志明,周晓勤.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规划与建设[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3]陆化普,朱 军,王建伟.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研究与实践[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
关键词 房地产法规 教学内容 教学形式
1 房地产法规应用课程的教学目标和积极意义
中职房地产营销与管理专业将房地产法规应用作为必修课程,这就说明了房地产法律在房地产行业中的地位,其积极意义在于: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合理规避政策风险,发现经营漏洞,提高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即学习课程的过程去现行国家或地方房地产法律法规的变化,从而制定有利于经营的决策,同时,了解我国房地产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针对工作中出现的与房地产相关的法律法规问题,尤其是房地产交易登记过程中的问题能有较好的把握能力,具体而言,房地产法规应用教学的目标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主要通过房地产法含义、特征、原则以及我国房地产立法过程等的讲解,使学生对房地产法有一个基本的认识。(2)介绍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各个环节具体的法律规定,涉及范围主要有土地出让、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房屋买卖、租赁、抵押、房地产估价、房地产赠与、继承、物业服务等方面的法律规定;会结合房地产业实际操作,通过法律工具找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3)培养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房地产法律知识、法律关系,更好地处理工作和生活中的法律问题。
2 房地产法规应用课程教学特点
2.1 以专业课为底设计授课内容
一是将中职第一学期到第三学期的“房地产基础知识”、“房地产经纪实务”、“房地产估价实务”等专业课程的内容简化,融入到房地产法规应用课程中去。在课程设置上,前面提到的三门专业课是在房地产法规应用之前讲授的,在房地产法规应用学习中,一些较为基本的概念如房地产、土地使用权、抵押、共同共有等都可以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去展示。但由于大部分的学生没有法律基础,因此会在授课中先复习案例中涉及到的房地产专业知识,之后再详细向学生介绍有关法律的基本概念、原理等,如法律主体、法律关系、民法通则、合同法、物权法等基础知识,重要的是解释他们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随后学习案例分析、法规应用。
二是按照整个房地产开发的过程设计教学计划。即从开发企业组建项目公司,通过拍卖市场取得土地使用权,其后向商业银行抵押土地使用权来融资,再到房屋建设、验收和销售,最后到物业服务、组建业委会等,每一个环节都有不同的法律规定,都有其固有的操作特点和法律风险,按照开发过程去讲解便于学生理解。
三是在向学生们讲解房地产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有意识地指导学生们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同时,让学生们思考在现阶段法律法规现存的问题如何去解决和进一步完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房地产法律体系日趋完善,提高了立法的层次,不断地扩大其调整的客体,但我们依然看到,房地产法亦有其不少尚待解决的问题,例如法律法规间的冲突,立法层次急需提高,部分法律内容过于简化、不合情理。
2.2 以中职学习学习的特点出发,探讨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
与很多实操类的房地产专业课程相比较,房地产法规应用的教学内容是较为枯燥的,每节课都要向学生介绍不同的法律法规,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笔者运用了:案例教学法、分组讨论法、视频分享法及律师讲座法等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是案例教学法,大大小小的不同案例汇聚于每一个任务或专题,使学生们都试着用生活中接触过的经验、学过的法律知识去分析,案例教学是采取分组的形式去进行,即每个小组成员约为四至五人,课前将讨论资料打印好,分发给大家去准备。通过分析、讨论加深对每个案例涉及法律法规的认识。
第二是上课讨论,一定规模的上课讨论、分析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例如对某个概念、原理或有关的案例,先让学生分组讨论,再由任课教师归纳总结。又如在讲解房屋抵押时候,碰巧是我国汶川地震发生后不久,社会上在热烈讨论灾区损坏的房屋的产权人应否还要继续向借款的商业银行归还贷款的事情,于是将这个真实案例展示在课堂上,同时列举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条文,学生们集思广益,学到了不少法律知识。
第三是视频的观看。在分析某一个法律任务时,可以提前将准备好的案例视频播放出来,使学生们有一个较为直观的认识,同时,可以增加他们的理性认识,更能活跃上课的气氛。教学的视频必须贴合实际生活和学习,勤于更换,不用年深日久的视频,要与时俱进。
第四是创造机会去法院旁听,让学生迈出课堂,切身处地在法庭看到法官的审判、律师的辩护,体会到在上课时候枯燥无味的法律法条在法庭上竟成了强有力的依据。从法庭回来后让学生针对案件进行分享。
3 授课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一是内容整合、课时再安排。房地产行业是极受政策影响的行业,学习房地产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对房地产专业的学生尤为重要。如果课程学时安排每周两个学时的话,很难在短期内将涉及如此浩瀚的房地产法律体系完整地展现,充其量只能是蜻蜓点水或只讲重点章节,更缺乏足够的学时去讲解及进行上课探讨分析。所以,学时应增加为每周四至六个学时,此举有利于提高房地产法规应用课程的学习效果。
二是教学视频的收集或制作。除了利用网络资源下载、书店购买或图书馆查询等方法,还可以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如让他们演绎某些案例,如物业服务中的业主收楼、买卖双方由于合同纠纷而做的调解、业主大会开会选举代表等。
三是资金的投入。总体来说,专任教师普通形式的授课并不需要资金的使用,但如果采取创新形式、用多种教学形式去教学的话,如移动课程、在外参观、邀请律师或专业人士来分享、访谈会等,就需一定的资金支持。
刘素君(1987,09-),女,西华大学管理学院2012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会计学。
摘要:随着社会进步、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我国的城市规模、城市人口、城市布局等方面有了明显转变。然而发展的弊端也逐渐凹陷,城市化进程中带来的交通问题正在受到各方面关注。尤其是一线城市、省会城市,几乎无可避免的遇到了种种问题。轨道交通的建设正是解决这一系列的好办法,与此同时,伴随轨道交通的建设,房地产的结合开发问题也随之而来。本文对当前城市交通建设及房地产互动开发研究情况进行梳理。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房地产开发;综述
引言
国外学者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沿线房地产开发的研究始于1970年左右,研究方法主要采用计量经济学中的方法。研究的重点落在了轨道交通对房价的影响。在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沿线房地产开发的针对性研究还比较少。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起步较晚,有关轨道交通与城市社会经济的关联性研究也就比较少。然而,过去几年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无疑是房地产方面的问题。老百姓除了关心房屋质量、物业情况等,在购房过程中另一个重要考察指标便是出行便利。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大力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在临近轨道交通的楼盘购房。轨道交通与房地产的互动开发两者紧密相连,受到了学术界、政府、房地产商、购房者等各类群体的关注。
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对轨道交通的研究历史悠久,早在蒸汽时代,轨道交通便已经出现。而几十年各国的发展经验和教训也表明轨道交通是改善或者促进城市公共交通的一味良药。在国标《城市公共交通常用术语》中,轨道交通的定义这样写道:通常以电能为动力,采取轮轨运输方式的快速大运量公共交通总称。通常情况下,轨道交通具有固定的路线,且路线较长,运输量大等特点。在《“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中,2015的全国轨道交通长度将达到3000公里。
就目前的研究来看,城市轨道交通具有以下几个作用。1:环保,轨道交通是低能耗、少污染的绿色交通方式。尤其是国内近年广泛关注的雾霾等一系列环保问题,通过促进轨道交通发展能够良好的改善。2:改善出行方式。由于轨道交通的运输量大、乘坐价格便宜、不拥堵,人们更愿意选择轨道交通的方式出行。3:公共福利。轨道交通能够形成一连串的经济效应,尤其是本文关注的房地产。轨道交通对城市布局和发展模式都将产生影响,带动周边一系列郊县的发展。
在高速发展的另一面,对城市轨道交通研究也表明了几个面临的问题。1:资金约束。这是一个资本密集型行业,例如大多城市的轨道交通中地铁造价一公里至少花费5亿元。2:运营成本高。轨道交通不仅前期投入大,完工后的运营成本也较高,包括人工费、轨道维护费等等。这就增大了国家的财政负担。例如北京市财政对地铁的补贴高达20亿。3:规划合理性。某些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属于盲目跟风,路线规划也没有做好充足的前期准备。导致实际运行中出现了很多问题,这就与轨道交通倡导的高效不符了。
二、沿线房地产互动开发
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人们出行方式、提高了效率、使城市与郊县联系更加紧密。人们对购房的考虑已经不局限于市区内,而是更倾向于轨道交通沿线的楼盘。目前的学术界研究主要采用外部性理论、区位、级差地租理论、住房存量与流量理论进行,考察最多的是轨道交通对沿线房地产的价格影响。
首先要谈的便是价格影响。在目前的研究中,被公认的一点是轨道交通站点距离的远地直接关乎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距离城市的核心区域越远,城市轨道交通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也越大。这是因为处于城市中心的交通选择较多,如出租车、公交车等,这就造成对轨道交通的依赖性不强,故而无法对房价产生较大影响;另一方面,往城市,交通方式的选择余地变小,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的依赖增强。当然,在市中心地带的其他因素也影响房价,城市轨道交通只是一方面,但不能否认的是在城市房价与轨道交通的联系很大。可以这样说,区房价与到轨道站点距离之间的相关性比城市中心更为显著。也有学者通过研究指出,在少数情况下城市轨道交通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在表现得很弱。这与它们处在高档住宅区有关,并且这些地区大多毗邻快速道路交通干道及开发区,因此城市轨道交通对这些地区房价的影响力很弱。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蓬勃发展,可以预见城市轨道交通对沿线房价的影响将更为显著,房地产的价格也会随之呈现出新的格局。
除了价格方面的影响,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是房地产的开发。在目前的研究中,对是轨道交通促进房地产发展还是房地产开发带来轨道交通发展还存在着争议,比较被认可的观点是两者相辅相成,不能单一的将轨道交通或者房地产开发作为唯一因素。根据土地价格理论的分析,便利性是轨道交通对周边经济影响的根本来源,这当然包括了房地产。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奉行一句话:要致富,先修路。要带动一个城镇或者一片区域的发展,“路”委实是根本前提条件,否则资源不流通、信息不顺畅如何谈发展?然而,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对路的定义不再是简单的公路,此处的“路”应当定义为各种交通形式,轨道交通便是其中的一重要形式。从这个层面看,轨道交通确实能够带动沿线房地产市场的开发。从一个角度看,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膨胀、城市规模扩大,越来越多的人往城市周边扩散,以此将房地产市场带动起来。而为提高城市总效率,将众多的周边地区连接起来,便自然而然的产生了轨道交通的发展。因此,笔者也赞成不简单的表述为轨道交通带动房地产开发或者房地产发展带动轨道交通,两者实为互相促进的关系。(作者单位:西华大学)
项目基金:西华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ycjj201358)
参考文献:
[1]王琼.城市轨道交通对沿线房地产价格的影响[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8,2.
论文关键词:从《弟子规》中悟教与学的方法
在《弟子规》总叙里有一句话是:“有余力,则学文”。这就是说古人是从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这些基本德行的修习开始的。也就是说古人是从先修身,再修学的。这与我们现今推行的以德育为首,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如今重学《弟子规》是有很深厚的现实意义的。
在《弟子规》重视德育教育的同时,也没有忘记智育在孩子一生中的巨大作用。今天,我就《弟子规》中的《余力学文》中有关我们教与学的方法进行交流,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一、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这句话是说:我们在读书时要做到心到、眼到、口到,避免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不良读书方法。然而,我们很多的学生在读书时往往会心不在焉,结果造成收效甚微。于是,每当我要求学生读课文时,都要让学生先诵读“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这句话。不知不觉中,学生就会自觉地自我调节到最佳的读书状态。从而大大地提高我们的读书效果。
二、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小学生读书往往会刚把课文读了一两遍就自以为全会了。于是,在老师讲课时就会心不在焉,甚至就会把书放在课桌上,而眼睛却在看后面未学的课文内容。因为他以为自己早就知道课文的内容了,学不学、听不听无所谓。以前,我总会在课堂上当众批评他一顿,使他下次再也不敢这样。可是,这个学生不这样做了,另一个同学还会涛声依旧,治标不治本。为了更有效地制止这种不良习惯的蔓延。每当再出现这种现象时,我就会让学生诵读“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通过几次集体诵读,慢慢地学生不再看其它的课文了,读书、听讲都专心了。
三、宽为限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集,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
每当遇到需要背诵的课文时,我都会很发愁。因为班里总会有一部分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无法背诵下来。如果再增加一课时,时间往往又不允许。以至于造成“紧为限,宽用功”的后果。学了《弟子规》以后,我将背诵的任务进行了分解,每天利用学生站队前、吃饭后、等候排队的点滴时间让学生背诵一两遍,经过几天,甚至一周的时间不断反复背诵,学生就差不多背下来了,而且学生背得轻松、愉悦,效果又好。这样就真的做到了:“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了。
四、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
这一句在我们的教学中应用也很广泛。也就是我们在课堂中大力提倡和鼓励学生学会的质疑问难的能力。比如:在语文教学中,第一课时,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同时,鼓励学生边读边思考:这一段中,我哪些地方不懂,或者哪个词,哪个字不知道什么意思,都要标出来,打上“?”。对于不懂的字词要鼓励学生查字词典解决;对于段落中的疑问,要通过多读或联系上下文来解决,对于实在不明白的疑难,要留到第二课时解决。第二课时,我们就可以让同学们带者自己的疑问在小组内进行合作讨论探究,直到彻底解决疑难。此外,对于平时遇到的难题也可以向自己的同学、老师询问解答,以求达到“知确义”的目的。
【关键词】城市地下轨道交通;防火;实际运用
一、前言
由于交通行业的发展,大量的汽车拥堵现象在城市之间层出不穷,为了缓解这种状况,我国大力发展城市地下轨道交通,也因此城市地下轨道交通成为了当今的交通发展的潮流之一。城市地下轨道交通不仅仅具有地下建筑和公路隧道等特点,另外还包括交通量大,通行车辆类型众多的特点。也因此对城市地下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也变得十分艰难。火灾作为城市地下轨道交通面临的主要灾难,积极防范成为了关键。由于城市地下轨道交通具有很强的封闭性,在这种封闭式的空间中,人们往往很容易失去方向感,而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出现什么危险的状况将给人们造成超过地面的惶恐与焦躁,往往对于灾难的救急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
二、城市地下轨道交通防火现状
随着我们城市化的发展进程,我国城市中人口出现密集的状况,人们的生活空间正在不断地减小,这也就直接引起了人们对地下空间的利用需求的不断增加。交通作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环节之一,人们对于交通运输问题的要求也在日渐提升。由于地下空间轨道交通的特殊性,防火成为了人们对于地下交通的安全工作的主要内容,对于火灾意识需要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城市地下轨道交通防火措施往往具有以下的特点:
1.地下交通的封闭环境使得发生火灾时,空气不能够得到充分的流通,因此在火灾期间往往产生大量的烟气等有毒气体。2.地下轨道交通在建筑过程中往往对于人员的疏通处于垂直的单向流通,对火灾发生时的人员疏散造成了大量时间上的浪费。3.由于地下轨道交通的特殊环境,使得疏散路线往往和烟气流动的方向一致,导致在人员疏散的过程中,人们会受到大量的烟气的毒害。4.在密闭的空间中,人们失去方向感,同时也由于密闭的空间给人们带来更加急躁的情绪,使人们在疏散行动的过程中出现很大的分配的难度。5.在城市地下轨道交通中,一旦出现火灾,报警到完全疏散之间的时间差短暂,很难实现安全疏散。
三、防火设计方法
在对城市地下轨道交通的设计问题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措施。
首先要保证对于地下轨道交通的结构设计需要能够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对人群进行疏散撤离,保证能够安全到达安全区域。这就需要地下轨道交通的设计需要保证对安全出口、安全疏散距离、安全疏散通道的宽度等保证达到合理的范围。在设计过程中确保安全出口的随时开放以及安全出口的宽度均要做出保证。同时对于安全出口的线路进行合理的设计,保证在对人员疏散的过程中,人们能够安全的进行疏散快速到达安全区域。因此这些就需要在设计过程中多多考虑使用价值而不是受到经济问题的局限。
同时由于城市地下轨道交通的密闭性,这也就导致了疏散过程中的难度。所以在对地下轨道交通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对通风防排烟系统进行合理的设计保证能够有效的对烟气扩散进行控制,避免在火灾中给人们造成烟气中毒等危害。给火灾抢救营造更多的事件和空间。使得火灾过程中烟气能够向上排出,避免与人的逃脱路径相同。根据大量的数据我们能够看出,火灾中大量的死亡者都是由于烟气造成的影响。这也就表明了掌握火灾过程中的烟气生成和流动的规律能够给地下轨道交通的防火工作带来巨大的意义。
设计过程中需要确保人员能够及时的进行安全疏散。在地下轨道环境中,人们在面临火灾的时候往往失去了理性,产生很多的非适应,造成了人员疏散问题的巨大困难。因此需要让人们对于该环境保证具有熟悉度,确保人们能够冷静下来,这也就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能够在地下轨道中给予十分清晰的标示,确保清晰准确,给人以足够的安全感。在这种状况下需要对不同区域进行安全等级的疏散区分,保证在一定的时间内,各个地区的人员都能够安全的撤离到指定的区域,不同地方的人员可以撤离相应级别的安全区域进行等待。
设计防火分隔,在候车厅时将候车厅休息区作为一个防火分区。候车区与周边的办公设备等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h的防火墙设置确保对火灾进行隔离,给逃离增加时间。候车区不得进行商业经营等活动确保能够进行人员的安全疏通,同时,集散厅也就是换乘的地方需要采取严格的防火分隔措施,确保在发生火灾时能够快速的进行安全的疏散工作。换乘大厅可以在与中庭的洞接位置设置防火卷帘,能够保证在火灾时防火帘能够可靠的降落确保安全性,给火灾的营救拖延时间。其次对于地下轨道交通的烟控设置要采取合理的安全的排烟系统同时对于防烟区域进行合理的设置,面积不可过大的同时排烟量还需要达到合理的要求。对于疏散的通道应该正确设置合理的宽度,确保每一个人都与安全出口的距离在一定范围内的同时,保证疏散通道的宽度,避免拥堵的现象发生。对于地下轨道交通的消防还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管理,首先需要控制火灾的荷载,这就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严格对车站公共区域内的可燃物品的数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其次在地下轨道中不得设置营业类商业经营模式。加强对地下轨道内部交通的消防安检工作,严禁乘客携带易燃易爆等各种可燃行、危险性物品乘车。同时对于地下轨道内部保证装修材料不得低于B1级别,对于卫生间等顶棚材料更是需要要求在A级避免意外的发生。在建筑材料中不得出现石棉以及塑料类易燃的材料。当然对于这些投入到实际应用过程中之前还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模拟,以确保在这个过程中不会出现不必要的意外。进行火灾场景的再现和火灾逃生的现场演戏等工作,确保在安全时间内进行人员的疏散工作。
四、结语
火灾作为城市地下轨道交通的主要灾难之一,其具有不可估量的危险性,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的威胁,因此对于城市地下交通防火设计需要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这还需要不断的发展和努力,确保将我国地下轨道交通建设的可靠安全。
参考文献
[1]陈同刚,肖鹏让,李晨.某铁道交通枢纽消防安全疏散性能化设计[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3,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