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3 16:30:10
序论:在您撰写高血压治疗建议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治疗现状
知晓率低:由于认识不够,缺乏有效检测,农村许多高血压患者在没有出现临床症状和靶器官损坏之前极少发现和就诊治疗。
存在治疗误区:青少年高血压患者由于靶器官损害轻、并发症少,缺乏对高血压病的认识,不能长期服药达到理想血压。对于中老年高血压患者,重视传统的“冲血管”治疗,而不重视平时血压控制。所谓“冲血管”治疗,就是在春天或秋末冬初输扩张血管药物治疗。在农村药物多选用盐酸川芎嗪注射液、曲克芦丁注射液、脉络宁注射夜、胞二磷注射液等药物治疗,一般输液治疗7~10天。虽然高血压治疗获益并非只有降压一条路可走,但药物非降压作用应建立在有效降压基础之上,“冲血管”治疗药物并没有直接降压作用,而且是短期治疗,与高血压病有效平稳降压原则不符,这种治疗方法既缺乏理论依据,又缺乏循证医学客观依据,这种广泛存在、延续持久的治疗模式,不但浪费卫生资源,也增加患者经济负担。
农村高血压病治疗不规范: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血压监测不及时和患者不能坚持长期服药普遍存在,不少高血压患者仅凭症状消失而主观停药治疗,由于经济条件限制大多数患者服用短效抗高血压药物治疗,不能24小时平稳降压,也不能有效减少心血管、脑卒中等事件的发生。
农村医生技术水平落后:有些农村医生(包括部分乡镇卫生院内科医生)对目前的循证医学临床实验结果不了解,对根据临床实验不断更新的高血压病治疗指南不能掌握,对一些新的抗高血压药物的适应证和禁忌证缺乏了解。许多农村医生对高血压病的治疗常形成公式化,而不能根据患者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治疗建议
笔者认为必须重视对乡村医生培训,使他们及时了解循证医学临床实验报告,掌握新的高血压病治疗指南,更新观念,在高血压病治疗中优化治疗方案,既要降压达标,又要注意对心、脑、肾等脏器的保护,达到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的最终目标。
降压目标:2003年美国高血压指南(JNC7)将正常高血压定义为120/80mmHg,120~139/80~89mmHg定义高血压前期,140~159/90~99mmHg 定义为高血压1级,160/100mmHg以上定义为高血压2级。并非所有患者都将血压降至理想水平120/80mmHg,应根据患者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目前认为达到第一个目标是140/90mmHg,如果合并危险因素,应进一步降到130/80mmHg或120/80mmHg以下。
重视高血压病的预防:心血管病的预防是新世纪医疗卫生工作重点,无论从治疗还是经济学角度,心血管病防治都是非常重要,通过限制钠盐、减轻体重、戒烟限酒、补钙、钾、镁,加强运动及科学的生活方式达到降低危险因素的目的。
优化治疗方案:在高血压病治疗中,以长效药物作为首选药物,我国2005年高血压病指南,对高血压病常用药物长效钙离子拮抗剂(CCB)和长效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拮抗剂(ARB)或长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都给予充分肯定,可作为基本降血压药物和初始治疗方案。
1 老年高血压的特点
随着社会老龄化,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而递增,我国老年高血压的患病率已达38.2%~57%。老年高血压有一定特点。
1.1 患者多合并有动脉硬化、外周血管阻力明显增高,而心输出量减少,多属低肾素型高血压。
1.2 常伴有心、脑、肾等靶器官的功能衰退,故高血压致靶器官损害包括左室肥厚(LVH)、异位节律、冠状动脉储备减少均极常见,预后较差。
1.3 常合并糖、脂、尿酸代谢异常以及尿潴留(男性多见)、老年性痴呆等疾患。
1.4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是老年高血压的一种特殊类型,约占老年高血压的50%,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预后等方面都有其独立特征[2]。
2 疗养院老年疗养员高血压罹患状况
在疗养院入住的疗养员当中,老年高血压占到很大的比例,本科室2006年7月至12月共有249名疗养员入院,老年人(年龄>60岁)占155人,在155名老年疗养员中,患高血压病的72人,占46.5%,其中41人同时患有冠心病或糖尿病,占26.5%,37人存在血脂偏高,占23.9%。在上述患高血压的疗养员中,有31人入院时血压仍未得到理想控制。
3 循证医学临床证据在老年高血压治疗中的指导作用
在疗养期间,经治医师对患高血压疗养员的治疗中发现,应用经验治疗往往对血压控制不够理想,特别是收缩压的控制。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根据不同类型,针对每位老年高血压患者,我们从循证的角度出发,首先明确一个目标:治疗的主要目的不仅仅使血压降至正常水平,更主要的是最大限度地保护靶器官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因此,从非药物疗法到各种药物的选择、联合应用都参考了一些大样本试验结果和一些系统评价。
3.1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根据老年ISH的特点,SHEP试验、STOP试验、ALLHAT试验均表明利尿剂可显著降低血压并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SYST-EUR试验、SYST-CHINA试验表明钙拮抗剂可显著减少周围阻力,改善动脉顺应性,不影响电解质、血糖及血脂代谢,尤其适用于老年ISH。综合各项EBM证据,老年ISH首选利尿剂或长效钙拮抗剂,伴心力衰竭及肾病者宜用ACEI或ARB,伴心肌梗死者可用β受体阻滞剂及ACEI[3]。
3.2 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高血压可促发冠心病,其机制尚不明确。JNC-VI报告指出:药物降低血压可有效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并使脑卒中、冠脉事件发病率明显降低。合并心绞痛者宜选用β受体阻滞剂和钙拮抗剂,其中β受体阻滞剂用于劳力性心绞痛者,钙拮抗剂多用于合并冠脉痉挛所致的变异性心绞痛者。合并心肌梗死者,在无禁忌症时,应服用β受体阻滞剂及ACEI[4]。ISIS-IV及SAVE等大系列临床试验中,ACEI用于心肌梗死患者显示出良好效应,心梗后长期应用可改善心室重构和降低再梗塞危险[4]。高血压不是导致冠心病唯一危险因素,在控制血压同时,扩冠治疗及其他危险因素的干预也是必需的,比如调整血脂、治疗糖尿病等。
3.3 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这类患者的降压目标应该是
3.4 老年高血压合并心律失常,包括房性和室性心律失常。左室肥厚者总心律失常发生率和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均高于非左室肥厚者,Messerli[6]和Framingham[7]研究提示左室肥厚和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存在正相关关系。研究证明CCB、β受体阻滞剂、ACEI在使左室肥厚逆转同时可抑制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3.5 其他。改变生活方式,包括减轻体重、限钠盐、体力活动、戒烟限酒、改变膳食结构,对早期和轻度高血压有肯定疗效,是治疗高血压的基础疗法;无论是否合并慢性肾病,老年高血压患者均应注意保护肾功能;继发性高血压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绝经期女性激素替代治疗(HRT)有利于降低高血压[8]。
在循证的基础上对高血压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使得患高血压的疗养员有所受益,血压得到了进一步的控制,31名入院血压未理想控制的出院时27人血压达标,占87%,疗养质量提高。同时,治疗中证据的积累也为以后的治疗提供了更为科学、客观的依据。
参考文献
1李强.循证医学临床证据的产生、评价与利用.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2袁洪,杨侃.老年高血压.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3余振球,等.高血压科疾病诊疗规范.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4刘国仗,胡大一,等.心血管药物临床试验评价方法的建议.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8,26(1):57
5毛正宽.老年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及其临床处理.实用糖尿病杂志,1995,5(1):14-16
6Misserli FH,Ventura HO,et al.Hypertension and sudden cardi-ac death:increased ventricular ectopic activity in left ven tricu-lar hypertrophy. Am J Med, 1984,77:18-22
7LevyD,Anderson KM,et al.Risk of ventricular arrhythmia in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the Framingham Heart Study.Am JCordial,1987,60:560-565
【因时制宜】
据研究,血压随四季的变化而波动,一般来说,北半球居民冬春季为血压的高峰期,而夏秋季相对较低;连续血压监测也提示:一日之中,血压在早中晚也各不相同。一般而言,高血压有二个血压高峰,第一个高峰在早晨,是血压的最高峰时间,多在早晨6~9点之间,第二个在傍晚,大致相当于5~7点之间。但每个人会有差异。
服用西药时要根据血压高峰时间及血压的季
节变化规律,因时服药,根据季节调整剂量与品种。在未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前,可以根据经验选择在早晨起床后立即服用第一次药,如果需要服用第二次药则应在下午5点之前。服用中药时,有肝火肝热症状如烦躁、面赤、口苦、头眩等症状者宜在早晨服用清肝泻火等类药物如天麻钩藤饮、牛黄降压丸等,而兼有肝肾阴虚者应在下午或晚上服用补益肝肾的药物如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等。
服用降压西药还要根据季节加以调整,一般地说冬季是一年中血压最难控制的季节,用药量往往是最大的时期,一般情况下,在冬季很难调减降压西药。服用中药治疗更应根据季节调整,春宜疏肝养肝,夏宜养阴清肝泻火,秋宜养阴润肺以制肝,冬宜补肾活血以滋水涵木。
【因地制宜】
不同地区人的生活习惯不同,如北方地区居民及沿海渔民摄盐量明显高于广东及上海等南方地区,因此钠负荷过大成为影响高血压治疗的重要因素。如果没有痛风、严重高脂血症、糖尿病,则应使用利尿剂如双氢克尿噻、吲哒帕胺等。难以控制的高血压患者,有时给予小剂量的利尿剂即获得很好的疗效。
北方居民有饮烈酒习惯,因而每易致酒湿生热,热生风,因而在高血压早期使用清肝熄风类中药如天麻钩藤饮、罗布麻片、脑立清、清开灵有较好的疗效;又因北方严寒,寒凝血瘀表现较为突出,因此在冬季适当使用活血化瘀中药可协助降压。而南方地区则偏于湿热与阴冷,其治疗又有别于北方地区。
1.早餐一碗燕麦粥
国外有科学研究发现,每天早餐只吃1碗燕麦粥,持续8星期就可使人体血液中“坏胆固醇”浓度降低10%。由于经常摄入燕麦能有效地控制体重和减轻超重者的体重,促进血脂高者恢复正常水平,适合肥胖、高脂血症、冠心病患者及健康者日常保健。
因此,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在燕麦片包装上明确标示出:食用燕麦片是改善血脂的一种饮食方式,可减少冠状动脉硬化及心脏病的危险。
小贴士:煮燕麦粥时水宜稍多放,煮开后宜用文火再煮约10分钟。如果是老人或青少年,也可加牛奶食用,或在燕麦粥中加入少量瘦肉末调味,这样烹调不仅味美,而且既降血脂又补充优质蛋白质,保证营养均衡,一举两得。
2.午餐半碗豆
豆制品是优质植物蛋白质的来源,是午餐的首选。豆类也是又便宜、又安全有效的降脂食物。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食用大豆蛋白以取代动物蛋白,可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每天中午只要吃半碗豆类,就可以在8周内使“坏胆固醇”浓度降低20%。
即使胆固醇水平正常的人,进食较多豆制品也有好处,它能增加高密度脂蛋白(HDL)胆固醇的水平,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小贴士:有的人食用豆类后会产生胃肠道的不适,例如肠道排气增多或腹胀。防止这一情况出现的办法是烹调前一定要浸泡充分,浸泡可以使豆类中某些糖类降解,减少对消化道的不良刺激。
3.晚餐三瓣大蒜
每天吃3瓣大蒜,持续8周也能使血中“坏胆固醇”浓度下降10%。而且不论是生吃或熟吃,效果都不错。
大蒜中含有的大蒜素等营养成分可缓解血小板凝结从而防止血栓的形成,故经常食用大蒜有防治高血脂症、冠心病、高血压的作用。科学家给大蒜的另一个外号是“血管清道夫”,长期吃大蒜的人血管内壁里的沉积比不吃的人要轻很多,而血管壁沉积是心血管病的一大诱因,时间长了会让动脉阻塞、弹性变差,引起中风或心肌梗死。
小贴士:大蒜萝卜汁可降血脂:大蒜3瓣,白萝卜100克。先将大蒜切碎捣成大蒜汁。将萝卜除去根、须洗净,切碎,捣烂取汁,用洁净纱布过滤,将白萝卜汁与大蒜汁充分搅和均匀即可。早晚两次分别服用。主要治疗中老年人湿浊内蕴、气滞血瘀型高脂血症。
4.每周两次清蒸海鱼
鱼的脂肪多由不饱和脂肪酸组成。海鱼和淡水鱼的鱼肉脂肪和营养含量有较大差别,海鱼肉中不饱和脂肪酸高达70%~80%,具有降血脂、改善凝血机制、减少血栓形成等作用。大多数海鱼还含有一种能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成分,所以,胆固醇高的人可适当多吃海鱼。
小贴士:海鱼的做法很多,从营养角度上讲最宜清蒸和清炖,保证鱼肉中所有的营养不易流失,而且味道鲜美。吃前一定要洗净,去净鳞、腮及内脏,无鳞鱼可用刀刮去表皮上的污腻部分,因为这些部位往往是海鱼中污染成分的聚集地。
5.做菜加红曲
自古以来红曲即被中医认为是极珍贵的保健补品。根据中国传统医学的理论,红曲味甘性温,可以综合调节血脂,降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脂,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活血化淤,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还可预防高血压、冠心病、脑溢血、心肌梗塞、脑血栓等多种心脑血管疾病。
红曲在烹调中常用来调味、着色、酿酒。早在宋朝古籍如陶谷杂采隋、唐、五代典故所写的《清异录》上就提到“以红曲煮肉”。红曲本身也具有很好的去腥臊、健脾肾、消暑火的作用。
小贴士:红曲粉是一种天然红色素,南方做烧肉或豆腐乳多使用。红曲是用糯米蒸制后接种红曲菌种,发酵繁殖的,产品是发酵后的暗红色糯米,经粉碎后成为红曲粉。
6.每周一碗姜汤
【关键词】 高血压病 非药物治疗 健康保健
原发性高血压是病因未十分明确的以体循环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全身性疾病,又称为高血压病。它占所有高血压的95%左右,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结构与功能,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高血压病的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限盐、戒烟限酒、运动、减重、放松及生活方式)对轻型高血压尤为有效,即使中、重型高血压除了服药之外,也必须坚持非药物治疗,因为坚持非药物治疗可以使高血压患者减少对药物的常规需要量。在这篇文章中,我简单谈谈高血压病非药物治疗的健康保健的六个方面。
1 限盐
盐的摄入量与血压的高低成“量-效”关系,即高盐饮食可导致高血压,低盐饮食可减少高血压的发生。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年人每天摄入钠盐不宜超过6克,其中每天从食物中摄取的钠盐在2.5~4.5克之间,需在做饭菜时减去这部分的量,即在做饭菜时加入的食盐总量不宜超过3克。减盐被认为是一种很适用于人群策略的预防高血压的措施(尤其在盐摄入主要来自加工食品的社区)。葡萄牙进行的一项减盐的准实验研究(设立预防组和对照组),通过健康教育一年后使干预组平均钠排出量较对照组下降42%,血压下降4mmHg,第二年血压下降5mmHg[2]。但减少钠盐摄入并非越少越好,因为如果摄入钠盐过少(血钠低于135mmol/L),血浆渗透压下降,则可出现细胞内高渗,细胞外低渗,导致水进入细胞内,产生细胞水肿,引发精神神经症状,严重时会危及生命。此外,如高血压病伴慢性腹泻的患者,则不需控制钠盐的摄入。
2 戒烟限酒
烟、酒可使高血压病患者交感神经兴奋,神经内分泌代谢紊乱,导致血压升高,并可减弱降压药物的总体疗效。故高血压病患者应尽量减少烟、酒的摄入,或戒烟限酒,以免升高血压,增加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负担,从而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出血或脑梗死等并发症的发生。有研究显示,烟、酒的摄入量与血压呈“量-效”关系,即摄入越多,血压越高;其中以收缩压最为明显,收缩压每升高10毫米汞柱,中风的可能性就会增加10%;而戒烟限酒后,血压可明显下降,再配合药物和其他治疗,疗效更佳。据Puddey报道,减少乙醇摄入量后6周,无论在正常或高血压患者均见降压[3]。由此可见,高血压病患者应戒烟限酒或杜绝烟酒。高血压病患者其饮酒量每日必须限制在50毫升以内,切忌一次饮完,并绝对禁止酗酒。
3 运动
经常坚持体力活动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
早在1933年,Steinhaus注意到运动员或经常运动者静息血压水平低于不经常运动者[4]。规律体育锻炼可降低收缩压4-9mmHg,高血压病患者在运动前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运动种类、强度、频度。常见的运动有散步、慢跑或长跑、骑车、游泳、太极拳等。运动强度一般以运动时最大心率加年龄达到180(或可通过公式170-年龄×0.8计算)为好,尤其是老年人更应注意。一般采用最大心率的60%~85%作为运动适宜心率。对于中青年人,最好每次运动时心率应大于120次/分。每周运动3~5次,每次持续30~60分钟较好。下面简要介绍一下三种运动方式。
3.1散步
作较长时间的步行后,舒张压可明显下降,症状也可随之改善。散步可在早晨、黄昏或临睡前进行,时间一般为15-50分钟,每天一二次,速度可按每人身体状况而定。
3.2慢跑或长跑
慢跑和长跑的运动量比散步大,适用于轻症患者。高血压病患者慢跑时的最高心率每分钟可达120-136次,长期坚持锻炼,可使血压平稳下降,症状减轻。跑步时间可由少逐渐增多,以15-30分钟为宜。速度要慢,不要快跑。患有冠心病则不宜长跑,以免发生意外。
3.3太极拳
太极拳对防治高血压病有显著作用。据调查,长期练习太极拳的50-89岁老人,其血压明显低于同年龄组的普通老人。
4 减重
血压升高与体重增加有密切关系。肥胖、超重的人就必须通过持之以恒的体育锻炼和减少总热量达到减肥目的。减重的方法一方面是增加体育锻炼,另一方面则要减少总热量的摄入,强调低脂肪并限制过多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减重的速度可因人而异,但首次减重最好达到减轻5公斤以增强减重信心,以后再根据自觉症状和有关指标决定进一步减重的速度和目标。
5 放松
高血压病患者明白紧张刺激会导致血压升高,但往往难以消除紧张情绪,越是想消除便越紧张。我们指导高血压患者学会诱发松弛反应的方法,例如默想、听音乐、画画等,通过放松,降低交感神经系统的反应性,放松可将收缩压降低9-27mmHg,舒张压降低4-6mmHg。
6 生活方式
情绪激动、紧张、心身过劳、精神创伤可使颅内压增高,病变血管易于破裂,而发生脑出血。因此,患者要懂得自我控制情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保持乐观情绪。要调整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消除不利于心理及身体健康的行为及生活方式,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不要轻易地打乱自己的生物钟,避免让自己的精神状态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环境,保持心理平衡,以减少高血压病的发病机会。
当然,中、重型高血压患者须同时规律服用降压药物,将血压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具体用药须在专科医师指导下,并定期门诊随诊。中国现在虽然仍属于发展中国家,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物质文化生活的极大丰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已经跃居首位[5]。目前我国估计有高血压病患者1.6亿,我国心血管病防治的重点是积极控制血压,预防脑卒中。相信通过积极做好高血压病六方面非药物治疗的健康保健,我们一定会实现高血压病的防治目标的!
参 考 文 献
[1]马家骥,雷寒,王庸晋,等.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57.
[2]刘力生,龚兰生,陈孟勤,等.高血压[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233.
[3]赵光胜,朱鼎良,朱治全,等.现代高血压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554.
关键词: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
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几点见解
吴艺( 广东省高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广东 高州 525200)
摘要: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疾病之一就是原发性高血压。笔者结合多年的临床治疗经验,分析并探讨了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几点见解。
关键词: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
Abstract: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 is one of the common diseases in primary hypertension. Combining years of clinical experience, the paper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treatment of primary hypertension with Chinese medicine points of view
Keywords: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primary hypertension
原发性高血压是指主要表现为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并伴有或不伴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征,如不进行有效的控制,可对心、脑、肾等重要脏器造成损害,尤其以引起心血管疾病最为常见。
一、临床资料
笔者于2010年06月至2011年06月对120例(男性71例,女性49例;年龄31~64岁,中位年龄50岁;病程1~8年,中位病程3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运用中医理论进行治疗,经过50天的治疗,本组120例患者中,显效78例,占65.0%;有效32例,占26.7%;无效10例,占8.3%;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1.7%。
经临床药理研究证实,运用中药治疗高血压,在有效降压的同时可对相关脏器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并且中药的治疗过程符合平稳降压的原则,患者症状改善明显且不良反应少。
二、对病因病机的分析
高血压病一直被归属于中医“眩晕”、“头痛”范畴。并往往从“肝阳上亢”辨证,治疗上多从“平肝潜阳”入手,使用大量“重镇降逆”药物,如龙骨、牡蛎、珍珠母、石决明等等。然而,在目前西药控制血压的效果越来越显著,毒副作用越来越少的情况下,这样的治疗方法已越来越缺乏“用武之地”。更棘手的问题是,目前临床大量高血压患者无明显头痛、头晕,甚至在血压急性升高时亦无明显自觉症状。因此,若一味墨守陈规,恐将陷入“无证可辨”的尴尬境地。高血压患者多见于中年以后发病。此时,从中医病机角度看,当为肝肾渐亏,即天癸渐衰,肾水不足,水不涵木。正如草木之无水涵养,则易枝干而叶枯。现代医学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壁弹性的减弱可使动脉血压升高,这与中医学之“水不涵木”理论有一定的相似性。
综上所述,同许多内科疾病一样,高血压病有着本虚标实的病机特点。但目前,随着长效降压西药的广泛临床运用,出现高血压急症的概率已越来越小,因此中医病机特点则愈发以“本虚”为主。而随着精神心理因素与高血压病的关联性研究受到重视,中医的“肝失疏泄”理论理应有更多“用武之地”。
三、对治疗的见解
目前西药六大类降压药物降低血压疗效已较确切。笔者认为,对于中医药降压效果的临床研究目前实际意义已不大。因此,需要我们重新思考中医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切入点。对此,不妨从以下角度入手: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长期服用西药降压药物,虽然血压可暂时控制,但“本虚”,即肝肾亏虚的病机根本却依然存在。可发挥中药疗效持久且安全可靠的优势,以图“缓则治其本”,改善患者体质,促进阴阳平衡,方如杞菊地黄丸、六味地黄丸、一贯煎等。②对影响血压波动危险因素的控制,中医药可以发挥积极作用。如长期失眠可造成血压不稳,难以控制。从中医病机的角度看,肝肾渐亏,尤其肾虚可致心肾不交,心失所养而夜寐欠安,此时,可在补益肝肾的基础上,予交泰丸、酸枣仁汤、黄连阿胶汤等养心安神以助睡眠;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与血压波动也有密切联系,可予中药疏肝解郁,如逍遥丸、柴胡疏肝散等以调节情绪。③部分降压西药虽然疗效确切,但其副反应却往往会使患者难以耐受而影响疗效;CCB类药物引起的肢体浮肿;利尿类药物造成患者水液流失而引起类似中医“阴虚”症状的一系列副反应。对此,中医药可加强相关的研究与实践以期减少上述副反应。此外,对于靶器官的保护、对高血压并发症的预防,也可成为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研究方向和重点。
四、结语
原发性高血压病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无论从病因病机亦或治疗角度,都需要我们对中医药自身的特点及优势有更准确的把握。在现代医学对原发性高血压降压效果的研究进步明显的前提下,是与现代医学开展重复研究,还是转变角度并寻找适合中医药发挥自身优势的切入点,是我们需要思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晋库根。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原发性高血压43例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5)。
【关键词】 高血压健康管理方案;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作用;分析
DOI:10.14163/ki.11-5547/r.2016.09.185
临床治疗调查发现, 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控制率非常低, 仅能达到25%左右, 其原因就是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比较差, 对于血管管理不重视, 高血压疾病一旦发病, 需要进行终生的血压管理。因此, 高血压的健康管理非常重要[1]。本文研究健康管理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作用方面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4年3~11月收治的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55例, 女45例, 年龄63~78岁, 平均年龄(67.1±3.6)岁。入选标准:患者均为本地企业的退休人员, 患有原发性高血压疾病, 血压水平2年, 同意参与本次研究, 排除患有心肌梗死、精神疾病、认知障碍等可能影响本次研究疾病的患者, 患者自主意识良好, 可以进行正常的沟通交流。按照护理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各50例。
1. 2 健康教育方法
1. 2. 1 对照组患者进行一般临床健康教育 对患者进行高血压健康常识宣讲, 并将宣讲的内容印制成手册在患者中传阅, 让患者了解高血压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并主动避免;让患者了解血压治疗对健康的好处以及终身治疗的必要性, 正确地认识药物的副作用, 并定期进行复诊。
1. 2. 2 研究组在对照组健康教育基础上加入健康管理方案进行护理 指导患者血压自测的方法, 叮嘱患者定期地进行血压监测, 帮助患者购买合理的家用电子测压计, 并教会患者家属正确地使用[2]。让患者家属懂得定期测量血压的重要性, 测量1次/周, 测量时间选择在早餐前或是服用药物之前, 并排空膀胱。晚上测血压可以在睡觉之前, 采用坐位姿势进行测量。测量的血压值要详细地记录, 并且每次的饮食、运动情况、服药情况、睡眠、精神状态等也要记录在案。每例患者都指派1名护士进行随访, 并且进行现场指导和点评, 鼓励患者积极面对治疗。
1. 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变化。根据患者的服药行为、日常生活管理、医嘱执行情况等对患者进行依从性评分, 满分为100分, 分值越高代表患者的依从性越好。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3 讨论
治疗依从性指的是患者在治疗中遵从医嘱的行为程度, 比如服药、饮食控制和复诊情况等, 其代表着患者主观意识上对于治疗结果的执行情况, 患者的依从性越高, 患者进行的治疗行为就越多, 疾病就越容易恢复[3]。临床治疗发现, 高血压患者对于疾病治疗的认识存在着很多的误解, 认为治疗症状减轻后就可以不继续进行药物治疗, 或是由于药物副作用的原因擅自停止治疗, 这些对于疾病的治疗恢复非常不利。因此, 在治疗中, 如何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非常重要。
健康教育方案指的是在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基础上, 为患者制定的健康恢复方案, 包括饮食、药物控制和复诊恢复等, 让患者对病情病因、疾病治疗方法有着详细的了解, 从而主动参与到疾病的治疗中[4]。将患者的健康教育、药物控制、康复行为等进行综合的干预, 能够明显地提升患者的治疗配合程度。
从本次研究上看,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依从性较低, 说明都存在着一定的治疗抵触情况, 但是在研究护理后,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评分从原来的(53.4±1.7)分提升到(86.4±1.6)分, 对照组患者的依从性评分由教育前的(54.1± 1.5)分提升到(63.2±1.8)分。两组患者的依从性都得到了提升, 表明健康教育能够提升患者的治疗配合程度, 但是研究组分值提升更为明显,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综上所述, 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中, 应用高血压健康管理方案进行治疗能够明显地提升患者的依从性, 患者主动配合治疗可以帮助自身更好的恢复, 临床护理意义积极, 可以在治疗中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 庞群, 奚翠云, 莫薇.高血压健康管理方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内科, 2014, 13(4):514-515.
[2] 李丽霞.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干预研究.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3, 10(6):770-771.
[3] Iain JM, Charles DA, Christopher MC. Lay perspectives on hypertension and drug adherence: systematic review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BMJ(Clinical researched), 2012, 34(5):3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