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传统体育课堂范文

时间:2023-07-12 16:27:40

序论:在您撰写传统体育课堂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传统体育课堂

第1篇

 

而学校教育作为传递文化知识的主要场所,应该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开辟一条重要途径。由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融入体育课堂进行教学活动是当代云南学校教育发展的新任务,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走向规范化、科学化、普及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学校体育改革与创新的一个亮点。

 

从社会历史的发展来看,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往往都是从学校教育着手。学校教育作为传递文化知识的主要场所,应该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开辟一条重要途径,现已在实践检验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印证。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大多具有教育性、健身性、娱乐性、休闲性以及技术简单易学等特征,符合各年级学生年龄特点,便于教学实施与开展,能够缓解由于教育经费短缺,体育器材、场地贫乏等问题,丰富了课堂教学,促进各个民族之间交流,并且符合国家地方课程的实际以及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要。由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融入体育课堂进行教学活动是当代学校教育发展的新任务,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走向规范化、科学化、普及化的必由之路。

 

1 促进区域学校体育教育的全面协调发展

 

学校体育教育作为区域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发展状态将成为区域体育全面协调发展成功与否的关键性评价指标,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由于云南各地区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导致全省学校之间的教育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区域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存在不平衡性和不协调性的事实。

 

因此,探索促进区域学校体育教育的全面协调发展已经成为当下教育工作者主要研究的课题,就当前学校教育发展以及区域现存体育资源的现状来看,学校体育教育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融合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对促进区域学校体育教育全面协调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众所周知,云南拥有数量庞大的少数民族群体,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创造了一大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内涵深厚以及具有较强健身娱乐功能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这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有着与现代体育增强学生体质、体育兴趣的同样功效,可在学校教育中适度设置进行教学传承活动,与现代体育内容有机结合及互动发展模式, 有利于拓展与完善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弥补学校特别是农村或偏远学校体育教育条件不足的现状。

 

就此而言,学校教育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互动,除了丰富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及其形式,使其课堂教学更富有内涵性,促进学校特色体育课堂的构设,为推动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工作的实施创造更多有利因素。

 

部分学校就此作出了尝试并收到了意想不想的效果。例如玉溪师范学院每年一届的少数民族传统项目竹竿舞比赛,竞赛活动是在学校学工部组织下进行,以学校各二级学院为单位报名参加,裁判组对竞赛队的表演内容设计、表演技巧等进行综合评价,对获奖队进行奖励。

 

对于多年一直从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笔者来说,有幸在校园感受、观赏整个激动人心的少数民族竹竿舞表演,实属感慨万端。从整个竞赛活动可以看出,表演各单位非常重视该活动,所有参赛队都在竞赛前一个多月就开始构思、设计和排练。竞赛活动现场充满生机与活力,异常精彩和悦目,在约二千多师生观众热烈的掌声下完满结束了活动。可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学校教育活动相结合,丰富了学校教学内容,满足了现代学生了解、认识少数民族文化的要求,一定程度解决好区域学校发展相对滞后与教学改革全面发展的矛盾,对促进区域学校体育教育的全面协调发展是十分重要和必要,也是众多学校教育发展所应承担的新任务。

 

2 促进学校多元文化发展的需要

 

就当前而言,多元文化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确实对部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产生了较大的冲击性,还可能导致文化发生变迁性、流变性和断裂性,同时面临着生存诉求和身份认同的危机。但是,文化的多元性使人们能够拓宽视野,进一步了解、认识和吸收各国、各民族的特色及精髓文化,并将之与本民族的优秀文化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促进全球范围内各民族的和谐相处与共同进步。

 

学校作为文化传播与发展的重要基地,应该承担起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创造和生成新文化的任务,也必须对文化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做出回应。也就是说,当代学校文化不应该是一元性的,而应该呈现出多样性和多层性等特点。因此,学校多元文化教育方向要呈现不分族群、血缘、语言、习惯和地域,尊重各个族群的文化差异,认可各族群文化存在的价值和作用,并结合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的教育理念和文化共识,为构建校园多元文化和谐交融式发展战略创造条件及实现路径,以满足学校多元文化发展以及学生获取多元文化信息要求的需要。

 

在当前多元文化背景下,学校多元文化的发展应关注乡土知识,关注地方现存资源和校本课程的开发利用,要反映地方文化特色,尊重和传承当地优秀文化传统,保证乡土文化占有一定的比例,使学校教育能够成为乡土传统文化展示的平台。笔者认为,学校只有在保证本民族文化或本区域性文化核心延续的前提下,才可以无顾虑地吸收融合外来有益的文化,从而实现学校文化教育的多元化。

 

在云南少数民族世代相传的传统体育、竞技和游艺活动,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在学校多元的文化背景下,适时融入学校教育活动中予以研究、保护的良机。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学校教育的传承,一方面承担了本乡土传统文化的保护、延续和发展的重要责任,使区域学生领略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和功能价值,也认识到其他民族文化的重要性、珍贵性,传递保护、传承、发展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使目前仍然处于非主流的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不至于在主流文化全面发展的大潮中遗失或停滞。另一方面,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学校教育的融合,让各种文化在相互交流、融合的过程中实现共生,

 

让现代学校呈现出多元、开放和自由的状态,为创设和谐多元文化服务,促进学校多元文化发展的需要,满足学校各个行为群体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但是,学校在面对纷繁复杂的文化信息时,要保持严密的、全面的和自我反省的思维方式,对相关文化进行甄别,以保证其选择的各种文化信息具有优质性、实用性和传承性等特征,使学校多元文化富有新的生机和活力,也让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成为学校教育改革、教学创新的巨大资源库,为学校体育教学提供丰富的内容,为学校教育成效的取得提供丰厚的沃土。 3 承担起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任务

 

学校教育作为传递文化知识的主要基地,将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开辟一条重要途径,现已在实践检验中得到了进一步印证。从社会历史的发展来看,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往往都是从学校教育着手。首先,学校有一大批非常固定的受教育群体—学生,这个群体是民族的希望和未来,必然要求其肩负着传承历史和文化的重要使命,也就是说他们终究是最重要的传统体育文化保护和传承的纽带群体。

 

其次,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会按相关要求制定相对充分的教学时间。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学校教育融合,这就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教育创造了较为充足的时间条件,能够弥补学生放学后忙于课后作业而无暇参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不足。再次,学校体育教师往往是接受了专门的体育教育教学技能培训,并具有较为系统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经过学习和培训活动后普遍具备了“传授者”的条件和优势。第四,学校一般情况下都配置有供体育教学活动开展所需的体育场地和器材,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学校的开展、传播提供了基础和条件。实践经验也进一步表明,学校教育是传递文化知识的主要场所,由于其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的特殊性和作用下,文化才得以保存、积淀,才得以弘扬、创造和发展。

 

就此而言,学校教育是民族文化传承的内在动力,将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开辟一条重要途径,承担起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新任务。鉴此,云南不少学校尝试性的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以课程资源的模式融入到学校体育课程资源体系中来,让广大学生在健身娱乐中接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学生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都是有益的,丰富了学校体育教学活动内容,满足学校体育教育改革发展需要,形成了教育的区域特色的同时也弘扬、传播了少数民族文化,对促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可见,学校教育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是对现代学校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是学校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契机,是解决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的关键。但是,由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学校进行教学活动还处于初级阶段,传承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和完善的地方,这也是我们在后期工作中需继续加强、继续努力和继续深化的地方。

第2篇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研究调查,结合体育课堂教学实践等研究方法,对现代体育课堂教学改革进行了相关阐述,提出现代体育课堂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结合本校实际情况采用创新教育--让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走进体育课堂,而推动当前体育教育改革,继承与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教学改革 健康第一

研究目的:

继承与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是学校教育的永恒主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校是文化传播的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智慧、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具体体现。学要基地。充分发挥学校载体之优势,可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为中华民族振兴,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学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不仅可以充实学校体育的教育体系,能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还能弘扬民族文化,从小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

研究的方法

搜集资料法:查阅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网络、查阅有关民族教育书籍

实践法:结合各班研究的民族,体育课上进行这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练习。

结果与分析:

体育学科是学校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它不仅与学校的其它课程在很多方面具有一致性,更具有自身的鲜明特性。体育学科为学生提供了独有的、开阔的学习和活动环境 ,以及充分的观察、思维、操作、实践的表现机会,对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提高,具有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那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就成了体育教学追求的目标。学校体育不仅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更能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一种思想、一种意识、一种精神。因此,改革体育课堂完成素质教育已是时代赋予我们体育教学的重任。我校开展的“知我民族、爱我中华”的民族文化系列活动,促进了我校的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一、下面就如何结合我校民族文化教育进行体育课堂教学,浅谈几种具体做法

1、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以武术教学为切入口,激发兴趣,唤起学生主动参与练习的积极性。

1.1确立武术教学内容

在确立武术教材内容的选择和教材的搜集中,我们查阅大量有关武术的书籍和VCD,经过筛选和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结合本校学生的自身条件,和学生初次接触武术等多种因素,就确定了现在的武术教学内容由少林入门拳改编的“中华武术操(一)”和由中华正阳拳改编的“中华武术操(二)”。

1.2武术学习与学校体育活动相结合,唤起学生主动参与练习的积极性

学校的民族活动促进了武术教学:在教学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抓住民族运动的活动特点来施教育人。根据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基本动作人手,以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为套路练习打下良好基础。练习中,采用师生互动、小组互动、学生互动的形式,让每位学生比较容易的接受武术动作学习,乐于参与到武术动作的练习与表演中,使学生学习武术兴趣极高,由此来提高武术动作的规范性、正确性。在学校的广播操、民族活动展示中, “中华武术操”作为一个重要的表演项目进行展示。表演时,学生大声齐喊“嘿”,一是动作整齐;二是增添力量和气势,达到了以气推人,以声助势的效果,满足了学生的表演欲望,激发了学生学好武术的决心,同时赢得了领导和家长的肯定与支持。

1.3以武育人、以武激智

在武术教学过程当中,比较明显地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思想品质,因此,应适时地生动具体地向学生进行武德教育和爱国主义国防教育,培养优异的思想道德品质。教学中,教师结合民族英雄人物进行武德和思想品德教育。练习中,体现学生的严格性、紧张性,加强了集体主义精神,凝聚了校风和学风。

2、课堂教学中结合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让学生体验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精神内涵的认识,激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我们刚进行研究时,我们把五十六个民族人们的习俗、各民族传统的体育项目打印出来,通过切磋、研究、实践、反思、交流几个步骤,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的特点,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把符合在我校开展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确认出来,并同现有课标相结合,分成了发展跑、跳、投、灵敏等素质几个大块。比如:跑的项目有瑶族的巧过独木桥、汉族的二龙戏珠、京族的捉迷藏、黎族的珍珠球(又名托球跑)、维吾尔族:踩绳等,跳的项目有黎族的跳竹竿、夹包等,投的项目有畲族的打松鼠,发展身体协调性的项目有怒族的虎熊背石头、撒拉族的蹬棍、蒙古族的牧羊人、怒族的虎熊背石头、壮族的赛龙舟等,并在此基础上重点是渗透德育,通过简单讲解各民族的习俗,无形中既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又让学生感受了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如:平日练习的掷准项目,在练习中结合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情境的创设下成为畲族的打松鼠,畲族的打松鼠填充了学生上肢的活动机会,把绳捆绑成小球作为投掷物,把滚动的球作为小松鼠,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常用物品的一物多用,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创新。游戏讲评中,教师语言引导学生把获得的奖励―小粘贴能否像畲族人一样,把打到的松鼠送给自己喜欢或自己尊敬的人?教育学生要有一颗爱待别人和尊敬别人的心。枯燥的跳绳练习,在练习中结合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情境的创设下成为朝鲜族的花样跳绳;就连同学们最喜欢玩得快快跳起来,结合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情境的创设下成为同学们更想跃跃欲试的彝族跳火绳 。朝鲜族的传统体育项目花样跳绳引导学生学习朝鲜族人民尊敬老人的优良传统,同时学习他们团结协作、奋发图强的精神。彝族的跳火绳激发学生拥有彝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珍惜与向往。学跳黎族的竹竿舞:引导学生来了解黎族的部分民族文化,吸引学生对少数民族的探究。学生初次练习跳竹竿,动作会很不协调,这样就会导致竹竿伤脚或摔倒,发生不安全事故,练习中教师用绳来代替竹竿,这样学生就可以大胆的进行练习了。练习中提高了学生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反应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同时体现出同学间互帮互助的良好品质,促进了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增进了师生间的友谊。又譬如游戏:穿过小树林,教师一般只是给学生一个想象成小树的情景,练习内容简单,这时如果结合民族体育项目,把它创设成草原小牧民,赶着一头头的羊(小牧民手中拿着一根体操棒,羊由小足球代替),绕过一个个障碍,最终要把羊安全的送回羊圈,以此类推。学生的练习热情特别高,并且在练习中手脚并用,为了更好地当好一个小牧民,都开动脑筋,寻找窍门,练习效果明显高于原有游戏,既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又让学生深切的领悟到自强不息、团结统一的伟大民族精神。

二、融入民族特色体育项目,独创我校的民族趣味运动会

我校的民族趣味运动会与课堂内容整和,本着各民族的友好团结为宗旨,渗透竞技体育,体验民族风情,结合我校的民族特色活动,开幕式上,各班根据自己班的民族特色,采用不同民族音乐来伴奏,一年级学生也加入进来,学生们跳起来了具有各民族代表性的舞蹈,如“蒙古族――赛马”、“高山族――甩发舞”、“藏族――热巴舞”等,最后,五十六个民族的集体舞,全体学生参与其中,民族大团结得到了升华。

竞赛中参加的体育项目也是经过我们反复筛选,既要体现民族特色,又要同体育课相结合,让学生全体参与进来,有畲族的打松鼠、瑶族的巧过独木桥、蒙古族的牧羊人、彝族的跳火绳、壮族的赛龙舟、怒族的虎熊背石头等。在比赛中,学生们各显奇能,快乐有趣的参与到民族体育项目比赛中,看!比赛者虎视眈眈,观看者摇旗呐喊,其中还夹杂着兴奋的家长们,趣味运动会的成功举办,给了我们又一个成功的体验,同时,更加坚定了我们继续完善我们的校本教研的信心。

三、为了更好的引用,我们认为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挑选、整理一些民族民间体育活动引入课堂教学

选择时要具有针对性,更多的选择具有浓厚民族、地方特色,能满足学生趣味的教材内容,使学生学练积极,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教师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最适合学生的,如现在我们在教授低年级教学时,就要偏重于这一方面选择适合学生的传统项目,象游戏赛威呼 是游戏赛龙舟的初级阶段, 每组队员手握两根木杆或竹竿,以一路纵队的队形向终点飞跑,先到终点者为胜,跑的过程中队员可伴唱:嘿――吆嘿吆或“一二一”等便于集体掌握的运动节奏性口号,比赛中,竹竿任何部分不能落地,赛威呼在对于小学低年级走跑教学中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既可以纠正低年级学生走、跑的协调性,还可以解决学生“一二一”的落脚问题,同时还感受了一种民族风情。

2、及时反思,注意交流

教师上完课后,要针对教学中的有些问题进行反思,认真总结,比如:瑶族的独木桥,此活动虽然学生的兴趣极高,但是,通过上课,我们发现此项目低年级学生的安全性并不是很高,于是,我们用木块替换了体操凳,适当的降低了难度,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效果反而更好,使我们尝到了反思后的甜头。同时我们还要多和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同行之间共同探讨,还要同其他学科的进行交流,吸其精华,去之糟粕,从而形成具有自己学科特色的民族体育传统教学。

四、结论与建议

结合民族体育传统项目,把它有效的引入到体育课中,使我们初尝到了胜利的喜悦,在惊喜之余,更坚定了我们继续坚持下的信心,同时,在民族传统教学中我们也获得了一些心得,为自己的体育教学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展望未来,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将为继承、发扬、传播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提供良好的场所。在今后的体育教学中,特别是在我校“知我民族,爱我中华”民族文化特色教育的良好环境中,体育教学改革的步伐应迈得再大一些,让民族传统体育这一特殊形式的文化遗产,经过提炼与发展为学生所掌握与运用、传播到社会中去,练就健壮的体魄,保持充沛的精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东方56个民族网

[2]青岛市实验小学校本教材

第3篇

 

从社会历史的发展来看,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往往都是从学校教育着手。学校教育作为传递文化知识的主要场所,应该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开辟一条重要途径,现已在实践检验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印证。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大多具有教育性、健身性、娱乐性、休闲性以及技术简单易学等特征,符合各年级学生年龄特点,便于教学实施与开展,能够缓解由于教育经费短缺,体育器材、场地贫乏等问题,丰富了课堂教学,促进各个民族之间交流,并且符合国家地方课程的实际以及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要。由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融入体育课堂进行教学活动是当代学校教育发展的新任务,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走向规范化、科学化、普及化的必由之路。

 

1 促进区域学校体育教育的全面协调发展

 

学校体育教育作为区域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发展状态将成为区域体育全面协调发展成功与否的关键性评价指标,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由于云南各地区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导致全省学校之间的教育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区域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存在不平衡性和不协调性的事实。

 

因此,探索促进区域学校体育教育的全面协调发展已经成为当下教育工作者主要研究的课题,就当前学校教育发展以及区域现存体育资源的现状来看,学校体育教育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融合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对促进区域学校体育教育全面协调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众所周知,云南拥有数量庞大的少数民族群体,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创造了一大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内涵深厚以及具有较强健身娱乐功能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这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有着与现代体育增强学生体质、体育兴趣的同样功效,可在学校教育中适度设置进行教学传承活动,与现代体育内容有机结合及互动发展模式, 有利于拓展与完善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弥补学校特别是农村或偏远学校体育教育条件不足的现状。就此而言,学校教育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互动,除了丰富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及其形式,使其课堂教学更富有内涵性,促进学校特色体育课堂的构设,为推动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工作的实施创造更多有利因素。

 

部分学校就此作出了尝试并收到了意想不想的效果。例如玉溪师范学院每年一届的少数民族传统项目竹竿舞比赛,竞赛活动是在学校学工部组织下进行,以学校各二级学院为单位报名参加,裁判组对竞赛队的表演内容设计、表演技巧等进行综合评价,对获奖队进行奖励。对于多年一直从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笔者来说,有幸在校园感受、观赏整个激动人心的少数民族竹竿舞表演,实属感慨万端。从整个竞赛活动可以看出,表演各单位非常重视该活动,所有参赛队都在竞赛前一个多月就开始构思、设计和排练。竞赛活动现场充满生机与活力,异常精彩和悦目,在约二千多师生观众热烈的掌声下完满结束了活动。可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学校教育活动相结合,丰富了学校教学内容,满足了现代学生了解、认识少数民族文化的要求,一定程度解决好区域学校发展相对滞后与教学改革全面发展的矛盾,对促进区域学校体育教育的全面协调发展是十分重要和必要,也是众多学校教育发展所应承担的新任务。

 

2 促进学校多元文化发展的需要

 

就当前而言,多元文化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确实对部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产生了较大的冲击性,还可能导致文化发生变迁性、流变性和断裂性,同时面临着生存诉求和身份认同的危机。但是,文化的多元性使人们能够拓宽视野,进一步了解、认识和吸收各国、各民族的特色及精髓文化,并将之与本民族的优秀文化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促进全球范围内各民族的和谐相处与共同进步。

 

学校作为文化传播与发展的重要基地,应该承担起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创造和生成新文化的任务,也必须对文化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做出回应。也就是说,当代学校文化不应该是一元性的,而应该呈现出多样性和多层性等特点。因此,学校多元文化教育方向要呈现不分族群、血缘、语言、习惯和地域,尊重各个族群的文化差异,认可各族群文化存在的价值和作用,并结合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的教育理念和文化共识,为构建校园多元文化和谐交融式发展战略创造条件及实现路径,以满足学校多元文化发展以及学生获取多元文化信息要求的需要。在当前多元文化背景下,学校多元文化的发展应关注乡土知识,关注地方现存资源和校本课程的开发利用,要反映地方文化特色,尊重和传承当地优秀文化传统,保证乡土文化占有一定的比例,使学校教育能够成为乡土传统文化展示的平台。笔者认为,学校只有在保证本民族文化或本区域性文化核心延续的前提下,才可以无顾虑地吸收融合外来有益的文化,从而实现学校文化教育的多元化。

 

在云南少数民族世代相传的传统体育、竞技和游艺活动,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在学校多元的文化背景下,适时融入学校教育活动中予以研究、保护的良机。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学校教育的传承,一方面承担了本乡土传统文化的保护、延续和发展的重要责任,使区域学生领略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和功能价值,也认识到其他民族文化的重要性、珍贵性,传递保护、传承、发展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使目前仍然处于非主流的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不至于在主流文化全面发展的大潮中遗失或停滞。

 

另一方面,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学校教育的融合,让各种文化在相互交流、融合的过程中实现共生,让现代学校呈现出多元、开放和自由的状态,为创设和谐多元文化服务,促进学校多元文化发展的需要,满足学校各个行为群体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但是,学校在面对纷繁复杂的文化信息时,要保持严密的、全面的和自我反省的思维方式,对相关文化进行甄别,以保证其选择的各种文化信息具有优质性、实用性和传承性等特征,使学校多元文化富有新的生机和活力,也让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成为学校教育改革、教学创新的巨大资源库,为学校体育教学提供丰富的内容,为学校教育成效的取得提供丰厚的沃土。

 

3 承担起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任务

 

学校教育作为传递文化知识的主要基地,将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开辟一条重要途径,现已在实践检验中得到了进一步印证。从社会历史的发展来看,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往往都是从学校教育着手。首先,学校有一大批非常固定的受教育群体—学生,这个群体是民族的希望和未来,必然要求其肩负着传承历史和文化的重要使命,也就是说他们终究是最重要的传统体育文化保护和传承的纽带群体。其次,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会按相关要求制定相对充分的教学时间。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学校教育融合,这就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教育创造了较为充足的时间条件,能够弥补学生放学后忙于课后作业而无暇参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不足。

 

再次,学校体育教师往往是接受了专门的体育教育教学技能培训,并具有较为系统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经过学习和培训活动后普遍具备了“传授者”的条件和优势。第四,学校一般情况下都配置有供体育教学活动开展所需的体育场地和器材,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学校的开展、传播提供了基础和条件。实践经验也进一步表明,学校教育是传递文化知识的主要场所,由于其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的特殊性和作用下,文化才得以保存、积淀,才得以弘扬、创造和发展。就此而言,学校教育是民族文化传承的内在动力,将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开辟一条重要途径,承担起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新任务。

 

鉴此,云南不少学校尝试性的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以课程资源的模式融入到学校体育课程资源体系中来,让广大学生在健身娱乐中接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学生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都是有益的,丰富了学校体育教学活动内容,满足学校体育教育改革发展需要,形成了教育的区域特色的同时也弘扬、传播了少数民族文化,对促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可见,学校教育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是对现代学校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是学校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契机,是解决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的关键。但是,由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学校进行教学活动还处于初级阶段,传承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和完善的地方,这也是我们在后期工作中需继续加强、继续努力和继续深化的地方。

第4篇

摘 要:传统体育游戏是在人类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创造与积累起来的一种具有显著民俗特点的游戏,其产生的目的是为了健身、娱乐与防身。这些传统的体育游戏反映了人类的文化特点、、生活习俗以及道德风尚,是人类生活、文化、政治的一种集中表现形式,具有风俗性、传统性、节庆性诸多特c。传统体育游戏形式多种多样,如推铁环、踢毽子、丢手绢、找朋友等。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有机地将这些传统体育游戏渗透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将利于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传统教育;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具体应用

传统体育游戏是我国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体现,其多种多样的体育形式进一步推进与丰富了我国小学体育教学内容。所以,如果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将传统体育游戏与小学体育游戏进行有机融合,则有助于提高体育游戏的教学效率。自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小学体育事业蒸蒸日上,而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与推进,人们对体育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小学生作为民族兴旺的希望,是祖国未来的花朵,而将传统体育与小学体育游戏有机结合,则能够在丰富体育活动形式的前提下,弘扬与传承我国优秀民族文化,树立学生民族观念与意识。

一、树立民族体育意识,丰富学生理论基础

正确的体育意识是实施体育教学的前提与基础,将直接影响整个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所以,在小学体育的具体开展过程中,教师务必要注重树立与培养学生的传统体育意识,让学生能在正确的体育意识指引下推动民族体育发展。但传统体育理念却与现代体育理念有着差别,传统体育理念大多来源于民间,需要教师深入研究、调查与挖掘各种传统体育项目名称以及历史,让学生能在思想层次上进行理解与把握相关的传统体育精髓与实质,从而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传统体育意识,在丰富其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达到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精神的目的。例如,在小学体育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可在课下为小学生准备不同的传统体育游戏形式,并将其与体育内容、学生的心理特点相结合,以此吸引学生对传统体育游戏的注意,让他们发自内心地爱上这种游戏,如抽陀螺、踢毽子。

二、结合具体游戏内容,采用不同游戏形式

俗语有言:“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事物的独特性,无论是人或事都有属于自己的一套规律与法则,这一理论放在课堂教学中也适合。教学就是教授新的知识,所以每一节课的授课内容必然不同,如果在课堂教学中一味地采取一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其课堂教学未免枯燥、乏味,这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尤为明显。好奇是小学生的共性,如果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一味地采用一种游戏形式进行教学,时间一长,学生就会失去对体育学习的兴趣,降低其体育参与的积极主动性。由于我国历史文化悠久,传承下来的游戏形式多种多样,且大多是学生不曾听闻的,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不妨借助传统体育游戏的这一显著特点,将其引入到具体的体育游戏活动中来,以此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如有的体育课侧重于全体学生的协作,则可以采用跳大绳、两人三足等游戏;有的体育课侧重于学生反应能力,则可以采用投沙包游戏。这样,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游戏形式,不仅能给小学生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还能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对于体育游戏的兴趣。

三、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因地制宜展开教学

每个人从小所处的环境、所受的教育以及家庭背景的不同,造成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特点各不相同,比如有的擅长动手实践;有的则倾向于弹跳、跑步。此外,由于体育教学容易受到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每所学校的教学情况各不相同,且各项传统体育游戏本身也存在一定地域特点。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全体学生的个体差异,结合本校区的教学特色以及课程特点,从学生具体的生活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地展开教学,以便突出传统游戏特色,如摔跤、跆拳道、风筝。此外,男女学生也存在一定差异,将传统体育游戏渗透到小学体育教学中时,应当考虑到这种情况,设计出的游戏既要符合男生的个性特点,又要兼顾女生的兴趣特点,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传统体育游戏实践中来,提高他们的体育精神,锻炼他们的体格能力,以此达到健身健体、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

总而言之,传统体育项目作为我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有着重要作用。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将其渗透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仅有助于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有助于树立学生的传统体育意识,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此外,更有助于达到锻炼学生体格,塑造学生人格的目的,对于其今后的学习与生活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郑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体育时空,2013.

第5篇

关键词:体育课堂;传统文化;集体荣誉感

体育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我校积极寻找体育教学和传统文化的契合点,使传统文化充分发挥它以德育人的功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那么,如何在体育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呢?下面,笔者就从以下两方面对此问题进行简单论述。

一、采取集体合作练习的手段,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促使学生养成良好个性

集体主义精神是传统文化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对中学生进行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从而使学生以集体的形式朝着明确、统一的方向和目标前进。所以,我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通过采取集体合作练习的手段,使学生养成自身的集体意识,具有集体荣誉感,并养成良好的个性。

比如,在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除了一些让学生以个体的形式进行练习,还要选择一些让学生能够通过集体合作来完成的,如足球、篮球等教学项目,在学生完成了个人技术动作的教学任务后,还要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实战,让学生在实战过程中,感知所有成员相互配合的重要性,知道只有整个集体同心协力,才能取得胜利。这样,通过采取集体合作练习的手段,使学生树立集体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形成良好的个性,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适当进行武术教学,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武术是我国特有的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丽珍宝。在初中体育课堂上,我们不要总是将教学内容始终局限在一些基础体育动作的教授和练习上,还要适当进行武术教学,它具有强身健体的作用,而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其中还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性,我们可以利用它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比如,我们可以给学生介绍中国历史上一些英雄人物的事迹,如清末民初的洪拳大师,岭南武术界一代宗师黄飞鸿,他3岁从父习武,13岁尽得家传功夫,有绝技无影脚、铁线拳、子母刀等等。1894年,黄飞鸿随刘永福赴台湾抗击日本侵略军;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年幼时拜陈广为师,学习刀枪之法,武艺“一县无敌”,在北宋末年投军,曾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所向披靡,位至将相,岳母还为岳飞后背刺上“精忠报国”……这样,通过结合中国历史上一些习武之人的英勇事迹,让学生知道了学习武术并非是为了以强欺弱、打架斗殴,而是成为合格的祖国保卫者。通过这些事迹,还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而使学生愿意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学习武术,使祖国这一优秀文化遗产得到继承。

综上所述,在体育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让学生感悟我国丰富的民族文化,提升学生的心理品质素养,并让学生对我国民族文化产生热爱和尊重之情。所以,我们一定要积极探究体育课堂和传统文化的契合点,将传统文化以科学、合理的形式渗透到体育课堂教学中,使学生不仅学到基本的体育技术动作和技能,心理品质也能获得良好、健康的发展。

第6篇

一、新课标对体育教学的影响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体育教学中很多旧观念制约着当前学校体育的 发展 ,与新《大纲》不相适应。要想使学校体育向纵深发展,符合新《大纲》的要求,就必须转变旧思想和旧观念。

1.体育教学内容的转变

随着体育 教育 的发展,单纯的竞技教学和身体素质内容,已不适应 现代 体育教育发展的需要。(1)技术技能教学内容传统体育教学中技术、技能的内容以田径、体操和三大球为主,学习时不分性别、年龄、体质状况、技术基础全班统一,忽视了学生个人的特点,兴趣和各方面的差异,不利于学习。在现代体育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性别、年龄、兴趣、体质等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技术、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解决了教学中学生“吃不饱”和“吃不了”的难题。 (2)理论教学内容。现代体育教学中要重视理论课的教学,增加理论课在教学中的比重。学生通过对营养与健康、养生与保健的学习,增强学生自觉参加体育活动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健康的生活习惯,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通过对我国传统项目史、奥运渊源等体育史的学习,激发他们的爱国激情,使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美好愿望更强烈;通过动作技术原理、项目规则的学习,促进体育实践教学的效果。

2.体育教学组织的转变

传统体育教学忽视教学的效果,重视教学的过程,“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三步曲是多年的教学组织模式。“铁”的纪律,整齐的队形是课堂组织好的典范,学生在这种“死”教学环境条件下心理处于压抑状态,他们只能机械地从事与自己毫无兴趣的活动,学生的个性被抹杀。教学组织形式单一、呆板是学生爱体育却害怕上体育课的主要原因。体育课成了学生的一种沉重负担,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的效果。现代体育教学的组织必须营造一种生动、活泼、快乐的教学氛围。从知、情、意、行入手,重过程的参与、重个性的解放,重师生关系的和谐、重成功的体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使课堂教学做到严而不死、活而不乱。

3. 体育 教学方法的转变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采用封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对学生要求严格,他们认为“严师出高徒”,对课堂上学生的一些“出轨”行为严厉批评,甚至体罚,这样加深了学生的消极情绪,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师的教学方法也要随之改进提高。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多肯定、多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每个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成。同时合理利用多媒体等 现代 化教学设施,改进教法,提高教学效果。

4.教师角色理念的转变

体育教师传统上是体育教学中的领导者,往往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在现代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独奏者”的角色转变到“伴奏者”的角色,不再是领导者,而是引导者,帮助和引导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要由“学适应教”转变到“教适应学”;要把主动性还给学生,把体育课当成是给学生提供充分锻炼、 发展 自我的机会,让学生真正成课堂的主人。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内在的体育需求创设一系列和谐、民主、宽松的体育学习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体育活动。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使学生会学、乐学、善学,从而保证学生达到发挥和发展的最佳效果。

二、正确处理好体育教学中技术教学和理论教学的关系

1.通过体育理论知识传授,教会学生对体育知识的学习

体育教材是学生进行体育知识学习的主要教学资料体育教师正确引导学生对体育教材的学习是学生学习体育的基础。重点应指导学生了解体育教材的知识结构,让他们知道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指导他们边阅读、边思考、边比划、边练习。使学生对体育实践内容有一个粗略的印象,体育教科书中的插图和图示有完整动作图、分解动作图、辅助练习图、练习方法图、游戏方法图、战术配合图及卫生保健知识图等,它们是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有效资料,教师应指导学生看懂体育教学资料中的插图和与图示的内容动作顺序、动作路线及技术要求等,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自学能力,以利于他们更好地掌握体育的基础知识与运动技能。学生体育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应帮助学生进行体育基础知识的学习,教会一些简单的学习方法,

第7篇

关键词:简单枯燥;体育教师;积极性;培养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6-0188-02

“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近年来,作为实施素质教育主要途径之一的学校体育教育迅速发展,由于地区的差异,发展的不平衡性,农村体育课堂教学与现代教育教学不相符,为了适应现代教学的发展,应改变农村传统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打破常规跳出框框,例如在2007年“市优质课《前滚翻》”的教学中我以设问的方式导入,在教前滚翻时,把这节课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来,使之成为一种诱因,把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潜伏状态转入活动状态,来推动学生的内部动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很自然的引入课题——前滚翻。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的主动传导和学生的被动吸收为主,忽视了因材施教和因人施教的原则,把学生的思维空间限制在教师固定的框架之下,与培养高素质人才不相符,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作为体育教师,对大多数运动项目熟练些,教学方法掌握的熟练,不可能对所有的运动项目都透彻了解。但体育教学是全面的,不能因为体育教师个体教学的差异影响体育教学。如:常见的错误就是教师把自己擅长的内容精讲精炼,动作示范规范,学生也对动作掌握快,相反,把自己不擅长的内容安排少些,讲解生硬,动作示范效果不佳,学生学起来兴趣也就不高,教学效果就大打折扣了。结果出现了把教师擅长、熟练的内容安排多些,相反就少,这样就违反了全面发展的原则。学生学习与锻炼的主动性和思维空间受到很大的限制。

这样培养的学生在今天是很难适应时展的。学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都想玩自己喜欢的项目,体育课教师就更难组织了。有些老师一看体育课无法上了就大放羊,学生干什么的都有:喜欢打篮球的打篮球,喜欢踢足球的踢足球,有的坐在一边什么也不干,有的自己玩,有的看看书。这时我们的教师想,体育课这样下去还有什么意义。这样的体育课谁都可以上,还要专业的体育教师干什么。所以我们想了一些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多次在体育组教研会上讨论,怎样才能上好体育课,怎样使学生对上课内容感兴趣。我们多次讨论教师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调查中学生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于是我们在不违反教学原则的基础上做了调整,体育课堂上不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不考虑学生的感受,强迫学生学习一些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是不能推动教学的顺利进行的,更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更谈不上课堂效率了。于是我们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5%的男生,5%的女生对课程内容不感兴趣;90%的学生特别喜欢体育,但他们不喜欢这种体育课。于是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对体育课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删除了学生不感兴趣的内容。根据我们学校的实际,以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田径、健美操、校园集体舞、体操为主要教学内容,以武术为辅助教学,初步取得了效果。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发挥了特长,而且提高了教学质量。通过这次调整,大大调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特别是一些大众项目,如健美操、校园集体舞等不受场地器材的限制,更能吸引学生。教师也发挥了特长,组织教学方便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