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幼儿合作能力培养的研究范文

时间:2023-07-12 16:27:23

序论:在您撰写幼儿合作能力培养的研究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幼儿合作能力培养的研究

第1篇

关键词:合作能力;合作示范;合作契机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6-0251-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26.162

当前社会竞争益发激烈,因而个人努力难以获得成功,唯有学会同他人的合作分享方才能够到达成功的彼岸,因此可以说,合作共赢乃是任何一个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中所必须认知的理念。只有学会与人合作,才能获得生存的空间;只有善于与人合作,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只有积极与人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一、教师应当身先垂范为幼儿进行合作示范

幼儿通常通过对他人行为的观察与模仿形成自我认知,故而作为同幼儿接触较为频繁的教师应当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以自身的言行举止为幼儿示范如何同他人实现良好的合作,如教师应当在教学活动中,主动寻求同其他教师的合作,为幼儿做合作的良好的示范。我与搭班老师之间就相互配合进行教学活动,常常一人讲课,其他人帮忙准备教具,配合表演等。教师之间的语言我们也注意有示范性,如“请你帮我一下,好吗?”“这件事我们一起商量商量吧?”“让我们共同努力把这件事做成功!”如此一来,将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对教师的举止进行模仿,进而有意识地在日常生活中寻求同他人的有效合作。

同教师的言行举止示范效用对比来看,幼儿同伴的言行举止对其影响更为明显。在教学当中,笔者注重对幼儿间良好的合作现象进行肯定与赞扬,并对帮助他人的幼儿进行奖励,从而使其在潜意识中强化对他人的帮助意识,同时使其他幼儿对其行为进行有意识地效仿。

二、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合作契机

在教学实践之中,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教学条件与教学资源,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合作契机,使其合作能力得以养成。如前文所述,现今社会中的家庭多为独生子女,因此幼儿难以在家庭教育中得到系统化的合作训练,此外,考虑到一些独生子女的任性、自私、处处以我为中心等现象比较严重,这使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更有家长从小就教育幼儿:别人打你,你就还击。这种不正确的教育方法必然导致幼儿形成专横跋扈的个性品质,在合作中自然不被同伴所欢迎,所以要为幼儿创造交往的机会,引导幼儿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一同游戏、学习的机会是很多的,如一起拼图、搭积木、作画、看图书、跳皮筋、玩娃娃家等。教师通过在教学活动中为幼儿创造与同伴合作的契机,将使幼儿在参与活动或者游戏的过程当中形成主动合作意识,如教师可以组织班级幼儿共同完成一幅画作,使全体幼儿在共同的任务目的驱动之下,实现彼此之间的分工协作,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构图上、色彩上、内容上达到协调一致,共同创作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在游戏中,特别是在建构游戏、角色游戏中,幼儿间必须共同商量、友好合作、互相配合,才能使游戏顺利进行下去。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为幼儿创设合作的契机,如要求幼儿互相为同伴进行穿衣,互相为同伴梳头等,均能够使幼儿的合作能力得到提升。总而言之,幼儿教师应当善于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为幼儿创设更多的合作契机。

三、组织幼儿进行合作性游戏

幼儿通常对游戏活动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喜爱,因此幼儿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幼儿这一特点,通过游戏形式为幼儿提供彼此合作的机会,其效果必将十分显著。如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通常会组织幼儿开展需要其彼此进行充分合作方能完成的游戏,如两人三足这种游戏形式,必须使参与的幼儿两人保持高度的默契,方才能够胜利达到终点。此外,笔者还组织幼儿进行挑水游戏,要求幼儿共同完成挑水任务,唯有彼此合作,步调统一,方才能够避免水洒出桶中。游戏《人、枪、虎》游戏规则:人抓枪、枪打虎,虎咬人。我把全班幼儿分成了两队,红队和绿队,每组通过商量选出一位队长,队长带着队里的成员一同协商这次PK自己组准备当什么,要求每组幼儿做的动作必须是一致的,否则就输了,所以他们必须与小组成员进行很好的协商与合作。在商量时,为了保密大家都把头靠在一起,自觉围成一圈,小声的商讨,有的幼儿还不时地问上一句“我们组当什么都知道了吗?”“都记住了吗?”“大家千万别出错了动作!”……游戏开始,两组队员相对站立,然后听口令一起做动作,双方根据规则确定谁抓谁。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将意识到个人的行为将决定己方的成败,因而其能够在游戏过程中意识到同他人协作的重要性。

四、注重对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

笔者曾在一堂美术课上遇到这样的情况,当要求幼儿两人一组进行合作创作时,因其中一个幼儿认为另一方使用的画笔颜色错误,因而发生争执,进而愤怒地将画纸撕破。从合作的角度看,对于此种破坏合作的行为,教师应当加以正确的引导,使幼儿意识到合作意味着双方的彼此让步,而非一方意见要压倒另一方。

幼儿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当注意对幼儿存在的过于自我的态度进行及时纠偏,让孩子明白,因为任性,自己就会失去小伙伴,就没人和自己玩了。教育孩子做事要有恒心和毅力,帮助他们控制自己的情绪,教师要指导孩子在合作时专注与当前的活动,将不利于合作的念头与举止进行有意识的规避。

除此之外,考虑到在幼儿的彼此合作过程之中,往往双方会通过言语和肢体进行意见和看法的交流,因此幼儿教师应当注重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使幼儿通过语言清晰地表现自己的意图与想法,如此将有利于合作的进行,具体涵盖的内容为:用自然温和的态度文明的说话,不粗命令、也不撒娇、不以哭闹威胁同伴。这既是合作的自然要求,同时亦是保证幼儿之间有效沟通的必然要求。此外,幼儿教师应当给予幼儿一定的自由,使其能够在群体交往中形成合作意识。

参考文献

[1] 蔡越兰.中班幼儿游戏中自主意识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展望,2016(9).

[2] 王小英,王永杰,孙贺群.幼儿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与指导策略[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

第2篇

关键词:合作能力;合作环境;合作指导;家园共育

如今的幼儿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由于家长的过度呵护和娇惯,他们极少有走出家门的机会,缺乏和同龄小伙伴一起玩耍的经验,这种情况导致的后果是,幼儿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蛮横任性的不良性格。进入幼儿园后,与同伴发生矛盾、摩擦的现象也会时有发生。因此,加强对幼儿合作意识的教育,使幼儿掌握正确的合作技能,具备与人合作的能力,就显得十分迫切。下面,笔者就在结合自身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对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措施谈几点看法。

一、为幼儿创造交往合作的环境,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当前的大多数幼儿,还处于“以自我为中心”的阶段,不会为他人着想,再加上缺少与同伴交往的机会,无法体验到与人合作的成功感和愉悦感,具备与人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自然也就无从谈起。这就需要身为幼儿教育工作者的我们,给幼儿创设交往合作的环境,有了环境作为支撑,幼儿就会逐渐树立与人交往合作的意识,为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比如,我们要为幼儿创设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要多与幼儿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他们心中的感受和想法,鼓励他们大胆说出自己的心事,做到真正热爱幼儿、尊重幼儿,让幼儿把我们当成他们的朋友,从而促使他们逐渐变得愿意与人交往。另外,我们要为幼儿创造丰富的物质环境,如在教室内设置不同的区角,如,商场、医院、理发店、餐厅等,里面各种各样的材料能吸引幼儿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如商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医院里各式各样的医用器械,理发店里多种多样的理发用具等,都充分激发了幼儿的参与兴趣,从而都兴致勃勃地投入到这些角色活动的模仿、扮演中。如此,我们便为幼儿的交往搭建了桥梁,给幼儿提供了与人合作的机会,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对于幼儿合作能力的提高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加强对幼儿的合作指导,使幼儿掌握合作的方法和技能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以下现象:某些幼儿在与同伴交往时,常常会不听取别人意见、不愿做出退让,甚至会产生纠纷,如,争吵、打架等,这就需要身为幼儿教育者的我们加强对幼儿的合作指导,使幼儿掌握合作的方法和技能。

比如,首先我们要使幼儿有正确的与人合作态度,要让幼儿知道,如果他们不愿意与别人合作,那么别人也不会愿意与他们合作。其次,我们要教给幼儿妥善的语言,如在与同伴合作时,要说礼貌用语,如“你觉得还需要什么?”“可以借我一下这个吗?”“咱们换一种方法吧!”“咱们一起玩这个玩具吧!”“我觉得我们应该把这块积木放到这里。”等等。第三,要教给幼儿合作的方法。如一起玩玩具时,要懂得互相谦让,或者轮流玩;如果自己遇到了困难一人无法解决时,可以找小朋友协助自己;同伴遇到了困难,要主动帮助他;与人发生了摩擦,也不要争吵和动手,而是向老师寻求帮助等。这样,幼儿逐渐学会了与人合作的方法和技能,自然能与他人顺利地进行交往和合作,也能达到良好的与人合作效果,为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三、指导家长积极配合,实现家园共育

幼儿除了在幼儿园,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里,所以,对幼儿的教育离不开家庭的配合。作为幼儿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指导幼儿家长进行积极配合,使幼儿的合作能力切实得到发展和提高,实现家园共育。

比如,我们要及时召开家长会,在家长会上向家长介绍有关幼儿合作能力的信息,使家长认识到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重要性,也可以给家长发一些培养幼儿合作能力方法和途径的小册子,指导家长同步进行。利用家长接送幼儿的时间,向家长询问具体的进展。我们也可以针对个别幼儿进行家访,了解这些幼儿的成长背景,并与家长一起制定培养符合这些幼儿特点合作能力的培养措施。也可以开展亲子活动,让家长到园中参与各种需要家长与孩子一起合作完成的游戏项目。这样,我们便能充分发挥家庭在幼儿合作能力培养中的优势,使幼儿的合作能力得到真正发展和提高,实现了家园共育。

综上所述,学会合作是时代的需要,《幼儿园指导纲要》也明确指出了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重要性。因此,我们一定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来对幼儿进行教育,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幼儿的合作技能,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3篇

幼儿期是人的各种合作素质形成的关键期,而合作又是幼儿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因此,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我们除了要教会幼儿各种知识和技能外,还要注重幼儿各种品质的培养,特别是合作能力的培养。当今社会,独生子女已经成为这一代的主要潮流,爸爸妈妈宠爱,爷爷奶奶捧为掌上明珠,使他们养成了许多不良的习惯。在家里,他们称王称霸,事事都顺心,所以到了幼儿园里,他们根本无视其他人的存在,什么东西都占为己有,什么事情都以自我为中心,根本就没有合作意识,有些幼儿连什么是合作也不知道。而经过长时间的交往,那些不会与同伴合作的孩子就会产生不快乐,有些还成为不受欢迎的人。所以,从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初步探索研究。

一、通过树立合作的榜样,萌发幼儿合作意识

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教师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教师之间、教师与保育员之间分工合作、互相配合,会对幼儿产生直接的影响。如,一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操作活动时,另一教师主动帮着摆放、分发材料;保育员搞卫生时,教师帮着擦玻璃、抬桌子,这在无形中都为幼儿提供了积极的行为榜样。相反,教师间的某些不合作行为也会对幼儿产生消极影响。因此,教师要注意自身行为,为幼儿树立正面的榜样。另外,同伴也是幼儿观察学习的榜样,教师对有合作行为的幼儿的积极评价和鼓励,会激发其他幼儿向他们学习的动机。超超是一位自理能力极差的孩子,每次午睡起床我总要帮他穿衣服等。有一次午睡起床,我在帮一位尿床的幼儿换衣服,看到吕品和奕奕小朋友在为超超穿衣服、系鞋带,我好感动,当场就鼓励、表扬了她们的行为。以后其他的幼儿也积极地向她们学习了。这说明教师与同伴的榜样作用起到了效应,也增强了幼儿的合作意识。

二、通过学会合作,强化合作愿望

1.为幼儿创造合作的机会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一同游戏、学习的机会是很多的。教师应想办法为幼儿创造、提供与同伴合作学习和游戏的机会,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合作。比如,引导、组织幼儿进行小组或全班作画,在这当中幼儿必须学习相互协商,互相配合,分工合作,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构图上、色彩上、内容上达到协调一致,共同创作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在游戏中,特别是在建构游戏、角色游戏中,幼儿间必须共同商量、友好合作、互相配合,才能使游戏顺利进行下去。午睡前后让小朋友互相帮助脱穿衣服、解扣钮扣;请小朋友们把心爱的玩具拿到幼儿园与同伴分享,还有大带小活动。不仅如此,我们还将幼儿喜爱的多种活动进行分类组织,建立幼儿活动区,经过反复研究,明确了在各种活动区中对幼儿进行合作精神培养的具体目标。

如在图书角,我要求幼儿不争抢图书,爱护图书,愿意与同伴交谈书上看到的内容;在建构角要求幼儿不独占玩具,需要别人的玩具时,要和别人商量,经同意后才能拿,学着与同伴合作搭物体;在音乐角要求幼儿能与小伙伴互相配合,一起唱歌、跳舞、玩打击乐器;在娃娃家(宝宝医院)能自由选择游戏伙伴,学会分配角色,互相配合,进行游戏。

2.教给幼儿合作的方法

幼儿可能不会在需要合作的情景中自发地表现出合作行为,也可能不知如何去合作。这就需要教师教给幼儿合作的方法,指导幼儿怎样进行合作。比如,搭积木或玩商店游戏前,应大家一起商量,分工合作;遇到矛盾时,要协商解决问题;当玩具或游戏材料不够用时,可相互谦让、轮流或共同使用;当同伴遇到困难时,要主动用动作、语言去帮助他;当自己遇到困难、一人无法解决时,可以主动找小朋们协助,等等。通过这些具体的合作情景,帮助幼儿逐渐懂得合作的方法策略,在合作中学会合作。

三、通过强化幼儿的合作情感体验,促进合作能力的发展

第4篇

摘 要:结构游戏的开展需要幼儿具有良好的合作能力,因此培养幼儿合作能力才能保障结构游戏的顺利开展。要创设良好的结构环境,激发幼儿合作意识;开展多样的合作技能学习、积累合作经验;利用多元的评价形式,提升合作实效。

关键词:结构游戏;合作能力;幼儿教育;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421;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7-0041-01

结构活动中的合作是指在结构游戏中,孩子们能主动参与合作、分工,运用语言交往技能进行协商和解决问题,共同完成搭建任务,从而提高社会交往能力的一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需要创设良好的结构环境,开展多样的合作技能教学。

一、创设良好的结构环境,激发幼儿合作意识

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能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合作心理品质。

(1)合作内驱力源于比较和体验。基于学习需要的合作活动,能让幼儿自然参与并发挥合作学习价值。教师可以同一内容、同一时间为搭建前提,让结构技能较强的幼儿和合作小组根据教师提供的雪花片结构作品“长颈鹿”进行搭建比赛,看谁完成得又快又好。个体幼儿用15分钟完成一头“长颈鹿”,而小组合作的三个孩子只用了6分钟就大功告成。通过独自搭建和合作搭建的对比,幼儿都深刻地认识到个体搭建和小组合作搭建的明显区别,体验到合作的乐趣,提升了合作意识。

(2)合作素材取材于主题活动。结构游戏应取自幼儿近期开展的主题活动,教师可要求幼儿合作完成一件作品。如在主题活动“我是中国人”中,合作搭建“长城”“火箭”。由于幼儿在主题活动开展中已积累了所要搭建物体的丰富表象,幼儿按照搭建时间和作品大小的要求,在合作结构游戏中都能主动寻找同伴并进行合作搭建。

二、开展多样的合作技能学习,积累合作经验

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是一个从认识到行为,并逐渐内化的过程,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演变过程。学习必需的合作技能,可为幼儿合作经验的积累提供有利的保障。

(1)合理分配搭建任务,促进合作的发展。在结构游戏中,幼儿承担适宜的搭建任务能促进其合作能力的发展。因此,幼儿都必须有明确的个人分工。

(2)习得合作交流技能推进合作的开展。合作开展结构游戏,需要幼儿学会倾听他人的表达和建议,在共同商议中使合作搭建工作顺利完成。而幼儿各自为政的交往总会使合作产生更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影响幼儿的顺利合作。例如,LL等5人自由组成一组,进行搭建游戏。“我搭箭体”“我也搭箭体”TT和HH边拿花片边大声地喊着,为自己选的任务开始埋头搭建,全然不顾组内其他小朋友做什么。“嘿,我搭推进器。”听到两个朋友搭箭体,QQ只能选择这个任务。“那我也搭建推进器。”CZL和LL别无选择。几分钟后,搭推进器的几个孩子吵了起来。LL指责QQ和CZL:“谁让你们用和我不一样颜色的花片,现在怎么办?不好看呀!”“刚才你没说呀!”CZL反驳LL。“那怎么办?”QQ想了想,“下次我们再搭的时候一定要先说好用哪种颜色,对吗?”“嗯!”CZL忙顺从地点头应道。“那好吧!”想到了解决的方法,LL平和了许多。TT和HH搭建的箭体几乎同时完成,LL把自己搭建的推进器给了TT,并对QQ说:“你的推进器也给TT吧。”于是QQ把自己的推进器装在了TT的箭体旁。HH急了:“那我少了,不行”边说边去拿QQ的推进器,在争抢中QQ的推进器被拉坏了。几个孩子乱作一团。上述案例中,幼儿们虽然参与了小组讨论,但有的幼儿缺乏倾听能力,如HH和TT只关注自己的表达,却不在乎其他朋友的表述,因此出现了两个箭体的现象。同时,其他几个孩子在颜色的选择上也出现了问题。缺乏小组交流的过程使结构游戏活动既浪费时间又易引发争执,难以完成合作任务。因此,在结构游戏活动前后,教师要适时引导,加强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一要培养幼儿倾听技能;二要培养幼儿表达技能;三要培养幼儿协商技能;四要培养幼儿求助技能。

三、利用多元的评价形式,提升合作实效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幼儿的学习历程,激励幼儿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育指导策略。大班时期,幼儿们的自我意识发展明显,已从教师的依从性评价向自身的独立性评价发展。每次结构游戏结束后,教师都要让他们对自己的合作过程和结果进行正确判断、及时评价,促进幼儿自我意识和多面性评价的发展。首先,幼儿评价法。幼儿评价是大班幼儿自主合作的强大内驱力,可以增强他们合作的凝聚力。大班幼儿的自评、组内互评、小组自评和小组互评等评价方式,能促进幼儿合作水平的提高。其次,教师评价法。一是指导性评价,教师要对幼儿的合作进行正确指导;二是发展性评价,教师要对幼儿的合作行为做出正确评价;三是终结性评价,教师要对小组合作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做出正确评价。

四、结束语

教师要认识开展小组合作结构游戏的重要性,精心组织合作结构游戏活动,为幼儿们创设良好的合作氛围,合理开展与幼儿主题有关的结构游戏,激发他们合作的兴趣和表现欲望。合作能力是幼儿一生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而结构游戏活动为幼儿的合作能力的培养提供了锻炼的平台和发展的空间。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 活动单导学模式;幼儿;合作能力;培养

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是江苏如皋地区的教学创举,其与课程改革的意旨相通,同时又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在义务教育阶段,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已经运用得比较充分,相比较而言,幼儿教育中如何引入活动单导学,成为不少有识之士思考的问题。笔者以为,用有形的活动单来对幼儿的成长行为(幼儿教育以成长为主题,故此文尽量不以学习来表述活动单导学的“学”)进行导学,是不太现实的,但借助于活动单导学的思想,让幼儿在成长中体验活动单导学的精髓则是必要的。事实上,今天的活动单导学已经进一步明确了中心思想,那就是用活动来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引导,而幼儿在幼儿园内的主要成长形式之一,就是活动,那么,活动单导学的思想在幼儿园内就有了生根发芽的可能。基于此,笔者开展了活动单导学模式下幼儿合作能力培养的研究。

一、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与幼儿合作能力培养的理论契合

在研究中,笔者首先从理论角度梳理了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与幼儿合作能力培养需要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活动单导学强调的是通过活动来引导幼儿发生有效的成长行为,而活动既包括幼儿的个体活动,也包括幼儿的群体活动。事实上对于幼儿而言,他们在园的活动更多的是一种群体,但由于现在的幼儿在家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因而没有同龄人之间的合作意识与行为,与父母和其他监护人之间的行为往往也缺少合作因子,因而现在幼儿的合作能力确实有着培养的迫切性。

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首先在于让幼儿感受到合作能力培养的需要,而这恰恰是可以通过活动单导学模式的思想来实现的。活动单导学强调的活动之一就是幼儿成长的群体性活动,也就是说在幼儿的群体性活动中,贯串活动单导学的思想,就可以让后者为前者的培养提供动力。

另一方面,活动单导学天然强调六大原则,即需要性原则、针对性原则、适度性原则、生成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层次性原则,这六个原则其实也是描述幼儿在园群体性活动的特征。有经验的幼儿园教师都知道,幼儿在群体性活动中主体性、层次性非常明显,而生成则是幼儿群体活动的天然属性,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幼儿的活动需要,进行有针对性且适度的指导,即可完成一个高效的活动。当合作成为这种活动的主题时,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便成为可能。

二、基于活动单导学思想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实践与探究

基于以上的理解,在研究过程中,笔者注意在幼儿的活动当中贯串活动单导学的思想,在幼儿合作能力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下面通过事例来说明。

在一次结构游戏活动中,笔者让幼儿去玩积木游戏。积木的来源既包括园内准备和部分幼儿自带的现成的积木,也包括在平常的活动中幼儿自己发明的积木,而在后者的结构性游戏中,合作能力培养的机会更多。

笔者所带班级的区角当中有相当数量的学生从家里带来的大小不同的纸盒,用这些纸盒去形成一个类似于机器人或者美羊羊那样的人物,是幼儿们非常喜欢做的事情。在实际的活动中,笔者没有让幼儿们自己去漫无目的地尝试,而是首先去让幼儿进行构思。这也符合活动单导学的思想,因为活动单导学强调在活动之前要有一个明确的活动计划,当这个计划以书面形式呈现时,就是“单”;在幼儿教育中,幼儿看不懂书面的东西,但这个“单”的思想必须存在于教师的心中。根据这一考虑,笔者让幼儿首先去想如何构造出自己意想当中的人物或动漫形象,于是幼儿自然地就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讨论。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没有教师的要求,讨论就自然发生了,而在讨论的过程中,幼儿会各抒己见,遇到不同观点的时候怎么办?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体现了合作能力培养的必要性。笔者在参与幼儿讨论的过程中,让幼儿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对于不同的观点,提醒幼儿可以先记住,然后到实际结构游戏中再进行验证。

到了实际的结构游戏中,幼儿们积极地寻找自己喜欢的纸盒,用他们来充当动漫人物身体的各个部分,纸盒大小的选择、颜色的确定,都充满了合作的过程,他们渐渐学会了通过商量来最终确定最后的选择。在这个过程中,活动成为幼儿成长的主体形式,活动中的合作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如上所说,这样的合作往往都是自然发生的,因而不同幼儿之间偶尔也会因为观点的不同而有争执,但这也正是合作意识与能力培养的机会。比如说有小组的幼儿在如何让大黄蜂的手臂更有力的时候,有的说手臂的上部分应该是用个大的长盒子,而有的则说应该选个粗扁点的盒子,这样可以显示它的肌肉……在上面构思的过程中,这个情形已经遇到,于是就有幼儿提出:可以分别试试。够不着怎么办?可以让个儿高的来,还可以让教师成为合作的一部分。

有了这样的过程,合作的意识可以得到培养,合作的能力更加可以形成。

三、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以“活动”为核心引领

研究发现,对于幼儿而言,合作能力的培养应当是两个部分,首先是合作意识的培养,然后才是合作能力的培养。既然是合作能力的培养,那只能在合作的过程中进行。幼儿园的各种活动非常丰富,活动不只应当以学生自由的形态出现,更需要教师的“教”蕴含其中,这里的教实际上是一种引领,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引领便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笔者的研究同时表明,活动是合作能力培养的最佳载体,因为在活动中幼儿表现了发自内心的各种语言与行为。语言用于与他人沟通,行为表示着学生对活动的观点与意图,而在语言与行为中,由于前面说过的原因,幼儿常常表现出不会合作和不善合作的现象,这便是合作能力培养的契机。而从活动单导学的思想来看,此现象正是以“活动”为载体来“导”的最佳时机。故此笔者认为,幼儿合作能力培养的关键在于活动引领,只要活动在,合作能力的培养就永远具有可能性。

【参考文献】

第6篇

在幼儿园里常可以见这样的场景:孩子们各玩各的,有个别调皮的孩子在玩玩具的时候还会抢夺他人的玩具,有的甚至发生吵闹、打架的现象,更不用说相互合作了。的确现在很多家庭的孩子是独生子女,缺乏与兄弟姐妹以及小伙伴一起玩的经验,很少能体验到合作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虽然老师已经意识到培养幼儿合作意识的重要性,但对“合作”的含义理解不够,对幼儿的指导也欠缺经验。老师们片面地认为只要两个幼儿以上在一起生活、学习、游戏就是合作,只注重培养合作的意识,忽略合作和分享一起培养,存在盲目性、缺乏明确目标、系统性、科学性等。

在中班幼儿发展目标中明确指出:培养孩子乐意与人交往,学习合作和分享,感受合作、分享的快乐。中班是幼儿阶段的分水岭,刚入中班时孩子还处于小班阶段的“自我为中心”特征,所以特别需要我们不断去引导幼儿之间的合作,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这不仅是当前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幼儿日后生存和发展适应立足社会所必须的素质。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

《幼儿园教育纲要》也指出:“在生活、学习、游戏中,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对于幼儿来说,在游戏、学习、生活中,能主动配合、分工合作,协商解决问题,协调关系,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同时每个人都从相互配合中实现了目标,分享了快乐,获得了满足,这就是“幼儿合作”的内涵。比如说两个幼儿在一起游戏可以是互借玩具或各玩各的,只能算是“协作”游戏而不是“合作”游戏。

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是当前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

三、研究获得的几点认识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自觉地用理论指导我们的实践,同时对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及时地思考和分析。从而使我们对“在一日生活中培养中班幼儿合作能力”有了一个新的理解。

(一)关于在一日生活中培养中班幼儿合作能力的教育目标

我们在制定目标时,充分考虑坚持知识,能力和态度并重的原则,将促进幼儿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发展统一起来并制订出目标:

1.培养孩子在游戏、学习、生活中能主动配合、分工合作、协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孩子在活动中学会关心他人,与他人分享物品、情感体验等。

3.养成合作与分享的良好习惯。

(二)关于在一日生活中培养中班幼儿合作能力的内容和方法

1.幼儿园教育是培养中班幼儿合作意识和能力的主要途径。

我们充分发挥幼儿园自身优势,优化配置教育资源,科学制定教学目标,实施方案,精心设计、组织好每日保教活动,加强监督、评估,及时交流经验,努力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物质环境和宽松的心理环境。使幼儿在轻松的合作与分享中愉快地成长。

(1)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在“实施”方案方面,结合中班教学,我们在教学内容中主要安排了让幼儿学习合作方面的内容,如:社会活动《我会穿衣服》,《我会脱裤子》,《我会洗手》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让幼儿学会合作。

(2)在游戏中促进孩子合作意识和能力。结合每日活动,体育游戏《两人三足》《网小鱼》《老鹰捉小鸡》《炒黄豆》等活动都能很好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3)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幼儿合作意识和能力的训练。在每天的午睡后让孩子相互合作折叠被子、扣纽扣、系鞋带,一起相互合作完成一件事。

(4)对幼儿进行个案跟踪研究。

2.给幼儿创造合作机会。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一起游戏、学习的机会是很多的,如一起拼图、搭积木、作画、看图书、玩大型玩具、玩娃娃家等。我们要注意创造并充分利用这些机会,通过精心设计的程序让幼儿在活动实践中增强合作意识,学会从小与人合作,逐步提高合作能力,体验合作的乐趣。比如,引导、组织幼儿进行小组活动时,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学习相互协商,互相配合,学会分工合作。比如搭积木或玩商店游戏前,和大家一起商量,分工合作;遇到矛盾时,要协商解决问题;当玩具或游戏材料不够用时,可相互谦让、轮流或共同使用;当同伴遇到困难时,要主动用动作、语言去帮助他;当自己遇到困难、一人无法解决时,可以主动找小朋友协助等等。通过这些具体的合作情景,帮助幼儿逐渐学到合作的方法,在合作实践中学会合作。

四、研究的成效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研究,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特别是在与别人分享方面,幼儿不再独占、独自享用食物或玩具,而是把“分享”挂在嘴边,并常带自己心爱的东西来园与同伴一起分享快乐。

五、课题研究反思

对该课题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其原因是:

1.家园要求不一致,家长不给创设孩子与人合作的机会,个别家长不能很好地做孩子的表率;

第7篇

[关键词]大班幼儿;能力;种植活动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4)02-0017-02[作者简介]徐国梅(1969―),女,江苏南通人,本科,江苏省如皋市磨头镇场北幼儿园教师,小学高级。

经过近一年的研究,笔者主持的“种植活动中大班幼儿合作能力培养的研究”就要接近尾声了。回想这段时间的研究过程,笔者感觉以往教学中的许多经验可以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地深入,进而可以升华成一种相对系统的理念。

一、研究的缘起

为什么要研究这一课题?这其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如果说在课题申报之初选择课题还有那么一点点偶然性的话,那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却能发现本课题研究给笔者带来的更多思考与意义。

课题申报之初,笔者注意到幼儿教育中有两个相对较新的概念,一是“活动”,这一概念在幼儿教育中是一个有待挖掘的宝藏,曾有研究者搞过更高级别的课题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在本园内,其可以巧妙地与“种植”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一门具有园本属性的课程,进而可以推动活动在我园的落地生根。二是“合作”,自从义务教育的课程改革推进以来,学前教育也展现了一股合作的新风,而合作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更关键的在于现在的幼儿在家基本上是独生子女,父母的呵护使得幼儿在生活细节中缺少合作,因而在园内的成长过程中合作能力不强,容易以自我为中心,而这是不利于一个人的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指出:要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

综合以上因素可以得出:在幼儿教育的三年内,幼儿特别需要合作的氛围与时机。于是,笔者针对大班幼儿的种植活动,提出了合作能力培养的研究,并初步明确了研究思路,即以“种植活动”为平台。在此过程中,教师结合大班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设计合作环节,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与能力。值得一提的是,随着课题研究的逐步开展,笔者发现更多的意义也凸显出来,比如说怎样的活动设计才可以让幼儿更好地合作,这对研究者而言就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而其对于幼儿成长更多的意义也正蕴涵其中。

二、研究的过程

笔者所在幼儿园地处农村,因此,教师可以因地制宜地组织幼儿进行种植活动,可以借广泛的农村自然资源并使之成为本园特色。经过一番努力,包括大班幼儿在内的全园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一块种植基地,使我们的课题研究有了实实在在的研究载体。在研究过程中经历的细节很多,这里不一一陈述,单就其中的“体验种植”这一重点进行阐述。

体验种植是种植活动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在研究中分成土壤准备、幼苗准备、种植活动三个组成部分。基于合作能力培养的需要,在研究过程中,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4人小组,每组可以得到一块地,然后在教师、家长的帮助下去思考如何实施以上三个步骤。在此之前我们做了一个有意思的工作,即让孩子在父母的配合之下,利用QQ农场上的虚拟种植情境,先初步感受种植的流程――这一流程用时短且有趣,故而能够吸引幼儿的参与,从而奠定了兴趣基础。然后在初步准备好了的种植园内的土地上,教师首先让幼儿们在自己的小组的地上拔去野草,这一过程中出现了有的幼儿认真拔,有的幼儿站在旁边玩的现象。此时,作为研究者的教师,没有像以往一样提醒这些幼儿参与,而是通过比赛的方法,给先拔好的幼儿小组奖励一朵小红花,这样就造成了一种比较结果,然后再去跟落后的小组们一起聊天,问他们怎样才能得到小红花。应当说孩子们还是非常聪明的,都知道了应当怎么做,于是合作也就生成了。更有意义的是,这种合作意识是幼儿们自己思考得来的,因而在后面的种植活动中也就有了相应的行为。

幼苗准备主要来自幼儿家庭的帮助――这也是我园家园结合的一种方式与成效。有的父母或爷爷奶奶为幼儿准备的是一些菜秧儿,有的准备的是一棵小树苗,还有的带着工具从家里赶到幼儿园,想助孩子一臂之力。在种植活动中,我们请爷爷奶奶一同到种植地旁观看,却委婉地要求他们为了教育孩子不要直接帮忙。在种植活动中,幼儿们在自己的小组内动脑、动手,有的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之下,分工有条不紊,有的挖坑,有的放苗,有的浇水;有的小组则显得有些乱,因为孩子们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先经过了叽叽喳喳的一番讨论;也有的小组是各人栽下自己所带的苗儿。对于这些,我们全不干预,只是记录下他们的努力过程。

种植结束总是有快有慢,快的孩子当然高兴,慢的孩子也着急。笔者提醒快的孩子检查自己的工作成果,看满不满意;慢的小组也提醒他们不要着急,但要思考怎样才能做得更好、更快。

在种植活动结束后,笔者用照相机拍下各组的劳动成果,然后回到教室内进行播放。我们还请那些参与的家长作为评委,告诉幼儿们哪些种植得好,怎样才能更好。我们也让那些种植得快且好的小组说说他们为什么能做到这样。不出意外地他们都会说两个因素:一是种植的技巧,另一个就是要合作。比如说一个孩子把小树放在小坑里,另一个孩子将土捂上。而那些只负责自己所带树苗的孩子就意识到:原来只凭一个人的力量是不成的!

研究表明,在每一次的种植活动之后,都要跟孩子一起开展类似的反思活动。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朦胧中形成的合作意识变得更加清晰,也才能让他们在其他活动中学会更好地合作。

三、研究的反思

研究至今,反思这段研究过程,收益颇多,择其中感觉有意义的列举如下:

1.对于幼儿而言,所选择的种植活动本身只是一个平台,因为即使是大班的幼儿也不可能将一块地种植得有多好,而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才是我们的目标。因此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并不太关注幼儿的种植结果,而是关注他们在种植活动中的表现,并根据表现判断幼儿的心理活动,从而有针对性地施加基于合作的教育影响。

2.幼儿的合作意识与能力确实是需要培养的,也是需要引导的。这意味着无论是课题研究,还是日常的保教行为,都不能站在高标准的角度去给幼儿提高要求,更不能因为幼儿没有达到要求就加以责备。而应该将保教重心降低到幼儿的现有水平上去,然后对照更高要求进行引导。

3.要珍惜幼儿在种植活动中的心理体验。幼儿是喜欢类似活动的,但作为研究者我们更希望看到的是幼儿心智的不断成长,而这种成长是建立在心理体验的基础上的。因此课题研究所需要的观察法、行动研究法、交流研讨法都有了用武之地。教师在活动中注意观察幼儿,注意与幼儿交流,往往就可以触摸到幼儿的心理脉搏,从而就为合作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准确的依据。

总的来说,通过本研究,笔者最大的收获是,幼儿能力的发展离不开具体的平台,实际体验中形成的心智远高于空洞的说教!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