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行政管理的运行职能范文

时间:2023-07-11 16:21:27

序论:在您撰写行政管理的运行职能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行政管理的运行职能

第1篇

1.我国交通运输行政管理职能的概述

我国交通运输行政管理机构作为政府机关,所以对其行政管理职能的研究是政府机构职能转移变化的研究。政府职能作为一个历史范畴,其具有长期性的特点,而且在社会淡民发展变化过程中,政府职能的性质、内容、方法等也随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特别是在当前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下,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的保障措施。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进行改进和完善,而且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对政府的功能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政府需要加快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有效的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使其能够与当前经济发展需求有效的适应,这不仅关系到政府改革的深入进行,而且与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息息相关。

2.我国交通运输行政管理职能的转变

当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发展到工业社会,并开始向现代工业社会进行转型过程中,政府的内在功能都发生重心转移的现象,我们将这种现象称为政府职能转变。一个国家在统治过程中,其政府职能主要由基本任务、社会管理、社会事务及社会平衡四个方面组成。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政府职能结构的重点开始发生转移,由传统社会结构的阶级统治功能转向为现代工业社会的社会管理职能和后工业社会的社会服务职能。交通运输管理机构作为国家职能机构,其行政管理职能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进行转变,开始向社会管理职能和社会服务职能进地转变,从而更好的与当前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环境相适应,以便于更好的为社会发展提供优质的服务,推动交通运输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3.我国交通运输行政管理转变的工作重点和方式

3.1 工作重点转变情况

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前,当地交通行政机关依靠行使行政职能来收取流量管理费作为公用事业基金。这样收费金额直接关系到地方政府的利益,这就会导致在改革运输管理机构过程中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务。而在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后,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取消了规费征收的功能,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履行产业规划、市场监管、安全管理、公共服务管理职能,一些重点的管理己开始移位。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1加强市场监管

目前运输管理部门重点加强市场监管功能,其内容大致包括严格的市场准入,严厉打击非法营运等违法行为,维护市场秩序的交通,加强公共服务工作。

3.1.2加强公共服务工作

在这些工作中,其重点内容是着力构建社会和经济发展以及适应运输服务体系,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运输的过程,积极引导物流业的发展。

    3.1.3规范行政执法

当前我国各级运输管理机构都能够有效的履行好自身的职责,利用运输条件来对执法行为进行有效的规范,确保行政执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及时对存在的违规行为进行纠正,确保行政执法的规范。

3.2 工作方式转变情况

改革后我国各地纷纷开始研究新形势下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强化监管措施、创新管理方式、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工作方式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具体表现为:

(1) 在各地交通运输行政管理转变过程中,需要采用线路招投标制度,有效的有减少整个过程中的环节,对各项程序进行简化,有效的确保投投标过程中的透明度,同时还要建立健全联动审查机制,确保线路招投标活动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2) 充分运用间接管理和事后监督管理等手段,对交通运输活动实施管理。

(3) 各省重视行政规划、行政指导、行政合同等方式的综合运用。

第2篇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政府已经完成了政治统治型政府向经济建设型政府的转变,实现了第一次政府转型的跨越。当前,在国外新公共管理浪潮的冲击下,在我国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的内在诉求下,我国正处于第二次政府转型时期,即从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笔者认为我国目前的政府范型是以经济建设型为主导的,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型的现实条件已经具备,但由于长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对社会的超强管控和意识的贫乏,实际上政治统治的色彩仍然存在。经济建设仍然是政府的主导职能,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因此,政府第二次转型的关键就是实现行政管理职能由以经济建设为主导向以公共服务为主导的转变。在当前经济建设型政府的框架内,理性分析和探讨行政管理职能定位对于我国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公共服务型政府与政治统治型政府和经济建设型政府相比而言,是一种政府公共治理范型,它强调的是行政管理职能从经济建设向公共服务的转变,它涵盖有丰富的内容,集中表现在政府与经济、政治、社会的关系上。第一,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资源配置上市场发挥主导性作用,政府主要纠正市场失灵,为市场创造好的环境,提供市场不能解决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第二,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公共服务型政府不再具体干涉经济领域,而是为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服务,这也就要求政府要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利益的均衡发展。第三,政府与公民的关系。公共服务型政府从传统的官本位、政府本位、权力本位转向公民本位、社会本位、权利本位,强调法治基础上的公民权利,依法划分政府与公民之间的权限。可以看出,公共服务型政府在行政管理职能上是要求以公共服务职能为主导,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上,应以提供维护性和社会性的公共服务为主。经济学只是从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角度,主要是从经济效率出发,研究了行政管理职能,但行政管理职能的范围不只限于经济领域,还有社会现象领域。因此,根据治理理论,结合西方国家公共管理改革趋向,笔者提出我国行政管理职能转变的框架。在这个理论框架中,其三大支柱是政府管理、市场机制和公民社会自主管理,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的有机结合是实现行政管理职能转变的制度基础。这个理论框架改变了社会科学中长期存在的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市场与计划、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的两分法,只强调政府与市场二者关系的传统思维方式,国家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之间的界线模糊,它强调的是政府、社会与市场三者之间的合作和互动,从政府、市场、公民、社会的多维度、多层面上观察和思考问题。这为行政管理职能改革提供了一个更为开阔的、新的理论视角,打破了传统的单中心的政府统治模式,构建了政府、市场和社会三维框架下的多中心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在这个理论框架下行政管理职能要正确定位,就要厘清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进一步推进社会自治。政府的基本职能,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体现。第一,政治职能。政府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各阶层,尤其是为弱势群体提供一个公平和民主的制度环境,实现国家的有效治理。第二,经济职能。政府的角色是经济宏观调控,纠正市场失灵,加强市场监管,提供市场不能有效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创造保证市场竞争有效性的公平环境。第三,社会职能。为了实现社会长远发展,政府要有效地解决社会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要为人民提供义务教育、稳定的就业、打击违法犯罪等社会保障性公共服务,保证社会健康有序可持续地发展。

二、道路运输行政管理职能界定

由于道路运输行政管理属于国民经济专业管理,它的政治职能体现不明显,因此对于道路运输行政管理职能的定位,我们主要从市场和社会方面分析其经济职能和社会职能。对于道路运输行政管理职能定位的内在机理,依据实际状况,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剖析。

(一)针对市场缺陷的管理职能

建立市场机制的两个重要条件是完全的竞争市场和充分的信息。信息不对称和不充分在现实中会导致市场失灵,此外还会产生外部效应、公共物品供给不足、不公平等问题。这些问题,市场自身无法克服,必须通过政府的宏观管理才能解决。

1.市场竞争失效。有效竞争可以实现资源充分合理的配置。企业在充分竞争中实现集中和联合,组织规模进一步扩大甚至发展为垄断。当实行垄断时,产品价格高且产量少,这时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同时,如果存在信息不对称情况,服务和产品的消费者和提供者都可能通过牺牲交易一方的利益来获取高利润,结果消费者的利益受到损害。为达到促进竞争,防止市场竞争失效,限制垄断的目的,运政管理必须制定市场竞争规则和行业开放政策,并通过履行监督职能来实现。

2.市场供给失效。由于公共物品的提供是无利可图的,所以市场往往不愿提供。但由于其社会的必需性,政府提供或在政府支持下由市场提供是必然的。运输业是社会公益性基础设施行业,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其场站、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投资等属于公共服务领域,所以个体或私人在此方面有效供给肯定不足,此时政府作为社会服务主体责无旁贷要提供或支持公益性设施建设,以有效发挥行政管理职能。

3.市场的总量调节。市场经济中由于市场形成的物价稳定和暂时平衡常常被不平衡不稳定打破,以及价格规律的内在作用常常受到各种干扰因素的破坏和影响,所以保障国民经济总量平衡和持续发展,靠单纯的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是无法实现的。为维持国民经济与部门的协调发展,道路运输业必须由政府从全局对其进行宏观调控与总体规划,以达到运输供求平衡,所以调控职能和规划职能是对运政管理的要求。

4.公平问题。利益是市场机制的导向,市场竞争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会导致两极分化。因为市场主体在市场交易活动中本是等价和平等的,但由于主体禀赋差异、非公平性、竞争条件不同等原因,竞争主体的经营收入就存在差距,甚至产生两极分化,偏离社会公平原则。资源较多或技能较高的竞争主体获得的利润就高,反之则利润低甚至无利可图。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政府运用行政命令、政策等手段在各利益主体之间进行必要的协调。

5.外部性问题。当存在负外部性时,完全竞争就不能有效配置资源,此时对个人或企业决策最优,而对社会不一定决策最优。以运输污染为例,私人或企业的环境污染成本由大家分担,所以社会成本高于其私人成本,正因为此,政府要严格地管制危险品运输等具有负外部性的领域。

(二)促进经济发展的职能

由于市场发育不完善,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依靠市场自身调节功能促进经济发展很困难。因此,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国要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就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经济职能,以推动经济的发展。

1.推动道路运输生产力发展。国家具有推动经济发展的职能,包括制定道路运输发展规划和战略;协调、缓解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渡期内的各种利益矛盾,并提供一定的补偿,保证经济平稳转型;直接投资建设对经济发展有重大促进作用的重要道路运输基础设施;制定并实施有利于促进道路运输发展的产业政策。

2.培育道路运输市场。市场发育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相互关联,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道路运输市场发育处于市场分割,市场体系不健全,市场运作缺乏组织性,市场规则不规范等较低程度。此时,政府就应该担负起培育道路运输市场的责任,通过有效组织和规范市场竞争,推动市场发育。政府培育道路运输市场主要包括:通过制定规则有效监督,为道路运输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培育道路运输市场主体,提升道路运输业组织水平,建立自主的企业制度;对道路运输市场依法进行组织,建立市场运作方式,市场准入及退出,市场服务标准等行业运作机制;发展道路运输市场中介组织,发挥其协调沟通作用。

3.发展道路运输中介组织。在道路运输市场完整的体系中,道路运输中介组织也发挥着重要作用。(1)市场中介组织。它包括汽车驾驶员培训、装卸维修、货运信息配载服务、仓储理货、运输等组织。沟通承托信息是中介服务组织的主要功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有利于缓解运力与货源之间的矛盾,提高运输的效率,促进运输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监管市场中介组织主要是对其经营行为进行规范,包括界定服务质量、资费标准、经营范围;提高网络化组织,提高其服务能力;适应运输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坚持合理布局尤其是对货运网点合理布局。(2)行业协会组织。行业协会组织的功能有:协助政府制定行业法规政策;协调行业内外部关系;参与行业规范和技术标准的制定;参与价格制定,认证产品质量;经授权后,参与或承担运输企业资质、资信评定及登记工作,解决行业矛盾纠纷,执行社会监督;为协会会员提供咨询、培训、经验交流服务。行业协会的发展应注意的问题是:首先,行业协会是由运输企业自愿参与组成,它代表的是协会会员的利益,所以要去除其官办色彩,突出企业代表的作用。其次,从政策法规上要严格界定其职能,主要开展协调、服务、技术性工作,这部分工作是从政府管理职能分离出的部分管理职能。

(三)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在道路运输行业中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也显得更加重要。政府不但要维护公共秩序,以管理者的面目出现,而且要保障公民的基本需要,以服务者的面目出现,并具体提供那些道路运输市场无法提供的服务和需求。如道路运输对灾害救援和救助,道路运输基础设施建设,道路运输引起的环境污染的治理,道路运输公共信息的收集、处理和提供,以及其他社会需要而社会自身无法提供的服务等。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要不断地提升和改善道路运输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

1.加强道路运输危机管理。根据各级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方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的规定,在道路运输领域,应当建立科学、统一、高效、规范的道路运输应急处理指挥体系,提高预防和处置道路运输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这样,才能确保道路运输部门在突发状态下,能够以最佳的效能和最快的速度实施救援工作,从而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大力推行道路运输公共服务市场化。由于建设资金不足,枢纽、场站发展缓慢且服务能力差是当前我国道路运输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的问题。由于其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政府要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快运输枢纽、场站的建设。

第3篇

【关键词】技能考证 措施 通过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C-0181-02

目前高等职业院校普遍推行“双证教育”。所谓双证,一是学历证书(毕业证),另一证书则是职业资格证书。推行“双证教育”的关键,在于如何将已有的学历教育制度和职业技能考证制度更好地结合。采用何种方式来完善双证书教育,保证职业技能考证的通过率,是许多高等职业院校一直在努力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技能考证现状分析

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与运输企业密切合作,坚持以岗导学,岗学对接。铁路运输岗位根据性质不同可分为行车、客运和货运三大岗位群,因为这三大岗位群囊括的岗位众多,相应的职业技能证书也种类繁多,具体如表1所示。

在这些职业技能证书中,目前学校以学生就业的具体岗位情况为导向,结合历年学生的专业水平,筛选出信号员、客运员和货运员三种职业技能证书供学生选择考证。这三种技能证书分别对应行车岗位、客运岗位和货运岗位,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学生须考取其中一种证书方能毕业。

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职业技能鉴定根据国家制定的标准进行,属于标准化考试。技能鉴定分为两部分进行:一部分是理论考试,考核相关的理论知识,采用机考形式,系统随机组题,满分100分,合格60分;另一部分为实作考试,考核该工种的实际操作技能,满分100分,合格60分。考生须在理论考试和实作考试这两项考试中成绩均为合格方能获得相应工种的职业技能证书。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技能考证通过率在2014年之前一直保持在75%以上且保持逐年上升的趋势(具体数据见表2),通过率较高。从2015年开始,理论考试第一次启用铁路总公司推出的新题库进行职业技能考证,总体通过率不到30%(具体见表3)。据悉,该通过率与全国其他铁路高职院校基本持平。

在所选样本的考证班级中,实作考试通过率高达98.28%,而理论考试通过率仅为62.02%,导致通过率不高的原因在理论考试,这在以前是从未出现过的。深究原因在于新题库的启用。

在新题库启用之前,理论考试的题库是公开的,考生只需态度端正、刻苦用功掌握题库中的题目,理论考试达标的难度不大。启用新的理论题库后,题库内的题目不再公开,再加上第一次启用,对于题库考核知识点的分布没有把握,指导教师的辅导做不到有的放矢。笔者以辅导班级的学生共58人作为调查对象,根据受调查者提供的信息,对新题库的题型分布进行分析,进而对新题库的特点进行了概括:面广、重职业道德、重路风建设。

面广,即新题库分布的面非常的广泛,总体上以客运方面的基本规章为主,但有别于旧题库的是,新题库的分布不再以《铁路旅客运输规程》《铁路旅客运输办理细则》为主,而是更均衡地分布于与旅客运输相关的所有规章中,包括《铁路旅客运输管理规程》《铁路旅客运输服务质量规范》《铁路客运运价规则》《铁路运输收入管理规程》;除此以外,题库更有不少来自《铁路行车组织规则》《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等行车方向,以及货运方向的少量题型,知识面较旧题库要广得多。这也充分体现铁路运输企业对各个岗位工作人员专业素养的要求―― 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身怀精专的专业技能。

铁路运输企业历来重视职业道德建设,在旧题库的指导书中,把职业道德的知识内容作为一个独立的篇章。但是路风建设这块内容在新题库的部分样卷中占比超过10%,这也反映出铁路运输企业在职工队伍建设中狠抓的方向。

二、提高技能考证通过率的建议

(一)进一步推进课程建设和改革。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坚持培养目标与岗位要求同步,专业文化与企业文化结合,以铁路运输企业的行车、货运、客运岗位群职业能力要求为导向,建设铁路行车、货运、客运典型岗位课程群,形成以精品课程为示范、重点课程为支撑、其他课程为配套的铁路运输岗位特色课程体系,建设成果非常丰硕。但是已有的课程体系在横向和纵向上仍有不少问题需进一步解决。

课程体系建设应以点带面,横向、纵向一起抓。所谓以点带面,即以单门课程的建设带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以知识更新较快的课程建设促进其他课程的建设。与发展日新月异的铁路运输现场相比,本专业的课程建设更新速度相对滞后,以旅客、货运输组织尤为典型。客货运输的专业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专业教师需时刻保持充电状态,才能确保所传授知识的时效性和实用性,同时教材建设也应及时、配套。课程体系建设横向、纵向一起抓,一方面在纵向上要遵循知识结构合理化的原则,专业基础课与专业核心课、拓展课之间,甚至是专业课之间一定要合理衔接。另一方面在横向上各门专业课的任课教师之间应加强沟通合作,强化各门课程的关联性和融通性建设,共同开发建设综合的专业题库,这是应对新形势下职业技能考证严峻形势、提高考证通过率的关键。

(二)加强校企合作,以国家职业标准和企业培训规范作为教改风向标。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在数十年的发展中一直坚持“两同步、两结合”的建设理念,即“专业建设与铁路发展同步,培养目标与岗位要求同步,教学服务与行业需求结合,专业文化与企业文化结合”。历史上铁路院校隶属铁路,企业与学校之间的联系密切,无缝沟通。现在铁路院校已划归地方,这给院校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学校应把握铁路运输企业的发展方向,实现人才培养与现场的零对接,需请现场专家研讨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体系,细化课程标准。及时了解运输企业的发展动态,跟进铁路总公司对铁路特有工种的国家职业标准和员工培训规范的调整方向,以国家职业标准和企业培训规范作为专业技能考证培训的风向标,做好调研分析工作,密切与企业的用人联系,杜绝闭门造车。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紧抓“送出去,引进来”。本专业的教师多为双师型教师,这得益于一直以来的教师队伍建设的大方向。但是由于近些年铁路运输企业对一线运输人才的需求呈现井喷状,我校作为西南地区唯一一所办有铁道交通类专业的职业院校,担负着超负荷的人才培养任务,专业教师严重超负荷授课,无法到现场挂职,与运输企业的现场联系不够密切。作为运营人才的培养者,专业教师应当及时了解企业的发展动态,及时掌握运输企业的技术更新。教师一旦与运输企业一线工作现场脱节,其培养出来的学生将无法与现场实现零对接,这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培养质量,更谈不上服务企业、服务地区经济和服务社会。在运输企业对人才需求趋于平稳后,应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到运输企业挂职锻炼,及时了解企业发展动态,吸纳新知识,掌握新的技能。

其次,外聘铁路运输企业经验丰富的专家到学校支援教学。外聘教师有着丰富的现场工作经验、案例和资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校内专任教师实际经验的匮乏和新技能新知识的滞后。外聘教师在第一时间把运输企业对人才的培养要求传递给学校和学生,按照企业的人才培养规范来实施教学。

新的职业技能考证题库的启用,旨在夯实铁道特有工种相关岗位工作人员的专业理论知识,提高其专业素养,对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发展而言,是挑战,更是机遇。在新形势下,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应以新的职业技能考证题库的启用为发展契机,理清技能考证培训的思路,进一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加强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加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深化校企合作,为铁路运输企业培养出专业理论知识扎实、专业技能过硬的应用型运输人才。

【参考文献】

[1]徐明祥.中国成人教育教学研究的里程碑――“成人高等教育‘学历+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访谈录[J].中国成人教育,2015(9)

[2]张天瑜.基于项目化教学的职业技能考证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9)

[3]徐丹.围绕职业技能考证强化实践教学环节[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报,2005(12)

[4]马燕萍.关于技能考证与旅游高职教育关系的思考[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6)

【基金项目】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项目“高速铁路客运乘务专业研究开发与实践 ”(2016A03)

第4篇

【关键词】 信息融合 血瘀 舌象异常 智能诊断模型

信息融合即多源信息的协同运用技术,是把多源信息在空间或时间上冗余互补的数据根据需要进行处理,将数据协同应用,获得研究对象的一致性描述,进一步发现多源信息有机组合所蕴含的新信息[1]。信息融合支持信息共享,着力于合理利用信息资源,弥补信息不完整、部分信息不精确或不确定造成的缺陷,使系统的性能指标、可靠性、稳定性、容错能力都得以提高。

神经网络控制是一种基本上不依赖于模型的控制方法,比较适用于那些具有不确定性或高度非线性的控制对象,并具有并行计算、分布式信息存储、容错能力强以及较强的自适应学习功能。模糊逻辑是一种处理不确定性、非线性和其他不确定问题的有力工具,它比较适合表达那些模糊或定性的知识,其推理方式比较类似于人的思维模式。但是一般来说模糊系统缺乏自学习和自适应能力。模糊和神经网络技术均属于一种数值化和非数学模型的函数估计和动力学系统,它们都是以一种非精确的处理方式处理不精确的信息。模糊技术引入"隶属度"的概念,使语言变量描述的控制规则数值化,从而可直接处理结构化知识。神经网络则模拟人脑处理信息的方式,利用大量的训练数据,通过自学习来实现输入/输出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模糊神经网络控制技术是两种智能控制技术的有机结合。

瘀血舌象及其血瘀证的影响因素包括精神情绪、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体质状况差异等,而且一般具有潜隐性。要准确诊断瘀血舌象及其血瘀证,需要考虑多种可能的症状,进行综合辨证诊断。症状的描述具有模糊性,如症状和疾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模糊性,某一症状的出现对诊断疾病所起的作用不同且模糊,患者的状态很难准确地定义等。医生必须通过大量的模糊的、不确定症状信息,利用丰富的诊断经验,才可从这些信息中得出最后的诊断结果和治疗方案。

瘀血舌象的特征信息与各种病证的大量的、模糊的、不确定信息之间发生关联需进行发散再发散和矛盾转化,对比关联仅仅用模糊算法和神经网络算法等很难解决这一类非线性的复杂逻辑问题。而信息融合技术可以为解决瘀血舌象诊断中的"舌神"、"舌色"、"舌形"、"舌态"、"舌苔"、"舌下络脉"的综合诊断奠定基础。运用信息融合技术(模糊神经网络控制技术)可以建立瘀血舌象的特征信息库。

1 瘀血舌象及血瘀证计量辨证诊断原理

临床上的每一症状(含体征)都具有辨证意义。每一症状对各证候的诊断意义,并不是一对一的简单关系,而是一个症状对多种证具有不同的诊断价值;每一证候的诊断则往往需要根据多种临床表现(即症状)才能明确。因此,应当了解各种常见症状的辨证意义。即了解:(1)哪些症状为某种证候的表现;(2)各种症状对某种证候来说贡献度(或称可信度)为多少。

辨证主要是辨别病变现阶段的病位与病性(或称病机),其具体内容称之为辨证要素。瘀血舌及其血瘀证的病位主要涉及心、肺、脾、肝、肾。病性主要涉及气滞、血瘀、气虚、血虚等。临床上常见而较规范的证名,一般是由病位和病性的不同内容相互组合而成。

瘀血舌象及其血瘀证诊断系统首先需对血瘀证症状的辨证意义进行定性定量,即明确有关症状对各种辨证要素的贡献度(或称隶属度)。

2 模糊神经网络结构设计

在瘀血舌象及其血瘀证诊断系统中应用了一种基于竞争神经网络的模糊推理,以症状向量特征值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层节点,隐含节点用来表示隶属度函数和推理规则,推理层用两个竞争网络的并行计算分别进行病位和病机推理。整个神经网络模型共分成3层:第1层为输入层,第2层每个节点代表一条模糊规则,第3层是由两个竞争网络构成的竞争网络层。由其中一个竞争网络可推理出病位,由另一个竞争网络可推理出病机。输出节点表示推理系统的输出信号,即辨证定量的结果--证候的特征向量,包括如气虚贡献度为22,肝为39,气滞为38,神为22,……。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年第24卷

第6期陈 群,等.运用信息融合技术建立瘀血舌象及血瘀证智能诊断推理模型的思路

上述网络实质上是采用一种模糊逻辑神经网络推理机制。将模糊规则用神经网络表示出来,由神经网络实现模糊量化,隶属度函数表示出各个症状所反映的病位和病机的可能性大小,或者说表示出各个症状对某个病位和病机的贡献度。该贡献度作为第2层节点的输入。通过第2层节点的运算则得出某病人的全部实际症状对某个病位和病机的综合贡献度。对综合贡献度进行阈值处理后,将其作为竞争网络的输入。在这里,实际上是模拟医生的发散思维,尽可能多地找出各种可能的病位和病机。 第3层的输出分为对病位和病机两部分的影响,可看作两个向量,分别作为两个竞争网络的输入。每个竞争网络的原型向量(矩阵W的列向量)代表一条诊断经验,由网络通过样本集的学习建立。竞争网络的输出为一维列向量,反映输入向量与哪个原型向量最为接近,这实际上是推断出最可能的病位和病机,也就是推断出最可能的证候。通过竞争网络的计算,实际上是模拟医生诊断的思维收敛过程。

竞争网络采用Hamming网络结构,由两层组成。第1层将输入向量与原型向量联系起来,第2层采用竞争方式决定哪种原型向量最接近输入向量(如图1所示)。P为输入向量;R为输入向量的元素个数;S为神经元个数;

3 瘀血舌象及血瘀证智能推理模型的建立及其意义

中医学对每一症状轻重的描述是模糊的,故可采用模糊化规则。一般是以中等程度为准,症状的轻重分5级进行模糊化,隶属度分别取值为{0.1,0.3,0.5,0.7,0.9}。中等程度症状时隶属度取值0.5,最严重时隶属度取值0.9,无影响的隶属度取值0。模糊神经网络的竞争网络的学习样本集依据专家的诊断经验建立。竞争网络通过学习,其权值矩阵存储专家经验。在瘀血舌象及其血瘀证诊断系统中各辨证要素的诊断确定,以100作为通用阈值,即各症状对各辨证要素贡献度之和达到或超过100时,即可诊断为此项辨证要素。然而瘀血舌象及其血瘀证的症状表现可少可多,故诊断阈值应随之进行升降调节,即病情轻时可以降低阈值而视为准证候状态,病情重或者复杂时则可升高诊断的阈值。

临床运用时,首先分别将患者的症状,按提示的辨证要素分别进行累积相加,然后取超过100阈值的项目(或较高的项目)作为辨证诊断,最后将达到诊断阈值的项目进行有机联系组合,从而构成完整的证名诊断。为了解决诊断准确率与诊断速度的矛盾,通过"0"权值的使用建立三级思维发散机制来处理潜在的或相关的症状。对一般病证,不用充分询问病情,只就主要症状进行辨证诊断,这样可以很快地得出诊断结果。对较复杂的病证,考虑的症状就多一些,以保证较高的准确率。而对疑难杂证,则应充分询问病情,考虑各种潜在的或相关的症状,以保证得出正确的诊断结果。

瘀血舌象特征信息库的建立将为舌象自动诊断系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医的舌象自动诊断系统将计算机技术中的图像处理技术、模式识别技术和全息医学中的舌诊技术创造性地结合起来,克服传统中医舌象诊断依赖个人经验和不量化的弱点。我们认为,开发出的系统将是一个活动的"舌诊专家",对某些疑难病症的诊断将发挥其独特的优势,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另外,以舌象的计算机图像分析与识别为契机,拟带动整个中医望诊和中医诊疗手段的全面信息化、客观化、标准化。

第5篇

因此, 如何结合我国政府行政改革的实际情况, 以公共管理的理论视角去解读和诠释工商行政管理的实践活动, 辨析和界定工商行政管理的职能, 认识和驾驭工商行政管理的规律, 对于持续发挥工商行政管理优势, 避免工商行政管理职能边缘化, 从而进一步推动工商行政管理事业发展, 具有特殊的时代意义。

一、从职能对象看工商行政管理

对管理客体的分析是工商行政管理职能研究的起点。沿用至今的工商行政管理一词泛指对工商活动进行的行政管理, 其预示的客体即职能对象显然是工商, 但这里所称的工商 需要进行精确地理论界定。现代市场经济, 在一定意义上说是由民间自己通过市场交易实现私人物品的供给, 而由政府组织供应公共物品这样一种经济运行机制。作为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框架下的政府活动,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则充当了对各类市场主体、市场行为和市场体系实施监管的责任人, 通过对市场运行过程的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 向社会提供经济生活的经营秩序这一核心公共产品。

因此, 凡是对这一经营秩序构成影响的主体和行为都属于它的管理客体, 具体指从事各类以营利为目的经营活动中涉及市场经营秩序的那部分市场行为。虽然, 工商行政某一项具体管理的工作对象可能是社会经济运行的某一局部或环节, 但如果从其职能的整体层面上认识工商行政管理, 特别是从它提供公共产品的职能作用角度讲, 却不能不把它的职能对象理解为整个社会经济运行中的经营活动。

也只有这样, 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工商行政管理的职能活动。可以说, 只有从经济运行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相互运动, 从社会再生产总过程对市场经营秩序所构成影响的角度来把握工商行政管理活动, 把它的管理对象视为一个从生产到流通乃至消费的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 才能准确把握工商行政管理职能, 才能真正认识工商行政管理的历史使命。现在有工商行政管理活动只涉及流通领域 的说法, 该观点一方面把生产领域的经营活动与经营者的内部管理活动简单地等同起来, 另一方面又把工商行政管理的管理对象涉及到整个社会再生产的活动与整个社会再生产活动的所有方面等同起来。这绝不应成为对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对象的理论界定。所以, 职能对象层面的工商行政管理应该这样描述:工商行政管理是指由国家专门机关对市场经济运行中涉及市场经营秩序的各类工商活动所进行的规范性管理, 工商 不过是对这一过程管理客体的统称。

二、从职能性质看工商行政管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由于工商行政管理客体具有的趋利属性,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只有依靠政府强制力, 通过市场主体准入管理、市场主体交易活动和信用状况的监管,维护市场主体秩序、交易秩序、法律秩序和道德秩序, 从而实现整个社会经济运行秩序的稳定。所以, 以维护社会经济运行秩序为己任的工商行政管理, 必然是通过国家政权力量形式作用于社会经济运行的行政职能。这种行政职能是一种预防和打击对社会公共利益、市场运行秩序和市场主体合法权益构成侵害的不法行为的政府公共管理活动。从本质上说, 这种职能行为代表了全体人民的意志,是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从职能任务来看工商行政管理

从理论上说, 一定的管理职能必然引申出相应的职能任务, 但这种职能与其具体任务之间的关系又呈现出一定的时代色彩。就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尚属早期阶段而提出的客观需要而言, 目前工商行政管理的职能任务, 除了一般性的政策制定和参与立法 职责之外, 其具体内容应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市场准入

市场准入是市场秩序的源头枢纽, 市场准入秩序如何, 对市场秩序优劣有直接的和重要的影响。市场准入管理也称市场主体登记管理, 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代表国家, 根据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对欲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类市场主体资格进行核准与监督的行政行为, 是我国法人制度的集中体现。工商行政机关通过市场准入管理, 实现控制和防范市场风险, 解决市场配置资源活动的效率和公平, 促进更多市场交易契约的形成和需求行为的产生等目标

(二)市场监管

市场监管是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组织或直接负责对不同市场主体的各类经营活动行为进行外部监督和控制的活动。如果说市场准入管理是围绕市场主体资格条件建立并展开的话, 那么市场监管的职能任务则是以市场主体日常的经营活动是否合法、是否危害市场经营秩序作为监控重心而确立的。众所周知, 市场主体经营资格取得的合法性固然重要, 但市场主体取得合法经营资格后所发生的经营行为对市场秩序的影响更不可忽视。正像足球运动员取得比赛资格入场参赛, 倘若没有裁判员进行监督, 那么正常的比赛很难维持。在这一过程中, 裁判员关心的不是运动员技术水平的高低, 而是运动员的行为是否符合比赛规则。所以, 作为市场经营活动领域裁判员 的工商行政管理,它所组织实施的市场监管活动是克服市场调节有限性的必然要求, 是市场准入管理的必然继续, 也是对各市场主体经营活动进行外部监督、控制过程的有机统一。

四、从职能演进看工商行政管理

虽然重建至今三十年的工商行政管理取得了巨大成就, 但其在这一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不足和缺憾。特别是面对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的改革深化形势, 工商行政管理欲求获得新的发展机遇, 就必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全面调整,以实现自身的完善。

(一)职能任务整合

工商行政管理要在职能任务设计的根本层面上重新进行思考, 合理整合其三级监管的职能重点和分工体系, 将单纯从外部对市场运行监督控制的传统做法调整到一方面保持必要的监控压力, 另一方面又能结合我国宏观经济发展和国家产业升级与结构重组作用于市场监管的趋势要求, 完成自身的职能演进。

(二)职能机制再造

第6篇

中图分类号:F27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3-0277-01

摘要:企业行政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企业的长远稳定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企业行政管理是企业的中枢神经系统,它在到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我国企业行政管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企业竞争的日益激烈,如果有效利用企业资源,健全和完善企业行政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企业行政管理的概念进行界定,进而提出了当前企业行政管理面临的问题,最后论述了加强企业行政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企业;行政管理;创新

一、关于企业行政管理的概述

1.企业行政管理的定义。

企业行政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企业行政管理指的是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行政管理机构要根据企业的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运用企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企业发展的日常工作进行调控和管理的具体行为。在企业运行中,企业行政管理的手段主要包括制定行政管理制度、下达企业行政命令、作出行政指示以及规定企业奖惩办法等。

2.企业行政管理的主要职能。

(1)决策职能。决策职能指的是为了实现企业的管理目标,在企业发展中对企业的运行方案和策略进行选择。通过决策职能,能够更好地确定企业行政管理一定时期的各种任务和工作要求。企业行政管理的决策职能是贯穿于企业行政管理全过程的起主导作用的职能,它是企业行政管理机关能否顺利进行行政管理,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础。

(2)监督控制职能。一个企业要想得到稳定运行和发展,控制监督环节非常重要。企业行政管理具有重要的监督职能,能够对企业的日常工作进行监查、督导和发现偏差,并加以纠正的管理活动。如果一个企业一旦失去任何监督,失去控制和监督,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就会放任自流,进而偏离方向,阻碍企业的正常发展。

(3)协调职能。在决策计划之后,要通过组织协调付诸实施,进行具体落实。组织协调职能就是指企业行政管理对象进行合理的组合、调度。它包括企业行政组织机构的设置、调整;人员的选配、培训和考核;对各个环节的协调、指导等等。通过企业运行中各个环节的协调发展,为企业的稳定运行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二、当前我国企业行政管理面临的问题

1.企业行政管理意识缺乏。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企业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行政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大。但是,在企业的发展中,我国企业普遍存在企业行政管理意识缺乏的问题。首先,企业相关负责人行政管理意识缺乏,在企业规划制定中,没有认识到行政管理的重要性,忽视了相应规章制度的制定;其次,企业工作人员的行政管理意识缺乏,许多企业的行政管理人员根本不熟悉和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的具体情况,企业的行政管理与企业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相背离,不能够保证行政管理措施的有效实施;再次,企业缺乏健全的行政管理部门。企业行政管理机构没有搭建后为各职能部门沟通和联系的桥梁,由此导致企业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工作无法有效开展。

2.企业行政管理效率不高。首先,企业行政管理机构设置不合理。在我国企业的发展中,由于受到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企业行政管理机构设置不合理,结构臃肿,行政管理人员的职责不能得到有效划分,造成了行政效率低下;其次,行政权力不能得到有效监督。在我国企业运行中,行政权力的实施没有得到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权力过分集中,造成了企业的严重,阻碍了企业科学化、民主化的进程;再次,企业行政管理机构运转不灵活。由于部门和环节过多,造成行政机构某些部位和环节运转不灵,一般情况下,由于扯皮现象导致行政效率低下。例如,如果出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客观条件已经具备,只因少数人反对,而长期得不到解决,不利用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有效提升。

3.企业行政管理体制不健全。首先,企业缺乏严密的行政管理体系。由于受到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当前我国企业行政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以行政事务为重要方向,存在严重的计划经济色彩,很少有企业建立适合自己企业实际情况的企业行政管理体系,导致各个企业的行政管理体系缺少创新点,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其次,我国企业行政管理模式严重滞后。在当前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我国企业行政管理模式仍然停留在原先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传统行政管理模式。这种行政管理模式根本不能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帮助,企业行政管理流于形式,造成企业行政管理效率低,企业发展速度减慢。

三、创新当前企业行政管理的对策

1.创新企业行政管理意识。首先,加强企业负责人对行政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企业行政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环节,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企业负责人应该从企业发展的实际出发,在企业策略环节的制定中充分考虑企业行政管理,保证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强化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意识。在企业行政管理中,加强工作人员的行政管理意识,为行政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重要基础。再次,提高企业行政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是提高企业行政管理改革的一个重要手段。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每一个行政工作人员都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把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提高到一个很高的水平和高度。每一个行政工作人员都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企业的稳定运行。

2.健全企业行政管理体制机制。首先,完善企业行政管理机制和保障体系。企业应建立行政领导负责制为主的行政管理体制,并由相关的部门进行行政监督。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完善保障体系,强调企业行政管理措施的执行力,逐步提高企业的行政管理效率;其次,健全企业行政管理的领导体制。企业行政管理的科学管理体制主要包括三个重要的方面: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主,咨询机构为补充,建立有相应的行政监督部门。不断实现三者的有效结合,能够不断健全行政管理领导体制,保证行政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再次,不断有效企业行政管理模式。随着当前企业竞争的激烈,企业的行政管理模式必须不断优化,坚持政企分开的原则,强化企业行政管理职能,确保企业行政管理措施能够落实。

3.加强企业行政管理的现代化水平。随着当前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企业行政管理手段现代化为企业行政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在行政管理工作中对于常规性、连续性工作,应借助于电子计算机,无线电传真设备、复印机、录像机等现代技术手段,这一方面解决了人力物力,另一方面提高了行政办事的效率,保证了行政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在企业行政管理过程中,应因事设职,因事设人。长期以来,企业行政机构中各个职位缺少一整套科学的职位标准和职位规范,使不少人占着种种职位,不负责任,建立了职责准则也不过是一种摆设,可以应付上级的领导检查。所以,为了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就必须加强企业行政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总之,企业行政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和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国已经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这将有助于企业行政管理的发展。同时,只有不断加强企业的行政管理职能,才能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柴安东.关于提高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思考[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0年13期.

[2]李泽洲.重视开发现代企业的引擎体系――谈企业行政管理架构.管理纵横,2005,Vol.1:21.

第7篇

摘要:加入WTO之后,我国企业在迎来了巨大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新形势的发展一方面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对我国的整个企业管理体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因此,我们必须正视现行企业行政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从企业发展的实际出发不断强化企业行政管理体制。本文主要是从当前我国企业行政管理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进而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进而为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奠定重要的基础。

关键词:企业;行政管理;剖析

一、关于企业行政管理的理论概述

1.什么是企业行政管理。

行政管理工作作为企业管理层与员工之间有效沟通的桥梁,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具体来讲,企业行政管理是指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为了应对各方面的竞争以及实现自身的企业发展目标,行政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的制度、法律、规范以及原则方法对企业进行相关职能管理的总和。

2.企业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

首先,服务职能。服务职能是企业行政管理的重要职能,在企业行政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企业行政管理的服务职能主要体现在它通过一些法律法规对企业其他环节提供职能,在企业运行的过程中,通过对企业部门的服务,实现企业各个环节的合理运行。其次,管理职能。管理职能在企业管理职能中的地位非常重要。行政部门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具体包括相关规章制度的执行和推动、办公事务管理、会务管理、外宾接待管理、接待管理、行政经费的控制、财务结算、办公用品、车辆、安全、后勤等执行成本的管理。再次,协调职能。行政管理人员不仅仅是要简单的传达上级的各种指令,更重要的是要做好各种协调和服务工作,保证各部门在充分沟通的前提下协调一致,促进企业的快速运行。

3.加强企业行政管理的作用。

首先,加强企业行政管理能够保证企业的稳定运行。随着当前企业竞争的日益激励,行政管理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是否处于竞争的有利地位。因此,只有不断强化企业自身的行政管理工作,才能够保证企业的稳定运行;其次,加强企业行政管理是保证企业经济效益提升的重要保证。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就必须从企业实际出发不断强化企业行政管理。我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可以通过企业行政管理,努力打造学习型企业,强化企业成员的学习,使企业积极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奠定重要的基础;再次,加强企业行政管理能够增强企业的适应能力。企业行政管理正好与我国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相适应,这不仅仅是目前我国企业发展的需要,同样在企业中起到主要的指导作用,企业才能够更好更快的适应时代的发展。

二、企业在行政管理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1.企业行政管理观念落后。

由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企业行政管理模式还不够健全。首先,行政管理思想落后。在企业的实际运行过程中,有些行政管理干部还存有一些官僚气息和作风,在处理问题的时候思想和视野还不够开拓,不能够适应当前新形势的发展变化;其次,形式主义问题时有存在。在企业行政管理的实际过程中,有些企业管理层对企业的行政管理特点和企业实际缺乏一定的了解和把握,在管理的过程中大搞形式主义,只是从表面上做文章;再次,企业行政管理形式落后,不能够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企业管理形式的落后一方面造成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浪费,而且直接导致员工士气不足、行政管理效率不高,严重影响企业效益的提高。

2.企业行政管理体系不完善。

当前,很多的企业仍然把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放在一些具体的事务上,如后勤管理、办公室管理等,却没有真正认识到行政管理的主要内容。企业行政管理者把日常工作的重点放在了事务性活动的范围中,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使得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工作的意义发生了变形,导致企业行政管理缺失,最终影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企业要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就必须改革行政机关的管理模式,建立一系列的相应部门,摆正行政管理工作的位置,把企业行政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3.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不高。

由于企业行政管理在企业发展中得不到很高的重视,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有些企业相关负责人认为行政管理在企业管理部门就是为企业后勤服务的一个部门,认为对企业影响比较小,招聘了很多业务素质不高、没有真实学历的人员,导致企业人才的缺失。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在对企业基本状况不了解的情况下,就一些无法执行、不切实际的规定,导致企业中其他管理部门对行政管理部门的反感和排斥。在企业招聘新人的过程中,有些企业没有从严招聘,招聘了一些刚刚大学毕业的高学历人员,很多的人没有实际工作的经验,而企业又对这些高学历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不管不问,这就造成了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稳定运行。

三、加强企业行政管理的对策浅析

1.优化企业行政管理模式。

随着当前企业竞争的不断激励,企业行政管理模式在企业行政管理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大。企业为了更好更快的发展,必须选择适合企业自身的行政管理模式。良好的企业管理模式能够使企业更好的管理,使企业在管理中不混乱。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企业的经济利益服务,在企业中处于后台服务。企业要强化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的企业管理职能,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实际上起到的就像是“法规处”的作用,没有执行的权力,所以企业有必要将企业的管理部的职能注入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增强行政管理部门的权力,在企业中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

2.完善企业行政管理体系。

构建科学的行政管理体系、构建企业行政管理的技术体系,主要有构建企业行政管理权力体系,构建企业行政管理的事务体系,其中构建科学的行政体系主要涉及到企业的类型、治理结构、组织结构设计原理等体系的建立;构建企业行政管理的技术体系,主要包括制定合理的领导与被领导的规章条例、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构建企业行政管理的事务体系,主要是指建立企业后勤管理体系、会议文档及档案管理体系等,企业应该积极建立起来与企业自身发展相配套的管理体系,促进企业综合效益的提升。

3.大力优化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素质。

21世纪企业之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因此提高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素质尤为重要。每一个行政工作人员都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得到提高。作为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应该是知识水平高,各方面素质优良的公共管理者。企业行政人员素质的提高可以提高组织管理的有效性,能够实现科学而又艺术的管理。经济的全球化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在未来的管理中必须有国际眼光,熟悉国际游戏规则,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

总而言之,随着当前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和企业之间竞争的日益激励,企业行政管理的重要性越来越大。企业的行政管理体系作为企业的中枢神经系统,是协调企业运行各个环节的重要方面。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做好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使之为企业的核心业务服务,为企业的经济效益服务,就必须明确其功能和实质,把握好它所具有的特点和要求,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参考文献:

[1]柴安东.关于提高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思考[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0年13期

[2]池德深. 浅谈新形势下企业的行政管理[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1995年第5期.

[3]郭小聪.试论行政监督对行政效率的制约机制[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