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土木工程内容范文

时间:2023-07-11 16:21:26

序论:在您撰写土木工程内容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土木工程内容

第1篇

现有的《建筑设备工程》教材主要包括建筑给排水、供暖工程、通风空调、电气照明等内容。这些内容主要是房屋建筑内的设备工程,只涉及了与土木工程专业有关的部分内容,而对于与房屋建筑外的土木工程有关的设备工程没有讲述。如课程中涉及到供暖工程,只讲述了室内采暖,没有室外采暖管网的布置敷设以及施工安装等内容,而这些内容涉及到管沟的建造以及与室外构筑物、交通线路、各种管道的相互协调等,与土木工程有一定联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建筑设备工程课程重点应放在建筑设备与建筑主体结构的关系,以及建筑设备与建筑施工技术的结合上,而建筑设备工程施工图能充分反映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在现有的教材中,具有专业针对性的教材很少,各种专业使用的建筑设备工程教材内容基本相同,教材中没有完整的室内外给排水施工图、室内外供热管网施工图、空调和通风系统施工图,以及这些图纸的识读方法,教材中关于各种建筑设备工程施工与土建施工相互配合的内容也较少。土木专业的学生看不懂设备施工图,在施工过程中难以实现设备与结构、建筑外形的相互协调。

删去各个系统水力计算内容,删去课程中流体力学和电工学相关知识建筑设备工程课程涉及内容繁杂,包括采暖、通风空调、室内给排水、燃气供应以及相应的专业基础知识—热工流体知识。内容几乎涵盖了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所有内容。内容非常多,而建筑设备工程课程对于土木专业来说并非主干课,教学时数较少,因而在较少的时间要学习较多的内容,教师和学生都很吃力,且效果不佳。因此,对于土木工程专业,应删去供热、给排水、通风空调系统的水力计算以及流体电工等专业基本知识和内容。增加室外管网的布置敷设及施工内容建筑设备工程包括各种管网,如给排水管网、供热管网、通风空调管网、燃气管网等。建筑设备工程与土木工程的联系主要体现在各种管网布置、敷设及施工与土木工程的相互协调上,这些内容也应该作为建筑设备工程的主要内容之一。教材不仅要讲述室内管网的布置敷设,而且还应增加室外管网布置敷设及施工安装等相关内容。

第2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内容优化;课程建设

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推动了我国现代化教育的发展。在新形势下,要想更好地落实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目标,顺利实现新课改,应在强化学生专业素养的基础上,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注重教学内容的优化和课程建设的创新,弥补以往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同时,也要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制订适应本专业学生能力水平、满足本校人才培养需求的学习计划,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高素质、能力强的创新性人才。

一、土木工程专业情况介绍

土木工程专业是工程类学科,注重对学生基本知识以及基本理论的传授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房屋建设以及港口、水电站、桥梁与隧道建设等各个领域培养人才。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目标是为社会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可以从事工程监理、工程施工管理以及房屋建筑等工作的高素质和综合性人才。

二、新课改背景下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教育现代化的不断发展,改变了以往人才的培养目标,使得教育更加注重对人才综合能力以及专业素养的培养,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对于土木工程专业来说,首先要做到的是要使学生必须掌握自然科学相关基础知识,同时掌握外语以及相关的人文知识。其次,要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包括工程制图知识、工程地质学知识、岩土力学知识以及流体力学知识和工程力学知识,了解地基处理方法、构件设计方法、结构计算方法以及建筑材料选择方法。再次,要使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掌握各项能力,如建筑机械操作能力、工程施工的管理以及研究能力、工程测量和施工能力、电力检测能力等。与此同时,为使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在日后工作中做好工作,还应使他们掌握国家土木工程建设的法规、各项标准以及政策,掌握土木工程主干学科的发展方向和前沿,了解文献检索以及查询资料的方法。最后,需使学生强化自身的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分析能力以及综合能力。只有使学生具备上述能力,才算达成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三、优化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建设的举措

(一)科学地制订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首先,在教学计划制订期间,应明确教学计划设计的目标,对原有的课程进行适当调整,删减掉部分选修课程以及部分不被重要的课程。并对部分课程学时适量增加,尤其是那些以往不重视的实践类课程。此外,为了向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学校应把个性化人才培养、综合能力培养作为教学计划制定目标。在教学目标明确后,教师可以结合本专业学生的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水平,制订适合本班级学生学习的教学计划,以利于更好地开展教学,保障教学效果和质量。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教学计划制订期间必须立足实际,保障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效结合。其次,在进行课程体系建设时,教师要把理论和实践课程有效结合,保障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得到有效开展。教师在课程体系建设期间,也应把强化能力、稳固基础作为教学目标,把英语教育、素质教育和力学课程、计算机课程有效结合,这样利于学生在掌握土木工程专业知识的同时,强化其计算机操作能力和英语语言运用等能力,利于他们日后的学习和工作。教师还要把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效结合,并在实践教学期间融入理论教学,以帮学生巩固土木工程专业知识。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学校可以设置一些选修课,如人文素质课程等,以此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强化学生的人文素养,保障学生更全面地发展,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搞好师资团队建设,发挥人才的最大作用教师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人,也是传授知识的主体,教师只有具备较强的能力、较高的文化素养,才能更好地去向学生传授知识,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具体来说,学校在师资团队建设过程中,应尽量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要全面贯彻新课改教学标准,依据新课改教学理念,设计教学计划,明确自身人才培养方向,这样才能更加明确学校需要哪一类人才,从而去制订师资招聘计划。但是对于学校来说,应尽量去聘请专业人才、经验丰富的人才,发挥人才的表率作用,激发年轻教师的学习热情,不断完善学校自身,强化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素养,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中,为土木工程教学工作有效落实,贡献自身力量。二是学校也要进行校企合作,增加校园与企业和社会的联系,鼓励教师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参与到企业的生产实践中,去丰富自身经验,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教学内容。三是学校也要鼓励教师进行交流和合作教学,发挥教师团队传帮带的作用,督促年轻教师注重科研。四是鼓励教师结合自身的优势、个性、特长去进行全面的发展,发挥每个教师的优势,更好地落实课改工作、科研工作以及课程建设工作。

(三)把课程建设作为重点,做好教学管理工作土木工程专业课程的教学主体为专业教学内容,在课程建设过程,应明确课程建设的重要性,把其作为核心,循序渐进地开发建设一系列的课程,包括校级的重点课程、区级的重点课程以及精品课程等。此外,也可以设置不同级别的课程。对于土木工程专业来说,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原理以及材料力学,可以作为一门课程。测量学以及水力学等课程,可以作为两门课程。但是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各个专业课程级别的设计,要依据自身的教学计划以及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来进行,这样才能确保课程建设价值,发挥课程的示范作用。在课程建设完毕后,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学校也要保证经费的投入,完善教学环境以及实验设备,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此外,教学管理工作也不可忽视。教师应该建立健全教学管理体制。由于土木工程专业涉及各个教学内容与环节,如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实习设计、课程设计以及理论教学、专业教学等,要想保障各个教学内容的有效开展,必须强化教学管理工作,制订教学管理计划,建设完善和规范化的管理体系。

第3篇

[关键词] 改革 创新 力学课程 内容构建

土木工程实用力学是由传统的《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三大力学整合而成,是建设水利类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非常重要的课程,在建筑设计技术、建筑工程技术,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水利工程等专业广泛应用。建设水利类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需求的技术应用性人才,主要是在生产第一线或施工现场将规划、设计、决策变换成物质形态的施工员、安全员、质检员、监理员、造价员等、未来的职业规划是建造师、监理工程师、造价师。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应符合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并应着重构建具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特色的课程内容。

一、课程内容构建的指导思想

课程内容构建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体现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突出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的要求。

本课程作为建筑设计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和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水利工程等专业群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其主要作用是为土木工程结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以及现代施工管理和技术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对后续职业技术课程,如《建筑结构》、《建筑施工》、《地基与基础》、《水工建筑物》、《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起到先导作用。对于土木工程结构的计算,50年代我国采用前苏联的设计标准即许用应力法,70年代我国采用半经验半概率的设计方法,从80年代开始我国逐步完善规范,以概率理论为基础,以可靠度指标度量结构的可靠度,采用分项系数的设计表达式进行结构设计。国内力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在轴向拉伸和压缩、剪切、扭转、受弯构件、组合变形构件等强度计算,压杆稳定计算中还在延用许用应力法去解决问题,这与我国现行规范的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法截然不同,已起不到力学课程为后续职业技术课程服务的目的。

通过对本课程深入调查研究和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依据高职培养生产第一线技术应用性人才和“实用性、针对性、先进性”的教育特点,优化课程内容结构,整合课程内容,其课程内容体系突出以外力(荷载、约束反力)的平衡、内力的分布规律(轴力图、剪力图、弯矩图)、应力的计算方法及分布和变形的计算。形成了与外力、内力、应力及变形“三力一变”为核心内容。课程内容改革将使职业教育特色更加鲜明,更好地实现以应用为目的,以够用为度的人才培养;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土木工程实用力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后续课程建立学习平台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内容体系的建立

1.依据建设水利类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特点,按土木工程实用力学课程在建筑行业专业群和水利行业专业群中服务的专业、课程和岗位,构建土木工程实用力学课程服务体系,见图1。

2.依据高职培养目标和教育特点,构建了土木工程实用力学课程的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计算机机算实训三位一体的课程内容体系,优化课程结构,整合课程内容,土木工程实用力学课程内容体系,见图2。

三、课程内容改革与创新

土木工程实用力学主要任务是为后续课程技术应用建立学习平台打下坚实基础。土木工程实用力学课程内容归纳为三力一变,即结构外力分析与计算、结构内力分析与计算、结构应力分析与计算、结构变形分析与计算。上述课程内容是职业必需的知识和技能,是本课程内容改革真正意义是后续职业技术课程建立学习平台,不再是解决构件或结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

1.结构外力分析与计算中增加了自重荷载的计算,使学生了解力的来源,也将力统一到工程术语荷载上。体积荷载、均布线荷载、均布面荷载的相互转换;增加结构构件的简化,并与约束类型结合起来,明确约束类型是由工程实际结构构件的简化后抽象而来。

2.结构应力分析与计算是为结构承载力计算建立学习平台,将原力学中的用前苏联的设计标准许用应力法计算轴向拉伸和压缩、剪切、扭转、受弯构件、组合变形构件等强度及压杆稳定性计算略去。重点是应力在截面上的分布和应力大小的计算。

3.结构变形分析与计算是为结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建立学习平台,把受弯构件变形计算与结构的位移计算进行整合,先介绍变形的概念、给出均质物体的最大挠度计算公式、受弯构件变形简图及不同荷载和支撑情况的S系数,这样从简图中直观看到变形的情况以及最大挠度值的位置,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受弯构件挠度。

4.轴向拉压实验、弯曲正应力实验、弯曲变形实验,这些验证性实验内容略去。这些内容都是仿效学科教学模式而来的,不适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验证性实验投资大收效小,而且验证性实验往往采用标准试件、模型等脱离工程实际。对钢筋进行检测取代轴向拉压实验。钢筋检测主要检测钢筋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延伸率、冷弯性能,便于对进场材料的质量进行控制,通过对钢筋进行检测使学生认识钢筋应力应变的发展过程。

5.超静定结构内力计算中创新了计算机机算实训内容,主要培养学生建模的能力、建筑结构设计、建筑施工等解决工程计算问题的能力,为《建筑结构》、《建筑施工》、《地基与基础》、《水工建筑物》、《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等课程建立学习平台。使本课程实现传统与现代、基础与前沿、传统教学与现代技术的优化结合。

土木工程实用力学课程体系打破常规的课程体系,更新了教学内容,加大课程改革力度,建立与培养目标紧密结合、面向实际,以应用技术为主线的新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土木工程实用力学课程改革与创新后将使职业教育特色更加鲜明,更好地实现以应用为目的、以够用为度、突出实用性的高职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马景善.工程力学与水工结构教材体系的建立及教学内容改革[J].中国科技信息,2005

[2]中国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第4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建筑设备工程;课程内容;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2)06006802一、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

根据《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及课程教学大纲》[1]可知,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在房屋建筑、隧道与地下建筑、公路与城市道路、铁道工程、桥梁、矿山建筑等的设计、施工、管理、咨询、监理、研究、教育、投资和开发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初步的项目规划和研究开发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土木工程专业与建筑设备工程的联系

房屋建筑是土木工程内容之一,而建筑设备工程是房屋建筑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必须与建筑、结构相互配合才能发挥建筑物的应用功能。各种建筑设备工程都离不开管道,在建筑物中要安装这些管道,不可避免的要穿越墙体、楼板和基础,土建施工中要预留穿过楼板的孔洞,如果没预留,临时凿洞,既浪费劳动力又影响施工质量,这些说明了土木建筑工程与设备工程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土木施工技术人员必须对设备工程知识有一定的掌握和了解。

三、土木工程专业建筑设备工程课程内容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内容与土木工程专业联系不大,与专业其他课程有重叠

建筑设备工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应用性专业技术课程。学生学习的目的在于掌握建筑设备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具有综合考虑和合理处理各种建筑设备与建筑主体之间关系的能力,从而能做出适用、经济的建筑设计。该课程并不要求土木专业学生掌握建筑设备工程技术的理论基础和相关各类工程的设计计算。如在课程中,设置了室内给排水管网、室内供热管网,以及通风管道等有关建筑设备工程设计计算的内容,这些内容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核心内容,而对于土木工程专业,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不要求学生具有建筑设备工程设计的能力。

此外,课程中对流体力学、传热学、电工学基本知识的讲述占用了一定篇幅,这三门课是建筑设备工程的专业基础,这些知识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掌握建筑设备基本知识,而该课程本身内容较多,且在土木工程专业开设的流体力学和电工学课程中已有讲述,课程中这部分内容的设置既占用了学习时间又分散了学习精力[2]。

(二)课程中与土木工程专业有关的内容范围较小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土木工程既包括房屋建筑工程也包括桥梁隧道工程,因而与土木工程有关的设备工程既有房屋建筑内的设备工程,也有与桥梁道路有关的室外设备工程。现有的《建筑设备工程》教材主要包括建筑给排水、供暖工程、通风空调、电气照明等内容。这些内容主要是房屋建筑内的设备工程,只涉及了与土木工程专业有关的部分内容,而对于与房屋建筑外的土木工程有关的设备工程没有讲述。如课程中涉及到供暖工程,只讲述了室内采暖,没有室外采暖管网的布置敷设以及施工安装等内容,而这些内容涉及到管沟的建造以及与室外构筑物、交通线路、各种管道的相互协调等,与土木工程有一定联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12高等建筑教育2012年第21卷第6期

王利霞土木工程专业建筑设备工程课程内容改革研究

(三)课程中关于各种系统工程施工图识读的内容较少

对土木工程专业而言,建筑设备工程课程重点应放在建筑设备与建筑主体结构的关系,以及建筑设备与建筑施工技术的结合上,而建筑设备工程施工图能充分反映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在现有的教材中,具有专业针对性的教材很少,各种专业使用的建筑设备工程教材内容基本相同,教材中没有完整的室内外给排水施工图、室内外供热管网施工图、空调和通风系统施工图,以及这些图纸的识读方法,教材中关于各种建筑设备工程施工与土建施工相互配合的内容也较少。土木专业的学生看不懂设备施工图,在施工过程中难以实现设备与结构、建筑外形的相互协调。

四、土木工程专业建筑设备工程课程内容改革建议

(一)删去各个系统水力计算内容,删去课程中流体力学和电工学相关知识

建筑设备工程课程涉及内容繁杂,包括采暖、通风空调、室内给排水、燃气供应以及相应的专业基础知识—热工流体知识。内容几乎涵盖了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所有内容。内容非常多,而建筑设备工程课程对于土木专业来说并非主干课,教学时数较少,因而在较少的时间要学习较多的内容,教师和学生都很吃力,且效果不佳。因此,对于土木工程专业,应删去供热、给排水、通风空调系统的水力计算以及流体电工等专业基本知识和内容。

(二)增加室外管网的布置敷设及施工内容

建筑设备工程包括各种管网,如给排水管网、供热管网、通风空调管网、燃气管网等。建筑设备工程与土木工程的联系主要体现在各种管网布置、敷设及施工与土木工程的相互协调上,这些内容也应该作为建筑设备工程的主要内容之一。教材不仅要讲述室内管网的布置敷设,而且还应增加室外管网布置敷设及施工安装等相关内容。

(三)将各种设备工程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图的识读作为重点内容

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学习建筑设备工程主要应强调应用型知识,在教材中,应向学生提供必要的数据、施工方法、常见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验收规范要求等知识,应把施工方法及施工、土建的配合作为重点内容,在教材中应增加各种系统的施工图,强化学生的识图能力。

五、结语

在土木专业中,建筑设备工程是一门应用性的专业技术课,针对该课程内容多、课时少的特点,以及结合土木工程专业要求,对现有教材内容进行适当增减,突出重点内容,编写出专业针对性强的教材,以培养土木专业学生具有协调建筑结构与设备施工的能力。

参考文献:

第5篇

1 工程经济学的重要性

工程经济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经济知识课程,主要结合了我国经济建设及工程经济学发展成果的实际情况,对相关的经济现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基本知识进行深入分析。在国外,工程经济分析早已被广泛采用,是项目投资和企业经营管理不可缺少的工具。经验证明,经过工程经济分析的项目,一般成功的多、失误的少,另外,进行工程经济分析,可以及早发现技术方案的经济合理性问题,从而纠正错误,发现问题越早,经济损失就越小。1978年后,工程经济学的运用和研究真正受到国家重视,各地高校也将工程经济学列为一些专业的必修课。国家计委要求重视投资前期工作,明确规定把项目可行性研究纳入基本程序。尤其是大型特大型工程的出现,如三峡水利工程、国家体育馆鸟巢、跨海大桥等,无不体现着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的复杂性、综合性和集成性,各类投资主体更加关注投资建设的投入产出效果以及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成功率。因此,这些现代工程要求参与建设的工作人员都应具有技术、经济、管理与法律的综合知识和能力。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必须掌握适当的工程经济学知识,才能适应现代工程建设与管理发展的需要。而工程经济学主要培养的是工程技术人员、工程管理人员的经济意识,以及增强经济观念,并能够将工程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的认识和分析运用到工程项目的经济性问题。

2 工程经济学教学内容的特点

“工程经济学”课程确实在一定意义上提高了学生的经济意识,使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经济评价理论和方法,为工程实践活动提高了经济效益。但是在教学内容上还需有所创新,在教学方法上应更突显以学生为主。

目前,国内的工程经济学教材种类繁多,各具特色。但是,有些教材缺乏针对性,在知识点的应用上与本专业毫无关联,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同时章节之间连接不够紧密,学生反映知识点比较凌乱。有些教材则对经济学原理过分详细介绍,但对于经济学在工程应用方面的内容则很少涉及,不适应工程领域的发展需求。较为理想的教材,应该是难易结合,有一定的理论性,并能够突出重点,各章节之间既有系统性又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同时还要有实用性,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又能便于教师备课及讲授,在一定程度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前,工程经济学的教材修订进展缓慢,其内容也常常显得滞后。为了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发展以及与国际接轨的需要,工程经济学应该将工程领域出现的新问题及时给学生进行讲解,尽量做到教材不滞后、少滞后。如果有条件可以根据本校学生实际及所关注问题的具体情况进行教材及大纲的编写工作,这样能够更加有利于本校学生的学习,以保证教学内容的适用性和新颖性。

由于理工科的学生(即使是工程实践人员)很少接触相关的经济、管理和财务知识,所以对许多涉及经济学、管理学、财务和税收的基本概念、原则、原理等较难准确理解与把握。所以,必须在教学内容中适当加入这些内容,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当然,由于工程经济学课时有限,在选择相关理论知识尤其是选择案例时应注意既简单明了又能反映问题,以利于讲析和学生自学。

目前,大多数工程经济学的教学还只是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加上工科学生重工轻文的思想,自然在学习情绪上就有不少抵触心理,并不利于学生的学以致用。因此需要在教学方法上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革,教师要改变以往在课堂上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这样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多提问,鼓励学生进行回答,甚至可以让学生相互之间进行讨论,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 本院土木工程专业“工程经济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部分房地产公司、建筑公司、建筑设计院等单位的走访调研,普遍反映土木工程技术人员缺乏经济意识,在具体工作中不会运用工程经济分析方法对投资、运行进行经济论证和成本分析,在施工方案上缺少经济比选,对项目风险识别和评估不够,当风险来临时缺乏足够的应对措施。

对于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很少开设经济类课程,工程经济学一般是作为选修课,所以大多数学生都不够重视,觉得可有可无,认为对找工作以及以后的工作产生不了什么影响,所以即使开设有经济类的课程也还是形同虚设。再加上传统的教学方式一味地给学生灌输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不尽人意,没有起到树立学生的经济意识的作用。当前三本院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学习氛围不浓,又缺乏实践体验,尤其在经济、金融、财务方面的认知比较少。导致在“工程经济学”教学中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比较困难,学生课后又不及时补充知识内容,学习兴趣受到很大影响。由于处在三线城市,学生外出实践的机会很少,对经济方面的运作几乎没接触过。针对一些实际问题的课堂讨论往往效果比较差,学生思考的角度和深度不够。由此,大量只懂得技术而不懂得经济的工科毕业生在被培养后即可参与工作,但是因为缺少专业的经济知识,因而不关心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关的经济问题,因此在进行工程图纸的设计中就会对降低成本和增加利润考虑不周全。

4 土木工程专业“工程经济学”教学内容改革和创新

针对以上问题,重新制定教学大纲,教学大纲规定了学生完成课程学习后所应该具备的知识和能力,也就是学生获得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有哪些,掌握程度如何。因此,教学大纲既是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也是评价教学效果的依据。人才培养要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还要考虑学生的未来发展需求。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审视、编排,开篇设置完整的工程项目经济评价案例,让学生对本课程有概略性认识。按照工程经济的逻辑关系和工程经济分析方法设计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资源,整个课程教学都设置了土木工程案例。首先是介绍工程经济基本理论,然后再安排工程经济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最后是财务评价和费用效益评价。改变了传统教材中只见“经济”,却不见“工程”的问题。让学生觉得学有所用,从而重视课程教学。教材中还编入了较多的执业资格考试的案例分析题,为学生今后的执业资格考试打好基础。由于工程经济学涉及的相关学科比较多,在教材里通过“课外知识”的形式补充了相关内容。此外,教材中还增加了Excel在经济分析和计算中的运用,为大量数据处理和正确计算提供了方便。并精心制作了与教材配套的多媒体课件,建立了丰富的题库,包含了大量的习题和案例分析题。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贯彻执行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着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经济意识。

第6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 实验教学内容 创新精神 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海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研项目(Hj200756)。

【中图分类号】TU3;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8-0054-02

实验教学改革时至今日,已形成共识:实验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是实验教学改革的切入点[1],也是重点和难点,仍是当前各高校各专业实验教学改革进程中十分重要与紧迫的课题。本文结合海南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实际,分析实验教学内容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围绕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这一目标,进行了实验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与实践,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实验教学内容体系存在的问题

海南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含盖建筑工程和岩土工程方向,从本科培养方案上看,有实验教学内容的课程主要分布在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和专业课程模块的必修课和限选课中(其实也只有这些课程的实验教学是可控的,详见表1),再深入分析其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形式等其它实验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实验教学内容仍是课中实验。从表一可以看出,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除了物理实验单独设课外,其它实验内容均附设在相应的理论课程中(也称课中实验)。实验学时分散在相应的课程总学时里,基本上是隶属于整个课程教学体系中的极少一部分。

2.开设的实验课比例偏低,实验教学学时偏少。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必修课和限定选修课在内的47门课程中,开设实验教学的课程有7门,占总门数的15%,实验教学学时占总学时数仅有6.8%。

3.实验教学内容交叉重复[2]。以钢材的物理力学性能实验为例,在《土木工程材料》和《材料力学》等课程交叉出现,又如简易土工实验在《土力学》和《岩土工程勘察与测试技术》等课程交叉重复, 每一门课程的实验教学都会重复介绍设备的使用等内容,既浪费了有限的实验学时,又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积极性。

表1 我校2010级前土木工程专业实验课程设置现状

4.由于课中实验各自独立,前几年也象征性地进行过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但均以课程为核心,在各自课程中设置,综合性和设计性内容简单,阻碍了学科之间的渗透,学生很难“创造性”地得出实验数据并完成实验报告,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未能落到实处。

5.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研究性。实验教学仅是理论课的补充,从教学内容和形式上看,理论课和实验课重复叙述了实验方法、操作步骤,学生只需简单操作即可完成实验操作任务,数据处理也较简单。同时,实验课未单独考核,实验教师仅依据实验报告给出实验成绩,供理论课教师参考,这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研究性,也谈不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实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思路与实施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总体思路是:以培养地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实验理论和实验技术为基础,以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主线,建立以理论教学为依托且相对独立的实验教学内容体系[3]。实施改革具体是:

1.实验课程单独设置。在分析各实验课程具体内容,相互衔接及实验项目设置情况后,把实验内容和相关课程通盘考虑,统一规划,落实各实验课应承担的任务,减少实验内容不必要的重复、重组实验课程,形成实验课程单独设置。

2.实验项目精心设计。实验项目设计是实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成败的关键, 实验项目整合的具体做法包括:(1)删除教学内容已陈旧或与培养目标无关或关系不大的项目;(2)合并内容重复或类似的实验项目;(3)减少验证性实验的比重,提高体现学科先进性的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项目的比重,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和实验理论内容;(4)实验项目少而精。实验项目选定时,贯彻少而精的原则,实验项目不宜过多,加强每个实验的力度,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5)适当增加实验教学的总课时数。

3.循序渐进和适度跳跃[3]。实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育基本规律。其一,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协调, 在教学内容上是循序渐进的;其二,随着实验教学层次的提高,能力的培养也是循序渐进的。对于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实验教学内容体系,必然会有部分实验教学内容走在理论课前面,但只要出现这种情况的项目不是太多,这种适度跳跃是正常的。可以让大学生尝试对未接触过的问题通过学习、分析、探索来解决,这种能力的培养,在大学阶段恰恰是必要的,也是符合人的认识规律的。

我校土木专业实验教学内容经过整合与补充,基本形成的实验教学内容体系和其相对应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改革后设置的实验课程有:

(1)《物理实验》,(2)《土木工程基础实验》(含建筑材料实验、材料力学试验、土工试验),(3)《土木工程结构试验》(综合型和设计型实验),(4)《土木工程测试技术》(实践型实验),测量学、电工学保留课中实验形式,实验课程中实验项目设置基础实验项目占40%,综合型和设计型实验项占40%,工程实践实验占20%,实验教学学时(不含其它实践环节)占总学时比例达到20%。

三、实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层次与功能

我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设计,基本形成相对独立、层次分明和功能明确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按实验项目来分有以下层次及功能:

第一层次为基础型实验。这部分实验内容主要是验证型,包含建筑材料物理力学性能实验室,简易土工实验,测量实验(习)通过本层次实验教学,学生能掌握基本实验操作方法、正确使用仪器、准确取得实验数据的能力,掌握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方法。同时帮助学生了解实验教学的意义及其在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的地位,了解实验教学的规章制度,培养良好的习惯和敬业精神。

第二层次为综合型实验。综合型实验课程是在学生具备前一层次的基础上,更深层次和系统地训练实验技术和技能。综合型实验有单学科综合和多学科综合,含盖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和专业课程模块,把原来划分过细的各门课程实验项目合并,有机串联相关内容,进行内容整合,体现系统性,给学生以完整的技能训练。主要是进一步训练学生的操作能力,帮助学生验证一些有价值的定理,观察一些特殊的现象,掌握专业实验仪器设备的操作流程,学会从数据中分析现象和给出结论逐步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层次为设计型实验。设计型实验层次着重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前两个层次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辅以专业选修课的理论与知识,在教师指导下积极主动地设计实验方案,经审核后,独立完成实验[2],设计型实验内容为动态设计。在这个层次上的锻炼,主要是帮助学生掌握建筑结构、建筑桩基、建筑地基、基坑监测等实验方法,能自主设计构件承载力、变形等类型实验的方法和程序。

第四层次为工程实践型实验层次。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进入3年级以后,动手能力应当日趋成熟,但工程能力的实践还远远不够,创新素质有待进一步明确和提高,为了给毕业设计打好基础、做好准备,实验教学必须面对社会需求的现实问题实施改革[3]。在工程实践型实验层次,了解实践建筑工程设计、施工与质量检测的有关内容,了解国家有关技术规范与标准,掌握建筑材料现场抽样和检测方法及判断依据,掌握常用的现场检测设备及无损检测方法,基本能完成建筑材料、建筑地基、建筑桩基、基坑监测、建筑结构等的检测方案设计及实施检测。

改革后的培养方案中,保证实验教学四年连贯发展。基本形成一年级学会设备使用和仪器操作,二年级能够组织实施验证性实验,三年级能够独立完成综合性实验与设计性实验,四年级可以进行工程实践实验层次,为毕业设计和就业做好准备。

四、实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实施效果

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内容改革2010年初步探索后,配套有关教学管理制度,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与手段,通过近二年的实施,新实验教学内容体系实施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实验教学独立设课后,教师承担实验课教学工作的积极性高,原来只担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教师也原意承担实验课程了,突出了教师在实验教学中的基础作用和中心地位,体现和贯彻了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思想观念;二是实验教学独立设课后课堂质量可控,单独考核、单独记学分, 与理论课一样实行不及格重修制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显著提高;三是实验项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生动手能力、实验技能、分析解决问题的工程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教师也原意将自己的科研课题邀请学生参加,进一步提高了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四是从12届学生毕业论文选题来看,选择有实验内容的毕业论文题目比例增加15%,毕业论文整体质量得到了提高。

五、结语

实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点也是难点,在“大土木”背景下,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如何不断更新实验教学理念,探索培养适应于地方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实验教学内容体系,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与实践。

参考文献:

[1]沈小雄,韩理安.以实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为龙头全面提高实验教学质量[J].中国高教研究,2001(3):78-79

[2]白文辉,梁超锋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土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思考.高等建筑教育[J].2009,18(6):25-27

[3]朱 林, 郭剑华.改革实验教学内容体系提高实验教学质量[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3,1(1):174-176

第7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措施

1施工现场管理的意义

施工项目在施工阶段最终的工作的优化施工现场管理。施工管理的优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施工的质量以及施工的进度,同时也会降低建筑的成本提高劳动生产力,所以,施工现场的管理制度以及管理的优化是势在必行必不可少的。只有和谐的、有序的建筑施工现场才会提高建筑的效率以及给企业单位带来一个客观的经济效益。

2施工现场管理的原则

2.1经济效益原则:

建筑施工在重视建筑的进度以及完成质量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到施工的成本以及后期市场的需要,需要保持开拓进取的思想观念,为后期打开市场做好铺垫,尽量减少成本的浪费,在施工过程中要精打细算,尽可能的做到少投入多生产,合理开支减少浪费。

2.2科学合理原则:

按照科学合理的原则对施工现场的各项工作进行管理,施工现场的各项工作都应当按照既科学又合理的原则办事,以期做到现场管理的科学化,真正符合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还要做到操作方法和作业流程合理,现场资源利用有效,现场设置安全科学,施工现场员工的聪明才智能够充分发挥出来。

2.3标准化规范化原则:

对施工现场进行最基本的标准且规范的管理。在实际操作中,施工现场的诸多要素务必遵从同一执行标准,避免“一仆多主”现象,保证有效进行施工现在操作。从而确保从根本上拒绝非规范化操作,保证安全、高质量的生产操作,提高管理效益,营造一个井然有序的施工秩序。

3施工现场管理内容

3.1管理施工的进度:

建筑施工项目进行的过程中,需要管理好施工的进度,管理人员对施工的进度需要有一个严格的把控,在此之前需要完善好项目初期所拟定的施工进度计划,需要有阶段性的调控。在施工的过程中还要协调好各个部门之前的联系,具体管理制度如下:施工单位所申报的年、季、月施工进度计划审查力度的加强,可通过分解、细化和优化调整控制性进度计划。除对工程进度的跟进和动态控制外,还要进行内部业务讨论。分管总监组织可每周进行进度分析,分析其进度所存在的问题并研究解决方法。对工程关键路线以及整体工程进展进行分析、评价,并落实解决问题的负责人。制定各种规划对施工企业内部进行控制,对参加单位之间的进度关系进行相应的协调。利用施工企业经济利益对进度进行控制是最为有效的处理方法。关于工期和进度的条款应加入到承包合同里。建设单位的进度优惠条件和工期提前奖励和延期罚款,通过物资的供应进行控制等。

3.2管理施工的材料:

当前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其中包含的一个就是对施工材料的管理及应用,从最开始的材料采购的过程就有可能会被一部分管理者进行暗箱操作,而后导致实际经费超出预算的成本,不仅如此,采购的材料中也会夹杂假冒伪劣的产品。后期在施工材料的保存与管理上也没有严格规范管理,导致施工材料没有明确的分类,例如必须防潮的材料没有进行防潮保护而导致了材料的浪费现象严重。长此以往的话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程的施工进度。

3.3管理施工现场的安全:

在整个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必须要严格保证安全,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是整个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重中之重,在每个阶段都要保证安全。预防为主”的方针政策。只有在施工安全的前提前下,才会有施工质量,施工进度以及经济效益,没有了安全的施工,这所有的一切都将是零。施工项目中要有一名专职安全员,施工过程中如发现有安全问题,可以责令某分项工程进行整改,除此之外,施工小组中还应有兼职的安全生产监督员。

3.4管理建筑的质量:

在整体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中,明确各级别管理职责,形成唯项目经理马首是瞻,主体是项目技术部,总部技术、质检、安全部门以及监理、市质量监督站实施逐级监督,其他部门积极配合工作,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实行目标管理,分解管理目标,按照管理进程、施工单位、工程分项等划分负责人员和部门。按照公司规章管理制度,关于质量管理文件,部署各级管理部门,落实质量监督职责,细分责任,确保责任可追查到人。

3.5管理施工现场的卫生状况:

施工单位应当遵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规定,采取措施控制施工现场的各种粉尘、废气、废水、固定废弃物以及噪声、振动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具体措施如下:

(1)施工中所产生的泥浆、污水等,需要经过处理后才可以进行排放;

(2)像沥青、油漆、油毡等的这类经过处理后污染较大的资源,不得已不可焚烧熔融;

(3)高空作业中产生的废物垃圾需要有一定的处理措施;

(4)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垃圾要及时的进行控制;

(5)尽量减少施工现场产生的噪音垃圾。

4总结

总而言之,施工现场的管理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必须事无巨测,随时做好防备工作,方方面面均需有所准备,同心协力,才能按时保质地完成施工任务。只有管理上去了,工程质量、企业形象才能方方面面均需有所准备,同心协力,才能按时保质地完成施工任务。只有管理上去了,工程质量、企业形象才能上去。

参考文献

[1]陈强.先简支后连续结构体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2.

[2]王卉.FIDIC合同框架下的中国工程项目管理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

[3]李围.配合盾构法修建地铁车站的方案及实施技术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

[4]刘进.EPC模式下我国国际建筑工程投资风险管理成效研究[D].华侨大学,2012.

[5]李润军.北京地铁七号线达官营站及湾达区间暗挖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

[6]金立兵.多重环境时间相似理论及其在沿海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