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1 16:21:21
序论:在您撰写社会经济环境分析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手绘表现;技法
环境艺术设计主要是指设计者通过计算机绘图、手绘等方式,具体表达出自身的设计思想和设计理念,并最终向大众展示出有审美价值的艺术作品的一项工作。然而随着当今信息技术领域的不断快速发展,计算机绘图作为一种高效、快速的绘图方式,越来越多地得到了环境艺术设计行业的重视。虽然计算机绘图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行业带来了诸多好处,但手绘绘图却仍旧以一种自由、细腻的表现方式,在环境艺术设计行业之中散发着自身无可替代的巨大魅力。
1手绘表现技法
1.1手绘表现技法的概述
手绘表现技法,即是指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设计者通过徒手绘制方式,所最终绘制出的一种具有表现性的图纸。在这种情况下,手绘表现技法的高低优劣便直接影响到了手绘设计图的整体效果,对设计者绘画功底以及相关绘图规范要求相对较高。相比于计算机绘图,手绘图纸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观赏性,同时还兼具文化性、科学性与说明性,能够让观赏者在短时间内,快速而又直观地了解到设计者的设计思想和设计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工作中,具有相对较为广泛的应用范围。
1.2对于手绘表现技法的正确认识
现如今,计算机技术在环境艺术设计领域的大面积应用,逐渐降低了传统手绘绘图方式在环境艺术设计相关领域的应用频率,并对传统的手绘表现方式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尽管计算机绘图方式有着快速、高效等诸多方面的好处,但这并不意味着在今后的发展进程中,计算机绘图就能够行之有效地代替传统手绘在环境艺术设计领域中的重要地位。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设计者通过对不同手绘技法的组合应用,不仅能够将设计者自身的风格与个性完美展现出来。同时,还能够将周围环境空间中所包含着的具体事物以一种极为细腻生动的方式呈现出来,在设计者的创意发挥、理念传达、艺术表现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应首先正确认识传统手绘表现技法,立足于实际,在传统中不断创新,在当今社会为手绘技法谋求到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2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手绘表现技法
2.1环境艺术设计中手绘表现技法的风格体现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手绘技法表现,通过设计者对周围环境空间、物质形态、结构、色彩、线条的具体重现,在绘制的过程中,就已经被注入了设计者所独有的设计思想和设计理念,从而以一种极其细腻的方式,将不同设计者的不同艺术风格展现得淋漓尽致,并最终使一个简单的设计理念生动形象地展现在众人眼前,让观赏者能够更加深刻具体地感受到设计方案中的艺术审美魅力。
2.2环境艺术设计中手绘表现技法的价值
首先,随着当今时代的不断发展,现代人们对于环境艺术设计的要求也随之不断提升。因此,设计者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不仅要充分表达出设计作品的艺术审美情趣和实际使用功能,同时,还要在一个相对较为短暂的时间内,将自己的理念以设计图的方式准确表达出来,而对手绘表现技法的充分应用,便是平衡这一矛盾的关键所在。其次,艺术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而产生出的一种审美形式,其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充分的自由性和强大的表现性。手绘表现,作为一种极其传统而又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采用不同的表现技法和表现形式,就能够得到各种不同的艺术表现效果,而不论是哪一种的艺术表现效果,都会因绘画者的不同,最终体现出极为不同的艺术风格和艺术个性。因此,在环境艺术创作过程中,通过对手绘技法的合理化运用,不仅能够使设计作品展现出高端的时代艺术气息,同时,还能为设计作品增添一份不可估量的艺术审美价值。
3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环境艺术设计相关行业的发展壮大以及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不断成熟发展,环境艺术设计当中的主要表现技法也在随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如今,尽管手绘表现技法由于其本身的局限性,在当今的环境艺术设计工作中已经逐渐淡出了设计者的视野,但其在行业发展过程当中对于环境艺术设计表现所产生出的深远影响却是不可否认的。因此,在宽广的艺术海洋之中,环境艺术设计者理应按照具体情况,合理化创新继承并使用相应成熟的现代化手绘表现技法,可以在表达艺术设计者自身独特审美情趣和作品艺术魅力的同时,大力促进环境艺术设计相关行业的向前发展,并为现代的环境艺术设计注入一丝新的时代特色。
参考文献
1孙艳.环境艺术设计手绘表现手法探究[J].戏剧之家,2016(5)
关键词:吉林省;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协调性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4-0290-02
0 引言
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是人类社会大系统中对立统一的两个矛盾体,二者既相互制约,也相互促进。探究如何实现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已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有关地区经济和资源环境的协调度分析研究也越来越多[1-3]。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也是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方面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吉林省资源环境受到较大压力,引发了如土壤退化、水资源短缺,资源利用效率低等一系列资源环境问题,因而分析吉林省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对吉林省经济——环境协调状况进行分析,探讨吉林省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演变态势,对于整个区域资源环境的优化配置、生态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1 研究方法
1.1 指标选取 结合吉林省实际的资源环境背景、社会经济发展状况选取能够反映该区资源环境质量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指标选取遵循科学性、综合性和可操作性相统一的原则。具体评价指标见表1。
1.2 评价方法 根据指标对评价结果的作用方向进行标准化处理,利用熵权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系数。关于耦合关系的评判模型很多,各种模型各有不同的特点,本文采用廖重斌[4]提出的耦合模型进行评价。耦合协调度评判标准见表2。
按上述方法计算,可以得到吉林省1986年以来协调发展状况变化。
2 结果与分析
利用耦合协调模型对吉林省1986-2008年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进行评判和分析,具体结果见图1。吉林省耦合协调度D(x,y)从0.490变化为0.702,表明吉林省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总体的耦合协调度是呈上升趋势的,根据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的评判标准,吉林省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从1986年社会经济落后于资源环境的濒临失调衰退类型演变为2008年资源环境发展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中级协调发展类型,表明吉林省社会经济取得了一系列发展,同时吉林省也付出了一定程度的资源环境为代价,吉林省逐渐重视并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促进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受到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共同影响,吉林省耦合协调度D(x,y)也存在较明显的波动性,2005年吉林省耦合协调度D(x,y)达到各年份最高值0.789,1986年耦合协调度D(x,y)0.490则为所有年份中最低值。
3 结论
1986-2008年吉林省资源环境指标波动性较为明显,并有下降趋势,社会经济指标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仍需进一完善发展质量。研究时段内资源环境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发展的耦合协调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从资源环境指数大于社会经济发展指数的濒临失调衰退类型演变为资源环境发展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中级协调发展类型,表明二者总体耦合程度是不断上升的,但协调度则呈先上升后略有下降趋势,表明近年来吉林省社会经济发展给资源环境发展带来较大压力,吉林省相对较好的协调发展程度仍存在不可持续性,可能会出现下滑的趋势。
参考文献:
[1]李辉,阚兴龙,于潇.珠海市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度分析.资源开发与市场,2012,28(06):495-497,507.
[2]黄一绥,邱健斌.厦门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5):115-119.
关键词:太阳能建筑;经济效益;奖励;社会效益
一、当地政府对太阳能政策的奖励措施
目前,吉林省《吉林省关于加快光伏产品应用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建议(128号)》光伏发电项目的发电量,实行按照电量补贴的政策,补贴标准在国家规定的补贴基础上,吉林省再补贴0.15元/千瓦时。目前国家对吉林省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最新补贴政策为:太阳能发电项目享有国家补贴0.14元/千瓦时和省级补贴0.15元/千瓦时,共计0.29元/千瓦时。
二、使用者的效益评估
试点工程屋顶安装共计总装机容量为15KW,根据主要分为三种形状的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板,分别为规格为2380mm*990mm*40mm的方形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板,规格为斜边3366mm*直角边2320mm*直角边2380mm*厚度40mm的直角三角形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板和规格为1770mm*3345mm*40mm的平行四边形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板阵列,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他们最关心的是太阳能电池板的实际发电量,按照笔者调研数据计算,调研项目中的屋顶每块规格为1640mm*990mm*40mm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板的日平均发电量为1千瓦时,每块多晶硅太阳能电池为250W,那么总装机容量为15KW的发电量为60千瓦时,按照国家和吉林省太阳能光伏发电补贴共计0.29元/千瓦时计算,平均每天可以获得17.4元补助,每年可以获得6351元补助,如果余电上网卖掉,价格为0.88元/千瓦时,根据太阳能光伏电池板的价格按功率(W)计算单价的标准,市场价格4元/瓦,屋面15KW的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板的价格共计为6万元,每年发电量共计21900千瓦时,按长春民用建筑电费0.56元/千瓦时计算,每年节省1.2264万元,加上国家和吉林省补助的费用,每年共计节省1.8615万元,预计不到4年就能收回屋面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板的成本,其后22年寿命内预计可以获得利益40.953万元。如今,生产技术的日新月异,不仅提高了晶硅电池的品质,同时也大大降低了晶硅电池的成本,投资回收预期较为理想,国家与吉林省扶持太阳能光伏建筑的好消息频出,新能源与建筑大户的结合前景广阔。
三、环保效益评估
对于居住建筑而言,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发展和普及太阳能光伏发电与建筑适配的方法是改善生态和保护环境的有效途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充分利用了节能环保的太阳能资源,对环境无任何负面影响,同时减少了煤、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的使用,效益明显。太阳能是取之不竭的能源,每天在地球上的照射量相当于全世界所需能源的三千多倍,然而无法再生,用完就没有的化石燃料,却是我们主要的能量来源,而且,因为化石燃料所产生的环境问题,例如空气中的酸雨、污染、温室效应气候变化等,这些都是确定的事实,不过,这些问题似乎都还不算严重,所以,世界每年的化石燃料使用量仍然不断上升,再过不久,这些化石燃料的蕴藏即将殆尽,世界各国的能源战争,也早已上演。因此,促进使用和研发太阳能的政策,不仅是着眼于环境保护,更是一种促进世界和平的贡献。环保效益主要对环境的优化有利,从节能减排的角度分析,太阳能光伏发电是真正的零排放和零污染,有良好的环境效益。从能够改变局部生态的角度分析,吉林省总体干旱少雨,安装太阳能电池板后,对减少水分蒸发起积极作用,对民生有利,对经济可持续发展亦有利。据相关数据总结,每节约1度(千瓦时)电,就相应地节约了0.36千克的标准煤,同时减少污染排放0.272千克碳粉尘、0.997千克二氧化碳(C02 )、0.03千克二氧化硫(S02 )、0.015千克氮氧化物(NOX)。[1]综上所述,试点工程25年总发电量为547500千瓦时,全部为自发自用,该发电量与相同发电量的火电厂相比,25年共计可以节约标准煤197.12吨,同时每年可以减排二氧化碳545.84吨、氮氧化物8.2吨、二氧化硫16.4吨、粉尘0.52吨、碳粉尘148.92吨。综上所述,该试点工程的实施成功的为吉林长春的节能减排做了贡献,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四、试点工程预期成果
试点工程的预期成果为在保证屋面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板与建筑结合最美观,最经济的情况下,将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板最恰当的规格与屋面进行适配性有机结合,抗长春当地风压、雪压,保证一年四季正常运营,同时保证了屋面自身的保温、防水功能,保证了整个小区的美观,试点工程预期的太阳能光伏发电能耗回收期为3年,3年可以保证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板成本的收回,剩下的22年能继续创造余下的经济价值,在发电的同时,能为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五、结论
根据屋面与异形的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板的结合总装机容量15KW,屋面多晶硅太阳能光伏电池板总价共计6万元的现状,以及试点工程选用的户用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结合国家与吉林省对太阳能发电项目的新的按照电量的补贴政策和相关环保效益评估数据,总结出使用者在投资屋顶太阳能发电后3年后开始能耗回收,多晶硅光伏电池板的寿命为25年,22年的可回收年寿命内预计可以获得经济利益40.953万元, 25年总发电量为547500千瓦时,该发电量与相同发电量的火电厂相比,25年共计可以节约标准煤197.12吨,同时每年可以减排二氧化碳545.84吨、氮氧化物8.2吨、二氧化硫16.4吨、粉尘0.52吨、碳粉尘148.92吨。综上所述,该试点工程的实施成功的为吉林长春的节能减排做了贡献,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本文重点针对试点工程长春与海外创业园住宅屋顶集中式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中光电利用形式,从住宅建筑构造的角度出发,解决了长春海外学人创业园住宅屋面与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板的适配性问题,综合长春严寒C区的地理条件、气候特征和太阳能资源,综合住宅的建筑布局、朝向、间距、群体组合方式和空间环境,综合住宅外观、住宅功能、周边环境、电网条件和系统综合运行方式,综合建筑设计,光伏电池组件安装位置与方式、组建选择和安装规模等研究设计出长春海外学人创业园住宅屋面与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板的屋面、檐口适配性的设计节点详图,以及适配的各个构件规格,屋面工程做法。尽管太阳能光伏的应用成本与常规能源相比仍然偏高,但随着太阳能光伏电池板的普及,随着未来科学技术的进步,光伏转换率将有所提高,相关配套设施成本的降低,[2]太阳能储能技术的进步,社会用电需要的增加,特别是绿色、生态的无污染的太阳能的观念的深入人心,太阳能光伏发电的结构必将会逐步改变全世界人们的用能结构。由于我国人多地少,每年大量的新建建筑量大而面积广的社会主义基本国情短期内不会有较大的变化,可以预计不久的将来只有太阳能光伏发电与建筑结合才能使太阳能光伏发电真正的融入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
六、前景展望
8分钟又20秒,光子从太阳表面到达我们的星球。在这段超过一亿五千万公里的旅程之后,我们的皮肤以每平方厘米10兆个光子的密度,接收太阳的热能。太阳能不仅无所不在,也是我们所在世界最初和最后的能源。太阳能经济体系不仅建立在太阳能使用的技术上,同时也为房地产与建筑世界开创了新的商机。本论文仅仅只对海外学人创业园住宅与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板在屋面适配的节点详图进行了研究设计,研究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还有许多实际的问题要结合国家政策综合进一步研究,展望未来,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的设计将会成为光伏建筑未来主要的发展方向,当下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建设的期,每年的总建设面积高达20亿m2,而且此阶段预计还要继续持续30年以上,换句话说,未来我国30年的总建筑量将超过历史的总的既有建筑数量,这些建筑的能源使用效率将会决定未来我国能耗水平和CO2气体的排放量。城乡建设领域是建筑的主要领域,也是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应用的主要领域,因此,要把握住这种“空前绝后”的建设机遇,大力提寒地区太阳能与建筑的适配性,开发节能建筑的市场潜力。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方兴未艾,任重道远。吉林省太阳能产业发展起步较晚,我们等需要站在能源战略的高度,加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明确太阳能光伏产业与建筑结合的积极意义。太阳能建筑一体化还有利于电源结构的优化,全省光伏发电在二次能源中还处于空白阶段,如果能够做到太阳能光伏与建筑大量地结合,并网发电,与在二次能源中占18.8%的风力发电互补,做到“风光互补”,还能进一步促进全省二次能源的优化。解放民众思想,提高对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产业的普遍认识,这不但对调整太阳能建筑一体化产业结构有益,对整个吉林乃至全国的能源结构有益,而且还对改善环境,对低碳经济,对加速实现节能减排等政策将起到积极促进作用,意义深远。光伏发电是比较有前景的新能源发电技术,自身很难起到主导作用,但与能源大户结合起来,能造福子孙后代,缓解能源压力,前景意义深远。最后,希望本论文对严寒地区别墅住宅屋面与多晶硅太阳能光伏电池板适配性的相关研究与设计详图能够提高大家对光伏建筑设计的关注度,激发多面性的思考,提供一些思路,达到抛砖引玉、投石问路的效果。
作者:赵晖 郭格静 谢伟双 单位:长春工程学院建筑与设计学院
参考文献:
随着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与进步,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幅多姿多彩和富有变化的画面,它深刻地改变着每个人的心理、心态与价值观念,为了充分勾勒出这一伟大历史进程发展变化的主体画面,正确地引导舆论。新闻工作者除了充分运用和发挥原有十八般武艺作用外,还应当根据形势发展的要求,不断探索和研究分析性新闻的研究和运用,以适应我国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要求。
一、分析性新闻的内涵及其与其他类新闻的联系与区别
所谓分析性新闻,就是全面深刻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对事物发展的多样性、复杂性进行充分阐述的一种报道形式:多用于社会热点、难点以及未被人们普遍认识的新生事物的报道;在活跃人们思维、拓宽人们思路方面有着其他新闻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
分析性新闻与新闻述评、新闻分析、新闻综述、思辨性新闻、解释性报道和调查性报道等中外新闻品种,虽在某些方面类似,但有明显的区别,这些报道形式远不能代替分析性新闻。我们不妨对分析性新闻最为接近的四种报道形式作个比较。先看一看解释性新闻,它一般是提供新闻背景并对有关新闻事实进行解释或分析的报道,着重回答五个“W”中的“Why”(为什么),告诉受众新闻事实的意义及前因后果,对复杂的事件进行整理和解释;新闻述评这种体裁是新闻评论的表现形式之一,表述方式主要是就实论虚,寓理于事,因事说理;新闻分析,是对新闻事实本身进行的解剖、评说;思辨性新闻,带有较强的论证、辨析色彩。任何一种新闻报道形式都是对事物发展的客观反映,上述几种报道形式也不例外,只是作者的主观反作用力强一些。作者在对事物全面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纵横捭阖,给以理性的比较透彻的解释分析。作品的思辨味较浓。而分析性新闻,则是通过运用综合分析、解释、预测等方法,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发展趋势等多方面,对事物给以立体性报道,既剖析新闻事实的内部,又展示新闻事实的宏观背景和发展趋向,使人从总体联系上把握事物。它既有新闻述评的透彻犀利,又兼新闻综述的全景式勾勒。也具思辨性新闻的深度,而又不失其客观性。
二、新的形势和任务呼唤分析性新闻
从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场深刻全面的社会变革。这对新闻工作者来说,是难得的历史机遇。同时对也是严峻的挑战。平面动态式的报道,已远远反映不出当今改革开放大潮的波澜壮阔和多姿多彩。多出一些有深度、有力度的分析性新闻,这是时代的呼唤。
改革开放以来,新事物、新现象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改革开放提供了万千机会、扩大舞台,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空前释放。可以说我们的新闻报道为推进改革开放立下了汗马功劳,成就卓著。但同时我们的理论、知识储备不足,工作方式不适应改革开放的要求,还存在着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外,亟待上水平,上档次。概括起来。我们的报道不同程度地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片面。没有把握住事物发展的规律性,不看历史,不看发展趋势,也没有分析事物彼此间的联系以及该事物在全局中的地位。更没有研究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的特殊矛盾及其本质,就事论事,顾此失彼。二是浮浅。没有深入事物里面精细地研究其矛盾特点,正如同志所批评的那样:仅仅站在那里远远地望一望,粗枝大叶地看到一点矛盾的形象就想动手去解决矛盾。三是理想化。把复杂艰难的改革开放看得轻松简单,或者当做一锤子买卖。很显然,这些问题不解决,新闻界就无法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三、掌握、用好分析性新闻。是摆在新闻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应如何把握分析性新闻的作用,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好务,工夫该下在哪里呢?就是要多跑多听多学多思。
1 确立正确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用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和过程论认识和把握事物,对事物要善于客观观察和辩证分析。在进行辩证分析时,必须把握住两个基本点,即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用联系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就要求我们摒弃过去习惯用的单向线性思维方式,因为这种主观片面的思维方式,远不能反映事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任何事物发展都有其多方面的依据。各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我们要善于运用开放式放射型思维方式,尽量对事物给以经济、历史、文化、政治、心理等方面的主体扫描,搞清楚诸多因素发挥的不同作用,找出事物的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这样我们就会少犯或不犯片面性错误。辩证唯物主义还告诉我们。不但要研究每一个大系统的物质运动形式的特殊的矛盾性及其所规定的本质,而是要研究每一个物质运动形式在其发展长途中的每一个过程的特殊的矛盾及其本质;研究工作必须从这一点开始。因此,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认请事物所处的发展阶段及其本质,弄清楚“来龙”,把握住“去脉”。把事物作为一个发展过程来报道,而不是简单孤立地把结果推给读者,我们的报道就会比较充分地展示出改革开放的丰富性和艰巨性,就不会是干巴巴的几条筋;就不会落后实际工作,“慢三拍”、“炒冷饭”:也就不会因对事物发展规律认识不清而导致报道超前或任意拔高。
2 工作方式上要纵横捭阖、全面深入。在改革开放形势下。记者单靠编材料、打电话、跑衙门,是写不出分析性新闻的,必须改变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的采访方式,沉下心来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全国“大一统”,工作基本上是一个模式,那时解剖一两个“麻雀”或许就够了;而在当今激变的年代,社会经济发展呈现多元化趋势,这便决定了我们采访的功夫不仅在于解剖“麻雀”,还在于选择“麻雀”。甚至从一定意义上讲,后者比前者更重要。对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给以观照,各种观点、材料互相印证、碰撞,去掉浮华,直露真实,弄清事物的来龙去脉和本质意义,估出事件影响,揭示发展趋势。这里是经过了不仅是身体而且是思想上的艰苦工作之后应有的收获。
渤海海洋环境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长期以来渤海“碧海工程”整治专项等工作都集中在渤海内部环境科学治理上,未能对引起海洋环境污染的源头进行规划治理,难以达到治本的目标。本文将治理渤海海洋环境的视角从海域转移至陆域,认为研究沿海社会经济活动对渤海海洋环境的影响是破解“渤海难题”的关键。环渤海地区已经凸显出其经济迅猛发展的趋势,未来一段时间该地区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热点区域,开发力度和强度都会随之加大。
多个国家和地区发展规划都紧紧围绕渤海沿岸而制定,新一轮的发展起点将渤海区域再次推入快速发展的队列,形成了环渤海的开发建设格局。渤海海域在为未来经济发展提供港口航运、发展空间的同时,其海洋环境在这种高开发强度背景下必将承受更大的压力。未来的经济开发活动会对渤海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国家和地区的发展规划要在环渤海地区布局哪些产业?农业的现代化进程以及农业结构的改变对渤海环境造成多大的压力?工业结构的调整是否有利于渤海环境的改善?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渤海环境是否有影响?调整产业发展方式能否成为解决渤海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对环渤海地区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趋势有个宏观的把握。
一、30多年来渤海环境发生急剧变化的主要原因
过去的30年环渤海经济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经济总量增长了76倍,以中国4.39%的土地面积创造了中国21%的经济总量,工业经济密度为全国平均的4倍,其工业发展对中国经济整体增长的贡献更是不可替代,形成了雄厚的工业基础。城市人口在过去30年增加了4600万,仍然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城市建设在近20年里,扩张了一倍多,即在20年里又建成了一个1986年的环渤海城市群,其扩张速度让人震惊。
伴随着环渤海地区社会经济活动强度不断加大,渤海海洋环境在过去30年的时间尺度内亦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上世纪80年代,渤海海水质量几乎全是一类水质,二类水质比例很小,而2000年左右,以三大海湾为主,海水水质出现了三类水质,其中以二类水质为一般状态,一类水质比例急剧减小,时至今日,渤海三大湾的水质主要以四类和劣四类水质为主,一类水质海域几乎没有,而且每年的变化趋势均是较清洁水域面积减少,污染水域面积逐年增加。
渤海环境质量问题已成为很多政府部门、专家学者关注的环境问题,甚至有些专家学者提出,如按此状态发展下去渤海将成为“死海”。根据海洋局监测资料统计,海上活动及临岸活动的污染贡献约20%,而陆域社会经济活动对海洋环境影响的贡献占80%,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是陆源污染的三大来源。陆域经济活动产生的废水通过排污口、地表径流、河流排入海中,而通过河流入海的污染物量又占入海污染物总量的80%以上,其中携带大量的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石油类、重金属等污染物。
因此,渤海环境在如此短暂的时期内发生了这么巨大的变化,究其原因自然因素应该排除在外,渤海周边人类的开发活动应该是其最主要原因。目前环渤海地区的开发力度相比过去的30年更是有增无减,该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产生大量的废水,污染物经由40余条河流注入渤海,渤海容纳了该区域几十年来的生产废水,其环境压力巨大,时至今日渤海仍承受着巨大的环境负担。
二、社会经济活动影响渤海海洋环境的压力分析
(一)农业污染可能成为最重要的因素
与20世纪80年代的传统农业相比,农业生产在发展规模、产业构成、现代化生产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显著地变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业的生产规模迅速增长。30多年来,环渤海地区农业总产值增长了40多倍,其中种植业产值增长25倍,畜牧业产值增长110倍,渔业产值增长160倍。粮食产量由4000万吨增加到6800万吨,增长了70%,水果产量由291万吨增加到3513万吨,增长了10倍多。
2.农业的产业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传统农业中种植业占绝对优势,比例达80%以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肉、蛋、奶等畜产品的需求将不断增加,现代农业中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也由1978年的13%增加到2011年的34.6%,畜牧业与种植业共同成为农业发展中的支柱产业。环渤海地区畜牧业具有排污量大而处理率低的特点,从污染排放量上畜牧业排污量远大于种植业,快速发展的畜牧业已成为渤海地区水体污染的重要源头。
3.农业现代化的生产方式。农业生产规模在过去几十年的快速增长,除农业科学技术的贡献之外,这些成绩大多仍是依靠了大量的物质和能量的投入而取得的。大量的农药化肥用于经济作物的生产,农业化肥施用量增长了4倍,农药增长了3倍(相比1990年),化肥施用量和农药施用量超出安全施用量上限2倍多。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在物质和能量投入水平上对于渤海环境而言并不能构成多大的影响,这种现代农业生产方式也快速加重了农业生产这个面源污染源的强度。可见,过去30多年的时间里,农业总体规模的增长、农业结构和生产方式的改变是推动环渤海地区农业面源污染不断加剧的最主要原因。
(二)工业结构调整趋势不利于环境改善
环渤海区域经济目前正处于工业化阶段中后期,主导产业仍然集中在工业部门,且工业结构整体呈现重型化特征,钢铁工业、石化工业和装备制造业所占比重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从环渤海地区主要重化工业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上来看(见表1),钢铁、石化、装备制造等重化工业产业发展势头迅猛,重化工业在各省市工业结构中的支柱地位将不断加强,同时重化工业布局呈现向渤海沿海集中趋势,包括山东半岛的城市群,河北唐山的曹妃甸、黄骅港,天津的滨海新区,辽宁沿海城市群等。
由于钢铁、石化工业等重化工业属于资源依赖型产业,也是高能耗、高污染产业,环渤海地区工业结构重型化趋势势必会加大对资源的消耗,还会带来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同时,主要重化工业行业呈现向渤海沿岸集中的趋势,当众多重化工业企业在小范围内集中时,其污染物排放强度增大,这对渤海环境肯定会造成比较大的压力。因此,未来的重化工业发展对渤海环境的影响还将持续,生产废水如果处理不当则对渤海环境的破坏将加剧。
(三)城镇化加剧环境压力
由于城镇居民生活废水经管道排放,容易排入河道,入河系数高,污水处理规模和程度较低,导致城镇居民生活产生的废水入河量较大。随着城镇化率的大幅提高,城市规模将不断扩大,城市地表径流污染量也逐渐增加,城镇化将成为加剧渤海环境压力的重要因素。“十二五”期间,环渤海地区城市化进程将进入到了快速增长阶段,三省两市提出的城市化目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最高达到了90%(见表2)。以沈阳为核心的“五带十群”发展规划指出至2015年城镇化率要达到80%以上,这些因素将使辽宁城镇化在“十二五”进入加速发展期。
山东省“十二五”期间城镇化发展目标为,城镇化水平达到55%以上,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每年从农村转移出120万人口。河北省提出要进入全国城市化发展先进行列,未来的发展要把城市群作为主攻方向,构筑环首都城市群、冀中南城市群和沿海城市带“两群一带”城镇化空间新格局,大力推进城镇建设水平。随着环渤海地区周边城市群不断扩大,渤海周边城市人口的增长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是发展趋势,居民生活废水排放将加剧对渤海环境的压力。
三、缓解渤海海洋环境压力的解决对策
(一)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
农业污染物排放量与农业经济发展规模直接相关,而农业经济规模的发展壮大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是农业污染治理的根本出路。以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为主线,选择集约型、生态型、精细化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是降低农业污染的根本途径。畜牧业生产方面,逐步取消“一家一户”的养殖经营方式,通过建立畜禽养殖小区,将各养殖专业户在空间上集中起来,使畜禽养殖污染的面源特性转变为点源,实施污染物的统一收集、统一处理和循环利用。种植业生产方面,应完善和发挥有机肥与低毒农药使用的补偿机制政策,引导种植业生产向低成本、高利用率、低污染的模式发展。
(二)调整工业发展方式
根据相关规划环渤海地区未来的重工产业将会更快更好的发展。因此,调整工业发展方式,发展循环经济,走集约化生产、清洁化生产、低消耗高产出的发展之路将是降低工业污染的重要出路。一方面,金属冶炼与压延加工业目前不仅在环渤海地区,甚至在全国范围内都处于一个供过于求的状态,同时由于该产业高耗能、高污染的特性,因此,该产业生产规模需要得到有效控制,并通过技术更新和企业重组等途径对冶金产业进行有效整合,提高产品生产质量的同时有效控制工业污染。另一方面,石化工业属于资源消耗型产业,环渤海地区依托资源禀赋在石油开采、储存以及粗加工方面有着竞争优势,但石化产业链下游工业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能力不足,是典型的粗放型生产模式,因此应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企业整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技术水平,积极推进产品向高端化、精品化、专业化发展。
(三)提高污水处理规模与水平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居民生活污染物产生量将不断增加。加大城市废水治理投资,提高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提高污染物消减率,避免污水直接排入雨水管道以及河流、湖泊、水库等环境水体是治理城镇生活污染的最根本途径。
[关键词]信息化社会;计算机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F224-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6-0071-01
信息化社会建设,是我国发展过程中的重点,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意义,在今天,电子通信,计算机,等信息技术,成为我们生活和工作的左右手,它帮助我们拉近距离,通过手机和电脑视频通话,即使不见面也能面对面的交流沟通。还有一些先进的生产设备都是通过计算机管理和监测的,不仅仅大大的减少了人力资源,而且还能缩短生产时间,增加生产质量等优点。由此不难看出信息化发展不仅是我国也是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势所向。所以从当前的社会形势出发信息化社会环境下的计算机管理,还有相关的改进措施,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进步,有很大的意义我们要高度重视起来。
一、 计算机应用特点与管理问题
1、计算机应用特点
各国越来越重视信息化建设,同时对于计算机研究,计算机网络方面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精力,同全球经济的建设进程也在加快。我们通过调查发现,计算机信息技术已经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融为一体,可以说现在的生产和生活中如果离开的计算机信息技术,那么医院不能正常运转,工厂的设备会停止工作,企业的管理会变得混乱等等状况,由此可以看出人类已经习惯和融入了信息化的时代,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以及信息产业三者之间相互依赖性在不断地增加,而且信息化社会环境也在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甚至改变了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计算机管理方面的问题
我国的计算机管理系统还不完善还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人们虽然明白计算机管理的重要性,但是却没有相应的重视程度,对于一些企业而言缺少专业的技术人员,当先进的设备出现问题的时候,唯一的办法就是高新聘请外援帮助维修。小的问题可以很容易修理,可是当机器出现的问题十分严重,必须要更换或是,系统还原的时候,可能会导致企业整个系统的瘫痪,对企业有很大的影响。相反如果企业能拥有相关的技术人员,每天的对机器进行检测,提早的发现和解决要出现的问题,就能避免因计算机故障对企业导致的损失。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比较低,我们需要对计算机的防护系统加强,需要不断地去改进和完善。可能更多人注重的是计算机带来的经济效益,它应得信息,却很少考虑到它软硬件设备的安全问题。“熊猫烧香”病毒我想大家都并不陌生,它的出现使很多电脑进入瘫痪状态,系统被严重的毁坏。所以现在黑客的随意的活动很可能对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不要光想着如何降低计算机的管理成本,如果没有有效的防护措施去应对,当问题出现后造成的损失是你无法接受的,所以防护问题也是我们不可忽视的。
二、 加强计算机管理的有效策略
1、 加快技术手段创新
就现在的形式,我们不难看出计算机技术发展趋势,会更加的智能化,全面化,人性化,我国该加快技术手段的创新,将计算机技术更快更好地普及到各个行业,对行业的发展起积极地促进作用。(1)以当前高性能的计算机始终遵循“微处理器摩尔定律”的发展规律来看,进一步加大高性能计算机的研制,将我国打造为继美国和日本之后,第三个可研制以10亿次/秒的高速运算的高性能计算机国家。(2)加大集成电路产业的设计与研究。随着我国研究的嵌入式CPU产品成功以及多款高性能计算机的应用,基本打破了我国传统的信息产业“空芯化”历史;(3)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服务器操作系统,以及Linux桌面操作系统、办公室软件的快速发展,已基本打破国外产品的垄断局面;(4)我国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已成为国际电联的三大标准;(5)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将加大力度深入研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计算机零部件。其中首要考虑因素为低成本,在产品的重构性、易用性、安全性及低耗能等方面将优于同类产品。
2、 注重硬件与软件维护
多注重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维护,可以使系统尽可量少的出现错误,还可以防止黑客对系统任意的破坏,避免企业不必要的损失,所以硬件与软件的维护工作具有很大的意义。计算机硬件运行环境及操作、维护方法等,具体内容如下:(1)运行环境。在应用计算机时,应注重外界环境安全,避免在强磁场、化学污染及噪音等环境中使用,更不得在湿度过大、温度过高或阳光暴晒环境中使用,确保供电的稳定性,保持应用环境的通风、防尘、干燥,又可避免静电的产生。(2)硬盘保护。在硬件系统运行过程中,不得由于震动、不平稳等原因造成磁盘损坏,丢失数据;不得短时间内频繁开关机或经常格式化处理硬盘。定期清理磁盘使用痕迹、碎片等,优化系统的运行性能。尤其在计算机使用过程中,注意散热问题,一旦风扇运行出现问题则及时修理或更换。(3)光驱保护。在选择光盘时,需使用正版光盘,以保护光驱。定期清洁光盘,避免硬物擦伤。另外,光盘不能叠放在一起,以免造成损害。(4)显示器保护。在使用过程中,显示器放置在平稳位置,确保显示器清洁,通时保证其通风散热良好,且不得接触强磁介质,以免产生画面影响。
3、优化计算机的软件运行环境
在计算机使用过程中,应根据个人习惯的不同,对硬盘合理分区,并选择适用的应用软件,尤其对系统中软件实行分区。在安装个人应用软件时,尽量选择D区,避免由于操作失误而将程序删除;对于存放重要文件的文件夹中,应做好标签及备份,避免由于误操作而造成信息丢失的损失。及时更新病毒软件,做好软件升级、补丁等程序,尽量选择正版或正规网站提供的系统软件,在新软件运行之前检查病毒,避免软件病毒对计算
机系统的侵害。另外,在计算机操作中,还应注重一些软件的应用,如安装系统、Ghost备份等,如果计算机软件出现故障,可在短时间内恢复系统,确保计算机的正常使用;如果计算机系统发生问题,则利用Ghost备份系统,几分钟即可恢复软件,确保操作系统的正常运行。另外,在windows系统中,包括了诸多诊断、修复操作软件,也是解决计算机常见问题的重要方法与手段。
4、加快计算机的创新推广
可以说现在的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全民都应具备的,但是仍有一些人不懂,所以我们需要加大对计算机的推广,要更多地人了解和知道如今计算机技术对人类的帮助和它的好处,还要加大网络覆盖区域,要更多地人可以不论什么时间和什么地点,都可以从网上汲取所需要的信息。加大信息传播范围及传播速度,提供更强的数据处理能力,以满足不同群体、不同行业以及整个社会的医疗、福利、就业、教育、储蓄、分配等方面的应用需求。外,加快网络与计算机相关技术的研制,为计算机使用与网络安全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
总结:社会进步信息化时代是必然的,我们应该跟上社会的需要,将计算机管理技术更好地应用到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不要盲目,要讲究策略,从而推动我国信息产业发展,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王慧.信息化社会环境下的计算机管理策略[J].信息通信.2011(06).
城市水环境质量与社会经济关系密切,其协调关系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聊城市近5年(2008~2012)水环境中的控制指标化学需氧量、氨氮的排放总量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关的地表水资源量、环保投资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城市污水处理率、万元GDP用水量之间的关联度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最后根据水环境质量与社会经济发展各相关量之间的关联度大小提出进一步改善聊城市水环境质量的对策和建议。
一、聊城市水环境质量现状
聊城市境内河流属于海河流域,主要有徒骇河、马颊河、卫运河、金堤河、赵牛河和京杭运河6条河流,共设置27个断面。监测指标为23项,其中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是必测指标。化学需氧量和氨氮主要来源于工业和生活污染两方面。近十年,聊城市水环境质量逐步改善。2003年河流水质达标率为0%,2012年河流达标率为33.3%,主要污染物为氨氮、总磷、化学需氧量和生化需氧量,其余污染物污染较轻。
二、灰色关联度分析基本原理
对于2个系统之间的因素,其随时间或不同对象而变化的关联性大小的量度,称为关联度。在系统发展过程中,若2个因素变化的趋势具有一致性,即同步变化程度较高,即两者关联程度较高;反之,则较低。因此,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是根据因素之间发展趋势的相似或相异程度,亦即“灰色关联度”,作为衡量因素间关联程度的一种方法。灰色系统理论提出了对各子系统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的概念,旨在通过一定的方法,去寻求系统中各子系统(或因素)之间的数值关系。因此,灰色关联度分析对于一个系统发展变化态势提供了量化的度量,适合动态历程分析。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是将研究对象及影响因素的因子值视为一条线上的点,与待识别对象及影响因素的因子值所绘制的曲线进行比较,比较它们之间的贴近度,并分别量化,计算出研究对象与待识别对象各影响因素之间的贴近程度的关联度,通过比较各关联度的大小来判断待识别对象对研究对象的影响程度。
三、计算灰色关联度
本次选取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为评价指标,分别计算其与地表水资源量、环保投资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城市污水处理率、万元GDP用水量等各相关指标的灰色关联度,找出其关联关系,计算结果见表1。
从表2计算结果可知:在选取的评价指标中,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与社会经济发展各项指标的关联度都在0.7以上,与城市污水处理率的关联系数最大,与万元GDP用水量的关联系数最小;氨氮排放总量与社会经济发展各项指标的关联度都在0.6以上,与城市污水处理率的关联系数最大,与万元GDP用水量的关联系数最小。
由此可以看出,聊城市水环境质量与地表水资源量、环保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城市污水处理率及万元GDP用水量的关系都比较紧密,尤其是城市污水处理率。
四、改善对策建议
1 加快污水直排口治理工程,严格控制污水直排。聊城各河流沿程仍有一些入河直排口,造成部分断面水质波动,需要进一步加强建设直排口治理工程力度,确保污水全部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入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