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1 16:21:03
序论:在您撰写生物技术创新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目前国内外对创新型人才的定义尚未统一,现有研究主要从以下三个角度来对创新型人才加以解释:从创新型人才本身的综合素质加以定义,从创新型人才的价值加以定义,综合创新型人才的素质和价值加以定义。通俗讲,创新型人才,就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通常表现出灵活、开放、好奇的个性,具有精力充沛、坚持不懈、注意力集中、想像力丰富以及富于冒险精神等特征。现有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标准和实施办法对于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都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但还存在一定缺陷。
1.1理论研究滞后,缺少完善的评价模式
目前,创新型人才和创新能力受到了广泛关注,但创新能力的界定和内涵尚未取得一致的认识。特别是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不同专业人才所需具备要素构成不完全相同。邓成超等认为大学生创新能力主要由创新思维、创新学习和创新操作构成。胥群从心理层面指出创新能力包含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和创新情感。纪延光等则认为大学生创新能力有基础要素、创新要素、协作要素三大组成要素。金琴将创新能力分成了创新学习能力、创新知识基础、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技能4个指标。而针对不同专业更有不同的内涵界定。但目前任何一种研究尚局限于理论探索阶段,尚没有成为一致认可的标准,可操作性不足。另一方面,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庞大,专业种类繁多,办学层次、办学历史、办学水平差异很大,采用统一的评价模式自然不能满足客观需要。对于生物技术这种理工结合、理论与实践兼顾,办学历史不长,学科仍处于不断快速发展之中的专业,相关研究更显不足。
1.2评价形式单一,评价内容片面
长期以来,我国对学生总体水平和素质的评价大多局限于闭卷考试,对人才的培养多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评价形式单一,这种从小学延续至大学的评价模式桎梏了大多数人的创新性和主观能动性。近年来,许多高校逐步改变了对大学生以分数作为唯一标准的评价体系。开始从课外活动、科学研究参与、校外暑期实践、参与科技竞赛活动、获奖以及人文艺术修养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为更客观全面评价创新型人才提供了一些有益和可操作的经验。但总体讲,评价内容仍未脱离以分数为绝对主体的评价标准,上述活动在执行中仍面临参与人数少、敷衍应付、不具有强制性的尴尬。现有评价内容多体现出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1.3评价结构缺陷,重结果轻过程
现有评价体系中,过于强调考试的作用,看重的是最终评价,往往以一次考核来评定学生的优劣。这种应试化倾向的大学生学业评价体系导致大学生主体性的丧失,而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就在于提升人的主体性。此外,评价的主体是任课老师、评价的标准是分数,而对于过程和课外往往是忽视的。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每个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亦是动态发展和不断积累的,且由于人的兴趣爱好、特长不同,创新能力体现的方面亦会有所差别,而现有评价机制往往缺少对创新能力的动态把握,不能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对创新能力的动态评价,不能切实发挥教学评价体系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生物技术创新型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对策分析
2.1从共性和多样性角度界定创新型人才评价的内涵
在创新型人才评价标准上,既要坚持人的共性发展原则,又要突出人的个性特质。在创新性人才评价标准上,既要具备创新思维、创新技能等能力建设,又不能忽视精神层面、培养手段科学性、培养环境建设等多方面的要素。同时,专业、学科的差异使得这一内涵应具备专业所需要的特有标准,文科、理科、工科,以及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及职业教育所蕴含的创新能力要求呈现出多样性。如生物类专业中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则应有所区别,生物技术侧重的是科学开发的创新,目前我国生物技术企业最需要就是研究开发型人才,占此类人才需求的58.3%,但“重理论、轻实践”培养出的生物技术人才应用性又较低,导致企业招不到合适人才与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就业困难并存。生物工程人才应侧重的是工程技术设计、工艺流程的掌握与改进、技术开发等方面。因此,专业特点应在创新型人才的评价体系中得到体现。
2.2改革传统课程考核评价方法
目前,在大多数课程考核中同样体现出评价体系结构的局限性:闭卷考试多,开卷考试少,题型客观题多,主观发挥题型、思维题型量少;上课内容和实践内容陈旧、教学内容方式不够灵活、探究少;学生参与少、动脑机会少。传统的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不需要太多的灵活运用和平时知识积累,许多同学通过短暂的突击就能应付考试过关。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增加提问探究环节,考试环节增加主观题型、提高了无统一答案的试题比例,甚至在部分课程增加了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制作幻灯片和上台讲课的环节,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近年来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在各种创新竞赛和社会调研活动中成绩不俗:如《赛克(cycle)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创业计划书》获第七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荣获金奖;“规模化猪场粪便污水生物处理及资源化工艺”获第一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一等奖。
2.3完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实践教学作为生物技术专业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了校内实验性教学环节,以及毕业实习、生产实习、参与科研活动、参加学术讲座活动、申请承担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等弹性较大的其他实践活动。现有实验实践质量评价体系大多以实验报告、实习报告为依据,没有细化的评价指标,忽视了教师教学态度、实验准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情况的评价。而一个良好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对调动教师的创新性和学生的积极性至关重要。因此,建立涵盖实验教师教学质量、实验效果信息反馈和合理实验成绩构成的评价体系将有利于提高实验实践在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锻炼中的主导地位。一个良好的实验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应包含合理的教学内容、贯穿全过程的量化指标,有利于强化教师的竞争意识和责任意识,引导教师开展教学创新研究。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的研究已有一定报道,并且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郭风法将实验课教学质量评价分为教学态度、实验准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情况等五个方面,每一方面包含若干评价指标。我们通过设置配套的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的实验教学内容,完善管理措施,将实验教学从基拙性向研究综合性、开放性推进,特别是与企业紧密合作,显著提高了学生的研发能力。近2年获得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2项,校级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及创新性实验项目3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明显提升,一批学生进入中国科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厦门大学等单位攻读硕士研究生,表现出较好的创新意识和实验能力。
2.4建立覆盖学生学习过程的动态评价机制
关键词:生物技术;创新;应用;发展
中图分类号:FQ81文献标识码:A
一、生物技术的基本特征
生物技术也称生物工程,它是在分子生物学基础上建立的、为创建新的生物类型或新生物机能的实用技术,是现代生物科学和工程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具体而言,生物工程技术包括转基因植物、动物生物技术、农作物的分子育种技术、纳米生物技术、重要疾病的生物治疗等;基因操作技术包括人类功能基因组研究、重要动植物功能基因组研究等;生物信息技术包括生物信息的获取与开发、加工与利用,以及结构基因组和蛋白质组学研究、药物筛选、小分子药物设计等;创新药物和产业化开发上,将重点建立完善的药物筛选体系、研制重要药物品种、实验室建设、药物制剂技术等。生物技术有五个方面的特征:
1、大科学工程研究方式的出现。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的基因组的研究,使得生物技术的研究从作坊式转而进入了大科学的运作方式。基因组研究以人类基因组为代表,其研究对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要在整体上破译遗传信息,不可能用以前零敲碎打的方式,而是采用了其他学科的一些运作方式,包括大规模、高通量、信息化的工业运作方式。由于人类基因组计划对产业的巨大带动作用,引起实业界浓厚的投资兴趣,投资量逐年递增。
2、精细分析和广阔综合的统一。生物技术在分子、细胞、组织、器官、整体乃至群体的多层次、全方位研究,以及生物技术与数学、物理学、化学、信息科学的前所未有的整合,使得很多生命系统复杂问题的解决出现了可能。
3、科学进步和技术革命互为因果。生物技术的每一次突破,都与技术革命相关,科学与技术之间的界限也是越来越模糊了。
4、基础与应用的结合。生物技术与医学、农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是这些应用学科的基础,也能从应用学科中获取基础研究的源头活水。很多重大社会需求的问题会构成揭示自然规律的一些重大科学工程的出发点,如对艾滋病、肿瘤、人口控制、抗病虫植物等方面的研究。
5、产业化的速度大大加快。各种生物技术的发展,使得生物技术基础研究到实现产业化的距离较之以往大大缩短。
二、生物技术的创新前景
世界生物技术在21世纪的发展取决于技术平台的宽度和高度,预计未来将形成几个新的生物技术平台,这些平台的建立,将使生物技术的发展令人难以预测。
生物技术已有三个平台,即DNA重组、细胞培养和DNA芯片,已经取得了相当成果,培育出了新的生物技术产业。预计在本世纪还会形成几个新的平台。
1、基因组平台。目前已有数十种微生物和4种模式生物的基因组全序列已进入数据库,人类基因全序列草图也刚完成,这意味着有数十万计的基因及其编码的蛋白质可供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的操作,从而大大扩展了生物技术的产业范围。
2、生物芯片平台。它是分子生物学与化学和物理领域的多种高新技术的交叉和融合。从DNA芯片延伸到含各种生物大分子的硅片最终将与纳米技术相结合,使离体操作的芯片发展成为可在活体内执行某种功能的组件。
3、细胞生物学平台。它是克隆动物和克隆组织器官的基础。
4、生物信息学平台。目前,生物信息学已经广泛用于基因组和蛋白质组的研究,但是随着大多数基因和蛋白质功能的阐明,将会出现一个新的发展前景,这就是在计算机上模拟细胞内和机体内的生化代谢过程,甚至模拟进化的历程,这将使生物学真正进入理论生物学的新时期。
5、神经科学平台。目前,国际上正在酝酿开发神经生物学的大计划。人类的高级神经活动如感觉、认知和思维终将在分子水平和细胞水平上被解析。除了可以预计的上述5个平台外,还会有新的平台出现,生物技术的发展前景是难以估量的。
三、生物技术的应用
生物技术作为21世纪高新技术的核心,对人类解决面临的食物、资源、健康、环境等重大问题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大力发展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近十几年是世界生物技术迅速发展时期,无论在基础研究方面还是在应用开发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生物技术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农业、医药、轻工食品、海洋开发及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生物技术将是21世纪的主导技术之一,甚至可能引发一次新的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各方面必将产生全面而深刻的影响。
1、农业生物技术。近几年来,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发展之快,对农业产业结构的改善和产量增加的作用之大,已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和科学家的高度重视。农业生物技术领域中研究最活跃的是应用转基因技术,将目的基因导入动植物体内,对家畜、家禽及农作物进行品种改良,从而获得高产、优质、抗病虫害的转基因动植物新品种,达到充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2、海洋生物技术。海洋生物学与生物技术相结合,产生了海洋生物技术这一新的领域。海洋生物技术作为加速开发利用海洋生物资源、改良海洋生物品种、提高海产养殖业产量和质量、获取有特殊药用和保健价值的生物活性物质的新途径,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许多国家已将海洋生物技术作为21世纪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3、轻工、食品生物技术。轻工、食品行业是生物技术应用的重要领域之一,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利用生物技术进行农副原料加工直接制成商品,如发酵制品、酿造等产品;二是以生物技术产品为基础,进行二次开发形成的新产业,如低聚糖加酶洗涤剂、高果糖浆等;三是以生物技术为手段对传统工艺进行改造,从而降低消耗、提高产品质量。
4、医药生物技术。医药生物技术是生物技术研究开发的热点,近十多年来一些发达国家投放大量的人财物力研究和开发医药领域的生物技术,已取得新的进展,其中基因治疗技术和新型生物药剂方面的开发应用最为广泛。
5、其他生物技术。随着世界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生物技术除广泛应用于农业、海洋、食品、医药等领域外,在其他诸如环境保护、石油化工等领域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四、生物技术产业发展趋势
生物技术的发展培育了一个完全崭新的、大有前途的产业领域。生物技术投资包括公共投资和私人投资。生物技术诱发生产力的提高是公共和私人部门投资于生物技术领域的主要动因。基因组产业将成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它的巨大经济效益吸引着投资商和企业向这一领域汇集。
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生物技术逐渐在整个自然科学的发展中占据了“龙头”地位。例如,20世纪末,美国的博士学位获得者中51%从事生物技术研究;在全球500强大公司的前50位中,生物制药企业有13家,其资本利润率接近20%,远高于信息产业。可见,生物技术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美国是现代生物技术发展较早的国家,生物技术产业已具有一定的规模,无论是在研究水平和投资强度、还是在产业规模和市场份额上,美国均领先于世界。美国拥有世界上约一半的生物技术公司和一半的生物技术专利;美国生物技术产品的销售额占全球生物技术产品市场的90%以上。
目前,60%以上的生物技术成果用于医药工业,用来开发特色新药或改良传统医药,由此引发了医药工业的重大变革。众所周知,医药业是一项高技术产业,生物医药则如皇冠上的宝石,耀眼夺目却有些可望而不可即。其原因是:它需要资金、技术大规模地投入。于是,一种能汇聚市场上一切偏好风险的投资者的资金,并将之投入到需要融资的企业中去的新型投资方式――风险投资就应运而生。
生物技术是21世纪最具发展前景的高科技产业。我国在部分领域,如人类基因组研究及疾病相关基因研究、植物基因图谱、转基因动物、基因芯片、干细胞研究有明显进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据有关部门预测,未来几年中国生物技术产业的年均增长率不低于25%。虽然中国生物科技领域起步较晚,整体水平落后,但中国生物技术产业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美好的前景,它必将成为中国高技术产业中最具活力的成长点之一,并跻身于国际先进生物技术的前列。
(作者单位:1,2.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生命科学学院;3.武汉江夏区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陈竺.“新世纪之初的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中国科学院网,2001.11.
[2]“The Biotech Century”by Jeremy Rifkin,Penguin Putnam,Inc.Marc-h.1999.
[3]钢都.“生物技术产业:本世纪的亮点”,中国经济信息,2001.1.
[4]“The Biotech Investor's Bible”by George Wolff,Wiley,John&Sons,Incorporated,June 2001.
[5]“The Coming Biotech Age:The Business of Bio-Materials”,Richard W. Oliver,McGraw-Hill Professional,November 1999.
[6]李建华.“现代生物产业发展模式初探”,经济管理,2000.11.
[7]周彦兵.“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与展望”,生物学通报,2001.4.
[8]马述忠,黄祖辉.“关于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思考”,中国软科学,2001.8.
如何强化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成为当今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通过对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以研究性课题为载体以及提供创新实践平台和优化多元考核机制,对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进行了研究性教学,探索研究性教学在培养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创新能力中的作用。
关键词:
研究性教学;生物技术;创新
生物技术专业是一门涉及领域宽、涵盖范围广、基础性、应用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新兴复合型专业,是现代生物学发展并与相关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现今生物技术是发展速度较快、开发潜力大、竞争较为激烈的领域,也是最有希望孕育关键性突破的学科之一,国家政策、社会需求、生物产业的发展趋势都为生物技术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当今社会对生物技术人才的需求并不仅仅局限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大小,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型人才培养已是高等教育的重大时代课题[1]。2005年,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若干意见”的文件中明确提出高等学校“要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本科教育文件中首次明确使用“研究性教学”,充分体现了对于高校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的要求。研究性教学是一种旨在通过学生的主体参与以发展其主体性的教学观,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积极主动地探索教学问题,把教学变为创造性的、有意义的探究性活动,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研究性教学以培养创新性人才为目的,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训练技能、培养能力、发展个性。根据社会需求及我校的特点,我们把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设定为通过全面提高课程的教学水平,培养出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具有科学探究能力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如何强化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成为生物技术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能否达成的关键[2]。近年来,应用研究性教学对培养生物技术创新人才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教师树立新观念,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与能力
教师树立新观念是有效实施研究性教学的前提。教师应树立以下观念:(1)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科研创新和实践能力,注重因材施教,保护并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2)坚持真理的知识观。教师应唯理是尊,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教师不合理的观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3)互相促进的发展观。教师不再只是一个知识传授者,更是一个启发者、设计者、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鼓励者和促进者。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探索与研究,最终实现教学相长,教师同时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研究水平成为学者型和研究型教师[3]。
二、以课题为载体,鼓励学生进行科学研究
把“教研结合”、“寓学于研”的思想贯穿于生物技术专业的研究性教学过程中,以课题为载体,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以课题为载体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在研究性教学中,我们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由[4],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以及实验室条件,自主选题、分组和创建学生团队,在合作中提高科研能力、培养团队精神。此外,学生可以自主设计研究方案,独立思考、充分表达见解,对学习和研究过程进行自主调控等。给学生们配备专业导师来指导学生的科研,学生可以参与到老师的科研工作中去,也可以申请自己感兴趣的课题。鉴于学生缺乏科研经验,选题方面采取导师命题和学生自主选题相结合的方式,在尊重学生自主选题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申报大学生科研课题、参加企事业单位的课题等。近3年,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共获得50余项国家级、省级以及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学院资助本科生科研创新项目180余项,本科生发表50多篇学术论文,其中9篇为SCI论文。
三、建立创新实践平台,对研究性教学提供设施
保证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在实践中产生,学生在确定研究方案后,须为学生提供所需的仪器设备、药品和试剂等保障。我校重视创新实践平台建设,先后建成省级首批“基础课教学实验室”和“高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江苏省药食资源植物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点和5个(中央财政与地方高校共建)中地共建实验室。建立了江苏万邦、江苏恩华、江苏维维等62家校外专业实习基地。建立大学生创新工作室,创设学生创新工作室与实验示范中心联动机制,设立专项经费,先后组建、扶持创新创业团队50余个。
四、优化激励机制,建立多元化考核方式
从生物技术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建立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能力。传统学科教学评价的主要特点是重结果、轻过程,而研究性教学更多的是关注过程。研究性教学突出强调教学的“实践性”及“创新性”,考核方式的制定也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应用及创新能力,不应以单一的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的能力。具体来说可以从学生学习态度、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研究结果、论文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同时优化激励机制,如参加科研项目的学生取得一定成绩可以获得学分,完善以选课制为核心的学分制,以适应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建立大学生科研学习评优制度,可在评定奖学金、评先评优以及推荐研究生等方面给予倾斜;对于指导学生科研的教师在补助奖励、职称评定上有所倾斜等方式。
五、研究性教学实施的几点体会
(一)活用教材,拓展第二课堂
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把研究性教学应用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5],教师要活用教材,给学生树立知识是不断更新与进步的建构主义新知识观,鼓励学生拓展第二课堂。研究性教学光靠课堂上的有限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还需注重利用课堂外的时间,课堂教学必须延伸化。
(二)注意检查和督促
研究性教学虽注重学生的学习自由,但当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时,往往会遇到多种多样的问题。实践证明,有些学生在进行课题研究过程中一旦遇到一些困难,容易出现丧失信心、产生懈怠情绪等现象,还有些同学不主动与老师进行交流反馈,导致研究进程拖延,最终半途而废。为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需要导师经常的督促和检查,充分把握学生的研究进度,在学生需要时进行指导,鼓励学生继续进行科学研究,不断深入,完成相应的课题。
(三)注重创新教育的系统性与连贯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注重创新教育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例如,在大一时,学生主要进行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寻找感兴趣的领域,到大二自主选择导师,在导师的指导下以课题为载体进行科学研究,大三继续对选定的课题进行深入探究,并尽量在大四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前对课题有个圆满的结项,以此实现生物技术专业创新教育的系统性与连贯性。对于取得一定成果的优秀课题,推荐去参加“挑战杯”等大学生科研竞赛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研究性教学是研究与教学的结合,这种结合不仅有利于教师将自己科研中的问题和发现融入到教学中去,进而丰富教学内容,有利于提高专业水平;此外,在研究性教学中,学生从传统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探究与开创者,学生的合作精神、实践创新能力和学科洞察力也得到了培养。我们将继续深入探究并应用研究性教学,为培养出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具有科学探究能力的生物技术创新性应用型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刘彭芝.创新人才培养是重大的时代课题[J].创新人才教育,2013,(01):30-33.
[2]宋广元,李永平,刘云利.实践创新能力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J].中国高等教育,2015,(Z2):65-67.
[3]朱秋颖.研究性教学———培养高校研究型教师的有效途径[J].教育探索,2010,(01):107-108.
[4]辛继湘.自由是研究性教学的基本精神[J].高等教育研究,2009,(09):63-67.
[关键词]专利保护创造新标准生物技术创新
生物技术在改善人类健康状况及生存环境、提高农牧业以及工业的产量与质量方面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将最终解决世界人口、粮食、环境、健康、能源和海洋等影响二十一世纪人类生存的重大问题,所以,21世纪被称为生物技术的时代。本文探讨生物技术专利保护的创造性标准对生物技术创新和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从而提高生物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一、生物技术的发展前景及其专利保护的研究现状
“生物技术”一词最早是由匈牙利工程师Karl Ereky 于1917年首先提出的。美国商务部认为,生物技术是用生物体或者它们的细胞、亚细胞或者分子成分来生产产品或者修饰特定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技术。它包括基因重组技术、分子生物学和其他领域发展出来的诊疗兼并的方法、动物和植物驯化技术、发酵技术、生物信息学等。在发达国家,生物技术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其增长速度大致是在25%~30%,是整个经济增长平均数的8~10倍左右。中国在该领域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基础,当初中国参加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时候,只争取到了人类基因组1%的测序任务,但现在中国科学家经过持续的努力,已经获得了国际蛋白质组计划的主要项目――国际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的领导权。中国将承担整个国际蛋白质组计划20%以上的任务。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美好前景的实现离不开法律制度尤其是专利制度对其有效的保护,但是由于生物技术的专利保护会涉及宗教、伦理道德和人类自身的安全等问题,所以对生物技术的专利保护不仅是法律问题,而且是社会问题。虽然有关专利制度对技术发展的作用的争议由来已久,但专利制度对技术尤其是现代技术的推动作用是不言而喻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绝大多数国家不但建立专利制度,而且修订频率不断加速就是专利制度对科学技术发展具有巨大推动力的很好例证。近年来在专利制度的研究领域,有关现代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和生物技术的专利保护问题成为学者研究的热点。不过,有学者认为,尽管生物技术的知识产权问题对中国来说很重要,但是中国在生物技术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研究还极为薄弱。就生物技术的知识产权研究,尤其是专利保护研究来说,近年来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技术的可专利性方面。在专利的实质要件中,创造性不但最重要,而且最复杂。
二、专利保护的创造性标准与技术创新的关系
专利法规定发明的创造性是指同申请日以前已有的技术相比,该发明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创造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与申请日(享有优先权的,是指优先权日)以前的已有技术对比来说的。专利法所说的已有技术是指“申请日(享有优先权的,是指优先权日)前在国内外出版物上公开发表、在国内公开使用或者以其他方式为公众所知的技术,即现有技术。”创造性不是一个可以用尺子来衡量的客观标准,对它的判断要靠人的思维才能作出。这个人就是所谓的“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他是一个假想的人,他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现有技术,具有该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所具有的一般知识和能力。而且他的知识水平随着时间的进展而有所不同。所以审查员在判断创造性时,要参照这样一个假想的人的认识水平来衡量,而不能完全有自己主观认定。当然,“在这条试图走向‘客观性’终点的道路中,已经布满了主观性的荆棘。”因此,专利保护的创造性标准问题是一个客观性和主观织在一起复杂而又重要的问题,其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它决定着是否发明受专利法保护,更为重要的是它关系到技术创新、产业发展和经济繁荣的重大问题。
提高专利保护的创造性标准是否一定会推动技术创新和发展呢?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生物技术创新与其他技术创新一样,离不开研发主体的大量投资。对一个理性的经济人而言,研发投资数量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该项投资的经济回报。换句话说,企业花费多少的资金搞研发,研发什么样的项目,是由它们对不同的研发项目回报的预期利润决定的,或者说,企业总是将有限的资源投放在预期回报率最高的项目。研发项目带来的预期回报由多种因素决定,如研发成本、取得发明的可能性、发明获得专利保护的可能性和专利保护期内的利润率等。这些因素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如果研发成本低,取得发明的可能性和发明获得专利保护的可能性大,企业的研发投资回报率就高。专利法对研发投资的回报体现在两个方面:(1)专利法规定了可专利性客体范围和客体被授予专利的可能性;(2)专利法的规定直接影响着研发投资者在专利保护期内利益回报率。如果专利法降低可专利性标准,尤其是采用较低的创造性标准,会对研发投资的回报产生两种作用相反的效果。一方面随着可专利性标准,尤其是创造性标准的降低,未来会有更多的发明创造受到专利保护。企业对源于他人专利的创造获得专利保护的可能性就会增加。另一方面企业也会因为竞争对手对其模仿动力的加大而失去一些利益。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获胜,最好的、也是最重要的手段是创造、拥有和有效地使用自己的专利。但是,如果从专利中获得的利益越来越少,那么专利的价值也就越来越小,企业的研发投资数量也会越来越少,从而使得技术创新能力越来越低,反之依然。对立法者而言,关键在于他们认为哪一种影响更为重要。如果发明取得专利保护的可能性的增加小于专利价值下降的幅度,研发的预期回报就会增加,从而刺激新的研发投资,提高创新能力,取得更多的创新成果。不过,如果取得专利保护的可能性的增加大于专利价值下降的幅度,研发的预期回报就会减少。这将阻碍企业进行研发投资,从而降低研发主体的创新能力。
三、国际公约与不同国家对生物技术专利保护及其创造性条件的判定
《巴黎公约》第一条第三款:“对工业产权应作最广义的理解,不仅应适用于工业和商业本身,而且也应该同时适用于农业和采掘业,适用于一切制成品和天然产品,例如,酒类、谷类、烟叶、水果、牲畜、矿产品、矿泉水、啤酒、花卉和面粉。”TRIPS协议的第27条第一款规定,在符合本条第二款(保护公共秩序或道德的例外)和本条第三款(人类或者动物的诊疗方法和动植物品种的例外)的前提下,一切技术领域的任何发明,无论产品发明或者方法发明,只要其新颖、含创造性并可付诸工业应用均应有可能获得专利。美国对生物技术方法发明非显而易见性有其特殊规定。生物技术方法专利重要成果是对美国专利法第103条的修改(即增加103(b)),即对于一项生物技术方法,如果其使用的原料或/和生产的合成物具有可专利性,那么该生物技术方法是具有显而易见性的。欧洲专利局的审查员通常应用问题与解决方案的方法来审查专利申请的技术是否具有创造性,同时在审查发明的创造性时,欧洲专利局的审查指南要求考虑发明创造的辅标记(第二标记),如发明克服技术偏见、需要解决的问题存在时间的长短、发明对长时间需求的满足、发明在商业上的成功以及发明的意想不到效果等。日本生物技术发明的创造性判定的基本原则是:如果获得该与基因相关的发明是容易的,而该发明又不具有不能预见的优越的效果,则该发明不具有创造性;尽管获得该与基因有关的发明是容易的,但该发明具有不能预见的优越性,则该发明具有创造性。中国专利法(以下简称专利法)规定,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和实用新型,应当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创造性,是指同申请日以前已有的技术相比,该发明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该实用新型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尽管生物技术在许多国家已经得到知识产权保护,然而,中国在2000年修订通过的专利法依然没有把生物技术发明纳入保护范围。2001年公布的《专利法实施细则》对《专利法》中的“授予专利的条件”避而不作解释和说明。但是在第25、26条增加了“新的生物材料”的申请与实验的规定。这实际上等于在某种程度上,承认了生物技术的可专利性。
四、适度降低生物技术专利保护创造性标准,促进生物技术创新
创造性标准的降低对特定产业中研发活动的影响取决于该产业最初的创新速度;这种创新速度又取决于该产业技术进步和致力于推进这些技术进步的资源的机会。一些产业,如生物技术、计算机技术产业的创新速度要快于其他一些产业,如钢铁、采矿和石油冶炼等产业。一般而言,一些相对较老的夕阳产业的创新速度要慢一些。对这类产业而言,推出有益于竞争的新专利技术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同时,其他企业要模仿该技术或者作出该发明创造的周边发明创造并取得专利保护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由此加剧的竞争对专利价值的影响可能较小,从而使专利发明具有较高的价值。如果提高创造性标准,该产业中的企业的发明创造获得专利保护的机会增加幅度大于专利价值下降的幅度,从而使该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进而促使企业进一步加大研发投资,促进技术创新。相反,如果降低创造性标准,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该类产业的技术进步。当然,对现代技术,尤其是生物技术而言,推出有益于竞争的新专利技术需要花费较少的时间,同时,其他企业要模仿该技术或者作出该发明创造的周边发明创造并取得专利保护需要相对较短的时间。由此加剧的竞争对专利价值的影响可能较大,从而使该发明的专利的价值降低。如果提高创造性标准,该产业中的企业的发明创造获得专利保护的机会增加幅度小于专利价值下降的幅度,从而使该企业可以获得的经济利益减少,进而促使企业进一步减少研发投资,阻碍技术创新。相反,如果降低创造性标准,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该类产业的技术进步,提高创新能力。换句话说,在生物技术等高科技产业中,降低可专利性标准,尤其是创造性标准,会使得取得专利保护的可能性的增加小于专利价值下降的幅度,从而刺激新的研发投资,提高创新能力,取得更多的创新成果。
参考文献:
[1]魏衍亮:生物技术的专利保护研究[M],知识产权出版社,2004,7
[2]郑成思:知识产权法:新世纪初的若干研究重点[M].法律出版社,2004,39
[3]汤宗舜:专利法教程(第三版)[M].法律出版社,2003,93
[4]郑成思:知识产权论(第三版)[M].法律出版社,2003,298
[5]郝晓峰:生物技术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的由来和发展[J].知识产权,1996,(2)
[6]郑成思:WTO知识产权协议逐条讲解[M].中国方正出版社,2001,104
一、知识产权保护对农业生物技术创新的意义
(一)促使农业生物技术创新的有力保障
长期以来,由于法律保护制度的缺失,我国一直未能建立有效的分配机制把农业生物技术创新和科研工作者的贡献、利益有效统一起来,科研人员花费大量精力取得的生物技术科研成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经济回报,导致科研人员主动研发和努力创新的氛围受到极大损害,潜在的科研力量受到难以计量的损失。知识产权制度视农业生物技术创新为一种受法律保护的无形财产,对农业生物技术创新成果从法律层面予以有力保护,使得科研人员的劳动成果从以往的无偿使用转变为必须有偿使用的专利和技术。科技人员的劳动成果得到法律的充分保障,经济回报的获得就成为一种必然。知识产权保护实际上成为一种有效的促使科研人员努力工作的激励机制,这一机制的出现对调动科研人员工作积极性必将起到极大的作用。
(二)突破农业生物技术创新瓶颈的有效抓手
随着传统农业技术的广泛和大量使用,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许多依靠传统方法难以解决的新问题,严重制约了农业的健康发展。例如由于棉田长期使用农药,棉铃虫产生了较强的抗药性,使用传统的农药已经无法起到应有的灭虫效果,我国棉花生产一度遇到无法解决的危机。农业生物技术的出现则为解决这些难题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如转基因抗虫棉的成功研制和开发,成功地破解了棉铃虫无法杀灭的难题,获得了巨大的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据不完全统计,国产转基因抗虫棉市场的占有率连续9年出现超过10%增长率。在农业技术问题得到解决的同时,还获得了令人瞩目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抗虫棉的广泛应用,使得农药使用量大幅度减少,棉农的生产成本得以显著降低。事实证明,保护农业生物技术知识产权,借助法律保障平台实施科研创新成果转化,是突破农业技术创新瓶颈的最佳选择。
(三)农业生物技术实现持续创新的坚强后盾
随着人口快速增长、环境持续恶化,化肥的大量使用导致耕地生产能力不断下降,农业污染开始危及人类安全。这些问题的出现,促使人们重新考虑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战略思路。上世纪80年代,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开始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生物技术是一项具有极大的保护自然环境功效的科技手段,在自然资源极为有限的条件下,利用生物技术这一新兴工具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开拓新的空间,是农业领域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我们必须提高农业生物技术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和层次,在落实和规范现有知识产权制度的基础上,不断加快和完善农业生物技术知识产权整体的立法工作,从各方面充分发挥知识产权的保护和激励作用,使农业生物技术创新成果得以合法转化和高效应用,不断提升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我国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借力知识产权保护实现农业生物技术创新的对策
(一)实现知识产权保护与常规科研活动的高度统一
一是立项阶段严格把关。在立项时要特别重视文献资料的查询,尤其是要认真做好专利查询工作,严把立项质量关,确保研发目标的创新性和唯一性,从立项开始就避免发生技术侵权或低效研究现象。二是研发阶段着手保护。要把知识产权管理工作融入到项目研发的整个过程中,在研发活动的实践中建立知识产权保护目标考核制度,统筹对专利未来的维护和使用进行前期规划,要特别注意在研发过程中就把专利申请成果纳入到科研考核指标体系中。三是项目后期做好收尾工作。研究工作结束后要根据项目特点,因地制宜地选择知识产权保护方式,及时把科技成果进行登记形成知识产权。
(二)通过知识产权保护实现科研成果效益的合理分配
知识产权管理也是一种生产力,它对提高组织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做用,因此,知识产权管理已经被纳入到许多组织的管理要素中去。农业科研单位优化生物技术知识产权管理必须重视下面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要熟悉专利申请和授权的有关程序,通过细致的工作提高专利申请的速度和有效性,及时保护专利申请人的合法权益,全面提高申请人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二是要把专利申请和单位的奖评考核密切联系起来。例如对有重要发明专利的人员予以重奖;在职称评聘时予以特殊待遇。三是要积极创造有利于科研人员创新的科研环境,逐步建立以知识产权为导向的内部激励机制,将知识产权拥有量、知识产权运用、管理及保护状况作为科技资金资助、科技进步奖评审的主要依据。
关键词: 信息技术; 现代教育理论; 生物技术教学
To make innovation on life technology teaching by us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Yanli
Physician Training School, Jinzhou District, Dalian, Liaoning, 116100
Abstract: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mean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eachers to provide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f the different kinds of media (such as projection, video booth, web, etc) as a platform, using the modern educational theory to guide teaching practice, aiming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ability to the future society for the teaching goal.
Key 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odern Educational Theory; Life Technology Teaching
传统教学是指教师用传统教学媒体(如语言、板书、教材、实物、挂图等), 依据教学进度,把课本内容依次讲解给全班的学生听,强调书本知识的传承。
基于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教学是指教师以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多种媒体(如投影、视频展台、web等)为平台,运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以全面提高学生适应未来社会能力为目标进行的教学。
《生物课程标准》别提出: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已经显现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正在越来越多地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认识和理解有关生物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并强调教师应从生活中的生物技术着手,通过各种实验和实践活动,丰富学生对生物技术的感性认识;以多种方式向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帮助学生理解生物技术的作用。
生物新课程对生物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初中的生物课程都遵从了“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相同理念,这样的要求单纯的利用传统教学是无法实现的,只有与信息技术良好结合才能够实现教学目标。尤其是“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这两项要求,对传统教学提出了挑战,教师必须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并应用多媒体才能达到这样的要求。
多媒体教学的优点很多,如: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的特点是图、文、声、像并茂,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画面、标准逼真的情景朗读、悦耳的音乐背景、妙趣横生的益智游戏,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它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他们带入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让学生主动探索与进取。
例如,在年级第册第课,利用动画讲解食品制造中的发酵现象,
用课件展示发酵原理反应式:
再如,在疾病防治中讲解《青霉素的作用》,如果是利用挂图的讲解,学生理解比较困难,教师也讲解的吃力,但利用FLASH动画就可以展示这样一个合成的动态过程,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
用flash演示小实验《青霉素的作用》
实验证明了青霉素能抑制细菌的生长,所以它能帮助我们抵御细菌的感染。
二.刺激感官机能提高记忆效果
人类获得知识的记忆保持比率中,视觉和听觉所占比例远远超过其他感官,而视觉和听觉结合并用能达到最佳学习效果。也就是音像结合能刺激多个感官,又能引起有效注意,有利于记忆力的培养和情感激。
例如,讲解食品保存中,用PowerPoint课件展示通过收集资料总结的各种保存食物的方法。
⑴脱水法⑵晒制烟熏法⑶渗透法⑷腌制法⑸巴斯德消毒法
⑹真空包装法
在讲解利用生物技术进行环境保护时,用PowerPoint课件展示污水处理厂如何进行污水净化。
三.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在信息化的时代,除了要求学生掌握书本知识外,还要求学生学到更多课外知识。运用多媒体教学有助于实现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多信息、高效率。课堂上教师只需轻松点动鼠标,就能在短时间内直观、形象地演示教学理论的发展过程,揭示概念,使教学内容主线明确,理论分析深刻到位,基础知识的讲解更为详尽,课堂练习量和内容更为广泛有趣,新知识的巩固更为扎实。在演示过程中,教师还可控制演示速度或停顿,既可作为新知识的讲解,又可根据班级情况抽出更多时间和精力来提供讨论对象,启发学生主动质疑,引导他们观察思考。在这种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了,并且参与意识和探索精神得到了发展,使课堂教学过程出现生动活、轻松高效的局面,教学效率显著提高。
例如,在讲解
生物学课件的制作需要大量的素材,收集素材的途径主要有三个方面。1、网络下载,初中教材上的图片就是好的素材;搜索科技教学图片;2、收集旧教材相关课件素材,由于网络上有关新教材的课件一般都需要;3、自己拍摄或学生提供。
举例说出克隆技术的应用。举例说出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关注生物技术的发展对人类未来的影响。收集和交流有关转基因生物的资料。有条件的地方进行实地调查。
1997年2月,克隆绵羊“多利”诞生的标志着人类可以利用动物身上的一个体细胞,产生出与这个动物完全相同的生命体,打破了千古不变的自然规律。
教师应充分重视信息化课程资源的利用,包括各种生物教学软件、网络上的生物科学教育资源等。计算机多媒体以其极强的交互性和模拟功能显示出它在生物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生物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软件,包括教师自制的教学软件,提高教学效率。伴随网络的发展,互联网传递着越来越多地生物信息,如动植物的图片、课件、动植物的趣闻、最新生物科学进展等。这些信息也应在生物教学中得到充分利用。
生命科学的许多学科内容存在交叉,导致了不同课程的实验内容也存在不同程度重复,就有可能造成学生在不同课程的实验课做相同的实验。因此,在制定教学大纲之前,需要注意不同课程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避免相同的实验在不同课程之间重复做的现象。例如,DNA提取实验,在生物化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课程的实验中都有可能开设,如果在制定教学大纲之前,相关学科的教师之间没有交流和沟通的话,就可能在这三门课程的实验中都开设DNA提取实验。这样,不但不利于学生学习获得掌握更多实验技能的机会,而且会造成实验时间、资源和经费的浪费。在实验设置上,要适当增加一些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使得一个实验中可以用到多门课程中的实验技术,这样就可以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得以提高。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除了上课规定的实验内容外,还可以让学生多参加一些科研活动,如大学生创新课题、教师的科学研究等,学生可以向指导教师请教,由指导教师给予进一步的指导。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就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为牢固地掌握相关实验技能,提高其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改革实践教学手段
传统教学所采用的教学方法通常是教师把实验原理和方法一讲,然后学生依据实验步骤操作。因为许多实验仪器、用品、药品学生都是首次接触,对其操作方法、注意事项以及实验中会出现的问题等会注意不到。最终,就会导致实验结果不理想,甚至实验失败。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使得多媒体教学成为本科理论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手段,但在实验教学中应用还较少。生物技术专业的许多实验,如,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等课程的实验,都是在分子水平进行的,实验中的一些现象学生很难用肉眼观察到,造成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困难和实验操作的困难。如果利用多媒体来对相关实验内容和操作进行演示,上述困难就能迎刃而解。如,分子生物学实验中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在原理部分,教师虽然讲到通过溶解琼脂糖再降温使得琼脂糖凝固,就能形成具有一定网孔的凝胶,不同分子量的DNA通过凝胶后就可以按照分子量的不同而分离。但是学生在理解的时候还是有一定的困难,通过多媒体动画,学生就可以直观地看到凝胶形成的过程以及不同分子量的DNA在凝胶中泳动的情况,进而牢固掌握实验原理。另外在加样的技术环节,教师虽然可以亲身示范,但是由于每堂课的学生较多和时间限制,教师不可能对学生进行一一的示范,这样学生在加样时就很难掌握正确的加样方法。而通过多媒体录像,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加样过程,以及各种错误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而在实验操作中就能够进行正确的操作,避免错误的操作,达到实验成功的目的。
3积极筹建实习实践基地
生物技术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所学知识必须同生产实践联系起来,这一点需通过实习、社会实践等环节才能实现。因此,我校生物技术专业在多门课程中设立了实习环节。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联系学校和社会的桥梁,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纽带,也是大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的一个关键所在。目前,我校生物技术专业已在关山建立了植物学实习基地,另外,我省有一些大型的生物公司,如,洛阳市的华美生物工程公司、新乡市的华兰生物工程公司等,这些为我校生物技术的诗句基地建设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4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研究
参与科学研究,是增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又一有效途径。我校从学生二年级开始,就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学生课外创新项目”申报课题。学生根据自己的所学专业和兴趣先提出自己的方向,然后找相关研究方向的教师进行指导,对课题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最后形成切实可行的研究路线。申报成功后,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相关研究,指导教师对学生试验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我系也积极组织和鼓励学生申报创新课题,通过创新课题的参与,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另外,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参与科学研究,通过公布教师的研究课题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老师的研究方向,根据自己的兴趣报名参加教师的研究课题,教师再通过对学生的考察和了解进行双向选择,从而进一步扩大了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范围,使得他们的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另一途径是毕业实习。毕业实习是学生走向社会前的能力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通过收集、整理、分析资料和试验数据,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加强他们的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