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基础设施投资策略范文

时间:2023-07-10 16:03:57

序论:在您撰写基础设施投资策略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基础设施投资策略

第1篇

[关键词]:保险资金 基础设施 债权投资计划

一、保险资金投资基础设施的意义

(一)有利于解决基础设施融资问题,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

国家从2012年提出新型城镇化开始,统筹推进了交通、通信、能源、等国家重点支持的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以此来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在实施过程中,首先要关注的就是资金缺乏带来的压力,这已经成为制约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瓶颈问题,保险资金特别是寿险资金的长期性,稳定性的特点,刚好弥补了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资金不足的问题。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资金缺乏的压力,更加快了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步伐。

(二)有利于提高基础设施运营效率,优化资源配置

将保险资金的投入,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这些问题的影响,一方面,保险资金投资基础设施的盈利性商业化的经营目标,可以很好地约束投资主体的行为,减少政府投入所带来的盲目性和冲动性;另一方面,商业保险资金的引入,使得企业化模式真正实施到基础设施的运营之中,会进一步提高其运营效率。

(三)有利于拓宽保险资金投资渠道,提升保险公司竞争力

随着国家对新型城镇化的关注以及“一带一路”新战略的实施,我国对基础设施的建设需求也进一步加大,这就为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2014年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6.3%,比上年提高了1.3个百分点。同时,2014年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的保险资金有1.1万亿元,较年初增长56.8%,一般基础设施的投资收益率在6%-9%,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保险资金投资基础设施较高的收益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整个保险业的投资收益水平,进而提高了保险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二、我国保险资金投资基础设施债权计划的现状

(一)我国保险资金投资基础设施债权计划的投资规模

根据保监会的相关统计数据,2014年年底保险资金发起基础设施投资计划达到1.1万亿元,比年初增长56.8%。以上数据显示,保险资金投资于基础设施的规模不断上升,且2014年相比于2013年同比增长56.8%,有明显的上升趋势,表明保险资金投资基础设施债权计划具有良好的发展趋势。

(二)我国保险资金投资基础设施债权计划的行业分布

当前我国保监会允许保险资金参与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有交通、能源、通讯、市政、环境保护等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而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我国保险资金参与的行业主要是交通,交通方面的占比超过50%,远远超过其他行业的投资比例。在能源和市政方面也有参与,但对于通讯和环境保护,保险资金则几乎没有涉猎。

(三)我国保险资金投资基础设施债权计划的典型项目

2007年,泰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发起设立“泰康开泰―铁路债权计划”,是我国保险业首单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2011年,“南水北调”工程一、二、三期债权投资计划备案金额合计550亿元,该债权计划是目前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发行的规模最大的单一基础设施投资金融产品。2014年4月29日,“人保――天津滨海新区交通项目债权投资计划”的本金和利息清算结束,标志着我国保险业第一个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圆满清算结束。

三、对于保险资金投资基础设施债权计划的几点建议

(一)保险公司应深化资产配置研究

保险公司的产品在特点上各有不同,不同的保险资金在性质、时间期限上也会有所差别,所以在进行保险资金的投资规划时,应该根据保险资金本身的特点和所投资的项目的特点来进行相应的匹配,通过很好的资产配置来实现多维度的债权产品配置策略。基础设施项目投资规模大,投资期限长,收益稳定,这些特点都正好与保险公司寿险资金的特点相匹配,因此应该将更多地寿险资金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中。

(二)保险公司应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

保险资金投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风险主要是流动性风险。保险公司应尽快建立基础设施项目筛选、风险评估、评审决策、投后管理等债权计划全过程的风险内控体系。在进行投资前,要全面了解所选择的基础设施项目的各方面信息;投入建设以后,要定期与项目的各个参与主体进行沟通,及早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措施,来防范基础设施债权计划可能存在的流动性等风险。

(三)完善保险资金投资基础设施的各方面政策

1、严格限制投资规模和投资比例

虽然保险资金投资基础设施的投资收益率很高,但同时存在的风险也相对较高,应该在鼓励保险公司积极参与投资基础设施的同时,也要严格限制保险资金的投资规模和投资比例。

2、放宽投资领域

目前允许保险资金参与基础设施投资的行业主要有交通,能源,市政,通讯,环境保护5个不同的行业,而根据最新统计数据,保险公司不能投资的制造业、邮政业、电力热力燃气的投资额排名都相对靠前,所以应该进一步放宽对投资领域的限定,允许保险公司投资于这些领域,推动基础设施债权计划更大规模地发展。

(四)加强各监管部门的联合监管力度

保险资金参与投资的基础设施债权计划一般投资规模较大,一旦风险发生,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所以就需要各个监管部门联合监管,保监会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对保险公司投资基础设施的比例、模式、流程进行严格监管;国家改革与发展委员和国家审计部门也应该发挥其各自的职能,真正做到联合监管。

四、结论

国家对新型城镇化的关注及“一带一路”战略的积极推进,使得我国对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需求也进一步加大,与银行,证券,信托等其他金融部门相比,保险业可以提供期限更长、供给更加稳定的资金,保险资金成为经济新常态下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重要来源之一。而基础设施项目的收益稳定的特点,使其受到更多保险公司的青睐,这种相互之间的匹配与需求,使得保险资金参与的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进入到一个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

参考文献:

[1]李画.保险业交出2014亮丽成绩单[N].中国保险报,.2015(001).

[2]任颐.保险资金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大有作为[J].财经界,2013(15):128~129.

[3]于宁,李康.保险债权投资计划的发展与启示[J].金融市场,2014(2):86~88.

[4]金山.我国保险资金投资基础设施项目债权计划浅析[J].中国市场,2014(33):63~65.

第2篇

关键词: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策略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1月1日

城市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活动的中心,基础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城市正常运行的基本保障,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物质载体和标志。城市基础设施是为了保证城市的生存发展和满足居民的物质生活需要而向各单位和城市居民提供最基本的公共设施与无形服务的总称。城市基础设施包括提供有形物质基础的工程性基础设施和提供各种无形资产的社会性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物质生产、社会发展和城市居民生活的基础性公共设施,是国民经济基础设施在城市地域的集结和延伸,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系统可以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条件,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提高城市的竞争力。

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问题关系到整个城市建设、居民生活和经济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活动是指政府运用多种手段筹集资金、经营资金、回收资金和完成城建项目的过程,可分为投资活动与融资活动。投资活动是指投资者将资金投入到特定的项目而最终获得城市建设的社会、环境或经济效益的过程,它包括投资决策、实施投资以及回收资金获益的整个过程。融资活动是筹资者在特定条件下通过一定的融资渠道筹措一定量资金的过程。融资活动是以投资活动为目的,投资活动需要通过融资活动获得资金,融资制约着投资,投资需要融资相配合。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主要依靠政府投资,由政府统包统揽,政府扮演了投资、建设、管理使用“三位一体”的混合角色,政府既是投资主体,又是资金的供给者,民间资本、企业资本和国际资本很难进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导致政府投资比重过高,投融资主体单一,投融资渠道狭窄。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城建投融资需求快速增长,资金供给短缺矛盾加大,必须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运用多种融资方式,拓宽投融资渠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当尽量减少政府干预,转变政府角色,从参与项目建设管理的经营者转变为项目建设引导者、监督者和协调者,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实行投资、建设、运营三分离,既要突出政府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发挥民间资本、金融资本、企业资本以及国际资本等投资主体作用,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推进城建投融资市场化,拓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渠道,提高经营城市服务质量和经营效率。通过基础设施存量资产划转、授权、专项资金注入和资产运作等方式,转变为以建设性投资企业集团向融资为主的方式,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形成规模优势,提高融资信用度,组建城建企业集团,积极吸收民营资本和国际资本等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投融资效率,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程。

一、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主体

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张,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呈现多元化与市场化的格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工程投资期长、投资金额大,必须拓宽投融资渠道,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主体,大力推行委托经营、特许权经营、租赁经营和承包经营等多种方式引导民营资本投资于城市建设,加强结构调整,合理配置资源,打破政府行业垄断格局,将原来依靠行政手段经营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交由市场经营,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走市场化与产业化的道路,按照市场规律办事,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由城投集团进行项目投资服务并收费,政府购买服务。

逐步开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市场,把市场竞争机制引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运营,不同投资主体在同一平台上公平竞争,各个投资主体平等参与市场竞争,积极引导民营资本和国外资本进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市场。完善各项财政投融资管理制度,加大地方财政对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比重,适当调整财政性投资支出结构,增强政府对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的调控能力,加强财政监管,防止投资决策失误和损失浪费;民间资本资金数额投资巨大,积极倡导民间资本进入公共基础设施领域,按照资本市场的规则,完善市场化运作,为民间资本参与投资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经济环境,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国际资本市场投融资,我国作为世界快速发展的经济体,对国际资本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应当积极创造平等竞争条件,尝试采用中外合资、中外合作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引入多种新兴的融资手段,使项目的资金投入和产出、收益和风险相互结合,形成政府、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以及外资企业等多元化的投融资主体,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的效率,维护社会公众利益,确保城市物质生产和人民生活稳定。

二、利用资本市场融资

我国资本市场的迅猛发展,拓宽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空间,利用资本市场强大的融资功能为城市基础设施提供建设资金。城市基础设施都是大型项目,投资巨大,回收期长,把政府城建投资与资本市场融资结合起来,利用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融通资金,扩大资金供给渠道,健全资本市场运行机制,发挥资本市场的融资作用,有利于减轻地方财政负担,降低贷款风险。股票融资是城市基础设施项目资本市场主要的融资方式,成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有效途径。股票直接融资是通过资本市场进行城市建设融资的一种方式,是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最高形式,股票融资对于企业业绩要求较高,且在信息披露、程序申报和监管等方面严格要求,可以将资产质量良好、收益稳定的基础设施组建上市公司,运输、通信、能源、城市道路等基础设施项目都可以考虑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金,通过购买股票实现控股和参股的目的,从股市上进行融资,实行城市建设市场化与社会化投资营运。推动基础设施利用资本市场另一个重要途径是债券市场融资,发行城市建设债券是政府利用财政信用直接向社会融资的一种方式。我国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居民存款数额不断攀升,存在着旺盛的民间投资需求,积极发行城市建设债券吸引民间投资,增加地方政府城建投入的资金来源,发挥民间融资作用。实际上,债券融资额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额中所占比重很小。我国债券发行主体要求很高,必须要有良好的经济效益,我国众多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施工方基本上都处于亏损经营状态,难以满足债券发行要求。

三、成立城司融资

成立城市建设投资公司目的在于搭建政府投融资平台,扩大政府投资的放大效应,整合城市资源,盘活存量资产,可以统筹管理财政性建设资金,广泛吸收各种资本参与城市建设,发挥城建资金的规模效应和积聚效应,有效地缓解城建融资瓶颈制约,有助于提高政府投资效率,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可以缓解政府投资分散和缺乏监管的问题。成立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由政府各行政职能部门的分散投资、松散管理的政府行为转变为集团公司投融资、经营以及债务偿还相结合的市场行为,按照市场化运营,实现经营城市战略,加速城市化进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公司是政府授权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平台和载体,代表政府行使投融资职能,负责投资项目管理与监督,项目收益上缴到财政部门,城司依托政府的财政支持和城建存量资产,加强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通过合作、合资等方式吸引外资和社会资本进入城建领域,按照“投资多元化、经营产业化、管理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的服务宗旨,实现投入―产出―再投入―高产出的良性循环,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投融资格局。地方政府应当做大做强城司,扩大城司的资产规模,提高城市建设运营效率,改善居民生活公共设施,实施民生幸福工程建设,将城司打造成为城市建设主要的投融资平台和最大的“投资民生公司”,考虑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体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民服务的宗旨,实现政府对城市整体发展的战略意图和长远发展规划。

四、经营城市土地融资

土地融资作为地方政府财政资金的重要来源,推动城市化进程,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增长。土地是经营城市最基础性的自然资源,供给量是有限的,是城市发展的“财富之母”,土地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资料和劳动对象,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土地使用价值日益凸现,是国民经济生产要素中最活跃、最有潜力的资产,实行土地与资本相结合,土地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日益密切,土地经营收益是进行城市建设和扩展的资金来源。经营好城市土地是进行城市开发和建设的重要环节,健全土地市场体系,增强政府调控土地的力度,地方政府应当合理经营土地,盘活土地资源,实现资本运作,有计划地控制城市土地的供应总量,按照市场规则配置土地资源,合理征用和开发利用土地,获取土地增值收益,利用土地的出让和批租、土地置换、土地招商等形式进行市场化交易,为城建基础设施建设筹集资金。推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实现“征地―土地收益―城市建设―城市扩张―征地―土地收益―城市建设”的不断循环过程,以地生财,滚动发展,把土地使用权拍卖和建设项目建设项目融合在一起,形成土地经营与城市建设良性互动的局面。实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区域规划相结合,实行城市区域规划与产业布局调整相结合,实行收益项目与公益项目相结合,统筹考虑到城市建设项目与周边生活设施相配套,实行居民小区建筑与商贸中心等公共设施捆绑式系统开发,提升周边地区居民小区建筑与商贸中心价值,提高城市土地溢出价值,使土地出现增值预期,促进土地融资可持续发展,使得土地开发和利用成为城市经济腾飞的动力源泉。

综上所述,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物质载体,是城市居民生活和国民经济发展重要的公共设施,是城市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保障的物质基础,是衡量一个城市经济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保障城市居民生活,提高城市竞争力。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业供求不足,城市基础设施的巨大需求对投融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必须重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运用市场竞争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投融资效率,拓宽投融资渠道,积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吸引民间资本投入和国际资本投资,逐步建立适合我国特殊国情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投融资结构体系,形成经营管理市场化、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方式多样化的新格局,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可以保障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保证企事业单位生产活动和经营活动正常运营,实现城市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张洋海,尹兰香.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问题探讨[J].财会通讯,2015.17.

[2]任宇航,肖靓.PPP项目要创新融资模式[J].中国投资,2015.8.

[3]王景超.市政基础设施项目融资结构优化问题研究[J].中国总会计师,2015.4.

第3篇

【关键词】火力发电厂 工程造价 基础设施建设 投资 策略

对于火力发电厂来讲,其工程造价涉及到建设费用、设备和工具购买费用、火力发电设施的安装费用以及其他费用等,合理控制这些费用,能够更好的提升资金的利用效率,节约基础设施建设所消耗的资金投入,更好的推动火力发电厂的良性发展,为其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在实际控制的工程中需要讲求一定的策略,并且要实现全过程控制。下面本文就对这一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论述。

一 火力发电厂基建工程投资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策略

在火力发电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投资阶段做好工程造价的控制工作,能够为今后的造价控制奠定坚实的基础。通常情况下,在火力发电厂项目建设的基础上,选择最优的投资防范措施,进而更好的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具体来讲,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需要选择科学合理的建设标准水平。通常情况下,火力发电厂的基础设施工程项目的建设标准水平不能够选择过高,否则将会脱离火力发电厂的实际运营情况,也会和我国的国情背道而驰,出现资金和资源的浪费,但是标准也不能够太低,否则将会影响到技术的进步,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结合火力发电厂的实际情况,综合当前市场状态和国情,合理选择建设标准水平,为今后的编制、评估工作提供依据,同时也是衡量工程造价是否合理的尺度,为造价的控制工作奠定基础。

其次,要做好投资估算工作。基本上来讲是根据之前的经验进行估算,在这个过程中,包含有很多的原始数据,例如火力发电厂用电率、标煤单价、日常修理费用等,造价的控制者需要将这些数据提供给编制单位,这样能够更好的利于对投资估算中的各项费用进行逐一分析,确保投资决策更加符合实际情况,也更有利于造价基建工程项目的造价控制工作。

二 火力发电厂基建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策略

在该阶段控制工程造价以节约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工作。

首先,要推行限额设计。限额设计是最为有效的造价控制举措,通过这一措施,能够确保设计阶段的造价不会超出投资的限额。在具体的应用操作中,需要严格的根据已经批准的投资估算进行初步的设计,之后再利用初步的设计概算实现对施工图设计的有效控制。需要注意的是,在设计阶段进行造价控制,需要确保每一个专业都要按照分配的限额进行设计,这样能够降低不合理变更发生的几率。

其次,针对限额中的不适用项目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火力发电厂基建项目设计过程中存在着定额不适用的项目,如果电力行业的定额也没有这一项工作的话,就需要根据类似工程的相关资料进行单价估价表的编制工作。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确定定额水平和施工材料的差价,并且要认真的分析批准概预算,并对概算中的各种费用组成进行深入的了解,之后在根据具体的情况确定好节约资金的方式,进而达到造价控制的目的。

最后,需要对设计概念实现动态管理。动态管理在设计阶段是一项重要的手段,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引入原值、现值以及终值三个概念。原值就是根据概算编制时的费用计算出的造价;现值就是按照工程批准开工年份对原值进行调整之后的造价;终值就是开工之后对年份度投资产生价差和现值进行叠加之后的造价。在实际动态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明确这三个概念,这样在火力发电厂基建工程项目中,造价的控制者就能够很好的实现对预算的动态管理,进而做好造价控制工作。

三 火力发电厂基建工程施工阶段造价控制策略

施工阶段是火力发电厂基建工程项目整体建设中较为关键的环节,其中涉及到的领域较多,如果处理不当,很有可能会加大资金投入,因此说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造价控制工作,并做好该阶段的预决算制度建设。具体来讲,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首先,要确保造价的真实性和合理性。由于施工阶段涉及的内容较多,因此造价的控制工作需要层层把关,并且要根据部门分工的量价审查制度开展有序的工作。即先由各个专业进行工程量的审核,之后再由相关的技术人员进行复核,这样更有利于得到较准确的单位工程造价。

其次,要建立健全造价管理制度。通常情况下火力发电厂的基建项目涉及的环节和施工内容较多,这样造价控制工作就需要有健全的制度体系作为支撑,并且要明确责任机制,需要严格的按照规定确定每月工程进度款的合理拨付,这样能够有效的避免出现资金浪费现象,也能过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施工的进度。

最后,要建立起工程设计和变更设计的制度,通过这一制度对设计的变更进行控制,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明确因为变更而导致的工程量增减清单,为今后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对于西安擦很难过签证制度来讲,则需要对现场签证进行有效的控制。

四 火力发电厂基建工程项目竣工结算造价控制策略

对于火力发电厂基建工程项目来讲,做好竣工决算是一项关键的工作,也是竣工报告中必要的组成部分。做好这一工作,能够对新增的固定资产价值进行有效的核算,并且能够有效的分析投资的效果,进而逐步的完善经济责任。火力发电厂的规模较大,涉及到的环节较多,牵涉范围较广,因此说除了整个工程的费用之外,还需要做好各种管理费用、监理费用、征地费用等的管理工作。需要注意的是,尽管竣工结算比较简单,只需要相应造价工作人员的配合即可,但是对于火力发电厂来讲,竣工决算还需要有财务人员的配合,使其能够和造价控制人员进行合作,以便能够更好地处理竣工决算中涉及到的多种财务费用问题,以及对其中的归类和分摊问题进行有效的控制。

五 其他造价控制策略

工程造价的控制需要贯穿在火力发电厂基建项目建设的始终,上文中对整个过程中的各个阶段造价控制进行了分析,除此之外,还可以采取其他的控制策略。

如做好合同管理工作。合同能够合同双方的责权利有着较强的明确作用,并且能够通过法律的强制力对其行为进行约束,所以说在对工程项目进行造价控制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合同管理。对于火力发电厂来讲,设计、施工、监理等环节都离不开合同管理,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有专业的人员进行管理,为造价的控制工作提供法律依据。

除此之外,还需要做好火力发电厂内部的管理工作,同时需要和地方政府协调好,为火力发电厂基建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提供更好的环境,这样更有利于资金的节约。

结束语:火力发电厂基础设置建设项目需要有强大的资金支持,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做好造价控制工作,节约资金,并提升资金的利用效率。造价控制工作需要贯穿在项目建设的始终,本文就以此为中心,结合工作实际,对各阶段造价的控制策略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对今后的造价控制工作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最大限度的节约火力发电厂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

参考文献:

[1] 安福虎 大型火力发电厂控制工程造价节约基建投资的策略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2年第07期

[2] 孙艾艾 火力发电厂工程造价控制浅析 企业导报,2009年第03期

[3] 高健 火力发电厂建设过程中对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 广东科技,2007年第S1期

第4篇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非洲;基础设施;对外投资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2

人民币业是中国为对外直接投资(OFDI)与外商直接投资(FDI)的重要结算方式,使用人民币结算为境内企业海外投资带来众多益处,不仅避免汇率波动引发的风险,更是简化并加快了交易流程。近年来随着中国与非洲经济往来的日益密切,人民币国际化的效应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影响中国企业在非投资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至2015人民币将成为紧随美元之后的中非贸易与投资的主要结算货币。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在非洲的发展及意义

非洲商业银行的人民币存款业务一直保持上升增长态势,根据南非标准银行的统计,截至2011年机构人民币存款与银行同业人民币存款合计达210亿人民币,人民币已成为非洲大陆普遍欢迎的货币。非洲地区对人民币的需求主要源自非洲国家的外汇储备具有多元化的战略要求①;其次,由货币币值不稳和借贷利率高而导致贸易结算风险高和融资难是非洲国家普遍面临的现实挑战。正是这些因素为人民币国际化在非洲的拓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与前所未有的机遇。

非洲地区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重要战略市场之一。2012年,随着南非等5国央行将人民币列为储备货币地位并签署一揽子人民币债券投资协议,人民币在非洲市场融资方式的资本输出架构基本形成。随后,人民币的清关渠道在非洲主流银行成功建立,人民币结算业务覆盖超过30个国家和地区,人民币综合业务规模实现了跨越式增长。

货币的国际化本身是市场机制选择的结果,同时也是一国经济国际化的综合体现。它需要本国强大的经济实力与对外经济规模,开放的金融市场,稳健的汇率水平等作为重要支撑。对外投资与对外贸易受到本国货币国际化程度的影响同时也对本币国际化的进程产生制约②。

首先,人民币的国际化,极大地促进了人民币投资非洲的便利化,拓宽了中国企业在非洲的投融资渠道。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根本问题是资金的使用成本与效率问题,人民币存量在非洲的增加既可以换取非洲当地优势资源的进口,又可以提高人民币国际货币的地位,拓宽企业利用资金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进一步促进人民币在非洲当地的投资。

其次,人民币的国际化有利于减少汇率风险。目前人民币在非洲投资的主要方式仍是直接投资为主,随着人民币国际化在非洲的深入发展将通过人民币做中介进行投融资的转化,防范风险,增加投资收益③。人民币的国际化将会进一步推动中国国内资本市场与非洲资本市场的连接,为人民币在非洲的投资提供安全保障,例如企业可以根据市场形势,使用人民币签订项目投资合同,并通过项目资产证券化的方式,将项目部分资产独立或以组合的形式放到资本市场进行再融资,以减少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并能够增加项目的收益。

同时应注意到,非洲市场的金融体系并不发达,中国的金融制度与机制也待进一步完善,因此现阶段,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会不可避免地在非洲投融资的过程中带来一些消极影响,包括使国内货币政策效力下降,为货币政策的制定带来更多复杂性与不确定性,非洲当地外汇市场对人民币的投机可能会扰乱中国在非洲的投资机制等问题。

二、非洲基础设施项目投融资的现状与以及所面临的问题

2012年,中非贸易额达1969亿美元,中国对非洲投资总额达58亿美元,非洲成为中国第四大投资目的地。人民币在非洲地区的投资特点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人民币在非洲的投资主要靠基础设施项目带动。人民币在非洲基础设施项目上的投资占人民币全部在非项目投资的65%,占比较大,其中多以矿产,油气,住房,交通,电力等大型基础设施项目为主。这类项目由于投资巨大,建设周期以及项目的投资回收期都很长,目前该类项目所采取的融资方均以国家政策性银行贷款形式为主,比较单一。

2.开展非洲人民币投融资业务的银行较少,业务较为集中。截至目前,中国开展非洲人民币业务的银行已经达到153家,其中只有19家银行开展了非洲地区基础设施项目人民币融资业务,且以政策性银行和国有银行为主。

3.人民币在非洲融资总额中,贸易融资占比过高,类型单一。截至2013年末,非洲项目人民币融资已批贷款项目金额在非洲人民币结算总额中占比不足2%,与其他非洲跨境人民币业务相比发展极其缓慢,部分时间段甚至出现萎缩④。

首先,人民币在非洲项目投融资的发展动力略显不足。自从非洲开展人民币业务以来,人民币对非项目同融资业务一直进展缓慢,其主要原因是境内外贷款利率差别较大,人民币贷款缺乏竞争优势。另外,非洲基础设施项目的贷款仍被纳入银行总体信贷规模管理,大多数商业银行并没有完善的跨境人民币贷款风险管理体系,对非洲非居民机构信用等级评价和审查的手段欠缺,评估成本高,管理难度大。再次,人民币在非洲的可兑换渠道非常有限,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民币融资在非洲区域的接受度。从我国目前的资本项目可兑换现状来看,海外投融资项下的很多交易尚且存在汇兑限制,非洲地区人民币的使用主要集中在东西发达区域,非洲市场的人民币存量不够充足,资金融通渠道狭窄,无形中推高了人民币的融资成本,影响了人民币在非洲区域基础设施项目融资业务的发展。另外,非洲缺乏人民币离岸市场,整个非洲区域尚未建立人民币离岸业务中心,使得人民币在非洲市场一定程度上流动性不足,投融资方式过于单一,避险能力降低削弱了人民币在非洲的接受程度。国家对非投资的配套政策不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民币在非洲基础设施投资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人民币大趋势下,对非洲基础设施项目融资的新思路的探讨

非洲是一个资源非常丰富的地区,借助中国企业向非洲“走出去”之际,鼓励投资者使用人民币进行项目投融资,在已开放的资本账户下,鼓励中国投资者使用人民币进行对非洲地区的基础设施直接投资,参与非洲当地企业的并购活动,特别是在中非、西非等与中国经贸合作密切的国家展开人民币融资试点运行,推动人民币在非洲成为一种新型的储备和融资货币,对加快人民币国际化大趋势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在重要行业领域,尤其是矿产和油气等资源型产业领域,建立具有行业属性的以人民币为币种的非洲投资基金,加强国内金融业的非洲战略布局,提高对非洲投资的金融服务能力。在人民币对非洲直接投资的过程中,整合企业境外投资资源,建立长效险监控机制,实现人民币长期的对外投资效益,替代短期的投机性投融资行为,这样有助于与非洲本地投资者和业主建立长期的信任关系,加强中国投资者和金融企业的社会影响力。

2.借鉴参考JBIC(日本协作银行)的模式,设立非洲区域统一的人民币投融资协调机构,由该机构负责中国政府对外开发援助(ODA)的融资业务,通过国际债券市场募集长期信贷资金,辅以政策性补贴,以优惠的特别利率水平向非洲国家与企业提供人民币项目贷款与融资方案。

3.向非洲企业开放人民币证券发行业务,允许符合条件的非洲企业在中国境内募集项目建设资金,用于基础设施项目的开发与运行。加大对非洲分布式能源的发展,促进鼓励中国国内以及非洲本土的中小企业参与非洲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融资业务,为非洲绿色能源的行业发展注入新的力量。

虽然人民币的境外资本输出会对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造成一定影响,但这是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大趋势所必须要经历的阶段,从长期的风险承担的角度来考虑,可以通过政策的制定,通过宏微观经济政策的协调将风险降到最小化。未来适时将人民币在非洲“融资利率市场化”进程纳入人民币整体境外融资利率市场化平台上来,通过市场化的实现,将人民币在非洲的融资利率视中国境内贷款利率来管理。例如,每个项目的具体融资利率由贷款银行和机构在综合考虑融资成本及行业风险后,最终确定在SHIBOR基础上上下浮动而形成。逐渐树立并强化人民币在非洲基础设施市场的主要结算货币的地位。

参考文献:

[1]邹斌.人民币国际化问题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1(20).

[2]王洪一.中国与非洲经济合作的现状、挑战和机遇[J].当代世界,2008(05).

第5篇

摘 要: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一家处于筹建期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银行,成立宗旨是促进亚洲区域建设的互联互通和经济一体化进程,并加强各亚洲国家与地区间的合作。本文拟简述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筹建的概况,分析其成立对于中国乃至亚洲的意义,并提出了四个方面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亚投行 筹建 概况 意义 建议

一、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筹建概况

作为继亚洲开发银行之后的又一家亚洲区域多边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的重点目标是支持亚洲的基础设施建设,成立宗旨是促进亚洲区域建设的互联互通和经济一体化进程,并加强各亚洲国家与地区间的合作。2013年10月2日,主席在印尼雅加达提出筹建亚投行的倡议。在各国的积极响应下,2014年10月,《筹建亚投行备忘录》在北京正式签署。截至2015年5月,各意向创始成员国已举行了五次谈判代表会议。根据计划,各方将在今年六月底完成亚投行章程谈判并签署,年底前正式成立亚投行。

亚投行总部设在北京。共有57个意向创始成员国,包括37个区域内国家,以及20个区域外国家。不仅涵盖了亚欧区域的多数国家,还包括了除美国、日本、加拿大之外的主要西方国家,成员国遍布五大洲,今后仍可以接受其他国家和地区作为普通成员加入亚投行。

亚投行的法定资本为1000亿美元,初始认缴资本目标约为500亿美元,实缴资本为认缴资本的20%。不同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根据出资占股比例决定投票权,亚投行的亚洲区域内国家和地区的投票权将通过GDP、人口等一系列指标来决定。亚洲区域内国家和地区占有75%的投票权,区域外非亚洲国家和地区占有25%。

二、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意义

(一)有利于充分利用现有资金,弥补亚洲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融资供需缺口

亚洲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有两个相悖的特点,即:资金多,缺口大。“资金多”,是指亚洲地区整体而言资金存量相对充足,原因有两点,第一点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储蓄率较高,尤其是东亚地区国家;第二点是亚洲的外汇储备水平居世界前列。由此可见,亚洲地区并不太缺乏资金。而“缺口大”,是指亚洲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存在巨大的资金缺口。按照亚洲开发银行的预测,从2010至2020年这10年间,如要支撑当前经济增长的水平,亚洲需新投入约8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每年用于国家和地区间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为7300亿美元。Oxford Economics的分析称,至2025年,东南亚、南亚和大中亚地区的基础设施投资花费总计年均将超过1万亿美元。而目前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开发机构提供的资金只是杯水车薪,远远不能满足亚洲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需求。

亚投行的成立,对于上述悖论的改善,有着积极的意义。亚投行通过发动现有储蓄和外汇储备,进行资源合理配置,填补基础设施建设融资供给缺口,从而带动亚洲各国的经济增长。从另一角度看,亚投行的成立有助于我国消化过多的外汇储备。我国自2006年以来,连续8年占据了全球外汇储备第一大国的位置,目前我国的外汇储备已近4万亿美元,占全世界外储总量的三分之一,远超过合理水平,带来了诸多的问题和隐忧,如货币超发问题等。而通过亚投行对我国外汇储备的合理利用,一方面解决了亚洲基础设施建设供给资金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又缓解了我国外汇储备水平过高带来的压力。

(二)有利于进一步开发亚洲市场,解决国内基础设施建设相关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

亚投行的成立有利于进一步开发亚洲市场。从生产要素市场方面看,中国可以以更便利的条件、更优惠的价格从其他亚洲国家采购原材料,弥补国内资源的不足;同时充分利用国内充裕的劳动力资源,创造产值,增加就业机会。从产品市场方面看,中国的海外市场进一步扩大,我国商品在亚洲其他国家的销售额也预计将大幅增长。

随着我国房地产行业近年来的快速崛起,国内基础设施建设相关行业的产能也随之水涨船高。在多年火箭式的增长之后,房地产业的高增长率难以为继,而中国企业的增产意愿依然旺盛。钢铁、煤炭、水泥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关行业产能建设超前,产能过剩问题严重,单靠国内市场难以消化。亚投行的成立有助于转移过剩的产能,避免企业大量倒闭,维持经济、社会稳定,为我国经济提供新的增长点。

同时,亚投行的成立,有利于调整我国产业结构,加速产业升级。我国应该抓住此次机遇,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力度,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或低端落后产业,推行产业改革,提高产业管理水平。

(三)有利于提升国际地位和声望,反击美国对中国承担亚洲区域责任的无理质疑

通过筹建亚投行,可以大大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声望。第一,通过亚投行这一途径,我国可以更方便地利用相对充裕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优势,帮助相对落后的亚洲国家发展经济,改变他们落后和贫穷的面貌,推动经贸合作,增强我国在亚洲的话语权,提高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和地位,塑造我国的大国形象。

第二,我国发起筹建亚投行这一事实,有力地还击了美国一直以来批评中国不承担地区责任的论调。出于种种目的,美国一直对我国的外交及经济政策说三道四,歪曲中国国家形象。通过筹建亚投行,我国向世界表明了我们在以积极的姿态参与亚洲的政治事务和经济建设,在亚洲地区的发展建设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而粉碎美国对我国的无理攻讦。

(四)有利于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增强发展中国家在全球金融秩序中的话语权

世界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牙买加体系——虽然在名义上终结了以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霸权时代,但是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美元霸权地位依然延续了下来。而随着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信誉的下降,国际经济的失衡也愈发严重。通货膨胀、次贷危机、美元储备缩水等,进一步加剧了金融市场的动荡。在这种情况下,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建立多元主权货币的货币体系将会是解决全球经济金融失衡的关键。

我国于2009年启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目前人民币已在全球外汇交易货币中排行第九,人民币结算的日均交易额已占全球交易总额的2.2%。现今,全球金融一体化趋势日益显著,随着贸易与投资规模的扩张,本币互换的规模和范围也在逐渐扩大。亚投行的成立,能够帮助人民币通过直接投资和贸易渠道走出国门,在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巨额资金流动下,亚投行的投资有助于增加人民币贸易结算比例,加速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人民币的国际化能够缓解我国当前的许多经济问题,如缓解通货膨胀压力、降低我国外汇储备贬值的风险等等。人民币国际化还有助于增强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的国际话语权,为广大发展中国家争取利益,维护亚洲地区的金融和经济稳定。

三、关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几点策略建议

(一)寻求互利共赢,建立健康的合作机制

互利共赢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实现其职能的基本条件。对内而言,亚投行的各成员国应对合作的方式、股权的分配、利润的共享等一系列重要问题进行平等友好磋商,坚持互惠互利的原则,尊重彼此的权益,寻求共同利益的最大化,建立健康、高效的合作机制,不应因国家大小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而区别对待。对外而言,亚投行和借款国间应积极对话,协商求同,寻找合作的基本点,在双方都能接受的条件下确定融资项目。

(二)注重环境影响,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

目前,环境问题已成为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 如果继续任由经济活动盲目扩大,一味地追求GDP而忽略城市化和工业化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和破坏,亚洲各国未来在环境方面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我们必须坚持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环境承载能力,以尽量少的自然资源消耗换取尽量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加强环境管理,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亚投行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投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之前,对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的评估,并制定可量化的评估标准;重点支持清洁能源等环保型项目;帮助亚洲各国加强环境立法和监督,鼓励区域合作;提供环境污染防治技术支持及资金援助等等。

(三)探索PPP模式,扩大投资的杠杆效应

PPP模式,即公私合营模式,是指在政府与私人组织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中,将部分政府责任以特许经营权的方式转移给私人组织,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全程合作”的共同体关系,一方面可以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另一方面可以降低私人组织的投资风险。

在亚投行的筹建和运作过程中,我们应该继续深入探索发展PPP模式,并以其为融资的主要模式,与私营部门加强合作,以进一步放大私有资本对区域内基础设施投资的影响。并着手构建完善的亚洲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市场,以吸引私人投资,扩大投资的杠杆效应。

(四)加强沟通,开放听取意见建议

亚洲幅员辽阔,各国在种族、宗教、文化、习俗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筹建亚投行过程中,各国之间应该加强沟通交流,交换意见建议,相互尊重,化解分歧,才能达成共识,组建一家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参考文献:

[1]黄志勇.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基本思路及对策建议[J].东南亚纵横,2013(10).

[2]李皓.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制度设计[J].观察思考,2014(12).

[3]盛思鑫 曹文炼.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地缘政治经济分析[J].全球化,2015(1).

[4]黄志勇.亚洲开发银行的运行分析及其对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启示[J].东南亚纵横,2013(11).

[5]魏本华.展望亚投行[J].中国投资,2014(11).

[6]葛兆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与人民币国际化研究[J].海南金融,2009(9).

作者简介

第6篇

关键词:金融支持PPP模式;路径;投资策略

PPP项目,也就是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这一合作的目的主要是实现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此种模式是一种相对较好的项目融资模式,不仅能够调动市场上的企业和资本参与其中,还能够比各方单独行动的结果更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1+1>2的效果。

一、金融之下的PPP模式概述

PPP项目本质上是一种特许权协议下的合作关系,在这个关系中,政府以及社会资本实现彼此之间的合作,为了实现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完成,双方之间形成了利益共享以及风险共担的合作模式,并在这个模式之下,双方各自发挥优势禀赋,进一步提高了完成项目的质量和效率。现在比较典型的范式是政府通过采购形式进行公开招标,并与在招标过程中中标的社会资本合作在一起,签订双方权利与义务的合同,这份合同在一定的时间内有效。一旦合约结束,特许经营权期满,项目就会总结,并将这份项目或者是项目公司进行出售。值得关注的是,在这种模式下,政府会直接与提供金融支持的机构签订合约协议,但是这份协议比较特殊,主要是针对金融机构履行义务的协议,一旦签署这份协议,提供资金支持的金融机构就要对项目给与相应的资金。

(一)公私合作对项目负责

对于PPP模式比较特殊的一点就在于,项目的负责双方不仅仅是金融机构,政府也要对项目负责。并且是有政府引导私人资本进入,形成一个合作的共同体,通过签订合同成立项目或者是项目公司,这个项目公司也就是特别目的公司(SPC),在整个项目运行的过程中有这个公司对项目进行建设,同样承担在项目实行过程中的风险,有效的降低了在传统招标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管理或者监督问题,保证项目能够有效运行,完成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

(二)风险共担

在PPP模式下,政府和社会资本之间形成一种合作的关系,在共同享有项目带来收益的同时,公司部门之间还要风险共担,当然,相对于传统的政府采购的外包模式,PPP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将风险转移至了私人部门,但是在特别目的公司中又存在政府制定的监督的政策,这就有效的实现了监督的目的。在特别目的公司中,实际的控制权分属于政府和提供金融支持的机构,为了实现预期的收益进行的融资,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融资的多少,还是融资的形式,都是与政府与私人机构成立的特别目的公司中运行的项目资产有关。

(三)PPP模式具有长期性

PPP模式下的项目是公共基础设施,具体的项目期限还要与项目建设的内容相关,由于道路建设或者是供水之类的设施,多数期限至少是20年,因此,PPP项目天然的存在长期性的特色。但是在长期性之中存在着不确定性,这个不确定性主要来自于项目合同签订之时,双方承担风险的能力以及在项目运行过程中,因为外部的不可控力的作用下,像是市场变化的风险、项目维护的周期与费用,以及提供服务的成本变化等,造成在项目运行中出现不确定性。

(四)风险具有复杂性

对于PPP项目的风险是复杂多样,主要原因在于风险来源较多,一方面是来自于政府的政策风险,这会对于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造成由于相关程序的变动,造成项目的盈利能力收缩的后果。另一方面是信用风险,这个风险主要是由于PPP的项目时间过长,在这个过程中,合作的双方之间能否按照预期的合同行事。同时在项目开发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由于PPP项目需要在项目开始之前先投入,这合作的参与方存在各类费用损失的可能,尤其是在投标未中标的过程中,会造成众多的调研费用和咨询费用损失的可能。

二、金融支持下PPP模式的路径

金融支持主要是包括来自开放性金融机构,这种机构在逐渐的发展中渐趋成熟,现在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的范围愈加广泛,并且在PPP模式发展之初就可以进入该领域,对于PPP模式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金融机构参与方式

PPP模式无论是开展还是运行,都需要政府在其中发挥作用,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政府需要与私人机构之间建立起彼此之间的相互信任关系。该模式的运行路径主要是在金融机构的支持和参与下进行,金融机构参与PPP项目有两种路径,其中的一种是直接参与,主要是通过对社会资本的投资实现,在这种方式是金融机构需要和政府以及特别目的公司之间签订三方协议,在签订协议之后,金融机构可以在协议中规定的范围内参与对项目的运作。还有一种是金融机构间接参与PPP项目,这种简介参与的方式是指,金融机构不直接对社会资本进行投资,而是采用提供贷款、融资和咨询等方式参与进入PPP项目,在这个过程中不需要与政府和特别目的公司签订三方协议。值得注意的是,无论金融机构是否直接参与PPP项目,在这个项目完成的过程中都给与了融资的支持。

(二)PPP模式的运行机制

PPP模式将合作过程中的政府承担的责任分散化,这种分散的责任一特许经营权的形式转给参与项目中的社会主体,并且在整个的合作中,政府与社会参与方之间形成了合作共赢的局面,本着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出发点,在合作过程中减轻了政府的财政压力,对于社会参与方来说,能在一定的程度上降低投资的风险。对比与传统的融资方式,PPP模式具有带动社会资本进入公共服务领域的功能,在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共同运作下完成对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这种方式能够保证公共设施建设的资金支持,并且还能提高公共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数量。

三、金融支持PPP模式的投资策略

对于金融支持的PPP项目的投资策略,主要是考虑项目是否具有投资的价值,具体的投资策略可以细分为:

(一)政府的投资策略

τ谡府来说,在PPP项目中的投资决策不仅仅是取决于项目的收益,更多的是为社会提供公共设施服务,提高项目的公益程度,保证项目能够实现建设公共基础设施的目的

(二)金融机构的投资策略

金融机构无论是直接参与PPP项目,还是间接给与投资的贷款和融资服务,都要对于项目进行投资,对于这些金融机构的投资策略还是取决于项目的收益,这一点和政府是有所区别的,现有的PPP项目表明,融资的路径模式主要考虑投资主体的管理能力,当投资主体的管理能力时,项目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能够实现对于项目的投资的目的。另外对于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来说,当现有的项目的收益持续偏低时,对于项目的持续投资就会出现低迷的状态,此时,需要政府设立财政性的基金来扶持项目的持发展,这样做的原因在与PPP项目本身存在公益的属性,需要政府发挥引导作用,保证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当项目能够合理有效的进行时,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对于项目的投资力度也会增加,此时,不需要政府在其中发挥作用,过度的投资公共资金。

四、结论

在PPP项目的完成过程中,政府应该对于项目配套的法律法规加以完善,并建立对于PPP模式相关的文件指引,实现合作项目的规范化,并能够从法律的角度保证项目的有序进行。同时,PPP项目也需要在市场机制的运作下进行,需要金融市场支持下完成项目。对于PPP 模式的发展,一方面需要政府的政策和财政支持,另一方面也需要在市场中逐步完善。

参考文献:

第7篇

近期股市持续疲弱,除了缺乏强有力的政策利好刺激外,在人民币升值预期强烈的市场背景下,持续的低利率环境将对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提出严峻挑战,随着市场风险的累积,以及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市场形势日趋复杂化,对保险机构把握市场机会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于大类资产配置需更加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再加上保险资金近期的做空动态很可能是源于地震巨额理赔的需要,但不排除部分大型保险公司正在调整投资策略“

保险资金应坚持长期投资理念

目前,由于市场疲弱,出现了各种猜测,其中,有市场传闻称保险资金在大幅减仓。对此,监管部门首次给予官方回应:保险公司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作为市场经营主体,根据市场状况调整投资比例是保险企业的市场行为。保监会作为行业的监管部门,主要任务是制定行业的政策,并对保险机构的投资行为合规性进行监管。保险公司只要依法合规经营,我们都不会对微观的经营主体进行过多的干预。

保监会有关负责人同时强调:“我们也注意到,今年以来受国际国内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A股市场有一定的调整幅度,而且波动也比较频繁,面对这种市场形势,保险机构应当坚持长期价值投资的理念,操作防范风险,从长远看要坚定对我国经济金融发展的信心。”

股票(股权)投资占比有所下降

近期这是保险资金运用历史上,资金运用余额首次在季度、尤其是一季度出现负增长,主要原因是资本市场下跌和减持投资造成的。”

数据显示,一季度保险资金运用结构具体为:银行存款6906亿元,占比26%;债券投资1.3万亿元,占比49.4%;股票(股权)投资3477.9亿元,占比13.1%;证券投资基金2202.1亿元,占比8.3%。相比之下,去年末保险资金运用于上述四大项的比例分别为24.39%、43.98%、17.65%和9.47%。

尽管投资策略进行了一些调整,但保险资金一季度实现的平均收益率仍只有1.2%。而2007年,保险公司共实现资金运用收益2791.73亿元,资金运用平均收益率为12.17%。其中,利息收入220.36亿元,占资金运用收益的7.9%;公允价值变动损益287.66亿元,占资金运用收益的10.3%;投资收益2283.71亿元,占资金运用收益的81.8%。

“与去年相比,股票(股权)投资占比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而银行存款和债券投资增长明显,这表明保险资金投资相对谨慎。”

地震理赔影响投资策略

保险资金近期的做空动态很可能是源于地震巨额理赔的需要,但不排除部分大型保险公司正在调整投资策略。

在基金、券商等机构被要求“讲政治”,维持市场稳定之际,保险资金坚定的做空态度引起市场各方关注。保险资金近期的动向很可能是由于地震赔付的需要,即保险机构为了应对巨额的理赔资金而造成被动减持其重仓股。

随着保险理赔高峰的到来,保险公司需要拿出巨额的赔偿准备金,而债券、基金等资产流动性相对较差,因此从股市将资金抽出无疑是保险公司最好的选择。从保监会获悉,截至6月8日,国内保险业已付赔款2.84亿元。其中,人身保险已赔付1.58亿元,财产保险已赔付1.26亿元。保险资金卖出其重仓股还有可能是保险公司兑现年初确定的降低股票投资比例的承诺。

保险资金运用渠道拓展

目前有关保险QDII实施细则和投资政策的准备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将择机;保险公司投资基础设施项目试点工作取得了预期效果。目前保监会已经向国务院提出了扩大试点的建议,以扩大试点范围、增加试点机构、调整投资比例;为了改善保险资产配置,稳定投资收益,监管部门也正在研究保险机构投资物业的有关政策,也将择机开展试点;保险资金投资无担保债券的有关规定也将出台。

对于中国保险公司来说,投资领域的当务之急,一是尽快熟悉即将推出的股指期货,监管部门也应该尽快撤除保险资金投资股指期货的政策障碍。股指期货推出后将成为中国证券市场上惟一可以对冲系统风险的投资工具,将有助于中国保险业化解证券投资的系统风险。二是进一步提升保险资金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投资比例。从西方发达国家的保险资金投资结构变化的演进中可以看出,在工业化的起飞阶段,多数国家的保险业资金流向基础设施建设,而投资于有价证券的比例较低。因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一方面有利于国家的经济建设;二方面可以获得相对稳定的投资回报,适合保险资金运用的安全性、收益稳定性、支付确定性的要求;三方面对于寿险公司由于产品期限结构较长,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项目有利于公司资产负债的匹配。

保险资金大举买债券

今年以来,债市走势强劲,上证国债指数连续创出历史新高,企债指数也刷新了去年9月高点。收益率曲线方面,长短券种普遍下移。推高债市的因素主要是由于股市的震荡和紧缩的信贷政策,导致资金大规模流向债市。

“机构对短期内加息预期减弱明显,现券买盘交易较活跃。” 某大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固定收益部交易人员认为,“由于股市大跌,出于资本的逐利性,资金自然会流向债市。”

“2007年保险业债券投资占比下降至32.23%,新增债券/新增资产的比重为27.35%,远低于2005年62.88%的水平。2008年随着股市风险的加大、新股IPO申购收益率的下降以及债券绝对收益率水平更有吸引力,保险公司很可能大幅增加债券投资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