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0 16:03:46
序论:在您撰写中学生励志教育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2021年4月8日,在我校操场举办了一次有关中学生的励志感恩教育讲座,本次活动由我校学生与向善演讲社共同承办,主讲老师是崔老师。
这次活动我们学校今年以来举办的第一次活动,所有成员表现的都非常不错,活动的前期准备与现场的活动布置与安排都展现了整体团队的组织能力与协调性,人员的安排与活动进行,都得到了一致的好评,但是在开场签到的时候出现了一会人员混乱的现象,这一点我们注意并改正。
对于崔老师的讲座,现场的互动性很强。孙老师主要介绍了他个人的英语学习成长经历,以此来激发大家自我拼搏,自我激励。其中,尤其是孙老师在英语角的经历,这种疯狂精神以及坚持不懈的毅力,渴望成功的意志,深深的震撼了大家!讲座的最后一次互动,主题是坚持,也是大家印象最深刻的一次互动。而我们要做的,只是伸开双臂,坚持,坚持,在坚持。大家都从中体验到了坚持的痛苦与快乐,一场精神的洗礼,由此展开。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知识技能的学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要提高学习的成效,不仅需要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及想象力等智力因素积极地投入,也需要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这两方面对获取学习的成功来说,是密不可分的。正因为非智力因素与学习有着如此紧密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心理学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关注。在教育教学领域中,部分学者把非智力因素的范围规定为影响学生学习的五种基本心理因素,即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也有学者把非智力因素分解为更为具体的一些因素:如成就动机、求知欲望、学习热情、自信心、自尊心、好胜心等等。根据有关学者的研究,我们可把非智力因素划分为三个层次:如表1。
在教育领域中我们常指第二层次狭义的非智力因素。学生的智力因素的发展既有智力活动构成的操作系统,又有非智力品质构成的动力系统。正如有人把智力因素比作发动机,非智力因素比作汽油一样。智力因素的发展会使非智力因素得到相应的锻炼,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则有利于智力水平的提高。两者在学习过程中相辅相成,协调发展,使学生的学习步入良性循环。因此,开发非智力因素是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和方法。那么,如何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呢?
1 学习动机,加强目的性教育,鼓励学生积极上进
动机是学习活动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它可以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调动学习积极性,以达到期望目的的心理动力。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是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学生初次接触英语时,教师就应该强调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同时结合身边的实际(如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北京人不分职业、年龄,纷纷学习英语;改革开放以来,外资企业的大量涌入以及向国外的劳务输出,都需要大批的英语人才等),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无论升学、就业、工作、生活都离不开英语,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从内心深处对英语产生一种强烈的学习欲望和责任感。而且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信息时代的来临,作为传递信息最主要的载体―― 英语在国际间交往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更应该努力学好英语。
在进行目的性教育的过程中,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鼓励学生积极进取,这也是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一个方面。丹麦教学法家叶斯伯逊说过,为什么小孩子学习母语学得那么好呢?原因很多,其中有一点是小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每一点进步都会受到成年人的赞扬,每一个幼稚的试探也会受到关注和鼓励。从这一点来说,值得我们深思。所有的学生都期望得到教师的关心和帮助,特别对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当他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情感上的压抑和创伤,常常表现为失去信心,甚至自暴自弃,因此更需要关心和鼓励。在评价学习效果时,教师应从热爱学生的角度出发,力求客观、公正和及时,注意他们的点滴进步,同时还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性格等特点,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以巩固教育教学成果。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首先,要有明确适度的期望,要让学生明确知道应该做什么,成功后会得到怎样的结果和评价。其次,创设难易适度的问题情境,获取清楚及时的学生信息反馈,有利于激起学生学习需要与学习期待;有利于学生改进和调整学习策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热情。最后,帮助学生对学习结果正确归因,组织适当的学习竞争。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学习所进行的分析、解释和推论,会影响他以后的情感、期望和行为。
2 加强兴趣培养
兴趣是指对某种事物所抱有的积极态度和特殊倾向。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①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打开科学大门的导师。”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学生只有在学习中产生一种迫切探求新知的欲望,他们的创造能力才得以发挥。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必须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人的兴趣发展一般要经过有趣―― 乐趣―― 志趣三个阶段,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从有趣于学习英语开始,让有趣逐渐趋于稳定、集中,向乐趣转化,再上升到志趣,成为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源泉。当学生对某一学科感兴趣时,他总会不畏困难,百折不挠,主动学习,而且会以最快捷有效的方法去获取必要的知识。兴趣主要是靠教师来激发培养,英语学习也是如此。初一学生刚入学,更应注意从培养学生的兴趣着手。对刚跨进中学大门的学生来说,一切都是新的,特别是英语,他们更感到新鲜好奇。教师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上好导言课,使学生认清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为培养兴趣做好准备。初一是培养听、说、读的重要阶段,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开口,对学生取得的点滴成绩尽量加以表扬,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上课时,教师要应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各种形式的操练,如游戏、表演、单词接龙、简笔画、运用多媒体技术等,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和表现的机会,及时评价,给予表扬鼓励,努力将课堂搞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这种趣味盎然的课堂教学无疑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沃土。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班,初一培养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对以后英语学习将非常有利。到了初二、初三,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词汇量的扩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相应减弱,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改变方法,巩固并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同的课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有新鲜感。如词汇教学尽可能直观化、多样化,可将词汇置于句子中来教,也可利用读音规则、构词法或英语释义来教;对话教学采用表演化,课文教学采用整体化。此外,适当地开展竞赛活动,开设英语角,开展英语朗诵、演讲比赛、小辩论赛、作业书写评比、课堂答问明星等,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无论运用哪种方式,都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生活。课堂设计要面向学生,使基础差的学生能体验到自己的进步,收到鼓舞;同时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作业设计要有一定的坡度,使成绩好的学生稳步推进,更上一层楼,学习困难的学生学有所获,有成就感。总之,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和技巧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的兴趣;不断变换教学方式有利于保持学习兴趣;只有这样,使学生的自信心不断增强,病逐步体会到学英语的乐趣,从而更好地学习英语。
3 培养和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列宁指出:“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②有教育学家认为:如果教师没有了情感,就成了无水之池,任你是圆形的还是方形的,总也是空虚的。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我们所面对的教育对象正处于半幼稚、半成熟时期,处于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他们的心理尚未成熟,情感十分脆弱,他们的心灵窗户决不会向一个漠不关心他们的,甚至是他们感到厌恶的人敞开的。由此可见,一位除了上课之外,从不关心、爱护和研究自己教学对象的教师,即使他们的课讲的再好、教学水平再高,教学效果也难以预测。教书与育人如果不能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有机地统一起来,那么教书便失去了其灵性和神韵。因此,教师要想在教学上获得成功,除了对教育事业,所教学科有一颗执着的心而外,还必须重视感情投资,以自己真挚的爱,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英语教学也是如此。情感投资,重在课堂。注重保持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激发积极的情感,如:常用Will you try ? Would you please...? Have a try ,please. Well done ! Good job !等语气委婉、鼓励性强的句子,与学生们交流,这样学生便可大胆开口,同时还要注意尊重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多加鼓励。尤其是学生回答问题时,出现“小毛病”时不要马上纠正,更不要批评,对待学习困难的学生更应鼓励。此外,情感投资,也贵在课外。课外常常与学生聊聊天,拉拉家常,摆摆知心话。这样,出乎意外的理解,诚挚中肯的建议和批评,催人上进的引导,都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促使学生爱好英语,乐于学习英语,此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也。另外,我们还可亲自参加学生们的活动,在活动中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注意他们的积极表现和变化,引导学生的个性朝着积极的、有利于学习的方向发展。
4 磨炼意志,克服困难
意志坚强与否,是事业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荀子提出:“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③意志是行动的推动力量,无论从事什么活动,没有良好的意志品质,都难以获得成功,因此要注意对学生学习英语的意志毅力的培养。中学生处于青春期,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可塑性强,求知欲旺,但意志力薄弱,缺乏持久性。在此阶段应努力培养他们对学习英语的兴趣,不断地给予鼓励,给予强化,使他们保持较高的动力,下定决心,树立信心,持之以恒,刻苦学习,不断进取。由于英语学习需要大量的记忆活动,而记忆单词、句型、语法规则又十分单调枯燥,这就更需要坚韧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来支撑。在此情况下,用名人名言、格言、名人坚韧意志的故事来教育学生,鼓励学生,使他们从中吸取磨炼自己坚韧意志的养料;同时,也可开展一些励志的活动,在活动中磨炼其意志,培养其克服困难的勇气,勤学苦练,向知识的高峰顽强地攀登。
5 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因材施教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叶子,当然每个学生各有特点,他们在性格、气质、知识和智力发展水平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个性差异。现代著名学者郭沫若认为,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是勤奋。天资的充分发挥和个人的勤学苦练是成正比的。学习活动中良好的性格特征表现为:一是努力奋斗,奋斗是成功之父。二是实事求是,求真是根。三是独立意识,要有独立的意志,独立的思想,独立的生计和耐劳的筋骨。四是要有创造精神。一般来说,学习困难的学生智力因素并不差,造成差的主要原因归根结底还是非智力因素发展滞后。教师应从实际出发,注意个体差异,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进行,既要同意要求,又要因材施教,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在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采用“五度”要求,(即一是降低难度―― 在教学中,教师设置的内容、问题、作业要求,要难易适度,充分体现学生身心特点和已有的认知水平,能使学生通过努力达到“最近发展区”;二是减缓坡度―― 在教学中确定的目标,设置的问题和训练,要由易而难,由简到繁,有小到大,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由单一到综合,层层深入,步步推进;三是建立维度―― 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构建知识框架,形成知识树,并且通过实现知识点的对接贯通与纵横联系,向形成知识森林发展;四是保证进度―― 就是要确保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使全体学生都要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和实现自身应有的发展;五是达到高度―― 通过前四度的工作,最终使全体学生达到个性化成长与全面发展的标高要求。)难度较大的问题由好的学生回答,一般性的问题有中等的学生回答,差一点的学生回答比较简单的问题,背诵、听写等也分层对待。教学活动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各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6 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搞好学习的保证,所以在英语教学中要注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坚持不懈地进行学法指导,让学生养成预习与复习的习惯,课堂上让学生大胆开口,多开口,积极参与课内外的的英语活动,作业书写规范、整洁,独立完成,并且及时纠错;平时坚持说英语、听英语,尽可能地多阅读一些课外英语资料,不断丰富自己的英语知识,逐步形成适合自身的、科学的学习方法。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我们可把习惯的培养分为课堂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课后学习习惯的培养。在课堂上,教师应加强以下习惯的培养:一是听课习惯,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信心十足,精力充沛,坐姿规范,积极思维。二是记课堂笔记的习惯,要求学生记录课堂学习要点,本节课的重难点单词、句型,语法知识等。三是参与活动的习惯,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课堂问答、表演、pairwork、groupwork等等,尽可能多地应用所学的英语知识。在课后的学习习惯培养:一是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先复习当天的内容,再完成作业,之后认真检查;二是坚持听、读英语的习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听、读要求,邀请家长配合监督、签字,逐步培养起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最终让学生养成子相互学习的习惯,为学生终生学习英语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生理学;职业道德教育;课堂教学
作者简介:张晓丽,女, 生理学专业教师。
职业道德教育是医学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成分,是德育教育重要内容,是学生成才的必备条件。在《生理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有目的地、计划地针对学生思想活跃,可塑性大等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受到品德教育和职业素质的培养,这是学校教育中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具体体现。有效的品德教育和全方位的素质培养,可更好地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使教育形成良性循环,帮助学生树立爱岗敬业、认真负责,严谨求实的职业素质。
1 突出职业特色,紧扣教学内容制定德育目标
学生在学校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中度过,抓住课堂教学这一教育环节,认真实施课堂教学在职业道德教育中的主渠道地位,注重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环节是每一位任课教师应尽的职责。
依据专业要求、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目标,紧扣《生理学》课堂内容精心设计每一教学单元的德育目标。做到一个突出、两个侧重。
一个突出,突出职业特色,适应岗位要求,为专业人才培养打基础。《生理学》是学生跨入医学领域第一学年所学的医学课程,这门基础课不仅为专业理论知识打基础,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职业素质关键时期。
两个侧重,第一侧重是在理论教学德育目标的制定中,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竞争意识、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坚守救死扶伤的信念及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而努力为主要侧重。
第二侧重是以培养学生基本操作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及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实事求是、爱护公物、团结协作的优秀品质、认真负责的精神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为主要侧重。
德育目标与生理课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置于同等重要地位,同时积极开发《生理学》教材中职业道德内容,选择合适的实施方法、恰当的教育切入点、抓住适宜的时机,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在整个《生理学》教学过程中。
2 《生理学》课堂教学中职业道德渗透的主要实施方法
2.1 案例分析法
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例如在讲解血型与输血原则及交叉配血时可结合央视《焦点访谈》题为:“一起输血事故的背后”的案例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渗透。把O型血输进了B型血的寇娜体内,寇娜在被输血后的短短十几分钟,出现了严重的溶血性反应,这才造成了寇娜的肝肾功能衰竭,生命垂危的恶果。
案例分析中学生七嘴八舌地发言,有的同学总结出输血前应严格核对血型,遵循输血原则;有的同学指出按照国家卫生部临床输血规定,拿到血站配发的血液之后,临床医务工作者必须再做一次血型交叉配血实验,确定无误之后才可以病人输血;有的学生说由于医护人员的失职,在没有做任何的核对和实验情况下输血;有的学生说怀孕生孩子是件人命关天的大事,关系着两代人的安危,医务工作者缺乏责任心。同学你一言,我一语,此时正是学生自我教育的好时机。通过案例分析教育学生医学服务对象是人,一定从在校期间掌握牢固的职业知识,养成严谨细致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对社会、对他人要树立高度地责任感和事业心。否则在未来工作中,一时疏忽会给他人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和痛苦。
在讲解内分泌一章中糖皮质激素的作用及激素类药物的使用,强调特别是已经长期使用者,想停用该药时,不要骤然停药,要逐渐减少用药剂量,直到终止。曾有一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长时期口服肾上腺皮质激素,因没按逐渐减少药物剂量缓慢停药,而采取立即停药的办法,一周后突发肾上腺皮质功能衰竭的危相。只要发生肾上腺皮质功能的急性衰竭,临床上对患者的抢救常是无能为力的。多数医疗事故是由于医务人员的医学基础知识差,医疗技术水平低造成的,教育学生努力钻研专业知识,刻苦学习,坚守救死扶伤的信念。
2.2 示范法
教师在教学中的言行是影响学生的职业道德形成的重要途径,教师的人格力量不容忽视,良好的人格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影响力和辐射力。教师的示范表率作用也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例如学习“血压测量、心音听取”时,教师首先进行操作示范,这时学生都会瞪着眼睛看你操作。此时,教师尤其应注意自身良好的语言、仪表和严谨教风,熟练操作技术,教师的言传身教能引导学生进入专业角色,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2.3 故事讲授法
故事由于具备趣味性、新颖性、直观性、感染性、活动性等特点,所以大家都爱听故事,其实小故事里也能反应出大道理。
在讲解“稳态概念”时可介绍稳态发明的故事,人体内环境维持是一个不断破坏和不断恢复的过程,是一个重要和复杂的生理过程,理论讲解告一段落,介绍稳态发明的故事。一位生理学科学家为了证明稳态的存在,自愿进行人体试验,他一手脱着一盘牛肉,勇敢地在120℃的室温下停留15分钟,而其身旁牛肉在此温度下已烤熟。科学家为推动医学的发展而献身的精神感染着学生。
例如“胃液的成分及其作用”是生理学的重点内容,在理论学习告一段落时可结合理论知识引出“藏”在肠胃中的诺贝尔奖——幽门螺杆菌发现记的故事。当时的医学界认为,健康的胃是无菌的,因为胃酸会将人吞入的细菌迅速杀灭。一位名叫巴里·马歇尔的年轻科学家人在众人的质疑,并没有动摇。自愿进行人体试验。他在服食培养的细菌后,发生了胃炎。由于他的发现,大幅度提高了胃溃疡等患者获得彻底治愈的机会,为改善人类生活质量作出了贡献。故事中科学家为救死扶伤,不辞艰辛、锲而不舍的科学探索精神和敬业精神,激励学生刻苦钻研业务、积极创新,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竭尽全力。
此外在讲解“条件反射”时介绍“生理学无冕之王”——巴甫洛夫发现高级神经活动规律的故事,在讲授“红细胞成熟因子”时讲解发现维生素B12的故事……
类似的故事很多,收集、整理科学家及英雄人物的小故事,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及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
2.4 实践法
生理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医学专业基础学科,其理论来源于许多科学家的无数次的科学实验,实验室是学生职业道德形成的另一个重要场所。
在上实验课前检查学生仪容仪表是否符合职业要求;实验中针对实验操作问题,要求学生作到操作规范、培养学生基本操作能力、独立工作和观察、分析问题能力、团结协作、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做完实验后必须清洗实验器械,做好实验室卫生清洁工作,做到眼勤、手勤、腿勤。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都是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好时机。
2.5 讨论法
在讲解红细胞氧的运输时,联系临床的一氧化碳中毒,讨论如何预防和抢救一氧化碳中毒的病人。通过讨论教会学生安全自救和救助他人的方法。
例如在讲解体温一节中散热原理后,可讨论发热后散热降温的方法与措施,通过讨论同学们各抒己荐,应用生理学原理总结出各式各样的散热和降温的方法,不仅丰富生理学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懂得如何关爱他人,处处为病人着想,千方百计解除病人痛苦的意识。
2.6 格言励志法
在介绍生理学绪论一章时,可引用格言“生活没有目标就像航海没有指南针”,引导学生制定相互《生理学》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树立刻苦学习的思想。在讲解神经系统一章时可引用格言“人跟人的最大差别,不在于脖子以下90%的体力劳动,而在于脖子以上仅占10%的智力。”鼓励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学习和工作中的问题。在实验失败时可鼓励学生“失败是成功之母”,实验失败可再重做,一定会成功。
格言可以励志,格言能净化心灵,树立高尚的情操,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目标,奋勇创新、勇于探索医学领域的科学知识。
2.7 问题引领法
在讲解红细胞造血原料与贫血时,反问同学如何避免贫血?教育学生不要挑食,合理搭配饮食。在讲解心力储备时,提问同学们提高人体心力储备的方法有哪些?学生总结出加强身体锻炼,可保持强壮体魄,能未来更好投入工作岗位。在讲解胃的排空、胰的分泌功能时,结合生活总结不同饮食排空时间有何不同?教育学生不要暴饮暴食,否则容易导致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在讲解肺活量时,询问学生如何测量及提高肺活量?教育学生多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在讲解眼的折光异常时,密切联系近视的形成原理,提问总结如何保持用眼卫生,预防近视眼?教育学生要注意用眼卫生,保护眼睛,预防近视。
问题引领法课使学生在问题中总结专业经验,并进行安全教育和健康教育,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职业道德教育和熏陶。
3 在实施职业道德教育中应注意地问题
3.1 注意群体与个别教育
敏锐的观察力,善于通过学生的外表活动,判断学生的内心世界,洞察学生的情绪变化。注重群体教育的同时,对于缺乏刻苦学习精神、怕困难,作业不认真、粗心大意的学生,应有针对性进行个别教育。此外,职业道德教育本身也是一项反复渗透的过程。
3.2 加强教师自身职业道德建设
教师的职业素质是实施职业道德教育的前提,教师首先严谨治教,刻苦钻研《生理学》业务知识,而且重视自身地职业道德修养,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在课堂上结合授课内容尽可能采取生动活泼地方式,结合实例进行教育,避免空洞地讲大道理。教师必须熟悉教材,充分挖掘教材地德育因素,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把传授知识地工作和职业道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将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到理论教学中。
3.3 注重职业道德教育中评价反馈与矫正补救
对学生正确的解答和良好的表现,教师应给予及时肯定和赞许,建立一种积极的正面的反馈强化。教师言语的直接表扬、点头、微笑,重复学生的解答也是积极的反馈。对学生错误必须耐心指出,让学生知道自己错在何处,以便及时矫正补救。
4 结论
在职业道德教育中我们应充分认识到:职业道德教育是一个坚持不懈的过程,也是一项持之以恒的工程。我们必须结合专业课教学,使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技能,同时逐步培养出良好的职业道德,成为真正的高素质实用技能型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 胡崎,生理学[M],安徽科学出版社,第四版,1989.
2 杨云霞、包旭、包定元.蒙药物之荫,筑健康之路——关于选修课“药物治疗与健康”的开设[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版), 2004;6 (专刊): 3—4.
【关键词】生本教育;有效学习;动力机制
1生本教育理论
“生本教育理论”是近几年由郭思乐教授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有效的素质教育实践模式,是以“一切相信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1为理念的教育体系,它强调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最大资源;学生的成长主要是靠自身的学习活动,诉诸自身生命之力量,去发展和丰富美好的自我。郭思乐教授认为老师教书就相当于农民种田:如果种田的时候只依靠农民自己而不尊重和发挥秧苗的生命力量,采取越来越密的插秧办法,结果是十分辛苦但不能获得高产。反之,如果采用抛秧的办法,依靠秧苗自身的生命力,又省力,又能实现“秧好一半禾”2。因此,他主张教学过程要以尊重学生的内部自然规律为前提,形成良好的动力体系,发展学生的天性,激发学生的潜能。
2高中学生成长需要的现状分析
需要引起学习的动机。据马斯洛的五种需要层次理论(由低到高依次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学生的成长需要是多方面的。当学生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就会在知、情、意、行、信等方面表现出来。下面就仅结合上学期的调查3结果,从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主要动力因素的情感层面等加以分析,因为认知层面主要为学生认知内驱力4方面的表现,而情感因素主要为学生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方面的表现。调查表示:①约30%学生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升学或找一个稳定的高收入工作,40%是为了赢得同学们的好评,提升自己的影响力,实理个人理想,15%是为了不辜负老师和家长的希望,而振兴中华报效社会不到12%。②学生对于课外活动、文艺体育、实验技能课程以及多媒体网络文化、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课程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而对核心文化课程兴趣、态度一般,缺乏刻苦学习的意志品质。其中东莞中学初中部的学生(约占五分之一)表现明显;③在小组合作学习或宿舍共同生活中表现出较明显的自私、自我、自主意识,真诚合作、共同分享的精神较差;④考前、考时、考中都会出现考试焦虑,有的担心成绩不好影响班级荣誉等(这一点女生表现明显),出现为了减肥不吃早餐,引发肠胃不适的现象。
3探索高中学生有效学习的动力机制
3.1建立目标体系,激发学习成就动力。
①明确人生目标,志存高远。一个人努力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更有效。年级提出“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的理念,确立“自主、和谐、创新”的发展思路,坚持以培养“感恩、自信、文明、博雅、健康 ”的一中人为目标,形成全体师生的共同愿景。 共同的愿景使教师和学生产生一种向往、追求的意识和倾向,这是一种较强的心理动力。
②自主管理阶段目标,调适提高。年级给每位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通过学习成绩跟综曲线和学习任务达成评价表,自主进行调整阶段目标。
③用心经营每周目标,追求绩效。自信心是学生高飞的翅膀。在学习中,简单的作业比复杂的作业更容易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年级倡导以考代练,并通过学情教育、控制任务量、限制训练时间、降低难度等来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数学学科曾两度降低难度、采取分步分类训练的方法来调动学生积极性,克服学数学的恐惧心理。
3.2引起内部需要,转移学习认知动力。
①开展活动课程,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年级认真开展研究性学习课程,对过程真实、成果显著、方法独创的研究作品,年级安排课时进行PPT交流和黑板展示,促使学生转换角色,产生同理心。
②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年级拥有一大批深受学生喜爱、富有经验和人格魅力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他们不断地创设问题情境,活跃和启发学生的思维,唤醒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
③开展分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认知需求。针对本届学生特点,年级开展,聚焦中间,关注两头的策略,开展个别化教育和集中培优,使学生获得应掌握知能,形成成功体验。
3.3强化内外因素,维持学习有效动力。
①规范学习行为,习得成长中的生存法则和学习习惯。郭教授提出的生本理论,既强调教育教学行为遵循学生本体发展的内在动力,“秧好一半禾”.同时也强调,施以田间管理,除草除虫、灌溉、施肥、松土,充分利用阳光雨露等外部资源,保证农作物的稳产高产。因此,依靠学生自主制定合理、可行的规章制度,可以首先使学生产生一种限制感和知情同意。学生在规章制度的限制下活动,产生一种被动性内驱力,它使学生觉醒律已意识,产生一种遵守规章制度的自然性需要,进一步转化为维护本班、本人荣誉的需要。
②接纳、尊重、欣赏、少批评,有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舆论。赞美,摧动学生再次起飞的力量。年级通过级会和板报、《一米阳光》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考试、学会思考,并大加鼓励、定期总结,及时表扬在生活态度、行为习惯、学业品质等方面优秀的学生。
③利用适度焦虑和挫折转化为心理动力。适度压力是勇往直前的动力之源。学习和飞行一样,并非一路顺风,飞机逆风起飞,可以在较小地速的情况下获得较大的来流速度,这样就能获得较大的升力!定期举行学业考试和常规检查,强化分数意识和扣分意识,将学生置于逆境和适度紧张状态,经过多次的考试焦虑和考后挫折训练,可以体验到在应付困难和复杂局面中得到的成功快乐,变阻力为动力。
④利用性别差异和性别吸引,形成自我提高驱动力。中学生最重要的交往对象是同学,异性同学的看法更容易影响学生的发展。其中女生比男生更注重他人(同学、老师和家长等)对自己的看法。因此发挥性别优势,可以形成互相学习的动力资源。
3.4创设活动条件,提升学习附属动力。
①搭建个性化平台,发挥榜样标杆的吸引力。
塞内加说:“教诲是条漫长的道路,榜样是条捷径。”用身边的人讲身边的事,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年级开展长达一个学期的创“明星个人”、“明星宿舍”、“明星干部”、“明星班级”活动,大力表扬一批德才兼备、文明有礼、兴趣爱好健康的学生。
②营造平等互动氛围,促进学生家长沟通。针对家庭教育滞后现象,年级利用两次家长会开展课题式调查、专题式学习、主题式活动等家校一体方式。学生与家长一起做问卷、一起研读、一起做游戏,不断习得“生存、选择和发展”的知识和技能,感受家长理解、尊重的天籁之音。
③感恩是人的精神根基,是学业、事业和人生的引擎和驱动力。感恩励志教育是以帮助人们"明伦理,扬美德,励心志"为宗旨的素质教育,感恩发生快乐、催生成功、促进和谐。年级利用教师节、升旗、级会、班会、家长会,开展感恩父母(祖先)、教师、同学、自然的主题教育活动。各班级还不定期介绍科任及其它老师的典型事迹,提升老师的魅力,增强学生的附属内动力。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
[2]郭思乐,《谛听教育的春天――郭思乐生本教育思想随笔》安微教育出版社,2008年3月。
关键词: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学生自主管理
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6-01-0139
从2002年开始,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的数量逐年增加,高职院校学生人数占人口总人数比例提高,体现了我国国民素质教育的提高。但随着外界的不断变化,给高职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上也提出了新的要新,提高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受到了大众的普遍认可会和支持。在科学和实践的双重论证下,发现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非常的重要,为以后的工作、学习、生活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自主管理的概念
自主管理,从字面意义上就能简单看出它的含义,自己是自己的主人,并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管理、控制,这是自主管理的意义。自我管理教育在高职院校中是对改制院校学生的一种科学的管理模式,是为了树立学生自我管理意识、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找到自身的优缺点、发掘潜力的一种方式,学生的自我管理不是自我封闭,而是在高职院校辅导员、教师的引导下,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明确自己人生的目标,是在顺应时展要求的同时,对高职院校教育提出的新方向,是推动高职院校学生和社会和谐发展的途径,也是励志教育的一种方法。自主管理教育的目标是通过对学生的自主管理的引导,把学生培养成自主、自立、自强的新一代人才,能够适应学校的规章制度,在学校规章制度和自我管理下,成为一个有强烈自律能力的学生。
二、自我管理的作用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中学生自主管理是把班级活动的权利充分交到了学生手中,让学生自寻方法,去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同时,也树立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中学生自我管理教育充分尊重了学生的选择和需求,是更加人性化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模式,让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更高,为高职院校学生发挥潜能提供了保障。使得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学校的教学目标不谋而合,统一发展,提高了教学的质量,也减轻了辅导员对班级管理的负担和难度。
三、实现自我管理教育的途径
1.制定人性化管理制度高职院校新课改引领下的人性化教育管理模式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是符合国际社会发展的科学方法,是为我国培养人才的先进教学管理理念,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者首先要明确管理目标,尊重人性发展的规律,站在学生和教师以及教育目的角度,充分尊重学生的自由选择,为学生的教育学习提供优质服务。在制定管理制度时,尽量避免“严禁”“不准”“否则”等词语出现在规定中。一切制度规定要在平等的基础上,在教学活动中,树立“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管理理念,了解学生在生活上和学习中的需求,在一些课程和职业的选择上,不要强制性去限制学生的选择权利,尊重学生的决定,让学生自由选择。2.多样化管理模式(1)选出自主管理能力强的学生参与到管理中。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都是18周岁的成年人,在教育活动中,教师不可能像幼儿园、小学一样处处看护、监督,而是一种放养式的教育模式,辅导员也不可能时时都在学生身边,及时解决学生问题,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这也说明了高职院校学生自主管理教育的必要性。通过在学生中选出自主管理、自律能力强的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可以通过由高职院校班级中的班干部和学生组成学生自主管理队伍,对学生进行管理和引导,培养学生之间沟通协作能力,加强各班级之间的连接作用。(2)树立学生是主人翁意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是目前高职院校制定班规后对学生们的效果。这也充分说明了让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树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自主责任意识来推进学生自主管理,首先要明确自主管理不单单是对高职院校的班级进行管理,而是通过对班级的管理来引导学生自己对自己进行管理,即把学习能力与自律能力的管理相结合。在制定班规时采取学生和教师共同制定的方法,听取学生的意见,结合实际情况,大家讨论、商量来制定每一条班规,使学生感受到自己就是班级的主人,充分参与到班级的管理活动中,学生也会更容易自觉遵守自己制定的班规,确保班规的实效性和可行性。综上所述,在高职院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非常重要,它关系到学生走入社会的适应能力和今后的人生目标顺利实现,以及学生实践能力。因此,各高职院校要明确教育的目的,建立起科学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模式,不断创新和拓展教育途径,提高教师队伍专业素养和对学生引导能力。在制定有关规定时,让学生充分参与到管理活动中,树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参考文献:
[1]岑岗,余建伟.构建学生自主管理的开放型项目教学新环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
[2]黄明东,蒋立杰,黄俊.高职院校学生自主管理学校理论之构建[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3
[3]郑伦仁.高职院校独立学院学生自主管理模式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
关键词: 初中生物教学 心理健康 体质健康
就生物学科而言,它是一门将理论知识与生活知识紧密联系的学科。因此,响应国家提出的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就应充分利用课堂的教学,在进行知识教授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心理和体质的健康教育。从教以来,我一直秉承“备课不仅备教材,更要备学生”的理念。因为,教书不是为教而教,应该是真正的育人。在进行教学时,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有足够的了解,然后“因材施教”。
一、利用生物课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更了解自己
初中生开始进入青春期,对很多问题是懵懂的。因此,在开展教学时,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的生理特点,从而做好心理准备,顺利渡过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为将来的事业发展、知识储备形成健康心态可以打下坚实的基础。青春期是生理发育突飞猛进的阶段,是性成熟期,是决定一生的体质、心理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对于身体上的变化,我们不要大惊小怪,在思想上要充分准备,迎接人生的这个重要阶段。有的教师可能会觉得给学生讲这些知识很尴尬。其实不然,我认为孩子的好奇心很重,如果你越说得含糊,反而会挑起他们的求知欲。如果教师首先把这类问题平常看待了,那么学生也就觉得“哎呀,这是很正常的,人人都会经历的过程嘛”。
此外,有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和父母之间不再像以前那样融洽了,顶撞父母的事逐渐多了,不少人开始写日记,在日记里倾诉自己的感受,他们不允许任何人接近自己的日记。我们就应站在学生的角度,备学生,了解他们想知道的,正确引导他们学习,从心理上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这样不仅可以达到教的效果,而且可以充分渗透心理健康的教育。少年在身高上迅速接近成人,学校、家庭和社会向他们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他们自己意识到不是小孩,于是要求父母用对待成人的态度来对待他们,而这种成人感,其实只是他们对自身的一种成熟的看法,而做父母的此时最担心的也正是孩子这种貌似成熟实则不成熟的现象,父母还会像对待孩子一样地对待这些小大人。这样,两代人之间难免要产生分歧。其实,孩子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并敢于坚持,这意味着他们在走向成熟。而家长和老师是不能操控的,我们应选择引导。
二、利用生物课进行体质健康教育,更完善自己
生命在于运动。在生物学上,我们强调新陈代谢,生命的发展离不开量变与质变。当代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运动不足、生活方式与当前社会要求不适造成的。同时,宣传不良生活方式的商业广告也随处可见,这些都已成为影响青少年身体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初中生物教材涉及人体的“系统”的学习,即: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因此,在教学时,强调学生应注意加强身体的锻炼和保持正确的坐姿、保护视力,关注个人卫生,学习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很自然地将理论知识引入现实生活。就个人教学感受而言,有时用生活中最通俗的话,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运用生活常识。同时,我们可充分利用“测量胸围差”、“测定反应速度”等活动,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三、教学贯穿心理、体质健康教育的好处
通过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促进学习和心理、体质健康的教育,我觉得颇有成效,“教师以育人为本”,今后我将继续努力。在教学工作中,应进一步贯穿德育、美育等知识,在教授知识的同时,认真落实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四、通过生物科学发展过程中的典型事例,教育学生建立良好的道德品质
为了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道德观念,激励他们勇于进取,奋发向上,在教学中应不断地向学生介绍科学家的成功事迹。如,孟德尔用八年时间艰难地进行豌豆杂交实验;达尔文写成《物种起源》的艰辛经历;还有童第周、谈家桢等许多科学家的故事。教师应通过对科学家们经历的介绍,激励学生在学习上应有顽强的精神和惊人的毅力,努力拼搏克服一切困难。通过对我国生物学研究历史悠久,成就巨大的讲解,以史励志。通过对科学家互相协作走向成功事迹的介绍,教育学生要团结友爱,善于与人合作。这样,就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为他们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科学品质是人在面对或认识客观物质世界时所表现出的科学态度,科学情感,科学作风等。在教学中,教师要在科学态度,规范操作上面严要求,做好示范,同时结合历史上著名科学家对科学的执著追求和严谨态度教育学生遇到挫折,不急躁,不气馁,促使他们养成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总之,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心理教育走进学科教学才刚刚起步,在生物课的教学中对学生的健康教育,树立他们的健康意识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我们每一位生物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更多的内容等待着同行们一起去探索和实践,愿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科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愿中学生朋友都有一颗健康的心灵。
参考文献:
[1]徐玲.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高中生物教学的探索[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07:2-3.
[2]俞国良.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发展[J].教育科学研究,2001,(7):62-69.
[3]葛晓辉.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J].教育革新,2006,(4):17-18.
我们都知道,中学物理不是为培养物理专业工作者的,它应该和其它学科一起,为提高学生素质的总目标而努力。物理学应用性极强,它的发展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推动了人类文明进程的发展,显示了科学的力量。在学习物理过程中,让学生了解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所以,学习一定的物理学知识是作为一个高素质公民的前提条件,也是适应现代社会的必要条件。
一、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物理学的最大特点就是以实验为基础,从实验出发,寻找规律,再用实验去验证结论。它要求学生必须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去对待,实事求是,不靠主观臆断。当然,教师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首先对于演示实验,必须作到在能排除干扰做到位,而不是随意性的一带而过,或者将某一次的失误说成是实验条件的不是,这样的话不能说服学生,从而传递给学生一种意识:物理上的规律有时候也是不严格的。
在许多情况下,定性方法比定量方法更为有效,而且定性和半定量化分析方法的应用对于物理思维能力的提高、科学素养的培养具有更为深刻的意义。所以,在演示完定性研究的实验后,在得出关系式前,还应和学生说明,得到这个关系式并非就是这个实验,而是设计更严密的实验多次实验最终得到。这样,学生也会逐渐形成一种意识:要做研究,必须严格、一丝不苟,尊重客观事实,来不得半点虚假。
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生动手做实验也是重要的一部分。可以在提高了动手能力的同时,锻炼学生的素质,学会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在学生实验中,一般采用的是合作方式(目前以两人一组居多)。两个学生或者几个学生一起出主意,然后一起参与动手,在这过程中,学生已经开始学习扮演不同的角色,比如,其中一位同学负责安排任务的分配,其中一位负责检查等等。当然,也应做适当的轮换,让每位学生都体会到各个位置的重要性和不可分割性。将来他们所要踏入的这个社会就是一个需要人与人合作的社会。在合作的过程中同时会使学生养成一种强烈的责任感,这也是作为一个合格的现代化人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
三、积累研究问题的方法
在物理课本中所出现的研究问题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说:理想模型、等效替代法、类比推理法、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等等。以类比推理为例。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科学,它不仅有一定的知识内容,而且这些内容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将新、旧知识进行类比,给学生以启示,使学生易于掌握新知识,同时也巩固了旧知识。
如讲电容器的电容时,可以用水桶作为例子,不同的水桶,要装同样高度的水柱时所需要的水量是不同的,或者装同样的水量产生的水柱高度是不同的,所以不同的水桶都有一个用来表示容纳水量大小本领的量,那就是横截面的大小;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就相当与水柱的高度,电量就相当于水量,所以对于电容器的电容的物理意义,让学生通过这样的类比后,马上就可以知道是表示容纳电荷本领的物理量。
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又学到了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接受新事物的方法,作为学生,如果不喜好物理本身,他可以不用去深究物理量之间的进一步关系,但是学习物理的这种方法还是应该掌握的,曾经有人说,学过某些知识之后,把知识全部遗忘后留下来的就是素质。也就是说你对某个领域拥有多少知识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掌握了能再学习的本领。
四、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科学方法
强调认真观察物理课程的基本特点之一。在观察中,不带任何的主观色彩,以自然观察的方法以及用实验来观察的方法。物理学理论的建立一般都遵循着这样一个途径:观察实验(广义的)、进行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总结理论、通过广泛的实践验证理论……有意识地沿着这样的途径去思考问题,寻求解决的方法,是一种重要的能力。我们的物理课程一直坚持对学生进行“物理学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这样的教育。
第一,正确引导。作为教师应注意不给学生造成错误印象,好像通过课堂上的一两个实验,收集三五组数据就可以得出一个物理规律。而是要让学生认识,课堂上用于归纳物理规律的实验不过是科学方法的一种演示。
第二,重视“猜测”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我们一直重视从事实归纳科学规律,而后用演绎的方法利用这些规律去解决问题。做法是正确的,但有两点常被忽略。其一,单纯的演绎不能得到新的认识;其二,单纯的归纳得出的规律只适用于与原型相同的场合,不能成为普遍规律。这启示我们:创造性思维往往需要猜想。
五、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