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范文

时间:2023-07-10 16:03:41

序论:在您撰写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第1篇

1预防医学本科生理论教学内容需求调查结果本次研究共调查本科生39名,分别计算各章节5个维度总分平均分和各维度平均分,以总分排序,排在前18位的章节为病例对照研究、描述性研究、队列研究、实验流行病学等,见表1。

2预防医学本科生实践教学内容需求调查结果本次共调查8位专家,其中行政管理人员2名,流行病学专家2名,疾病预防控制专家4名,均具有高级职称。对所有问卷进行汇总后,再次征求专家意见,所有专家共同认可的预防医学本科生应掌握的流行病学实践技能概括为5个方面:常见病流行病学调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调查、现场生物标本采集、现场消毒技术和流行病学数据收集与分析。

3教学计划制定根据预防医学本科生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需求结果分析,流行病学教学重点为流行病学方法,强调基本公共卫生技能的训练,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为主。笔者等针对性的修订教学计划,将流行病学教学分为理论讲授(54学时)、分组讲习(32学时)和现场实践(24学时)3部分。

1转变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新时期公共卫生专业人才的基本前提

面对国际、国内严峻的公共卫生形势,教育部、卫生部联合了《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3],明确提出医学本科生的培养目标要适应新时期我国疾病预防与控制领域的需求。据此将流行病学的教学目标制定为:通过课堂讲授、课间实习及毕业实习使学生掌握流行病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熟悉疾病预防控制中流行病学基本技能;了解常见疾病的人群防治策略和措施。通过流行病学教学推动学生疾病预防与控制能力的提高。

2加强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建设是实践能力培养的关键[4]

目前,制约我国疾病预防与控制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是缺乏合格专业人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出了下列几条合格的专业人才应该具备的能力[5]:首先,发生疾病暴发或紧急卫生事件时,要具备独立组织开展较复杂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能力;第二,公共卫生措施评价,制定现场卫生防病工作计划和组织实施能力;第三,具备对疾病监测系统进行设计、分析和评价的能力;第四,向决策者提出合理化建议,以及与新闻媒介和大众沟通、交流能力;第五,信息收集、核实诊断、分析和利用能力;第六,项目的申请、计划、实施和管理的能力;第七,撰写调查报告、学术论文和演讲的能力;第八,培训和技术指导能力。如上所述,传统的流行病学教学体系在上述8个方面能力的培养上存在缺陷,主要表现在对现场防病组织能力和技术操作能力培养缺乏,通过本次教学改革,笔者等设计了4个相互促进和联系的教学体系,具体体现在如下4个方面:第一,通过大课理论讲授培养学生流行病学基本的理论和原理。第二,采用小组讲习的形式,组织学生针对流行病学基本理论和概念在具体案例中的应用开展讨论,使学生掌握流行病学方法学基本指标和概念,突出培养学生基本理论和原理的应用能力。第三,设置流行病学现场实践课程,训练学生流行病学基本技能的操作,培养学生解决公共卫生实践问题的能力。第四,将科室科研工作与教学工作紧密结合,开设流行病学现场调查研究实践,选择合适的课题,教师帮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设计并实施,培养学生调查设计、资料收集和沟通交流能力[6]。通过上述4个方面的教学,使预防医学本科学生基本具备了开展公共卫生实践工作的能力。

3提升教师自身能力是高质量实践教学的基本条件

第2篇

【关键词】中医院校;流行病学课程;改革

流行病学( epidemiology) 作为现代医学的一门工具学科,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1],在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和疾病预防控制领域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在中医药医学领域亦是如此。本文根据本校流行病学课程的教学实践,探讨具有中医特色的流行病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以期提高教学质量。

1 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足

中医院校学生都以学习中医知识为主,认为流行病学不是他们的主干课程,因此在学习时对课程不够重视,热情不高,不会主动去学习,导致他们不能很好地掌握本课程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近几年,世界范围内几次大的流感病毒蔓延,包括我国在内,都导致全球范围的大流行,其中让人最为惊讶的是在此次流行中很多医务人员都被感染了[2],这足以说明了我们医生流行病学知识的匮乏。针对该现象,我们的应该从教学本身出发,改变教学理念,通过各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学习。

目前,我们对本科生的教学内容主要以总论基础理论知识讲解为主,主要介绍几种流行病学方法,比如:横断面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及实验研究。在以后的授课中可以采用从具体事例出发,引出相应的流行病学方法,并且通过经典事件的分析学习不同方法的特点及实施步骤。在讲授病例对照研究时,可以引用比较经典的吸烟与肺癌的研究;在讲授横断面研究时,可以结合相应的现况调查(大学生网络生活知晓度调查)进行学习等等。一方面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认识程度;其次,培养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

2 上课内容及课时的限制

涵盖各种专业和层次,而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培养层次的学生,讲授的内容和要求是不一样的。教师应在授课的过程中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知识体系及需求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授课方案[3]。比如:流行病学做为预防医学的主干课程,学时一般安排较多,教师应重点讲授不同方法的理论思想、特点、实施步骤及应用,在此基础上,还应尽可能多安排案例分析讨论课,及时将理论知识应用于现实事件中。对于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流行病学作为一门方法学科,在课时比较少的情况下讲授应做到重点突出,重点培养学生流行病学在科研中的应用思路,让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了解以后工作中应用流行病学的科研思路、研究内容和具体方法。

3 增加实践教学环节

流行病学作为一种方法学科,在教学中应包括理论基础知识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理论教学注重讲解基本概念、不同方法基本思想等;而实践教学则注重各种方法的具体应用,但目前的教育是教师偏重于理论知识讲解,不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遇到实际问题,不会运用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解决,比如:进行最简单的社会调查,学生不知道怎么去开展实施;临床上遇到比较罕见的疾病,不知道怎样运用流行病学方法去查找病因,因此,加强实践教学整个本科教学的重要环节,而实践教学本身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特殊作用。流行病学实践教学环节主要以两种形式来完成:一是选取医学中经典案例课堂讨论的形式,有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具体事件相结合,更好的巩固课堂所学知识;二是现场实践,现场实践是流行病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4]。为了完成流行病学实践教学任务,学校和教师要做好与地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院、社区及相关部门的联系工作,组织学生实地开展如个案调查、小规模的现况研究和利用现有资料进行生态学研究等现场实践教学环节。

4 考核方式的改革

流行病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以往教学中我们多采用试卷形式进行考核,但单纯通过一份试卷很难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5]。所以我们应在考核方式上做相应的调整。整个考试可以分为两个环节:试卷基本知识点识记和具体方法应用。试卷内容应包含本门课程需要学生掌握的一些基本概念原理,还包括对经典案例中所涉及到的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第二部分考核内容教师可以提供多个研究题目,由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写出相应流行病学设计方案(研究目的、方法、步骤、结果、偏倚的控制等等)。通过这样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综合考虑问题的思维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医学问题的实际能力。

流行病学作为预防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同时也是为临床、护理、检验、药学等各研究部门服务的一门工具学科,在科研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流行病学的带课教师,应在不断学习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准确理解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正确应用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以期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立明.流行病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 13.

[2] 陈新林,徐谦,郎建英,等.中医药院校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探索[J].基础医学研究,2013,4(15):360- 361.

[3] 王福彦,李欣炜. PBC教学法在流行病学教学中的实践与体会[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1,3(2):106- 107.

第3篇

【关键词】预防医学专业流行病学现场调查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20)29-0039-02

前言

现场流行病学的概念是:“要解决的问题出乎预料必须立即对该问题做出反应,流行病学工作者必须亲赴现场解决问题,由于必须及时地采取控制措施,故调查深度可能受限”情况下的流行病学应用,现场流行病学是方法学科,有些学习流行病学很好的博士、硕士,由于缺乏现场经验,面对实际发生的问题而手足无措,他们不善于征取得到当地人员的配合,不知道如何与群众、决策者沟通,这足以说明仅仅掌握流行病学方法,是难以解决实际问题的。

虽然目前生物医学日益发达,生物医学技术已经发展到分子基因水平,但这些仍然代替不了现场流行病学研究,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的群体现象,疾病的群体现象体现在现场人群中,因此必须让学生经历规范化的现场人群调查实践,才能认识疾病的群体现象,探索疾病发生和流行的原因,然而,目前流行病学的教学重视理论,而实践教学开展的相对较少。

流行病学是一门方法学科,在本科教学工作中应该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部分。实践教学比较注重流行病学各种方法原理的应用,帮助学生消化理论知识,采用实践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应用理论教学中流行病学方法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学习流行病学的兴趣。许多在理论课堂上看起来较简单的流行病学设计思路在实际应用中会有很多问题。因此通过现场调查实践,根据存在问题找出对应的解决方案,不仅能够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应用,还能够锻炼其处理问题的能力。

现场实践教学是流行病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但这一环节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往往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没有相关流行病学课题支撑的情况下,相关部门不愿意配合完成,学生实践现场难以获得。因此为了完成流行病学教学任务,现场实践教学这一环节必须加强,学校和代课教师要做好与地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院及相关部门和社区及相关部门的联系工作,组织开展如个案调查、小规模的现况研究和利用现有资料进行生态学研究等现场实践教学。

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具有严密的逻辑思维特性,被喻为“医学中的哲学”,因此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流行病学理论和实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面对新形势下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和疾病、防控的机遇和挑战,加强学科建设,培养高层次流行病学专业人才,是摆在预防医学专业教学面前的艰巨而又紧迫的任务,现况调查是描述性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中重要的方法之一,特别适合于慢性病调查,对特定时间内某种疾病或健康状况及有关因素的资料进行调查,描述资料的三间分布,以分析该人群中疾病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相关因素的联系,从而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病因线索,也可以调查某特定人群对某医学知识领域的认知水平,以便对该人群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流行病学理论教学内容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在流行病学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流行病学理论与方法的兴趣贯穿于流行病学的课题设计、现场调查、案例讨论、统计分析之中,是每一位流行病学教师需要长期研究和实践的课题,因此通过系统的现场调查研究设计、现场调查实施、实验室检测和数据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流行病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可以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系统掌握理论知识并运用于实践。

流行病学现场实践教学步骤与方法

现场实践教学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计划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

1.计划阶段

本课题,计划在南疆51团流行病学现场,该团不同连队包括美丽社区、和谐社区、6连、2连18周岁以上的村民(约1000人)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法、体格测量法调查该地高血压、血脂异常、肝胆良性肿瘤的患病率和知晓率。学生在带教教师的严密组织和指导下开展流行病学的现况调查,包括调查设计、调查准备、资料收集、整理与分析等流行病学调查的全部实践过程。

2.准备阶段

实践教学4个阶段中,准备阶段尤为重要,如果准备工作做得比较周全、完美,就能为现场实践教学工作的圆满成功创造条件,打好基础,如果准备工作做得不扎实,有欠缺,就会为现场实践教学工作的成功埋下隐患,因此,本次现场实践教学开始实施之前,我们准备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为保证本次现场实践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周密的教学设计和完善的教学准备是现场教学成败的关键,该过程的主要教学工作包括:①向学生解释说明现场教学的教学目标及其重要性、一般步骤和基本要求,使学生对现场教学的目的、内容、步骤及方法有一个整体了解;②指导学生复习流行病学现况调查的基本知识,及高血压、肥胖、血脂异常、肝胆良性腫瘤的患病率和知晓率与防治技术;③练习拟定调查计划,制定调查表,撰写高血压、肥胖、血脂异常、肝胆良性肿瘤的防治知识宣传册;④强化对高血压、肥胖、血脂异常、肝胆良性肿瘤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技术训练,统一检查和记录标准,并对学生规范组织纪律和工作作风;⑤将学生分成不同连队的流行病学调查组,分别参与各组的物质准备工作。

3.现场实践

进入现场教学之后,将学生按自然村分成4个大组,每一大组均由流行病学基本信息调查小组、体格检查小组组成,各小组在带教教师指导下按调查设计有条不紊地开展流行病学现场实践工作。流行病学调查组在各村领导协助下,主要负责逐户宣传动员群众,收集流行病学基本人口学资料,采集研究对象血标本并送检。对调查表进行核对、充实之后进行整理,及时计算出不同人群高血压、肥胖、血脂异常、肝胆良性肿瘤的患病率。最后对流行病学现场场地进行清理,指导学生书写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及现场教学体会之后结束现场教学。

4.总结阶段

现场教学结束之后,由流行病学实践教学现场返回学校并由带教教师组织学生交流现场教学学习后的体会,总结学生在现场教学中的表现,评价学生所撰写的流行病学调查计划、问卷调查表及调查报告的质量,最后综合评定现场教学目标达成度。

教学效果

学生在现场实践教学中的一系列实践活动中必然会遇到不同的问题,尤其是对调查对象的宣传,由于有周密的教学计划、充分的准备、严密的组织、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使得学生在调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都能及时得到解决,顺利完成各个环节的教学活动,保证了教学效果和流行病学调查的质量。同时教师认真的工作态度使学生初步认识到:作为一名公共卫生工作者,在工作中想要达到事半功倍之效,除了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基本理论和熟练的操作技能之外,还必须具有科学的工作方法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从而强化学生对专业学习的进取心和良好的工作作风。

结语

流行病学调查现场教学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有利于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有利于促进学生深化学习专业知识和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专业能力,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是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有效措施之一,因此对预防医学专业学生适当开设流行病学现场教学是大有裨益的。同时流行病学作为预防医学中的主导学科,在预防医学教学、防病控病以及科学研究中均发挥重要的作用。从“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人才培养方向过渡,综合培养学生的流行病学思维和工作能力,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层次人才。

第4篇

“一主三学”教学模式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围绕学生自主学习开展全面便捷的导学、助学和促学[3](图1)。“一主三学”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体性教育理论、综合性学习理论和教育信息技术理论。“一主”是学生自主学习,包括主动自学、小组互学和选择助学三个层次,分别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三学”是在自主学习基础上教师的导学、助学好促学支持服务。在“一主三学”教学模式中,教学活动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导学”、“助学”和“促学”是教师提供的支持服务,它围绕学生自主学习而展开,并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和教学各个环节。“导学”是基础,它对学生自主学习具有引导性;“助学”是关键,学生对助学各项支持服务具有选择性;“促学”是保证,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手段,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只有“一主”和“三学”相互结合,互动交融,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一主三学”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为目标导学——主动自学——小组互学——选择助学——评价促学五个环节。药物流行病学教学模式在实施“一主三学”过程中,将从临床药学专业定位、药物流行病学自身特点和临床药学专业药物流行病学教学模式三方面细化、深化、活化每一个操作程序。.

2.临床药学专业的正确定位

临床药学研究重点是药物合理应用,即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地使用药物;但临床工作中常是针对具体问题权衡利弊、寻求最佳平衡点[4]。临床药学专业的学生将来需针对临床药物应用展开广泛的研究,通过临床药物应用实践,促进合理用药;因此,临床药学是技术性很强的创新性活动。这一部分的“一主三学”以目标导学和评价促学为主,主动自学、小组互学和选择助学为辅。临床药学从临床的角度出发,以患者和药物使用环节为关注对象,促进药物的合理使用[5]。但药物使用受众多因素影响,所以临床药学必须科学严谨的分析鉴别药学与临床医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并将其充分利用。在具体开展临床药学工作中,也需要在思路、方法及结果解释上运用药物流行病学对药学与临床医学的经验进行客观严谨地吸取。

3.充分理解药物流行病学的学科特点

流行病学是病因研究的一门工具学科,着眼于医学、药学科学研究的全面设计,在介绍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侧重传达一种思维模式和研究思路。药物流行病学是流行病学的一个分支,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和临床药学都是药物流行病学创建的学科基础。临床医学和临床药学的工作从合理用药的角度,将研究对象确定为用药人群时,便自然进入了药物流行病学领域。目前,药物不良事件/不良反应日益受到关注,药物流行病学的作用也逐渐被重视[6]。药物流行病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与传统流行病学的相似,但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药物流行病学需要调查、研究、评估人群中药物使用的源头、分布、利用和效果,其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有其特殊性;药物使用涉及到人的思维方式和选择因素,药物使用后疗效受用药剂量、用药次数、用药依从性、个体差异等多种因素影响,其结果分析有其复杂性。因此,临床药学专业的学生需要把握药物流行病学的学科特点,加强主动自学、小组互学和选择助学操作环节,着重掌握药物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理解药物流行病学在新药临床试验、检测药物不良反应或非预期作用、参与国家基本药物的遴选、调查药物利用情况、参与药物经济学研究、评价生命质量中的具体应用。

4.临床药学专业药物流行病学“一主三学”教学模式的思考

4.1学生能力的培养

临床药学专业的学习主体是学生,其能否成为合格的临床药师主要取决于是否学会终身学习,在校期间的一次性教育观念已难以适应医药信息量剧增的现实,因此,主动自学、小组互学和选择助学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作用至关重要。临床药学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有赖于其对专业课程兴趣的提升,因此,药物流行病学的“导学”的作用不可忽视。目标导学的授课内容需要与专业结合,授课案例、习题均应贴近临床具体问题;在临床药物治疗过程中,引导学生利用药物流行病学知识解决专业问题,这将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授课内容和授课案例的合理安排,学生可以自己重复或揭示临床药学某些专业领域的规律;通过临床药学科研实例的剖析,学生可以切实感受到药物流行病学在设计实验、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和分析资料中的重要作用;这些授课内容都是药物流行病学主动自学、小组互学和选择助学过程的灵活运用,加之教师的评价促学,可以进一步促进专业兴趣的提升和能力的培养。

4.2教师能力的提升

药物流行病学作为临床药学专业的基础学科,教学水平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综合能力,即提高目标导学和评价促学的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是临床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前提和基础,药物流行病学的授课教师需要有扎实的药物流行病学基础及丰富的数据处理经验,并且需要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拓宽知识体系,重视开展真实世界研究,提升自身的理论修养和科研水平,同时需要加强对药物流行病学相关领域如医学统计学、循证医学、临床药物评价、科研方法等各个方面的认识,从宏观角度培养临床药学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7-10]。

4.3实践教学的实施

药物流行病学的实践教学是巩固和强化理论课内容,培养和锻炼学生灵活运用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解决临床药学问题的能力。目前国内的流行病学实践多以课后习题课和统计软件上机操作为主,尚未见药物流行病学的实践教学,我们结合流行病学实践,倾向于药物流行病学实践采用统计软件上机操作、网络操作及药物流行病学案例分析的形式开展。“一主三学”教学模式的作用在此过程中得以充分地体现。药物流行病学的实践教学、网络操作和案例分析可以通过目标导学,创建药物流行病学案例情景,将药物流行病学理论与临床药学实际紧密结合,让学生自觉进入主动自学状态,以小组互学展示相应的学习成果和经验,展开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药物流行病学的SPSS和SAS等统计软件上机操作和案例分析对于拓宽学生的视野是必不可少的,但软件分析无法对方法学适应性作出判断,分析方法选择的正确与否依赖于使用者对药物流行病学资料的了解程度和对统计分析方法的掌握程度,此时自由选择助学方式,参考教师支持服务和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解决相应的问题,可以加深学生对药物流行病学基本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教学结束环节由学生自我评价和教师总结评价,巩固强化学习成果,既可以调控“教”与“学”的过程,避免实践教学放任自流、失去控制,也可以激发学生使用新方法的积极性,降低遗忘率,提高其应对临床药学数据的分析能力,有利于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

5.小结

第5篇

高校社区流行病学实验教学设计性实验流行病学是预防医学的主干课程,它在疾病预防、控制和促进健康方面有十分重要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流行病学是一门方法学,利用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可以解决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很多重要问题,因此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流行病学实验教学的重要目的。

2003年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发生,把流行病学推上了前所未有的地位。流行病学在非典防治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暴露出我国疾病控制工作存在的问题,如专业人员数量不足,整体素质不高等,尤其是现场调查研究和应急反应能力不强等。说明传统的流行病学教学已不能满足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必须对流行病学的教学进行改革,尤其是进行实验教学的改革。

一、传统流行病学实验教学方式的弊端

传统的流行病学实验课教学主要以课堂讨论为主,有统一的实验课教材,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教材上的经典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并回答教材上所提出的问题。如疾病频率测量资料分析实验课,要求学生根据教材上所给出的案例计算出发病率、死亡率、罹患率等并进行简单的比较分析;病例对照研究资料分析则根据给出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判定暴露因素和疾病之间是否存在着统计学联系以及是何种关系等。该方法对巩固理论课教学内容,掌握流行病学的基本理论有较好的作用,但对于培养学生设计调查方案、收集资料、发现并控制偏倚以及处理现场调查中突发问题的能力帮助甚小,更达不到启发思维、发挥其创造力的目的。

二、流行病学实验课开展设计性实验的必要性

鉴于传统流行病学实验教学的不足,国内许多高校都积极的进行教学改革的研究,如项目综合教学法、PBL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法和开展设计性实验等。其中PBL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仍然是一种以课堂讨论为主的教学方式,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流行病学的思维方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由于这两种教学方式仍然缺乏学生实际的动手实践,对于培养学生实施调查设计、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应对现场调查各种问题的能力并无帮助。项目综合教学法是老师和学生形成一个团队共同完成一个项目。项目综合教学法如果在流行病学实验教学中合理运用,能较好地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但是这种学生和老师团队合作的方法在实施的过程中很容易变成老师为主导,学生被动参与,而失去或减弱应有的作用。

设计性实验是一种主动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和项目综合教学法不同,它是以学生为主体,由学生对实验内容和方法进行自主设计与实施。全过程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设计性实验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协调和团队协作能力,最重要的是通过对自己的选题进行实施,能锻炼学生的调查设计、现场调查等能力。而“科学严谨的态度”“扎实的理论基础”“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设计和应用能力”是疾病控制中心职工最看重的应该具备的素质。因此在流行病学实验教学中充分发挥设计性实验的作用很有必要。

三、高校社区作为流行病学现场的可行性

在流行病学的实验教学中实施设计性实验和其他学科不同的是首先要有合适的现场和调查人群。流行病学现场依据研究目的不同有不同的选择,可以选择普通社区,也可以选择医院、工厂和学校等。但用于教学的现场不仅要满足调查研究本身的要求,还要求便于实施,更重要的是能够绝对保证学生实验课期间的安全。安全问题也是许多学校不愿意变课堂讨论的实验课教学方式为现场调查的重要原因之一。

高校作为学生平时学习生活的地方,是学生最熟悉的也是最安全的地方,以高校作为流行病学实验课的调查现场能保证实验教学安全有序的进行。高校社区里学生和教师都是有组织的团体,活动范围相对比较集中,通过宣传发动,调查的应答率相对较高,便于设计性实验的实施。高校学生和教师分别有不同的健康问题,而这些问题贴近学生自身情况,往往是学生所感兴趣的,能基本满足选题的需要。因此,高校社区是比较理想的流行病学实践教学现场。

四、以高校社区为现场的流行病学设计性实验的选题

以高校社区为现场的流行病学设计性实验可以选择现况调查、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甚至也可以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的尝试。其中现况调查和流行病学实验研究比较容易实施。

设计性实验的选题除了考虑学生自己的兴趣之外,还要考虑可行性,必须符合高校社区人群的特征。可以选择网络成瘾、吸烟及控烟知识、心理卫生状况、近视情况、营养知识和营养状况、艾滋病等疾病防治知识以及乙肝患病率等对大学生进行现况调查,如以教师为调查对象,还可以进行慢性病发病和患病率研究。如选择进行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一般建议选择健康教育近期效果的评价。还可以选择高校教师人群进行慢性病的病例对照研究。

五、流行病学设计性实验的实施

为了保证设计性实验的正常进行,在安排教学进度的时候将实验课安排在全部理论课结束之后进行。实验课有一定的学时数,但实验的设计、实施等不受课时安排限制,由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安排完成。课堂教学主要完成分组、选题、开题和结果报告等步骤。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实验分组

首先由教师在课堂上集中讲授科研的基本步骤、文献检索方法以及设计性实验课的基本要求,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兴趣自愿组合,5~6人一组,指导教师可在不同组之间进行人员的微调,使每组都有1~2位能力较强的学生,保证整个设计性实验的顺利实施。每2组配备一名指导教师,负责整个设计性实验过程的指导。

2.选题及设计实验方案

由实验小组根据兴趣自行选择一个研究内容,也可以由教师先提出几个研究方向,再由学生挑选。要求学生按所选题目自行查阅文献并设计实验方案,包括研究目的、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样本量和研究对象的选择、调查表的设计、可能需要的实验器材、调查方法的选择和质量控制、可行性分析及存在的难点等内容。要求选题不要太大,能够在1个月之内完成,尽可能不使用二手资料。

3.开题报告

实验在实施前需进行开题报告。开题报告要求全班同学和全部指导教师参加,根据实际选题情况邀请实验室老师参加。每个实验小组由1名学生报告,全部成员答辩。老师和同学向该组的成员提问、讨论,最后根据开题结果进行研究方案的修改。

4.课题实施

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独立进行调查。学生需要独立解决在课题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只对实施过程中的技术性问题进行指导。实施过程中要求学生填写实验记录。

5.资料分析与总结

资料收集结束,实验小组共同讨论资料分析方法,并进入学校信息处理室进行资料分析,然后在指导老师指导下形成调查报告并在全班报告。

设计性实验能培养学生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设计和应用能力,以高校社区为现场,又能保障学生的安全和实验的顺利实施,以高校社区为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设计性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将是流行病学实验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

参考文献:

[1]王声.常备不懈,磨砺以须,预防和控制传染病[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3,37(4):221-222.

[2]王声.流行病学教学与高素质的疾病控制人才培养.疾病控制杂志,2004,8(4):289-290.

[3]郭小娟,余清,钟崇洲等.项目综合教学法在流行病学实验教学中的探索.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9,31(1):70-72.

[4]苏虹,方雪晖,陈娟等.PBL教学模式在《流行病学》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疾病控制杂志,2007,11(2):238-240.

[5]马莉,高晓虹,张翠莉等.实例教学法在流行病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5,27(1).

[6]朱红,谢娟,朱新民等.流行病学设计性实验的开展及效果评价.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8):29-30.

第6篇

Epidemiology and Population Health, Albert

Einstein College of Medicine

Biostatistics and

Epidemiology

A Primer for Health and

Biomedical Professionals

Third Edition

2004, 243pp.

Softcover $ 33.20

ISBN 0-387-40292-6

本书是由美国Albert Einstein医学院流行病学和群体健康系流行病学室Sylvia Wassertheil Smoller教授编著的。第一版于1990年出版,第二版于1995年出版,现为第三版。本书的特点是根据流行病学和统计学的基本框架,使读者理解流行病学与生物统计学的基本原理,理解“为什么做”和“做什么?”学会“如何做、如何解释”。书中的内容都是临床试验和基础研究中最常用的、或是在文献中经常引用的。

全书共分9章。第1章讲述科研方法问题,包括逻辑推理、变异、研究设计、变量的量化、无效假设、假设检验、检验错误的类型、显著性水平等;第2章叙述概率的一些基本概念;第3章介绍常用的统计学检验方法;第4章介绍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包括流行病学的应用、常用指标、流行病学研究类型、偏倚、混杂、交互、多变量分析等;第5章介绍筛检的基本概念;第6章是叙述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第7章介绍生活质量的评价,包括量表的结构、可靠性、真实性、敏感性(反应性)以及用量表评价生活质量的局限性;第8章介绍遗传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双生子研究、连锁和联系分析、传递不平衡检验等;第9章阐述科研伦理学与统计学的关系。第8、9两章的内容在人类研究中十分重要,是第三版新增加的,是一般流行病学或统计学入门书籍中所没有的。

书后附有9项附录,介绍正文中各种统计学计算的实例,以使读者能够更顺利阅读本书、以及如何实际计算,包括卡方、Z值及t-值的临界值表、Fisher精确检验、几组比较的Kruskal-Wallis非参数检验、相关系数计算、率的年龄调整、比值比的可信性、两个变量的“J”或“U”型关系、量表记分改变的适宜性(敏感性)评价、以及遗传学基本原理和知识。书后还附有参考文献及建议阅读的书目,读者如需了解更深入的、超出本书范围的内容、或涉及高等数学方面的内容,可阅读这些推荐的教科书。书末附有主题索引,便于读者检索。

本书以科学的哲学和逻辑学原理,讨论统计学检验的基本原理,而不是让读者去做具体的统计学检验。全书各章节都是独立的,读者可不按顺序阅读,只阅读感兴趣的部分。本书特别适合那些没有或很少有数学背景的读者,使他们能够读得懂、用得上。

本书内容既简明,又适合范围较广的读者需要,所阐述原理和方法适合多种领域,包括医学、公共卫生、心理学、教育学。本书是一本简明的流行病学与生物统计学教科书,适合从事临床和基础研究的医生、医学专业本科生、研究生,或非医学专业学生参考,也可供程度较高的读者、以及对生物统计学与流行病学的逻辑学和方法学感兴趣的研究人员参阅。

乌正赉,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研究所)

第7篇

张 欢

[摘 要]流行病学是各类医学院校必不可少的课程。然而学生对流行病学的学习往往不够重视,缺乏学习流行病学的热情和主动性。鉴于流行病学课程的重要性及目前流行病学教学效果欠佳的问题,提倡流行病学教师采用有效措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加强学生流行病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重视流行病学资料分析方法的教学。此外,注重网络学习材料的收集和利用,并适当开展双语教学等对提高流行病学教学效果也有帮助。

[

关键词 ]流行病学;教学效果;学习兴趣;思维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4)35-0040-03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汉族人群Corin蛋白与高血压发病关系的研究” (编号:81302499)、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CORIN基因多态性与Corin水平及高血压的关联研究” (编号:2014T70547)的成果。

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借以制订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近年来公共卫生事件频发,且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下降,而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和癌症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威胁不断增加。如何更好地应用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来预防和控制慢性病和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面临的重大课题。流行病学的重要性使之成为了各类医学院校必不可少的课程。

由于课程多、学习任务重,同时对课程重要性不够了解,医学院中非预防专业的学生对流行病学的学习往往不够重视。很多学校的流行病学教材和教师的授课教学模式比较单一,也使得学生缺乏学习流行病学的热情和主动性。此外,为了适应慢性病患病率不断上升的公共卫生新形势,流行病学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需要不断更新和改进。笔者根据近年参与流行病学教学工作的体会,谈谈加强流行病学课程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一、提高学生兴趣

流行病学教学大多采取大班上课方式,教师讲解,学生被动性接受,学习兴趣不高。由于大多数的流行病学教学内容是理论性的概念,逻辑严密、抽象,不如临床医学等课程那么形象生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课堂互动性比较少。单向灌输式教学方式使流行病学理论与防病实践严重脱节,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同时,根深蒂固的重治疗、轻预防的思想和现实也对学生有所影响,使得学生对今后在实际工作中是否有机会进行流行病相关的研究及工作缺乏信心。

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直接感受者,其兴趣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置不同的教学方法。通过典型实例讨论,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认识到流行病学的重要性和实用性,从而促使学生自发学习。例如,讲述病因推断时,可以SARS为例,让学生自己讨论怎样提出病因和验证病因,让学生对病因推断的基本步骤有深刻的体会。在实验流行病学中,可以从科研设计的角度来讲解,让临床专业的学生认识到即使是临床医生进行疗效评价,也离不开流行病的原理和方法,从而意识到流行病学课程的重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同时开设“第二课堂”,组织课外兴趣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进行课题设计和调查等活动,并指导学生撰写调查报告等;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从文献检索、课题设计、现场调查或实验到资料整理、数据统计分析和论文撰写等,学生在进一步理论联系实际的同时也提高了科研能力。

此外,利用多媒体的“多样性、交互性、集成性”等特点.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结合经典的流行病学研究案例,制作形象生动、实践性强的多媒体课件,可以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的目的。

二、加强流行病学思维

流行病学是一门科研方法学,它的重要基础是逻辑学和概率论,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方式和从群体角度思考问题的概率论思想,这一点在病因学研究中尤为重要。 网但是长期以来,流行病学教学以单向灌输式教学方式为主,偏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方法教学,对流行病学思维尤其是以预防为主的思维能力培养不足,导致流行病学教学中理论与防病实践严重脱节,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这在很大程度上压抑和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流行病学的应用性无法得到充分体现,学生缺乏将来在疾病控制实践中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加强流行病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其中包括宏观(群体)、对比、概率统计、多病因论及预防为主的流行病学思维方式与观点。

流行病学是从群体的角度宏观地观察一个人群的疾病发生情况、健康状况和公共卫生问题,其原理是在个体中看来是偶发事件,但在群体中是有规律性的。在流行病学定义中,有两个相当重要的概念,即“群体”与“分布”。这两个概念正是流行病学中宏观思维方式的体现。流行病学正是通过宏观的人群调查,了解疾病在不同人群、时间、地区的分布状况,并根据分布状况去追溯造成分布不同的原因,从而达到控制疾病之目的。吸烟与肺癌的研究,Frarningham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研究等,都是应用宏观思维方法的典范。以吸烟与肺癌关系的研究为例,从个体的角度看,并非每一个吸烟者都患肺癌,也并非每一个肺癌患者都吸烟;从群体的角度来看,肺癌患者吸烟的比例显著高于非肺癌者,吸烟者中肺癌的发病率与病死率也显著高于非吸烟者,因而吸烟是肺癌的危险因素。通过实例使学生逐渐理解和接受流行病学的宏观(群体)思维方式。

在流行病学研究中自始至终应贯彻对比的思想。只有通过对比调查、对比分析,才能从中发现疾病发生的原因或线索,而且这种对比必须坚持可比性原则。经典的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如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均设立对照组,应用对比的思维方式检验病因假设或对可疑的病因或危险因素进行研究,通过比较分析这一科学严密的病因逻辑思维推论过程来判定结果。

流行病学的病因是概率论的病因, “能引起人群发病概率升高的因素即为流行病学的病因”。这些因素实际上指的是疾病的危险因素,研究疾病的危险因素比研究直接的病因在疾病预防中的意义更大。在进行群体间比较时多使用发病率、死亡率等频率指标,而不是用绝对数来表示。例如,人们不能因看到某个吸烟的人已经活到100岁或某个不吸烟的人也得了肺癌而否认吸烟是肺癌的一个重要病因,而应当从概率论的角度认识吸烟者比不吸烟者患肺癌的危险要高出多少倍。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某些疾病在某一地区具有某些特征的人群中比其他人群的发病率更高.则可认为这类人发生该病的危险更大。这种对某病的高危人群的确定,就是应用概率统计的思维方式来实施的。

流行病学病因研究认为许多疾病并非由单一的、特异的病因引起,而是遗传与环境等多种因素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影响人体健康的因素本身就是多维的,因而应当用三维或多维的思维方式去贯彻和解决人类的健康问题。

流行病学的根本任务之一是查明病因并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包括无病时预防使其不发生,发生后使其得到控制、减轻甚至消除,即可根据疾病自然史的不同阶段。采取相应措施来阻止疾病的发生、发展或恶化,这就是疾病的“三级预防”及“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使学生尽快树立“预防为主”的专业理念,体会临床学习的意义,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三、流行病学资料分析方法

预防医学课程中的医学统计学和流行病学方法,与医学科研密切相关,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至关重要。这两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也往往需要进行有机结合。传统流行病学教学中,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将医学统计学方法和流行病学资料处理结合起来,因而很难理解和树立流行病学概率论的观点。适时地巩固学生的统计学思维,提高学生对医学数据的分析能力并将其与流行病学知识融会贯通,对医学统计学教学和流行病学教学,都是很有帮助的。

运用计算器手工运算各项指标,回答思考题,这是大多数学校采用的教学模式。但仅以计算器进行数据分析并不能解决所有流行病学资料分析问题。如流行病学病因研究最常用的回归分析,就无法在课堂上用计算器完成。 。目前,几乎所有流行病学的调查数据资料分析工作都要借助于统计软件,单纯由计算器进行资料分析的教学与实际工作脱节,已不符合现代流行病学的教学和工作的需要。因此,应在保留少量计算器手工计算方法以加深理解的基础上,将EpiData和sPss等国际权威的统计分析软件应用于流行病学教学中。

EpiData是专为流行病学调查而设计的软件,它与其他软件相比更符合流行病学工作对数据录入与管理的要求,所以在流行病学研究与实践中极为常用。EpiData软件是一款免费的数据录入和数据管理软件,简单易学,数据录入界面直观,操作简便,实用性强,具备强大的数据录入、数据核查、数据转化功能及双份录入及一致性检验的功能。 流行病学实习课的实例中,数据多是经过整理加工的,往往实习课结束后,学生对相关研究问题依然没有理解和体会,流行病学实习课的教学目的没能达到。在教学中应用EpiData等软件处理真实数据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流行病学数据资料。SPSS软件是专门为统计而开发的软件,统计方法较齐全,一般用于大型统计,是当今国际流行的优秀统计分析软件之一,是医学科研工作的得力助手。sPss软件界面友好,统计功能强大,操作简单易学,目前已在各大院校医学统计学教学中广泛应用。

苏州大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教研室教师有多年从事实验教学的经验,参与过多次大型流行病学调查,有丰富的流行病学资料分析经验。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医学统计学课程和流行病学课程均开设了实习课,且统计学课程在先,学生具备了使用统计学软件的能力。在流行病学实验课中使用统计软件进行资料分析,使流行病学资料分析与统计学理论及软件的使用进行对接并加以综合运用,更能体现出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的紧密联系,使实践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性。

四、丰富学习材料

教科书是教学的核心材料,但广义的教材可以是传授知识、技能和思想的所有教学材料。广义教材既包括教科书、教学实习指导,也包括学术专著、期刊文献、教学幻灯片、音像资料、计算机辅助教学课程软件等。当前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专业知识的重要途径,流行病学课程教学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丰富学生的学习材料。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通过网络独立获取流行病学知识的能力,也使学生切身感受流行病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世界卫生组织(WHO)网站和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网站是提供流行病学实习的理想网站,可为流行病学学习和研究提供良好的素材。WHO从1995年起通过“The world heal山report”年度全球健康评估报告,报告有英文、中文、阿拉伯文等版本,内容覆盖了流行病学的大部分领域。美国CDC wonder是美国CDC建立的数据检索系统,可提供多种疾病的流行病学信息、统计数据、实验数据和研究进展。通过这些网站,学生可以了解世界各国的疾病负担和疾病预防控制策略,并可以从流行病学研究实例中学习调查研究的方法。这些实例来自于疾病防治的实际工作,与学生的生活及将来的工作岗位关系密切,更容易激发学习的兴趣。

随着信息技术和教育理念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组织或个人在互联网上共享教学资源,如全球健康网络超级课程。 网该网络课程汇聚了来自全球174个国家的56000名专业学者,目前收集了这些学者制作的5710份与全球健康和预防有关的Powerpoint讲稿,构建成一个基于互联网的开放的教学讲稿库,供全球相关领域的教师和学生免费使用。又如,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流行病学系的Frerichs教授建立的快速流行病学调查的课程网页。该网站除课程的PowerPoint讲稿、配套的讲解录音外,还包括推荐阅读材料、统计软件及其使用说明、练习用数据库和课后作业等,成为一套非常完整的教学材料。此外,还应充分利用精品课程网站开展网络补充教学,如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和流行病学精品课程网等。

五、尝试双语教学

当前流行病学研究飞速发展,国际交流合作日趋频繁。如何培养具有国际合作意识、国际交流与竞争能力的公共卫生专业人才是目前高等医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而实施双语教学正是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的发展需要,也是培养这类外向型人才的重要途径。预防医学本科生学习流行病学及相应的实习课程时大多已经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或六级考试,具备较好的英语基础,这时合理地安排双语教学,有助于将学生的英语学习从公共英语转移到专业英语上来,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合适的外文教学资料是流行病学双语教学实施的必要条件,获得外文教学材料的途径可以是直接购买或复印合适的原版教材和参考书。此外,通过互联网收集教学材料是一个获得双语教学材料的有效途径。美国匹兹堡大学的Supercourse以虚拟图书馆的形式为全世界从事流行病学教学的人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目前其中含有来自174个国家的5710个讲稿。 网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方网站的各种年报等材料也经常被流行病学教研室教员用来作为双语教学的背景参考资料。英国Dundee大学研制的流行病学互动教学软件Studying Popula-tions ProWam也深受好评。该软件是一个计算机辅助的流行病学方法学习软件包,其中包含了80多个关于流行病学基本概念的交互式练习和模拟,适合所有健康科学工作者使用,包括医学专业本科生和硕士生、公共卫生工作者及临床医生。在国外一些大型公共卫生或流行病学学术会议中,如美国公共卫生年会等,一些大学、研究所、出版社、公司等都会提供电子版或纸制的宣传材料,其中不乏流行病学专业期刊,健康教育短片、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介绍、国外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介绍等。这些都属于流行病学双语教学资料的收集范围,有利于我们及时地了解国外的流行病学教学的动态。另外,通过直接使用英文版的疾病数据分析软件(sPss,SAS,Epi Info)来提高学生的专业外语运用和理解能力也是加强双语教学的有效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