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0 16:03:38
序论:在您撰写股票投资入门与技巧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赚钱,赚钱,赚钱!
每个进入股市的人,都怀揣着一个名叫“赚钱”的梦想。
实力机构想赚钱,普通个人投资者(俗称“散户”)也想赚钱。
只是,我们发现,大多数的散户股民却常在赚钱的美梦里,重复着更多凄凉的赔钱故事。即便是赚到钱的散户们,也容易陷入“辛辛苦苦三五年,一朝回到解放前”的“轮回”漩涡。
散户赚钱到底难不难'问题的关键到底在哪里?怎样才能突破?
散户投资易入误区
散户投资亏损,很多时候是因为容易步入认知和操作的误区。
比如,不少个人投资者看到一份漂亮的年报后,或者听别人说某只股票业绩好,就急忙买人,根本没有仔细研读那家公司前后几年内的财务报告,没有加入自己的主观判断。
还有人“动作更快”,股市一暴跌,就急于抢反弹。殊不知,很多时候,暴跌之后并不一定就是抄底的机会,也可能是一段时间阴跌的开局而已。就像网络上的“恶搞”说法,小李抄底抄在了地板上,却没想到还有地下室;小王抄在了地下室,没想到下面还有地窖;小张抄到了地窖,没想到下面还有地狱;地狱又分18层。
不少人特别喜欢“玩股票”、“炒股票”,他们似乎忘记了自己进入股市的主要目的是赚钱,总是喜欢频繁换股、来回操作,即便选股成功,也抱不住黑马,最终获利寥寥。
更多的人属于“一赚就跑,一亏就抛”类型。而且,常常是“一抛就涨,一买就跌”,怎么看怎么“妖”。实质是因为自身没有设置一定的止损位、停利点,盲目追涨杀跌,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
纵观散户投资的种种失败案例,我们认为,散户投资之所以容易踏入种种误区。主要原因可能还在于以下三个层面。
首先,是知识和技术层面的因素。一部分个人投资者空有一腔热情,却不愿意钻研、学习,去了解如何运用基本面、技术面等分析技巧、技术,从而导致投资行为上的盲目和盲从,无法准确判断个股的基本价值、成长性趋势,买错卖错,把股票投资等同于投机甚至赌博,等等。
再者,可能是心理层面因素,贪婪、胆小(这两点是人性基本弱点)、妄自菲薄或盲目自大,等等。
此外,证券市场信息是严重不对称的,公开数据、大众媒体、股评者、亲戚朋友,信息来源的多重性,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层层“剥离”与“嫁接”,都会令散户获得的信息变味、失真,从而影响投资决策的正确性。
严控风险,设定痛苦边界线
为了在股票投资市场尽量多获利,我们认为,作为特性明显的散户投资者,第一要义还是得注意风险,严控风险。
比如,我们常常可以听到周围的朋友炫耀说:“我今年投资获利已经达到50%了!”对,这样的投资业绩很不错!
但也许没什么了不起,因为我们要回头看看,去年他是不是赔了80%?或者近几年来,他只有今年赚钱?
要知道,大部分股民赔钱还喜欢股市,根本的原因是每个股民几乎都有过轻松赚钱的经历。赚了以后又赔,他们不服气,觉得自己可以赚,赚钱的机会随时都可能再来。确实,赚钱机会真的来了,但赚完了,又被下一波风险掠走所有利润,还“倒栽葱”。
短期内获得较高的投资报酬,也许更多是因为幸运女神眷顾了你。可是如果你想持续长期获利,必须要降低风险,这才是最困难的部分。
所以散户学做投资,第一件事就是要记住两个字:风险,风险,还是风险。
那么,怎样控制风险呢?
也许每个人都可以设定一条自己的“投资痛苦界线”,在进场之前,你可以先想两件事情:
1,到底赔多少钱,是我能承受的范围?
2,我能承受多少次的连续亏损,而不会完全慌了手脚?
这两件事情真的很重要,因为有些人说,我可以承受30%的亏损。假设你所有资产是100万元,全部砸下去投资,30%就是亏30万元,可是你根本就是一个赔了几万元就会受不了的人。或者这100万元下个月就要拿去缴房子首付款,那么,虽然你幻想自己能承受高风险,但实际上,你根本没法承受。
如此一来,解决方法只有两个:要么不拿这么多钱去投资,要么降低你的风险承受标准。
再者,你要想想,自己心理上可以承受连续多少次亏损,还能“正常”过日子或是继续投资,而不至于慌了手脚,做出不理智的事情。很多时候,投资人刚开始进场投资,就遇到市场大跌,或者买什么、赔什么,这个时候你要想想,如果连续5次、10次甚至20次交易都赔钱,你会不会因此就放弃,直接从市场退出?
当然,这个“投资痛苦界线”应该是个可变动的概念。
刚开始接触股票的时候,你可以把这界线设得窄一点(指刚开始设得比较严格),不要让自己一开始投资,就遇到非常大的挫折。例如,你可以把自己的止损位设小一点,没赔太多钱,得失心就不会这么重,就会有勇气,继续往下走。
慢慢地,随着个人投资经验增加,再把这个界线放宽一点,承担多一点点的风险,也会相对拉高获利空间,之后就比较容易开始累积投资获利。
尤其是初入门的散户投资人,不要放太多的重心去想“我怎么样会赚钱?怎么样才能赚大钱”?
很多人连最基本的资金管理、风险控制都没想过,研究再多技术线型都没用,先用小钱去试试看投资是怎么回事,了解自己比较重要。
顺势而为,严守投资纪律
大部分散户都以为,要从投资市场上赚钱,得靠复杂的投资策略,还有灵通的信息,才能成事。但有时候,投资就是要“简单最美”。
“趋势投资”就是最简单的概念。
顺势投资,例如一只股票破了200日新高,代表长期多头趋势基本建立了,就可以追一追。这就是让市场告诉你怎么投资(看价格来找买卖点),而不是要你去判断市场。
不过,或许有人会问:“这不是违反投资不能追高的原则吗?”未必。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固有的观念其实存在偏差。就像很多人害怕追高,也怕买高价股。因为投资学课本教导我们要“低买高卖”。
不过,在很著名的《金融怪杰》(MARKETWIZARDS)那本书里,谈到一个相当知名的交易员理查德・丹尼斯(Richard Dennis)。他曾测试过,如果你在一个向上趋势很明确的时候,也就是市场往上走、动能很强的时候买进股票,还是会有继续赚钱的空间。
当然,不是任何时候都适用追高这个策略的。什么时候不能追高?当市场波动很大的时候,涨跌很频繁地交错出现,不要追高,因为没有一个明显的走势出来,这样的策略就没有效。
又比如,“停损”这件事肯定是要做的,这是纪律投资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可是你要想想,如果交易一直赔钱,都在停损出场,那么累积起来,整个报酬率也都还是负的。怎么会这样呢?这里就有一个整体的资金策略安排问题。
比如,当我们按照前面说的设定了自己的“投资痛苦界线”后,如果多次连续亏损接近了痛苦界线,还是一直没法突破(赚钱)的话,就该停下来,例如先空仓不要做,想想自己的投资策略是不是需要调整。
树立信心,边投资、边修正
此外,散户想要投资获胜,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自信心必不可少。
比如,不少散户存在“自卑”心理。
“哎哟,我钱好少,根本比不过人家资金雄厚。”
很多散户有这样的固定思维。
其实,钱少并非什么天大的劣势,换个角度看,这也许反而是散户的优势之一。
为什么呢?你要想想,如果你手上只有少量的钱,买几只股票,赚到了自己的停利点,就可以便便当当出场。然后,等看到了合适的买点再轻松进场。可是资金庞大的机构,却不是这样啊,它们可能手上有上千万元甚至上亿元的资金,很难灵活转身。
因此说,凡事要先想自己的优势在哪,然后,设法利用优势。
所谓的基本,通常是最入门、最简单、最不起眼的东西,所有的人都觉得会,都不重视它,以至于也从来就没有真正做好过,一旦有人真的做好,反而成为稀有的竞争优势。
每个人都喜欢“巧”的东西,谈话沟通要有巧妙的应对,就像纪晓岚一样 ;工作希望有“巧”计、有“巧”法,就像孔明借箭一般;做人处世,希望灵活灵“巧”,就像和|一样长袖善舞。“巧”有时就像变魔术一般,令人拍案叫绝,甚至可以用最少的力量,获得最大的效果。
每个人也都希望得到“巧”的锦囊,学会巧思巧法,面对任何困难,只要打开锦囊,巧思巧法就跳出来,一切困难迎刃而解。
但世界上真有“巧”的东西吗?答案是肯定的,只不过“巧”的奥妙,不能传,也无法学,如果你只想“巧思妙法”,终究只是一场空。
宏集团的意大利籍总经理兰奇,他的一句话道尽了奇技巧的不可恃,一切只有基本功夫,这或许是对大多数迷惑于“巧思妙法”之人的当头棒喝。
兰奇认为:宏欧洲的成功,没有Magic,只有Basic。
没有魔法,只有基本功,说明了宏欧洲的成功,没有任何学问,只是把基本该做好的事做好而已。我们可以相信兰奇的话,没有任何保留,也非秘技自珍,他真正说出了一切奥妙的根源。
其实世间所有的道理,都非常简单,做人该按部就班,待人要诚信,不能说假话,这都是真理;只不过,在复杂的社会中,大多数人被迷惑了,认为花言巧语,认为奇谋巧计,认为奇技巧,可以更快速奏效,结果是花拳绣腿,一无是处,禁不起考验。
我从事的出版工作,每年要出版无数的出版品,每个出版品就是一个单一的商品,大多数人想要畅销,想的当然是卖书的巧思与创意,想的是营销,想的是造势,想的是宣传。
可是这一切都不值一提,任何的巧思妙想,抵不上“回归基本”这句话。在出版领域,书的畅销的基本原理是什么?答案很简单:内容、内容、内容,这是多么无趣和基本的答案,可是大多数人想的不是内容,想的是浮夸的表象。
对于各种基金来说,无论是开放式基金还是其他基金,都是由专门的基金经理操刀,将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小资金流汇聚成大的资金流,从而产生话语权,凭借其专业的知识和经验,让投资者付出的管理费获得数倍的财富升值。
基金投资入门心法
没错,是心法,也可以算是一种投资的理念,从中也许你能找到应对其他投资产品的办法。
头脑灵胆子大:真的准备好投资基金了吗?这可不是小孩子的游戏,真金白银有可能说没就没。如果你对自己账户资金一天天在缩水而没有丝毫感觉,那么你可以试水基金投资,不然还是乖乖存银行好了。当然,基金也不能当成物质食量,所以别用生活费来投资基金。从风险收益性上来说,由高到低依次为: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型基金。
放长线才能钓大鱼:和股票投资一样,基金也是可以长期投资的产品,一时的净值变化不能代表总的走势。无论你是不忍心割肉,还是坚信价值投资的魅力,你都可以买了基金之后不再去关注,哪怕是留个你的子孙后代。
学会组合投资:很简单,单纯投资一支基金的风险远比投资多只基金的风险要集中,你可以简单理解为别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也可以复杂的认为这是在风险对冲,毕竟一支基金发生亏损时,另外几支基金可能是盈利的。根据投资者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不同,调整不同类型基金所占比例,最好是3~5只基金为宜。
别看广告看成绩:投资者们可以根据各大评级机构的排名,选择业绩较好的基金公司。与此同时,优秀的基金经理同样是你不容错过的。至于一些网站推出的各种排行,还是尽量谨慎,里面猫腻太多了。
智慧选择分红:一般基金默认的分红方式都为现金红利,既是分红时以现金的方式返还给基金持有人。还有一种分红方式为红利再投资法,就是将分红的资金自动转换为基金份额打到持有人基金账户内,这样一来,投资者不但无需缴纳申购费用,而目还可以享受复利优惠。
新基和老基之间:如果市场处于波动行情时,可以选择新基金,因为新基金此时还是现金的方式,而老基金此时已经是股票在手。另外,规模太大的基金在波动行情下也不利于调整。如果行情好,可以选择老基金,那时选择的可能不是基金,而是寂寞。
基金定投: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才是最好的,如果你没有时间去思考,也可以与基金销售机构约定每月固定时间,从指定资金账户划出固定金额的款项,自动申购基金吧。前提是你一定要收入稳定,而且非常相信基金公司的投资能力才行。这样可以省却不少时间和精力,也规避了选择基金购买时机的风险。
基金投资内家修为
简单了解基金投资之后,我们更关注的是什么?当然是更深入的内家投资法门和修为了。就像投资封闭式基金一样,也许你之前是一知半解,但今天过后,你起码会一知多半解。
小盘基金胜大盘:当基金流通市值非常小,且持有人非常分散,则很有可能出现部分主力为了争夺基金份额而大肆收购的情况,这时基金价格会急速上升,为投资者带来短线快速盈利的机会。此外,基金的预期分红的规模也非常重要。根据规定,封闭式基金可供分配基金收益中90%以上需要进行分红,这时,预期分红规模其实主要是预期基金的可供分配基金收益,而和可供分配基金收益关系最大的则是基金单位,能够实现高比例分红的基金首先都是单位净值较高的基金。还有就是基金的净值增长率,多数基金习惯于把每年的净值增长都兑换成基金收益。但要特别注意那些上一年出现大额损失但是本年度业绩优秀的封闭式基金,因为这些基金需要先弥补基金损失之后才可以进行分红。
封闭也能转政:由于大部分基金管理公司不希望基金结束,转而将封闭式基金转化开放式基金。在实施“封转开”以前,一般都会有一个停牌到复牌的过程,基金价格也会通过上涨的方式以消除折价率。当净值回归、折价归零的时候,也许就是“封转开”带来的投资机会了。
网办业务更便捷
网办是指网上办理基金交易,不但省时而且省力还能稍微省钱,关键看你用怎样的智慧。一般来说,投资者多半都是通过银行网点或者是证券公司营业部柜台进行基金交易的。随着互联网普及程度的深入,基金网上交易开始越发抬头了。
同门转换有优惠:选择基金网上交易可以享受手续费的优惠,但在赎回时一般是没什么折扣的。这时可以通过基金转换的方式,变相实现赎回费率优惠。因为基金公司规定旗下基金间转换费率一般低于持有不满一年的赎回费率。这时候就要多研究研究基金公司的旗下产品了,千万不要贪小失大噢。
交易不看黄历看星期:根据基金网上交易T+1的确认规则,我们最好不要选择在周末(周五、周六和周日)购买基金;而对于基金赎回的T+3日到账规则来说,周一和周二无疑又是赎回的最佳时机,因为这样可以保证资金在本周内可以周转使用。
关键词 闲置资金投资 资金科学配置 理财产品 产品分类
一、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逐步提高,家庭理财意识越来越强,居民用于股票、基金、保险等非消费支出和借贷支出的投入逐年增长。富人和穷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更懂得家庭理财的规划。所谓家庭理财,就是学会合理有效地处置钱财,最大效用地运用自己的花费,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日常生活需要。如何更好地运转家庭的闲置资金,使财富最大化,成为现代家庭日益重视的问题。
二、家庭理财观念建设及家庭的内部财务
(一)什么是家庭理财
家庭理财,具体来说就是确定阶段性的生活目标与投资目标,审视家庭资产分配情况及风险承受能力,根据专家建议和个人学习,根据资产状况及相关信息,及时调整资产配置与投资结构以有效控制风险,使家庭资产实现收益最大化。家庭理财不是简单叠加,而是合理配置资产,横向纵向分散风险。家庭理财不是钱多钱少的问题,而是知与行的问题,只要你去做了这件事,即使最微小的收益也是一种收获。
(二)家庭理财的作用
(1)对抗通货膨胀。许多人认为理财费脑筋,满足于只把钱存进银行,觉得安全还有利息。事实上,这种观念是错误的。通货膨胀会导致存进银行的钱的实际购买力下降,就是说当通货膨胀率高于存款利率,你的钱就无形贬值了。由此,合理的家庭理财可以对抗通货膨胀带来的风险。
(2)积累财富,提高生活水平。家庭理财除了对抗通货膨胀,还能积极地帮助各阶层家庭创造财富。理财是通过对家庭已有资源的有效配置,从而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让有限的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多,让家庭生活不但有着落,而且能过得更好。
(3)分散风险,应对意外事故。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相比传统的单一的投资方式,家庭理财规划一方面通过分散投资以分散总体投入资金的风险;另一方面,在遇到意外事故时可以通过运用保险、规划出的紧急备用金等来进行应对。
(三)家庭会计的含义
以会计的起源来说,现代会计其实是源自于一开始的家庭会计也或是说家庭簿记。家庭慢慢成为一个经济生活基本单位之后,家庭中的生产经营、日常消费每一项事项都需要记录以及核算,于是就产生了家庭会计。在社会经济活动日益复杂的今天,家庭经济事项日渐复杂,从理财的角度来说,建立健全的家庭会计账簿是理好财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
家庭会计核算的对象,是以货币反映的家庭经济活动资金或资金运动,及其由此体现的家庭会计要素以及要素的增减变动情况。家庭中发生的一切经济活动以及非经济活动中的若干经济事项,或经济活动对家庭其他各项功能活动的渗透及融入,都属于家庭会计核算涵盖的内容。大致包括:家庭资产、负债、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会计要素的计量、记录、确认以及报告;家庭经营、投资、消费这些行为的核算;家庭组建、教育、娱乐、社会交往等等专门费用计算;家庭劳动的费用及成本核算。
(四)家庭簿记的重要性
家庭账户信息核算中最主要的工作,是日常收支事项的一一记账。记账可以说是家庭理财的第一步,通过这样的方法弄清楚家庭赚了多少钱,花了多少,维持家庭日常花费需要多少,富余的可以进行消费、投资,由此做到对家庭财务活动以及财务过程的全程控制和管理,为理财提供基础。
家庭记账还能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当每一项花费都具体列出来时,思考和合理安排支出会让家庭的财务结构越来越坚实。同时,家庭记账也起到了一种备忘录的作用,可以让我们及时理清该付账单或是一些人情往来,做到有账可查,心中有数。
(五)家庭中的资产与负债
家庭记账是一门科学,需要以科学的方式来进行。第一个是需要分账户,可以根据家庭成员、银行或是现金等进行划分账户,不应该把所有的收支都统计在一起记账。第二个是分类别,收支需要划分类别,科学合理,简单明确。
家庭资产包括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实物资产从其使用期长短和与费用的相关性来说,又可以分为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和生活物料用品。现金分为家庭共用现金,每个家庭成员持有现金、活期存款、信用卡等。
家庭生活费用项目及构成,体现了家庭消费项目、内容以及家庭生活质量。家庭应对一定会计期间发生的生活费用状况予以详细记载,并据此编制生活费用表。计算家庭生活费用的方向,在于得出各会计期间家庭所持有资源通过生活消费的实际消耗的情况。
三、家庭的划分和风险偏好
(一)家庭生命周期及理财活动
家庭生命周期是指一个家庭由诞生、发展直至死亡的运动过程,它反映了家庭从形成到解体呈循环运动的变化规律。家庭随着家庭组织者的年龄增长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并随其寿命终止而消亡。在人生的整个发展过程中,人的需求随着不同生命阶段的进展而变化。(见表1)
(二)家庭风险偏好
此次调研通过问卷调查的反馈信息,将家庭的风险偏好大概划分为三种类型:保守型、激进型、稳健型。
(1)保守型是集中在两部分的群体,它表现在一部分是闲置资金较少的家庭,另一部分是50岁以上受访人群,其中女性的比例比男性比例高。对于保守型的家庭来说,他们的家庭闲置资金和投资资金都不多,风险承受能力相对弱,所以重在资本保值。而年龄段比较高的人群,即将或已经退休,收入大幅度减少,未来收入的增长空间有限。因此,在投资的过程中,资金的安全性尤为重要。保守型中女性的比例比男性比例高,说明女性风险偏好比男性低,女性对损失更敏感,对风险承受能力较弱。
(2)激进型的家庭大部分是年龄段在25~30岁,其中男性比例比女性高。对于此阶段的人群来说,他们正值年轻,处于人生的上升阶段,可塑性强,经济负担较低,但积蓄也比较少,个人消费也比较高。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赚钱的能力也逐渐增强。总的来说,激进型的家庭风险承受能力比较强。激进型中男性比例比女性高,说明男性风险偏好比女性高,男性对获利更敏感,对风险承受能力较强。
(3)稳健型的家庭是在三种风险偏好中占最大部分的,其中30~50岁年龄段人群偏多。此类人群绝大部分已成家,有子女或老人要抚养,处于这一阶段的人群经济状况尚可,消费习惯和收入较为稳定。由于该阶段人群处于家庭生命周期的成熟阶段,风险偏好受家庭整体的财务状况影响,因此风险承受能力也取决于家庭财务状况。说明大部分群体趋于稳健的投资策略,风险偏好中立。
四、理财工具的分类与分析
目前,我国现有的理财产品的类型有很多,而如何在这些产品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和正确的投放是人们所关心的。首先就需要对这些理财产品有一定的认识,将其特点与利弊进行分析。
(一)银行存款
银行存款:是最基本的理财渠道之一,可划分为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两类。前者利率较低,但随时可以存取,而且没有金额限制。后者的利率较高,但是存款时间固定,未到期前提款,会有利息的损失。存款目的是为了积累资金。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银行储蓄是最熟悉也是最常用的理财产品之一了。
存款利息的计算公式:存款利息=本金×利率×存款期限
目前,储蓄是一项最简单也最基础的理财项目,依然是我国中低阶层理财投资的主要方式。把储蓄作为理财项目,相较于其他的理财产品来说收益稳定,风险小,流动性较强,但是收益较小,需要注意因为通货膨胀导致货币贬值引起的收益减少。建议一些风险偏好度不高的家庭使用或者用于组合投资,以灵活运用储蓄产品。
(二)股票
股票是股份公司发行的所有权凭证。投资者一般通过购买股票获得其收益,而这个收益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收入收益,购买了股票的投资者是作为公司的股东,按照所持有股的数量,在公司盈利分配中获得股息和红利。第二部分是资本收益,说的是投资者在股票市场上的股票价格收益的波动,即通过低买高卖股票,出售的方式,赚取差价。中国家庭中有极大部分人会选择将闲置资金投入到股票市场中,所以中国有着庞大的股民数量。在2014年年底,根据深交所的数据显示,中国股市账户达到了12.036千万户,但是是否每个人都通过股市取得了盈利呢,根据2011年中国投资者的生态调查报告显示,2011年的投资者只有12%是盈利的。
股票投资是众多理财方式中,最难以琢磨的。股票具有较高的收益风险较高,所以在股票总投资时,投资者应注意投资组合,不能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即购买不同的股票组合,当股市出现波动、平滑和损失的时候,就可以有效地降低非系统性风险。因为股票市场十分敏感,波动变化十分快,风险高收入也高。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数据显示,年龄段在30岁以下的股票投资者所占比例最多,所占比重为36%,随着年龄段的增长,投资者数量下降,60岁以上的投资者不超过5%。这就可以说明股票更适合年青、激进型的家庭,稳健型的家庭应适当减少这项高风险的理财产品的投资比例。
(三)债券
债券是一种债券债务关系,它由政府、金融机构、工商企业等直接向社会借债筹措资金时,向投资者发行,同时许诺按一定利率支付利息并按约定条件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由于债券的利息通常是事先确定的,所以债券是固定利息证券(定息证券)的一种。
上市流通的债券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市场。投资债券能够获得固定的利息收益,也能够在市场交易中赚取差价。普通民众最常接触的就是国债,在银行等金融机构承购,按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归还本金,几乎没有风险,被称为“金边债券”。
从券种看,政府债券、政策性银行债和企业债券是市场主要券种,市场余额分别为2.02万亿、2.29万亿和0.69万亿,占全市场比重为34.02%、38.61%和11.70%,三者合计的政府及准政府信用债券市场占比为84.33%。
发行债券时就协商了到期后可以支付本息,它的收益还具有高稳定性、高安全性。急需资本时,你可以在任何时候出售,交易市场的流动性也很强。其收益高于银行存款,可是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当利率上升了,价钱就会下降,并且对于抗衡通货膨胀的能力很差。投资本金的稳定性取决于发行人的信用问题。通货膨胀、利率风险都会对获利有所影响。建议各种风险偏好的家庭可以按一定资金比例选择投放。
(四)基金
证券投资基金是指在合资企业,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前提下,投资者购买基金产品时,相当于与基金公司签订了利益分享、风险共担条约。投资基金是一种由多数不明确的投资者自愿将不同的出资份额聚集起来,由基金托管人委托职业经理人员经管,所得收益由投资者按出资比例共享的一种金融架构。资金来源于公众、企业、团体和政府机构。
基金的投资种类可以是股票、债券,也可以是工业和期货等,在挂牌公司的投资资本不得超过总资金的10%(这是国内的投资限额)。投资种类分散了,它所承担的投资风险也减少了,所以它是一种介于储蓄和股票投资的方式。
近年来随着余额宝的推出,各种“宝”的理财产品也纷纷推出。他们实质都属于货币基金。货币基金的投资渠道主要是短期货币工具,如银行隔夜拆借,短期债券票据等短期市场,它与开放式基金有所不同,货币基金的安全性较高、流动性较强、收益性较稳定。
组合的基金投资,可以减少投资的总体风险,基金经理利用专业的交易策略工具及投资组合,能够减少市场风险,获取风险调整收益。所以基金相对来说风险较小,且有一定收益。建议各种风险偏好的家庭按家庭实际情况酌量购买。
(五)投资性房地产
房地产,也被称为不动产,主要是指住房和土地两种属性。房地产是指土地上的各种房屋建筑。房地产是指地皮及其空间,包括地下设施。房屋和土地的物质、经济形式是不可分离的,所以称为房地产。
投资性房地产可以划分为直接、间接投资。将本钱投入房地产相关的权益或证券市场的行为是间接投资,购买房地产企业公司的股票或债券是直接投资。土地使用权已出租,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已出租的建筑物都是属于投资性房地产。
房地产投资和普通的商品交易不一样,不能在短时间内即买即售,其流动性十分低,可变现性低。但是由于土地的稀有以及受周边环境的影响,房地产投资的正收益也非常可观。又由于其占用的资金数量大,时间又比较长,并且受市场和政策的影响十分严重,所以很可能出现投资失败造成房屋空置无法处理,导致投资失败资金压滞,所以是高风险项目。又鉴于其投资门槛高,较适合家庭闲置资金数额大的家庭考虑投资。
(六)贵金属
目前来说我国的贵金属投资品种主要有黄金的现货,白银的现货,伦敦金,天通金,TD,期货黄金,纸黄金。黄金投资可分为现货黄金和期货黄金。现货是指以当期价格来直接买卖黄金,期货黄金是指约定一个价格和一个未来的时间,之后将此按约定的价格来交易,因为这需要较准确的预测未来指定时间的价格,一般交由专业机构进行交易。
黄金投资对本金和专业投资知识的要求较高。不同种类的黄金投资入门标准、收益和风险各有特点,投资者可根据各种产品的特征和自身的投资偏好,科学地挑选适合的产品。比如说金条投资,因为其成本大,不利于短期的买卖,比较适合中长期的投资;纸黄金投资,其入门标准较低,适合新手来进行投资买卖;黄金T+D,尽管可获利润较大,同时风险也大,适合少数高风险偏好者或具有一定投资经验的投资者来选择。
(七)银行投资理财产品
银行理财产品的基本是对潜在的目标客户群采取研究和分析,面对特定的目标客户群研发设计且进行销售的资金投资和管理计划。此类投资方式中,银行所做的仅为接受客户的资金并授权管理,而投资利益和风险是客户或客户和银行根据两方的约定承担的。通过商业银行或正规的金融机构自己研发设计且发行,把收集到的资金按照产品合同所约投放到相关的金融市场和购买相关金融产品,在取得投资利润以后,按照合同所约定的分配给投资者的一种理财产品。
这几年来银行的理财产品往往承诺能如预期取得收益,这使得很多投资者会把银行理财产品就是很安全并且具有稳定收益的。因此,银行的理财产品也慢慢地成为课一种抢手的投资品种,但事实上银行理财产品还是具有高风险和低风险分类组合的。
基本没有风险的理财产品,包含有国债和银行存款,此类为风险水平最低和较低收益的产品,投资人持有一定比例的银行存款就是为了保持资金适度的流动性,来满足生活日常需求且抓住时机购买较高收益的理财产品。
风险较低的理财产品,包括有各种货币市场基金和偏债型基金,此类产品是投资于同业拆借市场和债券市场的,两个市场自身就具有风险较低且收益率低的特征,加上由于基金公司实行的专业化和分散性的投资,使它的风险更加的降低。
风险中等的理财产品主要有三类:外汇结构性存款和信托类理财产品还有结构性理财产品。(这种产品和一些股票指数或者某些股票有关,但银行有保本条款)
具有高风险理财产品,QDⅡ等理财产品就是这种。因为市场自身具有风险较高的特点,投资人要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才可以对外汇和国外的资本市场有科学的了解,再挑选适合投资的理财产品,而不是造成了损失才后悔莫及。
(八)保险
保险理财是一种新型的保险产品保障功能,目的是管理我们在生活里未知的人身风险,以确达到现我们的人生目标。分成两种状况:首先是意外和疾病的防范等风险保障。其次是为了健康人寿而准备的长期储蓄,此类支出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种消费,单纯的看起来并没有保值或增值,事实上已有很好地转移了风险。最后就是新型保险产品自身具备理财功能。新型保险产品重新确定了责任和风险,在投保人与保险公司间构建了共担风险机制。新型保险产品,在保障的基础上,也完成了保险资金的保值与增值,致使保险保障功能延展,同时满足投保人在取得保障以后对长期储蓄,甚至为投入到股票债券市场需求的满足。
保险产品是否合适,要按照自身的需求确认。人生的不同进程,需要面对的风险不一样,保险需求也不一样。
收入较低者,是指年收入于社会平均工资水平以下。因为低收入者的财力水平有限,抵抗风险的能力较差,所以迫切需要保险来保障。建议购进短期保障型保险产品,售价较低,倘若风险发生也可以解燃眉之急。
收入一般者,主要指年收入在社会平均工资水平左右的收入。大部分抗风险能力较差,挑选保险的关键要放在保障型类型上,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风险发生后收入中断和增加负担的各种问题。此类收入者也可以适当购进些储蓄投资型保险,通过保险来强制的存钱。
中高收入者,主要指年收入在社会平均工资几倍到几十倍的收入。此类收入者可购进保障型保险和养老保险;若还需增加储蓄投资,也可以购进各类储蓄投资型保险。
高收入者,是指年均收入在社会平均工资的几十倍之上,甚至会更高。虽然个人财产较多,但有大多数都并不稳定,其中有些人还可能出现严重的健康透支,所以在挑选保险时,需首先确认有充足的健康保障。
(九)其他理财产品
除了以上提到的投资方式之外,还有许多其他投资渠道,比如信托,P2P网贷等之类,但是不适用于一般家庭。还有艺术收藏品的投资增值,这更多的是取决于家庭的兴趣,眼光等等,在此就不再展开描述了。
五、投资理财的产品组合分析和投资比例方案
(一)确定投资原则
家庭投资原则是为了达到投资目标在投资的过程中所需要遵守的基本方针和基本准则,包含有设立投资收益目标,投资对象与投资规模等方面的内容和其采取的投资措施与战略等。确定投资原则是投资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步。
(1)确定投资目标。确定投资目标之前,需要积极取得投资的有关信息帮助确定目标,设立的目标需要与实际相符,明确可以计量。一般可以用资金量和收益率作为指标。
(2)风险承受能力分析。因为风险总是伴随着收益的,不存在没有风险的投资,取得收益往往也是要承担相应的风险。投资者因承受风险而取得补偿,不同投资者对风险的偏好不同,从而按照投资者对风险的偏爱,能够把投资者分成回避型的,风险中立型和风险偏好型。投资者一定要了解自身对风险的容忍度,才能制定科学的投资政策。
(二)进行投资品种分析
在明确了所有的和投资相关的政策以后,投资者们就要对其做相关的针对性的分析,通过这个过程来筛选出适合投资政策的品种。这样的分析第一必须要明确投资种类的价格所构成的机制,对价格造成影响的点及相关的作用机制,另外就是得找到那些价格和他的价值有偏离的种类。可以进行投资分析的方法很多,可是大体上来说,可以分成两大方法:
第一种称为基本分析。基本分析指的是通过对公司的运营情况,以及整个行业的动态和一般的经济状况进行分析,从而来调查出投资品的价值,就是解决了“购买什么”的这个问题。价格是有价值决定的,但价格可能偏离价值,因而他们主要评估投资品的价值是低估还是高估。
第二种称为技术分析。技术分析的是为了预测投资品,特别是证患鄹裆降涨跌的趋势,就是解决“何时购买”的这个问题。技术分析偏重对投资品价格分析,并认为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他们往往相信市场价格是有规律的,因而他们擅长利用过去的价格变动来预测未来价格变动。
(三)构建投资组合
构建投资的组合可以说是投资过程当中的第三个步骤,是指定下具体的投资品种以及投入不同的投资工具和投资的资金比重。在设计投资组合的时候,一定要按照以下的方法原则来做:就是在风险是一定的情况之下,保证投资组合收益可以达到最大;在收益是确保一定的这种情况之下,我们要保证组合风险尽量是最小的。
投资组合包括三方面内容:投资工具组合,投资时间组合,投资比例组合。
投资组合设计也称分散投资,就是把资金投入到不完全相关的投资方式上。什么是投资方式的不相关,就是指的一种投资其收益和另外一种投资的收益并无任何关系,或者起码关系不密切。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当某一种投资遭到了损失的时候,并不会影响到其他的投资,并且还有可能会通过其他的投资来填补相关的损失,所以投资组合之间最好应该是完全不相关的抑或应该是负相关的。负相关的意思就是说当其中的一种投资收益率增加而另一种则减少,抑或者是说一种投资收益率减少而同时另一种则增加。即“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以分散风险,所以应该注重投资的多元化。另外,投资的多元化是建立在投资数额较大的前提下的,小额投资不能盲目应用这一原则。
(四)调整投资组合
市场是多变的,那么当时间变化以后,投资者也可能会改变自己的投资目的,因此可能使得当前所持有的组合不一定再是最佳的组合。为此,投资者需要调整现有组合,卖掉旧的投资品种而购买一些新的投资品种,以形成新的组合。调整投资组合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可能一些原本没有什么吸引力的投资产品现在变得有吸引力了,或原来有吸引力的相反变得没有吸引力了,那么投资者就会想在原本的基础上去添加一些新的以及删减掉一些旧的投资品。这一项决策主要是取决于投资交易的成本和调整组合之后投资的业绩和前景是否改善。
(五)投资策略
投资策略是指投资者确立了自己的投资目标之后,在进行投资的时候所用的一些确切的操作方法,一般有以下这几种:
(1)投资三分法。所谓的投资三分法就是将自己本身所持有的所有资产分成三份,第一份用来保持投资收益的稳定,投资一些风险相对来说比较小的品种,像债券,优先股等等;第二个份是用来投资风险较大而且收益高些的品种;第三部分则通过以现金的形式来保存,这一部分是用来作为备用金使用的。这三个部分合理配比,能够达到相对应的投资目标。投资三分法同时考虑到了投资的安全性,收益性以及流动性,是一种比较具备参考性的投资组合以及投资技巧。
(2)固定比例投资法。这一个策略指的是在投资操作过程中不断地去保持投资品种的比例不要变化。例如,投资者把投资分成了股票以及债券这两个部分,而且在投资操作过程当中想办法让股票的总投资额度和债券的总投资额度维持在一个固定的比例当中。当股价上涨使得股票的整个总投资比例上涨的时候,卖出一定比例范围的股票的同时也买进一定数额的债券,让股票以及债券能够回到之前定下来的比例水平中;相反来说,当股价下降时,卖出债券而买入股票来维持比例的平衡。这个方法的关键因素是懂得如何确定合理分配的比例。固定比例投资法的优点在于通过相对比较简单的方法来让投资者用投资的原则来约束自己的投资行为,让投资的过程变得简单而可行,与此同时维持着资金在手,非常适合需要一定流动资金的家庭采纳这种办法。
(3)固定金额投资法。固定金额投资法并不是去一直想办法来维持投资品种的比例不改变,应该是维持投资的总额度不变化,比如说基金经理对自己所有的股票金额设定一个基数,通过买卖股票保持固定的投资总额。再在某一固定总投资金额的基础上设定出适当的正负波动的比例来进行操作。
(六)三种家庭的投资比例方案分析
(1)保守型家庭。风险承受能力:。保守型的家庭在整个社会中占绝大部分,是社会的中流砥柱。他们的家庭从事的职业种类广泛,收入相对较低,抵御风险的能力也较差。适合保守型家庭理财的方式主要以储蓄存款、国债、基金理财、基金定投为主。闲置资金较少的家庭投资资金不多,所以重在资本保值,风险承受能力相对弱。在保险这方面来说,保守型的家庭需要重点考虑定期保障型保险,健康保险,医疗保险,以及储蓄保险这些险种,一般保费是占到了整个家庭收入的3%~15%。
(2)稳健型家庭。风险承受能力:。稳健型的家庭大部分是收入较高的外资合资企业的高级职员和高收入的业务员等等,也有很大一部分的文体工作者和高级知识分子等等。这一阶层的家庭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比较优越,生活水平较高。稳健型家庭适合的家庭理财方式主要以国债、股票型基金、债券型股票、保险、理财产品为主,对多数理财产品各方面都略有涉及。保险方面,这类家庭的收入较高而且保险购买能力也较强,主要考虑养老保险,终身寿险,健康寿险,医疗寿险,意外伤害险等。家庭的总保费通常是家庭总收入的10%~15%。
(3)激进型家庭。风险承受能力:。激进型家庭大部分是家里经商,或者是演艺界体育界明星等,然而这部分的人人数并不多,可是一般都有着很高的收入,并且有着很强的经济实力以及比较强的抵御风险能力。虽然这部分家庭能够很好地应付将来,但是实际上,他们也面临着较大的财务波动,需要通过保险等方式来转移风险,相对来说较为适合激进型家庭的理财方式一般以基金、股票、保险、贵金属为主。保险方面,应该考虑定期保障性保险,意外伤害险,健康保险和终生寿险等,保费支出是年收入的20%以上。
六、总结
(一)研究总结
本次调研首先从理财观念的建设和普及开始,让家庭理财的观念深入民心,让人们对家庭理财有一个客观全面的了解并进一步剖析细分自己家庭所属的投资理财阶段和风险收益偏好,然后对现行的投资工具进行介绍,针对不同的家庭给出投资理财产品的组合建议,再更深一层地结合具体化的案例分析来对家庭闲置资金进行实操性的分配投放,最后总结展望。
小组走访了多个城市开展面对各个层次家庭的问卷调研,针对受访人群的总体情况,对不同家庭结合家庭所在的生命周期进行划分,咨询了银行投资理财方面的专业人士的意见,按适用人群搭配以不同的理财工具和理财产品组合,从而合理的规避风险,实现家庭闲置资金投资最优化。
(二)研究展望
一是深化家庭理财观念,让理财走进平常百姓家。二是让人们全面地了解自身家庭的资产结构,从而结合家庭的风险偏好、家庭成员所处生命周期和家庭闲置资金的规模去选择合适的理财工具。三是让人们通过理财产品的组合方案,达到资产增值的目的的同时,合理规避风险。
(作者单位为中山大学新华学院)
[课题项目:本文系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家庭理财产品调研――家庭闲置资金投资方案设计(2013CX008)》。]
参考文献
[1] 何贵兵.风险偏好预测中的性别差异和框架效应[J]. 2002:17-20.
[2] 林芳正.家庭理财管理系统[D].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2010:2-3.
[3] 朱丽娟.新手理财系列:新手学炒股票与基金[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77-78.
[4] 潘文宇.普通家庭如何投资理财[J].西部财会,2007(5):83-84.
关键词:国际资本流动 机制分析 风险防范 危机化解
国际资本流动主要有国际信贷、证券投资和直接投资三种形式,不同的形式有不同的流动路径、环节,影响因素和风险亦各不相同。国际资本流入或流出会对一个国家的金融体系甚至整个国民经济造成影响。因此,分析其运行机制,找出风险防范和化解对策,是用好这把双刃剑的关键。
一、国际资本流动的机制分析
由于直接投资不会引起一国金融市场的大幅度波动,对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也不明显,我们把分析的重点放在国际信贷、证券投资两种形式上。
1、国际信贷
当外国资本以国际信贷的形式流入某个国家,即以增加某国银行对外负债的形式流入某个国家时,该国银行的外币负债增加,同时,通常表现为该国银行在外国银行存款的外币资产也相应增加。即:(国际信贷)(某银行境外外币负债、某银行存放外国银行外币)。如果该国中央银行从该国银行购买外币,那么,该国银行本币的存款准备金将增加并出现超额存款准备金,该国银行将会增加本币贷款。这样,外国资本流入导致该国中央银行外汇储备的增加、本币贷款的增加和本币供给量的增加。即:央行购买外币(存款准备金)本币贷款,经济扩张。如果该国中央银行不从该国银行购买外币而允许居民持有外币存款,那么,该国银行将会增加外币贷款。这样,外国资本流入没有导致该国中央银行外汇储备的增加,但导致对本国居民外币贷款的增加和外币供给量的增加,给本币升值带来压力。即:某银行存放外国银行外币对本国居民外币贷款货币兑换本币升值。
国际资本的频繁流动造成借贷市场和利率的波动。如前所述,当国际资本流入时,将导致银行贷款的增加和货币供给量的增加。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导致利率的下降。相反,国际资本的流出导致利率的上升。这样,如果发生了大规模的国际资本净流入,利率将出现一个下降的过程;反之,利率将出现一个上升过程。因此,国际资本频繁流动造成利率的波动。
如果国际借款流入而导致这些国家的银行发放贷款时,它们能根据借款人偿还贷款的能力决定贷款的利率,针对可能出现的呆帐预提足额准备金,避免贷款过分集中在那些对于资本流动较为敏感的部门,当国际借款偿还导致这些国家的银行收缩贷款时,它们可以比较从容地解决资金调拨问题。但是,对于中央银行监管不力,银行体系不够健全的国家来说,国际资本流动将给金融体系造成较大的风险。拉美和亚洲一些国家的经验教训表明,当国际资本流入而导致国内资金较为充裕时,银行为了扩大贷款往往会把资金贷给利润率较低的企业或信用级别较差的借款者。当国际资本流入而导致这些国家的银行发放贷款时,它们往往盲目扩大银行信贷而且银行信贷分配不当,使银行贷款扩展到偿还能力不高的债务人。一旦国际资本流动发生逆转,这些国家的银行往往因流动性不足而陷入困境,从而不得不求助于中央银行提供资金,危及金融体系的稳定。
2、 证券投资
当外国资本以债券投资、股票投资的形式流入某个国家时,外国厂商或居民需要把外币兑换为本币,以用于投资。如果该国中央银行从该国银行购买外币,那么,与上述分析相同,本币贷款和本币供给量将增加。如果该国中央银行不从该国银行购买外币并允许居民持有外币存款,那么也与上述分析相同,外币贷款和外币供给量将增加。
国际资本的频繁流动造成股票市场和股票价格波动。当国际资本以股票投资的形式流入某国时,将刺激该国股票的需求和引起该国股票价格的上升。当国际资本以卖出股票的形式流出某国时,将增加该国股票的供给和引起该国股票价格下降。
在股票市场上,外国投机者通常寻找股票价格指数偏高的时机同时在股票市场、股指期货市场、股票期权市场上抛售股票现货、股指期货和股票期权,以获取股票价格下跌的差价。股票市场的投机将出现两种可能性:第一,如果外国投机者获得成功,那么,该国股票价格暴跌,该国股票持有者将遭受损失。这样,企业将会减少投资支出而居民则会减少消费支出,从而导致社会需求的减少。第二,如果该国政府采用大量买进股票的方法来反击投机,即使可以保持股票价格的稳定,但由于政府使用可以流通的本币买进了不能流通的股票,该国货币供给量将会减少。因此,大规模的股票投机往往对该国国内经济产生收缩性影响。
二、风险的形成与危机的爆发
从理论上看,国际资本流动,即使是投机性的国际资本流动,也可以有助于金融市场的稳定和金融资产价格恢复均衡状态。以借贷市场为例,当某国借贷资金供不应求而导致利率上升时,国际资本为了取得更高的收益率而涌入该国,该国借贷资金的供给将增加,从而使利率回复到原来的均衡水平。然而在现实的世界上,由于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和不充分,市场的参与者不可能作出准确的反映。例如,当借贷市场的利率上升时,市场的参与者有可能作出过度的反应而把大量资金投向该国的借贷市场,从而有可能导致该国借贷市场的利率大幅度下降。又如,当某国出现轻微的政治或经济动荡时,市场参与者有可能过于敏感地产生不利于市场的预期而把大量资金撤离该国的借贷市场,从而有可能导致该国借贷市场利率大幅度上升。同时,金融市场不是完全竞争的。当规模巨大的机构投资者在某国的金融市场上掀起投机风潮时,有可能导致该国金融市场和金融资产价格的动荡。
不仅如此,国际资本的频繁流动造成外汇市场和汇率的波动。不论国际资本流动采取银行信贷还是采取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的形式,都涉及货币的兑换,从而对外汇市场产生影响。当外国资本流入某国时,在外汇市场表现出来是外币的供给增加或本币的需求增加,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导致外汇汇率降值和本币汇率升值。相反,当外国资本流出某国时,将导致外汇汇率升值和本币汇率降值。这样,在发生大规模的资本净流入时,本币汇率将持续升值;反之,本币汇率将持续贬值。因此,国际资本流动还造成汇率的动荡。
更为严重的是外汇市场上的金融投机。外国投机者通常在某国币值高估的时候借入该国货币,然后同时在即期外汇市场、远期外汇市场、外汇期货市场、外汇期权市场同时抛售该国货币,以期待在该国货币汇率下降以后回购该国货币来偿还该国货币贷款,从而获取该国货币汇率变化的差价。受到投机性冲击的国家中央银行通常采用的反投机方法是动用外汇储备买进本国货币,以减轻本国货币汇率的波动幅度。由于国际市场上的游资高达7-8万亿美元,国际大鳄实力雄厚,调度资金便利,受到冲击的国家很难应付。这样,在外汇投机中将发生两种重要的现象,投机者方面:借入币值高估的某货币抛售某货币某货币贬值购回某货币偿还某货币并获取价差;受冲击国:借出币值高估的货币购买货币外汇不足货币贬值收回货币并损失价差。外国投机者在该国大量借入该国货币,导致该国借贷资金的需求增加和利率的上升,会对该国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产生抑制作用。由于中央银行使用外汇买进本币,该国货币供给量在短期内出现收缩。如果该国中央银行允许居民持有外汇,该国货币供给量收缩将持续下去。
外国投机者的资产组合极其复杂,投机技巧高超,往往在国际信贷市场、证券市场、外汇市场多管齐下,而且手段极其狠毒,令受攻击国防不胜防。大规模的投机对金融市场的波动有助涨助跌的作用,加大金融市场波动幅度,加速经济泡沫的崩溃,其结果往往是债务危机的爆发、固定汇率的崩溃和经济的被迫收缩。收缩的过程是痛苦的,利率的上升、国民收入的减少、失业和通货紧缩都将不期而至。
1982年,墨西哥因为无力按期支付国际银行的贷款利息和偿还部分债务本金而发生金融危机。由于自己无力应付,不得不求助于美国。 1994年12月,墨西哥被迫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到1995年初,比索兑美元贬值已达60%。危机的后果是严重的,在爆发危机的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引发了日益严重的经济萧条。1995年国民生产总值下降7%,通货膨胀率上升近 50%,就业人口的25%面临失业,工资购买力丧失55%,250多万人进入“超贫 ”的行列。 新世纪拉美国家再次爆发了金融危机。2001年底,阿根廷陷入金融危机导致社会动荡和政府频繁更替。2001年12月,阿根廷政府宣布停付1410亿美元外债后,又使阿根廷政府陷入了信用危机。持续已久的经济危机使阿根廷的金融系统受到严重打击,比索兑美元贬值近70%。国际上大多数贷款机构都已经拒绝向阿根廷提供贷款。
始于1997年7月的亚洲金融风暴更是震惊全球。这股“风暴”由东南卷向东北,直袭韩国。发生危机的各国经济普遍陷入衰退,经济发展速度大幅度下降。1998年东南亚各国的经济增长率为-0.4%至-0.8%之间,是30年以来经济情况最差的一年。这次危机不仅给亚洲经济造成了严重的损害,还波及到世界整体的发展。1998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从4.1%下跌到2.1%。
比较而言,发达国家的危机往往是自身矛盾积累的结果,而发展中国家的危机则更多的带有国际资本冲击的影子。但它们深层次的原因是相同的,那就是宏观经济政策的失误、经济运行机制的不协调、微观经济主体的脆弱和行为的不理性。
三、风险防范与危机化解
从现代货币经济体系和运作机制方面分析,金融危机是由于金融流通的相对独立化,形成与实物经济系统相对立的货币经济系统,并且两者背离的结果。所以防范风险和化解危机要从机制分析入手,抓住风险形成的关键环节,既要努力发展实物经济,又要健全自己的货币经济系统,力求标本兼治。
1、对冲性货币政策。如果汇率体制缺乏灵活性,外汇储备越多,越要避免名义汇率升值。外汇储备增加会引起货币扩张,为了遏制货币总量的扩张,克服总需求膨胀,应采取对冲性货币政策。可供采用的对冲政策措施有三种:一是公开市场操作。它有两个突出优点:一是减缓了因购买外汇而造成的货币信贷扩张,同时又不增加银行体系的负担;二是限制了银行体系在资本流动方面的媒介作用,降低了因为资本突然外流对银行体系的冲击。然而,公开市场操作会抬高国内利率,进一步诱发资本流动。二是准备金要求。提高准备金率会降低货币乘数,也会抵消中央银行因为干预汇市而引起的货币扩张。但是,增加准备金使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自由化趋势发生逆转,阻碍了信贷资源的有效配置。长期下去,会引起金融脱媒化。这种政策也将进一步刺激资本流入。三是公共部门存款管理。这种政策措施是将公共部门存款或养老金存款从银行部门转到中央银行。
2、加强银行监管,健全金融体系。虽然发生银行危机的国家都有宏观经济方面的原因,但是,银行自身因素却是更直接的原因。如果银行在内控机制和市场纪律方面存在纰漏,加强银行监管则可起到亡羊补牢的作用。监管能够重塑操作环境,强化市场纪律,促进内部治理。例如,通过精心设计进入门槛和业务范围就会改善运营环境;选拔合格的所有者和管理者,淘汰不合格的管理者、所有者甚至整个银行;要求所有者自担风险,制定适当的贷款评估、分类规范和会计标准,能够改进内部治理;建立健全信息披露制度,确保市场参与者掌握充分信息,保证市场制裁的落实,也就强化了市场纪律。
尽管银行监管有局限,但是,在资本流入期间,这种政策在降低因贷款猛增、资产价格膨胀而引起的银行风险方面仍然有特殊的作用。由于银行贷款增加最多的国家往往就是后来爆发危机的国家,信贷膨胀但没有引发危机的国家是银行体系得以加强的国家。Andrew Crockett认为,健全的金融体系有利于经济的平衡增长,银行体系的强健有助于出口不利时内需的扩大,发展长期投资的金融机构和本币债券业务、扩大内需、减少对国际市场的倚赖至关重要。
3、紧缩财政政策。紧缩财政支出,特别是公共支出,减少总需求,降低资本流入的通货膨胀效应。这类政策的优点如下:一是政策操作成本较低;二是可以替代汇率调整政策充当稳定器,削减公共支出可以限制实际汇率升值,因为非贸易品在公共支出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财政政策缺乏应对资本流动的灵活性,它涉及立法和政治考虑,比较复杂。更何况,作为反周期的财政政策很可能同税收和支出的长期目标相冲突。所以很少有国家在资本流入期间实行财政紧缩政策。
在资本流动出现波动迹象时,采取先发制人的财政紧缩政策也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它有助于把核心收益和支出隔离出来。而且,即使出现了资本流动的严重波动,财政收支需要进一步紧缩,但变动幅度将会更小。这种办法的另一个优点是不需要对税收和支出进行大幅度调整。
4、国际资本流动的管制。(1)资本管制。二战后新成立的IMF曾赋予各成员国资本管制的权力。当时的美国代表怀特(Harry White)和英国谈判代表凯恩斯,尽管分歧甚多,但在控制资本跨国流动这一点上却毫无二致。这有两点深刻原因:第一,怀特和凯恩斯均认为,资本外逃将破坏二战后福利国家税收与金融政策的自主性。凯恩斯强调,如无“资本控制”,有产阶级不会接受福利国家的政策。 第二,怀特和凯恩斯均认为,国际贸易自由化与国际金融自由化是有冲突的。
一般说来,在经济扭曲的情况下,资本管制能够增进福利。因为资本管制实际上是在内外利率间加楔子,因此,在固定汇率制或有管理的汇率制下,它有助于货币供应量控制。资本管制是政府获取收益的工具,也是降低政府债务清偿成本的手段。但是,要让资本管制支撑相互冲突的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的话,它就会无能为力,它对国际收支危机起不到防范作用。
限制资本流动的办法有两类,一类是数量控制的办法,规定资本流动的规模;第二类是税收(如交易税)或类似税收(不给国外借款的储备金支付利息)办法。这种措施成功地降低了国内利率,减少了短期资本流动;但是长期实行这种政策就会损害本国金融的竞争力。
尽管在20世纪90年代资本管制对消费、经常账户和实际汇率的影响很小,但是它能够降低资本流动的总规模和改变它们的期限结构。事实上,智利、捷克和马来西亚在实行资本管制的一年中,其资本账户就分别缩减了7.6、3.5和15.1个百分点。而且,资本管制对吸引长期资本、防范短期资本有理想的效果。智利、哥伦比亚和马来西亚在实行资本管制之后,短期资本流入大幅下降。这是一个重要的政策结论。墨西哥和亚洲金融危机表明,短期债务是资本流动发生波动和逆转的主要决定因素。
(2)鼓励资本外流。如果资本管制的目的是减少资本的净流入,那么取消资本外流的限制也可以达到同样的目的。危机过后的东南亚国家采取了更加开放的政策,如韩国放松资本外流的限制以鼓励韩国企业对外投资;泰国、智利和哥伦比亚也有类似的考虑,它们现在允许外国直接投资者将资本和利息汇回母国,取消了出口结汇制,对居民旅游换汇不再规定上限。
5、恰当的政策搭配。以Krugman为代表的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货币危机来源于国内经济政策与固定汇率之间的矛盾。 如果某个国家试图通过发行货币来为财政赤字筹资,那么国内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必然会导致通货膨胀。出口产品价格上升,竞争力下降。为了维持出口,货币必然贬值,和固定汇率发生冲突。在这种情况下,国际金融市场上的投机者会判断该国货币即将贬值,从而发动攻击。当金融投机集团大肆抛出本币之机,该国中央银行为了维持汇率稳定只好动用外汇储备来打一场几乎是毫无希望的汇率保卫战。最终耗尽了外汇储备之后,汇率体制全线崩溃。
“三难选择”是当今国际经济体系的内在特性。所谓“三难选择”,指的是下述三个目标中,只能达到两个,不能三个目标同时实现:①各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②汇率的稳定性;③资本的完全流动性。 实行固定汇率制的国家,将汇率的稳定作为政策目标之一,不仅无法利用汇率政策来实现内外均衡的调节,而且还易受到外部经济的冲击,特别是在国际资本流动特别巨大的今天,固定汇率制实际上为投机者提供了一个只赚不赔的好的投机机会,因此,除非实行资本管制,否则,固定汇率制将成为一国遭受经济冲击的潜在诱因。相比之下,浮动汇率制似乎更有优势。由于汇率的自由波动,一国政府不仅可以减少一个政策目标(汇率稳定),同时还增加了一个政策工具(汇率政策工具),这样,政府在实现内外均衡的经济目标时,可以更加从容。
6、国际合作。目前发展中国家汇率所面临的风险极为巨大。流入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资本对于发达国家的利率变化极为敏感,而后者完全处于发展中国家的控制之外。艾其格林等人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从1975年到1992年,100 个发展中国家的银行危机的触发,与发达工业化国家的利率(简称“北方利率”)变化密切相关。“北方利率”每增长 1%,“南方”银行危及的可能性就增长 3%。 这是因为国际资本(尤其是证券资本)流入主要是在“北方利率”降落之时,一旦“北方利率”上升,国际资本就有可能掉头回转。不完全信息经济学告诉我们,货物市场和金融市场的“市场失灵”程度不同,后者更受“道德风险”和“逆选择”的影响。因此,“北方利率”的上升,不仅提高资本回转的可能,而且增加了对“南方”银行的“逆选择”:高利率只吸引过度乐观的“南方”借款者,从而加剧金融危机的爆发。
为了维持经济调整和债务重组的良好秩序,国际社会有必要允许在界定明确的条件下暂时停止向所有债权人支付款项。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是,通过IMF《约定条款》(Articles of Agreement)将其作用予以公开明确,并允许在债务重组过程中停止有关诉讼。之所以这样做,当然不是永久性地改变债权人的权利,而是限制债权人在可能损害债务国重组进程或不必要的情况下提出诉讼,并进而迫使所有的债权人接受普遍的程序。米切尔•康德苏认为,这种初步设想应该可以与解决危机的其他合作性的措施协调一致。在日益全球化的金融世界里,债务人支付能力的早期恢复同样关系到债权人的切身利益,所以债权人也有必要关注那些有序的、谨慎的调整措施和债务重组方案。 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斯蒂格利兹(Joseph Stiglitz)则进一步指出,“有一借主,必有一债主。外国债主在很多情形下是边际贷款人(marginal lender)”。 可见,外国投资者也须对危机负一部分责任。
四、对中国的启示
中国是一个正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发展中国家,上述分析结果在某些方面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1、在固定汇率或者联系汇率制度下,充足的外汇储备是应对国际投机的重要手段,保持经常账户顺差、警惕国际收支逆差对于维持本币汇率稳定至关重要。我国的人民币目前尚不是国际储备货币,不能直接作为国际清偿手段,我们现阶段还不能放松外汇储备的管理。
2、银行不良贷款必须得到根本性解决,不仅要尽快消化存量,更要在健全金融体系、控制增量上下功夫,建立良好的信用制度。
3、国际资本大量流入时,要防止货币、财政政策的过度扩张可能造成的经济过热,可采取适度从紧的货币、财政政策,延缓和防止经济泡沫的形成;反之则反向操作,防止资产价格急剧贬值,陷入金融危机。
4、资本市场要进一步在开放中发展,开放的步伐要循序渐进,和我国金融监管的能力相适应;发展本国资本市场,增加投资和风险转移的工具。如发展金融期货等。
然而何以如此畅销以致震动?我以为,这正昭示了做人乃至做企业,最重要的就是回归基本。
许多事都讲究基本。所有的运动,要求基本动作,中国功夫讲究基本功:企业经营则要求“Back toBasic”(回归基本);股票投资则说回归基本面……基本朗朗上口,但真正做到基本,愿意真正依循基本的人并不多。
所谓的基本,通常是最入门、最简单、最不起眼的东西。所有的人都觉得会,都不重视它,以至于也从来就没有真正做好过。一旦有人真的做好,反而成为稀有的竞争优势。
每个人都喜欢“巧”的东西,谈话沟通要有巧妙的应对,就像纪晓岚一样;工作希望有“巧”计、有“巧”法,就像孔明借箭一般;做人处世,希望灵活灵“巧”,就像和砷一样长袖善舞……“巧”有时就像变魔术一般。令人拍案叫绝,甚至可以用最少的力量,获得最大的效果。
每个人也都希望得到“巧”的锦囊,学会巧思巧法,面对任何困难,只要打开锦囊,巧思巧法就跳出来,一切困难迎刃而解。
但世界上真有“巧”的东西吗?答案是肯定的。只不过“巧”的奥妙,不能传,也无法学。如果你只想“巧思妙法”,终究只是一场空,
宏集团的意大利籍总经理兰奇,一句话道尽了奇技巧的不可恃――“宏基欧洲的成功,没有Magic,只有Basic(没有魔法,只有基本功)。”说明了宏欧洲的成功,没有任何学问,只是能把基本该做好的事做好而已。我们可以相信兰奇的话,没有任何保留,也非秘技自珍,他真正说出了一切奥妙的根源。
一切只有基本功夫,这或许是大多数迷惑于“巧思妙法”的人的当头棒喝。其实世间所有的道理,都非常简单,做人该按部就班,待人要诚信,不能说假话,这都是真理;只不过,在复杂的社会中,大多数人被迷惑了,认为花言巧语,认为奇谋巧计,认为奇技巧,可以更快速成功,结果是花拳绣腿,一无是处,经不起考验。
做人的基本是什么?且看“超基本五十五条”,不只教小孩有用,成人更具参考价值:与人互动。眼睛要看着对方的眼睛;别人有好表现,要替他高兴:尊重别人的发言与想法:别人送你任何东西,都要说谢谢;接到奖品和礼物。不可以嫌弃;做什么事都要有条理;自己的理想自己要坚持;要乐观。要享受人生;别让将来有遗憾;从错误中学习,继续向前迈进;不管如何,一定要诚实;抓住今天:在你的能力范围内,做最好、最好的人……
做企业的基本是什么?我的回答是:最基本的公司工作规则、职场伦理、流程、纪律……等等。当然还有许多教科书上所教的基本原理,也都是基本,譬如:基本行销学、组织学原理……我们学多了新理论、新工具。有时候反而忘了最简单的事。
我从事的出版工作,每年要出版无数的出版品。每个出版品就是一个单一的商品。大多数人想要畅销,想的是行销、想的是造势、想的是宣传,当然想的是卖书的巧思与创意。可是这一切都不值一提,任何的巧思抵不上“回归基本”这句话。在出版领域,书的畅销的基本原理是什么?答案很简单:内容、内容、内容。这是多么无趣和基本的答案,可是大多数人想的不是内容,想的是浮夸的表象。
在“亮相”前,不管是从资金的前期投入、投资的标准、进行托管行的选择等方面,都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因为每个QFII都在拨拉他们各自的“算盘”。为了探个究竟。本刊直接与QFII高层及业内人士进行对话。
“试水”资金到底会有多少
进入中国证券市场的资金量到底有多少,是场内外人士关注的。德意志银行预计到2007年,包括QFII在内的机构投资者股票投资总额,将达到15820亿人民币,占中国股市流通盘的64%左右。
德意志银行中国区总经理张红力宣称计划向有关部门申请2~3亿美元的QFII投资额度,在拿到QFII资格后,计划3个月之内先汇5000万美元进来。
摩根斯坦利亚洲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竺稼就有关资金进入市场的规模上给出的答案比较模糊。他说:“从我们的角度来看,首先资金的进入要等批准后资金才能进来,但我们希望能尽快获得批准。我们不可能一下子把资金规模做得很大。可能先是一个比较小的规模,再逐步扩大,具体的数额现在还没有定。”
传闻高盛将建立中国A股投资基金,记者就此事向高盛(香港)公司发言人张梅进行了询问。张梅称,高盛目前没有设立A股投资基金的计划,并尚未最后确定以何种方式进入市场,一切都在进行当中。这家老牌的投资银行对投资中国市场表示出谨慎的乐观,与其他境外机构一样,高盛在对国际市场和国际投资规则的熟悉度、严谨的投资决策程序、研究能力、投资理念和资金实力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同时,它在把握中国国内政策变化、上市公司情况以及投资规则等方面却处于劣势,加上国内市场一些自身的因素,诸如市盈率过高,A股是否具有投资价值值得怀疑;股权分割,现存的大量非流通股成为股市运行的一个不稳定因素,影响着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和二级市场的稳定;系统风险高,缺乏避险工具;股市信息披露机制有待完善,还存在较大的政策风险;外资还可通过投资B股和H股来分享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成果等,这些都不利于境外资金短期内大规模进入。因此,预计高盛在年内不会有大资金进入市。
据悉,野村证券将成为首家取得QFII资格的日本公司,进入中国A股市场。但野村证券驻京首席代表川田保拒绝对此发表任何评论。野村证券与很多其他日本的证券公司一样,面临着日本国内经纪业务不断疲软的状况,它们都希望能够介入正在快速成长的中国股市,意图通过提供有较高回报率的产品吸引散户投资者,以减轻自己在日本国内的消耗。
国泰君安的一位研究人员预计,日本证券公司将不断扩大涉足QFII的阵容,但中国监管机构严厉的选择标准,可能使其他机构在短时间内步野村证券的后尘有相当难度。
野村证券的一位发言人说,公司尚未决定在中国A股市场的投资额,以及多久以后开始向客户提供A股的相关服务。但野村证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师对记者说,公司计划投入2亿美元进入中国A股市场。
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裁方星海认为,近期外资不会大规模入市,预计到今年年底将有数十亿美元进入。总之,QFII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增量资金和投资理念。即使是少量的试探性的资金,也意义重大,它将对市场起到补充作用和积极的市场心理作用。
QFII“花落谁家”
中国的证券市场有1000多家上市公司,到底这些QFII会光顾哪些行业或公司呢?
摩根斯坦利亚洲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竺稼在出席中文网站启动典礼上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不同的行业都有可能,但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一是这个行业能得益于规模日益增长的消费市场;二是得益于中国制造的低成本。也就是说是“中国成本+国际价格”,回报率要超过平均数。他对此解释说,有时候一些跨国公司在给他们的投资者做推介时,会讲他们在中国是怎么做的:一方面讲中国本身是一个大市场;另一方面就讲是如何利用中国比较低的制造成本。相当多的台湾和香港公司,像Acer就是在中国大陆生产,打上自己的牌子然后到全球各地去销售。
他还重申,并不只是QFII才会喜欢这些,其实很多投资者都喜欢投这类公司。像华为公司和美国3COM合资,产品一部分销往国内,大量的是利用3COM公司的销售渠道销往国际市场。
摩根斯坦利亚洲有限公司也在帮助一些公司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让有品牌和销售渠道的外国公司和能进行生产的中国公司合作。竺稼说:“这样的结合,可以做到双方优势互补。”
在选择投资标准、选择行业方面,高盛董事总经理胡祖六却另有考虑,他说:“中国是一个飞速增长型的国家,凡是有增长潜力的行业都具有吸引力。从理论上讲,汽车、住房、金融服务、银行等行业的增长都非常好,赢利的前景预期很好,都是有利可图的投资行业。同时,中国又是一个转型国家,很多行业都在进行重组,比如航空公司和石化企业,通过重组达到减员增效的目的,才能提高预期的投资回报率。
中国的很多产业都比较有吸引力,中国的问题并非宏观的、或者说是产业的问题,而是公司的问题。不少公司都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比如管理层的问题、信息披露问题等。中国的宏观和微观存在着冲突。但我认为这种状况会逐渐好转,因为在华的外资企业和很多民营企业还没有上市。”
德意志银行关于《中国的合格境外投资者机制》的研究报告显示: 大约有50家A股上市公司被QFII看好,这些公司一般是各行业龙头。
困扰QFII的几大问题
外资目前普遍看好中国市场,是因为中国经济增长强劲,对其改革进程颇感鼓舞,都想亲历中国的经济奇迹。但中国的股票市场毕竟历史很短,尚未成熟,存在不少问题, QFII们也是牢骚满腹。高盛董事总经理胡祖六担心上市公司的透明度问题,公司治理水平问题,尤其是股价的估值问题。他说:“与同类市场相比,中国A股股价的估值偏高,大值股较少,自有流通量较小,实际地讲,可选择的股票不多,投资组合非常困难。”
对于QFII来说,资本市场的风险和机会是并存的,他们也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摩根士丹利亚洲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竺稼认为,资金规模、投资种类的限制就可能增加风险。因为金融工具不多,避险就有限制。其次就是衍生品能否运作也是一个风险;了解市场也是一个风险。他说:“管理基金的人,如果了解国际市场不了解中国市场,也是一个风险。归根到底,你最想做的事情是对于将来的市场有一个判断。如果判断准确,这个基金表现就好,不准确表现就差,这也是个风险。”
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裁方星海说:“外资机构进入中国市场后,难免会被我们讨论已久的4大问题所困扰,即中国股市市盈率过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透明、公司质量不尽如人意、国有股和法人股流通问题。作为规避风险的考虑,外资可能会侧重于企业债券这一风险相对较低的品种上,而非股票。”资金从债券市场向股票市场流动,也正是新兴市场向外国投资者开放时的普遍规律。
门槛外的QFII如是说
美国奥本海默基金管理公司副总裁、基金经理李山泉认为,“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相当于用“合格与否”这种简单的方法把众多的境外机构投资者筛选一遍,留下部分大机构,这样,QFII的信用风险降低了很多。中国计划在此方面积累一些经验后再逐步开放,而非一步到位,这种改革策略是值得赞赏的。
但其中也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问题,比如对境外机构投资者的吸引力会因准入门槛过高而减少,现在可能存在一种矛盾:根据《暂行办法》,想到中国投资的不一定合格,而合格的不一定想去投资,余下的既合格又有投资意愿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就很少了,现在大多是大型的证券公司和商业银行。对于这些机构,它们迟早要进入中国市场,前者欲拓展中国的证券经纪业务,后者想抢占中国的信托业务,因此,用一定资金在中国抢先形成循环、展开布局是划算的。
对这些公司而言,早进入更好,有个学习的过程。但是,在二级市场上操作的机构投资者,比如共同基金、对冲基金和养老基金,目前对于QFII不一定有兴趣,或者只是表现出象征性的兴趣,大多持观望态度。
李山泉说:“今年年初,我与中国证监会、上海证券交易所等相关部门交换的信息和意见提交了公司,公司的决策层认为,奥本海默是否向中国监管部门提交QFII资格的申请,目前阶段仍无关紧要,我们会继续对中国市场保持关注。”
他认为,把中国股市放到全球市场范围内比较,它的股价过高,尽管A股市场已经过一年多的大调整,但仍有40倍左右的高市盈率,赚取资本利得的机会不大,使得许多境外投资者望而却步。而且,中国好的企业未必上市,从投资选择看,仍很狭窄。但一些境外基金管理公司对投资中国市场有一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设有新兴市场投资基金的公司,但它们可能会通过取得QFII资格的机构进行操作,通过这种间接的投资,等待中国证券市场的完善,视情况决定是否或何时亲赴中国市场投资。
作为一个由长期封闭的资金推动型的股市,引入QFII机制无疑是一个利好措施。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裁方星海认为,QFII的进入将有利于逐步淡化中国股市的投机色彩,树立价值投资理念,培育机构投资者,并帮助国内的证券分析师提高投资技巧和证券研究方法。目前中国的证券研究水平较低,比如,除中金公司外,很少有证券公司使用模型研究方式。
可以肯定地说,引入QFII是一个积极的举措,但QFII在很大程度上更带有标志性含意,它究竟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变革能起到多大作用,中国证券市场能藉此取得多少有效的进步,最终取决于中国证券市场的自我完善,它应该与外资进入相辅相成。
刘啸东:客观、渐进地看待QFII机制
为了配合QFII的实施,上海证券交易所执行副总裁刘啸东去年曾率代表团专门去欧洲进行QFII推介。就在中国证监会将在四、五月份颁发第一批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许可,预期首批资金将在6月底前进入市场之际,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
中国市场缺的是投资理念
记者:原来业界人士预计会有较多海外共同基金、养老基金等角逐QFII资格,但目前在申请该资格的海外机构多为大型证券公司和商业银行,与早先的预测有一些偏差。您如何看待这一偏差?
刘啸东(以下简称刘):中国的股票市场是一个成长型市场,最明显的就是风险较大。我认为QFII只能有两种方式在中国进行投资,一是短期行为,比如用对冲基金、国际游资等短期手段进行投资;二是长期投资,即较长一段时期内持有中国股票。由于QFII的限制比较死,同时中国缺乏相应的金融产品,短期套利者恐怕现在不会来;另外一些对中国市场感兴趣的长期投资者则有藉QFII进入中国市场的愿望。不过,现在说只有大的券商和商业银行才会进入,作此判断为时尚早。
海外大型券商感兴趣QFII,想率先进入中国,是因为它们有长期的理念,想在中国市场上进行战略性布局,并不企求投资中国在短期内赚钱。其实海外的共同基金或养老基金并不是不愿投资中国市场,它们有可能通过拿到QFII资格的券商在华进行投资。总之,在QFII实施的初期,谁来谁不来并不很重要,QFII机制本身和中国的证券市场都需要成长和完善,海外机构投资者对这一市场的认识和适应程度也是发展的,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记者:引入QFII,是否可如一些人所说,能够抑制中国A股市场的投机现象?
刘:我在海外推介QFII时说过,中国实际上不缺资金,缺的是投资理念,只有专业化的机构投资者才能给我们带来这种理念。我希望QFII能促进投资理念到来的步伐,但期望值不能太高,否则就会背离现实。我一直对那些表示想进入的海外投资机构说,你来中国市场投资,一定要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办事,完全照搬国外的规则是行不通的。我建议海外的投资机构根据中国的现实进行适当调整。但我也希望外资进入后,不要跟随投机风,要看公司的基本面,投资好的公司。
随着QFII概念的深入人心,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近期股市行情有所上升,走势较好的包括我们新近推出的上证180指数,该指数的编制照顾了公司的基本面。我认为外资会关注指数中的成分股。随着QFII数量的增多,对公司基本面的关注会增加,市场也会逐渐改观。但这个过程并不简单,不是说QFII一进来,人们就会变得理性起来。
QFII推动上市公司走向国际市场
记者:有人说中国股市是天马行空的绝缘体市场,引入QFII将使其与国际市场发生一些联系。您认为这对中国股市的影响会如何显现?
刘:中国股市的“绝缘”不会因为QFII而发生根本性变化。由于《暂行办法》对QFII的限制很严格,尤其是对资金外逃的限制,使得资金外逃的成本很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未对中国股市的“绝缘”造成冲击。不过,若全球其他股市转好,QFII有可能会把钱从中国股市里拿出来,投到其他市场。我认为,真正会对中国股市产生影响的是QDII。
若说QFII使中国股市与外界的联系增加,更多地将体现在中国上市公司身上。中国的企业必须了解,上市并非终点,日后优胜劣态的竞争仍将激烈,应该有强烈的危机感。现在我们虽然有了退市机制,但进展非常缓慢,不少企业上市后好比进了保险柜,进取心减退。我们采用QFII这一新机制,并非简单的吸引投资,除了引进投资理念外,还应该推动国内的上市公司走上国际市场。
记者:有业内人士称,在QFII进入中国市场3至5年后,中国股市的外资可达到10%到15%的比重。您认为呢?
刘:《暂行办法》规定的外资占中国股市比重的上限目前是20%,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比例会增加,但很难说在多长时间内会增加到什么程度。这其间有很多不确定因素,首先取决于中国股市是否能发展和完善。另外要取决于周边市场。若周边市场情况发生变化,朝好的方面转变,投资者可能会转移到其他市场,致使中国外资比重的增长过程放慢。
记者:目前外资对中国市场表现出热情,但他们大多表示在华投资很苦恼。您如何预测QFII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哪些困难?
刘:现在QFII对中国市场表现出来的态度几乎是在黑白之间,要么非常坚决,对中国股市很有信心,要么非常悲观,认为中国股市根本不行。我很难说海外机构投资者对中国股市有信心,我相信QFII一进入,马上就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投资理念差异较大,投资选择余地小等。
从目前海外机构表明的意向看,基本理念是一致的,都是要选择基本面较好、有成长性、盘子较大、有交易量、市场前景较好同时又是政府比较支持的上市公司。从盘子(交易量)较大和基本面较好这两个先决条件看,能够满足条件的也就是一二百家上市公司,这是不言而喻的。以此看来,他们遇到的首要麻烦,就是选择余地狭窄。
QFII准入门槛不会降低
记者:您曾说,鉴于QFII迄今为止受到热烈欢迎,目前有关部门还没有改变严格限制之现状的迫切要求。我是否可以反过来理解,若是QFII机制受到冷淡,中方会考虑降低准入门槛?
刘:不会的!我当时是针对情况讲的。我在海外推介时说过:中国的市场很大,不知各位20年前有谁曾投资中国市场?当时在中国只能进行直接投资,那些先行者中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我敢说,最早进来的往往最易成功。现在中国的证券市场对外开放,但只是开了一道小门,需要侧着身挤,才能进来。
我说的目的就是让海外投资者想明白再决定进入与否。一方面,若无严格筛选,让很多境外机构投资者进入,对现在的市场不利;另一方面,若没有一番深思熟虑和一个艰难的决策过程,境外机构投资者不会冒然进入。但是,现在的限制毕竟有很多不合理之处,例如资金进入的成本高,无利于QFII的长久发展。这一规则在目前时间段里维持,并不意味着不再修改。我认为,短期内施行《暂行办法》有其道理可言,从长期看,改变条文是不可避免的,但需要一个过程。
背景资料
根据韩国、印度和我国台湾的经验,QFII制度的创意在于通过一国(地区)资本市场与国际资本的有限制流动,成功解决了在资本项目管制条件下向外资开放本土证券市场的问题。这意味着新兴市场实施QFII政策后,国际资本通过特定途径进入国内资本市场。
据《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我国QFII政策从2002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