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初中音乐教学课题研究范文

时间:2023-07-10 16:03:31

序论:在您撰写初中音乐教学课题研究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初中音乐教学课题研究

第1篇

【关键词】初中体育;课堂教学;音乐渗透

在初中体育教学工作中,改革创新已经成为了主流,广大教师针对初中体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种种不足,进行了深入研究,集聚先进经验,改进教学模式,整合教学资源,有效提升了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笔者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尝试将音乐融合进去,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教学空间以及提升教学成效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针对这一点进行简要分析。

一、运用音乐让课前热身环节“兴奋起来”

在体育课的新授训练之前,笔者都要安排学生进行一小段时间的热身运动,让学生的身心状态能够顺利进入运动境界。以往的热身运动中,笔者主要是要求学生进行固定动作的热身,学生在这一环节也是程序式的运动,参与兴趣较为一般。笔者针对这一环节进行了优化,将音乐引入教学活动之中,选取歌曲《天空之城》作为背景音乐,经过教研组合作,创作出了一段适合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课前热身韵律操,配合背景音乐进行运动,学生跟随教师,伴着歌舞的节奏进行热身运动。许多学生对音乐兴趣浓厚,音乐节奏感也比较强,有了这样的配乐韵律操作为课前热身运动,热情明显高涨,大家一起跳起来,起到了热身的效果,而且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也得到了提高,为整节课的教学训练有效进行奠定了良好基础。这样的做法在全年级都得到了有效推广,并作为校级课题《快乐体育》的重要案例,多篇介绍这一教学模式的论文在上级教育部门组织的评比中获奖。

二、运用音乐让教学训练环节“活跃起来”

初中体育教学工作中,项目训练环节无疑是枯燥乏味的,学生体力消耗较大,需要较强的毅力和恒心。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如果能够融入一些生动因素,改变体育训练枯燥的境况,对于教学训练成效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笔者在项目与技能训练环节,将音乐融入其中,起到改善气氛和活化形式两方面的作用。首先运用音乐来舒缓学生紧张的身心,让他们在高强度的训练中寻找一些“乐子”,短暂调解之后更加投入体育训练之中。如前一段时期韩国鸟叔以一曲《江南style》红遍全球,笔者在学生紧张训练中穿插几个节奏动作,和学生在移动音箱的配合下,一起跳骑马舞,学生的兴趣被有效调动起来,对动作训练的枯燥一扫而空。另外,笔者在一些技能动作的训练中,增加背景音乐,或明快或舒缓,激烈运动的项目需要高昂的旋律作为激励的推动力,舞蹈等项目则需要轻松舒缓的旋律进行舒展,让学生的身体状态处于最佳。将音乐充分融入到体育教学之中,能够较好地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对枯燥的训练模式增加趣味,提高学生的实际训练成效。

三、运用音乐让主题活动环节“热闹起来”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发挥好主题活动的作用,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身心特点,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如在室内课教学中,为了强化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笔者运用多媒体手段从网络上下载了关于我国奥运健儿屡屡夺冠的精彩片段,学生在观看时无不欢呼雀跃,在播放这些视频补充信息的时候,笔者在课件中加入了进行曲、义勇军进行曲等旋律激昂的背景音乐,以这样的音乐进行环境烘托,让学生的内心增强情感体验,产生情感共鸣,从而为整个体育室内课教学创设身临其境的气氛,有助于加深学生的思想教育成效。有了音乐的配合,体育教学主题活动的氛围能够有效营造起来,增强学生内心体验,对于缓解学生体育学习的乏味感和疲劳程度作用较为明显。

四、运用音乐让竞赛游戏环节“奋进起来”

以赛促学一直以来在体育教学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游戏化的模式改进也是提高体育教学成效的重要抓手,这两个环节中,音乐都能够发挥重要的辅助和促进作用,让体育竞赛与游戏活动生动活泼起来。如在开展投篮训练中,笔者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每一个小组为单位进行投篮比赛,学生进行训练竞赛时,运用移动音箱播放欢快的体育音乐,让学生身心放松,全身心投入竞赛,发挥出更好的状态与水平,音乐在这一环节较好地发挥了氛围营造方面的作用。再比如排球垫球训练中,为了改变学生的枯燥训练模式,笔者将其设计为四人组正面垫球游戏,组织学生以游戏形式进行项目训练,过程中播放轻音乐,让学生的身心处于一种较为愉悦的状态,能够提高学生的应激效果。

五、运用音乐让身心放松环节“舒缓起来”

体育课将要结束的时候,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放松动作的训练,让学生从紧张激烈的运动状态回归到正常状态,将对下一节课的影响尽可能地降低。这一教学环节,音乐大有用武之地。笔者专门为学生编排了一组放松操,以轻音乐为背景,以舞蹈动作和太极动作为基础,改编出36式舒缓操,随着音乐轻柔的旋律,学生或翩翩起舞,或凝神呼吸,整个放松过程实现了对音乐的深刻领悟与身心联动一体,较好地放松了身心。通过音乐配合的放松活动,学生能够将一节课以来的疲劳感基本消除,以良好的状态迎接下一节课的学习。许多学生都深有感触,融入了音乐的体育活动,在内心情感体验以及学习兴趣增加等方面的作用较为明显,音乐成为了体育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因素。

综上所述,广大体育教师应当深入研究音乐与体育教学相融合的途径与措施,注重创新,有效提升体育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尚永恒.功能音乐在体育运动中的研究和应用[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05)

[2]李靖,王旭东.音乐对运动训练及运动性疲劳影响的研究述评[J].体育学刊.2006(05)

第2篇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程;教学;素质教育;综合素质

大力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目标。初中教育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最后阶段,为学生顺利进入上一级阶段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因此做好初中教学对于学生们发展非常重要。初中音乐课程是初中课程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在日益强调素质教育和学生全面发展的今天,音、体、美这些以前所谓的“副科”也越来越被重视。中学音乐课程是一门素养课程,学生在这门学科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学习音乐知识、感受音乐魅力,并在此过程中陶冶学生的情操,进而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但是就目前来看,初中音乐教学并不是非常乐观,一些问题的存在影响着教学效果和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如学生不重视,课堂缺乏活力等,导致了现在的初中音乐课堂缺乏生机与活力,学生热情度不高的现实。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是我们教学的任务,针对当前初中音乐课存在的问题非常有必要作出调整,来切实达到音乐课程教学的目标。

一、了解学生,关注学生主体地位

为了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的发展目标,初中新课程改革从2000年左右开始实施,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调整教学方法,面向学生实际需求来设计、安排教学流程。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要明确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那就是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教学活动的核心应该是学生,使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流程中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一方面自己在课上说得有些过多,教师往往把自己放在课堂的中心,忽略了学情;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安排脱离学生实际,学生参与的热情不高,影响了教学效果。这一方面与教师理念有关系,但更反映了教师对于学生主体地位的认识不清。尤其是学生在学习一些传统乐曲、乐理等知识时,这些知识因为学生了解少很多学生不感兴趣,他们内心更喜欢那些时下的流行音乐,所以上课时要么专注度不高、要么就是不遵守纪律。据此,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进行针对性的调整,调整的原则就是要把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更好地结合起来,以学生为核心来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具体来说,教师要注意教学的灵活性,切勿就简单地结合教学内容“过”一遍就可以了,要采取有意思的形式使学生参与进来,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这样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才可能被激发出来,学生学习的效果才可能更优化。

二、主动学习,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是成长的一个目标。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快,特别是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扑面而来,这些是需要教师主动地去消化和吸收的。其中新课程对于教师角色的定位,即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这一新的角色要求并不是说教师在教学中的任务减少了,事实上是对教师的要求提高了,这就意味着教师既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也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教学的设计者,无疑给教师的教学目标更高,要真正做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的相互促进,很好地实现教学相长的良好效果。因此,教师要有主动学习的意识,我们常说: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拥有一桶水。而现在需要的是教师要有“一潭活水”,源源不断地满足学生学习、成长的需求。所以,教师要加强自身专业素养的提高,要了解学科教学、科研领域的新变化,保证教学内容的新鲜度;同时,也要加强对于新课改理念和教学方法理论的学习,主动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满足学生学习、成长的需要,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高效课堂。

三、美化学生心灵,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第3篇

关键词:音乐课堂;有效提问;教学策略;课堂实践

一、目前课堂教学中提问的现状

1.课堂提问目的不明确

有的教师盲目追求活跃的课堂氛围,对教材和学生研究不

深,使提问停留在浅层次的交流上,最典型的莫过于那种满堂脱口而出的“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之类的问题,学生也只是简单回答“是”“不是”“对”“好”等,课堂貌似热闹,其实华而不实,无益于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2.课堂提问过于频繁

有时上一节课,教师就提问很多个问题,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有的学生虽然能起来回答,但只是敷衍几句,没有说到问题的点子上;有的学生心中没底,被老师叫起时,只是东张西望,看别人的意识来应答。可见,问题不在于多,而在于它的提出是否有思考价值,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否有针对性。

3.课堂提问只针对少数学生,多数学生冷场

课堂提问有这样的习惯:老师喜欢问积极举手的、课堂搞小动作的、讲话的。理由是:积极举手,说明是经过思考才举手的,回答的效果会好些,这样就不会耽搁时间;而搞小动作的、说话的学生,他们的注意力已分散,一是想考验一下他们的集中力,二是想借此惩罚他们,给他们一个教训,好让他们以后专心听课。对于那些胆小的、性格内向的学生,有些一个学期都没有举过手,也懒得搭理。结果这些学生越来越不好意思举手了。这都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不利于锻炼学生学习的胆识。因此,老师要尽量多给一些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

4.提问后马上让学生回答,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

部分教师为了节约时间,追求速度,提问后马上让学生回答,但由于提问突然,中间学生没有时间思考,结果问而不答或答非所问。学生回答问题需要思考的时间,教师在极短的时间就叫停,学生的思维无法进入真正的思考状态。强加给学生答案,就是一种“注入式、填鸭式”教学,长期下去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5.忽视学生的年龄特征,提问偏题

设计的问题过难、过偏或过于笼统,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启而不发。这样的提问脱离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思维难以展开,不知朝什么方向思考,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有效课堂提问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目的性原则

课堂提问应有明确的目的,不能盲目地实施提问,每一个问题都应该紧紧围绕课堂教学内容来精心设计。要考虑通过提问使学生学到什么、思考什么、达到何种要求。问题的切入点通常应选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处,以及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过渡处和容易产生疑难的地方。提问中应避免随意性、盲目性和主观性,如“一问齐答”式,这种旨在追求热闹场面的表面性提问,还要避免“对不对”“是不是”这种盲目随意性的提问。如果脱离这一点,往往会导致“问无实质,问多无趣”,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能力的发展。

2.启发性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地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设置悬念,引起学生好奇,让学生由好奇达到求知的目的。教学中,把所要解决的问题,不直接讲述给学生,而是先把前提条件交代给学生,然后提出疑问,由学生自己开动脑筋,经过思考,追根问底,直到得出结论。

3.难易适度原则

教材内容通常情况下都有深浅难易的分别,同样的,每一个学生个体的学习水平、能力以及生活阅历等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在课堂上,教师的提问也要遵循难易适度的原则,通过有效的提问方式,一方面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各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适当难度的问题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当前的认知水平情况。如果教师提的问题是平铺直叙的,那么将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失去了课堂提问的意义。如果问题太难,将会让学生产生厌烦

和畏惧心理。

4.适时适量原则

课堂提问是提升课堂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和方法,然而把握好提问的时间却也是一门深厚的学问。在实际的工作过程当中发现,在导入新课、新旧知识转换,又或者是学生的思维受到阻碍的时候,教师都可以采取课堂提问的方式来有效地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积极性,与此同时还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实现深入的教学对话,引导学生的思维朝着更加宽广和深入的方向拓展,最终能够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

5.有效性原则

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训练思维,而课堂提问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手段。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就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好的提问方式应该是把注意力放在激发学生的思维过程上,而不应该急促地得出结果。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由“学会”转变为“会学”。

三、课堂有效提问的实践

1.用心备课,精心设计问题,为有效提问创设前提

教师要注重问题的质量。教师要对教材和学生进行研究,对教材内容做到融会贯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把握有度。提出的问题围绕教学目标并与学生的智力和知识水平的发展相适应,在合适的时候问学生合适的问题。问题要问得有度,更要问得有效。教师在备课中要把握问题的质量,需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提问的目的要明确

有效提问首先要做到目的明确,问题的目的由教学目标所决定。教师在备课时要钻研教学目标,在设计问题时多想一想“我问这个问题的目的究竟是什么”,目的明确的提问可以帮助教师更

好地评价学生的反应。

(2)提问要增强学生的兴趣

“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教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能源”。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把音乐知识与趣味的内容联系起来,设计一些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问题,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在快乐的学习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2.关注课堂,把握提问技巧,让课堂提问更有效

(1)面向全体,分层提问

课堂提问不能出现“遗忘的角落”。学生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要让所有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关注期待,要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可是在一些课堂中,有的教师提问对象过于集中在几个优秀学生身上,对于跟不上的、能力薄弱和学习兴趣低的学生来说,几乎没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和余地。音乐课程标准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观,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面向全体。实践中可以进行分层提问,如:在初一年级欣赏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可以分以下几个层次的提问:“听了这段音乐使你感受到怎样的心情?为什么?你是从哪方面想到的?”这三个问题涵盖了几个层次,第一问题学生易答,可以直接说出音乐的情绪是欢快或抒情或悲伤或雄壮的等等,后两个属于拓展型问题,有一定难度,促使学生从音乐要素如力度、速度等多角度去认识、分析、探究音乐。这样分层提问的方式既捕捉到了后进生的闪光点,使其在获得成功的喜悦中树立信心,解决“吃不了”的现象及至因此而产生的学习上的恶性循环问题,又发挥了优等生的特长优势,以满足他们“吃不饱”的现象,激发他们学无止境的信念。

(2)把握时机,适时提问

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提问必须抓住时机,相机诱发。问题设计得好,还要注意提问的时机,若时机掌握不好,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一般来说,课堂提问时机选准与否,对学生的思考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那么,什么时候的提问容易收到最佳效果呢?①提问于学生的疑惑处。我们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疑,善于激励学生思考,抓住学生的疑惑,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中。②提问于教学环节的关键处。所谓关键处,是指教学目标中的重点、难点,是那些对学生的思维有统领作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方。例如,在《唱脸谱》的教学中,乐曲中涉及的装饰音的知识点是难点,我先创设情境,让学生欣赏了一段京剧,而后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请你听一听、选一选,再模仿一下,学生积极性比较高,特别想学,很快就感受到装饰音在这首歌曲中表现出的亲切婉转的音乐形象,并能很好地掌握它的演唱技巧。

(3)转换角色,自主提问

教学提问的最高水准是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其实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有一系列的问题在大脑中浮现,就看教师是否给予他们思考和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创设学生主动提问的情境,让学生带着自己想了解的问题去聆听音乐、感受音乐,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无疑是优质高效的,这样的放手和换位,使教师成为学生共同学习的参与者,是让学生逐步学会独立、学会欣赏音乐的方法,当学生走出课堂也会有意无意地在学习音乐、思考问题时自问自答,真正体验到自我在音乐课中的主体性。

(4)及时反馈,有效理答

理答是指教师对学生答问结果的有效分析和评价行为。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应作出及时明确的反应,或肯定,或否定,或点拨,或追问。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回答”的每一个闪光点,都应予以及时的肯定和表扬,让教师的想法及时反馈给学生,增强他们回答问题的成就感和信心。特别是学习上有些困难的学生,他们的自怯心理比较重,压力很大,教师的一点点表扬,会像照亮他们前行的灯塔一样,给了他们目标、信心和动力。及时表扬认真质疑的学生,还可以追问,让学生获得荣誉感和成功的喜悦,学生更有自信心,更有劲头。即使学生回答错了,教师也要特别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明确指出其不正确之处,并鼓励学生进一步思考,给他们再一次站起来回答问题的勇气。答问时教师的微笑与期待、宽容与欣赏、激励与建议将会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只有及时的肯定反馈,才能活跃音乐课堂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取得进步。

总之,课堂提问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既是一种教学手段,一种教学艺术,也是教学反馈的重要手段之一。在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只有根据音乐学科的内容和特点,精心设计问题,优化提问的时机和技巧,才能让精彩的有效提问演绎出精彩的教学,才能让音乐课堂风生水起,精彩无限,才能打造优质高效的音乐课堂。

参考文献:

[1]刘显国.课堂提问艺术.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06.

[2]齐易,张文川.音乐艺术教育.人民出版社,2002-02.

[3]孔凡哲,李莹.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中国民族教育, 2006(5).

[4]丹东尼奥.课堂提问的艺术:发展教师的有效提问技能.宋玲,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07.

[5]李云吾.有效提问:教师有效教学的价值目标.教书育人,2009(4).

第4篇

舞蹈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舞蹈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开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音乐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常常反省日常的音乐课堂教学存在什么问题,经过不断地实践探究,我发现许多音乐课堂教学往往片面地强调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其它方面素养的培育。

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

我想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这一尴尬大家可能都曾遇到过。

究其原因,自然很多。

“我喜欢流行音乐,书上的歌曲太老土。”“音乐课纪律太吵,我不喜欢。”有的同学干脆说:“我唱歌不好听,所以不喜欢唱歌。”很多学校到了期中考试,音乐课干脆变成了语文、数学课……总之,原因很多,但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凡事都包括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

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客观原因固然存在,但从主观方面来看,我们每一位音乐教师是否思考过在目前现有的条件下,如何努力争取上好每节音乐课,也让学生真诚地说一句“我喜欢音乐课”呢?郭声健教授在《音乐教育论》这本书中提到,学科综合是解决音乐课堂教学片面强调知识技能传授的最佳途径。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课要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在教学中,学科综合应突出音乐艺术的特点,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的有机联系,在综合过程中对不同艺术门类的表现形式进行比较,拓展学生艺术视野,深化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理解。

音乐与舞蹈密不可分,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融入舞蹈艺术元素,会给音乐课堂教学增添新的活力,舞蹈能够帮助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中的丰富情感,帮助学生提高艺术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力,从而实现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的目标。

因此,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融入舞蹈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审美能力及人格的完善都具有很大的意义。

二、立论依据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早在1900年,瑞士的达尔克洛兹提出的“体态律动学”就是把音乐与身体的感应和运动紧密结合起来。

通过节奏的因素,向学生介绍音乐、语言、舞蹈和表演,使他们能够掌握一种音乐和表演的即兴性,并且带有一种自己的独特的创造性。

达尔克洛兹认为,学生身体的各部分都是他们进行体态律动训练的工具。

他把孩子们的身体形象的比作一个管弦乐队,身体的各部分代表乐队中的各种不同乐器。

手指、脚趾、手、手臂、脚、足跟等就好比是乐队中的小提琴、大提琴、长笛、单簧管、小号等乐器,可以分开独奏也可以一起合奏。

经过训练,孩子们都可以指出哪种工具表达哪种节奏效果最好。

在我国,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知识体系的不断进步,教育工作同样面临着不进则退的两难局面。

早在几千年前中国人就懂得:社会的发展应“不法先王之法”因为 “事异时移”,而墨守成规的 “守法弗变则悖”。

那么今天,同样面临着知识更迭大潮的冲击和严峻的社会形势,音乐教育如何发展、如何与时俱进、如何在传承保持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汲取外来艺术的滋养,更是值得每一个音乐教育者深入研究的课题。

当前,由于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以及目前社会上用人制度相对的不成熟,客观上造成了各学校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学校要创牌子,升学率必须抓上去,主课成绩就必须提高。

于是出现了学校教师和家长都去抓学生主课的学习,而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学生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去丰富自己的音乐素养。

音乐课成了其它主课的“附属品”。

同时学校对音乐教育的投入与学生素质增长的需求相比也明显滞后。

然而“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音乐的重要性在于音乐不仅可以陶冶情操丰富生活,更重要的是音乐渗透在生活的各个角落,是很多知识的载体。

它可以潜移默化的活跃思维开发智力,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和身心健康的发展。

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

如何努力争取上好每节音乐课,是我们每一个音乐教师值得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春风一下子给音教园地带来了勃勃生机。

从《课程标准》新理念的确立,到教材内容的重新选编;从教学方法、手段的革新,到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都围绕着激发兴趣轰轰烈烈地展开着,并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收获。

在艺术教育中,音乐和舞蹈在艺术教育中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两者在艺术教育中也是不可分离的,舞蹈是看得见的音乐,音乐是看得见舞蹈。

舞蹈这种直观性的艺术,非常符合孩子们的天真活泼、好动好奇、模仿性强等生理心理特点。

《乐记,师乙篇》记载:“故歌之为言也……磋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说的是唱歌到激动时,不知不觉手也舞起来,脚也跳起来了。

由此可见,舞蹈是唱歌时感情的升华。

舞蹈是以发展学生音乐能力为主的一种活动,音乐是它的灵魂,中学生在伴随音乐进行舞蹈的过程中,表现具有一定形象、一定意境、并唤起好奇心与联想,从中学到一定的音乐知识,它是受到学生普遍欢迎和喜爱的活动。

(二)理论依据

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审美为核心,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的实践活动。

随着人才竞争日趋激烈,音乐教育日益走向综合,成为现代社会需要的综合型人才所不可缺少的素质。

而舞蹈作为一门综合艺术,集美术、音乐、表演、服饰、文学等一身,被人们称之为看得见的音乐,流动的音乐。

舞蹈是人类表达情感的一种重要方式。

舞蹈也是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音乐艺术和舞蹈艺术从感知方式的角度划分,前者属于听觉艺术,后者属于视觉艺术。

然而二者又相互结合,水融。

舞蹈借助于节奏,通过人体动作表现情感。

而人通过欣赏舞蹈画面或亲身参与舞蹈实践表演,则更进一步加深对音乐情感意境的理解。

三、研究内容

1、用舞蹈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音乐的兴趣。

2、用各类的舞蹈律动学习歌曲。

3、用形象的舞蹈动作帮助学生记忆歌词。

4、用即兴的舞蹈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搜集、利用相关资料,不断完善本课题的研究,为课题研究走捷径、求实效。

2、行动研究法。

强调规范性系统性,创设音乐学习的情境,让学生真正走进音乐所描绘的世界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获得审美体验,加强舞蹈成品赏析,合理分配教学时间。

3、调查研究法。

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问答的方式,收集各研究阶段的学生反映。

4、个案分析与经验总结法。

不断反思自己的典型课例及相关教学细节,从中发掘和提炼有效的实施举措。

注意收集积累和总结课题研究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通过撰写论文、教学反思等形式,进行总结和提炼。

5、考核法。

采用公开课形式进行,检查各研究阶段取得的效果。

五、研究计划

第一阶段(20**年12月-20**年1月):规划设计阶段。

主要工作:确定实验对象为七年级学生;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对目标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确定学习的歌曲和舞蹈;设计课题研究计划、方案,确定研究目标、内容、措施、方法等。

第二阶段(20**年2月—20**年5月):开题研究阶段。

主要工作:

1、对研究方案进行学习,明确此次微型课题研究的方法和研究目的。

2、分别制定整体方案和阶段性方案。

根据自己的研究工作,定期汇总,定期考核。

3、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问答的形式,摸清七年级学生的音乐水平和对音乐的理解;统计调查问卷;根据摸底调查结果。

分析学生的整体音乐水平,并对阶段性实施方案进行细化;按阶段性方案开展研究工作。

4、收集网络视频资料;整理收集到的资料;按阶段性计划,汇总资料,整理实施过程资料。

5、撰写阶段性考核总结。

第三阶段(20**年6月):研究深化阶段。

主要工作: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做好结题工作。

六、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创新点

沃尔特.特里说:“通过舞蹈训练能使学生增强体质、改进动作协调性,提高动作的韵律感、节奏感,增强学生的模仿能力,培养正确的基本姿态。

在情感方面,舞蹈对学生适应团体活动、接受领导,遵守纪律都有帮助,对学生个人言行举止、表情达意,也有助益。

跳舞除了身体和感情并用,显然还要精神集中。

如果身体按照规定的形式舞动,一定要提高警觉,训练有素敏捷过人。”众多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因为接受舞蹈教育而进入一种良性循环:思想活跃、动作敏捷、成绩优良。

中小学音乐课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重视学生的体验,以学生的兴趣和内在的需要为基础,以学生的审美发展为中心,以学生主动探索为特征,促进学生主动和谐的发展。

舞蹈是艺术的一种形式,它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高级情感服务的,它通过以术来表现学生的生命意识和生命情调,展示生命的内在活力。

它既可以美化学生的形体气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愉悦学生身心健康,更能增进学生的合作体验,拓展学生的想象创新。

从学生的实际和需求出发,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来进行教学,才能让学生获得美的体验,使学生在终身的工作和学习中变的更富有情趣,更富创造性。

在初中音乐课堂中实施音舞结合之教学,加深“舞与唱”、“舞与乐”、“舞与说”等内容的教学,通过动作探索练习和音乐即兴练习,有益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发展他们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欲,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因此,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融入舞蹈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审美能力及人格的完善都具有很大的意义。

本课题研究的创新点在于研究的角度新颖,研究方法理论联系实际。

从自身的音乐课堂出发,以学生为本,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相结合,挖掘出音乐课堂存在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而丰富自己的音乐课堂,让学生从中受益。

七、研究保障

1、专业支持:研究者有较为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十多年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并为了保证本课题研究的顺利进展,与本校及所在县区同专业的同仁进行了交流与探讨,邀请了前辈进行专业指导。

第5篇

过去的一学年(下学期),我们音乐学科能结合区情、校情认真贯彻省市、区上级教研部门的工作精神,继续坚定不移地开展中小学以及高中的音乐课程课改,立足于在教材、教法研究、服务基层教师需求上开创一条新的教研路子。紧紧围饶课堂教学优化这一中心,整体提升我区艺术教学水平。

二、主要音乐教研工作回顾:

主要的措施:集体调研、一校三天、讲座访谈、观摩交流、专项培训

主要的项目:高中模块研究及对策、小学音乐课堂基础教育的实施、小学、高中音乐资源网络的建设

主要的对象:高中生、小学生与初中的有效衔接

(一) 深化新的高中音乐课程的改革

为了更好的开展高中音乐课改工作,我区还不惜花重金组织校长、教导主任及学科教研员到山东省、宁夏等地区学习交流。回来后结合区情,撰写调查报告,开设高中音乐模块的教学与系列教研活动。

1、定期有效开展课程管理及质量监控调查。近年来,各校领导及教师已给于高中音乐高度的重视和配合。(调查提纲*学校有否按计划开课、*xx区高中音乐教师队伍现状调查、*在音乐学科中学生自选模块兴趣情况调查) 调查反馈:对于高中缺优秀音乐骨干教师的问题,区教育局立即向全国招聘骨干教师、优秀应届毕业生解决师资问题。。

2、配合广州市教研室开展高中音乐教学案例、音乐优秀录像课评比活动。促进高中音乐课的教学交流、经验提升。

3、开展高中音乐课程的相关专题研究课展示,深入研究高中各种不同模块的音乐课教学模式和课型,使高中的音乐教育课程模块教学符合学生自选需求。组织本区高中教研活动8次、外出参加省、市教研培训7次。如王雪文、凌志梅、李曦、蔡浪、丹、曾倩雯等老师教研出勤率高,学习收获大。分别受到市和区教研员的表扬。

课改领先的有47中、华美中学、89中、75中、44中、天荣中学、东圃中学、暨大附中、华工附中等。

(二)切实抓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工作,提高教研活动有效性。

1、以核心组为龙头狠抓音乐科组的建设。

*岗前培训-带问题案例大家交流探讨(如何单元备课和上课)

*跟踪培训——下科组听课调研集体辅导、发现问题及早采取措施。

选择各类型学校如基础好些的省市一级学校音乐科组、科组长、骨干教师、核心中心组成员高标准严要求,使其能在区里课改当排头兵。

对于薄弱学校个别基础差的教师,耐心辅导,批改教案,争取多给外出学习培训机会。(全国器乐研讨会、)市课例观摩、区网络资源建设培训二期、牧童笛培训学习。提出“只要你努力,一定有机会更有收获。”

对于不认真不求上进的教师,给予劝告或批评教育。音乐课在校中不测验,领导也很少去听课检查,学生在校数年,学到什么,质量如何,无法深究,有否参加教研活动,靠的是自觉。对于不学习不参加活动的教师到评职称时虚报教研次数,不诚实的做法给予严厉批评。找个人谈话,做耐心的思想工作。

建议:为了提高质量,对学生负责,音乐教师也应采取末位淘汰制。

2、抓好音乐教材的选择,落实音乐课程改革的基础点。(低中高年级)

例:在银河小学、元岗小学音乐科合作进行“城乡学校如何提高音乐学习质量的实验研究”校本研究走进课堂,走进教师。

3、立足课堂,构建新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经过实践我们认为根据不同课型在低段灵活使用前三种较好,在学生有了一定的音乐知识基础后增加第四种。*片教学组进行典型课例的研究。一课多教,教好一课,教研活动的生命在课堂。(片组长认真,教师实践锻炼机会增多 )

本年度对这几种课型都拍了录象课,资源共享, 及时总结经验与教训。反馈时有理有节跟踪培训不落空,以求更进一步跟进修改。

体验性音乐教学方法

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

语言性音乐教学方法

探究性音乐教学方法

(三)开展课堂教学课题系列研究工作

第6篇

>> 对开展音乐拓展课的思考 对开展初中历史活动课的看法 我对开展小学数学活动课的探索 对开展物理课题研究的思考 对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思考 对开展高中音乐鉴赏课的几点认识 针对开展反窃电工作的研究分析 对开展幼儿“月主题发展评价”的研究 对开展初中历史活动课的几点看法 大学生对开展“唱读讲传”活动的价值认同研究 对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提高铁路客专工程管理水平的实践研究 对开展数学实践活动的认识 对开展职工技术比武活动的思考 对开展党员立项攻关活动的几点思考 对开展我国审计重要性水平实证研究的思考 对开展中西医结合循环研究的思考 对开展双语教学的思考 对开展经典诵读的实践思考 对开展利率风险管理的思考 论培养合作意识对开展西洋弦乐重奏课的重要意义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② 熊振华.浅析小学数学“教”与“学”的变革[J].江西教育,2013(15).

③ 董淑亭.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初探[J].教育艺术,2011(7).

④ 芮永红.浅析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合作学习[J].音乐时空,2011(12).

⑤ 刘葵红.浅谈小学数学语言训练[J].教师,2010(31).

⑥ 王豪杰.小学生数学说话能力的训练[J].教学月刊,2006(12).

第7篇

  学校音乐老师个人计划1

  1、开放的音乐教学

  音乐是时间的、表现的艺术,在众多艺术门类中,它的创作自由度是最高的。这就决定了音乐教学过程并不是封闭的、孤立的。它应是学生对音乐的认识与对音乐的实践辩正统一的过程,是教师主带作用的发挥、学生主体能力的生成和发展的过程,是动态、变化、发展的过程,是极具开放性的。开放音乐教学过程,应为学生拓展音乐学习空间,创设广阔的自主创新的音乐学习环境。为此,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积极、大胆的探索。

  让音乐与生活沟通起来,营造广阔的音乐教学空间。音乐本来就是从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我们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需要,实现教师、学生、教材、教具、教学环境与生活的多方面横向联系,及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让音乐回归生活、回归自然。如《摇篮曲》一课,我抓住小朋友很想做爸爸妈妈的特点,准备了很多娃娃,让学生亲身体验做一天爸爸妈妈是多么辛苦,从而进行爱父母、尊敬长辈的教育,在活动中巧妙地将歌曲教学、创编表演、打击乐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亲身体验、主动参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让音乐与活动沟通起来,给予自由的音乐想象空间。音乐最具不确定性,解释的自由度是最大的。所以,音乐可以让每一位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想象、解释,来宣泄自己的情感,它最能体现人的个性。而主题活动恰恰就能提供这样的自由。游戏、表演等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方式。我们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通过音乐活动过程的展开,来激发学生创新的潜能,给他们探究问题,探询知识的空间,让他们大胆想象,自由创造。

  让音乐成为师生沟通的情感桥梁。在开放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营造一种民主、自由、轻松、愉快的氛围,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老师大多数时间可以走到学生中间,缩短和学生的距离。

学校音乐老师个人计划2   一、工作思路

  本学期音乐学科教学研究的工作思路是:组织和引导中小学音乐教师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艺术教育工作工程规程》,进一步深入研究《九年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反思课程改革以来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在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不断提升“研究、指导、服务、管理”的品质。要以提高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为核心,加强对农村学校和城市薄弱学校的指导和管理,以课题研究和教研组建设为突破口,充分发挥学科中心组和学科基地的功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搞好“器乐进校园”和各项艺术活动,努力促进我市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教学研究,推进课程改革。

  1、继续认真学习和研究基础教育阶段音乐学科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针对中小学音乐学科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重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进一步提高课程实施的能力。

  2、进一步健全中小学音乐教学研究基地,充分发挥学科指导小组的作用,积极开展新课标、新教材的专题研讨活动。

  3、组织高中音乐教师对音乐鉴赏必修模块进行集体备课,开设研究课,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4、学习有关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的理论和经验,搞好省级课题《普通中小学音乐学科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实践研究》,不断完善小学、初中学生学业评价体系。

  (二)加强校本培训,提高实施能力。

  1、继续组织好中小学音乐教师对课标本新教材的实践研究,组织和开展新一轮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培训。

  2、组织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学习常州市中小学音乐学科教学建议,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师课堂教学预设的能力。

  3、搞好高中音乐各选修模块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工作。

  4、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研讨和观摩活动,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5、组织中小学音乐教师才艺大赛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6、积极发现、总结、推介教学第一线音乐教师的教学经验。

  7、不定期举办专题学术沙龙,营造良好学术氛围,交流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

  (三)搞好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组织部分音乐教师结合音乐学科课改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课堂教学中有效问题的设计和模块教学方面的课题研究。

  2、研究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如何关注学生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形成,关注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的音乐表现,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融入学生的音乐活动之中。

  3、以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评价、小学音乐学科课堂教学质量检测、初中学生音乐学业考核、高中音乐课堂教学评价为抓手,组织课题组老师搞好省级课题《普通中小学音乐学科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实践研究》,不断完善中小学学生学业评价体系。

  4、重视中小学音乐教师在音乐专业技能方面的提高与进修,对青年教师的范唱、伴奏能力要有一定的考核要求。

  三、日程安排

  九月份

  1、召开小学、初中音乐学科中心组会议。

  2、思考器乐进校园有关事宜。

  十月份

  1、十月教科研月主题活动。

  2、武汉8+1城市圈交流研讨会。

  十一月份

  1、中小学音乐教师《会唱歌,唱好歌》专题研讨会。

  十二月份

  1、音美教师才艺大赛。

  2、小学音乐教师器乐进校园活动初步验收。

  元月份

  1、中小学音乐学科课程改革经验交流座谈会。

  学校音乐老师个人计划3

  本学期在结合上学期课题的基础上,继续研讨《小学艺术学科教学策略与方法创新的实践研究》这一持久性课题,力争将这一课题中对“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落到实处。

  一、指导思想

  音乐教学需要师生共同来塑造、表现、创造音乐美,创设充满音乐美感的课堂环境。在新课标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音乐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学生的音乐实践和音乐创造能力的培养。

  二、学校教学环境分析:

  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要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让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我校的音乐教育目标是:努力发展创造性教学,丰富学生想象力和发展思维潜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可我们学校有专用的音乐教室,可音乐教学设备不齐全,如:钢琴只有一台,打击乐器几乎都没有、说真的,要想把音乐课堂上的丰富多彩是很难的,只能进行了“互动式”教学实践,提高了音乐教学的质量,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一(3)班的音乐老师。他们活泼好动,对一切新鲜事物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对音乐也不例外,因此,每周音乐课都被他们期待着。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对于学校的规章制度,小学生守则都有了大概的了解。因此,在上课的时候他们都比刚来时做的更好了。歌唱方面也许是以前经常锻炼,表现非常好。小朋友情况大同小异,有一小部分虽对乐理知识掌握的不够,但是模仿能力比较强,而且也能熟练掌握。其中主要原因是没有接受过长期的训练,还不能很好的表现自己,性格内向也是原因之一。因此,利用音乐课及课外活动,培养他们良好的兴趣,打好基础是当前首要任务之一。

  四、教材分析:

  作为全新的教材,在编写中体现了已下基本理念:

  1、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2、以审美为中心;

  3、以文化为主线;

  4、加强实践与创造。

  一年级下册共编成10个主题单元,基本内容包括:聆听、表演、编创与活动,新教材的曲目选择,考虑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注重歌曲的可唱性与欣赏曲的可听性,降低过难的识语要求和过高的技能技巧。一年级采用图谱为主,在创造与活动中,开展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评估多方位,多角度,形式丰富多彩。如:

  1、凸现了“以学为本”的教学思想,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心理特点,从教材内容与色彩都采用趣味化,鼓励和启发学生去学习。如第六课《我有一双万能手》中歌词从我是一个谁?还会有什么本领?让学生自由想象。

  2、降低了音乐知识的学习难点,如声音的强和弱(f强、p弱)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比较,再如利用乌龟和小兔子的特点,让学生区分高音、低音、快速、慢速,这样学生就能很快区分。

  3、发挥了音乐教学的创新优势,在呈现上,给师生留出足够自由想象和随意发挥的空间。

  4、建立了发展性综合评价体系,课后——“音乐小花在开放”包括:今天表现真棒、音乐的感觉真好、我们班的小明星、老师对我说、爸爸妈妈对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