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21 19:31:21
序论:在您撰写软件工程师职称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1目前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等教育长期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因此教育部多次强调并明确指出要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建立和完善校内外实习基地,高度重视毕业实习,提高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的质量。软件工程专业是一门理论与实践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科,若按照传统重视理论的培养模式,毕业生则难以满足当前社会用人单位的需求[3]。对于相对新兴的软件工程机电一体化方向专业,其专业知识结构及培养目标决定学生面临的毕业实习与设计问题更复杂,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如下几方面。(1)就业与选题的矛盾。基于该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毕业生目前就业意向主要有三:一是在软件产业从事编码测试、系统分析设计或具有软件领域知识的复合型技术服务、销售和管理(软件方向);二是在机械电子工程应用背景专业领域从事软件开发及机械研究、产品设计、制造、管理等工作(工程应用方向);三是考研、考公务员和自主创业等(考研方向)。因就业方向的多元化、毕业实习设计老师(包括软件企业导师)的专业领域和人数限制、实习条件的限制等多重原因,学生难免产生选题与就业意向不相符的矛盾。(2)毕业实习设计与考研、公务员招考时间安排上的冲突。毕业实习设计一般都安排在第4学年的第7学期、第8学期,而这期间,每年一度的全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和公务员的国考、省考也同时举行,这就导致“考研方向”的学生在备考和完成学业间的矛盾,如不进行相应调整,势必影响毕业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3)软件方向与专业方向的不协调因素。软件方向学生一般采用3+1的培养模式,也就是说,第4学年大多在软件企业完成基于项目驱动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而工程应用方向和考研方向往往还有几门课程需要在校学习,在时间和内容安排上往往存在冲突。(4)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不能有机对接。毕业实习是毕业设计的重要准备阶段,毕业实习要结合毕业设计课题,到生产第一线进行专业实践与社会实践,收集与毕业设计有关的信息和资料,毕业实习的内容和质量对毕业设计的质量有直接的影响。毕业设计要将所学基础知识、专业理论与毕业实习的实践相结合,注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它能在一定程度上检验毕业实习的效果[4]。软件工程培养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的特点使其对毕业实习与设计的衔接要求更高,而且该类专业多元的就业意向及其他复合因素使得学生的实习与设计内容往往不能有机衔接。目前软件工程专业毕业实习设计的教学工作中,面对学生就业自主化的严峻形势,存在着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不能有效衔接、教师对两者核心含义把握不好、设计(论文)选题及内容与经济社会对人才需求脱离以及忽视对学生的创造能力意识培养和训练等影响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问题,因此进行全新的教学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2毕业实习设计指导需考虑的因素
1)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和学业成就三者之间存在相关关系,且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就、学习动机和学业成就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5]。自我效能感是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因,是激励、指引、维持、调节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6];学业成就指经过学习和训练后所获得学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学习状况和水平的集中体现。高校毕业班级学生处于即将告别学生时代而走向社会的特殊阶段,毕业、考研和就业等诸多问题以及社会价值日趋多元和竞争压力日益加剧的强烈冲击,对其学习和心理产生了重大影响[7]。为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从选题入手,贯穿毕业实习设计各环节,融学生兴趣爱好、就业意向与学生毕业实习设计于一体,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是取得好的设计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2)项目驱动。有效地整合指导教师的各类纵向、横向在研项目并将其进行深入的挖掘和提炼,根据毕业实践环节具体要求细分软件工程项目,将其引入到学生毕业实习设计中,采用以项目驱动为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管理体制与实验室运行机制,探索一种新的实践教学模式,以期实现实践教学过程可控化、项目实施团队化、项目资源共享化的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工程实践能力、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才[3]。3)导师制。采用指导教师全程负责制是确保后续创新模式实现的关键。导师可以是从学校选定的各方向专业教师,也可以是从企业选出的工程技术人员,还可以是两者的结合(双导师制)。导师既要完成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的组织工作,又要完成这两个环节连贯且相互渗透的业务指导工作。为确保这种教学模式有条不紊地实施,指导教师应认真履行相应的职责。首先,根据毕业实纲和设计大纲的要求,与企业协调好学生的毕业实习设计课题和企业的生产技术工作需要之间的关系,落实毕业实习内容及合适的毕业设计课题;其次,要对学生毕业课题进行方案论证,及时提供指导和质量监督,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4]。
3毕业实习设计指导创新模式的设计
结合软件工程机电一体化方向的专业特色,在现有基础上设计的毕业实习设计创新模式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其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几方面。1)以学生为本,模块化组织。基于学生的学习动机,根据学生某方面的专业特长和未来的发展取向,该模式分为3个大模块:以软件设计、软件测试、软件维护和软件项目管理等为目标的软件模块(软件方向);立志于进一步深造的考研、公务员考试等模块(考研方向);面向工程的工程应用模块(工程应用方向)。大模块下再设子模块,如以工程应用为背景的模块又分为UG、PRO/E等大型软件的工程应用模块;以单片机、PLC等程序开发为主的工控模块;CAD、UG、PRO/E等面向应用软件的二次开发模块。学生根据学业基础、就业意向及学习兴趣自主选择。2)毕业实习设计一体化。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阶段,二者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将二者人为分割的教学模式已不太适应教学的需要,必须建立二者紧密结合的教学新模式。具体来说,软件模块将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两个阶段合并为一个阶段,形成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整体,与大型软件公司合作,安排在第4学年,这也是软件工程专业目前比较流行的模式;工程应用模块中学生可以根据毕业设计课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毕业实习工作,实习、设计由同一导师指导,采取集中实习和反复调研的形式,实习围绕设计的需要展开;考研模块则将实习和设计的时间提前,第6学期即由指导老师提前介入,预先安排相应工作,在充分保证设计质量的前提下,为考研创造条件。至于软件方向与背景专业方向课程安排上的冲突,软件学院采取课程置换与学分互认方式,拓宽学生的专业课程知识,达到多元方向的均衡。3)导师制和项目驱动贯穿始终。采取导师负责制,将部分学生(考研方向)的毕业设计提前到第6学期开始,到第8学期结束,历时1年半时间。在导师的指导与安排下,学生开展的工作包括文献检索,熟悉设备,仪器校准,实验计划,实验开展,项目调研、开展、改进和总结各环节。基于项目驱动,每一学生的实习设计选题均为某方向科研子项或工程子项,学生通过一个完整的项目链,在熟悉科学研究方法、步骤和科研组织等环节基础上,全面培养动手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4)建立全程质量监控体系。“全程”指从毕业设计选题、毕业实习指导、教师下任务书、学生做开题报告、方案设计、实验、中期检查、撰写论文到答辩评分、总结归档等质量形成的全过程;以制订计划、明确目标执行计划检查、反馈处理、纠偏制订新的计划、目标为质量监控途径。针对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制订详细可行的规范,把握各阶段的时间节点和考核标准,目前要求教研室审核的关键节点包括选题、任务书、开题、中期检查、综合评价、答辩等。
4工程实践环境的构建
要保证上述模式的良好运行,必须有一个稳定而可行的工程实践环境。我们一直注重软件工程专业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不断加强与IT等用人企业的合作。从软件工程机电一体化方向专业开办以来,江西理工大学软件学院先后在中兴软件、中天电子、江西微软、上海杰普等多家大型软件公司和IT培训机构建有校外实习基地,在江西铜业公司、中金岭南股份公司、恒天动力有限公司等建有校外专业背景方向实习基地。打造相对稳定、整体素质较高的导师队伍是实现该创新模式的有效保障,学院应考虑:①从实习基地遴选指导教师;②选派软件方向教师到合作基地工程实训;③选派专业方向教师到国内知名院校访学。对毕业实习设计各环节,软件学院制定有详细的《毕业实习设计规范》,系部成立“软件工程毕业设计领导小组”。教研室针对该内容进行深入调研与问题分析,在教师中开展动员,提前落实并布置工作;在学生中宣传动员,使学生在思想上有准备,重视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强调过程质量控制和管理,及时跟踪控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5结语
John每天早上一睁眼,心理就沉甸甸的--又是难以忍受的一天!有上班的点,没下班的点。其实身体的疲惫倒没什么,更让他难受的是心理的负担:工作的时候没有乐趣、也谈不上成就感,他也不知道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才是尽头。John已经记不起来上次开心的笑是什么时候。他极不情愿地爬起来,硬着头皮出了家门。公司里有他不愿面对的上司,和永远也做不完的工作。
John在大学学的是计算机专业,在学校的时候,他可是个活跃分子,还算个小名人呢,毕业后很自然地就在IT行里混。几年下来,虽然也做了几个软件,但是一直对编程提不起兴趣,找不到兴奋点。虽说IT业不景气,可他手上的工作一点没少,只是荷包瘪了些。痛苦,郁闷,他也想过跳槽,换一个行业,但是又觉得自己除了编程什么都不会,于是几次心理的骚动都被扼杀在摇篮里了。随着年龄的增大,John的心理负担越来越重,从"小John"现在都混成"John哥"了,IT可是个年轻人的行业,John已经觉得身体有些熬不住了,并且IT业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给他越来越强的紧迫感--今后的职业生涯该怎么走?
在迷茫困惑中,John找到了成功职业指导中心,在测试和沟通之中职业顾问发现John有销售的天赋,John也谈到曾经有一次偶然的机会,自己陪同市场部的同事给客户做演示的时候,发现自己的说服技巧很能打动客户,那次,客户几乎没有什么大的修改意见,就接受了他们的方案,为此他们还好好庆祝了一番。
职业规划师根据他的天赋和性格、兴趣,为他的职业生涯做出了定位和规划,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John几年来一直搞技术,从来没想过自己还可做销售,心中虽有些兴奋,但还是有些惴惴不安,死马当作活马医吧。可是现在,不到一年的时间,John已是中关村一家电子公司的销售总监。他在给职业规划师的E-mail中写道:我以前就象是搁浅的船在沙滩上拉着走,现在就象是冲浪--感觉完全不同。
关键词:市民公约;软法治理;文明城市
一、市民公约概述
(一)市民公约的概念。市民公约是指城市市民或社会自治组织自发制定的用于调整社会关系并能够自觉遵守、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的规则,是软法治理的一种方式。多元治理强调以宪法为中心,由硬法和软法共同作用,既发挥国家法律的基础性、结构性调整功能,也要发挥社会法或软法的辅、隐性规范作用,从单一的硬法之治转向软硬并举的混合法治理。在多元治理模式中,市民公约由人民群众直接参与制定和实施,将公众参与和协商民主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在整个软法治理体系中具有具足轻重的地位。
(二)市民公约的特点。第一、内容灵活。市民可以通过缔结市民公约对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不文明、不满意现象进行自我管理。只要是不抵触现行法律或者违背法律精神的事情,公民、社区都可以进行公约的草拟、缔结和实施;第二、缔结自愿。市民公约继承了契约最显著的特点―自愿。市民公约的缔结既可以先由一部分人自愿缔结与加入,也可以在形成公约后自愿参与其中,充分尊重了公民选择的自由;第三、宗旨明确。公约中体现的良好风尚和行为标准,通过公民的广泛参与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弘扬积极向上的价值观的一种有效途径。
(三)市民公约的治理优势。首先,目标明确和切实可行。市民公约的制定主体一般都与公约内容有关联,充分了解需要约束的行为、改进的问题和将要达到的效果,对具体事项作出十分细化的规定,最大程度避免了因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弊端;其次,制作过程开放。草拟和制定,吸纳广大市民参与,好的建议都可以被吸纳;再次,易被认可和执行。制定公约广泛的参与,使得公约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较高的认可度,无疑使得市民公约成为法律规范的良好补充,在执行上也大大降低了阻力;最后,监督成本更小。人人都是缔约者,人人都是实施者,人人也都是监督者。他人对公约的破坏即是对所有缔约者权利的侵害,成员之间形成相互监督的关系,大大减少了监督的成本。
二、武汉市“文明城市”治理中适用市民公约的情况调查
武汉市是一个典型的市民化城市,小吃遍布的大街小巷,重叠交错的早晚集市造成了比较复杂的城市环境。此次创建,政府倡导让每一个市民成为文明城市治理的主人,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实现政府和群众的共同治理,鼓励和引导市民通过市民公约建立起社会规则,积极遵行,为武汉市文明城市创建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终于获评“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对武汉市市民公约典型案例进行调查分析,必将有助于揭示可供借鉴的经验。
案例一:武汉缔结《广场舞文明公约》。广场舞从一个兼具美感和健身的娱乐变成市民争议的焦点,在武汉这个有着火辣辣性格的城市表现尤为突出。家住武汉市青山区武东街船机社区休闲广场边的居民,因受广场舞噪音袭扰,多次到街道和社区投诉,甚至买来大喇叭与广场舞“对抗”,社区居委会多次调解无效。无奈之下,社区邀请律师支招,通过向周边717户居民做问卷调查,了解到居民对广场舞还比较宽容,但感到广场舞音量确实超大、时间超长,难以忍受。2014年 7月12日,社区居委会协商议事会组织召开“广场舞噪音扰民问题现场听证会”,经过听证和民主协商,拟定《船机社区居民休闲广场文明公约》并表决通过。不久,在武汉市举办的首届广场舞大赛落幕后,参赛队员签署《武汉市广场舞文明公约》,更是掀起缔结广场舞公约的大潮。此后,浙江省温州市、吉林省长春市、湖南省浏阳市等地都逐步推行,大大改善了广场舞扰民的现象,市民既能锻炼身体,又能相互照应,社区参与感、归属感和认同感日益增强。
据此分析:对于公共空间,不同群体有不同诉求,这些诉求都是合理的,但是集中到一个公共空间,就会引发冲突。广场舞的治理,政府传统的刚性管理方式收效甚微。要想化解矛盾,必须引导广场舞向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自我完善的方向去发展。回溯武汉市广场舞公约的酝酿、实施和推广过程,可以说是武汉市民的一次全民参与献策活动,市民公约显示出作为城市治理创新的优越性。
案例二:武汉市民建言献策制定《地铁文明公约》。正如武汉市的城市标语一样:“武汉,每天不一样”,武汉市的城市公共交通发展速度快。2014年3月28日,网友“流汗的鱼儿”发出微博,称一位年轻女子在地铁车厢吃面,举起手机拍照被该女子发觉,竟蛮狠将一碗热干面扣在其头上。微博发出后,立刻成为网络热点话题,触发广大市民大讨论,武汉晨报率先行动,邀请广大市民建言献策,制作一部《地铁文明公约》蓄势待发。在整理网友建言的基础之上,武汉晨报制定出首部《武汉地铁文明公约》,全文如下:
电梯握扶手,站内稳步走;排队上下车,有序不推搡;车内不进食,按钮别乱触;酒醉需陪同,吸烟去站外;座位不争抢,主动让他人;站立不霸杆,入座不跷腿;文明多自律,劝阻要得体;捡到遗失物,及时交站长;垃圾别乱扔,轻言莫喧哗;规定要遵守,和谐你我他。
据此分析:公约内容概括了最常见的不文明行为,使乘客知晓乘坐地铁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通俗易懂、方便记忆。而始于武汉地铁“泼面”事件的公众的评论和呼声持续发酵,也反映出市民普遍存在建立公平友善的人际关系和享受文明和谐的出行环境的内心渴望。武汉人一直渴望改变生活质量和提升城市形象,从前打赤膊露天睡竹床,麻木摩的大街小巷乱窜的时代已经过去,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成为城市发展的主流。
案例三:洪山区与辖区高校携手倡议《洪山宣言》。全国有16所高校和1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坐落于武汉市洪山区,还有41所普通中学,在校生超过三万,是著名的“大学城”。为让洪山区这个教育大区的市民和学生充分认识并能够积极参与文明创建活动,洪山区联合学校一同倡议,由此诞生《洪山宣言》,内容主要包括:大力宣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解领悟中国梦的内涵;自觉爱护公共设施和市容环境;严守交通规则;学校图书馆、博物馆向全社会开放;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等。
据此分析:由洪山区创建指挥部倡议发起的《洪山宣言》,体现出政府在市民公约制定过程中的引导作用。宣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志愿精神,校园环境卫生、文明出行等文明理念集中展现,让这些理念在校园得到宣扬,为武汉市文明城市建设加力。
三、武汉市在城市治理中运用市民公约的启示
(一)创造民主公正的法治环境。市民公约作为国家软法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充分发挥其基础性和辅的作用,有效补正国家法律的不足,健全文明城市治理的法治体系。正如上述武汉市广场舞问题,通过双方民主协商打破隔阂、作出妥协、达成合意,制定市民公约寻求一个双方满意的支点,营造民主公正的法治氛围。市民公约是软法,市民遵循市民公约也是在进行守法,在市民公约的形成过程中,市民也接受了普法教育。更重要的是,公民在这样一个活动中学会用一种理性、公正的法治思维去思考和解决问题,良好的法治环境自然营造。
(二)构建文明向上的人文环境。公约条文短小精炼,同时朗朗上口,非常容易被市民传诵和记忆,有助于精神文明在人民群众中间宣扬开来。公约的内容都是一些基本的道德准则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原则,体现出城市的善良风俗和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反映的是城市的核心价值。以洪山区交通志愿者服务为例,社区与周边高校对接,共建“大学生志愿服务基地”,结对社区与高校的距离较近,一方面保障大学生志愿者的出行安全,另一方面也节约志愿服务的成本,提高服务效率,避免走形式。据估计,在《洪山宣言》志愿服务精神的倡导下,到2015年底,该区150多个社区将全部搭建高校“伙伴”共建平台,构建文明向上的社区人文环境。
(三)完善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在全国文明城市的评选标准中,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是衡量一个城市是否能跨入文明城市行列的重要标准,主要表现为经济模式、公共交通设施、公共场所秩序、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市民公约尤其在公共交通设施和公共场所秩序方面,有着独特价值。无论是广场舞公约、地铁公约、食品安全公约、社区停车位公约,还是光谷创业公约以及正在拟定的免费自行车文明租赁公约,都对涉及市民生活的领域起到良好的治理作用。公共秩序原本就是依靠广大市民共同维护,市民公约以柔和、有效的方式加以规范,让广场舞跳的开心、让地铁运行更加顺畅、让小区私家车停放更加有序、让免费自行车文明租赁更加便捷,将一种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提供给每一个生活在这样公共场所下的市民。
(四)维护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国家治理和城市治理要提高在群众中开展工作的本领,依靠群众来处理各类社会矛盾和纠纷。市民公约是新时期处理城市市民之间矛盾的一种创新群众工作方法,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市民制定自治公约,采取“事前鼓励,事后表彰”等方式,提高市民自我管理,自我规制的自觉性。21世纪的现代文明城市要具有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共安全和社会治安是两个重点。要想维护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主要的是依靠国家法律办事。市民公约也是社会规范的一种形式,它虽然主要依靠市民自觉的履行义务,不具有法律这样的国家强制力作为保障实施,但是市民公约会让市民主动自愿的履行义务。市民公约可以作为法律的一种辅助手段,提供另一种解决矛盾的思路和依据,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 姜明安.软法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作用.求是学刊,2014(5)。
[2] 罗豪才、宋功德.软法与公共治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1. 引言
软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立,是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经逐渐发展壮大成为我国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的专业硕士学位之一。随着数量的不断扩大, 软件工程硕士生的培养中出现了不少问题。如导师难以对每一个硕士生进行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 而且招生生源有着不同的理论及实践基础。在这种情况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难以提高,因此, 确保软件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对培养质量进行审视,并采取切实措施,保障培养质量。
2. 预审制度的必要性
硕士学位论文是综合衡量软件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它体现了研究生综合运用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科学方法、解决行业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反映具有新思想,新方法或新进展的创新能力。在数量不断扩大、培养质量面临严峻挑战的背景下,科学公正地评价软件工程硕士学位申请者的学位论文, 是保证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
2.1目前软件工程硕士学位论文主要存在如下的问题:
论文缺乏自己的实际创新点和具体工作。部分论文停留在对以往研究内容的重组或综述的水平,缺乏对自己实际工作的阐述和验本文由收集整理证,技术难度和工作量不够。论文写作缺乏整体性思路,很多学生论文撰写结构欠合理,对本领域内的工程和学术动态了解不全面,缺乏实用价值和社会效益。论文格式不够规范。主要表现在各级标题字号、错别字、参考文献引用格式不够规范、图标排版不符合要求等方面。
2.2目前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制度存在以下问题:
2.2.1校内外评阅制度难以切实起到监控作用:以往硕士学位论文评审实行的是校内外专家的实名评阅制度,校内、校外两位专家评审意见中有一人没有通过的,就不能直接进入答辩阶段;如果两位专家评审意见都是可以通过的,就可以直接进入答辩阶段。评阅制度是对论文质量的一种监控方式,是对硕士生是否达到培养要求及质量的检验,但目前现实情况是对评审专家没有一套严格、完整的遴选机制,往往评审专家都是圈内熟人, 甚至是硕士生指导老师的好友、课题合作人等,他们事先知道论文作者和导师是谁, 碍于情面,论文一般均可顺利通过评审。即使觉得论文不符合评审要求的,也不会直接给出不同意进行答辩的意见结论。
2.2.2“双盲”抽检制度不能全覆盖所有硕士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双盲”抽检制度(即评审专家不知道被评人、被评人也不知道评审专家),在多年实践中的确是提高学位论文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实现并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但由于实行的是抽检机制,并不全部覆盖所有的学生,抽中参加双盲审的学生比例有限,大部分学生和导师在得知未抽中参加“双盲”后,往往对论文的重视程度不足。
2.2.3硕士学位论文答辩流于形式:学位论文答辩成员组成尽管回避了导师,聘请了一些校外企业专家,但由于答辩专家通常是由导师聘请,会导致答辩专家们答辩时往往留面子,缺乏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 即使有些专家坚持原则认真负责的, 但在投票时少数比率起不了作用, 结果常常是评审结论与实际水准不符, 答辩流于形式。目前硕士学位论文一旦进入答辩程序,就很少有不通过的,使得论文答辩本应该具有的权威性大有所失。
2.2.4无法确保论文修改质量:答辩专家即使指出论文中有些较大的缺陷和问题,需要进行修改,但是由于答辩已经完毕,并且决议通过答辩,在申请学位之前,学生就没有动力也不会去花时间对要求修改的论文内容去做充分的修改和完善。答辩专家组也很难在答辩之后继续跟踪确保对原答辩论文进行修改质量的监控。
目前学位论文评审方式与答辩方式不足以及时发现和有力遏制以上所述的问题,而学位论文作为全面衡量软件工程硕士生培养质量的主要指标,因在各环节上予以严格要求,并在制度上给予切实的保证。因此,有必要在正式答辩之前建立一套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以确保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
转贴于
3. 我们的预审制度和执行效果
预审,就是在硕士学位论文成型之后论文正式评阅之前进行的一项审查过程,采用匿名方式请专家对论文进行评审、以决定是否可否进入答辩阶段的一项论文评审制度。对于达不到要求的,就要求其继续修改或者下一次再申请。设立预审制度的目的是想通过匿名评审专家组对硕士学位论文进行内容和形式上的审查,发现问题,查找缺陷,提出改进意见,并决定可否提交正式评阅并进入答辩流程,以保证论文写作和论文答辩的较高质量。这是对以往论文答辩制度的一种修正、补充。它把对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监控重心提前到评阅前,使得学生拥有充足的时间修改论文,并采用匿名审核,力争做到公平公正。对保证论文质量有较大的作用。
3.1预审制度的主要内容
预审由硕士学位候选人提出书面申请, 经导师同意并签署书面意见后,于每学期开学后第3周之前(大致在每年3月31日前、9 月30 日前)向学院软件工程硕士教学管理中心(以下简称管理中心)提交完备的申请材料。申请材料包括学位论文一式2份以及已发表的符合学校有关规定要求的论文复印件, 并由管理中心形式审查相关培养环节是否全部完成。符合条件者进人预审程序。管理中心根据论文研究内容,选择2名以上相关领域的教授或副教授组成预审小组进行匿名预审。导师不得作为本论文预审组成员。论文预审的主要内容是审查论文选题、分析框架结构、研究方法、工作量、引用资料文献数据和写作规范、基本结论,并进行原创性审查,看是否存在抄袭、剽窃等问题。预审组在规定时间内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严格把关论文质量,对预审中提出的问题要求进行书面记录并填写《软件学院--工程硕士学位论文预审意见表》反馈至管理中心,由管理中心及时反馈预审结论至相关导师告知答辩申请人。硕士生根据预审小组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认真修改论文。
预审结论分为以下几种:
(1)可以参加答辩:认为论文达到了硕士学位论文水平,且不需要修改,可以直接参加答辩;
(2)修改后再审:认为论文及课题工作接近硕士学位水平。但论文需要修改,并给出具体修改意见。学生需根据预审意见认真进行修改,修改后的论文经导师审查确认后,再提交管理中心提请原预审专家组审核。符合要求的,可正常参加答辩,否则就不能参加本次答辩,需整改后下一学期再重新申请。逾期未提交修改论文的,视为自动放弃本次答辩申请;
(3)不通过:认为未达到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要求,不能参加本次答辩。导师应指导答辩申请人完善课题工作,修改论文,下一学期再申请参加论文预审和答辩。
(4)涉嫌抄袭:发现论文涉嫌抄袭、并经查实的,则一律退回,并至少一年内不得再申请答辩。如果以后再次发现抄袭,则直接取消答辩资格和申请学位的资格。
3.2预审制度实施效果
预审制度实施以来,迄今已经完成了对1367位硕士学位论文申请者的审查, 其中通过预审的629人、推迟答辩的167人、需要修改的544人、抄袭27人,共授予学位1143人。从总体上看,预审制度真正起到了对论文质量的监控、提高作用。由于论文预审不是最终性的,且匿名进行评审,排除了论文本身之外的因素,预审专家组本着对学生负责任、帮助提高论文质量的态度对硕士学位论文提出问题和修改建议,有助于硕士生多方位思考并对论文进行有效改进,起到了协助其导师把住质量关的作用。论文预审不仅对当事人有很大的帮助, 并且对其他准备提交论文的学生也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导师们也更加重视论文的质量和指导。
4. 预审制度实施的总结和思考
预审制度最主要的优势是对硕士学位申请人的论文质量进行事前监控,在正式答辩前,学位申请人能够在导师指导下根据预审专家提出的修改意见对论文进行修改和完善。预审未通过的论文不许提交答辩,这在制度上将那些质量差的论文隔离在外,有效地把好了硕士生出口的质量。
在看到预审制度效果的同时,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要最大限度地发挥预审的功能, 必须同时严格硕士生的开题工作,只有抓牢抓实开题工作,才能在论文工作的源头保障论文的质量;同时引起导师及其论文作者对论文质量的重视,导师是保障论文质量的关键因素,只有导师和论文作者共同重视,才能保障培养的质量。为了更好的完善论文预审制度,我们觉得今后还需要在以下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改进:
(1)落实论文预审的后续检查机制,预审结束后, 学位申请人应该严格按照专家提出的修改意见认真仔细地修改论文。在评阅和正式答辩阶段, 评阅专家及答辩专家除了对论文的主要工作给予评价外, 也要评判硕士生的学位论文是否按预审意见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如果后续的检查机制落实不彻底, 预审专家所提的修改意见得不到严格贯彻, 预审也难免会流于形式。
(2)预审过程中,为了避免论文预审的偏颇,尽量做到同一位导师所指导的学生论文分送到不同的预审组,以尽量提高论文预审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3)进一步细化预审复议环节的工作,对导师、学生提出的论文预审复议要求交由学科专业委员会复议,并指导导师、学生对论后续的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