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9 08:34:38
序论:在您撰写大学课堂教学建议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1 引言
大学课堂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第一阵地,课堂教学质量好坏,事关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总体教育质量;如何提高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进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推进高等教育健康发展,既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又是一个重要的理论课题。理论界对课堂教学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较为广泛的探讨。雷学文[1]研究了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特性,对影响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提高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措施和对策。柴志贤、邱风[2]以杭州部分高校所开设的课程为研究样本,较系统地分析了高校本科教学中若干要素对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教师的教龄、教学基本素质、教学责任心以及科研水平对教学效果有显著的积极影响,而教师的性别、教学班级的大小等对教学效果无显著影响。孙芳丽[3]通过对影响课堂教学质量主要因素及原因的分析,提出了一系列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对策建议。
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课堂教学情况调查指标体系”,以此为依据,设计“影响大学课堂教学因素调查问卷”;对A大学在校学生开展问卷调查,通过进一步分析找出影响大学课堂教学的主要因素,提出改进课堂教学的对策建议。
2 课堂教学调查指标体系构建与调查问卷设计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满意度,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有重大影响。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主要来自教师、学生和学校,相应地,本文构建了由5个一级指标和20个二级指标构成的课堂教学调查指标体系,具体如下:
教师素质——责任感、个性特点、阅历、职称、仪表、沟通(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授课方式、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师生互动情况、课堂氛围
学生素质——学习态度、接受能力、课堂配合度
教学条件——教学设施、教室条件
教学管理——课程设置、教学评估、考试、教学监督
根据上述指标体系,本文运用头脑风暴法、专家意见法设计了并修改完善了“影响大学课堂教学因素调查问卷”,该问卷由32个问题组成,涵盖课堂教学调查指标体系所涉及的5个一级指标及20个二级指标。
3 课堂调查的实施与结果分析
3.1 课堂调查的实施。
以A大学管理学院、经济学院、管工学院、机械学院、建工学院的大二、大三和大四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采取现场发放问卷、现场回收的方式。共发放400份问卷,回收366份,回收率达91.5%;有效问卷36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0%。信度检验。采用折半信度法进行信度检验,将统计出来的问卷按奇偶项分成A、B两组,每组180份问卷,分别对两组数据进行整理汇总,形成汇总综合表,用SPSS17.0软件对A、B两组数据的相关性进行测算,结果显示:最低的相关度为88.88%,最高的为98.1%,信度较高。
效度检验,运用专家法对调查问卷进行内容效度检验,请从事教学实践与研究的资深老师和研究人员对问卷内容的合理性、调查的可行性、分析方案的科学性做出评价,并根据专家意见进行了修正,保证了调查的效度。
3.2 调查结果分析
(1)基本情况:问卷调查结果统计表明,学生对课堂教学质量和课堂教学效果的满意度尚可,其中,对课堂教学质量的只占10%,基本满意的占55%;与此相对应的是学生对课堂教学相对重要性的看法,有51.7%的学生认为课后自学比课堂教学更重要,仅有13.3%的人认为课堂教学更为重要。在涉及教师、学生、学校三个方面,大部分学生认为教学过程、教学管理、教学条件、师资力量、学生学习态度和教师工作态度是影响课堂教学的主要因素,尤为突出的是教学过程、师资力量和教学态度(作为备选影响因素,分别有64.4%、65.6%和71.1%的学生选择)等教师因素。
学生对任课教师素质的满意度并不高(选择“较好”的占47.2%,而选择“好”的仅占10.0%)。调查的结果显示,教师的责任感、个性特征、阅历和职称是学生最为看重的教师素质,总体上看,学生认为高校教师责任感不强、教师缺乏个性特征。学生逃课情况在很大程度上能反应学生对课堂的教学过程的满意状况。调查中,有56.7%的学生“经常”或“有时”逃课,逃课的主要原因是课堂比较沉闷以及课堂收获不大。绝大部分的学生都是认可师生间的良好交流对学习是有利的,但师生间的交流却并不频繁;师生间缺乏交流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主动性,仅有7.2%的学生表示会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在教学设施及教室条件调查中,48.9%的学生认为教学条件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同时88.9%的学生表示教师条件需要改善。
在教学管理方面,半数学生认为专业课和公共课同样重要,有43.3%的学生认为学校开设的公共选修课不能满足需要;大多数的学生认为,学校对教师的考评并没有起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英语 课堂教学 质量 提高
随着中国经济体系的转变,教育事业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在保证拥有健全的理论研究队伍的同时,如何培养出适应新形势、能活跃于国际大舞台的复合型英语人才?而改革开放对大学英语教学更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快速地培养出大批在国际性的文化、经济交流中起着桥梁作用的英语人才。这些挑战和要求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教师应转变思想,掌握教学大纲,研究教学方法,注重自身素质,以不断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一、转变教师思想
首先要摆正教与学的关系,树立教师为学生服务的正确观点,这是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传统的教学中,多采取灌输式教学法。教师只是单纯地传授知识,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整个教学环节枯燥乏味,教学过程形成一言堂形势,教学质量很难得以提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摆正自己和学生的关系,注意按照大纲要求,把握重点和难点,以提问等课堂教学形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学生不但掌握了重点内容,同时也培养了自己的思维能力,使课堂的气氛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学生的兴奋点也放到了课堂中,这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选择适当的教材
合适的教材是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改革后的新教材有诸多优点:一是信息量大;二是文章内容新颖,题材广泛,趣味性强,文章所讲述的大多是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容易产生共鸣;三是新教材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增强课堂参与意识;四是新教材针对性地改进了课后练习题,使练习题内容全面、目的明确、形式多样,更加科学、合理。
三、明确教学任务
要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首先要明确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即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确定教学目标,首先要充分理解教学大纲的规定,严格执行教学大纲。其次,要明确教学目标内容和水平要求。目标内容涉及知识、智能要点、非智力因素和思想品德等几个方面。水平要求有三个层次,即认知水平,智能水平、操作能力、创造能力的发挥程度和教育水平。
对教学目标的确定,还要体现英语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状况,确定教学目标,其意义在于使课堂教学方向明确,有效组织教学环节。因此,教师必须熟悉教学大纲,吃透教材内容,掌握每个知识点,确定把握每一具体要求的区分度,然后,再就知识的完整性制定出每一课时明确的目标,增强教学的意识性,使课堂教学处于完整、有序发展的进程中。
四、优选教学内容
首先,教师要把握教材实质,使每一堂课实现最大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认真备课,对教材进行分析研究,认准教学内容中主要的、本质的东西。教师不仅要知道教学内容的范围,而且要掌握教学内容的本质,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主要的、本质的知识上去。教师只要掌握了教学内容中主要的、本质的内容,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就能实现集中、具体、确切。其次,教师要掌握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每一堂课都有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复习、巩固练习、课后作业都应紧紧围绕重点和难点进行,且每个环节都应精选,避免重复。教师只有把有限的教学实践花在最核心的教学内容上,才能真正把握教材实质,学生智慧才能得到最大的发展,课堂教学质量才能得到最大的提升。
五、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为了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严格遵循英语教学规律,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培养口、笔头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创造条件让学生有强烈的成就感,在知识、内容、方法和情感等方面创造和谐的氛围,在愉快的环境和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掌握、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发挥。
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教师的业务素质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核心要素。高校英语教师首先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基本功,如发音标准,语音、语调准确等。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语言不但要通俗明白,而且要准确无误,具有严密的科学性,生动有趣,具有启发性。教师要在备课时充分了解授课内容,安排授课环节,丰富授课内容。教师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不断更新知识,交流并总结经验,时刻关注英语教学中的新动向、新趋势。
总之,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大环境下,教师应更新观念,转变教学方法,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以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高素质英语人才。
参考文献
[1]葛均霞 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初探[J].魅力中国,2011(15)。
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英语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4.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7)07-0164-02
0 前言
在我国的外语教学界“以教师为主导的”(teacher-fronted)教学模式正在被“以学生为中心的”(student-centered)教学理念所取代。与此相适应,如何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探索出具有真正意义的实践方法以及如何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成为教师所面临的首要任务。
1 传统教学模式之反思
我国大学英语教学长期以来一直沿用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teacher-centred)传统模式。学生在这种模式中往往是消极被动的,几乎没有什么机会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自始自终有老师在讲台上唱独角戏,久而久之,学生便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进而也失去了兴趣和信心。由此看来,教师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探索出具有真正意义的实践方法,如何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使他们名副其实地充当课堂的“主人公”。
2 “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反对教师在课堂中掌握绝对的控制权,但并不否定教师的作用,相反教师的角色更多样、作用更重要,因为教师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组织好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对学生的困难提供必要、及时、有效的帮助,对学生的表现给予恰当的评价,既指出不足,又鼓励其不断进步,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况,教师能够以组织者、管理者、控制者、观察者、鼓励者、参与者、评估者和排难者等身份组织课堂教学,有效地发挥各种角色的不同作用,引导学习者走向知识的彼岸。
2.1 学生的领路人
要做好学生的领路人,教师本人必须具备正确的教学观念、明确的教学方向和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全面透彻地了解学生的需求,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了解语言实质、语言学习和习得的客观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授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能力培养型教学模式。
2.2 学生的顾问
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外语教学中,教师必须首先使学生明白自己是语言学习者,要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要自己进行学习选择。因此,教师应不断地给学生提出建议,提供各种信息与资料。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理论知识和技巧,以此来开发学生的理解力和潜在力,帮助他们以开放性和建设性的方法看待自己的语言学习。另外,教师应充分的分析学生的需要。实际上教师可以在两个方面发挥作用。首先是评估每一位学生的不同需要,因为只有准确的分析学生的需要才能明确地确定学生的学习目标。其次,是帮助学生将自己的学习需要进行准确而有效的分类,从而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
2.3 学生活动的组织者
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如何使学生语言机能综合应用能力与交际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如何积极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内容,如何安排各种形式的语言实践活动(包括辩论、演讲、小组讨论、模拟对话、短剧表演等),如何安排具有指导性的课外活动(如英语角、组织观看英语教学片等)教师都应充当好组织者和参与者的角色,正确引导同时起到语言方面的示范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水平。
2.4 学生学习的鼓励者
学生学习语言的积极性不可能总是处于尤其是一些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他们缺乏语言实践的机会,常怕出错误而被别人嘲笑,这样就需要教师不断地调动、激励、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帮助他们克服不自信的情绪,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各项课堂活动中来,诸如教学方法的选择,活动选择与组织,主题的选择,学习材料的选择等。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这些活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会大大提高,从而加快语言学习的进程,不断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
3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为了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 教师在讲课前的准备要紧紧围绕如何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兴趣,活跃其思维来展开;应切实针对学生的需要来展开;在备课中应时时刻刻把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放在第一位。
(1)设计灵活多样、交际互动的课程学习任务(Communicative-oriented Tasks)。让学生“learning by doing”,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参与能力,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Facilitator)、组织者(Organizer)、指导者(Supervisor)、合作者(Collaborator)和参谋者(Councilor)。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多用提问方式活跃课堂气氛,使课堂中的教与学能够和谐发展。教师在课堂上应该不断创造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授新的知识点,难的知识点之前先就有关背景提出要求,帮助学生扫清学习障碍,使其做好充分的准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组织课堂小组活动教师向学生讲述清楚组织这次小组学习的目的,布置清楚学习任务,要让学生明白教师的意图。否则,学生将感到困惑、无所适从、浪费时间,导致训练无效,甚至场面失控。教师应事先对活动主题所需要使用的语言知识有所准备,准备一些会使用到的语法和词汇。然后,规定好活动时间限制。在课堂小组活动中,学生通过小组互动完成一项学习任务。
(3)开展外语第二课堂活动,为外语教学开辟更广阔的天地,创设更多的情景和语境。教师在着眼于课堂教学的同时,要组织、引导、关心学生的课余学习,让学生在娱乐中学到知识,陶冶情操.比如,外语智力竞赛、晚会、短剧、外语角等都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扩大、加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
(4)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创造真实语境,提高学生应用语言的能力。
教学中可广泛应用多功能语言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室等现代化教学设备,还可以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手段制作课件,能有效减少教师板书时间,大大提高课堂时间的使用效率,可以将丰富的教学资源呈现给学生,弥补传统教学资源的不足。
(5)指导学生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利用网络平台开阔视野,了解本专业和学科发展的动态和知识前沿,并在对信息的处理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学习地道的英语,以达到运用真实的语言来完成交际的目的,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学习。
参考文献
[1]惠亚玲.外语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4):20-22.
【关键词】构建主义 大学英语 课堂教学
构建主义理论是一门完整系统的认知学习理论,它认为知识并非是通过教授获得,而是处于特定情境中的学习者在他人的帮助下,辅以必要的学习资料,以意义构建的方式取得的。在学习过程中,“情境”、“协作”、“交流”、“意义构建”是四大主要要素。“情境”广义上包括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在的所有外部环境要素,狭义上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创设的情境;“协作”是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配合;“交流”是协作过程中采取的基本方式,其要点在于各个学习者之间的思想、信息共享;“意义构建”是学习的最终目标,意指学习者对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由此可见,学习质量优劣的关键在于学习者意义构建的能力,而非学习者再现教师思维过程和教学内容。
我国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存在着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模式僵化,教学手段单一,教学评估机制不合理等问题,既不利于发挥教师对学生的启发、引导作用,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虽然随着素质教育理念下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大学英语教学水平整体上有了很大提高,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因此以构建主义理论指导大学英语教学体系的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构建主义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理念上的运用
1.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构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自身才是学习过程中最核心、最关键的因素,教师传授知识的要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意义构建能力,而非灌输理论知识和教师自身的思维过程。因此,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转变过去以教师为主导,过于注重对知识传授和应试能力训练的教学理念,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发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等方面。
2.高度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意义构建能力是一种内在、隐性的能力,如果学习者自身对所学的专业领域、学习内容兴味索然,心不在焉,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资料收集、分析、思考、领悟的学习过程中去,是不可能有效地完成意义构建的。意义构建能力在很多时候是无法通过应试反应出来的。因此,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应高度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力求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讲究教学的技巧性、艺术性,以丰富有趣的教学内容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构建主义理论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1.创设学习情境。构建主义理论非常重视情境对学习者的影响,情境式教学有利于增强教学过程的代入感,丰富学习者接收信息的渠道,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大学英语教材中有着丰富的可供情境化的元素,不论是故事性的课文,还是一小段会话,亦或是有趣的单词,都可以通过情境化的方式展现。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将课成一部英语情景剧,将班级的学生分组,每组自由发挥,自导自演,最好选取表演最优秀的小组给予一定的奖励,纳入学生课堂表现考评,不但能起到丰富课堂教学元素的作用,还有利于学生全身心投入理解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印象,一举多得。
2.加强教学互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协作、交流对提升教学效果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创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模式,促进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如教师可以围绕课堂教学主题让学生分组查阅资料,沟通讨论,形成对课堂内容的理解,之后教师提出问题,各组自选学生代表发言,不同小组之间还可以进行辩论。通过这样的过程,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一方面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形成有利于学生思考学习的情境。
3.构建开放性课堂学习平台。大学英语课堂的教学设计应注重开放性,采用多元化的教学素材,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不预设对课堂内容理解和问题答案的标准化,开放性的课堂学习能够鼓励每一个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表达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是培养学生意义构建能力的重要方式。在具体做法上,教师可以借鉴、利用互联网资源,通过下载与教学内容契合网络视频、音频、动画等资料,充实教学素材,同时鼓励学生寻找较好的网络教学资源,与师生分享,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开放性;教师还可以选取质量上乘的慕课微课资源,让学生观摩学习。
三、结束语
构建主义认知理论对学习过程、学习者主体性的重视对我国现阶段的高等教育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普通高校的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应努力学习,加强研究,不断从构建主义认知理论体系中汲取营养,优化教学模式,为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柏杰,杨连瑞.基于建构主义的大学英语多模块核心课程体系的构建[J].中国外语教育,2015,04:26-32+105-106.
【关键词】微信 移动学习 大学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23-0022-03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移动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移动终端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也正在被迅速发展和推广。同时,伴随着先进教育理念的深入研究以及社会发展的需求,移动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悄然而生。
一 当移动学习遇到微信
所谓移动学习是指学习者根据自身需要在任何时间或任何地点进行学习,借助于移动学习设备和无线网络通信收取信息,获取需要的学习资源,并且在遇到问题时,随时与其他学习者进行交流和协作,进而实现自身知识构建的过程。
目前,有调查显示,手机在大学生群体中的覆盖率已达到100%,使用智能手机的大学生占84.9%,93%的大学生用手机上网。智能手机除了具备手机的通话功能外,还具备了个人信息管理以及基于无线数据通信的浏览器,为用户提供足够的屏幕尺寸和带宽,既方便随身携带,又为软件运行和内容服务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智能手机已成为一个功能强大,集通话、短信、网络接入、影视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个人手持终端设备。
在硬件具备的同时,一种新的APP也在最近几年迅速走红,进入了人们的生活,这就是微信。
微信(WeChat)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微信支持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通过网络快速发送免费(需消耗少量网络流量)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并能即时对讲。微信提供公众平台、朋友圈、消息推送等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摇一摇”、“搜索号码”、“附近的人”、扫二维码等方式添加好友和关注公众平台,同时微信可将内容分享给好友以及将用户看到的精彩内容分享到朋友圈。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和新的学习方式影响下,笔者在我校2014级新生两个班中做了一次大胆的尝试。
二 将微信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
我校2014级学生所使用教材为王海啸、余渭深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大学英语综合教程》,每册书有8个单元,每周课时为2学时,教学计划要求每学期完成1册书。在任务重、课时少的情况下,要想保质保量地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几乎是不可能。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通过调查发现所教授两个班所有学生都拥有智能手机(两个班人数分别为38人和39人),于是做了一次大胆的尝试,借助微信实践了一次大学英语课堂的移动学习。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建立班级微信群,把班上所有学生包括老师加为群成员。
第二,《新大学英语综合教程》每单元都有大量的视频、音频资料,而且时间长、语速快,于是我通过几次转换把教材附带光盘上的音像资料通过微信发送到朋友圈,根据上课内容要求学生在课前或课后进行自学,课堂上进行检查,节约了大量的时间。
第三,通过微信将教学的视频短片、教学幻灯片或片段短信,在每一堂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能提前学习,使学生在课堂中能很快进入角色。
第四,每周固定两个时段在微信上召开英语主题班会,针对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平时有问题的同学也可以随时向老师发微信,老师上网看到问题时能尽快给予回答。
第五,每节课我都要求有几名学生做小演讲,学生演讲时我用手机给学生拍摄视频,利用微信将这些视频发给学生,视频的主人通过课后看视频可以发现自己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其他同学通过再次观看来“找毛病”,这样学生通过微信可以相互借鉴、相互讨论、自查自纠。通过微信讨论,学生之间可以在互动中互相借鉴,在娱乐中学习和改正,这一过程轻松快乐,学生也对各种错误有了深刻认识,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六,现在网上各种英语学习资料多如牛毛,但也存在鱼龙混杂的情况,我筛选之后选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有针对性的、对学生有益的、有趣的……通过微信发送给他们用于学习,同时也鼓励学生在微信上分享他们发现的好的学习资料,做到资源共享。
第七,利用微信平台向学生布置英语作业和练习,同时教师也可通过一键分享向学生分享优秀的作文范文,督促学生进行英语课后练习,提高学生的语法能力和写作能力。其次,教师通过微信平台批改学生的作业,并将批改结果及时地反馈给学生,及时解决学生的疑点和难点,实现英语教学的方便快捷化。
第八,利用微信对部分学生进行单独辅导。
第九,教师通过与学生在微信平台的交流可以及时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认真听取学生的有关建议,结合自身的教学情况积极改进教学方法,逐步提高教学水平。
三 微信应用于大学英语课堂之利
1.微信丰富了大学英语课的内容,实现了课堂内容的有效扩展
移动网络所具有的信息传播快、互动性强、高开放性等特点,使英语教学不再拘泥于课堂。只要登录微信客户端,就能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打破了常规的上课模式和时间限制。学生可以利用生活中的零碎时间吸收零散的、碎片化的知识。其次,学习者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特点及需求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自定学习步调和进度。
教师可以通过微信群课前预习和课后训练计划,指导学生合理地安排练习时间。如果学生在课后练习过程中有疑问时,可以通过微信与老师随时取得联系,提出问题,教师可以在短时间内以即时通话、视频聊天、图片、文字等形式发给学生,及时答难解疑,使学生的问题及时得到解决。若有相同的问题,可以通过微信群发功能或形成群聊,将课堂上没有搞明白的问题彻底解决。
2.利用微信实现积极的教学互动
互动式教学是在教学中教与学双方交流、沟通、协商、探讨,在彼此平等、彼此倾听、彼此接纳、彼此坦诚的基础上,通过理性说服甚至辩论,达到不同观点碰撞交融、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拓展创造性思维、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方法是以师生的相互活动为核心,从而促进师生、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讨论、相互对话和相互交往。它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其能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批判思维和人际交往能力,从而使其能更好地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基本上采用教师在课堂上讲课的方式,学生和老师之间很难进行朋友式的沟通。因此很多专家和学者都建议教师走下讲台,学习上做学生的良师、生活上做学生的益友。但是通过实际的调查发现,受传统教学方式的限制,师生面对面的交流受心理压力影响,师生之间缺乏足够的互动,使教学的效果不够理想,老师很难走下讲台,进入到学生中间更是很难真正实施。微信的出现,就提供了老师走入学生中间的途径。微信将师生互动拓展到课堂以外,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3.利用微信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微信是一个集文字、语音、图片、视频于一体的免费应用程序,将微信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中,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微信的多功能性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单调性,丰富了课堂的教学方式和内容,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时消息管理
对指定群(如某班级学生)发送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消息,实现消息的批量推送。如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视频、课堂活动的提前准备、课件下载地址等消息的批量推送。
5.利用微信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我校自2002年以来施行大学英语分级教学,这导致了英语课上的同学来自不同的系院和班级,同学之间,尤其是新生之间十分陌生。利用微信开展英语教学,为学生群聊提供了方便,促进了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学习方法和学习心得,加深了学生的情感交流,提高了班级凝聚力。
四 将微信应用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需注意的问题
1.坚持课堂教学的中心位置
将微信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虽然带来了众多的便利,但微信教学仍难以全面代替传统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必须牢牢把握课堂教学的中心位置,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以微信教学为辅,适当监督学生行为,避免微信教学偏离学习主题。同时,需加强引导和管理,防止过度依赖。
2.客观正确地对移动学习进行评价
利用微信开展英语教学,有效地扩充了学生的英语学习时间,为学生随时随地地进行英语学习提供了便捷渠道,提高了英语教学的灵活性。但与此同时,利用微信进行移动学习的自由性,致使教师对一些自律性较弱的学生鞭长莫及。因此,教师在移动学习过程中应当关注学生移动学习的事实和评价,全方位、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动态、学习效果,促使学生构建学习共同体,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移动学习方式和习惯。逐步引导学生的移动学习,帮助学生快速适应移动英语教学的方式和手段,借助微信切实提高大学英语教学。
五 结束语
微信的出现不是偶然的,是移动互联网、移动设备智能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大学生使用微信进行交流已是大势所趋,借助微信辅助大学英语教学让师生受益匪浅。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总有其利与弊,如果能取之长避之短,正确地利用微信,必将为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架设一座新的桥梁。
参考文献
[1]文秋芳、徐浩主编.2013中国外语教育年度报告[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
[2]纪家涛、韩庆奇、刘安安等.论微信在动物外科教学中的作用[J].西北医学教育,2013(2)
[3]张冠鑫、刘小鸿、韩林等.互动式教学模式在胸心外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12(1)
【论文摘要】大学时期是人才成长和培养的关键时期。由于大学生思维方式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正在迅速发展,其学习特点也随之改变。本文通过总结大学学习的特点,分析大学生的学习现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改进大学课堂“教”与“学”的三点意见:提高学生对教师的认可度,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以学生为中心,体现教学的双主性;加强学习指导,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大学学习的特点
在大学时期,学生变被动接受教育为主动自觉学习,由片面追求书本知识向发展综合素质转变。相比中学时期,大学学习具有以下特点:
1.1学习的自主性
进人到大学学习阶段,虽然也有老师讲课,但是对知识的理解、消化和巩固的过程主要靠学生独立完成,学生要有很强的自觉性。另外,大学生能够自由支配的时间很多,他们已经不满足教师课堂上讲授的内容,开始逐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进行有选择的学习,这就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
1.2学习内容的专业性
大学生从一人学就有专业定向问题,专业与学科群的划分将大学学习与未来职业生涯紧密联系在一起。大学生只有热爱自己的专业,才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学习相关课程,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为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理论基础。
1.3学习方式的多样性
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多种多样,除了课堂教学这一主要途径外,学生还可以通过查阅文献、社会实践、专业实习、课程设计、学术报告等方式深人学习,将积累的知识融会贯通,不断探索创新,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另外,学有余力的学生也可以撰写学术论文、调查报告以及参加各种形式的竞赛和老师的科研项目等,锻炼动手能力。
2大学生学习现状的分析
由于大学学习具有以上一些特点,已不同于中学的传统教育,一些学生在进人大学学习后,没能充分了解这些变化,使自己在由中学生向大学生转变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
2.1自律意识薄弱
大学为学生提供的学习生活环境是比较宽松的,学生除了完成课程的学习外,有更多的时间自我支配。在这样一个环境里,没有了中学时期的严加管教,一些学生自我放松严重,表现在正常作息时间不能保证,上课有缺席现象;听课不专心、在课上做与课程无关的事情;花费大量时间和朋友吃喝玩乐,不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等。薄弱的自律意识,加之学习内容的加大和学习难度的增加,使得一些学生在刚进人大学学习时就感觉到力不从心,更甚者从此自暴自弃,一撅不振。
2.2学习目标不明确
在中学时期,学生学习的最高目标是取得优异的高考成绩;进人大学之后,这种明确的目标没有了,面对相对自由的学习环境,有的学生迷失了方向,不知道如何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学习变得没有动力,没有更好地发展自我,个别学生甚至过起了浑浑噩噩的生活,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和自己的大好年华。
2.3部分学生学习被动
由于学生所学专业是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已经选择了的,不可避免产生两种情况:一是学生对所选专业不了解,进人到大学才发现不感兴趣;二是有些学生为了能进入到大学学习,服从了专业调剂,没能选择喜欢的专业。在大学期间换专业有一定的条件限制,大多数同学只能凑合着读,学习呈现出一定的被动性,也影响到学习效果。
3改进课堂“教”与“学”,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适应大学学习的特点,改善大学课堂教学效果,提出如下教
3.1提高学生对教师的认可度,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所谓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种任务或某类任务的主观判断,是个体自信心在活动中的具体体现。自我效能感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与前提。
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情境中处于一种人际互动关系,这种关系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授课热情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和课后学习效果,给予更多的关注和积极的评价,建立一种以尊重、关怀和激励为特征的课堂人际关系。
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出于对老师的信任,学生相信教师会利用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设计最好的学习方法,帮助自己持续学习,以达到课程目标;比起个人学习目标,学生优先考虑按照教师制定的学习目标,一步一步地来进行学习;学生相信教师对于自己学业成就的评估。通过总结教学实践可以发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利用教师这一重要资源的学生,不管学习基础与学习能力如何,学习效果是相对较好的。
由此可以得出,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对学生的尊重、认可和激励会促进学生在学习上的自我效能感,从而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增强提供了有利的前提。
3.2以学生为中心,体现教学的双主性。
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绝对主导者的角色,形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每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的个性特征和一套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所以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该给学生更多的参与权与发言权,除了以授课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考虑积极采用讨论教学、案例教学与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把课堂管理模式转变为交互式的、自主的管理模式,把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课程教学的目的,使得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自觉性得到更好发挥。
为此,教师可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人手,改善教学效果:
(1)课前,教师要向学生提供课程的特点、学习要求和学习安排,其中包括:每星期的课的内容,每一节课的内容,学生在每个时间段内必须完成的任务;课下需阅读的教材和参考资料、实验或讨论安排、考试安排、评分标准等等。这样使课程内容清晰明了,重点突出,便于学生安排自己的学习进度。
(2)课中,教师在提纲掣领地对课程内容重点、难点进行讲授之外,要注重提出个人见解,并鼓励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得出结论;适当减轻常规课外作业,可以考虑多增加一些随堂练习,一方面能提高学生课堂听课效率,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另外,教师应创造性地采用新型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3)课后,除了常规的课后练习之外,教师可以考虑设计一些综合性问题,让学生结合已学的知识加以扩展、延伸和综合,撰写报告和论文,达到对知识进行梳理和深化的目的。同时,教师还要定期与学生交流,广泛收集学生对教学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修正教学过程。
3.3加强学习指导,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现代学习理论家主张把自主学习从学习动机、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时间、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学习环境和学习的社会性等八个维度来加以界定,当学生在上述八个维度上均能由自己做出选择或控制,其学习一般就被认为是自主的。
关键词:教学效果 大学学习特点 现状 改进意见
大学学习的特点
在大学时期,学生变被动接受教育为主动自觉学习,由片面追求书本知识向发展综合素质转变。相比中学时期,大学学习具有以下特点:
.学习的自主性
进人到大学学习阶段,虽然也有老师讲课,但是对知识的理解、消化和巩固的过程主要靠学生独立完成,学生要有很强的自觉性。另外,大学生能够自由支配的时间很多,他们已经不满足教师课堂上讲授的内容,开始逐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进行有选择的学习,这就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
.学习内容的专业性
大学生从一人学就有专业定向问题,专业与学科群的划分将大学学习与未来职业生涯紧密联系在一起。大学生只有热爱自己的专业,才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学习相关课程,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为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理论基础。
.学习方式的多样性
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多种多样,除了课堂教学这一主要途径外,学生还可以通过查阅文献、社会实践、专业实习、课程设计、学术报告等方式深人学习,将积累的知识融会贯通,不断探索创新,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另外,学有余力的学生也可以撰写学术论文、调查报告以及参加各种形式的竞赛和老师的科研项目等,锻炼动手能力。
大学生学习现状的分析
由于大学学习具有以上一些特点,已不同于中学的传统教育,一些学生在进人大学学习后,没能充分了解这些变化,使自己在由中学生向大学生转变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
.自律意识薄弱
大学为学生提供的学习生活环境是比较宽松的,学生除了完成课程的学习外,有更多的时间自我支配。在这样一个环境里,没有了中学时期的严加管教,一些学生自我放松严重,表现在正常作息时间不能保证,上课有缺席现象;听课不专心、在课上做与课程无关的事情;花费大量时间和朋友吃喝玩乐,不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等。薄弱的自律意识,加之学习内容的加大和学习难度的增加,使得一些学生在刚进人大学学习时就感觉到力不从心,更甚者从此自暴自弃,一撅不振。
.学习目标不明确
在中学时期,学生学习的最高目标是取得优异的高考成绩;进人大学之后,这种明确的目标没有了,面对相对自由的学习环境,有的学生迷失了方向,不知道如何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学习变得没有动力,没有更好地发展自我,个别学生甚至过起了浑浑噩噩的生活,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和自己的大好年华。
.部分学生学习被动
由于学生所学专业是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已经选择了的,不可避免产生两种情况:一是学生对所选专业不了解,进人到大学才发现不感兴趣;二是有些学生为了能进入到大学学习,服从了专业调剂,没能选择喜欢的专业。在大学期间换专业有一定的条件限制,大多数同学只能凑合着读,学习呈现出一定的被动性,也影响到学习效果。
改进课堂“教”与“学”,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适应大学学习的特点,改善大学课堂教学效果,提出如下教
.提高学生对教师的认可度,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所谓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种任务或某类任务的主观判断,是个体自信心在活动中的具体体现。自我效能感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与前提。
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情境中处于一种人际互动关系,这种关系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授课热情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和课后学习效果,给予更多的关注和积极的评价,
建立一种以尊重、关怀和激励为特征的课堂人际关系。
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出于对老师的信任,学生相信教师会利用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设计最好的学习方法,帮助自己持续学习,以达到课程目标;比起个人学习目标,学生优先考虑按照教师制定的学习目标,一步一步地来进行学习;学生相信教师对于自己学业成就的评估。通过总结教学实践可以发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利用教师这一重要资源的学生,不管学习基础与学习能力如何,学习效果是相对较好的。
由此可以得出,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对学生的尊重、认可和激励会促进学生在学习上的自我效能感,从而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增强提供了有利的前提。
.以学生为中心,体现教学的双主性。
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绝对主导者的角色,形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每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的个性特征和一套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所以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该给学生更多的参与权与发言权,除了以授课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考虑积极采用讨论教学、案例教学与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把课堂管理模式转变为交互式的、自主的管理模式,把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课程教学的目的,使得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自觉性得到更好发挥。
为此,教师可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人手,改善教学效果:
()课前,教师要向学生提供课程的特点、学习要求和学习安排,其中包括:每星期的课的内容,每一节课的内容,学生在每个时间段内必须完成的任务;课下需阅读的教材和参考资料、实验或讨论安排、考试安排、评分标准等等。这样使课程内容清晰明了,重点突出,便于学生安排自己的学习进度。
()课中,教师在提纲掣领地对课程内容重点、难点进行讲授之外,要注重提出个人见解,并鼓励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得出结论;适当减轻常规课外作业,可以考虑多增加一些随堂练习,一方面能提高学生课堂听课效率,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另外,教师应创造性地采用新型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课后,除了常规的课后练习之外,教师可以考虑设计一些综合性问题,让学生结合已学的知识加以扩展、延伸和综合,撰写报告和论文,达到对知识进行梳理和深化的目的。同时,教师还要定期与学生交流,广泛收集学生对教学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修正教学过程。
.加强学习指导,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现代学习理论家主张把自主学习从学习动机、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时间、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学习环境和学习的社会性等八个维度来加以界定,当学生在上述八个维度上均能由自己做出选择或控制,其学习一般就被认为是自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