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老年护理的特点范文

时间:2023-07-09 08:34:38

序论:在您撰写老年护理的特点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老年护理的特点

第1篇

当前,世界人口老化以是总的趋势,老龄问题已成为各国重大的社会问题。以我国为列,截至到2008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接近1.6亿占总人开的12%,也就是说全国人口将近4分之一是老年人,老年社会的到来给护理学科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老年患者打交道,

是我们干部病房护士经常要做的工作,在此笔者就老年患者的护理特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1 环境要求

老年病多以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及呼吸系统疾病为主,护理人员应把创造和维护病室的优美环境作为已任。首先要考虑病室的布局是否符合老年人的需要,对灯光照明,扶手和斜坡的设置,轮椅的配备换洗设施及床铺褥垫都应考虑到老年人的需要,增加并室的光亮度,把

病室作为是老人的第二个家庭去考虑,在总体布局上趋于家庭化,生活设施要方便老人,而良好的病室管理措施也是必要的。

2 老年患者的宣教特点

患者入院时,由于环境比较佰生和不适应,易产生忧虑,耐心细致的向他们介绍医院和病区的大致情况,告诉他们谁是主管医生,谁是主管护士,并发病的预防措施,告诉他们怎样使用辅助设施,怎样服用各类药物以及药物的副作用,饮食方面应该注意那些事项和发生意外事故时的急救措施。使患者对自己所患的疾病能够做到,心知肚明,尽早熟悉情况,消除紧张,恐惧的心里,同时护士还应规劝其按时服药,服从治理,树立康复的信心。告诫他们住院期间不要乱窜病房,更不要接触传染患者,防止交叉感染。患者出院时,也应告诉他们目前的病情状况,出院后的注意事项:按时服药,定期复查,适当加强锻炼,注意均衡营养摄取,争强自我保健能力,防止复发,以巩固疗效,合理安排日常生活起居,做到生活有规律,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和充足的阳光。因老年人记忆力减退,要反复多次进行宣教,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3 做好老年患者的安全护理

有些老年人不服老或不愿意麻烦别人,在病房或家中易发生意外,例如摔跤、误吸、坠床等,常可引起外伤、骨折、窒息,诱发脑血管意外等,甚至可危机生命。护士在护理这部分患者时,要加强主动服务意识,加强观察和护理力度,了解和掌握哪些患者易发生意外,提醒他们注意环境中的危险因素,纠正其错误的生活习惯,防患于未然。在安全护理过程中,应该加强老年病房及老年居室的设施配套,例如浴室、厕所、楼道墙壁上安设扶手,卫生间配备坐式便器,室内外地面保持平坦,铺设防滑地毯或地砖,洗手间及床头配备报警装置,夜间保持地灯照明。提醒患者要着合体的衣服,以穿平底鞋为好。并有一定的防滑功能,穿脱衣服时宜坐位进行,平时动作宜慢,迈步要稳,要小心滑,防,特别是变化时防止伤,不能自理的老年患者要有人协助行走和进食。为我们准备的食物要少而精,软而易消化。不管是在老年病房还是在家里,护士和家人都应该加强巡视,防止发生各种意外,保证老年患者的安全。

4 做好老年人的心里护理

老年人已接近暮年,较多的老年患者会有一定精神情绪至性格,行为的改变。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感到孤独,寂寞,易产生悲观失望,恐惧的心里,在老年患者当中普遍存在着怕衰老、怕疾病不愈、怕死的心理。护理人员要重视老年人的心理问题,从我们的言谈举止和服务质量入手,与老年人做好心理沟通,建立良好的信赖关系,理解老年人的处境,尊重他人的人格。重点是要与患者进行非医疗活动的接触,诚鸷交谈是一个良好,有效的手段。通过交谈,可以了解和掌握患者的心理态度,因人施呼,护理效果非常显著,交谈中态度要耐心,说话声音要大而慢,让老人有机会说话,在他们叙述过去时,要认真倾听,让他们在回忆过去中产生一种满足感和自豪感,从而保持良好的心境,让患者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用诱导和解释的方法使老年患者从恐惧状危中得到解脱,从而愉快地接受治疗和护理。并适当鼓励家属陪伴患者,临床研究表明:良好的精神状态有助于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和生理变化,促进疾病的康复,阻止病变情况的发展变化。日常护理中我们精心的护理,解决患者的实际需求,能够争强他们对护士的信任感。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适当地安排一些适合老年患者的活动,比如散步,下棋,聊天,看电视等,以丰富患者的生活,调整他们的情绪,使其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尽可能早地摆脱疾病的困扰,在出院时,患者的心理护理也不能忽视,要针对老年患者的情况及有关注意的各项问题,确保院内外的心理护理不间断。

5 加强日常护理和适度的运动和锻炼

老年患者因身体上多系统多器官的功能不全,生活难以自理,因此要加强日常生活护理,尤其是卧床的老年患者,除按长规给与注射,治理外,重要的是及时清理分泌物,保持身体清洁。保持肢体的功能位置,预防废用综合征和各种并发症。指导老年人进行适度的 运动,以预防和延缓因年龄增加而出现的逐渐衰退的关节病变、周围循环障碍等。对预防精神颓废、增进食欲等方面都有重大意义。护理人员应视老人的病情、体力、潜在力和兴趣,编排不同的锻炼形式和程序,制定活动计划并给予实施。一般以饭后户外散步为宜。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也要定期搬到轮椅上,由护士或家属陪伴行走。

6 老年患者的临终关怀

第2篇

人在不同的年龄时期,心理活动有着明显的差异,老年人因其各器官功能减退,造成生活及诊疗护理工作上的不便,更需要护理人员的特殊关怀,同时要求护理人员有较高的心理素质。在护理工作中通过我们的体态语言、安慰性语言、治疗性语言和较好的人际关系去影响、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在二十余年的护理工作中,我们对老年患者的心理变态进行了观察和探讨,并提出了护理对策,现将这方面的体会报告如下。

1 老年患者易产生孤僻、暴躁的心理,要注意语言艺术

有的老年人在家是长辈,在单位曾是领导,有的还在战争年代立过功,往往以功臣自居,行为不愿受别人支配,不习惯入院后的“被领导”,感到约束,对有害于自己身体健康的不良做法也不肯改,好发脾气。对此类患者,医护人员特别要注意举止文雅,语言规范,态度和蔼、诚恳,注意讲话方式及语言的艺术性。要尊重他们,从感官上给他们良性刺激,耐心听取他们的要求和意见,能做的尽量予以满足,做不到的要予以耐心、诚恳的解释,使他们产生信任感,以消除不利的心理因素。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不是去教育和改变患者,而是去启发他们与疾病做斗争的积极性。在诊疗和护理过程中,我们还尽量做到用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宣教疾病的发生机理、治疗原则、注意事项等,这样就容易赢得老年患者的信赖。比如,对于高血压患者,我们经常宣传食盐过量与高血压的利害关系,帮助老年患者改变嗜盐过度的不良生活习惯,介绍长寿老人生活经验和防衰老的措施。

2 老年患者易产生情绪低落、孤独、悲伤的心理,要注意关心体贴

老年人由于身体衰老、体弱多病,往往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感慨,缺乏朝气,感到自己老了,不中用了,自卑感很强。有的老年人感到自己患病给社会、子女都带来了负担,情绪低落、沉默不语,加上住院后对自己的病情考虑过多,产生恐惧和猜疑情绪,对未来没有兴趣,也没有寄托。对此类患者,医护人员要体贴关心他们,了解他们的痛苦,帮助他们寻找生活的乐趣,减轻疾病的折磨,生活上多照顾,饮食给予高营养、易消化的食物。

3 老年患者易产生情绪改变、喜怒无常的心理,要注意心理疏导

有的老年人性情变化多端,总是希望得到别人的注意,希望儿女及亲朋好友多加探望,能听到良好的消息,求得精神上的安慰。时而又感到烦躁,喜欢清静,不希望过多的人探望,如果儿女亲友日久不来,又感到孤独寂寞,怨儿“不孝”,亲友不关心。有的老年人长年不愿离开病房,有怕死感,总感到在家生活不安全等。这些表现都是脑动脉硬化的征象。所以,医护人员要特别注意了解患者这些错综复杂的心理变化,要与他们的家属密切合作,同时做好同病室患者的工作,让他们互相关心。我们还经常巡视病房与老年患者谈心,征求意见,并且从精神上、生活上给予帮助照顾,使患者从思想上感到轻松愉快,对其疾病的恢复产生促进作用。

4 老年患者易产生过度谦让、冷漠的心理,要注意情感的交流

人们住院一般都会感到陌生,老年患者更是如此,人入暮年,已历经人生沧桑,世间风雨,他们的忍受力是惊人的。这就造成了有些老年患者对环境、对疾病淡然处之,宁愿忍受也不提什么要求,表现出过分谦让与冷漠。护士要特别注意他们的每一细小变化,善于调节他们的生活,把必需物品放在易取的地方,使他们感到方便,不必经常求助别人。另外,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他们多活动。我们要以诚相待,耐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加强心理咨询,深入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解除患者的冷漠情绪,并说服家属理解患者的心理,多关心、体贴患者,使患者感到家庭的温暖,从而唤起患者的热烈情感,使心情处于最佳治疗状态。

5 老年患者健忘、爱唠叨,要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

第3篇

【关键词】老年人;并发症;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1-0165-01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全社会更多地关心老年人健康,改善 老年人生活质量。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人的平均寿命随之增长,但在工农业迅速发展、交通运输日益发达的同时,各类车祸、生产安全事故也不断增多,当这些不幸发生在老人身上时,由于年老体弱,多数病人需要长时间卧床。尤其是骨科手术后的病人,多数丧失生活自理能力,需要别人的帮助。做好对老年病人的护理,尽快恢复其基本生活自理能力,有利于促进疾病的康复。为达到上述目的,一定要掌握老年人护理的特殊性,提高老年人护理工作效果,护理人员的责任义不容辞。下面就2009 年1 月~2010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400 多例骨科老年病人的临床特点及护理体会予以总结。

1临床资料

我院骨科2009 年1 月~2010年12 月份共收治住院病人192l 例。其中55~92 岁446 例,占本科住院总人数2312 % ,55~60 岁236 例,61~70 岁116 例,71~92 岁94 例,其中女174 例,男272 例。这些病例中长期卧床的比例占70 % ,有半数以上合并其他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慢支、肺气肿、肺心病、营养不良性水肿、静脉曲张、前列腺肥大等。其中有1 例死于心肌梗死,1 例死于脑出血,1 例死于癌转移。其它均治愈出院。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掌握骨科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有计划地进行护理。当患者带着病痛就医时,面对的是医护人员和其他住院的病人,要等待各种检查、治疗、手术,加之大多数生活自理能力差或完全丧失,随表现出烦躁、焦虑、恐惧、激动、多语、失眠等,这些心理状态都不利于疾病的治疗。为解除病人思想负担,使之积极配合治疗,最重要的是给病人心理上的安慰。我们根据病人的经历、文化素质、生活习惯、业余爱好、家庭情况及经济状况等,采取不同的交谈方式,与病人进行亲切的交谈,护患之间相互沟通,使之信任我们并对自己的伤病有所认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护士对待老年患者一是要尊重他们,二是要理解他们,三是要在生活上关心他们,要经常与老年患者进行思想沟通,处处体贴照顾。

2、2 生活护理 老年人反应迟钝、接受能力差,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应耐心、细致多做解释。操作时动作轻柔,给病人一种安全感、亲切感、使之容易接受。患者住院后生活环境习惯改变,加之各种因素影响,易造成失眠。护士应注意夜间有治疗护理操作时,尽可能集中进行,建立规律的生活习惯。尽量满足其一切所需,不能表现出有任何厌烦的情绪,让病人信赖我们,使其精神上得到安慰,为进一步配合手术、药物治疗打好基础。

2、3 营养护理 个别病人因生活不能自理,怕增添麻烦,为减少大小便次数而控制饮食。应向其说明营养的重要性,鼓励其多饮水、多进食易消化食物,保持二便通畅,避免便秘。

3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及护理

3、1 警惕心、脑血管的并发症 老年人多伴有循环系统的明显衰退,如心、脑血管硬化,心肌收缩相对减弱,心血管不能适应正常时的应激状态,加上创伤疼痛的刺激、精神紧张,有潜在发病的可能,导致并发症出现。此类病人,一经入院应引起重视,除进行各种检查外,应严密观察病人的血压、脉搏、神志等生命体征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2 防止呼吸道并发症 老年人呼吸功能相对减弱,一部分病人有烟酒嗜好,并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源性心脏病史,所以长期卧床及术后病人易发生肺部并发症。因此入院后,要求不吸烟,讲清吸烟对术后身体的危害性。鼓励病人咳嗽、作深呼吸,上肢能活动的作扩胸运动,增加肺活量。在协助病人翻身时,拍击背部使积痰易于排出,怕疼痛、不能咳嗽的病人鼓励病人尽量把痰咳出,若痰液粘稠可给予雾化吸入。

3、3 褥疮的预防 长期卧床,截瘫或需牵引病人,由于全身血液循环差,皮下脂肪少,皮肤干燥多皱褶,皮肤营养缺乏,弹力及皮肤抵抗力低下,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尤其是骶尾部、后枕部、踝关节、足跟部各骨突处容易发生褥疮,因此病人入院后给予气垫床、海棉垫或骶尾部加防褥疮垫,骨突处可垫海棉圈。不能自行翻身的隔2h 协助翻身1 次,并用50 %红花酒精按摩受压部位,促进血液循环。护理上一定要职责到人,每班检查交班,护士长不定时抽查,人人重视,使大家认识到,预防褥疮的发生,不是某个人的事,必颈全体医务人员及家属共同努力。由于措施到位,责任到人,多年来无褥疮发生。

3、4 预防泌尿系感染 老年人因肾血管硬化,肾血流量减少而致肾功能减退,此外膀胱粘膜并随着老化萎缩,前列腺肥大等均可发生尿潴留,再加上卧床而引起泌尿系感染。对长期卧床病人嘱其多饮水,有尿及时排出,排尿困难时,可用手挤压下腹部,使膀胱余尿排空。需行导尿术的病人,按留置尿管的护理常规护理。

3、5 预防消化系统的并发症 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均减退,因病情需要使用激素治疗的应警惕应激性消化道出血,密切观察腹部及大便情况,发现黑便及时报告医生处理。长期卧床病人易出现腹胀、便秘情况,宜进食粗纤维易消化的食物,饮食有规律、定时定量,必要时可用缓泻剂。

3、6 防止骨延迟愈合 老年女性病人,由于雌激素水平低下,甲状旁腺素分泌增高以及老年人运动量减少,骨细胞活动性降低,而钙的吸收利用率下降易发生骨质疏松,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延长或不愈合。可给病人服用钙剂,进食含高钙食物,并用适量维生素D 增加钙的吸收利用。

第4篇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87例,男57例,女30例,其中60~70岁46例,71~80岁26例,81~90岁15例。

2 老年人的生理特点

2.1 组织器官老化,生理功能下降,身体各个组织器官的衰老退化在60岁以后更明显。随着老年化现象的加重,其相应的生理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减退,如脑细胞老化常表现为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表达不准确;运动系统衰老则表现为关节僵硬、肌力下降、动作缓慢、活动不协调、不便利等。

2.2 由于老年患者几乎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缺钙等现象,因此骨骼伤恢复更为缓慢。

2.3 老年人身体伴随疾病多,容易诱发危象。由于组织老化,各种慢性疾病的积累,使老年骨科患者往往同时患有多种急、慢性疾病,一旦受到外伤,不但机体防御机能容易遭到破坏,引起病理改变,而且容易引起其他组织器官连锁病变,如诱发脑血管意外、心肌梗死、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3 护理

3.1 严密观察病情 对于老年患者的主诉,医护人员要尽量向其家属问清楚得到证实,因老年患者健忘,对发病的时间、病情变化的经过等记不准确、有时还可能把症状出现的次序颠倒,影响正确诊断。

老年人反应迟钝,对伤病症状不敏感,因而叙述不清。如伤病引起的疼痛反应,老年患者常因疼痛不敏感而掩盖临床症状,造成误诊、误治,导致严重后果,因此对老年患者不能完全相信其主诉,要密切观察其各种反应和变化,对任何细微的症状都不可掉以轻心,有临床疑问时配合必要的辅助检查,掌握第一手资料,及时做出正确诊断,才能真正做到不贻误病情。

详细了解、掌握老年患者的健康状况,如有何伴随疾病,重要脏器和组织系统生理功能程度,护理时有的放矢,有针对性重点观察、护理和采取保护性措施,如注意保持血压平稳,严格控制输液量及速度,注意增强机体抗感染能力。

3.2 生活护理 加强老年患者的生活护理,绝大部分老年患者喜欢安静,应尽量安排在小病房,老年患者喜欢空气新鲜,希望病房中有花草,多数老年患者不喜欢睡海绵床垫,护理中要尽量迎合老年患者的生理特点,对行动不便的患者注意上下床和行走锻炼时的保护,必要时给予拐杖或轮椅。对长期卧床失去生活自理的老年患者更要保持身体的清洁,及时清除分泌物,协助患者完成进食、洗漱、排便等生活所需。老年患者睡眠少,夜间易醒且入睡困难,因此对老年患者的夜巡要合理安排时间,巡视时要注意脚步声、开关门动作等应轻柔,以免影响患者休息。

3.3 饮食护理 加强饮食营养护理,安排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饭菜可口,以保证患者必须的营养摄入。

3.4 并发症的预防 老年患者由于长期卧床,易发生褥疮、坠积性肺炎、肢体功能废用性萎缩等并发症,因此,要1~2 h给予翻身拍背1次,可用樟脑酒精行长期受压处的按摩,并保持床铺的清洁、干燥、平整。

3.5 功能锻炼 加强功能锻炼是增强肠蠕动、提高胃肠道消化吸收能力的重要措施。对长期卧床患者可采取腹部按摩,服用助消化药物等对症治疗,以保证胃肠消化吸收功能。加强患肢功能锻炼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防止骨质疏松加重,促进康复的重要措施。

第5篇

【关键词】内科;老年患者;心理特点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239-02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工作生活、社会地位、经济条件的改变,以及疾病增加,行动不便,必然造成老年人的孤独感、失落感、寂寞感的增加,造成了老年人独有的心理特点[1]。因此充分认识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并施以合理的心理护理,可以提高老年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对提高患者的疗效及满意率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对我院2013年1月-12月内科老年住院患者8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1月-12月内科老年住院患者86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1例,女36例;年龄在62~82岁,平均年龄为75岁。

1.2 方法

观察分析每一位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特点,关心与鼓励他们,同时争取与老年患者建立起和谐的护患关系,通过行之有效的心理沟通,取得老年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

1.3 护理措施

1.3.1 老年患者与青年患者的心理差异

①感知功能衰退:由于老年人脑组织萎缩,细胞功能下降,大脑皮层退化,加之眼、耳、鼻、皮肤等感觉器官的老化及病变,对视、听、嗅等感觉能力下降,引起反应迟钝、注意力涣散、依赖性增强,随之出现老年人心理上的孤独、悲观、抑郁、消极、冷漠等[2]。②思维能力下降:因记忆力减退,思维过程减慢;另外长期形成的思维模式和不愿意接受新事物使老年人固执、多虑、易冲动等。③记忆力衰退:记忆由识记、保持、回忆和再认四个部分组成。老年人的记忆力衰退。表现为机械记忆力和近期记忆力差,爱唠叨、急躁、埋怨。④性格与行为的改变: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性格也随着发生一些变化,有些老年人做事优柔寡断、顾虑重重;还有些老年人不愿与人接触交往,性格孤僻[3]。⑤情绪情感的变化:老年人的情绪变化时多种多样的,可由个人所处的环境、职业、素养等不同而表现各异。有些老年人情感变得幼稚、不稳定,像孩子一样,稍不顺心便会生气、哭泣,有的则会因一点小事兴高采烈,或因较大刺激而反应强烈,情绪失控。针对老年患者的与青年患者的心理差异,首先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和谐的相处关系。语言是情感交流最主要的方式,护士可以通过经常与患者一起聊天等方式,充分关心患者日常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可以提高患者对疾病本身的了解程度,还可以帮助护理人员对患者思想情绪的变化及各方面需求做较为深入的了解。

1.3.2 老年患者自身的心理特点

①焦虑不安,老年患者往往对自己疾病的相关问题及相关知识不了解,对疾病的严重程度及是否能治愈等还不清楚,因此常常引发焦虑不安,可出现食欲下降,睡眠不佳等。②孤独寂寞:老年患者由于住院时间较长或亲人陪护时间较少,而又不愿同其患者交往,患者感到非常孤独寂寞,情绪低沉等。③悲观恐惧:主要见于病情较重或癌症患者等,感觉正向死亡靠近,加之病痛的折磨因此产生恐惧、紧张;还有些患者对自己病情预后不了解,缺乏信心,产生悲观失望心理。④多疑:在老年患者中较为多见,此类患者过于谨慎小心,对自己的健康问题往往过于关注,如出现稍微的不适,就以为自己身患严重疾病。针对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应有针对行的实施护理,①焦虑不安:首先了解影响患者焦虑不安的因素,可通过周围环境来改变患者的焦虑情绪,比如可以再在床头上放一些绿色植物,或建议患者听一些舒缓音乐,指出焦虑不安对疾病产生的不利影响,从而能减轻患者的焦虑不安情绪。②孤独寂寞:这类患者虽表面冷漠,但内心情感丰富,内心渴望有人关注,对于这类患者在护理上要打开患者的心扉,通过与护理人员的交流、与其他患者之间的交流,从而提高患者的适应性和相处能力,帮助患者摆脱孤独寂寞[4]。③悲观恐惧:这类患者一般病情较重,无法预后,对这类患者要给以更多的同情,并可给患者讲一些同种疾病治疗成功的例子,减轻患者悲观恐惧心理,从而提高患者治疗的自信心。④多疑:对此患者应耐心疏导,给患者讲解疾病知识,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及一些生理上正常的表现,消除患者多疑的心理。

2 结果

通过调查分析,84人(96%)积极配合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86人(99%)在住院期间对比较满意(其中一人因医保报销问题保留意见)。

3 讨论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发展,我国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内科老年患者,由于老年人自身的衰老,内科患者数量增加有味明显。且老年患者的与青年患者的心理差异,不能将青年患者的护理方式直接应用于老年患者身上,对老年患者实施护理,首先应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和谐的相处关系。其次护理人员还应针对内科老年患者的护理工作特点,针对不同老年患者的症状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对患者实施全方位的优质护理服务。总之,对老年患者的护理,要因患者而异、因患者疾病而异,这样才能起到对疾病治疗的促进作用,促进老年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梁秀梅,李建华,中艾琳,李晓芳,方忠宇.老年危重患者的心理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2):65-66.

[2]钟玲,蒋智云,董艳群.围手术期患者实施系列人文关怀护理的效果[J].现代预防医学,2011,34(15):98-99.

第6篇

【摘要】通过对40例老年鼻出血患者的观察,总结出老年鼻出血患者的特点。有顽固性出血倾向,量大且反复;多与高血压、动脉硬化及心脏病有关,有嗜烟酒史者。治疗多采取鼻前后孔填塞,动脉结扎。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在做好基础护理的前提下,并做好心理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促进了老年人鼻出血的康复进程。

【关键词】老年;鼻出血;心理护理

鼻出血是临床常见急症之一。尤其是老年人因血管不同程度的硬化,管壁缺乏弹性,构成既易出血不易止血的特点,一旦出血,量大且反复,患者可危及生命。加之老年人生理老化和功能衰退,其免疫防预功能低下,对外界刺激的应答反应减弱,抗病能力下降,这些因素造成老年人与正常人的不同心理。我们以心理护理的科学指导,结合实践在做好基础护理的前提下,做好整体护理。

1 临床资料

40例老年鼻出血患者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54-67岁;其中男患者有烟酒嗜好者占60%,发病春冬季居多,可能与寒冷风沙大的气候有关。

2 老年鼻出血患者的特点

2.1 鼻腔后部,无法明确出血部位及全身原因而致鼻出者较多。本组18例(45%)出血点位于鼻腔后部,14例(35%)无法明确出血确切部位。伴高血压,心脏病患者23例(57%),其它内分泌失调,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及肺源性心脏病患者10例(25%)。

2.2 老年鼻出血易反复,出血量大,有顽固性出血的倾向,除采取有效止血措施外,应同时治疗原发病的并发病,才能达到治疗的效果。

2.3 老年鼻出血与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脏病发病率有关,且大多有20年以上的嗜烟酒史。

3 护理措施

3.1 护士应首先稳定患者情绪,树立其占胜疾病的信心,由于年老体弱,发病住院时,各种免疫机能大大降低,他们易产生悲观,对全愈信心不足,护士应动作轻柔地安置患者半卧位,安静休息。缩短护患距离,沟通护患感情,使其情绪稳定,有利止血。进行鼻腔填塞后,嘱患者勿用力咳嗽,勿用力擦鼻挖鼻,尽量减少活动,并保持大便通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定期测血压、脉搏。

3.2 主动增进了解,加强角色置换,促进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对高血压、心脏病引起的鼻出血患者应严格查房制度,经常巡视病房,防止意外情况发生,如发现面色苍白,出冷汗,烦躁不安,口干脉快,血压降低等情况,提示患者进入休克前期,应立即协助医生做好急救措施。长时间鼻腔填塞,会导致头痛,应向患者解释清楚,必要时根据医嘱给以低流量吸氧,减轻细胞缺氧,以免加重鼻出血及心脑并发症的发生,并嘱患者未经医生许可切不可自拔沙条。止血后,偶有血性眼泪属正常现象,对流入口腔的血液尽量吐出,切勿咽下,以免刺激胃粘膜,引起恶心、呕吐,加重鼻出血。

3.3 注意环境对心理的影响,多数老年病人住院后加重了孤独感和疏离感,常引起焦虑和烦恼,因此,要尽量给患者营造一个舒适的休养环境。保持病房清洁整齐,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光线柔和,使患者感到舒适。有好多患者由于出血量大,并伴有严重失眠,头晕,我们除常规消炎,凡士林油沙条填塞外,每晚睡前给以止痛镇静药,鼻腔点复方薄荷油,保持鼻粘膜湿润。

3.4 生活护理,给患者温水泡脚,室内保持适宜的湿度,并给患者提供报刊、音乐、电视,转移其注意力,排除老年人的忧虑,减轻心理负担。

4 效果评价

我们对40例老年鼻出血患者心身护理的不同环节中,都始终如一地保持稳定健康的身心状况。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言谈举止都体现出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关怀。将心理护理渗透到护理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提高了患者康复进程,缩短了患者住院天数。

第7篇

关键词:老年慢阻肺;心理特点;护理干预

老年慢阻肺会在发病过程中对患者的呼吸道造成阻塞,让患者感受到呼吸苦难的折磨,并让其整个活动受到限制。由于慢阻肺的病情发展缓慢,这也在无形当中延长了治疗的时间,因此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会让患者产生一种焦躁、消极的心理情绪,甚至出现放弃治疗的情况。针对这种问题,护理人员要格外重视患者的心理特点,用最耐心的态度给予患者关怀,运用一定的沟通技巧了解患者对于治疗或护理的具体需求,让其树立乐观、自信的心理面对治疗,为日后的康复做好充足的准备。

1 慢阻肺概述

慢阻肺简称"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属于一种以持续的气流受到限制为主要特点的疾病,引发慢阻肺的主要原因为吸烟以及吸入有害颗粒等。慢阻肺属于一种慢性疾病,长期以往会对患者的肺部乃至整个机体造成极大的伤害,并会引发其他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质量。其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胸闷以及呼吸困难等,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患者还会出现呼吸变浅甚至心力衰竭等症状。

引发慢阻肺的因素主要为个体因素及环境因素两类。个体因素是指遗传因素而引发的慢阻肺,但最重要的仍然是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所引发的慢阻肺为吸烟、空气污染或者由于患者的职业等原因吸入粉尘或其他有毒物质。这些因素都会对患者的气道功能造成损害,为细菌的侵入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慢阻肺在老年人这一群体中具有极高的发病率。根据世卫组织的相关统计表明,慢阻肺在50岁老年群体中具有13.7%的发病率,并且这项数据还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因此要在临床中对其治疗给予高度的重视,为患者的康复创造一个优越的环境。由于慢阻肺的病情发展缓慢,治疗时间长,很多患者由于抵抗不住治疗的压力而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影响其治疗与恢复。为了从根本上提升患者的生命健康治疗,护理人员就要对老年慢阻肺患者投入大量的精力,了解其心理特点以及对护理的具体要求,对其提供耐心细致的护理干预手段,既能促进其预后康复,又能建立起一个稳定和谐的护患关系。

2 老年慢阻肺患者的心理特点

2.1精神抑郁 在老年慢阻肺患者的众多心理问题中,以精神抑郁最为常见。受到年龄等因素的影响,老年慢阻肺患者会不善于与人沟通,也不善于将自己内心的感受与需求表达给护理人员,导致护理人员不了解患者的真实需要。久而久之,患者更加不愿意讲述自己的需求,并表现为情绪低落和注意力减退。老年慢阻肺患者会有半数以上存在精神抑郁的心理问题[1]。

2.2焦虑紧张 由于慢阻肺是一种肺部的慢性疾病,需要很长的治疗时间,然而其临床表现为咳嗽、胸闷、呼吸困难,对患者来说是一种难以言说的折磨。大多数患者承受不了病痛的折磨,对治疗丧失了信心,就会产生焦虑紧张的心理。李姣佯[2]的一文中选取了其院的60例高龄慢阻肺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实际表现,总结患者的心理特点。研究结果表明,这60例患者中有48例具有焦虑紧张的心理,占总人数的80.0%。这些患者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失眠等,甚至在治疗过程中对护理人员发脾气,不配合治疗,也耽误了其最佳的治疗时间。由此可见,焦虑紧张的心理问题对患者的治疗会带来极其严重的不良影响。

2.3依赖性强 慢阻肺不易彻底痊愈,会呈现出反复发作的特点。由于慢阻肺的主要发病群体为老年人,病情的反复发作会给其生理及心理带来极大的变化,会将生存的希望全部寄托到医生和护理人员身上。老年慢阻肺患者会在不同程度上出现孤独的感觉,同时病情的治疗不彻底会让其产生一种绝望的心理,而将康复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医护人员身上,依赖性强。如果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觉得自己的希望破灭,就会在心境上发生明显的变化,不愿意配合治疗[3]。

3 老年慢阻肺的护理措施

3.1减轻患者的思想负担 在了解老年慢阻肺患者的心理特点后,能够得知这些心理问题会影响治疗效果,甚至会让患者产生绝望、轻生的念头。因此护理人员首先要减轻患者的思想负担,为其创设一个温馨和谐的治疗环境。廖鲁燕[4]的文中选取了某院68例慢阻肺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患者入院之前护理人员就对患者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将患者的病房布置的宽敞明亮,病房温度调节到让人舒适的环境下,为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2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树立患者自信 患者面对反复发作的病情,最容易丧失救治的自信。面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要加强和患者的沟通,起到一定的疏导作用,让患者能真正对护理人员卸下心防,准确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感受。而护理人员也要对患者采取耐心的安慰,通过向患者讲述慢阻肺成功的病例激发患者的自信心。宋彦[5]等人的文章中,对其医院的老年慢阻肺患者提供全程优化的护理,其中最重要的环节为心理护理。通过这种护理方式,取得了患者的信任,在治疗中患者能够配合医护人员。大部分的患者最终都康复出院,很多患者也对护理人员的良好态度表示了感谢。

3.3对晚期慢阻肺的患者提供护理 晚期的慢阻肺患者长期受到病魔的折磨,同时还会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逐渐会对疾病的治疗产生一种绝望的心理,甚至想要放弃治疗。根据相关的医学研究表明,晚期的慢阻肺患者会或多或少存在一种病态的心理,面对这种患者,护理人员一定不能对其刺激。针对晚期的慢阻肺患者,护理人员应尽可能满足患者的要求,同时对其家属进行宣传教育,叮嘱家属要在饮食起居方面照顾好患者,不要在患者面前提高关于疾病的任何字眼,让患者有一种心灵上的寄托,配合医护人员每一个环节的救治。

3.4服药护理 服用药物应从小剂量开始,以成人常用量的1/3或1/2为最佳状态,并且需要根据慢阻肺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调整,加减药物的剂量。治疗慢阻肺的药物对患者身体机能影响较大,如果患者一开始就采用大剂量药物,尽管能够取得一定成果,但是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血液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功能性器官,造成患者服药后出现诸多不适症状。同时大剂量的降压药物也会造成患者耐药性的提高,导致日后降压只能不断增加药物剂量,对患者治疗及护理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治疗老年慢阻肺的药物的服用必须根据患者自身实际情况,合理安排用药剂量,从而获取满意的治疗效果。

4 结论

对于老年慢阻肺的患者,要想从根本上治愈患者,除了医疗上的进步之外,还要让患者信任医护人员、配合医护人员,这就需要在治疗过程中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随着护理模式的不断变化,人文关怀会愈发显示出其独特的作用。相信在今后的日子里,只要护理人员对老年慢阻肺的患者给予一些关爱,就一定能让人们心中冰冷的医院成为美好的春天!

参考文献:

[1]殷娅.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0,08(14):118-119.

[2]李姣佯.对于高龄患者慢阻肺的心理护理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4,02(25):247-248.

[3]蒋艳.对老年慢阻肺合并气胸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4,07(1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