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高效课堂理论学习范文

时间:2023-07-09 08:34:34

序论:在您撰写高效课堂理论学习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高效课堂理论学习

第1篇

---谈高效课堂有感理论学习体会

天天谈高效课堂,什么不是高效?怎样才能高效才是我们要明白的问题。高效的课堂,是每一位教师与全体学生在课堂上全面互动的过程,是从高效教学出发而落脚于学生学习的高效率。在新课程条件下,高效课堂就是在每一节课中,学生在愉悦的心理条件和良好的学习环境下,能达到厚积知识,破难解疑,优化方法,提高能力,高效学习的境界。这样的课堂中,学者乐于学,不仅掌握了知识,更增长了能力;教者乐于教:不再声嘶力竭,而是师生互动,适时点拨,少讲精讲。因此,课堂教学的目标是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它针对的主体是学生群体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通过一节课,使每个学生个体都有所发展,这样的课堂才能是高效的。

首先精心设计教案,提高课堂教学艺术使学生乐于学,这就要求自己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尽最大努力使每个学生不再认为学习是一种负担,使教学真正成为师生积极的互动。

其次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试图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又怎样才能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进行课堂调控,设计适当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牵引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

第2篇

【关键词】多元学习理论;高效课堂设计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能否找到一种适合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以达成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培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是教育人一直不断思索、不断求证的过程。我们固然要进行理论层面的研究,我们更期待有更好的操作办法。

一、数学高效课堂设计的基础

1.基于新的课程理念

在教师为主体的教学理论背景下,数学课堂设计主要是围绕知识点的讲授而进行的习题设计,学案是以习题为教学内容的载体。随着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新课程理论的提出,教学内容不再是单一的以教师为主体的习题讲授,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

2.建立新的课堂模式

数学高效课堂设计应该是学生课堂活动方案的设计,是针对新授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等不同课型而设计的活动方案,一般由课题、学习目标、活动方案、检测反馈四部分构成,突出学习的目标性、探究性和开放性,更强调教师要研究教材、研究学情、设计活动和课后反思,是教学平等、教学民主、教学互动、教学相长的活动平台。

3.探讨新的问题解决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问题展示、教师讲解等活动很好地解决了学生新课程理念提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的提升,但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学案模式在对学生个体深层次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和课堂高效性实现两方面还需要做一些思考和探索,数学高效课堂的设计理念和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应该有机统一,还需要不断地完善。

二、数学高效课堂理念的引进

1.多元智能理论

加德纳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首先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结构,包含了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八种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作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探索智能。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是在八项智能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达成在某一智能或某几个智能方面突出发展的过程,最终达到“每件事都知道一点,有一件事知道的多一些”的个性发展目的,强调每个学生的智力水平没有高低之分,只存在智能组合方式的差异和表现形式的不同。

2.学习金字塔理论

“学习金字塔理论”最早由美国学者爱德加戴尔于1946年首先提出,后经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研究而形成成果,它用数字形式形象地显示了采用听讲、阅读、视听结合、示范等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的内容(平均学习保持率),其中,采用被动式学习方式的学习者在两周以后平均学习保持率低于30%,而采用主动式学习方式的学习者在两周以后平均学习保持率则高于50%。

3.活动教学理论

简而言之,活动教学理论就是教学以活动的形式开展。结合活动教学理论,数学课堂设计思想定位为“做中学”, 数学高效课堂设计应将学科教学活动化,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导学的主导作用,以学定教,以导促学,将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的学。

4.三种理论的整合

多元智能理论侧重于多元智能的训练,解决了学生“学什么”的学习需要;学习金字塔理论侧重于学习方法的选择,解决了学生“怎样学”的学习策略;活动教学理论侧重于知识内化的途径,解决了学生“如何得”的学习手段。将多元智能理论学习金字塔理论和活动教学理论有机整合,各取其长,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学会自学,学会合作,学会讨论,学会实践,学会展示,学会反思,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构建高效生成的课堂。

三、数学高效课堂设计的完善

1.数学高效课堂设计要渗透多元智能培养

要使数学教学达到对学生个体深层次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和课堂高效性实现,其根本在于活动的设计要体现多元智能,也就是说数学高效课堂设计应围绕“学什么”、“怎样学”、“如何得”进行设计,在课堂的多样化训练中提高学生的自我知识的构建,自我能力的提高和自我习得的评价。

2.数学高效课堂设计要符合本学科的特点

数学高效课堂设计应体现认知的逻辑过程,因此数学高效课堂设计应包括“数学的基础知识”、“一些基本概念和规律”等等,更要培养学生“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品质”,就此,我们应该将数学高效课堂设计成可探究、可深入、可质疑的形式。

3.数学高效课堂设计要注重学生思维品质

“学习金字塔理论”其根本就在于说明“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的高效性,但这并意味着无论什么问题都直接进入讨论的环节,那种没有目的的或没有经过独立思考的讨论是低效的伪讨论。讨论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求同,更是思想的叠加交换,而不一对一的物质交换,努力的把时间交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去做、真正去想、真正去讨论、真正自主构建,而不是总停留在“行不行?”、“会不会?”、“好不好?”低水平思维状态。

4.数学高效课堂设计要强调教学设计精准

有时候,数学课堂教学任务不能完成,我们将问题归结为学生活动多了,课堂容量小了,对此,我们要反思活动内容是不是重点?活动形成是不是恰当?教学内容符合不符合学情?等等,而不能以偏概全中。

数学高效课堂设计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学生“学什么”、“怎样学”、“如何得”,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在摸索中实践,在实践中改革,以期课改更合适和更适合。随着课改的深入,数学高效课堂设计和实现会出现一些困难和问题,我们更期待问题的解决,而不能因噎废食,抛砖以引玉,毕竟只有改革才会有希望。

【参考文献】

[1](美)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新华出版社,1999年10月1日

第3篇

关键词:学习小组;预习;互助解疑;训练;巩固;高效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12-0161-01

3.1模式教学理论是在我校多年来教学模式老化、课堂效率较低的背景下,以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昌乐二中的“271”模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邱学华老师的“尝试教学法”等先进教学模式为基础,结合我校生源实际情况,以我校为实践基地的高效课堂模式。是以充分发挥学习载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对“三有一不”(有指导、有巩固、有训练、一分钟都不能停)教学原则的进一步升华,是以课堂高效为宗旨,让课堂的每一分钟都高效、让每位学生都高效、让课堂的每个环节都有效为目的。

一、“兴趣学习小组”建设

班级“兴趣学习小组”的建立是各位任课教师每节课要具体落实“3.1模式”中的互助解疑的一个重要组织环节。因此,我就将本班学生以科目优势互补的原则(比如A同学的数学好、则在他/她的身边安排一个数学较差的);以座位集中的原则(一排两人、三排为一小组、组长坐中间);好中差平均分配原则(将本班学生根据学情分为好中差三等级并平均分配到各个小组);组长负责制原则(将本班内责任心强,品学兼优的十位学生选为组长);将班内学生分为十个学习小组,每组六人。学习小组的建设特别是在互助解疑的一个重要组织环节。小组之间以每次的月考成绩做一评比,并辅以相应的奖惩制度。班级“兴趣学习小组”的建立极大的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他们的互助合作精神。

二、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3.1模式”的第一环节,也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在以前的教学环节中也有课前预习这一环节。有了这一环节,作为课堂的主宰学生来说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发现自己的问题。有了这一环节,对于课堂的主导老师来说才能增加一堂课的教学容量从而提升课堂的高效。但怎样做才能使课前预习更有效呢?首先老师对学生要求预习的内容要具体、要预习到什么程度、量要适中,太少则达不到预习的目的,太多则学生无法完成,只能是事倍功半。同时要求学生在自己预习的过程中将自己遇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将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带到小组内讨论解决。关键的是老师一定要在课前跟踪检查,或让学习小组组长定时检查,否则,久而久之学生将会把它当做一种形式、敷衍了事。

三、互助解疑

互助解疑是“3.1模式”中的第二环节。小组成员将自己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在课堂上提到小组中来相互展开讨论,一方面即解决了个人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使个人的问题在组内共享,如遇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由组长在课堂上提交给老师解决。通过口头讲解、书面展示、黑板展示等形式互助解决,在组长的负责下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老师在小组之间来回做宏观指导。若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各组长将组内共性的问题收集、统计,然后提交给老师。老师则加以整理,如有机会尽量在关键问题上加以点拨,给予机会启发学生自己动脑逐渐形成动脑的习惯,这样既解决了问题,又避免在学生已经弄懂了的问题上无谓的浪费时间从而达到课堂的高效。既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又让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和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同时培养了同学们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增进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感情,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岂不是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精讲点拨

教师根据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中发现的问题,对重点、难点、易错点进行重点讲解,帮助学生解难答疑,总结规律,点拨方法与思路。当然教师要有驾驭教材,知识点知识层次和框架的能力。同时还可根据实际需要对讲解内容进行相应的拓展,以防好学生“吃不饱”现象的出现,力求对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能自己解决的不讲避免浪费课堂时间。

五、达标训练

达标训练是“3.1模式”最后一个环节,是对一节课的有效巩固。首先老师要对这节课所学内容的训练题精心设计或挑选,而且还要在课前对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出预先设想,同时根据课堂中每个小组,甚至每个组员出现的不同情况做出具体分析也可对达标训练题做一微观调整。达标训练也是把课外作业提前到课堂上,这样个体的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得到小组和老师的帮助,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

六、课后巩固

课后巩固是是有效学习的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提出“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的教学理论。课堂上所掌握的知识点以及所解决了的问题要求学生在课外及时的加以巩固,同时老师要在已后的课堂上针对个性或共性的问题加以提问或以专题训练的形式加以巩固。看是否学生达到真正的巩固。从而将外在的知识真正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第4篇

关键词:学案;一轮复习;高效课堂

一、领悟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的基本任务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重在基础,由于学生对物理知识遗忘较多,所以复习要求学生对基础知识有所通读,立足课本、高于课本,对知识点进行有效梳理,努力构造知识框架,扫清知识死角,提高基本的解题思路、解题方法,养成良好的规范解题的习惯。及时总结梳理做过的习题,从中悟出方法、技巧。通过习题练习达到巩固基本概念的目的,从而提高解题能力。

二、明确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学案的编写流程

就编写过程看:在集体统一备课的基础上,通过课前掌握的班级学生情况,重视个性化的发展,突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平时教学中的问题研讨,切实提高学案的实效性。就目前看,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学案的基本操作流程是:教师个人备个案集体研讨制定学案课堂组织实践学案 课后反思补充学案。

就学案的形式框架看:复习目标、基础知识回顾、典例分析、变式练习、达标拓展、课后反思。

就学案的作用:体现主体性,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以学生为中心;体现导学性,具有指导学生自主复习基础知识的作用;体现探究性,学案设计尽可能有提供学生在研究中学习的内容;体现层次性、阶梯性,小坡度、密台阶,注重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体现开放性和创新性,学案设计具有变式练习、知识填空、举一反三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把握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学案的编写原则

1、高效课堂对复习学案的要求

新一轮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要求是“高效课堂”,而“高效课堂”是一种基于学生求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学用结合、总结反思的教学方案。要求我们要立足于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活动贯穿整个课堂,把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把活动的过程还给学生,还学生一片蓝天,创自主复习的学习环境。

2、一轮复习学案对基本知识的要求

一轮复习体现双基,学案要充分体现基础知识的再现和梳理,通常采取问题式、填空式、图表式、图像式、知识框架等把信息呈现给学生。学生通过课前阅读教材,交流、探究完成学案上的基础知识框架。另一方面学案式一轮复习要求教师充分把握高考说明,为学生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自主复习提纲,学案要突出重点,力争形成知识网络,问题设计要有顺序、有梯度,体现层次。

3、一轮复习学案设计中的典例剖析

学案中的例题要精挑细选,要有针对性、典型性、时代性、代表性,要能起到触类旁通的效果。一节课几个例题要统筹安排,不一定每个知识点都有体现。例题剖析要求教师精讲,重点剖析物理过程。在学生认知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主导作用,要系统、正确、快速、有效地传递物理知识和解题技能、技巧。让学生通过例题的剖析,领悟此类问题如何入手,如何在充分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正确、快速的解题,并能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同时例题剖析、精讲的过程也是师生间、同学间合作、交流、展示的过程,此过程教师要把思维的空间还给学生,把思维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获取物理知识,并形成主动学习、高效学习的良好的解题能力和解题习惯。其次,一类例题解答后要有针对性的变式练习,用于学生巩固解题思路、方法或技巧,提高解题能力,变式练习设计要有台阶,有梯度,有变式。要让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知识,通过练习实践解决问题,理解、体会、感悟知识形成的过程,并注重前后知识的连贯。

4、一轮复习学案学案教学中的达标练习

经过典例的精讲、变式练习的训练,学生对于本节课有关的解题的思路、能力有所提高,在理清本节教学要求和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让学生及时小结本节知识,力争做到知识点一口清,此时应趁热打铁,及时推出达标练习题,当堂检测学生的达标程度,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也是检测学生掌握本节知识和能力的一种迁移和升华。根据高考要求,结合学生能力,针对本节重点、难点和疑点内容,选择适当的变式练习进行当堂训练,达到熟练、巩固和提升的目的。

四、运用学案进行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的思考

第5篇

理活动;语文课堂;构建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1)

09(B)―0041―01

关于“学习”是心理学中一个没有固定答案的问题。以斯金纳为代表的行为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操作”;以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实践”;以奥苏贝尔等人为代表的现代认知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内化”。

同样在探讨一个“什么是学习”的问题:认知主义者强调了学习作为一种外在于思维的刺激所引起心理结构的变化,即内化的过程;行为主义者突出的是学习作为一种能动的反应,在其之后产生的外部刺激,即强化的过程;而实用主义者突出强调了学习作为实践活动所蕴含的机能活动,即外化过程。很显然,这三种学习理论之间是不能互相包容和被对方理解的,而且用巴甫洛夫的“刺激――反应”的反射弧理论也很难解释这个问题。

一、关于学习环路理论

德国数学家维纳提出了控制论的思想,他指出,“控制就是根据过去操作情况去调整未来的行为”。从控制论的角度来看如上三种学习观所强调的的学习过程,即行为主义者强调的是学习刺激在效应器(R)和感受器(S)之间引起的行为变化,亦即R- S;结构主义者强调的是学习刺激由感受器传输给脑神经(O),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亦即S-O;实用主义者强调的是心理活动对学习刺激适应过程中所引起的效应器官的机能活动,亦即O-R。如果把这三种学习观所强调的学习过程连接起来,正好形成了一个学习反馈环路图。

二、语文学习的心理活动阶段与构成

语文学习作为学习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其过程亦适宜于学习反馈环路理论的一般规律。从语文学习的角度而言,学习活动反馈环路理论图清晰地显示出了学习活动的心理过程:当学习者的感官以听或读的方式接受有目标指向的知识刺激以后,大脑便通过思维操作加工、处理、贮存有关信息,效应器官再根据大脑的指令作出相应的言语反应,之后再以说或写的方式把信息输出,这种机能反应再反馈到原来的学习目标,通过检查、矫正,使得反应结果和我们学习之初的目标趋于一致,这样,整个语文学习活动便完成了。

三、基于学习环路理论的高效语文课堂构建策略

首先,在知识刺激阶段,必须确定具体而又清晰的学习目的,并设法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学习课文之前,必须先确定知识刺激点,然后针对学习目的回忆或补偿有关知识内容,以形成学习的认知前提,并以此激发学习的动机,引起学习的兴趣,进而形成学习的情感前提。而确定学生学习目的,进行前置性反馈学习的整个过程就是学习心理活动过程的知识刺激阶段。对于一节完整的语文课而言,在上课伊始就向全体学生展示学习目标无疑是形成学生认知前提、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最佳途径。

其次,思维操作阶段即学习者通过听取学习目标提示和强化之,并围绕学习目标阅读新的学习材料(文本),使得学习者的智慧和情感得到发展的过程。如,《〈名人传〉序》一文, 笔者给学生的目标提示是“通过对文本的诵读,用笔勾画出能体现作者创作《名人传》目的的句子及表明作者英雄观的句子”。这样,学生在接到学习指令后,便开始了本节课的“读一读”旅程,开始了与名人的心灵对话旅程。

第6篇

关键词:高中政治;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策略

青少年正处在一个成长的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喜欢“新、奇、个性化强”的东西;这就造成了在政治教学中,尤其是高中政治,如果教师不能用理论联系实际,照本宣科,就很容易导致课堂枯燥乏味,那么高中政治如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呢?

一、立足教材,聚焦社会

政治课是与社会关联度最高的一门课程。离开了社会,政治课就必然陷入空谈,丧失生机,因此,必须结合教材,积极引导学生关注鲜活的社会生活。例如讲“国家的宏观调控”时,应引导学生了解近几年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所采取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变化,及其取得的成效等。其中,像讲“财政的巨大作用”时,可介绍国家对重点工程建设的投入—石武客运专线的投资(本地的实际)、北京奥运会的投资、汝川大地震的救助、新农合医疗、家电下乡等等。这样,就使政治课充满生机和活力,增强了教学的实效性。

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这里所说的生活实际,是指学生的生活环境,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和在日常生活中所争议的问题。如讲授政治理论和原理时,应当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从学生最熟悉的东西中选择最能说明问题的感性材料,由此开始分析,由浅入深,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掌握所学观点。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政治理论和科学原理,都是源于客观存在,源于生活,但又不是存在的直接摄像和生活的简单描述。要讲清抽象的理论和原理,就必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能够从生活实际中,通过掌握理论和原理的感性材料,从具体到抽象加强对理论、原理的理解,并能在生活实际中运用理论和原理。比如从学生亲眼看到的某官员由于腐败而变成囚犯以及某歹徒由于抢劫杀人而被判极刑的事实,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斗争的存在和表现"。又如从学生熟悉的市场上某种商品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降的生活常识,引导学生认识"价值规律的作用及其表现形式"等等。这些都正是在学生的生活中,处处可以看到和听到的,引导学生从这些感性材料中,去说明抽象的政治理论和原理,使学生既能由浅入深地理解某一政治理论和原理,又能了解生活中处处存在着与政治理论、原理有关的事实,并能自觉地运用科学的理论指导自己的行动,提高自己的素质。

三、关注学生,评点思想

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要经常深入接触、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敏锐地捕捉具有苗头性和代表性的思想,结合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适时、适当的分析、点拨。例如,一些学生存在着不健康、非理智的消费行为,他们或追求时尚、或标新立异、或相互攀比,致使他们学习精力分散,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在讲“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应针对所教班级同学的消费状态,组织学生讨论,帮助他们摒弃不健康的消费观,积极崇尚理性、适度的消费理念。例如,针对学生中所存在的早恋、迷恋网络和武侠小说等等不良行为,在讲“正确处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时,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明确高中学生的主要任务,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这样的教学,把教材的科学理论知识和学生的品德教育实际结合起来,以充分发挥政治课教学的德育功能。

四、联系学生已有知识实际

各门学科,都是互相联系的,在教学中必须了解学生已有知识,联系学生的知识实际。如哲学和各门具体学科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讲授哲学理论时,应当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各门学科知识,去理解深奥的理论,这易于使学生融会贯通,激发他们的兴趣,促动他们的思维,减少学习的困难,并能帮助学生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正确的政治观点。利用学生这些已知的知识,让他们分析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既看到特殊,又认识普遍,培养学生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方法。学生运用已知知识去理解原理,容易贯通,又使他们看到各种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树立普遍联系的观点,并能运用这个观点去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五、积极探索"联系"的多种形式

第7篇

【关 键 词】 学习金字塔;动学习;参与学习

美国学者、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提出了学习金字塔,这个研究结果显示:第一种学习方式――“听讲”,也就是老师在上面说,学生在下面听,这是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学习效果却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第二种,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第三种,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20%。第四种,是“示范”,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第五种,“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第六种,“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爱德加・戴尔提出,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

由于地理地位低、教学时间少,很多教师采用“讲授法”教学,认为既节省时间又能应付考试。课堂上教师讲知识、讲实验,把学生当作“容器”,久而久之,学生对地理失去了兴趣,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把课堂还给学生

学生自己能看懂的,老师不用教;学生可以互相讲明白的,老师不用教;学生看不懂的,老师再教。现在的学生,知识面很广,有些知识学生早已耳熟能详,如地球的形状,就不用再讲了。有一些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学生自己看课本完全可以掌握,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老师以习题或问题的方式检测。有一些稍有难度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可以让讨论之后明白的学生讲一讲。在学生讲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发现问题与漏洞,加以纠正和补充。在这个过程中,运用了学习金字塔之中的第二、第四、第五、第六种学习方式,避免了课堂的枯燥乏味;而且,在这样的讲解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与反应速度具有相似性与同步性,效果更好,也避免了学生听老师讲,一听就会,但做题不会,没有真正吃透的原理。

二、通过多种方式呈现知识,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

教学中可以运用挂图、模型、演示实验等手段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或使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视频、动画、PPT等,让学生看得见、听得见、感受得到,这种全信息的表达能使学生少走弯路,用较少的时间获得更多的知识。

三、体验式学习,让学生“做中学”

学习金字塔理论中的“实际演练/做中学”强调的就是体验学习。体验式学习不仅要求教师要善于根据学习目标、内容和学生特点创设情境开展教学活动,还需要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结合具体情境进行观察、探究、实践或讨论,最后得出自己认同的结论。如教师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大自然,参与社会服务,进行实地调查、访问、参观与实验,实际进行讨论或发表见解,并经由实践、体验、省思与分享,以觉察活动意义和达成目标的学习。体验学习不仅包含学习的结果――经验,也包含学习的过程――体验。它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做”、“调查”“实践”“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重在情感激发和心灵感悟。整个体验式学习的过程都需要他们自己在行(下转79页)(上接77页)动中概括总结。这不仅仅是学习金字塔理论的实际应用,更是为了通过体验式学习,让学生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四、让学生当“小老师”,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教别人”是检验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比较有效的学习方式,就是让学生在自己学会的基础上,通过归纳、概括、梳理,形成自己的学习成果,并够准确、清晰、有条理地讲给别人听。与其一味地采用讲授、读书或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倒不如让学生把所要掌握的知识表述出来,并能传授给他人,即“学进去,讲出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如果我们的学生能把自己掌握的知识通过合乎规律的途径教授给他人,实现“师”“生”角色互换,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实效,而且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这种师生共赢的局面,不正是我们理想的课堂追求吗?

通过实践发现,“学生教学生”的方式很有效,这种模式转变了学生的角色,由被教者变成了教人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思考问题的高度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学生“居高临下”,考试自然能考好。

五、当堂训练,“马上应用”

课堂训练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和记忆所学的知识,训练学生学习知识的技能、增强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课堂练习有口头练习与书面练习两大类。口头练习适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随时插入进行,易于搡作。书面练习检测知识的面相对比较宽,学生参与也比较广。书面的课堂练习通常放在一节课的结尾,内容也主要针对当堂课的教学内容。也有将练习放在课堂授课的过程中,具体操作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安排。

总之,以上所用的方法并不是有效教学方法的全部,这些方法也不能运用到所有知识的传授过程中,传统的讲授法在教学中仍然占重要地位。在实际地理教学过程中,要依据学习金字塔理论,结合学生记忆规律和注意力特点,教师可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王之凤. 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 甘肃科技,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