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给排水概论论文范文

时间:2023-07-09 08:34:23

序论:在您撰写给排水概论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给排水概论论文

第1篇

剔凿以及开洞在新建工程中套管预埋和孔洞预留是最基本的工作之一,而对于改建工程来说,管道穿结构墙体一般是需要水钻开工和剔凿的,而这样将会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问题出现,因此,在改建工程中应尽量的避免或减少剔凿和开洞。对于新建工程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在地下室外墙和消防水池池壁进行防水套管的安装。对于改建工程来说,管道穿地下室外墙以及消防水池池壁则应该按照以下方式进行处理:①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利用原有的套管;②可以直接在外加刚性防水翼环,如图;③在原有或新增套管不合适的情况下则要对穿铸铁排水管的部分进行重新开洞等。之所以采用这样的方式是因为能够有效地减少对结构上所造成的破坏,在改建工程中,如果为了安装防水套管而进行开孔洞,事实上是多余的。如下图中的Ⅲ型刚性防水套管,安装这样的套管结构的开洞如图表示。安装防水套管如果因为开空洞而影响整体的结构,那么将会很容易出现新的渗漏点。

二、管线的综合布置

在改建工程中一般涉及到较多专业的交叉施工。绘制管线综合平面图能够使得在有限的空间内,进行管线和设备的科学安装,并且能够做到使用功能与美观性相统一,是一种提前控制的重要方式。通过对其他工程的总结发现,绘制局部管线密集部位综合管线剖面图比整体平面综合布置图要有更多优势。绘制局部综合剖(断)面图能够使个专业管道在综合剖面图上有着明显的标位,这样既能够使绘图的工作量有所减少,同时又能对施工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为了达到功能与美观的统一性,采取以下几个部分来进行问题解决:

(一)将管线安装的密集部位找出

首先,根据各种专业图纸来进行分析和统一,找出管线安装的密集部位,然后根据这些部位来作为基础,实行之后的工作。

(二)将局部管线的综合布置图进行绘制

找到了管线的交叉密集部位之后,对管线的敷设原则进行确定,并根据原则有各个专业按照一比一的比例将管线断面进行同一剖面图上的标注。

(三)管道敷设需按综合布置图进行

在进行施工中,机电安装个专业都应严格的按照综合布置图来完成施工,而监理也将按照此图来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和监管。这样就使得管道在综合布置图上有了明显的标位,在一定程度上为管道的综合排列等解决了不少的问题,同业减少了管道交叉而出现的返工现象。

三、保证楼内设施及驻留部门的工作

在进行建筑物改建的过程中,建筑内的一些部位经常会因为各种原因并不需要进行改造,这种情况下,为了能够确保这些不改造的部位能够正常的工作,就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

(一)屋面雨水的正常排放

建筑雨水系统的改造一般是将原有的内排雨水管道进行新管的更换。应在土建专业屋面的改造施工之前,所有的屋面雨水斗仍然使用原来的雨水斗,在进行屋面改造时,才进行新的雨水斗更换。而在雨水管道的拆除时应暂时将该管道的雨水斗进行密封处理,直到新管安装完成之后,与原有的雨水斗进行连接,再将雨水斗的密封进行清除。在使用了上述的施工措施后,对雨水管道安装分项工程能够在雨天实现顺利的完成。

(二)保证噪音等不超标

在进行改建的过程中,震动的过大和噪音的超标都会对设备造成一定的损坏,因此在重要的改造部位应安装震动、噪音的监控设备,在出现噪音或震动超标时能够及时的提醒工作人员,保障改造过程中不会出现过大的震动和噪音,保证施工的质量。

四、可行性设备运输方案

在新建工程中,设备运输的可行性方案编制是必不可少的,而对于改建工程来说,这同样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新建工程中,如果有较大的设备吊装,那么所设计的结构一般是按照专业设计要求来进行设计的吊装孔。但是对于改建工程来说,一般情况下是不具有这样条件的。一是对设备的分布情况和设备的外形尺寸等。二是对设备运输途径等的直水平来进行仔细的勘察,并作出相应的数据记录。然后才能对设备运输通道的方案进行相应的选择。如果发生特殊情况,或在有必要的前提下,应对设备运输线路图进行绘制,然后做出合理的规划,这些也能作为设备进场编制的主要依据之一。

五、其他

第2篇

关键词:给水排水;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给水排水工程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污水回用、环境保护及市政建设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建设中,加强实践教学和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已成为该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一、实习教学环节存在问题

通过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学生实习教学质量的分析,反映出在实习教学与专业教学、实习基地的选择、实习教学形式等方面均存在问题。

(一)实习教学与专业教学相冲突

实习教学与专业教学偶有脱轨,这样就会影响实习质量。在整个大学期间进行多次实习,使实习时间分布贯穿于大学各个学习阶段,在总量上延长实习时间,在安排上突出阶段性和延续性的结合。对有理论基础的专业教学课程应安排在实习教学前,这样能使学生用学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来解决在实习中碰到的问题,所以必须坚持将实习教学与专业教学相结合。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符合教育规律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教学计划和实习计划,使实习教学和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实习中加深对知识和理论的理解,锻炼其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达到实习的目的。

(二)实习基地的选择受经费影响

由于教学经费不足,实习经费往往满足不了实习的需要。实习经费不足是各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没有钱就不能选择最优的实习地点,就不能保证有充足的实习时间、质量和效果,所以要在实习经费的管理上加大力度,使有限的实习经费发挥最大的效益。

(三)实习教学形式单一

高等教育实习教学改革要有创新、有突破,以实效为准则,开展不拘形式的实习教学。为配合国家创新教育体系建设,优化创新教育的硬件条件与环境,应加强创新教育基地建设,支撑学生的创新活动。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参与开放性试验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教学改革探索

实践教学是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其中,实习是实现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旨在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针对前述问题,在实习教学组织管理中,我们主要把握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实习组织管理,规范实习教学过程

实习质量是实习教学的关键,因此,需要有完善的组织管理制度来保证。在实现实习规范化管理过程中,我们建立健全了实习的相关管理制度,包括实纲、实习指导书、完成实习日记和实习报告等的规范统一,以及实习成绩评定办法、标准及实施细则的制定等。通过实习管理制度的进一步规范化,使得在实习过程中有章可循,为严把实习质量关打下良好基础。

1.实习前的准备阶段

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使实习学生充分了解实习的重要意义、目的和要求,了解实习的主要内容、对象和基本方法,以使其端正态度,明确目标,积极主动地去完成实习任务。

(2)完善实习学生的知识结构,根据实习内容的变化,对实习中所运用到的基本理论及相关技术要作充分的准备,以弥补熟练掌握和灵活使用的不足。

(3)利用现代音像和多媒体设备引导实习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实习的主要内容、对象和基本方法。

(4)邀请校外专家来校给学生做专题报告,结合工程实例讲授工程设计及实践体会,分析工程设计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启发和引导学生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与专家的接触和交流,学生不但增加了实践知识,而且从专家身上感受到了科技工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加珍惜在校的学习机会,激发了全身心投入实习的热情,从而形成了积极思索、敢于创新的良好实习氛围。

2.实习实践阶段

实施带队教师负责制,明确带队教师的职责。还要设立定期检查制度,着重检查学生实习日记的记录情况和学生在实习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给予解决,以保证实习按计划进行。

3.实习工作的总结和成绩评定阶段

实习结束前,每个实习学生都要写出实习报告,每个指导教师都要写出实结,及时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为做好今后的实习工作提供依据,并由实习指导教师组成考核小组依据成绩评定原则,对每个学生做出全面、客观的评定。

实践证明,通过实习的组织管理工作进一步强化,大大提高了实习质量。(二)拓宽实习渠道

实习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发展,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创新与创业意识,进行基本技能训练的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实习基地的选择既要考虑巩固基本理论,综合所学知识的需要,又要顾及到实习经费影响。因此,必须拓宽实习渠道,确保实习顺利进行。

树立牢固的质量意识,高度重视实习教学的质量和效果。首先要选好实习地点,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这是实习质量的重要保证。其次高校与企业之间应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共同发展,建立起一种有效的动力机制,实现双赢,一起把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建设好,这是搞好校外教学实习基地的前提和基础。只有选好实习地点,建立起高校与企业之间有效的动力机制,才能把实习基地建设好,提高实习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积极创造条件,加强校内实习基地建设,重视校内专业实验室和多种模拟设施的建设,以补充校外实习条件的不足。由于在规模、技术水平等方面,不能包括社会生产的全部,这可通过建立校外基地来弥补校内基地的不足。这些教学基地的建设,扩大了我校学生学习的空间,使广大学生把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

(三)建立健全实习资料库

这个资料库主要包括实习教学大纲、实习指导书、影音资料、实习参考资料和实习思考题等。通过多种有效途径,逐步建立健全实习资料库,很好地满足学生实习的要求。

1.制定切实可行的实习教学大纲

实习教学大纲是专业根据教学计划制定的指导实习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凡教学计划规定开设的实习均应有实习教学大纲,要求在实纲中针对实习名称、目的、任务、内容、时间、参考书、方式及成绩考核等作出具体规定。在实习教学大纲执行过程中注意总结经验,定期修订,不断丰富和完善实习教学大纲,不断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

2.加强实习教材的建设

实习教材建设在实践教学改革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现有教材已远远不能满足培养跨世纪专业人才的要求,有必要编写面向21世纪的实习新教材,应该组织有关院校共同编写适合本地区实情的新教材。编写教材是反映和落实教学内容改革成果的主要形式,编写教材既能反映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又能反映科技发展的前沿和动向。因此,针对不同实习阶段的教学,建立相互配套的实习指导书是实现实习教学目标的关键。

3.制作影音资料

影音资料是通过多媒体设备进行演示的一种直观教具。它可以丰富教学实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认识和理解,解决专业教学实习的难点、疑点,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而是教学实习的重要辅助手段。制作影音资料也是教学改革成果的体现,同时还可以进行CAI课件的二次开发。根据不同实习阶段的教学要求,在生产单位拍摄具有专业代表性的素材,进行计算机技术处理,制作一套内容丰富的实习影音资料。

参考文献:

[1]胡青.以实习教学构建创新人才成长平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4).

第3篇

1.1人才需求的变化

1977年恢复高考、实行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逐步发展壮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开始迅速发展,此时,对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教育规模和教育质量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由最基本的“给”和“排”,即基本的水量和水输送问题,逐步过渡到水处理方面的内容,由最初的水量追求水量和水质并重,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开始逐步重视舒适性和安全性。相应地,和建筑给排水相关的专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发生了很大变化。建筑给水排水相关的就业面相当广泛,可以从事的工作领域包括与建筑给水排水相关的建筑工程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管理、安装、消防、教学科研等。根据麦可思《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统计,给水排水工程2010年就业率排名第4,就业率达到96.1%,2011年就业率排名第29,就业率达到94.6%,2012年就业率排名第1,就业率达到97.5%,可见社会对该专业毕业生需求量较大,在全国几百个专业中是高就业率的专业之一。在人才质量上,对从事建筑给排水行业人才知识结构和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在水的输送回收与再生回用和可持续利用等方面,具有由以下各部分组成的专业知识结构,即水处理工艺知识、安全知识、水工业经济知识、水资源知识、有关的工程知识和机电、仪器、设备、材料、仪表、计算机与自动控制等高新技术知识,需要进一步提高工程实践能力。

1.2课程内涵的变化

随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持续增长,导致水体中存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内分泌干扰物(EDCs)、微囊藻毒素(MC)、微生物污染物、致味物质等复杂的污染物质,传统的饮用水处理技术不能对上述污染物质有效去除,终端用水出现浑浊、有气味、口感差等一系列问题,无论是饮用水生产企业还是个人用户,都开始逐步重视微污染水处理问题。个人用户开始大量使用小型的终端水处理设备进行饮用水的处理,与此密切相关的小型终端设备的二次污染防治和安全控制等问题不断出现。我国水资源贫乏,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节水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建筑中水的推广应用就是建筑节水技术之一。建筑中水对实现缺水地区污废水资源化、提高水的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缓解水资源不足及节约能源等均具有重要意义,有明显的社会效益。由此产生的建筑内部排水系统的设置、小型污水处理设备及处理工艺等内容也处于不断研究和更新中。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和人身安全直接相关的建筑内部安全消防技术逐渐被人们重视。建筑内部消防主要以水系统灭火为主,由人工的消火栓给水系统逐步向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过渡。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最关键的组件是喷头,喷头响应速度快慢、水滴大小、雾化能力和压力高低是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好坏的关键。另外,随着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的不断涌现,会出现建筑物上部消防水压不足和下部水压过高的现象,相应有了增压消火栓、减压消火栓、稳压消火栓等新品种,为消防灭火提供了有效的保证。水源微污染导致的水质问题,水资源短缺引起的中水处理问题和建筑水平提高导致的消防系统的提高等问题使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的内涵由原来建筑内部水的供给及排放为主转化为水的输送与水质安全并重的水的建筑良性循环,这种变化促进了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

1.3课程方向的变化

用水终端的水质问题及节能环保的要求,使得建筑给水排水工程领域的传统技术和设备难以满足水质改善及节能环保的需要,促使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不断涌现,中水回用、新型用水设备等技术和设备主导了建筑给排水技术的发展方向,新的设备和材料的发展拓宽了专业知识面,由此带来了专业知识体系的变革,促进了专业方向多元化变化。

1.4新技术导致的课程内容变化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发展是伴随新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如水龙头,由截止阀式结构到瓷片式结构再到红外自动控制,不但使水龙头寿命延长,而且达到节水节能的目的;给水管材由铸铁管到镀锌管材再到塑料管材,再也不会出现管材锈蚀时既缩短管材寿命又污染水质的现象;坐便器由最初的分体式到连体式再到全自动坐式,不但能够达到降低噪声、节省冲洗水的目的,还能够实现清洗人体和吹干等全部过程自动化;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在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建筑智能化和工程设计的模块化、数字化已经成了行业发展的趋势和建筑给排水工程发展新的增长点。

2.“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内容体系设置

2.1课程名称变更的必要

随着建筑内部安全、舒适、节能要求的提高及新材料新设备的层出不穷,建筑内部给排水工程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的建筑内部的水的“给”与“排”,人们追求建筑的安全———消防系统的有无及反应程度,舒适———有无热水及供给方式,节能———节水卫生器具及中水回用。建筑给排水工程已经将传统的水的“给”与“排”拓展为建筑内部水的处理、应用和新材料新设备应用为一体的综合性学问,传统名称已经不能囊括现行课程涵盖的内容。因此,有必要对课程名称进行更改,应该根据专业更名的方式将原“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名称更改为“建筑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2.2基础理论内容的设置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在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中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区别于相近专业的明显特征之一,与管网及水的处理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有机的专业整体。但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相关研究却完全赶不上时展的步伐,首先是适合我国的流量计算方法(包括给水、排水和热水)的研究,国际上流量的计算方法经历了经验法、平方根法和概率法三个发展阶段。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如美、日、西欧等均采用概率法计算流量。我国于1964年从前苏联引进平方根法,其间虽经调整、修正,但从未进行过系统的卫生器具使用情况的概率统计,计算方法基本仍停留于平方根法范畴,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计算方法。应该将此理论系统引入教材中,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概率计算方法。其次是热水相关计算的研究。目前,热水相关计算只有全日供应热水的耗热量计算方法,没有定时供应热水的计算方法,还缺少储热量的计算方法、热水循环泵流量和扬程计算方法等,这些基础性研究的缺失不但阻碍了新型水加热器的应用,在进行系统的课程学习和讲解的过程中缺乏课程体系的完整性而导致理解难度加大。再次是节能方面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中水处理和雨水利用方面的研究。虽然,目前将中水处理后作为各种水用途已经没有技术障碍,但是适合建筑物本身使用的小型高效低能耗及处理成本低的中水处理设施依然是现在中水利用的瓶颈问题之一,直接导致中水回用受到限制。雨水方面,屋面排水排放是按重力流还是按压力流计算方法的确定及雨水的处理技术的研究都存在缺失或不足,造成雨水利用困难。另外,随着水质问题日益突出,家用净水器已走入千家万户。市场上的净水器品牌杂乱,鱼龙混杂,针对不同的自来水水质,应该采用何种滤芯的净水器及更换周期多长等问题,都缺少可供参考的标准性的技术方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应该纳入到建筑给排水系统中。以上这些基础性的理论及研究都应该在给水排水工程课程中进行系统介绍,以便形成及推动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系统研究,而不应该只单纯讲解给水、排水、热水、消防、雨水这几大块和设计及工程联系最密切的几部分内容,这种急功近利的课程内容的设置和教学最终会导致建筑给排水的退步并影响整个专业的进步。

2.3实验设置

建筑给排水的教学一直以来都是从概念到概念,如教材中的给水系统、气压给水原理、变频调速、自动喷淋工作原理、减压阀工作过程、排水立管流态等都没有实验辅助,学生无从验证。另外,对于卫生器具的安装及管材的截断与连接等基本的建筑给排水相关的安装实验根本没有涉及。目前国内设有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高校很少有建筑给排水实验室,而有的大部分都无法运行只供参观,没有起到教学实验的作用。教材内容设置应该单独设置一个章节或者附录作为实验内容,对该课程实验内容进行指导,包含演示实验、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等。

2.4新技术新设备的更新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材内容严重滞后是毋庸置疑的。虽然版次不断更新,各出版社不断推出各种版本的“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但都大同小异,内容体系和课程框架基本没有区别。一本合格的建筑给排水教材应有基础理论、工程应用,应有自己的特色及时代气息,应有工程建设标准化的基本知识,应有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而适用的模块化教学,也应有适应建筑内部使用的集成化的最新水处理技术,应根据建筑给排水技术发展速度和规范的修编及时更新教材内容。

3.结语

第4篇

基于《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实践性强、专业性强、知识更新快的特征,在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本科教学中,《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改革与创新应以实践教学为主,更新行业规范,把握高新技术,从而实现培养具有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目标。

1.1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

建筑行业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正在突飞猛进地发展。现在建筑的高度越来越高,对建筑物中重要组成部分———建筑给水排水的理论、技术和实践等就提出了新的要求,随之涌现出较多的建筑给水排水新技术、新设计规范、新设备等。因此,国家相关部门根据建筑产业发展的最新状况及时更新规范,如最近新增《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条文解释等;更新《建筑排水塑料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29-2010),替代《建筑排水硬聚氯乙烯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29-98)。《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主干课程,它的设计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设计规范和标准,因此在《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学过程中,要不断优化和更新教学内容。《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作为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的三大主干课之一,在教学中必须把握与其相关专业基础课的衔接。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时必须掌握《水力学》、《水泵及水泵站》、《工程制图》等相关课程的理论。比如建筑给水、消防给水中,就必须运用水力学相关知识进行管道的水力计算;通过《水泵及水泵站》的学习,进行建筑物泵房设计。作为对复合型建筑人才的培养,有目的地在《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教学中增加相关的建筑给排水设计安装技术、工程造价、工程施工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从而拓宽学生的专业口径,增加就业途径。

1.2突出工程实践,丰富实践内容

实践教学是应用型工程类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综合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结合《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的特点,以能力素质导向为指针,规划实践教学体系,构建“随堂试验、课程设计、认识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的实践教学体系,从而实现建筑给水排水专业知识、能力、素养渐进提升和协调发展的目标。《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应坚持“理论、实习、工程设计”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同步开展相关实习,有针对性地让学生走出教室,参观学校行政楼、图书馆等建筑内的给排水和消防系统布置,了解和学习建筑给排水系统的施工和安装,结合工程案例完成各章设计大作业,从而巩固所学的知识点。在本科教学最后环节———毕业实习设计的一学期,课程应结合学生就业情况,有针对性地安排学生进行实际工程的模拟演练,以一人一题的方式,确保学生独立完成整栋建筑的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进一步推动学生工程意识的建立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到企业进行毕业设计,采用企业导师或双导师制,确保学生在企业中毕业设计质量。

1.3改进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作为给水排水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是一门实际工程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其课程内容包含建筑给排水、建筑消防、建筑中水、建筑热水等内容,教学内容繁多,同时各类规范标准更新较快,并且新的建筑给排水消防设备图集、图纸、图片较多。这就意味着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完整地向学生介绍相关知识;并且传统教学的视觉效果弱,学生学习兴趣较低。在理论教学部分,可以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强化课堂学习效果。在课件中链接相关联的Flas(如水箱工作原理、气压罐工作原理、自动灭火系统等)、建筑设备图片、建筑给排水CAD图件等图像材料,以及相关的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规范及技术规范等,为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并使教学形式多样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践教学”部分采用课堂与工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即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动态仿真各种建筑生活给水方式、消火栓布置形式、热水供应系统等工作原理,加深学生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让学生走出课堂,来到实地工地,通过参观实习,亲身了解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管道施工和设备安装,查阅相关给排水管道和给排水附属设备安装技术规范,了解相关验收标准,通过撰写实习日记加深理论知识。

1.4改革考核方式,强化能力培养

传统的考核方式多为闭卷考试,考试题目大多都是概念性的、理论性的内容,需要学生死记硬背,未能体现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不少学生靠在考试前抱佛脚突击复习,可以获得较好的分数,但是学生的理论知识,特别是实践操作能力相对缺乏。在目前应试教育环境下,不少学生纯粹是为了应付考试,学习基本是课堂上听一听,考试前突击突击,死记硬背教材中的内容,学习主动性不够,因此必须改革考核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在考核学生学习效果时,应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前提下,注重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查。教师可以尝试设计少量的开放型题型,引导和鼓励学生提出多种可行的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方案,给出多种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思路。可以采用开卷的形式,限定考试时间,制定可以查阅相关规范资料的考试模式,使考试题目相对灵活,考试内容更具有实践性,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只注重书本知识。我国注册设备工程师考试即采用的是开卷考试方式,《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以开卷考试方式进行考核,既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较好地为工程实践和国家注册考试实行了衔接。此外,在课程考核中要淡化试卷分数,强化课程实践分数,建立课程设计成果考核、实习报告考核和课程设计答辩体系考核等相结合的多元化的考核的形式。

2.结语

第5篇

关键词地铁车站管道改造设计原则

1工程简介

1.1深圳地铁概况

发达的城市交通是大城市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基础和前提,快速轨道交通是我国城市交通的一项发展事业。为此,深圳市政府确定了“建立一个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方式多样、高效、舒适、便捷、可与个体交通竞争的高水平公共交通系统”,已成为实现城市一体化交通建设目标的重要保证。

深圳地铁一期工程1998年5月获国家批准立项,1999年12月底破土动工,已于2005年底建成通车。2003年《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近中期规划发展综合规划》及二期工程1、4号线续建段、2、3、11号线可行性研究成果上报国务院审批,为地铁二期建设做好了前期准备工作。在此期间,为吸取一期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教训,采用新技术、新手段、新工艺缩短建设工期和提高设计、施工质量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因此展开了地铁二期试验段工程(两站两区间)的设计研究。

二期试验段主要包括两站两区间,分别为:①白石洲站②科技园站③世界之窗至白石洲站区间④白石洲站至科技园站区间,全长约为1.5公里。

根据试验段初步设计,世界之窗—白石洲区间采用矿山法,白石洲—科技园区间采用盾构法施工。

由于两区间段地铁顶板上均有9~10米的覆土,与市政管道不发生冲突,不影响现有市政管道的布置,因此,设计主要针对两站点的管道改迁。

2白石洲车站概况

2.1站点位置

白石洲车站位于深南—沙河街路口西侧130米,车站中轴线与现状深南大道中线吻合,车站主体长238米,为双层10米岛式样站台。站点北侧为沙河村、中海深圳湾畔商住单位;站点南侧为下白石洲村、美庐锦园、国际市长交流中心等。白石洲站车站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相位分布了四个车站出入口,位置均设于现状深南大道外侧绿化带中。

2.2施工方法和施工步骤

白石洲车站主体、四个出入口及风井均采用明挖法施工,出入口与车站主体结构之间的联络通道及新风道采用矿山法施工。白石洲车站主体施工为第一阶段,出入口及与车站主体结构之间的联络通道在第二阶段实施。

2.3施工围挡范围

白石洲站车站主体围挡长378米,宽34米,围挡东西向轴线与现状深南大道重合,占用现状深南大道中央绿化带及两侧部分机动车道。

B区西北向及东北向出入口一次围挡,围挡长166米,宽24米,占用现状绿化带3816平方米。C区西南向出入口围挡长53米,宽24米,占用现状绿化带1272平方米。D区东南向出入口围挡长50米,宽24米,占用现状绿化带1200平方米。

2.4交通疏解方案

2.4.1占道影响

(1)完全占用深南大道中央绿化分隔带16.0米;(2)占用北侧现状机动车道8米;(3)占用南侧现状机动车道9米;(4)占用道路两侧部分绿化休闲带面积约为6293平方米;(5)中断现状南北向过街人行交通。占道时间为24个月。

2.4.2交通疏解方案

(1)铲除现状机非分隔带为机动车提供交通疏解空间。

(2)施工围挡分三步进行,第一阶段施工车站主体,第二阶段施工出入口及附属设施,第三阶段为恢复阶段。

(3)针对第一阶段围挡,东往西交通可通过北半幅新建15.0米的四车道解决,沙河街路口保持现状“右进右出”形式;西往东交通可通过在南半幅新建宽16.0米的四车道解决,保持现状相交道路“右进右出”的交通组织形式。

(4)东西向人行交通基本保持现状。

(5)为保证沙河街路口人行交通联系,采用两种方案:①在车站围挡东侧新建信号灯控口,提供平面过街通道;②在沙河街路口西侧新建临时人行过街天桥。

(6)鉴于深南大道为城市生活主干路,是特区东西向重要的公交走廊,建议南北两侧各设一条公交专用车道。

由于附属设施施工期间围挡与车站主体围挡阶段对疏解道路无影响,因此第二阶段交通疏解形式与第一阶段一致,不再增加新的土建工程量。第三阶段恢复工程与现状深南大道一致。

3设计内容

白石洲车站施工期间由于主体工程及附属工程布局、地铁施工过程以及交通疏解工程的施工而引起的给排水、电力通讯、路灯、燃气等市政管道的改迁与恢复工程。本文主要对给排水工程进行介绍。

4设计原则

(1)综合考虑由于地铁主体及附属工程布局、地铁施工过程以及交通疏解工程引起的市政管道的改迁与恢复。应紧密结合地铁各站点及各区间的施工方法、施工步骤。

(2)改迁管道的管径结合规划确定,符合规划的尽可能按原管径改迁,与近期建设规划统一协调实施。

(3)不影响地铁施工的管道尽量采用原位支托,悬吊保护或包封加固等原位处理设计,减少工程投资。

(4)因地铁施工影响需要改迁,施工期间可以不使用的管道,采用临时拆除,地铁施工竣工后恢复,避免重复施工。

(5)因地铁施工需要改迁,施工期间不能停止使用的管道,尽可能一次性永久改迁设计。否则采用临时改迁,地铁施工竣工后恢复措施。

5给排水改迁方案

5.1现状

(1)给水管道

沿深南大道南、北两侧分别布设有DN600和DN800配水管,为大冲水厂的配水干管,分别向南、北两侧用户接出DN150~DN300的支管。两管道之间布设有一根DN150和两根DN200的连接管。道路中央绿化带布设有DN100绿化给水管。

(2)雨水管道

在本站点道路范围内布设有四根东西向的雨水管(渠),分别由东、西两侧将汇流雨水排至石洲中路西侧穿越深南大道的7.2米×1.8米雨水箱涵,最终向南排入深圳后海湾。道路范围以外北侧3.7米×2米~4.4米×2.5米的排洪渠由东向西排入大沙河,该渠与7.2米×1.8米过路箱涵连通,经7.2米×1.8米过路箱涵分流部分雨水向南排入深圳后海湾。

(3)污水管道

深南大道北侧DN600及南侧DN400污水管道由东向西排放,最终分别进入大沙河东岸截污干管及石洲中路污水管道。

5.2改迁方案

(1)给水管道

三根南北向给水连通管穿越地铁主体施工区,向东迁移,一次永久改迁至地铁施工区范围以外,并调整为一根DN600的管道,为减少管道施工对深南大道交通的影响,采用顶管法施工。

道路南侧DN600给水主管及两根DN150和DN300的用户支管与地铁C、D区出入口位置冲突,永久调整管位至出入口施工范围以外,管径不变。

道路北侧由于交通疏解占用部分人行道,至使现状DN800给水管局部段位于交通疏解快车道上,地铁施工期间临时改迁至道路外侧绿化带内,待地铁施工竣工后原位恢复该管道。

道路中央绿化带DN100给水管也穿越地铁主体施工区,地铁施工期间临时拆除施工范围内管段,待地铁施工竣工后原位恢复该管道。

(2)雨水管道

石洲中路西侧穿越深南大道的7.2米×1.8米雨水箱涵也穿越了地铁主体施工区,是本次改迁管道的重点和难点。

该排洪渠原为深南大道北侧上白石洲地区内燕栖湖的泄洪渠。1992年深南大道改造时,将过路段改造为7.2×1.8米断面,过流能力20.7m3/s。随着南北区域的开发建设,自然地貌、雨水径流均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排水系统受到了影响和破坏。该渠上游汇水区域变大,形成了四条支流汇集至此的格局,汇水量远大于该渠的过流能力。而下游段渠道也因开发建设,淤积阻塞严重,至使雨水排泄不畅。由于这些原因,白石洲地区经常出现小雨小涝,大雨大涝的局面,成为全市十四个重点内涝区之一,这不仅严重影响了该地区广大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也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解决该地区的洪涝问题,1998年深圳南山区农林水务局组织实施了治涝应急工程,具体内容是:从本过路排洪渠北侧起,向西沿深南大道北侧穿过沙河东路至大沙河修建了一条4.4×2.5米的浆砌片石排洪明渠(后加设盖板),分流渠道上游14.8m3/s的雨水,排至大沙河。该项目的实施,大大缓解了本过路箱涵的过流压力,收到了明显的治涝作用和效益。

为了更加完善本渠道上游地区(上白石洲片区)的排水体系,2000年南山区农林水务局委托深圳市水利规划设计院进行了该片区的治涝工程可行性研究,提出了高水高排、低水低排的工程线路布置原则,并于2002年实施了该工程中高水截排工程,即在片区的上游截流部分雨水排至大沙河,进一步减轻了下游本过路箱涵的排水压力,减小了箱涵的排水作用,目前本渠道承担的过流量仅为10.4m3/s。

结合以上工程实施情况,新版南山区分区规划对该片区排水系统做了相应调整。从沙河东路向西沿深南大道北侧规划了两孔5米×1.8米的箱涵,将原经7.2米×1.8米过路箱涵的雨洪全部截流入大沙河,满足上白石洲地区及华侨城西部地区的雨洪排放要求。由此形成该区域排水系统在深南大道两侧各成体系的格局,遵循高水高排、低水低排的雨水排放原则。这样,穿越深南路的排洪渠也将完成它的历史使命。

在对排水系统进行进一步核算的基础上,本次渠道改造进行三个改迁方案比较,方案如下:

方案一:保留现状4.4米×2.5米浆砌片石盖板渠,结合远期规划,近期沿现状渠道增设一条3.5米×2.2米的钢筋混凝土箱涵,由于前段(从起端至沙河东路段)已由深圳湾畔地产开发商改造完成,本次仅需改造沙河东路以西段。

方案二:按照规划,在原4.4米×2.5米浆砌片石盖板渠的线位上将原渠一次性改造成断面尺寸为2×3.5米×2.2米的箱涵。由于前段(从起端至沙河东路段)已由深圳湾畔地产开发商改造完成,本次仅需改造沙河东路以西段。

方案三:将过路箱涵临时改迁至站点围档范围西侧,根据目前箱涵的过流量,断面尺寸调整为4.5米×1.6米。待地铁施工竣工后,按调整断面将过路箱涵原位恢复。

三个方案中,施工期间7.2米×1.8米过路箱涵废除,深南大道上北侧雨水管道需改道向北排放,改造该雨水管道北侧7.2米×1.8米为5.0米×1.2米排水箱涵,由南向北排放。竣工后,方案一和方案二保留改造后渠道,方案三按原状恢复。

经方案比较,结合南山区分区规划以及排水主管部门的意见,确定推荐方案一增设3.5×2.2米钢筋混凝土箱涵为本次渠道改迁方案。

现敷设于中央绿化带内的4条雨水小渠道与地铁主体施工区冲突,据调查了解和分析,这些渠道已无排放雨水的作用,可将其永久拆除。

地铁主体围档范围及交通疏解快车道上的雨水口在地铁施工期间需拆除或移位,竣工后原位恢复。

(3)污水管道

由于现状污水管道与地铁施工未有冲突,故保持原状。

第6篇

【关键字】给排水设计 水资源浪费 节能环保

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是非常大的,并且我国的水资源也十分匮乏,因此我国的人均水资源的拥有量非常低,甚至无法达到世界的人均水平,并且与人均水平相比还要差很多。虽然目前水资源的缺乏并没有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口数量的增加,水资源的缺乏必定会成为一个重大的问题。因此,在这样一个严重后果发生之前,就必须要通过各种手段对我国各行业以及生活中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进行治理,只有这样才能够使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缓由于水资源匮乏带来的负面影响。作为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建筑物,其内部对水的使用量也都是非常巨大的,因此,为我国建筑的给排水系统实行环保的设计非常重要。

一、建筑的给排水系统导致水资源浪费的原因

(一)计量设施

我国建筑的给排水系统依然使用的是原来的设备,并且设计思路也没有与时俱进,现在在建筑中使用的这个给排水设计基本上属于粗放式的,因此没有对水资源进行有效的,精确的控制,这就导致了在建筑的给排水系统中,水资源产生了无谓的浪费[1]。

(二)卫生器具和给水配件

我国古人常说,积少成多,虽然一时节约的水资源可能不够多,但是长期积累下来却可以为一个家庭甚至是整个社会节约不少水量。因此,建筑中所使用的卫生器具和给水配件不能忽视,节水型的配件可能一时不能看出其功效,但是时间一长,能够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三)管网渗漏问题

另外一个经常引起水资源浪费的原因就是建筑给排水管网的压力过大,随着我国高层建筑大量增长,大多数的建筑在进行给排水设施的建设时,都没有使用先进的,能够变频和调节压力以及速度的装置,因此就会导致哪怕是在用水的低谷时期,也会使水泵承受巨大的压力,如果长期下去就可能会使水泵甚至是整个给排水管网都发生渗漏的情况。

(四)没有对雨水进行充分利用

大多数节能的绿色建筑都会使用一些装置对雨水和中水进行收集,从而达到对水资源的充分利用,从而对水资源起到节约的作用,但是现在大多数建筑并没有使用这样的技术[2]。

(五)给排水管网连接处渗漏

因为所有的给排水管网都会有相互之间连接的地方和阀门,但是因为连接不够紧密或者是使用年限过长,还有阀门以及管道的质量不好,都可能会使其在使用的过程中将水泄漏出来。

二、对建筑中的给排水设计

在对建筑的给排水系统进行节能设计的时候,能够从三个方面进行,这三个方面分别是节水方面、节能方面,以及对生活用水二次供水的污染防治方面。

(一)节水方面

虽然我国的水资源总体来看是非常多的,但是在巨大的人口基数上,人均水资源的占有量非常低,甚至低到了非常严重的水平,我国许多偏远地区以及水资源匮乏地区的可用水更是非常有限。随着淡水资源的不断减少,人口的不断增加,对水资源进行重复利用非常重要,我国目前的建筑在很多方面都存在浪费水资源的问题,因此,想要对建筑的给排水设计达到环保的目的,首先就要从节水的方面着手。进行节水的方法一般有四种,分别是超压出流、热水干管循环、选择节水的配件以及对中水进行采用等。

1.分区分压供水:我国对于建筑物的给水系统有一个明确的规定,这个规定表明建筑中任何使用水资源的用具,在其最终配水点位置上的静水压力应该控制在0.05MPa_0.35MPa的范围之内,合理的分区分压供水可以减少管道渗漏量,延长用水器具的使用寿命,减少管网系统、用水器具的维修成本。

2.热水干管:因为建筑内的热水供应系统是集中的,在使用热水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水资源以及热能的浪费,因此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应该采用立管的循环方式或者是支管的循环方式,这样能够有效降低在使用热水时对水和热能的浪费。

3.节水配件:在本文的前半部分提到,虽然给水卫生用具和配件能够节约的水资源相对来说是比较少的,但是随着时间的积累其产生的作用非常巨大,因此在进行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的时候,应该选用节水型的卫生用具,还有配件,并且在安装的过程中应该避免管道出现水的渗漏情况,以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比如山西省在2000年就了在全省范围内对建筑工程中落后设施进行淘汰的措施,文件中要求淘汰过度用水的配件和卫生用具,推广使用节水的卫生用具,并且声明一旦违反规定,那么这样的建筑将不予审批和验收。可见对于节水配件的使用已经非常广泛了,并且也是十分有效的。

4.对中水进行使用:一味地对水资源进行节约并不是真正的解决办法,节约的再多也会有用完的一天,因此在进行水资源节约的同时也应该找到更多可以使用的水资源。中水系统就是这样的一个设施,因为其能够对污水以及废水进行循环使用,这样不仅能够使水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还可以有效的减少污水和废水对水资源以及环境的污染。对于使用中水处理技术节约的水资源,能够作为非饮用水进行使用,比如中水可以洗车,还可以冲洗厕所,不仅能够节约水资源,还能够减少废水对于环境的污染。对于中水处理的流程,应该满足一些要求,这些要求包括:中水设计要尽量的简单,不仅要占据较少的空间,还应该尽可能地减少中水节约设施的建设成本,在此基础上,中水处理的效率还不能降低;其次,中水设施要减少对周围群众造成的影响,比如设备要有较低的噪音,并且在对中水的处理过程中不会出现异味,因为对中水进行处理的系统没有监控的设备,所以设备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中水处理的方法可以使用生物处理法,这种方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流量控制,第二个阶段的流程从曝气开始,经过沉淀和接触式氧化,然后再进行沉淀,最后一个阶段要对中水进行过滤、杂质的吸附以及消毒。建筑中使用的中水处理管道和设备,要具有一定的耐腐蚀性,并且要符合国家的相关规范和标准,在对中水进行使用的过程中,人体尽量避免与中水进行直接接触。

比如,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的北京就建立了具有中水收集工程的建筑,随着这个工程试点的成功,我国多地都将这项技术运用到了建筑中。

5.使用屋顶水箱浮球阀:所谓的屋顶水箱浮球阀继阀芯,除了能够做到两步到位的配重逆开式球阀之外,现在在市场上还出现了一些其他的浮球阀,比如双筒式的、液压式的等等,其中最为重要的还是导阀控制型的浮球阀,它具有许多浮球阀的综合特点,因此在建筑中进行使用能够有效提高对水流的控制,从而减少溢流现象的发生。

6.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可以将智能化给排水监控系统运用在建筑中,这样就能够对建筑中的给排水情况进行实时的监控,并且还能够进行配水等功能。在建筑的给排水系统中,可以尝试使用BAS,即宽带接入服务器对建筑中的给排水情况进行相应的监控。比如,控制系统能够对水箱的水位进行检测,在水位达到高水位的时候就能够停止供水,这样就可以防止水箱储存过多的水,从而对水资源进行节约;而当水箱中的水位低于低水位时,就可以进行自动的供水。

7.最后一点,建筑中还可以建立雨水的收集系统,从而通过对雨水的收集,将其通过一定的过滤和消毒,然后应用在建筑的一些用水途径中,从而得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比如在辽宁省葫芦岛市的某些园林中的建筑就使用了雨水收集系统来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收集到的雨水可以利用到对绿地的浇灌中,或者是建筑中进行地板或者玻璃的清洁等多个非饮用的环节中。

(二)节能方面

在对水资源进行节约的同时还要对能源进行节约,因为在建筑物当中通常都会用到热能、电能等多种能源,进行能源的节约应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别是二次供水设备以及热水的供应,还有太阳能的使用。

1.二次供水设备:在传统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设计中,通常使用的都是水泵连接水箱的供水方式,但是这样的方式不能够在用水高峰以及用水低谷这两个时间段中进行迅速的转换,因此无法及时满足这两个时期水量的变化,并且在这两个设备中的水会非常容易被污染,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个新的供水系统就产生了,这就是能够调速变频的设备[4]。这种供水设备不但能够根据水量的使用进行供水的调整,还能够在用水低谷时期调整自身的设置,从而减小低谷时期对设备造成的压力,这样就不会产生因为压力过大导致的管网渗漏问题,并且还对设备的能源进行了相应的降低。

2.利用太阳能: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能够在天气好的时候进行随时随地的使用,如今大多数的家庭都在使用太阳能热水器为家庭生活提供所需的热水资源。但是如今的太阳能设备还存在一些缺陷,比如会发生冻裂等问题,因此在利用太阳能的同时还应该对太阳能设备存在的问题进行改善。

(三)对水污染进行防治

水资源受到污染是如今可用水资源减少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应该加强对水污染现象的控制[5]。防治水污染的措施同样也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建筑的给排水系统,建筑中的水池或者是水箱,以及建筑给排水设备中的管材。在这三个环节中都应该避免可能发生的污染现象,因此应该使用材料良好的管材,并且对水箱中的水进行定期的消毒。

结束语:

水资源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如果离开了水那么人类就会面临死亡,因此节约水资源势在必行,在对建筑物给排水的设施进行设计的时候,应该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使用先进的节水设备,为我国水资源的节约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戚贵庆.对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环保问题论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268.

[2]于大宁.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环保问题[J].低温建筑技术,2011,33(5):111-112.

[3]任丽芳.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环保问题[J].科技创业家,2012,(22):70.

第7篇

关键词:消防系统塑料检查井地漏噪音

中图分类号:D035.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消防系统的超压及防超压措施

(1)按设计流量选消防水泵,而水泵的流量~扬程曲线较陡直,当消防水泵在小流量运行时会出现超压。小流量运行指火灾初期和消防水泵自检时的情况。此时,灭火设施出水量较小,消火栓的水枪为1~2支,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喷头数为1~3个。

措施:选用流量~扬程曲线平缓的水泵,其中值得推荐的是:建筑消防特种泵(原名切线泵),流量~扬程曲线特别平缓,呈恒压状态。

(2)消防给水管网按最低位置的室内消火栓静水压力0.80MPa进行竖向分区,管网未采取完善的减压措施,当消防水泵启动时,管网下部的消火栓会由于动压值大于静压值而出现超压。

措施:消防给水管网竖向分区时,不按最低位置的室内消火栓静水压力0.80MPa进行分区,适当留有余地;或按0.80MPa值进行竖向分区,但采取相应的有效的减压措施。

(3 )消防给水竖向分区的上区和下区共用水泵接合器,当防止串压的止回阀不严密时,下区会出现超压。

措施:稳压泵低位设置时,其吸水管从消防水池引来可以防止超压

(4)消防水泵从给水管网直接吸水,水泵扬程按给水管网的最低水压计算。水泵运行时如正逢给水管网的最高水压,而给水管网的最低水压与最高水压相差较大时,就会出现超压。

措施:采用多台水泵,小流量时小泵运行或单泵运行,大流量时大泵运行或多泵并联运行。

2.塑料检查井

(1)管道连接形式与管材选用:

塑料检查井井座与埋地塑料排水管道连接承口型式应与埋地塑料排水管道管材相匹配,可按表1选用 。

(2)实际施工配合用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及处理方法:

a.关于接入管口径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在与干管连接时 ,由于国内的埋地塑料管品种很多 ,而目前又多为内径系列管材 ,使得塑料检查井与管道连接时出现不少困难 ,为此要求生产厂家订制各种规格的转换街 头 , 不仅 能与 PV C 管配 套 、还可 适合FR PP 、HDP E 等管材连接。

b. 关于排水管接入位置的问题 : 当出户管与检查井入口的标高不一致时 ,管道可通过球形万向接头连接到井座上 ,也可通过 2 个 45°弯头调节出户管位置连接至井座 。排水干管应接入检查井井座承口 ,可根据实际设置条件也可以用井筒打孔配以马鞍接头的方式连接到井筒。

c. 关于排水井通风的问题:由于排水塑料管的污水管用在小区内,流速较慢,且管道充满度<0.55 ,如管线较长可在远端设置通 风口,降低气体浓度

(4) 关于井座基础的问题 : 塑料检查井座下面的基础需采用常用的沙灰铺平 ,这样增加检查井受力面积 ,从而增加抗压强度 。如开挖时出现积水现象应在井底座两侧加载沙袋减少浮力 。

d.关于接入管标高调节的问题 : 接入管标高可根据实际情况任意调节的 ,检查井的高度是在路面基础完成后统一切割的 ,这样可免去施工中反复确定标高带来的繁杂工序 ,是塑料井的一大亮点。

3.地漏的水封好多居民反映家中有臭味,而且厨房排油烟机打开时更加严重。此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1、水封深度不够。《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1997年版)第3.2.8A条规定“地漏的顶面标高应低于地面5~10mm,地漏水封深度不得小于50mm。”此条规定目的就是防止水封被破坏后污水管道内的有害气体窜入室内污染室内环境卫生。但是在给排水设计说明中很少有人提及,建设及施工单位为了降低造价使用市场上价格低廉的地漏,这种地漏水封一般不大于3厘米,满足不了水封深度要求。

2、住户私自更改地漏。通常居民为了美观在装修房子时选用装修市场上的不锈钢地漏替代原来的塑料地漏,外表虽光亮美观,内部水封同样很浅。当排水时,地漏的水封由于正压(较低楼层)或负压(较高楼层)被破坏,臭气进入室内。

3、水封干涸。有的住宅厨房内设置了地漏,由于长时间没有补水,特别冬季供暖时水封容易干涸,同样在开启油烟机时水封水少且由于压力波动水封被破坏,臭味更重。所以应经常给地漏补水。建议设计施工时采用高水封或新型防返溢地漏。厨房内地面溅水很少,可以不设置地漏。

4.排水塑料管道噪音较大随着普通排水铸铁管道的淘汰,排水管道普遍使用塑料管道,但是普通UPVC管道的排水噪音要比铸铁管高约10dB,若排水立管靠近卧室,加上现浇楼板的隔音效果较差,住户能明显感觉到排水管道的噪音,降低了生活质量。建议在卫生器具布置时要尽量考虑使排水立管远离卧室和客厅,管材考虑新型降噪产品。各种管材(Φ110mm)噪声水平比较:UPVC管58db;铸铁管46.5db;超级静音排水管45db。(测试地点位于距离管道一米处排水量为2.7L/S,环境噪声42db。)。市场上新出现了一种超级静音排水管则加入了特殊吸声材料,噪音低于排水铸铁管。如:芯层发泡UPVC管道。

5.阀门的选择和安装中问题和预防措施阀门类型选择不当:阀型与管道系统功能及压力不匹配,闸阀与截止阀混用,蝶阀与球阀混用,柱塞阀与闸阀混用,明杆阀与暗杆阀混用等,给管道运行和维修带来不良后果。阀门安装不利于操作和维修。止回阀安装位置不当等问题预防措施:安装时应考虑操作和维修空间,注意安装高度和手柄朝向;又如两个阀门直接连接时,中间缺少穿入螺栓的间隙,应在二阀间增设短管等止回阀必须按指示箭头安装。高位水箱出水管的止回阀,应在距水箱底≥1m处水平安装,以利止回阀正确动作,或采用低阻力止回阀。

结语:建筑给排水工程的施工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特别是跑、漏、滴、堵又是给排水系统的通病。最近几年,我们在施工中认真贯彻标准,落实规范、努力提高给排水系统的安装质量,并且就安装过程中常遇到的一些施工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从而加强对给排水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不断总结施工中出现的各种质量问题,用科学的方法提高给排水工程的施工质量。给排水工程其施工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给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张祥中.多层、小高层住宅给排水若干问题《住宅科技》2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