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化工设计的意义和作用范文

时间:2023-07-09 08:34:15

序论:在您撰写化工设计的意义和作用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化工设计的意义和作用

第1篇

关键词:工作;工学结合;课程;开发;高职

工作是人实现各自社会分工的具体方式,人通过工作才能更好地完善相互之间的社会联系,才能让自己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中生活。人能否参与工作关键在于能否满足社会的需要,个人总是通过学习之后再进入工作。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有其自身特点,它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模式[1]。就业的结果表现就是工作,即,让高职学生通过学习,具备胜任工作的资格并具有职业发展潜力,满足职业性的社会需求和教育性的个体需求[2]。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课程,解构传统学科性知识体系,重构行动体系的学习领域课程,只有这样才能让高职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逐步建构个性的经验与策略。

与传统学科性课程相比,建立在“工作”基础上的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其课程目标、设计理念、课程模式、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评价体系等课程要素均发生明显变化,这些要素的逻辑都是以工作为起点,是以工作的任务、组织、过程、内容、知识、方法和要求等转化而来,渗透进课程中、微观要素中,其顶层设计架构以工作的架构为统领。本文着重分析研究“工作”内涵在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过程中的渗透和统领,探究工作对工学结合课程开发的导向作用,试图寻找出工作过程与课程要素的对应关系,为高职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系统开发提供参考。

一、工作的内涵分析

在“工作”视角下审视高职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分析工作对课程开发的导向作用,首先应该对工作的内在属性进行解析。工作作为最能体现人的社会性的实践活动,属性较多,但作为对人的职业行动这一复杂系统进行科学分析的工具[3],实际上可在回答“如何获得工作”、“如何工作”、“如何获得工作发展”三个基本问题中对工作进行剖析与认识。

人要参与社会分工,获得工作必须满足社会需要,这种需要是以其获得职业资格为前提。尽管获得职业资格未必就能获得工作,但职业资格是工作的必要前提,即职业资格是工作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如何工作涉及的方面众多,主要是对工作过程要素的掌握。赵志群博士认为工作过程至少包含三个方面:工作要素(工作任务、工作对象、工具、工作方法、劳动组织、工作人员与工作成果),工作结构,或称步骤(资讯、计划、决策、实施、评价、反馈)和工作知识[4]。工作的发展是指人的职业成长性,从宏观看,工作是在一定时间内做重复的动作和事情,表现为静态的阶段性,同时工作又具有动态迁移性,是静态与动态变化统一的职业成长过程。

二、工作视角下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设计

对工作基本属性清晰后,能够从工作的一个或多个属性分析、推断和归纳出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顶层与内容设计,对课程目标、模式和设计理念有直接或间接的导向作用(见图1)。

1.职业资格是课程目标确立和评价体系建立的依据

如图1所示,获取工作的前提是取得职业资格。职业资格是从事一种职业活动(有时也包括其他重要的生活实践活动)时,能够应用的并能通过学习获得的能力或潜力,包括知识、技能和技巧[5]。职业资格的外在表现为能胜任工作的综合职业能力。让高职学生通过学习具备从事该工作的综合职业能力是课程的最终目标;而课程实施结束后,以职业资格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要素(或能力单元)进行评价,又是课程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根本依据。因此,对行业和工作分析并确立典型任务后,其职业行动领域已确定,课程开发时,应首先对从事该工作领域的职业资格进行研究,形成课程的能力目标和评价体系,随后通过内容载体支撑目标实现,在课程内容中渗透资格考核的内容与要求,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3]。

2.工作过程的要素和结构二维参考下的内容选取与组织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不是简单地排斥学科体系知识,而是对“学科知识系统化”进行“有距离观察”以解放与扩展传统的知识序列课程的视野,是伴随学科体系的解构而在行动体系中进行重构的过程[6]。赵志群概括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突出特点是学习的内容是工作[3],姜大源也认为,与注重结果形态的理论知识间内在逻辑性的传统学科体系下的课程相比,工作视角下形成的高职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内容是基于工作过程所选择的知识,是在行动体系下着眼于应用的知识,是基于工作过程有序的知识排列[7]。如图1所示,由工作领域向学习领域转化过程中,要完成一个工作任务,必须具备工作过程中的六要素,按照六步法实施,因此,工作的内容要素和过程结构为高职工学结合课程的内容选取供了二维参考,是内容选取的依据和方法指导,按此参考才能全面、系统地选取教学内容,支撑学习的内容是工作,培养综合职业能力,获得职业资格,完成课程目标。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内容选取后,其内容组织是在行动体系下的排序,是知识在工作过程之中应用的有序排列,强调过程形态的工作过程各要素间的有机融合性,是一种“统合性”有序,这与学科体系课程按照知识有简单到复杂的“组合型”排序有着本质区别[7]。

3.以任务分析为逻辑起点的载体选择与情境创设

学习领域是经过整体化职业分析得到的一个课程系统,它是以完整的工作过程为内在逻辑[3]。课程开发时,这种内在逻辑教学设计表现就是具体的学习情境,由某个职业成长阶段的具体工作过程转化而来,在真实工作情境中获得工作的整体化感悟和反思,建构学习的意义。因此,学习领域课程的载体探寻是以内在逻辑的“工作”为起点,按照工作过程的任务要素,分析寻找适应各职业成长阶段对应的工作任务,以此为载体,依据工作过程要素和结构创设情境。

4.情境序化

高职教育首先满足人的社会生存,即获得工作,接着奠定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如图1所示,经过阶段性的工作后,其工作能获得迁移、成长和发展。职业资格往往是胜任现在工作的能力,其未来的工作资格的获得是由其可持续的职业发展能力为基础,即在经验的基础上的策略获得,在经验获得的基础上,有了内在的思维感悟与策略生成,便奠定了可持续发展能力[8]。学习领域课程系统以工作过程为内在逻辑,同时,又是以帮助学生完成从“初学者到实践专家”的职业成长过程为外在逻辑,工作结合一体化课程的外在逻辑依靠递进的学习情境实现。每个成长阶段的工作步骤是静态的,而工作过程要素处于上升动态变化之中,因此递进的情境是以学习任务的复杂、拓展、递升为基础,以工作要素的整体变化为外在表现,最终符合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

5.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实施

经过工作过程要素和结构二维参照下的内容选取,和以工作任务分析形成的载体与情境创设,以及以职业成长进行的情境序化后,其教学实施便是按照工作步骤(六步法),在创设的学习性工作情境下(六要素),遵循行动导向原则,让学生以个体或小组合作的方式围绕明确的学习目标,通过完成一系列的综合性学习任务,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提高综合职业能力,获得职业资格,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3]。

三、小结

在行业及工作任务分析后,其职业小向(即专业方向)已经划分清晰,再经过实践专家访谈,职业小向中的典型工作任务,即职业行动领域或称工作领域即可确定,课程由此而来,课程开发也从此开始。工作领域的职业资格是课程目标和评价体系建立的依据,工作的内容要素和过程结构提供了教学内容选取的依据和方法指导;学习领域课程的载体探寻是以内在逻辑的“工作”为起点,分析寻找适应各职业成长阶段对应的工作任务,以此为载体,依据工作过程的要素和结构创设情境;情境的递进是以帮助学生完成从“初学者到实践专家”的职业成长过程为逻辑,是以学习任务的复杂、拓展、递升为基础,以工作要素的整体变化为外在表现,最终符合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奠定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教学的突出特征是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经历中获得对工作的感悟与反思,逐步形成个性的经验与策略,形成一种内化于大脑之中的迁移能力,遵循行动导向的教学原则。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Z].2006-11-16.

[2] 姜大源.基于教育类型定位的中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探究[J].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1):1-2.

[3] 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4] 赵志群.对工学结合课程一些基本概念的认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33):50-51,63.

[5] 赵志群.对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课程模式和课程开发方法的一些思考[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2):24-27.

[6] 姜大源.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系统化设计-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09,(4):66-70.

[7] 姜大源.关于职业教育的哲学思辨[J].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1):1-3.

第2篇

论文摘要:河南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具有悠久历史,拥有众多的文化资源和遗产。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规模化发展迅速,其关键是人才,本文论述了高等职业院校的设计艺术教育对人才的培养,为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积蓄力量,并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和支撑。

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涵盖了文化创意产业链条上所有从业人员的学历教育,再教育,技能培训以及自我完善能力的培养。高等职业设计艺术教育处于这个产业链的高端,有着不可替代的主导地位,但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不能从其学科体系中割裂出来,必须在河南省地域文化、经济发展水平的大背景下针对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及要求,依托大的学科体系展开全面的比较分析。

一、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及要求

文化创意产业属于知识密集型新兴产业,具有高知识性、高附加值、强融合性的特征。[1]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可以根据在产业链上的作用和分工的不同,分为文化创意人才、文化创意活动的组织人才和文化创意成果的经营人才。而文化创意人才能够位于创意产业价值链的高端,是因为创意产品的主要增值部分就在其原创性的知识含量中。文化创意人才所从事的创造价值的这种活动,改变了过去必须要有实体生产才能成为产业与创造价值的观念,而将抽象的、无形的创意活动当作产业链的一环。

1.文化创意产业的个性与共性

创意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关键是人才,创造性人才需要个性的自由发挥,而创造性产业在一定程度上要考虑共性,产业机制是规模化的,需要有制度和协调。[2]所以这样一种个性和共性的结合,就是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和创造性产业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和协调问题。

高等设计艺术教育在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中最根本的作用就是解决了以上两个问题,即文化创意增值和个性与共性的矛盾调和。高等职业设计艺术教育首先是文化创意专业人才的培养,同时它的基本培养模式是通过科学的方法批量为社会输送创造性的人才。此时创造性人才的个性表达是基于一个系统科学的创新体系之上的,最终的教育成果表现为文化创意产业规模化发展的人才储备。

2.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形势

目前国际上文化创意产业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以英国政府定义为基础的“ 创意型”,主要依托工业设计和艺术设计领域;二是以美国界定为代表的“版权型”,即生产和分销知识产权的产业;三是中日韩等国的“文化型”,不论哪一种产业形式,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都是以高等设计艺术教育作为中坚力量。[3]仅以游戏产业为例,在2003年,美国设有游戏专业的大学(学院)有540所,日本有200所大学设有游戏(开发、设计、管理、运营)专业,韩国有288所大学或学院设有相关专业。

二、河南省高等艺术教育的比较分析

河南省高等艺术教育主要包括:普通高等院校的艺术普及教育、高等师范院校的艺术教育方向、高等职业应用型的设计艺术教育、纯艺术教育。其中普通高等院校的艺术普及教育和高等职业应用型设计艺术教育是河南艺术教育的重点。

(1)普通高等院校的艺术普及教育

在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占基础性地位,而艺术素质教育又是人文素质教育的基础。没有艺术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高等学校需要艺术教育,实施艺术教育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切入点,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表现能力、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是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高等师范院校的艺术教育方向

高等师范院校的艺术教育应该是以培养从事普及艺术教育为目标的教育人才为核心的。培养讲方法、知识渊博、长于引导,有较高的艺术鉴赏、艺术批评、艺术教育理论研究能力的高水平教师。

(3)高等职业院校应的用型设计艺术教育

高等职业设计艺术教育是我国艺术教育领域发展教晚,但规模最大,分类最细,教育目标最明确的类别。高等职业设计艺术教育的办学目的是培养祖国现代化建设中迫切需要的行业内专业人才,与行业相关技术、工程紧密结合,能够快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继续学习持续发展的能力,在熟练掌握专业基础同时具备日后深入学习的能力。 转贴于

(4)纯艺术教育

纯艺术的概念最早被赋予的意义是反艺术实践中任何的功利性目的,是为了“艺术而艺术”的一种很纯粹的,重精神体验的艺术活动。因其被定义了本质的非功利性,自然而然的与应用型的各艺术设计专业相距日远。

我们看到艺术普及教育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应用型设计艺术教育的快速壮大,学历培养和就业优势两把利器完成了对整个文化创意产业链的支持和提升。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歌猛进,社会对应用型设计人才呈现出很大的刚性需求,高就业率、高收入带动了艺术教育市场整体的繁荣。

三、高等职业设计艺术教育在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中的重要作用及有效支撑

高等职业设计艺术教育,是指高等职业学校主体有计划发掘、培养与完善学生的设计艺术创造素质与能力的行为及其体制,是专门的以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目标为导向的设计艺术文化创造能力教育,其终极性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类实现意义化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梦想。[4]高等职业设计艺术教育,在本质上是在高层面上的发掘、促进学习者的设计文化素养、创意创造与传播能力的形成与提高。

创新思维的培养是职业设计艺术教育的核心问题,设计艺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创新思维的发展。设计艺术的创新思维实质是指以辩证的逻辑性思维为基础,以敏锐性、独创性以及批判性为特征来体现形象的一种思维活动。所以在设计艺术的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善于捕捉创造灵感思维的能力。高等职业设计艺术教育的核心作用就是培养创意型、素质型、可持续发展型的人才,这也正是文化创意产业所需的人才。

文化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会受到消费者文化层次、审美取向、价值观念等软因素的制约,一个具备较高文化艺术素养的受众市场无疑是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的最强有力的保证。在高等职业艺术教育大框架下,通过高等艺术教育四个层次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到高等职业院校的艺术教育在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积蓄力量,为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综上所述,虽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仍处在起步阶段,但其强劲的发展势头,必定会成为我国未来的朝阳产业,前景不可估量。文化创意人才是河南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第一文化资源,在大力引进人才的同时,高等应用型设计艺术教育必须完全融入文化创意产业这一新兴的经济力量,将文化创意与艺术感染力和科学技术生产力更为紧密的结合起来,携手纯艺术发展的力量,高度重视高等职业设计艺术教育,充分利用现有设计艺术教育资源和优势,才能为河南培养更强更多本土化的文化创意人才,以促进和满足河南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和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轶.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范式的分野及反思[J].现代传播,2007(1):108-116.

[2]徐光春.徐光春在香港谈中原文化与中原崛起,2007.55-56.

[3]历无畏.创意产业导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6.

[4]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7.

第3篇

关键词:文化创意 设计艺术 教育

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涵盖了文化创意产业链条上所有从业人员的学历教育,再教育,技能培训以及自我完善能力的培养。高等职业设计艺术教育处于这个产业链的高端,有着不可替代的主导地位,但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不能从其学科体系中割裂出来,必须在河南省地域文化、经济发展水平的大背景下针对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及要求,依托大的学科体系展开全面的比较分析。

一、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及要求

文化创意产业属于知识密集型新兴产业,具有高知识性、高附加值、强融合性的特征。[1]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可以根据在产业链上的作用和分工的不同,分为文化创意人才、文化创意活动的组织人才和文化创意成果的经营人才。而文化创意人才能够位于创意产业价值链的高端,是因为创意产品的主要增值部分就在其原创性的知识含量中。文化创意人才所从事的创造价值的这种活动,改变了过去必须要有实体生产才能成为产业与创造价值的观念,而将抽象的、无形的创意活动当作产业链的一环。

1.文化创意产业的个性与共性

创意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关键是人才,创造性人才需要个性的自由发挥,而创造性产业在一定程度上要考虑共性,产业机制是规模化的,需要有制度和协调。[2]所以这样一种个性和共性的结合,就是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和创造性产业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和协调问题。

高等设计艺术教育在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中最根本的作用就是解决了以上两个问题,即文化创意增值和个性与共性的矛盾调和。高等职业设计艺术教育首先是文化创意专业人才的培养,同时它的基本培养模式是通过科学的方法批量为社会输送创造性的人才。此时创造性人才的个性表达是基于一个系统科学的创新体系之上的,最终的教育成果表现为文化创意产业规模化发展的人才储备。

2.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形势

目前国际上文化创意产业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以英国政府定义为基础的“ 创意型”,主要依托工业设计和艺术设计领域;二是以美国界定为代表的“版权型”,即生产和分销知识产权的产业;三是中日韩等国的“文化型”,不论哪一种产业形式,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都是以高等设计艺术教育作为中坚力量。[3]仅以游戏产业为例,在2003年,美国设有游戏专业的大学(学院)有540所,日本有200所大学设有游戏(开发、设计、管理、运营)专业,韩国有288所大学或学院设有相关专业。

二、河南省高等艺术教育的比较分析

河南省高等艺术教育主要包括:普通高等院校的艺术普及教育、高等师范院校的艺术教育方向、高等职业应用型的设计艺术教育、纯艺术教育。其中普通高等院校的艺术普及教育和高等职业应用型设计艺术教育是河南艺术教育的重点。

(1)普通高等院校的艺术普及教育

在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占基础性地位,而艺术素质教育又是人文素质教育的基础。没有艺术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高等学校需要艺术教育,实施艺术教育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切入点,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表现能力、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是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高等师范院校的艺术教育方向

高等师范院校的艺术教育应该是以培养从事普及艺术教育为目标的教育人才为核心的。培养讲方法、知识渊博、长于引导,有较高的艺术鉴赏、艺术批评、艺术教育理论研究能力的高水平教师。

(3)高等职业院校应的用型设计艺术教育

高等职业设计艺术教育是我国艺术教育领域发展教晚,但规模最大,分类最细,教育目标最明确的类别。高等职业设计艺术教育的办学目的是培养祖国现代化建设中迫切需要的行业内专业人才,与行业相关技术、工程紧密结合,能够快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继续学习持续发展的能力,在熟练掌握专业基础同时具备日后深入学习的能力。

(4)纯艺术教育

纯艺术的概念最早被赋予的意义是反艺术实践中任何的功利性目的,是为了“艺术而艺术”的一种很纯粹的,重精神体验的艺术活动。因其被定义了本质的非功利性,自然而然的与应用型的各艺术设计专业相距日远。

我们看到艺术普及教育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应用型设计艺术教育的快速壮大,学历培养和就业优势两把利器完成了对整个文化创意产业链的支持和提升。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歌猛进,社会对应用型设计人才呈现出很大的刚性需求,高就业率、高收入带动了艺术教育市场整体的繁荣。

三、高等职业设计艺术教育在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中的重要作用及有效支撑

高等职业设计艺术教育,是指高等职业学校主体有计划发掘、培养与完善学生的设计艺术创造素质与能力的行为及其体制,是专门的以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目标为导向的设计艺术文化创造能力教育,其终极性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类实现意义化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梦想。[4]高等职业设计艺术教育,在本质上是在高层面上的发掘、促进学习者的设计文化素养、创意创造与传播能力的形成与提高。

创新思维的培养是职业设计艺术教育的核心问题,设计艺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创新思维的发展。设计艺术的创新思维实质是指以辩证的逻辑性思维为基础,以敏锐性、独创性以及批判性为特征来体现形象的一种思维活动。所以在设计艺术的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善于捕捉创造灵感思维的能力。高等职业设计艺术教育的核心作用就是培养创意型、素质型、可持续发展型的人才,这也正是文化创意产业所需的人才。

文化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会受到消费者文化层次、审美取向、价值观念等软因素的制约,一个具备较高文化艺术素养的受众市场无疑是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的最强有力的保证。在高等职业艺术教育大框架下,通过高等艺术教育四个层次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到高等职业院校的艺术教育在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积蓄力量,为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综上所述,虽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仍处在起步阶段,但其强劲的发展势头,必定会成为我国未来的朝阳产业,前景不可估量。文化创意人才是河南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第一文化资源,在大力引进人才的同时,高等应用型设计艺术教育必须完全融入文化创意产业这一新兴的经济力量,将文化创意与艺术感染力和科学技术生产力更为紧密的结合起来,携手纯艺术发展的力量,高度重视高等职业设计艺术教育,充分利用现有设计艺术教育资源和优势,才能为河南培养更强更多本土化的文化创意人才,以促进和满足河南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和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轶.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范式的分野及反思[J].现代传播,2007(1):108-116.

[2]徐光春.徐光春在香港谈中原文化与中原崛起,2007.55-56.

[3]历无畏.创意产业导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6.

[4]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7.

第4篇

论文摘要:河南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具有悠久历史,拥有众多的文化资源和遗产。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规模化发展迅速,其关键是人才,本文论述了高等职业院校的设计艺术教育对人才的培养,为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积蓄力量,并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和支撑。 

 

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涵盖了文化创意产业链条上所有从业人员的学历教育,再教育,技能培训以及自我完善能力的培养。高等职业设计艺术教育处于这个产业链的高端,有着不可替代的主导地位,但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不能从其学科体系中割裂出来,必须在河南省地域文化、经济发展水平的大背景下针对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及要求,依托大的学科体系展开全面的比较分析。 

一、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及要求 

文化创意产业属于知识密集型新兴产业,具有高知识性、高附加值、强融合性的特征。[1]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可以根据在产业链上的作用和分工的不同,分为文化创意人才、文化创意活动的组织人才和文化创意成果的经营人才。而文化创意人才能够位于创意产业价值链的高端,是因为创意产品的主要增值部分就在其原创性的知识含量中。文化创意人才所从事的创造价值的这种活动,改变了过去必须要有实体生产才能成为产业与创造价值的观念,而将抽象的、无形的创意活动当作产业链的一环。 

1.文化创意产业的个性与共性 

创意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关键是人才,创造性人才需要个性的自由发挥,而创造性产业在一定程度上要考虑共性,产业机制是规模化的,需要有制度和协调。[2]所以这样一种个性和共性的结合,就是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和创造性产业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和协调问题。 

高等设计艺术教育在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中最根本的作用就是解决了以上两个问题,即文化创意增值和个性与共性的矛盾调和。高等职业设计艺术教育首先是文化创意专业人才的培养,同时它的基本培养模式是通过科学的方法批量为社会输送创造性的人才。此时创造性人才的个性表达是基于一个系统科学的创新体系之上的,最终的教育成果表现为文化创意产业规模化发展的人才储备。 

2.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形势 

目前国际上文化创意产业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以英国政府定义为基础的“ 创意型”,主要依托工业设计和艺术设计领域;二是以美国界定为代表的“版权型”,即生产和分销知识产权的产业;三是中日韩等国的“文化型”,不论哪一种产业形式,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都是以高等设计艺术教育作为中坚力量。[3]仅以游戏产业为例,在2003年,美国设有游戏专业的大学(学院)有540所,日本有200所大学设有游戏(开发、设计、管理、运营)专业,韩国有288所大学或学院设有相关专业。 

二、河南省高等艺术教育的比较分析 

河南省高等艺术教育主要包括:普通高等院校的艺术普及教育、高等师范院校的艺术教育方向、高等职业应用型的设计艺术教育、纯艺术教育。其中普通高等院校的艺术普及教育和高等职业应用型设计艺术教育是河南艺术教育的重点。 

(1)普通高等院校的艺术普及教育 

在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占基础性地位,而艺术素质教育又是人文素质教育的基础。没有艺术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高等学校需要艺术教育,实施艺术教育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切入点,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表现能力、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是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高等师范院校的艺术教育方向 

高等师范院校的艺术教育应该是以培养从事普及艺术教育为目标的教育人才为核心的。培养讲方法、知识渊博、长于引导,有较高的艺术鉴赏、艺术批评、艺术教育理论研究能力的高水平教师。 

(3)高等职业院校应的用型设计艺术教育 

高等职业设计艺术教育是我国艺术教育领域发展教晚,但规模最大,分类最细,教育目标最明确的类别。高等职业设计艺术教育的办学目的是培养祖国现代化建设中迫切需要的行业内专业人才,与行业相关技术、工程紧密结合,能够快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继续学习持续发展的能力,在熟练掌握专业基础同时具备日后深入学习的能力。 

(4)纯艺术教育 

纯艺术的概念最早被赋予的意义是反艺术实践中任何的功利性目的,是为了“艺术而艺术”的一种很纯粹的,重精神体验的艺术活动。因其被定义了本质的非功利性,自然而然的与应用型的各艺术设计专业相距日远。 

我们看到艺术普及教育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应用型设计艺术教育的快速壮大,学历培养和就业优势两把利器完成了对整个文化创意产业链的支持和提升。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歌猛进,社会对应用型设计人才呈现出很大的刚性需求,高就业率、高收入带动了艺术教育市场整体的繁荣。 

三、高等职业设计艺术教育在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中的重要作用及有效支撑 

高等职业设计艺术教育,是指高等职业学校主体有计划发掘、培养与完善学生的设计艺术创造素质与能力的行为及其体制,是专门的以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目标为导向的设计艺术文化创造能力教育,其终极性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类实现意义化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梦想。[4]高等职业设计艺术教育,在本质上是在高层面上的发掘、促进学习者的设计文化素养、创意创造与传播能力的形成与提高。 

创新思维的培养是职业设计艺术教育的核心问题,设计艺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创新思维的发展。设计艺术的创新思维实质是指以辩证的逻辑性思维为基础,以敏锐性、独创性以及批判性为特征来体现形象的一种思维活动。所以在设计艺术的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善于捕捉创造灵感思维的能力。高等职业设计艺术教育的核心作用就是培养创意型、素质型、可持续发展型的人才,这也正是文化创意产业所需的人才。 

文化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会受到消费者文化层次、审美取向、价值观念等软因素的制约,一个具备较高文化艺术素养的受众市场无疑是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的最强有力的保证。在高等职业艺术教育大框架下,通过高等艺术教育四个层次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到高等职业院校的艺术教育在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积蓄力量,为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综上所述,虽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仍处在起步阶段,但其强劲的发展势头,必定会成为我国未来的朝阳产业,前景不可估量。文化创意人才是河南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第一文化资源,在大力引进人才的同时,高等应用型设计艺术教育必须完全融入文化创意产业这一新兴的经济力量,将文化创意与艺术感染力和科学技术生产力更为紧密的结合起来,携手纯艺术发展的力量,高度重视高等职业设计艺术教育,充分利用现有设计艺术教育资源和优势,才能为河南培养更强更多本土化的文化创意人才,以促进和满足河南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和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轶.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范式的分野及反思[j].现代传播,2007(1):108-116. 

[2]徐光春.徐光春在香港谈中原文化与中原崛起,2007.55-56. 

[3]历无畏.创意产业导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6. 

[4]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7. 

第5篇

【关键词】腐蚀因素 防腐技术 经济效益

化工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来源之一,对于国家的能源发展以及保证工业的稳定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化工行业由于设备腐蚀、老化,经常爆出爆炸、泄漏等不良安全事故,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危害,也造成了重大的社会影响。因此,做好化工行业的设备防腐工作对于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发展意义重大,也对保证社会安定,人们生活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1 化工设备防腐工作的意义

化工行业一直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对于工业发展意义非凡。但是近年来,我们国家频频爆出设备防腐工作不到位,造成天然气泄漏、石油泄漏以及爆炸等不良新闻,给国民经济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也对社会安定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就防腐工作的重要性而言,我们不仅仅要看到巨大的经济损失,还要看到能源的严重浪费等现象。一来化工设备一旦腐蚀,将会造成天然气、石油等化工产品泄漏,造成重大的安全隐患,而且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二来,能源一旦耗费,将是无法换回的,还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对于生态环境以及人们的生活都会带来巨大威胁。因此,化工防腐可谓意义重大,做好了防腐工作,不仅能够节约大量的能源,提高社会经济效益,还能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对人们的生活与生态环境的保护都是具有重要作用的。

2 影响化工设备腐蚀的因素

影响化工设备腐蚀的因素不外乎内在因素与外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从影响腐蚀的机理来说,腐蚀的种类可分为许多种,按照腐蚀机理可以分为电化学腐蚀与化学腐蚀;按照腐蚀破坏形式又可以分为均匀腐蚀与局部腐蚀;而按照腐蚀环境则又可以分为,高温腐蚀、湿腐蚀、土壤腐蚀、沉淀腐蚀、碱腐蚀、酸腐蚀、钒腐蚀、氧腐蚀、盐腐蚀、环烷酸腐蚀、氢腐蚀、硫化氢腐蚀、连多硫酸腐蚀、海水腐蚀、硫化氢-氯化氢-水型腐蚀、硫化氢-氢型腐蚀、硫化氢-氧化物-水型腐蚀等。因此,化工设备腐蚀的原因可以说是多种多样。其内在原因与外在环境因素的作用机理是有很大差异的。就电化学腐蚀而言,化工设备一般是金属制品,而金属制品之所以发生电化学腐蚀就是因为金属制品的表面与化工产品中的离子型的导电介质发生了一系列的电化学作用,而使得化工设备的金属表层遭到化学破坏,从而引起化工设备的腐蚀。这种电化学的腐蚀机理就是金属与离子型导电介质形成了阴阳极,从而形成了离子电流,不断侵蚀化工设备,危害极大。

而外界环境因素,则主要指的是化工设备处于大气污染比较严重的环境里,因为空气中的一些硫氧化物等挥发性的酸性物质,加上一些工业的粉尘,对设备的表面产生了一定的侵蚀,从而引起了设备表层的腐蚀与破坏。这些介质主要是通过潮湿环境形成了腐蚀性极强的无机酸,因而对设备破坏极大,诱发了设备的腐蚀。

3 常用的化工设备防腐技术

化工设备中,石油化工设备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因此,做好石油化工设备的工作就显得更为重要。而且随着技术的进步,防腐蚀技术己成为工农业生产和国防工业发展中保证安全生产和提高经济效益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证化工设备的安全连续运行和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日常维护工作必须对设备及装置提供整套的防治腐蚀措施,加强石油化工设备的防腐蚀管理。为此,当前的化工防腐蚀技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进行化工设备的防腐蚀设计

化工设备的防腐要从设计阶段开始,在设备的设计阶段,要充分运用有关腐蚀和腐蚀控制的全部经验和知识,设计出性能好、使用寿命长、既经济又安全的设备和装置。这样的设备既能符合工艺过程的需要,又能保证使用寿命长和降低生产成本。具体说来,防腐蚀设计从设计到运转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设计时的防腐措施、制造施工时的防腐措施、设备安装时的防腐蚀措施以及设备运转时的防腐措施。

首先,防腐设计包括强度设计、正确的防腐蚀结构设计、材料选择及防腐保护方法的选择;其次,制造质量对设备腐蚀影响极大,某些材料从耐蚀性来说是好的,但制造质量达不到要求,设备也不会达到预期的防腐效果。制造时应充分考虑包括防治腐蚀在内的加厂、装配及制造过程中的管理;再者,安装质量直接影响设备的使用性能,安装不正确,会导致改变流体流动状态和流速,在一定环境下还会导致应力腐蚀破裂。安装时的防腐措施主要包括包装、运输、施工、装配时的防腐问题,而在安装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非金属材料质脆、强度低的特点;最后,设备运转时的防腐措施包括正常运转时的防腐管理,异常运转时的早期排除、维修、保养、监控、开车及停车时的防腐管理。

3.2 进行合理的化工设备选材。

化工设备的合理选材不仅能够节约成本,还能提高设备的抗腐蚀作用。因为,材料在使用环境中的腐蚀,将关系到设备和装置的可靠性以及使用寿命,因此,合理选材十分重要。因此,化工设备的选材就意义非凡,我们在设备的制造时,要同时考虑各类金属材料和各类非金属材料的合理选择,避开材料使用过程中的各种力学性能的极限(如弯曲应力、应变应力的极限值等),材料在介质环境中的耐腐蚀性能,最后充分考虑材料加工工艺的性能与经济性能比等。

3.3 运用电化学保护技术

电化学保护技术,主要是利用化学电解原理中阴阳离子的相互作用,而达到保护金属的作用,主要的技术有阴极保护和阳极保护两项技术。

其一、阴极保护是指在金属表面上通入足够的阴极电流,使阳极溶解速度减小,从而防止腐蚀。这种方法又可分为牺牲阳极保护和外加电流阴极保护。

其二、阳极保护是指在金属表面上通入足够的阳极电流,使金属电位达到并保持在钝化区内,从而防止腐蚀。

3.4 运用涂层保护技术

在各种防腐技术中,涂料防腐蚀技术应用最广泛,因为它具有许多独特的优越性。只要涂料品种配套体系选择恰当,涂料防腐仍然是一种最简便、最有效、最经济的防腐蚀措施。涂层保护技术主要分为三种:金属涂层、塑料涂层以及陶瓷涂层。金属涂层――化学镀镍技术:又称无电解镀镍,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在工件表面沉积出非晶态Ni-P、Ni-P-B合金镀层的高新表面处理技术;其主要特点是耐腐蚀性强,耐腐蚀性能大大优于不锈钢,实验表明镀层在海水、盐碱、H2S等介质中有很好的抗蚀性;陶瓷涂层是一种高含量陶瓷颗粒增强的复合材料,涂装在金属或非金属表面,用于提高耐磨性和防腐性。对比其他耐磨、防腐技术优势明显,使用方便、易于施工和修复,具有超高附着力、高强度、高致密度,应用范围十分广范。

4 总结

文章主要分析了化工设备中产生腐蚀的主要因素:内在因素与外界环境因素,而后剖析了如何利用作用机理进行合理的设备防腐,最后总结了当前主要的防腐技术和方法。然而设备防腐的工作依然任重道远,利用环境(介质)处理,提高工艺流程的优化设计以及加强操作管理以及防腐蚀技术管理都是防腐工作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王敏.化工设备防腐方法浅析[M].化工设备与管道,2002,(03)

第6篇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节能设计;电气工程

0引言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有十分广泛的应用,且随着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获得了更好的发展,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更为有效和广泛。节能减排理念近年来在电气自动化工程中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这促使电气自动化设计越来越重视节能设计,这对促进电气自动化工程高效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1]。就现阶段电气自动化工程中的节能设计来说,无论是设计理论知识还是实践经验均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在进一步落实环境保护和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基于此,进一步明确和掌握电气自动化工程中的节能设计技术应用要点与策略尤为关键,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基于此,本文对电气自动化工程中的节能设计技术应用要点作如下的论述。

1电气自动化工程开展节能设计的意义

目前来看,节能设计已经成为电气自动化工程的主要趋势,在电气自动化工程中获得非常好的发展,真正意义上贯彻和落实了节能减排战略。电气自动化工程开展节能设计主要有以下三点意义:1)任何投入使用的电气设备均会消耗电能,当前阶段我国的电能资源属于常规性能源,随着近年来社会经济的发展,能源短缺问题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显著,这让节能减排成为了电气自动化工程开始广泛探索的问题之一。通过将节能理念融入到电气自动化工程设计中,可以很好地提升工作效率,降低能耗,帮助企业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2)电气自动化工程对平稳运行有很高的要求,以往所使用的技术虽然可以一定程度上提升工作效率,但实际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不足,极易导致供电和输电系统出现瘫痪的问题。近年来随着节能设计理念在电气自动化工程中的深入应用,发现电气自动化节能技术不仅可以减少能源的浪费,可以很好地确保供电系统与输电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对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发现,电气自动化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会很容易产生谐波,所产生的谐波会对电网造成很大的损害,不利于电力设备的保护。要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必须结合实际情况从节能方面来着手。在近年来的实际使用中发现,将诸多节能技术应用到电气自动化工程中,可以有效减少电气系统运行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在消除谐波方面有十分显著的优势,可以最大限度避免对电网的损害,这对实现电网设备可持续使用意义重大。

2电气自动化工程中节能设计遵循的原则

电气自动化工程涉及到很多的专业性知识,实际在开展节能设计工作时会遇到较多的困难,如何确保节能理念可以有效贯彻与落实到电气自动化工程中尤为关键。因此,在开展电气自动化工程的节能设计时,要严格遵循相关的原则,以此最大限度发挥节能技术的优势。总的来说,电气自动化工程应用节能设计理念时需要把控好以下四方面的原则:1)安全性:从配电设备这一角度来说,电气自动化系统要想在运行过程中始终保持高效和平稳,必须做好配电设计工作,尤其是要做好配电设备的设计工作。具体来说,在配电设备设计过程要严格遵循安全性的原则,充分考虑电气设备的负荷容量,并以此为基础来落实好线路和其他设计工作,最大限度确保供电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另外,在配电设计时要做好一些细节方面的工作,比如需要做到防静电设计与防雷设计这两项工作。2)高效性:从电气设备这一角度来说,如何有效提升设备运行效率与质量是必须考虑的问题。对于电气自动化系统的设备来说,有很多设备运行状态下的功率并不是处于最高值,一些设备运行状态下的功率还会远低于额定功率,这直接影响了设备运行效率与质量[2]。为此,在实际开展电气自动化工程节能设计时,要充分做好有关于电气设备方面的设计工作,将提升设备运行效率作为设计的重要原则来把控,同时确保可以有效减少电气设备运行过程中的能耗。3)环保性:电气自动化工程开展节能设计的根本目标在于减少不必要的能耗,因而环保性原则是始终需要考虑的原则。在设计过程中要重点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要结合设计需求来合理选择电气设备和材料,在保证质量的同时确保环保性能。二是要加强对周围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在确保电力能源可以满足供应需求的同时,要最大限度地降低环境污染。4)经济性:经济性原则也是电气自动化工程开展节能设计时需要重点考量的原则,要确保通过节能技术可以有效降低能耗,且不用出现成本增加的问题。在实际设计时,要对电气自动化工程的节能效果与经济效益做到全量的分析,寻求两者之间的平衡点,确保可以通过节能设计工作来帮助企业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3电气自动化工程中的节能设计技术———电能传输消耗控制技术

电能在传输过程中会因为多种因素而导致有功功率有较大的消耗,比如导线本身便存在一定的电阻,在运行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导致电能出现传输消耗问题。结合这一问题,目前最为针对性且有效果的方法是减少导线上的电阻。在方案确定时,考虑到导线的电阻与横截面积存在着负相关关系,因而可以尝试利用导线与横截面之间的关系来减少导线的电阻。基于这一考虑,结合当前的实际能力,可以使用四种方案,一是从材料选用类型来着手,尽可能去选择电导率更小的材料来作为导线使用,相信这样可以很好地减少电能的消耗。二是结合实际情况来合理调整导线的长度,在电路设置时充分确保导线可以走直线,避免设计出走弯路的方案。三是将变压器尽量布设在靠近负荷的最中心,缩小供电系统之间的距离。四是可以考虑增大导线的横截面积,这可以很有效地减少导线的电阻,电能损耗也可以随之减少,对实现电能传输消耗控制有十分显著的效果。(1)合理选择变压器变压器在电气自动化系统运行中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同时也是节能设计的重点,原因在于变压器可以直接影响电气系统的用电功率,影响电流电压的有效切换。这要求在变压器选择时,要对节约能源作深入的考量,通过使用规定变压器型号来实现控制其有用功率消耗量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在变压器选择时要对以下原则作充分的考量:1)严格遵循节能原则,尽可能去使用铜片和绝缘材料。2)铜材料在变压器运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出于节能考虑,要有效提升铜材料的应用频率。就近年来的变压器设计来看,通过在电线电柜中使用硅材料来代替铜材料,可以实现两方面的目的,一是可以确保变压器在空载运行过程中有很好的运行效率,二是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变压器运行过程中的能耗,以此来实现节约能源的目的。3)目前来看,市面上的变压器类型较多,在选择时会有一定的难度,为此要始终秉承选用节能型的变压器这一原则。待正式投入使用后,要做好维修保养工作,并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及时更换,这对确保变压器功能有重要的意义[3]。4)变压器设计时要考虑采用一些单相自动补偿设备,原因在于通过单相自动补偿设备可以有效确保流动的三相电的电流处于平衡状态,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变压器自身所承受的消耗。另外,也可以考虑将单相用电设备连接到三相电源上,以此来有效避免负荷不平衡问题的发生,这样也可以实现控制变压器电能损耗的目的。5)变压器数量与容量的科学确定也十分重要,如果变压器的容量无法满足电力系统的运行需求,则势必会导致变压器的使用寿命受到影响,电力运输质量也会随之受到影响。如果变压器的容量大于电力系统的运行需求,则又会导致资源的浪费,不利于节能设计目标的实现。因此,在选择变压器时要严格按照实际情况来确定变压器容量。另外,在数量上也要加以控制,变压器的台数不宜过多。通常情况下,变压器的数量应以2台为准,将2台变压器以并联的方式联系起来,不仅能够确保电气自动化系统运行的平稳性,而且能够最大限度避免能源的浪费,这对于落实电气自动化工程节能设计是十分有利的。(2)合理选择无功补偿设备因为功率因数偏低会导致用户的用电成本有所增加,为有效确保无功功率处于平衡状态,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来选择最为合适的无功补偿设备。考虑到无功补偿设备在选择时需要考虑较多的因素,为此在实际选择时要严格遵循相关的原则,确保无功补偿设备有充分的适用性。总的来说,无功补偿设备选择时要遵循三方面的要点。一是若使用电容器来实现补偿目的,则要根据参数来确定电容器容量。二是考虑到以往的补偿电容器中的电容器分担方式有一定的局限性[4]。为此,在节能设计理念下,为实现最佳的补偿效果,可以采用集调节平衡、定位准确及适应面广泛的一体化切投方式。三是在安装无功补偿设备时,最好是就地安装,直接完成补偿,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减少线路上的无用功传输,对实现节能效果有十分大的裨益。

4结束语

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对实现电力生产、输送及供应的自动化控制有重要的作用,应用效果越来越显著。目前来看,节能设计已然成为推动电气自动化更好发展的强有力手段,实际应用时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今后要进一步加大研究力度,以此掌握更多有关电气自动化系统节能设计的知识。

参考文献

[1]丁晶晶,董丽丽,王磊.浅析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南方农机,2020,51(7):232.

[2]梁继军.探究电气工程自动化及其节能设计[J].大众标准化,2020,317(6):88-89.

[3]张沫然,赵文佳,姜楠.电气工程自动化信息技术及其节能设计探讨[J].通信电源技术,2020,37(10):238-239,242.

[4]杨兴旺.探析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发展问题及解决对策[J].建筑发展,2020,4(3):44.

第7篇

【关键词】化工设备,设备制造,焊接质量,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 TQ05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企业自身产品的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是企业得以存活的关键,而在企业自身的生产活动当中,企业生产活动所使用的设备质量也对企业自身产品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对于化工设备来说,在开始投入到使用之前,必须进行相应的设备质量控制,因此,化工设备的焊接工作质量,对于化工设备制造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更成为了化工设备质量监督中的重点与核心。因此,如何在化工设备制造过程当中,有效的管理和提高化工设备制造时的焊接质量,本文根据实际的工作经验,对化工设备制造中焊接质量的提高提供一定的管理方法,仅供大家参考。

二.建立化学设备焊接工作的相关制度,使员工从思想上重视设备焊接化工设备的制造对于化工产品的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制造的质量能够直接影响到设备的功能和使用性能,甚至能够从根本上影响到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安全运行。一般来说,化工设备系统当中,绝大部分为承压设备,其介质多种多样(易燃、易爆、毒性、腐蚀性),而且运行质量往往较差。因此,对于化工设备制造来说,控制好设备的质量,是控制化工产品的基础,而焊接的质量是化工设备制造的中心环节,控制好焊接质量将起到基础性的作用。因此,对于化工设备制造来说,首先要明确焊接质量对于化工设备的重要作用,并且需要在行动上严格控制焊接的质量,从企业的领导到员工,需要树立相应的焊接责任意识。而具体来说,可以利用个人负责制,树立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并制定严密的质量执行和监督机制,从执行技术人员到检验技术人员都实行个人责任制,层层把关,执行三检制,并坚持岗前培训和持证上岗,不达标者绝不能上岗。只有这样,通过多方配合、齐抓共管的方式,才能实现全方位立体式的保证化工设备的焊接质量,从而保证设备的制造质量,为化学产品的生产奠定基础。

三.焊接前的准备

1. 材料的焊接性考察设备材料的焊接性曾被称为可焊性,但根据近些年来的研究,我们发现,说一种材料不具有可焊性往往是不准确的,因此,这里我们使用焊接性这一术语并对其进行了定义:所谓焊接性,就是利用现有的焊接方法对材料焊接时,能够获得高质量的焊缝且不出现裂纹,并且不会降低设备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若能达到这种效果,则焊接性较好;如果需要在焊接过程中利用特殊的焊接工艺,说明其焊接性一般,若在利用特殊焊接工艺也不能达到要求的材料,则没有较好的焊接性,往往焊接性较差,这种材料一般不予采用。

2. 在进行设备制作之前,便需要对即将进行焊接的材料进行焊接性的分析,而对于初次应用的材料,需要进行相应的焊接性实验,并根据所取得的结果,结合材料的特性,采取相应的焊接方法,只有这样做,才能够做到从材料出发,保证焊接质量。一般来说,评定参数包括焊接电流、电压、线能量、保护气流量、坡口形式、焊材、焊接顺序、层次、清根方法。根据母材特性,制订预热及焊后热处理工艺。与此同时,在进行工件的组对之前,需要要求相应的工作人员,对焊接接头的坡口形式进行认真的检查和核对,一般来说,检查需要围绕工件的几何尺寸进行,并对局部超差或在运输过程中造成的损伤进行修复。

四.化工设备制造中的质量控制为了有效避免焊接缺陷,提高化工设备的质量,因此可以有效结合化工设备制造的施工管理经验,并且从相关技术工作人员、设备、焊接材料和工作条件等问题上,加强焊接管理工作,这要求在焊接过程当中,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而这些控制措施,一般是集中在工艺管道预制、压力容器、大型储罐、钢结构焊接、支吊架、现场的施工条件、焊工的技能等方面进行化工设备制造的质量控制,所以,在设备制造过程当中,需要提高焊接资源的使用效率,更加有效地使用各种类型的焊接资源,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保证焊接质量,并且避免各类焊接通病的出现,减少设备的返修次数,降低设备的焊接成本,从而提高焊接的质量和效率。

1. 现场技术管理全过程的焊接工艺控制才能真正的确保焊接质量。在施工过程中,首先要进行交底工作,详细讲解加工所涉及的焊接工艺特点以及控制现场焊接工艺的控制要点。而进行关键部件的焊接时,要设置专业人员进行监控,如果发生焊工不能按照焊接计划书和作业指导书施工的情况,需要立刻停止相关的焊接工作;而与此同时,专门的热处理人员则需要对整个焊接工作的温度进行全方位监控,如果发生温度失控或者超标的情况,需要化学设备焊接质量管理人员马上通知焊工暂停相关的焊接工作。

2. 化工设备焊接后的质量控制在进行化工设备的制造过程当中,需要相关人员对化工设备的制造和焊接过程进行相应的焊接施工记录,而施工记录需要以真实、有效为具体原则,并能够明确相关责任人,这样才能保证焊接质量,从而提高设备质量。

3. 化工设备安装设计的重要性长期以来,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各相关部门为了保证化工生产的安全性,对设备运行过程的安全性能尤为重视,而设备运行过程的安全性能除了设备自身的原因外,设备安装的质量就是关键中的关键,化工设计及安装工程质量直接影响到设备的使用性能,影响到设备的使用寿命和运行安全。因此,化工设计人员除了对生产工艺必须严格设计外,还必须对设备安装进行科学设计,确保设备安装的质量,从而保证化工生产的安全。五.化工设备安装的设计内容化工工艺中的设备安装设计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车间设备布置。车间设备的空间布置除满足生产工艺流程、安全操作要求等外,还需考虑便于设备安装、检修和设备的合理支撑,操作台合理布置等。

2. 设备支架和操作台的设计。设备支架对设备起到支撑和固定作用,在设计时,必须进行设备自重、外形等因素的综合考虑。另外操作台是对设备进行安装和生产运行所必需的操作平台,在设计时,必须考虑操作台的高度可调解性和操作空间的灵活性。

3. 设备保温和防腐。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外界温度变化影响或是化工产品生产及经过时产生的温度变化影响,这种温度变化影响可能导致设备的运转速度改变、通道受阻以及通道或设备被化工产品或化学试剂腐蚀等问题,因此,必须在安装设计上进行保温和防腐处理,以防止上述现象的发生。

4. 设备安装、检修和吊装位置的设计。化工设备在安装时,其安装位置十分重要,是投入使用过程中,密封等性能好坏,化工生产能否顺利完成的重要影响因素,在设计时必须考虑安装位置是否适合吊装机械的操作、是否便于以后的设备维修和检查。

5. 设备安装施工说明,包括设备的吊装方案等。在对化工工艺中的设备进行安装设计时,必须设计设备安装的先后顺序、吊装操作等,同时,需要设计施工说明,对于安装过程、安装质量、设计控制标准等进行说明,以便于设备安全及日后的生产安全性得到保障。六.结束语随着经济的发展,在现代大多数的企业当中,企业化工设计中的设备安装设计是化工生产安全可靠性的保证,因此,需要对设备安装进行科学的设计,并依据设计方案和设计标准进行监理控制与质量控制,避免化工生产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化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

[1]欧斌.化工设备安装中焊接质量控制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