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企业竞争策略范文

时间:2023-07-07 16:11:09

序论:在您撰写企业竞争策略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企业竞争策略

第1篇

【摘要】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企业如何获得竞争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站稳脚跟并能脱颖而出与采取何种竞争策略密切相关。大体上常见的企业竞争策略有质量竞争策略、价格竞争策略、营销竞争策略、品牌竞争策略和技术竞争策略,具体使用哪种策略要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和企业自身的情况来定。

【关键词】

企业;竞争;策略

一、质量竞争策略

美国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从顾客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产品质量就是产品的适用性,即产品在使用时能成功地满足用户需要的程度。用户对产品的基本要求就是适用,适用性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质量的内涵。质量竞争策略是指企业依靠为其用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而获得稳定的市场竞争优势。质量不但是产品的生命,同时也是企业的生命。没有优质的产品,企业的竞争优势将无从谈起,甚至连在市场中生存都会很艰难,所以质量竞争策略是所有企业竞争策略的根基和基础。但只有质量竞争策略而无其他策略,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也是不够的。过去我们常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这句话放到当代已经明显落伍了,因为现在“香的酒”太多了,如果不采取其他竞争策略将会被无情的市场竞争迅速淘汰。

二、价格竞争策略

价格竞争策略是指企业通过向目标市场提供相比于竞争对手更低价格的产品来获取市场竞争优势。价格竞争策略是企业经常使用的一种竞争策略,因为它的效果立竿见影,但它也是把双刃剑,在打击竞争对手的同时也会伤害到自己,特别是企业间的恶性价格竞争,无异于饮鸩止渴,因为它伤害的是整个行业的利益,最终也会伤及自身,所以价格竞争策略不能只考虑降低产品售价打击竞争对手,而应从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和管理费用等方面综合考虑,使企业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和费用真正获得价格竞争优势。

三、营销竞争策略

营销竞争策略是指企业通过采取多样化的营销方式来获取在同行业中的竞争优势。在众多多样化的营销方式中,企业最常采用的就是饥渴营销,所谓饥渴营销又名饥饿营销,主要是通过各种限量策略或限时策略,以充分引起消费者的关注和重视,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从而实现产品由厂商到消费者的快速转移。饥渴营销的核心思想是制造“来之不易”的体验,通俗地说就是让消费者很难得到。由于人们珍惜的东西往往是难以得到的东西,所以饥渴营销通常能够充分满足买卖双方的需求,从而伴随着买卖双方共同的高满意度:卖方获得可观的利润,买方得以彰显身份和地位。经常采用这种营销策略的通常是一些奢侈品品牌或同行业中的高端品牌,但在互联网日益发达的今天,一些知名度不是很高的品牌也利用互联网销售的契机而采取这一营销策略,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在这方面做的比较好的要数小米手机了,小米手机依靠饥渴营销策略不但获得了销量的大增,也使品牌的知名度获得了极大的提升。

四、品牌竞争策略

品牌是指企业的名称、产品的商标和其它可以有别于竞争对手的标示,是构成公司独特市场形象的无形资产。美国市场营销专家菲利普・科特勒博士对品牌定义为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图案,或是他们的相互组合,用以识别企业提供给某个或某群消费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与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相区别。品牌是可以给其拥有者带来溢价、产生增值的一种无形的资产,同时品牌也是企业的一种识别标志、一种精神象征、一种价值理念。品牌不仅是企业产品的一种标示,同时也是企业文化的一种象征。一些企业为自己的品牌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赋予了美好的情感,或代表了一定的文化,使品牌及品牌产品在消费者或用户心目中形成了美好的记忆。品牌竞争策略是指企业通过提升产品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从而获得在同行业中的竞争优势。

提升产品品牌的知名度并不意味着只是做广告。首先,产品品牌的塑造要基于产品目标市场的选择和市场定位,只有在确定了产品的目标市场和明确了产品的市场定位之后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产品品牌的塑造和推广。在进行品牌塑造和推广中的一切活动都应该紧密围绕目标市场和目标顾客来进行的,如果品牌的塑造和推广没有明确的针对性和目的性,那么将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其次,品牌的塑造和推广是一项长期的、综合性的工作,除了进行全方位、多样化的广告宣传之外还包括产品质量的提高、产品包装的升级换代、产品形象代言人的选择、企业形象策划等内容,所以说产品品牌的塑造和推广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企业各个部门的相互协作、通力配合才能顺利完成。

五、技术竞争策略

技术竞争策略是指企业不断通过技术研发和技术创新来赋予产品更新的技术,从而获得在同行业中的竞争优势。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有一句顺口溜很能反映这个问题,这句顺口溜是这样说的:四流的企业卖力气,三流的企业卖产品,二流的企业卖品牌,一流的企业卖技术。技术竞争策略是所有竞争策略中最高层次的,如果企业能够在技术方面做到行业的标杆和引领者,那它必定将“无敌于天下”。在这方面做的最好的莫过于苹果手机了,在手机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并出现价格战趋势的时候,苹果手机引领行业的技术革新,将传统意义上打电话、发短信的通讯终端重新定义为互联网时代的移动互联网终端,手机也不再只是可以打电话、发短信了,摇身一变成了一台随时随地可以上网的掌上电脑,这种变革就不再只是技术革新了,可以称得上是技术革命,而苹果正是这场技术革命的引领者,那么在手机行业竞争激烈的今天它能够获得可观的利润也就不足为怪了。

参考文献:

[1]艾・里斯,杰克・特劳特.定位[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龚明勇.董明珠谈营销[M],浙江人民出版社,2009:1

第2篇

首先,小企业要取得成功,必须在经营目标、战略筹划和领导者素质三个方面进行正确的定位和提高。

目标决定了努力的程度,不同的目标下企业的经营思想和策略会有不同,面对竞争的韧性和选择也会不同。战略筹划则是实现目标的步骤分解,是目标在现实市场中的具体化。但小企业成败的决定因素往往在于领导者本身的素质,包括创业追求、经营思想和能力以及自我不断提升等方面。保持危机感和持续的事业冲动是推动领导者和企业提升的原动力,同时避免过分乐观、自负或是松懈和精力的转移。竞争就是淘汰,对小企业尤其如此。动态的竞争环境和企业发展,要求领导者不断提高经营思想和能力水平,滞后就意味着企业混乱和危机的开始,这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经验既可能成为竞争的助推器,也可能成为绊脚石。

其次,产品策略方面要对市场进行准确细分和定位,生产出适销对路、物美价廉的产品。

小企业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在市场推广上难以做大的投入,在竞争中的对抗能力也有先天的不足,这就要求小企业在竞争的第一步——产品选项和市场定位上就打好基础,产品的竞争环境和技术先进性不能不做考虑。小企业不仅要在销售推广上分析市场,更要在产品开发、成形前分析市场,以取得产品本身的先天优势,这样就可能大大减小日后推广的阻力,提高沟通效果,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在产品选项时可划定三个原则:

1.细分市场下的空缺市场,具有较大的市场前景,并且有极大的现实性和消费稳定性;

2.在该细分市场上,虽有同类产品但无领导性晶牌,即晶牌空缺,这样可大大降低进入成本,为迅速取得市场份额提供可能和便利:

3.技术含量要高,与同类产品对比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

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而不是生产什么就卖什么。适销对路的营销就是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过程,它起始于消费者需求,也就是市场需求,满足于市场需求。“适销对路”这一概念应该时刻存在于经营者的脑海中,只有有了适销对路的产品,下面的工作才能展开。

没有产品质量作基础,营销工作是很被动的。除了对质量的严格要求之外,产品质量还应当结合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和成本来考虑。同时,更要关注竞争对手的质量,只有产品质量比竞争对手更好,才能在竞争中取胜。此外,要牢记产品质量必须稳定如一,质量下滑是企业由盛转衰的一个重要原因。产品质量好坏是产品能否畅销的基础条件,产品质量一定要胜过竞争对手、产品质量一定要稳定如一。

产品价格是产品畅销的杀手锏。由于消费者选择余地很大,而目前产品雷同现象普遍,加之购买力有限,因而在所有营销工具中,最常用也最有用的就是产品的价格,我们应在制定营销策略时考虑如何巧妙运用价格。价格问题的实质是成本问题,只有成本有优势,价格才会有优势。因而要想营造价格优势,就必须狠抓成本工作:一是抓管理,建立成本意识和成本分析、管理制度;二是抓技术,依靠技术进步降低成本;三是扩大规模,通过拓展生产规模实现规模效益。

今天的消费者在消费行为上越来越个性化,越来越注重包装的美学效能,在相同的质量、价格下,人们的购物选择方向可能会转向包装。可以用包装策略配合价格策略,利用包装的 变化来改变价格并强化或淡化消费者的感觉。包装设计经常变化,也给消费者常用常新的感觉,满足消费者喜新厌旧的心理。赋予包装新功能也是一个很好的策略,如果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增加一些功能,会起到很好的促销效果。

因此,我们可以这么理解:营销的核心是买卖,买卖的核心是产品,在所有策略中,最重要、最有效的策略是产品策略。好的产品可以收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再次,小企业在竞争中需要不断总结提炼一定的营销运作模式,又要根据发展情况不断调整营销策略。

在一个由一家或几家著名品牌把持的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并逐渐扩大自己的份额,中小企业除了在产品设计、制造工艺和技术含量上狠下功夫之外,建立一个以自己晶牌为中心,遍布全国市场的销售网络,已经成为竞争致胜的核心步骤。

在建立销售网络的过程中,中小企业要根据自身情况,首先避开与实力超群的大企业的正面冲突,运用“实地战略”取得局部市场的绝对优势后,再实施“蚕食政策”,将各个局部市场连点成线,扩线为面,据此实现建立销售网络的目标,取得市场竞争的优势。

所谓实地战略,是就中小企业为参与市场竞争而建立销售网络的方法而言,即企业在选择一个或多个目标市场之后,通过在该市场建立局部销售网络,并运用产品促销和品牌提升手段,使自己在该市场的竞争中取得绝对优势,成为优势品牌的战略。

企业实施实地战略的指导思想是抢占实地,对目标市场进行完全占领。考核在一个市场实施实地战略成败与否,关键要看企业是否已实现以下四个指标:(1)局部销售网络,即企业要在目标市场建立起一个以产品或品牌为中心的、包含总经销商、各区(县)二级批发商和零售商在内的三级销售网络,使产品遍布全市的主要区域和周边县(及县级市);(2)市场占有率,即在目标市场同类产品中,本企业产品的市场保有量和实际销售量遥遥领先于其他品牌;(3)晶牌知名度,即在同类产品品牌中,本企业品牌成为大多数消费者购买的首选晶牌;(4)向周边市场渗透的能力,即在目标市场成为优势晶牌后,企业具备不但能向周边市场渗透,而且一旦需要能迅速占领周边市场的能力。

全面竞争的市场环境和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实施实地战略的必要性。第一,中小企业相对薄弱的实力使之很难与大企业在全国市场上层开全面竞争,但这并不排除中小企业具有在某一个局部市场上取得对大企业的相对优势的能力。第二,占领实地是中小企业成长壮大的基础,也是参与全面竞争的第一步。中小企业只有通过对独立的目标市场的不断开发,才能积累起向全国市场进军的经验和实力,取得与大企业全面竞争的资格。第三,产品的生命周期及其市场的发展过程,决定了中小企业建立销售网络必须分阶段进行。在产品的成长期内,企业应将销售市场定位于局部,通过局部市场的发展来带动周边市场;而当产品进入上升期和成熟期后,就应从各个局部迅速出击,连点成片地在全国市场发展起来。第四,同样道理,品牌成长过程也必然是从局部开始,而实地战略无疑给品牌成长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中小企业的实力水平和市场竞争中的实地取胜战略,决定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过程不能是全面推进,而只能是先培育目标市场,再通过目标市场不断向周边市场渗透的“蚕食”过程。所谓“蚕食政策”,简言之,就是企业在一个或多个目标市场上取得成功以后,通过各个目标市场向周边市场渗透,使多个目标市场连点成线,拓线成面,最终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销售网络的措施和方法。

并不是任何一个中小企业、同一个中小企业也并不是在任何时候都能实行蚕食政策。中小企业只有在符合以下三个条件的时候,才能取得蚕食政策的成功。第一,已经对主要目标市场完全占领,成为当地的畅销产品和优势晶牌,这是企业自目标市场向外扩张的前提。第二,在目标市场上取得了运作市场和提升晶牌的方法和经验,这些方法和经验又具有在其他市场的可操作性。第三,企业和目标市场的总经销商具有充足的扩张实力,当市场规模扩大的时候,不但具有充足的货源和足够的流动资金,而且具备一支训练有素的业务队伍和成熟的市场运作经验,可以从容地进入周边市场并且取得成功。

而实施实地战略和蚕食政策,要求企业必须具备较理想的基础条件,这包括:

1.产品具有先进的功能设计和可靠的产品质量。这是企业占领目标市场、向周边市场渗透、吸引其他品牌经销商加入的硬性条件之一,也是晶牌和销售网络赖以存在的基础。

2.生产能力具有迅速扩大的余地。一旦自目标市场向周边市场扩展时,可以满足销售网络扩张的需要。

3.级差价格体系。这是保证销售网络各个层次都能拥有相应利润的必要条件,也是维护正常市场秩序的需要。

4.严格的结算制度。这是为了使企业、总经销商、二级批发商和三级零售商都保持较高的资金周转速度,防止因债务链的凝固而削弱销售网络的活力和竞争能力。

5.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这可以不断提高品牌的美誉度,为目标市场向周边市场渗透创造条件。

第3篇

第一,整体实力相对偏小。作为经营基础型产品的国有粮食企业,由于产品利润率低,只有通过规模效益来降低成本,提高收益。但无论资产规模、产业链建设、硬件设施、社会影响力等同世界“ABCD’’四大}浪商相比相距甚远。

第二,粮食产业链体系还有待完善。粮食产业链各环节发展力度不相协调,特别是粮食基地建设方式简单,利研创新力量薄弱,企业产品创新能力低下。在渠道建设上,主要依靠各连锁超市,不仅面临众多的品牌竞争,增加了企业销售成本,而且降低了企业对产品销售渠道的控制能力,使产品销售受制于人。

第三,缺乏专业化、国际化人才,运营机制僵化,运营效率偏低。国有粮食企业较其他行业相比,收人少、企业体制落后,总体运营效率偏低。现有人才队伍仍以传统粮食业人才为主,缺乏现代化、国际化的人才,尤其是创新型人才;新招聘的学生流失率也比较高,造成了人才的严重缺乏和断档,成为制约企业下一步战略调整和长期发展的最大障碍。

第四,缺乏高利润产品,盈利能力偏低。目前,粮食加工产品单一,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利润率不高。从北京2011年度财务数据看,最高净利润率仅为2.74%,最低仅为a28%。总体缺乏粮食深加工及高利润产品,企业盈利创效能力较低。

国有粮食企业竞争战略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因主营业务的特殊地位和低盈利能力,为提高企业整体经营效益,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应实行复合多元化战略。

1.成本领先战略。在粮油加工业务上,可实施成本领先战略。主要做好四个方面:(l)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制定的各项预算要确保准确、合理;(2)建立内部管理控制系统,做好人力、库存、资本等各项成本核算;(3)加强内部资源整合,实现仓储、加工、物流等资源的协调发展,实现内部价格转移;(4)加强生产管理,实现适时生产系统,提高生产效率。

2.品牌战略。品牌作为企业的无形资源,其影响力是企业竞争力之一,也是企业难以被模仿的要素。(1)进一步丰富品牌内涵,提升品牌核心价值;(2)加强品牌内外宣传,提升品牌知名度;(3)丰富品牌系统,建立品牌组合。

3.人才战略。在企业所有资源中,人是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资源。(l)实行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大高级经营和管理人才的引进力度,为企业输送急需的高素质人才。同时加强内部人才的培养与开发,最终建立起一支与公司战略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优秀人才队伍。(2)加强薪酬制度改革,建立以绩效为中心的薪酬考核制度,实行多元的薪酬分配制度。要进一步完善薪酬体系,充分尊重员工个人价值和贡献,明确员工岗位职责和考核指标,执行员工自我评价、主管评价、企业领导评价以及客户评价的3600考评方法,对员工的能力和所承担的职务进行合理的评价,并作为员工薪酬等级和职位晋升的依据。同时,加强薪酬制度的贯彻执行,防止绩效考核制度流于形式。(3)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建立员工的共同价值观,积聚员工,建立和谐的发展环境,为实现企业发展战略而共同努力。

第4篇

1品牌延伸的风险

然而品牌延伸这把利器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对企业造成致命的损失,艾•里斯和杰•特劳特曾形象地比喻:“品牌名称是一根橡皮筋,它会伸展,但不会超过某个限度。而且,你越延伸一个名称,它就会变得越疲弱。”概括来说,不当的品牌延伸策略有可能对原品牌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1.1损害原有品牌形象

原品牌的形象是为消费者所认知的品牌定位,也往往是原品牌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在品牌延伸的过程中,如果不注意维护原有品牌的形象,抑或是延伸产品严重偏离了原品牌的形象,将损坏原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尤其是企业把高档品牌使用在低档产品上,就可能掉入这种陷阱。例如,皮尔卡丹曾以高贵的品质和昂贵价格成为社会上层人物身份和体面的象征。为了吸引更多的消费者,皮尔卡丹品牌延伸到日常生活用品上,从家具到灯具,从钢笔到拖鞋,甚至包括廉价的厨巾。后果是“皮尔卡丹”在大多数市场上丧失了高档名牌的形象,也丢掉了追求独特的品牌忠诚者。

1.2模糊品牌定位,淡化品牌个性

一个品牌在市场上取得成功后,在消费者心目中就有了特殊的形象定位。品牌之所以被消费者所认可,正是因为其在消费者心目中拥有明晰的品牌个性,它从产品的形状、性能、价格、质量等方面区别于竞争者。当一个品牌代表两种甚至更多的有差异的产品时,必然会导致消费者对品牌认知的模糊化。而品牌定位的淡化和消失也必然使消费者对原品牌的忠诚度下降。比如“金利来,男人的世界”这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语把品牌定位表达得简洁明了。然而,当精巧的“金利来”女用皮包上市后,就模糊了品牌的定位,它削弱了品牌原有的男子汉的阳刚之气,也没有赢得女士们的欢心。这就是品牌延伸不当所带来的品牌淡化效应。

1.3容易产生株连效应

品牌延伸将品牌与多个产品联系起来,导致管理跨度加长,企业投资分散而成为风险点。一旦新产品选择不当,巨额投资无法收回,就会影响其他产品的投资经营,使整个品牌陷入危机。20世纪80年代奥迪5000汽车被指责存在一个突然加速的问题,并由此导致了很多交通事故。奥迪对这一问题未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不断推卸责任。结果造成了奥迪整个品牌形象的大幅度下降,并危机到先前销售很好的奥迪4000车型。这次的事件使奥迪汽车在美国的销售量由1985年的7.4万辆下降到1989年的2.1万辆,公司付出巨大的代价。

2合理品牌延伸的策略

2.1树立品牌延伸的正确态度

尽管品牌延伸有许多优势,但并不是所有的品牌延伸都能获得成功,创造骄人业绩。品牌的延伸需要理性、慎重,企业应有所为也有所不为,否则见到的只能是悲剧。品牌延伸并不是包治一切的灵丹妙药,企业所要做的恐怕是要端正品牌延伸的态度,对品牌延伸有全面的认识。要树立品牌战略思想观念,从企业长远发展的高度审视品牌延伸,切不可为眼前利益,为部分企业在品牌延伸上的成功怦然心动,不顾时机、条件,盲目进行品牌延伸。

2.2延伸产品应该继承和发扬原有品牌的个性

成功的企业品牌延伸要求延伸后的产品必须能够代表原有的品牌,否则就会破坏原有品牌的定位,损害其形象,像娃哈哈集团的“娃哈哈”关帝酒在黑龙江省打开市场时,因与原品牌个性相差过大,让人难以接受。因此在进行品牌延伸时必须对延伸产品与原产品的相关性进行深入分析和科学评估,尤其要视延伸产品的个性是否能够吸取原有品牌的精神内涵,能否继承和发扬原有品牌的个性。

2.3通过再细分市场,进行品牌重新定位

品牌定位的目的就在于创造和渲染企业及产品的个性化特征,因此在品牌延伸中必须进行准确的市场细分和再细分,以界定品牌的适用范围。在品牌定位方面,要求企业依据未来多元化发展的规划,进行准确的定位,并界定品牌使用的范围,使品牌定位一次涵盖现在与未来。这样既给多元化发展留下足够的空间,又能充分发挥品牌的优势。

第5篇

【摘 要】我国建筑企业参与国内外竞争的优势明显不强,如何帮助建筑企业发掘自身的竞争优势,制定符合自身状况的竞争策略,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成为建筑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文章从积极参与竞争角度对建筑企业的竞争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建筑企业 竞争策略

加入WTO以后,与国际接轨的进程中我国建筑业将面临与强大的国外建筑企业进行激烈竞争的局面。在外部环境变化剧烈、内部竞争力不强的双重困境下,如何适应新形势,制定切实有效的竞争策略,来提高企业竞争力并在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中发展壮大,已成为我国建筑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

我国建筑企业发展困境包括下面几点:(1)企业内部机构不合理,整体优势难以发挥。(2)发展战略不清晰,制定措施难实施。(3)资金匮乏、融资能力差。

1 建筑企业竞争策略分析

企业竞争策略要能真正反映企业发展的需要,在企业内部活动与外部环境的耦合互动中,围绕培育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强化竞争策略管理,以促进我国建筑企业竞争策略管理水平提高,提升企业的竞争力。通过竞争策略制定与实施,达到对建筑企业应用策略管理推进企业发展壮大起到借鉴和参考的作用。

1.1成本优势竞争策略

清单模式下的企业报价是市场行为,但是鉴于建筑业存在压价和垫资的体制诱因,加之建筑市场处于买方市场的现况,我国建筑企业实施成本优势竞争策略可通过如下途径:

(1)降低工程报价策略。根据降价幅度分为两种形式:让利降价和保本降价。让利降价即企业为保持市场份额而让出一部分计划利润,达到降低报价维持较高的市场份额的降价策略;而保本降价是企业单纯按成本报价,仅为获得市场份额或者收回固定成本费用而采取的降价策略。

(2)垫资施工策略。垫资可使业主降低资金成本、转嫁经营风险、减轻财务压力。因此,垫资实际上已成为众多建筑企业中标的先决条件和难以回避的经营“陷阱”。由于垫资使建筑企业失去资金时间价值,因而实质上也是建筑企业实现成本优势的另一途径。

1.2差异化竞争策略

建筑企业的差异化竞争策略,主要是满足业主对建筑产品需求的差异化。业主除了对建筑产品最基本的需求外,还有对质量、成本和时间价值等需求。建筑企业在服务能力上的差异是建筑行业产品差异化优势的本质所在。差异化竞争策略的实施主要通过以下途径:

(1)提高建筑产品质量。建筑企业质量可以通过产品功能、外观、耐久性、适用性以及使用者的满意度来体现。较高的产品质量,能够提高企业声誉,获得信誉竞争优势,还可高价中标,获得较高的利润。

(2)严格控制工期。经济发展的需求使业主对工期要求日益严格。尤其对于房地产开发项目,因项目依托大量的银行贷款,利息的时间因素不能忽视。作为非价格竞争途径,工期控制水平是增强企业产品差别的又一重要途径。

(3)加强技术创新。通过技术创新,实现技术进步,企业可凭借专业化的技术优势和独特性在市场竞争中获得高于平均水平的差异收益。

1.3集约管理竞争策略

建筑企业应该实现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型管理转变,这是建筑企业在今后的激烈竞争中能否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工程项目是企业效益的源头,也是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企业管理应以项目管理为主线,项目管理应以贯标和成本控制为切入点,走质量效益型之路。企业应坚持不懈地抓好贯标工作,使之纳入法制化轨道,要积极推行成本核算制,优化企业劳动定额,建立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目标考核、监督体系,使目标成本处于受控制状态。严格管理,努力实现按期、优质、安全、高效的项目管理目标。总之,面对不断出现的新机遇和挑战,各企业应认清形势,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扬长避短,不断充实、调整、优化,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在市场竞争中胜出。

1.4业务组合优势化竞争策略

市场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市场的开拓与占领是企业能否继续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企业实施业务组合优势化竞争策略,就要明确于某个领域的领先主导地位。企业不断巩固优势项目,以自身优势站稳既有市场外,还应把握市场导向,深入研究市场,积极拓展相关领域,拓宽经营领域,形成一业为主、综合经营的多元化业务组合。尤其是技术含量较高,产品附加值较大的业务,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企业协调发展培养新的增长点,而且还能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

1.5融资渠道多元化竞争策略

在国内外的工程项目招投标中建筑企业可以考虑采用的融资途径有:

(1)提高企业内部融资能力;

(2)继续推进企业与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的合作,争取更大的融资信贷额度和优惠信贷条件;

(3)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的融资方式,如企业发行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债券、租赁融资、企业上市等融资方式或推行BOT、PPP项目融资;

(4)国际业务中充分用好现有的融资方式如出口信贷,积极利用银行的服务业务,如资信调查、委托收款和担保等,增强自身在国际项目中的竞争力;

(5)国际业务中充分利用国家设立的对外承包工程保函风险专项资金,解决企业开具投标保函、履约保函、预付款保函担保问题,减轻自身资金压力。

1.6相关产业战略联盟竞争策略

相关产业战略联盟策略是加强企业间的联合与合作,寻求双赢之路。工程项目大型化、复杂化的发展趋势,必然使单一的承包商难以应对。近年来,国际上“强强联合”型或“优势互补”型的企业间合作模式渐成主流,以合作代替彼此竞争以求双赢,逐步赢得国际认可。建筑企业通过合作者是否处于价值链上分为纵向联合战略联盟策略和横向联合战略联盟策略。

(1)纵向联合战略联盟策略

a.支持、鼓励内部成员企业间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合作,优势互补,增强竞争实力。

b.加强与材料设备供应商、专业承包商间的联合与合作,从而达到整个工程项目建设的各阶段,都能达到竞争优势最优化;

c.加强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提高自身的融资能力。

(2)横向联合战略联盟策略

a.加强与国际知名企业的联合与合作,建立战略联盟或形成战略伙伴关系。通过交流和项目合作提升我国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国际声誉,借助于合作伙伴的品牌、市场资源进入门槛较高的发达国家市场。

b.积极与项目所在国企业开展业务合作,开辟当地市场,积累业绩和声誉。

2 结语

建筑市场的日益国际化必然要求我国的建筑企业呈现国际化,建筑企业必须要制定适当的竞争策略以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董英霞,纪秀春,张晓东.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的经营策略[J].黑龙江水专学报,2002,9:143-146.

第6篇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

美国经济学家普拉哈拉德(Prahalad)和哈默(Hamel)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公司核心竞争力》一文,提出了公司竞争优势的核心是公司拥有自己独特的核心竞争力这一重要观点,并把核心竞争力定义为“能够使公司为客户带来特别利益的一类独有的技能和技术”,引起了理论界和学术界的巨大影响。之后,大量学者在这一领域开展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总体而言,对于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可以归为以下几类:

1.基于整合观的核心竞争力。该观点认为,核心竞争力是组织中的共有性学识,尤其是如何协调各种生产技能和整合多种技术流的学识。它不是属于某个人或战略业务单元专有的资源,而是整个公司的资源。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在于“协调”和“整合”,它的形成不是企业内技能或技术的简单堆砌,而是需要有机协调和整合。

2.基于组合观的核心竞争力。该观点认为,核心竞争力就是能给组织在某一特定领域带来持续竞争优势的一组差异化技术、互补资产和惯例,同时也是组织中主要创造价值并被多个产品或多种业务共享的技能和能力。这个定义除了指出创造价值和能被多个产品或业务共享这两个核心竞争力的特征外,也把核心竞争力定义在技能上。

3.基于知识观的核心竞争力。该观点认为,应该从企业所拥有的知识能否为外部获得或模仿的角度来定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巴顿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具有企业特性的、不易交易的并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企业专有的知识信息,是企业所拥有的提供竞争优势的知识体系。芮明杰等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种隐性知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过程就是隐性知识创新的过程。

4.基于文化观的核心竞争力。该观点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不仅存在于企业的业务操作系统中,而且存在于企业的文化系统中,根植于复杂的人与人,以及人与环境的关系中。核心竞争力的积累蕴藏于企业文化中,渗透在整个组织中,而恰恰是在组织内达成共识并为组织成员深刻理解并指导行动的企业文化,为一个综合的、不可模仿的核心竞争力提供了基础。

芮明杰、陈晓静、王国荣(2008)将公司核心竞争力的特征概括为以下5点:(1)公司核心竞争力应当是有价值的,即应当能够提高公司的绩效;(2)公司核心竞争力应当是异质的;(3)公司核心竞争力应当是完全不能复制的;(4)公司核心竞争力应当是互补的;(5)从企业未来成长的维度看,公司核心竞争力应具有延展性。

二、影响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原因分析

当前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总体上比较偏低,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和现代企业制度不规范。目前,国有企业处在由传统政企不分的企业制度向较为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过度时期,企业核心竞争力机制赖以建立的制度基础还十分薄弱。“所有者缺位”的制度令众多国有企业缺乏效率;政企不分的“婆媳关系”仍然存在,使国有企业市场化行为扭曲,使一批企业害上了“软骨病”;国有企业冗员多,社会负担重,活力不足,法制不够健全,对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高造成极大障碍。

2.国有企业原有管理体制模式中漠视企业核心竞争力。尽管体制改革已经30多年了,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发展和完善,但国有企业关于核心竞争力理论和实践的认识仍然很浅显,国有企业的决策者还未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放到关系企业生死存亡的战略高度,缺乏对企业发展的长远考虑。许多企业往往迫于应付当前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对短期经济利益过分注重,而对企业的持续竞争力的发展缺乏关注。

3.国有企业知识技能的学习与积累不足。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必须重视知识等无形资源的学习和积累,而在我国国有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经营者文化程度偏低,高级技术人才、高级管理人才、市场营销及技术与管理等复合型人才普遍缺乏,多数企业忽视市场信息、商标、品牌、专利等无形资产的积累与维护,忽视知识结构的重组与知识技能的提高,制约了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4.企业内部还未形成创新机制。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还有赖于在企业内部建立一整套创新机制。包括企业价值观的更新、企业文化的培育、人才获取和使用机制、激励机制、企业创新环境、内部民主及沟通渠道、知识管理机制等。由于受传统经济体制和思维模式的影响,不少国有企业经营者观念落后,墨守成规,惧怕风险,排斥创新,以致企业不能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和自身发展的需要,企业成员对企业变革的信心和支持降低,甚至抵制,从而使企业的竞争力和凝聚力弱化,国有企业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

三、提升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策略

通过上述对于影响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因素分析,本文将从树立核心竞争力意识、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加大核心技术创新力度、形成团结的学习型组织和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5个方面阐述提升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策略。

1.树立核心竞争力意识。国有企业同其他企业一样是平等的市场主体,企业之间竞争的实质,就是企业为其存在和发展而进行的对企业所需资源的争夺战,企业竞争力是企业争夺社会资源的能力。为确保企业可持续生存和发展,企业必须要有比其他对手更强的长期性优化配置资源的能力,也就是要有很强的核心竞争力。国有企业要树立核心竞争力的思想,制定和研究以核心竞争力为基础的企业发展战略,并着眼于核心竞争力的提高,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发展,着眼于在国际市场上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

2.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必须有制度保证,所以,提高企业的制度创新能力,实现企业制度的不断创新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基础。企业制度创新就是要根据市场配置资源和企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不断地革新和完善以企业财产制度为核心的各项基本制度。规范股份制改革,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同时,要推进分配制度改革,重点探索企业经营者分配制度和工资总额管理制度改革的途径,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3.加大核心技术创新力度,提高科研创新能力。企业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是技术的竞争,国有企业要完善以企业自身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研发投入,以核心技术创新为重点,围绕行业共性和关键技术组织好技术攻关,力争在一些优势技术领域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既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又能带动其他各类企业在国际竞争中掌握技术主动权,从而创造出整个民族工业的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4.形成团结的学习型组织。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与组织学习方式有重要关系,学习型组织的形成对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和提升十分重要。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市场因素更加复杂多变,知识资本已成为第一资本,决定着企业未来竞争优势。企业能否对市场变化作出快速的反应,能否及时调整自己适应新的环境和市场、及时熟悉和解决新问题,都要靠企业组织的学习能力,造就学习型组织已经成为当今企业管理者最关心的问题。

第7篇

关键词:垄断竞争;垄断竞争市场;企业竞争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01

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实现了从计划经济转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商品市场活跃,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并逐步形成了垄断竞争市场。企业如何从这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是当前各企业首要考虑的问题。

一、垄断竞争及垄断竞争市场

垄断竞争是指一个市场中有许多企业在生产和销售近似但不完全相同的产品。垄断竞争市场是指有许多企业生产和销售近似但不完全相同的产品的市场组织。其形成需要三个条件:第一,市场上有许多家企业生产同种但有差别的产品,这些产品彼此接近,且可相互替代。第二,市场中的企业数量非常大,每个单个企业都认为自己的行为能给市场带来的影响很小,不会引起竞争对手的注意和反应,也不会受到竞争对手报复措施的影响。第三,单个企业的相对生产规模比较小,进入或退出市场比较容易。

垄断竞争是经济学中一个比较经典的市场形势,因其竞争程度相对较高,资源配置较为合理,而成为现实经济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市场类型,也是经济学中较为经典的市场形式之一。垄断竞争环境下,企业可以形成规模经济,并从中长期获得超额利润,有利于新产品的生产或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但也会带来收入分配不均、地区经济差异、地方保护主义、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等问题,所以企业在制定竞争策略时需要更加认真谨慎。

二、垄断竞争环境下企业的竞争策略

(一)优化企业成本管理

垄断竞争环境下,同一生产集团内的企业非常多,企业缺乏稳定的市场地位,很难形成规模效应。大部分企业只能发挥组织结构简单,管理成本较低的优势, 在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积极采取积极的控制措施, 降低经营费用和管理成本。例如,当前很多企业已经将过去传统的“金字塔”型的组织结构改变为“扁平化”组织结构,以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加快信息传递和处理的速度,最终达到降低管理成本的目的。还有的企业,大力扩展电子商务,利用淘宝网、当当网、京东商城、卓越亚马逊等购物网站进行营销,利用邮件、电子宣传册、网络广告、视频广告代替传统的纸质宣传文件,以降低营销和宣传成本。

(二)树立品牌意识

品牌优势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也是消费者的一种心理认知, 具有不可模仿性和不可替代性。全球著名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的分析报告指出,在《财富》杂志排名前250位的大公司中,近50%的市场价值来源于无形资产,而那些世界知名的企业来说,这个比例可能会更高。因此,在垄断竞争环境下,市场中的产品都有大量的替代品,企业树立品牌意识,建立属于自己的品牌优势,对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争取更多的客户资源,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获得高于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是有利于企业经营和发展的竞争策略。

同时,企业还要注重树立健康向上的公众形象,例如为社会公益互动捐款、加入低碳环保计划等等。这样,企业可以获得良好的广告效应,并在长期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和支持。

(三)建立战略联盟

在垄断竞争环境下,中小型企业的资本积累不敌垄断大型公司,在大型项目上处理劣势地位,甚至只能承接大企业式转包的部分业务,这种情况极大地制约了中小型企业的发展。中小型企业可以通过建立战略联盟的方式,实现优势融合,克服普遍存在的资金不够雄厚的问题,获得大型项目的竞标权。在管理方面,战略联盟内部的各企业可以相互监督,增加风险控制的透明度,以降低企业的市场风险。而投资收益方面,战略联盟可以确保中小企业实现基本相同的投资收益率,让各中小型企业有更多的精力放在产品开发和客户开发上。

(四)开拓专业市场

在垄断竞争环境下,市场中存在很多近似产品,这些产品之间可以想去替代。企业想要提高自身竞争能力,就必须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集中力量开拓专业市场,逐渐形成自己的专业化优势,并同时成为领域内细分市场的先行者,以谋取较高的行业利润。

(五)实现产品创新和营销渠道创新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都带有一定的猎奇心理,他们愿意为新产品支付更高的体验价格,但对低价格也同样敏感。垄断竞争环境下,许多企业生产和销售近似但不完全相同的产品,这一现实条件决定,注重产品创新和营销渠道创新的企业比较容易脱颖而出,并通过创新获得超额利润。在企业推出的营销策略中,价格营销策略无疑是最具成效且最受欢迎。营销途径就是指商品或者服务从生产者流向消费者的途径和渠道。良好的营销渠道可以大大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并尽可能的规避市场风险。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计算机和互联网日益普及的今天,电子商务已成为优良的营销渠道之一。它打破了营销过程在时间、空间上的界限,简化了交易过程,降低了营销成本,扩大了潜在客户的范围,增加了企业和客户沟通交流的机会。

(六)扶持中小企业,利用政策优势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其发展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垄断竞争环境下,各级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比如优惠税政策、项目扶持、分类监管、鼓励技术创新等,为中小企业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

三、结语

现阶段,我国的各类商品市场都渐成垄断竞争之势力。想要在这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取得发展,企业就必须采取最稳定、最合理、最健康的竞争策略。

参考文献:

[1]刘洋.垄断竞争市场的竞争因素分析[J].中国市场,2011(02).

[2]杨波,马骊.垄断竞争格局下中小型财险公司的竞争策略研究[J].中国市场,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