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7 16:11:08
序论:在您撰写干部培养体系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一、高校团学干部的作用及其重要性
高校团学干部是高校宝贵的人才资源,一般包括分团委(团总支)的学生干部和学生会的学生干部,是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服务同学的骨干力量,是学校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市场经济概念不断深入人心,学生的思想、行为更加注重实际,团学工作陷入“一抓就死,一放就散”的困境。因此,面对当前的形势和局面,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团学干部队伍,对于校园文化建设、校园学风建设尤为重要。
(一)团学干部是广大同学的效仿对象。
一个高素质的团学干部能够通过自己先进的思想和身体力行的行为赢得其他同学的尊重,使其他同学感受到人格魅力,成为其他同学学习的榜样。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他人的褒奖和肯定也可加强团学干部自身的自信心。
(二)团学干部是引领先进的校园文化的先驱。
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各类多样的文体活动、社团活动、思想教育活动等,能够丰富广大同学的课余生活,宣传先进的文化思想,弘扬向上的品格精神。在这个过程中,团学干部作为组织者和参与者,发挥着不可忽视的力量。
(三)团学干部是学校各级组织的信息传递者。
由于高等教育的特殊性,学校各级组织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平时沟通较少,作为学生中的中坚力量,团学干部可以上情下达,有效促进沟通,达成共识。
二、现阶段高校团学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自身定位不明确。
首先,团学干部从根本上来说是学生,要完成较重的学业,但同时还承担着大量的组织工作,于是产生了矛盾,而部分团学干部不能合理地分配和利用自己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不分轻重缓急,不是致使工作缺乏积极性,就是致使成绩严重下降,影响其在班级和组织中的说服力。其次,团学干部全部来源于学生群体,虽然是各类校园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但并不代表团学干部可以成为凌驾于一般同学之上的指挥者。就现状而言,许多团学干部自认为身份“特殊”,高人一等,对其他同学指手画脚,引起其他同学的反感和不满,在广大同学中失去威信和群众基础。最后,个别团学干部“入仕”的动机不纯,认为当干部能获得许多好处和实惠,在评奖评优和入党推优方面能优先考虑,表现出较强的功利色彩。
(二)团学干部流动性过大。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团学干部适当的流动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为整个队伍注入新鲜活力,但是现实情况是大多数团学干部一年或者半年甚至有的只有个把月就从现有岗位换至新的岗位,这样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正常运转,同时致使新的干部因缺乏经验无法马上开展现有工作,从而延长了适应期。
(三)团学干部自主发挥空间太小。
一方面,在团学工作日常管理中,辅导员扮演着决策者的角色,很多时候只是机械地安排和布置任务,对于团学干部而言,过多地参加各种会议、过多地组织各类活动,导致团学干部在工作开展过程中缺乏创新和开拓的自主精神,带有一定的盲目性,自我成长空间不大,进而使其产生失望的工作情绪。另一方面,高校由于经费、资源有限,无法为团学干部提供施展才能的实践机会和平台,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团学干部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四)团学干部评价、考核体系不完善。
现阶段团学工作中的评价、考核机制主要是主观衡量,并没有一套量化的指标,因此这种考核机制缺乏客观的、全面的评估,也没有给予团学干部自我表达的权利。而在考核结束后,仅有一小部分高校或组织对优秀的团学干部给予表彰,更多的高校没有对不合格的团学干部采取批评或者惩罚措施,不能起到榜样和警示的作用,在无形中挫伤了团学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三、高校团学干部培养体系的探索
培养科学、合理的团学干部培养体系,首先要从思想观念上进行转变,使团学干部树立正确的目标和正确的观念,其次要从操作层面培养团学干部的各类能力,提升其综合素质,最后要制定合理的考核和评价体系,从外部激励团学干部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一)第一层次:从思想上正确引导。
1.明确定位,制定符合自身的规划和目标。
首先认识到当团学干部是为同学服务,认识其根本身份是学生,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做到成绩处于班级(专业)中等偏上水平;其次明确自己做团学干部的动机是在这个平台上锻炼自己的能力,接触到更多的人群,以提高自身的交际圈;最后在接受团学工作之前,明确自己工作的性质、特点,承担此类工作有什么样的需要,再根据需要做的工作制定相应的计划,保证自身的工作完整有序地完成。
2.培养团学干部对组织的归属感。
在团学干部上任之前,要使其充分了解自己所在组织的性质、任务和内部文化,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讲座、团体心理活动、座谈等方式让新人尽快融入到这个组织当中来,并使组织内部的人员尽快相互熟悉起来。在日常的工作中,通过给成员过生日、设定组织纪念日等方式,逐渐培养团学干部对组织的家的感觉,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团学干部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
3.使团学干部尽可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安排日常工作时,指导老师只做原则上的指导,放手让团学干部独立开展工作,给他们一定程度的自,对于团学工作不要管得太细、太死。同时指导老师在工作过程中及时检查,出现问题要及时指正并作出最后的决策。
(一)第二层次:培养实践技能。
1.组织管理能力。在开展活动的时候,首先进行周密的策划,策划成功之后,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要调动广大同学的积极性,培养独特的工作作风,处理在活动中的各类问题;在突发性事件的处理上,让团学干部身先士卒,挺身而出,及时把情况向老师汇报,并把事态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2.团队合作能力。团队合作精神是现代团体作战的保证,对于一个团学组织来说,各部门之间、正副职之间都要从工作大局出发,互相协助、密切配合,在开展活动的时候,可实行项目培养,由团学干部自由组合团队,并由这个团队领办学生活动项目,通过组织活动强化团学干部的团队合作能力。
3.语言表达、交际能力。一方面让团学干部深入开展各类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将社会实践、社会观察和理论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提高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另一方面积极组织工作经验交流会、座谈会,通过交流达到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目的,以提高团学干部的语言表达和交际能力。
(三)第三层次:建立科学、合理的制度。
1.建立长效机制。在现阶段高校团学工作中,学校逐渐开始重视培养干部人才,一般在团学干部上任之前都会对新任干部进行前期培训。但是在正式接任之后,很多学工干部都忽视了对新任干部的后续培养,更多的是让新任干部独自摸索,大大影响了工作的效率。因此,对团学干部的培养要注意持续性和长期性,除了上任前的常规培训之外,在日常的工作中根据不同阶段应当对他们进行理论知识、技能方面的培养。这样可以避免团学干部队伍的流动,保持工作的延续性。
2.构建具有多元化与差异性的制度。高校一方面要重视团学干部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也要重视团学干部理论知识的培养。既要培养理论型团学干部,又要培养实干型团学干部。另一方面在培养的过程中要根据性格、学识层次、自身素质的不同,制定符合各类人群的人才培养计划,让大部分团学干部都可以发挥出最大的功效。
3.构建多样性地培训体系。在培养团学干部的过程中,只要全方位建立系统的培训体系,才能真正起到培训的效果。在制定培训体系之前,要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从日常工作中收集、归类、整理出团学干部在实际工作中所面对的问题,根据问题来制定解决方案。另外,培训方法和培训体系也要根据团学干部整体的普遍性、工作的特点安排培训内容,保证高质高效地开展各项工作。
四、结语
总而言之,团学干部的培养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只有培养和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团学干部队伍,发挥他们在同学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能大力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园学风建设。因此,作为团学干部的管理者,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学习,保证团学干部健康、良好地成长,进而推进高校教育工作更快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萍,沈妍,李娟.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刍议[J].高校管理,2010,(16).
[2]吴瑜华.浅谈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J].科技信息,2010,(14).
[关键词]高校团学干部;培养体系;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8-0050-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6.08.024[本刊网址]http//
引言
高校团学组织是一类不同于党政机关和企业,也不完全与事业单位相同的比较特殊的组织形式,该组织一方面强调功能性,便于完成对学校工作大局和学生的服务任务,另一方面要着眼于培育人才,促进团学干部在组织中得到锻炼和成长,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当前我国高校团学干部的类型包括:一是团组织学生干部,主要包括在校团委、院分团委、班级团支部(团支书、宣传委员、组织委员)任职的干部;二是学生会干部,主要包括在校学生总会、院学生分会任职的干部。后者在大学生群体中人数最多,也最具影响力。然而,现阶段我国高校团学干部在培养过程中以及团学干部自身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团组织生活内容和形式单一,滋生自由懒散的思想;团学干部选拔和考核机制不够完善,影响评价效力;团学干部对团学组织不够重视,导致团学组织活动流于形式;团学干部的流动性太大,影响团学组织工作的延续性等等。因此,为更好地发挥团学组织在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作用,探索高校团学干部培养体系是高校学生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打造一支高效率、高素质的团学干部队伍显得尤为重要。当前,高校团学干部培养体系除了思想观念的改变之外,还要重视培养模式、培养途径以及考核评价的改变。
一、以生为本的高校团学干部培养模式
当前高校团学干部的培养模式,有以下几种:一是以党建为核心的高校团学干部培养新模式;二是基于企业文化建设理念的团学干部培养模式;三是分类管理的团学干部培养模式。其中,以党建为核心的高校团学干部培养新模式注重体现学生党建的核心位置,做到“学生党建”这一核心渗透到团学工作的方方面面,将学生党建与团学干部培养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不断突出学生党建工作在团学工作中的核心作用,从而实现对团学工作的全面带动。基于企业文化建设理念的团学干部培养模式则强调从企业文化建设成功经验的借鉴,从高校团学干部培养存在问题人手,引入文化建设理念,深入剖析高校团学工作干部培养现状,对高校院系层面的团委、学生会这一团学组织开展文化建设。分类管理的团学干部培养模式则涵盖团学干部分类管理的制度建设、分类管理的指导老师队伍建设、分类管理的激励策略和分类管理的评价体系四个方面。
本文主张以生为本的高校团学干部培养模式,倡导“成长导向型”而非“任务导向型”的高校团学组织核心价值观。所谓的“任务导向型”的组织价值观,团学工作注重“效率”挂钩,重点是完成工作任务,将团学干部视为完成任务的工具,而团学干部本身的利益述求、人文关怀、情感需要等常被忽略;而“成长导向型”的组织价值观,主张将组织目标设定为团学干部的成长进步,将任务明确为“培养人”,在实现团组织工作目标时,时刻关注对团学干部的人文关怀和情感维系。因此,以生为本的团学干部培养模式,将是高校团学干部培养的理想模式。
二、扩展团学干部培养的有效途径
高校团学干部的培养和任用已经成为高校学生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教育形势下,高校团学干部的培养需要探索新的方法,以致于团学干部在管理和实践中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关于高校团学干部培养的有效途径的研究,有学者指出高校团学培养途径主要是坚持三点:一是改进选拔机制;二是重视培训,差别培养;三是严格监督,奖惩有度。也有学者建议:“新形势下高校团学干部培养的有效途径涉及四方面:其一,加强对基层党团干部的培养工作;其二,完善基层党建带团建的工作机制;其三,创新实践中党团工作方式方法;其四,积极拓展‘党建带团建’工作平台。”可见,团学干部培养途径主要是涉及选拔、差别培养和平台搭建等方面。
(一)高校团学干部的选拔,要坚持“公平、公开、公正”和“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原则
高校团学干部的培养和选拔要坚持以下原则和标准:(1)坚持组织推荐和民主选举相结合,使学生干部有广泛而坚实的群众基础;(2)坚持理论培训和实际工作锻炼相互补充,全面提高学生干部的理论素质和工作能力;(3)坚持学生干部的成绩要求,优秀的学生干部首先要求成绩过硬;(4)坚持放手使用与严格管理相结合,努力使学生干部具有创新和创业精神。换言之,高校团学干部的选拔要坚持“公平、公开、公正”和“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原则,既要考虑其能力或技能,又要考虑其学习成绩和群众基础,将大学生群里中的优秀分子吸纳到团学干部的队伍中来。
(二)高校团学干部的培养,要坚持在培养中使用,在使用中培养
其一,高校在对团学干部培养的过程当中,要按照不同人的特点制订人才培养计划,使团学干部能够在其最为专长的岗位上得到锻炼,从而更好地促进团学干部的成长;其二,针对不同层次的团学干部开展培养,不仅局限于传统的理论和业务能力培养,还要定期开展岗前培训、日常工作培训、工作交接培训等,做好团学干部流动过程中的相关培训工作,做好接力棒的传承工作;其三,加强高校不同类型团学干部之间的沟通、交流,进行日常有效的工作方法的探讨,促进大家共同进步,例如组织团学干部间的交流会、新老团学干部经验交流会等等。
(三)高校团学干部的培养,在社会实践中强化高校团学干部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
首先,组织团学干部参与三下乡、社会调查、援助西部和援助欠发达地区的两项计划、志愿者服务活动、献爱心的公益活动、勤工俭学等社会实践活动,使团学干部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秉承“服务意识”,脚踏实地,服务社会,摒弃一味地追求功利,一心只是为了评奖评优的功利主义价值观倾向;其二,高校团学干部作为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要更好的发挥模范带头和先锋作用,强化责任意识,增强在同学们群体中的感召力,改变过去团学干部“摆架子”、“好面子”,在同学面前颐指气使,导致在同学中威信较低的面貌。总之,高校团学干部的培养,要在社会实践中强化高校团学干部的奉献、责任和服务意识。
三、建立完善的团学干部考核和评价机制
当前高校团学组织都有相关的规章制度,但大多缺乏完备的竞争机制和考核制度,相关的考核指标也不够精细和客观,多是主观式的判断,缺乏量化的考核指标,另外也缺乏对选拔上来的团学干部的后续考核和激励奖惩机制,不利于团学干部的工作积极性的提高和创造力的发挥,也不利于鞭策那些工作态度不端正的团学干部。因此,一是必须先建立健全团学干部考核制度,细化各项考核指标,增加量化的考核,考核方式结合白评和他平,使考核更加全面客观;二是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考核结束后要对优秀的团学干部进行一定的表彰和激励,对工作不称职的团学干部实行一定的惩罚和批评。
(一)建立完善的考核和评价机制
团学干部的考核是学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可以每一学年对全体团学干部进行相关的工作考核,考核内容包括道德品质、考勤、工作能力、学习成绩等;考核的方式包括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等。考核可引入退出机制,即对团学干部的工作、学习等方面要求进行量化,比如对团学干部的学习成绩作出明确的要求,任职期间一次不及格提出警告,两次不及格可暂停其担任的岗位工作,三次及其以上则要劝其退出组织。当然,退出机制要考虑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合理的退出机制有助于对团学干部的工作和学习产生鞭策。最后,在学年末评出“优秀团学干部”、“优秀之星”、“最佳创意干部”等等,在总结大会上进行表彰,同时对不称职的团学干部,尤其是工作态度不端正、工作作风不扎实的团学干部进行谈话,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如屡教不改者应给予辞退,让能者代替,真正做到奖惩分明,使团学干部的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同学威信、管理能力得到公正的评价和肯定,为提高社团学生干部素质提供必要的保障。另外,对团学干部的考核和评价过程中,要注意将考核结果放入个人档案袋,将相关的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团学干部本人。
在2012年国网新源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优秀青年干部培训中,人资部与丰满培训中心着眼于公司发展战略要求,深入研究项目需求分析,精心策划项目设计方案,大胆创新项目过程管理,有效实施项目运作流程,在青年干部培养实践中探索出一套以四个导向为切入点设计培训方案,以“十个一”活动贯穿项目始终辅助培训教学,应用4种教学方式、5种管理模式、沉淀出6项学习成果,简称“456项目体系”的青年干部培养特色新模式。
“456项目体系”主要内涵
以四个导向为切入点设计培训方案:即以需求为导向,设置培训课程;以流程为导向,全过程管理;以提升青年干部的综合素质为导向,学习与交流相结合;以成果转化为导向,实施工作改善4A计划。
开展“十个一”活动:一次爱国主义教育,一次警示教育,一次拓展训练,一次读书交流会,一次生日party,一次党性材料分析会,一次座谈会,一次参观水电博物馆,一次篮球比赛,一次辩论赛。
四种教学方式:专题讲座,专题研讨,参观学习,体验式学习。
五种管理模式:全封闭式培训,团队学习,互动教学,自主管理,积分考核。
六项学习成果:每周周报,PPT成果汇报,学习行动笔记,感悟集,学习论文,两结合工作改善4A计划(“两结合”指学习内容结合工作;“4A”指4项行动计划)。
“456项目体系”打破了传统的培训模式,将现代企业培训管理理念渗透到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深入研究成年人学习的固有规律,使培训学习从单一的学员对知识层面的认知上升为以更新观念、拓展思维、锤炼心态、提升能力为重点的全方位、立体式互动交流,实现从听到、知道、认可、实践,到行为改变的递进关系,使培训价值达到最大化。
“456项目体系”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公司发展战略,突出解决公司对青年干部能力要求层级和标准的专项问题,结合科学的培训需求调研分析,通过对资源合理有效地整合,实现“456项目体系”的建立。
基于“456项目体系”的实践
以需求为导向的培训课程设置及应用
设计课程分为五大模块,即党性修炼、卓越表达、思维激荡、知识拓展、管理提升。“党性修炼”加深青年干部对新形势的认识,提高对国家及公司政策领悟能力,着眼公司战略总体目标,提高青年干部的党性修养和思想政治素质;“卓越表达”提升个人公众表达能力,学习领导者的语言表达艺术;“思维激荡”突破传统管理思维模式,转变个人思维方式,重新认知自我,不断提升;“知识拓展”中学习科学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对非专业领域的学习,扩宽视野,接触前沿理论知识,了解新领域新信息;“管理提升”中学习管理理论,提升管理效能,提升个人领导力,学会合理制定计划,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执行力和贯彻力。
以流程为导向全过程管理。为加强对培训班的有效管理,培训中心特意安排了具有多年培训管理经验的四位老师分别负责培训班的各项管理及后勤服务保障工作,以确保培训项目顺利实施。培训前期,由专人负责培训学习手册的编排印刷,培训学习资料的排版装订,培训实施过程中所需教学物品准备以及会场设备的调试等;培训实施过程中,通过“互动教学、分享交流”等多种管理模式,努力使培训实现“理论结合实际、确保实效”的主旨;培训结束后,总结项目实施过程,整理培训相关资料,撰写培训评估报告。对学员工作改善行动计划进行后期跟踪回访,收集经典案例,并对下阶段的培训工作进行合理优化。
以提升青年干部的综合能力为导向,学习交流相结合。交流是促进团体学习效果的基本方式。在“读书交流会”、“PPT学习成果汇报”以及课后“学习园地”感悟粘贴等过程中,都给学员搭建起了沟通交流的平台。
一是“每周简报”的交流方式。班级成立编辑小组,针对一周在培训中心学习、生活等情况制作简报。简报内容包括一周动态、学员学习的心得体会、所感所悟、风采展示、分享互动,每位学员都可以在简报上发表文章,大家相互交流,共同见证彼此的成长。
二是“学习园地”的交流方式。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学习园地,学员们可以把自己学习的感受或老师课程中讲到的经典语录写在即时贴上,粘贴在学习园地,课间学员们相互浏览,一周总结一次,评选优质感悟,大家分享。
三是“爱心家园”的交流方式。41位学员,每位学员都通过抽签的方式找到自己的神秘伙伴,这位神秘伙伴的到来,使自己有了一次奉献爱心的机会,在整个培训学习过程中,默默关注着他,记录他的成长以及每天的表现,把想对他说的鼓励粘贴在“爱心家园”上。在学习的同时,使学员都能感受到被别人关注的温暖。班级里的爱心大使会不定期的宣读爱心语录,传递每个人的爱心。
四是“总结分享”的交流方式。每周的课程结束后,学员根据一周学习内容进行小组学习,相互分享学习体会,并选派代表和全班分享三点,同样的知识,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学员以空杯的心态从别人的收获中反思自己的学习。
五是“辩论赛”的交流方式。聆听智慧交锋,感受语言魅力,举行以“责任·能力”为主题的辩论赛。辩论中双方辩手各执己见,据理力争,唇枪舌剑,妙语连珠,淋漓尽致地发挥自己的水平,展示出辩手良好的逻辑思维、语言表达和临场应变的综合能力,为同学们带来精彩纷呈的视听盛宴。
六是“座谈会”的交流方式。培训班党支部召开了“依法治企”学习座谈会,并邀请公司监察部同志参加。座谈会上深入学习了新源公司依法从严治企有关要求,分析了公司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以成果转化为导向,实施工作改善4A计划。学习的目的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在学习期间,每位学员要填写两结合工作改善“4A”计划,以一周为节点,总结学习收获,反思工作改善点,将思路转化成方案,再将方案转化成今后的行动计划,应用smart原则(可操作、可实现、可衡量、可评价、有时间限制),制定并描述计划实施具体步骤。根据计划的制定,实施改善行动,使培训有效落地,实现成果转化。
四种教学方式的应用
在教学方式上,除了传统的讲授课程之外,还设有专题研讨、参观学习、拓展训练。
专题讲座。为了使每位参训学员训后在思想境界上有新的提升,理论水平有新的提高,能力素质有新的增强,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方法有新的突破,培训班安排了包含多学科门类的30个专题,涉及历史、社会、管理、科技、法律等学科知识,并结合当前时政,开设了关于总书记“723”重要讲话精神辅导、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课程。专题讲座中,课程将互动方式的演练、角色替换、情景模拟、管理游戏、结合案例讨论、头脑风暴、性格测试等穿行,老师们生动有趣的授课内容、丰富的教学经验以及良好的表达技巧都给学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正确领会上级领导意图,有效完成组织任务》课程中,为加深学员对课程的理解,主讲老师设计了“最佳搭档”的互动游戏。课后,学员们分享了学习的所思所得。学员张会贞就在以“参与、分享、反思、成长”为主题的所思中写到,游戏过程中被指挥者茫然等待命令,指挥者情急之下有亲自操作的冲动。反思工作中,作为上级领导,如追求自己对权力的掌控,习惯于指挥部下,这种“大权在握”、“命令为主”的管理方式很容易造成自身压力过大,员工过分依赖领导者,个人的才智和潜能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很难在工作中不断成长。
专题研讨。在专题研讨活动中,分别通过班委、党支部、各小组队长组织,选定研讨主题、设计研讨流程,组织研讨过程,使学员相互学习,畅所欲言,有效沟通,实现思维拓展,观念交流。培训班顺利完成了“读书交流会”、“党性分析会”等专题研讨活动的召开,并对研讨成果进行收集整理。整个过程,一方面使学员丰富了学习内容、交流了知识,另一方面也加深了同学之间的了解。
参观学习。参观学习将学习与实践有效结合,在学习的同时,放松身心,交流感情,增长见识,增进友谊。
体验式学习。从团队建设、室内体验式活动、户外拓展、晨练四个角度设计了体验式学习内容。将直接的感官体验和知识型学习结合起来,通过多样化的体验式学习,强化青年干部的集体意识,培养团结协作、勇担重任的团队精神。体验式学习对个人而言,使学员战胜了自我心理舒适区,克服恐惧,直面困难和压力。对团队而言,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也使团队成员在面对挑战的时候正确思考,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五种管理模式的实践
“全封闭式”的管理模式。“全封闭式”的管理模式是指严把各项考核制度,实施军事化管理。学员按照考勤要求,按时上课,并且克服严寒及自身生活习惯,每天坚持晨练,他们用整齐的步伐迎接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用响亮的口号传递着青年干部的热情和活力。
“团队学习”的管理模式。即将学员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设有队长、队长助理、纪律委员、5S委员(5S源于日本精益生产,此处特指维护小组环境,保持教室干净整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员可自愿竞争上岗。队长带领小组进行团队建设,组织大家制定本小组的队名、队徽、学习目标、学习公约,并依此进行风采展示。团队学习中,各岗位职责分工明确。队长负责组织在课程实施过程的小组案例分析、总结研讨等环节各小组成员的发言;队长助理负责收集学员的学习感悟,课间粘贴在团队的“学习园地”上;纪律委员负责维持本小组及班级的课程纪律;5S委员负责带领团队成员维护小组的5S环境。
“互动教学”的管理模式。即由主讲老师负责课程内容的完整讲授,助学师进行课前气氛的调动和培训现场管理,使学员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里“享受知识的盛宴”。“课间操、小游戏”等多种互动方式,能充分缓解学习疲劳,调动学员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以最大程度来吸收课程内容。
“自主管理”的管理模式。即在培训班中成立党支部及班委,实施管理活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班委成员由班长、学习委员、文体委员、生活委员组成,党支部成员由团支部书记、宣传委员组成,他们承担着沟通师生、引导班风、服务学员的重要任务。学习过程中组织策划实施贯穿项目始终的“十个一”活动,丰富学员的学习生活。通过QQ群、飞信的建立,搭建学员相互交流平台,辅助培训班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积分考核”的管理模式。即在培训过程中采用团队累计积分制,分别针对团队建设速度、风采展示、课堂互动、5S环境、精彩感悟、研讨总结、竞赛活动、好人好事、课堂纪律等环节,应用统一的评分标准,将得分情况真实有效地反映到班级评分规则表中,运用透明机制,评选优胜团队,激发团队学习热情。
学员展示的六项成果
每周周报。由班委会成员组成编辑部,针对每周的培训学习情况编写周报。周报内容包括:本周要闻、本周动态、组织活动、心得体会、学有所思、培训分享等模块。学员积极投稿,针对课程、活动等自拟主题,分享心得体会。周报提供了学员交流的平台,全方位展示了学员学习期间各项收获以及丰富的培训学习生活。
学习成果汇报(PPT述学)。学员间的交流在整个培训班的培训管理设计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为其搭建起了多样性的沟通平台,实现了学员间学习成果交流。如每位学员五分钟的PPT述学,就是由学员梳理、提炼、总结其学习期间的所感、所悟、所得而进行交流。
学习笔记。为学员设计了专门的学习笔记本,学员每天都将学习收获整理成学习笔记,记录学习知识点,学习期间经常回顾翻阅。培训结束时,每位学员的笔记本上都写满了各自的收获。
感悟集。学习园地是培训班的一个亮点,课间总能聚集许多学员分享自己的学习感悟,大家相互学习,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培训期间共收集到300余条学员的感悟,且把这些感悟装订成集,作为学员学习生活的一个美好纪念。
学习论文。学习的真谛是能力而非信息的获得,学习期间每位学员将学习所得结合自身工作撰写学习论文,41份论文分别从多个角度设定主题,涵盖了公司系统生产、管理、建设、安全、企业文化等方方面面。
工作改善4A计划。培训设计始终遵循“学以致用”的培训理念,学员在培训结束后分别制定了个人的“工作改善4A计划”,计划中详细描述如何按步骤将学习所得转化到实际工作中,提升各项工作业务能力,最终实现行为的转变。
制定行动计划作为学习成果的重中之重,密切联系了学员实际工作,优化了学员的工作方法及工作流程,增强了全局意识,提升了系统思考能力。由于行动计划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和持续性,这样就促使学员在实际工作中实现培训价值的最大化。
利用信息反馈进行培训评价和改进
为保证培训课程的顺利开展,达成培训的最终效果,在培训中期,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由班主任老师全面收集学员对培训过程的建议,以及对活动安排、课程设置等信息,以此进行培训效果的整体评估。调查问卷分别针对培训内容、师资水平、培训管理、后勤服务四个方面展开,在对评估表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复查的基础上,对培训效果再次进行跟踪调查,这样能够更好地掌握学员对培训的满意度及提出的有效建议。
“456项目体系”的鲜明特色兼具推广性
【关键词】基层团学干部 培养体系 青马工程
一、引言
基层团学干部队伍一直是高校开展团学工作的一支重要组成部分。他们队伍数量庞大,直接贴近基层团员,但是同时由于“准入”标准较低,导致这批干部队伍的能力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培养基层团学干部,组建基层团学干部培养体系一直是各个基层团总支的目标和任务。要真正的考察基层团学工作环境,结合基层团学工作特点,进行合理的构架和准备,并切实提高基层团学干部能力,同时更要将对团学干部的态度确立为“育人”而非“用人”。以此来提高基层团学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切实有效的为基层团组织创造更有利的工作环境。于是,我们以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为例,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基层团学干部培养体系构建实践,现将研究成果以论文的形式进行呈现。
此套基层团学培养体系共由“一个借鉴、立足基层”和“四大模块、两条主线”组成。首先,一个借鉴是指充分借鉴青年马克思培养工程的培养思路和培养方法,尽力吸收青马工程的成熟和精华成分。“青马工程”从其学员的遴选过程,学制淘汰规则及学员人数控制看,都是一种培养优秀团学精英干部的教育方式。
立足基层则是要时刻抓住基层团学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善于挖掘基层团学工作环境的有利部分,立足基层,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资源。 一个借鉴、立足基层是我们此套培养体系的核心理念和精神。要充分理解精英培养与基层培养的区别,才能真正的将这套体系在基层团组织得到有效并高效的推广。
关于此套体系的具体教学和培养方案,我们总结为“四大模块、两条主线”。其中四大模块即:理论与技能培训,实践平台搭建与检验 ,反馈机制的设立和辅助式体系制度。两条主线即“培训学员能力主线”和“体系构建完善主线”。两条主线主要是要明晰我们这个体系不仅是培训基层团学干部,更是一个体系不断完善和巩固提高的过程,两个主线之间也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交流的关系。关于这一点不做过多赘述,下面就主要对四大模块进行简要阐释。
二、四大模块
1.理论与技能培训
(1)思想理论深化:活动前培养思想,活动中落实意义,活动后挖掘高度。
(2)领导力培养:充分利用基层资源,采取教师领导力讲座和优秀学生干部领导力经验分享的形式,对“领导力培养”进行“输入”。通过后期大量的团学活动,由团学干部自行组队组织,进行领导力的“实操”,达到“输出”的效果。
(3)创造力培养:在策划阶段,创造能力较高、创新意识较强并对这一点有强烈兴趣的学生集中进行培训,在每次活动前组成专门的策划小组,从源头保证团学活动的寓教于乐创新性。并且乐于参与的团学活动。
(4)交往力培养:开设团队协作、沟通技巧及如何与领导、下属相处等一些极为实用的课程进行开设,并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方式,以集体素质拓展、座谈分享会及“换位思考大演习”等形式,提高团学干部交往力。
(5)新媒体技术相关培训:采取“线上线下双管齐下”的方法:线上开设每位干部专属的微博等进行新媒体的学习更新。线下进行视频、PS等教学工作,并下发作业,整体教学步骤按照基础入门――技能提高的形式。
2.实践平台的搭建与检验
基层团组织的最大一点优势在于丰富的团学活动以及广阔的团学活动实践平台。这一点也是我们“立足基层”这一理念的具体实施。要做到“为我所想,为我所用,为我所练”。针对这一特点,我们设置在团学干部的相关课程培训后,将所即将承办的团学活动当作作业或课题直接进行任务下发。我们把实践平台当作检验能力、成果的平台,也同时是检验体系有效性的平台。
3.反馈机制的设立
“边做边反思,每个环节要反思,每个群体要反思,每批干部更要反思”。用反思后的反馈意见来进行体系的随时调整和修改。我们需要紧跟每一个环节,及时收集意见对我们的培养体系做出调整。在反馈人员上,我们主要针对三类人群:任课老师、团学培养体系学员――新兴团学干部及基层团学干部直接学生领导、团总支主席团成员。
4.辅助式体系制度――学分制培养方式与交流性心理辅导
(1)学分制培养方式
学分制作为一种制度设计,蕴含着个人本往、学习自由、个性发展和因材施教等理念。在基层团学干部培养中引入学分制模式,以指导性代替指令性,以弹性代替刚性,以选课代替排课,将有利于团学干部优化知识结构,因材施教,充分利用基层团组织的教育资源。我们根据上述课程进行团学干部的课程学分设置,让他们自行选择。并继续学习和发扬“青马工程”中的精华成分,在理论的指导与实践的检验中,成为团学干部成长的新平台。
(2)交流性心理辅导
关键词:广西科技干部培养;问题;对策引言: 21世纪的中国能不能实现科教兴国,实现经济的腾飞,关键在于能不能有一支高素质的科技干部队伍。同样的,广西要摘掉贫困落后的帽子,同样要依靠高素质科技干部队伍的正确领导。而现今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上升为了国家发展战略,既是给广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伴随着未知的巨大风险。广西能否抓住这大好机会,向着发达省份迈进,科技干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广西必须加大对科技干部队伍的培养力度,以培育出更多优秀的科技干部,为广西的繁荣昌盛贡献智谋与力量。
一、广西科技干部培养的现状。
广西目前由政府人事部门选拔管理的专家有三种称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学、技术、管理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和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科技人员。截止2010年末,全自治区共有专业技术人员180余万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8.05万人,中级专业技术职称65.85万人,初级专业技术职称100余万人。有“国贡”专家100余人,“特贴”专家2000余人,“区贡”人员800余人;另外,由自治区党委组织部选拔管理的“自治区优秀专家”700余人。其中1996年~2010年“国贡”专家100余人,“特贴”专家300余人,“区贡”人员300余人,自治区优秀专家200余人。全自治区的博士生导师由1996年的18名增加到2010年的200余人,博士由1996年的230名增加到2010年的2000余名(含在读),高层次专家队伍正在不断成长壮大。2000年,自治区交通厅总工程师郑皆连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广西实现了两院院士“零”的突破。
虽然广西在科技干部培养方面已初见成效,队伍正不断扩大,但面对巨大的科技人才缺口,科技干部无论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都仍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下面就广西科技干部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
二、广西科技干部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总量匮乏
目前,自治区专业技术人员不到全区人口的1/20,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对于满足日益增长的科技干部需求,无疑是杯水车薪。
(二)科技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目前,自治区专业技术人才仍以初级的为主,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仅占整个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4.4%,高层次的科技人才严重缺乏,而且整个科技干部队伍稳定性比较差,人才流失严重,知识老化,专业面狭窄,科技骨干数量少,力量弱的矛盾突出。
(三)考核上重“量”不重“质”
当前,科技干部考核中强调“量”比较多,考虑“质”比较少,有的单位把业绩等同于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的数量,造成少数科技干部重论文数量、轻实际工作,重课题成果、轻试验效益,重学历提升、轻能力转化。这样使得科技干部的考核严重脱离了实际,不仅实现不了考核的根本目标,还带坏了行业的风气,严重拉低科级干部队伍的整体水平。
(四)其他问题
有的单位培养计划性不强,盲目追求大规模、高学历,缺乏规划,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却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有的针对性不强、培养对象选拔把关不严、存在迁就照顾现象,而真正有能力的人才却得不到任用,挫伤工作积极性;有的单位则培训的实效性不强,培养与使用分离、学历与能力脱节与使用分离、学历与能力脱节……
三、针对广西科技干部培养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加大科技干部培养力度
针对目前我区科技干部数量匮乏,可以通过以下手段进行改善:
1、面向本地区的科技人才,加大提拔力度,对真正有能力的人才适当破格提拔;提出优惠条件,例如:升职、加薪、出国考察学习等,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到我区科技干部队伍中。
2、面向区外优秀的科技人才,以较为优厚的条件,吸收引进和招募,壮大我区科技干部队伍。
3、针对有能力的人才,进行干部上岗前培训,务求能达到岗位的实际需求。
(二)按照实际需求,有针对性的设置培养
根据自治区的实际需要和不同情况,根据层次的不同、类别的差异、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地开展针对科技干部的培训。培训过程要时刻紧密结合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培训的内容以科技、经济发展战略和先进的科技管理知识等为重点,也要贴近基层科技管理实际;培训的方法可以通过多手段教学,实现多媒体与书本、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提高学员的参与性与积极性,并适当的安排社会实践,提高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训的目的是扩充我区科技干部队伍、够解决现今我区存在的实际问题,引领我区科技进步的脚步、有能力应对随时出现的变化等。
(三)完善科技干部培养的考核标准
考核标准是衡量科技干部德才表现的重要尺度。必须构建以业绩为主,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考核体系,着重考察科技干部的创新思想、创新能力、创新成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既看论文成果的数量,更看含“金”量和含“新”量;既看学历层次,又看实际工作能力;既看劳动强度,又看工作质量,不断增强考评内容的全面性。在面对我区科技干部培养存在的问题时,必须立足现有条件,树立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想,在投向上重点向高层次人才倾斜,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的领军作用,努力形成重点推进、协调发展、整体提高的局面。这样才能体现科级干部培养的真正目的——引领我区科学技术水平实现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实施“千名后备干部培养工程”是路局、路局党委贯彻落实全路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目的是为全局各系统培养和储备后备干部队伍。我很荣幸成为路局“千名后备干部”中的一员,现已入吉林大学培训一个月之余,下面将自己在思想认识、学习生活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提高了我的思想认识
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对待这次培训,我从内心感激路局给我们创造这么好的学习机会,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好好学习,不辜负路局领导对我们的期望。珍惜这次难得的培训机遇,经过近一个月来在吉大的学习,我深深感到,吉大做为全国重点大学有着雄厚的师资力量和一流的办学经验,老师们精彩的授课,使我感到受益匪浅的同时,也看到了自身学识上的差距,因此,我一定要珍惜这次学习机会,充实自。我看到自身的压力和责任,局长和党委书记亲自为我们做开班报告,使我看到路局对我们寄予的厚望,而我在上学受培的同时,还有很多同志在负担着我的工作和责任,所以我没有理由也没有权利不好好学习。
二、认真完成了阶段性学习任务
路局、路局党委以及段在安全生产压力这么繁重的条件下、在这生产大忙时节,花这么大的精力、财力和时间组织这么大规模的培训,对于我个人的成长都是不可多得的机遇,这一切使我深受感动和鼓舞,因此我十分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机会,因此我非常珍惜每一堂课、每一分钟,都能认真听讲、做好笔记。课后能做到及时复习和预习,按要求完成每学科作业,并撰写心得体会,较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三、严格遵守学习纪律,积极参与班委组织的各项活动
从入校那天起,我就认真学习了学员管理手册,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和任务,时刻严格要求自己,绝不违反学员手册以及吉大的规定。一个多月以来,尽管学习任务十分繁重,时间安排十分紧凑,但是我没有出现一次迟到早退现象。课上认真注意听讲不走动、不盹睡,不做与课堂无关的事,课下认真遵守作息时间和宿舍就寝制度,不打牌、不饮酒,时刻牢记自己的单位领导的嘱托,不给路局、段领导添乱、抹黑。服从指挥、听从领导,对班委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我都能积极参与,参加篮球比赛、拔河比赛等活动,在自己身体得到锻炼的同时还为班级贡献一份力量。
学习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唯有勤奋学习、不断学习,使学习成为常态,才能跟上时代步伐,做好各项工作。
学习贵用心。学而不思则罔。只埋头读书而不进行思考,就会产生迷惘,最终徒劳无益。学习应当坚持学思结合,做到静心、专心、用心和精心。静心,就是排除干扰、抵挡诱惑,能够沉住气、坐得住;专心,就是聚精会神、全神贯注,能够学得进、有所得;用心,就是舍得下力气、花功夫,不能心不在焉、敷衍了事;精心,就是深入细致、精益求精,防止浅尝辄止、半途而废。
学习贵得法。学习是一种复杂的脑力劳动,须讲究方法。虽然学习方法因人而异,但也有规律可循。比如,应重记忆、多反复。任何人要学习知识、获得本领,都不能单纯依靠电脑储存和抄录记载,而必须通过大脑记忆,把书本上的东西转化为自己的认识。重记忆,就要多反复。再如,应重交流、多研讨。通过沟通交流和研讨磋商,可以相互启发、取长补短,达到知识共享、同步提高的目的。又如,应重运用、多实践。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坚持边学边用、学用结合、以用促学,把满足现实需要作为重要指向和强大动力,可以大大增强学习的效果。
学习贵创新。知识经济催生出学习型社会。现代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着学习形式与内容的创新。这就需要人们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把学习作为相伴终生的习惯与兴趣,真正做到活到老、学到老;树立团队学习的理念,把个人的学习融入团队的学习之中,推动大家都来学习,通过学习形成团队共同的知识价值系统。同时,树立全民学习的理念,把学习作为强国富民的根本方略,形成全民学习的良好氛围。
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学习是提高素质、增长才干的重要途径,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基础。但任务繁重、公务繁忙,又使领导干部很难有大量时间用于学习。怎么办呢?只能想办法挤时间学。在这个问题上,宋代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倡导利用“三上”的时间,即把“马上、枕上、厕上”的点滴时间用于学习和思考。这种精神值得提倡。领导干部应大力弘扬勤奋学习、学以致用的良好风气,尽可能地减少应酬、克服惰性,争取每天都拿出一定的时间去读书学习。持之以恒地这样做,定会受益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