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国外商业银行发展现状范文

时间:2023-07-07 16:11:05

序论:在您撰写国外商业银行发展现状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国外商业银行发展现状

第1篇

关键词:网上银行;外汇业务;对策建议

一、目前我国网上银行外汇业务的现状

(一)我国网上银行外汇业务的优势

从当前我国各大商业银行的官方网站上调查,我国商业银行的网上外汇业务相比传统的外汇柜台业务,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因为对银行和客户来讲可谓共同形成一种“双赢”的局面。从银行方面讲,网上银行外汇业务的开通,既减少了银行柜台压力又节约了人力成本;从客户方面来说,当外汇业务只需在网上办理,大大减少了客户来回银行以及排队的时间,同时也简化了办理过程中的一系列繁杂的手续。以外汇买卖为例,其显著的优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交易方式灵活:为客户提供实时买卖、获利委托、止损委托、二选一委托四种交易方式,供客户选择;②交易时间更长:网上银行外汇业务可以方便了国际外汇市场全天候交易(休市和其他非交易日除外),因此白天、晚间均可投资;③投资机遇更多:网上可以实时进行资金结算,这样一天就可进行多次外汇交易,因此方便实时捕捉市场机会;④方便了解行情第一信息:网络的现代化为客户提供实时的市场行情信息,以便让客户把握市场先机;⑤交易随时查询:提供当日外汇交易状况和一定时间内外汇买卖成交状况查询。

(二)目前网上银行外汇业务的种类

自从网上银行外汇业务开通以来,各大商业银行都尽其所力,大力发展各自的业务种类。但从功能方面来说,目前网上已开通的外汇业务种类又大同小异。网上外汇业务主要有个人外汇业务和企业外汇业务两个大类。个人外汇业务主要有:外汇买卖、外币理财、外汇基金、个人外汇账户管理、个人小额结售汇、国际汇款、B股银证转账、国际卡境外消费后购汇还款等;企业外汇业务的品种主要有:网上信用证管理、账户查询、国际汇款、集团内外汇资金上收下拨等。

(三)发展网上银行外汇业务过程中的局限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虽然网上银行外汇业务有很大程度的发展,但是相比网上银行人民币业务,外汇业务因外汇管理政策、货币流通等原因,处于一定的劣势,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局限性:(1)从个人网上外汇业务看,业务主要分布在不涉及或涉及较少外汇管理政策的方面,业务量主要有:外汇买卖、外币理财、个人小额(小于5万美元)结售汇、个人外汇账户定活转换等业务组成,其他方面业务量较小;(2)从企业网上外汇业务看,业务量的分布与个人业务相类似,发生的事务历史记录主要为接受客户在网上提交进口信用证及信用证修改、转让信用证开立、转让信用证修改、进口信用证汇付款/承兑、进口代收代垫/承兑等业务申请,以及外币账户查询、集团内资金的集中收付等。(3)大多数名义网上外汇业务仍依附于柜台操作,如农行,据统计,该行2008年1-8月份网上银行国际汇款业务达210亿美元,占其外汇业务总量的10%左右,实际上该行网上银行国际外汇业务仅是将企业本来通过柜台递交的书面汇款申请改为从网上提交申请,但汇款相应的单证仍需在汇款时递交柜台,经柜台审核、批准之后,汇款交易才算结束也就是说大部分的手续仍然还是要在柜台办理,其他银行网上国际业务也均为此种情形。

二、网上银行外汇业务的风险

(一)个人小额结售汇总额难以控制

根据我国外汇管理局的规定,个人因私结售汇的年额度最高为5万美元。然而目前,大多数的商业银行均已开通了网上银行个人小额结售汇业务,但由于各家商业银行的网上银行系统并不直接和外汇管理局的因私结售汇系统相互连通,造成有关统计数据无法及时共享,因此各家银行对金额的控制不一,从而导致各商业银行对个人小额结售汇总额很难予以控制,如工行规定小额结售汇金额低于5万美元,汇丰银行规定为5万人民币。

(二)信用卡境外消费购汇总额难以控制

信用卡境外消费后购汇还款也是目前已推出的网上银行个人外汇业务产品之一。从银行层面,主要设定对个人购汇还款金额不得超过实际透支额的限制,因此银行设定的信用卡透支额度应该不高于外汇管理局规定的个人年度购汇额5万美元。但实际上,个人年度购汇额是否超过5万美元,还受非信用卡业务影响,明显难以控制,是否存在资本项下的支出更是难以认定。随着信用卡业务的发展和人民币对美元不断升值,各商业银行VIP客户信用卡的透支额度基本都超过了5万美元,例如中国工商银行的白金卡客户最高可透支额就达到100万人民币,这也就意味着VIP客户在境外使用信用卡消费的金额可以超过5万美元。另外,从结售汇统计角度,由于信用卡业务的区域性特点,某家分行对具体发生的业务量无法及时统计,这需要总行层面给予统一扎口。是否每家银行的总行均有这方面统计数据并向总局报送,也需要明确规定。因此,信用卡境外消费后购汇还款有可能超出个人年度限额。

(三)商业银行外汇业务的结算风险

第2篇

论文关键词:中间业务,发展创新,4P

 

一、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概述

根据2001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可定义为: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并进一步细分为支付结算类、银行卡类、类、担保类、承诺类、交易类、基金托管类、咨询顾问类和其他类共九大类。

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

表1 国内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

 

 

 

国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

规模

不断扩大

增长明显

效益

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比重大大提高

不高,中间业务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比重偏低

品种

已达2万多种

260多个品种

客户服务

第3篇

1.中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在所有银行业务中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如西方发达国家,并且我国商业银行开始发展的时间也比较晚,相比西方国家不是很成熟,实际上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商业银行才开始真正发展银行的中间业务。国内商业银行收到了分页经营相知和传统经营理念的影响,国内大部分商业银行依然以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为主要业务,中间业务发展非常的缓慢和停滞。把银行的中间业务仅仅看成是附加的业务,没有站在银行整体经营的角度去发展中间业务,对于中间业务的发展思想认识不足,一直把中间业务作为拓展低成本存款的方法而不是利润增加点看看待。总体而言,国内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比较缓慢,与外资银行和国外的银行相比,有较大的差距。

2.国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欧美国家二战以后,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所得的收入一般占整个比重的30%-65%之间。在欧美国家一些特别重视个人银行业务的商业银行整个比重会更大一些。特别是在实行混业经营之后,国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得到了长足有效的发展,规模也逐渐扩大,他们在保险、证券、个人理财等方面的业务已经成为了整个银行十分重要的业务。在整个银行业务中,正常的收付业务却成了次要的工作,这个现状和我国目前的情况正好相反。而且在西方的很多国家,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服务手段科技化程度更好,软硬件设备等管理信息系统更为先进,可以再任何时间、任何地方向客户提供景荣服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银行的服务时间和空间,降低了经营的成本。

二、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统计与核算

1.统计中的数据的采集。统计核算是指对事物的数量进行计量,通过计量来研究和监督大量的或者个别典型经济现象的一种方法。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数据采集应该是包括国内所有的具有中间业务的商业银行,在这个范围内进行数据的采集工作,其选用的采集方式可以采取外部社差、抽样调查、报表及直接管理人员对话等方式,在这些方式中,要以报表的方式为主要的采集方式,定期报表能够更准确的展现出所采集的数据的特性。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可以借鉴目前我国信贷业务所采用的定期报表的制度,在各级商业银行指定好报表之后,将报表报与同级别的人民银行,下级的人民银行上报至上级的人民银行,最后由中国人民银行各个地区的分行汇报上报总行即可。

2.统计指标的设定。统计指标是综合数量,反映的是总体现象数量的特征,是用来描述总体基本状况和各个变量分布特征的综合数量,不同的统计指标所反映的内容不同。统计指标包含三个构成的要素,一个是指标名称,一个是计量单位,另外一个是计算的方法。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统计绝对指标大体上包含以下几个内容,中间业务的数量,中间业务的金额,单项中间业务笔数,单项中间业务发生额度,单项中间业务收入,中间业务的收入,单项中间业务净收益,中间业务净收益。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统计的相对指标包含结构相对指标,计划完成相对指标,比较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标和动态相对指标,下面列举几个相对指标的计算公式。例如,比较相对指标=A单位某指标数/B单位某指标数,通过这种指标的相互比较,可以看出我们目前不同的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数量和收入水平,例如可以比较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国际结算的水平。统计指标是从整体上研究,几乎无法或者很难得到基本的特性,所以在进行总体的研究之外,还需要对各个组成部分进行分析研究,这就需要进行统计分组,统计分组是指根据事物内在的性质和统计研究任务的要求,将总体各个单位按照某种标志划分为若干组进行研究的一方法。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统计分组不但可以反映和研究中间业务的内部结构,而且可以划分中间业务的类型,反映各个中间业务之间的相互关系。需要明确出一共包含多少个类别,每个类别下面有多少小类别和品种,做完划分之后,就可以整理出“关于建立中间业务统计制度的征求意见稿”,并将意见稿发送到有关部分,请求他们提出修改的意见和建议。这样确定的中间业务的统计分组会更具有权威性和客观性。

3.统计信息的披露问题。目前各个商业银行在统计信息的披露上存在着共同的一致性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指标统计的口径不一致,各个商业银行所采用的统计指标口径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第二个问题是披露的信息内容有限。因此,我们的商业银行应该借鉴国外先进的商业银行的做法,完善信息披露相关规范。银行作为特殊的行业,其信息披露可以促进银行自身与社会的协调发张,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和价值。

三、结语

第4篇

【关键词】中间业务;定价;创新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金融脱媒趋势日益显现和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推进,银行资金成本逐步上升,利率管制对商业银行的利差保护逐步被打破,单纯依靠存贷利差获取收益的传统经营模式受到严重冲击。商业银行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开始向中间业务领域迈进,开展多元化经营,向客户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能否通过加快发展中间业务,进而加快转变以利差收入为主导的传统盈利模式,成功实现转型,对国内商业银行来说,是生死攸关的战略选择。正视中间业务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中间业务发展策略研究已刻不容缓。

一、国内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

(一)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

在传统体制下,我国商业银行长期以来只重视发展资产、负债业务,而忽视中间业务的发展,虽然开办了少数中间业务,但大部分是提供无偿服务。改革开放以后,随着银行经营机制的转换,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各商业银行相继开办了一些中间业务,如银行卡、信用证、收付、承诺、承兑等业务。21世纪初以来,人民银行多次下调存贷款利率,使得存贷利差急剧缩小,商业银行经营成本快速上涨,银行的盈利空间变小,加上历史上形成的大量呆、坏账无法收回,造成银行难以医治的“内伤”。种种迹象表明,银行业微利时代已经到来,通过传统的存贷利差给银行带来的利润越来越少,商业银行必须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空间。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也存在如品种单一,滞后于需求;服务成本高,收益占比小;业务规模小,发展不平衡等发展上的不足。

(二)国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

20世纪80年代之前,国外商业银行仅开办一些支付结算、、外汇买卖等服务类中间业务,各商业银行并没有对表外业务的发展加以战略考虑。80年代末,在金融外部环境趋向于放松管制、金融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银行业的竞争空前激烈。新世纪以来,在技术进步、金融创新和信息科技浪潮推动下,新的融资工具和业务方式层出不穷,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逐渐向表外业务方面拓展。银行利用其拥有的广泛的客户群体、庞大的分支机构网络、所掌握的社会经济信息、可调用的高级人力资源以及先进的网络技术等,发挥其强大的金融信息服务功能,大力开发以信息处理为核心的中间业务服务项目,特别是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等业务。从目前来看,国外商业银行不仅服务类中间业务品种多、规模大,而且表外业务发展迅速,完全可以根据客户的需要“量体裁衣”,适时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类型的表外业务。

(三)国内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对比

从盈利结构和产品构成上来看,国内外银行中间业务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差异:

1.国外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在营业收入中的比重明显高于国内商业银行。目前,国外先进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大多高于40%,有的甚至达到80%,截止2010年,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该比例也仅为20%,形成较大反差。

2.经营品种比国内银行业更多样化。与美国商业银行相比,我国同业经营的中间业务品种还不及美国现有业务品种的一半。

3.国外银行高附加值、风险型中间业务发展较好。由于经营环境的较大差异,美国等发达国家托管、保险产品和信用卡等业务收入占比不断提高,且明显高于国内商业银行。

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分业经营体制制约发展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本质上是在时间和空间的维度上优化和配置资源,涉及金融不同行业之间的协作与联系。我国目前金融业实行的分业经营分业管理体制,虽然对维护金融秩序稳定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随着金融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和国内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分业经营分业管理体制的负面作用也越来越突出。我国分业经营的限制使商业银行经营范围基本框在传统存贷业务范围内,商业银行不能从事相当一部分资本市场上的中间业务,如股票承销、经纪与基金管理业务,难以开发高层次、综合化的业务,很难推动中间业务的发展。分业经营保护着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影响了商业银行提供综合性、多功能、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从根本上制约了中间业务的发展。

(二)市场恶性竞争,产品服务收费无序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费的总体水平较低,有些甚至不能覆盖成本,成本倒挂现象严重。制约中间业务收费的因素是银行间的恶性竞争,某些银行为了抢占市场份额,采取“你高我低,你低我免”的策略,在中间业务项目争夺中开展不正当竞争,造成银行业的混乱,导致中间业务在恶劣的环境中挣扎生存。尽管人民银行已颁布实施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对中间业务的范围、准入制度、收费标准都作了严格的规定,但各商业银行为了追求利润,通过高成本提供中间业务以争夺客户资源,维持传统存贷业务经营的稳定。个别银行对工资、汇兑等不予收费,甚至出现为取得中间业务权而代客户支付费用的现象。

(三)缺乏合理的定价机制

国内商业银行在服务定价方面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第一,定价机制不完善。银行间定价政策不统一,分支机构拥有较大的定价权,致使同一类服务在同一银行不同分支机构之间收费标准的差异;某些银行定价决策机制极不规范,银行内部多个部门同时拥有一定的定价决策权,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银行服务定价缺乏有力的信息系统支撑。第二,定价能力亟需提高。目前大多数银行都是采用市场跟进型定价,瞄准大银行,但是这些占据市场优势的大银行的服务定价也普遍缺乏科学的定价理念,定价方法较为粗糙:采取市场跟进定价法不能与国外业务价格水平接轨,采取成本加权定价法无法准确计算作业成本,采用客户导向定价法又不能有效地观察客户行为以及客户对价格的敏感性。

(四)产品创新能力不足,产品结构需要调整

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功能单一,技术层次低,盈利能力弱,创新步伐跟不上客户(尤其是高端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部分业务无偿服务,大多中间业务仍是空白。国外商业银行经营的中间业务品种多达数十种,如证券投资、信托租赁、黄金买卖、对外开放贷款、保险、信息服务以及电子结算服务等,都是朝着多元化、多功能方向发展的,中间业务在其业务经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大型商业银行拥有“金融超市”的美誉。相比之下,我国的中间业务不仅品种少、层次低、手段单一,而且业务范围和发展空间限制多,报批手续繁琐。在“银证”、“银保”合作方面,开发创新的品种少,难以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电子银行服务方面创新品种缺乏,银行的科技资源未充分挖掘使用,没有体现出商业银行科技资源的优势;高附加值、高收费的品种开发少,导致中间业务收入总量小、占比低、盈利差。商业银行在努力发展中间业务的同时,一定要重视调整中间业务结构,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三、新时期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策略

鉴于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种种不足之处,我国商业银行应该迅速找出相应策略,突破约束,使中间业务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

(一)逐渐松动金融业的分业经营体制

从长期来看,全能银行是混业经营的最高层次。我国应未雨绸缪,把建立全能银行作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的终极目标,要有步骤、有层次、有选择地推进。首先,逐步向混业经营过渡。在坚持分业经营的前提下,适度地开展混业经营业务,同时由于我国还不具备实行混业经营的条件,为此不能走得过快过急,否则可能引起一些意想不到的混乱。其次,充分利用金融控股公司的资源整合优势。虽然我国还不具备全能银行存在的金融环境,但是金融控股公司已经显示巨大活力和影响力,如中信集团、平安集团、招商集团等。在过渡阶段通过金融控股公司整合金融资源,实现规模经济,达到中间业务利益最大化是可行的。

(二)规范同业竞争

建立公平竞争环境,需要做到:1.规范对中间业务的收费标准。在《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基础上,规定合理的收费标准,严控基准价格和浮动幅度,改变各商业银行自成一体,费率千差万别的情况。2.制止不正当竞争。相关监管部门应引入反不正当竞争机制,加大管理力度,避免恶性无序竞争。3.建立中间业务服务收费观念。各商业银行自身要积极引导广大客户对合法收费的认识,通过积极宣传和营销,让顾客认同中间业务服务收费的目的,使顾客明白对中间业务收费的依据及其合理性。

(三)提高银行自身的综合定价能力

商业银行要采取市场化的定价机制,在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实行有偿服务,以中间业务作为银行新的盈利渠道。中间业务产品定价管理应重视对中间业务的统计分析,积累经验教训,借鉴发达国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历程,并综合考虑我国金融市场发育、竞争程度和客户认同度,合理引入数学模型,区分不同市场、不同产品,相机抉择,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择适当的定价策略。在对中间业务产品定价时,一定要树立效益第一的原则,使服务与价格相匹配。

(四)加大中间业务产品创新力度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藻生机的源泉。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考虑:1.制度创新。国家要尽可能实现从分业到混业的转变,这是依靠外部环境的制度创新;2.技术创新。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业务要发展,必须依托技术创新,要引入信息平台、交易平台和客户管理三个平台,以客户为中心,实行科学、有效、统一的管理;3.产品创新。商业银行要做到:积极发展各种结算、业务,开展有偿国家政策性银行业务,清理债权、债务业务,不断拓宽结算领域,大力发展国际结算,科学推出新的结算承兑工具;加快电子化建设步伐,稳妥地拓展网上银行、企业银行等新兴业务,还要开展专用卡、智能卡的研究开发,向更高层次迈进;集中人才、信息、技术、资源优势,为客户提供投资理财、融资策划、资产管理、工程预算等服务,同时开展一些带有潜在风险的具有信用性和融资性的中间业务及衍生金融工具业务,如提供远期、期货、货币互换、远期利率协议等业务。

四、结束语

在商业银行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是商业银行共同的目标。中间业务作为无资本要求、盈利性强、成本较低的一种商业银行业务,越来越受到商业银行的重视。形势使然,我国商业银行积极推进中间业务已毋庸置疑。开展中间业务,既可使商业银行摆脱传统存贷业务利差逐渐缩小的困境,又可壮大商业银行经营业务以提高其信誉。更重要的是,中间业务风险相对较小、收益比较稳定,不至于使商业银行在面对金融危机时惊慌失措;但是,商业银行也要慎重发展风险较大的表外业务,尤其是衍生金融产品。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要适应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所允许程度的需要,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弥补不足、加大创新力度,不可一蹴而就,盲目只追求中间业务的“量”而忽视其“质”。

参考文献

[1]王兆星.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风险监管[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2]姚先霞.国内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比较[J].华东经济管理,2005(10).

[3]黄军勇,陆秋娥.加快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思考[J].MARKET FORUM,2009(08).

第5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营销创新

一、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营销的发展现状

(一)与国外商业银行相比,虽然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是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经济高速发展对金融产品需求的拉动,我国商业银行开始重视中间业务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为迎接入世后外资银行的竞争,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取得了快速发展。中间业务收入达到一定规模。但国外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一般占到总收入的40%~50%,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一般在10%以内,平均为7%~8%,比例最高的中国银行也只有17%。

(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能力低,产品雷同,造成盈利能力差,“没卖点”

目前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品种中,大多数停留于以银行支付中介为基础和以信用中介职能为基础的中间业务,这些传统结算业务、服务性的收付款业务品种收入约占中间业务收入的90%左右。比如中国建设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银行卡、结算类、类、外汇买卖及结售汇、咨询类和房改金融业务等,这6项业务收入占中间业务收入的86%。尽管我国商业银行业中间业务品种已达到260多种,但60%集中在代收代付、结售汇、结算等劳务型业务上,都是技术含量低的低附加值产品,银行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利润率很低。相比之下,那些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的产品却很少。

(三)我国商业银行缺乏较为明确的发展战略和完整的组织管理体系.在发展中间业务方面存在发展战略和规划不明确,缺乏全局性

由于我国金融业实行严格的分业经营模式,造成各商业银行对中间业务的经营原则、经营范围难以把握,完全由各行根据自己的理解实施,缺乏规范性和长期性,分业经营模式也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商业银行对中间业务的发展。

(四)我国商业银行虽然注重科技投入,不短提高中间业务品种的科技含量,但是却相反专业人才,科技支撑力度不够

(五)我国商业银行缺乏高素质复合型的从业人员,并且错误理解“关系营销学“

二、我国商业银行营销中间业务创新的主要内容

随着新的产品和服务的增多,营销已经成为只有战略者才能生存的阵地。西方商业银行已经能较为熟练的运用这半个多世纪的不懈探索和尝试研究出的营销管理创新的成果,并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根据西方的商业银行的营销手段及发展特点,配合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来讨论中间业务创新的主要内容。

(一)建立商业银行战略性营销管理过程模型及营销目标

首先进行营销策划,银行应该决定如何对实现营销计划的目标过程中的进展衡量以及谁对者这一衡量工作负责,换句话说,计划本身应对这一问题作出回答:“如何才能知道自己已经达到了目的”,无论是何种原因,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评估并且对营销组合进行调整或是微调都十分重要。

(二)进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市场细分和市场定位

各商业银行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充分利用银行已有的营业网点,在空间上,从城市包围农村,要按照先从外部技术等环境较好的大城市开始,再逐步向中、小城市,甚至农村推进。在时间上,先立足发展,如咨询、理财、基金托管等风险较低的中间业务;待人员素质提高,再发展风险较大、收益丰厚的业务品种,并逐步向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方面拓展。

(三)制定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战略战术

商业银行营销战略,是指商业银行将其所处环境中面临的各种机遇和挑战与商业自身的资源和条件结合起来,以期实现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目标。

三、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营销创新的发展趋势

(一)从单一网点服务向立体化网络服务转变

银行营销的服务渠道的发展走过了从单

一、片面到整体、全局,再到多元、一体化发展的轨迹,而未来的发展方向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以及金融业运营成本降低的要求,不受营业时间、营业地点的限制,能提供24小时银行服务的自助银行、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日益受到客户青睐,传统的分支网点数量比重逐年下降。据统计,招商银行60%以上的业务已经实现了非柜台化操作,随着电子银行的发展,这一比例还将不断上升。

(二)从同质化服务向品牌化、个性化服务转变

当今世界经济正在步入知识经济时代,作为金融业竞争发展新趋势的金融品牌竞争,正越来越受到各家金融机构的重视,成为现代金融企业竞争的着力点和核心所在。

(三)切实提高认识、转变经营理念、提高服务水平

正确认识传统业务与中间业务的关系,以传统业务优势带动中间业务的发展,反过来通过中间业务的发展壮大来支撑和促进传统业务的巩固与发展,使两者相互依存,形成一个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

(四)把握网络背景下中间业务新的发展变化趋势

银行业务的网络化促使银行的组织和制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也使银行中间业务由类传统业务向创新类业务的转变,商业银行在发展创新类中间业务时已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如商业银行在办理中间业务时,银行或者暂时占用客户的委托资金,或者垫付一定的资金并承担相应的风险,或者银行为客户提供银行信用,这时银行收取的手续费就不仅仅是劳务补偿,同时也包含着利息补偿、风险补偿或银行信用补偿。

(五)注重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中间业务人才的培训和引进。

各商业银行要重视中间业务人才的开发和利用,通过各种途径,采取理论培训和实务培训相结合的方法,加强对中间业务设计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培养,尤其是要加强对从事中间业务开发等高级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逐步建立起一支具备复合性知识,具备多种适应工作能力,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孙连军.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思考.辽宁经济,2007.3

第6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营销创新

一、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营销的发展现状

(一)与国外商业银行相比,虽然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是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经济高速发展对金融产品需求的拉动,我国商业银行开始重视中间业务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为迎接入世后外资银行的竞争,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取得了快速发展。中间业务收入达到一定规模。但国外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一般占到总收入的40%~50%,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一般在10%以内,平均为7%~8%,比例最高的中国银行也只有17%。

(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能力低,产品雷同,造成盈利能力差,“没卖点”

目前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品种中,大多数停留于以银行支付中介为基础和以信用中介职能为基础的中间业务,这些传统结算业务、服务性的收付款业务品种收入约占中间业务收入的90%左右。比如中国建设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银行卡、结算类、类、外汇买卖及结售汇、咨询类和房改金融业务等,这6项业务收入占中间业务收入的86%。尽管我国商业银行业中间业务品种已达到260多种,但60%集中在代收代付、结售汇、结算等劳务型业务上,都是技术含量低的低附加值产品,银行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利润率很低。相比之下,那些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的产品却很少。

(三)我国商业银行缺乏较为明确的发展战略和完整的组织管理体系.在发展中间业务方面存在发展战略和规划不明确,缺乏全局性

由于我国金融业实行严格的分业经营模式,造成各商业银行对中间业务的经营原则、经营范围难以把握,完全由各行根据自己的理解实施,缺乏规范性和长期性,分业经营模式也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商业银行对中间业务的发展。

(四)我国商业银行虽然注重科技投入,不短提高中间业务品种的科技含量,但是却相反专业人才,科技支撑力度不够

(五)我国商业银行缺乏高素质复合型的从业人员,并且错误理解“关系营销学“

二、我国商业银行营销中间业务创新的主要内容

随着新的产品和服务的增多,营销已经成为只有战略者才能生存的阵地。西方商业银行已经能较为熟练的运用这半个多世纪的不懈探索和尝试研究出的营销管理创新的成果,并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根据西方的商业银行的营销手段及发展特点,配合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来讨论中间业务创新的主要内容。

(一)建立商业银行战略性营销管理过程模型及营销目标

首先进行营销策划,银行应该决定如何对实现营销计划的目标过程中的进展衡量以及谁对者这一衡量工作负责,换句话说,计划本身应对这一问题作出回答:“如何才能知道自己已经达到了目的”,无论是何种原因,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评估并且对营销组合进行调整或是微调都十分重要。

(二)进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市场细分和市场定位

各商业银行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充分利用银行已有的营业网点,在空间上,从城市包围农村,要按照先从外部技术等环境较好的大城市开始,再逐步向中、小城市,甚至农村推进。在时间上,先立足发展,如咨询、理财、基金托管等风险较低的中间业务;待人员素质提高,再发展风险较大、收益丰厚的业务品种,并逐步向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方面拓展。

(三)制定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战略战术

商业银行营销战略,是指商业银行将其所处环境中面临的各种机遇和挑战与商业自身的资源和条件结合起来,以期实现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目标。线

三、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营销创新的发展趋势

(一)从单一网点服务向立体化网络服务转变

银行营销的服务渠道的发展走过了从单一、片面到整体、全局,再到多元、一体化发展的轨迹,而未来的发展方向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以及金融业运营成本降低的要求,不受营业时间、营业地点的限制,能提供24小时银行服务的自助银行、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日益受到客户青睐,传统的分支网点数量比重逐年下降。据统计,招商银行60%以上的业务已经实现了非柜台化操作,随着电子银行的发展,这一比例还将不断上升。

(二)从同质化服务向品牌化、个性化服务转变

当今世界经济正在步入知识经济时代,作为金融业竞争发展新趋势的金融品牌竞争,正越来越受到各家金融机构的重视,成为现代金融企业竞争的着力点和核心所在。

(三)切实提高认识、转变经营理念、提高服务水平

正确认识传统业务与中间业务的关系,以传统业务优势带动中间业务的发展,反过来通过中间业务的发展壮大来支撑和促进传统业务的巩固与发展,使两者相互依存,形成一个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

(四)把握网络背景下中间业务新的发展变化趋势

银行业务的网络化促使银行的组织和制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也使银行中间业务由类传统业务向创新类业务的转变,商业银行在发展创新类中间业务时已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如商业银行在办理中间业务时,银行或者暂时占用客户的委托资金,或者垫付一定的资金并承担相应的风险,或者银行为客户提供银行信用,这时银行收取的手续费就不仅仅是劳务补偿,同时也包含着利息补偿、风险补偿或银行信用补偿。

(五)注重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中间业务人才的培训和引进。

各商业银行要重视中间业务人才的开发和利用,通过各种途径,采取理论培训和实务培训相结合的方法,加强对中间业务设计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培养,尤其是要加强对从事中间业务开发等高级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逐步建立起一支具备复合性知识,具备多种适应工作能力,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孙连军.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思考.辽宁经济,2007.3

第7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营销创新

一、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营销的发展现状

(一)与国外商业银行相比,虽然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是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经济高速发展对金融产品需求的拉动,我国商业银行开始重视中间业务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为迎接入世后外资银行的竞争,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取得了快速发展。中间业务收入达到一定规模。但国外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一般占到总收入的40%~50%,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一般在10%以内,平均为7%~8%,比例最高的中国银行也只有17%。

(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能力低,产品雷同,造成盈利能力差,“没卖点”

目前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品种中,大多数停留于以银行支付中介为基础和以信用中介职能为基础的中间业务,这些传统结算业务、服务性的收付款业务品种收入约占中间业务收入的90%左右。比如中国建设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银行卡、结算类、类、外汇买卖及结售汇、咨询类和房改金融业务等,这6项业务收入占中间业务收入的86%。尽管我国商业银行业中间业务品种已达到260多种,但60%集中在代收代付、结售汇、结算等劳务型业务上,都是技术含量低的低附加值产品,银行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利润率很低。相比之下,那些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的产品却很少。

(三)我国商业银行缺乏较为明确的发展战略和完整的组织管理体系.在发展中间业务方面存在发展战略和规划不明确,缺乏全局性

由于我国金融业实行严格的分业经营模式,造成各商业银行对中间业务的经营原则、经营范围难以把握,完全由各行根据自己的理解实施,缺乏规范性和长期性,分业经营模式也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商业银行对中间业务的发展。

(四)我国商业银行虽然注重科技投入,不短提高中间业务品种的科技含量,但是却相反专业人才,科技支撑力度不够

(五)我国商业银行缺乏高素质复合型的从业人员,并且错误理解“关系营销学“

二、我国商业银行营销中间业务创新的主要内容

随着新的产品和服务的增多,营销已经成为只有战略者才能生存的阵地。西方商业银行已经能较为熟练的运用这半个多世纪的不懈探索和尝试研究出的营销管理创新的成果,并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根据西方的商业银行的营销手段及发展特点,配合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来讨论中间业务创新的主要内容。

(一)建立商业银行战略性营销管理过程模型及营销目标

首先进行营销策划,银行应该决定如何对实现营销计划的目标过程中的进展衡量以及谁对者这一衡量工作负责,换句话说,计划本身应对这一问题作出回答:“如何才能知道自己已经达到了目的”,无论是何种原因,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评估并且对营销组合进行调整或是微调都十分重要。

(二)进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市场细分和市场定位

各商业银行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充分利用银行已有的营业网点,在空间上,从城市包围农村,要按照先从外部技术等环境较好的大城市开始,再逐步向中、小城市,甚至农村推进。在时间上,先立足发展,如咨询、理财、基金托管等风险较低的中间业务;待人员素质提高,再发展风险较大、收益丰厚的业务品种,并逐步向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方面拓展。

(三)制定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战略战术

商业银行营销战略,是指商业银行将其所处环境中面临的各种机遇和挑战与商业自身的资源和条件结合起来,以期实现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目标。

三、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营销创新的发展趋势

(一)从单一网点服务向立体化网络服务转变

银行营销的服务渠道的发展走过了从单一、片面到整体、全局,再到多元、一体化发展的轨迹,而未来的发展方向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以及金融业运营成本降低的要求,不受营业时间、营业地点的限制,能提供24小时银行服务的自助银行、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日益受到客户青睐,传统的分支网点数量比重逐年下降。据统计,招商银行60%以上的业务已经实现了非柜台化操作,随着电子银行的发展,这一比例还将不断上升。

(二)从同质化服务向品牌化、个性化服务转变

当今世界经济正在步入知识经济时代,作为金融业竞争发展新趋势的金融品牌竞争,正越来越受到各家金融机构的重视,成为现代金融企业竞争的着力点和核心所在。

(三)切实提高认识、转变经营理念、提高服务水平

正确认识传统业务与中间业务的关系,以传统业务优势带动中间业务的发展,反过来通过中间业务的发展壮大来支撑和促进传统业务的巩固与发展,使两者相互依存,形成一个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

(四)把握网络背景下中间业务新的发展变化趋势

银行业务的网络化促使银行的组织和制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也使银行中间业务由类传统业务向创新类业务的转变,商业银行在发展创新类中间业务时已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如商业银行在办理中间业务时,银行或者暂时占用客户的委托资金,或者垫付一定的资金并承担相应的风险,或者银行为客户提供银行信用,这时银行收取的手续费就不仅仅是劳务补偿,同时也包含着利息补偿、风险补偿或银行信用补偿。

(五)注重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中间业务人才的培训和引进。

各商业银行要重视中间业务人才的开发和利用,通过各种途径,采取理论培训和实务培训相结合的方法,加强对中间业务设计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培养,尤其是要加强对从事中间业务开发等高级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逐步建立起一支具备复合性知识,具备多种适应工作能力,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孙连军.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思考.辽宁经济,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