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国际贸易企业范文

时间:2023-07-07 16:11:02

序论:在您撰写国际贸易企业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国际贸易企业

第1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国际竞争;比较优势;存在问题

国际贸易开展的起因在于互通有无和提高消费者剩余。中小企业在企业的缝隙中生存,以大型企业无法比拟的灵活性,起着拾漏补缺的作用,因此无论是中小企业品种的多样性,还是因为地区间的成本差异产生的价格竞争力,都使得中小企业成为国际间活跃的贸易主体。

1、中小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然性

(1)从自身角度来看

中小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对自身竞争力的增强是有益的。首先,作为最直接的效果,中小企业可通过国际化经营扩大市场占有率。从全球范围来看,世界各国的生产力水平不同,各国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也不1样,当国际竞争激烈时,中小企业可以在国外寻找低竞争的销售市场。其次,国际竞争可以迫使中小企业管理工作逐步正规化。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企业要面对不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与国内市场相比,将会面临更多的风险。因此,国际竞争将迫使中小企业谨慎行事,不断学习,灵活机动地调整。此外,国际竞争还有助于中小企业无形资产的积蓄,成功的国际竞争可以为企业树立形象,从而有利于企业吸收资金、吸引人才等等。

(2)从宏观角度来看

中小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来看。首先,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劳动力供给丰富,在国际贸易方面具有巨大的成本优势。但是,又由中国长期被排斥在GATT和WTO成员国之外,中国的出口严重依赖于外贸零售商。因此,鼓励中小企业参与国际贸易,有利于形成千军万马搞外贸的格局,可以带动相关区域经济的发展。另外,在剩余经济条件下,大企业虽然效率极高,由于受到社会有效需求的限制,往往开工不足,导致社会就业的急剧衰减。相比较而言,中小企业设备简单,易于及时改变生产方向,可以比较好地符合消费者标新立异的需求。所以,中小企业对维持较高的就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此外,在社会生产的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而社会有效购买力也相应随之降低的趋势下,市场的非均衡现象成为剩余经济最为普遍的现象和最为棘手的问题。积极支持中小企业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和国际贸易,对缓解市场的非均衡压力,避免过度竞争具有积极的作用。

2、中小企业的比较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1)比较优势

1般地说,中小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优势表现为两个方面:其1,品种的多样性;其2,在1定程度上表现为绝对成本优势。

1、品种的多样性。在现代大机器工业条件下,尽管技术的进步,使各种自然条件下的生产都成为可能,而且国际间产品生产的差异变得越来越小,但国际间产品生产的差异仍然存在。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大企业生产品种的单调性。具体地说,尽管大企业具备强劲的生产能力,但是它不能很好的满足社会各个方面的需求,特别是对那些社会总需求小而缺乏弹性的商品,大机器作业显得无能为力。同样,需求具有多样性要求的产品或品种大企业、大机器生产也不如中小企业得心应手。所以,在生产品种和小批量的商品方面,中小企业具有大企业无法比拟的绝对的灵活性。在国际市场上只要存在对多品种、小批量商品的需求,中小企业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就具有它的必然性。

2、在价格上具有绝对成本优势。1般来说,在国际统1大市场条件下,大企业广泛地采用机器体系进行生产,不仅可以降低单位商品分摊的固定费用,而且可以通过采用新工艺、新技术降低单位产品的可变成本。但是,在市场容量相对小的细分市场上,由于受到大机器工业生产的特点所限,大机器工业的优越性无法显现出来,中小企业的半机械化作业甚至手工作业的所需的设备简单、投资较少、调试方便、改变生产方向容易,因此所生产出来的商品的成本可能低于大企业的高度自动化的机械体系。中国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廉,中国中小企业具有巨大的成本优势。特别是那些具有外贸进出口权的中小型工贸公司,成本低廉,生产方向选择灵活,能够比较好地适应国外市场,在国际贸易方面大有所为。

(2)存在的问题

自由竞争能够充分发挥各市场行为主体的积极性,但是也存在明显的盲目性与缺陷。在中小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经济交流和国际贸易的过程中,也出现1些问题和偏差,主要表现为过度的价格竞争、信息不灵通和缺乏规模经济效益等问题。

1、价格竞争。毫无疑问,在贸易条件不发生过度恶化的条件下,千军万马搞外贸可以扩大出口。但是,如果外贸经营主体过多,就会导致单纯的价格竞争和贸易条件的急剧恶化。根据产业经济理论研究,在完全竞争市场,商品的需求弹性为负无穷大。也就是说,价格变动的趋势与需求量变动的方向相反,而价格的微弱变动会导致需求量的巨幅变动。如果价格提高1点点,需求量就会大幅萎缩,如果某1市场价比统1商品的市场价格降低1点点,需求量就会大幅上升。千军万马搞外贸,实际上形成了类似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根据产业经济理论研究的成果,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可以在短期内使消费者获得较大的实惠,但最大的问题就是容易导致过度竞争和贸易条件的迅速恶化。在市场处于均衡和供不应求条件下,完全竞争能较好地发挥作用,但是在市场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时,巨大的市场供给的压力使得厂商展开无情的价格竞争,最终导致厂商的利润空间压缩甚至得不偿失。2、信息不灵通。中小企业参与国际经济交流和国际贸易另1个比较大的问题是信息不灵敏的问题。1般地说,中小企业设备相对简单,调整生产方向容易,能够比较好地适应国际市场需求。但是,由于它的生产批量小、人员规模小,1般无法承担在外设置分公司的巨大支出。他们所获得的国际市场需求信息主要依赖于国外零售商、亲戚朋友的口头信息甚至国内的专业外贸公司。这种信息不灵敏的状况给中小企业开展国际贸易带来了巨大的障碍。

3、缺乏规模效益。中小企业生产批量小、人员规模小,无法在全球各地广泛设置分公司。1方面,由于形成了千军万马完全竞争格局,中小企业发展外贸对1个国家贸易条件的恶化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另1方面,中小企业开展外贸,每1个外贸经营主体都必须配备相关的人员和设施,使得外贸经营的固定费用大大增加。这样,使得中国外贸经营的规模效益越来越差、贸易条件越来越恶化。

此外,像融资渠道不畅、管理水平低、缺乏宏观层次上的政策,以及经济全球化和高新技术的挑战这些内外部的压力都会使中小企业参与国际竞争面临巨大挑战。

3、参与国际竞争时中小企业应采取的措施

(1)加强信息化建设

中小企业参与外贸经营最主要的是1个信息问题。掌握了国际市场需求的信息才能开展外贸经营,否则只能是异想天开。所以,把参与外贸经营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提到重要位置是明智之举。当然,中小企业的信息化,也不能贪大求洋,盲目追求全面信息化,而必须因地制宜、量体裁衣,分阶段发展,有步骤地稳步推进。最基础的信息化要求是中小企业有1个信息通道,能够将自身有关的产品信息出去,同时,能够及时了解国际市场的需求信息。中小企业的信息化也可以采取委托中介公司甚至政府外贸部门信息的方式实现。这个方式简便易行,而且能够节省费用。对于国际市场信息的搜集,经济条件较差的企业也可以采取上网的方式访问和查询有关厂商、消费集团的网站。

(2)发展合作经营

在国际贸易实践中,中小企业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形成了类似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容易导致过度的价格竞争和贸易条件的恶化。因此,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和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解决这个问题。

在现有的自由贸易格局下,外贸企业发展应以龙头企业为依托或以同等规模企业的为基础发展对外贸易的合作经营。合作经营可以降低总的固定费用、可以建立合理价格协商机制,可以避免过度竞争,可以有效地扩大出口。毫无疑问,厂商理性具有局限性,社会、企业主管部门甚至中介机构应该通过1定的措施,譬如通过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使用、高新科技产业园区的优惠条件等鼓励外贸经营主体的合作经营。

(3)加强外贸经营人才的建设

1般地说,中小企业设备简单、生产规模小、人才短缺。在现有的经营条件下,人才的短缺被推到首当其冲的地位。中小企业特别是中国的中小企业大多是以家族为中心、以农村的基本经营条件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所以无论是所有者、经营者还是普通的作业人员都存在科学技术知识匮乏、经营管理方式陈旧的问题。同样,中小企业参与国际贸易也是在家族企业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经营外贸的人员也是从经营国内贸易的人员中挑选出来的,外语、外贸知识贫乏是中小企业经营外贸的最大的弱点。在外贸人才缺乏的条件下,中小企业只能依赖其他公司间接经营外贸。所以,外贸人才的缺乏是中小企业发展外贸的瓶颈。

加强外贸经营人才的建设可以通过引进和自主培养的方式实现。在中国教育迅速发展的条件下,引进招聘外贸人才已经不是难事。同样,对以家族为基础的中小外贸企业也可以通过派遣留学生的方式培养发展外贸所需的专业人才。

中国的中小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是完全符合中国中小企业状况的。在知识经济时代,在全球经济1体化的今天,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努力开拓全球市场,制定与自身相适应的跨国经营策略,才能使中国的中小企业在未来的国际经济舞台上扮演重要的角色。当前在中国扩大开放的政策引导下,中国中小企业更应积极学习和借鉴国际跨国公司的成功经验,进行国际竞争以促进自身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乃醒.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与预测(2002~2003)[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2、张玉利,任学锋.小企业成长的管理障碍[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

3、李雪松.加入WTO与中国经济前景[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

4、张汉英.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研究[J].改革研究,2005(5).

5、黄津孚.中小企业信息化刻不容缓[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2(1).

第2篇

1.融资审批程序不繁琐,资金流动速度快。

由于资金的约束,中小企业的资金链通常处于紧张状态。这就对其融资的速度和效率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传统的贷款之所以不适用于中小型企业,就是因为它们要求银行对需要贷款的企业进行复杂的调查和审核,其中包括:财务指标、企业发展前景、信用情况、可抵押物等。如此繁杂冗长的审批流程,无法适合中小企业的资金链长期处在相对紧张的状态的情况。近年来,国内外的各大银行看到了问题,同时也看到了商机。他们纷纷开始将目光转向中小企业的贸易融资,整合简化贸易融资的流程。将审核程序减少到只考虑该公司的每一次贸易的情况,同时参照该企业的以往的审核结果记录,根据相关规定和要求,决定是否能够为其提供资金。通过这种方式,既能够有效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对于速度和质量的需求,又能够实现了更显的有效控制,形成双赢的局面。

2.贷款的风险大、成本收益比低。

对于贷款来说,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相关款项被挪作他用的风险如何控制的问题。但是融资方式则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只需要保证该交易背景准确以及过程连续,同时综合考虑企业的信用评价、违约金规模、所用的金融工具等。银行需要对贷款之后的相关管理和程序等事项进行审核,把中小企业在国际贸易过程中的利润作为其交还贷款的来源。该利润的计算方式是企业的销售所得资金扣除企业自己的款项,核算周期与贸易相同。显然此资金不可能在贸易的过程中被挪用,因此,其过程中产生的风险是很小的。

3.贸易融资能够丰富银行收入方式、调整收入结构。

我国银行领域中,贸易融资业务等中介业务还刚刚起步,其未开发的市场很大。一者,银行可以直接从贸易融资的过程中获得大量中间业务的收入;再者,中小企业快速获的银行大量贷款的难度非常大,而其对贸易融资需求非常庞大,并且对于大多数中小型企业而言,银行是其唯一的资金供应来源。基于此,银行在中小企业的融资市场上的具有毫无争议的议价主导地位。因此,银行不需要为小企业提供免费的融资服务,而可以收取合理的手续费。

二、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面临的困难

1.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通常扮演弱势角色。

其特征主要体现为:(1)中小企业注册资金少,进出口规模不大,按照国家规定,中小型企业的营业额规模一般在几十万美元上下。(2)中小企业多为技术含量比较低的劳动密集的企业和公司,缺乏比较优势和主导品牌,其综合竞争力和稳定性不强。(3)中小企业的经营稳定性不强,因此很难获得银行等融资机构的支持,其业务受外部环境的影响比较强烈,世界各国、地区轻微的利率、汇率的变化都能够造成相关交易的起伏。而另一方面,银行通常无法有效的识别和控制这些风险,因此会提高为中小企业开展融资业务的门槛。此外,大部分中小企业自身也缺乏先进和有效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一度出现由于资金无法及时有效的周转而无奈丢失很多海外的大额订单。中小企业由于还未能够积累较高的信用记录和评分,再加上自身对于国内外商品市场和融资市场的认识不够,造成其融资的速度和成功率较低,不可避免的成为弱势角色。一般而言,其融资能力的弱点使得其融资风险进一步放大,因为正常来讲,中小型企业的资金储备较为薄弱,预期能够获得巨大利润或形成较强竞争力的项目、工程等也偏少,自主研发、高科技领域等也有很大困难,这些最终导致的结果是,企业参与的工程项目主要是收益利润较少且科技含量不高的领域中,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其融资困难的现象。

2.中小型企业无法有效的控制国际贸易中存在的集资风险。

考虑到国际贸易自身的属性,即同时涉及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两端,同时涵盖银行和企业这两个信用问题,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风险形式。在这些风险形式中,最主要的形式是贸易自身所具有的风险、相关银行衍生的资产和信用风险和贸易两端企业衍生的资产和信用风险。以资产和信用风险为例来说,中国商务部进行的一个调查结果中显示,国内的对外企业中仅有百分之十设立了自己的企业信用监督管理机制。当今已存在的国际欠款中,已认定为恶意欺诈的是所有欠款的百分之七十。而且由于涉及的中小企业受困于信息不完善,无法及时有效的识别和防范各式各样的风险。由于企业自身规模、资金和职员专业能力等方面的限制,中小企业无法全面清晰的把握整个国际贸易融资领域中的业务类型、产品特点等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随着相关产品、业务推陈出新的速度不断价格快,而中小企业的从业人员对同银行的沟通不够重视,很难及时的获知负责其企业需求的国际贸易融资项目。

3.中小型企业出现融资难的主要原因。

第一,银行提供贷款原因。多年来对于商业银行的国际贸易相关融资业务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传统、普遍、单一,而更加符合现状的众多新兴的融资集资模式却迟迟无法得到认可;但是,有效的风险防护系统有利于加强各方融资的安全稳定性。因此以风险评估为依据制定相关的风险预防系统非常重要。第二,企业自身存在的原因。中小型企业对一般的交易形式以及固定的业务等了解严重不足,风险意识更是薄弱;基于中小企业进入贸易融资市场时间比较短的特征,其对贸易和融资的基本了解和简单的风险评估都不具备;但是最主要影响因素还是其综合实力弱,信用评价不高,无法获得担保。

4.中小型企业的融资专业人才匮乏。

中小企业里,很少有能够掌握专业的金融知识和精通银行的各种金融业务的人员,技术本领不扎实,不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好的融资方法和条件。一方面,相关人员的专业知识不过关,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只能机械的照搬其他企业的经验,不能很好的解决企业自身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企业对于这方面人才的培养不够到位,对于融资专业队伍的培养意识不够,中小企业在对人才的金融贸易知识、金融政策方面的要求过低,造成相关人员对于市场的洞擦力不足,创新能力低下,加大了企业融资的难度。

三、解决中小企业贸易融资问题的对策

1.选择适合的贸易集资方式。

作为资金融通的全新的集资方式,国际贸易集资具有低成本、高收益的优势。因此,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热衷于这种方式。在该方面需求持续增长的情况下,更多的金融单位设计、推出了形式丰富、侧重不同的融资服务。对于中小企业,尤其是那些对资金需求十分急迫然而缺乏相关经验的中小型企业,国际贸易融资方式更适合其生存和发展。中小企业选择国际贸易融资方式时,一般考虑的是低成本、低风险原则,采取融资和贸易两种方式相结合并综合运用先进的国贸融资工具,发展国际间贸易融资、供应链融资产业。

2.完善出口风险控制机制。

中小企业首先应该形成清晰的风险思想,明确、全面的认识到国际贸易融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风险,利用多种结算方式,更加科学地防控风险。中小型企业如果要将对出口存在的风险的防控纳入到日常的工作中,就势必要完善其企业的财务核算方式,将对风险成本的监管包括进来。此外,应该提高相关收款中存在的风险的识别和控制,完善银行与企业的沟通方式。及时的躲避国际贸易在融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风险,可以考虑使用某些政策性的金融手段,例如已经被诸多国家接受和使用的出口信用保险。考虑到中小企业自行调查的成本问题,出口信用保险便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由银行、客户资产和信用评级下降所带来的损失。此外,利用该保险,中小企业还能够有效的规避海外应收账款中蕴藏的风险。除了采用该保险,还有很多其他金融手段和产品可以有效的规避风险、降低损失。

3.树立良好的商业信誉。

中小企业要树立自己良好的商业信誉后,才能够让银行和政府来相信自己的实力和证明自己的价值。特别是一些想要继续扩大自己企业规模的企业,通过对自己内部管理的严格控制和制度的不断完善来满足不同地方的担保资格。中小企业所要面对的一个重大难题就是银行向中小企业放贷时疑虑不断,不敢相信中小企业的实力。这就是企业没有给自己树立好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商业信誉,银行在放贷时的风险难以预估。企业如果能够向银行提供自己还贷的能力,让银行接受企业,放心的提供企业所需的贷款,实现两者的双赢,这才是企业需要努力去做到的。要做到这一点,企业需要从自身的发展方向出发,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努力掌握相关的金融知识,完善内部管理,优化财务制度,最大限度的提高自身的承债能力。在现阶段,许多中小企业对于资金能够顺畅流动的渴望超过以往,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运作,就会出现各种问题。针对这一问题,中小企业要摆正心态,不可四处举债,融资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需要从树立自己的商业信誉开始,一步一步脚踏实地的真枪实干,为自己以后的贷款和融资创造有利的条件。

4.加强融资专业队伍的建设。

在我国,现阶段来看,对于国际贸易融资这方面有所精通的人才并不是很多,在技术上很难与国外的企业相比。无论是干哪一行的,都需要不断创新,有些是要在技术上创新,有些是要在管理上创新,有些是要在学术上创新,没有创新是不能有所进步的。在这个竞争力极强的社会,掌握创新就是掌握了市场。国际贸易融资的操作步骤和方式比较复杂,所需要的人才综合素质要求高,一方面专业的业务技术要过关,另一方面所了解的知识深度和广度要足够。中小企业要想加强国际贸易融资专业队伍的建设,第一步要加强对于企业内从事国际贸易融资人才的培训,可以让相关技术人员接受并高度掌握国际贸易的国际条例和我国的相关法律知识,同时要加入对银行政策和业务知识的培训,让其充分的掌握银行的不同融资产品的运作模式和特点。第二步,在企业日常的工作中,让企业的国际贸易融资从事人员注意要在平时工作中注重对贸易融资实践的总结,不断积累经验,尤其要精通国际贸易知识和运输保险业务,密切关注国际贸易市场动态,了解掌握商品行情的变化,培养对国际贸易市场的洞察力,增强识别潜在风险的能力。

四、结语

第3篇

根据进出口业务的主要流程,国际贸易欺诈具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际贸易合同主体欺诈

(一)虚构合同主体欺诈

1.一些不法国际“商人”在订立合同时虚造不存在的公司实体或无贸易资格者冒充有贸易资格者进行欺诈。这些人所代表的从事进出口贸易的公司不是独立法人或者是根本没有法人资格、注册资格的商行。他们编造的公司名称,制作假的个人名片与我国外贸企业进行洽谈,骗取货物或货款后逃之夭夭。有些人是仅能提供公司名称、个人名片、联系电话而不具备签署贸易合同资格的中间商。他们多来自于韩国、日本和台湾香港等地。因为熟知中国内地情况,能招揽一些生意而从中牵线挂钩,收取佣金,却不能从事直接的货物买卖。

2.利用独立注册、具有法人资格的子公司地位进行欺诈。这种子公司所属的母公司知名度较高、资本雄厚,而子公司的资本很可能少得可怜,因而打着母公司的招牌招揽大额生意,超过了自已的付款能力,而又是独立注册的,具备法人资格,财务上与母公司相对独立。

(二)变更合同主体欺诈

国外商人与我国外贸企业签订合同后,在履行过程中编造借口称自已无法履约,向我外贸公司提出比原合同更为优惠的履约条件而建议由另一家外国公司代为履约。在此优惠条件的吸引下,我外贸公司对国外代为履约方的资信等情况未作深入调查了解,在不知其底细的情况下同意由其代为履约很容易上当受骗。

(三)有限责任欺诈

从事国际贸易活动的商业实体多为有限责任公司。而有限责任公司的主要法律特点就是公司以全部注册资本为限对外承担有限责任。因而一些国际贸易欺诈者以很低的资本注册一个有限责任公司,广泛联系客户,在超出自已支付能力的前提下大量下定单,以合法的形式签定合同或开出保函承诺在一定时间内支付货款,最后即使是法院判令其付款,但按有关有限责任公司的法律规定也只承担少得可怜的注册资本金额,而令供货商损失惨重。

例:2001年6月,大连一家木制品企业与日本常磐木业有限公司签订柞木薄板供货协议,日方企业初期合作十分诚恳,两次拿现金支票提货,而且给出的价格也很高。之后该公司以客户急需为由在很短时间内不断索要货物,待我方按合同规定期限供货时,根本无法收回货款。经调查,该公司以同样手段骗取5家公司合计价值近400万元人民币的货物,远远大于其注册资金而使供货公司蒙受了巨大损失。

综上所述,在与国外商人进行贸易洽谈时,我外贸企业可直接要求外商提供关于其资信方面的材料,如法人资格证明、营业证明、注册资本及法人地址等。另外可能过银行、行业工会、进出口商会、友好公司的海外机构及国外出版的企业黄页等渠道了解调查外商的资信情况及实力。

二、国际海运欺诈

(一)伪造提单

提单在国际贸易和国际支付中都是重要的单证之一,是海事运输中重要物权凭证。因此一些国外的不法商人仿造提单进行欺诈。例如:1984年,我国某公司与外国某公司签订了一份进口钢材的买卖合同,数量9000吨,价格条件为CFR温州,总价229.5万美元,托运人(卖方)虚构合同的内容,勾结意大利塞得航运公司船东签发了一份假提单,直接造成我方经济损失229.5万美元。

(二)利用非法提单。

主要是通过预借提单、倒签提单或保函换取清洁提单进行欺诈。预借提单是指在海运货物尚未装完或根本未予装船的情况下,应托运人的请求,由承运人提前签发的提单。倒签提单是由于货物的实际装船日期晚于信用证规定的日期,出口商为了不影响结汇,要求承运人按信用证要求的装船日期签署的提单。托运人交付承运人的货物在主要标志、件数或外表状况不良的情况下,由托运人出具保函而让承运人出具清洁提单,以便顺利结汇。这便是用保函换取清洁提单。以上三种行为都是承运人和托运人合谋欺诈第三者的不法行为。

(三)保险方面的欺诈。

主要是船东和托运人(卖方)为了获得高额保险费而蓄意破坏船舶及货物。

例:1986年我国某公司利用“繁荣”轮承运进口货物,而后卖方和船东将船、货高价投保后将船舶沉没,转而向保险公司索赔损失410万美元,也给我进口公司造成了数额不小的间接损失。

对于国际海运欺诈,我外贸企业应在与外商洽谈时多方对船公司的资信状况进行了解或直接要求外方雇佣我方熟悉的信誉良好、实力强大的外运公司承运货物。另外,我方进口货物时最好采用FOB方式,出口货物时采用CIF或CFR方式成交。采用FOB价格进口,我进口方可以自己掌握租船订舱,卖方必须按照我方指示的船舶装船,承运人按照与我方签订的运输合同中的品名、数量、质量、件数、装运期限、装卸港口的规定接受卖方的货物,符合合同要求的,承运人才签发提单。我国出口方应竭力采用CIF或CFR方式出口,安排我方了解的船公司运送货物,从而防范海运欺诈事件的发生。

三、国际贸易结算欺诈

(一)伪 造开立信用证

主要是国外买方与一些不知名、信誉差的小银行相勾结向我出口公司开立假的信用证骗取我方发运货物,在其通过“开证行”取得提单后不付款而逃之夭夭。

(二)含有“软条款”的信用证

一些进口商往往要求银行在信用证中加列一些出口商不易察觉或较难满足的“软条款”来增大出口商的风险,从而使自已处于有利地位而要求我出口方对货物降价处理。常见的软条款有以下几种:

1.信用证规定的各种日期较紧。信用证业务中的日期主要包括信用证有效期、货物的最迟装船日期以及出口单据的提示日期三种。如果信用证规定的上述主要日期都比较短,我出口方就很难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发货、交单等行为,从而造成单证不符,影响收汇。

2.信用证对单据要求规定特别严格、繁琐。当进口商收到单据后,则百般挑剔,吹毛求疵,挑出一些无关紧要的瑕疵作为不符点。面对这种情况我出口方满足“单证相符”的难度就会加大,进而影响安全收汇。

3.信用证规定一份正本海运提单由出口商在发货后直接寄至进口商。这样我出口商就会丧失对货物的控制权,买方可以在不付款赎单的情况下就提走货物。

4.信用证规定买方的收货通知作为卖方交单议付的单据之一。买方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使卖方在得不到其收货通知的情况下无法结汇。而后买方就会以其收货通知要求卖方降价处理货物。

5.利用信用证条款加大出口商的出口成本。当信用证规定所有的银行费用均由出口商承担或所有进口国以外的银行费用均由出口商承担时,上述条款对出口商是非常不利的。出口商不可能确切了解信用证业务中涉及的银行费用的高低等问题,无形中会加大费用支出,增加出口成本。

(三)开证行审单吹毛求疵,拒付货款,擅自放单

例:1944年9月11日,某粮油进出口公司与香港比德斯企业有限公司就买卖奶花芸豆达成一份成交确认书,同年9月24日,荷兰银行开出以粮油公司为受益人的信用证。我粮油公司于信用证规定装船期限前将货物装船并于同年10月10日在信用证规定的的有效期内将表面符合信用证要求的全套单据提交议付行。同年10月17日,荷兰银行向议付行提出所谓的“不符点”拒不付款,并擅自向买方放单。最终我粮油公司将荷兰银行告到法院并胜诉。

(四)电汇、信汇或D/P等结算方式的欺诈

此类结算方式由于费用较低,方便快捷,在出口业务中被常被采用。但是此类付款方式完全是基于双方的信誉,风险很大。对于电汇和信汇,最大的风险就是卖方将提单等物权凭证交给买方之后,买方提货后拒不付款或卖方不发货。对于D/P,买方极有可能要求卖方降价处理货物或要求卖方将D/P改为D/A而进一步欺诈卖方。所以,在进出口业务中,除非有特殊协议或长期的合作关系,以上几类结算方式不宜采用。

第4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国际竞争;比较优势;存在问题

国际贸易开展的起因在于互通有无和提高消费者剩余。中小企业在企业的缝隙中生存,以大型企业无法比拟的灵活性,起着拾漏补缺的作用,因此无论是中小企业品种的多样性,还是因为地区间的成本差异产生的价格竞争力,都使得中小企业成为国际间活跃的贸易主体。

一、中小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然性

(一)从自身角度来看

中小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对自身竞争力的增强是有益的。首先,作为最直接的效果,中小企业可通过国际化经营扩大市场占有率。从全球范围来看,世界各国的生产力水平不同,各国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也不一样,当国际竞争激烈时,中小企业可以在国外寻找低竞争的销售市场。其次,国际竞争可以迫使中小企业管理工作逐步正规化。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企业要面对不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与国内市场相比,将会面临更多的风险。因此,国际竞争将迫使中小企业谨慎行事,不断学习,灵活机动地调整。此外,国际竞争还有助于中小企业无形资产的积蓄,成功的国际竞争可以为企业树立形象,从而有利于企业吸收资金、吸引人才等等。

(二)从宏观角度来看

中小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看。首先,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劳动力供给丰富,在国际贸易方面具有巨大的成本优势。但是,又由中国长期被排斥在GATT和WTO成员国之外,中国的出口严重依赖于外贸零售商。因此,鼓励中小企业参与国际贸易,有利于形成千军万马搞外贸的格局,可以带动相关区域经济的发展。另外,在剩余经济条件下,大企业虽然效率极高,由于受到社会有效需求的限制,往往开工不足,导致社会就业的急剧衰减。相比较而言,中小企业设备简单,易于及时改变生产方向,可以比较好地符合消费者标新立异的需求。所以,中小企业对维持较高的就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此外,在社会生产的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而社会有效购买力也相应随之降低的趋势下,市场的非均衡现象成为剩余经济最为普遍的现象和最为棘手的问题。积极支持中小企业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和国际贸易,对缓解市场的非均衡压力,避免过度竞争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中小企业的比较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一)比较优势

一般地说,中小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优势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品种的多样性;其二,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绝对成本优势。

1、品种的多样性。在现代大机器工业条件下,尽管技术的进步,使各种自然条件下的生产都成为可能,而且国际间产品生产的差异变得越来越小,但国际间产品生产的差异仍然存在。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大企业生产品种的单调性。具体地说,尽管大企业具备强劲的生产能力,但是它不能很好的满足社会各个方面的需求,特别是对那些社会总需求小而缺乏弹性的商品,大机器作业显得无能为力。同样,需求具有多样性要求的产品或品种大企业、大机器生产也不如中小企业得心应手。所以,在生产品种和小批量的商品方面,中小企业具有大企业无法比拟的绝对的灵活性。在国际市场上只要存在对多品种、小批量商品的需求,中小企业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就具有它的必然性。

2、在价格上具有绝对成本优势。一般来说,在国际统一大市场条件下,大企业广泛地采用机器体系进行生产,不仅可以降低单位商品分摊的固定费用,而且可以通过采用新工艺、新技术降低单位产品的可变成本。但是,在市场容量相对小的细分市场上,由于受到大机器工业生产的特点所限,大机器工业的优越性无法显现出来,中小企业的半机械化作业甚至手工作业的所需的设备简单、投资较少、调试方便、改变生产方向容易,因此所生产出来的商品的成本可能低于大企业的高度自动化的机械体系。中国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廉,中国中小企业具有巨大的成本优势。特别是那些具有外贸进出口权的中小型工贸公司,成本低廉,生产方向选择灵活,能够比较好地适应国外市场,在国际贸易方面大有所为。

(二)存在的问题

自由竞争能够充分发挥各市场行为主体的积极性,但是也存在明显的盲目性与缺陷。在中小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经济交流和国际贸易的过程中,也出现一些问题和偏差,主要表现为过度的价格竞争、信息不灵通和缺乏规模经济效益等问题。

1、价格竞争。毫无疑问,在贸易条件不发生过度恶化的条件下,千军万马搞外贸可以扩大出口。但是,如果外贸经营主体过多,就会导致单纯的价格竞争和贸易条件的急剧恶化。根据产业经济理论研究,在完全竞争市场,商品的需求弹性为负无穷大。也就是说,价格变动的趋势与需求量变动的方向相反,而价格的微弱变动会导致需求量的巨幅变动。如果价格提高一点点,需求量就会大幅萎缩,如果某一市场价比统一商品的市场价格降低一点点,需求量就会大幅上升。千军万马搞外贸,实际上形成了类似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根据产业经济理论研究的成果,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可以在短期内使消费者获得较大的实惠,但最大的问题就是容易导致过度竞争和贸易条件的迅速恶化。在市场处于均衡和供不应求条件下,完全竞争能较好地发挥作用,但是在市场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时,巨大的市场供给的压力使得厂商展开无情的价格竞争,最终导致厂商的利润空间压缩甚至得不偿失。2、信息不灵通。中小企业参与国际经济交流和国际贸易另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是信息不灵敏的问题。一般地说,中小企业设备相对简单,调整生产方向容易,能够比较好地适应国际市场需求。但是,由于它的生产批量小、人员规模小,一般无法承担在外设置分公司的巨大支出。他们所获得的国际市场需求信息主要依赖于国外零售商、亲戚朋友的口头信息甚至国内的专业外贸公司。这种信息不灵敏的状况给中小企业开展国际贸易带来了巨大的障碍。

3、缺乏规模效益。中小企业生产批量小、人员规模小,无法在全球各地广泛设置分公司。一方面,由于形成了千军万马完全竞争格局,中小企业发展外贸对一个国家贸易条件的恶化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开展外贸,每一个外贸经营主体都必须配备相关的人员和设施,使得外贸经营的固定费用大大增加。这样,使得中国外贸经营的规模效益越来越差、贸易条件越来越恶化。

此外,像融资渠道不畅、管理水平低、缺乏宏观层次上的政策,以及经济全球化和高新技术的挑战这些内外部的压力都会使中小企业参与国际竞争面临巨大挑战。

三、参与国际竞争时中小企业应采取的措施

第5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体系

近年来,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与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使中小企业的在经济建设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我国中小企业有将近3000万家,占全国企业数量98%以上;其创造的工业总产值在全国总数的比重接近60%,税收比重为50%左右;提供的城镇就业机会将近80%;发明新产品约占全国总数的75%;发明专利约占全国总数的65%;出口总额约占全国总额的60%。以上数据是对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重要地位的有力证明。但与此同时,中小企业的迅猛发展势头已导致其普遍国际贸易融资困难的问题。

1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现状

1.1融资需求极为迫切

对外贸易企业的每一单业务,其所涉及流程的繁琐程度决定了其经营过程的复杂性。而且其对资金的利用和依赖程度也变得越来越高。比如,出口贸易中的报价、组织货源、合同履行等环节的资金花费程度较高,进口贸易中拖慢资金回笼进度的流程包括了货物运输、仓储等,整个贸易程序对资金垫付的依赖性可见一斑。中小型外贸企业原本就缺乏较为强大的财力,因此与其他企业相比,它们靠资金垫付维系经营的需求显得更加迫切。根据某一线城市银行的统计数据得知,批发业客户在中小型国际业务客户中的比重达到50%以上,这是由他们的业务类型决定的:他们主要从事对其他环节资金回笼依赖性高、交易频率高、利润低的业务,如自营/进出口等,这也导致了他们资金流动性差,对贷款的需求性极高。对于出口型企业而言,国家实行的外贸经营模式的改革也严重拖低了资金流动性。过去收货款的条件只需满足“货物依照议定的时间和数量抵达仓库,且质量达到既定要求”,而如今,货物运输和到达后卸货的环节非常耗时,把资金回笼的周期增加了数月以上。而进口型企业的运输、到港后的滞港费、仓位费等等方面也增加了资金无法正常周转的程度。上述情况若长期存在,对正常经营运作所产生的冲击是无可估量的,因此,外贸企业融资状况的不乐观程度极有可能影响其或飞黄腾达或坎坷的命运。

1.2融资困难现象普遍

中小型企业获得贸易融资仍具有诸多的障碍:首先,国家根据规模大小对各外贸企业类型进行认定,当中被认定为“中小型”的占了很大的比重;其次,各银行对其小型客户的贷款门槛设定得很高,他们当中能从贷款中获得足够资金以满足和维持自身经营的可谓凤毛麟角;再次,新兴融资方式并没有被纳入到他们可供选择的范围内,他们依然只能选择传统而单调的方式;最后,融资程序的繁琐程度也大大延长了操作时间,一般长达十多天,更甚者会长达一个月以上。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里爆发的金融危机,是过去百年里首次出现的最为萧条的时期,全球经济出现下行趋势,市场紧张,活跃程度无法完全恢复,经济回暖依然是一个未来愿景。中国虽然加入了WTO,但作为世界贸易大国之一,仍无法置身事外,避免受到影响和冲击。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独有的特征,比如资金实力不雄厚、财务流动性差、业务范围狭窄单调、缺乏抗压性、抵抗风险的能力脆弱等,所受到的来自世界市场波动的打击更为明显和突出。一方面,由于资金底子薄弱,他们常常没有强大的周转能力以解决赔本亏折、过度囤货、价格协商困难、成本回收期长等难题,导致信用危机的普遍存在;另一方面,银行也对上述现象加以防范,纷纷通过提高准入条件、设定高标准门槛等方式把大量中小型客户拒之门外。上述情况皆将融资难度大大提升,中小型企业的命运更陷入不堪境地。

2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难的成因

2.1缺乏相应的服务体系

与日本等国家相比,我国相关融资服务体系还非常落后,尚未达到体系化、专业化和整体化的水平,目前国内相关信用担保机构仍然存在诸多弊端,不足以解决当前问题。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日本的52个地方信用保证协会对保证业务的实际代称承担30%的亏损,余下70%则由保险公库负责,这样的分配模式能极大地确保其自身的日常经营运作,促进贸易的蓬勃发展。我国政府对于建立相关服务体系的紧迫程度和显要程度上虽然有一定的认识,并进行了财政方面的扶持和支持工作,但是相关的担保机制仍然尚不成熟,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摸索和尝试的时期,留下了诸多有待处理和探究的困境和难题。另外,相关的查核工作、准许标准的要求较高,这也把大部分的中小企业拒之门外。银行在我国当前金融体制中处于非常霸道的地位,其垄断水平之高、操纵程度之大都使中小企业在信贷业务面前只能无可奈何、望尘莫及。同时,因金融机构多倾向于扶持和关照大型国企,对较小规模的民营企业的态度极其轻慢和冷落,这种将宝贵的信贷资源极不平衡地分配给前者的现象,也直接导致后者再一次陷入举步维艰的困境。金融体系也没有建立起专门面向中小企业的关于融资的政策性银行,虽然存在着一些对中小企业提供主要融资帮助的小金融机构,但它们的覆盖范围狭窄,辐射区域狭小,产品种类和服务类型数量稀少,对改变现状所起到的作用也只是杯水车薪。

2.2直接融资渠道不畅

直接融资即股权融资,即可以不通过金融中介机构而直接与融资机构进行协商,确定购买有价证券的交易协议以获取资金。我国对新股发行的监管机制并不宽松,通过上市公司的数量控制来达到监管要求。各地政府对当地的大型公司新股上市发行的支持力度远远高于资金问题捉襟见肘的中小企业,致使后者能通过有价证券的发行进行融资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虽然中国人民银行在近些年来为中小企业分配了一部分直接融资的平台和途径,可惜该举措只能对极个别的产业起作用,例如新型科技和先进技术产业,其他的产业仍然继续处于望洋兴叹的境地。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企业总数中,中小企业所占比重将近90%,然而,每年在深交所通过上市的中小企业数量不足300家,以其他方式进行直接融资的中小企业数量也不足100家,两者金额总数也不足0.4万亿元人民币。总之,中小企业对间接融资依赖程度的增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直接融资渠道不通畅造成的。

2.3中小企业管理粗放,缺乏信用

这一方面的具体表现包括:第一、企业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和系统,缺乏完整化、体系化的内部结构;第二、财务管理方面不完善,会计信息不透明、滞后性强,精确性方面也达不到银行的要求,致使银行难以对其财务、经营等方面的实况进行前期调查;第三、资产负债程度高,资金缺乏足够的周转能力和流动能力,导致自身的业务风险、运作风险大大增加,从而在申请融资时,时常被银行拒于门外;自身素养堪忧,拖欠账款现象普遍,信用危机严峻。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工业企业的应收账款余额高达1.2万亿元,海外应收外汇账款余额高达200亿美元,其中新发生的海外拖欠达数10亿美元,有68%的中小企业曾经因财务信用问题遭受损失。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了市场经济建设的举措,此后,只有拥有良好信誉和高信用度的企业才能求得生存和获得发展,信用度低下、自我监管能力堪忧、拖欠款项现象普遍的企业不仅会使市场金融秩序混乱,还会使我国贸易业务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力受严重波动,而且还会断送自己的发展前途。

3建立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体系的对策

3.1构建相关信用担保体系

目前,国内出口保险公司所起到的积极作用较为明显,其提供的保单质押或其他担保服务有利于一些缺乏其他质押的中小企业拓宽其融资渠道。但是一些固有弊端还是不容忽视的:因其提供的承保功能有限、种类狭小,对出口方的风险免除程度比较低,导致最近银行对该种融资方式的警惕程度提高,对准入条件也实行了严格的限制处理。据此,该业务所起到的难能可贵的积极作用,对于真正意义上的问题解决,只能以“杯水车薪”来形容。因此,国家应构建起健全的信用担保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服务,以改变其因无担保无抵押而难以融资的境地。我们应当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方面国情,参考与学习英国、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的相关成果和经验,例如:德国政府在财政方面支持担保机构的成立,担保机构的建立给中小企业融资带来了福音,可提供的贷款担保总额达申请额的60%~80%。具体的对策如下。第一,建立政策性的信用担保机构。一方面,国家应加快相关立法的完善和建设的脚步,既能使该举措获得制度上的足够支持,又保障相关法律障碍的排除和清扫;另一方面,政府可以参股的方式参与该机构的出资过程,提高和壮大该机构的信用程度和权威性。第二,构建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体系。以工信部作为主要的监管机构,以全方位、多层次的方向为发展目标,在全国各地级市或县区建立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机构。商业金融机构也可以参与到建立过程中,即它自身既可以单独建立该种机构,也可以以合作的方式建立该种机构。第三,建立健全的相关信息披露机制。杜绝财务管理方面不完善、会计信息不透明、滞后性强、精确性方面差等等问题,加强数据的完整程度,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相关数据信息处理系统,从制度监管层面有效防范融资信用危机。第四,完善相关信用监督机制和约束机制。这方面的工作应由政府负责。政府应负责促进奖罚分明的监督机制的建设,构建失信应受惩罚、守信应受嘉奖的信用评级体系,将企业表现与评级体系挂钩,供金融机构参考,也可以调动媒体和公众参与到监督活动来,对相关企业的失信行为进行举报、披露,这样一来,多种监督方式相结合有助于调动起中小企业守信用的自觉性与积极性。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制定行政法规来明确相关的奖罚机制。这种做法不仅能强调信用的重要性,使中小企业清楚信用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更能加强行业秩序的规范性和有序性,促进良好贸易环境和贸易市场的形成。

3.2拓宽直接融资渠道

中小企业采用直接融资的方式获取资金,与间接融资相比,其优势是非常明显的,因为前者不需要如后者那样通过中介(即金融机构)来取得贷款,不仅省去了中间繁琐而复杂的环节和流程,更能避免以往融资过程中的最大障碍对其的阻碍,所谓的最大障碍,则是指金融机构的高门槛和高要求,它通常是把中小企业拒之于门外的“拦路虎”。由此可见,直接的方式会比间接的方式更省时和省力,有着莫大的有利因素与优势。这方面的相关对策包括以下方面。第一,构建多层级的资本市场。具体而言:首先,应为中小企业的上市扫清障碍,提高相关核查和审批的效率,完善相关上市制度;其次,推进法人财务体制和治理结构的完善,发展和开拓多种投资方式,如股权投资等。第二,完善债券市场。推进债券市场的完善,促进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有序性,建立良好的金融市场环境,有助于为中小企业提供良好的融资途径和平台,促进其抓紧机会发展自身、茁壮成长。亚洲国家在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纷纷提高对债券市场的重视,据相关数据显示,韩国和马来西亚的公司债余额占GDP的比率从1997年的29.4%和16.6%迅速上升到2001年的38.1%和31.8%。第三,注重相关金融产品的革新。努力研发多种相关产品,如集合信托、私募债券等。其中对于面向小型企业可以推荐例如票据贴现、典当融资等新方式,因为他们需要资金的数量较少,流转周期也不长,以上方式则能很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由此可见,无论是我国还是发达国家的实践和经验都表明,构建直接融资体系和托管相关的渠道,不仅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关键性的作用,而且还能促进贸易环境和贸易市场的健康发展。

3.3加强财务管理建设

第一,提高企业管理层的决策水平和管理能力。公司管理团队应重视自我素质的提升,不断学习,接受先进的经营理念;完善自身监管和约束机制,树立诚实守信的观念,不杜撰假报表、假合同,不从事欺诈行为;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调整人员结构,重视人才引进与培养。第二,规范企业财务管理。健全相关管理机制,使财务结构朝着系统化、完整化、体系化的方向发展;杜绝会计信息不透明的现象,注重提高信息的及时性和精确性;与银行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积极协助银行关于财务、经营方面的前期调查。第三,不断整合企业的内部结构。摒弃落后的粗放管理模式,积极接受先进的国际经营理念,整治企业内部控制机制,重视信息的公开化,提升科学化管理的程度,以做到产权清晰,权责分明。

3.4注重市场秩序的维护

21世纪第一个十年里爆发的金融危机,对作为进出口贸易大国的中国市场的冲击程度不言而喻,国内外商品市场波动不断,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也遭受了强烈的震荡。为了求发展、谋生存,构建维护良好市场秩序和科学规避风险已成为中小企业自身未来发展必不可少的课题第一,规范行业市场,杜绝恶性竞争。把经营战略的眼光放长远,改变以垄断形式、价格斗争等不良方式竞争的观念,注重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革新力度,增强自身的综合竞争能力,努力促进和谐、健康的贸易市场的形成。第二,提高对国际市场的关注程度。提高对价格信息的掌握的灵敏度和及时性,选择恰当稳健的交易方式;加强对国内相关政策的变动状态和调整活动的实时关注,以做好相应的调整工作,做到未雨绸缪;提高对整体行业风险危机的警惕性,设计科学合理的避险方案,以保护自身、最大化地减低自身承受的风险。

作者:吴薇 单位: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光耀,李冰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对策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5(06).

[2]李琳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对策研究[J].时代金融,2014(32).

[3]曹菲菲.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原因探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商贸,2012(04).

第6篇

【关键词】企业转型;国际贸易;影响;途径创新

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对外开放的程度随之增大,国际贸易大幅度地推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我国与世界接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相关的理论指出企业转型对国际贸易有着一定的影响,是其顺利进行的重要工作环节。企业转型能够加强企业自身的综合能力,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培养优秀的员工人才。21世纪属于知识型时代,网络的发展和国际贸易都成了这个时代的主流形式。金融危机过后,世界经济格局开始进行全面的大调整阶段,而我国国际贸易的内外部环境也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进而面临着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加快企业模式的转型,是推动国际贸易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

一、我国国际贸易企业转型的概述

(一)国际贸易企业转型的现状分析

我国的国际贸易从无到有,一直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了我国对外贸易中的重要支撑部分,成为我国国内企业发展主体,主要经营模式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出口品是玩具、钢材、机电、化工、纺织等产品,主要出口市场是发达国家。随着国际贸易不断地加深,我国企业也开始逐渐进行产业结构以及国际收支的调整,进而对我国国民经济以及就业问题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国际贸易是在全球经济化环境下发展中国家参与到国际分工的重要形式,逐渐从过去的资本缺口、外汇缺口向需求缺口、竞争力缺口、知识缺口转变。国外在优惠外资以及单纯鼓励出口的引领下,一些高污染、高消耗的企业和产业逐渐转移到我国,但我国却面临着环保成本和资源价值的巨大压力,对我国的资源、能源、环保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我国国际贸易的比例在开始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在后期开始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我国国际贸易总额近些年并没有受到经融危机的影响而发生极大的下降,国际贸易幅度仍然呈现上升的趋势,后期有一小部分的下降。主要是因为国际贸易解决了国内一部分的劳动问题,但由于国际贸易处于国际分工的末端,且附加值不高,所以应通过企业转型解决这一问题。

(二)国际贸易企业转型的制约因素

首先是产业技术水平不够先进。我国国际贸易企业大部分呈现出技术水平低下的现象,其中大约有3/5的企业技术水平低于国外企业的普通水平。我国国际贸易企业与国外的同行业企业相比较,虽然具有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优势,但技术水平和质量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这些都说明了我国国际贸易产业的技术水平不够先进。其次是我国劳动力数目过于庞大且素质相对较低。我国在国际竞争中最大的比较优势是庞大且低成本的劳动力优势,但是受到我国高等教育的职业教育和普及率等等的影响,大部分的劳动力都是没有接受过良好教育的简单劳动力,所以我国国际贸易一直停留在生产线中具有较低增长率的末端,从而导致我国国际贸易企业转型缺乏一定的竞争力和优势。再次是我国国内产品竞争力较弱。由于我国国内生产技术水平不高,大部分生产出的产品质量都良莠不齐,并且大部分的企业没有形成自己的开发机构,不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再加上缺乏一定的管理能力,无法获取较为先进的信息来源,进而导致大部分的企业并不了解国际贸易的标准,生产出的产品大部分无法达到国际合格标准,同时没有国际市场的销售途径,进而没有在国际上形成很高的国际知名度,并且市场占有率也不高。我国国内企业还存在缺乏运输保障、交货延误、价格偏高等等问题,进一步抑制了国内企业的转型和国际贸易的发展。

二、现阶段企业转型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一)优势

首先,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现阶段,国内企业正处于一个企业转型的重要时期,所以对国际贸易等等方面产生着影响,使其面临着更大的发展机遇以及挑战,这种形势就会使企业受到市场环境的影响,投身到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进而导致企业之间竞争的激烈程度。这种竞争状况首先为企业转型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给予更大的发展空间,但会导致企业之间出现不良竞争的现象,进而破坏市场发展秩序的稳定性,让企业转型和发展处于一个不良市场环境中。所以相关部门应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管理好市场各类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而保证企业转型和国际贸易发展的顺利运行。其次,帮助企业更加稳定的发展。我国企业在进行企业转型的过程中,经常会面临一些很难解决的问题和困难,进而影响企业转型的顺利进行。国际贸易的发展也会随之产生一些波动,所以必须保证企业转型的稳定发展。企业应不断加强企业的管理力度,进而为企业转型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为国际贸易的发展保驾护航。

(二)劣势

国际贸易主要形式有三个大领域:对外直接投资、对外间接投资、对外商品交换。经济危机后,西方各个主要贸易大国还处于经济恢复的重要时期,还处于有一些乏力的发展状态,美国以及欧盟国家都很明显地展现出这一状态。在这种环境下,企业转型对国际贸易的劣势影响有以下几点:一是贸易壁垒的增加。西方发达国家主要使用的是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一直强调国家贸易的自由化。但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各国开始倡导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大部分的国家开始通过建设技术性壁垒的规避机制,最常见的是“绿色壁垒”,例如欧盟国家所增加的“碳排放税”。这种机制的实施能够阻碍我国的传统出口产品的发展,进而很难进入国际贸易的市场中发展。二是海外市场的萎缩。因为美国在2007年发生了次贷危机,进而导致诱发了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随着国际金融资金链条的发展迅速对其它经济体产生了影响。随着各国虚拟经济领域的金融泡沫破灭后,实体经济也因为资金链条的原因开始出现市场萎缩的情况。这一情形导致国外大部分民众面临着失业或是收入减少的困境,进而造成市场的购买力开始降低,根据我国企业生产订单的取消数据能够明显地表现出来,所以海外大部分的企业开始出现破产等现象,进而使市场进一步的萎缩。

三、企业转型对国际贸易的途径创新

(一)国际贸易企业转型的发展方向

我国国际贸易企业转型具体的发展方向有以下几点:一是鼓励和支持自主研发。通过鼓励和支持自主研发,向设计、研发以及营销等增加附加值的环节发展。同时提高从事研发活动人员的劳动生产率,其工资水平也是普通劳动密集型工人工资的十几倍,进而大幅度增加国际贸易的附加价值;二是发展零部件配套产业。我国企业转型国际贸易应由简单产品转向复杂产品的生产设计领域发展。充分鼓励国际贸易企业开展关于本土上下游企业的配套产业,同时根据国际市场的生产要求和管理规范,进一步加强本土企业的管理和技术水平,进而不断增加我国国际贸易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三是增强我国国际贸易管理。应充分完善国际贸易企业制度的要求,遵守国际贸易的产业标准,同时在制定相关国际贸易政策时,充分考虑企业环保事业以及企业社会保障的需求,根据相关标准和要求进行企业管理制度的完善;四是延伸我国国际贸易服务链。现阶段,下游服务价值链逐渐向我国国际贸易延伸,包括配送服务、仓储以及物流方面,同时也可以涉及到国外的销售环节和销售途径。大部分的商品出口价和消费者所买的零售价格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这就表明服务环节是产生最多价值的工作环节,但我国国际贸易价值链很难增加服务价值,所以价值链向下游服务增长的空间有许多;五是保护环境,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在国际贸易企业转型中,应合理分配资源、土地以及能源问题,做好保护环境、节能减排以及节能生产各项环境工作。我国现阶段面临着严重的资源问题,例如土地资源不足、环境危机以及能源短缺等,我们应充分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将其作为国际贸易企业转型的重要前提。

(二)国际贸易企业转型的途径创新

首先,加强国企与民企之间的合作,提高自身优势竞争力。国际贸易企业转型需要通过国企和民企之间共同的合作来进行的,根据现在的情况来看,虽然我国国企和民企在各个领域中有所合作,但是双方并没有在合作的过程中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系统,二者之间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在企业转型的过程中,国企和民企应不断增强彼此的合作,借此实现双方竞争水平的共同提高。国企具有充足的资本和先进的技术,并且还具备优秀的人才资源,而民企具有更加灵活的经营机制,敢于创新,所以二者之间的合作能够实现彼此的共同创新和共同发展,进而加快国际贸易企业转型的速度。除此之外,企业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优势竞争力,加强自身产品的质量以及产品的稳定性,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保障,并且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进而增加自身产品的附加值。所以,处于全新发展环境的企业转型应勇于创新,进而不断加强自身的技术水平和企业竞争力。其次,完善政府的职能和相关政策,给予企业转型一定扶持和鼓励。为了更好地促进企业转型下的国际贸易,应提高本土企业的技术水平,以及加强其国际分工能力。所以,我国政府应出台一些关于国际贸易的可行政策,提高企业的国内采购率,进而加大内需,实现经济的全面增长。政府部门应执行合理的出口退税政策,对出口的产品实施退税、免税的政策制度,并且不断提高政府部门的审批效率,进而加快企业转型的资金流动速度。现阶段,我国的国际贸易税收过程中,仍然存在一系列不合理的问题,所以我国政府部门应不断提高监督力度,避免税款流失的现象出现。除此之外,我国还应充分鼓励国际贸易企业进行转型和创新。创新已经成为了21世纪重要的时代主题,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促使企业开始进行创新和转型,不能一味地沉醉在过去的辉煌之中。所以政府应给予企业转型一定的鼓励和扶持,让其在国际贸易中占有一定的地位,进而提高我国的国际贸易竞争力。

四、结语

无论是以企业转型为基础的国际贸易,还是以国际贸易为基础的企业转型,都是推动世界经济整体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为了提高世界整体的经济水平,首先,应扩展国际贸易的经营范围,让各国之间互相学习企业转型的优秀经验,进而加强整体的生产效率;其次,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需要不断根据发展的情况,做出适当的企业转型调整,为其不断地努力。开展国际贸易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共赢的理念,做到世界资源共享的趋势,进而加强全球经济水平发展。对于发展中的国家,要时刻注意在国际贸易发展中国的长期或短期的经济效益,应根据自己国家的国情制定相应的发展方案,进而实现经济上大幅度的增长。

【参考文献】

[1]刘广平.转变管理理念创新监管模式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J].上海海关学院学报,2013(01)

[2]梁芷铭.新国际贸易格局下港口物流模式适应性研究———区域物流发展与政府治理转型系列之七[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3)

第7篇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中小企业逐渐占有重要地位,如何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也是我国一直在关注的问题。但是,各个中小企业大都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融资难的问题已成为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主导者,再者我国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自身还是存在一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可以有效促进中小企业的进步本文旨在向人们介绍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实际情况以及面临的困境,并想出良好的解决对策从而为未来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

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

国际贸易融资是指围绕国际贸易结算的各个环节所产生的一系列有关于资金和信用的融资活动,国际贸易融资是一切国家结算活动的总和。通过本文对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情况的分析,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良好发展。

1国际贸易融资概述

《巴塞尔协约》对国际贸易融资作出定义:国际贸易融资是指在商品贸易的过程中,通过使用短期性的结构融资工具,并以商品交易中的存货、预付款以及应收账款等资产为基础的融资活动。国际贸易融资对我国经济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可以体现在以下几点:

(1)国际贸易融资有利于促进我国贸易经济的发展,加快我国相关企业的发展进程;

(2)国际贸易融资有利于促进我国银行业务的发展,优化我国银行的各项业能力;

(3)国际贸易融资可以有效解决我国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国际贸易融资可以对资金的流动和物流活动进行有效地控制,防止风险的发生,将企业经营不稳定现象所产生的影响降到最低化。国际贸易融资的融资方式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以应对不同企业的融资情况,而且融资手段也相对灵活,较之国内的贸易融资活动,国家贸易融资活动的范围更为广泛,发展前景也应当比较广阔。

2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困境分析及其应对措施

2.1我国中小企业贸易融资的发展现状及其面临的困境

我国中小企业贸易融资始于29世纪90年代中期,较之欧美发达国家和日本发展时间较晚,不过中国中小企业贸易融资发展快,数量多,当时就已经占据了我国企业数量95%以上的比例,出口额也占到了我国出口贸易总额的60%以上,中小企业的贸易融资活动是我国贸易经济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不过,我国中小企业贸易融资情况还是面临着一些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形式过于单一,无法体现我国的独特性。我国的国际贸易融资的规模大体朝着一个高标准、复杂化的方向发展,不少企业开始创造新的融资方式以适应时展,但在实际情况下,我国依旧遵循着传统的融资方式,不仅种类不多而且功能也过于单一,无法满足现今发展的社会。

(2)我国中小企业办理融资服务较为繁琐,手续复杂。中小企业在申请国际贸易融资时,过程时间较长,程序繁琐,申请的程序还很复杂,效率较低,无法进行有效的融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企业的成本输出,造成企业经济负担,使不少企业有了放弃国家贸易融资的念头。

(3)我国中小企业在国际贸易融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风险防范意识和措施。国家贸易融资自身带有风险性,不过这种风险性是可以进行预测和防范的,有的企业没有注重到国际贸易融资蕴含的风险性,也就没有做出合理的防范措施,导致风险性不断加大,阻碍中小企业的正常运行。

(4)我国的国际贸易融资市场存在不足。我国形成的国际贸易融资市场缺乏统一的、集中的、有条理的贸易融资市场,使中小企业在进行贸易融资时,只依靠自身的网络进行贸易活动,彼此缺乏促进进步的竞争性,不少企业还会有暗箱操作的情况出现,中小企业长期处于一种不公平、不平等的市场环境下,自然也会造成企业的融资问题不断发生。

(5)我国的国际贸易融资活动与国外的贸易融资活动容易产生纠纷。国际贸易融资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成型,已形成了一套规定的国际惯例和通用做法。不过,我国在进行国际贸易融资活动时,有一些部分与国际惯例有着明显的冲突和不协调,导致我国的国际贸易融资活动与国外的经常发生法律上的纠纷,阻碍着我国中小企业向国际进军的目标。

2.2我国中小企业面对国际贸易融资问题的解决对策

2.2.1银行方面

转变我国银行对国际贸易融资的传统观念,为银行业务人员灌输国家贸易、国际金融等相关专业知识,使员工们对国际贸易融资活动有一个基本的掌握,并加快银行处理国际贸易融资活动的效率和水平,促进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活动的顺利进行。

2.2.2国家方面

研究分析国际上贸易融资规范的惯例和通用做法,改变我国传统的国际贸易融资观念,逐渐与国家接轨,尽量较少国际纠纷。建立统一的、系统化的国际贸易融资市场,坚持公正平等的原则,严厉打击企业不法融资行为出现。

2.2.3企业方面

企业完善自身建设,对企业自身国际贸易融资做出合理的规划,转变相关工作人员的传统观念,提高工作人员对国家贸易融资活动的专业素养和责任意识,加快转变经营方式,吸取外国贸易融资的宝贵经验,树立正确的企业风险意识,防患于未然。建立合理的财务会计制度,对各个环节资金的使用做出准确的核算,真正将企业资金用到实处。

3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猛,解决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问题有利于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从而带动我国经济的整体进步,增强我国的综合实力。

作者:赵一真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