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科研项目如何管理范文

时间:2023-07-07 16:10:57

序论:在您撰写科研项目如何管理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科研项目如何管理

第1篇

关键词:科研;项目经费;管理;高校

中图分类号:F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5-0094-03

科研经费是从事科学研究活动的前提,是保证课题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合理有效的使用课题经费能保证科研课题的顺利完成,取得更多的科研成果。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和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国家加大了对高校科技的投入,高校所承担的科研项目和筹措的科研项目经费均呈现大幅增长趋势,科研经费已成为学校资金的重要来源。但是,在科研经费的使用和管理上,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还十分低下。本文力求较为深入地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指出国家宏观政策的不足及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上存在的漏洞,为国家和高校在当前社会政治经济发展阶段如何加强科研经费管理提出对策和建议。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可操作性不强。虽然现在科研项目在申报时都要求要编制经费预算,但是,由于现行管理制度还不完善,加之课题负责人缺乏财经知识,编制的预算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项目的实施进度往往脱节,缺乏科学性,可操作性不强,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1)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不完善。目前尚无完善的针对科研项目财务管理的法律法规,财政部、教育部尚未制定统一的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制度。虽然国家加强了对科研项目的管理,如国家自然基金、“863”、“973”等计划项目也附带有相应的经费财务管理办法,科技部于2006年11月出台了“科研不端行为”处理办法等,但实践中仍存在不够系统、缺乏可操作性等问题。中国科技投入呈现立项和资金渠道多元化的格局。从来源渠道上看,有科技部、国家发改委、各主管部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方科委等安排的科研项目;各类资金管理制度和项目管理方法各不相同,管理办法多,各级主管部门对经费使用没有统一明确的规定,且各类资金管理制度和项目管理办法不配套,不统一,执行难度大。同时,由于国家在科研经费支出科目、预算定额等方面没有制定出科学的预算定额标准,导致中国科研经费管理在立项阶段的预算编制不规范、内容不完整,编制方法不统一,编制依据不足,指标论证不充分。(2)高校对科研经费预算重视度不够。高校普遍重视科研经费争取不重视科研经费管理,认为只要能立项,经费的支出预算只需按预算说明书允许支出的内容“编”就行,实行课题制,自然应由项目负责人自行编制。而项目负责人认为预算编制就是要钱,抱着把经费争取下来再说的思想,没有对其项目进行仔细分析,没有对所需经费进行估算,一般自己定一个可能争取到的经费总额,随意将经费分配到各允许支出的科目中,根本没有意识到批准的课题预算是今后在课题实施过程中经费的实际支出提供合法依据,在课题结题时的经费决算、财务审计都要依据课题预算完成,对预算编制的严肃性认识不够。(3)科研经费预算不合理。高校投标立项时的预算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获得预期成果所必需的项目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很多本来合理的预算支出条款在现阶段可能与正在执行的其他国家政策相冲突。首先,在实行课题制以来,科研项目的计划、预算编制由课题负责人负责,而课题负责人大多是学术型人才,财务方面知识相对薄弱,再加上科研工作本身的不可预见性和复杂性及各种客观原因,往往侧重于技术内容的论证,为编制预算而编预算,预算编制纯属闭门造车,同时编制完成的经费预算未经学校有关部门审核,造成经费预算编制不详细、不合理,缺乏可操作性,而且不能真实全面地反映课题研究所需要的费用。

第2篇

关键词:科研项目管理 项目审批 经费管理

1 概述

科研项目管理过程较为系统和复杂,既包括前期规划、组织和论证,又包括后期实施、鉴定和保障推广等。项目管理关系到科研进行的各个环节,课题负责人要树立高度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稳步推进科研项目的研究进展。

2 科研项目管理的内容

2.1项目管理原则

①目标明确,有针对性,确保研究的可行性和实用性。②划分层次,规定出各自负责的具体的范围、任务和方案将项目进行分解。③制定项目保障机制,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及时跟进,确保课题项目研究如期完成;④实现信息共享,保证所需信息完整准确,划定责任范围,各司其职,彼此配合协调。⑤建立风险应急机制。⑥做好人员管理工作。

2.2 管理的要素

①项目分解结构:项目分解要注意完整、连贯合理,不仅要可行,还要为接下来的预算和监测环节提供可靠保障。确保项目顺利完成。②项目的组织和策划:在此阶段,项目责任人一定要明确各区的工作范围和关系,做好协调和配合。③项目阶段划分和策划:通过对项目节点进行阶段划分的方式,对项目的各个环节进行划分,结合项目成本和预算,预测可能遇到的风险,不定时的进行评审。④进行技术追踪:重复处理各个环节信息,准确测算出产品的周期和状态,做好课题的技术处理。⑤信息的消化和处理:对一些项目中遇到的重要信息要进行适当处理和转换,确保其准确无误,做好记录和文件存档工作。⑥控制预算成本,实时跟进:在人员管理和资金安排上,控制得当,保证研究顺利进行。⑦建立后勤保证机制:采取必要手段,在保证各项环节顺利进行的基础上,对可能遇到的风险,尽早发现,及时处理,确保方案顺利执行。综合后勤保障。

2.3 管理的全过程

在项目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张弛有度,合理安排。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2.3.1 立项审批阶段。立项程序:先由研究单位组织评审本单位的重大科研项目建议,并进行仔细的筛选;随后对通过评审和可行性论证的项目要进行确定项目的立项;最后要由项目研制单位和项目负责人签订合同。

评审的原则:科研项目要遵循创新性、可行性、可用性、合理性等原则。

评审的标准:科研项目是否得当,所选的课题是否有针对性,目标的确定是否合理等等。

2.3.2 研发实施阶段的管理。科研项目管理要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保证科研项目质量、成本和进度,同时尽量减少失败风险。①质量管理。科研项目的质量是要保证科研项目能够在合理的工期内,用尽可能低的成本达到尽可能高的质量水平。②时间管理。科研项目的时间管理主要包括:估算整个项目的工期;制定项目工期计划;对项目活动的顺序、项目活动的工期和项目活动所需资源进行分析,并制定出工期的进度计划。③成本管理。科研项目要做好项目资源计划、项目成本估算、项目预算编制和项目预算控制等前期工作,严格控制项目预算。

2.3.3 总结评价阶段。总结评价是科研项目研究的最终环节,主要涉及对项目完成情况的评价和分析,有其特定的方法和规律,一般包括:评价的主要内容、方式方法、常规形式以及参照标准等。①评价的内容。评价时主要涉及项目的学术价值、经济价值和科研价值等方面。②评价的方法。主要有迷糊处理法、专业评价法、文献检索法和逐层推理法等。③常规程序。一是评价主体和实施方案;二是评价实际效果;三是评价结果经验。④评价的原则。主要有:绩效性原则、实时性原则、真实性原则、简洁性原则。

3 加强科研项目管理

加强科研项目管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对科研项目的相关负责人实行责任聘请,促进人员流动;在管理上,加强对全程的监测,及时跟进;对项目的成本分析和技术管理要素力求准确无误;建立风险应急机制;加强对核心技术资料的保密管理等。

3.1 项目管理负责人实施竞聘制

项目管理负责人实施竞聘上岗,可面向本企业在职在岗职工公开竞聘,择优聘用。

①职责:项目管理负责人负责分管研制项目的管理工作,并分管研制项目的生产管理工作。②资格条件:政治素质好,敬业爱岗,忠实于本企业,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心和奉献精神,能够承担岗位工作。③具有较强的执行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策划能力和扎实的工作作风。④年龄在40周岁以下,理工科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从事本(相关)专业技术或相关管理工作3年以上者。⑤报名者须经资格审查通过后,才能进入竞聘答辩。⑥向考评组陈述:本人综合情况,与竞聘岗位相关工作经历,与竞聘岗位相关的工作业绩,竞聘岗位具备的条件及工作目标等。⑦由考评组对参加竞聘者相应工作经历、工作业绩、任职条件和工作目标等进行提问。⑧经竞聘考评组考评,将考评成绩公布。取前两名由本单位审计纪检监察部门进行组织考核,经考核通过,确认符合条件者,在本单位公示三天。无异议者,由本企业人力资源部门正式下文聘任。

3.2 加强组织管理

项目管理负责人要对项目管理中的型号立项、计划、费用、质量、人员、沟通、风险、合同、综合等进行有效的、全面的管理。在管理过程中要明确责任、理顺关系、奖惩严明、及时兑现。

3.3 加强全过程管理

项目管理者要在研制过程中加强与用户的沟通、联系,及时掌握需求的变化,外界环境的变化、用户主管人员的变化、技术的改变、新技术的产生、经费的变化等等都可能引起需求的变化。

3.3.1 课题日常管理。①科研项目实行课题项目组长负责制。②项目办公室每年对课题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③科研课题的研究内容、课题组成员、进度计划及经费预算一经确定,课题组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变更或修改。④研究工作中形成的所有资料不得短缺,不得据为己有。未经许可,不得随意摘抄和发表。⑤实验记录应及时、准确、真实、完整。科研记录内容主要包括实验名称、方案、人员、时间、材料、环境、方法、具体的实验步骤、过程、结果等,并应准确记录观察指标的数据变化。⑥实验研究人员调离工作,应将全部实验记录资料、归档材料、文献卡片等全部上项目组,项目组组长签字后,方可办理调离手续。⑦记录实验设计、操作过程、研究内容、实验结果和数据的记录本、其它记录资料以及相关材料,属于研究所所有,各课题组使用。⑧研究工作全部结束后,由负责人撰写总结报告及有关论文,并将结题报告上报项目办公室。

3.3.2 科技成果管理。①科技成果是指在实验或理论上有创造性,有一定科学水平和实用价值的新技术、新方法、新器材、新药物、新理论、新认识等等。②凡在科技工作中取得的具备新颖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符合科技成果范围,均应按国家、省、市成果登记办法进行登记,否则不允许申报成果奖。③申报前应将相关资料报研究所办公室,并通过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初审。④将科研项目成果从高到低进行依次处理,按国家、省市、院校等不同级别提交申请,并出示鉴定意见,及时更新信息库。⑤参选项目的责任人要向成果鉴定组织提交材料,并做好该课题的学术报告。

3.3.3 科技档案归档。①由科研项目小组独立完成的项目,主要交由总负责人处理保存,与其他单位、组织和个人共同开发研究的项目,由主办方予以妥善管理。②获得优秀称号的项目,主办单位应在信息公布后的三个月内,整理相关课题资料和证明交由上级领导备案。

3.3.4 经费管理。①课题研究小组的预算资金管理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小组自定或者上级领导拟定的项目方案,经研究和论证后,由主要责任人涉及课题项目实施方案,并附上项目的经费预算和使用分配报告。二是课题研究小组拿出总活动预算资金的10%,作为活动经费使用,剩余资金再根据方案需要合理支配。②经费的使用要有详细的报告说明,一切按项目课题研究管理的一般程序进行,未经上级批准同意,不得随意动用。③项目资金预算的使用 一是由主负责人按一般程序进行,每次使用要有详细的明细。二是所有资金使用要由课题研究所长批准报销。三是课题研究所需材料要经小组负责人审批通过后,方可购买并记录使用情况。

3.4 计划管理

科研项目的计划管理主要分为成本预算、项目跟进以及必要的后续监测等。计划管理要根据阶段性目标,有重点的进行方案设计。

3.5 风险管理

在风险管理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做好评审环节,降低风险,保证研究圆满完成。

3.6 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是项目研究的重点,只有进行科学的预算,才能确保项目研究顺利进行。具体来说,成本管理的目的是严格控制预算,保证活动经费的使用有理有据,不能超出原有计划。

3.7 保密管理

加强保密管理,要做到:①加强理论学习,提高保密意识。组织承担任务的有关人员学习与科研项目生产有关的保密管理规定,深化对管理要求和程序的理解,避免出现泄密事件。②强调科研项目代号管理措施的有效落实。在科研生产过程中,能够使用代号的地方,不能出现项目名称,能够进行简化的,不能填写项目全名称。③加强知悉范围控制。特别是项目的核心指标、关键技术、解决方案、进展情况等,要严格控制在工作需要的范围内。④科研项目召开会议,进行外场试验时,组织部门要进行参加人员的控制。⑤组织部门做好会议审批和保密预案。在会议、试验涉及的各环节要落实保密责任人,并严格执行保密预案。⑥在与项目外协单位进行沟通时,要求只能交流与其相关的内容,严禁提及项目总体功能、指标以及进展情况。⑦科研人员在撰写论文、上报非密材料时,不能出现任何信息。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科研项目管理涉及面广,操作程序复杂。因此,在实际管理中要认真谨慎,不能有所遗漏。科研管理者在实际的管理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创新。一方面,建立健全科研决策机制,鼓励科研工作者多参与项目管理,建言献策,不断提出新的管理思维和方法。另一方面还要建立相应的绩效奖励机制,在物质和精神层面对贡献突出的组织和个人予以奖励。

参考文献:

[1]徐梦丽,邹国晨.国防科研财务管理若干问题探讨[J],中国国防科技信息,1998(5).

[2]侯胜华.新形势下加强科研经费管理的思考[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7(12).

[3]宋景岩.军工科研单位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及应用策略[J],航天工业管理,2009(4).

[4]曹驭日,何正斌.国防科研投资体制的弊端及对策[J],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2004(6).

[5]刘莉,张明娟.西方R&D管理模式的演变及我国企业之借鉴――

以深圳为例[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7).

第3篇

[关键词]企业 科研项目 经费管理

中图分类号:G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5-0132-01

一、科研项目经费来源

科研项目经费,是我国为促进社会主义建设,推动科研事业发展,提高我国综合国力而向各科研部门提供的科研资金。科研经费是由国务院,国家发改委审批、立项,并联合财政部向各科研机关拨发的,由各科研部门自行分配的项目资金。

二、为什么要强化科研项目经费管理

由科研项目经费的分配可见,科研经费并非由科研机关自身盈利形成;其主要来源是国家拨款。这种情况从各级科研机构自身的特点也可以找出端倪。与面向民用的企业不同,多数科研院校,国营企业科研机构并不能直接、快速的将科研成果转化成为利润,因此缺乏投入资金进行科研的动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家拨款成了推动这一类技术进步的主要力量。此外,科研项目在各行业、各地区的分布并不均匀,有些科研项目有重复研究的现象,而一些现时对国家建设帮助极大的项目却无人问津。这时,由国家拨款的科研经费可以起到调节科研重心,促进科研事业平衡发展的作用。

科研经费在拨付后,即由企业自行分配管理。这时,合理、高效的分配与管理就会显得很有必要。在经费总额固定的情况下,经费的利用效率就决定了经费和研究成果的投入产出比。打个比方,同样是五百万的科研项目经费,利用效率高的企业,其科研成果出得快,质量高,与现阶段的需求联系紧密,对进一步生产和促进相关科研进程帮助也相应更高。而由经费问题引起的科研日程拖沓,进度缓慢,成本居高不下,成果转化率低,则反映了企业、科研机构没有一个高效的经费利用、管理措施。

当前,我国各项事业发展正处于难得的历史机遇期,科研事业在海内外华人华侨及国际友人的共同推动下快速发展。作为承担科研事业的企业,要抓住这样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全力投入建设。近年来,随着和国际先进科研机构的联系增多,交流不断深入,各科研单位也在交流中发现了我国科研事业发展中的短板和不足。其中,在科研资金的合理利用方面,我们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基于上述分析,科研机构制定合理、高效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措施就显得很有必要。

三、现阶段科研项目经费分配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结构混乱

企业缺乏对科研经费的统一管理。科研经费到位后,会出现多个部门同时向资金管理部门伸手要钱的情景。这时,项目优先权和项目与科研经费相关性就应该起到合理分配资金的决定作用。而负责制定这些制度的部门则应该尽到相应责任。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会发现,负责项目管理的部门可能没有权利直接与财务部门合作。而持有资金的财务部门又可能和负责项目管理的部门从属于不同的上级。当这种情况出现时,资金的分配就会缓慢并且易导致错配的发生。

(二)缺乏行之有效管理章程

一些企业,在拨款到位后,不能及时的向科研部门提供经费,而是先将经费用在企业急需的地方,在今后资金压力减小时才足额向科研部门提供经费。也有一些企业,将A项目的经费投入到对企业自身更有利的B部门。这些管理上的乱象都是由于企业缺乏清晰的,有实效的管理章程所致。一个有效的、合理的管理章程应当具备以下特点:1,对全企业有约束力;2,有明确的责任划分;3,章程规定符合行业特点;4,章程实施措施符合企业自身特点。

(三)缺乏合理的预算规划

这里缺乏的预算规划,指的是科研项目对于自身资金需求的预期与实际的资金需求有较大的出入。举个例子,A项目计划使用资金二百万,分四期投入,预计二十个月出成果。然而在资金到位之后,四个月内使用资金八十万,而项目进度不足百分之十。可以预见,项目中后期出现资金不足情况的可能性非常大。这里面,项目资金管理者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许多项目预算评估并非由研究人员进行,而是由企业财务部门与上级领导讨论制定的结论。

在提交项目资金申请之前,合理预测,规划未来资金使用,评估项目需求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上述实例中的情况一旦出现,对企业的发展和现金流的健康都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四)财务处理马虎

在科研项目成果评估中,过于重视技术层面成绩,而忽视了财务方面的问题。许多企业在取得成绩之后,将剩余的财政拨款挪作他用,用在不紧要的地方。在财务方面虚报、瞒报。这种不健康的资金使用方式从长远看会危害科研事业的发展。

(五)资金使用缺乏监督

科研经费的使用在许多企业并不是受重视的领域。相应的监督管理措施及手段也就相对匮乏。将资金挪作非研究领域的情况屡见不鲜,而对此类现象的惩处力度却又不够强。缺乏有效的监管也导致这类问题并不能及早,正确的被提出、改正。长此以往,必然会导致企业科研部门研发积极性下降,危害企业在科研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四、国外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经验

国外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特点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

其一,在制度层面,有美国为代表的分散型管理模式和欧洲、日韩为代表的集中型管理模式。这其中,美国的科研由多个专业科研部门管理;而经费的计划由多个政府部门执行;最后,科技计划由不同的部门分别制定。与之相对比,欧洲、日韩则有统一的科技主管部门,与国家政策制定,战略部门紧密联系;科研计划则由科研主管部门和各级科研机关共同制定。

其二,科研经费的分配及使用有着严格的预算管理,内部监管,和严格的信息披露。从资金预算评估,资金使用,到使用情况说明,都有着严格的管理措施。资金预算方面要有短,中,长三期的规划。监管措施一般包括主任责任制、定期报告制、同行评议制、合同审查制等。德国科研机构的财务部门要定期编制通行的财务报表、披露相关会计信息,以便于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与评价。

最后,在管理模式上针对稳定性支持与竞争性支持采取差异化的管理。这样既可以保证稳定性支持的比重,又可以用专项资金等方式推动竞争,优中取优,加速科研进程。

五、我国加强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措施

在借鉴国外经验,以及结合自身特点的基础上,我国在加强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上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 采取中央集中制定指导计划,由中央进行直接管理。不同于美国,我国的科研事业仍与世界顶尖水平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而我们应该利用集体主义的优势,杜绝资源浪费,集中力量办大事,将优先的资源用在对国计民生关系重大的项目上。形成弯道超车,奋起直追的态势。在初步形成优势领域后,由优势领域带动剩余领域发展,最终是我国在科研领域铸成领先态势。

(二) 建立行之有效的内部监督系统,引入公众监督机制。这里可以借鉴美国在内部监督方面的经验,在科技部门党委机构监督的基础上,采取报告制度、备案制度、审计、调查、绩效影响评估等措施。而在公众监管方面,向德国学习,其科研机构的财务部门要定期编制通行的财务报表、披露相关会计信息,以便于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与评价。

(三) 完善管理模式,结合发达国家的经验,在由国家提供稳定支持的同时,对重点项目进行专项拨款。对企业来说,就是在稳定的科研投入之外,对一些有潜力,对企业长远发展有益的项目设立专项资金进行扶持。

第4篇

关键词:科研项目管理 经费管理 预算管理

科学合理的编制科研项目经费预算并对经费进行财务监管,是提升财政资金使用质量的重要措施。科研经费数额逐年的增多,这就给科研单位科研经费预算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研项目的经费管理的难点是既要满足国家科研经费的财政管理制度,又要满足科研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实际执行过程中的调整需求。所以健全与完善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促进科研单位的快速发展具有一定的紧迫性。

一、目前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科研经费预算管理主要存在预算编制不确定性、预算执行的偏差大、预算绩效考核不完善等现象。其一,科研人员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对预算编制不重视,而是将重点放在技术方案以及课题研究上面。这样就使得项目预算的编报和实际情况不符,执行起来难度较大。同时预算在内容上对费用没有进行合理的分类,缺乏可操作性。其二,科研项目的申报时,财务部门的参与不够,项目经费的预算管理就跟不项目的进展情况,即使及时的编制项目经费预算管理,则也难以实施。其三,因为科研人员往往是某一领域专业性人才,往往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缺乏动态的监控。这样就难以落实经费预算,最后直接导致决算与预算差异性较大。其四,预算的绩效不充分,绩效预算是对项目的经费使用效益进行考核的,绩效往往是进行下一年多或者相似项目预算的基础。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较多的科研项目经费并没有实施绩效预算,所以就不能为相似的项目或者下一年提供相应的参考。目前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存在的这些问题,使得科研项目的预算难以落实。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大量存在需要开支的费用没有预算额度,而有许多费用科目的预算难以达成。

二、科研项目预算管理的建议与对策

科研单位健全与完善项目经费预算管理的基础是完善预算的编制。解决目前科研项目预算编制存在的问题需要从完善科研经费预算编制制度、确定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原则和各科目的控制比例、科研项目在编制预算时实行动态控制出发,这样才能够使得预算的编制符合项目实际的特点,才具有较强的可执行性。

(一)完善科研经费预算编制体系

多维预算是做好公共支出预算管理工作的有效方法,所以需要以此为基础。多维度预算编制的要求、预测、申报、汇总、审核、批复、预算调整等内容需要严格的按照规程进行,这样才能够逐步的形成完善的科研经费预算编制体系。

(二)确定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原则和各科目的控制比例

项目预算需要紧贴研究的项目,即相关性原则。项目预算需要符合国家对科研经费管理的财政制度,即政策合规性。项目预算应该经济合理,尽可能的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即经济合理性原则。最后需要确定项目的控制比例,例如人员费、测试费用、设备购置费需要比例合理。

(三)科研项目在预算执行时实行动态控制

科研项目在预算执行的时候实行动态控制,能够使得各科目预算均在合理范围内。例如:设备费用往往需要低于20%,公用经费需要控制在15%以内。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注重指标管理,使得各项支出均符合预算,这样才能够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完善科研经费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强化预算管理

科研项目负责人在项目经费的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只有科研项目负责人带头做好预算管理,这样才能够影响其他科研人员充分的重视到预算管理。科研单位需要聘请财务顾问对项目管理人员、科研人员、财务人员等进行培训,以此来提升全员的预算管理意识。在进行编制预算的过程中,需要研究项目预算编制中经常遇到的计划期如何确定、预算标准从何而来、预算执行如何评价、可比性如何确认等问题。同时,还需要加大财务人员的参与力度,科研人员应该与财务人员多沟通交流,一起对项目经费需求进行合理预测,在充分考虑各种费用支出的必要性、可行性的基础上,严格按照预算管理办法和财务管理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编制出最佳的预算,才能保证科研事业的顺利进行。最后,需要严格的执行预算管理,按照国家政策和项目合同对经费使用的规定,督促和监督项目承担人按照编制执行预算,保障资金安全,降低财务风险。

(二)完善执行制度

完善执行制度是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重中之重,支出管理是项目经费管理的核心。支出管理需要控制经费支出范围,同时保证项目顺利进行。完善经费支出制度需要从以下几点出发,其一,单位领导对项目经费使用的重要性要有充分的认识,尽管项目经费是项目负责人申请的,但是不能将经费支出权限完全交给项目负责人,应该有财务人员的监管。其二,项目经费开支要严格控制,项目负责人报销项目经费要执行动态的费用总额控制和动态预警,有效控制不符合财务规定的随意报销的现象。需要完善科研经费的使用制度,保证科研项目从申报、审批、实施与验收的全过程都有财务动态控制,变财务管理由过去的事后管理为科研项目开展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动态管理。

(三)加强审计监督

在科研单位内部,审计机构是非常重要的监督机构。加强审计监督,就需要审计监督充分的发挥出审计职能。科研单位应该依据国家的财经法规和审计法规,建立内部审计规章制度,实现内部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及法制化。以前的事后控制已经不能够达到控制的效果,所以需要改为事中控制,事后监督仅仅作为纠偏工作。行为发生前的预算和过程控制是科研单位审计监督的重要内容。事后监督不管如何及时、有效,其功效总是具有暂时性和滞后性,把监督环节提前到“事中”,其结果从弥补到预付,重在预付是科研单位审计工作的重点。审计人员应该主动与课题研究人员、财务人员进行沟通,审计人员在审计中查出问题,应当及时进行合规性调整。只有这样,加强审计监督,才能有效实现预算的落实。

四、结束语

科研项目经费在科研单位的财务管理过程中,预算到执行是经费管理的重点。但是目前科研项目的预算管理还存在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的影响了科研项目经费的合理使用,对科研单位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所以科研单位需要从科研项目经费的预算编制出发,然后强化预算管理、完善执行制度、加强审计监督三者并行,才能够保证科研经费的合理使用。加强科研项目经费的预算管理,能够实现科技资源的最优配置。

参考文献:

[1]沈婕.科研事业单位课题经费管理刍议[J].现代商业,2011

[2]陈锐.浅析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管理[J].现代商业,2010

第5篇

【关键词】科研项目 管理 服务质量

在现行的科研项目管理工作中,管理者实行的多数将项目计划于项目成果分离管制的方式,即在整个科研项目的管理过程中,对于不同的项目阶段,项目中所涉及的不同部门与人员,往往都有不同的具体管制计划。虽然这种管理模式之下,各阶段的实行计划层次分明,部门员工之间也职责分明,但是却使各个环节的信息交流反馈受到了限制,从而对整个科研项目管理工作造成了阻碍。虽然科研单位在进行项目管理时,其服务的主要对象是科研项目本身,而其最根本的目的也是保障科研项目的正常进行。但是在整体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管理者直接接触到的不仅仅是项目资料,更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参与的人。而本文将从以下三来面来阐述现阶段管理者在进行相关工作时所借鉴的经验体制:

1.借助现代项目管理理论提升科研管理服务

现代项目管理理论认为,合理化的管理应当包括项目范围管理、项目进度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成本管理、项目风险管理、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项目沟通管理、项目综合管理以及项目采购及合同管理。因而上述的这些内容是贯穿于整个项目实施周期的各要素,缺少其中之一的关注管理,都可能为项目的进行造成漏洞。而将现代管理理论应用与科研项目的管理环节,则可以从科研项目的申报立项、执行控制、结题验收这三个进行考虑。

首先,是在科研项目的申报立项阶段,为了从这一初期就项目进行管理工作,管理人员必须在前期参与协作促进工作,即帮助科研项目组组织协调一些关于重大项目的申请。 管理人员为了更好地提供优质管理服务,应当事先将申请者的优势资源进行集中整合,从而帮助科研团队提高中标率,以及当科研团队的项目正式被审批之后,管理团队本身和科研实施人员都必须认真进行项目的计划制定,采取措施时必须有一种计划性。其次,是在项目的执行控制阶段,科研项目的管理工作者必须严格执行项目的监督工作,并且理应根据实际项目的实施成果进行计划更换与调整,从而保证整个科研团队能够在第一时间内规避风险。最后,在科研项目的结题验收阶段,管理者也必须认识到这绝对不是整个科研周期的结束,而应该是科研成果的诞生之时。科研项目的管理者此时应该协助办理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并认真做好整个项目的评价与记录工作,以备后续相关工作的参考。

2.借助时间管理工具提升科研管理服务

在时间管理理论中,时间管理将是对于整个项目管理的基础与前提,也就是说,管理者只有在把握时间的基础之上,才能够把握整个项目的实施。我们可以说时间管理是整体项目管理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对于科研项目亦是如此。也就是说,在科研项目的管理环节中,即便管理者对于时间作出了很好的把握,但是也不能保证科研项目能够达到最终的成功,但是如果科研项目最终达到了成功,那么我们能够肯定的是管理者在这中间一定对于时间进行了较好的把握与控制。也就是说时间管理必须要与项目的其他因素管理进行合理搭配,使项目的各个环节、各个实施因素得到管理保障,不然再好的时间管理也可能只是徒然。

做好管理工作中的时间管理,其实就是要求管理者把握整个科研项目的进度安排。总的来说时间管理与项目管理两者的目标是相同的,但是两者的直接关注点确实有所区分的。首先,整体项目管理的关注点是管理者所服务的客户,也就是说管理者必须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使其管理工作达到顾客所要求的标准,而对于时间管理来说,它所直接关注的则是项目的进行,通俗地讲,就是项目现在进行到哪个阶段了,离计划中的整体完成还需要多久的时间等等。

3.借助制度体系提升科研管理服务

为了能够借助制度体系提升科研管理工作的服务质量,我们鼓励管理工作者通过建立健全多项制度 , 从而促使管理服务规范化,并且通过不断创新工作机制 , 从而促进管理服务精细化。在当今社会,无论是在何种行业,无论是在何种工作岗位中,单位内部都会建立各类管理体系制度,以此来约束单位经营发展中的人事物。

具体的来说,在科研项目的管理工作中,为了建立健全多项制度,科研项目的管理工作者必须首先对于科研工作作出认识,从而结合这项工作区别于普遍工作的科学性与规范性来制定对应的管理制度。在科研工作中所制定的管理工作,具体可包括对于科研人员出勤率的控制,对于科研工作中采购环节的控制等,也就是说尽力做到对于整个项目过程细无巨细地了解与监控,从而保证管理工作高效进行。而所谓的创新工作机制,是指在管理服务实际工作中 ,管理人员必须不断适应项目具体形势的变化,对项目整体发展进行规律摸索摸索规律,从而得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间接与指引意见。

4.结语

总的来说,对于科研项目的管理对于整个项目的实施都是具有极其重要意义的 。一方面,当今社会在科研工作方面的竞争日益激烈,科研工作者要想使自己的科研成果脱颖而出就必须保证整个项目是在合理科学的环境之下进行的,另一方面,由于科研项目不同于一般的工作,它所要求的规范性与标准性更强,而管理工作无疑将是保障整体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所在。除却上述所提到的这三类理论知识体系之外,在日常操作中,往往还可通过提高管理人员本身素质、服务意识,督促管理人员主动积极与科研小组负责人联系等方法。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科研项目管理企业科研能力问题及措施

一、企业科研项目的特点

(一)风险性

国内外相关研究学者研究表明,科研项目当前所面临的一大不利因素为技术的非成熟性。一方面,该风险的形成无形中增加了科研管理的难度与负复杂程度,科研项目成功率被严重削弱。相对于不成熟的技术而言,由简单技术所构成的项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更高,不符合科研项目实际标准。另一方面,科研项目所制定发展方向及目标,与科研市场实际发展轨道相向而驰,科研项目自身针对性极强,目标模糊面临多种研发方向的选择。若在方向抉择时出现错误,可能将项目引向错误发展方向,最终走向不归路,而如果无法建立明确的目标,企业将与发展机遇失之交臂,徒劳无功。

(二)创新性

从科研项目的成果来看,专业性及多样性等特点显著,如,软件产品、新型工艺步骤、机电一体化产品、新配方、软件科学、新材料以及新药品试剂等项目的研究,研发领域的广泛性,使得科研项目管理在目标及方式方法设定上同样具有创新性和多元性的特点。

(三)不确定性

由于科研项目创新性的不断增强,整个研发的难度、时间及成本随之增加,高风险性成为科研项目任务实施过程中对目标及方向进行调整的主要因素。在固定时期内,各种不确定影响性因素累积增加,例如,产品类型交替更迭、技术发展变化快速、市场需求变幻莫测以及企业发展战略频繁调整等等,均具有不同程度的不确定性。在科研项目正式进入稳定期前,无法从真正意义上保证科研项目和初期预算投入、预定发展目标的一致性。

二、现阶段企业科研项目管理中所存在的共性问题

(一)立项前期可行性论证不足

现阶段,国内绝大部分企业对科研项目可行性论证的了解与认识,主要集中在论证的固有优势,如,适应性、可靠性、先进性、社会性以及经济性等等。但仍有部分企业在科研项目立项前期存在价可行性论证不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贪大求全,企图在短时间之内在大课题或者较大课题内获得相应研究成果,整个研发过程中项目的适应性及可行性较差,实际实施过程中缺乏明确目标,对科研项目的研发丧失激情和自信,以至于草草收场;第二,在科研项目实际实施过程中,出于缺乏对项目系统性、整体性等的综合分析与考虑,使得研发课题规模较小,过于分散且个体单独性强,无法从真正意义上达到多专业融合发展的目的,产品系统性要求难以达成;第三,未能充分调查竞争对手的竞争产品,缺乏对对方产品知识的了解与掌握,在尚未建立起明确研发目标的情况下,怀着走一步算一步的心态,盲目性地开展研发工作,不仅造成了对企业资源的过度浪费,且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企业深陷于跟随潮流,将企业置身于劣势竞争地位。

(二)评审机制不健全

在评审人员的责、权、利的设置方面缺乏完整性及延续性,若发生人员责任心不足,容易被“人情面子”所左右,将使得一些已经通过科研审查的项目,仍存在功利性强于适用性的项目,并且容易使得部分科研项目符合相关质量审查及验收标准,以至于评审工作在各科研项目开展中的作用流于表面,科研项目中所存在问题被潜藏覆盖,走弯路,在徒增项目研发成本的同时,增加了研发风险。

(三)研发团队协作能力不强

纵观国内企业,具体的产品是科研项目开展实施的主要对象,整个研究活动的开展与完成得益于各专业领域相互协助的作用,但从传统科研项目管理角度来看,研发部门的研发人员隶属于各自专业技术部门,研发人员的考核评价、职务晋升以及酬薪分配等均由专业技术部门全权负责,在这种研发团队结构下,不利于团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双方在目标和利益方面难以达成一致,难以在真正意义上构成有效协作。

(四)项目监督力度不足

现阶段,企业科研项目管理部门尚未建立一个相对完善的项目实施全过程监督机制,无法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对项目实施全过程的动态监督和动态管理。如,对具体研究内容进行随意性的更改、擅自拉进研发进度、恶意篡改项目研究结果、研究成果及材料归档时严重违背相关要求、未能从根本上履行合同要求,在记录整个科研过程时缺乏连续性、对研究报告的总结敷衍了事、不愿与他人共享研究成果、未在规定期限内便开展相关结题验收活动。

三、加强科研项目管理及应对问题的措施

(一)加快健全评审机制

若要从根本上保证企业科研项目活动的全面贯彻落实,可尝试从相关评审机制角度出发,对相关评审人员的责、权、利进行系统优化及完善,从另一角度来看,即对评审人员权利、收益、职责和考核的有效明确,从根本上促进评审人员在科研项目中实际作用的有效发挥,现阶段,普遍采取方式主要内包括两种:一方面,在企业科研项目管理团队中保留评审人员岗位,独立于研发团队的方式,使评审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避免人情方面的影响与限制,在组织方面脱离团队管理者的约束,勇于发表自身观点,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及看法提出相应的意见与建议。

(二)完善科研项目质量控制流程

基于企业科研项目整个研发过程,从实际角度出发,加快建立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科研质量管理体系。在企业整个管理工作中,质量管理体系自始至终处于核心地位,其建立与实施在某种程度上企业世界一流目标和科研成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企业所有科研项目活动的开展与完成均涉及之路昂管理,它通常通过以过程管理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质量体系,整个后期的维护工作充分利用和借助了内审、外审、专项审核以及管理审核等力量。

(三)加强项目系统化管理,打造精品项目管理工程

一方面,在科研项目进入组织阶段后昂对各环节任务进行系统划分,保证科研项目管理工作在科研团队内的贯彻落实,确保人力资源使用效率的全面提升。目前,企业主要遵从以下环节开展相应的科学研发活动,如,方案论证阶段、方案研制阶段、方案设计阶段、方案定型阶段、实际生产阶段。一项成功的科研项目离不开“人”的支持,加强科研团队人才素质要求,使其具备专业研发技能,与现代科研项目实际需求融合发展,增强科研团队内部成员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提高企业科研项目成功几率。另一方面,全面深化企业内部风险管理制度,严格审核前期设计环节的准确性及有效性,最大限度的抵御各类风险的形成与演变。通常情况下,产品的技术方案决定了整个科研项目中的费用风险、计划风险和技术风险,而产品所应用的工艺技术设备、材料、方法以及试验规格量等均取决于价产品所采用技术、产品自身复杂性以及总体向分系统指标分解难易程度的均衡性等,若具体技术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大量阻碍性和非确定性因素时,无形中将增加费用风险和计划风险,因而,应进一步增强对设计评审的严格把关,从根本上降低科研项目实际研制过程中所面临风险。

(四)创新研发团队组建模式

为进一步促进企业科技研发团队的整体协作能力,应勇于打破传统人员隶属于各自专业技术部门的常规,将长期致力于同一科研项目的相关人员进行凝聚,使其共同组建为一个团队,设立共同的利益目标,既能够在科研团队之间建立起相互团结、相互协作的关系,又能够对企业传统激励机制和优胜劣汰机制进行有效保留。

(五)加强科研项目的立项可行性论证

若企业要达到对科研项目的立项可行性论证,应从广泛调研、精确策划、知己知彼以及科学组织等多个方面入手,做好科研项目中的调研基础和双方了解工作,并对国内外技术发展趋势进行系统性把握,总结并掌握市场需求变化的整体规律,通过更加精准的判断和预测,指引企业科研项目中立项选题、科研方向选择、成果指标制定、时间进度安排、合作单位选择以及人力经费投入等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工作策划与组织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科研项目的成功是企业技术进步的充分体现,研发质量决定最终整体项目的绩效,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企业科研项目活动开展过程中质量与效益的双重获得。为进一步激发企业基层科研创新活力,营造创新氛围,当地政府部门应加快完善对企业科研项目经费配套设施,大幅减轻企业财务负担,同时企业还应从自身做起,自觉地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促使科研项目管理努力朝科学化、规范化以及制度化方向发展,调动创新主体和科研人员积极性,激发创业创新活力。

参考文献:

[1]王玉.企业科研项目研发激励机制研究[A].决策论坛———系统科学在工程决策中的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5.78-79

[2]于娜.以项目管理人为中心的高校科研项目管理机制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医学科学研究管理学学术会议暨2012第四届全国医学科研管理论坛论文集[C].2012.56-57

第7篇

关键词:清单革命 高校国防科研 过程管理

目前,国防科研项目的管理主要依靠国防科研质量管理体系,具体体现是各个高校依据《GJB质量管理体系要求》通过相关认证机构审核,建立项目质量管理体系,并定期接受相关机构的认证审核。笔者近日通过学习在建筑、飞行、金融以及行政等各行业掀起的清单革命,了解其概念及四大原则以及操作方法后,认为可以在国防科研管理中将其借鉴并利用,以完善国防科研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国防科研项目过程管理质量。

一、提升高校国防科研项目过程管理的重要性

1.高校国防科研项目管理现状

高校国防科研管理大多挂靠在学校科研项目管理系统下,管理机制与规章制度还沿袭着传统科研项目管理体制,因此,无论是国防科技工作者,还是国防管理者都注重项目立项与结题验收,忽视了对项目过程的细节管理。

其次,高校科研基础决定了国防科研主要集中于预先研究、认证、基础科研攻关,较少有实体产品产出。GJB9001B-2009质量管理体系借鉴并参考了军用产品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据此实施质量管理及评定。这一点导致了高校国防科研项目管理中对产品及产品过程的理解不够充分,在科研管理过程中忽视了产品设计、实施过程以及顾客要求的沟通。

加之承担国防科研项目的科研人员需要完成授课工作量及其他科研任务,因此管理中忽视了对过程的管理,对过程管理的实施执行无法到位。

2.加强高校国防科研项目过程管理的重要性

国防科技产出的是国家第一战斗力,国防科研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不容忽视的。基于此,高校国防科研不仅要落实和体现GJB9001B-2009质量体系要求,更需要做实、做稳每一个过程,包括科研与生产。

其次,国防科研项目落实过程管理有助于项目平稳安全地运行,提高项目质量。管理部门对项目实施的全过程。

同时,厘清项目过程,提升管理质量有利于举一反三,为今后的项目执行与实施提供参考建议,能有效提高管理效率,加大项目成果实现。

二、清单革命

清单革命是白宫健康顾问阿图・葛文德在医疗、行政、保险等行业掀起的一场革命。

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简单问题,这是清单革命的精神,它所提倡的是一种体制的建立与执行。

清单革命提倡的四大原则是:权利下放,简单至上,人为根本,持续改善。

1.权利下放

中央集权式的管理容易减弱执行力,导致二级或三级管理部门的思维僵化。将决策权分解后分散到,让各个分支机构和个人都承担起相应的责任,这个是清单革命奏效的关键所在。

目前高校国防科研的管理一般是集中在学校科技管理部门,在国防科研项目过程管理中提倡权力下放原则能有效调动各个部门及实施者的积极性,让每个人都成为清单的制定者与参与者。同时督促大家积极进行讨论,结合各自的专业与分工执行清单。这样既避免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将繁琐复杂的过程管理程序集中到一个或几个部门,又能调动各部门和项目组各成员的积极性。

2. 简单至上

清单看起来是一连串需要快速、准确执行的条令,但选择清单要素的首要原则却和那些冗长、复杂的清单条目不同,那就是简单至上。清单要素的遴选必须坚守简单、可测、高效三大原则。

目前高校国防科研项目质量管理体系是建立在《GJB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之上,各高校在此基础上纷纷编写有《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等指导性文件,其中对各个阶段的原则和要求有详细解读。笔者建议在简单至上的基础上,对这些要求和原则进行简化,根据各个高校国防科研现状和具体方向的要求,做出不同的调整,制定一套完整的操作清单来完善项目过程管理。

3.人为根本

清单革命有效与否,关键还在于制定与执行的人。清单的力量是有限的,在危急情况或是复杂情况下,真正能解决问题的关键还在于人。清单革命倡导的是建立一种以人为根本,调动人类主观积极性的有效全面的体制,因此清单的制定与执行,最为根本的原则与落脚点还在于人。

国防科研项目过程管理看似是对单个科研项目实施过程及质量的监督与管理,实则是对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与管理调配,其中包括职能部门管理者与项目执行者。将各种人力进行最佳的匹配与安排,同时充分吸取以往的经验,制定以人为本的清单,这才是有效的清单制定的根本。

4.持续改善

持续改善即保持清单的自我进化能力。就算是最简单的清单也需要不断改进。这一原则在科研项目管理中更是如此。国防科研项目过程管理需要我们在制定清单后不能抱着一劳永逸的思想,必须在操作和实践的过程中持续改进。每个项目都需要适时的调整自己的清单,同时将合理有效的清单进行推广,就是一种最大的改进。

三、结论

清单从来都不是大而全的操作手册,而是理性选择后的思维工具。抓取关键,不仅是基准绩效的保证,更是高绩效的保证。高校国防科研项目过程管理看似繁复凌乱,其实抓住重点和中心,将清单落实到每个项目组和各个部门中,不断持续的进行改善,并以人为制定与执行之根本,方能提高管理效率,实现有序、生态的管理。

参考文献:

[1]张明,蒋兴华.高校国防科研工作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13)

[2]李国栋科研项目过程管理探析[J].中国高校科技,2011(12)

[3]张华科研管理部门在项目过程管理中的职能与角色定位[J].创新探索,2011(12)

[4]贾子申新形势下加强高校科研项目过程管理的实践[J].中国轻工教育,2010(5)

[5]王. 如何加强高校国防科技项目的过程管理[J].中国高校科技,2013(8)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