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6 16:13:32
序论:在您撰写初中音乐教学随笔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1.了解音乐的内涵,奠定理解音乐的基础
中学音乐教学的主要任务应当是让学生具有较为准确的感觉和感受音乐的能力。按理说,凡具有听觉的生物就应该具有感觉音乐的能力,但这种感觉未必准确,因为音乐并非仅针对声音,它不仅包括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还包括声音所表达的气氛、情感、形象,平常所说的“对牛弹琴”即指对音乐所表现的气氛、感情、形象的不理解,让学生对各种音乐符号的学习、记忆,以及视唱、听写练习,等等,都是为了让学生对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具有较为准确的感觉,这是音乐的基本常识,是理解音乐的基础。
2.指导学生欣赏音乐,尊重学生的心理反应
音乐所表现的气氛、情感、形象的感觉属于理解音乐的范畴,只有理解音乐才有可能使精神受到熏陶。在全国统编的中学音乐教材中,在欣赏教学中基本上是让学生按照教材的规定,在教师引导下去听、去想的。对于理解能力还不太强的学生来讲,这样做当然是必要的。但由于人们对音乐的感受会受环境和心情等因素的影响,同一段音乐对于不同心情的学生来说,完全有可能引发出不同的心理反应,特别在不公开作品标题和不进行引导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因此,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应当允许学生对相同音乐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只要学生听后所产生的心理反应是有道理的,而且的确引发出了符合本人心情的联想与想象,教师就应当予以承认,因为音乐的作用就在于引发听者的心理反应,而这种反应并非仅仅局限于该段音乐的标题,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听者的心情不同,引发出的心理反应有别是可能的,但对音乐所表现的感情的理解是不应该有分歧的(因为正常人产生感情的心理基因是相同的),如果有个别学生对感情的理解与大家出现了分歧,那么必定是由于某种特殊原因产生了特殊的心理障碍,切莫轻易否定,要仔细地诱导并研究,说不定会有新发现。
3.构建师生互动的新课堂
音乐是一门艺术,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是通过聆听音乐、欣赏音乐而达到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以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的活动。在音乐课堂中,音乐老师唱独角戏,缺少师生互动的现象仍然存在。如何才能在音乐课堂上使教师与学生互动呢?这是一个需要我们不断思考、不断改进的问题。
初中的音乐教程中涉及很多欣赏课,每次在上欣赏课的时候,教室里总会不时传出嘻嘻哈哈的笑声,不是因为音乐有多么欢快,而是学生们认为音乐听起来很搞笑。例如:在欣赏《白毛女》选段的时候,学生们就哈哈笑,居然还有人说:“老师这是什么啊?能换流行音乐听吗?”他们根本没有耐心听下去。在上唱歌课的时候,学生大多数觉得音乐书上的校园歌曲没有流行音乐好听,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敷衍了事,哼唱几下就算完成了任务。开展活动时大家很积极,但是想的是“别人表演自己看”。例如:在学习《让世界充满爱》的时候,学生们被分成了几个小组,要求以不同的方式表现这首歌曲,讨论的时候还很积极,但是当要求各小组派一两名代表时,大家就你推我,我推你,到最后上台表演的人少之又少。无论是欣赏课还是唱歌课,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似乎缺少了一些剂,师生的互动似乎有些苍白。
每个学年段的学生都有不同的需求,小学生们总希望音乐课就是他们的游戏课,而初中生们总希望音乐课老师能教些流行歌曲,希望老师能不断给他们带来惊喜。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所以老师们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兴趣实施教学,比如在初中音乐课程中,可以在一节课快结束时播放一些流行音乐作为学生们本节课表现好的奖励,还可以组织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创编、即兴表演等活动,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对学生创编的动作或者表演的节目进行评价、总结,这样就能做到“教”与“学”的很好互动。
4.营造创新氛围,激发创作灵感
良好的音乐氛围可以使学生置身于音乐美的熏陶中,利用游戏导趣,使学生寓教于乐,轻松愉快:利用美的直观事物激趣;加强学生的艺术实践启趣;丰富教学内容,开阔视野唤趣。创新教育的指导思想在于营造创新的氛围和愉快轻松的教学环境,挖掘教材内容,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让学生在感受音乐美的同时创造美。如:为歌曲配打击乐节奏、为优美的旋律配身势练习(手脚动作的协调配合)、填空完成旋律、为旋律配歌词、改编歌词、改编旋律、创作旋律,可以让学生利用废易拉罐、酒瓶盖、茶杯、瓷碗等材料自制打击乐器。这些活动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灵感,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自主参与、自主研究。提高创造力。使学生参与创作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这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
5.采用多种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本校学生音乐基础差的特点,在使用音乐新教材的同时,想方设法,找资料,给学生补基础,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5.1教材程度深,在课堂上安排一定时间观看光碟,对各单元内容作介绍,学生以欣赏为主,达到开阔视野、提高审美能力的目的。
5.2对乐理知识的教学,从基础抓起,每堂课选几节乐谱视唱。让学生学会划拍、打节奏、哼曲调,逐步提高识谱能力。虽然大部分同学有困难,但一个学期教下来,学生的进步还是较快的。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生;音乐;学习兴趣
我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命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事实上正是如此,音乐可以给人们带来美好的享受。正因为如此,很多初中生对音乐都充满了无穷的兴趣。在课间的时候只要认真观察,总会发现有那么几个学生在小声哼唱着自己喜爱的歌曲。遗憾的是:虽然初中生如此喜欢音乐,但是却有不喜欢上音乐课的学生。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初中音乐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所造成的。如何有效激发初中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呢?
一、更新教学观念,激发音乐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传统的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往往只对一些枯燥的音乐知识进行技能训练。这样的教学方式显然是不完美的。在没上音乐课之前,很多学生都是满怀希望地盼望音乐课,音乐课可以让他们感受到轻松愉悦。但是,当他们真正上音乐课之后却非常失望,他们发现音乐课仅仅只是一些抽象的音乐概念或者是音乐知识的堆砌。试想这样的音乐课堂怎么可能会激发起初中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呢?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初中音乐教师必须要更新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要时时做到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新课程标准所提出来的全新理念,这个理念的提出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标志。作为新时代的一名初中音乐教师,我们必须要时刻做到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在引导同学们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时候,传统的教法就是播放音乐让学生用心体悟。事实上,对于音乐知识相对贫乏的初中生来说,这样的教学方式是很难起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的,也很难激发初中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为了有效激发初中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我在播放这首音乐的时候,还配以故事朗诵。故事的梗概大体是:梁祝相识――草桥结拜――同窗三载――十八里相送――抗婚――楼台相会――化蝶。听到这个故事,同学们再去欣赏音乐自然能很容易体会到音乐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这样的教学方式正是以人为本的真正体现,有效激发了初中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二、运用学科整合,激发音乐学习兴趣
音乐学科与很多学科教学是相互联系的。基于此种情况,我们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不妨运用学科整合的方式来激发初中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这一点我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已经进行了多次验证。教学实践结果表明:运用学科整合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初中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例如,在执教《大海啊,故乡》的时候,我首先是要求同学们进行听唱练习。由于这首歌很多同学以前都听过,因此,很快同学们就学会了。学会之后,我还运用了合唱、领唱以及男女生伴唱等形式,让同学们对这首歌进行反复练习。做完这些练习之后,离下课还有一段时间。为了有效激发初中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我要求同学们在听歌的时候配以《大海》这首诗进行朗诵。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同学们朗诵得非常有感情。而正是这一小小的举动,却有效激发了同学们的音乐学习兴趣。下课很久了他们还不愿意离开教室,这一点让我感到非常欣慰。
在执教《春之声》一课的时候,我发现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并不浓。看到此种情况,我略感失落,但是又非常庆幸。幸亏我之前准备了一手: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把《春之声》这首歌曲与《春晓》这首诗有效地结合起来,并配以了若干动画。面对这样的教学形式,同学们的眼前一亮,学习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除此之外,我还利用美术知识,把《春之声》这首歌曲的曲谱画得有声有色。这样的学科整合方式,不仅有效激发了初中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还促进了同学们对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
三、发挥学生联想,激发音乐学习兴趣
音乐艺术具有一定的自由性和模糊性特征,而正是因为音乐的模糊性和自由性也给予了人们更多想象的空间。因此,我们初中音乐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是要死板地进行音乐教学,而是要更多地发挥学生的联想,让同学们在联想的过程中产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组织学生欣赏《九寨沟音画》的时候,同学们纷纷被这首美妙的歌曲所吸引。看到同学们如痴如醉,我适时提出了这样一个想法,让同学们利用这首歌曲自己再根据其他一些风景名胜自编歌词。这个任务布置下去之后,大家积极性很高,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联想。于是就出现了诸如:“美丽的武陵源,田园风光,秀美和谐,翠竹依依,炊烟袅袅,令人陶醉。”“美丽的丽江古城,郁郁葱葱,花木清香,古朴壮丽”等美妙的歌词。歌词虽然很短,但是也足见同学们的用心良苦,他们是真正用心去写的。再如,学习新疆民歌《青春舞曲》的时候,我要求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想象编写了很多类似的歌词并创造了类似的几个小节的音乐节奏。同学们对于完成这样的任务都非常感兴趣。音乐是一门艺术,而艺术都离不开联想,这也是运用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初中生音乐学习兴趣的真正原因。
爱因施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初中生缺乏对音乐课的学习兴趣,那么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根本是不能实现的。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要多进行有效激发初中生的音乐学习兴趣的研究。为初中生创造一个乐学的教学环境,让他们在音乐的海洋里自由翱翔!
参考文献:
[1]刘秀芹.初中音乐教学随笔[J].考试周刊, 2012(40).
[2]封喜花.论中学音乐教学[J].新课程,2011(8).
[3]张云霞.如何上好一节音乐课[J].科学教育,2011(4).
[4]侯亚敏.让创新的火花在音乐课堂上绽放[J].教育教学论坛,
关键词:江苏地区;初中音乐教学;本土化
江苏,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江苏的音乐基础深厚,其中江苏民歌,在中国各众多民歌之中深具代表性和影响力,像苏南民歌《茉莉花》、苏北民歌《拔根芦柴花》、民乐《二泉映月》等广为流传,历久不衰。江南丝竹是具有代表性的民间音乐。江苏的地方戏曲表演艺术也是品种众多,现存的影响较大的有昆剧、锡剧、淮剧、扬剧、滑稽剧、淮海戏、柳琴戏、梆子戏等。带有江苏地方特色的曲艺也各具特色,其中苏州评弹、评话,扬州评弹、评话,徐州琴书,淮海锣鼓,南京白局等影响较大。作为全国的教育大省,江苏地区的初中学生对江苏本土音乐认识有多少呢?
现在的中学生,他们所接触的音乐环境几乎被电台、电视台、电脑网络中的音乐所占据,这些媒体被大量的流行音乐包围。从心理学角度看,这些通俗音乐与民族音乐相比,旋律简单、舒畅,朗朗上口,歌词内容大多以情爱为主题,此类内容恰恰为中学生的情感发展提供了宣泄的机会。因此,大多数中学生排斥民族音乐,对民族音乐有着极大的偏见,对民族音乐知识更是知之甚少,以至于有的学生把《光明行》的曲作者刘天华说成是刘德华,这不得不让音乐老师痛心。
《新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以激发热爱祖国音乐艺术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可见弘扬民族音乐的重要性。随着新课改,初中音乐教材在不断地更新与完善,但我认为弘扬民族音乐要先从本地区乡土音乐开始,这样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从古至今,乡土音乐就是一部生动形象的地方史,它是人们美好愿望的寄托,也是本土人们社会生活的缩影。在内容上有不少取材于当地的民间传说,反映了本地的风土人情,在表现形式上符合当地人的审美取向,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学习、欣赏乡土音乐具有其他音乐难以替代的作用。优越的乡土音乐环境与基础,等待着课堂音乐教学去抓住精髓,体会精妙,评点特色,总结规律。让学生从乡土音乐入门,对民族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然后由学习而继承,由普及而提高,应是发展民族音乐的最佳途径。然而在多元文化交融的今天,我们江苏地区所使用的初中音乐教材中又有多少关于江苏本土音乐的内容呢?请随笔者走近教材,看看江苏地区初中音乐教材的使用情况:
现在江苏地区初中音乐教学主要使用人教版和苏少版的教材。其中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材由“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四个教学领域构成的。而苏少版由“表现与实践”(演唱、演奏)、“感受与鉴赏”(欣赏)、“活动与创造”三个模块够成。从以上两个版本的教材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人教版只有七年级没有江苏本土音乐的内容,八年级和九年级的四册书中各有一个单元通过“感受与鉴赏”教学来感受江苏本土音乐,另外,在“创造”和“音乐与相关文化”教学中也提到江苏本土音乐相关知识。在苏少版中,则恰恰相反,只有七年级有江苏本土音乐的内容,并通过“表现与实践”、“感受与鉴赏”来实现的,八年级、九年级的音乐教学中都没涉及到。可见,不论使用哪个版本的教材(特别是苏少版),江苏本土音乐内容都很少。 面对这样的现状,作为教师,有义务弘扬本土化,而作为一种文化,更应该延续下去。
在江苏地区初中音乐教学中,该如何把这样一种文化延续下去呢?又该如何培养学生对江苏本土音乐的特别情愫呢?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要想解决好这一系列问题,首先要加强自身修养和知识积累,同时加强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解读新课标,努力处理好“多元化”与“本土化”的关系,即:音乐教育要以本民族音乐为基础,然后尽可能地强调“多元化”……
现就以上想法作一具体阐释:
一、教师是课程理念的主要实施者,要实现民族音乐教育的目的,首先要培养、造就一批具有民族音乐教育能力的师资队伍。目前,江苏地区中学音乐教师队伍中,一部分教师没有或很少受过基础的民族音乐教育,缺乏系统的江苏民间音乐知识,对民间艺术只是略知一二,不甚了解,很难谈得上喜欢。音乐是情感艺术,如果音乐教师自己已经感动于古老的江苏民间艺术,在师生互动的课堂中,学生肯定可以在教师的感染下产生共鸣。试想一个不喜欢江苏民歌的教师怎能培养出喜爱江苏民歌的学生呢?可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不容忽视。因此,音乐教师应该主动学习、研究江苏的民族民间音乐,除了具有一定的民族音乐理论知识,能准确地区分苏南、苏北各地方、各类民歌,掌握典型的戏曲和曲艺音乐,如昆曲、苏州评弹等能力外,还要演唱一定量的江苏民歌的能力,除此之外,至少掌握一门民族乐器,并具有组织小型民乐队的能力。
二、面对江苏地区现行初中音乐教材中江苏本地区乡土音乐内容短缺,需要编写一套具有江苏民歌、地方戏曲、器乐曲等本土化音乐为内容的补充教材进行系统教授,这样学生就可以从与自己生活贴近的乡土音乐教材中熟悉本土的家乡音乐,从音乐的潜移默化中获得爱家乡、爱祖国的熏陶。
三、在教学中,有意识地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江苏民间音乐的兴趣。
(一)以课堂教学为主,全面落实本土音乐教育内容
1.从学唱江苏民歌入手
江苏民歌色调清雅,如诗如画,生动地表现了江苏民间艺术的神韵,从苏北到苏南可谓是“苏北号子花”“苏南风情录”……最具代表性的有苏北民歌《杨柳青》《拔根芦柴花》,苏南民歌《茉莉花》《太湖美》《满江红》《孟姜女》《无锡景》《月儿弯弯照九州》等堪称音乐珍品,她们从田野走上舞台,其独特的魅力深深感染了中国和世界。在教唱这些歌曲时,首先要向学生介绍歌曲所包含的内涵,使学生充分理解词和曲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在学唱过程中自始至终接受民族音乐的情感教育和知识技能的训练。如:《茉莉花》,歌词是诗,唱出来是歌,节奏韵律是舞蹈,旋律线条里有图画……这正是江苏儿女孜孜以求地追求幸福生活的写照。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感受并体检:同一首《茉莉花》在使用不同方言演唱时所产生的不同情绪,用原汁原味的扬州话来演唱,流畅轻盈;用苏州话演唱,柔美委婉;用普通话又是一种风味。另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唱唱哼哼其它变体的《茉莉花》,如中原的淳朴真挚,东北的潇洒明快,让学生通过比较,再来谈谈江苏民歌《茉莉花》的魅力,从而产生自豪感。又如:在《无锡景》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创编歌词,通过《无锡景》优美的曲调唱出自己想说的话,使学生从内心喜欢江苏民歌。
2.从音乐欣赏入手
音乐欣赏是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欣赏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等电教手段视听结合,靠直观画面音响去激发学生对民间音乐的共鸣,如欣赏笛子独奏曲《姑苏行》,教师可以在播放《姑苏行》音乐的同时,配以清淡隽秀的水粉画《水乡》或播放姑苏古城庭台楼阁的美景,这样学生在欣赏时,既有看的,又有听的,仿佛身临其境,再加上教师话语的引导,很容易感悟到主题思想,无形中产生强烈的爱家乡之情。
(二)走出课堂,广泛开展本土音乐教育
加强中学生的民族音乐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民族素质是一项全面的工程,它不仅需要课堂教学的重点培养,更需要课外、校外、社会业余文艺活动的有力配合。
1.组织各种业余音乐活动
为促进学生的本土音乐教育,学校可以利用校园广播,创建民族音乐味浓厚的校园环境;可以组织各种江苏民间音乐(民歌、戏曲)比赛和民间音乐知识竞赛;有条件的中学可以组建一支“江南丝竹”乐队;巧用艺术节,为学生提供交流本土音乐的舞台,宣传江苏本土音乐。
2.走出校园,开展校外民族音乐教育
在不影响正常课堂教学的前提下,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校外音乐艺术实践及民族文化交流活动,可以让学生去生活中找几首自己家乡的民歌,和家长一起学唱一段地方戏,如柳琴戏。学校还可以请来社会上一些知名的民乐团、民乐演奏家、戏剧演员给学生表演、做讲座。教师还可以录制“江苏卫视”的一些大型广场演出给学生看,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这些文化节演出,有些演出家乡味很浓,更能使学生责任感与主人翁意识油然而生。
当今多元文化成为国际音乐教育的主流,但是在强调“多元文化”教育的同时,不能忽视了“本土文化”的教育。“本土文化”是一个民族自身的文明,是人们世代相传的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里面包含有太多的思想和文化内涵,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根。所以说,加强民族音乐教育,从小培养孩子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是民族音乐发展的关键。不论世界如何变幻,音乐如何繁荣与发展,人们身居何处,民族音乐的旋律永远是最贴近他们心灵的最美的声音。这正是新《课标》中民族音乐地位最重要的体现,也是音乐教育矢志不渝的永恒追求。因此,江苏地区初中音乐教学要以本土音乐为基础,然后尽可能地强调“多元化”。
参考文献:
[1]陈丽艳.《论民族音乐在新中的体现与运用》.乐
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2]张绪培总主编,吴锐淼主编.《中小学音乐教学案例专题
研究――如何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浙江
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
江苏作为历史上许多朝代的地域政治文化中心,历史悠久,文化遗产极为丰富。江苏的音乐基础深厚,其中江苏民歌,在中国各众多民歌之中深具代表性和影响力,像苏南民歌《茉莉花》、苏北民歌《拔根芦柴花》、民乐《光明行》等广为流传,历久不衰。江南丝竹是具有代表性的民间音乐。江苏的地方戏曲表演艺术也是品种众多,名家迭出,现存的影响较大的有昆剧、锡剧、淮剧、扬剧、滑稽剧、淮海戏、柳琴戏、梆子戏等。带有江苏地方特色的曲艺也各具特色,其中苏州评弹和评话、扬州评弹和评话、徐州琴书、淮海锣鼓、南京白局等影响较大。然而,在这方如此肥沃的土地上,作为全国的教育大省,江苏的初中学生对江苏本土音乐的了解又有多少呢?
网络、电视、电台等成为学生与音乐接触的主要媒介,而这些媒体又被大量的流行通俗音乐充斥着。从心理学角度看,这些通俗音乐与民族音乐相比,旋律简单、舒畅,朗朗上口,歌词内容大多以爱情和青春为主题,此类内容恰恰为中学生的情感发展提供了宣泄的机会。因此,大多数中学生很少接触到民族音乐,对民族音乐知之甚微,更别指望欣赏到乡土音乐的美。以至于有的学生把《二泉映月》的曲作者刘天华说成是刘德华,这不得不让身为音乐教师的我无奈和痛心。
《新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以激发热爱祖国音乐艺术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可见弘扬民族音乐的重要性。随着新课改,初中音乐教材在不断地更新与完善,但笔者认为弘扬民族音乐要先从本地区乡土音乐开始,这样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从古至今,乡土音乐就是一部生动形象的地方史,它是人们美好愿望的寄托,也是本土人们社会生活的缩影。在内容上有不少取材于当地的民间传说,反映了本地的风土人情,在表现形式上符合当地人的审美取向,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学习、欣赏乡土音乐具有其他音乐难以替代的作用。优越的乡土音乐环境与基础,等待着课堂音乐教学去抓住精髓,体会精妙,评点特色,总结规律。让学生从乡土音乐入门,对民族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然后由学习而继承,由普及而提高,应是发展民族音乐的最佳途径。然而在多元文化交融的今天,我们江苏地区所使用的初中音乐教材中又有多少关于江苏本土音乐的内容呢?请随笔者走近教材,看看江苏地区初中音乐教材的使用情况:
在江苏地区初中音乐教学中,主要使用人教版和苏少版的教材。其中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材由“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四个教学领域构成的。而苏少版由“表现与实践”(演唱、演奏)“感受与鉴赏”(欣赏)“活动与创造”三个模块够成。从以上两个版本的教材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人教版只有七年级没有江苏本土音乐的内容,八年级和九年级的四册书中各有一个单元通过“感受与鉴赏”教学来感受江苏本土音乐,另外,在“创造”和“音乐与相关文化”教学中也提到江苏本土音乐相关知识。在苏少版中,则恰恰相反,只有七年级有江苏本土音乐的内容,并通过“表现与实践”“感受与鉴赏”来实现的,八年级、九年级的音乐教学中都没涉及到。可见,不论使用哪个版本的教材(特别是苏少版),江苏本土音乐内容都很少。面对这样的现状,作为教师,有义务弘扬本土化,而作为一种文化,更应该传承下去。
在江苏地区初中音乐教学中,该如何把这样一种文化传承下去呢?又该如何培养学生对江苏本土音乐的特别情愫呢?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要想解决好这一系列问题,首先要加强自身修养和知识积累,同时加强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解读新课标,努力处理好“多元化”与“本土化”的关系,即:音乐教育要以本民族音乐为基础,然后尽可能地强调“多元化”……
现就以上想法作一具体阐释:
一、教师是课程理念的主要实施者,要实现民族音乐乡土音乐教育的目的,首先要培养、造就一批具有民族音乐教育能力的师资队伍。目前,江苏地区中学音乐教师队伍中,一部分教师没有或很少受过基础的民族音乐教育,缺乏系统的江苏民间音乐知识,对民间艺术只是略知一二,不甚了解,很难谈得上喜欢。音乐是情感艺术,如果音乐教师自己已经感动于古老的江苏民间艺术,在师生互动的课堂中,学生肯定可以在教师的感染下产生共鸣。试想一个不喜欢江苏民歌的教师怎能培养出喜爱江苏民歌的学生呢?可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不容忽视。因此,音乐教师应该主动学习、研究江苏的民族民间音乐,除了具有一定的民族音乐理论知识,能准确地区分苏南、苏北各地方、各类民歌,掌握典型的戏曲和曲艺音乐,如昆曲、苏州评弹等能力外,还要演唱一定量的江苏民歌的能力,除此之外,至少掌握一门民族乐器,并具有组织小型民乐队的能力。
二、面对江苏地区现行初中音乐教材中江苏本地区乡土音乐内容短缺,需要编写一套具有江苏民歌、地方戏曲、器乐曲等本土化音乐为内容的补充教材进行系统教授,这样学生就可以从与自己生活贴近的乡土音乐教材中熟悉本土的家乡音乐,从音乐的潜移默化中获得爱家乡、爱祖国的熏陶。
三、在教学中,有意识地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江苏民间音乐的兴趣
(一)以课堂教学为主,全面落实本土音乐教育内容
1.从学唱江苏民歌入手
江苏民歌色调清雅,如诗如画,生动地表现了江苏民间艺术的神韵,从苏北到苏南可谓是“苏北号子花”“苏南风情录”……最具代表性的有苏北民歌《杨柳青》《拔根芦柴花》、苏南民歌《茉莉花》《太湖美》《满江红》《孟姜女》《无锡景》《月儿弯弯照九州》等堪称音乐珍品,她们从田野走上舞台,其独特的魅力深深感染了中国和世界。在教唱这些歌曲时,首先要向学生介绍歌曲所包含的内涵,使学生充分理解词和曲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在学唱过程中自始至终接受民族音乐的情感教育和知识技能的训练。如:《茉莉花》,歌词是诗,唱出来是歌,节奏韵律是舞蹈,旋律线条里有图画……这正是江苏儿女孜孜以求地追求幸福生活的写照。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感受并体检:同一首《茉莉花》在使用不同方言演唱时所产生的不同情绪,用原汁原昧的扬州话来演唱,流畅轻盈;用苏州话演唱,柔美委婉;用普通话又是一种风味。另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唱唱哼哼其它变体的《茉莉花》,如中原的淳朴真挚、东北的潇洒明快,让学生通过比较,再来谈谈江苏民歌《茉莉花》的魅力,从而产生自豪感。又如:在《无锡景》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创
编歌词,通过《无锡景》优美的曲调唱出自己想说的话,使学生从内心喜欢江苏民歌。
2.从音乐欣赏入手
音乐欣赏是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欣赏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等电教手段视听结合,靠直观画面音响去激发学生对民间音乐的共鸣,如欣赏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教师可以边播放《二泉映月》的音乐,边播放着无锡惠泉山的美景,这样学生在欣赏时,既有看的,又有听的,仿佛身临其境,再加上教师话语的引导,很容易感悟到主题思想,无形中产生强烈的爱家乡之情。
(二)走出课堂,广泛开展本土音乐教育
加强中学生的民族音乐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民族素质是一项全面的工程,它不仅需要课堂教学的重点培养,更需要课外、校外、社会业余文艺活动的有力配合。
1.组织各种业余音乐活动
为促进学生的本土音乐教育,有条件的中学可以组建一支“江南丝竹”乐队,组织各种江苏民间音乐(民歌、戏曲)比赛和民间音乐知识竞赛,巧用艺术节,为学生提供交流本土音乐的舞台,宣传江苏本土音乐,利用校园广播,创建民族音乐味浓厚的校园环境。
2.走出校园,开展校外民族音乐教育
在不影响正常课堂教学的前提下,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校外音乐艺术实践及民族文化交流活动,可以让学生去生活中找几首自己家乡的民歌,和家长一起学唱一段地方戏,如柳琴戏。学校还可以请来社会上一些知名的民乐团、民乐演奏家、戏剧演员给学生表演、做讲座。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电视搜集优秀的乡土音乐作品提供给学生欣赏,如央视的音乐频道和相关音乐网站。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相关文化节演出,类似的文化节演出乡土气息浓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
当今多元文化成为国际音乐教育的主流,但是,在强调“多元文化”教育的同时,不能忽视了“本土文化”的教育。“本土文化”是一个民族自身的文明,是人们世代相传的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里面包含有太多的思想和文化内涵。所以说,加强民族音乐教育,从小培养孩子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创造良好的音乐环境,是民族音乐发展的关键。不论世界如何变幻,如何繁荣与发展,人们身居何处,音乐永远是最贴近心灵的声音,而民族音乐更是浸润到了心灵深处。这正是新《课标》中民族音乐地位最重要的体现,也是音乐教育矢志不渝的追求。面对如此富饶而美丽的乡土音乐,需要我们做的就是握紧这方沃土,呼吸她的芬芳。
参考文献:
[1]陈丽艳.《论民族音乐在新中的体现与运用》.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关键词:兴趣教学;初中音乐;新课标
中图分类号:G633.9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1-0237-02
音乐是一种陶冶人情操最好的工具,也是一种心情最好的表达形式。虽然音乐对于很多学生来讲不算入考试成绩,但是不能以此判断音乐就没有意义。音乐对于一个人的情操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一个人学习水平非常高,但是他缺少艺术细胞,也就不会有很好的宣泄方式。如果音乐可以成为很多人的情绪宣泄方式,那么他们就会变得平和一些,进而会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而不是为社会制造麻烦。音乐的力量是伟大的,是不容我们忽视的。
一、音乐的作用
虽然音乐算是一门艺术类学科,但很多学生对其并没有兴趣,因为音乐不会算入到他们的中考成绩,更不会影响他们读大学。其实,他们错了,音乐虽然不能算入一个人的中考成绩,但是对于特长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他们可以依靠自己的特长考入理想的学校;而对于非艺术类学生来讲,学习音乐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平时学习过程中,环境和压力都会给学生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很多学生弃学或者是心理发生扭曲,这些都是因为没有好的宣泄方式造成的。如果一个人没有兴趣爱好,那么当他郁闷的时候,必然会找到一种宣泄方式。如果他以努力学习作为宣泄的方式,那我们无可厚非,但是长期压抑也会让一个人崩溃的。而对于一些心理不健康的人来讲,如果没有好的宣泄方式,那么他很可能会做出危害社会的事情来。很多事实表明,一些科学家之所以会被累垮,都是因为他们只知道工作,而缺少娱乐。陈景润就是非常好的例子,他一心一意搞科研,而对于身边的任何事情都没有兴趣,致使他很早就住进了医院。音乐的力量是伟大的,我们不能够忽视这种软工具的力量[1]。
二、学生不喜欢音乐的原因分析
对于音乐来讲,大部分学生还是能够接受的。为什么会存在一些讨厌音乐的学生呢?其实答案无非两方面,内部和外部因素决定他们的爱好[2]。
1.内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包括学生个性和自身特点。一些学生对音乐本身就非常反感,无论如何都不喜欢音乐,这是一类人;另一类就是由于本身音乐天赋全无,肺活量小,加上嗓子破,这些硬伤导致他们不得不放弃对音乐的追求。对于前者而言,他们对音乐不感冒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曾经发生过不愉快的事情,而在这个过程中恰巧有音乐的成分,这就导致他们对音乐的厌恶。例如偶而在和父母吵架或者是发生更不愉快的事情的时候,一边响起了某种音乐。这件事情之后,每当他听到这种音乐,就会想起一些不愉快的事情,所以他们干脆就放弃了听音乐。而对于后者而言,自身素质是一方面,社会舆论是另一方面。如果一个人的嗓子非常差,我相信他也会偶尔哼哼一些小曲[3]。但是他们在欣赏自己的音乐的时候,看到社会上其他人对他的评价,就必然会导致他停唱。
2.外部因素。学习压力是学生不喜欢音乐的主要方面,很多学校,尤其是寄宿学校也不允许学生带随身听等音乐工具。学生自身压力来自于学习,他们有着升学的压力,而且还有着各科教师给他们的压力。这些都导致了学生对音乐望而却步。而对于一些非常喜欢音乐的学生,他们的音乐欣赏途径也被学校的管理制度掐断。很多学生在父母面前听的最多的就是,好好学习。所以他们不得不放弃自己的爱好,去努力学习。但是当他们学习累了之后,由于没有他们感兴趣的音乐,也就导致了他们无处寻找自己的兴趣,这其实是非常不合理的一种现象[4]。
三、兴趣教学
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音乐的机会和场所,让他们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中尽享音乐带给自己的快乐和轻松,为学生更好地去学习专业知识提供一个放松的平台,这就是音乐教学的主要目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音乐不仅可以放松心情,还可以很好地陶冶情操,为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打下良好基础。
1.兴趣培养。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主要是针对一些对音乐不感冒的同学,他们对音乐是非常闭塞的,所以如果可以打开他们的心扉,让他们喜欢上音乐,就可以给他们一种非常好的放松方式。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更有利于其其他科目知识的学习。而对于那些本身就对音乐非常感兴趣的同学,我们应该给他们正确的指导,让他们对音乐的喜欢更规范更科学。因为很多同学偷偷使用随身听,而耳机会对他们的听力造成很多不好的影响,所以,我们应该对他们进行合理的劝解。另外就是告诉他们,音乐课可以随意欣赏音乐,但是在其他文化课中绝对不能够欣赏音乐,否则音乐教学的意义就完全失去了[5]。
2.欣赏自然界的音乐。音乐本身是来源于自然,而自然界的音乐也是最美的音乐。鸟语花香是自然界最美的声音,自然界给了人类最好的生活环境和音乐。让同学们感受自然界的音乐,感受大自然的力量,对于同学们提高对音乐的兴趣,和更好地放松心情提供了便利。带学生去自然界欣赏自然界的美丽风光,让学生们根据自然界听到的声音,去自己编排一种音乐。同学们通过过滤自然界的声音,寻找更好的声音,激发了他们对音乐的灵感,同时给他们带来了愉悦的心情。
参考文献:
[1]侯亚敏.让创新的火花在音乐课堂上绽放[J].新课程,2011,(16).
[2]封喜花.论中学音乐教学[J].新课程,2011,(08).
[3]黄杰.中学音乐课堂要注重兴趣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09,(09).
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有机会在这里与大家交流,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情。谈起教育教学,在座的各位都是行家里手。在此,谨将自己任职骨干教师以来的工作情况以及点滴心得体会汇报于下,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师德方面:
始终自觉以一个骨干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严于律己,从各个方面树立教师的良好形象。
生活中,遵纪守法、孝敬父母、善待邻舍;工作中,精心备课,课堂精致,与同事愉快相处,对学校真心维护。把热爱学生、热爱本职工作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以教师职业道德为准则,自我奋斗目标与学校发展目标统一,以关注学生素质的培养和个性发展为核心,做“学生喜欢、同事支持、领导放心的教师”。并做到时时刻刻,事事处处。
二、育人方面:
坚持爱心育人,身正为范。曾经做过一学年的班主任,后因身体原因脱离了班主任工作。在工作中,愿意蹲下身来聆听学生的心声,甘做学生的朋友、师长。关注教育中的细节,关注学生的心理,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全面了解、研究、评价学生,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开发校内外课程资源,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培养学生有自主、合作、探究的习惯,反思学习过程和自我评价的习惯。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全心全意的教育好学生。
三、教学方面:
1、潜心教学研究,有明确的专业发展目标。
以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理念指导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有教育教学改革的决心与行为。能依据新课程的理念与要求,实施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教后能够进行理性反思,将教学方法、技能看成是一种艺术,时刻以研究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积累丰富的教育理论和学科知识,能把握所教教材内涵,掌握教学规律,体现教学个性,把构建高效音乐课堂作为自己每天的教学目标。我的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目标:基础型教师——经验型教师——研究型教师。
2、奋斗目标明确,教学改革愿望强烈。
不循常规,敢想敢做,既关注自身的发展,又关心事业的创新。对自己,抓课前钻研教材,学情分析,充分做好课前准备;抓课堂教学效果,抓课后反思,问题研究。对学生,抓良好习惯培养;抓基本能力训练,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在平时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可能和空间。努力在课堂教学、学生管理、学生素质提高、班级管理等方面有所创新。
3、创新教学模式,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特色和教学风格。
用心上好每一堂课,认真做好教后札记,研究教学案例评析,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体现教学个性和教艺美感。静心撰写教育随笔,记录对教育教学的感悟及其成长经历、有效促进学科发展。每学期提供2节高质量的有特色的研讨课或公开课,上学年已经在校内执教了两节公开课,即初一年级的唱歌课《DO RE MI》和初二年级的欣赏课《广东民歌欣赏》。为传承京剧文化魅力,构建校园文化特色,让京剧艺术走进孩子们心中,两年来我在我的初一、初二课堂上循序渐进的开展了传统知识普及《京剧基础知识欣赏》,激起了学生的研究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并且曾在课外活动时间排练了男生、女生的现代京剧联唱、表演节目。
四、教科研方面:
(一)关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动态和趋向,学习教育理论专著。
立足自我专业发展和学校事业发展,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关理论和专业知识,把握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内涵,指导教学创新。做到了平时多读书,读好书,多一些知识的积淀,形成比较强烈的教科研意识。主动提高自身专业水平,使自己真正成为引领、推进新课程的带头人。
1、勤——时时处处皆学习。
俗话说:夜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我始终把工作放在第一位,在工作中勤于思考,力争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师。20xx年10月学习《音乐新课程改革理论》并写成心得。20xx年12月学习《中学音乐优秀教学设计》并写成心得。20xx年3月与全校的名师骨干教师一起赴青岛学习“高效课堂”,写成了《在探索中前行,在反思中成长——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高效课堂教学的反思与对策》一文,后又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写成了《音乐课有效教学行为》的反思。20xx年5月赴北京参加“全国校园合唱指挥研修班”,回来后写了学习心得。20xx年2月正值寒假期间,我静心拜读了《你能成为优秀的教师》一书,从这项山东省中小学人文教育研究与实践成果中学习了成为名师的6大职业素养和49个细节,阅读中一次次被书中多位名师的肺腑之言所打动,同时被书中多位名师所阐述的教育哲理深深折服,写成《做优秀的音乐教师》读后感。20xx年7月,参加全县教师暑期培训,写了总结《音乐鉴赏与作品分析之感想》。20xx年9月观摩第二轮立标课后写了心得体会。20xx年12月写了学习《中国教育报》的总结。
2、广——博采众长。
读书使我心灵充盈,眼界开阔,为汲取营养,提升自己,我制定了学习计划,并按照计划,自主学习了《中国音乐教育》、《中小学音乐教育》、《初中音乐新课程教学法》、《新课程教学问题解决实践研究》、《中小学音乐教师手册》、《中学音乐教师人文素质培养》、《奥尔夫学校音乐教材入门》、《中小学音乐教育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每月有计划的撰写业务理论笔记及教学随笔多篇,提升自己的理论高度和实践深度。尤其是在我今年生病养病的几个月时间里,忍着病痛,我把《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进行了细致的研读,为自己“充电”,或做批注书写自己的灵感,或做摘抄记录自己的感想,感觉受益匪浅。
3、深——读原著,明精髓。
学无止境,“学,然后知不足”。我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学习,把书籍作为我进步的阶梯。认真研读、学习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郑杰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你能成为优秀的教师》、《与优秀教师同行》、《与名师同行》、《骨干教师成长的秘诀》等专业书籍,从专家学者身上吸取理论精华,充实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
4、用——学以致用。
做有心人,多观察,多思考,善于积累,勤于动笔。 将自己的随思随想化为文字,积极投稿报刊杂志。20xx年撰写论文《论音乐教育在学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发表于《现代教育报》教师周刊,20xx年撰写论文《以音乐为本实施初中音乐新理念》发表于国家教育部主管的《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刊物,20xx年撰写论文《改变教学方法打造高效音乐课堂》发表于国家教育部主管的《教育学》刊物。
20xx年撰写论文《谈谈音乐欣赏课教学》在“感动中国——20xx年全国第三届音乐教案、论文大赛”中获三等奖;20xx年创作歌曲《我把祖国爱心窝》在“感动中国——20xx年全国第三届新创歌曲、歌词大赛”中获二等奖并发表收录于《感动中国——建国六十周年优秀原创音乐作品精选》一书。
(二)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研讨,不断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在各级教研活动中发挥辐射、示范作用。发展自己的研究能力和思维能力,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引领本学科教师推进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深入课堂听本学科的课和其他学科的课,从中不断汲取营养,全力推进学科建设,打造强势学科。提出本学科教育教学的改进方案,向学校及相关部门提出关于教学工作的合理化建设性意见,为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献计献策。
(三)充分利用网站资源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实现自我成长。
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每学期精心制作多个教学课件,并有效地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去,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利用网站资源与其他教师进行网上教研课改交流,达到资源共享,带动学校科研工作的开展,促进自身业务能力的提高。
五、专业技能方面:
积极参加专业技能实践锻炼,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忘不了与学校部分老师参加的20xx年春节文艺汇演文化广场展演健身操,展示了锦秋中学老师们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也忘不了与全校老师一起拼搏20xx年“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博兴教育系统合唱比赛,喜获二等奖,展现了锦秋人的积极豪迈。更忘不了与锦秋办事处的全体职工一起参加县委宣传部组织举办的“庆祝69周年及我县跻身全国经济百强”大型广场歌咏比赛,荣获二等奖。并且珍惜和积极投身于全县教育艺术团的每次排练和演出。
六、取得的点滴成绩:
20xx年9月被评为博兴县首批“骨干教师”,20xx年10月被评为“滨州市艺术教育优秀辅导教师”,20xx年3月入选全县学科中心教研组成员,20xx年9月被评为“博兴县第七批初中音乐学科教学能手”,20xx年12月被评为“滨州市第七批教学能手”。
七、不足和改进:
1、认真开展教育教学实践和教科研课题,出经验,出成果。
几年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的特长优势,通过开展学生问卷调查,我选定开展的校本教研课题是《京剧推广进校园》。计划三年内完成课题研究,做好课题研究报告、教学案例等,每学期完成1—2篇具有较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3000 字左右),力争每年有1—2篇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推广先进经验,传播新的教育理念,宣传和推介自己的研究成果,推动学校的艺术教育发展。
至今还未完成研制校本教材,正在末期整理之中。未严格按教学科研的规定深化过程研究,整理出相关的数据、资料,提供有理论高度和实践深度的研究报告,总结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2、用心积累学校的艺术教育成果,用爱打造精彩独特的艺术作品。
学校艺术人才的培养和艺术成果的积累需要课外活动时间的打磨,需要日积月累和坚持不懈,课外活动开展需要常态化,才能保证两年一届的全市、全县中小学艺术节节目精彩纷呈。
3、建立了自己的教育博客,达到资源共享。
利用网站资源记录自己在教育教学方面的经验,在课堂教学中的灵感和反思,与其他教师进行网上教研课改交流,刊载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至今已经积累了近百篇教育教学日志,但用于写博客的时间太少。
有机会在这里与大家交流,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情。谈起教育教学,在座的各位都是行家里手。在此,谨将自己任职骨干教师以来的工作情况以及点滴心得体会汇报于下,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师德方面:
始终自觉以一个骨干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严于律己,从各个方面树立教师的良好形象。
生活中,遵纪守法、孝敬父母、善待邻舍;工作中,精心备课,课堂精致,与同事愉快相处,对学校真心维护。把热爱学生、热爱本职工作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以教师职业道德为准则,自我奋斗目标与学校发展目标统一,以关注学生素质的培养和个性发展为核心,做“学生喜欢、同事支持、领导放心的教师”。并做到时时刻刻,事事处处。
二、育人方面:
坚持爱心育人,身正为范。曾经做过一学年的班主任,后因身体原因脱离了班主任工作。在工作中,愿意蹲下身来聆听学生的心声,甘做学生的朋友、师长。关注教育中的细节,关注学生的心理,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全面了解、研究、评价学生,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开发校内外课程资源,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培养学生有自主、合作、探究的习惯,反思学习过程和自我评价的习惯。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全心全意的教育好学生。
三、教学方面:
1、潜心教学研究,有明确的专业发展目标。
以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理念指导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有教育教学改革的决心与行为。能依据新课程的理念与要求,实施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教后能够进行理性反思,将教学方法、技能看成是一种艺术,时刻以研究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积累丰富的教育理论和学科知识,能把握所教教材内涵,掌握教学规律,体现教学个性,把构建高效音乐课堂作为自己每天的教学目标。我的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目标:基础型教师——经验型教师——研究型教师。
2、奋斗目标明确,教学改革愿望强烈。
不循常规,敢想敢做,既关注自身的发展,又关心事业的创新。对自己,抓课前钻研教材,学情分析,充分做好课前准备;抓课堂教学效果,抓课后反思,问题研究。对学生,抓良好习惯培养;抓基本能力训练,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在平时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可能和空间。努力在课堂教学、学生管理、学生素质提高、班级管理等方面有所创新。
3、创新教学模式,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特色和教学风格。
用心上好每一堂课,认真做好教后札记,研究教学案例评析,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体现教学个性和教艺美感。静心撰写教育随笔,记录对教育教学的感悟及其成长经历、有效促进学科发展。每学期提供2节高质量的有特色的研讨课或公开课,上学年已经在校内执教了两节公开课,即初一年级的唱歌课《DOREMI》和初二年级的欣赏课《广东民歌欣赏》。为传承京剧文化魅力,构建校园文化特色,让京剧艺术走进孩子们心中,两年来我在我的初一、初二课堂上循序渐进的开展了传统知识普及《京剧基础知识欣赏》,激起了学生的研究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并且曾在课外活动时间排练了男生、女生的现代京剧联唱、表演节目。
四、教科研方面:
(一)关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动态和趋向,学习教育理论专著。
立足自我专业发展和学校事业发展,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关理论和专业知识,把握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内涵,指导教学创新。做到了平时多读书,读好书,多一些知识的积淀,形成比较强烈的教科研意识。主动提高自身专业水平,使自己真正成为引领、推进新课程的带头人。
1、勤——时时处处皆学习。
俗话说:夜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我始终把工作放在第一位,在工作中勤于思考,力争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师。2008年10月学习《音乐新课程改革理论》并写成心得。2008年12月学习《中学音乐优秀教学设计》并写成心得。2009年3月与全校的名师骨干教师一起赴青岛学习“高效课堂”,写成了《在探索中前行,在反思中成长——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高效课堂教学的反思与对策》一文,后又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写成了《音乐课有效教学行为》的反思。2009年5月赴北京参加“全国校园合唱指挥研修班”,回来后写了学习心得。2010年2月正值寒假期间,我静心拜读了《你能成为优秀的教师》一书,从这项山东省中小学人文教育研究与实践成果中学习了成为名师的6大职业素养和49个细节,阅读中一次次被书中多位名师的肺腑之言所打动,同时被书中多位名师所阐述的教育哲理深深折服,写成《做优秀的音乐教师》读后感。2010年7月,参加全县教师暑期培训,写了总结《音乐鉴赏与作品分析之感想》。2010年9月观摩第二轮立标课后写了心得体会。2010年12月写了学习《中国教育报》的总结。
2、广——博采众长。
读书使我心灵充盈,眼界开阔,为汲取营养,提升自己,我制定了学习计划,并按照计划,自主学习了《中国音乐教育》、《中小学音乐教育》、《初中音乐新课程教学法》、《新课程教学问题解决实践研究》、《中小学音乐教师手册》、《中学音乐教师人文素质培养》、《奥尔夫学校音乐教材入门》、《中小学音乐教育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每月有计划的撰写业务理论笔记及教学随笔多篇,提升自己的理论高度和实践深度。尤其是在我今年生病养病的几个月时间里,忍着病痛,我把《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进行了细致的研读,为自己“充电”,或做批注书写自己的灵感,或做摘抄记录自己的感想,感觉受益匪浅。
3、深——读原著,明精髓。
学无止境,“学,然后知不足”。我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学习,把书籍作为我进步的阶梯。认真研读、学习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郑杰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你能成为优秀的教师》、《与优秀教师同行》、《与名师同行》、《骨干教师成长的秘诀》等专业书籍,从专家学者身上吸取理论精华,充实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
4、用——学以致用。
做有心人,多观察,多思考,善于积累,勤于动笔。将自己的随思随想化为文字,积极投稿报刊杂志。2008年撰写论文《论音乐教育在学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发表于《现代教育报》教师周刊,2009年撰写论文《以音乐为本实施初中音乐新理念》发表于国家教育部主管的《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刊物,2010年撰写论文《改变教学方法打造高效音乐课堂》发表于国家教育部主管的《教育学》刊物。
2009年撰写论文《谈谈音乐欣赏课教学》在“感动中国——2009年全国第三届音乐教案、论文大赛”中获三等奖;2009年创作歌曲《我把祖国爱心窝》在“感动中国——2009年全国第三届新创歌曲、歌词大赛”中获二等奖并发表收录于《感动中国——建国六十周年优秀原创音乐作品精选》一书。
(二)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研讨,不断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在各级教研活动中发挥辐射、示范作用。发展自己的研究能力和思维能力,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引领本学科教师推进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深入课堂听本学科的课和其他学科的课,从中不断汲取营养,全力推进学科建设,打造强势学科。提出本学科教育教学的改进方案,向学校及相关部门提出关于教学工作的合理化建设性意见,为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献计献策。
(三)充分利用网站资源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实现自我成长。
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每学期精心制作多个教学课件,并有效地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去,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利用网站资源与其他教师进行网上教研课改交流,达到资源共享,带动学校科研工作的开展,促进自身业务能力的提高。
五、专业技能方面:
积极参加专业技能实践锻炼,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忘不了与学校部分老师参加的2008年春节文艺汇演文化广场展演健身操,展示了锦秋中学老师们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也忘不了与全校老师一起拼搏2009年“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博兴教育系统合唱比赛,喜获二等奖,展现了锦秋人的积极豪迈。更忘不了与锦秋办事处的全体职工一起参加县委宣传部组织举办的“庆祝60周年及我县跻身全国经济百强”大型广场歌咏比赛,荣获二等奖。并且珍惜和积极投身于全县教育艺术团的每次排练和演出。
六、取得的点滴成绩:
2008年9月被评为博兴县首批“骨干教师”,2009年10月被评为“滨州市艺术教育优秀辅导教师”,2010年3月入选全县学科中心教研组成员,2010年9月被评为“博兴县第七批初中音乐学科教学能手”,2010年12月被评为“滨州市第七批教学能手”。
七、不足和改进:
1、认真开展教育教学实践和教科研课题,出经验,出成果。
几年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的特长优势,通过开展学生问卷调查,我选定开展的校本教研课题是《京剧推广进校园》。计划三年内完成课题研究,做好课题研究报告、教学案例等,每学期完成1—2篇具有较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3000字左右),力争每年有1—2篇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推广先进经验,传播新的教育理念,宣传和推介自己的研究成果,推动学校的艺术教育发展。
至今还未完成研制校本教材,正在末期整理之中。未严格按教学科研的规定深化过程研究,整理出相关的数据、资料,提供有理论高度和实践深度的研究报告,总结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2、用心积累学校的艺术教育成果,用爱打造精彩独特的艺术作品。
学校艺术人才的培养和艺术成果的积累需要课外活动时间的打磨,需要日积月累和坚持不懈,课外活动开展需要常态化,才能保证两年一届的全市、全县中小学艺术节节目精彩纷呈。
3、建立了自己的教育博客,达到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