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6 16:13:31
序论:在您撰写金融职业评估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职业胜任能力 金融资产评估 课程建设
文图分类号:C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10-251-03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与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转型,资产行业得到长足的发展,然而资产评估人才匮乏与市场需求激增的矛盾日益突出,市场需求的一系列变化对培养资产评估师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实现资产评估教育与市场需要相适应,将培养职业胜任能力的教学目标贯穿于日程教学之中,成为人才培养机构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职业胜任能力的内涵
(一)职业胜任能力
能力是一个非常抽象的词汇,不同行业对职业胜任能力有不同的理解与认识。通俗来说,职业胜任能力即指在工作中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始终保持在应有的水平之上,从而确保能为客户提供具有专业水准的服务。国外对职业胜任能力的关注与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职业胜任能力内涵也有了不断认识与深化。
(二)资产评估师职业胜任能力的要素
资产评估业是一个在我国仅有20余年的新兴智力密集型行业,资产评估师的职业胜任能力要素应该包括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三个要素。
1.职业知识。职业知识是从事某一职业的人们进行实践的必备知识,丰富的职业知识是形成职业胜任能力的重要要素。资产评估是一个综合性的交叉学科,资产评估活动中将涉及到会计学、法学、经济学、统计学、营销学、工程学、咨询学、管理学等多门学科知识,因此,对于一名资产评估师来说,完备职业知识可视为执业的基本工具。目前,高校在发展专业科学知识体系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资产评估专业的学科体系的系统化、合理化至关重要。
2.职业技能。职业技能是在掌握一定知识的基础上经过培养训练和实践锻炼而形成的,是对知识的应用,具有“操作”和“运作”的特性。在知识日新月异的新时代,资产评估业务的复杂性和新业务的不断涌现使得职业技能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资产评估师应具有的职业技能包括:(1)学习能力,即评估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工作中善于接受新知识,不断调整和更新已有的知识结构,进而提升自己的专业管理水平。(2)创新能力。在信息社会,创新是时代进步的源泉,资产评估师的经验积累固然重要,但其创新能力是行业发展的立足之本。创新能力要求评估师面对无固定解决模式的新问题时有独到的见解,不人云亦云。(3)沟通能力。在一个完整的评估项目流程中,从业务承揽、项目洽谈、资产盘查直至评估报告完成需要资产评估师与委托方、政府、团队的交流沟通以及团队其他成员的通力协作,因此资产评估师在工作中的理解能力、协调能力和表达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3.职业道德。由于资产评估是市场经济交易的需求产物,资产评估师在工作中肩负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职责,只有在工作中始终保持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用职业道德约束自己的行为,才能不越雷池,保持独立、客观、公正的立场,顺利完成评估工作。而这种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的形成是在日常的工作中潜移默化、一点一滴形成的。
二、金融资产评估课程的特点
1.课程的研究范围广泛,信息量大。从资产的角度来看,金融资产的范畴较广,包括股票、债券、基金、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品。由于金融资产是附着与实物资产之上产生的虚拟资产,其自身的价值变化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从目前世界经济的研究成果来看,金融资产的定价问题始终是理论界的热点及难点,全球经济的多元化与一体化对金融资产问题研究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一些经典理论在实践中也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从企业的角度来看,金融资产评估包括金融企业的价值评估及金融不良资产评估等内容。金融企业的运营特性及在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其价值评估必须采用异于传统企业价值的评估方法。
评估指标体系历来备受关注,人们普遍地把“输入”、“过程”、“输出”和“改进”等4方面内容作为专业评估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在选择指标时,既追求全面性和代表性,也兼顾可测性和客观性。事实上,由于专业名称、类型、办学背景和省情的差异,以及定性指标难以打分、现场考察不易深入等诸多局限性,专业评估很难做到高度的准确客观和排名比较。但基于量化的视角,对指标体系的量化处理、指标数据的量化统计、测算结果的量化打分、评估排名的横纵向比较,将可以有效减少评估的误差。本文以全国12所高职院校金融专业为例,通过主成分分析和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着重进行专业评估的横向比较,为专业评估的跨省比较和整体提升提供实证参考。在借鉴和比较的基础上,我们按照专业人才培养要素和流程,遵从量化和数据可得的原则,选择了5个较具代表性的一级指标:师资力量和实践条件是专业建设的输入指标,培养模式和课程教学是过程指标,就业与声誉是输出指标,专业评估的改进指标则通过文章的第四部分数据包络分析给出。每个一级指标又分解出2个二级指标,其数据来源于“高等职业院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2011年和2013年“专业建设状态数据表”,包括重庆财经、陕西财经、成都职院、北京财贸、山西金融、山西财专、浙江经济、辽宁金融、邯郸职院、长春金融、江苏财经、宁夏财经等12所院校表1。
二、基于PCA方法的专业评估得分与排名
主成分分析(PCA)是一种对评价对象绩效进行综合评价与监控的多元统计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利用降维的思想,在损失很少信息的前提下把多个指标转化为几个综合指标(即主成分),用它们代替原始变量绝大部分信息,并保证彼此之间互不相关、互不重叠。PCA在研究指标众多、关系复杂的问题时,既不需要量纲一致,也不需要对指标进行赋权或重要性排列,而是通过提取主成分这一关键方法来进行得分计算。我们通过运行IBMSPSS19.0,发现KMO=0.705,BartlettSig.=0.045,基本符合相关性和显著性检验标准。进一步的方差分解,得出累计方差贡献率超过80%,主成分个数m=4。在成分矩阵的基础上,我们得到了4个主成分的分值,通过计算表2给出了结果。从综合评分F来看,2011年正分院校5所、负分院校7所,2013年维持同样的格局,得分较差的学校比例偏高,意味着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总体效果不乐观,没有随着改革进程的推进产生整体性水平提升。同时,排名最后的山西金融得分还处于下降状态,隐现了该校金融专业建设有继续恶化的风险。与之相反,浙江经济、邯郸职院和江苏财经则一直居前3名,专业发展状况良好而稳定。从排名变化来看,进步较快的学校有北京财贸和长春金融,分别上升4位和3位,退步明显的则是辽宁金融和成都职院,分别下降6位和3位,后者变化的幅度高于前者,既凸显了各院校间专业建设水平的不均衡,又警示我们需防范可能存在的“弱者羸弱”效应[7]。从院校类型来看,分布在东部省份的学校得分靠前,西部的居中,中部的则暂处于靠后位置,专业建设效果呈区域非均衡特点,并与前文所述的专业分布情况、地区金融发展水平相一致。通过对各院校2011年和2013年得分和排名求均值,排行前50%强的为国家示范(骨干)建设单位,其次为省级示范(骨干)建设单位,最后是非示范(骨干)院校。一些以金融专业为龙头的学校也没有显示出强大的竞争力,而是仍在追求生源规模的扩大,如山西金融2013年在校生已达1027人,在样本院校中排名第一,但F值却排在最后。院校性质类别方面,邯郸职院和成都职院虽非财经类院校,但F排名仍较靠前,表明现阶段院校性质对金融专业得分的影响有待提高。
三、基于DEA方法的专业评估改进分析
前文对专业建设现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但缺乏深层次原因剖析和改进方法。数据包络分析(DEA)是一种基于线性规划的用于评价同类型组织(或项目)工作绩效相对有效性的工具手段,其实质是根据一组关于多输入、多输出的决策单元值来估计有效生产的前沿面,并据此进行多目标综合效果评价。用DEA模型进行分析前,要选择输入、输出指标,而根据以往的经验,选择指标个数之和不能超过样本量的1/2[8],我们采用中介法,选择了具有代表性和一般性的3个输入指标(兼职教师年承担课时占比、生均校内实训室设备价值和专业教研项目人均经费)和2个输出指标(初次就业率、新生报到率)。设定DEA模型为投入导向型、规模报酬可变(VRS),运行DEAP2.1软件可得到各院校专业综合效率(也即技术效率)。综合效率只是一种相对效率,当它等于1,表明组织的生产是有效的,但实际效率并不一定非常高,有可能出现整体低效下的相对高效;当它小于1,则说明组织的生产是低效的,或者说组织消耗了太多的投入,却只获得了较少的产出。重庆财经、山西金融、邯郸职院和宁夏财经的综合效率为1,达到了DEA相对有效水平,其他8所院校均为非DEA有效(表3)。对非DEA有效院校进行投影分析,计算投入冗余率和产出不足率,投入冗余率是指优化后的输入指标可节省的投入比例,产出不足率则是优化后的输出指标可增加的产出比例。尽管成都职院、北京财贸、浙江经济3所院校非DEA有效,但并未出现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现象,表明它们正努力趋向生产前沿面,综合效率接近DEA相对有效。但陕西财经、山西财专、辽宁金融、长春金融和江苏财经等5所院校,除“初次就业率”外,均存在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现象,其中山西财专和陕西财经等综合效率得分仅0.427、0.518,明显低于样本院校的平均水平。从输入指标来看,山西财专和陕西财经的投入冗余率高达56.5%和47.6%,溢出效应明显,一方面应加大兼职教师、实训设备和教研经费的投入力度,另一方面切实提高它们的利用率,实行效率导向和目标考核制,优化专业建设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配置;江苏财经、长春金融和辽宁金融的投入冗余率有所下降,通过优化管理,将分别节省三个输入指标的20%、13.1%和12.4%投入比例。从输出指标来看,辽宁金融、长春金融、山西财专、陕西财经和江苏财经等5所院校的“新生报到率”产出不足,应加大招生宣传,注重特色凝练和品牌打造,提高专业社会满意度和美誉度;长春金融则要进一步重视学生的就业创业指导,建设孵化平台,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改进,将可提升初次就业率10.7%的比例增长。
四、结论与建议
摘要:从我国的情形来看,过去几年依靠投资和出口带动的经济增长遇到了挑战,培育新兴创新型科技企业、启动国内消费市场成为未来几年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总理和政府相关部门在多个场合强调要积极引导民营资本进入投资领域,希望能通过注入更具活力的创新力量为经济结构的调整、迅速走出经济衰退创造条件。尤其是民营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呼声越来越高,意味着政府和学术界都对我国金融体系垄断的弊病达成共识,金融体系改革势在必行。其中,放宽金融准入、实现利率市场化会是未来金融改革的切入点,而混业经营是未来的大势所趋。本研究报告在介绍金融控股历史及我国目前金融控股现状的前提下,分析民营资本向金融资本转化的路径。
关联词:金融控股平台;金融市场;风险提示
一、金融控股的历史与现状
(一)起源与概念。金融控股一词来源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金融混业大潮。上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之前,世界上大多国家都实行金融混业经营; 后来这些国家开始出现分化,美国、英国等国开始实行分业制度,德国、瑞士等国则始终实行混业制度。但是到了80年代,实行分业经营的国家也大多转向了混业经营。美国是纯粹的控股模式,即银行本身或与其有直接投资关系的子公司不得经营非银行金融业务,但银行控股公司的另设子公司,可以在限定范围内经营证券或保险业务。英国则是混合控股模式,即允许银行在符合一定条件时成立子公司从事证券、保险等非银行业务。英美模式的特征都是多个法人、多张执照和多种业务,区别在于控股母公司是否进行经营性操作。而一直保持混业经营的德国金融形成了全能银行的模式,银行可以全面经营各种金融业务而不受限制,包括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以及证券、保险等跨业业务,甚至是实业投资,其特征是一个法人、多张执照和多种业务。
(二)我国金融控股简介。对于我国而言,20世纪90年代初以前,实行金融混业经营体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泡沫逐渐产生并伴随混乱的金融秩序而不断膨胀。自1993年起,我国金融体制在政府主导下进行了强制变迁,由分业经营代替混业经营。但是随着我国加入WTO、金融业的逐步对外开放、国外金融机构实现混业经营,使国内的金融企业在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金融控股公司来源主要由四大类:
第一类银行业进军信托、租赁等打破了分业经营的局面。2005年开始,我国几大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建设银行等在实现对基金的参股、控股以后,从2007年开始加快了综合经营步伐,通过组建、筹建等方式,控股信托、金融租赁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不断的突破分业经营界限。
第二种类型是保险业进军银行、信托,不断整合金融资源。保险业两大龙头企业平安保险和中国人寿,平安保险在做好保险的同时大举进军银行业,于2006年收购深圳商业银行,2010年又收购了深圳发展银行,是保险公司第一家拿到全国性银行牌照的保险机构。
第三种类型是地方政府组建的金融控股公司。各地政府根据手中掌握的金融资源组建金融控股公司的方式多种多样,以银行、投资机构为平台组建金融控股公司是最普遍的选择。上海着力打造的上海国际集团,就以金控平台作为发展目标,目前掌控了上海700多亿国有金融资产中的30%。
第四种类型是实业和金融融为一体的实业企业产融结合,又分为国有和民营两大类。国有企业有中海油、中粮、五矿、中化、中石油等,民营实业资本进入金融业则经历过以泛海系、爱建系、东方系、德隆系、万向系、希望系、金信系、农凯系等金融家族为代表的第一波金融控股风潮。
二、金融市场分析
根据银监会2010年的《金融机构编码规范》,金融机构分为五个大类,二十四类金融机构,除传统的银行类、证券类和保险类外,在其他类里列出了小额贷款公司,将其纳入金融机构的范畴,而市场上广泛存在的消费金融公司、典当行、融资性担保公司、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等多种形式的类金融机构由于发展模式不成熟、规模结构不合理等原因则没有被涵盖进来。
事实上,以传统金融业务为主的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等行业不仅进入门槛高,而且已经进入一个竞争白热化的阶段,而目前包括小额债权、股权基金、金融服务在内的新兴金融市场正在成为各方聚焦的目标。民营资本可利用这一形式在这些市场抢占先机,进而实现金融控股的构想。
(一)小额债权市场。由于公共保障体系的缺失、高负担的财税政策以及亚洲普遍的消费心理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消费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不仅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与亚洲其他国家地区相比也远远落后。2007年我国最终消费率为48.8%,比日本的75%、马来西亚的63%和韩国的70%分别低26.2个百分点、14.2个百分点和21.2个百分点。但是随着我国经济转型步伐加快,中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改善,消费将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消费金融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二)股权市场。私募股权指的是主要投资于非上市企业股权的一种集合投资形式。它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称谓,在世界各国的法律中很少有明确的界定。在我国,私募股权基金有时也被称为产业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或直接投资。按照投资对象区分,私募股权通常可以分为并购基金(Buyouts)、创投基金(Venture Capital)、成长投资基金(Growth Capital)、夹层投资基金(Mezzanine)以及破产投资基金(Distressed Investment)。作为一种投资工具,私募股权基金能够在提高组合收益的同时适度降低总体风险。
(三)专业化金融服务机构。随着我国金融市场主体的多元化,金融混业与专业的趋势并存,市场将分化为以混业经营主体为主的金融机构和提供专业化服务为主的金融服务机构两大类,前者为客户提供多元化的产品,后者则在这个过程中提供相关专业服务,起到第三方剂的作用。
三、民营企业金融控股平台建设及风险提示
(一)金融控股平台建设。民营企业进入金融领域,应该避开成熟金融机构正在激烈竞争的传统金融市场,可以选择目前正在起步阶段或快速发展阶段的新兴金融市场,利用自身接近市场的优势,在小微债权、股权投资、金融服务、经纪业务四类业务的基础上搭建一个小微金融平台,扮演小微企业助推器和个人客户金融服务专家的角色。针对小微企业,从初创阶段的种子基金到成熟阶段的PE基金,期间可以财务顾问的角色为企业提供投融资方案,并可通过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及融资租赁等形式为企业提供债权融资。而在个人金融领域,以美国社区银行为蓝本提供消费贷款、创业投资、理财顾问、保险经纪等全方位金融服务,成为个人金融服务专家。
(二)风险提示。
1.政策风险:由于目前政府一方面存在支持发展民间融资、盘活当地民营经济的意愿,另一方面又担心由此滋生金融风险难以控制,因此在政策面上出现了前后摇摆的迹象,一方面积极推动出台相关实施细则,积极吸收民间资本投资,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一方面又强调合理安排主发起行与民间资本的投资入股比例。可见,民营资本短时间内不会成为金融市场的公平竞争主体,而只是国有资本的一个有效补充。
从现代金融和财务理论来说,企业价值评估是要评估企业的内在价值。在实际评估操作中采取成本法、收益法、市场法、期权法。由于采用收益法通过对企业未来的经营情况、收益能力的预测来确定企业评估值,能把有形资产和可确指无形资产的价值,以及不可确指的无形资产(商誉)都包含进来,考虑了企业中的的智力资本,收益法有优势,但是这种方法需要对现金流量估计和预测,有着固有的不确定性。由于必须对市场、产品、定价、经营管理状况等作出假定,这种方法准确性因而减弱,因此要限定重要假设和判断不确定性发生的可能性。对于这种方法,国外运用得比较成熟,然而国内评估行业的监管方对此意见不统一,主要原因还在于收益预测和参数选取是否合适。
特别是证监会文件《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第三十五条指出“资产评估机构采取收益现值法、假设开发法等基于未来收益预期的估值方法对拟购买资产进行评估并作为定价参考依据的,上市公司应当在重大资产重组实施完毕后三年内的年度报告中单独披露相关资产的实际盈利与评估报告中利润预测数的差异情况,并由会计师事务所对此出具专项审核意见。”“重大资产重组实施完毕后,凡不属于上市公司管理层事前无法获知且事后无法控制的原因,上市公司或者购买资产实现的利润未达到盈利预测报告或者资产评估报告预测金额80%,或者实际运营情况与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存在较大差距的,上市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以及对此承担相应责任的会计师事务所、财务顾问、资产评估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应当在公司披露年度报告的同时,在指定报刊作出解释,并向投资者公开道歉;实现利润未达到预测金额50%的,中国证监会可以对上市公司、相关机构及其责任人员采取监管谈话、出具警示函、责令整改等监管措施。”评估师需要慎重使用收益法。
考虑到篇幅有限,本文只涉及收益法的企业价值评估。针对目前评估行业使用收益法的现状进行思考,认为在以下方面存在不足:
(一)行业内对评估参数的重视不足。
1.行业内未见评估参数的定义。
目前在业界对评估参数只有含糊的认定,在评估中用的系数、指标,或者说变量都统一当作评估参数,如业内很多事务所在用的《最新资产评估常用数据与参数手册》,实际上没有明确的内涵和外延。
运用企业价值评估的各种方法,都存在评估参数的选取,评估参数在企业价值评估中举足轻重。笔者认为有必要厘清评估参数这个概念,便于评估的实务操作。收益法涉及预期收益额、未来收益期、折现率这三个基本参数,至于说非经营性资产、溢余资产,本人认为不属于评估参数范围之内。
2.未给出企业价值评估重要参数的窗口指导。
目前评估机构内部使用评估参数各有千秋,没有统一做法;如折现率的选取上:有的用万得软件计算、有的自己算,算出来的结果有时不一样。又如未来无限期的资本预算:有的认为与折旧数相等、有的认为取折旧与土地使用权摊销之和、有的是让企业提供未来资本预算,在第六年后不安排资本预算、有的认为未来不会有资本预算,没有安排资本预算等等。
针对这种现状,江苏省评协走在前面,首先购置了“Wind资讯平台服务系统”,免费为省内的评估机构和评估师提供Wind资讯的查询服务,这种前瞻性的做法将会极大地提高行业的公信力。
(二)未考虑特殊时期(例如金融危机)对资产评估参数的影响。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企业受到的影响已经反映出来。以钢铁行业为例,金融危机发生后大部分钢铁行业生产企业销售收入减少,库存增加,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增加,钢铁行业经销商库存减少。
评估参数来源于财务指标等历史数据与未来预期,金融危机已经严重影响财务指标、生产经营指标(如产量、价格)、市场数据,评估参数恰当选取的依据有所动摇,直接关系到收益法的深入广泛运用,关系到评估结论的市场认同。
二、金融危机下的资产评估参数选取思考
金融危机周期经历发生期、恢复期等阶段,我们在金融危机恢复期,要考虑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企业的增长率可能很低甚至零增长等等。具体我们从收益法的三个主要参数来分析。
(一)收益预测。
1.采用分阶段模型,特别关注危机调整期的增长率。
从本身企业的生命周期来看,评估师需要考虑企业经历不同的成长阶段:企业早期的成长率高于整个经济体系成长率;企业中期的成长率等于经济体系成长率;而企业晚期的成长率显然低于整个经济体系成长率。
考虑到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还要增加一个危机调整期,前阶段是危机恢复期,后阶段再考虑正常经营期。两阶段的增长率不同,前阶段的增长率低于后阶段的增长率。危机调整期收益要考虑金融危机造成的出口下降、生产成本大幅波动等影响。
2.全面引入概率分析方法,体现危机中不确定性增大的特性。
回顾评估业界,已有众多有识之士提出要将概率分析方法引入评估实践中。
王少豪(2003)提出在高风险公司评估中应用蒙特卡洛模型;严绍兵(2004)认为资产评估中不可避免会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当市场和资产条件未发生变化时,评估师本可以做出正确的估价,但当条件变化时,他无法对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及可靠性发表意见,因此不确定性是评估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不确定性的描述和鉴别对客户会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可以提升评估师工作的可信度;潘康(2008)认为在企业价值评估中需要概率分析。评估报告使用者通过评估人员在报告中的评估价值的概率分析和结论,可以充分了解未来收益预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风险大小及其对评估结论的影响程度。同时,评估人员可以根据概率确定的评估参数、评估结果的风险概率及其影响程度,得出评估价值的结论;崔恩渤(2008)认为需要采用概率曲线来描述价值评估的结果。
但是概率应用还不普遍,可以使用概率树分析,特别是当评估参数有多种可能性时,我们可以运用蒙特卡罗模拟。例如销售收入的确定,对影响变量(销售数量、单价)抽取随机数,将抽取的随机数转化为各随机变量的抽样值,,再根据抽样值计算销售收入,根据统计结果可以得到。这种方法可以用EXCEL操作。因此概率分析方法在评估实践中切实可行。
(二)折现率及其子参数取值。
针对不同的企业价值定义,选用不同的折现率。
折现率1:权益报酬率Ke=Rf+Rpm×β+α;
折现率2:平均资金成本WACC=Ke×[E/(E+D)]+Kd×(1-T)×D/(E+D)]
1.利用金融软件计算折现率,提高参数选取的公信力。
目前业界使用的很多的是WIND软件,统计分析分描述性统计和推断性统计。在数据分析的时候,一般首先要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以发现其内在的规律,再选择进一步分析的方法。如无风险报酬率Rf的计算,选取期限在10年以上的多只(20只左右)国债计算基准日的到期收益率平均值作为无风险报酬率。如股市风险收益率,选取1990~2008年的沪市综合指数采用几何平均计算股市风险收益率。另外还要加强对推断性统计的运用。
2.资本结构对折现率的影响。
在选用平均资金成本方法时,折现率的选取涉及资本结构,但是行业的平均资本结构怎样,合适的资本结构如何结构,这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当可比案例不同时,平均资本结构会有变化;而合适的资本结构也需要利用现成资本市场的数据,经过统计分析来得出结论。由于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评估师没有过多地考虑平均资本结构的合理性,但如果评估研究在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相关性有所成果,评估师可以采纳。
(三)收益期确定。
由于目前不能获取企业的平均寿命,故行业内用的是无限期,但在实际当中,基业长青的企业几乎很少。笔者认为评估的结论要让人信服,就必须参数选取合理。需要考虑企业生命周期,结束收益无限期的做法。
著名《财富》周刊定期世界500强企业,并测算其平均寿命。据测算500强企业的寿命在40~50年之间;2003年我国举办的经理世界年会公布数据认为中国企业平均寿命约为8年,中小企业寿命为2.9年。
如果我们在评估采用不同的收益期,那么企业价值将得出不同的结果。笔者曾用实际案例进行了测试,发现如果收益期为50年,评估值与永续期的评估值相差0.06%;如果收益期为20年,评估值与永续期的评估值相差10%。如果收益期改为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8年,则评估值与永续期的评估值会相差20%。
收益法案例千变万化,不能要求用行业的平均寿命,但是也不能采用永续年期。
(四)流动性折扣等其他因素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目前业内对流动性折扣的测算,是采用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前后的数据。但是非上市公司的流动性折扣,仍没有得到突破。因此需要开展评估参数与企业价值的数量经济分析,为评估实务服务。
关键词:钟嵘 诗品 陶渊明 隐逸
钟嵘在《诗品》中举陶渊明两句诗“欢言酌春酒”、“日暮天无云”,感叹其诗“风华清靡,岂止为田家语耶!”进而称陶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对此论断,世人颇多微词。
一、学者对钟嵘评陶渊明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的争论
钟嵘认定陶渊明为隐逸诗人,并非鲜例。沈约《宋书·谢灵运传》、刘勰《文心雕龙》以及后来萧子显的《南齐书·文学传论》等,他们在谈晋宋之际作家时,谈到张华、陆机、陆云、潘岳、左思、鲍照、刘琨、郭璞、孙绰、汤惠休、谢庄、殷仲文,乃至“应、傅、三张之徒,孙、挚、成公之属”,却只字不提陶渊明(《文心雕龙·隐秀》篇提到陶渊明,但该篇常被认为是伪作,故在此不足取证)。刘勰、沈约、萧子显等人均不提陶渊明的诗歌创作,绝非属于一时疏忽,而更是出于某种文学观念和批评标准。在他们眼里,陶潜更多的是以一种隐士身份出现,与其说陶潜有诗名,倒不如说他有隐逸之名,所以只能进“隐逸传”,不能进“文学传”。
然而一直对陶渊明赞赏有加,认定其隐士身份、极力推崇其隐逸风度的萧统在编纂《文选》时却并没有把陶渊明作入“招隐类”、“反招隐类”。《艺文类聚》亦与《文选》选材相似,其卷三十六人部“隐逸类”所录,亦没有陶渊明任何诗作。
由此而知,古人对陶渊明“隐逸”的界定并不一致。有学者认为陶渊明除了“隐逸”之外,还有其对社会、对现实、对统治者“金刚怒目”的一面。
宋胡仔《苕溪渔隐业话后集》:“钟嵘品渊明诗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余谓:‘陋哉斯言,岂足以尽之!’”明黄文焕《陶诗析义自序》:“钟嵘品陶,徒曰‘隐逸之宗’,以‘隐逸’蔽陶,陶又不得见也。析之以忧时念乱,思扶晋衰,思抗晋禅,经济热肠,语藏本末,涌若海立,屹若剑飞,斯陶之心瞻出矣。”陈衍《评议》谓:“‘日暮天无云’、‘欢言酌春酒’、‘岂止田家语,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犹皮相耳。元亮以仲宣之笔力,写嗣宗之怀抱。《饮酒》、《拟古》、《读山海经》、《咏贫士》、《咏荆轲》诸作,中有不啻痛哭流涕者。”王夫之《故事评选》卷四:“钟嵘以陶诗……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论者不以为然。然自非沈酣刘义,岂不知此语之确也。”又宋人思悦《书陶集后》:“梁钟记室嵘评先生之诗,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今观其风致孤迈,蹈厉淳源,又非晋、宋间作者所能造也。”
上述的种种观点与评价的产生让我们意识到世人对钟嵘评陶“古今隐逸诗人之宗”这一论断还存在争议,本文即就此问题略作浅析。
二、陶渊明“隐逸”生活中的“出仕”情结
陶渊明创作了大量的田园诗,用生动的诗句歌唱着美丽的大自然和淳朴的农村生活,如《归园田居》之二写到:“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可以看到,长期的田居生活和参加生产劳动,已经使陶渊明与农民有了共通的语言。他还以喜悦的心情写下了许多优美的农村自然图景和生活图景。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了完美的生活情趣和民俗特征。
不容否认,他的田园诗有“颖脱不羁,任真自得”的反映封建士大夫闲适自得的个人情趣的“超然静穆”的一面,但是由于他早年政治上极度苦闷,晚年生活上极度贫困,感发出来的诗篇就不仅仅是超然世外的。
在看似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中,诗人并没有淡忘世俗,而是在自然的花花草草里抒发自己的情志,如《饮酒诗》第八首:“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提壶挂寒柯,远望时复为。吾生梦幻闲,何事绁尘羁。”这首诗,吴瞻泰认为“此借孤松为自己写照”;温汝能以为“先生以青松自比,语语自负,亦语语自怜,盖抱奇姿而终于隐遁,时为之也。”陶渊明以松树自比,寄托着不向现实妥协的崇高人格。
另外,陶渊明的一些咏怀诗表现了强烈的出仕情怀。《杂诗》十二首多表现其怀才不遇、有志难骋的政治苦闷,抒发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读山海经》十三首亦是借吟咏《山海经》中奇异事件来表明自己的“济世”志向永不熄灭。
陶渊明的诗,有崇尚自然的意识,表现在生活上闲适自得,但他并没有忘却世事,精神深处常常进行着“独善”与“兼济”、“出仕”与“归隐”的激烈斗争。钟嵘在诗品中评价陶渊明时单单把其列为“隐逸诗人之宗”,不免过分夸饰了其“隐逸”之身份,而忽略了陶渊明渴求出仕的不灭精神。
三、陶渊明“隐逸”与“出仕”的矛盾根源
陶渊明这一独特个性的产生,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文化思潮有关。就大的政治文化背景而言,魏晋南北朝是一个政治上动荡不安的时期。这一动荡的历史时局,也沉淀了人类各种复杂的情感。正如宗白华所说:“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1]对于那些有抱负有才华的文人而言,他们独具特色的个性特征,在破除大一统思想的桎梏后,刚好在一个混乱时代得以充分展现。他们开始去发现自然界之美,借咏自然来寄托自己的入仕情怀。
关键词:资产评估;企业价值;金融企业
一、金融企业价值评估的特殊性分析
长期以来,我国在企业并购价值评估实践过程中,主要运用的方法包括成本法、市场法、收益法和EVA等其他方法。对金融企业而言,在经营中表现出许多有别于一般企业的特殊性,因此在选择评估方法时应首先分析其特殊性。
(一)金融企业资产业务具有特殊性。一般企业为了生产经营的需要,需要购置较大数量的固定资产。而金融企业的固定资产的比重一般较低,因此每年的折旧额较小。在金融类企业中,大量资产以贷款、货币资金等形式存在。以银行为例,中国银监会公布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负债情况表(境内)》,截至2016年5月,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为206.96万亿元,总负债为190.68万亿元。从资产价值看,固定资产的质量易于确定,而诸如贷款、同业拆放、衍生金融工具这类金融资产其质量的判断较为复杂。而这类表内业务又是金融企业的主营业务,是金融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和价值评估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从金融企业特别是银行类企业的利润来源来看,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存贷结构不匹配而产生的,如存款的时间往往较短,而利率较低,而贷款的时间往往较长,利率较高,这之间的差异会给金融企业带来利润,这是对某种风险的补偿,但这种利润的取得带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对外部评估者而言,很难确定这种不稳定性及其利润潜能。就我国金融企业而言,由于历史原因,很多企业的资产质量不高,不良贷款率等指标不能反映企业真实情况,以成本法为基础的核算困难较大。
(二)金融企业负债业务的特殊性。与生产类企业不同,金融企业的负债业务并非单纯的筹资行为,其本身具有价值创造的功能。一般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在50%左右为宜,资产负债率过高企业将资不抵债面临破产压力。金融类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很高,2016年5月全国银行金融机构资产负债率为92.13%,这是由于其经营的特殊性造成的。负债管理对其来说是经营的一部分,并不能完全将其归类于普通负债。金融企业的利润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经营负债,如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收入中还大部分来源于利差收入,中间业务收取的佣金和手续费等收入占比还较低。而构成利差的原因是存款与贷款的利率不同,银行发放贷款所获取的利息收入与吸收存款所支付的利息支出之差构成了利差。吸收存款这类筹资的资金成本不同于公开市场上其他类型债务的成本,因其主要成本就是支付存款利息,这种利息相对较低。除此之外,银行的筹资方式还有吸收一般投资人投资、发行一般债券、发行衍生金融品等,因此在估值时如果计算其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情况特别复杂,存在较大困难。
(三)金融企业业务综合化、多样化。我国商业银行在竞争逐渐加剧的压力下,逐渐拓展业务领域,紧随国际金融企业业务综合化、多样化的潮流,不断将业务进行融合,出现了所谓“金融百货超市”的综合体。如目前很多商业银行除存贷业务外,还开展各种基金、理财产品、保险等的代销业务,而一些保险公司在巩固正常保险业务的同时,像商业银行等领域拓展,发展自己的市场。除此之外,金融企业还有大量对外投资业务,有些表外业务,如金融衍生品的定价本身就是金融界的难题,其种类繁多,计算复杂,波动性大。这些业务在金融企业种类繁多,而且随着金融一体化趋势的加深,会出现更多业务,这些都给估值带来了困难。
(四)金融企业经营对象和收入来源的特殊性。作为企业,金融企业具有企业的最基本的目标:追求利润最大化。但其在经营中,不是简单的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其经营对象较为特殊:货币和货币资本。经营内容是货币收付、借贷、金融中介、保险等一系列与货币运动有关的金融服务。收入的主要来源是贷款利息、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保费收入等,这与一般企业价值评估对象有很大区别。
(五)金融企业所承担的风险与一般企业不同。一般企业在经营中面临的主要有市场风险和公司特有风险两部分。金融企业除了面临普通企业需要面对的风险外,更需要面对一些特殊风险(以商业银行为例):第一,信用风险,即贷款不能按期收回的风险;第二,流动性风险,即掌握的可用于及时支付的流动资产不能满足兑付要求的风险;第三,汇率和利率风险,主要是国家利率政策、金融市场利率变化给其带来损失的风险,和由于经营外币业务所面临的汇率风险。第四,由于具有特殊的信用创造职能而面临的风险,主要是由于其吸收的高能货币具有“多倍创造”的功能,使其必须面临更大的风险。
(六)金融企业无形资产评估困难。商誉对金融企业来讲比一般企业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整个金融系统就是建立在信心的基础上,如果没有商誉,甚至会引发一系列的金融危机。我国大型金融机构近几年来逐步深化改革,国家相关部门加大监管力度,重组、改制了一大批金融企业,可以说我国大型金融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享有一定的国家信誉。但这部分国家信誉如何衡量,确实是个难题。再加上我国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只有在企业合并、兼并、买卖等过程中才能将商誉价值入账。因此,在现行会计报表中不能充分披露商誉价值,而如何对其价值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也是一个难题。对于其它无形资产,例如先进的网络技术、会计系统、网络安全系统、电子转账系统、智能卡识别系统等众多信息系统,也是金融企业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资产按照会计准则往往会在几年内摊销完毕,但往往给企业带来效益的时间会远远超过摊销时间。如何对这类无形资产进行估价也是需要面对的难题。
(七)金融企业的会计系统与一般企业不同。金融企业的经营项目具有特殊性,其会计系统与一般企业有很大区别。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自成体系,因此在对金融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时,有很多特殊的分析角度和指标。如对一般生产类企业进行财务分析时,主要对其短期偿债能力、长期偿债能力、资产管理能力、盈利能力等进行分析,但金融企业由于其负债问题具有特殊性,而且对风险性特别关注,主要从资本状况、资产质量、盈利能力、流动性等方面分析。而在具体应用传统理论进行评估时,会遇到科目无法对应,需要根据金融企业的特点逐项重新判断。如在运用股权自由现金流量法进行评估时,需要根据金融企业的特点对一般公式进行逐项调整。
二、金融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选择
根据以上对金融企业价值评估特殊性的分析,分别对成本法、市场法、收益法和其他方法对我国金融企业价值评估中的适用性加以分析。
(一)成本法在金融企业价值评估中的适用性分析。成本法使用起来比较简单,但该方法本身在企业价值评估中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因其没有将企业看成一个整体,没有考虑企业的整体获利能力和商誉等无形资产。故其在正常经营、具有正现金流的企业价值评估案例中应用该方法很少。而金融企业恰恰又是固定资产较少、无形资产较多的企业。其价值主要体现在商誉、管理水平、人员素质等无形资产中。如果应用成本法对金融企业进行评估,将无法体现这些重要的无形资产的价值。
我国大部分金融企业经过改革目前的发展势头良好,特别是一些国家参股的国有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大型金融企业更实质上具有国家级的信誉作为担保,未来破产的可能性较小,故大多数具有正现金流的预期。因此大多数情况下,该方法不适用于我国金融企业价值评估。但一旦出现被评估金融企业常年亏损、没有预期的正现金流或者难以持续经营,该方法也是适用的。
(二)市场法在金融企业价值评估中的适用性分析。市场法简单,易于使用,易于被市场接受,并且可迅速获得资产价值,但其假设前提也是必须考虑的。该方法得到实施要求必须在一个成熟的市场存在的前提下进行。这就要求使用该方法的前提是:或者该国市场上存在着大量的金融企业交易案例;或者该国的证券市场比较成熟,证券市场价格能够反映企业的真实价值。前者的限制是显而易见的,我国金融企业的改革虽然在逐步进行中,但交易案例并不多,并且交易案例相关资料并不透明,故难以寻找到合适的金融并购可比交易案例。我国证券市场虽然经历了20多年的风风雨雨,总体上看市场还不够成熟,市场价格变动与公司经营相关性还不太强,市场价格信号偏离较大。以银行类上市公司为例,由于政策和历史原因,各上市公司的规模发展极不均衡,工、中、建三大银行股股本规模极大,一些中小商业银行规模与其差距悬殊。在运用市场法对金融企业进行评估时必须考虑到规模的差异性和由此带来的可比公司选择的难题。同时,市场法的估价比率是一种静态指标,没有体现金融企业所要面临经济形势、发展前景等动态因素。因此,运用市场法对金融企业并购价值其进行评估存在一定缺陷,不宜单独进行。
(三)收益现值法在金融企业价值评估中的适用性分析。运用收益现值法对金融企业价值进行评估在理论上优于其他估值方法,因其在理论上更符合企业经营的目标:股东财富最大化。金融企业的价值往往更多体现在其商誉、管理水平、服务水平等无形资产上,而运用收益现值法评估更能体现其在这方面的价值。而收益现值法又分为股利折现模型、自由现金流量折现模型等。股利折现模型受到股利政策的影响较大,而我国金融企业股利分配极不稳定,甚至有很多企业连年不分红,因此运用股利折现模型的条件受限。而自由现金流折现模型,是目前我国金融企业进行价值评估的最佳选择。根据麦肯锡公司的研究报告,贴现现金流法可以囊括所有影响公司价值的因素,可以比市场法更能准确、可靠地描述公司的价值。在国内,这种方法虽然使用时间不长,但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理论基础。国内已有许多学者对贴现现金流量法中所用参数如何确定的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其研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对金融企业估价具有借鉴意义。而运用自由现金流代替股利进行折现,不易受人为因素的影响,是最严谨的对金融企业进行估值的方法,原则上适用于大多数金融企业企业。而自由现金流又可分为公司自由现金流和实体自由现金流,按照现金流的不同所得到的企业价值类型也不同。
由于金融行业的特殊性,资产结构中负债比非常大,而且其负债部分是直接用于经营活动的资金,很难将其普通负债与这种存款带来的特殊负债划分清楚。而如果运用公司现金流折现模型需要分别考虑债务价值,这在金融企业价值评估中式很难实现的。而如果运用股权自由现金流模型,将可很好避免由于特殊负债的存在而给估值带来的困难。在企业并购中,投资人关心的其实是企业的股权价值,双方交易也是以股权作为定价的基础。因此,在金融企业并购案中,最优的选择应当是收益现值法中的股权自由现金流折现模型。
(四)其他方法在金融企业价值评估中的适用性分析。EVA法在评估时的重点是估测资金成本,一般企业以市场要求的资本成本获得资金,而银行吸收的存款类资金作为银行的负债,是具有价值创造功能的,而且从资本市场获得的资金一般都低于市场要求的资本成本。在估价时如何确定合理的资本成本是一个困难的问题。因此,不宜单独使用EVA法对金融企业的企业价值进行评估。
期权定价模型较为复杂,需要的较多信息搜集与整理,在实际评估中很少使用,同样不适用于目前我国金融企业并购时的评估。
(五)各种方法在金融企业并购价值评估中的比较。通过以上分析可对成本法、市场法、收益法和其他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性进行比较。我国金融企业并购中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最适合的方法是收益法中的股权自由现金流量折现模型。其他方法随均有优缺点,但不宜单独采用。
关键词:金融企业价值评估特殊性方法问题创新发展金融制度
我国金融企业价值评估在市场中的流动已经成为常态,这些都为金融企业飞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对价值评估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本文针对我国金融企业价值评估的特殊性及方法做了详细的分析研究,我国金融企业价值评估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刻变革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随着我国金融企业价值评估的特殊性及方法革新的发展,不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了不小的变化。这就要求我国金融企业价值评估要具有系统化、科学化、合理化的特点,运用规范的方式和有效的程序来帮助我国金融企业价值评估达到改善的目标,创新和发展以达到其应有的效用。因此,通过金融企业价值评估的实施以及调整,必将在我国金融企业乃至全球范围中引发一场包括金融制度变革、金融机构调整、金融服务创新、经营理念的重塑,对我国金融企业价值评估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1 我国金融企业价值评估的特殊性分析
我国的金融企业要十分注意价值评估的特殊作用,我国金融企业价值评估在企业的内部审计方面主要注重的是对企业金融资源的节约和保护,即帮助金融企业改善经营状况。我国金融企业价值评估在维护企业的市场稳定方面,可以及时地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有利于建立危机管理与应急机制,在各个新兴的市场之间逐渐形成相互应急机制,对金融企业应对危机作出协调的、及时的反应。可以发现经营管理中的问题,使金融企业达到增值的目的,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我国现代金融企业价值评估运行机制已经发生改变,对金融企业价值评估内部也有了高新更高的要求,就目前而言,我国金融企业价值评估的特殊性主要是以下方面:
1.1 有利于我国金融企业监管的协调、合作以及有效实施企业目标 我国金融企业价值评估持续的战略协助不仅使建行解决了当前一些急迫的业务问题,并在转变观念、引进技术、改进流程、培训人才等方面获得了综合收益,促进了长期价值创造力的提升。20世纪90年代,世界经济开始进入全球化,我国金融企业价值评估在全球化的经济大潮下要充分发挥巨大的调节作用,开展金融企业的监管的协调、合作以及企业目标的实现。在我国金融企业价值评估中战略评估是从西方,经济学中引进的概念,无论是引进美国“金融协查”调查方法;还是学习德国“以数据为基础的管理”,推动我国金融企业价值评估模式由“经验管理”向“数据管理”的精细化管理方式转变,这些方式的作用都是发挥了金融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协调、合作功能,推行流程标准化、一致化的做法,推动我国金融企业价值评估的科学化建设,使国际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逐步转化为我国金融企业价值评估的日常经营管理行动。
1.2 进行价值评估可以有效地控制金融企业审计工作的不足 在以前的金融企业审计制度中,发现了严重的财务问题,都以单纯的制度报告进行汇报,这样严重妨碍了金融企业的资金审计工作,使其无法完全发挥应有的功能,或者说最大的作用。进行价值评估就需从各个不同的经济事务角度,或者利益格局出发,要整合资源,可以从根本上杜绝金融企业的资金不合理支出,它可以促进金融企业的业务成长,改变金融企业的业务种类,改善金融企业的业务技术和系统服务,同时可以整合金融企业的审计不足之处,有效地提高金融企业的业务效率额以及金融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其中的进行价值评估的具体表现在金融企业审计工作中是,对有形资产,包括研发资金、制造资金、管理资金、营销资金、技术资金等,其价值评价的整合整体过程就是实现资源的转移,提高其利用率。这样就可以打破金融企业审计的一个僵局,即受到不同的领导阶层的同时关注,这种情况下在金融企业价值评价中,各个管理部门都主动从自身的利益角度出发去处理审计工作。
2 我国金融企业价值评估的科学化方法分析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金融企业是指执行业务需要取得政府部门授予的金融业务许可证的企业。其中,在我国金融企业价值评估的管理制度中要建立科学化的方法,对金融企业的各项业务进行规范化、科学化、数字化管理,在金融企业和管理部门双方积极探索下,进行深层次的合作。目前,我国金融企业价值评估必须要按照《战略协助协议》的各项执行工作,从我国金融企业价值评价方面来看,这面临新的经济金融环境和监管要求,如何进一步改进管理,构建更为稳健、高效的营运管理体系,仍然需要学习国际的经验。
第一,建立金融企业价值评估的资本市场监管机制
针对我国金融企业价值评估的变化,在一些快速成长的新兴业务领域,如财富管理、投资银行、金融市场业务等方面,也需要继续加强建立金融企业价值评估的资本市场监管,依托金融企业价值评估的业务经验,较强的专业能力,搭建自己的专业业务平台,促进金融企业价值评估市场监管业务能力,实现跨越式提升。因此,在实施建立金融企业价值评估的资本市场监管中,应当创立与经济增长相容的价值评估监管环境,在这中环境下包括,对进入和退出市场要设计必要的管理措施,将市场准入条件尽量降低以使得市场可以开发给予最广大的参与者,价值评价的监管者在设定规则时应当充分考虑到对市场造成的影响程度,作出财务预测与市场参与者承当同等的监管责任。金融企业价值评估的资本市场监管工作为了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新形势,发挥其应用的效用,就必须不断的发展创新,而现代企业要科学化、系统化的实行金融价值评估的资本市场监管制度,使其最大程度为企业的发展服务,壮大金融企业价值评估资本市场监管的力量。
第二,建立金融企业价值评估危机应急机制
各个新型的市场自身和相互之间应当发展和建立危机处理机制以能够对危机作出协调的、及时的反应。例如,我国股票市场的开盘交易不应当与国外ADRS的开盘交易相距时间太长,在国内股票市场建立“循环切点”机制,各个管理部门和金融机构设立合资机制以处理和监督陷入困境的金融企业。金融企业价值评估危机应急机制要独立客观的反应金融企业内部资金的运行,有意识的加强其权威性。金融企业价值评估危机应急机制的监管条例要基本具备灵活性,金融企业的决策部门要可以通过价值评估危机应急机制能够及时得到全面的信息资料,维护市场的稳定。
3 结语
总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金融企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金融企业价值评估在创新发展上主要的就是改变原有的职能定位,增加其附加价值,在金融企业价值评估的内容方面逐步朝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因此,通过金融企业价值评估的实施以及调整,必将在我国金融企业乃至全球范围中引发一场包括金融制度变革,对我国金融企业价值评估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拓宽金融企业价值评估目标,对于金融企业的经营管理不管如何发展创新,始终不变的目的就是适应新形势下的现代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高瑞洁.浅谈金融企业价值评估的创新与转型[J].中国乡镇企业计.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