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课堂提升策略范文

时间:2023-07-06 16:13:22

序论:在您撰写课堂提升策略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课堂提升策略

第1篇

一、直奔主题,简洁明确

在低年级数学课堂,经常能听到儿童化的声音:“我们一起去大森林里……” “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你们喜欢玩开火车吗?”……这些为情境而情境的数学问题,其实一点数学意思都没有,毫无必要。很少有学生进过森林,更不可能有学生开过火车,学生即使回答了,也是顺着教师思路的无效的回答。哪怕就是有学生给予否定回答,或者没有学生回答,也无力阻止教师继续“去森林”或者“开火车”等等。这还不如直奔主题、开门见山来得好,来得简洁明确。

片段1:“9加几”教学(一上)

师:9加5可以怎么算?

生1:9+1=10,再加4等于14。

师: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生2:可以5加5等于10,再加4等于14。

师:还有吗?

生3:可以数上去,10,11,12,13,14。

师:还有吗?

生4:还可以从5开始数,6,7,8……13,14。

理解“凑十法”是这节课的重点。当学生已经能用“凑十法”这种思维方法进行计算时,教师仍追问学生“还有吗”,显然偏离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也忽略了本课的重点。其实,当有学生用“凑十法”计算时,教师只要问:为什么这样做?你能说出它的意思吗?这样设问就有利于启发全班学生深入思考“凑十法”,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因此,课堂提问一定要扣紧教材,为学习的目标和要求服务,突出重点,简洁、明确地解决问题。

二、走进学生,贴近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小朋友活泼、好动、好玩、好奇、好胜。教师在课堂中提问时,要时刻注意这一些,随机应变,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片段2:“可能性”教学(三上)

师:你们在玩游戏之前通常用什么来定先后顺序呢?

生:……

师:老师想学拳布剪这个游戏,有谁能教我?(请两生上前示范)

师:(点头微笑)嗯,我学会了。但我一定要赢,有办法吗?能一定赢吗?

(生思索,个别学生在底下说:不能)

生:因为每次对手所出的不一样,输赢要看两个人出什么。

师:所以,“我一定赢”成立吗?那应该说成什么?

生:可能赢。

师:“可能”这个词用得真好!(师板书:可能)

师:下面我们开始游戏。我出石头,你会出什么?结局如何?

生:我出布,我会赢。(开心地笑)

师:能说得更有信心点吗?

生:我出布,我一定会赢。(师板书:一定)

师:有不同的出法吗?(师巡视,重复问题)

生:我出石头,平局。(淡淡地笑)

师:还有其他的出法吗?

生:出剪刀,会输。(失落地苦笑)

师:能赢吗?

生齐答:不可能。(师板书:不可能)

教学过程中,教师从学生生活中常玩的游戏出发,从提问到示范教学,再到提问,一环套一环,整个过程时而平淡,时而高昂。“我一定要赢,有办法吗?”这一问题的抛出,让学生思绪万千,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充分回忆游戏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得出结论。“我出石头,你会出什么?结局如何?”三种结局,往往学生只会想到积极的一面:“我出布,我会赢。”简单的回答,没有突现出主题,教师进一步启发追问:“能说得更有信心点吗?”引导学生“一定赢”的肯定回答。而“平局”、“输”的结局,学生是拒绝接受的,在老师的启发下,才有了少数人接受,这充分体现了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

三、循序渐进,逐层深化

心理学认为,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掌握,总是由不懂到懂、由浅到深的。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当一个引导者,在关键的时刻提出恰当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加速知识深化过程。

片段3:“三角形内角和”教学(四下)

(课件出示等腰直角三角形一个)

师:这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是多少?你怎么知道的? 生:180度。直接加的,直角三角形,90+45+45=180度。

(课件演示把该三角形平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

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又分别是多少?

生:90度。180度的一半等于90度。

师:其他同学认为这样计算对吗?(课件演示过程。)

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各是180度。

师:任意画一个三角形,把三个角剪下来拼一拼,你能拼成什么角?

第2篇

一、思想品德课引入情景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一)、注重心理体验,创设验证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提出“在教学中,要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式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如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材,把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作为重点。这就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心理常识,能够学会调适自己心理并能体会他人心理。

(二)、构建生活课堂,创设故事情景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是真实生活的典型化。在教学中我们围绕教学目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景,并针对学生思维的疑点、难点设计问题。在学习《交往讲艺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这一课时,我让学生回想自己曾经历过的家庭冲突,然后设计成小品表演。并思考:“当时是怎样解决的?现在我们学了这一课后又该怎样解决?”同学们积极性很高。

(三)巧留时间空白,创设悬念情景

思想品德课在内容的表达上留有适当的空白,为学生提供了自由想像、自主思考的空间,力求在启动学生思维的基础上,在鼓励他们尝试探究的过程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体现教材的开放性、示范性、引领性。

(四)、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视听情景

多媒体技术的最大特点就是生动性、形象性和直观性,而中学生的思维又以形象思维为主,针对学生的特点、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对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营造情境、浓厚课堂氛围创造了有利条件,例如,《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一课(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祖国的文化习俗和风土人情,并配以优美动听的解说,使学生在欣赏中,犹如身临其境,乐而忘返,使学生们感受到了不同地区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这些形形的文化,把大千世界装扮成一个百花盛开的大花园。这样,使学生在愉悦中,既掌握了知识,培养了想像力,又进行了美的心灵陶冶,增强了热爱祖国的感情,进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思想品德课引入情景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实践表明,提高情景教学实效的关键,在于紧密联系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这是思想品德课理论联系实际和情景教学的最佳结合点。从学生和社会实际出发创设问题情境,既可以调动学生参与合作的积极性,又可以帮助学生解决疑惑。

(二)、教师指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思想品德课实行情景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是讲授者,还是情景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而情景教学的核心思想是以学生为中心,即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学服务而不是为教服务;教学中,教师要将质疑、反对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提出方案,并且让学生进行评价和自我评价,这样,就会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发挥,有利于促进每一个学生有更多机会学习、发展。

(三)、因材施教的原则:新课改的理念,特别强调“人文主义”、“以人为本”,采用情景教学,教师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的量体裁衣,使课堂教学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真正实现了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促进每个学生都发展的目标。

三、思想品德课引入情景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创设的情景可以是多样的。可以是文字、图表、图片等文本材料,或音频、视频材料,也可以是小品、学生的探究活动等。

(二)、情景设置要坚持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以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心理共鸣。

(三)、情景所反映的内容要注意典型性和针对性,要体现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以问题为切入点,引发学生的思考,问题的设置应有利于本节课学习目标的达成。

第3篇

关键词:提高;效率;高效课堂;更新观念

课堂教学是实施教育的主要渠道,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就是把“常态课堂打造精致,用高效手段减轻负担”,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发展,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对于一线教师来说,最迫切的问题就是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尽量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下我的认识:

一、探索切合实际的教学模式是打造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障

思路决定出路,随着高效课堂推行,各种教学模式如火如荼地推陈出新。为了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行为,大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状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以稳步提升学业水平,进一步规范课堂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目的,我县提出了“双向三步三查”课堂教学模式。“双向三步三查”,一是通过师生的“双向”活动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双赢,二是课堂上自学、导学,交流展示、引领激励,达标检测、总结反馈教学三环节的有效落实,三是做好三次学情调查和学习反思。而该模式具有简约、真实、主动、分层与高效率的特点,体现“删繁就简,返璞归真”的教学高境界。要通过以简驭繁,实现省时高效的教学目的。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学习。要根据学生特点,实行分层教学,让生异步发展,同步达标,确保全体学生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要以生为根本,通过“学”、“教”、“练”、“评”各模块的有机结合与有效实施,重视把握定标、导学、合作、讲解、检测与评析各环节的分步实施。基于“少教多学”、“以学促教”的课堂教学改革最根本原则,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坚持讲、放与收协调促进,处理好主体与指导、过程与方法的关系,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更新教学观念,是打造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

高效的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师的角色应由知识的灌输者、守护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依学定教,学生可以用自己的心灵去领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让教室成为学生自主发展的舞台。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角色、观念的转变是关键,真正实现从传统到高效课堂的意识转变。师生关系的转变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决定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真心热爱学生,赢得学生的信任,这是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的前提。只有让学生感到你爱他,学生才能信任你,你讲的话才有感召力,你的愿望才能得以实现。利用课余时间,尽量去了解学生,充分的接触是建立朋友式师生关系的基础。把课间的休息时间作为了解学生的最佳时机,这样可以向学生指出他的错误或提出自己的建议。因为学生的自尊心都很强,所以应针对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向他指出错误或提出好的建议,学生极易接受。

三、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是打造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

第4篇

一、选择有价值游戏,发挥游戏策略优势

所谓游戏化教学是借鉴游戏的设疑、挑战、自主等理念,把教学目标隐藏于游戏活动中,根据学习者的特征以及教学内容,采取相应的游戏化教学策略,从而使学习者在放松的状态下,从乐趣中获得知识、提高技能额陶冶情操。游戏化教学策略很多,在选择过程中应注意如下原则:

1.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根据教材,适当拓展,选择适当的游戏将老师的要求转化成学生的需要,尽可能的让所有的学生感兴趣,由“怕学”变为“爱学”。

2.围绕教学目标的原则

引用游戏策略是为了有效教学,真正的有效教学应紧扣教学目标而开展,在游戏过程中应处处有教学目标的生成,使课堂能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3.及时评价的原则

完整的课堂教学是需要评价和反思的,游戏也不例外。不同的评价给予学生,能在学生的实践过程中,充分提高参与积极性,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二、游戏策略在教学环节中的运用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课程中有所收获。游戏化教学至少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课堂教学中组织游戏化教学;二是使用游戏软件进行游戏化教学。

案例:校本课程Free Pascal语言的教学

Pascal程序语言主要在free pascal IDE中使用,而这个界面是全英文的,需要学生有良好的英文功底。对于学生而言,良好的打字基础,能加快写程序代码的速度,也是熟悉电脑的第一步。

(1)选用健康益智的游戏软件

在学生机中安装了金山打字通,不仅有基本练习指法练习,单词练习,文章练习,还有打字游戏。游戏本身又生动有趣,学生一下就被它们吸引住了。每一个游戏都能帮助学生练习指法的相关操作。比如“鼠的故事”,“拯救苹果”,“太空大战”,这些都是字母练习游戏。“激流勇进”是单词练习游戏。“生死时速”是文章练习游戏。这款游戏相当有难度,不仅仅有单词,还有大小写,还有一堆标点符号。还有一个故事情节,警察抓小偷的游戏,可以进行角色选择,交通工具选择。这挺锻炼学生指法。学生都想赢,都想怎样才能打字才会快。一只手打字的速度能比两只手打快吗?每个手指头都控制这一块区域。只有正确的打字方法才能让打字打的更快。学生聚精会神地“玩”起来的,指法的基本操作也将在他们玩游戏的时候不知不觉地被掌握,并且在“玩”的过程中学生也将不断积累操作经验,很快提高操作的熟悉程度。

(2)将游戏应用于教学环节

在程序设计的学习过程中,首先学习的是顺序结构解题思路。顺序结构的程序设计是最简单的,只要按照解决问题的顺序写出相应的语句就行,它的执行顺序是自上而下,依次执行。为了引入教学内容,展示“传教士与野人”flash小游戏,只有正确的解题顺序,才能顺利过关。然后再开始程序求解其它题目比如分钱游戏,鸡兔同笼问题。解决不同的问题使用灵活的方法,比如倒序法,假设法等等。

在函数教学过程中,比较有意思的函数是random随机函数。可以让我们联想到骰子,让学生自己编程序,做个骰子游戏,比较大小。进而扩大范围,比如设想游戏随机抽班级学生的学号起来表演节目。

三、注意避免游戏教学法的弊端

1.力求明确游戏目的

游戏教学不同于娱乐游戏,游戏教学的目的是“教学”,手段是“游戏”,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方式。其根本目的在于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因此,每一个教学游戏的设计都必须服从教学的需要,把抽象的甚至于枯燥无味的知识与游戏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要充分体现知识的特点,又必须充分具备游戏的特征。

2.切忌游戏运用泛滥

游戏教学的运用并不意味着整节信息技术课都要充满游戏,以游戏为主;也不意味着每一节信息技术课都非要安排游戏不可。不同内容的课中,不同游戏所运用的时机本身也就不同。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具体情况巧妙安排,灵活运用,在游戏中要注意课堂气氛和课堂节奏的调整和把握,要灵活处理教材内容与游戏之间的关系,不要形成就游戏而游戏的局面。如在新授时,我们可以穿插些表演性的游戏,以分散难点、降低难度;在练习强化时,可安排些针对性强的游戏;在复习时,可开展一些综合性的游戏活动等等。

3.多样化游戏形式

第5篇

一、脱离惯性,注重变化

在我们的教学生活中,存在着循惯性讲话的现象,几句“口头禅” 总会在不经意间脱口而出。课文的导入就那么几种模式语;表扬与批评也是翻来覆去几句常用语。所谓“文似看山不喜平”,教学语言也不能刻板,要注意变化。

(一)源头活水汩汩流

培根说过:“读书足以怡情,足以长才;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教师要提高语言修养,就得广泛学习积累,获得教学语言永不干涸的源头活水。“口头禅”在某一方面来说,正是教师黔驴技穷的一种体现。于漪老师素以教学语言优美、考究著称。“脸谱”、“光感”、“线条”、“中镜头”等术语,在于漪分析课文的过程中随处可见。她善于从戏剧、电影、绘画、音乐等各种艺术中学语言,这不仅使教学语言词采丰美,而且形成于漪课堂教学中浓郁的文化氛围。

(二)抑扬顿挫妙趣生

首先,教师的语音语调要善于变化。当遇到学生心理上的“兴奋点”时,或语调升高,音量增大,语速加快,达到,或语调舒缓,适当“降温”。当遇到学生心理上的“松弛点”时,也应变音变调,并适当注重语言的趣味、形象,以调动学生的情绪。特别是在朗读课文时,教师更应注意语音语调的变化。我们有这样的体会,学生听了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之后,立刻激起了强烈的兴趣,读书的劲头马上就来了,而且,这种积极性比较持久。

(三)随文化出百样语

语文课上,课文是篇篇不同的,教学要求不尽相同。如同量体裁衣、看菜吃饭一样,教师的课堂语言是依文本而定,依教学的要求而定的。教师应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而采用或轻、或重、或缓、或急、或高、或低、或悲、或喜的语调和适当的语速。教师的语言只有与课文风格相一致,才能取得相得益彰,相映成辉的绝佳效果。

二、以生为本,不事雕琢

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一个真正的课堂,是不需要我们教师去刻意表演一个自以为高明的自我,需要的是我们还学生一个真切的课堂。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必须自始至终以学生为本。

(一)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听著名特级教师的课,感觉如行云流水般自然,究其原因,课堂语言的朴实不能不说是其中不可忽视的因素。我们若细心揣摩特级教师的课堂语言,简直觅不到半点雕琢的痕迹。一切都是那么自然,那么亲切,甚至相当口语化的语言也频频闪亮登场,这丝毫不损特级教师高大形象,反而觉得这就是真实的课堂,美丽的课堂,如饮甘露。课堂上的语言,应是随感而发的,兴之所至的,信手拈来的……一句话,课堂语言美在自然,美在使教师与学生能零距离的对话。

(二)胸中有丘壑,高屋来建瓴

教师在备课时,将资料备全本无可厚非,切忌比分主次轻重,应筛选出紧扣教学重点的内容加以详化。课前有了高屋建瓴的筛选之后,上课时才能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滔滔不绝,才能避免脚踩西瓜皮,滑到哪算哪的恣意随性。

三、理性对待“流行语”

目前,语文课堂教学产生了不少“流行语”,诸如“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你最喜欢学哪一段?”“你读懂了什么?”“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似乎这些话成了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用语的经典。这样的问题本身就是大而空的,它没有明确的目标指向,面对这个问题,似乎什么样的回答都可以。启发学生与文本对话,以求更深的理解,这用意当然好,但启发不能空泛,不能漫无边际,心灵对话应该有实在的依托,有具体的突破口。课堂教学是极具个性化的艺术,教学不崇尚流行,教学也没有时尚。

现在教师视批评如越雷区、如履薄冰,似乎稍有批评就会扼杀一个“牛顿”,夭折了一个“爱迪生”。取而代之的是一边倒的“你真棒!”用鼓励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自信固然是一种方式。然而,我们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赏识的分寸。

四、拒绝语言单一性

教学语言言之有辅,才能真正达到有声有色,声情并茂的效果。那么就让教学语言与动作,与情感,与形象相映生辉,赶跑语言的单一枯燥。

(一)与心理语言相融合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章不是无情物,我们的教学对象又是富有情感的学生,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语言必须做到情真意切,真挚感人。教师如能准确、生动、细腻地挖掘教材本身的情感因素,并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作者的喜笑怒骂,将作者的爱憎化为自己的爱憎,调动学生的情感去感受作者的情感,这样教师、学生、作者之间就能达成共识,感情上达到共鸣,这样的语文课何愁不生动,何愁学生不感兴趣,更何愁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呢?举一最简单的例子:教师在范读中做到感情饱满、真挚,十分投入,学生也能读到个:“像不像,三分样”。

(二)与肢体语言相结合

俗话说得好:“人的肢体语言是最为丰富的,也的最具魅力的。”它可以大大补充和丰富有声语言,甚至起到意想不到的直观效果,还有助于课堂的调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常用的肢体语言有眼神、表情、手势、等。

(三)与多媒体教学相配合

第6篇

[关键词]英语教学 课堂互动 策略

英语作为一种国际通用语言,被越来越广泛地使用,大学教学中英语教学的比重日趋增加。在现代社会对英语能力要求的提高和课程改革的要求下,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学生为中心,在真实环境下进行语言交际的英语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课堂教学的模式也由讲授式课堂向互动式课堂转变,课堂互动的教学模式不断应用于教学实践。下面,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谈谈提升大学英语课堂师生互动的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传统教育中,教师习惯把自己当作管理者,控制课堂的一举一动。为了保证课上良好的教学次序,学生一般不被允许随意提出自己的观点,一切言论都要听从老师的指令。然而在这种课堂上,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很难激发起来,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难以建立起来。为了提升大学英语课堂上教学的互动性,教师必须转换角色。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要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老师应该成为良好互动环境的创造者。因为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作用和影响只有通过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和反应才能产生积极作用,所以课堂上要树立起“为学生营造良好氛围”的观念,尊重学生,充分调动学生融入课堂、互通学习,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二、减少英语课程开班人数,提高互动几率

现在大学扩招,师生比严重下降,不少学校在开设英语课的时候都采用大班上课,大班上课中老师不可能对每个学生都给与充分照顾,上课时会相对注重那些思维活跃、性格较外向的学生或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而对于那些课堂上不太活跃或者后进的学生往往关注得不够。课堂师生互动不均衡现象非常普遍,再加上开班人数过多,管理精力有限,很容易导致部分学生被“疏忽”,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里,在教学过程中不愿意或极少与教师互动。所以大学英语课堂应该适当缩减每个班开班人数,提高互动几率,让更多学生参与课堂互动。

三、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互动”必须“参与”,只有“参与”才能“互动”。真实的互动首先源于学生的求知欲与积极参与。叶澜老师在论述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时指出:新的教学过程的形成,首先必须让学生的内在能量释放出来,让他们在课堂上“活”起来,从原有的静听模式中走出来。如果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缺乏重建过程的基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扬教学民主,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充分激活其参与课堂的兴趣,给予其一定的自主选择权力。同时,要改变过去教学中生硬的提问回答式做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答案,使学生参与和体验知识技能由未知到己知或由不掌握到掌握的过程,鼓励学生向教师质疑问难,鼓励学生多发表与教师不同的意见和观点。

第7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5B-0060-01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好的提问方式,准确的提问时间和精彩的提问内容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大有裨益,教师需要在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特点准确把握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提问,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掌握初中数学知识。

与日常生活中的提问不同,课堂教学提问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作用。它首先应当与课堂教学的目标相结合,使得学生能够在问题中进行思考,从而获取知识,提高学习的技能,提高数学的思维能力。因此数学课堂中的提问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教师提出的问题反映出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计划和课堂教学内容的安排,对于学生而言,则是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师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共同找出问题的答案。课堂中的提问,不仅可以进行知识的传授和学习,还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形成和谐的教学氛围。

一、数学教学课堂中提问的分类

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的提问,实际上是一个综合性和系统性的活动。它的主体是教师,客体是学生,目标是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地思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和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最终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学课堂的提问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依据不同的标准进行不同的分类。例如,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将问题分为引导型问题、掌握型问题、探究问题和创新型问题等。其中引导型的问题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状态,此类问题的设计是通过对已有知识的复习来导入新的内容的教学,难度通常不大;掌握型问题要求学生较好地掌握,因为此时的学习是后续知识学习的基石;而探究型的问题则在难度上有所增加,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激活学生的思维;创新型问题考虑到对学生创造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充分挖掘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

按照问题思考难度的高低,则可以分为纯粹记忆性问题、思考性问题、探究性问题。记忆性问题主要考察学生的记忆能力,通常都是对基本知识点的记忆,如概念、基本定理的记忆等;思考性问题主要通过对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加工,引导学生综合考虑新学的知识,做到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和完善;探究性问题主要是从已有的结论出发,推出新的结论的过程,其主要作用在于提高学生的推理和判断能力。无论是哪一种划分提问问题的方式,都是对有效提问方法的概括和总结,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甚至是不同的教学时间和教学阶段采取不同的提问方式,让学生最大限度地理解和掌握课堂知识的内容。

二、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效果的策略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尝试采用以下几种策略来提升课堂提问的效果。

第一,提问要有明确的针对性和导向性。这是提问首先需要遵循的原则。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授前,对教学内容有一个整体性的把握,包括难易程度,学生接受和理解本课程知识水平的能力等。此外,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重现以往的知识,以及理清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做到知识的迁移,对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挖掘和疏通,然后用一些简单的综合性题目来对学生掌握情况进行检测,最后通过发现的问题来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如学习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就可以通过对公式进行变形,再用更为复杂的问题来强化学生对该知识的理解。此外,还可以从公式形式上的特点,比如和a2+b2进行结构比较。总而言之就是引导学生对知识活学活用。

第二,提问过程中要注意问题设置的难易程度,以及问题与问题之间的联系。通过层层深入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逐步深入的思考,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如在旋转变换的课堂教学中,等腰直角三角形OAB和OCD(如图所示),连接AD和BC,M是BC的中点,连接OM,OM和AD之间是什么关系,将OCD进行旋转,又会得到什么结论,继续旋转呢?让学生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思考,引导学生思维的发散。

第三,要把握好课堂提问的时机。根据不同课程内容的设置来安排提问的时间。例如在学生新知识时候,首先要针对书中的基本概念进行提问,包括概念中的关键词,概念中的限定词,此概念与此前所学习的知识之间的关联性等。在课程逐步深入时,要将提问的重点放在知识之间的对比研究上,如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后,就要将其与一元一次方程进行比较,让学生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然后教师再进行适当的引导,最终提高学生知识迁移和融会贯通的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服务与支付
学术顾问

发表咨询 加急见刊 文秘咨询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