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6 16:13:16
序论:在您撰写德育的构成要素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高校;体育课程;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5-0046-02
高校,是学生迈出校门、走入社会的关键时期。在高校营造优良的德育氛围,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来学生可接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所获取信息的来源也是五花八门。思想较之以往更加具有独立性、多变性和差异性,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奔涌而来。这固然有利于学生眼界的开阔、视野的拓展,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学生会不可避免地遭受到各类信息中负面影响的冲击,造成心理取向扭曲、责任感淡薄、个人主义增强、集体意识薄弱、团结协作观念差、心理素质极差等问题。体育,有别于其他学科,具有极强的组织性、开放性、实践性等特征,并且体育学科也贯彻了一个学生从接受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这段学习生活的始终。体育,可谓是对学生在学生生涯中进行德育教育最好的载体之一,是学生亲身感受德育教育的良好平台。但是长期以来,体育教师过多地重视体育基本技术的训练和身体素质的提高,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一些学生对体育的内涵也没有充分认识,认为体育活动只是强身健体而己,却不知体育是一个能将智慧、体质、意志和精神融为一体的综合教育。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对于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德育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这关乎到“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高校人才培养方针。
一、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以上海市体育课程中的德育教育为研究对象,进行体育课程中德育要素探究实验,了解在高校体育课程开展的过程中,学生通过体育课程所能习得的德育内容具体有哪些方面。
2.研究方法。①文献分析法,根据研究需要,在《中国知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龙源期刊网》、《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等网站与数据库上对与体育课程德育教育相关文献数据进行阅读和整理,为本文的分析、研究和论证提供理论依据。②比较分析法,通过对上海市不同高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调查,对不同体育课程项目中不同层面的德育内容进行分析,研究体育课程中所包含的德育要素。③深度访谈法,通过邮件沟通,面谈,召开体育与德育一体化学术会议等方式,对体育学科及德育方面的专家、常年从事体育教学的体育老师以及上海部分高校的在校大学生进行访谈,征求其对于体育课程中进行德育教育所包含内容的想法和意见。
二、研究结果
1.高校体育与德育一体化研究现状。①目前,国内关于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研究成果大多集中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后,以中小学为重点,高校体育德育研究较少。研究内容主要涉及体育教学中实施道德教育的意义、特点、途径和方法,均是从微观视角进行研究。给予当前学校现状的调查研究不多,理论与实践脱节,进行实证研究的报导甚少。②国内文献中,重复性研究较多,文章论述较简单,并且多偏向于思想品德教育,研究视角较狭窄。③相关研究成果多发表于《职业学院学报》、《音体美》、《教书育》等杂志,体育类刊物集中在《体育教》、《体育师友》等刊物上,核心期刊相关研究成果较少,可见其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④通过文献分析发现,有关体育课程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研究还不够深入、全面,还没有专家、学者对此进行长期、系统地研究。并且,致力于体育课程改革研究的学者们通常关注体育课程理念、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对于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研究相对重视不足。⑤国外目前对于体育课程德育教育的开展,着力点在于推进TPSR(Teaching Personal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个人社会责任模式在体育课堂中的应用。通过TPSR模式课程设计与实施,除了培养学生运动技能与表现能力,也借此发展青少年的团结、努力、尊重、关怀他人等德育方面的能力,并期望学生能够将此类能力转移至体育课堂之外的家庭与社会环境。
2.高校体育与德育一体化课程德育要素。通过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数据,及对境内外多位专家、教师访谈后的评价和意见,借鉴TPSR个人社会责任模式,确定高校体育与德育一体化课程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德育要素,即尊重他人的权利和感觉;努力参与;自我导向;帮助他人;领导行为。
3.高校体育与德育一体化课程包含德育要素及其在教学中的体现。①尊重他人权利和感觉,有多位资深专家与教师提及,尊重他人的权利和感受具体体现在,课堂中没有人是被排除在外的。教师公平分组,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例如,篮球课堂中,适当改变篮球规则,在投篮前每一位组员都要先触到球后才能投篮,从而让一些基础稍差的同学也可以参与其中。而学生,会主动思考,积极与同学、老师沟通交流,也会融入课堂教学中。在课堂比赛中礼貌谦让,队友失误也不会去指责他人;而当自己发生失误时,能够积极主动承担责任并道歉,与队友、裁判、老师理性沟通等,这些都是学生达到了尊重他人权利和感觉这一层面德育要求的体系。②努力参与,体育课程的实践性要求了学生必须积极参与到其中,才能提高自身技能水平;不断努力练习,才会有收获。努力参与即提高学生的内在动机,让学生能够努力探索、积极面对新的挑战。课前积极准备;练习时坚持不懈、态度积极,即使技术不佳也不会放弃,努力提高自身水平,不打混摸鱼;有提高自己技术水准的欲望,内心积极主动要求学习;课堂中难度较大的素质练习也认真完成。能够做到这些层面的学生,当他们面对困境时,同样能够表现出战胜困难的勇气与坚持到底的毅力,迎难而上,挑战自我;遇到问题会主动寻求解决方案;课堂上积极配合教师指令,会主动说明他人,注重团队的合作与个人参与度;并且积极与老师和同学沟通交流,勇于面对新挑战。③自我导向,自我导向即学生能做到教师监督与否无差别。在没有教师监督、督促的情况下,自发自主地练习,最初教师可给予学生一定的安排和指导,学生掌握后可自主地安排学习计划和内容。并且,学生要能够自发抵抗来自外界环境不良因素的诱惑和干扰。达到这一德育层级的学生,能在课前自发积极做准备;按老师要求做练习,不受他人影响;给自己设立合适的目标确实执行;课下也会积极主动查阅资料,坚持练习;会主动寻找高水平的同学学习;与同学之间有良性的竞争;遇到困难坚持不放弃。④帮助他人,要求学生能够主动关怀、帮助同伴,与同伴分析心得体会。例如,学生在进行长跑、身体素质训练等难度较大的练习时会给他人鼓励,会主动指导帮助其他同学;会主动给予内心的同学帮助。这些学生普遍具有敏锐的视察力,较强的体育模仿能力;队友的动作不规范会提示;在比赛中,无论优势劣势,都会激励队友,给队友信心,比如眼神的鼓励、肯定的动作、言语激励等,会给予同学安慰。⑤领导行为,具有领导行为的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表现出团队合作,具有一定的威信与内在的号召力。他们通常有着较高的自我要求;能够在老师下达指令后主动召集同学;尊重老师,恪守课堂常规,遵守课堂礼仪;有负责担当的心、能主动承担责任;会主动带队做操,喊口令;与同学、队友之间关系良好;课堂比赛中了解队员情况,能指挥队员,安排队员位置,致力于团队合作;能够在无形中带动其他人,调动他人的积极性;比赛中出现逆境时能出面担负起带动大家的责任;课下同样会主动练习,参与社团活动等,主动为别人服务;以身作则,能服众;能够与同学、队友良好地沟通。
体育教学与德育教育,两者统一于培养人的活动当中,存在于教育的整体结构之中,它们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与技能教学和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是统一的、相互作用的,德育教育为完成体育技能教学,增强体质提供了保证;反过来,通过传授体育知识、体育技能,在增强体质的过程中,也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教育。大学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定型前最后的成长阶段,是人格养成的最重要阶段。知识探究、能力建设和人格养成“三位一体”的育人理念,是许多高校正在全力推进的,旨在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全面提高教学质量。道德教育是体育教学的目标之一,要正确摆正它的位置,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体育学科在进行德育教育中有区别与其他学科的独特性,要根据体育学科的特性和学生学习的特点,有选择有意识的进行德育教育。思想教育必须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此,必须注意通过各种教育手段,长期不懈地渗透德育教育,切不可在短时间内一蹴而就,只有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收到卓有成效的理想效果。
参考文献:
[1]杨小明.体育教学中的道德教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2]赵方.德育教育与体育教学[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2,(3).
[3]金光善.浅谈体育教学的德育渗透[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4,(6).
[关键词] 沟通 外观形象 肢体语言语气语调 语言
有效的沟通是在商业中获得成功的必备条件,要提升沟通能力首先应该要了解沟通的构成要素,然后在此基础上精研沟通的技巧,最后还必须在实践中反复练习和运用这些技巧。由理论研究者提出并经过实践验证的有效沟通的一个公式是:沟通=55%外观形象和肢体语言+38%语气语调+7%语言内容。这个公式揭示了沟通的三个构成要素及各要素在沟通中的重要程度。如要提高沟通能力,应从公式中的三方面入手反复练习沟通的技巧。
一、外观形象和肢体语言
1.面部表情。面部表情比包括言语在内的任何其他东西更能反映人们内心的感受。作为心灵之镜的面部表情包括微笑、眼神、其他面部动作。(1)常向他人投以有感染力的微笑。站在镜子前练习最灿烂、最迷人的微笑,然后向顾客、上司、同事、家人投以这种微笑。结果会令人惊喜万分。(2)学会用眼睛说话。交流中运用目光传达信息是很重要的,而学会读懂别人目光所表达的意思同样也很重要。人们兴奋时两眼发光,悲伤时眼圈发红、眼泪上涌,仇恨时两眼圆睁。交谈时目光游移,不敢对视别人的眼睛,会使人产生一种不信任感。有些人当别人和他打招呼时,他总是眼睛盯着地面应付一声,这是不自信的表现。(3)注视他人的眼睛。有意识地看着对方的眼睛,不时地眨眨眼。在谈话中不断地与对方进行目光接触。与对方的目光接触暗示着对对方的诚实与兴趣,以及对对方怀有的亲近感。避免目光接触则传达了厌恶、不喜欢、不赞同的意思。(4)将成功写在脸上。人们长时间所持有的表情逐渐凝固在脸上。应该学的表情是:脸上的表情仿佛告诉人们他们每天都感受到了生活的乐趣。
2.肢体语言。(1)与人交谈时正面对着他人。(2)保持良好的站姿。抬头挺胸、站直身体、坐姿端正是思想正派的外在体现。如果靠着一面平直的墙站立时,肩部、臀部、脚后跟都能与墙接触,那就说明拥有良好的站姿。站立时放平肩膀,扬起下巴,收腹胎头。(3)自信地握手。握手力度要适中。太轻说明缺乏自信,用力过猛则暗示态度傲慢。
3.外观形象。人的形象非常重要。人们总是凭第一印象来判断一个人。第一印象判断人并不准确,但很多时候人们确实会凭第一印象对人做出评判。给别人的第一印象主要取决于衣着及面部表情,其次是言谈举止,最后才是性格。(1)整洁。出门前检查自己,确保身体洁净;牙一定要刷干净;指甲修剪整齐并保持干净;保持头发干净整洁;尽量化淡妆;清除口气。(2)衣着传递信息。穿着打扮的目的是为了能融入更大范围的人群,让更多的人能接受自己。从一个人的穿着可以判断他的职位、目的,以及成功的潜能。因此从头到脚的衣着打扮都得留意。不要想着成功后再多花些钱将自己打扮的精神些,而是先将自己打扮的精神抖擞,然后才能获得成功。传统的、经典的服饰在社交场合得体大方并且职业。(3)过分修饰总比不修饰好。选服饰时,尽量选择能增加自己魅力且合身的服装,切忌穿破损的衣物。(4)接受自己无法改变的事物。每个人生下来就具有某些无法改变的特征,比如肤色、身高、体形、生理缺陷等,如果不能改变某些特征,就应该接受并喜欢它。
二、语气语调
柔和的声音表示坦诚友善,人们激动时声音会颤抖,同情时使用低沉的声音,阴阳怪气的语调通常在冷嘲热讽时使用。用鼻音哼声则代表傲慢、冷漠、恼怒、鄙视、缺乏诚意。根据以下几点进行练习,会使语气语调更受人欢迎。
1.语调低沉明朗。明朗、低沉、愉快的语调最能吸引人。
2.发音清晰,段落分明。
3.语速要时快时慢,恰如其分。感性的场面语速可以加快,理性的场面语速相应放慢。
4.音量大小适中。太大会造成压迫感,使人反感;太小则表示自信不足,说服力不强。
5.配合愉快的笑声。
6.措辞高雅,发音正确。
三、语言内容
1.谈论关于对方的话题。每个人最喜欢的话题是他自己。和别人谈关于他们自己的事情时,马上就会获得他们的尊重和喜欢。当开始将注意力从自己身上转移到别人身上时,就会很善于与人相处。在谈话中要越来越少地使用“我、我的”这些字眼,而要越来越多地使用“你,你的”这些字眼。话题可以是别人的家庭、职业、休闲、金钱等。
2.赞同人们。人们喜欢赞同自己而不是反对自己的人。任何人都可能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引起别人的反对,只有聪明人才会赞同别人,即使觉得对方有错。只有学会找到与他人的共同点,才能创造和谐。应注意:(1)培养赞同人们的态度。(2)如果赞同人们,要让人们知道。(3)除非绝对有必要,否则不要告诉别人不同意见。(4)绝对不要争辩。争辩中任何人都不会赢,而损失可能会更多。
3.聆听人们。人们被聆听的需要远远大于聆听别人的需要。一个好的聆听者在任何时候都比一个好的谈话者更受人欢迎。如果真心关心别人,聆听不是难事。聆听的关键是关心,大多数人际关系技巧就是关心和礼貌的实际运作。
4.赞扬人们。真诚的赞美是使人内心保持坚强的燃料,它使人快乐。每一次称赞别人,会使赞美者自己同时得到快乐和满足。快乐的人比较容易相处,也比不快乐的人有更高的生产力。赞美要:一定是真实的、具体的,要称赞事实而不是人。
5.感激人们。如果真诚地感谢他人,并让人们知道感谢他们,他们下一次就会以加倍的努力来回应的,因此要学会说谢谢。(1)当说谢谢的时候,要诚心诚意。(2)大声说。不要吞吞吐吐或降低声音。(3)说谢谢时注视对方的眼睛。(4)寻找感谢人们的机会。寻找机会感谢别人做的但其他人很少称赞的细微事情。
参考文献:
[1]成大为:世界10位营销大事经典讲义[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1
【关键词】篮球文化;中学;构成要素;构建策略
中学篮球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息息相关。良好的中学篮球文化,不但有助于中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而且还能够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与发展。鉴于此,本文就针对中学篮球文化的构成要素和构建策略等进行了探讨。
一、中学篮球文化的概念界定
校园篮球文化是在校园这一特定场域形成的一种独特文化现象。具体来说,校园篮球文化就是以校园为存在空间,以学生和教师为参与主体,以各种形式的篮球活动为主要内容而形成的与校园文化精神相贯通的文化子系统。中学篮球文化是校园篮球文化的下位概念,与校园篮球文化的概念相对应,中学篮球文化就是以中学校园为存在空间,以中学生和中学教职工为参与主体,在各种形式的篮球活动中通过不断的总结、积淀、创新与发展,所创造和形成的中学篮球物质环境、精神风貌以及各种篮球制度的总和。
二、中学篮球文化的构成要素
根据中学篮球文化的概念可知,中学篮球文化是中学篮球物质环境、精神风貌以及各种篮球制度的总和。所以,相应的中学篮球文化这一文化子系统也主要包括了中学篮球物质文化、中学篮球精神文化以及中学篮球制度文化等三个主要的构成要素。其中,中学篮球物质文化,是中学篮球文化的外化,也是中学篮球文化系统中的表层文化,其通常表现为与篮球运动相关的、外在的、具体的、物质化的文化和事物。例如:学校的篮球运动场地和器材设施等均属于中学篮球物质文化的范畴;其次是中学篮球的精神文化。中学篮球的精神文化简单来说,就是中学师生在参与篮球运动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思想观念以及理想信仰等的总和。中学篮球精神文化是中学篮球文化的核心要素,其不但是中学篮球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同时还会对中学篮球制度文化和中学篮球物质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产生制约作用。最后是中学篮球制度文化。中学篮球制度文化指的就是在中学篮球文化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关于学校篮球活动的管理制度和规则规范,例如,篮球运动规则、篮球赛制以及学校的篮球活动管理制度等等均属于中学篮球制度文化的范畴。
三、中学篮球文化的构建策略
首先,重视篮球精神文化建设,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构建理念。原国家体育总局篮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李元伟,在中国篮球文化论坛上针对篮球文化的构建问题,曾经专门指出“构建篮球文化,首先必须要确立以人为本的宗旨”,在开展中学篮球文化构建工作的过程中亦是如此。由于构建中学篮球文化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开展中学篮球文化构建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篮球精神文化建设,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作为工作的基本前提,并在此基础之上,逐步构建和形成将篮球思想观念和理想信仰融为一体的中学篮球精神文化。例如:根据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篮球运动热情,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开展“篮球知识我来讲”、“篮球宣传我来做”等各种灵活多样的活动,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校篮球精神文化的构建活动中,成为学校篮球精神文化构建与传播的一份子。
其次,重视篮球物质文化建设,为中学篮球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提供物质保障。良好的校园篮球物质文化环境,是确保中学篮球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有效激发学生篮球参与兴趣和参与积极性的关键。因此,在开展中学篮球文化建设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篮球物质文化建设,通过不断完善学校的篮球硬件设施,为学生篮球活动的开展提供条件,为中学篮球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
再次,重视篮球制度文化建设,为中学篮球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在开展中学篮球文化建设工作的过程中,只有科学合理的制定关于学校篮球运动的各种规章制度和管理条例,并在日常组织开展篮球活动时切实的进行贯彻落实,才能够确保中学篮球文化的健康良性发展。
综上所述可知,中学篮球文化是中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各部分,其形成与发展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为了促进中学篮球文化系统的有效构建,教师不但要正确了解中学篮球文化的概念内涵和构成要素,同时还要积极探索中学篮球文化的构建策略,以确保中学篮球文化的健康良性发展和积极作用的充分发挥。
关键词:电力工程;成本构成要素;预算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28-0151-02
电力能源的使用加快了现代社会发展的步伐,同时也给人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能源之一。其中,电力工程的4大核心功能分别是生产、输送、分配和变压,这些功能的存在已经可以满足电力资源供应的要求。在城镇地区的电网已经基本规划完整之后,许多早期的中小型电力工程也逐渐开始扩大自己的规模,并且,在未来的几年之内,我国有望建成大中小型规模共同发展的新电网体系,并且主要是围绕大型规模的电网展开活动。大型电网的建设势必要投入大量资金,为了更好地节约资源,在电力工程中严格控制成本则是首要关键。
1 电力工程成本的构成要素
工程成本是非常复杂的概念,它涵盖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所需要的全部费用,其中包括有原材料、辅助材料的购买资金,构配件、施工机器设备的购买、管理、维修等各种费用,员工工资、奖金及其组织、管理费用等,这些所有的费用加起来才构成了工程成本。工程承包一般包含有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利润和税金这4个方面,其工程的总造价是所有工程费用的总和,在与工程的承包与建设单位进行结算的时候,这就作为结算
依据。
在电力施工单位中,直接费用占了整个施工项目工程总成本的6~7成不等,这也就意味着整个工程的总成本开支很容易受到直接费用的影响,其直接费用越高,总成本支出也就越高。
1.1 直接工程费用
直接工程费用在整个工程中所占的比重最大,其涵盖内容也比较复杂,它包括了人工、材料、施工机械等各种费用。
1.1.1 人工费。人工费包括了参与电力工程建设所有环节的人员支出费用,例如工资、奖金、工资附加费、劳动保护费等。并且,在我国电力工程建设中的参与人员基本不使用临时员工,所以,人工费用的弹性比较小,最重要的是将劳务分包工作安排好。
1.1.2 材料费。材料费用主要是原材料、辅助材料、零部件等各种材料所需费用,除了这些材料的出厂价格之外,还包括物流费用、材料损耗、保管费等。材料费在整个直接工程费用中所占的比例也是相当大的,一般占到了直接费用的50%左右。
1.1.3 施工机械使用费。施工机械使用费也就是设备费,包括了设备的维护、修理、折旧、安装等各个环节所需的费用。施工机械使用费在整个成本控制中难以管理,其波动性较大。若是能够很好地对设备进行管理,那么电力工程中的总体成本也会更易于控制。
1.2 间接工程费用
间接工程费用,顾名思义也就是不直接使用工程资金,而是在施工过程中的各项组织管理过程中衍生出来的支出。间接工程费用一般包括规费和企业的管理费用,规费是在国家政策之下必须缴纳的费用,其费用多少一般已经固定。而企业管理费则是建设单位的日常费用,企业管理费在多数情况下会分摊一部分的企业建设项目成本。企业管理费用在电力施工单位中不便于控制,这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企业性质和其营运模式的
影响。
1.3 利润
这里的利润是指在电力建设单位在实施项目过程中所获得的全部收益,但是实际利润需要在全部收益的基础之上减去各种费用的支出。
1.4 税金
税金是有国家政府规定的,在电力工程建设的工程造价中,税金包括有营业税、城市建设维护费和教育附加费等各种税费。
2 电力工程成本的控制措施
在电力工程建设中,为了控制成本,一般是由财务部门事先制定一系列可实施的调控方案来减少自己的投入量。但是这样系统的成本控制所涉及到的区域非常多,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来合理控制成本。在成本控制中,加强预算管理是非常关键的措施之一,其实施方法主要是在资金还未正式应用之前就开始进行成本控制,这样能获得较为出色的管理效果。
图1 某送电线路工程成本构成分布图
如图1,在某送电线路工程的成本构成分布图中,其材料成本最高,已经高达66.75%,其次是建设用地征租成本。其材料相关成本、建设用地征租成本、人力资源成本三者共占据了此次总成本的90%以上,这也是目前电力工程总项目成本控制的现状。
2.1 制定成本标准
电力工程建设中的早期成本控制一直不太理想,因此,施工单位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提前拟定成本预算的控制标准。要想明确一个电力工程项目中的成本预算,就要在项目展开之前,有一个较为清晰的预算目标,尽可能地将资金的使用控制在小范围之内。
2.2 组织成本控制
预算方案在项目开展过程中一般是指引后续工作开展的方向标,因此,在编制预算之前相关部门一定要事先根据此次项目的具体情况来展开工作,首先就是要明确此次电力工程的发展方向,然后再根据发展方向拟定预算。在面对不同规模、不同地域的电网工程建设时,相关部门所制定的预算方案也各不相同。在最初的设计环节就可以开始展开预算控制,通过组织成本的控制来提高成本利用率。
2.3 加强成本控制
相关部门制定出来的预算方案并不是作为工程建设的一个环节,上交就可以了的。预算方案所制定出来的参照标准要严格执行,这样才能取得较为明显的成本控制效果。例如在资金收支需要进行调配来配合项目资金的周转时,要严格按照编制好的预算方案来一步一步执行,用原有的规矩来指导成本控制。施工作为电力工程建设中的核心环节之一,应该来辅助完成成本强化控制这一过程。
2.4 降低成本投入
在很多企业家看来,大量的成本投入可以得到更好的项目质量保证,但其实不然。占到直接成本近5成的材料费用就需要降低成本的投入。成本预算方案一般是在电力工程项目展开之前就需要拟定好的,这时候,制定成本预算的有关部门就要协调好材料采购部的相关工作人员,对整个施工过程中所需材料的采购进行详细探讨,并最大限度地将这一成本控制到最少,同时也要保证电力工程建设的质量与收益能够得到提升。
3 电力工程中标准成本制定方法
制定标准成本是需要对整个电力工程项目建设有非常深入的了解,并且是在经过精确测量与考察之后而制定的最优成本。如图2,电力工程项目标准成本的制定流程图:标准成本一般是经由电力企业的财务部门制定,其依据主要是根据电力施工企业已经完成的项目中出现的成本状况,算出各项成本的单日支出数额的均值作为即将开始的新的项目中的单日标准成本。然后在将该项目的施工总天数乘以已经算得的单日标准成本,所计算出来的数值就为该工程项目中的标准成本。
图2 电力工程项目标准成本的制定流程图
4 结语
总而言之,电力工程的建设非常重要,这关乎了在人民日常生活中必需的电能传输的工作效率,同时也与企业的生产运作离不开。目前我国的整个电力市场仍然受到政府的掌控,在日益增多的电力项目建设中,要严格控制成本,以便减少资金的浪费。因此,制定相应的成本控制方案就显得尤为重要。成本控制方案要在计划中得以实施,全面调控整个项目建设。
参考文献
[1] 卢胜祥.新时期电力工程改造阶段的成本控制[J].财会信息,2011,(13).
[2] 王大宇.电力工程成本构成的基本要素与管理[J].建筑产业规划,2010,(12).
[3] 袁益民.浅谈工程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的内在联系[J].陕西建筑经济,2011,(5).
一、显性的学习目标
传统体育课时计划中的目标设置,其实是一种教学目标而不是学习目标。在计划中,教师将采用“学习目标”的形式,如“学会”、“懂得”等,这些明确地表达了行为的主体是学生,是学生学会了什么,懂得了什么,而不是教师提高了什么,体验了什么。这种学习目标显性化的做法,使得教师在上课时可以让学习目标直接面对学生,学生在上课时非常明确自己的目标,从而获得有效的学习。如在跳远练习中,我向学生强调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踏板起跳成腾空步。随后我做了两次示范,并强调不是看谁跳得远。并在沙坑上方支起一根橡皮筋。然后让学生自己练习,他们就知道这节课的目标是练习腾空步,而不是跳得远。
二、选择性的学习内容
设计与制订体育新课程课时计划时,首先可根据单元教学计划确立学习目标,设计许多可能达成这一学习目标的内容,教师也可以在不同的场合、环境下选择不同的内容来达成学习目标,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来选择最喜欢的方式来达成学习目标。如五年级有一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发展灵活性”和“学会遵守规则和尊重他人”。我把这个目标介绍给学生,让他们自己设计一堂课来体现这个目标。立刻大家就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没想到内容还真不少。有“肩肘倒立、小篮球”;“后滚翻、通过障碍”等。最后大家统一意见决定上课的内容是“前滚翻、贴膏药”。也许是他们自己制定的吧,一个个小脸练得红朴朴的。大部分同学都能标准地完成前滚翻了。做游戏时违反规则的现象也少了。
三、主体性的学习方式
体育新课程教学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小学低年级的“模仿动物走”一课中,我先介绍了鸭子、大象、蛇等动物的走路姿势,并且给小朋友做了几次示范。其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索、构思,来发现不同动物走路的不同特征。小朋友的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鸭子走路是一摆一摆的”、“大象走路显得很笨重”。“那你们能模仿它们的姿势吗?”“能!”同学们都争着回答。一个个都学着各种各样的动物走起来。
四、融洽的师生互动
在体育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的活动表现出互动的特征,即双向的思维活动。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有时是引导者、启发者,有时要通过观察、分析,掌握信息反馈,及时采取有效的方法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帮助,这时,教师的职能可能就是帮助者和服务者。如在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中,由于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入学,什么都不会。我不厌其烦地给他们介绍游戏的方法和规则。然而仅有这点还是不够的,一定要加入到他们的游戏当中去。因为有的“小鸡”不会躲闪,有的“老鹰”不会拍打。这时就要停止游戏,给他们示范不同角色应该怎么做。而且我还变换不同角色,有时做“母鸡”,有时做“小鸡”,有时做“老鹰”。给学生做榜样,他们觉得越来越有意思了。
关键词:特色;体育课程;构成要素
体育是授予学生体育卫生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增强体质,发展肌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养成良好的卫生、保健习惯的教育。同时,体育也是一门促进学生身心良好发展的学科。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下,特色体育课程的开设越来越收到广大几层学校的重视。特色体育课程内容的设置成为当前讨论的热门话题。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对特色体育课程的构成要素进行了有关探索。
一、特色体育可遵循的策略
要探究特色体育的构成要素,我们先来明确特色体育遵循的策略,在策略的范围内来探讨特色体育的构成要素。
(一)完善机制,规范学校体育工作
加强组织建设,确保常规工作的开展。转换观念,加强队伍建设,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校体育工作。笔者认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材,是学校工作的最终目标,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学生健康成长和世纪人才的素质。所以必须站在未来的高度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体育工作,深入理解“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坚决贯彻执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抓好体育工作。特色体育的开展,还需进一步完善学校机制,对体育教学进行规范。
(二)训练特色师资,更新观念,抓好体育教学工作
特色体育,需要对以前的体育教师进行特色特训,同时更新他们的观念,抓好体育教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依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标为体育教学注入了新的教学理念,转变取代旧的教学模式,其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堂中满足心理、身体的情感体验,扭转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引导学生从主动学习中去创新,开创体育教学新局面,使学生从“厌学”变为“乐学”,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因此,新课标把学生课堂自主、自练、自创摆在重要位置上。
(三)点面结合,促进健康竞技水平的提高
群众性体育工作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主要内容。特色体育也可以“全面铺开”,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特色活动。“以竞赛促活动,以活动促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组建了田径队、篮球队、跳绳队、排球队、足球队等各类训练小组。通过一系列竞赛,充分地调动了师生们的积极性和责任心,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不断地提高了学生的体育竞技水平。特色体育还可以点面结合,共同开展,这样来共同促进整个学校的体育水平的提高。
二、特色体育课程内容的构成
笔者认为,特色体育包括特色体育师资、特色体育项目、特色体育教学、特色体育科研构成。
(一)特色体育师资
培养出具有特长的优秀体育师资是特色体育课程开始的关键。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有关教育与教学的问题中,没有一个问题不总是与师资培养问题有联系的。如果得不到足够数量合格的教师,任何最使人钦佩的改革也势必要在实践中失败。”因此学校必须加强特长师资的培养和使用。第一,对于传统特色学校的师资,要加强培养,使之能够严格地继承和发扬传统。学校要通过强有力的手段,使每位教职工都能够溶入特色建设的学习和实践中。第二,学校要内引外联,提高各训练队的质量和水平,全力提高训练队辅导员的师资水平。如果训练队用了庸师,只能贻误学生,扼杀其兴趣,当然也就谈不上培养出特长学生,更难以形成特色学校了。在训练队的设立上一定要谨慎,必须把当地最高水平的教练员吸纳到辅导员队伍中来,否则宁可不设,以免贻误学生,降低训练队的声誉。
(二)特色体育项目
体育项目有很多,传统的体育项目包括田径、篮球、排球、足球、体操、武术、健美操、乒乓球、羽毛球等。笔者认为体育特色项目的开展可以在传统的体育项目上进行创新,比如武术项目中可以开发武术操、功夫扇等作为特色项目,健美操项目中可以开发校园集体舞、啦啦操、广场舞、街舞作为特色运动项目;篮球、排球、足球可以分别设计出一套属于它们自己的球操为特色项目;也可以开发已有的但是目前还没有引入中学体育教学体育项目或者新形成的体育项目作为体育特色课程教材,比如广场舞、健身球、瑜伽、轮滑等。
(三)特色体育教学
特色体育的教学需要特色的体育师资。教学特色的形成又是体育教师基于实践又高于实践,个性特征、综合能力等在体育教学中的具体反映。我们要有敢破敢立的创新意识,对自身形成的体育教学思想不断进行验证、充实和完善,真正达到教无定法,炉火纯青的地步。教出自己的风格,构建有生命力的体育教学特色,是一个特色体育教师教学的至高境界,需要我们去积累、沉淀、提升。
(四)特色体育科研
目前,我国关于特色体育科研方面的研究还是比较丰富的,有关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研究;有关于特色体育项目的相关研究、有关于特色体育课程的研究、有特色体育项目的研究;有特色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研究……总体来说,这些研究有一个特点,就是能够结合当地的实际来开展特色体育。但是也有一个缺点,特色体育科研研究出来,很多都被埋没了,没有得到推广。所以,特色体育科研,应该源于实践,回归实践,这样才能发挥科研的本来价值。
三、结束语
特色体育课程的开设,要采用一定的策略,一步一步的推行。在策略的推动下,逐步完善特色体育的各个方面。特色体育由特色体育师资、特色体育项目、特色体育教学、特色体育科研构成,做好特色体育的各个要素、环节,是特色体育发展的需要。相信在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体育事业将会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能力的内涵
能力是什么?人们对于“能力”的解释众说纷纭。在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中,能力(ability)通常指个人获得新知识或新技能的潜力,是完成某项工作任务所需的领域知识或技能。能力是以人一定的生理和心理素质为基础,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形成、发展并能表现出来的能动力量。从与“能力”相关的文献和定义中可以看出,人们对能力常常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诠释,或强调能力的内在特性,或着重能力的外部表征,也有学者从能力的工具性特点方面进行了论述。综合各方观点,本文认为:能力可以看成是指个体或组织为完成与之职责相对应的领域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精神,以及满足未来发展的潜在学习能力。
2.教师的专业能力构成
作为专业技术人员的教师,对其专业能力的要求与一般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同,它不仅要求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技能,同时还必须具备相关的教育教学技能。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对教师专业能力的要求则集中在教学技能的提升上。如美国的“能力本位师范教育”、“模拟教学”、“微格教学”等都是强调教师教育中发展教师教学技能和能力的产物。国内外有关教师专业能力的研究主要有:美国弗罗里达州在20世纪70年代开展了一项教师能力的研究提出教师的1276项能力表现;上海师范大学卢家媚等人的调查表明中学优秀教师普遍具有的七种能力;王立国把教师素质结构确定为基本素质、专业发展素质、职业发展素质三个方面;邵瑞珍将教师的能力结构分为:思维条理性与逻辑性、口头表达能力与组织教学能力三个方面;曾庆捷将教师的能力分为:信息组织与转化能力、信息的传递能力、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的能力、接受信息的能力。宁虹将教师专业意识作为建立教师能力理论模型的出发点,认为教师专业能力主要是精神形态的心智能力,主要包括:教的理论、教的意识、教的行为和教的经验。[2]显然,关于教师专业能力的实质性内涵是什么的问题仅仅通过外延的罗列并不能使其得到明确的呈现。在信息化教育时代,对于教师尤其是远程开放教育教师来说,应立足于“帮促者”的角色。“提供帮助”成为教师角色功能的实质,教师应该紧紧围绕“帮促者”这一角色来定位自身的功能。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明确自己的权利和职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素质提升。也就是说,无论远程开放教育教师承担怎样的角色,“都应规定在提供帮助这个阀限内,没达到阀限即是失职,超过这个阀限就是僭越”。[3]显然,失职和僭越都不利于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实现,阻碍甚至抑制学生主体的能动性发挥。
根据美国的全国教师专业标准委员会(TheNationalBoardforProfessionalteachingStandards)的界定,教师的专业能力主要应达到四个方面的标准,具体如下表:相对于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强调教学技能,关于大学教师专业能力更多的是强调知识的渊博和科研的能力,而对教学技能似乎不那么重视。虽然大学教师的天职之一是“教学”,但多数大学教师却认为:“掌握了学科专业知识就等于学会了教学。”[4]在大学中,尤其是名牌重点高校中,很少有教师将“教学”看成是一项专业的“技术”,并愿意对“教学”本身进行研究。在大学中,学术的内涵不仅仅指科学研究。美国教育专家博耶认为,大学学术应包括“探究的学术、整合的学术、应用知识的学术和传播知识的学术(教学学术)”,“学术不仅意味探究知识、整合知识和应用知识,而且意味着传播知识,我们把传播知识的学术称之为‘教学的学术’(scholarshipofteaching)。”[5]博耶教学学术理论的提出对于大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学学术理论一方面为大学重新认识教学的重要性提供了理论支持,同时它又拓展了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视域,不再局限于专业的科学研究。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在于“教学专业”的发展,而“教学专业发展”的关键则在于:牢固确立“教学学术”的观念,认真处理好“教学学术”与专业科研以及社会服务之间的关系,自觉加强关于大学教学本身的研究。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无论是中小学还是大学,这一原则是无可置疑的。诚然,作为一名大学教师,其专业发展计划应表现在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三个方面。但从教师这一角色本身的功能定位来看,大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亦应定位于“教学学术”的发展,以促进教师教书育人职能的更好展现。因此,在大学教师的专业能力构成中,我们必须将教学技能放在应有的地位,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多次强调教授必须给本科生授课正是这一精神的最好注解。
远程开放教育教师的专业能力构成要素
1.国内外的研究
相对于传统面授教师专业能力的研究来说,关于远程教育教师的能力研究文献较少。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情境中,师生之间的分离要求教师开展教学时必须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来传递教学内容、开展交互,从而实现教与学的重构,这就决定了远程教育教师的专业能力较之传统的面授教师有诸多区别,最突出的要求是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技能,远程教师必须能够驾驭现代信息技术工具,具备开展远程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远程开放大学教师从传统校园面授教育中的知识传授者、教导者角色转变成了“助学者”,主要承担教学设计、学习辅导的职能。随着远程开放教育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师生关系的变化,远程开放大学教师面临着与传统面授教师几乎完全不同的角色定位。与传统教师相比,远程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除了教育信息处理能力、远程教育教学理论素养和研究能力外,还应包括相应的教学活动的管理能力以及组织协调能力。对于远程教育教师专业能力的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些观点主要有:王正东结合胜任力的应用研究及资深远程教育教师访谈,提出远程教师的胜任力模型,认为远程教师胜任力应包括三部分:专业知识技能、远程教学技能和支持服务技能。[6]李力根据“N维能力结构空间”概说,认为网络环境下远程教师应包括三种核心能力,即: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信息能力。[7]美国德州农工大学Thach和Murphy研究梳理了远程教育专业人员必备的能力包括:人际交流、计划、协作、写作、组织、反馈能力,以及精通英语、掌握一定的远程教育理论知识,具备基本的技术能力等。从远程教育的帮促者角色定位来看,远程开放教育教师的辅导助学功能是其主要职责,远程教师应该能够积极地为学习者开展自主学习提供导学、助学等支持服务,因此,需要具备运用不同媒体尤其是网络工具与学生交互,及时进行学习评价反馈等技能,具备促进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小组协作学习的系列理论知识和方法技能。Mishra的研究表明,辅导教师应扮演“咨询者、评估者、教练和辅导员的角色。”[8]通过相关文献研究可以看出,对远程教师的专业能力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角色、职责及能力分析上,主要强调远程教育教师在教学中区别于传统校园面授教师的角色转化。在远程开放教育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职能更加强调对学习的组织、指导、协调和服务。国内关于远程教师专业能力的研究“主要基于研究者实践经验的反思,缺乏实证研究和验证,所定义的能力较为笼统,不够清晰和明确,应用困难。”[9]国外的研究中早期被引用较多的是Cyrs提出的关于远程教师的四类能力,即:课程计划和组织的能力;语言和非语言的表达能力;协作团队;提问的策略。[10]
2.远程开放教育对教师角色的要求
在远程高等教育中,由于教学分离,学生以自主学习为主,对于远程教师的专业能力要求,通常存在两种误区。第一种误区:有人认为,远程教育主要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主,更强调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而不必太多关注教师的专业能力,相对于普通高校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学科能力的要求,对远程教师的专业能力要求可以低一个档次,绝大部分远程院校的教师的工作处于从属地位,是一种辅导者的角色,因此,教师队伍的专业能力和的整体质量相对来说要求不高。另一种误区是: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普通高校的教师也开始强调和掌握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力逐步提高。而对于远程教育院校来说,目前开展的主要是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第三代远程教育,教师需要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从这一点来看远程教师似乎与传统院校的教师没有差异。然而,传统大学的教师可以凭借渊博的学科专业知识、良好的个人魅力、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以及高超的教学技巧等来获得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个人的板书、提问、活动设计、交互及教学表演等常常能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效果。但在远程教学过程中,因为师生分离,教学异步,教育信息传递主要是通过媒体工具等因素,导致教师的教学能力体现不可能像传统的课堂教学一样即时展现和发挥,教师的专业能力有其特殊的要求。相对传统教学过程中的要素,现代教育技术媒体是远程教育的特质,因此,利用媒体通讯工具与学生交互、传递教育信息,进行教与学行为的重构成为远程开放教育教师所必备的特殊专业能力。此外,相关的人格特征也是远程开放教育教师必备的专业能力要素。如在网络教育领域颇具影响的远程教育专家柯瑟林认为,教师能否胜任网络教学并不是简单的再培训问题,而是需要特定的人格特征。如乐于每天在计算机旁花上两个小时来阅读和回答学生的问题、喜欢与学生们进行一对一的交互、用键盘书写等。围绕开放大学教师的角色定位,我们同样也能从中解构出关于远程开放教育教师专业能力构成的相关要求。在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举办的“中国远程教育教师论坛”专家和教师关于“开放大学,我们如何当教师”的主题发言中,专家们认为,未来国家开放大学教师的角色应该定位在“e-facilitator”,即在线学习的促进者。在远程开放大学中,教师的“教”这一角色将进一步弱化,教师的主要职能将转向为学生提供导学、助学、促学和督学等支持服务,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在线学习,顺利地完成学业。在远程教育传播过程的四大核心要素中,学生、媒体和资源都发生了变化,要求远程教学服务必须与之相应地改变,教师的专业素质必须要适应网络远程教育教学的需求。而且远程开放大学的学员来源广泛,个体差异大,学习需求也各不相同。然而,对远程教师最根本的要求并不会出现太多变化,远程教师要做的还是必须把要教的知识内容吃透,这样才有可能有好的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能做到深入浅出,才有可能把课讲好讲活。结合对电大的学生、教师、管理人员的访谈,本文认为,远程开放大学教师的角色应将由传统意义上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基于学生学习需求的学科课程专家,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和利用者、学习活动设计者和组织者、学习进程督导者、学习成果的评价者等。当然,远程教师角色的定位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随着远程教育实践的发展,教学要求、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都在发生变化,函授等以往传统远程教育模式中的教师角色定位已经不足以适应当前的教学要求,远程教师的使命和职责也在不断发展变化。
地方开放大学远程教育教师的专业素质结构框架
当前,开放大学教师的主体依然是电大教师,根据《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方案》,国家和地方的开放大学都必须依托原来的电大系统来建设,要充分利用电大系统的人、财、物资源。在构建的过程中,通过体制和机制的创新来形成全新的系统管理运行模式,重新构建系统中不同层级的责、权、利的关系。因此,在现有的政策体制下,开放大学的教师队伍建设必须以电大教师队伍为基础进行,虽然也包括逐步引进的急需人才,但局限于人事编制等制约,主体还是原来电大的教师队伍。按照我国远程教育从业人员的角色分工以及电大系统的教师的分类,从事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的教师包括:主讲教师、主持教师、辅导教师等几大类。我国远程开放大学是由国家开放大学和各地方开放大学构成的一个分级管理,协作办学的庞大系统。按照国家开放大学的分工定位及所承担的功能,在地方开放大学,从事开放教育教学的主要为辅导教师,而非主讲教师和主持教师。对辅导教师来说,在地方开放大学有不同的称谓,如省级机构多称责任教师、在地市机构则称辅导员等。总体来说,地方开放大学的辅导教师们承担对学生的学习支持服务方面的工作,主要任务是辅助远程教师给学生提供课程学习方面的支持,建立学生和教师的联系,向有关人员反馈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促进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在英联邦学习共同体出版的《远程学习的辅导:教师手册》一书中,詹妮弗•奥罗克将辅导教师的能力定义为管理、支持服务、导学、促学等四类能力。在电大系统中,对辅导教师的角色也进行了明确规定:辅导教师是指在远程教育教学中,各学习中心承担制定实施性教学文件、组织实施各教学环节、为学习者提供各项导学、助学服务等工作的专职或兼职教师。根据远程开放大学中辅导教师所承担的职责我们可以看出,他们是影响学生对远程学习满意度以及远程学习质量的关键角色。在地方开放大学,通常要求教师成为多面手,要具备多方面的技能,专业知识方面强调“博”,但不一定要掌握得很深,能对学生进行适度的辅导,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基本问题及部分较浅层次的专业性问题。远程开放教育教师应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媒体的应用,能指导学生开展远程学习,指导学生运用计算机、网络、电视等媒体工具进行远程学习。但无论怎么设计教学,远程教师必须把握一点,要充分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从主体论的视角,教育者有必要为对方策划学习机会,而这种学习机会正是以那些存在问题的知识和能力为参照来激励他们走上学习之旅的。
随着远程开放教育的深入发展以及办好开放大学历史使命,对远程开放大学教师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本研究对20名开放教育英语专业的远程教师调查访谈,我们认为远程教师的专业能力主要为:能够熟练应用各种信息技术媒体开展远程教育教学和交互活动,能够设计制作或组合利用多种媒体的教育资源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够组织、协调和指导学生开展线上或线下的小组协作学习等。从专业能力的构成要素来看,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一是专业学科素质,即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和素养。在早期的电大教学中,电大教师常常不需经过专门的培训和学习,就去上非自己本专业的课程。随着学科专业的多样化和内容的更新,这种情况已经不能适应远程教育发展的需要,教师的专业知识不经专门培训已经无法胜任教学的要求,制约教育质量的提高。二是教育理论素质。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不仅需要掌握特定的学科专业知识,还必须掌握和理解教育教学的理论和方法技能。在远程开放教育教学实践中,一些学科专业教师,由于缺乏现代远程教育理论的系统学习和培训,在担任远程开放教师后通常是根据传统面授的实践经验来组织教学,难以适应远程教育中师生准分离以及学生个体差异大的特点,工作中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只能重复昨天的失误。三是信息技术素质。远程开放教育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必须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和交互。教学资源建设、教学过程管理以及教学督导和评价等都需要运用媒体技术,需要远程教师具备较好的信息技术能力。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更新换代,新的网络交互工具层出不穷,远程开放教育中对新技术的接纳与运用越来越深入,要求教师加强学习,提升信息技术能力。四是教学管理素质。在远程开放大学的基层教学点,教师们大都直接面对学员提供各类学习支持服务工作,大多数教师都是围绕远程教学过程进行相关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因此,远程开放教师除了要掌握远程教学技能外,还须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五是自我发展能力。教育教学工作的特性要求教师不断地提升自身素质,发展专业技能。教师的职业是一门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职业。远程开放大学的教师需要建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不断学习来促进自身素质的提升。当然,教师的学习不应同于普通社会成员的休闲式学习,其学习在大多时间必须融入专业性,强调目的性,应满足教师自身的专业能力不断提升和发展的需求。六是专业精神素质。教师一直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既是对教师这一职业的褒扬,同时也是对教师所需要具备奉献精神的一种激励。古往今来,教师一直在为点亮他人,燃烧自己尽情地展示着这一职业的崇高精神境界。相对于传统教育来说,远程教育因为教学分离,使得学生有时可能需要更多的关注,需要教师在与学生进行媒体交互时具有更多的耐心,需要教师在提供导学助学过程中的更多的付出,这对远程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精神也是一种挑战。此外,地方远程开放大学的教师专业素质还应包括:科学研究能力、资源设计制作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从以上远程开放大学教师专业素质构成要素来看,我们可以将其归纳为四个方面,即:教学能力、学习能力、管理能力和专业精神。本文据此提出一个地方开放大学从事远程教育的教师能力素质框架,具体如表二:远程开放教育教师专业能力结构框架是一个动态的结构体系,显然,这一体系的完善需要建立相应的评价标准。但教师素质标准受时空动态的影响,难以用一个固定的模式来框定,教师专业能力要素是多元的、多层次的、动态的、模糊的。没有永恒不变的教师素质,也没有整齐划一的标准,任何对教师素质的认识以及教师素质标准的衡定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以一定的教育教学目标、任务和实践要求等为前提和背景的。而且标准本身是一种历史的尺度,离不开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经济文化背景,离不开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的社会需要。因此,远程开放教育教师专业能力标准体系的制订,应坚持“科学规范、适度超前、简明扼要、综合效用”的原则,具体为:第一,标准体系应符合教师的普适性要求,即《教师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第二,标准体系要作为一个可操作性的体系和工具性的体系,具有可作性;第三,标准体系还应着眼于现代科学技术和时展对素质的要求,应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是让更多的教师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标准;第四,标准体系的制订应考虑到教师教育教学中各个环节的具体需要,应对各项管理制度的改革都能起促进、规范和引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