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5 16:13:06
序论:在您撰写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一、音乐教师要不断地自我完善
要是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成,成为新世纪的高素质人材,就要有高素质的师资。可见,培育人材的关键在于师资。俗话说:“严师出高徒”。有什么样的老师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这就要求我们音乐教师自身要有高素质。因为在学生心目中老师的形象应该很完美,应该是世间万物,无所不晓,学生不能解答的问题,老师一定能迎刃而解,如果回答不出,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老师在学生中就会失去份量,对教学带来很多麻烦。因此,老师要给学生一桶水,自身非得要有一桶水的功夫,这就是说,作为音乐教师,要不断的自我完善,不断的加强业务进修,吹、拉、弹、唱,样样要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恰到好处,努力做到精益求精,只有这样,讲起课来才能得心应手,俯拾便是,才能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二、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音乐教师形象
学生对老师第一印象的好坏,使学生对该课知识学习兴趣高低的关键,老师上第一课的成功与否,在学生中会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甚至会起到学生对该课学习成绩好差的导向作用。如我在上学期新生上第一课时,为了消除学生认为音乐课是“杂课”的种种偏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首先向学生做自我介绍:“我是教音乐的,我很自然地在学生心中成了副课老师。可我不这样看问题,我认为:音乐与其他学科同等重要,而且是一门特殊的专业学科,特别是教育改革以来,在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的功能更加明显。”虽然音乐课主要是唱歌、视唱、乐器和欣赏等为主的内容和形式的教学训练,但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往往是脑、眼、耳、口、舌、手等感觉器官同时并用,这样不断的调动和发展各种器官的运动功能,促进智力的发展,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
我们知道,人的思维活动,左脑是承担语言、数据计算、逻辑分析等心理活动的指挥中心,右脑是承担艺术、娱乐、空间关系和联想、直接的感观和知觉的心理活动中心。一个高智商的人,左右脑就要均衡发展。加强音乐等艺术学科的学习,是促进右脑发展,实现左右脑均衡发展的主要途径。爱因斯坦在研究“相对论”的日子里,每当思索遇到障碍时,他就走到钢琴旁边,用双手弹奏几个清彻而富有逻辑的和弦连接,一次不行,在弹两次、三次,一次次让音乐帮助自己推开“未知”的大门。可见,音乐在成就爱因斯坦的科研成果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对学生要体现爱心
老师对学生也要体现出关心和爱心,与学生以心换心,以爱换爱,就能起到沟通感情、深化感情的作用,更能赢得学生的信赖,成为他们的朋友。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自尊心强而自控力较差,相当一部分学生都有应考而学的思想,认为:反正不参加艺术专业考试,音乐可学可不学,甚至厌学,除了唱歌,对学乐理毫无兴趣。如果对这一类学生动不动就怒骂挖苦一番,什么“一看你的行动就知道你不是学音乐艺术的材料”、“你不爱上音乐课就别来,回家看电视还更自由,反正我不会用小车来接你听我的课。”……学生听后更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和你对着干,反正破罐破摔,以后就更不愿意学你所教的课,这对教学带来更不利的局面。遇到这种情况,我是从沟通师生感情入手,把微笑和爱心溶注于教学过程,用微笑的语气说话:“××同学,我发现你最近进步多了,你今天怎么啦,注意力不集中,如果没有其他问题干扰,我希望你继续努力,集中精力,用心听讲,赶上先进,如果哪里不懂或老师讲的不清楚,你可以举手提问,我帮你解答,我希望你能成为我的朋友,我们可以教学相长,共同进步,好吗?”我用真挚的爱对待学生,使学生如沐浴在春日的阳光之中,学生对老师也产生了亲切感,融洽了师生感情,学生也愿意配合老师更好的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四、指导学生课外实践,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音乐课外实践是指课堂教育以外,根据音乐教学任务的需要,在音乐教师的指导下,对学生的各项教学实践活动予以指导。达到巩固课堂教学效果之目的,更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智力开发和能力的培养,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音乐学科开展课外实践,目的是让学生更容易掌握和巩固课堂知识,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使一些较难以理解为书本知识转化为简明扼要易掌握的知识要点,这就要去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实践中下番功夫,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要点的理解,使一些模糊的概念在头脑中清晰明朗。如:在上视唱课时,老师把知识要点讲清楚了,学生也听懂了,但在实践视唱时,因为要脑、眼、耳、口、舌、手等感觉器官同时并用,实践起来觉得难,特别是音准节奏,光靠课堂45分钟是难以解决的,这就要我们音乐教师在课外对学生进行指导,指导学生多听、多唱、多练。通过课外实践,学生掌握了视唱的原理,进而还解决了节奏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达到了巩固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之目的。
关键词:音乐教学;教学质量
音乐教育是整个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而音乐课堂教学是音乐教育的主要渠道,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笔者认为,要把握音乐课的教学质量与效果,需要从激发学生兴趣、注重情感教学、合作教学、多媒体教学以及创新思维培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
1.音乐教学中的兴趣教学。在音乐教学中,我们一直提倡从兴趣入手。首先,要化难为易,培养兴趣。一个好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率,还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顿音”记号表示要唱得短促而又轻巧、有弹性,这个概念对学生来说是抽象、生涩的,对它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学生们很难感兴趣,但如在教学中变抽象为具体,变乏味为乐趣,让学生感受顿音记号的特点和使用方法,学生便会有兴趣地、生动而有感情地把歌曲完美表现出来。其次,创造性地学习,提高兴趣。比如,在节奏练习时,要注重对节奏的创造性的学习,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有节奏的读唱歌词打下了基础。第三,要面向全体学生施教,激发兴趣。在教学中,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同时要注重在教学中培养融洽的师生关系。
2.注重情感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的精神生活的核心。音乐学科又是艺术表现中最直接最表象的学科,其情感起着最重要的作用。在实践中,情感不仅仅能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培养乐感和欣赏能力,它也能促使人体自身各种素质的平衡协调,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和陶冶,实现个性和谐的发展。首先,备课的情感投入。这就要求教师在反复熟悉作品内容的基础上,充分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领会作者创作时的心境,把独特的思想感情挖掘出来。其二,情感在课堂中的应用。教师能否将情感贯彻到教学过程中,并引起学生的共鸣,是音乐课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第三,情感教学在课堂上释放。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造一个平等、互爱、轻松、愉快的和谐气氛。
3.注重“合作”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合作”在教学中既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教学手段,在课堂上,它表现为师生之间或生生之间的合作。首先,通过学生之间的友好合作,实现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相互沟通、相互交流,既可以促进学生间的相互启发、相互帮助、合作及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又可以使在学习中有困难的同学得到帮助,提高学生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最终促进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第二,学生之间的友好合作,可以促进学生相互理解,促进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容入集体,使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得到发展,使学生学会容入集体,展现自我,欣赏别人。第三,合作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在音乐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教学法,不但有教导学生合作技巧以促进合作行为与合作的能力,也有关注每一个体,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功能,为每位孩子提供施展个性潜能的空间,使每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4.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就要先从思想上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要以广阔的胸怀,尊重学生不同的观点和疑问,营造有利于开发学生创造力的民主氛围。在此基础上,教师要不断改变教学方法,勇于创新,通过发现式、启发式、讨论式等先进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激发积极的思维,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一种创新精神。其次,在音乐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我们必须鼓励学生们创造性的想象,只有鼓励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他们才会在创造的天空中自由地翱翔。第三,为学生营造创作的空间,从而培养其创新能力。我们要在教学中遵循“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教学原则,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基础上,进而培养每一个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和创造力,激活他们的内在动力,最大限度地把他们创新思维的潜能发挥出来。
5.多媒体手段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入音乐艺术及音乐教育,使音乐教育从观念、内容、手段、方法、形式各个方面面临重大突破,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根据音乐教学的内容,利用多媒体营造与教学内容相融、相近或一致的情境,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一方面,由于学生们的音乐修养不高、审美经验不足,如果单通过“听”来理解音乐形象,体会作品思想会有一定的难度,如果能合理借助多媒体计算机教学,通过视觉的直观来帮助听觉的感知,可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另一方面,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还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运用多媒体能克服传统教学中的弊端,节省了课堂板书的时间,避免了学生注意力的分散,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能轻松地学到更多的知识。
关键词:音乐教学质量;情境教学;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9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3-0247-01
而情境教学主要是由某种富有感彩的活动而产生的一种特有的心理氛围,就是以生动形象的情境激起学生学习情绪为手段的一种教学方法,音乐课的情境教学则是运用音乐特有的艺术魅力,教师通过声音、图画等各种教学手段,感染学生进入特定的艺术氛围,从而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音乐。
1.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亲自参与和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教育真理,没有学生的充分参与,任何音乐教学都会事倍而功半。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活动的过程,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师生关系三个教学因素中,如果缺乏师生的情感交流,音乐课教学就会是内容贫乏,色彩苍白的花架子,是没有灵魂的空壳子,既站不起来,又深入不下去。这就需要教师更新教育理念,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按小组布置任务,让每个小组自主选择音乐欣赏素材,并能把要欣赏的作品背景等相关知识和内容介绍给同学,在这个过程中,引入探究性学习方法。从而,可以成立"音乐资料档案袋",学生查找资料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探索性学习、自主性学习的过程。这样既丰富了自己的音乐又开拓了自己的音乐视野,使音乐欣赏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感知上,又挖掘了音乐的内涵,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展示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
2.创设各种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程改革的今天,应多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兴趣的潜在因素。做到一上课就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激起学生的兴趣, 使他们很快进入 "最佳学习状态",这是上好课的第-步。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的角色便是调动学生主动思维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探究,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 引导者和协助者。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好胜、好玩,虽然他们的知识面和联想力还不够丰富,但对音乐情绪的直接感受能力并不差,特别是自我表现欲望非常强。当聆听一段欢快的音乐时,高年级学生面呈喜悦,低年级学生则是手舞足蹈地动起来。动是低年级学生的突出特点,是他们表达自己对音乐感受和理解的最直接、最喜爱的方式。把更多的想象空间留给学生,让其发挥主观积极性和参与教学的主动性,这样学生才会获得审美的愉悦性。
3.注重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这一环节
现代教学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单向活动方式。而是强调教学一种多边活动,提倡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边活动。新课改特别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做表演式的讲授、提问、示范,有条不紊地安排一节课教学程序,关注的是教师如何教,而学生如何学论及很少,因而是一种由教师和学生的单向交流模式,这种单向交流模式不能体现教学活动的复杂性。现代教学认为,多向交流能最大程度地发挥相互作用的潜能,因为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项互动,形成了一个信息交流的立体网络,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如果教学过程实现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那么教学过程就不再是简单的传输过程,而是学生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的参与过程。在教学中要实现教学过程的多边互动性,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主体意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为根本,要认识到教学过程是教师的引导作用与学生的学习主人作用结合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所以,现代教学是每一个学生是否都自觉主动地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许多教师采用了有利于学生主动、自主、创造性学习的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借用器乐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器乐教学可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
在课堂上给同学们布置一些常见的练习曲,如《闪烁的小星星》《我的名字叫中国》《小白菜》等,这些小曲生活气息浓厚,同学们吹起来有声有色,大大提高了他们对音乐的兴趣。此外,可介绍其他乐器进行教学,使他们在实际示范中懂得更多的器乐知识。如在讲中国戏曲时,我向大家介绍了京胡、板胡、二胡、唢呐等乐器后欣赏乐曲,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自然而然地掌握枯燥的音乐知识。
关键词:音乐教学 考查 激发热情
我国的中学音乐教育多年来的实践已经证明,现行的音乐教材和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已不能很好地适应我国音乐教育的需要。音乐学科的教学评价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教学环节。也是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不可替代的环节。然而,长期以来,音乐老师在这一观念影响下,音乐教师设计的评价方式和操作程序中有相当部分远落后于社会的进步。那么,如何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有效地实施美育目标。
一、改变传统的音乐考查
《面向21世纪河北省中学生音乐学科教育改革行动纲领》精神中音乐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强化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加强音乐基础能力的培养(即感知能力,表现能力,鉴赏能力,创造能力)。 现代教学论认为,无论是无评价的教育,还是无教育的评价,都不可能有效地促进教学的进步,它如同人体的两足,支撑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最为敏感的问题,构建好一个完美、客观、准确、科学的评价体系及方法,可起到一个“杠杆”的作用。用素质教育的观点去审视、评价音乐教学、检查音乐教学的目标的实现就显得更加紧迫和重要。 传统音乐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存在着片面性,这也同时反应在教学过程的实施中。如:教学观念理解的片面性,忽略音乐教学本来的功能,把音乐教学视为“知识教育”或“技术教育”,把音乐学习变成一种枯燥的技能训练过程,将学生演唱一首歌或演奏乐器的技能技巧的高低作为音乐教学的主要标准。教学行为操作中重导轻教、重技轻艺、重谱轻乐、重知轻能等。“偏重”少数艺术尖子,“轻视”个别差生。不能保证全体学生受教育的均等化和受教育权利的公平化。教学评价的片面性,一歌定音,学生一学期或一阶段的学习成绩、学习表现,进步幅度都由一歌产生。这显然影响着素质教育在音乐教学中的贯彻、落实和实施。因此,有必要对传统音乐考查做重新的审视,克服片面评价,侧重全面性的评价。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和考查至少要包括思想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审美素质,而这些评价标准将促进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应注重:音乐的感受性、音乐的表现性、音乐的创造性和音乐的情趣性。
二、激发学习热情,使学生获得情感体验
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普通高中开设的音乐课应以欣赏为主,可是鉴于各校的的不同实际情况,新生的音乐基础知识差异较大,更有甚于有的同学从未上过音乐课,更谈不上如何来欣赏音乐作品了。所以,我认为,要提高高中的音乐课程教育水平,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只要他有了学习音乐的热情和动力,那么让他一步一步地来学会欣赏作品,就会相对容易一些。音乐欣赏是心理反映的过程。所以音乐欣赏教学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由表到里的心理反映过程。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从喜欢听音乐,到用心用情去聆听音乐,再到理解、评价分析,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也有些同学在小学、初中阶段,请过音乐家庭教师,或是参加过音乐兴趣小组之类的活动,他们当中有的同学的专业水平已经达到了同龄人中的佼佼者的水平,对于这些同学,要给他们创造机会,让他们能展示自己的才华。如果学校的某些同学音乐水平已经达到了相应的级别,在了解情况后,便可以代表学校参加全县、市的文艺演出,尽量的争取获奖,不仅为学校争得荣誉,同时对学生自己也是一种认可与鼓励!因此,搭建平台,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音乐才能是一个音乐老师必须要做的事情!
三、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注意音乐考查不同于其他考查的艺术个性特征
随着音乐教学改革的深化,音乐课已逐渐从单一的唱歌型和知识能力型的模式中解脱出来向审美型发展。如何通过考查来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关键是看教师能否利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让学生在比较中去分析,在分析中去认识和理解。音乐教学是表现情感的教学,音乐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任何一部作品或歌曲都有着它特定的思想内容和表现情绪。因此,在歌曲考查时,老师要求学生始将美贯穿在歌曲演唱之中。强调美的表现。怎样才能做到这点,这时应着重在歌曲音乐背景上给学生加以介绍,引导他们理解歌曲的音乐内涵,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如歌曲《我们的田野》这是一首抒情的儿童歌曲,因旋律优美动听,易于上口,后成为深受小朋友喜爱的抒情歌曲,流传较广。在考查此歌时,我们要求学生从词和曲的角度反复体会,然后加以诱导:歌词本身就是一首极其优美的抒情诗,犹如一幅清新的水彩画,把美丽的大自然描绘得引人人胜,仿佛在赞叹不已地倾诉着:啊,祖国多么美,多么美。整个旋律起伏度较大。与所要表现的无边的田野,翻滚的稻浪、翱翔的雄鹰等形象十分吻合。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很快投入了情绪,然后在大家的鼓励下大胆地上台演唱。师生同时评议。
关键词:音乐课教学 课堂气氛 教学模式 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11-0107-01
一、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保护好奇心,给学生提供表演的舞台,才能让学生得以全面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文化知识、发展个性、增强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培养良好的思想素质的教育活动。在这个活动中,重在从教师的"教会"变成学生的"会学",既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怎样才能使二者最佳地结合起来呢?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良好的民主的教学人际关系,决定了课堂信息传递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水平的发挥。宽松、和谐、民主的气氛,可以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有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和信息的交流,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处于一种亢奋状态,乐于探究、思维敏捷,学习就能够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处于一种高效状态,有利于学生实现自我的、和谐的、全面的发展。
二、改变音乐课堂教学模式
目前,音乐课堂教学现象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即为知识、技能而教知识、技能,不顾学生听觉表象建立与否,直接教乐理知识与视谱,把以听觉记忆为主的音乐课,搞得视觉化、书面化、语言化。这种形式的教学,不是由三个点组成,而仅仅只有一个点即为音乐知识、技能而教音乐知识、技能。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灌输式,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学习。课堂枯燥乏味,缺乏兴趣。虽然能掌握些书本知识,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这种不遵守音乐的生成规律、不顾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的教学,结果只能是失败的、无效的。另一种是顺应世界潮流的,体现主体性教育理念的教学,在课堂里,直观教具琳琅满目,课堂气氛活跃、生动,学生也仿佛调动起积极性来了,但这种表面"生动"的教学形式,由于教师找不到教学的内控力,失去音乐教学的内在逻辑性,仅仅停留在轰轰烈烈的表面,最终不能实现学生音乐能力的形成。教师们表现为力不从心,出现简单化、表面化的倾向。虽然,这种教学形式比原来的教师板着脸、僵化地传授知识、技能的教学形式,已经大大地迈进了一步,但是在主体教育、活动教学深入人心的今天,这种教学从一个极端滑向另一个极端。所以,既不要只为知识、技能而教知识、技能,忽略学生心理特点、主体要求;同样,也不要以为只要把课堂搞得热热闹闹,根本不讲究什么音乐知识、技能。忽略音乐能力生成规律和学生心理形成与发展规律的教学,也是没有意义的。所以,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应该是:音乐教学需要丰富多彩的形式,并在表现丰富多彩的形式时,真正让音乐知识与技能融于愉快的学习中。在的教学活动要强调发现式的教学原则,就是说明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使用最简洁的语言,不必多做解释、说明,而是创设情境、活动,让孩子们自己去尝试、发现知识。使过去学生们只听、只看变成去寻去钻,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不是教授者而是引导者。
音乐课上的能力结构大致分三个层次:
1.必须具备的基础技能。音乐课最基础的能力是听的能力,包括对音高、音长、音强、音色的听辨能力。
2.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含音乐知觉能力)。如对调式、调性、节拍、节奏、力度、速度等的感知能力,还有音乐注意力、音乐记忆力、音乐联想能力和音乐想象能力。
3.渴望形成的音乐能力,也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培养目标。这就是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表现能力、鉴赏能力以及学生运用熟练掌握的音乐知识、音乐技能表现某种情绪的创作能力。
4.创造生动、形象的音乐课堂,布局好音乐课上的能力结构
音乐是生命和情感的艺术,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内容的时代性、教育性、趣味性、实用性,不仅是着眼于学生掌握音乐知识的技能,更主要的是通过音乐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积极思维、丰富想象和创新能力。音乐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创造力,教师首先要善于挖掘,巧妙设计,精心构思,才能带领学生去开发智慧的大门。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创造使学生有兴趣的课堂。
三、音乐课教法结构 的改革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教法、练习结构就成了师生共同关心的问题。教法结构直接影响着练习结构,而练习结构直接影响着掌握知识的牢度。教法有两类:传统教法与现代教法。各类教法在课堂中所占的比例、所需的时间,要根据教学内容作精心设计。为提高课堂效益,在教学手段上要想好多办法创设意境,交替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提高学习效率。要精心选择传递信息的媒体,精心安排载体结构,适时运用艺术语言、教具、学具、录音、录像、板书、挂图等,以通过形象教学的手段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四、适时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教学手段
在音乐教学中合理的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教学手段,能使学生从音乐技能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更易于学习音乐、理解音乐、更直接地参与创作音乐。从而有效地降低音乐学习难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更好地达到全面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音乐教学目的。在教学实践中,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视觉与听觉的科学性组合,通过与听觉直接相关的视觉画面(演奏场面、主题联想画面),引导和培养学生的音乐联想能力。还根据计算机音乐"事件分离"的特点,即:能够轻松而准确地实现声音与乐谱、声音与图像、听觉与视觉的即时转换。帮助学生轻松完成"看到乐谱就能够听到(从内心中感觉到)"音乐,听到音乐就能够看到(从想象中看到)乐谱和形象。
参考文献
[1]高倩《共同探索音乐的灵动世界--记周海宏博士关于音乐心理学、音乐教育的座谈》2006年02期《乐府新声》
[2]《音乐教育》杂志2003年-2004年第9期
[关键词] 音乐教学 艺术素质 教学模式 课外活动 教学质量
抓好音乐教学,是构建以德育为主导,心理教育为主线,体育为基础,智育、美育、劳动教育为主体的素质教育体系中不可忽视的一环。人才的艺术素质如何,关系到整个民族的素质,为使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各民族团结、兴旺,增强青年一代的艺术修养也是必不可少的。怎样才能增强青少年的艺术素质呢?笔者认为应该从根源抓起,那就要在学校里,重视音乐课,提高音乐课教学质量。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明确规定,中小学音乐课程的任务是:“主要学习我国优秀民族音乐作品,接触了解外国优秀音乐作品,初步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巧,增强对音乐的兴趣、爱好,进一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表现和鉴赏力,以及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但是在调查中发现,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城市还是农村,音乐课大多都设置了,教材都订了,师资力量也不是完全空白,但中小学的音乐课大都是排在课表上,基本不上;音乐课本放在书包里,基本不用;教学大纲束之高阁,基本不顾。这些现状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深思。为了增强学生艺术素质,必须提高课堂音乐教学质量。
一、要准确把握音乐学科大纲的课程特点
音乐课是一门实践性、技术性很强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获得都需要扎扎实实地练习,才能达到“双基”要求。根据已经总结的教学经验和现行音乐教材的特点,要在识谱和听音两个环节中,把增强学生信心、提高学生兴趣放在重要位置上,把音乐基础知识、技能和课本歌曲、课外补充歌曲结合起来。九年义务教育音乐教材系统性很强,不仅练习内容和唱歌欣赏有机结合,而且欣赏的曲目到高年级又是主课教材,这种前有孕伏,后有发展的配置,显示了编写人员的匠心,千万不可忽略。
二、教师要更新观念,改进教学模式
许多教师,尤其是中年以上教师认为,只有尽快更新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才能适应现代化教学要求,从而创新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小学音乐课,教师通常擅长运用“情景模式”,就是创设情景,形象的学习。如教唱有关自然景色的歌曲时,教师结合特定的时间、环境内容,制作的大树、红花、绿叶、小草、蘑菇、飘落的雪花用银亮塑纸做成的小雨和小象、小狗、小兔等一些情景教具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音乐发展与音乐表现的记录是通过乐谱的方式来完成的。聆听阅读或演奏;演唱乐谱,必须具备一定的识谱知识和乐理知识,往往低年级的孩子们还没有这种能力,那么,如何让孩子听懂音乐,记住音乐呢?“符号”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孩子们解决一些这样的问题。所谓“符号模式”就是将音乐旋律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如速度、节拍、节奏、力度、音色等不同发展的音响效果用近似于的符号图形来表示,一段或一句或一个音型。这样可以简捷易行的认识音乐,记忆音乐和表现音乐。最后是“游戏模式”,游戏表演,愉快地学习。游戏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一种活动。将学习音乐与游戏结合起,使学生的学习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学习,也就是“唱游”教学模式,其实唱游教学并不是一种新的形式,若干年以来孩子们就已经使用这样的方法了,如跳皮筋时,边唱边跳的活动,孩子们围坐一起玩“丢手娟”的游戏、边唱边用手击打节拍。
三、要注重教学方法
音乐课为单纯的教唱课,其课堂内容枯燥,教学方法俗套,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或逃避学习。因此,必须走改革创新之路,教师对教材的运用要从传统型向分析型、理解型、动手型和研究型转变;教学方法上要充分发挥教师特长,尊重学生爱好,也就是教老师爱好的、擅长的,利用学生喜欢的、易接受的,因势利导;教学内容也要从单纯的唱歌教学转变到对学生进行乐理知识、视唱、听记能力、使用乐器和舞蹈训练的培养。许多教师还停留在口口相传的旋律性教学中,这和世界上许多先进的音乐教学方式相差太远,如西德的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强调节奏训练和乐器教育。日本的铃木教学法,强调欣赏和表现并列的体制等等;从他们的教学方法中,不难看出当代音乐教学正在向着音乐欣赏和节奏第一的方向发展。这些都值得我们研究和采用。音乐欣赏是扩大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记忆和鉴赏途径,是学生间接参与音乐艺术实践的重要内容。教材好,再配以科学的教法,相得益彰,音乐课就会更受学生欢迎。
四、加强课外音乐活动
所谓课外音乐活动,主要指学校组织的各种音乐业余演出学生团体,如合唱团、舞蹈队、鼓乐队等。一般这类学生业余音乐演出团体都是由学校内音乐爱好者组成,现在不少学校实际上是将招收的音乐特长生作为主要成员。他们利用课外的大量时间进行排练,然后参加学校或者社会等方面的演出活动。
抓好音乐课外活动,不但能帮助学生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技巧,促使他们热爱祖国的音乐艺术,熟悉民间音乐,了解国外音乐,增强对音乐的感受力和审美力;而且还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思考力、记忆力和想象力);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嗓音的保护和转换他们大脑的兴奋中心,使学生紧张的学习生活得到适当地调节,促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育。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启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陶冶和培养他们具有优良的品格和高尚的情操。
1 让充分的课前准备成为有效教学的基础
新课改形势下的课堂教学提倡开发利用教学资源,而教材是教学资源中非常重要的。要想提高音乐课的有效性,教师就必须研究文本并充分理解,整合教学目标,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确定教学的重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哪个环节对学生的学习会构成挑战,并针对性地设计策略以便帮助学生解决可能遇到的困难;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充分的课前准备要将教材分析与教学目标相结合,突出鲜明、具体的特点,遵循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知识经验和个性差异,分层次、分类型、分程度进行备课。真正吃透教材,充分掌握音乐作品中哪些要素学生需要掌握,才能更好地将教材内容完整地诠释给学生,让学生对于课堂的学习内容有个全面的掌握并很好地吸收,所以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是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基础。
2 让发挥学生主体性成为有效教学的前提
现代音乐教育要突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讲坛式”教学格局,音乐教学不再局限与教师的单向活动方式,新课改下的有效教学强调的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多变互动,突出学生的主体性。随着国家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及新课改的实施,如何使音乐教学更高效是达到新课改教育目标的热门课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起到引导作用,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让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达到学生主动的“学”的目标,让发挥学生主体性成为有效教学的前提。
3 让恰当的教学方法成为有效教学的关键
3.1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使教师愿意教、善于教,学生喜欢学、勤于学。当教师在课堂上拥有饱满的热情、最佳的心境和高昂的教学激情时,学生也会被深深感染,从而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在课堂上应十分注重情境创设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利用多种先进的现代教学手段,把抽象的音乐具体化、形象化、戏剧化。如利用VCD片、讲故事、游戏等多种手段进行情境创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又如在五线谱识谱教学中,为了使抽象的音乐知识形象化,在地板上画上五条线代表五线谱,让学生像跳格子一样,在上面边唱边跳,这样识谱既好玩又有趣,学生易于接受,识谱能力在玩中得到了提高。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方法中的重点,好的教学情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3.2 运用灵活的课堂语言。音乐课堂因其艺术性和与生活的密切关系,需要更精妙的语言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在运用教学语言的时候应该注意抓住学生特点,对待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应该运用不同的教学语言。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羞于表现却又渴望个性的特点,语言中带着对学生的尊重和挑战。这样在整堂课中,教师与学生的全身心投入可以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3.3 充分利用课堂评价。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应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评价,根据学生的心理成长进行评价。课堂评价是为了引导学生更准确的学到知识,更好的开展课堂教学工作,所以评价的前提是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怪异、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创新成果,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通过在课堂上运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使学生更积极的投入课堂,参与课堂,更好的实现课堂的有效性。
4 让丰富的实践能力成为有效教学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