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5 16:13:05
序论:在您撰写中医针灸理论基础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肾虚导致骨质疏松引起腰椎生物力学结构改变。骨量减少是OP的特征,骨的力学强度下降是OP本质。腰椎椎体高度下降,且以楔形变为主,说明椎体前缘压缩程度较后缘为重。由于人体重力或受到屈曲应力,使脊柱椎体前侧遭至压应力,其前部受载荷随之增加,向前弯矩增加可导致骨质疏松的椎体前窄后宽的楔形改变。代谢性骨病(骨质疏松和骨软化)是退变性腰椎侧弯、挺直的主要原因,因此腰椎前突的恢复比侧弯的矫正更重要。另外椎间盘的退化,使腰椎曲度、骶骨倾斜角和前凸指数明显减小,为了脊柱自身的稳定,造成骨质增生的发生,椎体内的骨小梁变得稀疏 。
重建骨骼的生物力学平衡,单纯靠补充钙制剂、激素,或者应用中医中药、针灸等疗法补骨生髓,目前通过临床观察疗效均不理想,与期望疗效相差较多,所以目前针对中老年常见病、多发病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没有一个具有中医特色的规范性疗法。
中医治疗体现在整体观念、标本兼治、动静结合。对于综合治疗骨质疏松,从肾论治、针药结合、中西结合是目前广泛采用的治疗原则。通过临床及实验研究,电针、灸法对维持骨的力学性能都是有一定的作用。骨质疏松临床长期治疗的目的是减缓骨质量的减少,这是一个缓慢而艰难的过程,患者由于主观的原因往往难于坚持。而短期治疗目的,应以缓解由于骨量减少造成的腰痛为最直接的目的,往往受到患者的欢迎。腰椎间盘软骨、椎间关节、韧带及肌肉等与腰痛发病密切相关。在腰椎构成组织中,椎间盘软骨和椎间关节随着年龄增长而变性,成为腰痛最常见的病因。同时,由于疼痛限制了机体的活动,从而引起椎间关节挛缩、腰椎构成组织萎缩及变性,形成了疼痛的恶性循环。骨质疏松症进展后易发生骨折,出现脊柱变弯、驼背后必然伴有腰背部痛,按压棘突后可诱发疼痛。这是由于增加棘间韧带张力和骨折部位附着的韧带发生炎症所致。再有因脊柱变弯、驼背后当背部伸展时,肌肉常呈过伸状态,可同时发生疲劳性腰痛及缺血性腰痛。这种腰痛的特征是向后弯腰或取胸膝位时,可减少背部肌肉张力和肌肉内压,使肌肉血流量增加,腰痛减轻或消失。对老年功能性腰痛患者施行腰背肌训练之后(加强腰背肌特别是背肌的训练)腰痛确有改善。因此对于缓解由于骨质疏松造成的腰痛,除了必要的药物疗法以外,还应实施增强腰背肌的运动疗法。
基于上述因素的影响,针对由于原发性骨质疏松造成椎体内部微骨折及骨质量减少,在外部表现为腰痛和腰椎生物力学结构的改变,笔者认为应发挥传统中医学的特色及优势,以针灸补肾为本,结合推拿按摩调整腰椎力学结构,加强腰背肌的力量,缓解腰痛为标,内外兼治,动静结合,远针近推来达到对骨质疏松的整体治疗。针灸补肾多采用背腧穴和原穴,如五脏俞、太溪等穴,经临床观察取得了由于单纯口服钙制剂的效果。同时,人步入老年后,出现五脏六腑经气的逐渐衰退,肾精也随之衰退,造成骨痿。应用隔姜灸或隔附子饼灸,能够温经补肾,益气固精,疏经止痛。
由于骨的代谢周期较长,一般而言,整个骨重建过程持续约3~4个月,且只有70%的骨基质矿化,完全矿化还须4个月左右时间,故整个针灸疗程至少需要半年以上的时间。采用针刺远端委中穴和太溪穴,并用温针灸上述穴位,同时在患者腰部推拿的方法,动静结合,补肾壮腰。运用远针近推疗法动静结合,补肾壮腰止痛,使骨质疏松肾虚型腰痛患者疼痛缓解,运动功能改善。我们通过观察腰椎CR影像学、血液生化学各项指标和疼痛视觉评分VAS的变化规律,评价原发性骨质疏松的近期及远期疗效。短期以腰椎生物力学的影像学改变为参照,以临床患者对疼痛的评价为基础,判断疗效;远期以血液生化学指标为评价标准,远期与近期疗效相统一,从根本上抑制骨质量的减少及由此所产生的一系列病理变化。
中医临床由于分科的限制及其对于针灸与推拿学科认识的局限,一方面将类似于本病治疗分属于两个科别进行治疗;同时不能将针刺与推拿有机结合应用于同一病人。本方法将针刺与推拿同时应用于骨质疏松肾虚型腰痛疾病,为中医治疗痛症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教学研究;教学应用;刺灸学;中医特色技能
刺灸学基础为本文的研究出发点。对针灸推拿专业而言,该课程为主干课程,经络腧穴和临床针灸治疗依靠刺灸学构建联系,形成体系,促进了中医的应用。此学科包含经典刺灸法,结合了现代刺灸理论,是刺灸理论与技能的基础学习内容,可以促进临床技能的培养,其实用性显著。在刺灸教学中,理论实践结合是中医教学的重点,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针灸实操技能。
一、刺灸学概述
(一)定义刺灸学是中医学的关键组成部分,以分析人体生理机制和病理机制为主要内容。该学科针对诊断疾病和防治疾病相关问题开展研究。刺灸学的理论基础为朴素唯物论,以辩证法思想作为核心指导。刺灸学是经过无数医疗实践积累而来,现已基本成熟,并成为独特的实用性、科学性理论体系。刺灸学研究强调整体性,重视机体经络脏腑的关联性,分析机体的生理机制与病理构成,中医辨证手法配合合理施治,实现诊疗目的。刺灸学不仅是传统中医的重要理论分支,而且可作为现代医学理论研究和生物学理论的基础[1]。
(二)特点刺法(即针法)、灸法、拔罐法等是刺灸学的核心部分。中医特色技能是刺灸学教学核心内容,也是中医学的重要构成。刺灸学教学目的是通过刺灸应用学习,了解刺灸理论,掌握刺灸操作方法,应用刺灸技能促进疾病防治。学生通过刺灸学学习,可将经络腧穴学和针灸治疗学等课程联系为整体,逐渐构建完整的中医学理论。刺灸学教学在中医学体系化教学中居于重要地位。刺灸学教学目的在于通过专业刺学、灸学学习,促进学生精准定位取穴,进而体现针灸疗效。刺法与灸法基于同种原理,目的具有一致性,但方法和手段有所区别,应用侧重也存在差异。表、热、实、闭等证候以刺法应用居多,而里、寒、虚、脱等证候以灸法应用居多。在临床应用中,刺法与灸法应经过辨证综合施用,可以相辅相成,提高临床效果。刺法与灸法各有优势,也各有不足。虽然刺法治疗在临床应用中适用性较广,但是对某些特殊病症应避免使用。例如,有出血表现的疾病,不适合采用针刺疗法,而应选用灸法治疗。刺法治疗和灸法治疗皆是以腧穴为干预位置,基于患者病情,施针、施灸于指定腧穴,利用人体经络的传导作用,改善脏腑功能,以此实现疾病防治。刺灸学教学中应重视经络腧穴等理论基础,精准取穴,熟练定位刺灸,促进治疗预期的实现。
二、结合中医特色技能开展刺灸学教学的必要性
中医特色技能,即中医诊疗中应用的独特手段,具有中医特色性、独创性并可发挥相应的中医治疗影响作用,其核心技能为刺法、灸法、拔罐法、中医按摩以及中医炮制和内服外治等。中医特色技能应用优势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简。即指简单易行,可操作性较强,此为中医特色技能的优势之一。中医诊疗中对辨证理论和针灸应用等技术要求较高,但就整体而言,中医治疗追求治疗流程化繁为简。(2)便。与西医相比,中医诊疗所必须的设备支持相对简单,无论是针刺疗法、艾灸疗法,还是拔罐法或刮痧治疗等,通常都不需要复杂庞大的设备支持,毫针、敷贴、艾灸、火罐皆是较为小巧的治疗用具。(3)效。中医治疗因为是辨证施治,对经络等进行整体调节和重点干预,故而疗效明显,副作用小,诊疗安全性高,临床效用显著而优越。(4)廉。自古中医重视“德”与“仁”,中医发展起源也是以解除百姓病痛为目的,因而中医治疗的优势在于诊疗成本较低,外治干预和内服用药以常规治疗、常见药物为基础手段,适用性强。在刺灸学教学中应用中医特色技能,可体现中医治疗优越性,强化刺灸学理论与技能训练,提升针灸学教学实践意义,增强学生中医实践技能。应用中医特色技能,符合刺灸学教学目的,适应刺灸学教学要求,对促进刺灸学应用实践意义重大[2]。
三、中医特色技能的教学应用
(一)理论结合实践刺灸学课程脉络清晰但知识点众多,在教学中要求学生结合临床实践,在实践中验证刺灸学理论,加强基础实操,提升实操水平。刺法、灸法是该课程的关键部分。以刺法为例,刺法应用即针灸治疗等,在教学中强调对毫针、电针和灸法的运用,配合拔罐学习;在刺灸理论教学之外,重视应用实践,使学生通过刺灸学学习熟练运用以上技能,同时了解针灸治疗前的消毒要点,治疗宜忌,明确当施治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或在施治后患者出现异常表现时的应对处理方式,促进学生掌握预防治疗不良反应的基础手段,培养学生辨别、选择和采用中医手法炮制灸法材料的技能。刺灸技法强调实践性,仅依靠教材理论学习,学生难以对刺灸产生感性、直观的体验,不利于掌握刺灸要点。许多学生缺少实操勇气,为帮助学生克服刺灸实操畏惧感,在理论讲解后,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中医特色技能在实践中验证刺灸理论,例如,开展毫针运用实践,利用视频资料,增强学生对技能运用的适应性,基于理性学习,提升感性认知,激发刺灸应用主动性。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结合教学用具,进行针灸疗法实践。在针灸治疗实践中,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掌握提插捻转的行针方法,结合补泻适宜理论,辨证虚实。刺灸理论教学在于经验传承,但一对多的教学方式无法让学生实操体验。教师可以通过刺灸实操使学生实际施针、施灸,在实操中掌握进针、行针以及出针的方式,培养学生实操手感。在针刺时,进针应快而精准,轻巧施针,施针动作应流畅连贯,缩短进针时间,减轻患者体验。仅进行旁观,学生对此技能要点感受不强;而结合实操,学生在应用中可体会行针要点,增强临床应用适应性,定位自身技能缺陷。
(二)定位风险要点刺灸临床应用强调手法精准、顺序科学,还应注意刺灸操作中的风险要点。教师在教学中强化刺灸细节教学,可以降低治疗风险。在刺灸操作中,部分实操要点易被忽略但具有风险性。在技能应用时,教师应强调基础操作规范性。例如,灸法治疗中进行麦粒灸治疗时,需要以线香将艾柱点燃,香灰清除不及时易掉落导致烫伤,应及时掸掉香灰,还应在完成艾条灸治疗后立即以水熄灭燃烧的艾灸柱。拔罐法中多使用95%酒精棉球,在点燃棉球前,应先拧干处理棉球,避免棉球中酒精过多而在治疗时滴落于患者皮肤,导致烫伤;拔罐法治疗还应注意定位走罐位置以后,反复推拉罐体,观察罐体吸附力,力度减弱后,需要借助棉球燃烧强化其吸附力,但此种操作反复进行后,罐体温度会随之升高,为避免烫伤,应适时更换火罐。对于此类操作要点,教师在理论教学中会予以强调,但学生体验较弱,易被忽视。而结合技能应用,强化主观体验,可帮助学生在刺灸应用中加强风险定位与风险规避,促进提高治疗安全。
(三)促进自主学习刺灸学要掌握的重点在于通过技能应用强化理论基础、技能熟练度,培养机体记忆。通过理论学习,学生对刺灸应用具有了基本认识。此时,教师应给予灵活学习时间,引导学生进行灵活应用和自主学习。学生初期实操通常存在各种不足,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进行技能应用,锻炼实操能力。通过自主学习,学生发现自身在刺灸应用中的个性化问题,并在教师帮助下分析原因,解决问题。教师对学生自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纳,强化普遍性问题训练,分析特殊问题应对思路,促进知识架构,提升学生刺灸应用能力。针灸等中医特色技能与刺灸学密不可分,也是刺灸学的主要应用方式。基于此类技能的自主实践,可以促进学生刺灸应用能力提升,强化临床刺灸实践水平。在自主学习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刺灸基础施针、施灸起步,加强毫针运用练习,强调在自主学习中避免机械式技能应用,在刺法和灸法治疗中结合经络理论,结合辨证理论,强化穴位知识,完善理论体系,发挥刺灸的正向影响。
(四)激发学习兴趣结合技能应用开展的刺灸学教学,在强调技能应用训练之外,兴趣激发也是教学的重点策略。理论教学体验感不足,学生的学习意识往往沦于被动。而结合技能应用,通过施针、施灸、拔罐等由易向难的技能应用,增加刺灸实践,可强化学生的体验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自觉开展训练。教师可以通过中医特色技能的应用,说明其疗效优势,例如,艾灸可防病益寿,促进机体健康,针法治疗可刺激经络通畅、扶正祛邪等,使学生对刺灸学、中医影响产生更真切和更强烈的认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医学通过内服外治结合,减轻患者病痛,其中刺灸治疗功不可没。因而,在刺灸学教学中应用中医特色技能、促进技能研究至关重要[3]。
四、结论
综上所述,学习针法、灸法理论,掌握应用技能,用于疾病防治,是刺灸学教学根本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促进学生针灸理实结合,熟练进行腧穴针灸操作,是刺灸学的教学意义。临床应用、促进疾病防治是刺灸学教学的最终目标。应用中医特色技能进行刺灸学教学,可提升刺灸学教学的实践效果,促进学生掌握技能,从而达成刺灸学教学预期。
参考文献:
[1]饶晓丹,于海波,吴剑煌等.虚拟针灸教学系统在《针灸学》操作教学课程的实践体会[J].中国针灸,2020,40(08):877-879.
[2]何志强,刘月振,尹海秋等.二十四节气功能性香包对中医特色技能传承平台建设的思考[J].中国民间疗法,2019,27(16):91.
关键词:双固一通;临床应用;针灸法
“双固一通”针灸法最早来源于王华的针灸治疗学思想,是依据中医学理论中的“治未病”的方法,并基于此法提出来的一种针灸治疗方法。针灸属于中医里面的外治法的一种,针灸防治疾病注重治病求本,以正气为本,固护先天和后天是其基础和关键,针法与灸法有机结合,可疏通经络,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流加速,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局部代谢。灸法又具有温经散寒,活血化瘀,舒缓筋脉的功效。在“双固一通”法的指导思想之上,运用针灸或是中药作用于人体强壮要穴和阿是穴或某些穴位,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针灸在治疗许多疾病方面都具有优势,强调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标本兼治并且产生的副作用小,使得临床上能够大力推广,现将近年来”双固一通”针灸法治疗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双固一通”针灸法的理论基础
1.1针灸与”治未病”思想《黄帝内经》中提到了“治未病”,意思是首先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变化,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中医学“治未病”的本质特征是“固护正气,以治为防”,通过“治”来达到“防”的目的,“治”是积极的、主动的“防”,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疾病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病理过程,但概括来说,不外乎病邪作用于人体引起损害和正气抗损害这样两个方面的矛盾斗争过程,从正邪相搏的角度来认识疾病的发生原理,只有机体正气充足能够抵抗邪气的入侵就能起到阻断疾病的发生。《素问遗篇・刺法论》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说明正气对邪气有防御作用,能够起到治病防病的目的。因此,通过鼓舞正气便可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中医针灸正是运用“治未病”这种思想来防治疾病。
1.2“双固一通”的内容 “双固一通”的意思分开来理解即为:“双固”和“一通”这两层意思,双固即固护人体的先天之本和后天之本;一通即疏通经脉,通泻病邪。通常“双固”选穴要用强壮要穴,关元穴(或肾俞),关元为任脉之腧穴,是任脉与足三阴经的交会穴,主一身之元气,具有强壮、固护先天(元气)的作用。足三里(或三阴交),足三里为胃经合穴、下合穴,具有扶正培元、通经活络、固护后天(胃气)的作用,这两组穴位定为主穴固定使用方能达到固先天和可固后天的作用。“一通”则选局部阿是穴或随症选穴,达到疏通经络,通泻病邪的目的,这些穴位不用固定,可灵活选取。唐省三提出了”针必取足三里,灸必加关元”的说法,认为针灸治疗选用这两个穴位相配合能够起到更好的疗效。
2.“双固一通”针灸法的研究
糖尿病儆谀诜置谙低持械囊恢殖<的代谢障碍性疾病,中医学称为“消渴”。其发病机理主要是由于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不足,导致糖代谢的紊乱,使血糖、尿糖升高,进而导致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
梁凤霞等用“双固一通”针刺法治疗糖尿病大鼠,观测治疗前后血浆神经肽Y(NPY)的影响,结果显示“双固一通”针刺治疗组和常规针刺治疗组均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水平(P
孙娜等探讨“双固一通”针法对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结果显示“双固一通”针法能使糖尿病大鼠血糖、血清TNF-a水平降低,对于降低的胰岛素,与模型组相比较治疗组有显著升高的趋势。结论:“双固一通”针法在降低血糖的同时能使大鼠的TNF-a水平降低,可能是其改善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机制之一。
对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作用,“双固一通”针灸法确实能在实验模型大鼠治疗方面收到明显的效果,对于广泛用于临床治疗打下了坚实的实验基础。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骨质疏松症的一种,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绝经后妇女的生活质量。临床上除药物治疗以外,选取针灸治疗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电针连续治疗8 w,后检测骨含量和骨密度。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所有治疗组的骨含量、骨密度及雌二醇均增高(P
唐宏图等观察“双固一通”针法对老年阳虚大鼠免疫功能调节的作用。建立老年阳虚大鼠心肌缺血模型,采用不同方法针刺后,检测白介素-2、白介素-6的含量变化。结果显示“双固一通”针法能使白介素-2含量增加,白介素-6含量降低,与模型组及常规针刺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针灸推拿专业培养能力 1.具备运用望闻问切及医学诊断方法,对常见病进行诊断、治疗的能力;
2.具备运用针灸推拿学理论进行针灸推拿临床医疗和康复理疗保健工作的能力;
3.具备对危重急诊病人进行应急处理和转院前预处理的能力;
4.具备医患沟通能力;
5.具备书写规范医学文件的能力;
6.具备医疗、预防、康复及养生保健的技术应用能力;
7.掌握中医基础理论和中药方剂知识,具备运用理论和方法进行医学逻辑思维的能力。
针灸推拿专业就业前景 从学历方面看,对于本科学历,一般在县级院;硕士学历的,可以在市级的医院从或事科研工作,除此之外也都可以自己开诊所,英语学习好的话,还可以到国外发展。
针灸推拿应该来说在国外比在国内发展好,人的体质不同,针灸推拿的效果也不同,现在有人发现,针推对白种人比对我们黄种人更有效,所以现在在欧美,备受推崇。针灸推拿现在也是要考证书的,如果能拿到针灸推拿师的证书,应该工作会更好找些。是一个适合个人创业的专业。
医学模式的转变、康复医学的兴起及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及重新认识,为针灸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发展平台。但是目前国内针灸临床的领域呈现出逐渐萎缩的趋势,大多数针灸科室的病种较为单一,主要局限于中风后偏瘫、面神经炎及颈肩腰腿痛等,针灸的很多优势没能充分发挥。本文简述康复与针灸的相关性。
1 康复的概念
从历史文献来看,中医学最早使用了“康复”一词。据《尔雅·释诂》:“康,安也”;《尔雅·释言》:“复,返也”。即康复为恢复平安或健康。古代医籍中的“康复”的含义主要有以下几种[1]。(1)指疾病的治愈和恢复。如《续名医类案·带下》载:“毛达可妇人罹患带下病,如法调理,康复如常”。(2)指精神情志的康复。(3)指正气的复原。进入80年代,现代康复医学理论和康复治疗技术大量引入中国,以及现代康复医学学科在我国确立,康复的内涵也发生了变化。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委员会于1981年对康复定义进行修订的解释:“康复是指一切有关的措施,以减轻致残因素或条件造成的影响,并使残疾者能重新回到社会中去。”功能是康复的立足点,康复的对象主要是残疾者,以及慢性病、老年病等有各种功能障碍者。
2 康复医学与中医康复学
现代康复医学学科于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逐步确立。康复医学是促进病、伤、残者康复的医学,研究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处理(治疗、训练)等问题,与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现代医学体系。随着现代康复观念及康复医学的引入,中医开始系统发掘、整理和研究中国传统的康复医学理论、技术和治疗方法,出现了中医康复学这一概念,并逐渐形成了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中医康复学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研究康复医学理论、医疗方法及其运用的一门学科。具体地说,它是一门以中医理论基础为指导,运用调摄情志、娱乐、传统体育、沐浴、饮食、针灸推拿、药物等多种方法,针对病残、伤残诸证、老年病证、恶性肿瘤及热病瘥后诸证等的病理特点,进行辨证康复的综合应用学科。与中医养生学和中医临床学构成了完整的中医体系。
尽管中医康复学与现代康复医学有着不同的理论基础和康复治疗技术,但二者都是以人的功能为研究对象,以改善功能障碍,促进病、伤、残者回归社会为最终目标。
3 从康复的角度看针灸的发展
针灸是中医学中独具特色的一门治疗和养生保健方法,是中医康复技术的重要构成部分。随着针灸在海外的推广应用,针灸的疗效已经得到现代医学的肯定,现代康复医学已将针灸推拿等中医治疗方法纳入到康复治疗技术中。
随着社会经济及医学的迅猛发展,人们更加关注生存质量,不仅仅是身体上的,还有精神上及社会层面的生活质量。健康的内涵不断扩大,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定义为:健康不仅是疾病或虚弱的消除,而是身体、精神和社会生活的完美状态。这一定义体现了医疗思维模式的转变,从以前的医疗二维思维模式:治病-救命,发展到三维模式:治病-救命-功能,强调了功能。康复观念及康复医学的出现正体现了这一医疗思维模式的转变,康复医学是旨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医学,始终以人的功能为研究主线,无论是身体的,还是精神和社会生活层面的,都是康复的研究对象。作为康复治疗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针灸在改善人体功能上有着很大的优势。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针灸的适应证多数是功能性的,大量的临床实验及报道已经表明其改善功能性病变优于并多于器质性病变。针灸减肥、针灸治疗神经官能症、针灸戒毒、针灸缓解精神紧张等已得到广泛的临床证实,针灸在海外的迅速发展正说明了这一点。
笔者认为要改善目前国内针灸所处的尴尬现状,我们不妨解放思想,从康复的角度、从功能的角度看针灸的发展前景,针灸不仅是独具特色的祖国传统治疗方法之一,更是改善身体及社会、心理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的康复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给针灸注入新的活力,推动针灸的发展,扩大其临床应用领域,使其更好地适应医疗市场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针灸;传统与现代;技术运用;最佳结合点
【中图分类号】R24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10-0462-021
前言
传统针灸技术是传统中医学针灸学部分当中最为重要、基础、精华的部分,也是中医学当中最实质的组成部分之一;相对而言,现代针灸技术则是在传承传统中医学针灸技术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化科学技术在声、光、电等方面的成就,进一步丰富与发展而形成的。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传统针灸技术与现代针灸技术在临床应用与科学研究当中的协同作用也在逐渐被加强。
2针灸方法的治疗范围
传统意义上的针灸治疗是以中国传统的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的,在进行治疗的时候是以“经络所通,主治所及”“有诸内者,必形诸外”等医学理论以及中国传统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的循环,所以传统意义上的针灸能够在临床各个科室上得到广泛的应用。相比之下,现代针灸技术是以传统针灸技术为基础的,又融合了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成就,所以在临床治疗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此可见,传统针灸与现代针灸具有几乎相同的治疗范围。
3针灸的治疗原理
传统的中医针灸治疗方法是以中医的基础等理论,如“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通则不痛,不通则痛”等理论和整体观念的为指导思想,并以此为依据来分析人机体的一些功能状态,并根据诊断所得出的一些结论来确定所得疾病,从而选择最合适的针灸穴位、手法和对人体的刺激量,从而达到调和阴阳、疏经通络的治疗目的。反观现代的针灸技术,其使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通过进行一系列的实验来表明针灸作用的实质是以物理或者化学作用,通过物质或能量的刺激作用,也就是通过机械能、电能、化学能、光能、热能等形式的能量为刺激手段,通过人体自身的直接作用和神经体液调节作用、神经反射作用和神经-内分泌――免疫作用等途径进行作用,以达到人体各部分处于协调状态的目的。
关键词:针推 课程设置 优化 整合
【中图分类号】R―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879(2010)02―0026―01
随着人们医疗与保健意识的不断发展,对针灸推拿专业人才的需求与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高等中医院校,一定要顺应形势,创新发展,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合格针灸推拿专业人才。基于高等中医教育“理论与实践并重,继承与发展并重”的特点,结合多年的教学与临床经验,我们提出了针推专业“重基础、精技能、有特色、覆盖广”的课程设置优化整合方案,供同行们探讨。
1 重基础,夯实中医理论基础
中医学“四大经典”的研读,是夯实中医理论基础、掌握中医临床技能的重要途径。但是,目前针推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明显忽视对经典的研读,甚至取消了经典课程。因此,优化与整合针推专业课程设置,首先要开设或重视中医“四大经典”课程,为培养学生的中医理论与思维奠定基础。
2 精技能,突出实践技能的掌握
针灸推拿专业是一个技能性很强的专业,社会对针推专业人才的质量要求也是以精湛技能为主。因此,针推专业的课程设置一定要突出对实践技能的要求。
2.1 增加专业课程的实践技能训练课时。对于《经络腧穴学》、《刺法灸法学》、《推拿手法学》等专业基础课程,要增加实践环节的学时,甚至可以达到与理论教学一样的程度,通过反复的训练,使学生掌握精湛的针灸推拿技能。
2.2 改革考核手段,增加针对实践技能的考核。在课程考核的形式上,突破单纯的试卷考核,增加针对实践技能的特殊考核,以此促进学生重视实践技能的掌握。
2.3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增设选修课程。根据社会对针推专业人才的技能要求,开设相应的选修课程,如增设《足部按摩疗法》、《保健按摩》、《中医拔罐疗法》等,以完善学生对针灸推拿相关技能的学习和掌握。
3 有特色,根据专业特点与实际需求整合课程资源
根据针推专业的专业特色与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我们认为,应该将关联性较强的课程整合,避免课程衔接不利,重复教学;同时将专业课程分化细致,突出专业特色。如可以将两门课程《经络学》与《腧穴学》整合为一门课程《经络腧穴学》,将一门课程《推拿学》分化为两门课程《推拿手法学》和《推拿治疗学》,这样既符合教育教学的规律,又突出针推专业的专业技能与专业特色,符合社会对针推人才的质量要求。
对于各门中医临床课程,如《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呻医儿科学》、《中医伤科学》,关于疾病基础知识的内容重复之处较多。而且,针推专业对上述课程的授课内容与掌握程度要求均较低。因此,笔者认为,可以将上述课程合并为一门课程《中医临床治疗学》,以单一疾病为讲授单元,将多种临床治疗方法组合在一起集中讲授,可以极大的整合教学资源,减少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