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冶金经济与管理范文

时间:2023-07-05 16:13:03

序论:在您撰写冶金经济与管理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冶金经济与管理

第1篇

英文名称:

主管单位:中国金属学会

主办单位:中国金属学会冶金技术经济专业委员会;东北大学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辽宁省沈阳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2-1779

国内刊号:21-1094/F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5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第2篇

摘 要:当前,冶金行业面临着市场竞争加剧、利润空间缩小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如何增强企业抗风险的能力,提高企业的经济实力,这已经成为众多冶金企业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冶金行业应该加强预算管理,从而提高冶金行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本文从全面预算管理现状以及全面预算管理方面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便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优化,以便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工作体系,从而推进企业管理更为科学合理有效的实施。

关键词:冶金行业;全面预算管理;财务管理;优化

当前,由于受到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冶金行业面临着市场竞争加剧、利润空间缩小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如何增强企业抗风险的能力,提高企业的经济实力,这已经成为众多冶金企业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一种现代化管理手段,是指在经营目标的指导下,利用预算对各企业的各部门、各单位的各种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考核、控制,以便更为有效的管理企业和最大程度地实现经营目标。它为企业搭建了一个统一、高效的管理平台。而财务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涉及面广、综合性和制约性都很强的系统工程,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但是也是企业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因此,在全面预算管理背景下加强冶金行业财务管理发挥其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是摆在当前冶金行业管理者以及财务人员面前的当务之急。

一、冶金行业预算管理的内容及意义

一般来说,全面预算管理已经成为众多企业为实现经营战略目标,通过预算的方式对公司日常经营行为、投资行为和筹资活动等进行合理规划、预测及描述,并依据预算对其执行过程与结果进行计量、控制、核算、分析,进而开展考评和奖惩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全面预算管理被看作是企业为实现战略规划而实施的内部管理活动,是企业的战略行为。全面预算管理是通过预算的方式是实现企业战略规划和经营目标的一系列过程,涉及到企业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具有全面控制约束力。同时,全面预算管理也是一种激励机制,有助于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促进企业效益最大化。

作为企业自身进行的一种控制行为,全面预算管理把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目标通过预算的方式进行量化并层层分解,使下属单位的经营目标与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相结合,提高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进行控制,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化解和防范财务风险。而当前由于受到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国际经济危机因素的影响,我国冶金行业普遍面临着市场竞争加剧、利润空间缩小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对于冶金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以下重要意义。一方面,有助于提高企业财务管理及执行的能力。财务预算以企业经营战略为指导,通过对企业内外环境及资源的全面分析,把企业发展战略逐步落实到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并且通过对企业预算执行情况的监控,可以及时发现企业预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纠正。通过对企业预算的有效监控,推动冶金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另一方面,有助于冶金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冶金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通过对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显著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而预算是优化冶金企业资源配置的有效手段。通过预算,可以在企业内部整合各种资源,对相关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和系统规划,确保冶金企业的资源配置状况与企业经营战略目标相互配合,避免资源的浪费。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在进行预算的过程中,可以对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及经营发展状况进行预测,并有针对性采取应对措施。当然,预算不能完全解决冶金企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但可以大大降低潜在风险,推动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对战略规划进行调整,提高冶金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二、冶金行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对于未来经营发展状况的总体规划,是企业一项重要的管理方式,对于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化解和防范财务风险等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我国冶金企业在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制度不够完善、观念还比较落后等因素的制约,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全面预算管理的观念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中,观念因素发挥着重要作用,企业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预算管理的实际效果。我国冶金企业在推行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观念比较落后等问题,这已经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冶金企业财务管理的健康发展。冶金企业很多员工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不够清晰,甚至把预算看作是财务部门的事情,导致一些部门对预算管理工作不够配合,没能发挥协同作用。还有部门预算执行部门,如采购部门、运输部门、生产部门以及检测部门相互推卸责任,影响到全面预算管理的效果。

(二)预算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当前国内很多冶金企业还没有建立负责预算管理的专门机构,一般是由财务部门负责企业预算的编制、执行及管理工作。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以财务部门为主导,往往会削弱财务预算的执行力,缺乏完善的制度保障和专业的管理机构导致全面预算管理面临着巨大的困境。因此,我国冶金企业必须通过完善制度建设,设置专业的预算管理机构来提高企业预算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三)预算编制科学性不足

对于冶金行业来说,财务预算要通过年、季度等方式体现出来,时间跨度较大,而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通常是以历史指标值为参考的。因此,在进行财务编制的过程中,必须要对冶金行业未来市场走势以及企业未来生产经营状况进行科学预测和准确判断。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冶金企业的预算指标体系涵盖面窄,对经济发展状况的预测不够准确,项目不够完善,也不能真实准确反映企业整体及其部门的实际工作情况,这就很难发挥预算编制的作用。

(四)预算执行过程中随意性较大

当前,国内冶金企业财务管理中普遍存在着重编制而轻执行的情况,缺乏科学完善的监督体系,造成预算在执行过程中主观随意性较大,很多项目资金遭到挪用,致使预算与执行结果之间存在较大偏离。很多冶金企业在进行预算评价时缺乏严肃性,不能发挥监督作用。这就影响到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

三、冶金行业预算管理的改进策略与建议

(一)对冶金企业的预算编制模块进行优化

为了加强全面预算管理,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冶金企业应当从企业发展实际出发,对预算编制模块进行优化,建立年度预算与滚动预算相结合的预算模式,合理解决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职能划分问题,对相关预算数据及时更新,提高预算工作的准确性。同时,在对生产成本进行预算管理过程中,通过及时调整产品价格等方式减少由于原材料市场价格波动而对企业经营造成的影响,并通过这种模式对产品利润状况进行科学预测,提高冶金企业预算管理水平。

(二)根据市场变化适时调整企业财务预算

由于企业财务编制在企业内部具有执行力和约束性,在一般情况下,不能随意变更或者调整。但是,如果编制预算时的经济市场环境发生较大改变,包括技术手段、原材料价格以及市场需求等发生重大变化时,冶金企业也应当对预算进行必要的调整,使预算更具有准确性和可操作性,同时也增强了冶金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三)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

制度是落实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手段和重要保障。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方式,必须建立在科学完善的规章制度基础上。一方面,冶金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管理的基本制度,对预算管理的基本原则、组织体系、预算内容以及考核制度等做好明确规定。另一方面,要制定具体的全面预算管理办法。要根据企业发展状况以及预算编制情况制定具体的全面预算管理编制、审批以及预算执行、考核奖惩等办法。只有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才能提高运行企业经营质量和效率。

(四)提高企业员工预算管理意识。为了全面落实全面预算管理的相关制度,必须提高冶金企业广大员工的预算管理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为全面预算管理创造良好的运行环境和舆论氛围。员工的预算管理意识,是企业贯彻执行预算管理的重要保障,是发挥财务管理作用的重要条件。预算管理涉及到企业各部门,只有该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加强沟通与协作,才能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

(五)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考核和奖惩力度。要落实全面预算管理的相关制度,必须要将预算执行情况与部门或员工个人的绩效评价挂钩,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考核及奖惩力度,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预算的执行。一般来说,企业在对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核时,应当以企业正式下达的预算方案为依据。在考核工作结束之后,企业要认真按照相关规定,进一步落实相关责任,并及时兑现奖惩措施。

四、结语

由于容易受到市经济场因素的影响,冶金企业普遍面临着市场竞争加剧、利润空间缩小等问题。因此,必须进一步提高企业抗风险的能力,增强企业的经济实力,这已经成为我国众多冶金企业的共识。而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冶金企业必须要推行全面预算管理,不断降低企业经营成本,通过对预算编制模块进行优化、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以及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考核和奖惩力度等方式强化冶金企业的财务控制,不断降低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实力。(作者单位:大唐内蒙古鄂尔多斯硅铝科技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张长胜.企业全面预算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 戴丽,姜臣宝.钢铁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04).

[3] 肖文.工业制造企业预算问题解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12).

第3篇

关键词:经济 管理 困境 对策

1.企业经济管理现状

企业经济管理其主要指企业为了实现经济利益的提升而做出的一种企业调整,企业管理人员对于企业经营方面的策略、活动等采取一些规划和监管措施,为确保企业经济稳步增长提供保障。随着经济全球化加速,我国加入贸易组织之后正在不断加强国内企业方面的自身科技革新,创新企业经济管理策略为确保企业迅速增长提供保障。近年来,我国经济制度改革促使企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很多企业的经济管理方式出现了问题。如,企业经济管理观念陈旧、缺乏相应的专业科学的经济管理体制,企业内部组织不合理,管理混乱等问题使得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问题突出,必须要采取相应措施以应对企业经济管理问题。

2.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2.1企业经济管理制度不全。新时期企业经济管理存在和人力资源、内部管理、财务管理以及组织结构等方面的相关制度不健全问题。

2.1.1企业经济管理制度太过于形式。企业虽然制定出经济管理制度,但是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却未能够得到有效落实,出现管理制度流于形式无法在实际工作中得以实施。

2.1.2企业发展与制度不匹配。企业的发展状况往往和企业的制度出现差异性问题,企业的发展速度远远不能够跟上企业经济的更新速度,因为对于企业经济发展的实用性根本不高。2.1.3企业经济管理缺乏有效监督。企业制度管理虽然具有较强的执行能力,但是缺乏相应的监督,使得企业的经济面临着巨大的浪费和利润亏损。

2.2观念问题。由于我国传统观念体制问题比较突出,其作用于企业使得企业经济管理水平停滞不前甚至出现经济落后等问题。当前企业经济竞争压力下,企业经济管理出现了观念性危机,企业领导和管理阶层安于现状,缺乏相应的战略管理理念和危机意识。很多企业将经济利益放在企业发展的首位,一切经济管理活动以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而服务,显然这种经济管理模式无法长久坚持,使得新时期企业员工与管理阶层之间出现矛盾,致使企业经济管理非常混乱形成一种恶性循环状态。

2.3管理人员问题。企业经济管理人员关系着企业管理质量,但是很多企业经济管理人员不是专业型人才,在管理过程中也缺乏相应管理经验。

2.3.1管理人T的创新策略仅限于形式。企业经济管理人员提出的创新管理策略仅仅流于形式,难以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得以落实。很多企业经济管理人员都习惯性使用财务审计手段来实现对企业经济管理,而这种管理模式本身就存在着很大缺陷,所以难以在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具体落实。

2.3.2管理人员的组织能力和专业素质层次不齐,缺乏相应的专业管理技巧和管理模式,护理了管理策略和危机管理意识。新时期我国企业经济管理的相关组织机构也不完善,影响着企业经济管理的并发症。

3.现今企业经济管理对策

3.1完善企业经济管理制度。企业经济管理制度的形成与企业创新策略的实现为确保企业长远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支持,也是解决企业内部资源配置的重要保障。企业在经济管理过程中应建立起全员参与和监督制度,实现人性化管理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使得企业通过制度创新来实现内部环境管理,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有利于企业经济管理效率提升,先进管理制度形成则有利于企业管理规范化。

3.2引进创新管理理念。新时期企业经济管理观念相对落后,必须要加大对于企业管理理念的宣传,同时还应积极调动企业员工参与其中。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人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理念,不能够一味追求企业的经济效益,而应该实现企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通过先进经济管理理论的引进,使得企业构建起新的管理机制,为企业经济管理制度形成提供保障。

3.3加强内部监督管理。监督管理对于企业经济稳步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加强内部监督管理可实现对企业内部全局控制。内部控制管理过程中应以市场经济的发展构建起财务管理模式,实现不断规划、控制以及协调企业在未来营运过程中所产生的生产经营活动。使得企业在提升财务管理方面控制和约束能力,加大企业管理人员对于财务管理的监督力度,促使企业全体员工和全方位的财务管理形成。另外企业内部管理和控制应该加强创新,强化企业监督和管理体制,实现企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始终要坚持以财务内部管理控制为中,实现企业其他方面的创新管理,为企业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第4篇

关键词:现代企业;成本管理;战略成本管理;改进

中图分类号: F275.3 文献标识码: A

对现代企业来说,成本管理已经成为重中之重。而在传统的成本管理过程中,企业的成本管理主要集中在如何降低成本,以及如何实现降低成本的手段方面。但是,对任何组织而言,成本的降低都不是无条件的,也不是没有限度的,企业的成本降低只能在特定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如果突破了既定的限度,企业生产的产品或者服务就会因此而产生质量下降的状况,随之而来的便是企业经济效益的下滑,甚至会威胁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1]。可见,这种传统的成本管理理念是消极的也是不正确的,容易将企业的发展引入歧途。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受到越来越多的因素的制约[2]。,因此,有必要对企业的的成本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和控制,从系统化的角度突破企业的成本管理瓶颈,为企业的发展和参与市场竞争奠定基础。本文以此为基础,对新经济下企业成本管理的瓶颈与改进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分析了企业进行成本管理的现实约束,然后给出了企业进行成本管理需要遵循的原则,最后分析了现代企业实施成本管理的新选择――战略成本管理。

1新经济下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现实约束

1.1成本管理的观念肤浅

部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还停留在传统的思维模式下,企业的重心直接放在了生产领域,对因此而产生的成本则被放在了次要的位置,企业所有的成本开销都是以满足生产需要为目的的,而至于开支多少,起作用的有多少则较少进行估算和控制[3]。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是企业的管理目标模糊,缺乏控制能力造成的。而这样一来,企业的成本管理就缺乏了实质性的内容,事后控制为主要的成本控制模式,时效性较弱。此外,在这种重心偏移的情况下,企业的管理层也会在成本责任方面具有较少的压力,继而影响到企业全体员工的成本意识。

1.2成本管理的机制存在一定缺陷

成本管理的目的是服务于企业的战略。但是在部分企业中,企业的上级对下级的考核内容则使得企业的成本管理机制暴露出了问题。考核的内容由于过于偏重对产值与上交款的完成情况,因此,成本的节超和效益的高低并不会对管理者产生太大的压力,对下级部门而言,其关注的重点也就自然而言的转移到了产值与上交款方面,而上交款的来源是否真实,反倒显得无足轻重[4]。可加,企业的这种成本主体的自我约束和外部监督机制的松散和盲目,将会加重企业的短期行为。

1.3部分企业忽视成本和费用的消耗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部分企业在注重盈利的过程中,其主观意愿是想通过产量的提高获得更大的收益,而不是通过对成本的控制和资源的消耗是企业的获利空间变得更大。还有些企业,对成本管理的认识不够,认为成本管理只是财务部门的一项具体业务,与企业部门的关联不大,对这样的一些企业来说,他们更加注重的是在生产过程中最大限度的降低生成成本的消耗,对与生产经营和技术应用与创新过程中出现的成本管理则并不管理,这是明显忽视成本管理的表现,在成本核算的过程中也只是按照单一的制造成本法进行,这极易导致企业出现利润的虚增或虚减的状况,迷惑企业的判断[5]。

2现代企业进行成本管理应该遵循的原则

2.1树立现代成本意识

在现代企业的经营活动中,成本管理的重点已经不再是单纯的降低成本,其目的已经转变为从成本和效益的对比之中寻找成本最小化的途径。而中降低成本的思想的实现,需要依靠企业的战略和组织措施的配合[6],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具有现代意义上的成本意识和成本控制。这样一来,不但能够将企业降低成本的工作扩展到更大的范围,使企业的供应、生产与设计部门都能够参与其中,以此形成全员式的降低成本的格局和企业的整体成本意识,还能够从战略布局的角度对企业的成本管理进行重新定位,将开发项目的种类以及可行性研究等工作纳入到企业的成本管理体系之中,使企业的发展更加具有长期性的特征。

2.2提高企业的成本会计水平

在现代企业中,需要大力的推进成本会计系统的变革,以此来树立成本效益观念,促进成本管理观念的更新,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因此,企业的成本会计人员需要将理论和实践并重,积极的掌握现代成本会计理论和方法,在成本预测、决策与控制控制方面具有一定的操作能力。此外,有条件的企业还应该在成本会计岗位配备专业的成本工程师,这样有利于成本会计将技术和经济结合在一起,最大限度的发挥成本会计职能的作用。

2.3成本会计管理手段要实现信息化

会计电算化已经发展成为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一种重要趋势,在企业的成本管理中将现代科技融入其中,不仅能够替代一些传统的事务性劳动,释放劳动力,还能够加速企业成本会计信息的处理,这对建立一个能够使管理人员及时做出正确决策的成本管理信息系统是十分有利的[7]。此外,还应该对企业物质的消耗程度与最终流向进行跟踪和控制,为成本控制与计算创造必要的条件。可见,成本会计的电算化是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一个重要前提,如果企业在这一问题上选择回避,较难取得预定的效果。

3新经济下现代企业实施成本管理的新选择――战略成本管理

3.1塑造成本管理文化

企业成本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其文化有着直接的关联,企业在成本管理的过程中要重视管理文化的塑造,将企业作业管理、行为管理和全员参与管理等理念在实际中真正贯彻实施,对成本责任细分,为实现目标利润及战略成本管理的有效实行,提供可靠的保障。

3.2将成本管理扩展到企业运营的整个过程

在现代企业的成本管理体系中,一旦某一项目被确定,各类技术条件和企业的成本费用也就被确定下来了。同时,接下来的产品策划、设计构想等也就有了最初的形式,项目的运行成本有一半以上也因此被确定下来,在后续阶段是难以更改的。因此,这一阶段,企业的成本管理较之与后续阶段显得更为重要,将成本管理扩展到企业运营的整个过程是必要的选择。

3.3完善会计信息系统

企业在注重收集其内部生产经营管理方面的日常成本资料的同时,还应该了解、分析利益相关者对企业成本的影响。此时,企业的信息系统应该不但能够提供货币性的成本信息,还要能够提品质量、顾客满意度等非货币性成本信息,以此来及时的预测和模拟未来的成本信息。

4结束语

成本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为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和高效率的对组织资源的利用而进行的一种特殊的管理行为。因此,为了建立新的成本管理模式,除了要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具体要求进行仔细的研究外,还要积极的把握市场经济规律,努力摆脱旧的观念,以崭新的思维方式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此外,还应学习西方国家应用市场经济规律的经验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成功经验,以此为借鉴,强化企业的扩大再生产,并在这一过程中积累更多的成本管理方法和经验。

参考文献:

[1] 荆长春. 浅析现代企业的成本管理[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6):208-209.

[2] 王景峰. 论企业的成本管理与控制[J]. 吉林地质,2009(4):12-14.

[3] 李成巨. 现代企业成本管理应关注的几个问题[J]. 河北煤炭,2006(6):92-93.

[4] 赵万明. 浅谈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成本管理[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5):204-205.

[5] 周艳玲,刘辉. 战略成本管理――现代企业成本管理新思路[J].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2):61-63.

第5篇

【关键词】 企业管理 资金管理 经济效益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市场的小环境正在不断地融入世界市场的大环境之中,企业内部环境和相应的经济增长方式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已经由过去简单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逐步向集约和复杂化方向发展。因此过去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方式已经不能够适应新形势下企业经济效益增长的需要,怎样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企业能够快速平稳向前发展,成了我国大多数企业所面临的严峻课题。

要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就要从两个主要方面入手:一是注重科技,以科技为发展的动力;二是积极改革创新管理手段,要从平日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着手不断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这两方面,前者需要投入大量资金需要长期的实践经验,在一些小企业中有一定的局限性,而改革创新管理工作,就理所当然成为了解决企业经济效益问题的最有效的途径,由于它投入少产出大的优点,受到了我国许多蓬勃发展的中小企业的青睐。

在众多的日常经营管理工作中,最能表现与反映企业经济效益的标杆就是财务管理,它的业绩的优劣也最能从一个综合侧面体现企业生产的各方各面,衡量企业的管理水平,以及企业未来经济效益增长的发展趋势。从这一角度来讲,在进行企业经营管理时,企业需要把决策的重心放在企业资金管理的天平上衡量,以资金管理运作的实际状况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主要依据,而在企业的所有财务活动中,资金以具有高流动性、高重视性、高价值性的特征的资产,是企业进行财务管理的核心。简单地说,要想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最有效的途径就在于着重抓管理;而企业进行的管理改革创新要以财务管理的实际产生的效果为核心进行衡量,如果抓住了资金管理这个关键点,疏通了资金流动的多个环节,深入研究资金的用途与流向,则是企业在今天这个瞬息万变的市场中谋取高速平稳发展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最有效方法。

一、资金管理的定义

企业资金管理说的是对企业的资金来源以及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计划和控制监督考核等各项工作的总称,它除了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核心所在。企业资金管理主要包括三部分,即固定资金管理和流动资金管理以及专项资金管理。企业资金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有:决策与投资计划,建立使用资金与分开管理的责任制,检查、监督资金的使用,考查评估资金利用效果。

在企业中实行资金管理工作的主要成果包括:组织企业资金供应工作,为企业各项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及时的资金支持;保障企业的生产与经营活动高效、稳定、快速运行,有效提升企业资金利用率;对企业日常资金开支提出合理化建议,从源头上降低资金的开支,实施企业的资金规划措施,以资金为核心促进企业高效稳步快速发展,并支持了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与经营管理方式的不断进步。

二、对资金管理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关系的简要分析

资金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市场经济客观要求注重经济效益,这就要求企业要以资金管理作为中心。经济效益指的是在经济活动过程中投入量和产出量之间的大小关系,也就是生产过程中劳动占用量同劳动消耗量与劳动成果之间的大小关系。经济效益主要是靠资金、成本、收入等资金指标所表现出来的。比较分析完资金管理目标之后,企业应该就其资金管理所处的环境进行分析。

1、企业总目标。企业的资金管理安排一定要服从企业的总目标,大方向,因为资金管理是企业总体管理的一部分。规模不同的企业所制定的企业目标也会不同,例如,有些企业相对重视企业的长期发展和战略规划;有些企业则会更加重视眼前的利益。不管着重点在哪里,企业资金管理最终都要服从于企业的总目标,要充分考虑资金的管理及组织的施行。

2、与企业相关联的企业。企业的资金管理主要是看资金的直接关系人与企业的关系疏密,正确处理这对关系对于设定并实现企业资金管理目标有致关重要的作用。

3、企业成长的环境。企业的成长环境对企业资金管理的目标的制定有很大的影响。例如,企业处于不同的发展周期,企业具有不同的性质,企业处于不同的区域等,企业会依据自身经营与发展的需求制定适合自己的具体的管理目标。因此对于一个企业,选择一个科学合理的资金管理目标是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的。

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部分,企业资金管理在企业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也不能被过分夸大,这就要求在制定目标时企业要充分考虑企业的总体管理水准,既要发挥企业所拥有的生产经营优势,也要采用先进合理的生产技术与方法,这样就会使企业较快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如果可以降低成本,合理投放资金,增加其利润等,在一般特定条件下,是可以推动各项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的,不断改进生产的技术及经营工作,进而使得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各个角落都能够向企业资金管理蔓延。

三、企业资金管理的重点

企业的资金管理作为一种管理工作,在当前新形势下,有了更高的要求,就是需要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变现能力,努力促使资金加速周转。为适应这个新趋势,资金管理可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人手:第一,核定资金系统的管理。企业应以需要与节约兼顾为核资的基本原则,采用先进合理的计算方法,确定资金的合理需要量,这是进行资金管理的基础。第二,筹集资金系统的管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然会出现自有资金不足的情况。第三,运用资金系统的管理。这是资金管理中最具实质性和最富创造性的内容。合理运用资金的目的,就是以最低成本创造最大利润。第四,分配资金系统的管理。分配资金系统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以往,企业与国家之间的分配关系一直是我们所关注的重点,现在随着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企业内部资金收益如何进行合理分配的问题日益突出。

四、企业资金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1、资金混乱制约着资金管理的效果。由于建立节约型社会是现在全社会共同倡导和响应的,如果企业能够加强对资金管理的重视程度,也一定会思考怎样才能节约企业的资金,使数量有限的资金发挥它最大的作用。所以,多数企业制定了一套使用资金的计划和相匹配的各项目资金的分配方案,这样做对企业是非常有好处的。在受到了企业管理水平和落实渠道的限制后,有一些计划不符合这个企业的实际运作状况,也有一些计划不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这样企业的资金管理就陷入了混乱局面。企业不仅要应付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还要尽可能根据被架空的不合理的计划进行企业资金管理,这样就必然引起资金沉淀与投资失控,这就脱离了企业资金管理的实质。

2、制度不健全制约了资金管理效果。在企业中,需要从管理者角度出发,实行自上而下的简便的资金管理制度,并建成比较完备的资金监督与调控考查制,同时要对资金管理全程严格监督与管控。但现在绝大多数企业没有做到这点,少数人控制了企业的资金使得企业管理阶层对于资金运动无法进行自由调控。另一方面,就算企业有监督职能与监督制度,由于企业的资金流向不能得到及时的上报,因此监督者也不能够对企业的资金做到及时的监控,这就必然造成资金管理工作的名不副实。

3、企业资金比较分散制约了资金管理效率。现在不论国有企业、民营企业都存在一个同样的问题:企业的资金过于分散,部门或二级单位比较繁杂,各有各的资金运作模式,账户太多以致很难对其集中管理,这就使一部分企业资金处在停滞状态而不能进入流通渠道,时间久了就变成了沉淀资金,这就导致资金在运作过程中,随意性比较大,因此不能有效规避风险,最终使得企业周转速度越来越慢,甚至造成企业被逐出市场。

五、加强企业的资金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对策

1、增强成员的资金管理意识,健全资金管理机制。要加强企业的资金管理力度,根本途径就是要使企业内部的所有成员能够正确认识资金和资金管理,把企业的资金效益和个人利益密切挂钩,这一方面有利于企业的管理层及一线职工推动企业合理认识资金效益与企业产值的关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建立自上而下的以企业资金管理推动企业的经济效益的良性资金循环系统。

2、完善资金管理制度,规范企业的资金运动。要想使资金管理真正成为推动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动力,就必须改善当代企业资金管理制度不健全,企业资金流动较盲目的现状。所以,企业的资金有必要经过层层监控,并进行严格审批:任何资金的调动都必须由专门项目主管或者是企业管理者的亲自审查批准,把好支出关;要用现代化手段全程监控资金的流向,并及时纠正失控和浪费现象;定期、不定期地进行资金管理大会,商讨当前阶段资金投向与分布的情况;依照各个部门申报的实际用款情况合理地制定下一个阶段资金收支预算工作;切实评价企业资金管理的落实情况及其对企业经济效益所做出的贡献,再根据这些情况再对改善金管理工作方法等。

3、激活积压资金。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经常会有意外的困难,造成大量的资金变成积压物资或处于拖欠态,这就大大降低了企业流动资金所占的比例,使资金周转周期延长,所以,企业就必须从困境中寻找到利于自己发展的最有效途径,激活积压的资金或者变现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企业资金沉淀风险。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社会主义法制法律的日益健全及全体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市场竞争将越来越激烈,同时这些企业也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因此,只有不断发现并能深刻认识资金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领会企业资金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重大意义,加强资企业资金管理,才能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企业只有不断改革与发展,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获得更大的社会资金与财富。

【参考文献】

[1] 肖晓云:强化企业资金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J].企业研究,2012(16).

第6篇

我认为,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直接借鉴,而必须与企业的现状相结合,必须遵循自身的经营宗旨和发展规律,必须制定一个系统的规划,从大局到部分,从上层到基层,从浅显到深入,从基础到精专,按部就班、循序渐进,才能真正取得精细化管理的成效,从而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和竞争力。因此,中油农垦的精细化管理应结合自身实际,从以下几方面稳步推进:

一、完善制度,规范流程,构建精细化管理的格局

精细化首先体现在制度上,而确保制度执行的关键是建立起规范的管理流程。完善制度、规范流程要重点针对企业关键问题的解决。企业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为在现有基础上快速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必须找出什么是侧重点,哪些是关键问题。目前,公司管理的侧重点在基层库站,关键问题就是库站的精细化管理。基层库站是企业效益的来源,也是出现问题较多的地方。近几年查处的违规违纪甚至违法案件充分说明了基层库站管理还很薄弱,存在很多漏洞。因此,我们要把强化库站精细化管理作为“管理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库站员工队伍尤其是库站经理队伍的建设力度,建立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的岗位标准、操作标准和管理流程,建立健全各管理环节及各岗位之间的制约机制,靠“制度制约”和“人的制约”两方面来强化库站管理,让管理渗透到每个经营环节的“缝隙”,全面堵塞漏洞。各部门、各基层单位应结合自身职责,研究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精细化管理方案,将方案中的每项工作列入工作推进表,并按照推进时间建立起相应的考核机制,奖勤罚懒,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增强紧迫感。通过精细化的操作,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完成,一个目标一个目标地实现,做到由点到面、以点带面,循序渐进、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从而构建起精细化管理的新格局。

二、抓好落实,注重执行,把握精细化管理的关键

精细化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完善制度、规范流程是基础,执行落实到位才是关键。很多企业都有这样的体会:规章制度制定不少,但执行不到位,收效甚微,甚至变成一纸空文。出现这种现象其主要责任不在员工,而在上级管理者。只有管理者将自己的管理工作精细化,并坚持不懈,才能达到上下同治的目的。这就要求我们各级管理人员要以身作则,正确认识、全面了解、主动把握和积极参与精细化管理,并采取宣传、培训等措施让全体员工真正形成共识,做到全员参与,使精细化管理由少数人实施变为多数人的自觉行动,这样才能保证管理制度和流程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不折不扣的执行,才能从根本上取得管理成效。

三、强化监督,严格考核,保障精细化管理的实现

没有监督的管理是危险的管理。有了制度,有了执行,实现精细化管理的最后一道关口就是监督作保障。因此,我们要把监督和考核工作的重要性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监管上,各区域对库站各项工作的考核是第一道关口;内控部对违规违纪的查处是最后一道关口。在这两道关口之间,运作部、供应配送部、QHSE、财务部及人力资源等部门要通过一系列举措来监督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责任落实情况以及员工思想动态情况等,从而有效规避库站经营管理中的违规违纪、渎职甚至违法犯罪行为等各种风险。作为今年企业管理重要举措的财务体制整合工作,就是通过建立一支由总部直接管理的基层财务稽查队伍,采取常态化的走动式监管方式,严格执行系统的监管和考核制度,达到有效控制资金、库存、费用支出等库站基础层面的管理风险。财务体制整合的推行,一改以往的“重核算,轻监管”的财务管理状况,构建起“核算与考核并重”的财务管理新格局。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不断总结经验,逐步扩大稽核范围,将其渗透到资产管理、安全管理等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同时,内控与财务稽查人员要相互配合,形成有效的制约机制,进一步实现“关口前移,防查并举”,把企业存在的问题和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全面堵塞漏洞,杜绝违规违纪行为,最终实现企业运营效率的提高和运营成本的降低。实践证明,有效实施监督和考核机制,是推行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保障。

四、树立理念,培育文化,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意识、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企业文化。精细化是相对的,精益求精更是永无止境。所以精细化管理的关键一环是向全体员工灌输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意义,利用各种形式让员工了解其内涵,从思想根源上培养员工追求精细化的思维方式,由知晓、明白、认同、支持直到身体力行,最终将精细化的理念根植于员工心中,使其成为一种日常的思维和行为习惯,进而营造出精细化管理的企业文化氛围。

第7篇

【关键词】企业效益 资金管理 经济效益

一、资金管理和企业经济效益之间关系

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企业资金管理有着更高的要求,资金管理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影响。经济效益就是指经济活动过程中投入量、产出量之间的关系,即生产过程中劳动占用量同劳动消耗量、劳动成果之间的关系。经济效益主要是靠资金、成本、收入等资金指标所表现出来的,

(1)企业总目标。企业的资金管理目标一定要与企业的发展方向一致,资金管理是企业总体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企业资金目标的执行与管理一定服从于企业管理的总体目标。

(2)企业成长的环境。因此对于一个企业,选择一个科学合理的资金管理目标是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的。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部分,企业资金管理在企业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也不能被过分夸大,这就要求在制定目标时企业要充分考虑企业的总体管理水准,既要发挥企业所拥有的生产经营优势,也要采用先进合理的生产技术与方法,这样就会使企业较快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二、企业资金管理的重点分析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对企业的资金管理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加速企业的资金周转、资金的变现能力,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资金系统的完善与管理。国家提倡节约型社会,企业从节约资金的角度来考虑资金的具体使用情况,坚持“节约原则”通过对资金确定合理的需要量制定出资金管理计划,对资金进行盘点、盘活,提升资金的使用率。

第二,提高对资金系统的运用。企业通过对资金进行合理的使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企业的利润,只有对资金系统进行科学、合理的运用才能为企业创造最为根本性的经济效益。第三,加强分配资金系统的管理。资金的如何合理的分配直接关系着企业的发展,随着经营机制的不断转变,企业内部的资金收益如何科学的进行分配显得尤为重要。

三、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资金混乱制约着资金管理的效果。大多数企业都制定了一套与资金计划相匹配的资金使用分配方案,但是这种方案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受到诸多落实渠道、管理水平的限制,一些方法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不具备操作性,这就导致企业的资金管理出现杂乱无章的混乱局面。企业按照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方案进行资金管理还要解决企业在生产、销售及其他管理方面的问题这就必然出现投资失控的情况,这种与资金管理不符的情况严重制约着企业资金管理的效果,同时也加大的企业管理的风险。

(2)制度不健全限制了企业资金管理。在企业中,需要从管理者角度出发,实行自上而下的简便的资金管理制度,并建成比较完备的资金监督与调控考查制,同时要对资金管理全程严格监督与管控。但现在绝大多数企业没有做到这点,少数人控制了企业的资金使得企业管理阶层对于资金运动无法进行自由调控。另一方面,就算企业有监督职能与监督制度,由于企业的资金流向不能得到及时的上报,因此监督者也不能够对企业的资金做到及时的监控,这就必然造成资金管理工作的名不副实。

企业资金比较分散制约了资金管理效率。企业资金分散已经阻碍了资金管理的发展,企业中二级单位繁杂、账户太多导致难以集中管理,资金分散带来的最大的问题就是造成资金停滞从而不能进入流通渠道,久而久之就变成了沉淀资金。企业在资金的运作过程中随意性太大这就导致企业在规避市场风险的能力减弱,资金周转的速度不利于提高。资金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最终导致企业经济效益逐渐下降。

四、提高资金管理、经济效益的具体对策

(1)提升企业内部员工的资金管理意识。如何才能提高企业的资金管理力度,首先需要企业将资金效益、企业经济效益、个人利益联系在一起,通过引导企业内部的员工建立更加科学、规范的资金管理意识为企业资金管理提供保障。同时有利于企业管理层及一线职工更加清楚企业效益与资金效益之间的关系,通过建立自上而下的企业资金管理推动企业经济效益的良好循环。

(2)完善资金管理制度,加强资金管理。企业在管理资金制度的不健全势必会阻碍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因此通过对企业资金进行严格的审批、严格把控减少企业资金流动较为盲目的现状。企业管理者或者主管必须对资金的调动做审查、亲自把关。通过使用现代化方法监控资金的具体流向,通^定期、不定期开展资金研讨会议,通过对资金的具体使用情况做合理、科学分析。通过对各个部门的资金使用情况做好下一个阶段的资金预算,通过对上一期的企业资金的具体的管理情况分析对企业经济效益产生的影响,通过对上一阶段经济效益的对比情况对资金的管理提供更多的管理方法。

(3)盘活积压的资金。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的过程中会遇到诸多困难,企业在这种情况下通常会积压很多物资,企业流程资金所占比率降低,企业资金周期延长。所以企业必须从困境中找到适合自己发展或者救活自己的发展方法或者途径,通过激活积压的资金或者通过对物资进行变现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从而降低企业资金的风险,减少企业的损失。

实行严格的成本控制是取得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但具体如何才能使企业的经济效益达到预期满意的水平或者在同行业中处于优势地位,这就需要每个企业结合其自身发展的实际,对症下药,这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资金的管理控制与经济效益有着天然的血脉关系,通过加强对财务资金的管理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企业在抓好财务资金管理的同时还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企业主动协调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促使企业经济效益达到预期水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