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古代文学小知识范文

时间:2023-07-05 16:13:02

序论:在您撰写古代文学小知识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古代文学小知识

第1篇

一、整理与优化知识系统

在课堂教学中,控制论对古代文学教学过程的合理调控首先体现在整理与优化知识系统。教师依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对于学生已具备的思维习惯和知识储备,相应地整理与课程内容密切相关的系列知识。

这些知识的整理应考虑到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整理信息前要充分了解学生。如学生在古代文学学习方面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阅读能力、思维特征和水平差异。这样整理信息的预期才会和实际需要相吻合,适合学生的学习,从而产生对位效应。其二,整理信息的量要大。只有辐射面广,才可能形成有效的知识系统。特别是古代文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我们必须对除文学之外的,如经学、史学、哲学、美学等学科的信息广泛收集,这样才使得信息整理工作具有扎实的基础和丰厚的积淀。

整理完知识信息之后,如何在紧扣教学大纲和现有教材的情况下,把整理的知识信息转化为可输出信息呢?关键是做到对知识系统的优化组合。这一优化过程主要落实在是备课环节。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以一部教材为主,参考其他教材的学术观点。如《诗经》中很多作品的题旨都是众说纷纭,这就要以一派为主,参以别家观点。(二)确定教学重点、难点。教师在充分考虑学生平时的学习习惯和水平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确定教学重点、难点。(三)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应充分调动自身的创造力,将自身的能力和教学实际结合起来,将知识储备和实践经验结合起来,将占有的古代文学知识信息优化转变为可供上课使用的有效知识信息。这样经过加工处理、优化组合的知识信息即信息的编码,才能够成为已编码的古代文学知识信息。这些将被教师输出的信息,即是优化信息。这一过程往往表现为制定教学计划、规划课时安排以及落实具体的教学方案。

由此可见,教师整理与优化知识系统的水平决定教学效果的理想程度。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储备和转换知识信息的技巧,是决定知识信息整合有效与否的两大基石。因此教师要提高教学水平,必须在这两个方面下苦功夫,方能确保传输的教学信息是优化信息。

二、讲授与传播知识系统

为了提高知识信息的传播效果,教师在传输知识信息过程中应充分运用各种教学媒体,实现知识信息的高质量高效率传播。至于作为信息接受主体的学生,他们主要通过视听等感觉器官来接受教师传输的知识信息。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知识信息的传输,主要依靠基础媒体、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三类。基础媒体是指教师的声音、动作、语言和表情。教师准确无误地使用语言媒体,才能确保系统输出的效果。就文学审美的教学环节而言,则要求教师对审美认知和感受能力的准确传达,在文学基本知识点的介绍和作家作品的评价方面也力求准确。传统媒体是指教师平常使用的黑板、挂图、幻灯和模型等。如讲授曹植《洛神赋》一文时,为让同学们更直观地感受到美丽的洛神宓妃形象,直接挂出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无疑洛神那飘逸的服饰、温婉的形象让同学们为之惊叹,从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现代媒体指的是电脑、音像文件、语言实验室等。目前这些媒体使用的频率大为提高,也存在着过度依赖现代媒体的缺陷。为了提高古代文学教学的实效和质量,结合古代文学课程的历史性和累积性,联系当今社会现实,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教师在选择教学媒体时,可采用现代教学媒体为主,传统媒体为辅的形式,从而达到对媒体使用的最优化。如在讲授古代戏曲作品《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时,可结合京剧录像,同学们观看莺莺小姐和红娘的表演、对唱,才能真正理解这位大家闺秀面对爱情和礼法的矛盾难处,品味莺莺小姐“作假”行为的现实考量。

确实在现代教学媒体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处理好以下关系:图像信息输出的时间比重、内容多少与学生的接受程度之间的关系。教师要把握好运用多种教学媒体的灵活度,不断地用变化的信息来刺激学生的接受欲望,使之容易接受和理解。

三、反馈与调控知识系统

为了达到对知识系统的最佳调控,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反应来灵活调控整个课堂教学系统。教师运用控制论进行合理调控,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古代文学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调控的内容有适当的表达手段、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等方面,其中尤为重要的是依据反馈信息进行调控。

(一)意见反馈调控。在古代文学教学的过程,教师都必须运用意见反馈进行调控,可以说只有通过反馈才能达到教学目的,也只有通过反馈才能完成教学任务。反馈方式多种多样,学生可以通过正式的书面反馈,课后电邮反馈,或者个别交流反馈等。控制论中,反馈是控制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信息传递过程。教师对于学生的预期控制作用,引起被控制者学生的反应,这一输出信息返回到控制者教师。由教师将之与控制目标即教学目标相比较,调节下一次的控制输出,以此往复,达到目的为止。因此只有通过反馈信息,才可能实现有效的控制,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

(二)课堂互动调控。在具体教学领域里,教学双方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促使知识信息双向流动,构成反馈环节。通过师生互动活动,学生的信息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师在获得学生的信息反馈之后,并向靠近教学目标的方向进行调控,即课堂师生互动环节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中心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获得反馈信息的同时,还要能够对大量的反馈信息进行适当地加工整理,并做出正确的反应,才可能提高教学质量。

(三)点评激活调控。在古代文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调动主要是要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这一工作的落实主要依靠启发式教学方式。教师要注意发挥主导作用,在明确教学目的和任务的基础上辩证分析、决定取舍,抓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和训练,启发学生动手动脑,自己尝试解决问题。教师通过讲练结合、讨论问题和提问回答来实现反馈。在课堂提问中,经常会回答出超出预期的答案。课堂上学生反馈的信息多种多样,有时能够超出教学目标的要求,有时又与教学内容相差甚远。这时就需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随时注意学生的反应,同时又要及时向学生反馈正确的信息。对于学生的回答,除了给予肯定或否定的答复外,还要鼓励他们大胆质疑的精神,同时给出点评意见。在以学生发言为主的主题报告中,学生常常会对同一问题感兴趣,如《诗经》读书报告会上,学生多对《诗经》中闺怨题材的作品有兴趣,并各抒己见。教师对于学生参差不齐的发言,要适当加以点评。这些点评以鼓励和激发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主,对于有深入思考的少数学生,可鼓励其进一步进行学术研究。

在教师的合理调控下,古代文学教学过程中才可能培养出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思辨能力。学生具备了创新思维能力,才可能做到古为今用。中国古代文学虽然在历史形态上与当代属于两个历史阶段,但文化精神却一脉相连没有严格的分界线。中国古代文学中许多思想,比如儒家积极进取、建功立业的思想,道家“天地与我同生,万物与我为一”(《庄子·天地》)的精神境界,《周易》中对立统一、循序渐进、物极必反等思想都已经成为当代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正需要具有创新思维,才能将自己具备的古代文学素养化为对当今社会有用的财富。学生必须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的解读,及时更新和优化知识结构,扩大学习视野,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今天的时代所需要的具有古代文学素养的人才,是能够活学活用,将当下的学习与今后的工作结合起来,把古代文学知识转化为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的人才。

古代文学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完善学生自我素质的重要内容,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创新思维能够健全学生本身的思维能力,使其内心的体验得以丰富,同时可以开拓视野,增加知识储备。创新思维的培养,在于教师应鼓励学生的质疑和探索精神,在课堂上多介绍新鲜的学术观点,营造崇尚真知的氛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为学生提供培养创新思维的环境和土壤。

概而言之,通过控制论指导教学,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得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过程更加系统、科学。控制论的有效运用,有利于推动古代文学教学模式的改革,提高古代文学的教学质量。

基金项目:本文受安徽大学“211工程”教研基金资助

参考文献:

[1]维纳.控制论(或关于在动物关于在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合通讯的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63.

[2]李诚忠.教育控制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3]高国兴,张碧波.由分到合:中国古代文学的学科走向[N].北京:光明日报,2006-06-20.

第2篇

    作为广义的概念,诗歌在中国古代涵盖了古诗、词、曲、民歌等内容。从认知、能力、素质三方面的教学目标来说,古诗、词、曲的实现途径和效果是基本一致的。对这一部分内容,我们设计了三个实践教学目标:识记、背诵名篇;理解、鉴赏古诗;对古诗进行文本解读、设计教学方案并付诸实践。下面依次谈谈具体操作。

    1.识记与背诵。在本专业的培养方案中,职业及专业技能训练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所有本专业的学生在入学初就按学号顺序划分为若干小组,每组最多10人,安排一名指导老师,按照系部制定的职业及专业技能训练方案在两年理论学习同时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本课程的实践教学也依赖于这一前提,二者紧密配合,互为体系的组成部分。一定阶段的内容结束后,老师给出必背篇目,每个小组的成员到本组小组长那里背诵过关,小组长做出详细记录并评分;小组长集中到学习委员那里过关并评分;学习委员的背诵情况则由任课教师直接负责。同时,老师在课堂上会进行不定时不定人数的随机抽查背诵,抽查到的同学的背诵情况若与小组长记录情况不符,本组同学需抽时间接受学习委员的检查过关。这种方法比之期末试卷中的填空默写更能落到实处。此外,职业技能训练中每学期都有古诗背诵的任务。

    2.理解与鉴赏。这一目标和实践任务安排在第二学期专业技能训练中的“文学作品欣赏”中,学生对给出的古诗篇目进行鉴赏,写出书面的小文章,同组成员间互相交流,老师评改。

    3.古诗解读、讲好一首古诗。古诗解读安排在第三学期专业技能训练的“文本解读”中,学生从分析文本的角度写出书面的文章,小组交流教师评改。诗歌部分结束后,安排时间由各组准备教案,选派一人在课堂上讲一首古代诗词。

    4.在识记、理解、鉴赏、深入认识之后,分班组织古诗词朗诵会,使学生对古代诗词有一个感情上的升华。给出一定的准备时间,期间参赛选手可以请老师指导。班委做好会务工作。朗诵完毕,由学习委员、普通同学、老师组成的评委评分并确定名次,给出相应的奖励。通过这样扎实的过关,到综合性活动朗诵古诗词、讲一首古诗词的时候,学生基本上可以表现的游刃有余,也为他们今后在中小学课堂上讲授古诗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散文部分

    古代散文一个是语言的隔阂,一个是与政治、道德的紧密联系,都使得学生学起来比较费劲。而要集中在课堂上去疏通文意,再去理解、分析文章,是很不现实的。因此需要学生在课前利用课余时间去自主学习,搞清楚文中的字词、特殊用法、句式等,大体上搞懂文章的字面意思。课堂上,大家先互相汇报自主学习的成果,然后再分小组讨论文章的主题、写法、结构等。

    1.课前预习。在每次课前一周布置预习内容,包括文学常识、文言字词读法意义、文章大意结构以及相关的问题。学生自己利用工具书、网络等自主学习,并分组整理学习成果。

    2.汇报学习成果。用一堂课时间让学生分组解决上述基本问题,采用面对全班讲解的方式,过后老师不再重复,只对缺漏的部分做出补充。

    3.提高与升华。解决基本问题之后,针对选文中涉及的观点提出一些问题进行讨论、论辩,如王安石在《读孟尝君传》中认为“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得一士”就可以称霸天下,让学生结合战国历史对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树立自己观点并证明自己观点的思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另外,学生口头讨论之后,形成文字,在此过程中学习古人立论的构思和写作技巧。散文部分的实践性学习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点燃他们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同时能够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课堂气氛也从之前老师一言堂时的沉闷而变得比较活跃。

    三、小说与戏剧部分

    小说和戏剧都属于叙事性文体,很多古代的小说和戏剧也都搬上了现代荧屏。但总体来说,学生在这两个方面的基础仍然有很大差距。因此,在具体操作方面,有细微的差别。

    1.小说

    唐传奇、明清小说的故事是学生之前都有一定了解的。因此很大一部分内容基本上交给学生自主学习。大家互相讲一讲小说所写的故事、对人物的看法以及对主题的讨论,自由发表观点。老师只对一些重要的文学常识和主题趋向进行总结和点拨。这样就有效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也避免了在课堂上占用过多的时间去叙述故事情节,更重要的是学生感觉到自己参与其中了,会增强他们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和动力。

    2.戏剧

    戏剧部分是整个古代文学中比较难的地方,同时也是学生基础比较薄弱的地方。虽然它与现代影视在性质、作用上有一致之处,但因为年代久远资料缺失,学生很难直观地去把握古代戏剧的真正面貌。所以在进入这一部分之前,先放映电影《霸王别姬》,里面有许多古代戏剧唱段、扮相等,虽然主要是京剧,但已经足以让学生对古代戏剧有所认识了。看完之后,就结合影片内容讲解古代戏剧的一些常识,并让学生写观后感。

    3.综合性实践活动

    小说、戏剧部分结束以后,布置学生按照分组,每组同学选取古代小说或戏剧中的某个片段或场景,自编自导自演一个小的舞台剧。给出一定的准备时间,然后在班上表演并上交剧本。学生通过选题、改编、分派角色到具体揣摩人物的语言、动作乃至心理活动,不止对戏剧和小说的文体性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且对古老的文化有了更进一步的亲近感。

第3篇

古代文学教学中学生的研究性学习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在古代文学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习惯是至关重要的。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1]研究性学习能够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变为积极、自主、探索性学习,有益于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可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十分重要的,而这是需要教师精心指导和耐心培养的。教师要刻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在作品讲授之前,提出问题,使学生有目的地阅读,逐渐形成对作品的深层领悟能力。例如,在讲解施耐庵《水浒传》之前,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过相关文献和著作的查阅,整理分析水浒戏的发展流变,并引导学生来思考水浒戏中的主要人物(比如李逵)和“小说”中人物在性格特征上的区别,或是分析作品人物的“同而不同”,[2]以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教师还可以因势利导以此作为选题,鼓励学生整理资料、分析研讨、梳理观点,写成小型论文或是研究报告。整个过程,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随着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也得到了较大发展。

古代文学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古代文学教师能够根据教学目标,从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等方面出发,艺术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但同时又会产生由于信息量过大导致学生应对不及和限制想象等方面的弊端。因此我们不得不考虑如何通过多媒体的辅助将教学效果最佳化。

1.多媒体教学的前提是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在运用多媒体进行古代文学课堂教学时,应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现代信息技术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万万不可喧宾夺主。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而不是课件的复述者和演示者。在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的思考才是课堂的中心环节。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正确运用多媒体,不可滥用、泛用。

第4篇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文学是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它旨在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和运用古文知识的能力。同时它是一门跨时较长、学生学习难度较大的课程。尤其是文学基础偏弱的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起来非常吃力。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深深感受到实现教学目标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高职院校古代文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导致其上课积极性和参与度不高

众所周知,兴趣是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高职院校的学生之所以不能高效地学习古代文学课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学习的兴趣薄弱,这样就直接导致学生在上课的时候积极性和参与度不高,教师在台上讲课,台下的学生干什么的都有,打游戏的、说悄悄话的、睡觉的等;在教师提出问题的时候,学生不会进行深入的思考;在教师布置作业任务的时候,许多学生草草了之,直接去网上搜索答案或是抄袭别的同学。造成以上问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学生没兴趣去学,自然也就无法专注于这门学科。

2.学生的基础能力较差,导致其在接受知识与理解知识上存在一定困难

高职院校古代文学课程不能高效开展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础能力较差,对很多问题或是文学知识根本不知道或是不了解,这样会导致学生在上课的时候根本听不懂老师在讲什么。长此以往,会让那些一开始即便是对文学课程感兴趣的学生逐渐失去兴趣,从而放弃对该课程的学习。例如教师在讲文学人物关汉卿的时候,很多学生不了解他,不知道他生于哪个朝代等等;在讲李清照的时候,学生会问李清照是男的还是女的。学生感觉陌生就会降低对所学知识的好感度,从而放弃学习。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学生的基础较差,导致其在接受知识与理解知识上存在一定困难。

3.课堂文学氛围不够浓厚,无法营造充满古风文学气息的课堂

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网络信息大爆炸,新一代的人们视野越来越开阔,开放自我,接受新的??物。在现代课堂上,充斥着各种网络用语,这样直白的时代气息直接与古代含蓄的文学气息相左,导致教师在上课的时候无法有效地设置情境,给予学生充满古风文学气息的课堂,无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入到课堂中,从而降低了古代文学这门课程的艺术气息,从而无法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和运用古文知识的能力。

4.教师扮演角色单一,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使其更高效地学习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高职院校古代文学课程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最大局限就是教师扮演的角色比较单一,导致学生审美疲劳,降低了课程效率。在高职院校中,教师普遍扮演的角色就是课程知识的串讲者,主要任务就是将知识“说”给学生,只是站在三尺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课,却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这样的教师角色没有巨大的魅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课程开展的有效性。 二、高职院校古代文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的研究

通过对高职院校古代文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的分析,笔者认为要提高课程的有效性、培养和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和运用古文知识的能力,最主要的任务就是重新定位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的角色。因为在新时代的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角色早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不再是给予学生知识的洒水车,学生也不再是吸收知识的海绵。因此通过研究和定位高职院校教师在古代文学课堂教学中的任务和扮演的角色,能够在提升课程的有效性、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和运用古文知识的能力方面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笔者通过研究和调查实践发现,将教师的角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组织者、参与者、咨询者以及评估者,能够极大地发挥教师职业的优势,更加高效地开展古代文学的教育教学。

1.组织者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发挥组织者的角色,利用多媒体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文学教育类型,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有效性。在信息时代,古代文学的教学媒体应是以文字教材为主课件、网络等为辅助的多媒体结合。为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和对古代文学的形象性、直观性的感悟,教师要在多媒体制作上多下工夫。制作课件时,文字设计、知识背景介绍、文学欣赏等,可以用不同的字体、图片方面,艺术性地再现古典情境;声音也要用富于形象性、感染性的语言,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图文处理方面,采用“动”态的效果更佳。如讲授白居易的《琵琶行》,可以用古典琵琶曲,再现“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音乐情境,给学生以直观、形象的心理感触。讲李商隐的《无题诗》,欣赏结束时播放徐小凤的《别亦难调》,会让学生有意犹未尽之感。欣赏李清照的《一剪梅》词,配以安雯主唱的《月满西楼》,学生在惋惜词人悲剧人生时,也会为词中的含蓄深情挥洒同情的眼泪。教师作为组织者,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充分地利用自媒体时代的优越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让其在视觉听觉上感受古代文学的魅力,在一次次的教学中拉近学生与古代文人墨客的距离,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古代文学课程课堂教学,使该课程不再是枯燥的、乏味的、冗长的,同时也让这门课程更加有意义。

2.参与者

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在与学生建立起良好关系的同时,灌输学生文学知识。教师将角色转变为参与者的一个重大前提就是走下讲台,走进学生,围绕学生展开教学,这样的教学手段才是“接地气”的,才是真正符合学生特点的。例如在讲授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的时候,教师在讲课之前先让学生讨论我国古代都有哪些人物代表着爱情的悲剧。学生听到这个问题就展开了讨论。有学生说贾宝玉和林黛玉就是典型的代表,也有学生说崔莺莺与张生也是悲剧,还有学生说杜十娘与李甲等。此时教师也应该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对学生的故事进行补充。教师的这一行为不仅提高了学生对课程的参与度,还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在讨论之后,教师给学生讲了本节课程《孔雀东南飞》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悲剧,学生能够很快地投入到对课程的学习中。这样教师就参与到了学生的讨论之中,然后再以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顺利地开展了教学,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是值得推广的。

3.咨询者

教师为了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与能力以及上课的教学效果,咨询者的角色是必不可少的。咨询者要咨询的有两个对象。首先是其他教师,通过向其他教师咨询与学习,能够有效地吸取教学经验,反思教学,增强自身的教学素质和能力。其次是咨询学生,教师通过在课余时间了解学生,能够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从而更好地分配教学资源,掌握教学节奏,让古代文学能力素养较强的学生学好,让基础能力比较薄弱的学生也能有效地学习,不被落下,这样的教学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帮助和促进所有学生共同进步。

4.评估者

第5篇

【辅导对象】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

【辅导科目】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地理 历史 政治 奥数

【上课时间】署寒假 双休日 平时 课外 随到随学

【辅导范围】年级衔接课程辅导、同步课程辅导;小升初、中高考考试方向分析辅导;暑假班、寒假班;小学各科基础知识漏洞梳理提高;初二、三物理(电学、力学基础夯实);初三化学、初中英语(阅读理解,作文、语法等);初中语文(写作、阅读理解、基础知识等);高中理科(数理化生薄弱板块针对性切入);高中英语(阅读理解,作文、语法等);高中语文(写作、阅读理解、基础知识等)。

====北京京翰教育金牌校区 免费咨询电话====

海淀区 北京人大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53

海淀区 北京公主坟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54

海淀区 北京城建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55

海淀区 北京北大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59

海淀区 北京中关村教学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62

海淀区 北京世纪金源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68

海淀区 北京牡丹园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69

海淀区 北京人大附小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70

海淀区 北京学院路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71

海淀区 北京五棵松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85

海淀区 北京四通桥数码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84

海淀区 北京公主坟天行建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86

海淀区 北京万柳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89

海淀区 北京苏州街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94

海淀区 北京清河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95

海淀区 北京花园桥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96

朝阳区 北京劲松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56

朝阳区 北京朝外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57

朝阳区 北京亚运村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58

朝阳区 北京团结湖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64

朝阳区 北京精学望京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73

朝阳区 北京大屯南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87

朝阳区 北京CBD国际部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88

西城区 北京宣武门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60

西城区 北京四中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61

西城区 北京崇文门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67

丰台区 北京马家堡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63

丰台区 北京方庄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66

东城区 北京雍和宫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65

东城区 北京东直门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72

东城区 北京交道口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74

大兴区 北京亦庄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90

石景山区 北京石景山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93

怀柔区 北京怀柔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97

【温馨提示】家长您好,请先拨打前十位总机号码,听到提示语音后,输入对应校区的五位分机号,稍等片刻即可接通校方专业老师,把您孩子学习存在和遇到的各种问题做个说明,我们的老师会热心为您答疑。

*******************************************************

北京市口碑好的大型正规辅导机构还有:您可以货比三家,通过免费电话沟通,比较下师资、教学位置、收费价格、学习环境等哪家更适合您.

北京聚智堂:400-0066-9911 转分机 99667

***************************************

北京精锐教育:

海淀区 海淀黄庄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34

海淀区 公主坟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35

海淀区 大钟寺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36

海淀区 牡丹园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37

朝阳区 朝阳门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38

东城区 王府井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39

东城区 交道口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40

东城区 和平里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41

西城区 月坛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42

西城区 白广路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43

丰台区 方庄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44

丰台区 马家堡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45

第6篇

一、教学变化

十年的时间,社会变化万千推动了教学活动的日新月异:1、学情变化。高职学习生活远不如高中紧张,部分学生学习兴趣减弱学;有的学生只关注自己感兴趣课程,表现出实用性心理增强。2、教师角色的变化。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其作用和身份的转变是变化的重心。新课改下,教师的角色成为设计者、指导者、组织者、主持人。3、教学方法的变化。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很难调动起学生“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学方法要由灌输式转变为体验式。4、教学手段的变化。由传统的板书转向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5、教学评估的变化。由单一的试卷评估转向多元化评估方式。

二、影响学生学习态度转变的主要原因

由于国家教育部对高职教育的专科层次定位,高职院校招收的大学生整体素质略低于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一些学生进入学校后不能准确定位,学习没有目标,对为谁学、为什么学、如何学感到迷惑,从而产生了厌学情绪。影响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有以下主要原因:

1、学习动力没有被有效激活。由于当前高职教育的专科层次定位,高职专科成了终结性教育,使得高职大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和学习的热情,对老师、考试采取应付的态度。“60分万岁、61分浪费、59分白费”的思想在高职大学生中占据一定的比例。

2、个人所属团体对态度形成的影响。班风的好坏和辅导员对班级管理的严厉程度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状况。

3、需要与愿望不能得到满足。若老师不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授课时超脱大纲,内容讲授很深,或考试题目出得很难,结果使用功的同学与没有用功的同学一样,考试成绩不理想,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4、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如果我们的教师知识陈旧、思维狭隘,教学缺乏创新,将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就无所谓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提高教学效果举措之一―――多感官教学

1、概述

对于“学生对所教内容记住的平均率”的调查显示:教师讲授的方式学生对所教内容平均回忆率仅为5%,而学生实践所达到的回忆率可以达到70%,这说明:不同的教学方式产生的教学效果大不相同。

新课改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倡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有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才能使更多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才会让我们的课堂更精彩,才会让学生收获更多。拿我所教授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程来说:视觉用动画、录像、图片再现历史画面;听觉用音乐烘托历史气氛;触觉点击鼠标搜集历史资料,身体运动再现历史经典;味觉分析历史背景,体尝酸甜苦辣;嗅觉洞察历史前进的气息。

2、教学案例

案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

这里涉及四个小知识点:①延续时间最长。为了使学生充分的动起来我设计了两个活动,活动一:师生数说朝代更替。调动他们的触觉。活动二:展示国外学者评价。调动学生视觉。②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展示古代科技图片,调动学生视觉,触觉。活动:学生评价中国古代科技发展水平。③文学艺术美不胜收。音乐,图片展示古代文学作品,调动学生听觉和视觉。活动:谈谈你欣赏之后的感受!调动触觉。④为世界文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提问,学生讨论。调动听觉,视觉,触觉。

3、建议

以上案例各从一个方面展示了如何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实际教学中,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们还可以考虑以下几条建议:

1、有效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多感官教学环境。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多媒体辅助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起到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把一些枯燥无味、难以理解的知识,有声有色地展示出来,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的作用。

2、倡导体验探究式学习,调动多感官参与学习。在教学设计中,不仅需要讲授式的教学,还应该使用讨论、合作、参与、体验、探究、实验等多种学习形式,让课堂充满活力,让更多的感官参与学习。

3、倡导多种作业形式,开发不同学生的学习潜能。纸笔作业是最常见的课后作业,纸笔测验也是最常见的学习评估方式。然而,从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求的角度来说,这对很多非视觉偏好的学习者来说并不公平。允许学生自主选择更多样的作业完成形式,比如画出来、讲出来、做出来,充分开发学生多元智能,这也是多感官教学的重要观点。

四、提高教学效果的举措之二――实践教学

1、菜单式实践教学项目

围绕学生生活实际确定主题,开展实践体验,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因此,我们在我们在尊重学生、突出主体,因地制宜、体现特色,贴近生活、力所能及等原则来构建主题菜单式实践活动项目。举例:平时成绩中教师制定多种实践活动项目,让学生自主选择参加,在《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中,每一单元可以设计不同的实践项目,学生不必每个都参加,有选择性的参与即可。比如实践项目可以有:讲故事、舞台表扬、社会调查、朗诵、辩论、演讲、手抄报、歌咏比赛等,形式多种多样。这样的设计使学生可以从自身的个性和爱好出发,选择自己擅长的形式参与学习,达到让学生主动“动起来”的效果。

2、微实践(碎片化实践教学)

第7篇

DOI:10.3963/j.issn.16716477.2014.02.008

在众多泥土芬芳、豪放彪悍的巴土民间艺术形式中,以“丝弦雅乐”闻名于世的长阳南曲之所以能独标一帜,在于它背离了人们对民间曲艺粗糙鄙俚的惯常思维,呈现出一种曲高和寡的“雅乐”之“雅”的审美特征:“唱词文雅,曲调优美,自弹自唱”。撇开其音乐性不谈,南曲之雅,雅在文词!文词是戏曲的基本构成要素,它的美学风貌决定了戏曲的艺术美感。而“雅”作为一个美学概念,不可能单独存在,它永远与“俗”相对而生。任何一种艺术形式的存在也是极其丰富而复杂的,从审美特征上看,南曲虽以“雅”著称于世,但民间戏曲本质上是民俗的艺术,又同时与通俗化、大众化保持着一种天然的联系,审美内涵丰富复杂,故不能简单地对长阳南曲下或俗或雅的艺术论断,需作更为细致的分析与观照。

一、长阳南曲文词的审美特征:雅俗并存

据统计,长阳南曲迄今共存有150多个传统曲目,在它的历史坐标上,纵向是作为戏曲艺术自身发展轨迹的滥觞、兴起、发展、嬗变的吐故纳新,横向是汉族文明与巴渝土家文化兼收并蓄的融合交流,纵横交错,构成丰富的历史维度,其戏曲文词自然呈现出复杂的美学风貌。从雅与俗的角度而言,我们可将这150多个曲目加以概括,分为如下三类:

(一)以雅言咏雅怀:文人雅士对高情逸趣的抒发

史载南曲演奏时,具有一种“古曲独弹,字句铿锵,章节清雅,听之能使妇孺怡然欢,肃然静” [1]的表演效果,在南曲众多传统曲目中,具有如此艺术感染力的,应是那类最能体现南曲“丝弦雅乐”之“雅”特色的文词作品了,较著名的有《渔家乐》(又名《春去夏来》)《悲秋》《渔樵耕读》《高人雅士》《春》《夏》《秋》《冬》《风》《花》《雪》《月》《渔樵自乐》等篇目。

雅文学与俗文学从社会阶层来讲,其分别应为:雅文学具有主流性、精英性;俗文学则具有大众化、通俗化等特征。中国古代,雅文学的承载者历来对应的是上层知识阶层,魏晋以前即为士族阶层,唐宋以降,则为所谓文人阶层。南曲之雅,从艺术形式到精神情趣,都鲜明体现出一种文人阶层的审美追求。

从语言形式上来讲,小曲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审美传统本该浅显俗白,但这部分南曲却以文人特有的典雅抒情代替了这种长期积淀的平民审美,表现为语言的诗性雅致和对意境美的追求,试以二首为例:

但只见波浪滔天忙解缆,柳林之中去藏舟。左边下起青丝网,右边垂下钓鱼钩。钓得鲜鱼沽美酒,一无烦恼二无忧。清风不用银钱买,月在江中任自由。闲来简板敲明月,醉后渔歌云春秋。――渔家乐(又名《春去夏来》)

梧桐叶落金风送,丹桂飘香海棠红,是谁家,夜静更深把瑶琴抚弄,猛听得,檐前铁马响叮咚。平沙落雁,静夜闻钟。这凄凉,想来更比相思重,卧牙床,好比做一场孤单梦。――悲秋(寄生)

山野民歌,言劳动之乐重在热闹活跳,抒男女相思,多直白热烈。这二首曲目,却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含蓄蕴藉,意在言外。前者以雅致超逸的语言为我们绘就了一幅古朴淡远的水墨画:烟波浩渺,江水悠悠,渔父之隐,诗意栖居。后者将梧桐、金风、丹桂、海棠、琴声、夜雨、明月、钟声各种象征秋季的意象进行了排列组合,全篇无一“悲”也无一“秋”字,却为我们描绘出了凄清的秋景与孤寂的相思,字面之外,自有悲凉的意境。

艺术创作都是创作者审美情趣的体现,南曲雅化的语言风格也是南曲作家们生活情趣与精神追求的外化。总的说来,这类曲目,体现出的是一种文人趣味,一种有别于大众平民的,文人阶层特有的生活方式与人生态度。如“牧童横笛归家转,溪边渔翁把钩收。庵堂古寺钟声响,一轮明月照沙洲”(《游江》)。再如,“桌案上,压尺锦囊书万卷,玉砚银瓶花几枝。流水溪边问渔老,茂林修竹好呤诗。贪花爱柳朝早起,吟风弄月夜眼迟。良朋好友常聚首,各自分韵各留题”(《高人雅士》)。

或隐逸山林,领略山川之美、自然之趣;或躬耕田园,安享读书之乐、书斋之雅;时而品茗抚琴、挥洒笔墨,追求文之美、艺之趣;时而聚友吟诗,享君子之交、友朋之乐。在这些曲子里,我们能看到陶渊明的那种躬耕自资、冲任平淡,谢灵运的踏遍丘壑、遨游山水,王维、孟浩然遁世悠远、退守田园,以及古代文人们那种于凡俗生活中追求书趣、墨趣、琴趣、吟趣、曲趣等各种艺术趣味,将生活艺术化的人生审美追求。凡此种种,其时可以理解为知识分子在面对世事纷扰、道路坎坷、运程乖舛之后,在出世与入世,趋世与遗世间作出的选择:自隐自乐的人生道路,心逸心安的生存境界。

(二)以俗语表俗趣:闾巷田间对俗情俗趣的展示

南曲本质上是民间小曲,其文词从文学上讲是民间文学,在大的范畴上属俗文学范畴。而俗文学之“俗”,则是指它蕴含着民间性、世俗性、大众性或草根性,与文人化的雅文学相比,它更多地面向现实、贴进生活,靠平民大众而生存,也更自觉地去迎合平民阶层的审美期待,以俗语、俗言去表现俗情、俗事、俗人。南曲号称“雅乐”,本质上却是俗曲,南曲之俗,具体而言,是通过内容之俗与用语之俗共同完成的。

内容之俗,体现为部分南曲揉合进了一些民众生活的影像,展现了大量原生态的民风民俗与民情。巴土长阳地区的生活习俗、礼仪习俗、婚俗、民间崇拜等蕴藏着土汉两个民族的丰厚文化元素,南曲中多有展现。如有长阳一带婚庆嫁娶的《贺新婚》《弄璋曲》《贺男寿》《贺女寿》之类的曲目,多在婚嫁、生日、祝寿、生子等级场合演唱,除了迎合市井村民们避灾祈祷、图热闹的民俗心理外,客观上也为我们展现了其礼俗文化。

还有表现巴土一带山水风光、俗人野趣、娱乐休闲活动的《数灯》《数塔》《螳螂娶亲》等曲目,也从侧面展示了长阳清江一带物产人情、宗教信仰、节庆活动的地域特点,充分表达了劳动大众对五谷丰登、人畜平安、普天同庆的向往,也充满了节日的欢腾与喜悦。总之,是一幅清江流域具巴土地域风情的生产、宗教、礼俗、休闲、娱乐活动的立体画卷。

用语之俗是部分曲目对方言俗语的大量应用,原汁原味的地方语言是民间艺术保持地域性、民间性的基质,南曲虽起源于汉族文明,却在长期的流传演唱过程中日渐“本地化”,凸显出了鲜明的长阳地方特色。还有一些曲目使用了一些极具长阳乡土味的口语词,如著名曲目《皮金顶灯》中的“我的女儿胆大,自幼不怕爹妈,你娶回去休要婆婆喳喳”,“喜她,爱她,偷眼看她,卡喳挨了两个嘴巴”。又如“野猫子”、“管他娘”、“小老儿”(《赶潘》);“老东家,好福光,女婿个个都不穰”,“凤凰盒子装公鸡,驴屎蛋子外面光”(《幺女婿出丑》)等。再如长阳方言“栖慌”一词,在长阳地域语境中它有凄惨、悲伤之意,在多段唱词中它也反复出现,如“夫受荣华妇栖慌”(《伯喈思乡》),“必正妙常,闷沉栖慌”(《赶潘》),这些方言土语的运用,为某些南曲曲目凭添了几许生动幽默的乡土味。

民间小曲使用俗语能增加戏曲演出的趣味性,但俗语也有通俗、粗俗、恶俗之分,得体的俗语运用应是“常谈口语而不涉粗俗”[2]南曲用语之俗其特点应是浅显通俗,与格调低下的粗俗、恶俗有天壤之别,应是俗而不俚,俗而不鄙。

(三)以文言道俗情:民间文艺对文人雅言的模仿

阿诺德?豪泽尔曾说过:“精英艺术、民间艺术和通俗艺术的概念都是理想化的概念,其实,它们很少以纯粹的形式出现,艺术史上出现的艺术样式几乎都是混杂形式的。”[3]雅与俗的关系也不是简单二元对立的机械存在,它们没有一个绝对的界线,相反,二者之间往往有一个中间地带,在这个中间地带里,雅与俗并存互容,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谁也离不开谁。

南曲各曲目的雅俗归类也不是楚河汉界、泾渭分明的简单分布,实际上,有相当数量的曲目也恰如一个中间地带一样存在,具有非雅非俗,雅俗共赏的审美特征,主要体现为精神实质的外雅内俗与语言风格的似雅实俗。

1. 精神实质的外雅内俗。长阳南曲现已掌握的150多个曲目中,按题材内容的不同,大致可分为如下四类:第一类是取材于小说戏本的段子,第二类是应酬劝诫的段子,第三类是取材于民间故事和传说的段子,第四类是咏唱、抒怀的段子。其中取材于小说戏本类的曲目,大多取自历史章回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和元杂剧《西厢记》及明清传奇剧《荆钗记》《破窑记》等。虽数量繁多,但概括起来无非为历史演义、才子佳人和家庭婚姻的题材。

自古以来,精英文学与通俗文学最大的区别在于精英文学继承“文以载道”的文学传统,以天下为已任,以经世致用为目的,立足于发挥文学的社会供用,去追求一种关怀人伦、渡人济世的人文精神,审美要求上趋于理想化、崇高化。而通俗文学则多站在民间的立场,去关注形而下的日常生活、世俗生活的一面,强调文学的娱乐消遣功能,不追求社会终极关怀,而崇尚普通人的基本欲望,以“食色”等人性的基本欲求为文学表达的基本母题。而南曲的这些曲目,虽有如《长板救主》《关公辞曹》取材于《三国演义》;《打渔杀家》《武松杀嫂》取材于《水浒传》;《红娘递柬》《莺莺求方》取材于《西厢记》;《伯喈思乡》《赵五娘饯行》取材于《荆钗记》,但其文学精神却根本不能与渗入了文人意识的明清小说与戏剧相比。其既缺乏文人知识分子揭示的历史更替、国家兴亡的政治伦理,也无站在人性的解放、爱情婚姻的理想这些角度的社会理性思考。而是普通百姓站在帝王将相、英雄豪杰、才子佳人的故事表层,去说故事、听故事,满足于热闹的赏心悦目,作纯粹的娱乐休闲,表面上像文人一样讲史话情,但骨子里却没有文人作品的“雅趣”与“怀抱”,其精神实质是民间文学的“俗”。

2. 语言风格的似雅实俗。这类南曲曲目的语言多能做到明白晓畅,生动形象甚至朗朗上口,但中国文学真正语言的典雅讲究的是含意深远、神韵流长,不在词采表面的刻意雕绘,而重作品内韵的味美方回。若以这种标准去衡量这部分南曲曲目,其文词只能评价为似雅实俗了。

譬如《夏日炎天》中对红颜佳人的描绘:“乌云叠翠,美貌千般。十指尖尖,斜倚栏杆,罗裙摆动,露出金莲。十指尖尖如嫩笋,好似嫦娥下九天。鼻如悬胆牙似玉,樱桃小口朱唇鲜。三寸金莲站不稳,腰似杨柳美人肩。”其纯粹只是停于表面的描绘,只有外形而无神韵,很难说是雅的言辞。还有那些劝诫类的“人生在世要学好,切记不可犯律条,琴棋书画皆上品,风花雪月无下梢”“世间上,争名夺利能值几毫?”“自古道,好人多从苦中来”,这些语言明白晓畅,但雅化程度顶多如普及读物《三字经》《弟子规》《神童诗》之类的国文启蒙教材等同相似。应该说,这些曲目的语言是民间说唱艺术对于真正文人雅言的有意模仿,在民间可能认为是“雅”,但实际上体卑格弱,似雅实俗,又或者说,由于时代的久远,时间的隔离,在当时是俗的,但在以白话为主的今天,却觉得是雅的了。

二、长阳南曲文词雅俗并存美学风貌产生的原因

雅俗并存是南曲文词的美学特征,但任何艺术形式的美学风貌只是其艺术追求的外在显现,它并非凭虚蹈空而来,而是有着深层的文化动因,我们可从其内在的文体功能的二重性、创作主体的复杂性以及文化构成的民族融合等三个方面加以考察。

(一)案头之作与场上之曲:南曲自身文体功能的二重性

长阳南曲本身是一种民间小曲,关于它真正的起源目前学术界尚无定论,最主要的说法有两种,一是“长阳南曲来源于容美土司时期,司主田舜年、田丙如对昆曲《桃花扇》的移植与扶持”[4]二是“昆山腔的水磨调是长阳南曲的雏形”[5]王国维先生定义“戏曲”时,曾定义明清散曲、明清传奇、元明传奇、宋元杂剧皆属大的戏曲范畴。《桃花扇》来源于明清传奇,昆山腔水磨调的源头则是宋元南戏,所以虽两种说法都缺乏更充足的支撑论据,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长阳南曲一路溯源而上应是从“戏曲”这一母体中脱胎而出的。

在中国古代戏曲发展史上,曾出现过“案头之作”与“场上之曲”的说法。所谓“案头之作”,指戏曲在宋元杂剧阶段多是供戏台之上和勾栏之中的演出所用,等到了明代,这种鲜活的民间艺术进入了文人的视野,文人曲家开始介入戏曲文词的创作,戏曲作品已不再是专为市民演出而作,最后发展为文人借助诗性语言咏怀抒情的“自娱,而着力追求文词典雅绮丽的雅致化语言风格。而“场上之曲”则是指戏曲艺术本身乃是大众化、群众性的观赏艺术,是演员借助服装道具面对观众而“娱人”,其审美需求应是就低不就高,应适应舞台演出和观众欣赏的需要,戏剧语言应是通俗浅显,以体现其娱乐平民的功能。故戏曲艺术兼具文章与戏剧的双重性质,而其指向的审美趋向即崇雅观与尚俗。

长阳南曲的形式主要是坐唱,可以一人自弹自唱,也可以多人自弹自唱,或一人弹奏,一人打简板演唱,但有少量道白,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舞台艺术,但闲敲云板醉拉弦,以音乐的形式讲故事,也兼具文章与戏剧的二重性。历史上南曲的创作主体具有集体性特点,身价各异,而传播流传从起初的在士族富户到后来流行于寻常百姓中,欣赏群体也是土汉结合、贫富错杂,文野并存,如此复杂的创作主体与审美受众,势必使得南曲既有供文人士大夫浅唱低吟的抒情之作,也有适应平民听众审美需求的通俗篇章,其结果当然是艺术风貌的雅俗并存,雅俗共赏了。

(二)儒绅文士与商贾骚人:南曲创作主体身份的复杂性

长阳南曲目前虽有学者收集的流传于民间的手抄唱本和工尺读本,但其传承历来采用的还是口传心授的方法,或子从父学,或挚友相教,或世代相袭,应属民间口传文学。而口传文学的最大特点是在于创作主体的群体性与集体性,即作品是在一定范围的社会群体中分工合作地创作、传播,在长期的辗转流传中,流传者又对它不断地作着补充、修改、加工的再创作,直至定型,因而它反映的是更为广泛的社会群体的美学理想、思想情感与艺术情趣。从这一角度而言,长阳南曲也是在不断地创作与再创作的循环中最后定型的,其创作文体具有身份上的复杂性。综合长阳一带的社会历史文化的变迁,其创作者身份应有如下几种类型:

1. 仰慕、学习、传播汉文化的土著精英。长阳历来隶属容美土司管辖。容美田氏家族统治容美时期,历代都崇爱汉文化,乐与汉族文人交往。田氏土司从田九龄开始延引域外汉族艺人,组建家庭戏班,在所司境内推广戏曲创作和演出。至19代司主田舜年时期,曾邀请《桃花扇》作者孔尚任挚友顾彩旅居容美半年之久,在顾彩指导下,全本昆曲《桃花扇》曾在司内上演,是土汉民族交流史上的一大佳话。

田氏家族宗室子弟皆以饱读汉书、能诗善文为荣,田舜年本人亦具有深厚的汉学造诣,工诗善词,且从事戏剧创作。据记载,南曲产生之初多在贵族富户家中上演,它应是容美贵族推广戏曲文化的衍生产品,这些精通汉诗元曲的土著精英们在兴趣之下,参与南曲唱词的创作,介入南曲的加工、润色的再创作,亦在情理之中。

2. 社会变迁过程中的汉族迁客骚人。南曲并非土生土长的土家族文化,而是土汉融合的外来艺术形式,它的引进是社会变迁、人口流动的结果。综合历史,与南曲有关的人群为如下两类:

一是土汉两族文化交流中的汉族文贤。随着“改土归流”后“蛮不出境,汉不入峒”禁令的废除和容美田氏土司历来乐于与汉族著名文人进行文化交流的双重原因,大量乐于游历的汉族著名文贤都对容美土家族地区远近来归。据载,司主田舜年时期,除与顾彩进行戏曲艺术交流外,还曾与当时的汉族名流如孔尚任、严首升、毛会健、蒋玉渊等人都有诗文来往或文学唱和。南明相国文安之在朱明王朝覆灭之后隐居容美长达三年之久,与田氏诗人有大量的唱答之作,这些高层次的汉族文武时贤,给南曲文词带去的是典雅精致的汉文化气息。

二是避难经商的商贾骚人。明清交替之际,“四方烽烟如炽”,而容美一带却“处中原鼎沸之外”,总体的环境是安宁宜居之地。据悉南曲流传最盛的地区乃是长阳资丘镇,民生富庶,经济发达,被誉为清江边上的“小汉口”,数百年间都是长阳西部五峰、巴东、鹤峰一带的重要物资集散地,汉族人口纷纷前来安营扎寨,一为避难,二是经商。故资丘一带历来安居着大量的汉族人群:商贾骚人、民间艺人、南明遗老、落魄文人,他们身份各异、形态混杂,但大都带着汉文学的功底在长阳这块土地上与南曲艺术家交流碰撞。

3. 自成群体的下层小知识分子。在南曲的流传过程中,早期演唱南曲的艺人们也是南曲进行再创作的主要群体,民间对南曲演唱者尊为“高人雅士”,他们多是一些生活富足、衣食无忧却又淡泊名利,以“琴棋书画为上品”的民间艺术家,往往兴之所至, 闲拔丝弦,醉敲云板,三五相约,知音共赏。

南曲艺人对南曲演唱环境与演唱内容有“三不”的讲究,即“夜不静不唱、有风声不唱、办丧事不唱”。长阳南曲对环境内容要求的“三不唱”,都在维护南曲艺人的独特个性,强化南曲充当南曲艺人群体标志的作用。[6]“传统南曲才艺人或出生于富庶家庭或文化修养较高,他们身为商人、富家、医生、手艺人、教师等,不受生活所累,读过书有文化水平。”[7]因此,这一特殊的群体应是一群有独立价值取向,接受过一定文化教育的不同于普通农民的小知识分子。

由此可知,从事南曲的创作与再创作的人群应当是来自社会各阶层,上至贵族士大夫,下至平民百姓,亦官亦儒,且贵且贱,如此复杂的创作群体必然会带上各阶层自己传统的审美需求、审美趣味。因此,从整体上来说,其文词雅俗形态必然各异。

(三)汉族文明与巴土文化:文化构成的民族融合

凡是灿烂的艺术,没有不是多源的。长阳南曲一直被视为土家文化与汉文化融合的艺术结晶。“民族融合对于中国古代文学来说具有双重的功能,它既是推进通俗化的强大功力,又是实现典雅化的实际步骤,两种相反的倾向相互补充,形成一种特殊的运行机制”[8]对于南曲来说,文词的雅俗,也体现了民族融合的这种功能。

从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看,华夏民族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发达的农耕经济,优先进入了文明社会的门槛。而历来实行土地司制的巴土长阳,却地处偏远深山,交通阻塞,文化上处于原始封闭阶段。随着清雍正年间“改土归流”政策的实施,巴土文化才由封闭走向开放,大规模与汉文化交流融合。在文化发展中占据领先地位的汉文化,其价值观念、文化模式具有相对优越性,故仰慕式的自愿吸纳是容美土家民族的必然选择。

各少数民族在推动自身文明化的进程中,全都毫无例外地尊崇儒学,重用儒生。容美土司王朝从明代开始就有意识地大力推行最能代表汉文化精髓的儒学思想。“诸土司皆立儒学”,以期用正统的儒家意识去“渐染风化,以格顽冥”。儒家思想对南曲文词的渗透主要表现为其价值观与思想休系对题材内容的丰富和审美理想对语言风格的影响。

儒学的价值体系以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为核心思想,那类取材于小说、戏本的曲目,如《长坂坡救主》与《薛仁贵征东》中对威震八方的赵子龙与英勇善战的薛仁贵的歌颂,《昭君和蕃》中对远嫁匈奴心系故国的王昭君的赞美,都是儒家忠君爱国价值观的体现。在应酬教诲类曲目中,《贺新婚》等曲目则是对“礼”的内涵的诠释,《宋江杀惜》《金莲调叔》则强调了儒家伦理道德观念和处世原则。而儒家的审美理想以典雅为宗,讲究中和之美、圆融之美,这种审美理想渗透在南曲文词中则表现为语言文字的优美、清雅与隽永,如《悲秋》《风》《雪》《月》等曲目的文字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