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5 16:13:01
序论:在您撰写诚信文化建设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会计;诚信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0-01
企业经营运作离不开企业会计的具体工作,而且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企业无论是从经营方式上、经营模式上还是经营理念上都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其中更以会计具体工作变化最为突出,过去的会计工作往往是比较被动的执行企业经营者与管理者的命令,在具体工作的内容上也多是简单的收支管理、薪酬管理等,但是随着企业生产经营的不断升级,会计工作的具体内容也发生了许多重要转变,会计已经不再只是简单被动的进行工作,在现代企业的管理思路中,会计已经逐步的化被动为主动,积极参与到企业的经营运作与发展决策当中去,会计已经逐步成为促进企业全面发展的重要角色,因此对于古已有之的会计诚信问题,受到广泛关注也不难理解。会计诚信说起来简单,真正要实现有效建设却并非易事,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这个问题困难就避而不谈,相反,我们应该积极的开动脑筋,努力寻求加强会计诚信文化建设的积极方法,从而帮助企业更好更快的向前发展。
一、会计诚信文化的实质、内涵和基本要素
会计文化包含于人类文化当中,是人类文化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是与企业文化共同产生的。会计诚信文化是会计文化的升华和发展,是会计文化的更高层次表现,会计诚信文化所表现的就是对企业和对社会的一种承诺,一种公正客观、不偏不倚的承诺,承诺自己会忠于职守、勤勤恳恳、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会计诚信文化包含了会计物质文化、会计制度文化以及会计精神文化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也正是会计诚信文化建设的三个着力点,只有全面加强了这三个方面的建设工作,才能够真正提升会计诚信文化的建设水平。
二、会计诚信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对提升会计诚信水平的要求自会计这个职业出现之时就已经出现,但是随着近年来企业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以及企业会计工作范围的不断扩大和会计工作重要性的不断显现,同时会计诚信也日益突出,因此呼吁加强会计诚信文化建设的呼声也日益高涨。加强会计诚信文化建设的必要性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加强会计诚信文化建设能够有利确保企业生产发展的正确方向,同时也是积极实践我国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经济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同时会计诚信文化建设也是我国先进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最大限度体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可以说,会计诚信文化建设不仅关乎企业自身发展,更加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全面发展。更为重要的是,会计诚信文化建设是会计工作人员对自我的更高要求,是规范会计行业及会计人员自身行为的重要标尺,是作为一个会计从业工作者所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只有不断加强会计诚信文化的自身建设才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会计从业人员。
其次,会计诚信文化建设是顺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积极举措。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追求诚信、追求公正、追求合法利益最大化的市场经济形式,而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行业更应该加强对自身的建设与完善,要肩负起维护市场正常健康秩序的责任,要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和经济制度有效施行,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我国的市场经济向着更加平稳健康的方向不断前进。所以会计诚信文化建设不仅关乎会计行业自身,更加关乎我国经济建设的全面发展。
三、会计诚信文化建设的目标和原则
会计诚信建设的目标,首先是要提升会计行业及会计从业人员的自律与规范。其次是要加强会计诚信文化建设对企业生产经营的促进与提升,最后是要通过会计诚信建设促进我国经济建设的全面发展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进一步规范与稳定。
会计诚信文化建设的原则,首先是要坚持贯彻信则立的原则,有效树立会计从业人员及会计行业的良好形象。其次要坚持贯彻恪守独立的原则,帮助企业实现更好更快的向前发展。最后是要坚持贯彻公正客观的工作原则,真正实现会计工作对企业对社会发展的良性促进作用。
四、推动会计诚信文化建设的手段和措施
加强会计诚信文化建设必须从人员素质提升、监督机制建设以及法律法规完善三个方面入手。
(一)人员素质提升。会计诚信文化建设首先就是要切实加强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因为会计诚信问题的发生不仅有人员思想道德方面的问题,同时也有会计从业人员自身专业素质不够扎实等方面的原因。因此首先要加强企业会计从业人员在专业素质方面的水平提升,严格执行国家相关的持证上岗制度、岗前培训制度,并加强兼具企业管理知识、企业资源管理知识、企业金融管理知识等各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引进力度,同时还要结合企业当前生产经营实际来加强会计人员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与掌握,通过专业操作技能的提升来防止日常工作当中的疏漏与错误,切实提升会计信息、数据等处理工作的总体质量。其次,企业要切实加强对会计人员在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方面的素质提升,加强职业道德的学习,加强日常行为规范的进一步约束和自律,结合会计从业人员日常工作进行相关绩效考核制度的建设与完善,激发会计人员的工作自觉性、主动性与创新性,真正发挥现代企业会计从业人员对企业发展及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二)监督机制建设。在会计诚信文化建设方面,监督机制建设必不可少。监督机制建设方面要加强内外结合。内就是内部监督,内部监督工作的具体开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加强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与具体工作推进。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在人员安排上为了兼顾审计人员队伍对企业的忠诚度以及内部审计具体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与独立性,应该以内部财务管理人员与社会专业审计人才相结合的模式进行编制。同时要加强对内部审计相关工作的制度建设,确保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严肃性与权威性,此外还要针对审计人员的工作特点进行绩效考评机制建设,激发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内部监督机制建设除了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及工作推进之外,还要进一步开辟会计诚信文化建设信息交流渠道,可以通过网络信箱开设及实体信箱设置的方式在企业内部形成诚信监督、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各种活动,帮助会计人员更好的端正自身行为,切实履行作为会计从业人员所应该履行的各项基本职责。在外部监督方面,也可以通过网络信箱和实体信箱设置以及加强与媒体互动交流等形式提升企业会计诚信文化建设水平,形成企业与社会的联动效应,最大限度提升会计诚信文化建设质量。
(三)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完善我国会计法规体系,加大会计法规执法力度。市场经济中的诚信问题,其实最终还是法制问题,要用法制增加违背诚信行为的成本。在我国,要从法律角度增强会计诚信,一方面应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对违法者进行严厉的惩罚,并对法律的不足之处加以完善。另一方面,应注意仅有强硬的法律制裁是不够的,法律制裁还应与道德教育相结合使用。
五、会计诚信文化的环境及其对会计诚信文化形成的影响
会计诚信文化的环境不仅包括企业内部环境,同时也包括社会环境与媒体环境,这些环境是否健康有序对会计诚信文化的建设工作影响重大。因此不仅企业要加强自身的会计诚信文化建设,同时社会大众及媒体工作者也要积极发挥自己的监督管理职能,帮助会计诚信文化建设向着更高层次不断迈进。
[内容提要]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市场经济时代,诚信是医院宝贵的无形资产,是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医院要大力加强诚信文化建设,以诚取信,以信取胜,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重建医患相互信任,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关 键 词]医院;诚信文化;建设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的基本含义是守诺、践约、无欺。市场经济时代,诚信是医院宝贵的无形资产,是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只有在经营活动中遵守诚信理念,才能实现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一、医院加强诚信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在市场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下,一部分人出现道德困惑、信仰危机,滋生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利己主义。受金钱和利益的驱使,一些企业和个人利用虚假宣传,谋取暴利。在医疗机构中,也同样存在医疗欺诈行为,一些医德缺失的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夸大患者病情、诱导过度医疗消费,赚取回扣、收受红包等,严重扰乱了医疗秩序,增加了患者负担,社会反响强烈。诚信是一切道德赖以维系的前提,诚信经营是医院的生存之本。因此,推进医院诚信文化建设势在必行。
二、医院诚信文化建设的主要做法
医院竞争,逐渐从单纯的医疗技术竞争转变为医院文化的竞争。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就要大力加强诚信文化建设,以诚取信,以信取胜,构建良好的相互信任的医患关系。辽河油田总医院妇婴院区积极开展诚信文化建设,引导医务人员以治病救人为己任,促进行业作风的根本转变,培养和锻炼一支医德好、医术精、医风正的高素质医疗卫生队伍,推进医院的和谐持续发展。主要做法是:
(一)营造浓厚的诚信文化氛围。加强诚信文化素质教育,提高员工爱岗敬业、诚信服务意识。悬挂摆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图版;持续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组织医护人员收看“石油魂――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宣讲团报告视频影像,用大庆精神铁人精神铸魂育人;聘请全国千家医院职业化培训教授来院讲授职业精神与职业能力、诚信服务等课程;组织“怎样做好一名患者满意的医务人员”全员性主题大讨论,使诚信文化成为影响带动干部职工的思想和行为的主流文化。
成立诚信文化活动室,介绍诚信文化的内涵,陈列诚信文化建设实物。开展诚信文化格言征集活动,每名医护人员都有自己的个性化的诚信服务格言。印发《妇婴院区诚信服务手册》,编写诚信服务小故事。利用《院内通讯》向全院职工持续宣贯诚信文化,刊发诚信服务先进事迹和典型做法。用身边人、身边事潜移默化地启发教育职工群众,让诚信服务深入人心。
(二)精心设计活动载体。为了给油城职工家属提供更为温馨优质,更为周到便捷的服务,针对目前社会上反响强烈的个别医疗单位、医生误导过度医疗消费,收红包、拿回扣等不良医疗现象,结合医疗工作实际,妇婴院区开展了“双零”服务活动,即零红包服务、零距离服务。
在开展“沟通无障碍,服务零距离”为主题的“零距离服务”活动中,妇婴院区以病人满意为目标,以细节服务为重点,仔细排查服务漏洞,做到各项服务的无缝对接。共建立健全了60项服务流程,做到服务无缝隙,医患零距离,凸显出服务的高效与便捷,提高了服务质量,形成了文明服务,诚实守信的良好风尚。
在开展“践行德馨术精,创建诚信医院”为主题的“零红包服务”中,妇婴院区以净化医疗市场为己任,积极倡导“零红包”服务,召开“零红包”服务承诺大会。全体医务人员在廉洁自律承诺板上郑重签名,向社会各界做出郑重承诺,接受百姓的监督,努力营造一个廉洁行医,服务至上的医疗环境。
通过开展“双零”服务活动,进一步提高了服务质量,处处践行文明诚信的服务新理念。
一是医疗质量诚信,让病人放心。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生命线,妇婴院区严抓医疗质量。首先,抓好医疗基础质量。开展业务培训讲课、岗位练兵、科主任示范查房,组织临床、医技、药剂人员技术操作竞赛、处方展评等活动,提高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其次,注重医疗环节质量。加强制度建设和医疗安全管理,制定《过度医疗行为专项治理活动实施方案》、《电子病历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狠抓首诊负责制、三级医师查房制、三查七对制度、交接班制度等核心制度的落实。第三,完善医疗终末质量。设立医疗质量投诉电话,建立产后访视制度,定期进行出院患者电话随访,对医疗质量、服务质量及时进行监督和反馈,促进医疗服务质量的持续提高。
二是服务质量诚信,让病人称心。妇婴院区组织医护人员认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医德规范》等规定。制定《医疗纠纷处罚办法》、《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处罚规定》、《医务人员十不准》、《红包登记返还》等项制度,从制度上约束医务人员的服务行为。通过学习教育,热忱服务、拒收红包,已成为医务人员的自觉行动。形成了医患零距离、沟通无障碍、感情无间隙的和谐良好的医患关系。据统计,2015年,医务人员退还“红包”67 200元,收到锦旗10面,感谢信12封。妇婴院区患者综合满意度达98.6%。实现医疗总收入6 984万元,完成212 742人次的门诊量,创历史新高。
三是服务价格诚信,让病人安心。妇婴院区在门诊大厅利用滚动电子屏公布药品价格和服务项目收费标准,实行“住院费用一日清单制”。为住院患者提供一日清单,让患者明明白白消费,自觉接受百姓的监督。开展病人选药活动,在不影响治疗方案的情况下,让病人自主选择药物。通过行政查房、电话投诉、电话回访、问卷调查、设置意见箱举报箱、医德医风监督员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征求病人意见和建议,及时整改,达到社会各界满意。
三、诚信文化建设的深入开展,使妇婴院区形成特色服务
经过妇婴院区上下的不懈努力,诚信服务在妇婴院区已经落地生根,院区真正实现了诚信服务,构建了和谐稳固的医患关系。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前来就医的患者不断增多,质量服务和热情服务,名科名医在质量和品牌服务中逐渐产生,医院的特色品牌逐步形成,妇婴院区不断发展壮大。
(一)通过推进诚信文化建设,进一步提升了妇婴院区的服务质量,做到微笑服务、温馨服务。妇婴院区以病人为中心,优化服务流程,调整妇产科门诊格局。实行自主排序就诊,推行产科孕检套餐,减少了挂号交款的人次,方便了孕妇。将中药局、西药局、便民药局合并,设立一站式门诊药局,减少了患者分类取药重复排队现象。提供人性化服务,设置导诊台, 导诊员热情导诊,为病人答疑解惑。免费提供开水、轮椅等服务设施。妇产科门诊每周四下午免费开办孕妇课堂,讲解孕期保健知识。内科配备老花镜,方便老年病人查看药品说明书。儿科配备针线包,方便家长给幼儿缝补衣物。为了让生活拮据的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救治,医务人员慷慨解囊帮助患者度过难关。成立医疗健康服务队,深入井站、社区、福利院,送医送药,保障职工和居民的身体健康。
一、何为企业诚信文化
企业诚信文化,对于企业内部是指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并为企业员工认同的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人生价值观、行为准则和处事规范,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诚信文化对于企业外部,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以规范和调节企业与社会、企业与企业、企业与个人之问信用关系的一种道德理念,它要求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尊重他人利益,诚实守信,遵纪守法,不损害对方和公众利益。
有学者把企业诚信文化分为表层、中层、深层三个层次:表层企业诚信文化指可以见之于形,闻之于声的企业减信文化现象,其最具代表性的是企业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中层企业诚信文化指企业的质量管理体制,包括企业的组织机构、管理网络及诚信经营管理的规章制度等。深层企业诚信文化是指沉蕴于企业全体员工心灵中的诚实守信的经营意识与观念。包括诚信思想方式,行为准则,道德价值观,企业风气与习俗。它是员工对诚实守信的个人响应与情感认同,是企业诚信文化的核心与灵魂,是企业表层,中层文化的基础和保证。
诚信文化,在企业和法人的经济行为中集中地体现为信用。它包含二层含义:其一,信用是指人们在日常交往中应当诚实无欺,遵守诺言的行为准则。“无信不立”是我国传统道德的核心,一个人失去信用就意味着与之交往的相对人将面临不可预测的信誉风险。其二,信用作为经济活动的基本要求,是指一种建立在授信人对受信人偿付承诺的信任基础上,使后者尤须付现金即可获取商品、服务或货币的能力。由于现代市场经济中的大部分交易都是以信用为中介的交易,因此,信用是现代市场交易的一个必须具备的要素。其三,信用作为一种法律制度,即依法可以实现的,利益期待,当事人违反信用义务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同时,诚信和信用也是企业活动的基本原则。
企业诚信文化有五个功能:一是导向功能。企业中每位员工、各个部门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目标,具有层次性,而企业诚信文化能把员工个人目标引导到企业目标上来,形成统一的行动。不论个人是追名、还是追利,最终还是要和企业追求利润的最大化相一致。二是约束功能。通过建立共同的诚信价值体系,形成统一的思想和行为,对企业中每个成员的思想和行为都有约束和规范作用。三是凝聚功能。企业诚信文化的价值观被全体成员认同之后,能够将各方面成员团结起来,形成巨大的向心力,从而把每个员工的利益凝聚在一起。四是激励功能。企业诚信文化一旦形成能使企业成员从内心产生出一种情绪高昂、奋发进取的工作热情,满足人的精神需要,使人产生归属感、自尊感、成就感,从而调动人的精神力量。五是辐射功能。企业诚信文化不仅在企业组织内部发挥作用,而且通过各种传播媒体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样的影响将是企业的巨额资产。
二、怎样构建企业诚信文化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必须加强企业诚信文化建设才能真正提高核心竞争力,从而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那么,怎样构建企业诚信文化?
第一,以人的思想观念为根本,树立以诚信为核心的价值观。“经济人”是传统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所以作为企业与企业家似乎应该是在商言商,唯利是图。然而,真正精明的大公司懂得“信誉比金子贵”的道理,它们的经营理念都注重从价值观上去思考问题。如惠普公司在年度报告中谈及其核心价值观念时提到:为了公司的发展,我们努力地创造和革新,但是有些东西是亘古不变的。这就是我们企业的价值观:曾经的摩托罗拉公司把“诚信为本和公正”作为自己的核心理念,要求企业的每个员工和经理人“保持高尚的操守,对人永远尊重”;曾一度跃居世界榜首的零售业巨头沃尔玛制胜的法宝之一就是诚信的服务。IBM公司的总裁说“我们卖的不仅仅是电脑,卖得更重要的是诚信。”香港富豪李嘉诚说:“一生之中,最重要的是守信。我现在就算再有多十倍的资金也不足以应付那么多的生意,而且很多是别人主动来找自己的,这些都是为人守信的结果。”实践已经证明,每一个试图在市场中长期发展的企业都应该树立起正确的价值理念,提高企业信誉,降低企业与其它市场主体之间的交易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同时,一个企业也需要有共同的价值观把企业各部门团结在一起,把全体员工凝聚在一起,从而才能引导企业各部门以及全体员工统一行动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如果在企业中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能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企业发展的需要,就会在企业内形成巨大的凝聚力,推动技术创新和企业发展。把培育全体员工共同认知的价值观当作企业诚信文化的核心,才能够确保企业核心竞争力持续升级发展。以减信为核心的价值观,不仅能增强企业的凝聚力,而目能够为企业创造无限的经济价值如拥有更多的合作伙伴,降低企业交易成本等,以及树立企业信誉,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市场,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极大的提升。海尔公司就是以“卖信誉而不是卖产品――真诚到永远”为理念,以其无形资产带活其有形资产,以改变人的观念和精神面貌改变整个企业的面貌。海尔的成功进一步地证实了一个企业要想提高核心竞争力,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竞争优势,就必须培育共同的价值观,加强企业减信文化建设。
摘 要 会计,首先是诚信的会计。会计诚信之所以被置于特别重要的地位,就在于会计信息作为公共产品,其使用者包括现实与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社会公众。一旦会计诚信缺失问题具有普遍性征兆,会计信息失真演变为系统性风险,必将损害社会公众的根本利益,颠覆社会发展的信用基础,进而干扰乃至动摇整个市场经济的运行秩序。
关键词 会计诚信 会计信息 会计法
一、会计诚信文化的涵义
所谓会计诚信文化,是指提供会计信息的相关人员(包括会计人员、财务负责人、总会计师、公司高层领导、中介机构从业人员等)在从事与会计信息有关的活动中形成的,反过来又对他们的活动产生重要影响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
二、会计诚信文化的现状及其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企业会计诚信文化现状
1.高级管理人员会计诚信意识淡薄
我国《刑法》、《公司法》和《证券法》对高级管理人员诚信义务的规定不够全面,对未能勤勉尽责的高级管理人员没有有效的处罚措施。上市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普遍缺乏制约,权利义务不对等,在履行职务过程中的越权和违规行为屡禁不止,诚信尤其是会计诚信意识淡薄。
2.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不高
在我国,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新的会计职业道德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未能形成对会计人员的有力约束,造成目前我国会计职业道德权威失落的状况。少数会计人员会计职业道德败坏、沦丧,经受不住经济利益的诱惑,主动违法犯罪。此外,还有不少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严重欠缺。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是会计职业道德中最重要的部分,而恰恰在这一点上存在的问题最具有普遍性,造成大面积的会计信息虚假。当单位领导授意会计人员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时,会计人员是否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在这两难的选择中有相当部分会计人员选择了听从领导要求,制造虚假的会计信息。
3.会计信息失真严重
会计诚信缺失,直接表现在会计信息失真。真实性是会计信息的生命。没有了真实性,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就会削弱,损害广大投资者的利益。所谓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未能真实地反映客观的经济活动,给投资者的相关决策带来不利影响的一种现象。我国会计信息失真范围广、程度深,发人深省,曾经出现过“蓝田股份”、“麦科特”、“郑百文”、“红光实业”、“东方锅炉”等一系列典型的会计造假案例。
4.会计造假的手段及其表现形式繁多
会计诚信缺失的另一个表现就是会计造假的方法越来越多,手段也越来越高明。例如:传统的手段主要有虚拟资产谎报利润,利用利息资本化夸大利润,利用应收账款来调节利润,利用存货难以盘点的特点达到低估销售成本的目的,利用时间差提前确认收入等。而现代手法主要是利用不等价交换的关联交易转移利润,利用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变更调节利润,利用资产评估消化“资产泡沫”掩盖潜亏等。现在社会上会计造假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多计资产、少计负债,或多计所有者权益;二是多计收入、收益,少计费用、成本和损失;三是没有披露信息或不按规定披露信息,削弱会计信息的及时性等。
(二)企业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1.相关利益驱动
首先是受个人利益的驱动。一些企业的管理层,在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的驱使下,唯利是图,串通作弊,欺诈社会,严重损害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某些领导为了政绩、职位的升迁等进行造假,以身试法。其次,上市公司受到利益驱动和迫于压力,编制了不实、严重失实甚至虚假的财务报告。
2.不诚信成本过低
对会计造假,惩治力度明显不够。我国《会计法》中有不少条文只是罗列“不得”有这样或那样行为,却没有给出“违反了怎么处理”的后文。这类条文的规定,明示了造假行为预期“成本”的上限,威慑力不足。由于惩治力度不够,守信者末得到有效保护,失信者未受到严厉制裁,一些企业或中介机构提供虚假信息,已成为一个公开的“游戏规则”,许多会计执业人员和经营者都从“失信”中捞到好处,一些擅长做假的人员还成了一些企业竞相聘请的“人才”。
3.会计制度不完善
从1993年会计制度改革以来,虽然相关的会计法规不断建立健全,但会计人员对经济事项的处理仍然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会计处理更多地依赖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而且制度、法规本身是根据一定时期的经济环境所制定的,难免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时滞性,由此生成的会计信息与客观情况必然存在一定的差距,结果造成会计信息不实而使报表使用者产生疑虑。
4.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是会计诚信缺失的内在动因。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普遍薄弱。有的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很不规范;有的单位内部管理混乱,财务收支失控;有的单位私设“小金库”,隐匿资产,隐匿收入;有的单位内部人员相互勾结,共同舞弊,贪污挪用资金。或者企业、单位虽然有内控制度,但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制度运作机制,因而不能发挥其作用。大量的经济违法案件,多是因为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管理上存在许多漏洞造成的。
5.监管力度不够
政府监管不力,主要表现有:一是对企业会计进行监管的部门众多,包括财政部门、税务部门、审计部门、经贸部门、证券部门等,各监管部门之间职责不清,而且监管部门对企业监管时往往都有谋求部门私利的倾向。二是会出现权利真空地带。有些领域没有部门去监管,也没有部门去制定相应的规章,在出现问题时,又相互推卸责任,这势必给会计造假行为留下空隙。另外,一些地方政府的政绩主要来自于地方企业的业绩,出于个人、部门和地区的利益驱动,暗示企业提供预定的数据,甚至与企业合谋,共同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
三、推动会计诚信文化建设的手段和措施
(一)塑造会计诚信的社会文化
会计诚信文化的丢失不仅是会计领域仅有的现象,也不仅是会计人员仅有的现象,它成了社会的普遍现象。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不仅要打造会计诚信,还要建立社会诚信,只有全社会做到诚实可信,才能够保证会计信息人员的守信,才能够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因此,会计诚信建设必须纳入整个社会的信用体系建设之中。与我国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诚信制度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并要加以时日方可完成。
(二)将会计诚信教育作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第一重要内容。会计教育不仅要传授必需的技巧和知识,而且要灌输道德标准和敬业精神。因为道德在很多情况下往往比技巧和知识更为重要,特别是在会计人员遇到相关当事人之间的利益矛盾时,技巧与知识就不能有效地解决矛盾,唯有靠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和道德决策能力发挥作用。要注重道德标准和敬业精神的灌输,强调会计诚信是最基本的会计原理,使会计人员认识到会计诚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树立起会计职业的尊严感。
(三)完善《会计法》
一是增加会计诚信的条款。在《会计法》修订时,将会计诚信作为会计工作规范和会计核算及会计信息披露等最基本的要求。二是明确会计不诚信行为应承担的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必须明确会计造假者应承担的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对于知晓和不知晓的会计造假者、造成严重后果和未造成严重后果的会计造假者、主动改正和被动改正的会计造假者等,要分别作出明确的罚款、赔偿和判刑等民事和刑事法律责任的规定,使《会计法》成为我国规范会计行为和维护会计诚信的真正大法。
(四)加强政府的监管力度
关键词:企业;诚信;信用体系
在市场经济中,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的生产力,也是现代高度发达、高度文明的市场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只有在经营活动中遵守诚信理念,才能使企业高效益地可持续发展。如果一个企业缺乏诚信理念,在经营活动中损害了客户的利益,那么虽然可能在短时期内获得一定的利益,但是从长期利益角度来看,它则是一种自我毁灭。实际上,诚信理念是企业存亡与兴衰的试金石。但是,我国目前的企业诚信文化建设存在很多问题,亟待完善。
一、企业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
在中国目前的经济转型过程中,企业的诚信缺失现象大量存在,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
1.生产领域:⑴炮制虚假概念,蛊惑消费者。对一些高科技行业企业而言,一个新的概念似乎就代表了技术的领先和产品的独特,但其中的很多往往是虚假和错误的概念,例如前些年出现的所谓“健康空调”、“数字电视”玩的都是一些概念,一方面有些概念根本就不成熟就急于抛向市场,另外一方面有些技术缺乏相关技术部门的鉴定,并不能带给消费者实际的利益。⑵偷工减料,欺骗消费者。小企业、小作坊盛行模仿和造假,一些大企业却擅长偷工减料,从而降低成本.对于那些食品、饮料产品不出现问题也许还属侥幸,一旦质量问题被曝光,企业将面临生死抉择。⑶假冒伪劣商品泛滥。在2000年全国打假联合行动中,查获的假冒伪劣主要商品多达70多种,从食品、药品、卷烟、到化妆品、棉花、服装,到家用电器、汽车配件、劣质钢材、计算机、航天飞机零部件等应有尽有。
2.销售领域:⑴虚假承诺,不实宣传。广告是企业与消费者沟通的桥梁,但由于广告内容与事实不符、夸大宣传等问题导致的消费者投诉现象却日益增多。当广告中宣传的内容与实际出现较大偏差时,消费者就会对企业产生不信赖,企业的信誉将受到损失。⑵偷换概念,制造假象。在商业领域,竞争的加剧导致商家进入“促销战”的怪圈。如今的商家越来越精明,在很多诱惑巨大的促销背后却是一个接一个的陷阱,消费者按照商家事先设定好的规则购物,最终却发现商家承诺的那些优惠在某种程度上不过是一种文字游戏而己。⑶包装上做手脚。目前社会上送礼盛行,有的企业借助收礼人的“虚荣”心理,在华丽的包装下面却是劣质,甚至过期的产品,坑骗消费者,这种华而不实的做法短期内可能会为企业带来收益,但企业损害的却是长期的发展。
3.企业之间:⑴贷款和债务拖欠日趋严重。据专业机构统计分析,在发达市场经济中,企业间的逾期应收帐款发生额约占贸易总额的0.25—0.5%,而在我国,这一比例高达5%以上,而且这比例被远远低估。在国企改革深化的过程中,改制企业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比比皆是,而企业间的“三角债”问题则愈演愈烈。而且拖欠势头正在向银行利息、国家税收方向发展,成为目前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种瘟疫。⑵信用方式退化。在欧美国家中,信用关系已被应用到几乎所有的支付活动和交易过程,企业间的信用支付方式已占到80%以上,纯粹的现金交易方式已越来越少。而我国国内企业却宁愿放弃大量订单和客户,不肯采取客户提出的任何信用交易方式,交易方式向现金交易方式、以货易货等原始交易方式退化。
二、造成企业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1.企业价值观的逐利性。企业价值观的逐利性是我国企业信用缺失的主要内在原因。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经济利益的主体,其最终目的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和永续存在性,诚信建设也离不开对赢利的追求和对社会成本的权衡。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欠缺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核心价值观。惟利是图、金钱至上的经营理念支配了企业的行为,利令智昏,使其丧失了职业道德。他们只盯着短期利益,根本不懂“君子生财,取之有道”,不懂诚信是企业的最大战略,不懂诚信是永远可靠的资本。
2.新旧体制转型过程中,市场制度和产权机制的不完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了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企业逐步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逐步取得主导地位。但是在改革过程中,由于新旧体制的摩擦和市场监管的权利真空,转型期不成熟的市场制度成为企业信用缺失的导火索。出于对经济利益的追求,许多经济主体置信用于不顾,肆意损害消费者的利益,逃废债务,拖欠贷款及任意毁约,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据统计,目前我国每年订立的经济合同大约有40亿份,但合同的履约率仅有6%左右。与此相应,企业上当受骗,经济纠纷频繁发生。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交易的实质就是产权交换。明确的所有权制度和公平合理的交换是市场游戏运行的前提。
目前,国有企业逐渐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主体,但是由于企业和银行的产权改革都没有到位,大多数国有企业仍然要靠银行信用维持,造成亏损严重,信用恶化。即使当前我国在进行市场化改革,相当多的决策者的利益与他所决策的企业的信誉之间也没有长远的关系,对未来收益也不具有分享权,追求眼前的利益就是决策者最优的选择,从而失去诚信的动机。
3.企业信用法制的不健全。当前,我国已实施的法律中,《民法通则》、《票据法》、《合同法》、《担保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都有诚实守信的法律原则,但从整体看,有关企业信用体系的规范授信、平等授信、保护隐私等方而还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无法对企业的各种失信行为形成强有力的规范和约束,有法不依和执法不严的现象相当严重。如一些地方的基层法院受当地政府的行政干预,在司法中存在随意性和不公正性,损害企业债权人的利益。
三、建立和完善我国企业诚信文化的策略
1.树立企业诚信的理念,建设诚信文化。企业的信用度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是市场对企业的认可程度,是社会的接受程度。从占至今,没有一项事业能够建立在无诚不信的沙滩之上。要在企业内部创造一种诚信至上的文化氛围,使全体员工时时处处关注诚信,并把不断加强企业诚信的可能性付诸实践。这种关注和实践,虽然也离不开制度的规范作用,但最好能够是文化规范的结果,即把诚实信用、义利兼容的原则贯穿于整个的企业文化建设,就像血管一样流向躯体的各处神经末梢。它是一种企业精神的内核,也是一种企业的价值取向。使企业自觉形成一种重合同、守信用的社会风气,塑造良好的企业信用文化。
2.构建以产权为基础的企业信用体系。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从商品市场的买卖到资本市场的借贷,从要素市场的交易到证券市场的支付等,无不体现有信用。目前我国由于体制原因和人们思想认识上的偏差,个人信用、企业信用、商业信用等尚未很好建立。同时,企业信用体系的完善,必须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尤其是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结合起来。当前我国正在进行企业改制,企业将真正成为享有独立的财产权、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这有利于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有利于维护企业的财产权益,促进生产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增强企业创新的动力,形成良好的信用基础和市场秩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必须尊重私有企业的财产权,承认私有企业及其所有者的合法存在,承认并保护他们的财产,赋予他们公平合理的法律地位。
3.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已成当务之急。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应该有效发挥政府的作用,由政府牵头,成立专门机构负责信用体系建设的组织与协调,建立个人与企业的证信系统。借鉴西方发达国家信用管理的先进经验,尽快实行个人信用实码制,并逐步扩展个人基本账户,有序实现社会保障的个人基本账户与税收账户、收入账户、银行账户等并轨,使个人所有信用资料集中于一个固定的编码上。充分利用工商、财政、银行、质检、审计、司法部门的现有资料和已有的系统,出台强制性的数据收集政策,以较低的成本迅速建立技术先进、覆盖面广、可靠性强、权威性高、相对完善的企业和个人公共信息数据库。
4.完善诚信法律、法规和失信惩罚机制。我国企业信用体系,必须制定信用法律法规,尽快形成较为完整的信用法律体系。当前我国现有的一些法律法规,如《民法通则》、《合同法》、《担保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都有涉及诚信的内容,但规定得很不整,需要对有关的条款进行修改、完善和补充。要加强信用立法,尽快制定《企业信用法》、《消费信用保护法》、《征信管理条例》、《信用披露条例》等专门的信用法律法规,为有关机构在开展企业信用信息的搜集、评级、服务等方而提供法律支持和依据,使信用服务有法可依。
在征信国家良好的征信服务总是和有效的失信惩罚机制相结合的。我国虽然尚未有全国性的征信体系,但各个地方己纷纷先行试点建立地方性的征信体系。比如2001年7月,北京市工商局试行企业信用查询系统,并下发《市场主体不良行为警示记录系统管理办法》。到2002年7月,试运行期间,己有346家企业和60名自然人被登上“黑名单”。甘肃、江苏、浙江等省都打算建设地方的社会信用体系和失信惩罚机制。在经济与社会交往关系中,只要查一下有关信息数据库,某个企业或个人的诚信状况一目了然,使守信者道路畅通,失信者寸步难行。这将对诚信体系的建设起激励和鞭策作用。在各地试点的基础上,我们一定能建立起一种合理、合法、有效的失信惩罚机制。
参考文献:
关键词:企业;诚信;信用体系
在市场经济中,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的生产力,也是现代高度发达、高度文明的市场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只有在经营活动中遵守诚信理念,才能使企业高效益地可持续发展。如果一个企业缺乏诚信理念,在经营活动中损害了客户的利益,那么虽然可能在短时期内获得一定的利益,但是从长期利益角度来看,它则是一种自我毁灭。实际上,诚信理念是企业存亡与兴衰的试金石。但是,我国目前的企业诚信文化建设存在很多问题,亟待完善。
一、企业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
在中国目前的经济转型过程中,企业的诚信缺失现象大量存在,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
1.生产领域:⑴炮制虚假概念,蛊惑消费者。对一些高科技行业企业而言,一个新的概念似乎就代表了技术的领先和产品的独特,但其中的很多往往是虚假和错误的概念,例如前些年出现的所谓“健康空调”、“数字电视”玩的都是一些概念,一方面有些概念根本就不成熟就急于抛向市场,另外一方面有些技术缺乏相关技术部门的鉴定,并不能带给消费者实际的利益。⑵偷工减料,欺骗消费者。小企业、小作坊盛行模仿和造假,一些大企业却擅长偷工减料,从而降低成本.对于那些食品、饮料产品不出现问题也许还属侥幸,一旦质量问题被曝光,企业将面临生死抉择。⑶假冒伪劣商品泛滥。在2000年全国打假联合行动中,查获的假冒伪劣主要商品多达70多种,从食品、药品、卷烟、到化妆品、棉花、服装,到家用电器、汽车配件、劣质钢材、计算机、航天飞机零部件等应有尽有。
2.销售领域:⑴虚假承诺,不实宣传。广告是企业与消费者沟通的桥梁,但由于广告内容与事实不符、夸大宣传等问题导致的消费者投诉现象却日益增多。当广告中宣传的内容与实际出现较大偏差时,消费者就会对企业产生不信赖,企业的信誉将受到损失。⑵偷换概念,制造假象。在商业领域,竞争的加剧导致商家进入“促销战”的怪圈。如今的商家越来越精明,在很多诱惑巨大的促销背后却是一个接一个的陷阱,消费者按照商家事先设定好的规则购物,最终却发现商家承诺的那些优惠在某种程度上不过是一种文字游戏而己。⑶包装上做手脚。目前社会上送礼盛行,有的企业借助收礼人的“虚荣”心理,在华丽的包装下面却是劣质,甚至过期的产品,坑骗消费者,这种华而不实的做法短期内可能会为企业带来收益,但企业损害的却是长期的发展。
3.企业之间:⑴贷款和债务拖欠日趋严重。据专业机构统计分析,在发达市场经济中,企业间的逾期应收帐款发生额约占贸易总额的0.25—0.5%,而在我国,这一比例高达5%以上,而且这比例被远远低估。在国企改革深化的过程中,改制企业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比比皆是,而企业间的“三角债”问题则愈演愈烈。而且拖欠势头正在向银行利息、国家税收方向发展,成为目前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种瘟疫。⑵信用方式退化。在欧美国家中,信用关系已被应用到几乎所有的支付活动和交易过程,企业间的信用支付方式已占到80%以上,纯粹的现金交易方式已越来越少。而我国国内企业却宁愿放弃大量订单和客户,不肯采取客户提出的任何信用交易方式,交易方式向现金交易方式、以货易货等原始交易方式退化。
二、造成企业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1.企业价值观的逐利性。企业价值观的逐利性是我国企业信用缺失的主要内在原因。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经济利益的主体,其最终目的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和永续存在性,诚信建设也离不开对赢利的追求和对社会成本的权衡。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欠缺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核心价值观。惟利是图、金钱至上的经营理念支配了企业的行为,利令智昏,使其丧失了职业道德。他们只盯着短期利益,根本不懂“君子生财,取之有道”,不懂诚信是企业的最大战略,不懂诚信是永远可靠的资本。
2.新旧体制转型过程中,市场制度和产权机制的不完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了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企业逐步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逐步取得主导地位。但是在改革过程中,由于新旧体制的摩擦和市场监管的权利真空,转型期不成熟的市场制度成为企业信用缺失的导火索。出于对经济利益的追求,许多经济主体置信用于不顾,肆意损害消费者的利益,逃废债务,拖欠贷款及任意毁约,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据统计,目前我国每年订立的经济合同大约有40亿份,但合同的履约率仅有6%左右。与此相应,企业上当受骗,经济纠纷频繁发生。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交易的实质就是产权交换。明确的所有权制度和公平合理的交换是市场游戏运行的前提。目前,国有企业逐渐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主体,但是由于企业和银行的产权改革都没有到位,大多数国有企业仍然要靠银行信用维持,造成亏损严重,信用恶化。即使当前我国在进行市场化改革,相当多的决策者的利益与他所决策的企业的信誉之间也没有长远的关系,对未来收益也不具有分享权,追求眼前的利益就是决策者最优的选择,从而失去诚信的动机。
3.企业信用法制的不健全。当前,我国已实施的法律中,《民法通则》、《票据法》、《合同法》、《担保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都有诚实守信的法律原则,但从整体看,有关企业信用体系的规范授信、平等授信、保护隐私等方而还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无法对企业的各种失信行为形成强有力的规范和约束,有法不依和执法不严的现象相当严重。如一些地方的基层法院受当地政府的行政干预,在司法中存在随意性和不公正性,损害企业债权人的利益。
三、建立和完善我国企业诚信文化的策略
1.树立企业诚信的理念,建设诚信文化。企业的信用度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是市场对企业的认可程度,是社会的接受程度。从占至今,没有一项事业能够建立在无诚不信的沙滩之上。要在企业内部创造一种诚信至上的文化氛围,使全体员工时时处处关注诚信,并把不断加强企业诚信的可能性付诸实践。这种关注和实践,虽然也离不开制度的规范作用,但最好能够是文化规范的结果,即把诚实信用、义利兼容的原则贯穿于整个的企业文化建设,就像血管一样流向躯体的各处神经末梢。它是一种企业精神的内核,也是一种企业的价值取向。使企业自觉形成一种重合同、守信用的社会风气,塑造良好的企业信用文化。
2.构建以产权为基础的企业信用体系。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从商品市场的买卖到资本市场的借贷,从要素市场的交易到证券市场的支付等,无不体现有信用。目前我国由于体制原因和人们思想认识上的偏差,个人信用、企业信用、商业信用等尚未很好建立。同时,企业信用体系的完善,必须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尤其是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结合起来。当前我国正在进行企业改制,企业将真正成为享有独立的财产权、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这有利于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有利于维护企业的财产权益,促进生产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增强企业创新的动力,形成良好的信用基础和市场秩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必须尊重私有企业的财产权,承认私有企业及其所有者的合法存在,承认并保护他们的财产,赋予他们公平合理的法律地位。
3.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已成当务之急。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应该有效发挥政府的作用,由政府牵头,成立专门机构负责信用体系建设的组织与协调,建立个人与企业的证信系统。借鉴西方发达国家信用管理的先进经验,尽快实行个人信用实码制,并逐步扩展个人基本账户,有序实现社会保障的个人基本账户与税收账户、收入账户、银行账户等并轨,使个人所有信用资料集中于一个固定的编码上。充分利用工商、财政、银行、质检、审计、司法部门的现有资料和已有的系统,出台强制性的数据收集政策,以较低的成本迅速建立技术先进、覆盖面广、可靠性强、权威性高、相对完善的企业和个人公共信息数据库。
4.完善诚信法律、法规和失信惩罚机制。我国企业信用体系,必须制定信用法律法规,尽快形成较为完整的信用法律体系。当前我国现有的一些法律法规,如《民法通则》、《合同法》、《担保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都有涉及诚信的内容,但规定得很不整,需要对有关的条款进行修改、完善和补充。要加强信用立法,尽快制定《企业信用法》、《消费信用保护法》、《征信管理条例》、《信用披露条例》等专门的信用法律法规,为有关机构在开展企业信用信息的搜集、评级、服务等方而提供法律支持和依据,使信用服务有法可依。
在征信国家良好的征信服务总是和有效的失信惩罚机制相结合的。我国虽然尚未有全国性的征信体系,但各个地方己纷纷先行试点建立地方性的征信体系。比如2001年7月,北京市工商局试行企业信用查询系统,并下发《市场主体不良行为警示记录系统管理办法》。到2002年7月,试运行期间,己有346家企业和60名自然人被登上“黑名单”。甘肃、江苏、浙江等省都打算建设地方的社会信用体系和失信惩罚机制。在经济与社会交往关系中,只要查一下有关信息数据库,某个企业或个人的诚信状况一目了然,使守信者道路畅通,失信者寸步难行。这将对诚信体系的建设起激励和鞭策作用。在各地试点的基础上,我们一定能建立起一种合理、合法、有效的失信惩罚机制。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G6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1―0031―01
小学校园诚信缺失致因很多,社会风气影响、家庭教育不到位、学校德育建设存在短板等都会导致学生诚信教育处于较低水平。学生考试作弊、作业抄袭、撒谎吹牛等不诚信行为自然会盛行。因而,加强校园诚信文化建设势在必行,学校、家庭、社会要形成良好的教育网络,为学生诚信教育创设优良环境,帮助学生尽快建立诚信品质,全面提升学生思想素质。
一、建立诚信档案,规范校园诚信管理
建立学生诚信档案是校园诚信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制订班级量化细则,对每一个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管理。学生诚信应该是学生行为规范的重要指标内容,如果每一个班级都能够建立学生诚信档案,这对提升学生诚信教育水平有着重要帮助。建立学生诚信档案,不仅能够弥补教育体系中诚信教育管理的空白,还能够为班级管理提供便利,也可以为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提供重要参数。
学生诚信档案设置没有统一格式,一般包括学生学习习惯表现和行为习惯诚信表现两个方面。学习行为主要是指是否作弊、是否抄袭作业、是否谎报成绩等;行为习惯主要指是否撒谎、是否敢于承认错误、是否欺骗同学等。学生诚信档案对学生进行不间断的监督,也会让学生有一定心理压力,要让学生时刻有警钟长鸣的意识,自觉矫正自己的行为。这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资源材料,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诚信度,为思想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树立诚信榜样,带动学生诚信热情
小学生有着极强的模仿能力,树立正面诚信榜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努力向高标准靠近。每一个班级都会有诚信典型,如主动承认错误、拒绝抄袭、拾金不昧等等,都可以成为诚信榜样候选。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在班级内甚至在整个校园内推举诚信榜样。利用广播、墙报、宣传栏等多种方式宣传典型人物的典型事迹,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榜样。因为学习榜样就在我们身边,学生学习有直观感,对学生诚信建立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学生诚信典型要真实,不可因为宣传诚信需要而不“诚信”,这对提升榜样学习效度有关键影响。如,班级中有很多学生不抄袭作业、考试也不作弊,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拒绝被抄袭,如果能够树立这方面的典型,自然对学生有正确的导向作用。有些学生自己不抄袭,但碍于情面,难以保证不被抄袭,为维护诚信信念而拒绝别人抄袭,这样的做法就值得推崇。在树立典型时,还要注意典型人物的其他优秀品质,要让学生信服,需要典型具有典型性,这样才能发挥典型的榜样作用。
三、开展诚信活动,创设和谐校园环境
为营造校园诚信环境氛围,学校或者班级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诚信文化活动,帮助学生受到诚信多元因素的洗礼。首先,定期举办诚信讲座,学校可以聘请品行高尚的模范和专家,为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诚信教育。学生受到的诚信感染成效,往往超出我们的想象。其次,组织学生观看诚信音像资料,让学生接受高水准的诚信典范影响。最后,开展诚信方面的班队活动,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设计相关的诚信活动,如低年级段学生运用故事会、相声、小品演出等形式,进行诚信教育;中年级段学生,可以开展诗歌朗诵、搜集典故歌谣等活动;高年级段学生,可以进行作文竞赛、进行网络平台建设等活动。
小学校园诚信文化建设包含众多维度,学校要建立相关预案和计划,根据学校统一安排进行诚信活动,让诚信活动融入学校文化建设之中,形成完善的教育体系。校园诚信活动一般不会单独设置,在具体操作中,需要组织者能够有所倾斜,凸显诚信教育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四、教师诚信为范,构建诚信文化基础
教师是学生学习最重要的范本,教师能够时时率先垂范,为学生做出学习的榜样,这对提升校园诚信维度有着特别意义。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教师以身作则树立诚信范本,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诚信指数,为校园诚信文化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