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高效的高中学习技巧范文

时间:2023-07-05 16:13:01

序论:在您撰写高效的高中学习技巧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高效的高中学习技巧

第1篇

关键词: 高中英语 学习技巧 有效性 具体措施

一、高中生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学习成绩差,记忆时间短。

一些同学对于词汇知识的记忆性、理解性差,学习英语词汇仅仅凭借死记硬背和反复循环实现简单的记忆,一段时间后几乎忘得一干二净,复习难度加大;对单词的汉译掌握不够清楚,在做英语阅读理解时,对单词的理解不透彻,不认识词义,就无法通顺地朗读全文。一些关键性词汇,理解错误就可能造成含义的千差万别,导致全文理解偏差,造成丢分现象。一些学生成绩下滑较快,就会打击学习的信心,甚至形成恶性循环。

2.学生成绩差距较大,教学质量较低。

班级间学生学习成绩差距较大,英语成绩较好的学生能够迅速掌握英语知识,实现对文章内容的快速理解;一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面对烦琐的、陌生的单词缺乏兴趣。这一现象在英语听力练习上表现得尤为严重,不认识音标,单词发音不标准,听力阅读上无法跟随广播播放的语速,听不懂甚至听不清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都是高中英语课堂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二、高中生英语学习存在的问题分析

1.课堂教学方式落后,过分彰显教师的主导地位。

高中英语与语文、数学等传统知识体系不同,语文知识的生活化特征较强,可以自主学习;对于英语学习,即使是基础知识,如果没有教师的讲解,也会造成学习的极大困难。新单词和陌生语法都需要教师的初次讲解,学生才能逐渐理解,这就容易导致教师过分重视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学习新单词时教师领读、学生跟读,新语法教师分析、学生模仿练习等,这样的学习方式造成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过高,一旦脱离了教师的引导,就不会读、不会写、不会分析。还有的教师推崇“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几十、甚至几百遍地抄写、背诵单词,这样只能实现对词汇的短期记忆,见效不高。

2.学习体系混乱,英语知识的学习缺少层次感。

英语学习应该是一个由难入简、由基础逐渐复杂的过程,但是一些学生的英语学习知识体系混乱,对英语学习缺少整体全面的认识,往往是缺哪里学哪里、不会哪里就临时补习哪里,没有制订全面化、科学化、系统化的学习方案,造成学习的混乱,英语成绩的不稳定。词汇积累还没有达到一定水平,就尝试写一些难度较高的英语作文;单词的音标和正确发音还未确定,就练段落的听力,学习缺少层次感,造成英语学习效果不好。

3.缺乏学习技巧,对英语学习规律总结的重要性缺乏认识。

英语学习需要从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早认识到英语学习中规律总结的重要性。一些学生在小学、初中阶段学习英语,仅凭借刻苦学习和死记硬背就能获得高分,便忽视这些。实际上,高中英语词汇量复杂,需要掌握语法、单词、句式、翻译、写作等多方面的综合知识,需要刻苦性和技巧性同时进行。一些同学缺乏英语学习技巧,或者使用传统的学习技巧,或者学习技巧不得法,造成高中英语学习成绩较差。

三、促进高中英语学习有效性的具体建议

1.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促进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教师应该转变自身观念,明确自身定位,用课堂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身份代替领导者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避免喧宾夺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初次的语言学习,教师只发挥示范和引导作用,对生僻单词进行示范性阅读和基本词义解释,对语法的分解和理解进行方向性引导。对于重要的词汇,避免一次性重复、大量阅读,这样会造成学生的厌倦感,可以让学生在段落中发现单词,结合语境和记忆进行分析,实现二次记忆。在不同的题目中重复出现,让学生认识到该词汇的重要性,加深学习记忆,自主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地学习,效果更好。

2.构建英语学习体系,促进学习的系统化、整体化。

高中英语的特殊性再也不是通过短期学习、快速阅读就能够实现英语水平的提高,而需要长期的知识积累,学习体系的构建、学习模式的选择,制订明确的学习计划和目标方针,督促实行。首先应该注重英语知识学习的整体化,对高中整个英语知识学习体系有着全面的认识。由于学历所限,这点可以向教师寻求帮助,对高中英语进行分类,如可以按照试卷结构的不同分为听力、单词积累、阅读、写作三部分,听力较差就专攻听力,平时加强练习;语法知识不清,就加强对语法课的学习。其次注重层次化,英语学习,词汇是基础,有足够的词汇量才能做好阅读;标准的发音是听力准确的前提;正确的句式应用才能写出完整的作文,注意这些层次递进关系,实现由基础到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的突破。

3.巧用学习技巧,提高英语学习规律总结。

任何知识学习中,学习技巧的学习和学习规律的总结都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在勤劳刻苦的基础上合理运用技巧,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现质的飞跃。学习技巧可以通过平时学习经验的总结和积累,还可以利用网络、学习工具、同学间交流获取。如学习单词可以联想记忆法,如business商业,就可理解为bus+in+e+ss,即公共汽车+里面+有鹅和蛇;提前猜想法,听习练习时,根据选项提前分析和猜想题干内容,便于及时反应和理解;细节积累法,准备一个口袋记事本,看到重要且容易忘记的单词,及时积累反复背诵,就能长久记忆。

四、结语

高中阶段是学生智力、精神力量、意志力等学习辅助力量发展的黄金阶段,应该充分发挥这一时期的特性,认真、科学地学习。以上笔者对如何促进高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解决建议,希望对高中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带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任佳.高职生英语学习态度调查及分析[J].湖南大学,2011.

[2]吴咏梅.浅谈联想法在英语词汇记忆中的运用[J].成功,2012-22.

第2篇

一.数学课堂提问概述

在一节课中,学生的注意力并不是每一刻都是集中在思考的,一些学生很容易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以至于影响听课的效率。而如果在课堂上进行提问,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进行课堂提问是每一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经历到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如果能够将提问的技巧予以把握,就能够为这一节课的教学起到一个辅助型作用,可以说是画龙点睛,将一些重点予以突出出来,引导学生正确的掌握知识,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开激发出学生的潜在性思维,开启学生的智慧等等,在课堂上进行提问将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第一,在对学生进行提问之后,就能够使得学生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思考,进而来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在数学课中,教师就应该根据教学的内容、教学的目标以及课堂的一些具体性的要求,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提问,这样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就起到了一个引导性的作用,能够引导着学生了解哪些知识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哪些应该掌握,哪些应该了解,给学生一个思考的方向,做到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有的放矢,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其次,对于提问问题来说,其还有一种反馈性的功能,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就能够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在哪些地方学生已经掌握了,在哪些地方学生还需要进一步的了解并加深理解,教师就做到了心中有数。在提问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从中能了解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很多问题,一些学生可能就因为自己的思维局限性或者是对于知识网络的一些缺陷,在学习的过程中,就有可能会对问题没有考虑全面,或者是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会受阻。在了解到学生的着一些问题之后,就应该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思考过程予以优化,将问题的难点予以克服,进而使得学生攻破难点以及存在的问题。

此外,就是在数学课堂上进行提问,还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加以集中,更好的学习。在课堂上,可能会因为数学逻辑性比较强,可能会有些枯燥,很多学生很容易走神,分散注意力,这时教师的问题提问,就可以使得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积极地主动的进行思考,提高教学效率。

二.数学教学中提问技巧

在数学课堂中,数学教师就应该积极的重视起对学生的提问,在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通过提问这个环节,进一步的激发起学生的思维,更有效的将学生的智力予以发展,进一步的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这就要求在提问的过程中,要注意提问的相关技巧。

(一)面向学生全体

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提问,这时一般是以回顾知识为主,这时的提问要针对所有的学生,能够让学生积极的对于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数学的知识点是很多的,所以,学生难免会在经过一段时间后会遗忘,这时一种必然性。有观的心理学家已经证明出了遗忘的规律性,所以,对于学过的知识,教师就应该通过提问的方式达到回顾的目的。在这种提问中如何达到更好的效率呢,可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将要提问的知识点进行分解,分解成为几个比较小的问题,然后层层递进,做好知识的回顾;第二,教师要有耐心,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而且在让学生对于知识进行回顾的过程中,要对一些知识点进行自己的补充,有什么样的新看法、新观点等等,这些都可以鼓励学生去说,去思考,然后与大家进行交流。此外,教师要注意自己所提问的问题的内容,要尽量的与本节课要学习的新内容做到切合,将旧知识与新知识联系起来,运用好知识先行策略,提高学生对于即将要学习的知识的基础与能力。

(二)对于新知识的提问要突出重难点

对于数学这门科目,其包含的知识点是很多的,一节课下来,讲授的知识点如果过于多,学生就很有可能不知道教学的重点在哪,这就需要教师的主导性作用的发挥,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重点,就可以通过提问这种方式,在提问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方向的引导,更加合理的掌握知识。此外,在提问的过程中要做到提问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新颖性、独到性,这样就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性,促进他们主动的去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这就样在将教学重点突出之后,又能够将学生的参与性调动起来,主动的对问题进行思考,这就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起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三)问题的独到性

第3篇

关键词:高中物理;学习方法;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1-0095

2001年秋,我国掀起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简称“新课改”)实验工作,在全国42个实验区全面展开,新课程开始走进千万师生的真实生活。这次课程改革既为了推进我国的素质教育,也为了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受到了空前的重视。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如何学好物理也成了千百万师生共同的话题。物理是比较难学的,靠死记硬背,即使一字不差,出个题目还是照样无从下手。学过高中物理的学生,都有这样的体会:上课听得懂,听得清,就是做题一做就错。这是一个普遍的问题,值得教师和同学们认真思考。下面,笔者就浅谈一些高中物理的学习方法与技巧,以便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创设物理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浓厚的兴趣将是人们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习兴趣是学习入门的金钥匙,这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重要因素,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学生要和教师一起去感受、认识、探索、分析、概括、探索物理规律的形成过程。每遇到一些现象要学会用物理理论和规律来解释,遇到物理模型要学会与实际联系起来,尽情地表述自己对某知识点的理解与想法,讨论、争论,甚至面红耳赤,适时、适当地与教师探讨或分析,使自己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努力建立开放式学习环境。体验到学习是一种乐趣,才愿意投入更大的热情进一步感受学习。

二、注重生活实践,培养创新能力

物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学科。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新课标的理念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在学习过程中围绕着基础知识和基本规律,观察身边熟悉的现象,用身边的物品去演示、实验、探究其内在的、本质的物理规律,理解社会生活中的科学技术。学生要积极开展社会调查,如:对周围同学感兴趣问题的收集、整理、探讨、解决;对大家感兴趣的物理小实验分析、研究、实践、总结,使学生在生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中成长。这样,既促进了学生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

要想学好物理,关键就是要珍惜时间,不屈不挠。树立信心,坚信自己能够学好任何课程,坚信有几分付出,就应当有几分收获。多多练习,方能掌握其中的规律和奥妙,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这也正是学习高中物理应该下工夫的地方。还要注意学习上的六个环节:课前预习专心听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系统总结课外学习。每个环节都是非常重要的,不容忽视。针对物理的特点,就如何学好物理这一问题,提出几点具体的学习方法:1. 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规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练,基本结论要牢记。2. 熟悉物理过程的来龙去脉。物理过程弄不清,必然存在解题的隐患。物理题都要尽量画图,有的画草图分析物理过程,有的要画精确图,要动用圆规、三角板、量角器,以显示几何关系来求解。 画图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更精确地掌握物理过程。有了图就能作静态和动态分析,静态分析是固定的、间断的,而动态分析是活的、连续的。3. 上课要认真听讲,要虚心向教师学习。不要认为教师讲得简单,就放弃听讲,如果真出现这种情况可以当成是复习、巩固。在课堂上,提高听课的效率是关键。学习期间,在课堂中的时间很重要。因此,听课的效率如何,决定着学习的基本状况,尽量与教师保持一致、同步,不能自搞一套,否则就等于是完全自学了,一定是学不好的。4. 还要有一个笔记本,要记下知识结构、好的解题方法、典型的例题、听不太懂的地方等等,都要记下来。课后还要整理笔记,做好总结,一方面是为了消化好,另一方面还要对笔记作好补充。笔记本不只是记上课教师讲的,还要作一些读书摘记,自己在作业中发现的好题、好的解法也要记在笔记本上,也就是同学们常说的“精体错题本”。要经常看,做到温故而知新。考试的时候也容易复习。5. 学习要认真审题,理解物理情境、物理过程,注重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坚持下去,就一定能举一反三,提高迁移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 还要重视观察和实验。物理知识来源于实践,特别是来源于观察和实验。要认真观察物理现象,分析物理现象产生的条件和原因。要认真做好物理学生实验,学会使用仪器和处理数据,了解用实验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要通过观察和实验,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第4篇

一、创造应用机会,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应用很广的学科,家长要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价值,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小学生对于学习数学开始会感到枯燥无味,应该从多方面启发,并通过演算题目,使学生了解到数学与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经济建设及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学生可以直接应用的数学知识、技能,应尽可能地创造实际应用的机会。例如,一年级学生学了元、角、分以后,家长可以通过让孩子买小商品的办法熟悉元、角、分。高年级学了正方体、长方体等几何图形后,家长可以让孩子在家里实际测量家具、房屋等物体的面积,使他们在实地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同时让孩子感到知识学得还不够,还需要努力学习。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加深孩子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使孩子了解到生活离不开数学知识;可以提高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用结合上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

二、引导动手操作,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孩子的特点是活泼好动,他们的思维发展处于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因此,在教学或辅导时,必须创造条件,让孩子动手操作,通过摆弄学具,帮助孩子获取知识,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圆环面积计算时,先让他们动手画一个半径是6厘米的圆,并剪好,再以这个圆的圆心为圆心画一个半径小于6厘米的圆,并将它剪去,这样手中得到的就是环形。然后,可进一步引导孩子联系操作过程得出:环形面积=外圆面积-内圆面积。这种以动手操作到语言叙述,从语言叙述到导出面积公式的过程,就是由直观到抽象,由具体到概括的过程,孩子可以手脑并用,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尝到探求知识的乐趣。

三、开展竞赛活动,提高学习兴趣

第5篇

关键词 高中历史;有效学习;分析研究

历史属于基础性人文学科,承担着传授知识、揭示发展规律以及渗透思想情感教育的多重职责,对学生正确人生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有效学习方式技巧的指导,让学生学会高效学习,在单位时间内提高学习效率,更好地备考。笔者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注重深入研究学科特点以及学生特点,指导学生开展有效学习与备考,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将做简要分析。

一、明确学习基本要求,夯实历史学习能力基础

历史学习既要勤奋踏实,同时也要注重技巧捷径。学生要对学好历史的基本素质与能力具有明确的认识,针对性锻炼与提高自己,从而为历史学习成效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笔者在教学中与学生进行了共同探究,要求学生夯实“背诵、分析、探索、总结”四项能力。在背诵方面,指导学生认真记忆、高效背诵,在较多内容的记忆背诵过程中,要学会抓住

关键词 与字,可以缓解机械记忆的枯燥,提高记忆效果。学生还可以将记忆要点摘记下来,随身携带,运用学习生活的间隙时间进行学习记忆,化整为零,逐步推进,也能够提高背诵记忆的效果。在分析方面,重点对自己的联系以及测试进行分析,尤其是对错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搞清楚错误之处并进行举一反三,确保今后同类型的题目答题正确。在探究方面,应当要求学生不能完全局限与课堂学习历史,要积极拓展自己的视野,从各种书籍、刊物、网络以及电视媒体中了解与搜集历史信息,既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提高了历史学习的趣味性效果。在总结方面,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及时的反省与改进,学会总结自己历史学习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以及总结成功的学习经验,从而为自己的历史学习继续后劲。

二、开展方法技巧指导,提高学生学习掌握效果

授人以渔,能够快速提升学习成效,教师在历史教学工作中,要善于总结和推广有效的学习经验,让学生学会学习。首先,学好历史学科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有一个积淀和酝酿、表达的过程,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注意积累历史相关的知识,利用课余时间系统性地了解整个历史过程,站在全局的角度来分析问题,这样有助于学生在综合论述性题型的加大中更加突出要点和全面深入。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历史学习与巩固中发挥框架体系的作用。思维活动越清晰和具有条理性,所产生的记忆巩固效果也就更为有效,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将相关知识点与内容形成前后连贯的框架体系,层次清楚、条理分明,记忆巩固的难度降低、效果提升。如在学习秦朝的内容时,学生可以将这一章节的内容设计为一个完整的框架:秦朝的建立(时间、都城及重要人物)——统治的巩固(在政治与经济文化发展方面的具体措施)——秦朝的繁荣(具体的表现)——秦朝的衰亡(主要原因)。在这样的框架引导下,相关学习知识点能够有效融合进去,学生还可以在框架内进一步细化与分支,延伸出若干的分支问题,构成了条线与网状相结合的框架知识点结构体系。这样的学习方法技巧运用到其他章节内容的学习中,同样能够产生较好的记忆巩固效应,有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相关内容。另外,教师还要从人脑记忆规律以及先进记忆法两个方面入手,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习内容的记忆效果。在理解的基础上开展形象记忆,能够让学生记忆更为深刻与牢固。笔者要求学生在记忆的过程中,学会前后连贯记忆,不搞死记硬背,在理解中记忆。向学生介绍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正确认识人脑的记忆规律,学会分轮次阶段开展学习巩固,让学生花费最少的时间取得最佳的效果。歌谣记忆法、联想记忆法、图表记忆法、对比记忆法等各种新颖的记忆方式,可以缓解学生历史学习的压力,对学生提高记忆效果帮助较大。在一些重要法案的年份记忆时,笔者引导学生背诵一串数字来简要记忆,如“1689 1787 789 1791 1889”这一串数字,就与英国《权利法案》(1689)、美国《1787年宪法》(1787)、法国《人权宣言》(789)、法国《1791年宪法》(1791)、日本《大日本帝国宪法》(1889)等法案的记忆联系在一起,学生更容易记忆和掌握,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三、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水平

部分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思维活跃性不强,对问题的理解与分析深度、广度受限,降低了学习的有效性。笔者在教学活动中,从三个方面入手提高学生的学习有效性。首先,笔者在教学活动中改变直接灌输的模式,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课堂上出现在学生面前的是一组思考题,并没有现成的答案,需要学生与合作小组的其他成员一起进行分析研究,并相互讨论,让学生的思维活动在历史教学中活跃起来。只有实现了这样的目标,学生的思维深广度才能够得到锻炼,对问题的分析研究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才能够得到培养。其次,笔者在历史教学中注重创设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互动研究,尤其是对于学生之间出现观点不同的情况,更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各自观点的阐述,通过深入的分析来接近准确的答案,逐步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这对于学生正确理解与掌握学习内容、全面深入解题等方面都具有促进功能。另外,笔者还鼓励学生相互之间开展互助学习,一方面点评历史学习方面的不足,提出改进学习方式的建议,另一方面相互提问检查知识掌握情况,集体分析研究历史事件与人物,以及探究其中蕴含的规律等等。

第6篇

关键词:高中物理;探究式学习;探究主线

探究式学习又称探究性学习或研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也就是说,让学生自己思考做什么、怎么做。由此可以看出:探究既是学习的过程,又是学习的目的[1]。

高中物理探究式学习指学生自觉地将物理学科与现实生活情境相结合,通过观察、质疑而发现问题;再通过调查研究、分析研讨来解决问题;最后展示交流探究结果。探究式学习要求首先确定假设,进行批判、逻辑的思考,并且考虑其他可以替代的解释。学生通过探究式学习活动,获得物理知识,激发研究兴趣,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

我根据教学实践,结合教学案例,认为高中物理探究式学习应该围绕这样一个探究主线。

一、学生自主初探

学生自主初探,主要是给学生构建一个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探究的时空平台。这一环节主要涉及“问题的提出”、“假设与猜想”、“合作与交流”等探究要素。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促使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进行大胆猜想和假设。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学情境创设是否合理将直接决定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具有探究价值。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经典材料如科学轶事、科学发展史等,也可以提供一些时代信息如科技前沿等,还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或是意外的现象或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猜想与假说是探究式学习的核心,教师应适当调控学生自主初探过程,既要做到不干涉过多,又要适当引导学生提出合理的猜想与假设,不脱离探究的焦点问题。

比如:在《力的合成》一节中讲解“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数学意外:8N+11N=14N,引起学生注意。然后介绍生活现象加以解释,甲乙两个同学共提一桶水,甲同学用力8N,乙同学用力11N;而丙同学自己用14N的力就能拎起这桶水。根据数学经验,8+11=19,但这里8N和11N的共同作用力却等效于14N的作用力。引导学生理解力的合成、合力与分力及其等效性的问题。让学生根据原有的知识经验,独立思考,大胆猜想。学生思考:合力和分力到底有什么关系?猜想: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力好像比两个力的代数和小,又比两个力的差大;合力的大小好像和两个分力间的夹角有关。合力和分力关系的实质是“等效代替”,那么如何利用“等效代替”寻求合力与分力的关系呢?

学生自主初探效果分析:教学中一下子就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身边,对物理产生亲和感,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很快就产生了探究欲望,融入到既定的学习任务中。

二、师生合作共探

这一环节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制订与设计实验计划”、“进行实验与搜集证据”、“分析与论证”、“合作与交流”等探究要素。师生就提出的问题,以及猜想与假设进行研究、筛选和提炼加工,进一步结合已学过的科学知识,通过设计操作实验进行推理论证解决问题。这一环节也最能体现教师的教育智慧。教师要适时地“引而不发”,及时放手,营造宽松的民主氛围。对于学生所面对的探究目标,教师要灵活敏锐地抓住课堂瞬息万变的信息反馈,果断巧妙调控课堂,设置探究的问题链,适度地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

探究式学习一般有五种形式。

1.观察式探究。观察法是物理学习中最常用、最易掌握的一种重要方法。观察时要明确观察目标,注意变化,思考引发变化的原因,得出结论。

2.制作式探究。制作式探究首先要设计方案,再寻找材料,亲手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3.实验式探究。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是人们获取物理知识的最重要的途径。人们通过实验发现物理规律,检验物理理论与假说,开拓物理新领域。

4.理论式探究。理论式探究的过程包括:提出问题,建立假设,理论推导,检验假设,得出结论。

5.综合式探究。把观察式、制作式、实验式、理论式的探究方式有机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性的探究。

又如:采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合力与分力关系。用两个弹簧秤提起一个钩码和用一个弹簧秤提起一个钩码,记录数据。将橡皮条一端固定,使两个弹簧秤拉橡皮条另一端和一个弹簧秤拉的形变一样。通过增加钩码或改变橡皮条的形变情况,记录实验,用力的图示在纸上表示出来。在力的图示上连点画线。多组实验数据验证得出结论: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效果分析:学生较好地掌握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了学生科学精神和研究能力,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探究反思总结

教师应留有时间,让学生反思探究结果和初探时的猜想和假设是否一致,使学生思考整个探究过程,体会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进一步探究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物理问题。通过探究反思,学生能体验到科学探究的苦与乐,提高探究的兴趣和自觉性。

总之,探究性学习能揭示现象的本质,启迪学生的智慧。鼓励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思考问题,可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欲望,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基础上体验探究的乐趣,形成和发展探究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第7篇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学情景;化静为动;教学有效性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的整合是时展的要求,也是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与探索的重点. 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能克服传统教学中的不足,更有效地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下面结合教学实际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巧借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情景,提高教学有效性

所谓情境是指在课堂上教师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创设的具有一定生活体验的场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理解教材. 情境的创设可以使学生与数学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还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分析和探索问题,产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更好地建构知识体系. 而传统的教学,教师只能通过口头的说教和板书,很难创设出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情境,难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多媒体信息技术恰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多媒体多彩的图像、动态的影音,可以使创设的情境更加贴近生活,使原本抽象的数学概念更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节,教师利用多媒体在屏幕上展示天安门图片和展翅的蝴蝶动画等,唯美的图案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趁机提问:“你觉得这些图案美在哪里?在几何中称之为什么图形?”学生马上回答:因为它们对称,都称之为轴对称图形. 有效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并使其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二、巧借信息技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教学有效性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比较难于理解的问题,需要经过认真的推理,寻找条件,验证结果,有些条件的实现通过口头表达很难说清,需要花大量的时间. 对于这类问题,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有所突破,而由于多媒体形象具体、化静为动的特点,并且具有一定的可控性和交互性,如能合理应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部分清晰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顺利地解决问题. 如在教学“视图与投影”一章时,重点是掌握画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组合的一些立体图形的三视图.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出圆柱、圆锥、球三种几何体,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正面、左面、上面,并能进行比较,容易在大脑中形成深刻的印象,再利用表格展示出三种几何体三视图的画法,突出本节重点. 本节难点是组合体的三视图的画法,教师利用动画将组合体进行拆分和旋转,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立体图形的形状,从而准确地画出组合体的三视图,化难为易,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三、巧借信息技术,动态展示,提高教学有效性

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调动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的功能,由点到面,向学生呈现思维过程,极大地支持学生对逻辑推理、问题解答和数学观念的寻求与研究. 尤其是在引导学生对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概括的过程中,可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动态演示,形象揭示知识的生成过程,化抽象为具体. 如在教学“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一课,利用Flash软件设计一个可以绕着一个固定不动的大圆运动的小圆,通过动画展现其与定圆之间的外离、外切、相交、内切和内含等各种位置关系,并在其旁边显示两圆的半径(大、小圆半径R和r)数值,同时动态地显示出圆心距(d)的数值变化. 动画生动地演示,学生们在观察动画的同时充分寻找d与R,r的长度关系,容易推导出圆与圆的各种位置关系与圆的半径(R和r)及圆心距(d)有关:

① 当d > R + r 时,外离;

② 当d = R + r时,外切;

③ 当R - r < d < R + r时,相交;

④ 当d = R - r时,内切;

⑤ 当0 ≤ d < R - r时,内含.

通过动画展示思考过程,以后在解题时遇到有关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题目时,大脑便会浮出动画的展示过程,知识的条理就清晰. 这样的教学,化静为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构建开放性,激发兴趣性,体现辅.

四、巧借信息技术,培养创新能力,提高教学有效性

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判断分析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 抽象性和严密性是初中数学的特点之一,也是发展思维能力的重要因素. 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然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来源于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和对知识的观察和分析. 如在讲解整式乘法公式(a + b)2 = a2 + 2ab + b2的几何方法证明时,可设计情境:通过动态分割演示,作出两条辅助线,恰好把一块边长为(a + b)的正方形(面积为(a + b)2)分割成边长为a和b的两个正方形(面积分别为a2和b2)以及两块邻边分别为a和b的矩形(两块面积相等,均为ab),一共分成四小块,再引导学生观察分成的四块小矩形与被分的大正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上述公式巧用几何方法得到证明,而且这种证明方法形象直观,学生容易理解,足以使学生体会其证明方法的奥妙.这样不仅使学生顺利地突破了思维障碍,又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之,多媒体信息技术由于具有生动形象、内容丰富、立体动感等特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有效性,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振安.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之我见.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