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5 16:12:59
序论:在您撰写科研能力测试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 图书馆电子资源 学科能力测试系统 试题
1.引言
当今教育界普遍强调要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强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创造性的开拓、潜能的开发及综合素质的提高[1]。图书馆系统拥有丰富的资源,并且这些资源已经大量地被电子化,如何利用这些资源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考核评估,将会从很大程度上减轻教师的一些工作量。但是我们考察了河北省的很多高校,都没有有效利用这些资源。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相对浪费。如何最有效地利用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建立能力测试系统为教学服务,正是本文要研究的课题。
2.图书馆的电子资源
现代教育考察的是能力教育,重视的是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而各个学科也逐渐地将能力测试放在了首位。图书馆的大量的资源正是这种考察学生能力的最好的素材,所以有效地利用图书馆资源对学生的能力进行考核,将会成为一种新的趋势。并且以图书馆电子资源为辅助依据的学科能力测试符合教学与考试的基本原则――教考分离[2],有利用考试的科学化管理[3]。通过对能力测试系统的研究,我们发现能力是建立在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正确理解上现实的应用。而通过一种系统将学生学习的学科中的专业知识中的基本知识点和基本原理与作为现实应用中的图书馆中的电子资源进行有效地连接起来,不仅能开拓学生的视野,而且能对学生学习专业知识起到激起学生的兴趣的作用,并且能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同样对教师的科研活动也有很大的帮助。
以我校的图书馆电子资源的现状为例。我校图书馆引进了多个电子资源参考数据库如中国知网CNKI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博硕学位论文数据库等。这些数据库中的资源是以pdf或caj文件形式存在的,并且每篇文章均有相应的XML链接。这样在搜索每个相关的专业词汇时,就会产生一个巨大的搜索联系关联网。这些关联网是通过XML链接所连接在一起的,其中的一些知识点的匹配是通过行业专家进行匹配的。正是由于这些链接,构成了电子资源所具有的内在联系性,而我们的系统也正好可以利用这种相互的关联性,并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建立能力系统的数据依靠。因为这些期刊里面的学科文章一般是现实的先进成果或先进思想,所以利用这些资源考察学生的能力,很适宜。
3.能力测试系统的构架原理
能力测试系统应该是一个开放式的系统,能对于出现的新知识和新应用对系统进行更新。另外,系统应该具有灵活的结构,通过专家对系统中各个知识点的联系进行修正。通过对图书馆电子资源的深入分析及参考很多考试系统后,我们建立了学科能力测试系统的整体构架,如图1所示。依据此构架便能形成一个具有和现实同步更新的一个开放的结构系统。
其中学科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库可以采用关系数据库来建设,通过学科的专家和教师对本学科和教授的课程中的知识点和原理进行整理,而得到一个关系数据库的形式。关系数据库中的表的结构可以采取关键词和简短解释的结构。这样形成的关系数据库具有很强的可操控性,使得系统对各个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为考察索引去形成相关测试题目的源头。
自动匹配程序通过一些算法并利用电子资源中关键词、检索项等WEB接口形成一种学科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库与电子资源的对应联系,依据这种对应联系,可以实现针对学科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库中的词条为关键词的电子资源数据的搜索。其查询算法可以采用有限深度的广度搜索,即通过限定搜索的最大深度,对各个XML链接进行搜索,并通过在搜索中建立标识,防止重复搜索,从而一旦有新的电子资源加入后,系统自动启动匹配程序,并通过匹配形成一棵棵的搜索树,其结构如图2所示。这些搜索树的根节点即为学科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库中的词条,而叶子结点则为对应的电子资源。自动匹配程序,通过数据库操作语言将这些对应关系记录在粗匹配库中。从整体上来看,自动匹配程序将搜索出来的结构集合形成一个数据库,称之为粗匹配库,通过这一步,已经利用电子资源中的行业专家的联系,将知识点与新领域的资源建立了联系。
专家系统是学校的专业教师的系统入口处,其目的是人为校正系统中的一些不恰当的匹配,经过专家系统的修整,粗匹配库中的关联将放入到准确匹配库中。准确匹配库是图书馆电子资源与知识点的准确可靠的联系的核心数据库。
能力测试题目生成系统是系统的输出点,也是体现系统智能性的部分。将准确匹配库中的资源和学科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库中的词条进行结合,按照一些个算法进行组合,形成题目。这些个组合的算法中有语义分析程序、语句形成程序等组成。通过对相应知识点的考核,运用语义分析程序,以准确匹配库为基准,找出其中的关键语句,从而形成一些候选的题目。根据这些候选的题目,可以形成选择题、填空题、能力题等很多试题形式,而卷面的设定、题目分值的量化[4]等可以出完题目后由专业的教师进行量化。
4.结语
对图书馆电子资源的有效利用,一直是图书情报专业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而学科能力测试系统直接将这种电子资源应用于学生的考试中,这在实践上的意义重大。它有可能导致考试的概念发生一些重大的变化,对整个学校的教学科研产生一些不可低估的重要影响。当然我们对这方面的研究还是十分初步的,但是相信,这一研究前景光明,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谢立新,胡良书.试卷设计科学性思考[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6,6:81-84.
[2]李静,岳桂华.搞好题库建设保证考试质量[J].药学教育.1995,11,(1):53-55.
[3]曹永兵,高平挥,程明和.药理学试题库的科学建立[J].药学教育,2004,3:34-35.
关键词:工科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5)01002102现今工科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普遍偏低,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必须拥有数量众多的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才能在风云变幻的世界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此,普通高等工科学校的责任就是培养并造就一批具有竞争性、高素质、高质量的工程技术人才,工科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我国跨世纪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不断改革发展的趋势。
[S2][10][SZ]1[SBZ]我国工科大学生实践能力的现状[5"SS]
现代大学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随着世界工业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已经来临,高等教育培养质量代表着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潜力,如何培养工科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是当代教育最大的核心所在。当前,我国工科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普遍较差,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1企业对工科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评价不高
工科毕业生在校期学习了专业学科理论知识,但是不能把所学与具体工作实际相结合。同时,对企业生产模式熟悉较慢,甚至不熟悉,再加上不愿意深入去研究企业的生产实际,又不能虚心地与企业技术管理干部及工人进行沟通,有的毕业生已经工作两三年还不能独立承担工作任务。基本技能不过硬,如做图软件的应用、技术文件的总结等基本功不扎实,也没有养成用图形、图表进行交流和表达设计方案、技术思想的习惯,缺乏吃苦耐劳精神,不愿意到科研和生产一线去工作等等。
企业希望大学生能深入了解社会,端正就业态度;了解社会目前的情况,及时调整就业心态,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提高自身素质,多参加社会实践,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务实勤奋。
12工科大学生就业困难
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大学生就业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而开展大学生创新实践教育是高等教育的迫切要求,也是破解当前就业难问题的重要途径。现在的大学毕业生中,只有能够充分满足并能尽快适应用人单位需求的人才才有竞争的优势。现今企业招聘大学毕业生时,最看重的是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其次为“潜力”,再次为“品德”。
每年应届毕业生在就业时,都要参加各种各样的招聘会,有的企业走进校园举办专场招聘会,各高校的学生通过网络,了解到招聘信息后,纷纷到招聘地点去投简历,有的学生甚至把自己的简历做成像宣传单一样,向各企业投放,但是真正能够收到企业面试信息的却很少。这一方面说明学生不了解企业的基本情况,盲目地投简历,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不知道自己将来想要做什么,能否胜任企业的工作;另一方面,在就业之前,没有充分对在校期间完成的各项学习任务进行归纳总结,其中包括:国家对学生要求的外语及计算机等级考核是否合格、在校期间参加的各项实践活动、国家级或省(校)级各类创新能力赛等。以上几方面原因导致毕业生被企业拒之门外。
近几年佳木斯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如下:(1)格力空调公司首先要通过招聘网页中的能力测试题(基本上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题目),对学生进行测试,通过后才能进入面试阶段,学校今年有5名同学在网上答题,其中有3人不过关,没有得到面试的机会;(2)长城汽车公司在笔试中,出一些行测题目,目的是要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笔试后才能进入面试。佳木斯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学生近三年共有25人签约长城汽车公司,这些学生都是通过该公司层层面试选的,通过对这些学生走访,学校了解到了现今企业需要什么人才,为下一步重新制定培养方案奠定了理论基础。还有些企业在招聘学生时会出一些工程实践的题目,目的是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虽然大部分学生在校期间成绩相当好,但在公司笔试及工程实践能力测试中却不能通过,说明当前我国工科大学生的实践及综合能力普遍偏低,而导致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S2][10][SZ]2[SBZ]工科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案的确定[5"SS]
我国现今工科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如下图所示,各工科院校都对培养方案进行了相关的修订,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课程设置不能与具体实践相结合,专业工程实践比较少,造成学生在就业后不能很快地适应所签工作的需要,这主要是培养目标出现偏差造成的。
由于人们大多狭义地理解实践能力就是动手能力、操作能力,所以一些工科教师认为学生的实践能力应该通过实践教学活动来培养,而忽视了课堂教学活动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所以制定好培养方案,是所有工科院校面临的主要问题。佳木斯大学针对国家教育部专业骨干课程调整文件,对毕业生进行了走访,与有关用人单位进行沟通,修订了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主要加强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增加了实践环节的周次,在选修课中注重现今的企业对本专业的需求。基于以上情况, 2012—2014年,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连续三年对培养方案进行了修定。针对实践能力培养,2014年制定的修定培养方案如表1所示。[6][J1][6SS]表1[JZ][5"]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6SS][J2][BG(!][BDFG2,W4,13,4,4,4W]序号实 践 名 称学 期周 数备 注[BDG12,W4,13ZQ2,4,4,4W]1金工实习42周[B]2机械综合课程设计52周[B]3驾驶实习71周[B]4专业测试实习72周[B]5专业课程设计73周[B]6生产实习82周[B]7毕业设计813周[B]8工程制图测绘短Ⅰ1周[B]9专业认知实习短Ⅰ1周[B]10金工实习C短Ⅱ2周[B]11科技创新与科研训练实习短Ⅱ2周[B]12专业综合实训短Ⅲ1周[B]13发动机拆装与锅炉运行实习短Ⅲ3周[BG)F][J0][5"SS][J5/9]设置实践性教学环节时,在原有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增加了带“”的实践环节,同时增加了实践学时,如表2所示。[6][J1][6SS]表2[JZ][5"]学分要求及学时比例[6SS][J2][BG(!][BDFG2,W14,4,6,5W]课 程 模 块学 分学 时学时比例[BDG12]通识教育课程497762915%[B]学科基础课程5511184200%[BDG42,W6,23W]专业课程[ZB(][BDWG12,W8,4,6,5W]专业必修课3255582096%[BDG12]专业选修课105210[G2]789%[B]实践性教学环节3838周[ZB)W][BDG12,W14,4,6,5W]合计1852662+38周[BG)F][J0][5"SS][J5/9]佳木斯大学通过对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重新修定,使毕业生掌握了工程热物理、机械学和电子控制技术的综合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从事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设计开发、制造、运行和管理的基本能力,有良好的适应性和继续深造的基础,符合教育部对本科教学的基本要求。同时,能够更好地满足企业的需要,避免学生到企业中不能够适应企业的工作,为国家培养出了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人才。
【关键词】独立学院;教师科研能力;对策研究
0 引言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学院已经进入本科教育的层次。本科教育具有学科性的教育的性质,从事科研的初步能力已成为本科毕业生的素质要求。科学研究,从根本上说,是高等学校的重要职能之一,科研能力提升是学校内涵建设及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战略要求[1]。目前我国独立学院普遍的问题是在科研薄弱,这将严重影响未来办学水平的提高。因此,独立学院必须结合自身科研工作现状和办学特点,明确定位科研发展目标。依托教学求生存,借力科研求发展,力争把学校做大、做强。
1 本科层次独立学院中科研工作地位
作为高教主体的本科教育,其教学质量影响整个高等教育的质量。我国《高等教育法》规定,本科教育应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所学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
独立学院本科教育虽强调产学研结合,但重点在“产学”,相对重点本科院校的强调科研还是有差距的。独立学院本科教育须把科研工作放在应有的位置,结合实践教学的良好平台搞好科研工作,促进学校全面长远发展。
2 独立学院的科研工作现状
促进独立学院的科研工作,应当对学校科研中存在的问题做深入分析。一般而言,办学质量高的独立学院,教学质量始终位于最重要的位置,也会伴随开展一些探讨学院教育规律的教学研究活动,对教学工作确实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总体看,独立学院的科研工作还存在较大的问题和困难。
2.1 教育观念偏差
对于本科层次教育的科研工作地位及学校在科研方面该如何布局,部分单位未能深入考虑。少部分人认识上存在偏差,认为独立学院定位于教学应用型,教学工作是学校的工作中心。一些人把科研与教学对立并割裂开,认为对科研的重视会冲击教学工作这个中心。其实,独立学院的“研”是“产”与“学”之间必不可少的桥梁,不仅可以研究社会需求、新技术新产品、特有的教育对象,还可以研究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
2.2 科研师资队伍薄弱
独立学院尚未形成一支兼具教学与科研能力的师资队伍[2]。队伍主要成员是兼职教师,少部分的专职教师年龄结构年轻化,科研功底不够坚实,积累有限,短时间内难于提高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兼职教师中的中青年骨干教师本身科研教学任务繁重,而老教授往往因年龄较大,精力不足,难以形成科研动力。科研工作的“传、帮、带”的作用发挥有限。
2.3 教学科研矛盾激化
许多教师的教学任务重,教学工作的压力常常使之有心无力去承担并高质量完成科研任务。部分独立学院对于教学的中心位置重视有余,对科研应有的地位给予不足,这进一步激化了教学与科研工作间的矛盾。
2.4 科研体制不完善
独立学院对教师科研数量和质量未形成有效考核指标[3],缺乏有力度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教师自我意识不足,往往缺少科研的压力与动力,难以在工作中形成教学科研紧密结合的工作团队。另外教师外出培训和参加科研会议获取科研信息的机会少。
2.5 科研管理不够规范
缺乏宏观指导和长期规划的科研管理随意性大;科研管理部门对科研立项和科研成果的监督力度不足;科研专题培训与指导不足;科研经费严重匮乏;对于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开发重视不够。
2.6 科研软硬件条件差
独立学院投资的硬件设备主要满足教学的必须工作,能用于科研的仪器设备不多,即便有了也档次不高。另外,科研需要的图书资料量少、更新慢,难以达到科研工作基本要求。多数独立学院对科研的投入远不能满足教师的科研需求。从外部环境看,上级部门对独立学院教师的科研工作重视不足,部分环节中还可能得不到公正、平等的对待。与公立高校相比,科研立项困难或立项无经费。另外,独立学院缺乏科研成果发表平台。独立学院运营的学报少,想在较高层次刊物上发表科研成果,常常耗时且费用高,即使论文水平已达到这些出版物的要求。
3 教学促科研,稳步推进独立学院的科研工作可持续发展
针对独立学院的科研现状与基本情况,首先应确定基本开展思路:围绕教学工作开展科研。从科研实践看,立足于教学的科研,对于一些缺乏科研经验的年轻教师较易接受。能较快培养对教学活动的研究、总结、推广的意识,并把这些问题上升到探讨教学规律的高度,让探讨研究的成果因得到公开发表而效益最大化。围绕教学的科研活动无需大量先进仪器设备,经费投入较少。多数情况下,可利用现有教学设施。这与独立学院的财务状况较适应。
立足于教学的科研活动,其具体含义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3.1 立足教学需要发掘科研项目
首先,本科教学离不开科研。本科教学内容应当是本专业前沿的技术理论知识,要随学科的发展而更新,并与其他高校、甚至其他国家相同专业的教学内容大体相当。前沿科学知识是科研的成果。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知识的更新、扩展速度加快。技术进步周期缩短。所以,高校的教学内容应随本学科的科研成果而不断丰富、充实、更新。教师须掌握前沿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教师基于本专业的新知识、新进展,才能在教学中高屋建瓴,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其次,高校教学法研究利于教学。不同的课程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阶段的教学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能否根据不同的教学阶段、教学对象、教材内容的特点,钻研适宜的教学方法,对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性。再次,独立学院有自身的教学特点和规律,如何通过对现有教学条件的优化,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也是很有意义的工作。
3.2 依据教学内容开展科研项目
教师应立足本专业教学内容,根据各专业知识内容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点的不同选择合适科研方向和题目。将教学内容与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结合的科研成果,可以为教学补充生动内容,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3.3 利用教学现有条件选择科研内容
独立学院普遍条件差,设备条件不足。从自身条件出发,有所为有所不为,才有可能保证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科研对仪器设备虽有一定的要求,但充分发挥出人的主观能动性,以简陋设备做出好的工作是完全可能的。大量中、小项目和应用型项目没有人做,或者虽有人做过但仍然存在不少空白点,独立学院利用自身应用型专业较多,与区域性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接触较多的优势,可以找到不少科研课题的切入点。这是独立学院年轻教师尽快积累科研经验、取得初步成果从而增强信心的有效途径。
3.4 建立教学科研互促机制
教学科研的协同效应不容忽视,若能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增设科研鼓励和推动的指标,而在科研考核中对于结合教学内容的科研予以奖励,必定能提高科研工作内在动力。
【参考文献】
[1]闫志刚,张韦韦.2013年中国教育“盘点”[J].教育与职业,2014,01:20-29.
一、小学科学课教学方式的现状
(一)实验教学过程当中教师的实验指导过细
科学实验课的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引发学生的自主思考。但是在当前的小学科学实验课中,部分教师为了孩子能够更好地完成实验的内容,将孩子在实验过程中需要用的器具准备得过于完备,孩子的实验过程过于顺畅,孩子只需要按照老师的步骤进行,就能够完成实验。虽然实验进行得很顺利,但是整个课程的最重要的环节应该是孩子进行准备和操作的全过程,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好多老师过细的指导,使得学生只是感受到了实验的结果,对于过程的理解却不透彻,这种方式,对于教学来说,效用是极其低下的。
(二)教师过多地干涉实验过程
众所周知,爱迪生进行了上千次的实验,才发明了灯泡。在学生实验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常常会对于学生的失败案例,给予直接帮助,学生实验失败后,老师直接帮助学生操作,使其达到最终的效果,却不是给予学生指出问题的所在,让学生自己进行更正,从而继续实验直到实验成功,虽然这种方式加快了教学的速度,但是却使得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丧失了很多乐趣,以及发现问题的可能,学生无法享受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这对于学生来说,很打击其积极性。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多地干涉实验过程对于学生实验课的进行也有着不利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注重实验现象和结论
科学实验的教学不单单是让学生学习到本次教学内容的最终结论,而是希望学生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能够获得结论的原理所在,但是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当中却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只是强化学生的实验现象,对于过程的原理讲解较少,学生最终获得的知识其实和在理论课上得到的知识相差不多。
二、提高科学实验课学生动手能力的策略
(一)设疑激趣,营造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的良好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学生的科学实验教学过程当中。首先给予学生一个问题,引发其思考,然后使得学生获得积极的学习兴趣。以小学科学实验课中的《空气在哪里》一课为例,首先可以向学生提问,问学生谁知道“空间在哪里”,在学生们的回答中,对每一个回答者都给予肯定,并且提问学生是在空间中怎么存在的,并且要求做出解释。然后做一个实验,来向学生证明空气的存在性。准备好一个盆,水和一个杯子,为了证明空气的存在性,以及空气占据着一定的空间,做一个实验,将空杯子倒置在水中,水平下降,则可以看到水位在上升,那么水没有多,多出来的体积是怎么回事呢?这时候可以让学生自己做实验,得出结论:空气占据了一定的空间,将水原来的位置给占据了,所以水会上升。对于空气这种讲起来相对抽象的事物来说,对学生的起初讲解一定要生动有趣,才会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进行课程之后的内容。
(二)明确教学目标,把握好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的方向
科学实验教学相对于小学生来说,更主要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对于学习兴趣的培养,是让学生在实验和学习的过程中增强发现意识,并且提高学生的自我动手能力,所以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教师不应该过多地参与,而是要激发学生自己动手的兴趣,并提高其能力。像《空气在哪里》一文,老师只要给学生一个开端就可以了,之后的想象留给学生,在做完水和杯子的实验后,要帮助学生们发挥想象,让学生自己想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证明空气的存在,并且占据着一定的空间。如果学生想不出来,也不要进行直接的讲述,要进行学生思想的引导,比如气球、风等等。所以,科学实验课的教学目标不是仅仅让孩子学到东西,而是使得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或是思考得到东西,这才是学生上科学实验课的最重要意义。
(三)完善教学素材,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空间
学生的一节科学实验课的教学内容肯定不是一两个例子就能完成的,教师要准备好较多的实验器材,统一放在教室内,让学生自己选择有用的器材进行本节课的实验内容。仍以《空气在哪里》为例,在进行空气的探索和证明的过程中,让学生选择教室内可以证明的器具,并且一一地示范。分成几个科研小组,将各个方案以团队的形式进行总结,分别归类。写下自己小组一共有几种方式可以证明,并写下大致的证明过程以及实验操作过程。空气无处不在,证明的方式也多种多样,不断地引导学生,让学生引发自我思考,进行小组内的讨论,并且亲自做实验。这样就达到既提高学生积极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得科学实验课真正具有实际教学意义。
(四)加强科学实验课的交流互动
加强科学实验课的交流互动,不只是进行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更重要的是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的知识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的趣味性和深刻性。然而最深刻的记忆来自于学生自我知识发现的肯定―否定―再肯定的过程。在科学实验课上,分好的小组要进行互相辩论(以《空气在哪里为例》)。对于对方或是其他小组实验的质疑和确认,若是证明的结果正确,则可以进行其实验不足之处的辩论。总之,就是在对方或是自己的实验过程和结果或是条件上进行假设,制造问题,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这样下来,学生在这一堂科学实验课当中,就经历了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问题的验证、问题的否定、问题的修正等等众多环节,而且都是学生亲自经历的,这种状态下学生所得到的知识是牢靠的、深刻的。
三、结语
关键词:实验室 效能利用 策略研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教学过程中更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勇于探究、勤于动手,因此,实验室的利用状况直接影响着小学科学教学的质量。但实验室的管理和利用现状不尽如人意。本文简要分析实验室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实验室的效能利用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一、当前实验室利用存在的问题
1.受到实验室人员、管理、机制等限制,实验室开放的时间短,功能性较单一
实验室基本上只对实验课开放,学生进行课后拓展实验或其他学科需要实验验证时,无法进行。
2.实验室的空间布局固定、器材摆放整齐有序,但缺少生机和灵活性
如标本、模型大多锁在橱柜里,成为摆设,学生只能看、不能动;实验室每天都是相同的课桌、墙壁,缺少变化和生机。
3.科学教师既是任课教师也是实验室管理员
科学课程要求教师带领学生开展各种活动,需要为学生准备大量活动器材和实物材料,自制教具学具;科学教师一般还要负责管理科学教室、科学实验室及教学仪器,这需占用大量时间和精力。因此,在实验室管理方面,明显人员短缺、精力不足。
二、解决措施
1.时间方面
把单一功能的实验室改造成为多种学科服务的基地。实验室实行全天候开放,使用实验室的教师担负主要责任,科学教师负责协调,只要时间不冲突,实验室可以为语文、数学、英语等其他课程中涉及自然科学的内容或学生课外科技兴趣活动小组服务,充分利用实验室。
2.空间方面
实验室的座位布置成“讨论式”,几个学生一组,共同围着一张多边形桌子,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交流合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验室摆放的模型、标本附上相应的说明,让学生在观察时能了解其特点、功能等知识。
实验室的墙壁上设置一些可更换的游戏挂图,如“测试盲点”“请你搭建一个最结实的支架”“找不同”等,让学生在玩乐中引发探究科学的兴趣。另外,还可以设置问题专栏,让学生将实验活动或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难题或疑问写在问题栏上,向同学或老师征求答案,加强学习的互动性。
实验室设置学生自我展示的平台,如在通风、见光的地方摆放一些学生栽种的花草,在墙边的橱窗定期展示学生收集的资料、制作的标本,以及小发明、小制作等。
3.设备方面
加强和改进实验室装备,如电脑、音响、投影仪、电子白板等现代化教学仪器的配置和使用将大大优化教学设备,提高教学效果。传统的课堂对话和独白往往显得苍白无力,而电脑、音响、投影所带来的视觉和听觉的冲击,会带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学习过程也将变得生动而有趣。
及时更换或添加与教材配套、与生活贴近的实验器材。实验器材是为教学服务的,但是现有的仪器设备并不能完全满足探究教学的要求。一方面,需要对原有的仪器进行改造,设计和开发一些新的实验器件;另一方面,探究性学习要求提供的活动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因此要开发多种形式的实验资源。
4.人力方面
要保证科学课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做好教学及辅导工作。学校领导应充分认识科学教师工作的重要性,应在排课、进修、工资待遇、职称评定等方面与其他学科同等对待。
教师应积极提高自身的管理素质,消化吸收多所名校经验,广泛听取学生意见,多参加实验室管理培训,按照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的方式来管理实验室。每班选定几名认真的学生轮流到实验室,负责清洁、整理、维护等工作。学生参与了实验室的管理,既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强度,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取得的实效
1.改变了教学观念
实验室的效能利用的讨论过程,本身对教学的理念及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此期间,我校《科学实验室效能利用策略研究》成功申报“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2006年度专项课题《中小学教育装备效益研究》的子课题,并在中央电化教育馆立项。
2.提高了实验室开放的效率
实验室从粗犷到相对完善的一年内,除完成了常规的小学科学教学、实验外,还成了校科技社团的活动基地,其他各科教学的辅助场所。
3.激发了师生的积极性
通过实验室空间、设备的优化,管理中增加学生的参与,教师教学和管理水平越来越高,学生完成实验的热情逐步高涨。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实现实验室的效能利用,从而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科学意识和创新精神提供保障,是每一个实验室工作者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参考文献:
[1]张高明.实验室体制改革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1.18:(1)1~3.
小学科学实验课上教师要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来引导学生做科学实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并时常对学生进行实验测试来强化对学生的考核。
一、创设具体情境进行能力测评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处理问题的实践能力。学生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给学生更多的自由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自己去领悟。教师要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主动性,采用各种策略激发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科学实验教学若脱离了具体的情境便会失去生命力,一堂脱离生活具体情境的课堂教师无法看到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也无法展开对学生的能力测评。因此,小学科学教师要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来激发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好奇心,教师可以通过课外授课来让学生参与到课外科学实验中去,课外实验课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率,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科学实验能力测评。例如,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为“太阳运动过程中影子的变化”。教师可以选择一个阳光明媚的天气带领学生去校园里观察太阳照耀下影子的变化情况,在实验开始前教师可以先对班里的同学进行分组,然后向学生提出实验要求,并选择一个参照物记录其影子的变化。每个小组的人在实验中要分工协作,一部分人记录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另外一部分人记录影子的长短和太阳的高度的关系。在学生真正展开实验时,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然后根据学生个人的表现以及小组成员总的表现来对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这四个等级。通过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情境进行实验能力测评有利于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同时通过实验能力测评也帮助学生时常反思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从而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抓住课堂机会进行能力测评
学生学习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教师要充分抓住这段学习时间进行能力测评。观察是教师发现学生学习问题的前提,小学科学教师通过细心观察学生在科学实验课上的表现从而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然后对症下药,耐心辅导学生并全面地评价学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在课堂上表现活跃的学生头脑灵活,善于表现自己,但是在课堂上表现不积极的学生,或许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的建议又或者他们对科学学习不感兴趣,教师根据这些学生的课堂表现对症下药,对于课堂表现积极的学生,教师可以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他们,并给他们一些小奖品。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布置一些任务:例如,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的“温度计的使用”,教师可以让学生使用温度计去测量温度不同的水的温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自主探究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了解温度计的基本构造,并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在学生测试水温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操作步骤来对学生进行能力测评,水温测试的步骤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温度计主要由三部分构成:玻璃泡、玻璃管、刻度,学生在使用时,手拿温度计的上部。第二,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水中,不要接触容器壁。第三,3~5分钟后,等温度计的液柱静止后,读出温度。第四,读数时,温度计不能拿出水面,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持平。小学生的科学能力水平可以从温度计实验的步骤掌握情况看出,能把四个步骤都熟练掌握的学生显然具有较好的科学实验能力。
三、通过考试进行能力测评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多媒体网络技术经过不断发展其功能越来越多样化。对小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进行测试可以采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展开。每个学期可以进行三次测试,分别为开学摸底测试,期中测试,期末测试。开学摸底测试的目的是让学生对自己上学期以及假期的科学学习有个了解,以便及时发现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在新学期开始时能够对本学期的学习有个全面的规划。期中测试的目的是对开学所做的学习计划的检测,发现问题及时调整计划以便在期末测试中取得佳绩。期末测试的目的是对整个学期学习的反馈,收获努力的成果,给自己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画上完美的句号。
考试进行方式为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具体为教师带领学生去机房,每个学生可以有一台电脑,教师通过教师网上系统平台将考卷以文档的形式发到每一个同学的电脑上,然后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将考卷做完,如果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做完系统将会自动给学生提交,这样学生有了考试时间的限制就会在规定时间内全神贯注地进行测试。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展开科学实验测试方便了教师的工作,简化了教师对学生管理的方式,给教师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另外,在每次测试完后教师要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对学生的成绩做个全面的分析。多媒体网络技术可以将学生的总成绩迅速呈现在Excel表格上,也可以将学生各个题型的得分通过图表的形式更直观地展现在教师的眼前。同时多媒体网络也可以将三次考试成绩做个具体的对比,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数字看出学生是否有进步。对于在三次测试中成绩一直都很优异的同学,教师自然可以判定他具有较高的科学实验能力,对于成绩不理想或者成绩一直退步的同学教师要及时给他们敲响警钟,并给他们分析成绩不理想的原因,对症下药学习效果才会更好。
关键词:教学科研能力;大学教师;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0-0035-02
目前我国高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青年教师无瑕顾及教学,导致教学能力较差,教师队伍教学科研能力整体不高,因此如何提高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是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教学与科研并重导向型办学体制代表了高校改革发展的一种趋势[1]。决定高校教育质量及学科发展与创新的关键是拥有一支综合素质高的教师队伍。青年教师如何更新观念,如何使自己迅速成为教学研究中间力量,如何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实用性创新人才,迅速全面提高自己的教学科研能力,这是值得思考。科研一方面对提高教师全方位素质和教学研究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对教学质量的提供也有重要的作用[2]。因此,青年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的提升,对保障国家整个科技事业创新以及高等学校教学研究、科学研究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3]。
本文从以下几方面探究借助团队平台提升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的有效策略,适应时代教育教学发展,全面提高人才培育质量。
1.充分利用老教授人才资源,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建立教学科研帮带制度。要为每一位青年教师配备一名学术造诣深厚、教学科研能力突出的学者,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指导青年教师如何搞好教学科研,如何申报项目,如何获取第一手教学科研信息等,无论是从教学科研论文的选题和撰写、课题的申报,还是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一些细节都需要对青年教师进行全方位的指导。以老带新是一种见效快、易操作的师资和科研培训方式。老教授在教学科研中发挥指路作用,促使他们快速成长;青年教师思考问题的新思路,也会带给老教师一定启发,这种交互影响,必将带动团队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2.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教学队伍即是科研队伍,注重教学科研团队建设,多出高层次精品。为了缓解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难以并重这一矛盾,要有意识地树立一种团队攻关意识,尽快培养和组建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教学科研研究团队,为教师提供一个交流经验、反思教学和探讨问题的平台、营造相互取长补短科研氛围,将教学和科研相结合,教学团队也是科研团队,使教学和科研并进,教师能够把科研思路转换为现实,并将研究成果在课堂教学中有所体现,增加专业知识的先进性、新颖性、应用性,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和补充。团队中的每一位教师都从自我做起、相互协作,教学科研相结合既能保证教师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又促进教师积极投身科研工作,使得教师的综合素质逐步得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迅速提升。
3.合理安排教学任务,从教学中寻找研究课题,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从课堂教学中寻求教学科研课题,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这样既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还有利于优化和提高教学团队的素质,为将来申请高层次教学科研项目奠定基础。在结合教学寻求科研课题的主导思想下,团队围绕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和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积极思考、认真考证并申请立项,研究课题都来源于教学,所以完成起来目的性强,教师将教学中经验性的东西进一步梳理和深入研究,在实践中不断验证和改进,最终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回馈给学生。
4.抓住学科建设,引导教师在学科建设中提升教学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学科是大学的基本元素,教学和科学研究又是整个学科建设的两大支柱,必须协调发展。以建设学科为中心,在教师中明确“教为基础,研为发展”的思想。从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角度认清学科建设的必要性。只有教师教学水平和科学研究能力两大支柱的真正提高,学科才算得到真正发展。因此,发展学科建设在引导教师在教学、科研成长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青年教师要抓住学科建设机遇,充分利用自身的特长,强化自身综合素质建设,以实现教学、科研水平的真正提升。
5.青年教师要注重自身教学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高校既是培养高素质满足社会需求人才的基地,也是知识创新、思维创新、创新能力培养的场所。这就要求青年教师不仅要有创新视野,还要能够及时捕捉最新的知识信息,并善于把他们融进自身的教学科研中,能够获得具有创新理念较高水平的教学科研成果。学校要为青年教师营造一个有利于教学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的良好环境,帮助青年教师建立创新意识,在创新中谋求自身发展,提升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的创新能力。为此,必须号召青年教师创造性的进行学习,做研究型教师,成为善于学习、善于研究的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潜质从事教学研究、科学研究的创新人才,真正实现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也就是最终实现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符合社会需要创新人才的培养。因为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能力的学生,首先要有具备创新意识和能力教师。
6.完善奖励机制,加大经费投入,激发青年教师研究热情。工作的环境与事业的成功是留住人心的关键。青年教师希望学校能够提供给他们展示风采、表现才能的机会和平台,希望他们的工作表现、工作成绩、个人价值得到肯定和尊重,希望学校加强对他们的培养。合理的激励机制是激发青年教师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热情与兴趣的重要前提。通过举办青年教师理论教学大奖赛、实验教学大奖赛、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大奖赛、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大奖赛等,建立一个公平科学的奖励机制,直接与薪酬、晋职、晋级、教学、科研资源分配上密切相关,达到肯定先进、否定后进、促进中间,最终实现调动全体教师教学研究、科学研究积极性的目的。
7.坚持正确价值观导向,倡导把优异教学科研成果作为人生价值的体现,增强工作责任。大部分青年教师思想活跃、思维敏捷、易于接受新思想、新事物,积极向上,价值观多元化,只有很少部分青年教师对本质工作责任感淡薄,思想消极、没有信念,个人利益至上,需要加强对他们的正确引导,传递正能量。帮助他们理解、认识教师职业的真正内涵,教师的行为规范,懂得教师的人生真正价值所在,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明白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对社会的价值,把完美工作当作实现自身价值的有效途径。坚持正确价值观导向,倡导把优异教学科研成果作为人生价值的体现,弘扬正气、不图回报、大功无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8.青年教师应自觉的不断完善和提升教学研究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青年教师应该树立参与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活动的意识和觉悟,强化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的信心和勇气,敢于面对一切挑战,通过认真、细心、坚持不懈的教学科研活动不断完善和提升教学研究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增强从事教学研究、科学研究的自觉性。通过自身挖潜,明确主攻方向,找到一条既适合自身发展又有益于社会需求的教学研究、科学研究道路。此外,青年教师应加强学习、交流,开阔眼界,增强捕捉信息完善学科结构的能力、勤于思考发现问题的能力、勇于攻关解决学术难题的能力、开拓创新探寻全新解决方案的能力、成果转化为有价值的教学经验、教学资源的能力,即通过交流学习不断完善和提升教学研究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9.对教学研究及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性要有足够的认识。教学研究和科研研究对教师所从事的教学工作,毋庸置疑在明晰教学思路、科学设计课堂教学、创新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明确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拓宽专业知识、深化知识内涵、实现教学反思、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整体教学科研学术水平等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同时,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工作在引领学科发展、充实学科内容、完善学科结构、健全学科体系、促进学科建设、培育应用人才、增强创新竞争能力、完善自身知识更新能力等方面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教师只有对教学研究及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性有了足够的认识,才能更加自觉地去思考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并积极主动地寻求解决之法,教师自身的素养和能力自然得以大幅度提升。
综上所述,只有对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工作重要性有足够的认识,强化对有潜质青年教师的教育培养力度,不断创出良好的教学科研条件和氛围,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及时把研究成果应用到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更新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习惯性反思自己的教学科研,不再简单的为教书而教书,为科研而科研,而是应该将二者合理结合起来,真正做到“教学研究是科学研究的基础,科学研究是教学研究的保障”,教学研究、科学研究水平共同提高,最终才能实现教学研究与科学研究的良性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更好地促进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的提升,进而带动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高效率地实现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韦朝毅.独立学院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J].教师教育论坛,201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