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风险防控应急预案范文

时间:2023-07-05 16:12:59

序论:在您撰写风险防控应急预案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风险防控应急预案

第1篇

为了认真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建立健全应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防控的应急机制,有效预防、积极应对、及时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最大限度减少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危害,保障全镇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与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目标

1.以人为本:把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稳定社会秩序作为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本着救人优先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

2.快速反应: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对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要作出快速反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严格控制事故发展,有效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3.分级管理:根据引发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原因、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坚持统一领导、属地管理、预防为主、分级负责的原则,实行应急指挥机构统一指挥的应急工作机制。

4.预防为主: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监测、预警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日常监测,及时分析、评估和预警。

二、应急指挥体系与职责

1.领导机构和职责

成立XX镇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应急领导小组,由党委副书记、镇长XX任组长,分管市场监督管理的副镇长XX任副组长,成员由党建办公室主任XX、卫生院院长XX、农业服务中心主任XX、安全办公室主任XX、交管站站长XX、民政办负责人XX、市场管理站负责人XX、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XX、林业工作人员刘新建、各村主要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农业服务中心,XX任办公室主任,XX、XX负责日常办公。

主要职责:

(1)领导、组织、协调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2)负责事故应急救援重大事项的决策;

(3)向XX县政府、县应急指挥部报告事故及事故应急处置情况;

(4)完成县委、县政府和县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他任务。

2.工作机构和职责

领导小组下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办公室,办公室主要负责全镇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信息收集、分析、报告、通报、处理工作;组织协调相关成员单位应急处置工作,及时有效地控制事故,防止蔓延扩大;完成镇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任务。

3.工作小组

(1)事故调查处理组

根据事故发生原因和环节,由镇农产品质量安全办公室牵头,党建办、党政办、镇农业服务中心、镇食药、安办、社会事务办、镇卫生院、等单位负责,深入调查事故发生原因,做出调查结论,提出控制措施和防范意见;组织协调事故发生地实施救援工作。

(2)后勤保障组

由镇财政所、劳动和社会保障办牵头,负责筹措重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经费、设施、设备和物资的组织协调。

三、预防和预警机制

各村委员会、镇级各单位和辖区内农业企业要结合实际,组织开展日常监测和现场督查工作,发现有违规、违法行为的要及时逐级上报,任何单位和个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不得瞒报、迟报、漏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迟报、谎报,不得阻碍他人报告。

四、加大宣传力度

各村民委员会、镇级单位和辖区内农业企业要利用广播、标语、宣传栏、各种会议等形式对广大清费者进行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消费者的风险和责任意识,正确引导消费。

五、责任追究

对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预防、通报、报告、调查、控制和处理过程中,存在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行为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农产品安全风险防控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组成人员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防控领导小组:

组长:XX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副组长:XX副镇长

成员:XX纪委副书记

XX党建办主任

XX党政办主任

XX农业服务中心主任

XX财政所负责人

XX安全办公室主任

XX市场监督管理站负责人

XX民政办主任

XX社保办主任

XX交通管理站站长

XX中心医院院长

XX林业工作人员

XX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

各村民委员会副主任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农业综合服务中心,XX任办公室主任,XX、XX负责具体办公。

二、事故调查处理组:

组长:XX党委副书记

成员:XX农业服务中心主任

XX安全办公室主任

XX中心卫生院院长

XX市场监督管理站负责人

XX林业工作人员

XX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

XX畜牧工作人员

XX畜牧工作人员

三、事故评估组

组长:XX副镇长

成员:XX农业服务中心主任

XX便民服务中心主任

XX安全办公室主任

XX中心卫生院院长

四、后勤保障组

组长:XX副镇长

XX党建办主任

XX党政办主任

XX财政所负责人

第2篇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规范全县政府性债务管理,有效防范和化解财政金融风险,建立健全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工作机制,坚持快速响应、分类施策、各司其职、协同联动、稳妥处置,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切实防范和化解财政金融风险,维护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制定本预案。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财政部关于对地方政府债务实行限额管理的实施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等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涉及到我县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预警及应急处置。各乡镇(办事处)可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乡镇(办事处)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预案,也可根据本单位具体情况,增加风险评估和预警指标,加大风险评估和预警频次,加强政府债务的精准化管理。

政府性债务包括一般债务、专项债务和或有债务。一般债务是指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偿还的债务;专项债务是指以政府性基金或专项收入偿还的债务;或有债务是指政府负有担保责任和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

1.4工作原则

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工作实行统一领导、明确责任、信息共享、集中决策、协调配合、加强预警、及早应对、措施得力、维护稳定的原则。

2.应急组织体系与职责

2.1风险应急机构组成和成员单位

根据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需要,成立“X政府性债务管理领导小组”,作为非常设机构,负责领导本县政府性债务日常管理。当本县出现政府性债务风险事件时,根据需要将债务管理领导小组转为政府性债务风险事件应急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债务应急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挥政府性债务风险事件应对工作。

债务管理领导小组(债务应急领导小组)由县政府主要负责人任组长,成员单位主要包括县财政、发改、审计、金融、司法、国土、住建、农业等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可以适时调整成员单位。

2.2应急工作小组职责

(1)决定启动、终止本预案。

(2)加强风险预警和监测,对高风险乡镇和债务单位债务风险及时制定处置措施。

(3)负责债务风险的善后处理事宜。

3.债务风险监测和预警

3.1风险监测

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全县政府债务情况,建立债务风险监测和报告制度,对全县的政府债务进行持续的跟踪、监测、分析,定期、不定期组织开展防范债务风险检查,及时向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报告情况。

3.2风险预警

政府性债务风险评估预警是政府性债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乡镇(办事处)、县级各债务单位要建立规范的评估预警机制,按照一般债务率、专项债务率、新增债务率、偿债率、逾期债务率等重要指标进行风险测算,控制政府性债务规模。对可能发生违约的政府性债务及时向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报告,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3.3债务风险评估和预警指标

政府性债务风险评估和预警主要指标包括:一般债务率、专项债务率、新增债务率、逾期债务率和偿债率。

(1)一般债务率。该指标反映地方政府动用当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满足偿债需求能力。一般债务率风险警戒线为100%。公式:一般债务率=一般债务余额/债务平均年限/一般公共预算可偿债财力×100%,债务平均年限比照国家相关口径定为4年。

一般公共预算可偿债财力为一般公共预算财力扣除按照有关规定必须用于基本财力保障的人员经费、公用经费、民生支出以及其他必要支出等部分。

(2)专项债务率。该指标反映地方政府动用当期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满足偿债需求的能力。专项债务率风险警戒线为100%。公式为:专项债务率=专项债务余额/债务平均年限/政府性基金预算可偿债财力×100%,债务平均年限比照国家相关口径定为4年。

政府性基金预算可偿债财力为政府性基金预算财力扣除按照有关规定必须开支或计提的各项成本性支出和政策性支出。

(3)新增债务率。该指标反映地方政府当期财政收入对新增债务的保障能力。新增债务率风险警戒线为10%。公式为:新增债务率=新增政府债务额/政府综合财力×100%,政府综合财力=地区一般公共预算财力+地区政府性基金预算财力。

(4)逾期债务率。该指标反映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中逾期债务的比重。逾期债务率风险警戒线为10%。公式为:逾期债务率=债务逾期额/政府债务余额×100%。

(5)偿债率。该指标反映地方政府当期财政收入中用于偿还债务本息比重。偿债率风险警戒线为25%。公式为:偿债率=政府债务还本付息额/政府综合财力×100%。

3.4政府债务风险预警等级

根据一般债务率、专项债务率、新增债务率、逾期债务率、偿债率五项指标值划分为绿色安全区、黄色风险提示区和红色风险预警区三个范围等级。

五项指标均在风险警戒线范围内的,列入绿色安全区名单;五项指标有一项高于风险警戒线的,列入黄色风险提示区名单,其中高于风险警戒线的指标为一般债务率时,列入黄色风险重点提示区名单;一般债务率、专项债务率两项同时高于风险警戒线的,列入红色风险预警区名单,其中另外三项中有两项高于风险警戒线时,列入红色风险重点预警区名单。

列入绿色安全区名单的,要认真总结成功管理经验,继续巩固工作基础。同时也要增强忧患意识,排查风险隐患,超前预测,密切跟踪风险变化,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财力可能,关口前移,合理控制债务规模和增长速度。

列入黄色风险提示区名单,尤其是列入黄色风险重点提示区名单的,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控制债务规模,认真排查债务项目风险区域;要全面查找债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控制项目规模、调整支出结构、压缩公用经费、处置存量资产等方式多渠道筹措偿债资金,及时偿还和压缩债务规模,逐步降低债务风险。

列入红色风险预警区名单,特别是列入红色风险重点预警区名单的,要制定应急处置预案,明确应急处置预案责任主体、应急响应具体措施和应急预案启动程序,避免发生债务危机,并及时上报应急工作领导小组。

4.信息报告

各乡镇(办事处)债务管理部门及县直有关债务单位要及时向县政府定期报送债务本息偿还情况,分析债务结构、明确偿债资金来源。做好偿债资金的筹集工作,若不能按期偿还,应提前60天向县政府报告。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在接到报告后,应主动召集相关部门听取意见,并向工作小组领导提出启动本预案的建议。如本预案启动,应急工作领导小组需将处理情况报送县政府。

5.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响应具体措施

5.1应急响应

发生政府债务风险后,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要立即召开会议,研究制定解决方案,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避免银行下调信用评级以及司法诉讼等恶性状况的发生。及时与违约债务的债权人取得联系,启用偿债准备金偿还高风险债务,承诺债权人多渠道筹集偿债资金,解决债务逾期问题。

5.2应急响应具体措施

各乡镇(办事处)及县直有关单位在保运转、保民生、保稳定的前提下,结合本乡镇、本单位财政和债务情况,多措并举,化解债务风险。一要建立偿债准备金制度,强化自身防御风险的能力,需要用财政性资金偿还的政府债务,债务单位应提前30天向政府报告,同时抄送同级财政部门。二要积极与银行等债权人协商,对于即将到期的债务,通过贷款展期、适当减免利息等方式缓解当期偿债压力,规避短期偿债风险。三要积极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盘活存量债务项目,压缩债务规模,避免债务违约,化解政府性债务危机。四要充分利用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有利政策,首先置换或偿还期限短、融资成本高的债务,达到优化政府债务结构,降低融资成本的目的。五要充分挖掘政府各种有效资源筹集偿债资金,如处置闲置行政事业资产以及土地等资产,其变现收入纳入偿债准备金。六要大力压缩“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节约资金用于偿还债务。七要在积极消化存量债务基础上,将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纳入预算管理。

5.3应急结束

债务风险应急状态解除,由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实际需要提出,报请本级政府批准后实施。

6.应急保障

政府债务管理部门和各债务单位要明确专人负责日常债务风险管理工作,强化债务风险信息的报送。县乡两级财政部门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建立和维护高效实用的政府债务管理系统。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部门要定期组织和安排有关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债务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

7.善后处理

政府债务风险处置后,其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并不能及时消除,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有必要开展善后工作。首先债务单位要向债权人作出完善债务管理工作的书面情况说明,保证在日后的债务管理中严格执行债务预警机制、更多渠道地筹集偿债资金措施,重新建立政府信用;其次总结教训,制定具体措施,落实债务责任,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8.附则

8.1预案更新

本预案由县财政局适时更新。

8.2预案解释

本预案由县财政局负责解释。

第3篇

1计算机安全防范的意义

在计算机应用过程,需要为其构建一个安全的环境才能保证相关工作的质量。计算机在使用过程中,应该积极的明确计算机的安全管理理念,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安全知识,能够实现自我对计算机的安全进行防护,保证计算机使用的有效性。如果计算机能够安全运行,就能够保证一些重要使用数据的安全性;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如果不法分子对计算机进行恶意攻击,就会对计算机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使得一些机密数据出现泄漏现象或者导致个人隐私泄漏,都会造成严重的损失,因此,积极加强对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具有重要意义。

2计算机系统网络的信息安全防范现状分析

2.1网络信息安全现状

在发展过程中,已经越来越重视网络的安全问题,并且已经针对其中的安全问题,构建了一些完善的防御系统,例如:防火墙墙、漏洞扫描、IDS等,能够实现对网路外部存在的危害源的全面监控,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网络的信息安全。但是人们对计算机网络终端的安全意识较为薄弱,并不具备完善的安全措施,十分容易出现安全问题,对事业单位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不利于事业的单位的持续发展。

2.2计算机病毒分析

所谓的计算机病毒主要指的是在计算机工作过程中,隐藏在某种介质中渗透到计算机中,能够改写磁盘的相关内容,就会导致计算机不能正常工作,对相关的数据进行破坏,甚至会导致数据泄露,严重影响了信息安全。通常来说,计算机病毒的类型主要包括了引导型病毒、文件型病毒、混合型病毒、宏病毒等。

3计算机系统网络的信息安全防范存在的问题

3.1人为因素分析

计算信息安全对于计算机的使用者至关重要,但是,通常都是由于一些人为因素导致计算机的数据信息安全出现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们工作的开展。就现阶段来说,计算机技术已经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中,成为了人们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一些不法分子为了牟取自身利益,通过计算机对相关的系统以及数据安全进行破坏,甚至有一些人将一些恶意的木马以及病毒植入到计算机,给人们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3.2非人为因素

在计算机使用过程中,除了人为因素,还包括了非人为因素。所谓的非人为因素主要指的是计算机自身存在的问题,例如:硬件故障、软件故障。硬件故障主要指的是电磁波会对信息的安全造成干扰,因此,在此种状况下,应该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能够减少故障所带来的损失。

4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措施

4.1加强对网络技术的研究

在网络安全管理工作开展过程,积极对网络技术进行研究是保证网络安全的基础。因此,应该积极加大对网络技术的研究投入,加强对网络安全的控制,才能从根本上保证网络的安全性。其次,还有积极构建完善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保证计算机的使用安全。总的来说,可以通过构建虚拟的局域网,将其范分为各个部分,然后在采用区域网络实体利用隧道技术连接成各虚拟的独立网络,对计算机数据进行加密,采用虚拟的方式相应的数据进行传输,从而能够有效的防止信息被窃取。

4.2加强对加密技术的利用

在实际的计算机信息数据安全中,存储加密技术和传输加密技术是整个加密技术的重要构成部分。所谓的存储加密技术主要指的是在计算机信息储存过程中,对数据信息的安全进行控制,依据不同的加密方式,能够将其分为密文存储和存取控制;其中密文存储通过相应的加密模块或者一些加密算法进行转换而实实现;存取控制主要是通过对权限的合法性进行区别,从而进行限制。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不管采取哪一种方式都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所谓的传输加密技术主要指的是对信息加密技术进行处理,从而保证信息在传输数据中的安全。通常来说,传输加密技术能够分为线路加密和端-端加密两种类。线路加密技术是对信息的不同的传输线路进行加密,从而保证信息的安全。端-端加密是在信息传输开始之前就应该对其进行加密,通过信息数据包,将数据以不能阅读或者不能识别等形式进行传输,当传输工作完成以后在对数据进行解密。另外,在计算机信息数据安全管理工作中,密钥管理加密技术以及确认技术也能够对信息数据的安全进行控制。一般来说,密钥管理加密技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密钥的媒体有半导体存储器、磁卡或者磁盘等,并且其安全管理环节涉及密钥的产生、保存以及销毁等环节,因此,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对密钥进行控制,从而那能够保证数据的安全。所谓的确认加密技术主要指的是工作人员通过对计算机信息技术数据共享范围进行控制,从而达到保证信息数据安全的目的,并且还能有效防止他人篡改或者伪造。信息安全确认系统包括:身份确认、消息确认、数字签字等,此种方式一定程度上保证计算机信息的安全。

4.3加强对杀毒软件的应用

在对计算机使用过程中,首先,应该从自身提高计算机安全防护意识,可以自主安装一些杀毒软件,积极对计算机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查杀。例如:瑞星杀毒软件,它的主要以瑞星云安全为基础进行设计一款杀毒软件,能够实现对电脑外部所有病毒的预防,它主要采用全新引擎对木马进行扫描,然后在结合云技术对相应的文件进行分析,不仅能够确定相应的病毒,还能在第一时间内提供相应的处理措施。另外,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还应该在局域网中划分VLAN,将业务专网与行政专网隔离,还应该积极设置防病毒服务器等措施;在防毒服务器设置过程中,确定一个计算机作为主机,选择一些网络版的杀毒软件,将其和电脑终端进行连接,然后在局域网内所有的电脑上安装该杀毒软件的客户端,就能够实现对局域网内所有电脑的统一监控,从而保证数据信息的安全。

5总结

综上所述,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过程中,积极对其中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保证数据信息的安全。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应该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从不同层面出发,制定完善措施,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闫雨石.计算机网络系统应用的安全维护分析[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11):73-74.

[2]白箫扬,李波.计算机网络应用中的安全性评估与建议[J].信息化建设,2015,(12):92.

[3]舒翔.计算机网络应用中的安全性评估与建议[J].科技传播,2015,(20):89-89,100.

[4]樊博.计算机网络应用中的安全性研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上旬),2016,(2):153-153.

第4篇

关键词:运动风险;必要性;应急预案

众所周知,学校体育活动需要借助大量的体育器材进行教学,而且,整个体育运动中都是在跑、跳、投等动作中完成。所以,在素质教育思想的逐渐渗透中,在促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中,教师要做好防控工作,要在明确运动风险类别后有效地提出防控措施和预案,进而使学生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中进行锻炼。因此,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做好风险防控工作、对如何做好风险的防控进行论述,以为学生健全的发展做好保障工作。

一、做好运动风险防控的必要性

所谓的体育运动风险是学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运动伤害,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做好运动风险防控工作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首先,现阶段学生的特点决定了开展防控工作的必要性。“初生牛犊不怕虎”用这一句话来形容小学阶段的学生是非常贴切的,但也是运动风险的主要诱因之一。也就是说,现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危险意识差,对什么运动、动作都想尝试,所以,这样就会产生一些风险,就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做好风险防控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

其次,体育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开展防控工作的必要性。体育自身就是一项户外运动,常常会和一些铁质的器材接触,难免会在碰撞、角逐中出现风险等等。再加上体育课程对操场环境的要求等等,这些问题都决定了开展防控工作的必要性。

当然,除了上述两点之外,还包括“学校安全管理的要求”“家长的期许”等都决定了我们必须制定风险防控措施,必须要为体育课程价值的最大化实现做好保障工作。

二、体育运动风险分类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要想做好风险防控,首先应弄清楚体育运动中可能存在风险才能准确提出防控措施,才能真正降低体育教学中的风险,才能为学生健康的成长做好初期工作。那么,体育运动中到底存在哪些风险呢?

首先,内部风险。所谓的内部风险主要包括:教师、学生和学校三个方面,具体地说就是,学校和教师对排除风险、对防控风险等方面的工作没有做到位。比如,对相关体育器械的检修等。又如,某学生在体育课上练习跑步时被撞伤。这属于教师的组织不当,是教师因素产生的风险。而学生方面则是风险意识差、危险意识低等,比如,做一些危险性的动作,如:够篮筐,在单杠上做危险动作等等。这些都是容易产生风险的因素,也是不利于体育课程价值的实现以及学生健康成长的。

其次,外部风险。所谓的外部风险主要指体育活动场地、器材风险、环境风险。比如,活动场地有石块、砖块等;器材常年失修;操场环境不好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外部风险中要面对的,也是我们做防控工作的主要部分。

综上所述,体育运动的风险来自多方面,也为我们防控预案的设计有了针对性,所以,在对运动风险作出评估,制订应急预案之前,我们必须要弄清楚风险的来源,这样才能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做好保障工作。

三、做好运动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每个学校都要进行的一项安全性工作,也是为制定风险应急预案做前提工作的一项内容,更是确保体育课程价值高效实现的基础。所以,在风险评估的过程中,首先,应对学校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因为不是所有的风险各校都具备的,所以,要针对不同的学校做出不同的风险识别,之后,再逐一针对体育运动中的风险进行评估、进行思考。比如,体育器材。哪些是需要修理、哪些是需要更换新的、哪些是需要加固等等,这些都是要在评估中呈现的,这样也才能为应急预案的制定做好保障工作,才能为降低风险做好前提工作,同时也为体育课程价值的实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四、做好风险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是做好防控工作,降低体育运动风险的重要工作。所以,在制订应急预案的过程中,我们要从下面的环节入手来确保学生能够自由地进行锻炼,能够真正成为体育课堂的主人。因此,我们应该制定下面的预案:

首先,培养小学生的安全意识。对于因为运动机械失修而存在的安全隐患,我们要进行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并及时进行修理和完善,这样才能在保障课堂顺利开展的同时,也能降低安全风险。

其次,培养施救能力。当学生在慢跑时遇到昏倒的情况时,我们应该学会基本抢救措施,以确保学生能够得到及时的救治,避免出现不必要的伤害。

再次,明确责任。对于教师和校领导来说,我们要将运动风险中的工作落实到个人,不同的成员负责不同的工作,这样不仅能够明确责任,同时对提高防控质量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总之,我们要从不同的角度来做好应急预案,要做到防患于未然,这样才能在问题出现时能够得到及时的解决,才能真正降低运动风险,才能为学生的锻炼做好防控工作。

伴随着“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和学校体育活动的日益丰富多彩,作为一线体育教师的我们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做好防控工作的工作性,并从多角度、多方面来有效地做到运动风险的降低,进而也为学生健康的成长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作出贡献。

第5篇

一、2020年上半年应急中心的主要工作

应急中心主要职责是按照局领导要求完成全县企事业单位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包括指导应备案应急预案的企事业单位编制、修订突发环境时间应急预案;突发环境事件的通报、协调工作;负责环境应急能力建设和环境应急物资、设备的维护管理等。

1、2020年上半年共备案《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6份,其中一家为较大风险,其余均为一般风险等级。所有备案的《应急预案》均已在县政府网进行了公开。

2、检点企业应急物资储备和应急演练情况,对储备不足和演练中的问题提出意见,要求整改。

3、按照局领导安排,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

4、按照省厅文件要求,督促帮助企业完成应急预案网上备案工作,目前这项工作还在进行中。

二、2020年下半年工作计划

我县环境应急管理工作将以“防范环境风险、保障环境安全”为主要目标,切实做好环境风险事故的应急处理处置与企业风险事故日常监管工作。具体内容如下:

1、指导企业《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的编制、备案工作。按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等法规,规范指导企业完成《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的编制、备案工作。同时采取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做好环境风险防范工作开展情况、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及演练情况、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及处置情况以及落实整改要求情况等信息的公开。

2、完善我县应急物资库信息的录入。按照2019年国家应急物资库的建立和填报手册,继续完善我县各有关部门、重点企业等企事业单位的应急物资储备数量、种类、调用、存放期限等重要信息的统计和录入,补充完善已录入信息的变更、修改和增删内容。

第6篇

【关键词】化工园区;应急监管模式;研究

江苏连云港化工产业园成立于2003年6月,规划面积9.72平方公里。是苏北地区唯一的省级化工产业园区。园区东临黄海,南靠灌河,北依新沂河,环境容量大,发展空间广,人口密度低,被环保、化工专家誉为“江苏省发展化工产业的首选之地”。园区建设因地制宜,着力创新,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达到统一供水、供热、集中净化排污的要求。目前进区企业近百家,产品主要为医药、农药、染料、生物化工制品四大类。化工园区的建设促进了当地经济和化工产业发展,但也带来了环境安全问题。事实上,化工园区已经构成一个完整、复杂的宏观系统,其事故风险具有连锁性和扩张性[1-3]。开展化工园区应急管理工作,切实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已成为化工园区管理者当前高度重视与关注的热点。

1 园区潜在事故及危险性分析

化工园区中医药、化工企业比例较高,生产、使用、储存的危险化学品种类多、数量大,生产工艺复杂,极易造成灾难性事故,并引起连锁反应。因此,化工园区整体的危险性,不仅源自单个入园企业的危险性,而且更取决于入园企业之间的相互影响[4-6],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1)化工企业由于生产所用的原料、中间体甚至产品本身绝大多数都是危险化学品,大多又在高(低)温、高(低)压等环境下进行生产,工艺比较复杂,操作条件严格,稍有不慎,可能发生危险化学品泄漏、火灾、爆炸、中毒等重大事故。

2)生产、储存装置日益大型化,使得化工园区内重大危险源数量众多且比较集中,重大危险源一旦发生火灾、爆炸或危险化学品泄漏,易引起周边其他重大危险源相继发生事故,从而引发灾难性的“多米诺骨牌”连锁效应。

3)化工园区临近灌河、新沂河等地表河流的入海口处,发生危险化学品重大泄漏事故时,有可能造成大面积的水源污染和生态破坏。

2 园区应急监管模式研究

2.1 现代应急管理模式

传统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注重事件发生后的即时响应、指挥和控制,具有较大的被动性和局限性。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起,更加全面、更具综合性的现代应急管理理论逐步形成,并在许多国家的实践中取得了重大成功。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现代应急管理主张对突发事件实施综合性应急管理[7-8],强调对潜在的重大事故实施有计划、有组织的全过程管理,即由预防、准备、响应、恢复4个阶段组成,使应急管理工作贯穿于事故发生前、中、后的各个过程,充分体现“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应急理念[9-10]。

图1 化工园区应急管理模式示意图

应用现代应急管理理论,综合考虑化工园区兼具城市、企业应急管理特点,但又介于两者之间的特殊性。笔者认为,化工园区应急管理的核心和关键在于预防与准备;而对于化工园区应急管理而言,预防重在风险防控,准备在于应急队伍、应急平台、应急组织、应急预案,响应和恢复则主要体现在运行机制上。基于此认识,笔者研究提出江苏连云港化工产业园事故应急管理模式,如图l所示。

风险防控、应急队伍、应急平台、应急组织、应急预案、运行机制相对独立,但又相互联系,构成了化工园区应急管理的一个有机整体,建立起化工园区应急管理新模式。

2.2 新模式在园区应急管理中的应用

2.2.1 建立和健全应急体制及运行机制

化工园区危险源集中,风险高;应急管理涵盖部门多,涉及领域广,需要有机构有专人负责。化工园区应建立应急管理与协调指挥机构,明确其属性、编制、人员、职责等。化工园区重大事故应急管理与指挥组织架构应是模块化的[12],该组织架构内各种职位可随应急范围内行政管理的具体情况而设置,即根据事故性质、严重程度和应急需求来启动相应部门、机构。

此外,应建立完善园区内部之间、园区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日常安全监管和应急协调机制,提升化工园区的协调和整合能力;建立由公安、消防、安监、环保、海事、交通、卫生、城管各部门参加的应急职能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分析园区整体安全状况,及时解决园区应急管理重大事项;同时建立分级响应机制,明确企业、化工园区及上级政府各自范围内的分级原则、响应规定及其相应的等级标准。

2.2.2 构建风险防控管理体系

构建化工园区风险防控与管理体系,从企业和园区两个层面着手。

企业层面:入园企业开展重大危险源和重大事故隐患普查、申报或登记,全面掌握园区内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隐患的数量和分布;对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隐患的安全状况进行评估分级,确定化工园区安全监管和应急管理的重点,实行园区分级分类动态管理;在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估的基础上,推动企业建立重大危险源实时监控预警系统,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状况进行实时监控,严密监视可能使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状态向隐患和事故状态转化的各种参数的变化趋势,及时给出预警,将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

园区层面:化工园区应组织开展园区整体定量风险评价,分析确定化工园区的主要危险因素,对化工园区内各种潜在事故的后果影响进行评价,确定事故的影响范围、项目间的相互影响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根据整体定量风险评价结果,分析化工园区风险容量,科学规划化工园区现有空地发展规划。

2.2.3 增强应急救援队伍处置能力

化工园区主要危险是化学品火灾、爆炸、泄漏等事故。对此,重点加强驻园或临近园区的公安消防特勤队伍的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能力,本着“专而精”的原则,有针对性地配备现场检测、爆炸抑制、泄漏封堵、化学洗消、风险评估等装备。鉴于园区内一些化工企业建有专职应急救援队伍,应从园区整体层面整合入园企业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根据各企业特点配备相关抢险救援装备,使之成为熟悉特定化工领域、专业技术强的特种工程抢险队伍。此外,医疗救护是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过程的重要环节。化工园区可适当酌情建立化学品专业医疗救护队伍,或与周边医疗机构签订应急救援协议,保证在紧急情况下,医疗救护队能及时赶到事故现场,配合抢险救援行动。

2.2.4 完善应急预案体系

针对当前化工园区应急预案普遍存在的操作性差、不成体系等问题,应进一步建立完善入园企业应急预案评审与备案制度,通过预案评审,增强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保证应急预案切实可行、科学有效;加强和确保化工园区各层级预案之间相互衔接,实现园区应急救援整体联动。即,园区总体预案和上级政府及有关部门预案要相互衔接,园区预案与企业预案要相互衔接,园区各类专项预案之间要相互衔接。

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应结合化工园区实际情况,特别是重大危险源、应急资源与设施等变动情况,以及演练效果,检查预案,发现预案的不符合性,及时修改完善应急预案,保证预案的实效性。此外,还应将应急预案编制与应急平台建设有机结合,实现应急预案的数字化管理。

3 结论

化工园区建设已经成为我国化学工业发展的一个大趋势,化工园区应急管理也已成为当前安全监管领域面临的新问题、新情况。在研究了化工园区的特点、危险性的基础上,探讨了化工园区应急管理的模式和方法,提出以重大危险源普查与监控、区域风险评价和安全规划为重点,构建风险防控与管理体系,增强化工园区应急救援队伍的处置能力,完善化工园区应急预案体系,以实现园区应急管理体制、组织及运行机制的创新。

【参考文献】

[1]高建明,曾明荣.我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现状与对策[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5,1(3):52-55.

[2]魏利军,多英全,于立见,等.化工园区安全规划主要内容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7,3(5):16-19.

[3]魏利军,多英全,于立见,等.化工园区安全规划方法与程序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17(9):45-51.

[4]曾明荣,魏利军,高建明,等.化学工业园区事故应急救援体系构建[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8,4(5):58-61.

[5]张海峰.我国化学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J].安全、健康和环境,2004,4(12):5-7.

[6]余雁.国外化学危险品应急响应系统简述[J].安全,2002,23(2):42-44.

[7]计雷.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材:突发事件应急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8]肖鹏军.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公共危机管理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9]吴宗之,刘茂.重大事故应急救援系统及预案导论[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3.

[10]刘铁民.应急体系建设和应急预案编制[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5.

第7篇

2014年,为深入贯彻落实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我市环境应急管理工作将以“防范环境风险,保障环境安全”为主要目标,围绕“饮用水源地环境安全保障、大气重污染应对、企业环境安全达标建设、化工园区环境风险评估、环境应急队伍能力标准化建设”等五方面的重点任务,建立健全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加快提升应急队伍能力,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切实保障我市环境安全态势持续平稳。

二、重点工作

一是加强饮用水源地环境安全防控和应急保障工作。配合水务等部门做好备用水源地综合整治工作。(环境监察大队负责配合)

二是做好大气重污染应急工作。制订出台《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做好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备案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及时应对重污染天气。(污染控制科牵头)

三是提高企业环境安全保障能力。根据省厅相关要求,逐步推进企业环境安全达标建设试点工作,年底前力争有1家重点环境风险企业通过环境安全达标验收工作。(环境监察大队牵头)

四是提高重点化工园区环境风险预警防范能力。协调配合经济开发区开展一次环境风险应急演练。(经济开发区综合执法局牵头、环境监察大队配合)

五是开展环境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根据省厅要求,加快制订标准化建设工作方案,报请市政府批准设立独立的应急机构,落实编制和人员,力争年底前完成环境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验收工作,全面提升环境应急队伍能力。(人秘科牵头、环境应急管理中心配合)

三、其他工作

一是继续做好应急值守和信息上报工作。严格执行24小时应急值守,认真做好突发环境事件信息零报告、饮用水源地巡查报告及环境应急管理工作季度报告工作。积极应对各类突发环境事件,严格落实“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第一时间开展应急监测,第一时间信息,第一时间组织开展调查”的总体要求。

二是继续加强环境应急预案全过程管理。根据省厅出台的《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2014年版)和《省饮用水源地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2014年版),完成本级环保部门预案的修编和备案工作。推进企业环境应急预案备案管理,2014年底前,完成3-4家重点风险单位的环境应急预案的备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