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5 16:12:54
序论:在您撰写中学数学教育研究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一、数学教育研究在中学数学教学工作中的定位
传统认为,中学数学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教书育人,并不要求他们承担更多的教育研究任务。教育研究是为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探索的一种特殊认识活动,其结果可以帮助解决当前教育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比如:怎样解决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全面转化过程中出现的许多新情况、新矛盾;如何应社会之需改革教学方法,更新数学教学内容;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和应用数学能力等,这些都需要通过教育理论和实验来加以解决。
中学数学教师参与这些研究,就能在这些重大问题上促进教育理论与实际的密切结合,促进教育科学研究的健康发展。首先,中学数学教师处于教学第一线,面临许多问题和困难,有问题就有困惑就有解决问题的愿望和兴趣。这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研究素材,而且也为我们的课题选择奠定了基础;其次,中学数学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这是进行教育科研的必要材料,也是探索教育运行规律的重要依据;再次,中学教师最了解基层情况,熟悉学生,因而不管是进行教育调查还是组织教育实验都比较方便可靠,这既为真实、全面、深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也对较准确地感受和判断教育科学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情况及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所有这些,都是中学数学教师进行教育研究的有利条件。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学数学教师不仅具有教书育人的责任,而且也负有教育教学研究的责任。再从时展的角度来看,实施素质教育要求中学数学教师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而较高的业务素质以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透彻理解为前提,并且需要必要的科研活动的正向拉动。总之,对于中学数学教师来说教学与科研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缺一不可。
二、中学数学教师从事教育研究的原则
中学数学教师开展数学教育研究的目的是辨析正确的数学教育观念,追求科学的数学教学方法,探索数学教育规律,推动数学教育发展。首先,以数学素质教育为出发点,数学素质教育是数学能力培养的教育。我们正处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换时期,数学教育研究必须立足于这个转换:从围绕传授数学知识的研究转向围绕培养数学能力的研究。其次,以教育实践为基础,数学教育是以数学知识为载体的教育活动,数学教育研究归根结底是一种教育研究。教育研究的基础是教育实践活动,数学教育研究亦是如此。这样数学教育研究的选题原则就应该是既要符合数学教育发展规律,又不能超越研究者个人的经验范围和知识水平,对于那些实践无法检验的课题,或者研究者个人无力论证的课题,切不可盲目地选作研究对象,对于数学教师来说,若打算作数学教学改革宏观的研究,须具有一定的教育理论修养;若打算作数学思想方法的研究,则须具备深厚的数学理论知识;若打算作以数据调查分析为基础的教学研究,须能够灵活应用统计知识;若打算作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研究,还须掌握计算机知识或与该专业人员合作开展研究。
三、中学数学教育研究的内容
中学数学教育研究的内容由其研究的目的所决定。
1.数学教育观念的更新
数学教育发展处在传统向现代过渡的历史转折时期,新的教育观念的树立是实现转变的根本。然而,在“应试教育”思想指导下,传统的数学教育是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学生以做题多少、考分多少来衡量自己,这样势必影响数学素质教育。因此,剖析这些陈旧的教育观念的种种弊端,探讨素质教育的理论和教学模式,这时的数学观、学生观、人才观、教学观、质量观以及评价观等都是中学数学教育需要研究的问题,中学数学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对问题进行认真分析、研究。
2.数学教学研究
数学教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是研究数学教学的内容、过程、原则、途径、方法及教学工作的组织等问题。这些来自教学第一线的问题,对有教学实践经验的数学教师来说,应该最有发言权。数学教学研究的内容有宏观和微观之分。如数学教学的一般理论、课程整合设计、数学教育的目的等涉及全局的属宏观方面;还有一部分则仅涉及局部,例如一位教师的某种教学方法的评估、关于某段教材的处理、关于学生差异性的研究等范围较小属微观方面的。对于中学数学教师来说,更适合作微观方面的研究。比如,确定难点、分析难点、分散难点、突破难点是每一位数学教师都无法回避的教学问题。
3.解题研究
解题研究是中学数学教师的一项研究内容。这是因为从小学到高中,教师和学生,面对着无穷无尽的习题和考题。有人比喻说中国是数学解题“王国”,课上讲题、课下练题、考试考题、杂志登题,到处是题的世界。当然学数学一定要解题,比如数学观念要通过例题去理解,数学知识要通过习题去巩固。关键是我们如何看待解题,是仅限于该题如何解,还是通过解题来培养学生创造、发现的能力。一般来说,解题研究可以分为解题方法研究、解题思想研究与数学应用题的研究。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学生评价,教育观念。
现代中学数学教育是基础教育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于培养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分析能力、推理能力、计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是“素质教育”的内涵之一。
几年前,我国数学教育工作者提出:中学数学的素质教育或者说中学数学素质的教育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1]
对于现代中学数学教育的现状,美国内布拉其斯加大学数学教授史蒂文·邓巴认为:“之所以杜克大学的篮球水平始终能够保持在美国顶尖位置上,就是因为学校、教师以及家长们的通力合作,才造就出一批又一批篮球精英。然而目前美国中学的多数学生只知道把数字填进公式里,而不去理解怎样运用这些数据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正是我们在中学数学教育方面失败的所在。”
美国官方和教育专家们认为,一些亚洲和东欧国家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论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美国则把注意力放在一般的书本练习方面。这些完全不同的方法使得美国中学生数学成绩不佳。美国数学教育专家们呼吁,重新制定数学教学大纲。把解决问题、理解概念和实际应用三者结合起来,设计和安排教学内容,以尽快提高美国学生的数学水平。
20世纪以来,数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计算机的结合,使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现代中学数学教育地的观念和内容也与以往有所不同了,解决问题、理解概念和实际应用三者结合起来就是现代数学教育的主旋律。
当前我国中学数学教育的大致情况是,学校里爱好数学、成绩好、又觉得比较轻松的学生不太多,多数学生对学习数学缺乏兴趣。花的力气不少,但成绩并不好,数学成了学习的负担,拦路虎。大多数学生很难达到理想的数学水平和能力。其中有课程标准要求过高的原因;有教材内容过多过繁的原因;有教师水平不整齐,教得不够活的原因;更有现行评价体制的原因,因为数学是主科,总归是要考的,应试、要考高分的牵制力是很大的。
随着新的课程标准的出台,将会逐渐改变这种局面,但是执行新课程标准的人数以万计,我们必须统一认识,为我国中学数学教育发展,为培养新一代人才而达成共识。
一、关于课程标准的思考
由美国数学教育家的呼吁可见,课程标准是左右一代人的数学素质的行动性纲领,不可不高度重视,不可不认真制订,不同的课程标准培养出不同的人。在重视数学素质教育的课程下,培养出来的人雨季一定比注重数学分数的应试教育的课程标准下的人才要多而且精。可以说课程标准是指挥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社会和家长形成数学教育观念的魔棒。在教育普遍受重视的今天,课程标准的制订更是关乎一代人的成长与发展的最重要的纲领性文件。
我国现行的课程新标准较以往的课程标准,显然是先进了不少,更符合国性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其制订的基本理念是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应用性、发展性、创造性,现阶段看来是合理的,课程新标准要求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这也是完全正确的,也完全符合数学文化素质的内涵。
课程新标准界定了数学素质的内涵,其中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更是精华;把数学看成是工具,用以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等;把数学看成是为其它科学提供语言、思想和方法的基础学科;把数学看成是培养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手段;把数学看成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后二者是十分重要的理念,这就为数学的素质教育各个环节拓宽了视野,开启了思路。
如果要求大部分人都掌握高深的数学计算、推理和证明,把数学当作是人人都必须掌握的接受进一步教育的敲门砖。当然会使有的青少年把数学当作拦路虎而不当作培养能力的手段和数学文化,从而使在其它领域本的所发展和创造的人才。因为数学的缘故而失去信心、失去机会,这当然是课程标准的罪过而不是数学的缘故。但是,课程新标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从实践的角度考虑,如何解决“个体化教学”与班级授课制这一现实之间的矛盾[2]。课程标准的制订应是一个长期的探索的过程,不可能几个专家一挥而蹴,要反复实践,不断修改,不断更新,以适应新时期发展的需要。
总之,有了新的课程标准,便会有相应的新教材,相应的新教法,相应的新学法,相应的新评价,相应的新理念,也会改变现代中学数学教育的现状。
二、关于教材编写的思考
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的线索和工具,是实现课程标准、提高数学素质、实施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教材和课程标准一样是造就一代人的数学素质的工具,不可不高度重视,在班级授课制的教学体制下,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用什么样的教材就能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毫无疑问,在课程新标准下的教材的编写,已不再是过去那种单一化的版本,而是百花齐放的局面,这为各类学校提供了比较和选择的余地。可以根据校情、班情进行选择,这是一大进步。
新教材所选择的数学素材,就来源于自然、社会与科学中的现象,是密切联系当前生活实际的问题,把数学问题生活化,让数学知识回到现实生活中,将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返璞归真,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3],不要为问题而脱离实际,使数学纯化,与生活产生隔阂,但也要反映一定的数学价值,将数学本来的魅力充分展现出来。
新教材的内容编排和呈现突出了知识形成与应用过程,轻结果重过程,体现了螺旋上升的原则,采用逐步加深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的理解,这比以往的教材改进了许多。
新教材的最重要的一个特点是关注了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介绍了有关的数学背景,特别是设计上先进了许多,这是很好的。作为数学教师应深入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摈弃传统的教育理念,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最终目的,充分发挥教材的教育和教学功能[4]。
但是,在众多执行新课程标准的人中,教材编写者是第一批执行者,若他们偏离轨道。真可以说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事实上,从目前的教材看就有此嫌疑,分明新课程标准不作要求的内容或者说已过时的内容,不在正文中出现,便要在教材的习题中出现,于是下面教学者,进一步扩大其力度,再走几步,可想而知,课程新标准也就新不了了,和原来列二致,这当然是指少数内容了。所以,好的教材应是以课程新标准为依据的,不偏不倚,恰如其分,带头执行课程新标准的。
总之,的了新教材,便会的相应的新素材,相应的新教法,相应的新学法,也会改变现代中学数学教育的现状。
三、关于教师教学的思考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数学思维过程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应根据所要完成的教材内容,从学情出发,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课堂上教师要摒弃师道尊严,发扬教学民主。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同时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组织、引导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与学生合作,努力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进行自主探索现合作交流,并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学习、渐渐进步,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取知识,形成技能,锻炼思维,发展能力,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仅学到知道,更学到方法、思想。从目前的情况看,数学教学的情况远非如此,估且不论教师的水平是否可以达到,就教师的态度就值得怀疑,有的教师想如此却不敢如此,这与社会的教育观念相关。
教师教学离不开数学教材,数学教材是数学教学的媒体,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线,教材不可能适应每个班每个人,教师要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进行创造性教学,结合学情利用教材,在课堂上,关注学生要多于关注教材,教育是一种关注,关注学生的成长,关注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环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5],适时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事实上,关注教材比关注学生多的情况还存在,忽略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环境,忽略个体差异的情况更是比比皆是,教师的教育观念也有待改变。
教师教学还要好紧跟时代,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有效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习的内容图文并茂,栩栩如生,自然增加了教学的魅力,使学习者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益[6]。从目前的情况看,现代教育技术还停留在纸上者居多,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也是走过堂,没有真正落实,甚至有的地方现代教育技术的设备只是不动产而已,这是相当可惜的资源浪费。可以说,今天让学生使用坏一台电脑,将来他会创造出若干台电脑,教育要舍得投资。
四、关于学生评价的思考
教与学都要评价,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传统的评价手段比较单一,主要是测验与考试,只关注学习对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只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事实上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还要关注他们的情感和态度的形成和发展,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以定性描述为主,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不要把学生理想化。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手段和形式要多样化,要重视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课堂上适时对学生进行评价,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不仅仅是评价学生,还应评价教师的教学,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有部分教师还认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只是评价学生,这中、是不对的。
五、关于教育观念的思考
现在,家长和社会的教育观念一定程度上还停留在应试教育观念上,甚至一部分教师也不例外,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不在于课程标准,也不在于教材,而在于教师的教学和对学生的评价上。
首先,现在对学生评价的手段单一,还是定量评价为主的唯分数论英雄,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学生要当英雄就昼拿高分,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是被激励出来的,而是利益驱动下产生的。
其次,现在教师教学也并未脱离应试教育,素质教育还停留在口头上,对教师而言,不是不想进行素质教育,这里有水平、观念的原因,也有其它原因,还有社会观念的原因。
素质教育观念的形成,光靠课程新标准的制订和执行,光靠新教材的开发利用,光靠教师和新教法,靠新的学生评价机制,都不足以形成,必须一步一步地走,中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为了尽快缩短这个过程的时间,的有利于国家和民族的强大,多出人才,必须大家都行动起来。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改革热潮中的冷思考》郑毓信《中学数教学参考》9/2002
[3]《新教材中的问题情境创设》陈辉志大才疏《湖南教育》6/2003
[4]《引言教学的心理学意义》刘吉存/孔令夯《中学数教学参考》12/2002
(一)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过程是由人的认识需要引起来的,如果没有认识的需要就不会有思维的进一步发散。而认识需要往往是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发现的一些新情况所引申出来的,学生往往对有的问题并不是十分熟悉,不能够立刻解决,这时学生就会从内心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进而去积极探究和思考。所以,数学教师要善于将那些枯燥的、抽象的教学内容转变为形象的、生动的、有利于学生接受的问题,从而使学生在对这些问题进行积极思维的过程中品尝到学习的乐趣。例如,在教学《圆的定义》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车的轮子为什么做成圆形的?不能做成三角形的、方形的或者椭圆形的?对这种情况,学生就会感到新奇、自然、充满乐趣。再如,在讲解《三角形的相似判定定理》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首先给学生讲一个有关的数学故事:古希腊的金字塔是人们旅游的重要圣地,然而竟然没有人知道它的高度。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我们可以测算出来”这时,学生就会急切地想要知道其中所蕴含的的数学奥秘,主动学习的情绪就会很高。
(二)挖掘知识的魅力,引发学习兴趣
从教育学的规律来看,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实就包含在所学的知识中,因此,教师要学会去挖掘数学教材中的知识魅力,通过教学内容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其实,数学知识本身所具有的内涵和魅力远比分数和考试的刺激更加强烈,它能够抓住学生的思维和心理,吸引学生去努力学习,使学生产生持久的学习动力。例如,教师在讲授《等比级数求和》这节内容时,可以通过故事导入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古时候印度国王打算赏赐发明出64格的国际象棋大臣西萨,让西萨随便说什么都满足,而西萨却说只要麦子就行,要第一格中有一粒,以后的每格中都是前一格2倍,这样的64格全部摆完就行。国王认为西萨的要求太低了。在讨论探究中,学生也认为西萨的要求太低,其实并不然。这时,数学老师就可以在黑板上结合64格知识算出麦粒总数。在这样的情景下,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这样的知识和我们要学习的《等比级数求和》有直接的关系,一下子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出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然会提高。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相关的活动,把课堂内外、校园内外的相关教学活动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通过手、口、脑的协调进步产生学习的兴趣,发展个性和特长。
二、通过鼓励性的方式来调动学生情感
【摘要】 中学数学;素质教育;教师
新课改对中学数学教育中有更高的要求,不但要传播数学知识,同时还要进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包括思想道德的教育、学生能力的培养、身体健康与身心健康的教育,等等.这样更全面的教育才能达到新课改的要求,所以对加快中学数学素质教育的研究已迫在眉睫. 笔者从当前中学数学教学中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出发,通过对中学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的途径进行总结分析研究,旨在为推进中学数学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发展.
一、素质教育的本质及其特征
素质教育本质是指通过实践素质教育制定的方针与目标,让学生的德、智、体、美、劳有更加全面的发展. 素质教育从教育起点、教育过程以及教育的目标进行层层揭示. 素质教育通过实现学生的自由发展以及潜能激发和完善来为社会提供多结构多层次的高素质人才. 素质教育的特征多样化,主要包括主体性、全面性、全体性以及发展性. 其中最为显著的特征是主体性,主体性是指教师充分发挥出主导作用,让学生主动去参与,积极思考、亲自实践,进而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创新意识以及竞争意识. 全面性是指学生无论在思想品德和科学文化,还是在劳动技能、身体和心理等方面的素质都能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全体性是指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在校的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发展性是指素质教育不能只顾眼前,而要以动态的眼睛去观察未来,看清事态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发展意识,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现行中学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从历届的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可以看出,中国队总能取得优异的成绩,这是好事,但其中也存在着问题,这类学生多是通过反复做练习题,对数学并没有一个清晰完整的概念,基本上都是从题海战术中培养出来的数学尖子,无法想象这类学生在走上社会后如何去适应这个社会,我们需要的不只是高分人才,更需要具有高素质高创造力的人才. 传统的教育体系,只教会我们规规矩矩去做人,老老实实去做事,而在国外教育中学生就会“随便”很多,我们的教育就是缺乏的国外的这种“随便”,这也是创新学生的关键. 目前我国中学数学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严重影响了中学数学对学生素质的培养,主要包括如下几点:
1. 对非智力因素认识不够
很多的学生,还有部分老师,不理解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认为没有关系,这是个很大的错误. 数学是最基本的学科之一,同时也是最具有科学哲理的学科,很多的问题都要用数学方法来解决. 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物理化学或者是社科类经济学,这些都离不开数学,很多都是靠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相应的问题,由此可以看出数学的重要性.
2. 中学数学在教材中与课堂的内容安排上存在一些不足
教育界有很多的人都认为目前的数学教材中重点编排是应用,基本原理的篇章明显不够,认为在编写教材上有取轻舍重的现象. 为了学生的长远发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必须对基本原理进行重点介绍分析,只有基础打好了才更有利于学生将来的学习与发展.
另外,有必要提高教材的开放性,中学教材必须与高等院校的教材有机地衔接上. 为了能让学生长期对数学保证较高的兴趣,教师必须在课堂上通过不同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而教材的内容也是这个问题的关键,内容能不能吸引学生学习,这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以后对数学的兴趣以及是否能在大学里学好数学.
3. 评价体系过于单一
我国目前是以考试分数来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这个标准对很多的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不能单单从一张试卷来评价一个学生,一张试卷也不能完全反映出一个学生的真正水平,学生在数学能力以及价值方面的认识,不能完全在一张试卷中体现出来,要是有不同的评价体系,对学生和教师来说会更加的公平.
三、实践中学数学教学素质教育的途径
首先,应端正对数学学科的认识,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长远的教育观,抵制应试教育的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素质方面的教育. 鼓励开设数学特长班,但在开设特长班的同时还必须加强学生对文史方面知识的教育,避免学生走上极端. 目前,大多数学校开设奥林匹克数学专业班的做法已经受到专家与社会大众的批评,普遍认为其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综合能力低下,严重影响到学生后来的发展,由此可以看出,它的副作用之大.
其次,丰富课堂教学. 所谓丰富主要包括如下两点:1. 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一些具有开放性的数学问题,有些时候,学生在学习时的一个思维练习比一个固定的答案要学得更多也重要得多;2. 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相同的问题,鼓励和肯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切不可将学生的思维固定在某一种思路上. 有时候一个正确的回答会影响学生的思维转变,同时还会削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时间一长,学生的思维会更僵化和固定,从其结果上来说这是得不偿失的.
再次,关注想象与灵感,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想象是锻炼思维的前提,在数学思维中,想象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一条捷径,也能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机会. 在数学领域中,许多非常高深的问题都是靠“假想”、“猜想”的形式出现的,这正是想象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参考文献】
[1]韩学锋.关于数学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J].科技资讯,2009(3).
[2]董娟.刍议中国中学数学教育之弊端[J].科技信息,2009(8).
[3]戴丽梅.初中数学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内容和途径[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5).
引言:中学数学的学习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逐步推进中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探索研究能够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增长见识,锻炼缜密的逻辑思维,并为高等数学的学习打下基础,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从而进一步促进数学学习效率的提高,实现学生综合数学问题处理素质能力的提高。本文通过对中学数学的实际研究和探讨,通过逐步推进中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改变教师的工作方式,回归数学学科的特点。
一、中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促进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习惯是进行数学问题处理的一个基本逻辑形式,对进行问题的求解、讲解数学问题步骤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加强中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数学教学中良好思维习惯的形成,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增加学生学习热情,刺激学生进行初中学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在日常中学数学学习中积极进行数学思维能力建设实践,在通过解决相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建立数学思维习惯,加强实践结合数学理论知识,从而进一步促进数学学习效率的提高。
2、促进数学学习效率的提高
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促进中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进行良好数学思维习惯的培养,能够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从而加强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中学数学教师在形成良好数学教学思维后,会对讲课的内容有更加清晰深刻的认知,并能在数学思维的转化下使教学内容更加简单易懂地传授给学生,能够在创新教学模式的同时加强学生学习效率,保证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更深的理解。
3、促进师生协同发展、互相进步
促进中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有利于培养教师形成良好、新型的的教学方法和灵活的数学思维习惯,不仅对教师本身潜能的最大限度开发有着积极作用,同时能够在教师数学思维模式的带动下促进学生进行数学解题思维的形成,促进了师生协同发展、互相进步的良性循环局面,对于中学数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一定程度的推动作用。
二、中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方法措施
1、转变教学指导思想
教学指导思想的转变是搞好中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实现讲授内容从追求理论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向实际应用型的转变,增强学生在数学学科的兴趣和理解能力。教师应当采用启发式的教学形式,以增强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得学生积极讨论,自主研究科目,从而活跃课堂气氛。转变教学指导思想,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素养。针对教学内容采用实践教学,使得教学内容更为直观化,从而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明显提高教学效果。
2、采用小组式的合作教学方法
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学习可有效的活跃课堂气氛,合作学习重点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并通过将传统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将数学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便于理解。同时,能把数学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同时能够强化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促使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交流思想,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
3、案例分析
某初中深入进行的中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该初中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坚持贯彻中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适当运用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该初中某班级的数学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数学考试成绩以及平时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群体进行了分层,将基础较好的学生、基础中等的学生以及基础薄弱的学生进行针对式教学。然后改版机数学教师鼓励同学进行自由一对一帮扶,会在简单介绍数学教学内容后进行工作部署,鼓励学生进行分组合作自主备课,让学生在进行相互合作探究后对数学教学文本进行充分的了解学习之后让学生走上讲台进行授课。这样可以充分锻炼较优秀基础的同学的学习能力,同时加深该部分学生对数学课文文本内容的理解,并对知识的延伸拓展有更深入的研究,通过不同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使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理解更加加强。除此之外教师鼓励学生积极进行探讨性课外数学交流活动,加强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同时学生在进行交流活动时进行自主数学学习,从而提高数学学习效率,逐步建立起较坚实的数学基础知识体系。通过将班级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并进行有计划的合作交流式教学,使得该班级的数学成绩取得了较为突出的进步,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也日益增长。
关键词:数学;素质教育;价值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6-00-01
现在我国数学教育面临许多困境,如在数学知识方面,我国只强调学好从事现代化生产和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而忽视了现代社会中每一个公民适应日常生活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在面临这样的困局时,我们的数学教育也急切的需要从传统的数学教学向现代数学素质教育转变。
一、何为数学素质教育
我国著名学者、数学家严士健教授曾强调说:“数学将成为21世纪的每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素养、知识和技能的一个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此语折射出数学素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个人的数学素质,是指在先天的基础上,主要通过后天的学习所获得的数学观念、知识和能力的总称。人的数学素质是人的数学素养和专业素质的双重体现。
数学素质有以下四个表现特征:1.是数学意识,即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和表示各种事物的数量关系、空间关系和数学信息,以形成量化意识和良好的数感,进而达到用数理逻辑的观点来科学地看待世界;2.是数学语言。数学语言作为一种科学语言,它是数学的载体,通用、简捷、准确的数学语言是人类共同交流的工具之一;3.是数学技能。数学的作图、心算、口算、笔算、器算是数学最基本的技能,而把现实的生产、生活、流通以至科学研究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形成解决问题的数学建模的技能。④是数学思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抽象、概括、归纳与推理等形式化的思维以及直觉、猜想、想象等非形式化的思维,都是数学思维方法、方式与策略的重要体现。
二、数学素质教育的价值
(一)数学的智育教育价值
数学教育是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其核心是思维能力的培养。1.训练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概念形成、数学证明、命题探索都可以训练学生的抽象能力。数学中抽象逻辑思维通过数学语言符号而使概括公式化、抽象形式化和数量精确化,这些特点为训练逻辑思维提供了恰当的形式和途径;2.提高思维的精确性和严密性。教师通过数学教学逐步实现提高学生思维的精确性与严密性,形成广泛迁移,养成尽可能用定量来精确表述认识问题,严密周到地思考问题的思维品质;3.训练探索性思维能力。数学是训练探索性思维能力的最好素材,数学解题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探索性的过程,探索成功的要领。
(二)数学的德育教育价值
所谓数学的德育教育价值,是指数学在形成和发展人的科学世界观、道德色彩和个性特征所具有的教育作用和意义。数学的德育教育价值首先体现在通过数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数学家的辉煌成就:古老的十进制记数法与筹算、八卦中的二进制、墨经几何、勾股术、中国剩余定理、极限术、杨辉三角等等,许多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在现代数学中还闪耀着光辉。这许多丰富的资料无不是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题材,它是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提高民族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与进取心的强大精神力量。
三、以数学素质教育目标进行教学改革
数学素质教育是现代的教育。全面发展的教育,身心发展的教育及挖掘个人潜能的教育。要培养较高的数学素质,就要在教育思想观念、教学方法上有更大创新,使教育教学方法为全面提高数学素质而服务。
1.教学方法改革应以促进学生智力发展为出发点,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中心,突出教学的发展性和双边性,教学方法改革过程中应贯穿启发和探索精神以利学生智力发展。如可采取启发、引导发现和延伸求异等方法,多切入点教学。数学方法从实质上说是教与学相统一,这种统一是辩证的,但要强调学生是学习主体这一实质。我们的教改要研究改进教的方法,更要以注重学生学的方法为主导思想。
2.数学教学方法改革要有先进的科学理论做依据,注重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原则。数学教学方法的实践性和科学性很强,没有理论指导,光凭热情是不行的。教学方法改革必须从现代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生理科学及当代先进科学理论和方法体系中寻求改革的依据,作为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教改一贯的方向是建立新的对实现教学目的更有效的方法体系。注重教学方式或程序的变革是必要的,然而,更重要的是要在实际教学中形成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原则,只有以思想和原则为准绳,以基本方法为主体,通过对基本方法的组合、分析并构建适合具体课堂的教学结构模式,教学方法改革才能有更为广阔的适应环境。
3.数学教法改革要注意教学的整体性。现行中学数学方法改革中最大弊端就是把教法改革孤立于其它教学改革之外,这是很片面的做法。上海育才中学提出:读、议、讲、练,教学生活,又逐步性进行了适合这种教学性的课时改革,把传统的45分钟课堂变为60分钟的大课堂和30分钟小课堂,收到很好的效果。从客观上看,教学方法改革是多因素参与的系统工程,它与教育体制、教育内容、教育思想、教育手段的改革都有密切联系,教法改革只有融进这些因素才能见成效。
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中学德育途径中重要方式之一。本文对中学数学教育的德育途径进行阐述,探讨怎样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德育,以及实施德育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中学;数学教学;德育途径
道德教育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教育中重要的部分。教学过程中有多种途径进行德育教育,数学的历史悠久,我国人民在数学学习中投入了大量的智慧,在数学教学中体现德育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实施,探究数学教学中渗入的德育教育途径。
一、因材施教的德育教育
1.依据数学历史的德育教育。
数学在中国历史悠久、成就辉煌,其发展经历了古代数学萌芽期、形成期、发展期、繁荣期和中西数学的融合期。例如,在西安半坡出土的陶器中出现了数学的图案或圆点,西周出现了勾股定理,甲骨文中出现了数学记录等等。教师在教学中通过中国数学教学史的介绍,并与西方数学发展历程相比较,可以让学生领会到我国数学发展灿烂文明的文化财富,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促进学生民族自豪感,促进爱国情怀的培养。
2.根据高中学生数学教学特点进行德育教育。
高中是学生思维快速发展的阶段,数学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在教学中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学生通过不同的角度、不同途径、不同方法去思考问题,培养创造能力的发展。高中数学教学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把数学教学的知识点与有关德育教学联系起来,引发对学生爱国思想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体现出数学发展也是通过不断解决矛盾、促进事物向前发展的唯物主义思想,培养学生辩证认识事物发展、创造能力和发现能力。
3.依据教材进行德育教育。
高中教材是针对学生知识传承和思维培养编写的,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对思维和知识的教育。德育教学存在数学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适当渗入德育教学思想,但是教学中要保证主要部分的实施,又要保证德育教学的渗透。因此,学生通过教材学习得到知识、培养思维,又能适当进行德育教学,才能达到德育渗透的作用。
二、课堂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
1.课前合理引导。
数学教学在课前学生预习掌握住课程知识点。教师有意识引导数学知识的历史,学生了解数学课外的知识,意识到数学在中国的悠久的历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培养德育教育。随着教育制度和教育目标的发展,数学教学模式和方式出现了快速的发展,以往的死记硬背的方法不能适应数学教学,也不能促进数学的德育实施。课前备课不仅要对知识进行合理预习和规划,还要注意德育教育在其中的渗透。
2.课堂中随机寓德育教育与知识教学中。
高中数学中以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为主,培养学生的辩证的思维。辩证唯物主义在德育中占据重要地位。数学课堂教学包括知识教学和辩证唯物主义,促进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形成并运用到德育观念。例如,通过两个圆之间位置的传授,能够让学生得到:物质时刻能够运动,不同的运动方式产生不同的结果。
3.课后小结的德育途径。
课后对数学的总结和练习,总结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论联系现实。例如对问题进行解决时,有时会有多种途径,引导学生选择最方便合理的方法。这和高中生对人生的选择一样,人生之路多样,选择符合自身的发展的方向,并积极坚定地坚持下去,才能取得人生的成功。
三、教师示范作用进行德育教育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发挥着教授知识和引导学生人生观的作用,因此教学中教师对数学教学知识和德育教育具有关键作用。例如,课堂教学中要有严谨认真的态度,讲知识要准确详细,用词要简洁准确,解答问题要态度认真。教师在课堂上授课方式促进学生对师德的理解,展现出职业道德情操。教师在教学生活中要以身作则,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地影响着学生。教师通过自己的示范力量,促进学生情感道德的培养,促进学生道德的积极发展。教师通过自身的教学和外在表现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既能促进学生刻苦学习,又能促进学生的德育教育。
四、德育途径中要注意的问题
数学课堂教学中具有多种德育教育的途径,但是数学的教学作用决定了德育只是其中的较少的部分。因此,在进行德育教育中要注意下列问题:
1.注意数学教学和德育的主次之分。
数学教学的目的是培养数学知识和思维能力,在课堂中重视知识教学和思维培养,德育只是在合理的时间和情况下渗透。毕竟数学教学是知识的课堂,不能成为思想政治教学的课堂。
2.注重教学的实效性,避免华而不实的形式主义。
新课程要求学科教学要渗透德育教育,但是德育教育只是学科教学的附加成分,不能成为主体部分。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保持合理性,不要牵强地加入德育教育,使数学教学出现形式超越内容、繁琐复杂的现象。
3.长期合理德育教学渗透,不能一蹴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