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5 16:12:48
序论:在您撰写青年社会实践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工科大学生;服务地方;动员
青年学生要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一是要努力学习,“立身百行,以学为基”。善于学习,敏于求知,是奠定青年进步的根基。二是要投身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有志青年增长本领的最好课堂,锻造力量的火热熔炉,建功立业的现实基础。比较而言,高校注重课堂教学,实践就显得尤为重要,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有利于青年学生加深对社会的认识,有利于对我国国情的认识,有利于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茁壮成才。
工科即“研究应用技术和工艺的学问”,“应用科学和技术的原理,来解决问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是生产力中最为活跃的因素,人力资源则是一切资源中最为重要的资源。究其性格特点而言,工科大学生表现出谦虚、克己、忍耐、处事认真、严肃、审慎、很少追求刺激等的人格特征,因此工科大学生有其独特的群体特征,对于动员他们投身社会实践就显得尤为必要。工科大学生群体专注于技术的学习,偏重于科技的应用,因而他们在增强地方经济发展活力、推动地方生态环境改善、推进地方文化繁荣昌盛、促进地方社会文明进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工科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最终体现于推动地方发展的能力上,体现在促进地方进步的成效上。
因此,动员工科大学生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有其特殊性,他们也是特别需要加以动员的青年群体。工科大学生服务地方的动员,涉及学生群体、党团组织、指导老师、政府机构、企业组织、社区居民、新闻媒体等纷繁多样的参与主体,因而动员工科大学生服务于地方发展,需要着重考虑活动开展的预见性、可行性、系统性、全局性、长远性、协调性。
一、动员的现实意义
“动员”一词,现代汉语词典中释义为“发动人们参加某项活动”,动员青年大学生投身社会实践意在通过调动的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参与社会实践的意愿,并在该项活动中扮演一定的角色,在群体中发挥相应的作用,并对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结果及社会效应产生不同的影响。动员应当坚持适应性和灵活性的原则;动员涉及人、财、物等资源的消耗利用和优化配置,因此需要适度的配套支持;动员具有强烈的鼓舞性,动员有助于激励人们真正行动起来,参与到社会实践的全过程,进而实现主观的能动性:改造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也促使主体(青年大学生)改进其自身的思想意识。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认为动员的重点在于鼓舞性,动员的时间跨度截止于大学生将要投身社会实践之时。
做好工科大学生服务地方的动员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保证活动的正常开展和顺利进行,人员配备充足、物质条件优良、经费支撑给力、计划周密详细、应急管理有效,沟通协调顺畅,有利于消除活动中的各种阻碍因素,增强大学生服务社会的信心,使活动持续、有序地进行。如果动员工作不力,可能会导致参与学生稀少,指导教师畏难,党团组织配合无力,活动经费不足,团队无法建立,组织结构涣散等消极后果。二是提升大学生服务地方的成效,人、财、物等资源的匮乏,沟通与协调的不畅,计划工作的不周密,应急管理的疏忽等因素对于动员工作是不利的,这会降低工科大学生服务地方的质量,影响活动效率和预期效益,最终无益于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三是扩大大学生服务地方的社会影响,工科大学生在服务地方的过程中,必然会与政府、企业、媒体、社区等各类参与主体进行充分的互动,产生比较广泛的社会影响;当活动项目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获得大量新闻媒体的密切关注和密集报道时,就会进一步强化活动的社会影响力、行动感召力。
工科大学生要在实践中坚定信仰、树立信心,高举理想与奉献的大旗,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在实践中知行合一,学用相长,用全部的智慧和满腔的热情,不断提高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和服务地方的本领;要在实践中磨砺意志、砥砺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谱写青春乐章。
二、动员的形式结构
工科大学生服务地方的动员,应当坚持以指导老师为主导,以工科学生为主体,以校院党团组织为臂膀的原则,充分展现学生的首创精神,从而更好地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调动主动性,挖掘创造性。工科大学生作为服务于地方发展的生力军,只有充分发挥专业特长,有效开发自身潜能,把专业优势同地方热点问题结合起来,并辅之以卓有成效的组织活动,才有利于他们的成长与地方的发展。
动员要坚持适应性和灵活性,即动员既要鼓舞斗志又要具有现实的实践适应性,在动员安排方面,既要强调循序渐进的时间安排又要重视实体内容的结构化设计。在时间顺序上,我们要做好:前期的宣传――面上培训――重点培训――方案设计――项目立项――队员招募――队伍整合――出征安排。从动员的实体内容而言要通过优化系统环境支持、优化活动内容主题、优化时间地点统筹和优化人员组成安排来达到结构优化。
在动员工科大学生服务地方的过程中,首先,可以有组织地把地方有关人士请进来,如地方干部或企业家,这可以为动员形成良好的宣传效应并可以加强地方、企业与工科学生之间的联系。在了解地方需求的基础上,地方和企业可以为工科大学生提供实践基地和一定的平台支持,为学生实践的动员提供良好条件。其次,动员应融入到工科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使大学生对之有一定的了解,增加工科大学生对服务地方工作的兴趣,激发他们参与社会实践的激情。
在学校方面,第一,我们可以宣传一些学校的特色与品牌的实践活动,既能彰显校园文化又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动员做了很好的铺垫。再者,动员应该与具体的活动紧密相结合,比如联系一些地方让学生作实地考察,激发工科大学生投身实践活动的灵感,鼓励他们记录活动过程,并把丰富的内容和成果以视频或报告的形式展现出来,这可以对动员起到很大促进作用,因此动员的形式还应强调与内容的协调。第三,通过老师和前辈的指导,引导工科学生能够认识和分析自我,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培养合作意识,动员学生精诚团结,认识到个体的互补作用是团队协作的基础。最后,组织专业的培训和适当的交流,将一些问题具体化,使方案可落地、可实施化,这也是动员工科学生尤为有效的方式。
由上,动员结构的优化是动员工科大学生服务地方的实践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三、动员的环境要求
在社会实践的动员方面,首先,我们可以在社会实践的形式和内容上做大胆的创新,来激发工科大学生对实践的兴趣。其次,学校和地方的一贯重视和大力支持也是能够做好动员工作的现实基础。如地方的接洽安排,学校的联络协调、管理考核等都为动员作了很好的现实保障。再者,要完善管理制度和增强激励体制相结合,确保实践的顺利完成。最后,发挥个体作用和加强团队建设相结合,强有力的团队是动员工科大学生的有力支柱。
“找块大石头垫一下车轮,这坡太陡”,司机将车子停在学校下面一块相对平缓的空地上——学校门口太陡,车子开不进去。一下车便有村民带着孩子迎了上来,“又来啦”、“今年又添了不少新面孔”、“嗯,来了!”、“姨,荣荣开学该上五年级了吧,明天开始上课,别忘了叫他过来” ……队员与村民们熟悉地打着招呼,像久别重逢的老朋友。一年未见,村民们依旧是淳朴善良、热情满满的模样。
打油、买米,安置好行李后,队员们沿大路步行20多分钟来到位于村头的几户村民家。“这个不要钱”、“拿着回去吃”,带着村民们的心意,队员们满载而归,又发现教室里多了许多村民们送来的桃子、苹果,“都是自家种的,你们教课累,多吃点”。看着村民们的笑脸,队员们只能一个劲地答应着:“恩,一定一定。”
看看你们的变化
今年5月,60岁的老校长李玉江正式从工作40年的工作岗位退休,那个非要在山区为孩子们干出些名堂的六旬老人终于没有辜负自己的使命。自13年8月来,沂水县陆续投入10多亿元用作教育经费,崮崖小学的孩子们终于第一次见到了多媒体触控电视、架子鼓、各式化学仪器……
“比原来那个烧煤的安全很多,孩子们喝热水也方便些”,新校长杜九洲这样评价热水器。即便如此,孩子们洗手时依旧习惯用水盆接了轮流洗,因为洗菜、做饭、平时生活用水都来源于此,如果用超了,可能就会面临断水的状况。说到这里,杜校长突然停止讲话,苦笑了一下:“学校蓄水池里的水是送水车从山下运来的,得省着点用。”
1.丰富实践知识,充实教学内容。从实践中可以直接获得感性知识和技能、技巧,可以发现工程实际与课本知识之间存在的一定差异。在实践中,接触大量的实际问题,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这些实践知识运用到教学中去,一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效果。二是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起了一定的帮助。
2.扩大知识领域,提高教学科研能力。对在实践中碰到的各种技术问题,在理论上加以探讨并在实践中加以解决,这不仅能使青年教师的知识面得到扩大,而且也能提高其科研水平。他们还可在实践中发现并完成一些科研课题,了解与其专业相关的其他专业的情况,这有利于边缘学科的开发。
3.在实践中实现角色转换。青年教师的社会角色是瞬间完成的。大部分都是从学校毕业即到学校任教。今天是学生,明天是教师。但是要完成这一转换却需要有一个心理准备、思想准备、工作准备、生活准备过程。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在参加社会实践过程中,一方面认识了社会,另一方面也认识了社会对教师这个角色的期望,认清了这个角色的社会位置,明确了自己的历史使命,这就为担当教师角色做好了思想准备。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知识或能力的不足,通过不断地学习提高,在实践中锻炼,这就为担当教师角色做好了工作准备;在实践中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解决各种复杂的问题,这就为担当教师角色做好了心理准备。这样就能很快适应工作环境,为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4.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增强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青年教师参加社会实践,不仅增进了知识分子与工农之间、学校与企业之间、青年教师互相之间的了解和友谊,扩大了学校对社会的影响,而且通过安排青年教师参加社会实践工作,先后与企业,学校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为我院今后的学生实习、教师锻炼、科研和技术服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除此之外,还在人员培训、横向联合进行科学研究和产品开发等多方面进行广泛合作。这些青年教师锻炼基地正在逐步成为我院新的科研、生产、教学三结合基地,将进一步发挥较好的社会效益。社会实践使他们看到从事的舞育工作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从面提高了对自己的认识,增强了对教育工作的热爱和教书育人的责任感。
我校组织青年教师参加社会实践已经四年了,在校领导重视、关怀和支持下,取得了较明显的成绩。实践证明,青年教师投身社会进行实践是培养他们健康成长的一条重要途径。现在,我校这项工作已走上了经常化、制度化的轨道。体会主要有以下几点:
1.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和优惠政策只有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才能引起教师的重视,只有学校制定的待遇的优惠政策,才能激发教师的热情。我校青年教师正是在这些政策的影响下,充满信心和热情地完成了社会实践的任务。
2.实践与教学关系教师参加社会实践与承担教学任务并不冲突,都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学院根据实际的教学任务合理安排教师,每学期参加实践的人数不宜过多,特别是一些骨干教师不能集中去,要保证教学一线的力量。没参加社会实践的教师要多承担一些教学任务,为别人也为自己参加实践创造条件
一、“博士服务团”实践活动对自身学术水平的提高
目前随着高校对教师特别是新进年轻教师的学历要求的提高,目前学校新进青年教师都具有博士学历,都有一定的学术能力[1]。但是很多时候其都是与导师共同完成的。都是以导师为主,所研究的学术方向也大多都是导师所选择的,没有形成自己的学术方向,也没有实现学术独立[2]。青年教师在刚工作的几年内,如果说在学术上有所成就的话,大多成果都集中在,申请国家和省部的纵向项目上面。对于横向项目或者具有实际经济价值的应用型成果的取得就比较少了。通过这个博士服务团的活动,我们这些青年教师进入工厂企业,为公司企业解决实际的问题,或者是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为企业量身定做开发一些符合企业发展的新产品或产品线等,通过在实际解决问题以及研发产品的过程中,一方面我们会研究之前没有碰到过的科研问题,在进行研究解决的过程中可以慢慢的形成自己的研究方向,实现学术独立;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完成从纵向项目到横向的转变,将我们之前的基础理论研究和企业的实际问题结合使自己的研究产生实际的社会经济效益。在完成博士服务团的活动之后回到学校,还可以持续的与企业合作,实现基础理论研究和企业应用需要的结合。
二、“博士服务团”实践活动中实践能力的提高对教学过程的促进作用
在高校教学过程中,我们很多时候也是在进行理论教学,但是目前不管是应用型的还是研究型的高校,很多都是要求培养具有较强应用型的大学生,以便大学生毕业之后能迅速的融入社会工作当中。因此,高校教师应当理论和实践都过硬,这样才能真正起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作用。青年教师虽然都具有较高的学术素养,理论水平都比较强,但是职业阅历单一,从校门到校门的简单经历缺少了企业社会的实践[3]。而参加“博士服务团”正好弥补了这一点。例如我在孝棉集团的实践经历,我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角色转换,然后迅速而顺利的开展工作,工作环境的不熟悉,工作方式的完全不同,工作内容的巨大差异,使得我之前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以及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都需要得到转变,在公司进行各分厂,各生产车间,各条工艺线路调研,进行研发部门的改革,制定研发部门的规则制度,提高研发部门的效率,然后针对孝棉集团面对的市场和研发部门的实际情况,提出新的产品—离子液体中再生中药保健型的竹纤维的研发。这些问题的处理都对我的社会实践能力有一个提高,使我在以后指导学生的见习、实习操作和社会实践时都能够胸有成竹[4]。
三、“博士服务团”实践活动对教学改革理论的促进
【关键词】高校青年;社会实践;党员;成才教育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社会即学校”的观点[1]。社会实践将社会、课堂与大学生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对于促进大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国情、民情,开阔眼界,增长才干、提高动手能力,认识自我,奉献他人,服务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2]。使得大学生走出校园,在实践中实现未来自我定位,明确发展方向,主动适应社会发展与需求,全面提高自己,为将来更好的就业做好准备。
一、高校青年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与分析
随着社会实践的开展,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一)缺乏相适应的理论支撑和指导。在临近实践时,很多高校、院系仅仅通过简单的思想动员进行实践宣传,以致大部分学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义和内涵,只知道“社会实践是让我们去了解社会,提高自己,或通过社会实践增加学分等”,正如教师仅仅告诉学生“要好好学习”而没有告诉学习方法一样,最终学生还是不知道该如何学习,使学习成为一句空话。高校青年学生思想认识由于停留在低层次,因此其主动性和积极性都大打折扣,而所谓的社会实践动员在某种意义上就形同虚设。(二)宣传动员方式不当,宣传留死角,信息传达走样。部分高校院系采取“开大会、集中所有学生一起开会”的方式进行宣传动员,有些学生会抱有“反正少我一个也看不出来”的想法而不去参加动员大会,这就错失了对实践相关政策、要求了解的机会。此外,还有的高校院系采取“先通知各班班长、团支书等关于社会实践的相关政策,再由班干部向班级同学进行传达”的方式,导致相关信息“漏传、错传、走样”的现象发生,不但起不了宣传动员效果,反而造成学生的抵触和不满情绪。(三)高校青年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受社会环境制约。很多高校青年学生进行实践时并不被社会环境接受。大部分企业不愿意接纳参加社会实践的大学生,逃避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不愿意承担实践过程中存在风险和额外的经济支出,出现学生“欲实践而无门”的现象。(四)实践经费不足。任何一项活动的开展必须有经费作为支持和保障,高校附近实践单位有限,更多的实践平台只能在较远的地方。交通费、食宿费等一系列费用成为高校青年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教育不可避免的费用,各高校每年会对校级重点团队给予一定的经济支持,但对于人数较多的团队、实践地点在高消费区的团队就显得力不从心,可谓九牛一毛[3]。(五)社会实践重视程度不够高。部分高校对青年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教育不够重视,没有使之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缺乏有效的组织,导致高校青年学生在长期或短期的社会实践中追求形式主义,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六)社会实践考评标准不健全和监督制度不完善。当前社会实践普遍存在“走走形式、照几张相片、写篇心得体会敷衍了事”等不良现象,甚至很多企业都持“高校青年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就是到单位盖个公章,走走过场,也做不了啥!”的态度,对高校社会实践“嗤之以鼻”。通过“现场照片、视频、工作登记表、单位公章、实践报告、心得体会”等定性评价方法进行考核评定,无法评价实践质量,更无法判定其是否存在“弄虚作假、抄袭拼凑”等行为。
二、高校社会实践教育问题的应对策略
面对上述问题如何加强高校社会实践教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工作重点。(一)创新实践组织形式,形成社会实践理论体系。高校应该努力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相关理论建设,开设有关社会实践的指导课程,将社会实践课程纳入高校教学体系中,围绕“为何开展社会实践、如何有效开展社会实践”为中心,多角度分析高校青年学生实践教育的意义、现状、发展方向和存在问题等,使高校青年学生真正意识到其作用,注重实践过程中蕴含的个人道德品质养成、心灵精神培养、健全人格形成、综合素质提高等内容。(二)利用有效的动员载体,做到全动员。院系团委书记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一对一班动员会,对于班级数目较多的院系,可以全面、细致的培训班主任、班导师和年级辅导员,通过该体系对班级作点对点动员,保证了尽可能多的学生直接接触社会实践的相关政策及要求,降低学生不参加社会实践动员活动的可能性,同时也避免了对实践政策的“漏传、错传、走样”问题的出现。(三)优化社会环境,争取政府保障。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要求或鼓励社会各方尤其是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同时应担负起一定的社会责任,争取为大学生社会实践创造有利条件。高校也应主动与关心教育事业、关心大学生成长、愿意为教育事业作出贡献的单位、机构达成共识,建立“校企合作教育”基地对青年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思想教育和技能训练,同时提高企业、机构的社会形象和企业文化。此外,高校院系应该充分利用院系教师及校友的丰富社会资源,为学生争取更多的社会实践平台,并教育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严于律己,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消除社会对大学生的错误认识,取得社会认可与肯定。(四)多渠道解决资金短缺现象。社会实践资金的获取应从两方面入手:高校自身投入和校外资助。首先,是学校自身投入,学校应设立专项实践经费,还可通过与有项目的教师联合申请参与当地政府的相关重点项目或单独立项,依靠政府支援。另一方面,由院系科研带头人牵头,针对研究专项与企业联合,高校提供科学技术支持,企业承担相关的资金投入,使学生在参与这些项目的实践中获得更多的锻炼与提高,同时企业也得到了相关的技术创新。此外,高校还可依托社会等公益基金支援等[4]。(五)提高青年学生实践价值认识。针对“部分青年学生重视度不够”问题,可以将实践教育与学分获得、学位获得,毕业、奖学金评定、推优甚至入党、推荐研究生、就业等联系在一起,激励其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锻炼成长提高。(六)建立党员实践机制。将高校青年党员的成长成才与社会实践教育有机结合,建立党员典型示范团队进行实践教育,可以带领和引导学生更好的参加社会实践。
三、结论
社会实践对于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着重要的作用,除了经费、实践平台等问题之外,最急需解决的是当今大学生的思想认知。通过解决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做好社会实践工作,培养其积极乐观的精神,提升综合素质、获得科学文化知识才能有效解决毕业就业难等问题。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全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594.
[2]贾斌.目前高校社会实践现状引发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1(5):275.
——交通安全知识与急救常识宣讲
此次“交通安全安全知识与急救常识宣讲”暑期社会实践,是东北林业大学交通学院蓬勃志愿者协会以一个学生志愿者团体的形式申报的青年志愿服务团队奔赴新胜村、服装城、哈平路等地进行交通安全知识与急救常识宣讲小分队。协会本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利用暑假进行交通安全知识与急救常识的宣讲。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摸索出在中小学校进行交通安全教育的经验,为以后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和宣传打下理论基础,另外通过社会实践获得准确的交通管制数据,为我们学习交通知识提供实验数据。
(一)社会实践流程篇
7月中旬,蓬勃志愿者协会实地走访了哈尔滨市南岗区王岗镇新胜村委员会及其新胜小学,确立了假期社会实践的地点和内容。同时,我们还选择了服装城,哈平路,中央大街等地一些交通现状比较繁华的地带进行了交通安全知识宣传的考察。并且,我们在答辩的过程中确立了这三个地点作为交通安全知识与急救常识的宣讲地点和调研地点。
7月10日至24日,协会组织编写了交通安全知识手册和交通安全意识调查问卷,顺利完成了社会实践的准备工作,包括志愿者的筛选以及宣讲人员和调研人员的培训。
由于准备比较充分,社会实践志愿者团队提前一天出发。7月25日,我们把团队分为几个小组,到哈市一些交通繁华的地带进行交通现状实景拍摄、取材。
7月26日,青年志愿服务团队分为三组,第一组走进新胜村,首先走访当地的村民,了解他们以及他们孩子对交通安全知识的了解情况和交通安全意识,同时宣传此次社会实践,为接下来的宣讲活动做准备。第二组走进服装城附近的街区拍摄交通车辆违规和行人横穿马路、跨越护栏的现象,同时,在该地区发放《交通安全手册》150册和交通安全意识调查问卷100卷第三组为交通安全知识教研组,他们专门负责以后几天交通安全知识与急救常识讲座的准备工作与完善工作。
7月28日,团队所有成员走进了新胜村,开始了一整天的交通安全知识宣传。在新胜村我们为这里的中小学生做了三次讲座(分别为交通事故预防与急救常识课,交通安全常识课与现代交通工具认识课)和一次“我心中的汽车”绘画美术课以及交通安全意识调查。
7月29日,团队走进中央大街实践地,发放交通安全手册,深得市民的好评和认可。
7月30日,将前段时间实践中整理的交通安全宣传材料以及“心中常绿红绿灯,文明交通伴我行”宣传条幅带到哈平路进行宣传,同时进行“文明交通,珍爱生命”的签名活动,广大市民积极参与。此次签名活动为我们的社会实践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启动仪式上,项目负责人播放了视频短片,向大家详细介绍了我市历年开展“留住一桶水”活动的推进情况。自活动开展6年来,一批又一批的天津青年志愿者深入大中小学校园以及城市社区,广泛了解学生和居民的用水习惯和现状,通过撰写网络博客、发放传单对大家进行节水宣传,此外还积极开展环保公益活动,大大提高了市民的节水意识和环保意识。
王华向六支青年志愿者代表队授旗并发表讲话,他鼓励志愿者着力开展节水活动,帮助身边更多人提升环保意识,共同保护水资源;他号召同学们向广大市民大力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建设更加优美、和谐的绿色生活环境,共创资源节约型社会。他指出,环保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内容,公益环保行动要从小处做起,随着更多青年大学生的参与,相信环保低碳理念能得到更好的传播。
我校志愿者组织负责人、20xx级行政管理专业学生邓健代表天津全体志愿者表达了圆满完成任务的决心。他表示,一定会认真策划,积极准备,努力把掌握的专业知识同社区环保实践结合起来,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贡献出青春的力量。据悉,“留住一桶水”全民节水行动由可口可乐大中华区联合北京环境保护基金会等多家单位于20xx年共同发起。活动开展至今,得到了全国超过24个城市的上百万人的支持和参与,惜水节水的绿色环保理念得到了广泛的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