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数学思维导图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07-05 16:12:46

序论:在您撰写数学思维导图的重要性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数学思维导图的重要性

第1篇

一、思维导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概述

思维导图又称心智图,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思维工具,它将图像与文字用简单的线条结合在一起,把各个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和相关的层级图表示出来。[1]由于高中数学的知识比较复杂,而且各个知识点也存在一定的联系,教师就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教学方法将各知识点进行联系,帮助学生构建出清晰的知识体系,将零散的知识纳入到结构图中,通过色彩鲜明和简单明了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对整体知识的把握和记忆。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1.增强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课堂环境。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支配者,而是组织者和指导者,要先帮助学生在思维导图的构建过程中发挥作用。在共同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之间就能自发进行讨论,提出不同的解题思路并加以验证,既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能有效地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使教师充分融入学生之中,及时解答学生的疑惑,指导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的有效构建。[2]

2.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高中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的理论学科,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很高。学生在思维导图的构建过程中,需要对整个知识结构反复进行整理和修改,还要充分考虑各个知识点的内在联系,这对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3.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应用思维导图的方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有效性。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更多教师开始认识到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主体地位的重要性。思维导图的教学方法就是在明确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帮助每个学生实现全面综合发展。同时借助思维导图也能使复杂的数学知识清晰简单化,其鲜明的色彩更能加深学生的记忆,从而帮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思维导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思维导图在新知识的讲解和解题训练中的应用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 就是要在新知识的讲解和解题训练过程中通过构建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学会掌握知识的方法。高中数学教师应该在进行新知识讲解时做好备课,将思维导图加入到教学设计中,要借助网络的构建整理知识体系。比如,在进行指数与指数函数知识的讲解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供制作好的思维导图,通过对照导图进行新知识的讲解,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除此之外,学生也可以在完成学习任务后,通过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对结构图进行修改和完善,既能提高学习参与性,又能巩固知识。

教师在解题训练中应用思维导图时,应该注重为学生提供及时的指导。由于数学知识的复杂性,一题多解的现象经常会出现,尤其是遇到综合性问题时,思考的角度不一样,解题的方式也会不相同。如果教师将所有方法都进行仔细讲解,课堂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就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制作出不同角度的不同解题思路,就能做到在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第2篇

一、提高运用思维导图意识

思维导图不仅有助于帮助学生理顺各知识点间的关联,加强对所学知识的深层次理解与认识,而且可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架构,实现学习的系统化。因此,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认识到思维导图的重要性,提高运用思维导图意识,为此,教师应注重以下内容:

首先,注重思维导图应用的合理性。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把握初中数学教学重点知识,认真分析与重点知识关联的其他知识点,并将思维导图板书在黑板上,展示给学生。同时,依托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点,并适当的提问学生,检查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情况,使学生能够对照自身数学知识掌握情况查漏补缺。其次,注重思维导图在不同教学环节中的融入。初中数学知识点多而零碎,为此,无论是新课导入还是旧课回顾,教师应注重运用思维导图引导教学活动的开展。最后,做好总结与反思。教师运用思维导图时,应根据学生反馈效果,对思维导图的应用进行总结与反思,了解思维导图应用中存在的不足,并及时补充遗漏的知识,使得思维导图更为完善,更好的为初中数学教学活动服务。

例如,在绘制全等三角形思维导图时,起初教师并未绘制角平分线性质这一知识点,但考虑到角平分线性质和全等三角形之间存在一定关联,尤其是一些题目中全等三角形判定时需应用到角平分线性质知识点,最终对之前的思维导图进行补充,使得绘制的思维导图更为完善,最终得出如下思维导图:

二、注重应用的示范与引导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运用思维思维导图开展教学优势明显,仅用简单的图形及文字,便可清楚的了解数学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降低了学生掌握难度,有效避免学生畏难情绪的出现,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因此,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要注重思维导图的应用,而且还应教会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帮助总结所学的数学知识,为此,教师应通过正确的示范与引导,使学生掌握思维导图画法,使其应用到实际的学习过程中。

在给学生进行示范及引导时,一方面教师应为学生讲解思维导图的画法及应注意事项,确保所画的思维导图能涵盖所学的重要知识点。另一方面,为激发学生画思维导图的积极性,教师可鼓励不同小组、不同学生之间进行思维导图绘画比赛,不断提高学生绘画思维导图的熟练程度,从而更好的应用到实际的学习活动中。

例如,在学习完相似三角形知识后,教师示范与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在绘制过程中注重与学生进行互动。如,询问学生相似三角形有哪些判定定理,如果是直角三角形相似又有哪些判定定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有哪些等相关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绘制出如下的思维导图后,当学生内心的成就感油然而生,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从而更加专心的学习数学知识。

三、培养运用思维导图习惯

初中数学成绩的提高一定程度上受学习习惯的影响,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众所周知,初中数学知识点彼此之间具有密切的关联,使用思维导图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的关联,使学生拨云见日,抓住学习的重点。因此,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的习惯,使其更好的指导学生完成数学知识的学习。

培养学生应用思维导图时,应注重一方面,教师应鼓励学生学会应用思维导图,而不是局限在教会学生画思维导图上,即,教师可鼓励学生根据思维导图,编相关数学题目并尝试解答,从而对数学习题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与理解。另一方面,在讲解数学知识时,教师可从思维导图进行延伸,并针对不同知识列举典型习题,使学生了解习题涉及的知识点,从而尽快找到解题思路。

第3篇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价值

思维导图也就是常说的心智图,同时也是表现发散性思维的工具,虽然思维导图看起来非常简单,但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工作。在实施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思维导图的运用可以培养小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用图形等直观地表达出相关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的解题思路更加明确和清晰,同时也能提高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挥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潜能。同时,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思维导图的运用也可以优化教学结构,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质量。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方法

(一)利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数学的知识结构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提高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成为教学的重点内容,优化小学数学的知识结构是非常重要的。在实施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思维导图的运用可以挖掘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将诸多数学知识点结合在一起,系统和整体性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有助于小学生对课堂知识内容的掌握,优化小学数学知识结构。

例如,在教学“口算乘法”时,教师就可以利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数学的知识结构。教师在讲解这一教学内容的过程中会提到整十乘一位数和整百乘一位数的相关口算内容进行练习和掌握,学生需要掌握一些知识点并进行相应的练习,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将相关的知识点以及对象的练习更加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教学内容,优化小学数学知识结构。

(二)利用思维导图实现生动以及直观的教学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模式中,引入教学相关概念往往是运用提出概念、解?概念以及解释说明的步骤来完成的,这样的教学现状会导致小学生很难理解相关的知识点,单纯的死记硬背不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而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将相关知识点生动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清晰地了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进而增加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和理解。

例如,在教学“因数与倍数”时,教师就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实现生动以及直观的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将倍数和因数,2、3、5倍数的特征以及质数和合数等相关的知识点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理清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个整体的思维图像,让学生准确地掌握各个知识点,进而构建一个高效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

(三)利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施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是非常重要的,与此同时,教师更应该注重的就是学生对于知识的运用。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思维导图对学生进行引导,逐渐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更好地对教学的相关内容进行学习和掌握,提高小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第4篇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思维导图 应用分析

高中数学在高中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不管是文科生的学习还是理科生的学习,都有数学。地位虽然重要,但是在教学中,我们并没有改变教学策略,还沿用传统的教学法。为此,为了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益,我们试图将思维导图应用于高中数学教学中。下面笔者将从理论和实践角度论述思维导图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

一、思维导图与高中数学概述

1.思维导图的含义

思维导图是一种新的思维模式,它是由“世界记忆之父”英国的Tony Buzan在1974年提出的一种将发散思维具体化、可视化的方法。它结合全脑的概念,包括左脑的逻辑、顺序、条例、文字、数字及右脑的图像、想象、颜色、空间、整体。有效地挖掘大脑思维的自然倾向,它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更有利于将学生的思维“跃然纸上”。

2.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

绘制思维导图有两种方法,那就是借助软件和手绘。对于教师来讲,尤其是为学生呈现思维导图时应该用软件,有两个软件比较好用,一是MindManager,它是一款思维导图制作软件,其功能极其强大,它能自动依据关键词的内容,适时加上表意的象征图像自由地重新调整项目间的层级或从属关系。此软件可以轻易地把思维导图制作成图文并茂的PowerPoint演示文稿、PDF文件,甚至是一个网站。另一个软件是FSCapture,它能将抓屏工具集图像捕捉、浏览编辑、视频录制等功能于一身,可谓截图神软件,使用过程容易上手且很流畅,各种设置使截图有了超越其本身的创造性,不但具有常规截图等功能,更有从扫描器获取图像和将图像转换为PDF文档等功能。特别是屏幕录像功能,质量堪比专业屏幕录像软件。所以,为了更好地进行思维导图教学,教师必须结合现代先进技术,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呈现一堂精彩的课程。

3.思维导图在高中数学中的可行性分析

思维导图运用于高中数学教学中是完全可行的。

首先,高中数学的学科特点决定其应用的可行性。高中数学呈现出一个比较系统的知识网络,教学中学生常常反映如果不按时复习数学,一些知识就会忘记,但是思维导图正好弥补了学生这一学习不足。因为思维导图可以让复杂问题变得简单,在一张纸上可以画出所学知识点,学生一下子就看到全部。另外,思维导图不费吹灰之力对问题加以延伸,不仅有效提高了记笔记的效率、提高了记忆力和创造力,还使学生高中数学学习充满了乐趣。

其次,学生的思维特点决定了其应用的可行性。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已经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了,而且抽象思维占据重要位置,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思维导图教学,符合学生的生理特点。还有思维导图将思维痕迹在纸上用图画和线条表示,发散性的结构呈现一个容易记忆的顺应大脑发散性思维的自然表达过程,这样思维导图就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二者相互促进。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分析

1.思维导图在高中数学复习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有很多类型,但是在高中数学复习中一般采用结构型方式辅助学生复习。结构型的思维导图方法一般按照知识之间的关系进行有序划分,这样的方式从宏观上可以掌握整体数学结构,在微观上学生更好地理清所学知识之间的关系。因此在高中数学复习中,尤其章节复习中,笔者常常采用结构型思维导图方式。下面我们通过具体实例分析一下,以《空间几何体及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复习课为例:

通过这一结构型思维导图,学生能更好地体会到空间中线线、线面、面面位置的转化关系。通过以往学习或者观看思维导图,学生很容易发现空间中平行关系的转化分线线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同样的,在空间垂直关系的转化中也存在这三类关系,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通过这样操作,学生不仅学习了旧知识,还整合了新知识,从而提高了对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的认识。

还有一点要注意,复习的时候,一章节内容特点多,甚至杂,对于这样的问题教师不宜将所有知识点都展示出来,内容展示得过多不仅不利于学生接受,还在一定程度上剥夺学生学习的权利,所以,在思维导图复习教学中教师要记住一点:过犹不及。如《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学习中,不仅有平行问题、垂直问题、空间角和空间距离问题,单是空间角和空间距离的求法问题就有好几种,如果需要在思维导图上都展示出来,其实是不容易实现教学预设目标的,所以,教学中我们的任务是教给学生方法,让他们将这种方法运用到以后数学复习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才是教学的真正意图。

2.思维导图在高中数学复习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高中数学复习中应用得比较广泛,解决一些题目的时候,笔者也用到思维导图,有助于教师理清解题思路,讲解时更条理清晰。所以,笔者这里也介绍一下。以“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练习题”为实例:

我们用思维导图进行如下分析:

这道题目用思维导图将题目的考点、解题的思路,甚至答案的解析都给出了完整的过程。用这样的方式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容易掌握所学知识点,同时为学生介绍一种串联知识点和解题的方法,这样学生就能在平时学习中进行应用与练习,从而实现思维导图教学活学活用的目标。

3.关于思维导图在高中数学应用中的反思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笔者尝试让学生意识到思考和思维透明化的重要性,发现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展示思考的过程。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学习,教师首先要展示,这样才能教给学生方法,但是学生展示的过程需要等待,这样一节课就会有一些时间浪费掉,思维习惯的养成不一定是立竿见影的,在长时间的教学与学习中教师和学生可能都会动摇和沮丧。

参考文献:

[1]万琳.思维导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

第5篇

新疆第四师可克达拉市68团中学,新疆    兵团    835301

 

摘要:初中数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重要课程。学生通过学习教学要求的数学知识,解决相关的数学题目,逐步地掌握思考分析的方法,拥有具备良好的逻辑推理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收获逻辑推理能力,不仅教会学生如何在数学学习和解决数学题目时更加得心应手,也使学生掌握在未来的学习工作中举一反三的重要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数学教学  逻辑推理 

逻辑推理通常来说是根据已经存在的既有事实、已知条件等内容,依据一些客观的规律、规则,通过分析总结等演绎过程得出结论或论点的过程。这个过程贯穿整个初中数学科目,学生掌握逻辑推理的方法可以学好数学科目,在学习数学科目的过程中也逐渐掌握逻辑推理这种方法应用在更多科目和领域的学习中。认识到逻辑推理方法的重要性,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更应该注重对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学好数学这一科,同时也让学生通过逻辑推理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一、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加强学生的逻辑思维

根据逻辑推理的概念,我们可以了解到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就是要教会学生从一个逻辑原点出发,利用已知条件和数学知识,通过分析、推理、总结从而得到正确的数学答案。通过解决数学题目的过程,学生可以学会灵活变通,通过眼前已知条件甚至是隐藏在已知条件背后的隐藏条件这些表面的现象去深究事物的本质。要想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就需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刨根问底”,主动思考,这就离不开结合问题创设的情境。创设问题情境通俗来说就是我们常见的应用题,不过是把应用题里面的情境设置的更加生动、更加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通过易于理解、生动形象的情境来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这本身就是一种举一反三的精神,能进一步提起学生思考探究的兴致。

二、利用思维导图工具,深化学生的思维逻辑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关键在于思维逻辑的培养,让学生具备这样的思维是给学生一个可以终身使用的工具,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初中阶段,根据初中数学的课程内容,教师会带领学生从单个的知识点入手进行学习,有点带面,最终才把各个知识面串联成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初中数学课程内容的设置本身就是非常符合逻辑的,因此可以引导学生做好章节总结或者课程的周总结、月总结,通过写小结的过程把知识点逐渐地汇总起来,自然而然的就形成了知识网络。

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点总结之前教师可以把思维导图的概念传递给学生,让学生首先掌握一种科学的分析、汇总的方法。思维导图就是利用一些图形符号、线条将一个主题下的内容层层分级、设置子母概念形成一个清晰全面的体系,这个非常适合用来总结数学概念、数学公式等内容。如今多媒体上课已经是非常普遍的一种上课方式,教师也可以利用一些软件教会学生思维导图的使用,比较常用的软件例如X-mind就是一款非常好操作的思维导图软件。为了加深同学们对知识点的理解,在利用电子软件教学的同时仍然鼓励学生自己根据电子版的思维导图进行手写的思维导图绘制。

通过在教学中传授给学生利用隐藏条件解题的做题方法,对学生来说益处多多。初中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是将单个知识点和对应题目搭配讲解,这样的做法更有利于学生接受单个的知识点。对于最终的应试和分析复杂问题,这样的方法显得有些单薄。笔者认为老师在讲解基础知识时,可以利用一些综合性题目对其中的隐含条件进行挖掘式讲解,这样可以提前给学生一种思考方法,未来面对有隐含条件的综合性题目时学生思考更加开阔,提升学生解决初中数学习题的思维层面,避免直接套公式等解题方法的出现。

三、小组合作共同探究问题,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

前面笔者有提到,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不是单纯的让学生学会掌握数学知识、会解决数学题目,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逻辑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养成探究式的思考问题的方式。要想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就必须明确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引导、指导,尤其不能过度地给学生解决问题,要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主动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不可避免的问题是,学生自己的学习和思考能力有限,常常没有主动学习的乐趣,那么采用学习小组的学习方式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通过设立学习小组,就把思考的工作交给了学生本身,善于思考的同学可以带动不爱动脑的学生。分成学习小组以后,各个学习小组之间又形成了竞争关系,这样学生为了更好的解决问题,会更加活跃地进行思考。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适当地给予学生一些指导,知识方面的纠错,思考方式的调整等。通过学习小组这种方式,学生除了渐渐地养成自己解决问题的习惯,也懂得了如何良性竞争,如何有效合作,一举多得。

四、习题训练注重解题过程,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

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们常用的一种策略就是“题海战术”,以量变引起质变。但是经过笔者的观察很多学生会因为题海战术产生思维麻木的现象,在大量的题目中,学生很容易形成思维定式,这对于学生的思考探究能力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也会忽视逻辑推理的重要性。因此,笔者建议教师可以在课堂练习或者作业布置方面有针对性的给学生布置一些综合性强的题目,让学生详细的写出解题过程。通过这样的方法,让学生能够更加清楚自己的思考过程,哪里有问题会更加的明晰,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解题过程了解学生逻辑能力的强弱,有针对性地给学生进行指导。

五、结束语

综合上述内容,我们不难发现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不同角度入手,利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培养。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深知逻辑推理的重要性,为了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这种能力,这个课题值得我们不断地思考探究。

参考文献:

[1]  陈小平.基于逻辑推理培养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J].基础教育,2019(08):242.

[2]  李爱科.基于逻辑推理培养的初中数学教学探究[J].数学信息,2019(19):128.

[3]  虢铁平.基于逻辑推理培养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J].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七) ,2019(07).

第6篇

[关键词] 思维导图 初中数学 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6058(2016)17 0000

一、思维导图的定义

思维导图是

托尼・巴赞于

20世纪70年明的,综合托尼・巴赞的说法和本人对思维导图的理解,思维导图是指:从中心的一个重点出发,层层递进,将与这个中心点相关的其他事物根据重要性和侧重点不同放置在干支和分支上,由此构成一个树状图形,再利用文字、图形、颜色等将不同的信息进行分类,同时与树状图的结构相配合,这样的图解方式称为思维导图.它是一种对信息、记忆、知识点进行高度组织的思维工具.通过思维导图可以将不同的信息加以分类,便于学生记忆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二、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应用思维导图巩固数学旧知识

数学教学很注重知识的灵活运用,思维导图通过将不同的、琐碎的知识点串联在结构图中,起到整合和联系知识的作用.通过思维导图,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更容易掌握新知识,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识记忆、运用能力.

通过思维导图可更了解知识间的联系,通过不断变化和重组将复杂的知识点系统化,从而使学生轻松掌握知识要点.

2.应用思维导图开展数学新知识教学

相比小学数学而言,初中数学对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演算能力要求较高.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除在原有的知识积累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外,还要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因此对初中生而言,学习数学要记忆很多公式和解题的方法,对记忆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而思维导图强大的组织和促进记忆的功能正好符合初中数学教学的需求.比如在学习正方形知识时,通过思维导图,衍生出正方形与长方形两个干支,而长方形又可以衍生出平行四边形、四边形、不规则四边形.以此类推,将前面学到的数学知识加以整合和充足,不仅能起到对现有知识加深理解的作用,还能强化学生前面所学的知识.

三、思维导图对数学学习的作用

1.可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点了解得更清楚

众所周知,数学知识是通过平时学习逐渐积累起来的,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积累才能提升数学学习水平,同时发展数学思维.思维导图就是利用了这种规律,将不同的信息进行重组,达到强化知识和便于理解知识点的目标.

2.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解决与数学有关的问题,而能不能学好数学跟是否具有数学思维有很大的关系.思维导图结构灵活,形式多样,最重要的是它的信息传递是层级递进的,由概括到具体的,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数学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3.可让数学知识系统化

数学理论知识是很简单的,但对某个数学题进行求解却是困难的.一般而言,解决一道数学题有多种解法,要想掌握多种解法就要学会灵活运用多种数学知识.由于数学知识点繁琐且复杂,有必要对数学知识进行系统化.通过思维导图,可以对复杂的知识进行归纳和系统化,有了思维导图后,学生就更容易了解知识难点,且能通过对数学知识点的重新认识,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4.有助于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掌握一般都是建立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的,他们在掌握新知识后将重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邂逅”知识的过程,新知识与旧知识都掌握好了才能真正提升学习能力.通过思维导图呈现的树状知识结构,学生可将知识进行重组和系统化,进而更好地同化新知识,构建更加完善的知识体系.

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枯燥的学习过程,通过让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既可让学生巩固已有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可以帮助学生构建新的认知结构,形成较完整的知识体系.通过思维导图,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数学思维,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从而有效提高初中生的数学成绩.

同时,思维导图是一种新的学习方法和工具,教师通过运用思维导图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点具象地表达出来,便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难点.将复杂的知识应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可以使师生交流互动顺畅,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总之,思维导图的应用使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更为灵活和开放,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 参 考 文 献 ]

[1]张丽娟.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4.

[2]吴志丹.协作建构思维导图在数学复习课中的应用探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0,07:108-110.

[3]李琳娜.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D].河北大学,2013.

第7篇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呼唤——思维导学的必要性

(1)什么是思维导学。“导”,即“引导”之意;“学”即“学习”。所谓导学,通俗地说,就是引导学习。思维导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造条件发展并优化学生的思维,以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与策略,从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2)思维导学的必要性。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从初中数学教学过程来说,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另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又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所以,学生的思维需要教师的激发与培养,进而达到发展与优化。

二、提供条件,拓宽眼界——思维导学的实施策略

(1)提供条件,发展思维。数学知识和教学不只是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有利的条件,还需要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并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加以培养,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案例1: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时,我出示了如下问题:

如图1,已知四边形ABCD中,AC平分∠DAB,∠DAB=600,∠B与∠D互补,求证AB+AD= AC 。

学生们反复探索,不得其解。

师说:“若将四边形ABCD特殊化,看如何解决该问题?”

①如图2,若增加条件:“∠B=∠D”,则可证AB+AD=AC。(请你完成此证明)

②受到①的启发,若添加如图a所示的辅助线:过C点分别作AB、AD的垂线,垂足分别为E、F。(请你补全原问题的证明)

通过对例题的分析与引导,让学生经历“学”的认知过程:从特殊出发,进行推理或判断,再对一般情形作出猜想或判断。自始至终渗透了数学思想和方法,只有在①中深刻思考、充分理解的前提下,去寻找它们特殊和一般的必然联系,形成解题的思路,才能拓宽学生的眼界,优化他们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拓宽眼界,优化思维。新课标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要求是: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中对思维培养和训练的重要性。那么,要开展数学课堂的“导学”教学,就要重视对学生思维的导学。

案例2:在学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后,出示这样一个命题:“求证:有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锐角三角形全等。”学生很容易证明,但是仅仅会证明对于发展中的学生来说还远远不够。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用如下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

①将上述命题中的“高”改为“中线”,又怎样证明?

②将上述命题中的“高”改为“角平分线”,又怎么证明?

③将命题中“其中一边上的高”改为“第三边上的高”,又怎么证明?

④将③中的“高”改为“中线”或者“角平分线”,又如何?

⑤将③中的“锐角三角形”改为“三角形”,结论还成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