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劳动教育思政课范文

时间:2023-07-05 16:12:36

序论:在您撰写劳动教育思政课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劳动教育思政课

第1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企业的含义和基本分类;公司的基本特征和分类;自然人和法人的区别;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含义和特点;公司的组织机构;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企业兼并、联合、破产的含义。 2.理解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区别和联系;公司制的优点,以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意义;企业兼并、联合、破产的意义。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何依法设立一个公司;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为什么以建立公司制为目标。

(二)能力目标

1.本框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参与经济生活的实践能力。2.在学习经营公司时,通过相关知识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如何创办公司、如何经营公司,从而提高学生将来的创业能力。使学生能分析不同公司类型的特点,学会在不同条件下进行选择。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国家观念,使学生认识到,创办公司、积极创业有利于国家生产力的发展。2.使学生深切认识,锐意进取、诚实守信,合法经营、积极创业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价值。3.增强学生依法设立公司、依法经营等法律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公司制企业;公司的经营。

(二)教学难点:正确认识企业的兼并和破产。

(三)教学方式及手段

教学方式:问题探究法、讨论法、设问法、讲授法、情景设置等。

教学手段:多媒体、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三、导入新课

在前面我们一起学习了“生活与消费”,生产什么消费什么,我们每个从每天都在进行各式各样的消费,我们消费的这些有形无形的商品都从哪里来的呢?企业对于同学们并不陌生,请学生说说你所知道的企业?

同学举例:中国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移动有限公司等等

在这些企业中,我们可看到有些是股份有限公司,有些是有限公司,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还有我们所说的公司=企业吗?在以后我们怎样去创建自己的公司呢?

第五课 企业与劳动者(板书)

第一框公司的经营(板书)

一、 公司的类型(板书)

(一)企业(板书)

1.含义(板书);2.类型(板书)

(多媒体展示)问题探究一:

下列哪些属于企业?(BCE)

A、中国科技大学;B、中国人寿保险公司;C、沃尔玛超市;D、故宫博物院;E、乌蒙山水泥发展有限公司;F、六盘水市人民政府

教师总结:在我国,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等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其中,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总之,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

2、公司制是现代企业主要的主要的组织形式(板书)

(1)公司的含义(板书)

(2)公司形式(板书)

(多媒体展示)问题探究二:

企业=公司吗?

教师总结:无论哪种企业,都有一定的企业组织形式。公司制是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除去公司制企业外,我国还存在大量的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

(多媒体展示)

按财产的组织形式和承担的法律责任划分

现代企业组织形式合伙企业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制企业:

股份有限公司

个人独资企业

(多媒体展示)模拟创业

情景设置一:

10年以后,在坐的每位同学手里有50万元的创业基金,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你们如何是进行创业呢?

请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提示:小组成员可自由选择,可自己个人创业,也可相互合作)讨论内容包括:创业的形式,公司名称,经营对象,注册资本,股东各自所承担的责任,公司的机构,小组各成员在公司所担任的职务等。

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归纳总结:

(1)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之间各自的优缺点。

(多媒体展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之间的主要区别

(2)公司的组织机构:这些机构之间权责明确、互相制衡,可以有效提高公司的运行效率和管理的科学性,使公司的发展具有充分的活力。

(多媒体展示)公司的组织机构图

(3)理解法人要注意与自然人的区别。

二、 公司的经营与发展(板书)

(多媒体展示)模拟创业

情景设置二: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在坐的各位董事长,总经理如何经营自己的公司,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如果我们的公司经营不善,会出现什么结果呢?

请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

教师归纳总结:

1.公司经营的直接目的是利润(板书)

2.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板书)

(1)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板书)

经营战略是指在分析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为在竞争中求生存和发展而作出的总体的、长远的谋划与对策。经营战略主要解决的是企业“做什么”的问题,包括如何进行投资、生产什么样的产品、如何进行生产,如何开发市场等。

举例:海尔从原来的涉临倒闭的小厂发展成为如今的世界级品牌,首先归功于它的经营战略。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板书)

举例:海尔从亏损147万到今天全球营业额600多亿,81%的年平均增长率。最主要取决于两个字:创新。

(3)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板书)

举例:海尔有一个很著名的广告语,叫做“真诚到永远”。一个企业要永续经营,首先要得到社会的承认、用户的承认。企业对用户真诚到永远,才有用户、社会对企业的回报,才能保证企业向前发展。

⑷其他(板书)

3.公司经营不善的后果(板书)

经营的目的是利润,兼并的核心是竞争。兼并、破产与“强强联合”都是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获得更大的利益。

(1)企业兼并(板书)

兼并,可以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增强优势企业的实力,把劣势转化为优势,提高企业和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1+1>2

举例:海尔兼并案例

(2)企业联合(板书)

它可以优势互补,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市场占有率,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企业破产(板书)

实行企业破产制度,有利于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促使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通过企业破产,淘汰落后企业,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举例: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导致破产。

第2篇

关键词:思政教育;劳动教育;服装设计专业

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将思政教育融入劳动教育中,能够将知识与实践进行结合,鼓励学生更加积极地开展劳动。

1劳动教育的意义

(1)加强合作交流。在集体劳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学生为了完成集体的劳动目标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因此劳动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合作交流意识,并且严格按照课堂秩序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在展开导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按照不同学生具备的特征进行合理分组,并且确定每一组的组长,学生在接受课堂反馈的过程中,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和提出疑问。学生在这种小组学习合作中更积极投入,更乐意地参与其中,更珍惜这样的小组学习合作方式,通过小组协作进行小组学习,并彻底检查问题,以解决现有的教学问题。学生在反复的问题讨论和实验过程中,充分利用科学知识和材料,建立有序的合作分工,在相互激励中不断完善相应的知识体系结构,最终追求骄傲和荣誉,克服问题解决中的困难,以促进自主学习,从而提高学习质量[1]。(2)促进动手实践。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如果缺失了劳动教育,也就失去了实践的重要含义,一些学生参与劳动的过程其实也是知识形成的过程,能够促进学生开展动手实践。值得教师注意的是,在开展劳动教育时需要推进高阶思维的形成,而不是一味地将实践作为劳动教育的唯一途径,否则会失去实践学习的重要价值。因此,在开展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运用劳动实践来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将这些问题折射到学习中。例如,在进行教学分类的过程中,一些学生不知道如何划分不同的知识点,也不知道分类背后的依据是什么。因此,教师在合理分类时可以增加一些实践性的模拟情境,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形成科学分类的意识[2]。(3)累计问题经验。劳动教育涵盖了很多方面,在进行高校劳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开展动手实践不是为了实践而实践,而是希望学生通过实践产生价值。开展劳动教育能够帮助学生结合自身的劳动经验更好地学习,充分发挥教育的真正价值,使得学生意识到劳动的过程其实也是解决问题及经验累积的过程。学生在劳动教育活动中,通过经历和学习形成经验、技巧、方法等,最终能够解决各类问题,确保学习的多样性,培养思维创新能力、意义认知建构能力[3]。

2思政教育元素在劳动教育中的融入与创新应用

(1)创设劳动情景。作为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教师,应当注重教材的重要作用,而教材作为教学的重要依据及重要资源,在文化传承及知识传递等各个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尊重教材,并且创造性地完成教学目标,深入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有关劳动教育及思政的相关资源,充分发挥当下劳动教育及思政教育存在的价值。通过围绕教材例题创设相应的情境,除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充分落实高校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功能。同时,教师应从劳动教育这一角度出发,对教材进行探索,并且创造性地对教学资源展开利用和挖掘,延伸课堂教学内容,确保课堂教学质量[4]。在思政教育元素融入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服装设计专业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专业特征,将军队文化及企业文化贯穿于专业教学中,以校企合作项目、毕业设计项目的各项措施作为重要的载体,最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深度融合,在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理想信念。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宇航服、战训服等类型的服装进行项目探究,最终融入爱国教育及劳动教育。(2)打造师资队伍。想要推动服装设计专业劳动教育更加专业化,应当建立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及教学水平的师资队伍。在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背景下开展服装设计专业劳动教育,应当结合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特点,采用“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在为学生传授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应当加强理论实践教学,增强学生对劳动的责任感及使命感。同时,服装设计专业可以在校内选择一些具有相关教学背景的教师担任课程讲师,也可以对外聘请一些具有较高职业素养及实践经验的劳动教育传递者,如劳动模范等,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构建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师资队伍,从而确保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可以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根据教学规律设计多媒体课程,收集数据,逐步完善学生的思维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思维、练习等教学联想,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正逐渐从被动倾听转变为主动学习,在校企合作开展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深入挖掘劳动教育及思政教育元素,围绕品牌文化及毕业生案例等多项内容出发,使得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融入文化教育,强化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3)开展教学评价。首先,素质教育要求服装设计专业劳动评价机制更加关注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从而达到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综合素养得以提升的最终目的。故而,服装设计专业劳动教学评价的目标构建不能过分依赖传统评价体系,而是应敢于挑战,突破原有评价体系的桎梏,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创新与创造、合作与共享等目标设定其中,立足“教”和“学”两个基本点制定综合性评价目标体系。其次,教师主导下的教学目标体系构建不能只拘泥于劳动知识的建构,应充分了解学生劳动学情,预设教学目标,并预测教学目标达成度[5]。教育事业是人的事业,有着强烈的人文关怀底蕴。因此,服装设计专业劳动教学评价的建立也应是动态发展、有机生成的。服装设计专业劳动教学评价应从对服装设计专业的人文关怀和美育情感培育出发,从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在课堂的参与度出发,把美育能力视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子设计到教学评价中,构建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评价体系。首先,评价的因子设计必须体现学生持续发展的特征,如合作、自我管理、美育创造力等内容;其次,评价措词要彰显服装设计专业学生持续提高的特点,如“不断改进”“学会使用”“持续提升”;最后,评价的标准要符合服装设计专业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美育培养规律,不能出现“揠苗助长”式标准[6]。(4)开展提问教学。高校劳动学科内容具备较强的综合性,蕴含丰富的知识量,其教学的有效性对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思政课堂上实现有效提问的主要方式之一是教师科学合理地设置问题,在教学问题的设计中,教师需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等合理设置相应的问题,使课堂提问环节得以发挥其积极作用,为后续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起到有效推动作用。教师在设计问题时,需要深入发掘教材内容并围绕重难知识点作相应的知识延伸,根据学生整体的学习水平及知识理解能力,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并设计相应的问题,促进师生共同思考、共同进步。此外,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还需要注重连贯性,问题的设计要注意前后的密切联系,实现由浅入深,引导学生逐渐理解问题背后所揭示的课程内容。此外,教师需要关注思政学科所具备的较强抽象性而给学生的学习和理解记忆带来较大难度,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学习活动,教师设置问题内容时可从现实生活入手,引导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结合现实生活展开深入思考,加强学生对学科学习的感知力。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思政教育元素融入劳动教育,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服装设计专业劳动项目,并且自觉维护劳动的成果,在专业教育推进的过程中,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使专业教育能够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同时,将思政教育元素融入劳动教育,能够坚定学生的专业志向及劳动信念,努力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艳.特教中专学校课程思政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以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为例[J].化纤与纺织技术,2021,50(6):138-139.

[2]葛彦,傅海洪,吕冬云,等.“服装结构与工艺”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纺织科技进展,2021(6):63-64.

[3]李仙娥,刘跃强.劳动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性及其路径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16):66-68.

[4]王新刚,郭宏洋.中高校思政课中劳动教育的教学效果提升问题研究:以统编人教版教材为例[J].现代教育科学,2021(6):102-107.

[5]梁杰,肖扬伟.新时代红色家书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堂的逻辑与路径[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21,12(3):1-6.

第3篇

一、发展教师

1.新教师——青蓝结对,帮助成长。每位青年教师配备一位老教师,以老教师带动青年教师,徒弟听师傅的课,师傅听徒弟的课,促进课堂更好的开展。师傅还从教育教学常规、班主任工作等方面对徒弟给予指导,让每一位新教师先“入格”再“入门”争取早日“入道”。

2.青年教师——明晰目标,以赛促培。为加快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搭建学习平台(同课异构)、实践平台(试讲课、汇报课)、研讨平台(说课、评课)、展示的平台(课堂大讲赛、思政课大赛),让青年教师能够成长得更好,成长得更快。

3.经验教师——分类推荐,经验共享。为更加有效地发挥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在教学一线的示范、引领作用,学校定期开展优秀教师教学特色展示活动。使教师们互相学习,进一步形成、完善和升华自己的教学特色。

4.校长——深入一线,引领发展

校长经常深入课堂,与一线教师共同探讨“生态课堂”,交流激发学生思维碰撞进行深度学习。参与教研,增设周二、周四特色教研活动;钢笔字、简笔画、读书交流会、专业课研讨会、文学常识大赛等,全方位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与业务能力。

二、培养学生

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搞好教育工作的同时,主抓课堂教学,开设第二课堂,延伸第三课堂,丰富学生校园生活。

(一)趣味活动多样化

学生定期可参加各类趣味活动:语文学科的汉字听写、成语大赛、诗词大赛、讲故事、演讲比赛等;数学学科的计算能力大比拼、珠心算比赛、数独大赛;英语学科的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话剧等;综合学科的综合知识竞赛、校园歌手大赛、运动会、合唱赛等,可谓玩中学,学中乐。

(二)推进科技教育

1.科普知识宣传:“国旗下讲话”传“科普”;主题班会,议“科普”;校报专设,学“科普”。

2.举办科技节。

3.巧抓季节,实践探索

春季:组织学生去识别农作物,观察、了解大自然,丰富学生的农科生活。秋季:开展植物标本收集大赛,让学生了解多种植物,培养科学素养。

4.科技大篷车进校园

后期将引进“科技大篷车”,组织学生参观相关展板和展品,提高师生的科技认识层面。

(三)研学旅行

组织学生进行远足,领略本地风土民情;带领学生参观科技馆、科技园、动物园等,开阔视野,激发求知欲。

(四)劳动教育

小学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抓好劳动教育。

1.营造氛围使学生喜欢劳动。

在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加强学生劳动观念,培养学生积极的劳动态度。

2.加强引导,重视劳动。

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参观父母的工作地,同时,通过开展班队活动,使他们认识到劳动最光荣。

3.教给劳动方法,使他们学会劳动。

结合学校的劳动实际,教给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如入校第一次大扫除,教给学生怎样扫地、排课桌等。发动家长,每逢节假日教孩子适当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4.重视评价,让他们自觉劳动。

①学生自评。②学生互评③家长参与评价④教师评价。

第4篇

德国的社会发展程度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水平具有一定的高度和代表性。中国和德国一样,历来都十分注重思想政治教育。虽然中国和德国是社会制度和社会发展水平迥然不同的国家,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广泛普及的人文学科,具有高度的可对比性。对中德两国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比较研究,学习并借鉴德国思想政治教育行之有效的方法,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完善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德国的历史底蕴深厚、政治历程复杂,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因此变得丰富多样。德国经历了二战、东德西德合并等重大历史事件,然而其思想政治教育似乎并未受到这些历史事件的影响,仍然保持着高度的统一,还取得了许多值得肯定的成果。

(一)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与其他课程互相配合

德国学界研究发现,德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显性”教育方法似乎已经走到了终点,当今德国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正逐渐向隐性化和生活化趋势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在课堂教育中充分运用各种媒介手段,比如电影、纪录片等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对于价值的判断则由学生自己来进行,老师不会进行过多?Z言上的引导,用学生自己的感悟来代替生硬的说教。德国的思想政治教科书多用浅显易懂的通俗语言,让学生有自由的思考空间。

(二)社会机构和团体积极推动对在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德国有大量的公共机构和社会团体在从事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些机构和团体常常有计划地举办各类讲座和报告活动,并邀请在校学生参加,利用这些公益性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同时,德国的各类法律机构也利用开办法律讲堂的机会,帮助学生提高法律敏感度,这种做法也能有效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和实施。

(三)注重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教科书中很少出现类似于“我们要怎样做”一类的教条式语言。书中的语言大多是从生活实际出发,语言轻松活泼,具有启发性。教科书中涉及了许多在实际生活中必然会面临的问题,例如恋爱、家庭、死亡、战争的起因、人生各个阶段的苦恼等,让学生能够清楚地知道在现实生活中一旦面临这些问题时他们该怎么办。这种教育对学生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人格、正确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帮助学生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四)强调家庭教育和劳动教育的作用

对德国稍有了解的人都会知道,德国是个相当严谨的国家。在德国,人们对待工作近乎苛刻的严谨、对待时间安排分秒不差地遵守、对待乘车逃票坚决严惩不贷,这些都源于德国人遵守的基本价值观。德国人民崇尚秩序、清洁、规范性、诚实、忠信、独立等基本价值观念。德国家长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就会教育孩子要守时、遵守规范、诚实不说谎、排队不插队等。这样轻松的家庭教育方式能够弥补学校应试教育的不足。家庭和学校联动形成合力,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二、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与外国启发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不同,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强调灌输教育。

(一)讲授讲解法

讲授讲解法就是以教育者为主体,向受教育者传授政治理论知识、科学社会主义原理以及思想发展变化的规律。由于受教育者,特别是青少年受教育者主要的学习时间是在课堂内,因此,讲授讲解法是对青少年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

(二)疏导教育法

疏导教育法是针对受教育者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具体问题,根据现实的情况进行循序渐进的引导,从而帮助受教育者提升思想道德水平的方法。在众多受教育者中,青少年受教育群体通常处于问题多发期,在学校和日常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疏导教育法也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之一。

(三)认识比较教育法

认识比较教育法是利用两种不同事物的对比,在对比的过程中引导受教育者得出正确的结论,从而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水平。通过比较,受教育者可以在前人认识的基础上不断地发展自己的新认识,也使自己的认识得到更快的发展。

(四)典型教育法

这种教育方法是现阶段国内使用比较普遍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通过典型事例、典型人物为受教育者做出表率和榜样,引导他们走向正确路径。每年都在进行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就是利用典型教育法,将典型人物的优秀品质进行广泛传播,从而提升大众的思想道德水平。

三、中德两国在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上的异同

(一)两国在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上的相似点

1.德国重视社会实践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中国也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原则,将社会实践放在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中德两国的思想政治教育都充分利用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提高道德水平,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政治品德。

2.中国和德国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都要求学校、家庭和社会团结一致,形成合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

3.中德两国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都重视家庭教育在思政教育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家长用正确的价值观来引导孩子,这在无形中帮助他们强化在学校接受的思政教育内容,进一步提高孩子的思想政治素养。

(二)两国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上的不同点

1.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有所不同。我国一直以来都是采用说理引导的正面教育方法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种方法是我国思政教育的主要方法。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利用思想政治课开展的,每个学校都必须开设思想政治教育课,这是教育部门的硬性规定,学生的德育成绩也作为学生学习情况的一项重要考核内容。而德国的学校并不专门开设思想政治教育课,德国的学校在开展专业课程的同时,结合各学科特点,有针对性地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各学科内容结合,在进行专业学科授课的同?r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2.在是否利用劳动教育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差异。在现阶段的中国社会,学校和家庭都很少再利用劳动教育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许多家长为了让孩子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会取消他们一切的家务劳动,许多学生甚至早已抛弃“劳动最光荣”的正确价值取向。德国家长从不会代替孩子做他们应该做的家务劳动。按照法律规定,德国的孩子必须要承担一定的家务劳动,学校也把劳动纳入学生的考核标准中。

四、现阶段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不足及获得的启示

(一)现阶段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不足

1.过度重视灌输式教育,教育方式缺乏灵活性。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多数都是在课堂上完成的,考试成绩是衡量学生学习情况的唯一标准。这样的教育方法虽然能将教育的效果最大化,但却阻碍着受教育者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例如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知道要依法纳税,但却缺乏运用合理方法阻止不法分子偷税漏税违法行为的社会实践。缺乏实践会降低学习效率,同时也局限了对所学到的知识的运用。

2.思想政治教育跨学科结合不紧密,缺乏实用性。在德国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跨学科教学模式是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的宝贵经验。他们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各门学科中,进行广泛的“隐性教育”。中国作为发展速度最快的发展中国家,并没有做到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学科的教育中,单独开设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所达到的教学效果也不尽人意。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考验着个人的跨学科思想政治素养和参与水平,对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我国还存在着缺口。

(二)我国从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得到的启示

第5篇

关键词:新三同;辅导员;思想政治;三全育人

近年来,针对高等大学的思政工作新形势、新变化和新要求,上海教育系统深化“三圈三全十育人”理念,推出了“同场域、同频率、同成长”的“新三同”工作法,促进高等学校“三全育人”工作发展和提高,特别强调了在实践层面推进“三全育人”工作的空间延伸、队伍融合、资源互动、功能重构,拟通过重组育人资源、下沉育人力量、优化育人体系,制度化协调各种育人队伍践行一线规则,进入学生发展的最近场域,就地开展思政教育,营造校内“三全育人”微型生态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上海教育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同场域、同频率、同成长”的新要求,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深入推进大学生思政工作,本文拟基于“新三同”背景下对辅导员思政工作法进行探析,试图将思政力量融入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当中,立德树人、培根铸魂,来提高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及针对性,满足师生协同发展、共同进步的需求和期待。力求以高等大学辅导员“新三同”工作理念为核心,为思政人注入思政魂,更新升级辅导员育人概念,融入“伴、导、体”精神,做学生的筑梦陪伴者、思想引导人和命运共同体、成长共同体,来深化“三圈三全十育人”理念,践行辅导员育人责任,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多方多维的合力效应,使得辅导员思政工作“新三同”育人成效显著。

一、融入“伴、导、体”精神,更新升级育人理念,提升辅导员“新三同”职业能力

1.“伴”:生活上同场域,做学生筑梦路上的陪伴者高校里学生们最愿意诉说心事、烦恼和困惑的,往往是距离学生最近的辅导员群体,高频率的交流、深入的沟通,使得辅导员的话语及行为对学生的成长起到重要作用。辅导员与学生的亲密度高低与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是正比关系。学生的需求所在之处,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涉足的地方,队伍的建设、思想的引导、服务的精准,是让思政工作彻底被学生接纳、喜欢的法宝,这样的教育才能终身受益。辅导员要坚持以生为本,让思政工作贴近学生需求、融入学生生活,既要以线下班级、食堂、宿舍等传统校园生活空间为场域开展思政教育,也要注重借助线上网络平台来守好网络思政教育的重要场域,让辅导员做学生圆梦路上的陪伴者,发挥好隐形课堂的作用。2.“导”:思想上同频率,做学生价值取向的引导人思政工作体现人文关怀,同频率理解学生所思所想,同频率与学生追逐真理及学识,与学生的获得感、幸福感同频共振,指引学生做好价值取向,这是一种新的考验。辅导员要高度重视解决学生思想问题,也要高度重视解决学生实际问题,要结合学生的满意情况来闭环提升工作水平,通过与学生高频高质量谈心谈话,夯实学生信念,在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引导学生的过程中,暖人心、暖人志、暖人梦。通过价值引领、灵魂塑造,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较好地融入到学生个人成长成才的全过程中去,来让学生提高政治站位和思想高度、拥有家国情怀、敢于担当使命、主动愿意为祖国奉献自己的青春。3.“体”:精神上同成长,做学生的命运共同体、成长共同体同成长立足育人实效,化被动为主动,不仅只是关心关注学生独自成长,而是把辅导员的个人成长与学生个人成长进行捆绑,做学生的命运共同体、成长共同体,在启发学生、引导学生、服务学生过程中,一同学习、一同思考、一同探索解决方案,与学生同心同行,真正做到教学相长。通过比赛、演出、录制微课微剧微视频,将育人成果具象化,形成教学相长融洽氛围,形成奖励机制良性循环;通过师生需求的对接、场域的融合,积极传播正能量,使先进理论文化真正入耳入脑入心;通过师生互动过程擦出的火花,迸发的激情,来融合进阶师生两者乃至学校的成长与发展。

二、把握思政育人准则,五育并举构建育人高地,提升辅导员“新三同”工作实效

1.立足内圈“同场域”,打通思政育人平台以学生宿舍生活区为基地,打造一批党建示范、心理咨询、事务帮扶、就业指导工作室及活动场地,充分发挥辅导员纽带作用,可以把爱党爱国爱校主题教育融入到形势政策、劳动教育等课上,并邀请学生共同站在台上讲微课,在学习与讲课的过程中,化被动为主动,激发学生加强对经典著作学习研究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成为坚定的信仰者,提升主题教育思想厚度。同时,高度警惕海量网络信息对学生思潮的影响,发挥辅导员队伍的主导作用,利用新媒体加强对学生的价值引领,引导学生向着正确方向发展,实现思政场域大融合、线上线下思政育人协同并进。2.拓展中圈“同频率”,融合思政育人资源辅导员要主动去了解学生内心想法和实际需求,掌握与学生“共情”的方法,提高与学生“共情”的能力,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开展思政教育,厚植师生爱国主义情怀,号召学生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绽放青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辅导员协同学生参加到各类比赛及活动中去,并将成果进行宣传和展示,依托学校易班及公众号进行线上评选及学习,扩大影响力,来丰富师生崇高信仰和精神财富。通过同频求真求知,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中国机遇与问题并存的客观现实,深入了解世情、国情、社情和民情,准确分析和研究国际国内热点问题,坚定学生理想信念,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立足国家,胸怀天下,做走在时代前沿的奋进者和开拓者。3.延伸外圈“同成长”,辐射思政育人作用打开校门办思政,注入校内外思政资源,“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注重思想引领和价值塑造有机融合,鼓励学生立下大志、明白大德、成为大才、担任大任,把个人梦想融入到国家梦想中去。开展学生党性教育和规矩纪律意识培养,在理想坚定、思想品德、行为养成、心理健康等方面做好支撑支持。强化师生同成长正面影响宣传,扩大“三全育人”良好辐射效应。聘任优秀校友等先进模范典型为“校外辅导员”,在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重要仪式中为学生讲思政,不断指引学生心存感激,见贤思齐,努力奋斗,为国奉献。

三、为思政人注入思政魂,凝聚师生合力树典型,辐射辅导员“新三同”工作影响力

第6篇

一、学习贯彻《总体方案》文件,分层开展培训

1.组织参加《总体方案》专题视频报告会

2020年12月24日,区教体局组织各科室负责人参加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组织的学习贯彻《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专题视频报告会。深刻了解《总体方案》出台的背景、过程和意义,指出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是树立正确办学方向的指挥棒,报告会解读了《总体方案》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精神,以及下一步的贯彻要求。让全体教体系统职工全面了解了《总体方案》精神实质、总体部署,及对五个方面22项重点任务。

2.区教体工委及时传达学习贯彻《总体方案》文件精神

《总体方案》颁布后,我局高度重视,区教体工委书记、教体局局长分别于3月24日、4月22日先后到市教体局,就《总体方案》文件精神要求,与分管部门领导进行磋商座谈。并于4月19日,徐永生第一时间主持召开班子成员、教体机关全体成员、各中学中心学校校长扩大会议,组织原文,再次原汁原味学习《总体方案》文件,也明确了督导室领导、办公室相关工作人员牵头负责,确保了这项工作有人抓。会议强调,一要强化政治担当,深刻学习领会关于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论述精神,增强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二要坚持对标对表,全面对照《总体方案》,以破“五唯”为导向,破立结合,努力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三要抓好学习宣传。既要扎实抓好教育系统干部教师的全员培训辅导,还要注意开展面向家长、学生、社会公众的宣传引导,合理引导社会预期,营造改革良好氛围。

3.各中学中心学校多种形式学习《总体方案》文件精神

各中学、中心学校通过班子会议、支部会议、半月例会、教职工大会、党小组会议纷纷组织学习《总体方案》文件,深刻领会关于教育评价的重要论述精神。进一步做好学习培训,做到应学尽学,应训尽训,做到人员全覆盖。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具体的、细化的举措,坚持破立并举原则,围绕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突出学校特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

二、全面清理各项规章制度

根据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省教育厅、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工作部署,区教体局及下属学校对照《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负面清单》,对照清单,全面梳理相关规章制度和政柔文件,凡是与《总体方案》精神不一致的各种做法规定,都必须坚决改过来,切实做到令行禁止。

依据负面清单中“不得将升学率与学校工程项目、经费分配、评优评先等挂钩”规定,将依据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进行修改。

依据负面清单中“不得通过任何形式以中高考成绩为标准奖励教师和学生”规定,废除教育教学质量奖励办法(试行)文件,其中设置的中考奖和义务教育阶段教学测评奖。确保教育评价改革任务举措落地见效。

三、牢牢把握育人方向,加快构建特色的“五育”并举全面培养体系

以立德树人为主线。就是着眼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主线,贯穿于教育评价改革各项任务始终,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多年来,我局围绕立德树人,在教育评价改革做了积极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1、突出德育实效

为确保党史学习教育落地落实,区教体工委制定《区教体系统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方案》,对学习教育工作作出时序安排。机关党支部在统一征订学习资料的同时,编辑整理最新讲话精神学习资料,每周一开展学习交流,丰富大家党史学习内容。全区各中小学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站、党史知识展板等宣传阵地,白泽湖中心学校采取制作党史音频、大桥中心学校罗岭初中请志愿军老战士到校上团课、讲党史,大枫初中朝阳路小学组织学生到独秀园红色教育基地研学,大桥中心学校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内容打造党史“云”课堂,还有的学校推出一期争当“学党史小达人”在线答题、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手抄报、出一期党史百年天天读主题板报、自创绘本、分享阅读、课本剧展演,以及邀请知名作家进校园等一系列的读书活动,在陶冶学生道德情操,丰厚学生文化底蕴同时,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全区中小学校宣传员清明前夕瞻仰市革命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辈,重温入党誓言。内容丰富多彩,学习入心入脑。此外叶祠、朝阳科普社区联合区科协、叶笃正气象科普馆联合开展全国科技活动周系列活动。参观了叶笃正生平陈列馆和气象科普馆,普及了气象科学知识,孩子们纷纷表示:“要继承和发扬叶笃正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对科学不畏艰难、孜孜不倦、勇于探索的伟大精神,从小树立科技强国梦想。”

2、提升智育水平

为进一步营造良好阅读氛围,引领全民阅读新风尚,区先后隆重举行2019年“文学进校园”活动和2020年小学语文课外读物讲述比赛。区教体工委书记、教体局局长徐永生在致辞中指出,区“文学进校园”活动自2019年6月启动以来,先后邀请著名作家叶兆言先生来讲学,组织师生前往两邓故居、严凤英故居等地采风,举行妙趣横生、别开生面的中学生成语大赛和首届童书讲述比赛。特别是疫情期间,小语人开展的“停课不停学,好书伴你读”系列活动,童诗系列课程,温暖和照亮了莘莘学子。他希望全区中小学坚持阅读立校,推动“文学进校园”,让校园弥漫书香。

活动中,师生同台演绎,声情并茂地为大家呈现了《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稻草人》《小王子》等十多篇课外读物作品,在讲述过程中通过视频短片的形式向与会人员展示了各自学校开展文学进校园的活动场景和近年来师生的文学创作成果。大桥叶祠小学程小凤、吴飞的《花朵开放的声音》和邱昱《稻草人》《舍身堵枪眼》等经典诵读更是得到精彩的演绎。本次课外读物讲述比赛得到了各级媒体记者的大力支持,引起了广泛关注。市新华传媒对活动进行全程直播,区融媒体记者对本次活动进行了跟踪摄像报道。

3、强化体育锻炼,坚持健康第一,开齐开足好体育课程

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大桥中心学校举行“多彩童年阳光成长”庆“元旦”体育大课间视频展评暨2020年“新时代好少年”表彰大会,与会人员现场观摩了朝阳路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及七所小学带来的精彩纷呈的体育大课间视频。师生整齐划一的动作,昂扬饱满的精神,矫健有力的步伐,赢得阵阵掌声和欢呼声。教体工委委员、副局长马宏岱指出大桥中心学校举办的庆“元旦”体育大课间视频展评暨2020年“新时代好少年”表彰活动,展现了大桥新时代好少年应有的风采,大桥新时代教育的风采;无论是大小学校都动了起来,孩子们在开心的学、在练,这就是“3+X”的成果;希望各校坚持下去,将经验传授到区各校,将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精神贯彻到每个孩子的心中。

4、增强美育熏陶,实施学校美誉提升行动

“3+X”进校园如火如荼。高位起步,以黄梅戏、书法、武术三项活动为基础,以国学经典、廉政文化、科技、发展、足球体育运动等为补充,STEAM课程,结对帮扶促融合

推进长三角教育一体化,促进有效融合,加快STEAM课程建设,与浙江省嘉兴实验小学结对帮扶,暑期开展STEAM教育理念下的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精心打造“3+X”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品牌,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聘请名家专业指导,引领活动纵深开展。

素质教育亮点纷呈。(1)小学生足球跻身全市四强;(2)城区小学生田径比赛,勇夺2个团体奖;(3)全市中学生社团文化节,集体、个人双丰收,5所中学、5名教师榜上有名;(4)成功举办全区“百年追梦·全面小康”小学生讲故事和中学生演讲比赛,并在市赛中获得二、三等奖;(5)儿童阅读研究推广风生水起,引领全区青少年儿童迈入阅读新境界。

5.加强劳动教育

为了增强学生们的劳动技能,锻炼他们的意志,砥砺他们的品行,大桥中心学校在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开展劳动教育现场会,研讨了《区中小学劳动教育方案》,大家一起参观了劳动活动室和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分享了本校是如何开展劳动教育,并畅谈了今后如何进一步有效的实施劳动教育。余金明强调各校要本着“德智体美劳,五育齐发展”的教育理念为指导,要有意识的将劳动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机结合校外活动中心的共性课程,开展好本校的个性化课程,让学生在体验中收获知识和快乐。

四、教育评价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通力配合、协同推进,确保落地生效

有了好的方案、好的决策、好的蓝图,关键在于落实教育评价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不同主体,需要方方面面通力配合、协同推进。《总体方案》对教育评价改革作了整体部署,文件出台后,更重要的是抓好改革落实,确保落地生效。

落实改革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把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根据《总体方案》要求,结合实际明确落实举措。各校要狠抓落实,切实破除“五唯一”顽瘴痼疾。学校可先行试点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积极推进教育评价改革的经验做法,及时总结、宣传推广各中学、中心学校在教育评价改革中的成功经验,扩大辐射面,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加强专业化建设。构建政府、学校、社会等多元参与的评价体系,建立健全教育督导部门统一负责的教育评估监测机制,发挥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作用。严格控制教育评价活动数量和频次,减少多头评价、重复评价,切实减轻基层和学校负担。创新评价工具,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探索开展学生各年级学习情况全过程纵向评价、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评价。

五、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困惑一:齐抓共管、通力配合

当前,高考的竞争激烈没有从根本上改观,学生的课业与心理负担未见缓解,各种各样的培训班、繁重的课外作业、上扬的学区房价等导致教育内卷愈演愈烈。各校抓管理的同时就有比拼,社会大环境还在关注高考成绩,在全社会要形成唯分数、唯升学论,还要有个过程,像一中四中高琦这样名校,生源爆满,学位紧张,以及房地产抢占先机,引进名校,提高升学率等方式吸引购房者。教育作为杠杆,只有让全社会达成一致共识,才能从根本上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克服短视行为、功利化倾向;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

困惑二:加强联动共同营造改革良好氛围。教育评价改革要想落地,需要全社会共同支持、配合要履职尽责,带动全社会形成科学的选人用人理念;新闻媒体也要加大对科学用人理念和做法的宣传解读,增进社会共识;广大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成才观,加强家校合作,形成育人合力。

下一步思路举措和意见建议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充分考虑教育评价改革的艰巨性、长期性。通过社会、学校家庭齐抓共管,逐步提高各级党委和政府科学履行职责水平,完善各校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健全教师潜心育人的评价制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办法更加多元。

1.加强学习,共同抓好《总体方案》的贯彻落实

扩大日常学习的范围,不囿限于教育评价方面,增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班、支部大会、党小组会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学习研讨,5月底前做到应学尽学、应训尽训,坚决把中央、省、市《总体方案》精神落到实处。

2.改革学校评价。“破”的是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立”的是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相应提出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一是完善幼儿园评价重点评价幼儿园科学保教、规范办园、安全卫生、队伍建设、克服小学化倾向等情况;二是改进中小学校评价,重点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障学生平等权益、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营造和谐育人环境、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以及学业负担、社会满意度等情况;普通高中主要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情况,突出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开展学生发展指导、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有序推进选课走班、规范招生办学行为等内容。

第7篇

关键词:检测;模块化;人才培养模式

1引言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械产品检测检验技术专业(以下简称检测专业)创建于2009年,是伴随着装备制造业机械产品检测手段的快速发展而诞生的。本专业遵循高职教育基本规律,确立了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制订了2009级~2020级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了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体系。培养目标明确,突出素质培养,注重劳动教育,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发展,为智能制造产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专业发展与建设过程中,积极对接产业发展,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与修订,与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开发课程及重点技能训练模块等课程资源。依靠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平台支撑,践行“三教”改革,积极推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以资源库建设为抓手,推动专业核心课程改革,开发《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新形态“互联网+”教材,学生扫描二维码即可获得对应知识点讲解资源,改变传统固化的教材形式,一定程度上促使学生“乐学”、“爱学”,体现了资源库“能学、辅教”的建设宗旨。鼓励教师下企业锻炼,注重教师实践能力锻炼,全面提升教师队伍业务能力。检测专业以技能培养为主线,树立基于职业属性的专业观,发挥行业企业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围绕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这一主线开展专业建设工作,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基本点,推行能力进阶式的“三个阶段、五化教学”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同时,专业课程技能点渗透培养学生爱国精神、工匠精神、职业精神,注重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营造了一种有温度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学习氛围。

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2.1改革思路

2019年,《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职业教育发展方向与改革路径[1],2020年,《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再次强调,扎实推进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再次明确高职“双高计划”建设的核心要义[2,3]。我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群是高水平专业群(B档)立项建设单位(教职成函[2019]14号),结合双高专业群建设要求,积极探索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具体如下:以智能检测技术产业为引领,以国家级资源库建设为抓手,以德育+技能培养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育复合型人才,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共享型优质教学资源库,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新型教学方法,开发新形态、活页式新型教材,打造优质师资队伍,建设智能检测创新实训基地,校企共建培训中心,服务复合型人才培养,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2.2改革策略

2.2.1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在检测专业能力进阶“三个阶段、五化教学”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依托智能检测行业优质企业,参照专业教学标准,提炼岗位技能,归纳岗位知识点、技能点,重组课程内容,构建基于能力进阶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打造公共基础能力模块、专业基本能力模块、专业中级能力模块、专业高级能力模块有效衔接的阶梯式人才培养模式。充分考虑高职学生身心特点,体现职业教育规律,结合专业实践情况,积极对接产业发展,校企共同修订技能模块,依靠国家级资源库建设,践行“三教”改革,形成一定范式的高职检测专业模块化人才培养模式。2.2.2师资队伍方面。依托国家级资源库合作企业,坚持培养与聘请并举,对校内专业带头人进行国内外培训、校际交流,聘任企业带头人共同承担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教材开发和实训基地建设,形成校企双带头人机制;骨干教师国内外培训、下企业锻炼、参与科研项目、参与专业优质核心课程与精品课程建设、参与实训基地建设,形成骨干教师培育机制。在学院政策的支持下,采用送出去、引进来等方法培养和引进高学历青年教师,鼓励专业教师外出进行技术技能培训。通过国内外培训、专项进修、学术交流、企业锻炼等途径,优化师资结构、提高师资质量,打造高水平标准化教学团队。2.2.3课程改革与课程思政方面。依靠国家级资源库子项目建设,校企共建专业核心标准化课程、个性化课程、重点技能训练模块、社会培训包等,突出专业基本、中级、高级技能点建设。同时,利用资源库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形成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案例,服务课前、课中、课后教学全过程;注重专业课程思政点开发与建设,让专业课程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德育功能,运用德育的学科思维,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将其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教学载体,在“润物细无声”的知识、技能专业学习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开展师资培训,打造具有信息教学能力和课程思政的专业教学团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有机、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将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方面,结合专业课程挖掘思政元素,实现专业教学与德育的有机结合。就专业课程本身而言,在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中挖掘思政元素,谈素养、讲思想,创新教学设计,如专业核心实训课中,讲解关键零部件的高精度高品质检测要求时,联系一丝不苟的大国工匠精神等,感染学生。就教师本身而言,作为实施课程思政的主体,可以从个人阅历、知识结构、课程特点等实际情况出发,发掘思政元素,创新育人方法,言传身教、师生共鸣。总之,从“课”与“人”两个方面,创新教学设计与育人方法,实现德技双修,提高人才培养综合质量。2.2.4实践条件方面。本专业积极探索智能检测行业发展需求,紧跟当前现代化检测设备发展趋势,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以智能化、数字式、现代化检测设备为基础,包括三坐标测量机、影像仪、表面粗糙度检测仪等先进仪器设备,以典型零件为载体,开发《零件精度分析与检测》《产品质量分析创新实践》等实训项目,编写项目化工作手册,培养学生运用智能化的现代检测仪器,完成零件尺寸、形位等的精度分析与检测,开拓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建设新型、现代、专业性强的智能检测实训中心,提供一个与实际职业岗位相贴近的技能训练场所,使学生到达就业岗位后,不会对所处的环境,所遇到的检测工艺、设备操作、组织管理等问题感到陌生,从而缩短了岗位适应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岗位能力。2.2.5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方面。依据专业特点,以智能检测实训中心为依托,鼓励教师参与技术创新、技术交流和技术转化,以科研带动教学,以教学促进科研,形成教学科研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实训室数字化、智能化设备的功能,为区域企业提供中级检验工培训、技能等级考核、零件检测等多方面的社会服务,使之具备开放性特点。同时,依托专业特色和智能检测实训中心计量设备,在机械制造行业、企业开展社会培训,为机械制造类技能竞赛提供检测服务。2.2.6创新创业与技能大赛方面。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整个人才培养方案,探索构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训练体系。在一年级学习阶段开设创新创业公共基础学习(领域)课程,主要是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业精神;在二年级学习阶段开设创新创业专业学习(领域)课程,通过项目化课程设计,根据课程内容设计创新创业项目,同时穿插职业规划课程,贯通创业、创业和就业,着重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与方法;在二三年级开设创新创业拓展学习(领域)实践课程,以参加“互联网+”、“挑战杯”等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抓手,以专业学生社团为载体有效开展创新创业实践。专业竞赛方面,以智能检测实训中心为基础,以机械大类专业学生为主要参赛对象,培育校内精密零件检测大赛项目,组织专业学生参加校级以上各级各类技能大赛,培养机械产品检测检验高端技术技能人才。

3结语

检测专业作为机电一体化技术高水平专业群重点建设专业,我校将以此为契机,在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课程改革与课程思政、实践条件、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创新创业与技能大赛等方面,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积极践行“三教”改革,打造公共基础能力模块、专业基本能力模块、专业中级能力模块、专业高级能力模块,构建能力进阶式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探索课程衔接、能力递进式的模块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型、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杨欣斌.基于特色产业学院的校企双元育人模式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31):10~13.

[2]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的通知(教职成[2020]7号)[A].2020-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