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5 16:12:35
序论:在您撰写税收筹划的风险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1企业税收筹划的概述
越来越多的纳税人认识并接受了纳税筹划,使得各式各样的税收筹划活动在全国各地悄然兴起。税收筹划是一项理财活动,它可以利用法律的漏洞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整体策划。除此之外,企业还可以利用税法的优惠政策帮助企业减少纳税金额。与此同时,企业应该选用合适的会计政策,这样,企业的理财活动才能顺利的进行。企业在减轻税负的方法中,包括节税筹划方法和避税筹划方法。税收筹划是一门复杂的实践技术,能o纳税人带来利益,也能给纳税人带来风险。如果不对企业中蕴藏的风险进行规避和控制,企业就不能达到节税的目的,进而给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2企业涉税风险的定义
税收风险是指在征税过程中,由于制度方面的缺陷,政策、管理方面的失误,以及种种不可预知和控制的因素所引起的税源状况恶化、税收调节功能减弱、税收增长乏力、最终导致税收收入不能满足政府实现职能需要的一种可能性。按照风险来源,可分为税务部门税收执法风险和企业税收管理风险;按照风险可测程度,可分为指标性税收风险和非指标性税收风险;按照风险等级评定,可分为一般税收风险和重大税收风险。企业的涉税风险是指企业的涉税行为没有按照税收法律法规的具体规定进行处理,从而可能使企业的未来经济利益流失。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未按照税法规定承担纳税义务而导致的现存或潜在的税务处罚风险;二是因未主动利用税法安排业务流程导致的应享受税收利益的丧失。
3税收筹划中涉税风险防范对策
3.1兼顾合法性与收益性
从纳税人的角度来看,税收筹划的两个主要原则为收益性、合法性。合法性指的是税收筹划工作符合国家相关制度法规,以此保障纳税人税收筹划行为不跨越法律范围,同时,合法性也指税收筹划在立法精神层面受到相关法律的鼓励以及支持。而收益性指的是税收筹划能够提高企业的税后收益,减轻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税收负担,另外,税收筹划是企业会计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营战略,税收筹划的合理性有利于企业经营策略的提出。需要指出的是,收益性是纳税人进行税收筹划的主要目的,但是企业不应仅仅看到收益性,否则容易误入非法途径。纳税人要取得税收筹划工作的成功,应当兼顾合法性与收益性,以此有效降低税收筹划工作的风险。
3.2树立正确的税收筹划意识
从税务机关的角度来分析,在企业税收筹划工作成功的情况下,税务机关的税收收入会大幅减少,因此,某些税务机关管理人员比较注重于其自身利益,在实际生活中并不支持企业的税收筹划,主要原因在于这些部门干部并未真正理解税收筹划的实际内涵和主要作用。严格来说,税收筹划是受到法律鼓励与支持的,但是其标准与国家立法意图不一致,国家政策主要是为了完善税法体系,调整产业结构,发挥税收的经济作用等。所以,税收筹划并不是由税务机关全权控制,而是与国家政策体系以及发展思想有着紧密联系,税务机关应当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树立正确的意识,认清自身的服务地位,积极参与纳税人的税收筹划,唯有如此,才能推动国家立法政策的有效落实与贯彻,从根本上降低企业税收筹划的风险。
3.3建立税收筹划风险预警系统
建立税收筹划制度以及相关预警体系是降低税收筹划风险的主要手段之一,纳税人应当全面掌握税收筹划的基本流程,并在此前提下,建设合理、高效的税收筹划预警体系,以此实现对风险的实时监控。税收筹划风险预警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三个方面,即预知风险、信息采集以及控制风险等,信息采集也就是通过对企业经营活动的了解,积极分析市场的供需、国家税收政策的变动等情况,实时掌握市场状况。预知风险是税收筹划预警系统的主要作用,旨在通过预警及时提醒纳税人风险的存在,使其能够尽早提出具备针对性的解决对策,顺利避开风险。而风险控制则主要负责找出风险根源,以此从根本上控制税收筹划风险。
3.4建立税收筹划绩效评估体系
税收筹划风险管理并非静态过程,在实践税收筹划的方案过后,企业应当针对方案的实践水平以及风险控制管理水平进行评价,为税收筹划的二次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现阶段,企业税收筹划的评价标准主要包括利润、收入、资产以及成本等基本指标进行实践,同时,这类评定指标也是税务机关开展核查工作的重要体系,因此在评价税收筹划的实践效果时,应当保障评价指标均处于合理范围内。另外,税务机关在进行税收筹划的工作时,应当了解纳税人的实际情况,具体即为纳税人对税收筹划的风险控制能力以及纳税人对税法的了解程度等,若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较高,则可支持其进行税收筹划,并引导其采用合理的方案。
3.5提高税收筹划人员素质
提升税收筹划人员素质是降低税收筹划风险的必要途径,筹划人员的实际能力与筹划风险有着紧密的联系,作为一名优秀的筹划人员不仅要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还应当具备一定职业道德素养。所以,在企业中,管理人员应当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使其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要求其学习我国税法的基本政策,掌握立法知识。另外,企业应当保障税收筹划资料的准确性、真实性以及完整性,其资料应当包括会计资料、申报信息、税收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票据等,这是纳税人进行税收筹划的前提,是筹划行为的合法依据。同时,企业可以与专业税务机构合作,利用其专业化的技术降低企业筹划风险,一般来说,税务机构具备专业素质较高的工作人员以及科学合理的筹划流程,企业与其建立合作关系可避免由于涉税造成的税收处罚,实时了解国家税收优惠政策。
首先,要防控税收筹划风险,我们就必须先了解什么是税收筹划?它的本质是什么?毕竟,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税收筹划指的是纳税企业根据相关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通过合理安排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在合法的基础上减少税收支出,实现公司价值。通俗的说,就是通过一系列合法手段,达到税负最小化,实现最大利益的财务行为。引用《天津经济(2003)》这本杂志的观点:“愚者偷税,蠢者抗税,智者避税,高者筹划”,税收筹划更像是税法和税收实务是结合。实际上,纵观税收筹划的全过程,我才发现,税收筹划不仅涉及税法,还是一门涉及到法学、经济学、管理学三个领域的学科,是一项复杂性非常强的金融活动。李骞在《风险分析税务规划》(现代制造技术和设备/2006年第3节)中写到,想要获得收益,必定就要承担风险,税收筹划也是如此。一些税收筹划可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率,但也有非常高的违法风险,如果控制不好,无疑会得不偿失。因此,企业必须优先明晰税收筹划的实质,才能做好税收筹划的第一步。
其次,我们知道风险是由税收筹划失败而来。那么,税收筹划为什么会失败呢?风险产生的原因又是什么?这是我们了解税收筹划风险的重要问题之一。实际上,税收筹划虽然有法律法规的制约,但归根究底,大部分仍是企业决策者的主观行为。而税收筹划又是一项复杂的财务活动,需要具备税法、财务、会计、其他法律等多项知识和技能,一般企业管理者和决策者很难同时具备多种知识和能力。对于税收筹划风险产生的原因,税务总局的网站上还有另一种见解:“税收筹划不应“孤军奋战”。这句话是意思,是想说明税收筹划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任务”,还需要企业其他部门共同协作。虽然我赞同此观点,但对于这点的理解,我还认为:在税收筹划的全过程中,税务机关同样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一定不能被忽视!因为税法经过不断的细化改革,已经呈现越发复杂的趋势,执法也比以前更为严格,税务机关作为税收执法机关,决定着税收筹划的合法性是否有效。
除了以上两点,我认为,纳税人对税收筹划的认识不高,甚至有些企业完全误解了税收筹划的真实含义,根本不重视。这也是导致税收筹划在国内起步晚,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例如,未区分税收筹划和避税的差别,将税收筹划与偷税、逃税混为一谈,对避税行为的风险认识不足,导致企业在实施税收筹划时,常常触碰法律红线,遭受财产损失的同时,也难逃企业自身风险损失。
最后,我们知道了税收筹划风险的来龙去脉,是时候想想该怎么防范与控制它了。就我而言,控制之前先防范才能避免以后的麻烦。通过《财政与税务》(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05年第7—12期),我明白了既然财务人员是税收筹划的主力军,为了能更好地完成税收筹划,财务人员需要密切关注税法变化,加强税法学习,提高业务素质。税收筹划是高水平的金融活动,其中包括范围广泛的专业知识,如税法、会计、投资、金融、贸易和物流等高度专业知识。所以,企业也可以使用社会中介组织、税务专家的力量。
同时,《税收筹划概论》(计金标/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还提到,财务人员还要能掌握企业基本情况、与税务有关短时间规划事项等,最后在获得真实、可靠和完整信息的基础上,规划正确的税收筹划切入点,制定正确的税收筹划程序。由于中小型企业专门知识、经验和人才的限制,不一定能够完成这一套流程,所以需要雇用专业的外部人员,以求进一步降低税收筹划的风险。但是,我们需要记住一点:任何风险都只能被降低,不能被完全消除。所以光有防范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有控制手段。我认为在上述方法的基础上,经常对税收筹划进行风险评估是最好的选择。通过浏览《中国税务》(中国财政杂志社/2009年第1-12期)一书,了解到了我们对税收筹划进行风险评估,能够随时观察税收筹划的风险变化,灵活掌握和控制风险。然而从现阶段来看,有许多公司税收筹划并没有构成一个科学而有效的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管理混乱。
关键词:企业;税收筹划;涉税风险;成因;规避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企业越来越重视税收筹划相关管理工作,在寻求不断的优化,有效地减少企业税收筹划中的涉税风险,提高企业税收筹划风险防范意识,提高企业税收筹划水平,发挥税收筹划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价值作用。
一、企业税收筹划和涉税风险相关理论概述
企业税收筹划是企业根据国家相关税法优惠政策、会计政策,提前对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进行策划和安排,有效地减轻税负,以增加企业的收益。企业涉税风险是指企业在生产和经营的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不能准确的、合理的运用国家的税收相关的法律法规,导致出现逃税或不合理避税行为,从而造成企业成本的增加,造成企业利润的损失。企业合理的税收筹划能够有效地规避涉税风险,增加经济效益。
二、企业税收筹划中的涉税风险
(一)法律风险企业在税收筹划过程当中,因为预期结果不确定、会计政策选取不合理、税务人员的能力和水平、税收筹划相关政策不够了解等因素影响。节税的过程当中不能很好地把握,税收筹划方案、节税的措施选取不够科学合理,甚至可能出现非法避税、偷逃税的问题,造成企业补缴税款等责任,带来一定的法律风险。
(二)行政执法风险企业的税收筹划需要符合国家相关税收政策和各部门的法律规范,还需要经由各行政部门确认。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受到税务行政执法队伍人员的素质等影响,可能会出现税务行政执法偏差,从而造成企业税收筹划失败,带来行政执法风险。
(三)经济风险企业的税收筹划所涉及的内容比较繁杂,部分企业在税收筹划过程中管理和落实不到位,税收筹划相关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相对薄弱,可能会造成税收筹划成本的增加,造成一定经济风险。
(四)信誉诚信风险企业的税收筹划中还伴随着一定的信用危机和名誉损失等问题,企业的税收筹划行为不够规范、不够符合法律规定,一旦被税务机关检查发现,税务机关在日常的工作中则会对其进行更严格的审查,设定更加严格的申报条件和程序。同时,也会造成企业时间和成本的增加,对企业的形象和市场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五)心理风险当企业需要承担大量的经济、法律和信誉诚信等风险时,在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的同时,容易给纳税人带来一定的心理负担,尤其是部分企业在偷税和逃税的时候,担心被发现、害怕被举报。
三、企业税收筹划中涉税风险的成因
(一)涉税风险防范意识相对薄弱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涉税风险防范意识相对薄弱。在企业内部没有专门的办税人员,相关税务人员对税收政策法规的理解不全面,造成了企业税负成本增加。部分企业财务人员独立性不强,易受管理层影响。而且,我国税务机关在处理企业涉税问题时拥有自由裁量权,缺乏统一、规范的标准,容易造成税务人员的权力滥用,造成极大的税收风险。
(二)会计工作不规范部分企业会计的基础工作把控不严格,在企业的经营和管理过程中会计科目和会计账簿的设置不合理,涉税手续不够完整和准确,对成本费用等的核算不够全面等,对纳税申报造成极大的影响,影响企业税收筹划相关工作的准确性。
(三)涉税人员业务水平有待提高部分企业的涉税人员业务素质较低,而且财务相关工作从业人员的专业性不强,对财务和税务的区分不够准确,在相关工作的处理过程中容易出现混淆,造成成本费用处理不当。
(四)税务管理体制不规范部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财务流程比较形式化,规范性不强,而且缺乏有效的风险防范和风险预警机制,不能及时的发现和处理企业税收政策中的风险问题。而且部分企业内部财务信息沟通体系不健全,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与沟通,不利于企业涉税信息的准确性。
四、企业税收筹划中涉税风险的规避措施
(一)提高财务人员综合能力与水平企业需要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能力和水平,定期地进行相关培训,加强其对国家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的学习和了解,以便在税收筹划的过程中,能够科学合理的运用各项优惠政策,避免税收政策无用造成的风险带来的损失,还能有效地降低违反税法规定的现象发生。企业还需要设立专门的税务申报的相关从业人员和部门,提高税收筹划的专业性。税务相关人员还需要加强其道德品质的提高,有效的规避偷税漏税等行为,促使企业税收筹划各项工作更加符合国家政策、法律法规。
(二)增强企业涉税风险的防范意识89企业的税收筹划相关人员需要对涉税风险有正确的认识,提高涉税风险的警惕性,将税收筹划的风险问题的规避作为工作重点,不断地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风险应对能力。可以将对涉税风险的防范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中,在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下,促使其主动地了解和认识涉税风险防范相关知识。税收筹划相关人员还需要形成正确的涉税理念,在日常的税收筹划工作当中,严格的依照会计准则和税法的规定进行。企业税收筹划方案的制定需要与国家相关税收政策保持一致,强化税收筹划的合法性、合理性、规范性。准确的了解国家税收相关政策的变化,正确的处理节税筹划和避税筹划的关系。提高税收筹划方案综合性,降低整体税负。确保税收筹划方案的灵活性,根据企业的实际状况,做好相关调整工作,有效的分散风险。
(三)规范企业税务管理体制企业的税收筹划相关部门需要明确自身的职能和目标,以提高涉税风险防范能力。强化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加强对企业财务制度、会计制度的各项规范,强化财务部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规范税收筹划的程序和标准,完善税收筹划的设计和执行方案,完善风险监督机制,加强企业内部各部门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促使各项财务信息资源交流顺畅,提高信息的共享程度。定期地对企业税务报告中的涉税事项进行核查,及时的发现错误并找出原因,并调整改正。聘请专业的税务中介机构对企业的税收筹划和税务工作进行监督审计。
(四)完善税收筹划风险预警机制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税收筹划预警系统和机制,实施动态化监控,及时的发现经营过程和税收筹划过程中的风险问题。需要加强信息交流和沟通,好信息的收集。通过科学的分析市场、相关税收政策、税务执法、企业自身的经营发展等的具体情况,及时地了解和发现税收筹划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及时准确的发出警告,以便更好地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范。对税收筹划中存在的潜在涉税风险,需要及时的找出根源,有针对性的进行调整和处理,做好风险的把控。
税收筹划的风险性分析
1.税收筹划的风险分析
从我国税收筹划的实践情况分析,纳税人在进行税收筹划过程(包括税务机构为纳税人筹划)中都存在一定的风险。
(1)税收筹划具有主观性。纳税人选择筹划方案的形式,以及如何实施筹划方案,完全取决于纳税人的主观判断,包括对税收政策的理解与判断、对税收筹划条件的认识与判断等。通常,税收筹划成功的概率与纳税人的业务素质成正比例关系。全面掌握税收、财务、会计、法律等方面的政策与技能有相当的难度。因而,税收筹划的主观风险较大。
(2)税收筹划具有条件性。税收筹划的条件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纳税人自身的条件,主要是纳税人的经济活动;其二是外部条件,主要是纳税人适用的财税政策。
税收筹划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纳税人根据自身生产经营情况对财税政策的灵活运用,有时是利用政策的优惠条款,有时是利用政策的弹性空间。而纳税人的经济活动与财税政策等条件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税收筹划的风险也就不可避免了。
(3)税收筹划存在着征纳双方的认定差异。严格意义上的税收筹划应当具有合法性,纳税人应当根据法律要求和政策规定开展税收筹划。但是税收筹划针对的是纳税人的生产经营行为,而每个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都有其特殊性,而且筹划方案的确定与具体实施都由纳税人自己选择,税务机关并不介入其中。税收筹划方案究竟是不是符合税法规定,是否会成功,能否给纳税人带来税收上的利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税收筹划方法的认定。如果纳税人所选择的方法并不符合税法精神,诸如一些“打球”的做法,税务机关可能会视其为避税,甚至当作是偷逃税,纳税人将为此遭受重大损失。
(4)税收筹划本身也是有成本的。任何一项经营决策都需要决策与实施成本,税收筹划也不例外。税收筹划在可能给纳税人减轻税收负担,带来税收利益的同时,也需要纳税人为之支付相关的费用。
纳税人的筹划成本主要包括办税费用、税务费用、培训学习费用、税收滞纳金、罚款和额外税收负担等几个方面。进行筹划也应该遵循成本收益原则,这是一种成本约束。
2.税收筹划的相关风险及其计量
税收筹划主要有两大风险:经营过程中的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和税收政策变动的风险。经营过程中的风险主要是由于企业不能准确预测到经营方案的实现所带来的风险,实质上是一种简单的经营风险,即经营过程未实现预期结果而使筹划失误的风险。如果方案涉及筹资决策,则税收筹划风险还包括财务风险。政策变动风险与税法的“刚性”有关,目前中国税收政策还处于频繁调整时期,这种政策变动风险不容忽视。例如,原来许多企业通过变相的“公费旅游”为雇员搞福利,避税现象严重。为弥补政策漏洞,国家规定公费旅游应缴纳个人所得税。
一个筹划方案的实施一般要经过一定时期,所以我们在评价收益效果时应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资金的时间价值与期望投资报酬率密切相关。在其他条件相同的前提下,风险越大,期望投资报酬率越大,节税价值就越小。
例如,A方案年净现金流量为20万元,经营期为10年;B方案的年现金净流量为25万元,经营期为8年。无风险报酬率为4%。筹划者判断,A方案的筹划风险为5%,而B方案的筹划风险为8%(经营期限短,经营风险小,但税收政策变动的风险大)。8年期4%的年金现值系数为6.7327,10年期4%的年金现值系数为8.1109,8年期12%的年金现值系数为4.9676,10年期9%的年金现值系数为6.4177。
其一,不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两方案的净现金流量相等。
其二,不考虑风险,只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
A方案的净现金流量折现值:20×8.1109=162.218(万元)
B方案的净现金流量折现值:25×6.7327=168.318(万元)
显然B方案净现金流量折现值大于A方案的净现金流量折现值。
其三,考虑风险、资金的时间价值:
A方案的净现金流量折现值:20×6.4177=128.354(万元)
B方案的净现金流量折现值:25×4.9676=124.19(万元)
显然A方案净现金流量折现值大于B方案净现金流量折现值。所以,在做筹划时,经营期限仅是考虑风险的一个因素,风险才是考虑的重要因素。
税收筹划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经济主体通过对风险的确认和评估,采用合理的经济及技术手段对风险加以控制、规避或减低风险损失的一种管理活动。
1.税收筹划风险管理模式
税收筹划风险管理的基本模式可以分为四种,即风险规避、风险控制、风险转移和风险保留。
(1)风险规避。风险规避是指为避免风险的发生而拒绝从事某一事件。可见风险规避是避免风险最彻底的方法,但其只能在相当窄的范围内应用。因为企业不能为避免税收筹划风险而彻底放弃筹划思维与筹划行为。
(2)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指那些用以使风险程度和频率最小化的努力,风险控制在于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减轻风险损失的程度,包括风险防范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税收筹划更多的是事前筹划性,即采取事前风险防范;对于事中、事后风险只能是补救或减小风险的损失和不利影响。
(3)风险转移。风险转移是将风险转嫁到参与风险计划的其他人身上,一般通过合约的形式将风险转移,譬如纳税人可以与筹划者签定最终筹划风险责任约定以及其他形式的筹划损失保险合约等风险转移合约。
(4)风险保留。风险保留是风险融资的一种方法,是指遭遇风险的经济主体自我承担风险所带来的经济损失。风险保留重心在于寻求和吸纳风险融资资金,但这取决于人们对待风险的态度:一种是风险承担,在风险发生后承担损失,但可能因为须承担突如其来的巨大损失而面临财务问题;另一种是为可能出现的风险做准备,在财务上预提风险准备金就是常用的办法。
2.税收筹划风险管理的具体措施
(1)密切关注财税政策的变化,建立税收信息资源库。税收筹划的关键是准确把握税收政策。但税收政策层次多,数量大,变化频繁,掌握起来非常困难。因此,笔者建议企业建立税收信息资源库,对适用的政策进行归类、整理、学习掌握,并跟踪政策变化,灵活运用。因此,准确理解和把握税收政策是开展税收筹划、设计筹划方案的前提条件,也是衡量税收筹划水平的重要标志。
(2)正确区分违法与合法的界限,树立正确的筹划观。依法纳税是纳税人的义务,而合理、合法地筹划税收、科学安排收支,这也是纳税人的权利。纳税人应树立正确的筹划观:税收筹划可以节税,但税收筹划不是万能的,其筹划空间和弹性是有限的。切记不能做违法的事情,切记伸手必被捉。
(3)综合衡量筹划方案,降低风险。一个好的筹划方案,应该合理、合法,能够达到预期效果。但是,实施筹划方案往往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要注意方案对整体税负的影响;实施过程还会增加纳税人的相关管理成本,这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还要考虑战略规划、税收环境的变迁等风险隐藏因素。
关键词:税收筹划;风险;收益
一、税收筹划的风险及影响风险的因素
(一)税收筹划风险的概念
税收筹划的风险是指企业在开展税收筹划活动时,由于会受到各种不确定性因素或突发事件的影响,使得企业通过税收筹划得到的实际收益无法达到预期的期望值。这种风险具体可分为经营风险和税收政策运用的风险。
(二)影响税收筹划风险的因素
1.经营风险的影响因素
(1)企业自身经营活动的多变性会导致风险的产生。任何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会随着大环境的变化和企业战略目标的调整进行相应的改变,税收筹划方案从确定到实施需要一定的时间,如果这一期间正好发生一系列因素的变动,势必会影响着税收筹划方案的实施,因此企业必须时刻提高警惕应对由此可能产生的风险。
(2)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会导致风险的产生。这里所说的经营环境变化包括来自企业外部和内部的经营环境发生变化。其中,外部环境的变化包括战争、自然灾害、国民经济衰退等,这些变化都是企业无法预见或难以预料的。内部环境的变化有企业因经营不善,资金链断裂等导致面临破产清算、失去销售市场等。这些变化可能使企业的持续经营受到影响,最终导致筹划成本得不偿失,整个筹划方案的失败。
2.税收政策运用风险的影响因素
(1)税收政策的变化产生的风险。国家的税收政策具有不定期或相对较短的时效性,它要跟随一定时期国家的政治经济形势进行适时调整。因税收筹划是事前筹划,每一项筹划项目从期初的选择到最终达到目的都需要一段时间,这期间,如果恰逢税收政策发生变化,就有可能使最初设定的税收筹划方案由合法变成不合法,或由合理变成不合理,从而导致税收筹划无法达到预期收益。
(2)利用税收政策操作不当产生的风险。我国的税收法律法规在内容上存在一些模棱两可之处,使得纳税人在利用税收政策开展筹划活动时带来了一定的操作风险,如果稍有理解偏差或对法规理解不透彻便会引发操作失误,有时候往往筹划人自认为采取的行为符合国家的政策精神,但实际则不然,这便可能导致税收筹划的失败。
二、税收筹划的收益及热
(一)税收筹划收益的概念
税收筹划的收益是指税收筹划人凭借自身的专业知识、综合运用国家的税收政策开展税收筹划,给企业带来的未来预期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二)税收筹划收益的内容
税收筹划的收益主要包括节税金额、避免行政处罚、建立企业的良好信誉、现金流入收益、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和核算水平的提高而使企业增加的收益等几方面的内容。
三、税收筹划风险与收益的关系
(一)计算风险与收益的公式
根据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威廉.夏普教授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经济行为的风险与收益往往成正比。因此,在不考虑通货膨胀的情况下,税收筹划的收益率为:R=RF+RR= RF+bV(式中:R为税收筹划的总收益率;RF为无风险筹划收益率;RR为风险筹划收益率;b为风险筹划收益系数;V为筹划标准离差率。)
(二)确定公式中收益率的方法
1.无风险筹划收益率的确定方法
在税收筹划过程中,无风险收益几乎不可能存在,因此确定这种收益率存在一定的难度。在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种方法:
(1)根据国债利率或同期银行存款利率确定。企业开展税收筹划需要一定的的成本费用支出,我们可以把这笔支出看成一项投资。针对这些支出,企业还可以作出其它选择:首先,把这笔支出存入银行或买理财产品,获取利息收益;其次,用这笔支出购买国债,获取投资收益。选择这两种方案带来的收益可以认定为无风险收益。当企业开展税收筹划时,如果所带来的收益大于或等于选择这两种方案带来的收益,则由此推定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是不存在风险的,即可以把国债的利率或同期银行存款利率定为无风险筹划收益率。
(2)比较把筹划方案的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当两者相等时的收益率可确定为无风险收益率。
(3)借助无风险收益率的行业平均值来确定。同行业的企业在开展税收筹划时可能会计算出本企业的无风险收益值,将这些数值加权求平均值,便可得出税收筹划无风险收益率的行业平均值。
2.风险筹划收益率的确定方法
在实际税收筹划工作中,大多情况下都存在筹划风险,因此,如何确定风险收益率显得尤为重要。要想使计算的风险收益率尽量准确,关键是怎样确定风险筹划收益系数。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专家职业判断或经验值法。企业税收筹划人员(或税收筹划人员)会同有关资深税务专家经过多次研讨与协商,凭借他们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加上职业判断,进行定性评议,定量分析,最终获得收益系数。
(2)可以通过bi=(St-Sf)/ Vi 其中:St为目标筹划收益率;Sf为无风险筹划收益率;V为筹划标准离差率。
(3)用高低点法、散布图法、回归直线法,计算风险筹划收益系数b。
四、税收筹划风险的规避
税收筹划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要从根本上消除这种风险及其影响是不现实的,我们只能树立风险意识,正确的评估、防范及控制风险,进一步规避各种风险的产生。
(一)经营过程中的风险规避
1.树立风险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力求使整体效益最大。可以通过设立风险预警值,提高风险意识的警惕性,防范风险的发生。
2.综合考虑各种筹划方案的有效性,防止某一税收筹划环节的失败而造成企业整体利益的减少,从而导致整个税收筹划活动的失败。首先要确定开展税收筹划的总体目标,在开展任何筹划活动时必须紧紧围绕这一总目标进行综合分析,还要融合企业的战略总方针,不能仅局限于个别税种的某一环节,忽视全局,也不能仅着眼于开源节流。
3.贯彻成本效益原则,确保开展税收筹划产生的成本与获得的收益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保证所花费的代价不能由此而产生的收益,力求实现收益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任何企业开展税收筹划期望获得税收收益时,必然要事先为该筹划方案的实施付出一定的成本费用,也会存在因为选择某一N筹划方案而放弃其他方案产生一定的机会成本。因此,税收筹划活动既要考虑其产生的成本支出,还要比较选择某种税收筹划方案所放弃其它方案而产生的机会成本。
(二)税收政策运用过程中的风险规避
1.明确划清违法与合法的界限,确保开展的各种筹划活动必须依法进行,使企业的税收筹划方案不能偏离国家的税收政策导向,不能因为盲目追求收益最大化而随意触犯税法的底线。
2.密切关注税收政策的调整及经营环境的变化,及时、系统地学习新的、变动的税收政策,深刻领悟其内涵,把握瞬息万变的经济形势,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开展税收筹划时可以做到灵活选择实施方案。
3.力求搞好与税务机关的关系。税收征管方式因地域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需要各企业与当地税务机关及时沟通,随时了解当地的税收政策及实施细则,及时获取有用的信息,避免风险的产生。
4.聘请资深的税收筹划专家开展筹划活动,提高税收筹划的权威性、可靠性,规避人为操作不当造成的风险。对于那些复杂的、综合性与专业性比较强的、与企业生死存亡关系较大的税收筹划项目,最好还是聘请有一定资质的税收筹划专家,制定详细、周密的税收筹划方案,将税收筹划的风险降到最低。
五、结论
关键词:税收筹划;风险;收益
一、税收筹划的风险及影响风险的因素
(一)税收筹划风险的概念
税收筹划的风险是指企业在开展税收筹划活动时,由于会受到各种不确定性因素或突发事件的影响,使得企业通过税收筹划得到的实际收益无法达到预期的期望值。这种风险具体可分为经营风险和税收政策运用的风险。
(二)影响税收筹划风险的因素
1.经营风险的影响因素(1)企业自身经营活动的多变性会导致风险的产生。任何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会随着大环境的变化和企业战略目标的调整进行相应的改变,税收筹划方案从确定到实施需要一定的时间,如果这一期间正好发生一系列因素的变动,势必会影响着税收筹划方案的实施,因此企业必须时刻提高警惕应对由此可能产生的风险。(2)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会导致风险的产生。这里所说的经营环境变化包括来自企业外部和内部的经营环境发生变化。其中,外部环境的变化包括战争、自然灾害、国民经济衰退等,这些变化都是企业无法预见或难以预料的。内部环境的变化有企业因经营不善,资金链断裂等导致面临破产清算、失去销售市场等。这些变化可能使企业的持续经营受到影响,最终导致筹划成本得不偿失,整个筹划方案的失败。2.税收政策运用风险的影响因素(1)税收政策的变化产生的风险。国家的税收政策具有不定期或相对较短的时效性,它要跟随一定时期国家的政治经济形势进行适时调整。因税收筹划是事前筹划,每一项筹划项目从期初的选择到最终达到目的都需要一段时间,这期间,如果恰逢税收政策发生变化,就有可能使最初设定的税收筹划方案由合法变成不合法,或由合理变成不合理,从而导致税收筹划无法达到预期收益。(2)利用税收政策操作不当产生的风险。我国的税收法律法规在内容上存在一些模棱两可之处,使得纳税人在利用税收政策开展筹划活动时带来了一定的操作风险,如果稍有理解偏差或对法规理解不透彻便会引发操作失误,有时候往往筹划人自认为采取的行为符合国家的政策精神,但实际则不然,这便可能导致税收筹划的失败。
二、税收筹划的收益及内容
(一)税收筹划收益的概念
税收筹划的收益是指税收筹划人凭借自身的专业知识、综合运用国家的税收政策开展税收筹划,给企业带来的未来预期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二)税收筹划收益的内容
税收筹划的收益主要包括节税金额、避免行政处罚、建立企业的良好信誉、现金流入收益、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和核算水平的提高而使企业增加的收益等几方面的内容。
三、税收筹划风险与收益的关系
(一)计算风险与收益的公式
根据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威廉.夏普教授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经济行为的风险与收益往往成正比。因此,在不考虑通货膨胀的情况下,税收筹划的收益率为:R=RF+RR=RF+bV(式中:R为税收筹划的总收益率;RF为无风险筹划收益率;RR为风险筹划收益率;b为风险筹划收益系数;V为筹划标准离差率。)
(二)确定公式中收益率的方法
1.无风险筹划收益率的确定方法在税收筹划过程中,无风险收益几乎不可能存在,因此确定这种收益率存在一定的难度。在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种方法:(1)根据国债利率或同期银行存款利率确定。企业开展税收筹划需要一定的的成本费用支出,我们可以把这笔支出看成一项投资。针对这些支出,企业还可以作出其它选择:首先,把这笔支出存入银行或买理财产品,获取利息收益;其次,用这笔支出购买国债,获取投资收益。选择这两种方案带来的收益可以认定为无风险收益。当企业开展税收筹划时,如果所带来的收益大于或等于选择这两种方案带来的收益,则由此推定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是不存在风险的,即可以把国债的利率或同期银行存款利率定为无风险筹划收益率。(2)比较把筹划方案的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当两者相等时的收益率可确定为无风险收益率。(3)借助无风险收益率的行业平均值来确定。同行业的企业在开展税收筹划时可能会计算出本企业的无风险收益值,将这些数值加权求平均值,便可得出税收筹划无风险收益率的行业平均值。2.风险筹划收益率的确定方法在实际税收筹划工作中,大多情况下都存在筹划风险,因此,如何确定风险收益率显得尤为重要。要想使计算的风险收益率尽量准确,关键是怎样确定风险筹划收益系数。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专家职业判断或经验值法。企业税收筹划人员(或税收筹划人员)会同有关资深税务专家经过多次研讨与协商,凭借他们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加上职业判断,进行定性评议,定量分析,最终获得收益系数。(2)可以通过bi=(St-Sf)/Vi其中:St为目标筹划收益率;Sf为无风险筹划收益率;V为筹划标准离差率。(3)用高低点法、散布图法、回归直线法,计算风险筹划收益系数b。
四、税收筹划风险的规避
税收筹划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要从根本上消除这种风险及其影响是不现实的,我们只能树立风险意识,正确的评估、防范及控制风险,进一步规避各种风险的产生。
(一)经营过程中的风险规避
1.树立风险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力求使整体效益最大。可以通过设立风险预警值,提高风险意识的警惕性,防范风险的发生。
2.综合考虑各种筹划方案的有效性,防止某一税收筹划环节的失败而造成企业整体利益的减少,从而导致整个税收筹划活动的失败。首先要确定开展税收筹划的总体目标,在开展任何筹划活动时必须紧紧围绕这一总目标进行综合分析,还要融合企业的战略总方针,不能仅局限于个别税种的某一环节,忽视全局,也不能仅着眼于开源节流。
3.贯彻成本效益原则,确保开展税收筹划产生的成本与获得的收益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保证所花费的代价不能由此而产生的收益,力求实现收益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任何企业开展税收筹划期望获得税收收益时,必然要事先为该筹划方案的实施付出一定的成本费用,也会存在因为选择某一种筹划方案而放弃其他方案产生一定的机会成本。因此,税收筹划活动既要考虑其产生的成本支出,还要比较选择某种税收筹划方案所放弃其它方案而产生的机会成本。
(二)税收政策运用过程中的风险规避
1.明确划清违法与合法的界限,确保开展的各种筹划活动必须依法进行,使企业的税收筹划方案不能偏离国家的税收政策导向,不能因为盲目追求收益最大化而随意触犯税法的底线。
2.密切关注税收政策的调整及经营环境的变化,及时、系统地学习新的、变动的税收政策,深刻领悟其内涵,把握瞬息万变的经济形势,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开展税收筹划时可以做到灵活选择实施方案。
3.力求搞好与税务机关的关系。税收征管方式因地域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需要各企业与当地税务机关及时沟通,随时了解当地的税收政策及实施细则,及时获取有用的信息,避免风险的产生。
4.聘请资深的税收筹划专家开展筹划活动,提高税收筹划的权威性、可靠性,规避人为操作不当造成的风险。对于那些复杂的、综合性与专业性比较强的、与企业生死存亡关系较大的税收筹划项目,最好还是聘请有一定资质的税收筹划专家,制定详细、周密的税收筹划方案,将税收筹划的风险降到最低。
五、结论
(一)税收筹划风险及其特征
税收筹划的风险,通俗地讲就是税收筹划活动因各种原因而导致的筹划失败所付出的代价。由于税收筹划是在经济行为发生之前作出的决策,而税收法规具有实效性,再加上经营环境及其他因素的错综复杂,使其具有不确定性,蕴涵着较大的风险。
美国著名保险学家特瑞斯、普雷切特将风险定义为“未来结果的变化性”,这里强调的是风险的不确定性特征;另一位美国学者威雷特则强调了风险的客观性特征,他把风险定义为“关于不愿发生的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的客观体现”。中国许多学者认为,风险是事件出现损失的可能性,或者更广义地认为是事件实现收益的不确定性。税收筹划风险也同其它许多风险一样,具有不确定性和客观性两个不对等的特征。税收筹划风险可以通过筹划的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变动程度来衡量,变动程度越大,风险越大;反之,则越小。
(二)税收筹划的风险存在性分析
从我国税收筹划的实践情况分析,纳税人在进行税收筹划过程(包括税务机构为纳税人筹划)中都存在一定的风险。
1、税收筹划的主观性引致的风险
纳税人选择筹划方案的形式,以及如何实施筹划方案,完全取决于纳税人的主观判断,包括对税收政策的理解与判断、对税收筹划条件的认识与判断等。通常,税收筹划成功的概率与纳税人的业务素质成正比例关系。全面掌握税收、财务、会计、法律等方面的政策与技能,有相当的难度。因而,税收筹划的主观风险较大。
2、税收筹划的条件性引致的风险
税收筹划要具备一定的条件,筹划方案都是在一定条件下选择与确定的,并且也只能在一定条件下才可以实施的。税收筹划的条件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纳税人自身的条件,主要是纳税人的经济活动;其二是外部条件,主要是纳税人适用的财税政策。税收筹划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纳税人根据自身生产经营情况,对财税政策的灵活运用,有时是利用政策的优惠条款,有时是利用政策的弹性空间。而纳税人的经济活动与财税政策等条件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税收筹划的风险也就不可避免了。
3、征纳双方的认定差异引致的风险
严格意义上的税收筹划应当具有合法性,纳税人应当根据法律要求和政策规定开展税收筹划。但是税收筹划针对的是纳税人的生产经营行为,而每个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都有其特殊性,而且筹划方案的确定与具体实施,都由纳税人自己选择,税务机关并不介入其中。税收筹划方案究竟是不是符合税法规定,是否会成功,能否给纳税人带来税收上的利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税收筹划方法的认定。如果纳税人所选择的方法并不符合税法精神,诸如一些“打球”的做法,税务机关可能会视其为避税,甚至当作是偷逃税,那么纳税人会为此而遭受重大损失。
4、税收政策、经济环境的变化引致的风险
税收筹划利用国家政策节税的风险,称为政策风险。政策风险包括政策选择风险和政策变化风险。政策选择风险是指政策选择正确与否的不确定性。该种风险的产生主要是筹划人对政策精神认识不足、理解不透、把握不准所致。例如某服装厂接受个体经营者代购的纽扣,但由于未按要求完成代购手续,在税收检查时被税务机关确认为接受第三方发票,不仅抵扣行为被撤消,而且还受到相应的处罚。政策变化风险是指政策时效的不确定性。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体现国家的产业政策,及时调整经济结构,一个国家的经济政策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总要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作出相应的补充,修订和完善。从这个意义上讲,政府的税收政策总是具有不定期或相对较短的时效性。例如,从1998年1月至1999年12月,为了抵御1997年席卷全球的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冲击,刺激外贸出口,国家税务总局先后6次对出口退税政策进行了调整,全国平均综合退税率提高了3个百分点;从1999年到2001年3年内,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国内外各种经济贸易形势的发展,我国出口退税率政策变动了11次;据《财经时报》透露,为了有利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税收再分配,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缓解目前人民币所面临的市场升值压力,逐步削弱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我国提高出口退税率的影响,中国政府从2004年开始调低出口退税率,即从目前的平均15%下调到11%;同时,羊毛、铅、焦炭、稀土、钨的出口退税率被首次取消;预计在2010年前后,国家将全面取消出口退税率政策。从实践上看这项政策一旦实施,那些依赖出口退税率生存的企业将面临一场厄运,有的甚至是灭顶之灾。
二、税收筹划风险的规避与控制
(一)提高税收筹划的风险意识
1、健全税收筹划风险防范体系
税务机构要树立税收筹划的风险意识,立足于事先防范。在接受委托时,要告知委托人(纳税人)税收筹划必须合法,只能在一定的政策条件下、一定的范围内起作用,不能对其期望过高;要向委托人说明税收筹划的潜在风险,并在委托合同中就有关风险问题签署具体条款,对风险有一个事先约定,减少可能发生的经济纠纷;在具体筹划过程中,要注意相关政策的综合运用,从多方位、多视角对所筹划项目的合法性、合理性和企业的综合效益进行充分论证。
2、建立税收筹划风险评估机制
要事先对税收筹划项目进行风险评估,综合考虑的因素有:客户要求是否合理、合法;客户对筹划的期望值是否过高;企业对筹划的依赖程度有多大;过去及当前企业经营状况如何,所处行业的景气度如何,行业的总趋势是否发生不良变化;以往企业纳税情况如何,是否对税务事项过分敏感,以前年度是否存在重大税务、审计问题;税务管理当局对该企业依法纳税诚信度的评价如何;事务所及注册税务师对筹划事项的熟练程度如何;等等。最后评估出一个较为客观的风险值,然后再决定是否接受委托,或决定如何进行筹划。
3、建立完善的税收筹划质量控制体系
执业质量对中介机构的生存和发展生死攸关,尤其是在中国加入WTO后更是如此。税务机构要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强化对业务质量的三级复核制;设置专门的质量控制部门(如技术标准部),依据统一标准,对所内各业务部门及下属分所、成员所进行定期质量检查,做到防检结合,以防为主。要制定税收筹划工作规程,对于具体的筹划项目要确立项目负责制,规定注册税务师与助理人员的工作分工、重要税收筹划文书的复核制、工作底稿的编制与审核等。要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划分事故等级,通过教育、解聘甚至机构调整等办法予以纠正。
(二)提高税收筹划执业水平
1、加强人员培训,提高税收筹划人员业务素质
税收筹划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是评价税收筹划执业风险的重要因素。注册税务师资格是税收筹划人员必须具备的执业资格。在此基础上,税收筹划人员还必须具备较高的税收政策水平和对税收政策深层加工能力,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税务机构当务之急是加强人员培训,吸收和培养注册税务师,建立合理有效的用人制度和培训制度,充分挖掘人的潜力。要使执业人员除了精通法律、税收政策和会计外,还要通晓工商、金融、保险、贸易等方面的知识,能在短时间内掌握客户的基本情况、涉税事项,筹划意图等,在获取真实、可靠、完整的筹划资料的基础上,选准策划切入点,制定正确的筹划方案。
2、建立完善的税收筹划系统
提高税收筹划水平,除了有优秀的人才外,还应有完善的税收筹划数据库和信息收集传递系统,使之能及时收集到准确的筹划信息,建立一套包括资料库、人才库、方案库、客户档案等在内的完善的筹划系统。
3、及时、全面地掌握税收政策及其变动
税收政策在不同经济发展时期总是处于调整变化之中,这不仅增加了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难度,甚至可以使企业税收筹划的节税目标招致失败。税收筹划从某个角度讲,就是利用税收政策与经济实际适应程度的不断变化,寻找纳税人在税收上的利益增长点,从而达到利益最大化。因此,税务机构进行税收筹划就要不断研究经济发展的特点,时刻关注税收政策的变化趋势,及时系统地学习税收政策,全面准确把握税收政策及其变动,从而避免和减少因税收政策把握不准而造成的筹划风险。
(三)加强税务业的管理和自律
1、制定注册税务师执业准则
到目前为止,我国税收行业尚未制定具体的注册税务师执业准则,面对日益加强的税收征管和稽查,一旦筹划被查出问题,注册税务师就必须承担因筹划失败而被追究的责任。税务业可以参照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尽快制定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注册税务师执业准则。
2、规范税务机构内部运行机制
税务机构要健全内部治理结构,提高管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程度,强化内部管理。脱钩改制的税务中介要独立面向市场,参与公平竞争,提高水平。要完善劳动人事、分配制度,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对不符合要求的从业人员要及时调整或清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要树立质量意识,坚持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抵制各种违规违纪的行为,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提高业信誉。
3、加大对注册税务师行业自律
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实施同业复核制度,充分发挥行业自律的力量。行业协会除履行服务、协调等职能外,重点是充实管理职能,制定行规行约,加强自律管理。对进入本行业的机构和人员进行资格预审,防止非执业人员从事执业活动,对执业质量进行检查督促,并对存在问题实行行业惩戒或提请政府部门进行行政处罚等。
(四)加强税收筹划理论和方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