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普通话应用技巧范文

时间:2023-07-04 16:01:12

序论:在您撰写普通话应用技巧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普通话应用技巧

第1篇

从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开始,我国的流动人口渐渐增多。随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外来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渐渐凸现出来。虽然随着国家政策的倾斜与扶持,解决了大部分外来流动儿童的上学就读问题。但在流动儿童接受教育的同时,出现了外来儿童语言发展的问题,这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的提高。本文对目前外来流动儿童语言发展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该问题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外来流动儿童 语言发展 问题与对策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每年有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向城市,一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也来到城市,并选择在城市就读。外来流动儿童在就学的过程中由于其作为社会最底层的语言特征,与学校教学中要求的语言存在一定的差异,致使其在生活学习中存在较多的问题,需要教师根据外来儿童的语言特征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行之有效的对策,使外来流动儿童语言问题能够得以纠正。

一、外来流动儿童语言发展存在的问题

根据相关的数据显示,有超过一半的儿童认为使用最熟练的语言是家乡话,即方言。在学校就读的过程中,需要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与学习,但是只有近三成的儿童可以熟练的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也有一部分儿童可以使用就读当地的方言。这就使得儿童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影响外来流动儿童的语言学习和发展。

(一)运用语言、词汇的能力匮乏

外来流动儿童语言发展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掌握的词汇有限,缺乏灵活应用语言的能力。对于一些事物缺乏足够的认识,在进行描述的时候就比较干涩,且容易受到方言的影响,在表达的时候经常会出现“方言式”的表达现象。

(二)语言思维缺乏逻辑性

语言可以表达出人的思维,外来流动儿童在运用语言时往往表现出一种思维缺乏逻辑性的特征,其更倾向于现实性的表达。在对某些事物、活动、现象进行描述时,外来流动儿童更加倾向于直接进行描写,而不是用形容词等语言技巧进行渲染,且描述的时候缺乏逻辑思维能力,描述较为分散,不能将其按照一定的顺序或逻辑组织起来。

(三)语言构思平直

语言在进行交流交际的时候,不仅需要特定的思维来组织和灵活的应用词汇,还需要构建起一定的外在形式,也就是语言的构思。不同的语言构思给听者的感觉也是不同的,有的让人感觉新鲜,有的令人感动。但是外来流动儿童在进行语言构思时,因为其缺乏灵活运用词汇的能力,大多采用现实性的思维进行平铺直叙型的描述,很难让人对其所描述的事物产生兴趣。

二、提高外来流动儿童语言发展水平的对策

通过上文不难看出,外来流动儿童不能灵活的运用普通话进行交流与交际,且受到就读当地方言的冲击,原有的方言习惯也严重影响到其科目的学习和与他人的沟通交流。为了能够不断提高外来流动儿童的普通话水平,促使其语言不断发展,就要制定积极的教学对策。

(一)积极引导外来流动儿童参与教学活动

外来流动儿童来自不同的地区,生活、学习条件远远不如城市的儿童,在就读过程中会发现其与城市儿童存在较大的差距,这类儿童很容易因此感到自卑。教师在教学结束后可以针对这些外来流动儿童进行一定的心理辅导,使他们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并能明白普通话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有耐心,鼓励外来流动儿童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通过不断的参与教学活动来提高儿童的语言水平。

(二)帮助外来流动儿童树立学习语言的信心

有一部分外来流动儿童由于基础较差或者是内向等因素,不能参与到教学中,一旦出现语言使用不当的问题就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注意观察儿童实际的学习情况,能够适时对儿童进行鼓励,帮助儿童建立起学习语言的信心。这可以有效的促进儿童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其儿童主体的作用。

(三)循序渐进,不断积累语言应用技巧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保持耐心与恒心。因为外来流动儿童正处于学习语言和养成良好的语言使用习惯的重要时期,但是儿童的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有限,在受到方言等因素的干扰时,进行语言学习就存在较大的困难。教师要针对儿童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遵照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不可急于求成。教师还可不定期开展一些实践活动,通过活动使儿童加强交流,不断学习累积,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儿童积累语言应用技巧,并养成良好的语言使用习惯。

(四)以儿童为主体,调动儿童学习语言的积极性

儿童是教学的主体,教师要充分发挥儿童的主体作用。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组织一些教学活动,比如,简单的游戏中渗透语言词汇,或者将一些用语习惯渗透在游戏中,帮助儿童提高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增强其语言学习的效果。教师作为教学指导者参与活动的指导与纠正,让儿童作为教学主体来参与活动。另外,还可以设置一定的奖励,这样就可以充分激发儿童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调动其学习语言的积极性,使其能够主动的学习和应用语言进行交际。

【结 语】

总而言之,外来流动儿童随外来务工人员进入城市后,虽然基本解决了上学就读问题,但在就读过程中由于语言基础较差、自身方言习惯和就读当地方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其语言使用和发展存在一些问题。为了促进外来流动儿童语言不断发展,使其能通过不断提高普通话水平实现与其他同学顺畅交流交际,并能在学习的过程中熟练使用普通话进行表达,就需要教师不断的进行探索,积极尝试新型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王小波.南京市外来儿童语言状况研究【J】.文教资料,2013(8)

第2篇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语言;使用技巧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语言使用与意境分析的特点

(一)汉语言文学的目的性特点

汉语言文学的学习旨在强化学生的沟通技巧,并对经典文学作品进行更深层次的解读,站在更加专业的角度欣赏文学作品,从而促进汉语言文学的弘扬与发展。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学生能够通过语言应用技巧的练习,促进自身语言把握与分析能力的提升。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体特性

就现阶段情况来看,参与汉语言文学学习的学生通常为文科生,这部分学生均对汉语言文学抱有极大兴趣。

在各高校中,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开展,重点针对文科专业的学生,对理科生并无硬性要求。由此看来,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习主体,完全是可以确定的。文科生在学习过程中,探析汉语言文学蕴藏的内涵其实是比较得心应手的,这是由于他们本身具有良好的文科基础,对字词句以及语法修辞等方面的推敲有显著的优势。

(三)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交际性

作为人类用于沟通交流的主要工具,随着交流经验的积累,人们的思维、思想等均将发生巨大改变。与此同时,人们对于某一事物会有不同的看法,并通过语言的沟通与交流,表达情感,将汉语言的魅力传承下去。如此一来,汉语言文学会使更多的人受到感染,愿意从不同的途径去发现、探索汉语言文学的内涵与意义,共同促使汉语言文学日益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二、汉语言文学中所呈现的意境

(一)意境的起源与作用

在古代,诗人为使整首歌更具特色,通常会借助各种语言来营造一种气氛,使读者浮想联翩,这种气氛便是意境。据了解,我国诗文主要通过一些诗句或词语来营造意境,作者当下想要表达何种情感,想要透过诗词传达何种思想,便会使用不同的方法来营造意境。诗人所营造的意境,多半源于生活,是诗人通过观察与探索,再运用恰当的字词句加以描述,并通过感悟,使诗歌的整体情感得以升华。语言运用越精妙,表达的清感便会越真切,读者也会更加身临其境。

(二)意境烘托中心思想

将意境带入诗歌中,不但能够提升整首诗的美感,还能从侧面烘托作者想表达的内心情感,使整首诗变得更加鲜活、生动。我国自古以来,便有以诗言志一说,许多著名作家均透过文章来刻画自己,表达凌云壮志,如杜甫、李白等。他们往往用诗歌抒发内心情感,表达思乡之愁,感慨怀才不遇,或者来表达豁达,开辟仕途之路。一些作品通常会通过意境的描述,使内心情感更为深刻,烘托文章的中心思想。

(三)意境构建的常见问题

意境的构建在文学作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构建意境时,学生往往会出现以下两方面问题,分别“有境无意”和“有意无境”。有境无意指的是文章中虽然自带意境,且美感度高,但却华而无实,并没有表露出真情实感,过于空洞。有意无境则是指过于抒发自身情感,忽视了对情境的设置。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作者本身经验积累不够,缺乏丰富的实践支撑。

三、汉语言文学语言意境的应用

(一)增加阅读量

汉语言文学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积累大量的文学知识。我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流传下来的经典名篇众多,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所蕴含的文化本质也不相同,要想更好地驾驭语言意境,还需要增加阅读量,熟练掌握文学作品的内涵及作品创造的时代背景。在阅读的过程中,还要通过创作的时代背景,揣摩作者的创作意图,感悟作者想要表达的一种情境,从而能更好地运用语言意境。

(二)掌握语言规律

由于我国的人口较多,地域分布广泛,少数民族及各个地方的方言都独具特色。在众多语言中,普通话是最通用的,但并不是所有地区都在使用普通话,因为不同地区的人对语言的掌握程度不同。如南方人很难分清卷舌,会不自觉地将一些读音弄混,而北方人对卷舌的敏感度较低。所以,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对北方人来说也很不容易。在学习汉语言文学时,就是为了在实际应用语言的过程中,分析出语言的规律,正确运用语言,进而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逐渐总结出一些语言规律。

(三)意境源于生活,并不断创新

我国的诗文中,一般是通过一些诗句或一些词语来营造意境,不同的作者由于想要表达的感情不同,就会采取不同的方法来营造意境,这往往是因人而异的。而意境往往源于生活,是诗人通过日常的生活进行观察,运用普通的事物来营造诗歌氛围,通过自己的感悟,体验诗歌的美感,进入作者创造的艺术境界。而营造意境,不仅能使美感体验更加深刻,还会使诗歌中描绘的实物更加真实,甚至会具有更大的感染力,使诗中所要表达的感情更加真切,使读者犹如身临其境一般。

(四)背诵经典文学作品

众所周知,一门语言的掌握。离不开词汇量、语句语法的积累。背诵经典汉语言文学作品,势必会强化其语言运用能力。作为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诸多经典名著得以流芳百世,完全可以通过对经典文学作品的背诵,加深对汉语言文学作品中,语言使用与意境分析的影响,通过深刻记忆,便能在自己笔书写过程中引经据典,加深文章深度,提升文章层次,使笔下的文章更具生命力。

四、结语

汉语言文学中的语言使用与意境分析,是学习、鉴赏汉语言文学作品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务必要引导学生发展主观积极性,从而更为透彻地掌握语言应用于意境分析的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史怡乐.论汉语言文学中语言的应用与意境[J].青年文学家,2015,09:140-141.

[2]熊丹.语言在汉语言文学中的应用意境[J].剑南文学(上半月),2015,04:33-34.

第3篇

一、共性通论

1.观念的培养。诚然电影与电视、剧情片与非剧情片(纪录片)、商业片与文艺片、电视剧与电视节目间有许多差异,但在专业学习的初级阶段,建议打消区别对待它们的差别观念,以专业学习者广博和谦逊的心态对待它们,将它们的视听共性提到认知的首要层面。

2.基础知识学习。主要包括:文艺常识,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和积累主要以重新整理和扩大知识面为主。史论,主要是想强调史论部分的学习不仅是“背诵”,更是要通过对其发展历程的梳理,重新树立影视艺术创作观念的认知,并结合影片观摩。体会影像自身蓬勃发展的生命力以及影像中雀跃着的视听符号的技术所指与艺术能指,为后续的学习提供可深入交流、横向比较论述的语境平台;视听语言。或称电影语言,这是所有影视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建议从三个层次进行学习和训练。第一个层次是认知,即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记忆;第二个层次是应用,即能用专业术语和角度,认识荧屏上流动着的四维时空中的各个视听元素,理解影视作品记述的思维方式,剖析影视作品内在的视听结构;第三个层次是精度,即随着观片量的增加和有意识的训练,能在限时观片过程中快速发现视听元素的符号意义,并准确理解其间透露出来的导演创作意图。剧作基础理论,在这个环节的学习中,在完成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后,应重点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安排结构,观众潜意识中的心理预期是什么,怎样才能用视听逻辑而非文字逻辑讲述故事”等,这样不仅能从他人作品的解读中更好的理解剧本创作方法的应用技巧,更可以有效帮助学习者完成对影视作品中编导创作思路的理解和阐述。最后是对文字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的训练,这是对考生素质的最基本要求,恕不赘述。

二、差异应对

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考生自身条件的差异,二是具体专业考试要求的差异。

毫不避讳地讲,参加艺考的学生中,只有一部分是热爱所报专业并长期致力于相关内容的学习,而更多的学生是因为自身文化成绩差强人意,希望借艺考之力鱼跃龙门。因此,考生之间文学素养积累、文字驾驭能力和艺术感受能力的差异较大,学习期间,应先对自身的条件做出客观评价,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对弱势领域进行针对性补充和训练。例如。有些学生对影视作品的领悟能力较弱,那么一味要求多看片就成了舍本逐末的方法,而应该选择3―5部作品,反复拉片观摩,第一遍欣赏故事,感受作品的基本风格,选择1―3个记忆深刻或者感兴趣的段落,作为重点分析对象。接下来问问自己为什么喜欢这个片段,为什么对它的印象最深刻,并在接下来的观片过程中寻找答案:从视听元素的发现人手,从对细节的观察人手,从对每一组镜头问的组合关系入手……重要的是从自己最容易发现的内容人手,然后逐一展开对该段落中其他内容的分析和理解,并认真做好记录,解答自己的疑问,提升对影视作品的感受能力。

前文已述,影视编导类专业包括广播电视编导、导演、戏剧文学三个专业,考试的项目大多围绕文艺常识、故事写作和影视作品分析为主。但是不同专业对同一科目的要求也不同,如戏剧文学专业更强调文字能力的选拔,广电编导专业侧重文艺综合素养的考察等。另外不同院校对同一专业的考核项目也有差异,如少数院校的广电编导专业考试中,增设了小品编演科目,这让一些肢体语言表达能力欠缺的学生倍感困难。因此考生在备考阶段,应该先了解当地艺术联考的相关要求,以及目标院校的考试细则,结合自身条件,加强弱势科目的学习,并适时、适当调整报考方向,选择更适合的院校和专业,降低学习难度和考试风险。

三、周边补充(主要针对影视编导类专业艺考中的面试而谈)

不论是地区联考还是院校点考,都有一定分数比例的面试项目,以特长展示、考官提问为主要内容,其中考官提问的范围有些以文艺常识为主,有些以专业相关话题评述为主。不过,不论设置何种考试科目,面试都是以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基础、语言表达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为主要目的。

特长学习。所谓特长,千万不要以为能唱歌,能演奏一段乐曲就算特长,甚至有些考生有“如果不会唱歌、跳舞,就去朗诵诗歌的可怕想法。因为,要想成为特长展示的项目。朗诵、讲故事亦有其特定的章法和技巧。而不再是简单的“说话”。因此在备考阶段应当确定好特长展示的项目,并认真练习。请牢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普通话。不论什么地区、什么院校的面试都要求使用普通话。因此,在日常生活、学习交流中,应尽量多使用普通话,一方面矫正发音,一方面熟练应用。

形体与礼仪。虽然面试只有几分钟,只说的上几句话,但却充分展示了―个人的整体风貌:站姿气质、言谈举止应变能力。因此,平时亦应留意对自身行、坐、站的形体训练,了解并熟练掌握与他^交谈的基本礼仪常识。

招考动态信息。搜集近两年的相关专业考试信息,关注有关部门对艺考的政策调整,及时了解各招生单位的最新招生计划和特别考试科目信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第4篇

您好!

非常感谢您百忙之中关注我的自荐信,当您翻开这一页的时候,您已经为我打开了通往机遇与成功的第一扇大门,也是我施展才华,实现自我价值的良好开端。借此择业之际,我怀着一颗赤诚的心和化学工作的执着追求,真诚地向您推荐自己。

我叫XX,是XX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应用化学专业的一名毕业生。伴着青春的激情和求知的欲望,我已走完了五年(三年大专,两年本科)的求知之旅,美好的大学生活,培养了我严谨的思维方法,更造就了我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课堂内外拓展的广博的社会实践、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开阔的视野,使我更了解社会;在不断的学习和工作中养成的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和团结协作的优秀品质,使我深信自己完全可以在岗位上守业、敬业、更能创业!我相信我的能力和知识正是贵单位所需要的,我真诚渴望,我能为单位的明天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使我培养了责任心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让我学会了很多知识,同时在应用技巧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并能脚踏实地办好每一件事情。

我积极配合学院及班委的各项工作,因时制宜地开展各种校内外活动。这些活动的实施,使我积累了许多宝贵的办事经验,从而大大提高了我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交际能力和处事应变能力。

通过勤奋,我成功通过了全国普通话等级考试,并以优异的成绩获得X级乙等证书;同时取得了化学分析工高级技师证。课余,我还通过书刊网络等媒介涉猎各方面的学问,不断扩充知识面,而且能熟练操作Word、Excel等办公软件,期间我考取了机动车驾驶证,并有一年的驾驶经验。

作为一名刚从学校走出来的学生,我经验不足可能会让您犹豫不决,但请您相信我的干劲与努力将弥补这暂时的缺点,也许我不是最好的,但我绝对是最努力的。相信您的信任与我的努力将为我们带来共同的成功!

再次感谢为我抽出宝贵的时间,来阅读我的自荐信,祝贵公司事业蒸蒸日上,并热忱期待您的答复!

此致

敬礼!

第5篇

语言是人类敞开心扉的交流形式,是人类搭架心灵桥梁的快捷方式,是人类情感交集的抒发模式,是人类释放悲喜的表达公式。语言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进行思想交流的工具,是一门心灵的艺术,也是一种护理的手段。语言是人们用来交流思想和传递感情的工具,是心灵沟通的纽带,是护患交住的桥梁。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语言艺术在护患沟通中显示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护士在临床工作中,要善于应用语言艺术应对患者的心理问题,用美好的语言辅助技术护理,使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得到全面康复。本文就护患沟通中语言艺术的应用技巧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语言清晰可辨,便于与患者的沟通

语言清晰可辨,患者能听清楚,明白意义是基本的要求。语言应合乎科学性,表达要清楚贴切,以准确传递信息,充分发挥语言的治疗作用。语言的措辞、用语、词语等方面应注意讲究艺术效果,才能恰当地表达善良的愿望与深切的同情。护士的每一句话都会作用于患者,良言会使患者心情舒畅,恶语会把病伤,即使一字之差,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注重语言的规范性

护士在与患者进行语言交流过程中,要注意说话的语音、语调,要学会说普通话,不用方言,使患者能听清、听懂。还应注意语言的表达要清楚准确,用词要科学,使用相互能理解的词语,医学术语的使用应深入浅出,必要时给以适当的解释。护士还要加强逻辑思维的修养,提高使用规范性语言的能力。

正确使用临床医学语言

临床医学语言包括日语和体态语言两方面。首先,重视口语的魅力,运用患者需要的临床文明用语和关怀有益的真诚语言;另外,恰当运用自身和解读患者的体态语言(即动作、姿势、体态、表情等),以增进护患关系。礼貌的语言是护患进行有效沟通的前提。护士在与患者交谈时应讲求文明礼貌,多用“您好、谢谢、请、别客气、对不起”等,而应避免用命令式的或居高临下的语气。运用得体的称呼语,称呼语是护患沟通的起点,称呼得体,会给患者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讲究语言艺术,要幽默风趣

如果说委婉是谈话中的“软化剂”,那么幽默便是谈话中的“剂”。在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中,运用生动幽默的语言,不仅能是患者生病和住院期间感到轻松和愉快,而且能缓和气氛,便于处理一些棘手的问题。护士应做到语言轻柔、语气温和、语速平稳、语风温文尔雅,语态诚恳关切,并配以适当的面部表情。作为一名称职的护士,每次进入工作环境,应使自己的情感处于愉快、冷静的状态,通过准确、简洁的语言,自然适度地与患者进行沟通,给予患者安慰、鼓舞,调动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第6篇

[关键词] 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意义;对策

[基金项目] 本文是河北省教育厅2013年度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语言文字研究专项)成果,项目编号:YWZX201340。

【中图分类号】 H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2-243-2

党的十报告明确指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这充分体现了党对语言文字工作的高度重视,体现了语言文字工作在我国“五位一体”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重要地位。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委主任李卫红强调说:“语言文字工作的基础在教育领域,母语感情和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是教育的重要任务。”目前大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面临着下降的趋势,尤其是体育院校大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缺失已成为普遍现象。因此,新形势下提高体育大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迫在眉睫。

一、体育类大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现状分析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与师生访谈等方式对所在学校和几所兄弟院校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体育院校大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现状堪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口语表达方面。普通话是全民族口语交际的共同语,准确而流利地使用普通话是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文化素质的重要表现。体育院校大学生普通话过级率低,日常交谈很多人不使用普通话,语言粗俗化、暴力化现象普遍,不经意间会将国骂带在嘴边。口语表达能力差,苍白、无力,甚至词不达意。

(二)书面语言文字应用情况。从校园海报、普通书信到学生作业和毕业论文来看到处充斥着错别字、病句,滥用繁体字、乱造简体字的现象比较普遍。另外,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差,思路零乱、文笔生涩,标点符号乱用等现象突出,连最常用的一些应用文如假条、申请书都写得格式不规范,错误百出。

(三)语文文字规范意识淡薄。在语言使用过程中不合语法规则的现象很普通,社会和网络流行语使用普遍,学生日常生活语言杂用现象严重,除了使用汉语外,还会将各种数字语言、字母、英文、符号与汉语夹杂使用,还自认是时尚语言,如果不用,就好像落伍了,不跟时代合拍了。

二、影响体育类大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因素

(一)教育思想偏颇带来的负面效应。首先,英语热导致母语教育缺失。我国很多高校,不过英语四级,不给学位。更为严重的是,在求职应聘中,英语与计算机几乎成了找工作的两把利剑,导致很多大学生在大学前两年主要在学英语,而中国目前的大学校园内,大学语文等人文类课程的教育却处于一种缺失状态。很多高校根本不开设语文等母语课程。

其次,体育院校受专才教育思想影响等因素,不重视人文教育。体育院校大学生有很多从小从事体育,没有受过系统的基础教育,文化基础薄弱,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更令人堪忧。

(二)社会上语言文字不规范现象的负面影响。现在是信息社会,大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是多元的,社会上语言文字不规范现象对学生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街头牌匾、广告,甚至指示牌错别字现象严重。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上,我们经常能看到许多错别字,如街头标语,标识牌在营销活动中乱造诸如“衣衣不舍”、“秋水衣人”这样的词语。

网络语言的侵入使得大学生使用语言文字越来越随意。体育类大学生自身文化素质较低,抵抗网络不良影响的能力较差,对网络语言的盲目滥用,在学生中已形成气候。厦门大学教授李如龙认为,“网络语言对汉语是一种污染,是小群体为了团体交流方便,根据自己的爱好编造出来的语言,这是一种不健康的苗头”。先不论网络语言是否是污染,但网络语言的产生与滥用的确降低了大学生语言文字规范使用的水平。

报刊、广告、影视屏幕中语言不规范现象也屡见不鲜。每年央视春晚结束后,都会收到观众反映,主持人或演员读错了多少处,字幕出现了多少错别字等。即使中央电视台最具权威性的一些栏目也时有差错,据有关专家统计,2013年10月24日这一天,中国新闻、新闻30分、今日说法、海峡两岸等栏目就出现了11处错误,错误主要集中在字幕和主持人误读上。而电视剧中错字别字的出现率比电视节目更高。

(三)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带来的不利影响

计算机的广泛使用,在给学生带来便捷生活的同时,也对学生规范使用语言文字产生不利影响。首先表现在:学生大部分业余时间泡在网上,与同学交流变少,甚至导致部分学生与人面对面交际产生障碍;另外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悄然而至,当键盘输入替代汉字书写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导致提笔忘字现象严重。最后网络信息量大,查阅资料方面,很多学生贪图便捷,不去花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导致书面表达能力下降。

三、加强大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重要意义

(一)培育民族精神,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助力

加强大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首先有利于母语的繁荣,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软实力。

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说:“我认为对祖国语言的理解、欣赏、热爱,这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德国著名语言学家洪堡特也提出了类似看法:语言仿佛是民族精神的外在表现,民族语言即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即民族语言,两者的统一程度超过了任何人的想象。

近代著名学者龚自珍曾经说过:“欲要亡其国,必先灭其史,欲灭其族,必先灭其文化”(《古史钩沉论二》),语言文字不仅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还是文化的基础、民族的象征,最能体现文化软实力。在18世纪中叶,英国政府把掌握英语知识看作是教化属地内有色人种最重要的方式,对英属殖民地普遍实行种族隔离的教育政策。日本和东北期间,也曾强行推行日语教育。历史上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因此我们要增强文字自信,对汉字、汉语抱有敬畏之心。

其次,提高大学生语言文字能力可以为实现“中国梦”助力。

语言文字是国家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历史文化传承和经济社会发展,事关国民素质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事关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承担着重要历史使命。实现“中国梦”,先从热爱母语,规范使用汉字做起。大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军,他们的语言文字水平直接影响着“中国梦”的实现进程。倡导大学生“用普通话讲述中国梦,用规范字书写中国梦”,共同构筑语言文字中国梦。

(二)有利于提高体育类大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是大学生自身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及全面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首先,语言文字的工具性决定了其应用能力的高低关系到职业能力的高低,一个人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强弱势必会影响他的学习、工作、生活的成败得失。尤其是体育类大学生,因为大多文化基础薄弱,如果能拥有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无疑会增强就业竞争力。

另外语言文字能力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形成和提升起着关键性作用。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文字是思想的延伸,“母语教学要培养负责的公民,帮助学生形成国家观念,具备应有的道德价值观;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培养学生的个性。”语言文字与人的综合素质息息相关。

四、提高体育类大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途径措施

(一)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语言文字规范意识

首先是教育部门与高校领导要更新观念,明确语言文字的重要作用,重视语言文字工作,为大学生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提供便捷条件。

其次,高校教师要转变观念,努力提高自身语言文字水平,在语言文字应用上为学生起到示范作用。体育院校的一些教师由于教育、环境等因素影响,语言文字不太规范现象比较严重,教师要能够采用普通话教学,板书规范,并采取多种措施切实提高自己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最后,体育大学生应转变轻视语言文字的观念,在语言文字能力培养方面发挥主体性作用。牢记“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就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

(二)科学设置母语类课程,构建语言文字能力培养体系。若想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水平,合理构建课程体系,完善教育内容是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大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主要包含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围绕此目标,开设诸如《大学语文》、《普通话》、《演讲与口才》、《常用应用文写作》、《基础写作》、《书法》等母语类课程。在课堂上要求教师传播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对汉语语言文字之美的感悟,同时加强对母语思想情操的教育,从根本上提升人们对母语的自信心,提高学习母语的热情。

(三)依托校园文化活动,搭造语言培养实践平台。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单靠课堂内是难以实现的,毕竟课时有限,母语能力的培养更多的是在课堂之外,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要重视宣传橱窗、条幅、校园网、校广播台等校园环境对学生的熏陶作用,学生生活在其中,耳濡目染,就会自觉地提高语言文字规范意识。

同时要积极搭建语言实践平台,通过组织书法比赛、汉字书写大赛、辩论赛、演讲比赛等活动,并通过组建与语言文字相关的社团、协会来激发学生爱母语、说母语、用母语的热情,不但能提高大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还能净化校园语言环境,丰富校园生活,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促进高校可持续发展。

(四)阅读经典,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信息社会中,电视与网络的普及使大学生所受诱惑增多,大学生阅读经典名著大大减少,尤其是体育大学生,根据我们的问卷调查很多学生没有阅读习惯,课余时间用于读书的时间很少,即使阅读也多限于武侠、言情等,呈现出严重的娱乐化倾向。韩愈曾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意思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基础,就没有写和说的“收获”。

要提高大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一个重要途径是引导他们大量阅读古今中外名著。首先,阅读经典,可以从语言大师的作品中扩大词汇量,领悟语言应用技巧,提高语言应用能力。其次,可以通过经典阅读学习中国优秀文化,激发文化自信,提升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怀,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总之,语言文字不仅是个人沟通和交流的工具,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更是加强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体育类大学生语言文字基础薄弱,更要将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这样才能培养出文武兼备、德高技精综合素质过硬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融入教育大局.坚持改革创新.做大做强语言文字工作――访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委主任李卫红[J].语文建设,2010,(9):4-6.

[2]李斌.调查显示大学语文教育仍在低谷[N].中国青年报,2010 -10-21(7).

[3]查本恩,韩师斯.专家认为:网络语言流行对汉语造成负面影响[EB/OL].新华网,http:///newscenter/2004-12/19/content_2353668.htm.

[4]李行健.吕淑湘论语文教育[M].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5.

[5]盖晓明.汉语言文字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J].宁波大学学报,2005,(12):107.

[6]胡丽青.提升语言文字能力增强文化软实力[N].太原日报,2013 -11-8(010).

[7]杨海明,毛宇.世界母语教育发展趋势与重庆母语教育现状的考察和思考[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3,(5):71-72.

[8]王蒙.为了汉字文化的伟大复兴[EB/OL].人民网,http://.2004-09-20.

[9]李宇明.强国的语言与语言强国[N].光明日报,2004-07-28(28).

第7篇

关键词: 中职语文 口语交际 能力培养

口语交际能力是直观体现个体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也是一项重要的社交能力。因为科学技术的不断向前发展,人类目前已经步入信息技术时代,电话和互联网的应用让这项能力的应用走出传统时间和空间的局限范围,得到越来越多、越来越有价值的应用。可是我们应当注意到,现在很多中职院校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同时代需求不一致,这种滞后性特点将对其择业与就业产生不利影响。在中职教育中,语文教学怎样有效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摆在教师面前一个刻不容缓的重要议题。

一、口语交际能力的基本要求

我们首先应当明确的是,对于中职院校学生来说,口语交际能力的基本要求有哪些?只有明确这一问题,才方便辨证施治,给出更具针对性的培养策略。实际上,“口语交际”所包含的内容有两个主要方面:一是口语性,二是交际性。其中“口语性”所强调的是口头语言表达,而“交际性”所强调的则是倾听与交流。其中口语侧重于工具性,而交际侧重于目标性,将工具性和目标性完美结合,才能阐述清楚其基本目标要求。基于此,我们可以把中职院校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总结为几个具体条目。第一是可以借助较为标准的普通话实现交流的目标,在交流过程中可以做到文明口语、大方得体、口齿清晰、语速适度,另外在表情与语气等方面也应有所注意,以增强说话的感染力与说服力。第二是要注意交流的对象和交流的环境,在考虑对象和环境之后文明地交流,同时专注于倾听,按照讲话对象的话语、手势乃至细微的表情等,了解对方的中心观点。在具体交流时间内,要按照中心目标及形势变化对表达方式加以策略性调整,以便增强交流的应对能力。第三是要有讲述见闻的内容,讲述时需要内容形象而具体、语言准确而生动。第四是可以根据所提出的话题进行即兴演讲,保证演讲的观点明确、有说服力。第五是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讨论,讨论时可以积极主张自身想法,中心明确、条理清晰,提出针对性意见。

二、口语交际训练的基本原则

口语交际训练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两点,这两点原则对于中职语文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具有指导作用。首先应当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并保证练的时间与精力逐步超过讲。诚然,理论知识能够有效促进实践水平的提升,口语教学同样如此。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口语表达水平的真正提升一定要借助足够的训练加以巩固,因此“练”的过程不能省略,且有理由逐步增强。对于口语交际能力有关知识要做到精“炼”,侧重于实践训练中的同步指导,以便取得理想的效果。其次要做到听说兼顾、逐步推动。在进行口语交际实践时,参与双方(或者多方)均要善言、善听,多关注对方的观点、讲话的层次,在恰当的时机接话。实践时,口语训练应当秉承自低向高、由易至难的顺序,而且在这个合理顺序之下,应讲求科学程序,即最好做到从读至说;从句到段到篇;从照本宣科到即兴演说等,使学生逐步适应口语应用技巧。

三、口语交际训练的分项目标

口语交际能力的产生和其他能力的产生类似,均需要循序渐进的训练,而不是随心所欲的发挥,因此若真正增强口语训练效果,就一定要形成切实可行的指导训练计划,按照中职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可以形成三个分项目标。其一是年度目标,比如第一学年侧重于说普通话的训练,帮助学生做到在听话时耐心专注、正确理解、清晰而礼貌地表达,掌握介绍、演讲、复述基本技能等。第二学年则要掌握接待、洽谈的技巧,文明用语、大方仪态,且可以根据不同语境,使用恰当的语气和表情等。其二是单元及课时目标,教师率先制定具体的单元及课时目标,并发到每一名学生手中,比如可以在课前设置五分钟说话的环节,使学生的思维达到逐步完善的效果。此外,还可以在具体课时目标的指引下,形成利用投影仪、电脑等的多媒体口语交际仿真环境,让学生产生说话的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引导效果。其三是仪态专题训练目标,在仪态上教师要给学生专门提出要求,让其无论在何种交际场合都尽量口齿清晰、语速适当,之后还要尽可能地保证语调的抑扬顿挫、语言的简洁得体,并辅之以合适的手势及动作,以便增强交流的感染力。只有经过这种专门的针对性训练,学生才能在心中真正重视。

四、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多种培养策略应当是并行不悖的,教师应当注意用此种策略补彼种策略之短,彼种策略拾此种策略之失,把多种策略的长处和优势发挥出来。

首先,教师应当基于兴趣激发角度,使学生产生说话的欲望。实际口语交际训练过程中,教师需要精心营造同中职院校学生专业、生活相贴近的交流氛围,使学生置身于轻松愉悦的环境之内,以更高的效率习得相关的口语交际常识和技巧。对于教师来讲,给每一名学生个体创建口语训练交流平台是极有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带动那些平素口语交际能力偏弱学生的激情,避免其胆怯心理的不利影响,让这部分学生了解处于讲台之上的讲话感觉,从而锻炼当众说话的能力。教师基于兴趣激发角度,使用让学生产生说话欲望的策略时,可以暂时不必过多关注讲话质量,等待条件稳定再逐步提高要求。在点评过程中,应当强调积极性的正面评价,侧重于鼓励,让学生更多时候处在兴奋和放松的状态之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划分小组予以讨论教学内容,并适当融入课文朗读及背诵有关环节,也可以在里面加入一定量的复述练习、概述练习等,促进学生达到由“要我说”转化为“我想说”的效果。

其次,教师应当努力活跃课堂氛围,给学生提供敢于说话的空间。中职学活泼好动的特点明显,却在课堂发言中表现得不够理想,面对教师的严肃询问,往往嗫嚅难言。此时教师即应当关注平等师生关系的构建,努力促进民主教学形式的实现,特别是要鼓励学生提出质疑。教师应当使学生产生这样的意识:教师所喜欢与欣赏的,是活跃的氛围、积极的学生,学生应当多提问题、积极回答,而不必太在意回答的正确与否,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扫除口语训练的思想障碍,以一种全新的、主人翁的姿态面对课堂教学内容,从而让口语交际能力真正提升成为可能。

再次,教师应当鼓励中职院校学生多多尝试课外阅读,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话有所本、行有所依。应当说,课外阅读无疑是语文素养特别是口语交际能力提升的有效促进途径,也是完善课堂教学的一种积极补充。因此,教师应当主动肩负起自身所负有的课外阅读指导责任,带领学生进行读书题材的选择、读书内容的划定,并给学生提出具体的读书笔记要求。在中职学生经历一段时间的课外阅读以后,教师可以组织大家进行读书心得交流,以交流促进阅读,用阅读改善交流,达到二者互相帮助、互相促进的效果。借助阅读,学生积累知识,也增长见识,特别是认识问题的深广度会有很大进步,无形中口语表达能力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第四,中职语文口语交际能力可以用多种活动当作载体,保证学生有交流的环境和对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一直坚持课前三分钟演讲的做法,也要让朗读短文、课本剧表演一类的活动持续下去。在教授一些具体篇章时,口语训练情境的创设均应当随时提倡,比如在教授《游褒禅山记》一类的古文时,便可以使学生用现代汉语对课文内容加以复述,并组织语言说明其中心意思。当学到《荷塘月色》这类的现代散文时,教师则可以使学生自主朗诵感兴趣的内容,甚至可以借此机会组织散文朗诵竞赛。当接触到求职信创作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出仿真的就业招聘会情境,让学生在此仿真情境内做现场自荐、应聘点评等。总之,为了给学生以更丰富与良好的口语交际机会,各种形式实践活动的呈现是教师必须主动提供给予的。

最后,教师应当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技巧训练内容,让学生掌握说话交流的方式。对于教师来说,其所提供的口语表达技巧,有利于逐步促进中职学生口语表达水平的提升,让其由敢说话向会说话转变。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一要注意普通话的基本功训练,强调发音练习的重要性,字要正、腔要圆、声音要洪亮、语调语速要得当;二要注意规范语言的应用,让大家能够在讲话过程中做到语句的通畅,且积极避免出现粗话和脏话;三要注意讲话应当具有逻辑性,什么样的交流目标,使用什么样的逻辑思路,心中事先应当有充分的把握;四是训练学生的应变能力,使之可以在不同场合,根据不同对象做出迅速调整,并在恰当的时机使用恰当的表情和动作。

总而言之,在中职院校平时的语文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应当留意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内容,形成切实可行且富于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对教学目标、教学对策、交际情境等项内容详加研讨,从而使口语训练以各种形式贯穿语文课堂,保证学生感知到口语交际所带来的无穷乐趣,继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与交际积极性,给职业生涯的顺利发展加油助力。

参考文献:

[1]林华君.想说・敢说・会说・说好――谈中职语文教学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2015,12.

[2]杨春卫.立足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优化中职语文课堂教学[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5,12.

[3].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之研究[J].亚太教育,2015,02.

[4]曾武勇.中职语文口语交际能力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