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4 16:00:57
序论:在您撰写地震逃生安全教育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每年各个国家都在防灾教育培训上花费重金,尤其是消防和地震逃生教育上。在国内无论是在工作过程中还是学校环境中都经常受到各种各样的安全教育。中国人口众多,在形式上大多以影音文字Y料的宣传为主,不要说大型实景逃生演习,甚至有机会亲身接受与消防官兵面对面讲解学习的人都很有限。而在这个领域,虚拟现实技术在安全教育培训上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以校园安全教育为例,尤其是在中小学,校园环境中的主体以低龄的幼儿和青少年为主,尚都是一些非行为能力人,在平时活动和安全演练中尚容易发生风险,更遑论真正面对突发灾难。
专业从事虚拟现实安全教育的东湃互动创始人梁德勇向《 中国信息化周报 》记者介绍到:“在传统的安全逃生演练中,老师会刻意告诉孩子们这个培训是假的,逃跑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慌张,以免发生踩踏事件。这样一来,孩子们在逃生的培训教育中,没有灾难来临的真实感,完全达不到安全教育目标。”同时,就此相关问题《 中国信息化周报 》记者与梁德勇展开采访交流。
中国信息化周报:那VR火灾安全培训教育是更让学生能感受到一种真实感吗?
梁德勇:为了避免安全演练中存在的风险,VR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营造出一种高仿真火灾现场的虚拟三纬场景,并模拟火灾中容易出现的各种突发场景。在演练火灾逃生的过程中,能为学生提供更好更真实的体验,让安全知识立体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提升效率,寓教于乐。
中国信息化周报:地震环境是现实中很难模拟的灾难场景,如何在地震发生的时候安全逃生,是中国地震局一直在进行创新的课题。东湃VR虚拟现实技术的地震安全教育产品在培训过程中是怎样实施的呢?
梁德勇:目前结合东湃VR虚拟现实技术,通过VR虚拟头盔,让体验的人们在一个安全的培训室里,身临其境地体验地震发生的情景,形象生动,每个体验者都很惊奇,体验完后都感慨自然灾难的可怕力量,也让更多的青少年学生,有机会掌握更多的地震安全常识。
中国信息化周报:同传统地震逃生安全教育相比,VR地震逃生产品有哪些优势?
梁德勇:大型自然灾难的来临,是普通人不能承受的经历,知识要点的传播只是VR虚拟现实安全教育的一个目的,更关键的是整个氛围的感受,心理上的抗压培训。 很多地震培训中心,有真实的地震后的场景复原。老师们反映,这种真实的地震场景在整个大的正常环境下,只是一种舞台剧,孩子们在体验现场地震课时,感觉也还是在演戏,不能从心理上让孩子们有真实的震撼,达不到培训教育的最终目的。通过VR虚拟现实进行安全教育的关键在于零风险培训,成本极低,并且可以重复体验培训,在日常的培训中获得大数据,供后期分析预测。
中国信息化周报:VR安全教育市场发展程度如何?在这个市场上,除了消防和地震产品,还能做什么?
一、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的涵义和意义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生命安全教育是针对遭遇突发性事件、灾害性事故时所表现出来的应急、应变能力的教育,避免学生自身的生命财产受到侵害的自我保护、安全防卫能力,增强安全意识的教育,以及法制观念、健康心理状态和抵御违法犯罪能力的教育。生命安全是生命教育的基础,它包括身体安全、心理安全、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生命安全教育即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进一步深入,是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理论的进一步阐述和完善。这对我国基础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面对四川汶川大地震触目惊心的伤亡数字和安县桑枣中学的“奇迹”,让我们清醒地意识到对学生开展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二、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加强开展生命安全教育对策的思考:
(一)学校层面
1、提高认识,应建立健全生命安全教育领导小组。
各级各类学校要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成立生命安全教育领导小组,把学校生命安全教育和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纳入学校管理的议事日程,确保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
2、对症下药,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完善学校安全管理工作。
(1)认真抓好学校安全管理制度的建设和落实情况。检查学校安全工作领导机构是否健全;责任制度、检查报告制度是否完善;校园安全、防控系统设备是否正常运行;校园安全管理和应急管理工作机制是否健全;有无定期开展防灾避险演练的制度和措施。
(2)认真组织,着力查找存在问题。学校要防患于未然,进一步突出学校安全工作的主动性和针对性。
(3)重视食堂卫生安全工作。寄宿制学校要认真落实《食品卫生法》,对食品的采购、加工、储存等环节,严格按卫生标准规范操作,严禁出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从源头上消除食品卫生安全隐患。
(4)认真抓好自然灾害和次生灾害的安全防范工作,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5)把法制教育和健康教育纳入教育教学过程中,定期开展自救自护的实际演练,使学生增强法制观念、安全防范能力、健康保健意识、自我保护和心理调节能力。
(6)建立安全事故零报告制度。
(二)学校体育层面
健康的身体,无疑是我们学生避难逃生的最大资本。体育教育是灾难逃生教育的重要手段。在突发灾难面前,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在灾害来临时能够跑快一点,应变机敏一点,如何让他们掌握一些基本的逃生技能是学校体育安全教育的紧迫课题。因此,把安全逃生教育纳入体育常规教学体系,让每一个学生都懂得一些自救互救技能,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的一段生命历程,一种生命体验,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灾难逃生教育纳入学校体育课内容,建立多元评价体制。
目前,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所谓的安全教育经常是形式大于内容。其结果是当突发灾难降临时,我们的学生往往束手无策,不知道如何“逃生”,更不懂得如何救助他人。而把生命安全教育纳入体育课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体育课上接受各种安全教育知识和逃生技能训练,提高学生自救、互救能力,并通过游戏的形式进行,让学生们更易于接受和记住。在面对灾难时才能表现得遇事不慌,勇敢逃生。
2)在体育课上播放有关地震、火灾、水灾的救生宣传片,使学生对这些灾难有一定的认识,为进一步的身体体验做好准备。
3)开设情景模拟训练课。通过情景模拟训练课,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了解这些灾难及如何自救。在情景模拟中,如:当地震或火灾发生时,学生们在做着不同的事情,有的在看书,有的躺在床上休息,有的正坐着吃饭……此时警报响起,学生们要最快速地采取不同的自救方式逃生。用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对这些灾害产生具体直观的印象,使他们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
4)在学校体育课设置奔跑类、负重类(自制担架、抬人载物)、攀爬类(火灾现场逃生墙)、技巧类(翻滚、跳跃、攀越障碍、自救姿势)、救护类(止血、包扎固定、自我救助)的训练课程,以提高孩子的自救能力,使其成为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基本技能。同时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协作精神。
5)体育教研室与学校结合每学期都要举行防火、防震等内容演练。
不同的灾难教给学生的自救措施也不一样。例如火灾时要教会学生捂住口鼻、翻滚、攀爬等逃生技能;而发生地震时要教他们不能随便乱跑,要寻找墙角等地点躲避。通过不同内容演练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逃生能力。“5・12”中安县桑枣中学虽然紧邻地震惨烈的北川,但学校二千二百多名学生、上百名老师却无一伤亡,归功于全校平时的紧急疏散演习。
总之,加大我国基础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形式的研究力度,把安全逃生教育纳入体育常规教学体系,优化体育课程结构,是我国教育行政部门和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作者单位:河北联合大学)
参考文献:
[1] 李清,季建成,邬燕红. 结合生命安全教育的体育教学改革与实践――以中国计量学院教学改革为例.[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0(03).
[2]王开永.关于在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引入生命安全教育的思考[J]. 第一健身俱乐部. 2010(08)
摘 要 本文主要着眼于新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研究了如何提高体育课实施应急逃生安全教育的教学质量,高职体育在帮助学生强健体魄的同时,逐步培养高职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和应急逃生的能力。
随着全球环境的恶化,各类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频发,加之一些社会不法分子的滋扰,使高职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面临着来自自然和人为两方面的诸多安全问题。为此,越来越多的高职学生已经提高了对应急逃生安全教育的重视,并积极尝试将应急逃生安全教育融入到高职学生教学中。高职体育作为高职教学的重要组成,在实施应急逃生安全教育时具备许多其他学科不具备的优势,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和高效性。
关键词 高职体育 应急逃生安全教育 存在的问题
一、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
明确课题研究的内涵是确保研究方向正确性的前提。本章主要对本课题研究中涉及的应急逃生、生命安全、生命安全教育等几个重要概念进行了分析,并着重探讨了体育教学应急逃生安全教育的目标和教学内容,对本课题的研究开展起到了统领作用。
(一)应急逃生
应急逃生是指当出现地震、火灾、化工气体泄漏或不法分子袭击等各类灾害性事件和突发性事件时,事件周边的人员能够迅速逃离至安全区域。在高职教育中,应急逃生指的是在危险情况发生时,学生能够凭借完善的自救自护知识迅速作出正确反应,选择最适宜的逃生路线和逃生方式逃离危险区域。
(二)生命安全
生命安全指的是人类的整体与生活环境资源实现和谐相处,不相互伤害,消除生活环境中的危险和危险隐患,是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在高职教育中,生命安全主要指的是师生的教育和生活状态对师生的生命健康可能产生的危害在可控范围之内,所受到的生命危险、危害都能够控制在可接受水平以下。
(三)生命安全教育
生命安全教育与生命教育是两个较为相似又各有不同的概念,很容易被人们混淆。虽然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来考察生命安全教育与生命教育时,两者是密切相关的,但从侧重点而言,生命教育更侧重于精神生命的觉醒和提升,主要培养的是人类的生命意识。而生命安全教育则侧重于生命的健康和保护,主要培养的是人类的生存和自救技能。换言之,生命安全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人类在其活动范围内,预防自然和人为灾害的能力,使之在面对灾难性事故和突发性事件时,能够及时作出应急、应变措施,避免自身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侵害。
(四)体育教学应急逃生安全教育的目标
在体育教学中融入更多的应急逃生和生命安全教育不仅是顺应了高职学生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也为学生在自然和人为灾难面前增加了一份安全保障。总的来说,体育教学中的应急逃生安全教育的目标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方面,对于学生个体而言,高职体育教学要通过应急安全逃生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安全意识,教会学生基本的维护自身安全的知识和技能,使其在面对危险情况时能够运用基本安全技能正确应对,促进自身的身心健康和发展。另一方面,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这些年的推进,我国基本形成了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的现状,一旦孩子出现任何安全问题,必然会对这个家庭造成致命的打击,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所以体育教学中的应急逃生安全教育必须注重对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认识到自我保护的重要性,使学生能够在未来的社会实践中有效的保障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安全,保障社会的稳定发展。
(五)体育课堂教学应急逃生安全教育的内容
1.自然灾难应急逃生知识和技能
我国国土面积广阔,地势错综复杂,是一个自然灾害种类多且较为频发的国家。其中,地震、泥石流、龙卷风、洪涝是较为常见的几种自然灾害,每年带来的学生死亡数目也极为庞大。高职体育课堂在开展应急逃生安全教育时,各类自然灾害的应急逃生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必不可少。教师要注重从各类自然灾难的特点入手,告诉学生各类自然灾害的威胁所在,教会学生在面对不同自然灾难时如何躲避自然灾害,选择最科学、最有效的方式进行应急逃生和自我保护。例如,在地震灾害的应急逃生安全教育中,教师要教育学生尽快从安全通道疏散到空旷区域,避开高大建筑和其他危险物,在躲避时要采取趴下、蹲下、坐下等正确的避震姿势,做到低头闭眼,尽量保护自己的头部和颈部;在暴雨洪涝等异常天气的应急逃生安全教育中,教师要教育学生遵循就近避险的原则,进入距离自己最近的安全建筑物进行避险,并尽量减少外出,只在安全区域内活动。
2.应急救护技能教育
应急救护技能是一项简单但却很实用的技能,在应急逃生安全教育中加强对应急救护技能的教育可以教会学生面对自己或周围的人受伤时如何进行紧急处理,将伤害控制到最低。进行应急救护技能教育时不宜教授操作过于复杂的救护技能,而要以一些基本、实用的技能为主,例如如何消毒伤口、包扎绷带、如何进行胸外心脏按压等。比起让学生将应急救护知识死记硬背下来,更重要是让学生亲自尝试如何运用应急救护技能,使其懂得什么情况下该选择什么应急救护技能,教师在学生的练习过程中要加强讲解和纠错指正,坚持理论和时间相结合的教育原则。例如,在体育课堂中出现学生扭脚的情况时,教师要及时使用冰块为学生进行冰敷,并在冰敷的过程中告诉学生在刚扭脚时,扭伤处的毛细血管破裂,血流速度变快,及时冰敷可以降低扭伤处的血流速度,避免伤处出现肿胀等不良后果,更有利于扭伤的恢复。
参考文献:
[1] 李晓蝉.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开发生命安全教育的理论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06.
(一)学校层面
1、提高认识,应建立健全生命安全教育领导小组。各级各类学校要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成立生命安全教育领导小组,把学校生命安全教育和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纳入学校管理的议事日程,确保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
2、对症下药,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完善学校安全管理工作。
(1)认真抓好学校安全管理制度的建设和落实情况。检查学校安全工作领导机构是否健全;责任制度、检查报告制度是否完善;校园安全、防控系统设备是否正常运行;校园安全管理和应急管理工作机制是否健全;有无定期开展防灾避险演练的制度和措施。
(2)认真组织,着力查找存在问题。学校要防患于未然,进一步突出学校安全工作的主动性和针对性。
(3)重视食堂卫生安全工作。寄宿制学校要认真落实《食品卫生法》,对食品的采购、加工、储存等环节,严格按卫生标准规范操作严禁出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从源头上消除食品卫生安全隐患。
(4)认真抓好自然灾害和次生灾害的安全防范工作,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5)把法制教育和健康教育纳入教育教学过程中,定期开展自救自护的实际演练,使学生增强法制观念、安全防范能力、健康保健意识、自我保护和心理调节能力。
(6)建立安全事故零报告制度。
(二)学校体育层面
健康的身体,无疑是我们学生避难逃生的最大资本。体育教育是灾难逃生教育的重要手段。在突发灾难面前,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在灾害来临时能够跑快一点,应变机敏一点,如何让他们掌握一些基本的逃生技能是学校体育安全教育的紧迫课题。因此,把安全逃生教育纳入体育常规教学体系,让每一个学生都懂得一些自救互救技能,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的一段生命历程,一种生命体验,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灾难逃生教育纳入学校体育课内容,建立多元评价体制。目前,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所谓的安全教育经常是形式大于内容。其结果是当突发灾难降临时,我们的学生往往束手无策,不知道如何“逃生”,更不懂得如何救助他人。而把生命安全教育纳入体育课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体育课上接受各种安全教育知识和逃生技能训练,提高学生自救、互救能力,并通过游戏的形式进行,让学生们更易于接受和记住。在面对灾难时才能表现得遇事不慌,勇敢逃生。
2)在体育课上播放有关地震、火灾、水灾的救生宣传片,使学生对这些灾难有一定的认识,为进一步的身体体验做好准备。
3)开设情景模拟训练课。通过情景模拟训练课,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了解这些灾难及如何自救。在情景模拟中,如:当地震或火灾发生时,学生们在做着不同的事情,有的在看书,有的躺在床上休息,有的正坐着吃饭……此时警报响起,学生们要最快速地采取不同的自救方式逃生。用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对这些灾害产生具体直观的印象,使他们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
4)在学校体育课设置奔跑类、负重类(自制担架、抬人载物)、攀爬类(火灾现场逃生墙)、技巧类(翻滚、跳跃、攀越障碍、自救姿势)、救护类(止血、包扎固定、自我救助)的训练课程,以提高孩子的自救能力,使其成为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基本技能。同时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协作精神。
5)体育教研室与学校结合每学期都要举行防火、防震等内容演练。不同的灾难教给学生的自救措施也不一样。例如火灾时要教会学生捂住口鼻、翻滚、攀爬等逃生技能;而发生地震时要教他们不能随便乱跑,要寻找墙角等地点躲避。通过不同内容演练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逃生能力。“5•12”中安县桑枣中学虽然紧邻地震惨烈的北川,但学校二千二百多名学生、上百名老师却无一伤亡,归功于全校平时的紧急疏散演习。
二、结语
关键词:小学生;安全教育;突发事件;自我保护能力
一、增强小学生自保能力的意义
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增强小学生自保能力是保证儿童健康成长的关键。生活中我们常常遇见许多突发事件,如果没有足够的安全知识和自保能力,将会造成很多不可预见的灾难性后果。小学生在校内校外都可能会遇到许多突发事件,所以对小学生实施安全教育,普及安全知识,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二、增强小学生自保能力的措施
学校和教师要重视增强小学生自保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小学生在校园内外可能遭遇的突发事件,根据不同情况,实施安全教育。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我提出以下几点增强小学生自保能力的措施。
1.召开安全教育讲座
学校要分析学生可能遭遇的突发事件,然后选择其中比较重点的事件,召开安全教育讲座。比如说,学校可以以地震为主题,以班级或者全校为单位,召开地震安全知识讲座,邀请地震专家或者教师为学生们宣讲地震知识,宣传地震中如何选择逃生路线或者如何躲在安全地方等待救援,帮助学生们了解更多的地震知识,让他们明确知道面对危险时要如何保护自己。
2.实行安全演习
学校开展安全教育讲座能够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自我保护的理论知识,但是光有理论知识是不足以保护自己的。所以学校还要定期举行校内的安全演习,通过实际演习的实践机会,让学生亲身经历逃生过程,体验面对突发事件时要以正确的流程和方式实施自我保护。比如说,学校可以实行防火安全演练,在校内设置逃生路线,引导学生用湿毛巾或者袖子掩住口鼻后,往安全出口有序撤退。
3.举办安全知识竞赛
为了增加小学生对安全知识的了解,更好地应对突发事件,学校可以举办安全知识竞赛。先在校内宣讲安全知识,开展安全周活动,让学生对安全知识有一定了解,然后举办安全知识竞赛,以班级为单位鼓励学生参加。竞赛考查学生对安全知识的了解和实施安全动作的标准程度,最后票选出最优队伍。
我国目前有2.08亿中小学未成年学生,是一个最需要安全教育与安全保护的相当庞大的社会群体。这些学生是每个家庭的希望,更是祖国和民族的未来,是学校和社会教育的最重大责任所系,也是全社会的殷切期望与重托。教育是点化和润泽未成年人生命健康发展的伟大事业,每个角落都蕴含着安全教育的契机。因此,学校安全教育工作要从一点一滴抓起,要让学生从小就接受必要的安全知识,养成自我教育、自我保护的良好习惯。
教育无小事,教育者的每一时刻都担负着学生安全的重任。
课堂教学是落实安全教育的主阵地,学校应围绕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为主旨,在40分钟的课堂上给学生以安全的守护和必要的安全常识。在教育过程中加大安全宣传教育力度,坚持“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的关爱生命的教育思想,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走廊文化、读书演讲、现场演练等多种形式,进行安全事故案例的演示,让师生充分了解引起法律、交通、消防、食品卫生、防火、防水、防电、劳动、实验、体育运动等安全事故的原因及其危险性,掌握必要的安全与救护常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社会实践和传承教育是学校安全教育的另一有效途径,在每一次的传统节日和有纪念意义的教育契机之时,教育工作者要善于抓住时机,着力学生知识视野的拓展和参与过程中的安全管理。这类安全教育的过程细节是培养学生拥有良好行为习惯的最有效时机。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自然灾害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印尼海啸、日本地震等自然灾害带来的灾难让人刻骨铭心。学校应抓住这些震撼的场面,有针对性地教育师生们关注地球、关注自然、关注自己的生命安全。要坚持定期开展安全疏散演练,如防火灾应急逃生演练、防特大洪水灾害逃生演练、防地震应急逃生避险演练、防紧急事件的自护自救演练等,使师生在演练过程中掌握一定的自我救护和逃生方法。
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在灾害来临时能跑快一点,如何让他们能掌握一些基本的逃生技能?过去我们体育课程中曾经有人防教育与安全教育内容,教育学生在非常情况下求生存的技术。现在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体育课程已经不提人防教育了,所谓的安全教育往往也是形式大于内容。其结果,当突发灾难降临时,我们的学生往往束手无策,不知道如何“逃生”,更不懂得如何救助他人。
生命只有一次,一旦失去,便无可挽回。因此,把安全逃生教育纳入体育常规教学体系,让每一个学生都懂得一些自救互救技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就此课题,我谈谈自己的思路。
一、将“逃生教育”渗透到体育课堂教学之中
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一些自救互救技能和具体的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例如,将“逃生”技能渗透到耐久跑练习中。在教学实践中可依据学校具体情况有目的地进行地形跑练习,当灾害降临时学生便能迅速依据学校地形找到最佳的逃生路线;再如,将“逃生”技能渗透到技术教学中。体育课中的障碍跑、滚翻练习等与火灾中的逃生动作有相似之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对学生重点点拨,就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锻炼身体,又得到“逃生”的演练,一举两得。
二、开设体育自救与逃生课
我们可以直接安排体育自救与逃生课相应课时,让学生在实战模拟中掌握正确的“逃生”技能。在教学实践中要创设相关的灾害场景与氛围,设计一定的障碍,放置一些道具,让所有学生都了解在火场、地震、暴力事件等中相应的逃生方法与技能,明白注意事项,掌握相对应的疏散路线,提高逃生生还率。通过开设专门的体育自救与逃生课,可以系统地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逃生”技能,并且能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三、利用课间操时间进行全校师生紧急疏散演练
当突发灾难发生时,逃生的不会是一个人,也不会是一个班级,而是整个学校。要保证全校师生高效有序逃生,避免人流积压与踩踏,就需要全校师生通力合作,集体协调。如何合作与协调?如何安排每一个班级的具体疏散路线?根本没有统一的模式,因为各个学校的环境、特点、人数等都不相同,需要多次疏散演习才能找到适宜的方法。怎么才能把全校师生集中到一起又不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课间操是一个操作性较高的时间段。各校可先利用课间操时间进行若干次模拟疏散演练,找出疏散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容易犯的错误,在此基础上制订出合理的规划书并让师生熟悉,规划内容要突出细节,要固定到每个班级的疏散路线,固定到每个班级的疏散通道,固定到每个班级的疏散地点,固定到不同楼层学生的疏散速度,还要有疏散过程中一些紧急案例的处理预案,等等,在此基础上让全校师生进行实战演练,相关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指导,要保证每次疏散演练都能在规定时间内并井然有序地完成。
四、利用体育与健康理论课进行教育
通过体育与健康理论课向学生介绍一些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提高学生的防灾意识,明确防灾自救的重要性。讲解可以是联系具体的案例让学生讨论与分析,也可以结合幻灯片、多媒体影音资料等教学媒体进行,相关内容如《应对地震灾害――公众自救互救常识》《地震来了怎么办》《地震知识100问》《挺起不屈的脊梁》《抗震救灾英雄教师、优秀学生和先进集体事迹》等可以去教育部门户网站(moe.省略)下载。利用这些影音资料,以及生动形象的语言叙述,向学生灌输更加正确、系统、规范的安全观念与灾害逃生自救方法。
五、如何确保“逃生教育”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