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工程审计信息化建设范文

时间:2023-07-04 16:00:55

序论:在您撰写工程审计信息化建设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工程审计信息化建设

第1篇

一、信息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信息化建设对高校工程审计提高审计效率、保证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也是在新形势下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督服务职能的唯一出路。目前高校工程审计信息化建设进程缓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成本高信息化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不论是自身研究开发软件还是和软件开发商合作开发,没有大量的资金是难以保证效果的。现在多数高校债务负担较重,审计专业人才匮乏,成本高已经成为制约信息化建设的关键一环。2.认识不到位多数高校由于编制原因,审计人员采取“只进不出”原则,未能及时补充新鲜血液,导致内审人员知识结构失衡,信息化建设意识淡薄。多数工程审计人员仍沿用传统的工作方法开展审计,固步自封,对于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到位,甚至有抵触情绪。3.信息采集困难、信息不对称信息化建设离不开大量信息的采集,信息采集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是保障信息化建设有效开展的重要因素。工程项目造价高、建设周期长、利益相关方多、信息量巨大,需要建设单位各个部门、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多方配合,及时准确提供信息,做到信息共享。

二、工程审计信息化平台建设构想

高校工程审计信息化建设要实现的目标是:建立一套高效科学的为内部工程审计提供技术服务、决策支持、综合管理、资源共享的网络管理体系,为内部工程审计办公提供一个高速信息化网络平台。平台建设应体现标准化、操作简便、扩展兼容性、全程可控性等设计思路。1.系统平台结构工程审计信息化系统平台工作模式目前应用较多的软件结构有C/S(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结构和B/S(浏览器/服务器模式)结构。两种结构各有优缺点,C/S结构适合投入少、规模小的系统使用,B/S结构则适合投入多、规模大、可扩展兼容性高的系统。2.模块及功能设计为体现信息化优势,高校工程项目审计信息化平台应包括以下基本模块及功能:(1)综合管理模块该模块主要有工程审计收发文、人员管理、固定资产管理、任务分配调度等功能。通过对不同用户设置使用权限,按人员、年度、关键节点对每个项目进行管理。(2)公共资源管理模块该模块主要功能有档案管理、报表统计、审计案例、法律法规库、造价信息库、系统支持等功能。档案管理功能可对审计过程中合同、招投标文件、工作底稿、重大会议纪要、现场踏勘表、审计报告、审计会审意见等进行模块化管理,便于文件的查询、管理、汇总。(3)工程审计模块该模块应分为基建工程自审和基建工程委托审计两个部分。基建工程自审可进一步按专业细分为基建、修缮、安装、市政、装饰等部分,可实现基本概况录入、结算预审、报审资料汇总、结算审计工作底稿、重要事项记录、结算审计意见书、内部复核、结算审计台账以及在建工程查询和管理维护等功能,对于修缮工程还可以考虑增加固定资产维护模块,能够及时统计汇总学校每个单体建筑修缮维修记录,汇总以后按Excel格式输出,为学校工程立项、年度预算编制、固定资产管理提供数据参考。基建工程自审数据文件应包括:编号、发文时间、审计文号、报审单位、工程项目名称、工程类别、施工地点、审计时间、报审金额、审定金额、审减金额、审减率、主审人、复审人等信息。基建工程委托审计模块应能覆盖工程投资立项、设计、工程招标、合同签订、施工、竣工结算、竣工决算等各阶段,全过程记录重大争议问题的处理方式、处理结果,对委托审计单位做出全面评估,保证审计质量。该模块可实现委托审计项目概况录入、委托审计单位协审方案、跟踪审计过程记录、结算初审、审计定案、重大事项追踪、进度提醒、合同管理、档案管理、进度款支付情况、自动核算审计费等功能。

三、加快工程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工程审计信息化的优势显而易见,但由于各个高校管理水平和起点不同,建设过程任重而道远。为了加快工程审计信息化建设步伐,各个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创造有利条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转变观念,提升审计信息化意识信息化建设必须先转变观念,转变思维方式。只有以积极的心态去主动适应、参加到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来,群策群力,才能最大程度发挥信息化的优势,提高高校建设资金使用效益,促进高校健康科学发展。2.培训人才,对外合作学习信息化的建设离不开人才,需要大量既懂专业知识又精通计算机网络的人才。高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在内部各部门之间、兄弟院校之间、校外企业看展合作,组织专项培训,提高现有人才的知识水平和结构。3.创新审计方式方法在大数据时代来临的今天,信息技术更新迅猛。新的工程审计方式层出不穷,如三维算量软件、BIM(建筑信息模型)、“3S”(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等。只有不断在传统方法上创新方式方法,才能更好地发挥信息化审计优势。

四、结语

第2篇

经过我国工程审计管理系统相继部署成功过后,有关账目手工审计形式开始朝着电子账目形态有机转换,同时完成无纸化办公调试目标,其间单位工作效能和审计回复质量空前高涨。需要特别引起注意的是,必要信息在被审单位建设管理层面规范功效十分显著,但是对于政府投资项目造价控制与投资绩效执行上缺乏系统指示引导。毕竟政府投资项目成本数额大且建设周期无限延长,尤其是经过人力、物力资源成本数据交互穿插影响下,使得传统信息化审计结构难以针对政府具体投资项目进行明确解析,使得后期施工周期和结构稳固效率不尽可观。因此,需要尽量科学地提升审计作业水准,借以规避一切不良产业风险滋生结果。

2涉及政府投资工程审计信息数据库系统建设策略分析

政府进行特殊建筑工程投资过程中,必须事先联合财政联网审计资料库、利益相关方数据库、法律法规校验工具以及年度审计档案材料进行综合对比验证,同时借用审计信息数据库作为核心支撑平台,完成后期指导经验共享和工作动态衔接绩效指标。

2.1投资工程造价联网综合审计数据库

计算机网络通讯、信息高级存储和异质化软件程序交互应用,一时间令审计工作人员能够实现不同施工主体材料、人力管理状况观察,并且运用库手段将工程定额数据库、工料机市场价格数据库与造价软件审计程序充分融合,使得审计工作人员能够从中进行精确查询和有机筛选,避免设备和材料价格分析出现任何错误,严禁任何工程承接主体遗留偷工减料、虚增工程量想法,进一步修订造价审计精准报表,将过往人工算量和对量程序合理替代,最终大幅度提升既定工作内容交接完善效率。

2.2财务联网审计资料调研系统

因为政府进行特殊工程投资前期必须进行适当预算评估审核,作为高新技术应用基础上的审计部门,主要任务内容便是顺利执行预算审计职务。作为财务联网审计资料调研系统,可以快速为政府预算程序执行提供较为稳定的数据信息资源共享体系,经过与财政预算评审中心合作交接过后,稳定电子数据高速传送和采集效率,进一步及时被财政联网审计资料系统整编保存。整体工序相对地节省审计人员对被审单位投资项目数据搜集时间,并且经过系统平台精准搜集存档过后,形成财政审计专属资料并发中心,确保内部工作人员能够在此基础上完成数据宏观对比分析任务,及时提升审计综合效能。

2.3法律法规校验工具

法律机制建设工作可说是审计部门职务拓展的保障,经过免疫系统功能发挥过后,使得工程相关法律法规和其余规范性文件更加齐全。经过此类工具沿用过后,审计工作瞬间方便许多,内部工作人员只有经过法规条文审定,就可以发现施工现场出现的成本计量问题,避免审计期间滋生任何与法律冲突行为模式,尽量维持处罚决策的公平效应。

2.4年度审计档案数据库

其具体由两大单元构建形成,首先是最近阶段政府投资工程审计案例信息,其次便是对政府投资工程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汇总结果。其中,政府投资工程审计案例主要包括各年度实施审计的政府投资工程的相关情况,包括项目相关的立项性文件、证明性文件和结论性文件等。对政府投资工程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汇总,主要依据审计过程中的审计工作底稿和最后的审计报告中出现的典型问题进行分类录入,存入年度审计档案数据库。另一方面,在实际信息化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审计人员渐渐熟练掌握AO系统与OA系统的交互,并能在政府投资工程审计信息数据库中应用造价联网数据库对电子数据进行查询分析,具体就是能够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审计方法模型的构建等。

3结语

第3篇

1 政府投资工程审计信息化体系架构布置应用状况论述

经过我国工程审计管理系统相继部署成功过后,有关账目手工审计形式开始朝着电子账目形态有机转换,同时完成无纸化办公调试目标,其间单位工作效能和审计回复质量空前高涨。需要特别引起注意的是,必要信息在被审单位建设管理层面规范功效十分显著,但是对于政府投资项目造价控制与投资绩效执行上缺乏系统指示引导。毕竟政府投资项目成本数额大且建设周期无限延长,尤其是经过人力、物力资源成本数据交互穿插影响下,使得传统信息化审计结构难以针对政府具体投资项目进行明确解析,使得后期施工周期和结构稳固效率不尽可观。因此,需要尽量科学地提升审计作业水准,借以规避一切不良产业风险滋生结果。

2 涉及政府投资工程审计信息数据库系统建设策略分析

政府进行特殊建筑工程投资过程中,必须事先联合财政联网审计资料库、利益相关方数据库、法律法规校验工具以及年度审计档案材料进行综合对比验证,同时借用审计信息数据库作为核心支撑平台,完成后期指导经验共享和工作动态衔接绩效指标。

2.1 投资工程造价联网综合审计数据库 计算机网络通讯、信息高级存储和异质化软件程序交互应用,一时间令审计工作人员能够实现不同施工主体材料、人力管理状况观察,并且运用库手段将工程定额数据库、工料机市场价格数据库与造价软件审计程序充分融合,使得审计工作人员能够从中进行精确查询和有机筛选,避免设备和材料价格分析出现任何错误,严禁任何工程承接主体遗留偷工减料、虚增工程量想法,进一步修订造价审计精准报表,将过往人工算量和对量程序合理替代,最终大幅度提升既定工作内容交接完善效率。

2.2 财务联网审计资料调研系统 因为政府进行特殊工程投资前期必须进行适当预算评估审核,作为高新技术应用基础上的审计部门,主要任务内容便是顺利执行预算审计职务。作为财务联网审计资料调研系统,可以快速为政府预算程序执行提供较为稳定的数据信息资源共享体系,经过与财政预算评审中心合作交接过后,稳定电子数据高速传送和采集效率,进一步及时被财政联网审计资料系统整编保存。整体工序相对地节省审计人员对被审单位投资项目数据搜集时间,并且经过系统平台精准搜集存档过后,形成财政审计专属资料并发中心,确保内部工作人员能够在此基础上完成数据宏观对比分析任务,及时提升审计综合效能。

2.3 法律法规校验工具 法律机制建设工作可说是审计部门职务拓展的保障,经过免疫系统功能发挥过后,使得工程相关法律法规和其余规范性文件更加齐全。经过此类工具沿用过后,审计工作瞬间方便许多,内部工作人员只有经过法规条文审定,就可以发现施工现场出现的成本计量问题,避免审计期间滋生任何与法律冲突行为模式,尽量维持处罚决策的公平效应。

2.4 年度审计档案数据库 其具体由两大单元构建形成,首先是最近阶段政府投资工程审计案例信息,其次便是对政府投资工程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汇总结果。其中,政府投资工程审计案例主要包括各年度实施审计的政府投资工程的相关情况,包括项目相关的立项性文件、证明性文件和结论性文件等。对政府投资工程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汇总,主要依据审计过程中的审计工作底稿和最后的审计报告中出现的典型问题进行分类录入,存入年度审计档案数据库。

另一方面,在实际信息化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审计人员渐渐熟练掌握AO系统与OA系统的交互,并能在政府投资工程审计信息数据库中应用造价联网数据库对电子数据进行查询分析,具体就是能够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审计方法模型的构建等。

第4篇

1 政府投资工程审计信息化体系架构布置应用状况论述

经过我国工程审计管理系统相继部署成功过后,有关账目手工审计形式开始朝着电子账目形态有机转换,同时完成无纸化办公调试目标,其间单位工作效能和审计回复质量空前高涨。需要特别引起注意的是,必要信息在被审单位建设管理层面规范功效十分显着,但是对于政府投资项目造价控制与投资绩效执行上缺乏系统指示引导。毕竟政府投资项目成本数额大且建设周期无限延长,尤其是经过人力、物力资源成本数据交互穿插影响下,使得传统信息化审计结构难以针对政府具体投资项目进行明确解析,使得后期施工周期和结构稳固效率不尽可观。因此,需要尽量科学地提升审计作业水准,借以规避一切不良产业风险滋生结果。

2 涉及政府投资工程审计信息数据库系统建设策略分析

政府进行特殊建筑工程投资过程中,必须事先联合财政联网审计资料库、利益相关方数据库、法律法规校验工具以及年度审计档案材料进行综合对比验证,同时借用审计信息数据库作为核心支撑平台,完成后期指导经验共享和工作动态衔接绩效指标。

2.1 投资工程造价联网综合审计数据库

计算机网络通讯、信息高级存储和异质化软件程序交互应用,一时间令审计工作人员能够实现不同施工主体材料、人力管理状况观察,并且运用库手段将工程定额数据库、工料机市场价格数据库与造价软件审计程序充分融合,使得审计工作人员能够从中进行精确查询和有机筛选,避免设备和材料价格分析出现任何错误,严禁任何工程承接主体遗留偷工减料、虚增工程量想法,进一步修订造价审计精准报表,将过往人工算量和对量程序合理替代,最终大幅度提升既定工作内容交接完善效率。

2.2 财务联网审计资料调研系统

因为政府进行特殊工程投资前期必须进行适当预算评估审核,作为高新技术应用基础上的审计部门,主要任务内容便是顺利执行预算审计职务。作为财务联网审计资料调研系统,可以快速为政府预算程序执行提供较为稳定的数据信息资源共享体系,经过与财政预算评审中心合作交接过后,稳定电子数据高速传送和采集效率,进一步及时被财政联网审计资料系统整编保存。整体工序相对地节省审计人员对被审单位投资项目数据搜集时间,并且经过系统平台精准搜集存档过后,形成财政审计专属资料并发中心,确保内部工作人员能够在此基础上完成数据宏观对比分析任务,及时提升审计综合效能。

2.3 法律法规校验工具

法律机制建设工作可说是审计部门职务拓展的保障,经过免疫系统功能发挥过后,使得工程相关法律法规和其余规范性文件更加齐全。经过此类工具沿用过后,审计工作瞬间方便许多,内部工作人员只有经过法规条文审定,就可以发现施工现场出现的成本计量问题,避免审计期间滋生任何与法律冲突行为模式,尽量维持处罚决策的公平效应。

2.4 年度审计档案数据库

其具体由两大单元构建形成,首先是最近阶段政府投资工程审计案例信息,其次便是对政府投资工程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汇总结果。其中,政府投资工程审计案例主要包括各年度实施审计的政府投资工程的相关情况,包括项目相关的立项性文件、证明性文件和结论性文件等。对政府投资工程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汇总,主要依据审计过程中的审计工作底稿和最后的审计报告中出现的典型问题进行分类录入,存入年度审计档案数据库。

另一方面,在实际信息化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审计人员渐渐熟练掌握AO系统与OA系统的交互,并能在政府投资工程审计信息数据库中应用造价联网数据库对电子数据进行查询分析,具体就是能够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审计方法模型的构建等。

第5篇

【关键词】 高校建设工程; 跟踪审计; 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F239.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4)14-0125-03

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基建项目不断增多,高校基本建设工程审计的周期越来越长,工作量也越来越大。将信息化更好地应用于高校建设工程的跟踪审计工作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建设工程跟踪审计的特点及信息化带来的影响

(一)高校建设工程跟踪审计的特点

高校建设工程项目跟踪审计就是审计人员通过介入高校建设工程项目,依据相关法律制度,对建设项目从投资立项决策到竣工交付使用整个建设期的各项业务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等进行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咨询、监督、控制和评价活动。跟踪审计由于能够弥补传统审计的部分缺陷而被广泛应用于实践中。

1.从事后审计向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审计转变

高校建设工程是一项集多样性、复杂性和建设周期长等特点于一体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对其进行跟踪审计,把传统的事后一次性审计转变为贯穿于建设项目全过程的多次审计。

2.从静态审计向动态审计转变

传统的审计模式只是在建设项目竣工后集中进行一次审计,而跟踪审计将整个建设项目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及时地对每个阶段进行审计,将各阶段相互关联影响的因素进行分析,形成一个动态的审计监督模式。

3.审计范围更加广泛

建设工程跟踪审计是全过程、全方位的审计,不仅是对竣工、决算情况的审计,更注重对前期决策、招投标及施工等方面的审计,所涉及的范围更广、更全面。

高校建设工程跟踪审计的上述特点决定了审计工作所涉及的内容多、范围广,势必会产生许多局限性,如信息共享程度低、介入时间不合理、接入程度难把握等,进而影响到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跟踪审计所需要的数据传输和数据交换等程序都需要信息系统的支持。将信息技术应用于高校建设工程跟踪审计中,已成为审计工作的重要发展趋势。

(二)信息化对高校建设工程跟踪审计的影响

将信息化应用于建设工程跟踪审计,必然会对传统建设工程审计带来影响。

1.审计线索电子化

在传统建设工程审计下,被审计对象大多是纸质的图纸、合同、招投标文件、价格清单、相关原始凭证、账表等。在信息化下,信息系统的应用改变了数据的存储介质,需在纸质材料的基础上,将原始信息转变为电子信息,导致了某些原始凭证在信息系统中不复存在;此外,审计人员所采集的有些信息,经信息系统进行处理,这一处理过程难以直接观察到,使审计人员很难对业务进行追踪审计。

2.审计技术计算机化、网络化

信息化是面向计算机和网络的,传统的审计技术多以手工审计为主,不再符合审计信息化的需要,因此,跟踪审计的信息化需要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同步发展,将原始的手工操作转变为计算机操作,同时借助网络,实现联网审计、实时审计。

3.对审计人员素质要求的复合化

跟踪审计信息化需要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依托,结合实际建立跟踪审计信息系统,这就对审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事建设工程审计的人员,不仅要具备工程造价、法律、管理、审计等相关知识,还应该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等。

二、高校建设工程跟踪审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高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要求

高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要求是建立一个跟踪审计信息化系统。此信息化系统应该纵向覆盖建设工程的全生命周期,从建设项目的决策、设计直到竣工决算;横向应包括建设项目的各个参与方。

通过建立高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信息化系统,将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处理、审计信息管理、审计项目管理等功能集为一体,审计人员可以进入系统及时收取被审计单位提交的审计数据等资料,然后进行相关操作,从而实现建设项目跟踪实时审计、联网审计。

(二)高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信息化系统具体应用平台设计

高校应将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信息化系统设计为两级应用平台:一级平台是综合信息管理平台,主要是提供信息录入、交换和查询;二级平台为操作平台,主要是辅助审计人员各阶段本职工作的完成。

1.综合信息管理平台

跟踪审计涉及学校规划处、招标办、财务处、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供应商、审计处等多个相关主体,各个主体间都有直接或间接信息交流。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是跟踪审计顺利进行的基础,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的建立可以实现审计处与校内其他相关部门的业务对接,审计人员在审计时可以随时调动所需资料进行审计,实现审计工作的自动化、信息化。如规划处将相关审计原始信息以固定的格式录入综合信息系统,通过网络系统将审计原始资料报送给审计处,同时报送相关纸质资料;中介机构与审计处之间信息得到互传,便于审计处随时对中介机构进行监督和管理,同时也可以达到资源多方共享,信息共通。

综合信息平台按序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项目类型、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结算报送值、审定值、审减值、审计类别、审计人员等列项编制。由专人负责整理登记每个项目送审的所有信息,由项目审计人员填写相关的审计报告信息,从而形成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管理的整体信息平台。不同人员的操作权限和使用权限是不一样的,为了保障信息质量及安全,系统均需要进行严格的权限设置,实现项目所有参与者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进行操作,所有信息通过用户名和密码可以共享,可随时审阅学校建设项目的各项审计情况。

2.跟踪审计操作平台

跟踪审计涵盖建设工程的立项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工程招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结算验收等各阶段,由于法律、法规及人员资质等多方面的原因,使得跟踪审计在立项投资阶段基本无法开展,为此,目前大多数高校建设工程跟踪审计是从建设项目招投标阶段开始的。下面是信息技术在几个重要阶段的跟踪审计的应用。

(1)招标审计。建设单位职能部门在招标前,将相关资料分别以电子版和纸质形式送达审计处。在招标审计中,通过建立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审核相关招标文件、手续及其他资料是否满足招标的要求。招标文件中的工程量清单和招标控制价的审核是招标审计的重点。通过综合信息管理平台信息的传递,审计时只需调取上报的三维算量模型图进行复核,检查三维算量模型与图纸等设计资料是否相符,确定了三维模型,软件即可自动核实清单工程量,高效审核工程量清单及招标控制价,为确定最终的价款,掌握第一手资料。

招投标是基本建设项目审计中的一项主要工作,涉及项目的立项、招标、投标的全过程。招标项目的类型包括工程设计、勘察项目、采购项目、施工项目、安装、咨询等。系统主要包含招标投标业务的计划管理、招投标各环节的审批管理、专家库管理、从业单位资信管理及综合分析统计功能。

(2)合同审计。规划处将草拟的工程项目施工合同及其他相关合同、招标文件、中标通知书、中标单位的投标文件、中标合同修订、合同补充等相关合同信息通过网络系统上传给审计处,审计处可通过信息系统审核合同的完整性及合同条款是否与招标文件、中标单位的投标书中载明的内容相一致,是否有与法律法规相抵触的地方,合同中关于工程造价方面的条款,明确工程造价结算方式。审计处通过信息网络系统将审计结果直接传给规划处,快速敏捷。

(3)工程施工审计。工程施工审计是目前高校跟踪审计中最重要的阶段,而且是跟踪审计人员投入精力最多的阶段,所以加强施工阶段的审计信息化操作尤其重要。

目前多数高校在不断扩建新校区,而高校内从事基建审计的人员有限。即使学校把建设项目委托给社会机构进行审计,作为高校内部审计也需要对中介机构的审计工作进行监督、对审计结果进行复核。工程量审核是跟踪审计最重要的工作,约占审计工作量的80%以上,直接影响跟踪审计的质量与速度。目前工程量计算最常用的软件是三维算量软件,是计算机以手工算量的思维代替繁琐复杂手工算量的工作过程,能实现快速三维图形建模,直观、计算精度高、速度快,实现了工程量计算的自动化、智能化,自动汇总工程量。工程量审核一般按如下顺序进行:甲乙双方各自建立自己的三维模型后,先核对分部分项的总量,如总量有差别则核对每层的工程量,找到是哪些楼层的工程量导致的差别,然后针对有差别楼层的具体构件进行单构件核对,最终确定对错并确定正确的工程量。与手工算量相反,是一个逐步细化的过程。任何数据都可以查阅出明细,并能直接查到模型的具体三维构件,一目了然。信息化跟踪审计使审计效率和质量大大提高,工程验收的同时相应的工程量审计完成,最终可以在工程竣工的同时跟踪审计基本定案,真正实现了跟踪审计的目的,这是以往手工审计所无法想象的。

在建设工程实施中,设计过程经常贯穿整个施工过程,不断优化完善方案,而每次设计变更就意味着部分构件的尺寸、配筋等都可能发生改变,工程量也随之发生变化,同时,工程变更、设备材料价格调整等都会影响工程数据的审核。运用计算机系统如三维算量软件,可以根据优化方案调整三维模型,不管多么复杂的更改,都可以马上更新计算,快速确定审定结果,省时省力。

(4)竣工结算审计。工程竣工结算是工程施工的最后一道工序,是建设工程验收转入正式投产使用的标志。竣工验收审计目的是保证工程结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防止弄虚作假、虚列高估资产、套取资金等行为的发生,进而合理维护高校利益。

利用信息网络系统可以完整地整理和归档建设工程投资资料,包括设备、材料等的耗用量和单价。与套价软件配合使用,选取定额计价模式或清单计价模式,自动套用定额,自动形成分部分项工程结算清单,操作更加简便。三维算量软件可以在完成算量后自动生成各种经济指标,轻松给出局部的各项经济指标,甚至是单个构件的指标。在工程竣工后信息系统可以自动分析对比工程造价指标,评价工程项目投资控制是否有效。审计人员根据评价结果撰写跟踪审计报告等,并录入信息系统,为下一次跟踪审计工作提供方便。

三、加快高校建设工程跟踪审计信息化的相关建议

为加快高校审计信息化的建设,进一步发挥信息化在建设工程审计中的作用,结合目前高校建设工程跟踪审计的具体情况,提出以下几方面的相关建议:

(一)提高审计信息化意识

信息化对审计人员传统的审计方式和工作方法带来了挑战,但是也为建设工程跟踪审计工作带来了发展契机。将信息化更好地应用于建设工程跟踪审计中,对提高高校的投资效益,促进高校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要提高审计信息化意识,切实转变审计观念,创新审计模式和审计方法,争取各方的有力支持,以积极的态度迎接信息化的挑战,充分发挥建设工程审计职能,促进学校改革和建设的健康发展。

(二)引进并注重培养复合型人才

审计信息化的重点放在两端:一端是与被审计单位的数据接口,关联对应时间数据,解决采集什么数据、如何采集的问题;另一端是不断开发创新,熟练应用审计软件建立审计数据库,解决采集来的数据如何利用。这就需要既懂专业知识又懂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

一方面要对现有的基建审计人员进行计算机知识培训,要求掌握并能熟练运用相关审计软件,提高其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等技术的应用水平;另一方面,可引进计算机专业人员,进行基建及审计专业培训,针对目前高校跟踪审计任务重、外聘中介多、新老校区地域不同、建设周期长等特点,开发跟踪审计管理模块、更先进的审计管理软件,推进跟踪审计信息化的进程,强化审计项目管理。

(三)不断创新审计方式和方法

及时创新审计方式,建设信息系统管理和监督平台,通过互联网进行远程跟踪审计,采用远程联网实时跟踪监督与阶段性进驻现场审计相结合的方式,改变跟踪审计主要依靠就地审计的传统作业模式,并不断查找信息系统现有的问题和需完善优化之处,促进信息系统更好地服务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建设资金的规范管理。同时不断探索并应用新方法,将信息技术应用在跟踪审计业务各领域,如探索应用“3S”技术审计建设项目用地及实物工作量的真实性、合法性,以解决审计人员现场勘查成本太大且不准确的问题,有效地提高跟踪审计的及时性和效率性。中国石油大学小黄山绿化工程跟踪审计中就有效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审计,确保了绿化工程量准确无误,预防了施工单位的高估冒算。

高校审计部门还应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来开展跟踪审计和远程审计。利用现有的三维算量软件、套价软件等信息化技术,更新软件管理系统,开拓创新新的技术和方法,完善高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信息流系统、工程审计经验数据库和跟踪审计案例库等,从而更好地进行跟踪审计,以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审计质量,全面实行高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信息化。

总之,将信息化应用于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工作中,是建设项目审计工作的需要,也是其发展趋势,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应切实转变观念,提高信息化意识,依靠现代化的信息系统、网络技术以及复合型的审计人才,建立好审计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和操作平台,切实加强高校建设项目审计的信息化水平。

【参考文献】

[1] 张蓉辉.高校建设工程全过程审计模式创新的思考[J].会计之友,2010(11).

[2] 刘春红.高校基建资金内部控制信息化系统的构建研究[J].中国内部审计,2012(5).

[3] 杨忆,齐峰,臧潘颖.信息化在高校基建审计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11(10).

第6篇

我市审计信息化推进工程的总体目标是:“十二五”期间完成“金审工程”二期建设任务,积极推进“金审工程”三期建设,以现场审计实施系统(AO)和审计管理系统(OA)为抓手,深化审计信息化应用,建立健全审计管理、审计作业和信息交流三大平台,构建完善基础支撑、安全运行、人才支持、制度保障四大体系,基本形成与省及市“金审工程”建设相配套、网络互联互通、应用体系相辅相成、审计技术装备和监督手段相对完善的数字化审计系统。

二、主要任务

(一)进一步完善审计信息化基础网络。在现有网络平台基础上,依托国家电子政务外网,配合省审计厅、市审计局实施完成省、市、县(市、区)三级审计专网的系统整合和网络安全建设,建立一套以审计专网为基础的联系市审计局及重点被审计对象的立体化网络框架。完善网络安全系统,建设全市审计信息系统综合监管运行平台,通过信息采集、数据分析、监管预警,保障审计网络和应用系统的安全运行。

(二)稳步推进审计信息中心建设。配合市审计局做好审计视频会商系统的延伸覆盖,建设审计署、省、市及我市四级审计机关双向互联的视频会商系统。融合审计管理、审计视频会商、异地协同作业、信息等几大系统功能,构建具备统计、分析、评价、预警、展示等功能为一体的审计信息中心,服务于领导决策、重大问题会审以及紧急事件指挥调度。提高决策指挥的有效性、及时性、便捷性,为审计机关构建一个信息丰富、展现灵活、指挥有效的审计信息操作平台。

(三)积极配合筹建审计数据中心。参照省、市两级建设“审计数据交换和处理中心”的要求,建立我市具有数据采集、共享、交换、管理等功能的县级审计数据交换中心,实现与省、市审计数据中心的资源共享。力争到2014年底前,积累形成一定规模的审计管理和审计业务(包括政府预算执行、税收、金融、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保障、外资运用、农业与资源环保、经济责任等审计内容)数据库资源。

(四)稳步推进联网审计软件的扩展。按照省审计厅在全省范围内逐步推广对财政、税务、社保、公积金等重要行业实行联网审计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在原有联网审计基础上积极推进各种形式的联网审计。针对财政预算执行、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税收征管、社保基金等全省统一信息管理系统和数据大集中环境,配合省审计厅、市审计局探索省、市、县(市、区)三级审计机关联动的联网审计组织模式。

(五)积极探索信息系统审计。在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充分关注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积极探索开展信息系统审计,评价电子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系统的合规性、安全性,避免“假账真审”,降低审计风险,促进被审计单位的信息安全。

(六)加快审计信息化队伍建设。建立优秀人才引进机制,将更多高素质人才充实到审计信息化队伍中,继续加大培训力度,整合现有各类审计信息化人才。“十二五”末,全市审计机关内部要基本构建完成包括审计信息化领军人才、骨干人才、应用人才在内较为完备的审计信息化人才队伍。

三、措施要求

(一)加强对审计工作的领导和支持。发展改革委要积极支持“审计信息化推进工程”建设,将“金审工程”资金列入“十二五”发展规划和2012年度项目计划;财政部门要将“金审工程”所需资金列入年度预算;政府信息化主管部门要为审计机关依托电子政务外网规划建设审计专网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服务;审计机关要切实加强对审计信息化工作的组织协调,安排专人负责,科学规划,精心实施,确保按时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第7篇

关键词:建设工程 池化技术 相似性比对 PDF切片技术

1 项目背景

专业人员专业技术资格申报、评审涉及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切身利益,也是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实施人才培养战略的重要手段。经过多年的实践,江苏省建设工程系列专业人员专业技术资格管理已经形成申报、审核、分类、汇总、评审、票决、公示等一整套较为规范完整的工作体系,但每个环节均采用传统的人工处理模式,存在工作量大、易出错、分析能力弱等较多问题。建立一套符合建设工程专业技术资格申报、评审和管理要求的信息系统已是专业技术资格业务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将对促进公平正义、方便申报人、减少成本、提高效率有着积极的意义。

2 总体架构

采用J2EE技术,基于Windows2003/2008 Server操作系统,Oracle 11g数据库、Weblogic应用服务器进行开发,集成了MyBatis、Spring、Ajax、Pentaho、Mondrain等开源框架,具有优秀的稳定性和强大的扩展能力,满足业务不断扩充和灵活变化。

3 核心功能

建设工程专业技术资格电子化评审平台建设的目标是利用先进的网络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安全保障技术、构建全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服务系统,实现专业人员专业技术资格管理的信息化、数字化、阳光化、自动化等,使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更为高效、经济、安全、方便、快捷。通过制定统一的评审工作流程与操作规程,使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更加科学、规范、协调和统一,减少评审工作自由裁量权,避免人为因素干扰,提高评审工作的科学性,构建更加公平、公正的评审环境。

3.1 申报电子化。申报人员可以通过互联网,在平台上随时随地进行专业技术资格申报、提交和修改,不再需要拿着纸质材料来回奔波于专业技术资格管理部门,大大方便了申报人,提升了申报效率。

3.2 评审网络化。通过电子化评审平台,小组评委和执委会专家一律在平台上完成资格条件审查、现场答辩、小组讨论投票、大组会讨论、大组投票等全部评审工作,实现纸质材料评审向网上评审的转化,同时对评审工作进行全程自动记录。

3.3 票决自动化。小组投票和大组投票均通过平台的自动票决功能进行统一投票,在组织人员的全程控制下,由系统自动生成票单供专家进行投票,自动对票单进行实时统计,并同步将投票结果公布,完全排除人工处理环节。

3.4 抽查随机化。评委评审结束后,通过平台可以按照需要对评审材料进行随机抽查,并对发现的评审质量问题进行进一步核查处理和过程追溯。

3.5 分析智能化。平台可以对申报和评审过程的每个环节和评审结果进行自动数据统计,形成多级分析汇总数据,通过报表、KPI、OLAP等多种方式,对申报评审工作、专业技术资格人才库等进行决策分析。

3.6管理协同化。通过省、市两级平台,实现了全省专业技术资格管理机构在预审、终审等不同环节的工作统一协同,实现了初级、中级和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属地化管理下的申报材料,评审结果等专业技术资格数据的充分共享。

4 项目创新

4.1 多源异构数据关联应用

为了建立全省完整的专业技术人才库,加强不同领域专业技术人员信息的互联互通和整合应用,省住建厅对建设工程专业技术资格申报信息库进行了充分共享,提供了多种开放信息共享接口,与其他专业技术人才信息库形成充分对接,同时与权力阳光运行系统、优质工程评审系统、建设工法评审系统、执业资格注册系统、建设领域信用平台等上下环节的信息系统进行关联应用,为提升建设领域的整体信息质量和业务处理效率提供支撑。

4.2 PDF文件切割传输显示技术

申报人的申报材料繁多,在系统中产生的PDF申报材料文件也比较大,在审核和评审过程时,容易造成网络传输显示时等待时间很长。针对此问题,系统研发了PDF文件动态切割引擎,当超过指定页数或大小的PDF文件需要传输显示时,系统在后台自动判断,根据需要使用PDF文件动态切割引擎将其切割成若干个较小页码的PDF文件流,或者转化为更小格式的图片文件流,然后再进行网络传输和显示,这样可以在不影响查看效果的前提下,大幅提升文件显示速度。

4.3 PDF相似性比对显示技术

申报人在填写申报材料时,会尽量多的填写业绩材料,以往专家在评审申报材料时,需要人工去比对、剔除部分雷同的业绩材料,来保证评审的正确性,这个对于纸质材料来说,工作量巨大,而且比对覆盖面非常有限。

对此,系统采用针对申报材料PDF文件的相似性自动比对技术,判断可疑的相似业绩材料,在PDF文件上动态高亮显示,对专家进行提醒,并可以一目了然的调看相关业绩材料,大大减少了比对工作量。

系统在相似性比对时,首先会自动识别出材料中对应的项目信息、获奖信息、论文著作信息等,然后进行分类相似性比对。对于项目信息和论文著作信息,自动与其他人的相关信息和历史申报信息进行比对;对于获奖信息,首先平台中存储的历史主要奖项库进行信息比对,比对奖项名称、获奖人和时间,然后再与其他人的获奖信息和历史申报的获奖信息进行比对。

进行相似性比对时,系统采用条件随机域CRFs模型来建立比对算法。首先根据历史信息建立项目名称、奖项名称等这些内容的特征词库,然后根据特征词库对文本进行快速识别和分段分词,然后与其他人的相关信息和历史申报信息进行分段匹配,自动计算文本的相似度,最后根据匹配的相似度以及时间、单位等辅助信息来综合判断,当某个业绩与另一个业绩的相似度达到指定阈值时,则认为其属于雷同业绩材料,在专家查看时给予高亮警示。

5、项目应用

5.1突显严谨性

通过4大核心环节,充分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所有申报材料实施评审前公示,从源头筑起预防作假的第1道防护墙 ;评审采用相似业绩自动比对和警示,评审全程留痕,对破格晋升人员采用A/B角评审等方式,保证了评审的客观公正,在评审过程中筑起第2道防护墙;采用随机抽查方式,监督检查专家评审质量,并将专家评审行为记入信用档案,充分体现评审的公正性,筑起第3道防护墙;评审结果在平台上统一公示,接受全社会监督,筑起第4道防护墙。

5.2应用便捷性

充分体现优质、便捷 、高效的服务原则。电子化申报缩短、简化了申报程序,提高了效率。对申报人采用引导式填报模式,避免了信息误填、缺填和同一信息的重复填报;通过网络信息交互,大大缩短了往返于申报人所在地与专业技术资格管理部门之间的时间;采用平台公告、短信通知、QQ群答疑等多种方式将所有应该公开的信息,包括评审进程,及时告知申报人,为申报人提供了高效,便捷,优质的服务。

5.3 体现科学性

充分体现科学、严谨、效率的评审原则。网络化评审,自动化票决,随机化抽查,对破格晋升人员实施A/B角评审,建立获奖项目数据库,对申报人申报业绩实施智能化查询和相似性比对、警示,对专家评审质量进行监督抽查,采用评审前后两段公示接受全社会监督,充分体现评审工作的科学、严谨。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将评审专家从查找、比对、摘录、誊写、签字确认等繁杂重复的手工操作中解放出来,聚焦于对申报人专业技术水平的研判,提高了评审质量,提升了评审效率。平台的应用缩短了三分之一的评审时间。

5.4资源节约性

充分体现申报评审工作的集约、节约的原则。按照每年中级和高级申报人约 2000人,每次申报节约打印材料、专家评审、交通运输费用 按照500元/人 计算,每年至少可以节约成本100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