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4 16:00:53
序论:在您撰写科研立项的成果形式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改革,构建符合职业教育要求的新的课程体系,本研究以专业理论课医学影像成像原理为基础,不断探索和研究适合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教学模式,积极将“过程性知识架构”的模式应用到课程标准制定、教学设计和实训平台建设的过程中来。
1 医学影像成像原理课程建设目标及实践
以过程性知识架构的课程建设,是以职业能力为目标确定教学内容,以工作过程为载体设计学习项目,建立工作任务与知识、技能的联系,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1 以职业岗位要求为依据的课程目标
以职业岗位的要求为依据,医学影像成像原理课程建设需确定课程教学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目标,结合课程确定具体的、可检测的培养目标。课程的职业素质目标为:①掌握医学影像设备的成像原理及图像形成过程;②熟悉医学图像的组成要素及评价流程;③能够正确评价医学图像质量并分析影响因素;④能够通过影像设备控制台处理医学图像。学生对医院放射科的工作内容及要求有初步的认识,养成基本的爱岗敬业、救死扶伤的职业意识,形成严谨求实、勤奋钻研的学习态度。
1.2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必须紧紧围绕工作实际进行搭建,取材于职业岗位活动和实际工作流程,从以陈述性知识的逻辑线索为依据,转变为以过程性知识的工作进程为依据,制定课程标准,研发学习项目,开展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为学生学习提供最贴近的职业环境模拟。实训平台要以学生的认知特点为基础,设计探究式的学习过程,结合工作岗位任务组织开展技能训练活动。
1.3 以工作实践为主的教学模式
医学影像成像原理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方法上,根据课程内容及行业标准,选择、设计贯穿于学习项目的工作实践中,作为引导学生开展学习的主要载体,实践内容的选择要具备实用性、典型性、综合性和可行性,学生在积极地参与到实践内容的学习讨论中,将所学知识与岗位工作建立良好的衔接,所学即所用。
1.4 课程建设过程
1.4.1 分析确定职业工作标准
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职业院校,专业课程设置及内容的制定需要对接职业工作标准。为此,组织教师深入到各级、各类医院的放射科进行调研,根据调研结果研讨确定职业工作标准,职业工作标准涉及3种工作岗位、4大类医学影像设备、27个核心工作能力和21条岗位工作规范。
1.4.2 制定医学影像成像原理
课程标准根据医学影像技术职业工作标准,将医学影像成像原理课程中职业岗位所需求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等相关内容按照工作任务进行开发和整合,明确课程性质,对接职业标准进一步优化课程的教学目标,设计适用于职业能力培养的过程性知识体系,改变传统的陈述性知识体系框架,实现课程的工作过程系统化改革,在此基础上制定并完善医学影像成像原理课程标准。
1.4.3 制定教学内容及课程学习项目
(1)组建包括医院放射科专家、骨干教师和一线放射技师的项目开发小组,进行放射科岗位职责研究,进行职业能力分析,归纳典型工作流程及知识点,设计学习项目。教师和放射科技师要共同研究并制定工作案例,以保证学习项目和工作案例的内容与实际工作相符,提升学习项目的实用性。
(2)医学影像原理课程的工作体系框架按照工作内容分为普通X线成像、CT成像和磁共振成像3个项目,每个项目按工作流程分为采集、重建、评价处理和进程设计,进程下分23个教学任务。如普通X射线成像,按照采集进程设计X射线产生、投影及感光任务,重建进程设计计算机X射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CR)、数字X射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信息转换任务,评价处理设计医学图像评价、处理任务。教学实践贴近工作任务,在课程设计的实践内容中,有实习案例、工作案例、医患案例及科学研究案例等,将课程涉及的职业技能、理论知识和职业教育很好的贯穿其中。
1.4.4 制定课程教学实施方案和评价体系
(1)医学影像原理课程标准是课程教学的依据,实训教材是课程教学的参考,而课程教学实施方案和评价体系的改革是课程教学效果的有力保障。在医学影像成像原理课程实施方案中引进了案例教学法,将课程教学过程划分为23个教学项目,并创设了工作岗位基本一致的学习情境,组织学生开展案例分析、学习讨论、总结归纳及设备操作等教学活动。同时,在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方面,为保证理论考核内容与职业标准的一致性,课程考核参考全国卫生职业资格考试大纲的题型及方式进行了改革,节选资格考试题库样题,结合课程的实际内容,建立了课程的考试题库,考核时随机抽取例题进行课程考核。
(2)为体现课程的理论性以及服务于专业课程的基础性,课程教学效果评价通过后续专业核心课程任课教师反馈内容,评价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在医院见习和实习中,医院带教老师评价学生对医学影像成像原理的掌握程度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
1.4.5 开发课程实训平台
根据高职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能力不足的特点,在过程性知识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现有的数字化实训条件,以工作过程引导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过程性知识,达到课程理论知识学习的目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开放实训室第二课堂,积极开展课前的实训室案例探究,在课堂上围绕实训设备的操作开展教学活动,创建“做中学、学中做”的良好氛围。
2 医学影像成像原理课程建设应用效果
医学影像成像原理课程依据职业岗位要求及职业资格考试大纲制定教学内容,对接职业标准,设计了工作体系的过程性知识结构。在不断研讨修订和完善的基础上,构建了以课程标准为指导性文件,以学习项目为载体,以案例法为教学方法,以数字化医学影像设备为实训平台,基于过程性知识架构的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医学影像成像原理课程的过程性知识结构包括普通X线成像系统、CT成像系统和磁共振成像系统从医学影像数据采集流程、医学图像重建流程和医学图像评价处理3个层次设计教学的内容,过程性知识体系的教学内容具有明显的职业导向性,为后续专业核心课程开展教学奠定有序的理论基础。同时,过程性知识体系的内容架构充分对接工作岗位的任务,使枯燥的理论知识变为直观和有的放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课程实施和评价方面,对接职业岗位,开展案例教学和问题引导式教学。同时,对接全国卫生职业资格考试要求,课程的考核采用与职业考核形式、内容一致的模式,通过学校和行业两方面进行评价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科技型企业 创业投资 过程管理
1.科技型创业投资项目过程管理的动因分析
对于盈利性的创业投资活动而言,创造收益和控制风险是创业投资过程管理的两个关键目标,而非盈利性创业投资活动也具有其多样化的公益性目标,这些都是创业投资过程管理模式建构、尤其是管理卡片设计的目标所在;在创业投资运作实践中已存在诸多相关的措施与方法,这是由创业资本内在本质所决定的,也为管理卡片和相关建议措施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1.1 盈利性创业投资创造收益的角度
创业投资构造了一种特殊的风险收益机制,让创业投资机构在承担小企业相对较高的投资风险基础上获得相对较高的期望收益。创业投资的整个收益机制包涵“创造发现”、“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的全过程,在实践中体现为“项目筛选”、“项目培育”和“项目投资退出”等具体环节。
1.2 盈利性创业投资控制风险的角度
创业投资的高风险主要源于投资对象的高度不确定性、资产的特殊性、创业者和创业投资机构之间的高度信息不对称和两者目标存在的不一致、以及投资退出方式和时机选择的难度,相应在运作的不同阶段产生了“逆向选择”、“成长风险”、“道德风险”和“变现风险”。
1.3 非盈利性创业投资资本的特殊性
盈利性创业投资资本的目标即是最终的资本退出和实现高资本增值收益,资本运作过程中的创造收益或控制风险的内在动因的根本都是为这一目标;而对非盈利性创业投资资本而言,除了资本回收外,往往还有着其他多样化的公益性目标,一些政府政策型创业投资基金的宗旨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扶植当地某行业的创新创业活动等。非盈利性创业投资机构必须采取一些特殊的方法在项目运行的不同阶段对其进行恰当评价、实施风险控制并向创业企业家提供约束和激励,以保证项目运行能实现其多样化的目标和最终资本的回收。
2.科技型创业投资项目过程管理的模式构建
创业投资项目过程管理模式可从三个维度考虑,即管理内容、管理阶段和实施过程。在不同阶段管理的内容和措施各有侧重;创业投资项目过程管理的实施过程中的关键是管理卡片和案例库,管理卡片的设计和实施将创业投资机构的项目管理过程系统化,当创业投资案例积累到一定程度可建立案例库,通过案例推理的原理为现有的项目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2.1 科技型创业投资项目的管理内容
创业投资项目管理是创业资本运作的实质阶段。在完成投资项目的选择,并与创业企业达成合作协议后,创业投资机构不仅要按协议提供资金的融通,还要参与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然而,创业投资机构也并非事无巨细地介入企业管理的每个环节,一些具体的管理内容和措施大都无法在投资协议中事先约定,因项目管理者的经验和创业投资机构的风格而具有灵活性。由此,创业投资项目管理成为一个重要但又难以深入的领域。
2.2 科技型创业投资项目的管理阶段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生命周期可划分为种子期、初创期、扩张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五个阶段。鉴于创业投资参与的是创建企业,一个涉及到种子期、起步期、成长期、成熟前期的持续动态过程,创业投资项目的管理阶段也可相应划分为种子期、起步期、成长期和成熟前期四个阶段。处于不同阶段的创业企业具有其不同的特征,创业投资机构的管理重点和目标也相应不同。
3.科技型创业投资项目管理的实施过程
3.1管理卡片评价体系的设计
管理卡片主要包含两部分内容:基于产品或项目企业生命周期的创业投资项目评价体系,以及项目与其管理领域成熟度评价实施方法。为对创业投资项目六个管理领域及其相应指标的现状进行监控,结合对被投资企业的实地考察,在确定关键成功因素的基础上,设计相应的定性和定量评价指标。
各评价指标在项目的不同阶段或针对不同的创业环境会有不同的优先顺序设计或权重,需要结合创业企业实际情况来确定。同时,根据创业企业的生命周期,将项目管理控制的实施划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设立若干评价的关键节点,管理者通过管理卡片的成熟度检验功能对项目实施进行持续监控和评价,并做出价值提升或风险规避的决策。
3.2管理卡片成熟度评价的实施
通过关键节点的评价能及时了解项目及其各管理领域的成熟程度,识别出需加强培育的领域。
3.3案例库的建立和辅助决策
案例推理(Case-Based Reasoning)是一种借鉴经验和重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创业投资项目管理者的经验知识在管理过程中也常常发挥着比管理方法本身更重要的作用。面对新的项目,管理者习惯于借鉴原有经验和成功案例,试图找到一个与新问题相似的案例,然后把该案例中的有关信息和知识不断修改直至满足新的问题要求并用于解决新的问题。因而,建立一个项目案例库将有助于充分利用成功或失败的经验和教训,不仅可为创业投资项目过程管理提供检验目标值和风险预警线的参考信息,同时也可提供提升价值和规避风险的方法选择信息从而实现辅助决策。
参考文献:
[1]章彰.创业投资:理论与实践[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学位论文,2000.
(河海大学商学院,江苏南京211100)
[摘要]当前我国环保工程项目正在遭遇资金瓶颈,然而生态可持续发展已是国际趋势。优化投融资结构、创新投融资机制因此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PPP融资模式有着不可取代的优势,在环保工程项目中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风险。本文以宜兴环科园环科新城生态项目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对PPP模式在环保工程中的应用作了介绍,进而分析了未来PPP模式可能带来的风险及对策。
[
关键词 ]环保工程;PPP模式;层次分析法;风险
[DOI]10.13939/j.cnki.zgsc.2015.13.168
1引言
2014年11月12日的APEC中美新闻会上,主席和奥巴马总统首次达成了全球最大两个经济体之间的碳排放协议:中国承诺到2030年前停止增加二氧化碳排放,美国承诺到2025年减排26%。中国最新涌现的一批生态项目工程,成为此次履行碳减排承诺的排头兵,此次协议的达成同时为这些生态工程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融资模式。
国务院于2014年11月26日《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60号),要求建立健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机制。意见指出,要积极推广PPP模式,规范选择项目合作伙伴,引入社会资本,增强公共产品供给能力。意见还要求创新生态环保投资运营机制、鼓励社会资本投资运营基础设施工程、推进市政基础设施投资运营市场化和投资主体多元化。
中国最早的低碳城市规划机构——零碳中心,曾推出生态城规划——融资一体化解决方案,即通过基建PPP,碳交易收益和P2P资金综合化化解传统生态工程投资成本高、风险大的问题,如今,该融资方案已经在宜兴国家环科园等多个项目上试点。
2当前我国环保工程项目现状
2.1投资总量严重不足
从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中国环保工程项目的投资总量呈现稳定的上升趋势,但占GDP的比重仍然很小。据预测,“十一五”期间,我国环保投资需求在9000亿元左右,占同期GDP的1.1%~1.3%。主要原因如下:一是重视不够,当前环保工程项目并没有作为一个独立的支出科目出现在政府财政预算中,因此政府的环保投资很难得到保证。二是民间环保投资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很好的调动,环保工程因其特殊的正外部效应特点,使得私人资本不愿积极主动地介入该领域。
2.2投资结构不合理
我国环保工程投资的重点较为集中在工业污染防治领域,而对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环境管理部门建设、跨区域环境综合整治、中小企业污染防治方面等投资甚少。
2.3投资渠道单一
当前我国环保工程项目投融资主要依靠政府的财政拨款。虽然存在银行贷款、外资、国债等辅助融资渠道,但由于受到各种制约,大多已名存实亡。
2.4结论
因此,要解决环保工程投资的诸多问题,应当顺应当今世界环保投资市场化的潮流,创新投资机制,发展多元化投资主体。
3PPP融资模式简介
PPP融资模式(Public-Private-Partnership,PPP),即公私合营模式,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以特许权协议作为基础的一种伙伴式合作关系,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或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通常表现为建立社会竞争机制,在公用事业领域引入社会资本,将项目所有权和经营权交给社会投资者,政府发挥引导和监督作用,实现风险共担、收益共享。从而提高公共事业的服务质量和效率,最终使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
联合国培训研究院和美国PPP国家委员会对PPP的定义中指出:PPP涵盖了不同社会系统倡导者之间的合作方式,它介于外包和私有化之间,并结合了两者的特点。它能够充分利用私人资源进行设计、建设、投资、经营和维护公共基础设施,并提供相关服务以满足公共需求。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能够解决当地或区域的一些复杂问题,与其他融资模式相比有着不可替代的优越性。
4PPP融资模式在宜兴环科园环科新城生态项目上的应用
4.1项目简介
宜兴环科园环科新城生态项目是由被誉为“中国园林第一股”的北京东方园林股份有限公司在宜兴西郊建设的环科新城生态项目,环科新城规划和建设面积达15平方公里,与其相连的西氿南岸的10平方公里湿地,也将建成宜兴重要的生态景观。项目内容包括上述区域内道路、景观、园林、绿地、给水、雨水、污水管网、河道截污、水利疏浚、湿地的投资、规划、勘察、设计、建造、设备采购安装和移交等工作,项目总投资额约为20亿~50亿元,建设工期约5年。
4.2宜兴环科园环科新城生态项目PPP融资基本运作模式
该项目采用PPP模式之中的BLT模式(Build-Lease-Transfer,即建设—租赁—移交),即北京东方园林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引入的第三方公司与中国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管委会下属国有投资公司共同出资成立合资公司,合资公司由北京东方园林股份有限公司相对控股。项目资金构成如表1所示。
上述合资公司为项目的实施主体。北京东方园林股份有限公司作为项目的承揽方,具体承担项目的规划、勘察、设计、建造和设备采购安装、移交等工作。合资公司按单项工程分批建设、分批租赁给中国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管委会使用,租赁期内资产由合资公司持有,由中国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管委会负责进行管理、运营并支付租赁费。租赁期满后,北京东方园林股份有限公司将项目移交给中国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管委会。
4.3优势评价
4.3.1拥有国家政策支持
依前所述,作为生态项目工程,宜兴环科园环科新城生态项目不仅顺应当前国际趋势,该项目采用PPP模式,更是对国务院“建立健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机制”号召的积极响应。无疑将得到国家的支持与关注,也将因此受益。
4.3.2经济效益好
该项目在建设资金来源方面,采用金融合作的方式,通过引入第三方金融机构为合资公司融资;并将所得全部款项定向用于支付本项目的实施,“专款专用”的方式进一步保障了公司在资金回收上的安全性,并且能够有效地改善现金流状况。
4.3.3商业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PPP近年来已成为公共产品市场的新方向,该模式在完全推广后能够有效地缓解地方债务对公共产品需求的约束,并将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从事政府项目的企业的项目需求,提高投资收益率和工程回款的效率,从而使得从事政府工程项目的企业得以拥有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
4.4宜兴环科园环科新城生态项目引入PPP模式的建议
事实已经证明PPP模式在环保工程项目中的应用的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值得推广。然而,任何一种投融资模式都存在一些风险与问题。为了保障PPP模式在宜兴环科园环科新城生态项目上得以顺利进行,应当注意合理预测并应对潜在风险。
环保工程在建设中不确定因素较多,其中最大的风险来自投资总额大、回报周期长。北京东方园林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管委会签署的 《宜兴环科园环科新城生态项目合作框架协议书》中明确指出,项目建设工期为预估数,受征地拆迁进度等因素的影响,实际的开竣工时间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合作双方对潜在风险应尽可能地约定并预先制定好应对机制及措施,并使其贯彻整个项目的建设过程,如建立科学的建设管理模式等。
此外,由于环保工程所具有的公共性、地域性和对社会经济有重要影响的性质,政府部门必然会对项目加以监管,因此采取的监管措施有可能对项目的运行产生一定影响。项目有关人员在此方面也应积极应对。
5层次分析研究方法与融资方式的选择
5.1层次分析法简介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将与决策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该方法是美国运筹学家萨蒂教授提出的一种应用于多目标综合评价的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
5.2相关指标与评价模型的建立
首先建立环保工程项目融资模式评价指标体系表(见表2)。通过对评价指标进行专家打分,并计算权重,在此基础上计算综合得分,最终得出最佳融资模式。
对准则层及其指标层进行专家打分(见表3~表6),标度按重要程度从1~9递增,得到权重之后,对三种融资模式,即完全财政投资、完全市场投资、政府主导市场投资进行打分(评价指标为1~6分)。指标打分结果与对应权重值之积为该项指标的得分值,得出单项评价得分(见表7~表9)。进而计算出各种融资方式的综合评价得分(见表10)。
其中λmax=3.0055,CI=0.0028,RI=0.52,CR=0.0054< 0.1。通过一致性检验。经济效益、社会及环境效益、运营能力指标权重值分别为0.2974、0.5393、0.1633。同理,可分别确定各评价准则内部指标权重值,计算结果如下。
其中λmax=3.0247,CI=0.0124,RI=0.52,CR=0.0238< 0.1。通过一致性检验。融资能力、投资效益、融资成本指标权重值分别为0.6806、0.2014、0.1179。
其中λmax=3.0154,CI=0.0077,RI=0.52,CR=0.0148<0.1。通过一致性检验。对自然与生态环境的影响、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对社会环境的影响指标权重值分别为0.1223、0.3203、0.5573。
其中λmax=3.0471,CI=0.0236,RI=0.52,CR=0.0452<0.1。通过一致性检验。人力资源运营能力、生产资料运营能力、服务水平指标权重值分别为0.2515、0.5898、0.1589。
三种融资模式各项指标的打分情况与评分结果如下。
汇总各项指标的打分情况及评分值得到表10。
表10三种融资模式的比较分析
5.3结论
从上述评价结果可以看出,政府主导市场投资(4.0604)的综合融资效率最高,市场化投资(3.5904)次之,完全财政投资(1.7742)最弱。该评价结果反映了PPP融资模式在环保工程项目中的优越性。
6风险与应对措施
PPP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机制变革,影响深远,但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也将面临许多风险与难题,必须得到重视。
6.1过分依赖PPP模式解决地方政府债务压力
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赵晓表示,财政部推出PPP模式后,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很高,但一个误区也随之出现,即认为PPP模式是化解地方政府债务压力、解决融资难题的万灵药,大有一哄而上的趋势。由此伴随而来的是一批条件不达标,却依然使用PPP模式的项目。此外,还存在着项目因采用PPP模式而使得服务质量下降的现象。应对此问题的一个解决办法是提高公众参与度,同时发挥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增加PPP项目的透明度,把好项目质量关。
6.2局部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难平衡
学者贾康指出,在PPP模式中,应当统筹考虑双方风险,实现整体风险最小化的目标,但融资者更多的是考虑个人利益最大化,矛盾难以避免。PPP模式是以社会综合效益最大化为导向,合作双方过分追求局部利益是不应被允许的,因为这一模式涉及更多的公众利益。这就需要政府的灵活调控,在面对经济回报能力相对较弱的项目时,政府可以采用适当的激励措施,如保证最低经营收入、给予适当补贴等;但在遇到收益过高的情况时,政府也应当采取相应控制措施。
6.3政府定位难
PPP模式将市场机制引入公共服务领域,这必然对政府自身的定位有着较高的要求,政府既要平衡好与市场主体之间的关系,做到不“越位”也不“缺位”;同时要健全PPP模式的法规体系,保障项目顺利运行。这就要求从国家层面设立管理机构,创新各部门管理机制,对PPP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包括项目总体风险控制。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PPP模式管理体系,这方面的问题在未来还有赖于具备专业知识的人才解决。
7结论
综上所述,PPP模式以其显著的自身优势,成为当前中国环保工程融资方式革新的重要力量。然而,这一模式要想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维持其生命力,还需要政府的监管,体系的完善,机制的创新,以及相关人员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参考文献:
[1]杨文杰.基于PPP模式重庆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研究[D].重庆:重庆交通大学,2011.
[2]张磊磊,江帆.生态城市建设与城市投融资初探——以中新天津生态城为例[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9.
(一)科技项目立项审查不严格,重复立项多
作为项目实施的第一关,立项这一环节对科技项目来说十分重要,在我国目前的科技项目立项中,立项前的审查存在着许多问题。作为实践性的科研项目来说,立项审查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其可行性、可靠性的论证,往往一些项目负责人为了诸多利益目的,对立项缺乏全面合理的考察,为了立项而立项,为使项目设立而夸大项目实际效益,而就审查机构来说,审查标准设置的较低,审查评估缺乏科学性。很多科研单位,利用其每年可以申请到的财政资金,仅仅是在立项上凑数,充数,在立项审查上流于形式,自审自立,难于监督,真正做到立项合理、立项创新的科技项目少之又少,且由于高校等科研主力机构的内部评级问题的格式化,使得立项不慎重,盲目立项的问题十分突出。同时,由于我国目前尚未建立起有效的科技计划信息共享,许多项目“换汤不换药”,多头申报现象仍然存在,这也导致经费投入效益低下。
(二)科技项目研究效率低,监管环节薄弱
项目进行申请立项后,就进入了项目的研究开展阶段,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就导致一些项目负责人研究期不安心于科研研究,研究期结束后,无法提交项目预期成果,甚至出现挪用研究资金,虚假研究,学术抄袭现象的产生。特别是利用国家财政资金进行的科研项目问题尤为突出,在项目的承担实施者一方为国家,一方为个人、研究机构等科研组织、项目组时,国家难以采取有效的监督方法全程监督为数过广的项目资金申请者,没有建立合理的项目追踪、期中评估等动态的监督手段,大部分项目有的监督往往也是形式上的过场,没有建立有效的真正了解项目的检查组进行项目监督,以致项目产出与投入不成正比,产出效果不高。
(三)科技项目产学研结合不密切,成果转化率低
与国外大多有企业公司的研究机构进行科研项目不同,在我国实施承担科技项目研究的大多是科研院所、高校等专门的纯科研机构,这就导致了科研产出与生产实践的脱节。我国目前的科学研究大多陷入了一种只出不用的怪圈,很多科技项目立项后,研究出成果,提交一个项目报告,发表几篇论文就算完结了,没有人关心项目成果是否真正实施应用。这种怪相与我国的科技项目评价机制有很大关系,现有评价缺失成果转化评价,使得项目研究者往往不关心转化成果,只关心评价评奖,白白的使许多能产生良好生产效益的成果不得应用,使得科研项目的意义本末倒置,造成资源浪费。
(四)科技项目奖惩设置不明,竞争动力不足
科技项目的承担者往往是一个单位或是一个课题组,具体落实到研究组内的各个成员,科技项目取得研究成果后,得到的科技项目奖励不是归属于实施者个人,而是归属于项目承担单位,而当项目实施中出现问题时,又是对单位进行归责,对科技项目实施的具体个人来讲,其风险性与效益性都很小,这就使得一些研究者研究动力不足,缺乏尽责意识。
二、我国科技项目管理机制的完善
(一)加强科技项目审查,引入事前评估机制
科技项目管理机构在审查立项时,要综合考虑项目的研究进行价值,考察国内相关研究项目的立项情况,避免低水平重复立项现象的发生。引入事前评估机制,对项目的风险性、实施性、可行性进行评估,保证项目在立项上的新颖性和创新性。
(二)加强项目实施监督,提高研究实效科技项目立项后,为保证取得良好的项目效果,就要对科技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特别要加强对项目进行中的审查监督,形成内部监督机制,预防捏造数据和篡改实验结果的行为发生。监督不仅仅是短期的,形式化的,而应该是全方位的,有时效的监督。
(三)形成产学研结合链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现代科学项目的研究应着眼于科技成果的实施与产出活动中,要采取多方面措施促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以实现科技项目的真正意义。鼓励企业参与到科技项目的活动中,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相结合,积极研发采用新技术,在税收上对新技术企业予以优惠。把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一个重点。积极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
(四)建立合理项目评估机制,明确奖惩措施
有关科技管理机构在科研立项、科技成果的评审、鉴定、验收和奖励等活动中,应当本着对社会负责的科学态度,遵循客观、公正、准确的原则,如实反映其水平。对用不正当手段拔高或者贬低他人成果水平以及不认真负责、不实事求是、在评价活动及其结论中弄虚作假等行为,应当坚决制止。要按照对科技成果的创造性贡献大小,合理确定成果完成单位和完成人,未参加研究或者仅从事辅、服务性工作的单位和人员,不得以任何方式挤入排名顺序,侵占他人应得的权益。
三、结语
关键词:马列・科社学科 国家社科基金 立项数据 量化分析
中图分类号:A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0-019-03
引言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设立于1991年,是我国目前唯一的国家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项目基金。开设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以来,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整体学术水平的提高。目前,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共设有社会学、马列・科社学、政治学等23个学科类型,基本形成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青年项目、西部项目、后期资助项目、成果文库等七个立项资助类别。在国家社科基金的大力支持下,马克思列宁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学科(以下简称“马列・科社”)得到了蓬勃发展。本文通过对1994―2015年马列・科社学科国家基金立项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进而了解本学科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统计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本文使用的全部数据来源于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网站公布的1994―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对马列・科社学科的立项数据。在数据处理中,本研究基于2008个有效样本,首先将所有数据汇总,统计到Excel表格,然后对马列・科社学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立项时间、立项类型、区域分布、研究机构、科研人员、项目主持人、预期成果等信息进行全面的分析,意在揭示我国马列・科社学科发展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二、立项情况统计分析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公布的国家社科基金立项项目所涉及以下特征,即项目数量、项目类型、项目地域分布、项目主持人、研究机构、科研人员和项目成果类型七个立项情况,本文也将从这些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一)项目数量统计
经统计,1994―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对马列・科社学科共计资助立项2008项,从表1数据可以清晰地看到,1994―2015年马列・科社学科立项总数基本上保持增长的趋势,但是在1995、1997、2000、2003年四个年份呈现减少的趋势,而且个别年份差距较大,1995年仅资助13项,2012年开始大幅增加,增加幅度达到48项。
通过深入地分析数据,说明从1994年到2015年,本学科项目数量上基本保持稳定的增长,表明学者、大众对马列・科社学科的学习、研究、分析人数越来越多,也就突出地体现着对马列・科社学科的研究视角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和进行深入地探索。但需要注意的一点是,马列・科社学科立项数所占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比例总体上呈现下降的趋势,在1994―1995年、1998―1999年、2004年、2007―2009年、2012年、2014―2015年呈现增长的趋势,从中分析立项数目在减少的过程中1999年达到最高6.46%,2003年最低达到3.27%,其余年份基本上比较稳定,变化幅度不大。
(二)项目类型分析
马列・科社学科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包括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青年项目、西部项目、重大项目、后期资助项目、成果文库七种类型,至今为止,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只有2013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苏联解体的二十周年祭》这一项目,另外由于一些项目未标明项目类型,所以这两项未统计在内。
根据表1,我国马列・科社学科的立项项目主要为一般项目,其次为青年项目、西部项目、重点项目。马列・科社中一般项目共立项1146项,占本学科立项总数的57.04%,是马列・科社学科的主体立项项目。青年项目占本学科立项总数的19.86%,从1995年最少的2项增加到2014年最多的48项,增福为46,增速快于立项项目总数的增速,这也客观的说明国家大力重视和支持青年力量的培养,这也为今后国家社科项目立项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之后的西部项目设立于2004年,立项数占到项目总数的14.09%,立项数量超过了重点项目的立项数量,表明了这与国家政策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我国为了大力扶持和支援西部发展,因此从2003年开始进行西部计划。另外重点项目和重大项目立项数所占比例相对低,其中重点项目占到项目总数的6.87%,重大项目占到项目总数的0.89%,因为国家对这两大项目审核要求高、程序多。后期资助项目和成果文库两大项目均开设于2010年,所占项目总数的比重分别是0.89%、0.34%,这两大项目最终的成果形式是专著,对专业性要求较高,因此立项数量较少。从这一统计表中也可以清晰地反映出我国马列・科社学科的人才相对缺乏,研究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的力量相对薄弱。
(三)立项项目地域分布分析
表2统计的是国家社科基金马列・科社学科项目立项地区的分布情况,此表借以考察本学科在我国不同地区的发展状况。表2首先体现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数据研究的全面性,本表统计的是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国家社科基金马列・社科学科的立项数目以及占总项目数的百分比。此外,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的地区呈现集中性的特征,居首位的是北京,立项数目为326项,占总数的16.24%,从这一数据可以得出,北京在马列・科社这一学科的研究上处于领先的地位,北京在研究能力和研究水平方面是全国的核心地区,同时,北京的科研院所、高校、军队以及中央机关的机构的数量和水平是支持本地区发展的重要力量。此外,湖北、江苏、河南、湖南、山东、陕西的立项数在80项以上,是项目贡献的重要地区。然而,项目数较少的几个地区分别是、海南、青海、宁夏、内蒙古和山西,这六个地区共立项73项,占总项目数的3.64%,不难发现这些地区经济和教育发展水平较低,因此科研能力相对薄弱。
(四)项目主持人所属单位系统分析
国家社科基金立项主要隶属于以下五大系统,分别是高校、党校、社科院、机关、军队体系,通过表3统计可以发现,在马列・科社学科的研究领域中,我国各省市的高校科研人才云集,高校科研人员是研究的主要力量,研究的专业性和规范性强,是研究重要课题的主力军;同时,在党校系统中,马列・科社学科的立项项目也起着重大的作用,这与马列・科社学科的学科性质有关,我国大力倡导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思想意识层面弘扬主旋律,奠定主基调;相对来说,术业有专攻,军队系统的立项数目较少。
(五)项目数较多的研究机构及科研人员分析
表4统计的是1994―2015年马列・科社学科立项总数在10项以上,包括10项的研究机构的信息,此表从微观上可以系统地把握出本学科在国家基金立项上的具体系统的集中性,有助于国家在资金,政策方面给予科研院所集中支持。
首先,从本表列出的数据中,共有36个机构立项数目超过10项,共立项674项,主要是高校、党校和社科院。立项数目具有明显的隶属系统集中性,立项数目最多的是中央党校,为74项,占到总数的11%,是本学科研究的强力军,这与国家政策紧密相关,另外,其他党校共立项188项,占到总数的27.89%;排名第二位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立项42项,占到总数的6.23%,中国社科院在马列・科社学科的研究中无论是专业性还是深度性方面一直是佼佼者;从本表中看到我国的大多高校也是项目产出的主要贡献者,共有26所高等院校立项434项,占到总数的64.39%。同时,本表反映出明显的地域集中性,这与表2统计的信息相一致,立项研究机构主要集中在北京、湖北两个省市,表明这两个地区的研究实力整体较强。
其次,高校立项分布又呈现明显的阶梯性,第一梯队为:华中师范大学立项34项、中国人民大学立项32项、山东大学立项27项、东北师范大学立项24项、武汉大学立项22项,共立项139项;第二梯队为:南开大学、福建师范大学、郑州大学、湖北大学立项18项、复旦大学立项17项,南京师范大学立项16项、苏州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中山大学立项15项,共立项150项;第三梯队为:清华大学、吉林大学共立项14项、北京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湘潭大学、贵州师范大学立项13项、河南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立项12项、南京大学立项11项、河海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新疆师范大学立项10项,共立项145项。高校主要体现出明显的专业性,主要是集中在全国各省份的综合性大学和师范类大学的学院、政治学院,表明了这些马列・科社学科专业强校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中占有明显优势。
通过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所有的高校、军队、党校、党政机关以及其他机构的项目主持人信息进行统计,发现马列・科社学科研究人员的立项数主要在2项以下,3项的科研人员有15名,4项以上主要集中在7位研究者,这些科研人员是本学科领域的核心领军人物,对学科建设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其中立项数目最多的是华中师范大学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的聂运麟共立项5项,其中有两项为重点项目,客观上反映了华中师范大学在本学科的研究成果上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紧随其后的六位学者平均立项为4项,主要以一般项目居多,不难发现,他们大多研究的时间跨度较大,周期较长,而且研究领域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以山东大学的王韵兴学者为例,主要研究理论的实际运用,他所研究的四项项目中,有一项青年项目、一项重点项目,因此,也在本学科的研究深度和高度上有着突出的体现。
(六)项目成果预期分析
在项目申报、立项的程序中立项项目的预期成果形式是项目定性的重要影响因素,是选择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式的起点,在某些方面,预期成果的选择是项目研究成果成败的关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预期成果形式多样主要以专著、研究报告、论文集为主,还有译注、工具书、光盘等形式,但是因具体学科的性质会有一定的形式成果。在马列・科社学科中,主要以专著、研究报告、研报、论文集单一项的形式立项,共680项,占到总数的97%,以专著+、论文集+等两种形式立项的共21项,占到总数的3%。
在这些成果中,专著立项占到总数的80.31%,当然这与不同的项目类型的要求有关。同时,马列・科社学科的专业性质决定着成果的形式,本学科主要研究基础理论及其在某些领域及角度的理论运用,适合科研人员进行高、深程度的探索。另外,由于本学科的特殊性,没有译注、工具书、光盘等成果形式,因此,今后可以在成果形式上进行多样化创新,不断推进项目的深入探究。
三、小结
(一)研究现状概况
本文主要以马列・科社学科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和形式为研究对象,运用统计学的基本方法,对我国1994―2015年间的马列・科社学科立项项目进行多角度、多方面的分析,希望能够基本上把握本学科发展的脉络和趋势。在22年间本学科取得了重大的发展,立项总数为2008项,项目类型多样主要以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为主,青年科研力量已经成为本学科研究的中坚力量,反映出国家对新力量的重视与培养,项目的地域分布以及项目负责人的所属单位、系统分布呈现集中性,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科教文事业发展快的省市高校,项目的预期成果形式多样,有专著、研究报告、译著等,并且西部地区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有较快的发展,新疆、贵州等地的学科建设水平取得了提高。
(二)研究思路大致相似亟待新角度
马列・科社学科国家社科基金立项的项目在研究思路和方法上主要是集中在立项项目的总数、立项类型、立项地域分布、项目主持人所属单位系统分布、立项研究机构及其研究人员分布、项目主持人和项目预期成果这八个角度进行统计分析,整体的研究思路基本相似。在最终的研究结果中则体现出立项项目存在地域、单位,所属系统等方面的不均衡现象、集中性现象,进一步推导出本学科研究建设的热点地区以及薄弱地区,面对不均衡现象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如项目负责人单位集中在发达地区,因而提出要对相对薄弱地区如云南、等地进行政策倾斜,这样的研究思路是理论的一般延伸,这也会造成对同一立项数据的重复研究,这需要科研人员以及学者进行研究思路的新创造。
(三)加快形成学科研究的集聚效应
马列・科社学科具有自身发展的特色,理论性、专业性强,因此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不难发现,本学科应发展特色研究领域,加快形成学科研究的聚集效应,带领整个学科的向前发展。在表2、3、4信息统计的基础上,可以得出,通过进行不同单位机构、不同地域的联合,以高等院校、社科院为研究的主阵地,以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地区为主要的带头地区,进行优势互补,拓宽本学科研究的视角和深度。另外,科研人员可以借助跨学科的理论视野,不断深化相关理论内涵,整合本学科的领军人才和资源,在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研究途径等方面进行突破,为我国国家社科基金人文社科领域提供前瞻指导。
参考文献:
[1] 徐俊,风笑天.近十年来中国社会学研究进展――基于国家社科基金立项的统计分析[J].北京社会科学,2014(9)
[2] 张永汀.国家社科基金视角下我国政治学科研究状况分析――基于1993-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数据的量化分析[J].理论与改革,2013(3)
[3] 黄华伟.基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科学社会主义学科发展状况[J].科学学研究,2011(10)
[4] 覃正爱,赵亮,余倩.国家社科基金推动马列・科社学科蓬勃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09.11
[5] 鲍振东.落实“两个巩固”推进社科工作[N].辽宁日报,2013.11.19
[6] 姜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统计分析――以社会学为例[J].西南名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2)
(作者单位:山西农业大学 山西太谷 030801)
论文摘要: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和数理统计等方法,通过对1997年一2008年国家社科基金体育学研究项目资助立项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体育学作为新兴的单列学科日益受到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的青睐;国家社科基金对体育学资助项目数量与资助经费逐年递增;每年申报数量不断增加,申报内容遍及体育学科整个领域,申报单位遍布地域范围逐步扩大;每年立项课题研究内容紧扣时代主题,围绕体育发展的实际问题;体育学立项研究为加速我国体育学科发展提供了重要理论参考,为北京奥运会的圆满胜利召开提供了科学依据与有力保障。
一、关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是我国最高级别的社科类研究项目,代表着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方向和水平,对于推动地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能力层次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努力争取承担更多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力争多出一流成果和优秀人才,对于加强本地区、本单位的社科队伍建设和学科建设,更好地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19%年体育学被列为国家一级学科,科研成果日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1997年首次设立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体育学科类,并资助了一批有关课题的研究项目,之后每年均有立项课题,这无疑对提高我国体育社会学科的研究水平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为了全面分析历年国家社科基金体育学科立项的具体情况,发现社科基金体育学立项的一些规律以及存在的问题,作者对历年来国家社科基金体育学项目进行了深人统计分析与研究,以其为繁荣体育科学研究,促进国家社科基金体育学项目发展提供参考。
国家社科基金的设立,是为了鼓励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潜心研究,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国家社科基金工作对巩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等具有十分独特的重要作用。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能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有重要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一些优秀的专家学者,正是通过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而发挥着非常重要的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国家社科基金设立初期仅有一类项目,即年度项目(包括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青年项目和自筹项目),现在已扩大为五类项目,增设了重大招标项目、特别委托项目、西部项目和后期资助项目。其中重大招标项目主要资助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课题;特别委托项目主要以委托的方式资助党和政府决策部门急需研究的重要课题;西部项目则是为了配合中央西部大开发的方针,繁荣发展西部哲学社会科学,稳定西部哲学社会科学的队伍,重点资助民族、宗教、区域经济发展、濒危文化抢救、边疆稳定、对外开放等方面的课题;后期资助项目是资助已完成了80%以上的优秀成果,资助其尚未完成部分的科研及出版。包含有马列社科、党史党建、哲学、经济学、统计学、政治学、法学、国际问题研究、社会学、人口学、民族问题研究、宗教学、中国历史、世界历史、考古学、中国文学、外国文学、语言学、新闻学、图书·情报与文献、体育学21个一级学科。其中经济学科由于范围太大,将其分割为经济理论和应用经济学两类独立的学科,另将教育学科、艺术学科和军事学科设为单列学科。
二、历年国家社科基金资助体育学项目情况
(一)年度立项数量分析
1996年7月,经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体育学被正式列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的一级学科。体育学作为26个学科之一,从当年起,开始纳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的范畴。自1997年开始至2008年的12年间,体育学共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2500余万元,立项392项。作为最年轻的学科,短短的12年间立项发展速度之快,足见国家和社会对体育事业发展的高度重视。从体育学被列入国家社科基金以来,体育学立项数量总体趋势呈现增长,由1997年的20项增加到2008年的65项;在所有立项中一般项目数量最大,12年间一共立项270项,占整个立项数目的68.9%,青年项目立项69项,重点项目17项,自筹项目2项。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党和国家政府日益重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体育学有4项作为国家重大社科基金招标项目。自从2004年设立西部项目以来,体育学已经获得30项资助,足见体育学研究在服务西部,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
作为我国最高级别的社科研究项目,体育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反映了体育学研究的发展趋势。依据图1可知,国家社科基金体育学立项课题在过去12年间共立项392项,平均每年立项32.7项。从变化曲线走势可以看出,十多年间立项数目呈总体上升趋势,但并不是呈现直线状态,表现出高低起伏的曲线形。观察该变化曲线规律得出,1997年一2008年的12年间国家社科基金体育学立项数目规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仔细观察发现这三个时期分别以4年为一个单位。第1个时期为起伏期,1997—2000年的4年间国家社科基金体育学立项数目63项,平均每年立项15.75项,低于整个年平均立项数,这4年里立项数出现直线下滑状态,由1997年的20项下滑到1999年的10项,幸好在2000年上升到19项,但仍然低于1997年的20项,说明在体育学刚被设立成国家社科基金的初期体育科学研究工作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形成与其他社会科学齐头并进的态势。第2个时期是平稳发展期,从2001年一2004年间,这期间立项数目处于平稳状态,由2001年的31项变为2004年的34项,这期间出现一次低谷,2003年立项数只有29项。第3个时期是直线上升期,由2005年的44项升到2008年65项,期间获得3项重大招标项目,27项西部项目的资助,可见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为体育事业的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北京奥运会的胜利召开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国家的宝贵遗产。
(二)立项课题研究内容分析
1992年,体育学被列为国家一级学科,成为58个一级学科之一。1997年,体育学科被单独列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范围,这一决定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体育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卢元镇先生主编的《体育人文社会科学概论高级教程》一书,将体育人文社会学科分为体育人文学科和体育社会学科两大类,每一类又包括有几门具体的学科领域。根据每年立项项目的名称进行具体学科领域的分类,从题目的问题反映对所资助项目进行学科分类,这也是很多学科常用的一种划分方法。在进行分类统计时将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划归于体育人类学研究的范畴。依据表2可见,在1997—2008年之间,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的体育学立项课题研究内容上主要集中在体育管理学与体育社会学两个学科,其中体育管理学共立项95项,位居首位,占整个立项数的24.2 %;体育社会学共立项92项,位列次席,占整个立项数的23.5 %。这充分说明这两个学科在体育发展过程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我国体育事业的飞速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立项数位列三到五位的分别是体育经济学、体育哲学和学校体育学,这三门共立项110项,占整个立项数的28.1 %,说明体育的经济效益、体育哲学与体育教育问题受到高度重视,成为体育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依据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划分,在整个立项课题中体育人文学科共立项103项,占整个立项数的26.3 % ;体育社会学科立项289项,占整个立项数的73.7 %,这充分说明国家社科基金更加青睐于体育社会学研究,表明我国体育发展的现实问题与社会发展环境侧重所在。随着科学研究的深人与扩大化,体育学研究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研究越来越多,如体育旅游、体育传播、体育新闻等等,交叉学科研究的逐步深人为体育学科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更加丰富了体育学研究的内容,提升了体育学科的社会影响与学科地位。
(三)项目所属单位与地区分布
1.项目地区分布
在国家社科基金体育学立项课题地区分布情况中(见表3),北京、广东、上海位列前三位,共获得立项课题141项,占整个立项数的36.0 %;其次是湖北、四川、辽宁和湖南。迄今为止海南还没有获得项目资助,西部地区获得资助得予以西部项目的设立促进了地区之间科学研究的平衡,更大地为西部地区建设服务。从整个获得资助的地区分布来看,每年获得资助的省份区域平衡,逐渐扩大,在项目立项的地区分布上更加区域均等化和平衡化,促进了体育科学研究的地区均等化发展。
2.项目所属单位分布
历年来国家社科基金体育学课题立项都是以体育院校、综合性院校、师范院校和体育机关为核心研究机构。从项目主持人所属单位系分布来看(见表4),体育院校位居首位,共获得立项课题163项,占整个立项数的41.6%,这与我国体育院校研究队伍的整体素质、研究资源及水平都占较大优势密切相关。综合性院校位居第2,立项数是104,占整个立项数的26.5 %;师范院校获得立项87项,体育机关获得立项32项。从总体发展趋势来看,体育机关的立项比例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而随着国家社科基金资助
力度的逐年增加,体育院校保持平稳发展,综合性院校和师范院校的立项比例在大幅度上升。
(四)结题成果形式分析
国家社科基金规划的研究成果形式有专著、译著、论文(集)、研究报告、工具书和电脑软件等。从1997—2008年的12年间,国家社科基金体育学立项课题的结题成果形式主要以研究报告、论文(集)和专著三种形式(见图2)。研究报告是结题采用率最高的形式,共有282项,占整个成果形式的47.6%采用论文(集)形式的有169项,占整个成果形式的28.5%采用专著形式的有141项。可见研究报告是体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广泛采用的结题成果形式,表明研究报告能够及时、快捷地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社会经济效益,能够直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论文(集)是科研工作过程中研究成果的阶段性成果形式汇集而成,这种成果形式形象而有逻辑层次,能够准确表达科研工作所取得的各个阶段成果,能够推进科研工作的进程,为圆满完成研究任务提供指引;而专著则在研究理论深度和研究全面性方面要求较高,一般适用于基础理论研究领域,这对研究者科研水平和理论积蓄以及研究的深人与全面性是一个科学有力的呈现。
(五)研究时间分析
课题研究时间的长短直接关系到课题成果转为社会生产力,为社会建设服务的时间。通过对12年间体育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时间的统计显示,96.5%的立项课题所计划完成时间确定在立项年之后的1—2年。仔细观察科研发现,研究时间的长短与研究内容、结题成果形式有直接关系,一般采用研究报告结题的课题研究时间为1年;采用研究报告和论文(集)相结合的形式研究时间为2年;以专著和研究报告结题的研究时间大于2年。然而,体育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不能按期完成的现象却十分严重,以2000年立项的19项课题为例,在对其立项3年(2003年10月)后的结项情况进行分析发现,至少有58%的课题没有按期完成,多数延长了1.5一2年。2005年10月,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公布了体育学最新结项的10项课题,统计分析可知,这10项课题平均拖期23.3个月,足以反映出课题结项拖期的严重程度
三、结语
[关键词]社会学科 国家社科基金 立项 发展状况
[中图分类号][C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4-0082-02
哲学社会科学自“八五”规划发展到“十二五”规划,各学科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社会学在经历了较为曲折的发展历程后,与1979年得到恢复与重建,在老一辈社会学家及学者的共同努力下,社会学得到了蓬勃发展,并逐步走向成熟。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家社科基金代表了人文社科的发展水平及发展方向,而社会学科研究发展在其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拟对1994―2015年我国社会学学科发展状况进行立项情况统计与分析,从而进一步了解社会学的研究现状及研究规律,把握该学科的发展状况。
一、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我国自1991年6月起,设立了社会科学基金,由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负责国家社科基金管理工作。本文以1994―2015近二十二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作为研究总体,充分反映其发展状况及最新进展。鉴于重大项目和后期资助项目社会学立项较少(重大项目13项,后期资助项目21项),中华学术外译项目以及成果文库基本没有,为便于统计分析,本文研究将不考虑这四大类。在2400个有效样本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在数据处理中,首先对各年度国家社科基金社会学立项名单进行汇总,简单整理,然后对社会学的立项项目及其相关变量进行统计分析,从而了解社会学的研究议题及其进展情况。
二、基本立项情况统计分析
(一)年度立项分布情况
统计发现,自1994―2015的22年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对社会学科资助立项共计2400,平均每年资助立项109项,但具体年份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如1995年资助立项数仅有6项,而在2014年立项数则达到264项。整体来看,1994―2015社会学科立项项目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94―2003,这十年间社会学立项项目处于不断变化中,甚至还出现了负增长现象,如1996年社会学立项项目数为71项,其后的七年则呈现出逐年减少的趋势;第二阶段是2004―2015,2004年社会学立项数恢复到1996年的水平,而后呈逐年递增态势,从2004年的72项增加到2015年的256项。
过去22年间,社会学的立项数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其所占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总数比例相对稳定,徘徊在5%左右,位列各学科立项的前几名,其在1996年和2005年分别达到6.80%、6.76%,表明社会学在各学科立项研究中相对而言有一定的l展优势。影响社会学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首先与社会学研究人员的知识水平、科研能力有关;其次与社会学定性、定量的研究方法密不可分。
(二)立项类别分布情况
根据数据,我国社会学的立项项目主要集中在四大类型中,分别为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青年项目以及西部项目。其中一般项目占比达到51.08%,所占的比例最高,立项数1226项,其后是青年项目,立项数744,占比达到立项总数的31%,西部项目是2004年,国家为了支持、促进西部哲学、社会学的发展而单独设立的资助项目,数据显示自2004年起,国家对西部地区社会学的资助项目数逐年递增,占比达到11.08%,显示出国家对西部地区哲学发展的重视。但是,重点项目所占社会学立项总数的比例仅有6.83%,立项数164,虽然重点项目标准较高,但也可以反映出,我们社会学科科研人员对社会学重点项目的承担能力有所欠缺。
(三)立项地区分布情况
22年来社会学科获得过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的省份共有31个省,包含了所有的省市自治区(港澳台除外),在近22年国家社科基金社会学立项数中,北京、上海、江苏、湖北、浙江居于前五,合计社会学立项数占总项目数的41.19%,说明社会学立项集中分布在全国少数的几个科研强省。北京作为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具备及时了解前沿信息和科研动态的先天条件,立项数达到370,占比15.42%,而且北京高校众多,人才济济,因此成为国家社科基金社会学研究项目申报立项的主要来源地。然而,社会学研究与立项数在各省市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几乎所有的沿海发达省份立项数都位居前列,中西部地区的社会学立项则较少,如山西社会学立项数仅13项,说明社会学立项数与该省的经济发展水平、对社科基金项目的承担能力是密不可分的。而作为中西部省份的云南、重庆能够跻身于前十,其科研水平值得肯定。笔者认为在今后研究发展中不平衡性的问题应该引起相关机构的重视。
(四)立项的机构、单位分布情况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主要隶属于高校、党校、社会科学院、党政机关以及军队等五大机构系统。统计发现,高校社会学的立项数最高,共1858项,占77.42%,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对社会学研究而言,高校研究队伍综合素质较高,研究资源丰富且高校人员科研水平较高。社科院对于社会学研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表1,社科院系统立项数341项,占比14.21%,其中以中国社科院和上海社科院为代表。而党校、党政机关、军队及其他系统总共立项201项,占8.38%。可以看出,在我国社会学研究领域中,高等院校以及社科院作为科研人才云集的地方,承担了大多数社会学领域研究的课题和重点项目。
(五)立项的单位分布情况
经数据统计发现,1994―2015我国社会学立项有较多单位获得资助,由于2400个样本数据较多,在此只分析社会学科资助项目立项数达到20项以上的机构。共有23家立项总数达到20项以上(含20项)的科研机构。23家单位分别属于社科院和高校两大系统,共立项数740项,占总立项数的30.83%,可以看出社会学立项相对比较集中。在社科院系统中,中国社会科学院立项69项,上海社会科学院和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分别立项24项,位列前三甲,合计占社科院系统341项的34.31%,彰显了较强的研究水平和科研生产力。在高校系统中,中国人民大学以56个立项数的成绩占据榜首,北京大学立项52项、南京大学立项47项、南开大学立项40项、中山大学立项38项紧随其后,在前23名的科研机构中普通高校共有20家,共立项623项,占高校系统总立项数的33.53%,说明在社会学项目立项单位分布方面,高校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尤其是社会学专业传统强校在国家社科基金立项中占有明显优势。
(六)项目主持人情况统计分析
项目主持人是技术比较权威的,主持项目整个工作的人,负责协调整个项目的工作,发挥着领军人物的作用。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主持项目数2项的研究者占大多数,3项的相对较少。而根据统计结果,这22年间,只有陆益龙、傅广宛、刘少杰、乐国安、方文、何明升、风笑天、王耀以及胡荣等9位研究者主持社会学立项数达到4项的,而这9位主持人都为正高级职称,他们所主持的这些项目涵w了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及青年项目三大类别,研究议题主要围绕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现实问题、西方社会学理论的最新发展、社会阶层研究以及社会网络和社会资本研究,呈现多元化趋势。在22年的社会学年度立项中,仅有吴忠民一位学者主持社会学项目数达到5项,在社会学研究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由此可得出,对社会学的项目主持人无论是科研能力,还是本身的学术水平,其要求都相对较高。
(七)项目预期成果形式分析
社科基金项目的预期成果形式可以选择单一成果形式或两种成果形式,预期成果形式对项目立项的成功几率有着一定的影响,数据显示,在所有的成果形式中,以专著作为主要结项形式的占到47.65%,以研究报告为主的占40.53%。而以论文+研究报告、专著+研究报告等为主要结项形式的总数仅为63项,占总比为7.23%,可见专著和研究报告是国家社科基金社会学科的主要成果形式。相比而言,以译著和论文集为成果形式的项目仅有35项,占比分别为0.23%、3.79%。由此分析,社会学项目在成果形式上的多元化有待提升。
三、结语
综合以上多方面分析可以发现,社会学这样一个拥有多重范式的学科,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以及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正日益趋向成熟和规范,但是事物的发展总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中国社会学的发展也同样面临着诸多研究困境。笔者认为在未来社会学的发展中,一方面,重视对科研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对核心主持人的培养;另一方面,现在是网络时代,应完善网络信息安全机制,打破 “信息壁垒”,加强各地区的科研交流,加快实现科学数据共享,从而希望以此增强科研弱省的科研水平。
【参考文献】
[1]常安.从国家社科基金立项项目看法学研究状况[J].现代法学,2006(03).
[2]王永斌.知识社会学视域中的教育知识生产[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6).
[3]郑杭生.新时期以来中国社会学发展的回顾与反思[J].江西社会科学,2005(08).
[4]周晓虹.中国社会学研究概况(2005―2006)――基于CSSCI数据的一种分析[J].社会科学研究 2009(04).
Analysis on the Last Twenty-Two Years’ Status of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in China
――Based on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National Social Science Fund Project in 1994-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