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4 16:00:46
序论:在您撰写财政档案管理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会计档案亦是企业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始终受到国家财政与档案主管机关重视:1984年,财政部和国家档案局联合下发《会计档案管理办法》;1998年8月,财政部、国家档案局针对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经济和会计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及原会计档案管理规定中不适应经济发展和会计改革要求的问题,重新修订了《会计档案管理办法》;1999年颁布的《会计法》。国家一系列法律法规不仅为会计档案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同时表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程中,加强会计档案管理,对于贯彻执行《会计法》,提高会计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为加强我国会计档案的科学管理,《会计法》原则规定了会计档案的范围、保管、销毁等问题,从而将会计档案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会计档案管理是一项技术性、政策性都很强的工作,为此,《会计法》授权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对会计档案的立卷、归档、保管、调阅和销毁,以及单位变更后的会计档案管理等问题作出了更加明确的规定。
各种法规颁布以来,我集团坚持把会计档案管理作为企业档案工作的重要内容,先后制定了《会计档案管理暂行规定》、《会计档案整理标准》等制度标准,推行了会计档案集中统一管理,集团公司主要生产、辅助单位的会计档案纷纷移交档案部门保管,提高了会计档案规范化管理水平。1999年,根据国家颁布的《会计法》,结合我集团实际情况,档案主管部门会同财务部门重新修订了我集团《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加大了会计档案管理力度,进一步提高了我集团会计档案工作的管理水平。具体体现在以下诸方面:
一、对交由档案部门管理的会计档案进行了系统整理、排列、编目,有的档案室还引进计算机管理模式,形成了比较好的管理基础,为及时、快捷查阅创造了条件。
二、会计档案移交档案部门管理,减轻了会计人员负担。确保了会计核算材料的安全质量。
三、对会计档案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符合档案法规要求,使企业档案更加齐全完整。
四、由于会计档案借阅实行严格的审批手续,使查阅利用控制在允许范围,有效保护了企业秘密。
五、会计档案管理规范化,促进了会计档案作用发挥。据统计,近年来会计档案为我集团内部审计、清产核资、追收欠款、解决经济纠纷、维护合法权益提供了依据和参考。取得明显成效与经济效益。
六、集团公司实施会计电算化后,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了相应的实施细则,对会计档案存档手续、保证备份数据的安全:打印输出的凭证、帐册、报表等书面形式的会计档案管理:对随计算机配置而来的操作系统、各类应用程序软件以及购买的商品化会计核算系统软件和以上软件的备份磁盘,均作为会计档案保管;同时对备份磁盘会计档案出借的管理及对伪造、非法涂改变更、故意毁坏数据文件、帐册、备份磁盘等的行为的处置都做了详细的规定,通过一系列可操作性的规定,不仅完善了内控制度也保证了会计档案完好。
纵观我集团会计档案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少数单位的会计档案未能按法规要求管理。《会计法》规定“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在会计年度终了后,可暂由会计机构保管一年,期满之后,应当移交本单位档案机构统一保管”。截止目前,我集团少数辅助单位或“三产”企业仍存在着会计部门自行保管会计档案现象。
(二)部分超过保管期限的会计档案不能及时鉴定销毁。《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保管期限已满的会计档案除未结清债权债务的原始凭证和涉及其他未了事项的原始凭证不得销毁外,可以按照报批程序销毁。由于很多应销毁会计档案不能正常销毁,加大了档案部门工作量,并影响档案库房、装具合理使用。
(三)会计电算化给会计档案管理带来的新问题亟待解决。伴随会计电算化技术的普遍应用,与之俱来的会计电算化所形成会计核算材料的归档、保管、利用问题,档案部门目前尚无较为明确的管理规定与标准,还有待研究探讨。
为深入贯彻落实《会计法》,加强会计档案管理,笔者建议如下:
一、提高认识,把会计档案管理作为贯彻《会计法》的一项内容来抓。会计档案管理是会计工作组成部分,直接关乎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有关方面应把会计档案管理作为贯彻《会计法》的具体内容,为规范有序的会计工作夯实基础。
1.相关领导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还有相当一大部分领导对于乡镇财政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直接导致对此项工作的不重视。表现为财政档案管理工作相关的人员配置、硬件投入严重不足,致使乡镇财政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低下,缺乏规范性,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手段无力或无法实施。
2.财政档案管理专业队伍不强
调查表明,乡镇财政部门专职档案管理人员数量严重不足,档案管理专业技能普遍不高。大部分乡镇财政档案管理人员多为兼职,或者由年龄偏大、退居二线的老同事担任,这些人员普遍存在没时间、精力和能力学习研究规范管理和操作技能的现场,管理水平和效率低下。
3.硬件投入无法满足管理需要
由于领导重视程度的差异导致标准化建设硬件建设的差异。相当一部分乡镇财政所没有单设档案室,或者档案室面积不达标,甚至存在没有单设档案柜使财政档案和其他文件混放的现象,防火、防盗、防虫、防腐、温湿度控制等物品更是投入不足,规范管理失去硬件支持。
4.财政档案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财政档案管理同样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管理法》等一些针对于档案管理的法规和管理制度,但是作为特殊类型的档案管理还应该制定符合行业特点、具体的规范管理规章,包括操作规章和考核管理细则等并应严格遵照执行,而当前被忽视的恰恰是这些规章的制定。
二、规范和加强乡镇财政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建议
1.强化认识,引起重视,营造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乡镇领导对财政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决定了规范化管理的程度。财政档案参与管理人要不断向主管领导反映规范管理的重要性;上级财政部门和档案专门机关也要不断强化基层领导对此项工作的重视,要求必须当成一项政治任务抓好落实;乡镇相关领导也要主动加强对财政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意义的认知,工作上多过问,经济上多投入,人员上多支持,感情上多倾注,通过以身作则来带动周围干部群众对财政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档案管理员要积极做好本职工作,提高财政档案管理质量,加强研究,不断创新,遇到问题向主管领导常请示,勤汇报,需要向上争取和解决的问题及时申请支援和帮助,以此形成良好的齐抓共管新局面。
2.配齐人员,加强培养,打造过硬的专业人员队伍
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是乡镇财政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保证和必备资源。为提高乡镇财政档案管理工作的整体效率,乡镇对于财政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在人员数量上配齐,人员素质上配强,人员管理上规范,人员待遇上倾斜,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过硬、安心工作、善于创新的乡镇财政档案管理人员队伍,保证乡镇财政档案管理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轨道。要配齐配强专职档案管理人员,逐步实现年轻化、专业化。要通过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他们适应现代管理需要的技能和本领,不仅要牢牢掌握传统归档管理规程,更要主动适应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在评优奖励上要多向一线倾斜。
3.加大投入,配齐设施,满足档案管理的硬件需要
乡镇政府对于财政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还要体现在标准化建设上。要加大投入力度,对于财政档案管理工作在部门财政预算中要有所体现和侧重。要保证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有独立的工作环境(装订和查阅),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按照大于等于标准面积的规格设置专用的档案室,对于档案室的其他硬件如防火、防盗、防尘、温度、湿度、防虫、防腐等必须的投入要按照标准要求配齐配全,同时对于信息化网络管理软件、打印、复印、装订、扫描、拍照等必须的计算机、互联网络、扫描仪、复印机、照相机等硬件也要加大投入,保证日常财政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要作出一定预算,用于软件的更新和硬件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和升级换代。
4.完善制度,强化监督,保证规范管理的有效落实
财政监督档案涉及的内容比较多,既有财政收支管理,也有会计工作监督;既有金融市场监督,也有国有资产管理;既有行政管理工作,也有党务建设工作。这方方面面的工作就构成了财政监督档案体系的架构。财政监督档案建设就是要服务于财政监督工作的开展,体现出监督工作特点,重点围绕财务、金融、会计监督等工作建立健全业务档案,同时兼顾党务、政务等方面档案的建设,形成一个比较科学、全面、系统的财政监督档案体系。
2.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进度。
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不仅给财政监督档案管理部门和财政监督档案信息用户带来许多便利,也给档案工作发展带来新的契机。网络,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缩短了人与信息的距离。在财政监督档案信息化管理中,首先,计算机要有合理的硬件配置,这样就可以充分考虑到本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现时规模与发展前景和设备的适应情况、扩充能力、兼容性以及联网能力。其次,要选择合适的管理软件,使其能够严格按照档案信息管理自动化技术数据规范要求和标准。再次,要加强财政监督档案数据库建设,一方面,档案人员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档案信息的快捷传输、有效反馈、提供利用、资源共享;另一方面,财政监督档案数据库的建立可以极大地提高财政监督档案信息的查全率和查准率。
3.提高档案信息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为财政部门各方面工作提供档案的利用服务,是财政部门档案工作的方向,也是档案工作目的的体现。因此,要转变观念、拓宽思路,多角度、多途径开展档案利用服务工作。档案工作者应做到“掌握”、“熟悉”、“主动”,即掌握单位的工作动向、熟悉档案的基本内容、主动为各项工作服务。要充分利用财政监督业务档案资源,努力提高档案利用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4.提高档案管理人员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首先,努力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政治思想素质。作为从事财政监督档案管理工作的档案工作者,要具备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做到爱岗敬业、不断进取、不断创新,并在这个基础上不断地学习和进步,从服从服务于财政工作的大局出发,认真履行档案工作者所肩负的工作职责,讲政治、讲大局、讲服务,在思想和政治上提高自己,为财政监督工作发展和进步做出新的贡献。其次,努力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档案管理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档案工作者要想把工作做好并取得一定的成绩,要掌握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只有如此,才能在工作中轻车熟路、游刃有余。同时,档案管理人员应了解和掌握财政监督档案的具体情况和基本内容,精通财政监督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统计等业务工作,并具有良好的学习新知识、接受新技能的能力,不断地更新自己、提高自己,以便应对面临的新挑战。再次,努力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水平。
关键词:财政档案;档案管理;新时期
概述
财政投资评审是指由各级财政部门根据相关规定,对融资建设项目与财政性投资,进行工程预(结)算、概算、竣工财务决算等一系列与实施评价审查相关的工作。财政投资评审档案(以下简称“评审档案”)则是指在财政投资评审工作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视音频等原始记录。做好财政投资评审档案管理工作对规范财政投资评审工作,保障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准确、客观、公正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新时代评审档案管理工作要坚持全生命周期理念,把握评审档案的规律和特点,从评审档案的收集、归档、保管和利用全环节严格执行评审档案的规范和要求,确保评审档案工作的规范性、标准化,以满足新时代财政投资评审档案的新要求。
一、认识评审档案价值
财政投资评审是衡量财政投资项目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尺,也是多角度、全方位、各层次的评价财政投资项目的系统评价体系,是强化政府财政投资管理的重要手段。在思想上要充分认识到做好评审档案管理对提升财政投资项目资金利用效率,规范项目资金使用、做好项目竣工验收等等发挥着重要作用。
1.领导思想高度重视财政投资项目评审档案管理管理领导要高度重视评审档案管理工作,在思想上要充分认识到评审档案工作对于财政投资项目评审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是财政投资项目评审的重要信息资源。要把评审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到评审业务重要议事日程,强化组织领导,明确部门及人员职责分工,纳入到年度目标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带头落实各项目标要求,从人、财、物等各方面给予评审档案管理工作以大力支持,营造部门上下高度重视评审档案管理工作的浓厚氛围。
2.管理人员清晰认识评审档案工作的具体人员要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到评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明确评审档案工作岗位的职责内容、职责要求,增强做好评审档案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熟悉评审档案工作的各项基本要求,明确评审档案收集、整理、分类、编目、保管、利用等全过程标准和规范要求,增强做好评审档案管理工作的思想自觉和行为自觉,切实加强财务投资评审及档案管理方面的业务知识学习,提升自身业务素能,为评审档案管理工作提供可靠技术保障和过硬业务素能支撑。
3.增强档案意识观念财政投资评审档案管理工作业务性强、保密事项多、各项要求高等特点,要求档案管理者及具体操作人员要牢固树立法治理念、规范意识,切实增强依法管档、依法用档的意识。档案人员要明确财政投资评审领域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财政投资评审方面纪律要求,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要求自觉做好财政投资评审档案管理工作。
二、全面收集评审档案
资料收集是做好财政投资评审档案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资料收集的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后期评审档案归档、利用的质量和效果。因此,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评审档案收集工作,及时、全面、完整地做好评审档案收集,切实做到应收尽收。
1.及时收集评审资料成立评审档案管理领导小组,安排专人负责评审资料的收集,赋予不同岗位人员工作职责。明确不同部门、不同人员承担相应的职责。如财政投资项目单位应定期上报相关评审文件,将评审文件交档案管理人员登记,包括:财政投资项目单位名称、地址、文件资料目录、报审时间、联系电话及联系人签名等,确保评审资料应收尽收。此外,评审人员在日常评审环节注意评审资料的搜集、整理和保管,评审结束后及时移交档案管理部门。
2.明确评审资料范围财政投资评审资料归档范围包括:工程预(结)算审核资料和工程决算审核资料等都应纳入收集归档范畴。前者,主要包括项目立项批文、工程概算文件、施工图纸、预算书、工料分析表、工程量计算书、计算底稿及其他资料;后者,主要包括决算书、工程竣工图、工程建设合同、开工报告、竣工验收证明、施工许可证、隐蔽工程记录、工程监理报告等等。
3.评审资料收集要求评审资料收集应做到及时、规范、准确、完整。如,评审资料收集时要检查内容是否齐全、格式是否规范,评审资料来源是否合法可信。此外,评审员还应保证移交的评审资料内容完整,格式符合相关要求,获得的签证记录、合同文件等真实有效。
三、及时归档评审档案
评审资料收集后,还需要及时移交至档案管理部门,由档案管理部门按照《档案法》《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等相关规定,严格按照归档程序做好评审档案立卷、归档等工作,确保应归尽归。1.移交财政投资评审档案应在项目评审人员在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批复后,在规定的时间内(通常为15天)将属于归档范围的评审资料收集、整理后移交至档案管理人员。由档案管理人员与项目评审人员共同清点所移交的文件资料数量等,并由双方签字确认,确保评审档案及时移交、完整归档。
2.立卷评审资料立卷程序一般为:分类—组合—编目。即,在评审材料完整收集基础上,将评审资料按特点进行分类,再将分类的材料按照一定规律进行组合,经过组合后的材料再进行系统的排列和编目。其中,“分类”可采用“年度——组织机构”分类法;而“组合”则是以问题为主,兼顾其他,构建紧密联系、保管期限划分准确。评审类以评审报告在前,项目批办单、评审依据等材料在后的原则排列;以全宗为单位,按不同门类、载体、保管期限分别排列。
3.归档根据《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等相关规定,结合财政部门工作实际,档案管理者应把握财政投资评审档案特点和规律,在做好分类整理、装订、立卷的基础上,及时归档文件目录,做好案卷编号和登记,确保归档及时、完整、准确。
四、做好评审档案保管
评审档案记录了财政投资项目的全过程,做好评审档案保管,确保评审档案安全,是评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1.实行分类保管将评审档案分为本年度评审档案和跨年度档案,分别做好相应的管理。其中,内年评审档案应交由档案管理人员单独保存,并于每年年底或者归档月统一交由档案室保管。跨年度档案,则应安排档案管理人员与项目评审人员共同做好档案管理,确保评审档案规范管理。
2.完善保管机制根据评审档案保管实际需要,完善档案保管机制。如,根据评审档案数量,购置相应数量的档案密集架,设置专用库房;档案库房应符合“九防”标准和要求;保持库房温度(14℃-24℃)湿度(50-65%),照片、底片、录音录像等放入特制密封盒、底片夹;购置恒温机、计算机、复印机、除湿机等等。根据信息化发展需要,做好评审档案资料的数字化进程,利用数字信息技术,提升评审档案保管的水平。此外,要定期组织档案管理者深入库房,对评审档案进行全面检查,发现破损退变的评审档案要及时进行修裱、复制;对录音录像档案要定期进行翻录,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补救,确保评审档案安全。
3.健全保管制度根据财政投资评审档案的保管要求和特点,制定并完善保管环节档案管理各项规章制度,为财政投资评审档案保管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根据《档案法》《保密法》的相关规定,制定符合财政投资评审档案保管要求的相关规章制度和标准要求。如,《财政投资评审档案人员职责》《财政投资评审档案安全保管制度》《财政投资评审档案借阅、归还流程》《财政投资评审档案保管保密制度》《财政投资评审档案鉴定销毁制度》等等。
五、注重评审档案利用
档案的价值在于其利用,评审档案利用也是评审档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政府财政投入的不断加大,项目的逐渐增多,政府财政投资项目评审所产生的档案越来越多,档案利用的频率和次数越来多。此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在评审档案利用中的应用,改变了评审档案利用模式,提升了评审档案利用效率。
1.完善档案利用资源首先,要重视评审档案数据库及数字档案资源建设。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丰富的馆藏评审档案资源是档案利用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评审档案利用的价值所在。财政部门要结合政府投资项目评审的实际需要,建立具有评审档案内容的数据库建设,将现有馆藏档案资源进行数字化扫描、录入和处理,不断丰富数据库的信息资源。其次,丰富配套资源。随着评审档案利用的频次越来越高,要积极顺应政府投资项目评审工作的发展和趋势,注重档案网络技术的应用,加强后端建设和管理,如局域网平台建设等,为评审档案利用搭建良好应用平台。再次,实行分类管理。评审档案资源中涉及不同类型、不同领域和不同密级的档案信息,要做好馆藏档案资源的分类管理,为档案资源的利用提供便利。
2.丰富档案利用方式评审档案价值是评审档案利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开发多元化评审档案利用方式的基础和前提。因此,评审档案管理部门在数字化加工和数据库建设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觉评审档案信息资源价值,为评审档案利用提供支持和保障。首先,找准利用需求。通过问卷调查、深入一线等形式,向评审档案利用者征询需求内容和需求方式,结合政府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的实际,做好评审档案编研,满足不同群体的评审档案信息需求。其次,加大技术应用力度。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做好馆藏评审档案资源的深度挖掘、分析,加大评审档案编研力度,为档案利用奠定扎实基础。再次,满足信息资源共享。通过互联网、局域网等,推进评审档案在档案管理部门之间、档案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打破信息壁垒,畅通评审档案信息交流渠道。
3.健全档案利用制度评审档案利用离不开一套完备的利用制度作为支持和保障。一方面,要根据评审档案的特点,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含有档案利用条件、范围及要求的档案管理制度。如出台《财政投资评审中心档案管理制度》,《财政投资评审档案借阅、归还、销毁实施细则》等等,使评审档案利用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细化评审档案利用管理。另一方面,要从评审档案管理大局出发,细化评审档案收集、归档、鉴定、借阅等若干规章制度,并将其与政府投资项目评审工作有机衔接起来,实行扁平化刮泥。此外,要针对评审档案制度进行常态化的修订和完善,根据评审档案工作的实际需要,及时做好利用制度的立、改、废等工作。
财政档案管理是为了提高财政档案的质量,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促进财政档案的科学管理,从而更好地服务于财政而设立的一种管理工作。它是在业务上接受档案局的指导,在财政工作中直接形成各种具有价值的文字、图案、声像等不同形式,并保存记录下来,使之能够为领导决策提供有效依据。因此,为了保证各种政策的有效性,做好财政方案管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一、财政档案
众所周知,财政是国家的组织活动,属行政管理范畴。但我们也应该看到,财政部门又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的需要而凭借政权的力量,直接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部门,是经济领域的特殊社会现象,亦属经济范畴。正因为人们对后者的认识不足,在相当长一段时间,财政档案仅被看作是一种普通的文书档案,致使在财政档案的管理和使用上存在着不甚合理的地方:一是归档不齐全。人们只注重于财政部门的“红头”文件的收集,而对更能直接体现财政活动面貌的收付活动中的来往文书、文据等,却未能及时归档,没有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影响了财政档案的齐全完整;二是管理不合理。各地财政部门大多是将财政档案生硬地分割成文书档案和会计档案两大类别,人为地割断了两者之间不可分离的内在联系,不能完整地反映财政工作的原貌。三是利用不充分。人们常从行政管理的角度去研究和利用档案,而对其在经济活动中应发挥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研究不够。
二、财政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1.规范日常财务行为
规范日常财务行为体现在财政档案工作的记录上。它是通过在财政工作中对各种财政文件进行记录、收集并整理,在这个过程中,不仅相关的档案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各种规章制度,使财政信息真实有效,还要通过财政档案的记录,把各种财政资金的用途、来源等进行有效监督。然后,在工作人员把财政档案鉴定、上报的过程中,就能够有效实现上级财政对下级财政之间的有效监督。
2.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
财政档案的管理工作是通过档案人员在对各种财政信息进行收集、整理,从而统计出有效的财政信息。通过档案人员整理出的财政信息上报给上级,上级就能通过财政信息上反映的地区经济,从而为该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制定相关的政策。因此,做好财政档案管理工作能够为领导者决策提供有效依据,并促进经济的和谐、健康发展。
3、做好财政档案管理工作的要点
(1)与时俱进,进行现代化的财政档案管理
随养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也要求运用新的科学技术服务于财政档案管理工作。做好与时俱进的现代化财政档案工作。一方面就要求在档案工作过程中能够融入先进的科技设备。这样就能够有效地把相关资料输入计算机中,通过计算机的智能化进行资料整理,通过新科技的运用不仅能够得出真实、有效的数据,还能够减轻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另一方面,做好现代化的财政档案管理工作就需要提高档案工作的规范性。它要求不仅要做好财政档案管理中的收集、整理、上报等工作,还要求对历史财政档案数据进行保存、保密等工作,使得每一项档案管理工作都符合法律条例的规定,让财政档案管理工作能够规范化、制度化进行。
(2)健全财政档案管理工作的监管体系
健全财政档案管理工作的监督体系,是针对财政档案管理工作中出错而进行的。做好财政档案的监督工作首先要建立一个高效的财政档案管理监督部门,从而使得各种财政档案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能够有效监督。其次,要对各种财政数据来源的真实性进行监督,以防无效的数据给领导造成了错误的经济决策,避免经济、社会发展不乐观的情况出现。最后,对档案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防止财政档案管理工作出现各种纰漏。
(3)加强财政档案管理队伍建设
第一要充实人才,构建一支稳定的财政档案管理人员队伍。
一是加强基础建设,为档案部门配备电脑、空调、消毒柜等必要的硬件设备,为现代化办公提供硬件支持。二是加强档案管理部门的团队建设,要敢于大胆启用那些对接受新科技有执著追求、把事业放在第一位的人才,使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成为档案工作的领导者和管理者。三是稳定档案干部队伍,把那些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特长的人才充实到财政档案队伍中,健全完善档案管理队伍结构;从维护档案工作的长远利益考虑,保证档案管理人员岗位的长期性,加强档案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使他们安心本职工作。
第二要强化培训,构建财政档案管理队伍培训机制。
财政税收电算化会计档案主要包括存储在电脑硬盘中的会计数据以及其他磁性介质或光盘存储的会计数据和电脑打印出来的书面等形式的会计数据。会计数据则是指记账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等数据。按照《财政税收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采用电脑进行财政税收的单位,应当保存打印出的会计档案。具备采用磁带、磁盘、光盘、微缩胶片等磁性介质保存财政税收档案条件的,由国务院业务主管部门统一规定,并报财务部、国家档案局备案。财政税收电算化档案与传统的档案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1.存贮范围扩大。财政税收电算化档案存贮的范围比传统的档案更广了,财政税收电算化档案除保留了传统意义上的纸质档案外,还包括存贮在计算机硬件上的数据和其他磁盘介质上的会计信息,如程序开发设计说明书以及源程序文件、用户操作规程及使用手册、财政税收电算化科目及科目代码表、报表格式、自动转账公式及其他计算公式、检验公式等。
2.存贮形式更多。作为传统审计对象的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资料的存在形式发生了转变,财政税收数据不但以打印输出的纸质形式存在,还以电磁信号的形式存贮于软盘、硬盘、光盘等载体上。磁性化存贮介质方式的介入使档案的管理更加简洁、快速、有效。
3.存放方式更严格。由于财政税收电算化档案实行的是纸质档案与磁性介质档案并行的管理模式,财政税收电算化档案的载体不仅是通过打印等输出的传统意义上的纸张,更主要的是磁性介质或光盘等,而这些磁性介质、光盘极易受磁场、有害气体、灰尘等影响,因此,存放地点必须具有更加严密的防火、防潮、防尘、防热、防磁、防冻等措施。
4.对档案管理的要求加强。财政税收电算化档案的管理和利用受会计软件的种类和版本的影响,实行电算化的时间越长,档案与财务软件的版本和种类就越多,电算化会计档案只有得到科学的管理,才能被正常的利用。
二、财政税收电算化档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完整性、安全性不高。我国自开展财政税收电算化以来,实现电算化的单位数量很多,但多数单位真正运行时间较短。有些单位为了适应会计电算化系统技术环境、制度环境的变化,对软件进行了升级,而原有的软件及相关资料未能及时进行整理归档。这样,这些档案资料就得不到及时的收集和利用,而且这也不符合控制制度的要求。随着时间的推移,档案的完整性、安全性就得不到保证。
(二)财政税收电算化档案管理制度尚不完善。很多单位认为电算化仅仅是数据处理工具的变化,对电算化档案的收集、管理、查阅、销毁仍沿用手工系统的制度;没有对电算化信息系统档案保管人员的职责作出相应的规定;也没有采取相应的保障措施来改善保管档案的环境等。
(三)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不全面。目前很多企业中的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缺少档案管理应有的专业知识和计算机应用知识,造成电算化档案管理工作整体水平不高,制约着电算化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发展。
(四)计算机系统及网络安全隐患。计算机系统尽管功能强大、技术先进,但仍有很多缺陷。首先,计算机系统内存储的数据输入易被篡改,软件被修改或破坏,安全存取功能也薄弱等。其次,在网络联通五湖四海的今天,网络系统中信息易被窃取或泄露、非法增删改等。计算机系统不安全的另一主要方面就是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其破坏性极大。
(五)电算化档案载体存在的问题。电算化条件下,档案载体本身发生了巨大变化,它除了包括打印输出的记账凭证、账簿、报表之外,还包括电算化系统中的所有系统软件、软件程序及全套文档资料。由于数据被记录在磁盘、光盘等磁性介质上,在技术上对电子数据非法修改可做到不留痕迹,这种通过计算机技术手段实施的信息篡改、修改复制、伪造、销毁等违法行为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社会危害性,并且发现难度非常的大。另外,电算化档案又受载体的质量、存放环境、存储信息的有效期等条件的影响。
三、加强财政税收电算化档案管理的措施
(一)加强电算化档案的完整性。管理数据在未打印成书面形式输出前,应妥善保管并保存副本。记账凭证、总分类账、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都应打印输出,并按照有关税务、审计等管理部门的要求,及时打印输出有关账簿、报表。电算化档案应定期将会计数据备份至磁性介质,并设立备查登记簿,提供备份时间、数量、保管方式等备份细节信息。由于磁性介质的特殊性,管理人员必须对电算化档案进行定期检查、复制,以防止会计信息损坏。
(二)完善管理制度。电算化档案的管理是重要的会计基础工作。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后,档案增加了新的内容。因此,在电算档案管理制度中,对电算化档案的归档、保管、借阅、备份等都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各种纸质的会计档案和介质的档案要及时合理归档,做好记录。归档的档案做好防压、防尘、防光、防腐蚀工作。要建立严格的电算化档案借阅制度,借出、查看、归还要做详细记录。
(三)提高部门人员素质,完善人员配置结构。电算化,不仅需要一定的专业人员,而且需要一定的计算机人员参与维护日常使用和确保其数据的安全。所以必须不断提高人员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同时需要有一定数量的计算机高级人才管理与维护电算化财政税收软件的正常使用、网络的安全运行,不断开发更合理、高效的电算化会计软件。只有两者共同配合,才能有效保证财政税收电算化的正常运行。
(四)加强网络安全管理。配备专业计算机管理人员。建立预防病毒和黑客的安全措施,加强对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检测以及杀毒工作,定期对系统安全性进行检测,排除安全隐患,切实有效地保障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系统的安全。
关键词:信息化视角;乡镇财政;档案管理;研究
一、加大档案信息化设备的投入
加大档案管理工作力度,从强化档案管理责任入手,按照档案标准整理归类,进一步促进乡镇财政所强农惠农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拨专款为乡镇财政所添置档案柜,配置电脑、扫瞄仪、空调、温度计等专用设备,定期更新和录入档案管理系统信息,确保档案质量的完整性和完好性。聘请档案管理专家为财政档案人员进行培训,组织人员到外地档案管理先进地区进行学习;扩大档案整理范围。加大工作奖惩力度。一是强化工作责任。将规范档案管理作为推进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创建乡镇财政规范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并要求乡镇财政明确专人管理档案,做到相关档案资料收集及时、整理有序。二是强化业务培训。采取培训、观摩、邀请专家讲课等方式,学习档案管理知识,指导乡镇财政如何收集整理档案;开展后续教育,通过不间断学习,及时更新档案专管员业务知识,提高档案管理技能。三是强化类型划分。制定乡镇财政档案管理手册,将档案划分为文书、会计、业务、荣誉实物、声像电子、图书资料六类,同时,按照档案管理规定并结合工作实际,分别确定档案保管不同期限。四是强化日常归档。规定档案专管员工作职责,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对档案资料进行分类、立卷、归档,并做到组卷合理、卷文规范、外观统一。
二、加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领导、组织实施
平时指定专人负责档案计算机的使用和管理,按要求设定开机密码,不与互联网连接,确保计算机的安全,有力地促进档案工作的深入发展。严格执行档案收集、整理、分类、排列、编号、编目、装订、入盒、上架制度。切实把会计档案工作列入年度工作任务,积极推动档案工作的科学有序开展。加强档案管理规范工作,促进电子档案的开发利用。此次整理的所有档案均录入数据库,以便于对错漏档案及时进行校补和远距离共享。今后,逐步将常用档案进行电子扫描后建立档案核心信息数据库,查询档案可不进库房,不翻阅纸质材料,实现电脑查阅及打印技术。
三、加强档案业务培训和信息保密制度教育
不断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业务水平,扎实做好档案建设和管理工作,注意档案保管和保密细则及要求,加强库房管理、认真做好人事档案移交手续和档案鉴定销毁工作。立足档案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现代化、科学化建设,不断强化管理、规范操作,着力提高档案管理的水平和质量。利用业务学习和会议等形式,组织全所工作人员学习《档案法》等法律法规。添置、改造和完善硬件设施,改善档案管理条件,做到档案室与工作人员办公室分开,保证了档案保存质量。组织专职人员对文书档案、会计档案、实物档案进行全面整理、科学分类、规范归档,做到内容详实、信息真实、便于查阅。并制定了《档案管理制度》、《档案保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明确档案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使档案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为切实加强对档案工作的组织领导,设立综合档案室,所内全体同志各自在搞好本身业务工作的同时,都能主动整理收集、移交好资料;为了落实责任,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所内工作的总体规划,制定档案工作管理目标,明确档案工作责任制,与其它工作一起部署、一起检查、一起考核、一起奖惩。定期召开档案工作碰头会,了解档案工作情况,给档案工作以必要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保障,从而为档案整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增强全员档案信息化管理意识
为增强所内档案意识和提高档案业务素质,采取多种方式,加强档案知识的学习培训。一是积极参加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学习;二是号召大家在自学的基础上,利用学习日,开展档案管理知识集中学习,广泛学习宣传有关档案管理的政策、规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强化档案管理意识。三是出门学。多次组织人员参观学习档案管理技术,邀请县档案局专家指导,有效提高专、兼职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缺什么补什么,保证档案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综合档案室配备一台计算机和打印复印、扫描一体机,购买文件档案资料综合管理系统软件,将十三类档案《文件归档目录》、《专门档案分类目录》、《实物档案归档目录》、《声像档案归档目录》等录入到计算机,各类档案均有完整的纸质目录,全部档案目录实现计算机检索。
五、健全规章制度,确保档案管理信息化规范高效
为实现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根据档案目标管理要求,建立健全一整套档案管理制度,如《各类档案立卷归档制度》、《档案保管制度》、《分管档案工作的领导责任制》、《主管档案工作的办公室主任责任制》、《专职档案员岗位责任制》、《档案保密制度》、《档案鉴定、销毁制度》、《档案查、借阅制度》、《档案统计制度》等做到有章可循。并严格将档案管理的各项制度落到实处,使在公务活动中产生的文书、基本建设和设备、声像、荣誉实物等档案、资料实行了集中统一管理。制定各门类档案的分类方案,提高档案案卷的质量标准,充分发挥档案的潜在作用,方便利用,更好地为财政工作服务;建立各类档案统计台帐,如各类档案借阅登记薄、档案数量统计台帐等,做到台帐清晰规范。利用档案为该镇沉积多年的建校借款债务纠纷的妥善解决、村干部垫交农业税的及时准确兑付均提供了大量翔实的材料,使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参考文献:
[1]马卫东;李丽红.实现档案管理规范化措施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0年21期.
[2]杨勇军.浅谈如何实现档案工作规范化和标准化[J];才智;2013年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