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民生银行前景范文

时间:2023-07-03 15:50:44

序论:在您撰写民生银行前景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民生银行前景

第1篇

《投资者报》记者近日获悉,作为民生银行旗下的一项新业务,民生加银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近日正式开业,这是自2012年11月证监会允许基金公司通过设立子公司的方式开展专项资产管理业务以来,首家正式开业运营的“银行系”基金资管公司。

民生银行董事会秘书、民生加银基金公司董事长万青元向《投资者报》透露,今年1月24日,民生加银资管公司正式拿到证监会批文、取得金融牌照,并于当月26日获得工商注册。截至4月底,在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里,该公司项目储备规模已超1000亿,立项规模超600亿,获批项目16个,规模102亿,并已步入产品发行阶段。

首家“银行系”资管公司

2012年以来,在放松管制,加强监管的整体思路之下,监管部门对资产管理市场进行了松绑。

伴随着新规的密集出台,资产管理市场急速进入群雄逐鹿的战国时代。

2012年11月1日,《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正式实施,这使得公募基金可以通过设立子公司从事全面资管业务。

民生加银资管公司正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

在民生银行行长洪崎看来,资管公司的成立,标志着民生银行正式进入资产管理领域,也标志着民生银行向全功能大型金融集团的目标又迈进了一步,掀开了该行综合化经营、集团化发展崭新的一页。

他强调,资管业务作为中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传统商业银行业务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且随着我国经济向“扩内需、惠民生”领域的加快扩展,以及社会对理财认识的深化,各类金融资产在居民资产配置中的比重会不断增大,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为了适应金融市场不断深化融合、客户多元化金融需求日益增多的趋势,民生银行加快了综合化经营步伐,在其版图中,已设立民生金融租赁公司、民生加银基金公司,初步形成了以商业银行为主体、跨市场的综合经营格局。

从洪崎的感受看,打通传统银行与资产管理服务,不仅有利于自身在当前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进程加速的环境下,加快推进经营转型,实现各业务单元的功能互补和战略协同,营造民生银行全方位、多元化的金融服务生态,提升持续的盈利能力。

同时,民生银行作为一家根植于民营企业,聚焦小微金融的股份制银行,近年来已在资产管理领域培养了一支强大的投资及财富管理队伍,这一优势随着民生银行进军资产管理领域,将有利于丰富我国资产管理领域的产品和服务,更好地满足客户全方位金融需求,为资本市场和零售金融市场增添新的活力和生机。

带入准信托、类PE牌照资源

《投资者报》了解到,相较其他资管公司,对于民生加银资管,作为控股股东的民生银行将会更多地运用其自身在渠道、客户、科技、队伍、风控等方面的优势予以辅助,并会将民生加银资管纳入民生银行“大投行、大现金管理、大交易银行”的服务体系,通过优化内部资源配置,创新银基合作模式。

万青元向记者透露,目前,民生加银资管已初步建立了资产管理业务运作管理体系,组建了多个业务团队,并已全面着手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布局。

与此同时,民生加银资管也借鉴了国内外一些资产管理公司的先进模式和成功经验,在筹备阶段便与民生银行总行各部门、各事业部、全国分行和“亚洲金融合作联盟”等众多机构进行了全面的接触沟通和业务探索。

“在拿到批文后的短短两个多月时间里,该公司已完成市场规划、业务推广、人才招聘、流程梳理、系统搭建等多项工作,并步入正常经营轨道。其业务类型涵盖委贷、票据、股权质押、定增、资产收益权、股权投资等,涉及能源、旅游、金融、房地产等众多行业。”

在万青元看来,民生加银资管给民生银行构筑了一座跨越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及实业投资的桥梁,带来了准信托、类PE金融牌照资源,将会促进民生银行的三大战略结构转型,提升民生银行整体资产消化能力,并将为民生银行持续健康的发展提供平台保障。

第2篇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商业银行;汇率风险

1.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及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

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健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体制,保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进入2011年以来,人民币升值的各种呼声不断,同时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必然要求汇率不断实行市场化,可以预见,未来我国一定会逐步开放资本市场和进一步实行浮动汇率制度。所以千万不能以为人民币汇率会再次回到固定汇率水平,人民币汇率的不断市场化是大势所趋,而一定时期的稳定只是在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的整体趋势下的暂时表现。不过随着人民币汇率这几年的不断升值,我国金融机构和企业已经认识到汇率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接下来要做的就是不断提高自己的风险管理水平,居安思危才能有备无患。

2.人民币升值背景下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与构想

2.1人民币升值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2.1.1提高董事会和高层领导对汇率风险的管理能力

商业银行的董事和高管等领导要认识到自己在汇率风险管理中所起的作用,认识到自己应该从思想上提高对汇率风险管理的重视,能力上不断加强自己在汇率风险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水平,起好带头作用。领导都能做到,底下的员工才能更好地向领导学习,做到从上到下,每一个人都积极参与到汇率风险管理中来。

2.1.2提高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人员素质

金融衍生业务对人才的要求不仅是要有扎实的数量分析基础,还要对经济金融形势有深刻的洞察力。因此,培养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已成为各家商业银行的当务之急。商业银行应充分运用市场化手段招聘和选择外汇交易人员和风险管理人员,建立有效合理的激励机制和业绩考核系统,以适当的待遇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2.1.3大力提升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水平

商业银行要管理好本行的外汇存贷款结构,当外汇存款变少时,必须想办法提高外汇存款收益率等手段来吸引外汇存款,因为保持必要的外汇存款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做好对客户的审查,谨慎发放外汇贷款,做到对不同的客户都能心中有数;商业银行要管理好自己的外汇资本金,因为这部分头寸,随时会因为汇率的变动给商业银行带来风险,所以商业银行要通过利用这部分外汇资本金进行投资等手段把这部分资本金消化掉,规避汇率风险;当存在外汇风险敞口时,尽量采用外汇支付等手段把这部分敞口抵消掉,抵消了敞口也就相当于减少了风险。

2.1.4加强对汇率风险的内部审计与内控制度建设

制定自上而下的汇率风险管理的授权政策和自下而上的报告政策与程序,做到组织合理、权限清晰、责任明确。汇率风险的审计应该涉及到多个方面,如风险政策、风险程序、具体操作等,必须配备足够的高水平的审计人员定期与不定期地开展对汇率风险管理的审计,提高整个银行汇率风险管理的水平。

2.2人民币升值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体制的构想

2.2.1建立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原则

商业银行在汇率风险管理中应遵循以下原则:a.思想重视原则。该原则要求商业银行在进行风险管理时,不仅要从业务层面上重视,并要从管理层,尤其是高管层高度重视,只有从思想上做到重视,才能在实践中一以贯之。同时该原则要求商业银行在进行各种涉及外汇的活动过程中,都要注意防范汇率风险,因为只要有外汇业务的存在,就会伴随着汇率风险。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该原则要求每个商业银行针对自身状况寻找适合自己的汇率风险管理方法。因为每个银行在经营过程中的特点不同,侧重点不同,因此其面对的汇率风险是不同的。故每个银行要根据自身从事外汇业务的多少、种类、业务特点制定适合自身的汇率风险管理方法。c.在控制风险的基础上实现收益最大化。该原则要求商业银行在进行各种汇率风险管理活动时,要认真衡量该汇率活动的成本和收益,使银行的收益增大的同时尽量回避风险,寻找收益和风险的完美结合点,使收益大于支出,尽量回避风险。

2.2.2建立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商业银行进行汇率风险管理不仅需要软件条件,而且需要具备完善的硬件条件,即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银行要花大力气建设信息管理系统,保证数据及时准确,并对数据进行保护,做到及时更新和维护数据。各种业务数据要及时录入风险管理系统,保证计算出来的风险数据准确。同时,要积极向国外先进银行学习,可以引进他们的风险管理系统和先进的经验,取其精华,弃其糟泊,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风险管理。

2.2.3建立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体系

通过上文对汇率风险管理理论的探讨和对现有的汇率风险管理体系进行思考,我们认为应该建立如图5所示的汇率风险管理体系。首先在董事和高管下面设立三个部门:风险管理委员会,审计部门和业务部门。风险管理委员会和审计部门均有权对业务部门的活动进行风险监督。风险管理委员会下面有几个部分:信用风险管理部门、汇率风险管理部门、流动性风险管理部门、利率风险管理部门等。每个风险管理部门均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衡量和风险监督三个步骤,汇率风险管理也是如此。业务部门下设前台、和后台。审计部门负责对业务部门的日常经营活动进行定期审计与抽审。风险管理部门则侧重于从风险的角度进行管理。总之,风险管理要贯彻到银行的每一项业务中,尤其风险管理部门要培养自身制定风险管理战略与应急反应的能力。

3.结束语

总之,2011年以来,近期美国等西方国家再次拿人民币汇率做文章,人民币汇率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平稳以后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长期来看,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依然很大,所以我国商业银行要做好准备,练好内功,做好汇率风险管理,尽量减少汇率风险对自身盈利的影响,甚至学会用汇率风险这把“双刃剑”为自己带来收益。虽然人民币升值面临各方压力,但正如总理明确指出的,“人民币的币值没有低估。一国的汇率是由一国的经济决定的,汇率的变动也是由经济的综合情况来决定的。在贸易问题上,我们主张协商,通过平等协商总会找到互赢或者多赢的渠道。”中国应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汇率政策,充分立足本国国情,而不能受制于人,被人牵着鼻子走。当前,应消除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正确评价人民币汇率水平,为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创造宽松的外部条件,逐步形成有弹性的汇率形成机制。但从长远来看,人民币升值趋势不可避免,因此,我国的企业还有商业银行应当未雨绸缪,提高自身应对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第3篇

2011年新年伊始,一场中国银行业在证券市场发起的融资潮突袭市场,使低迷的市场雪上加霜。其中定向增发的民生银行备受关注。

民生银行是中国上市银行中由民资主导的公司,人们寄希望于这家企业能够体现民营企业的顽强、信用与高效,很可惜,他们说得比做得多,在诚信与效率方面均没有显示超出同辈的水准。

2009年11月,迫于资本充足率等指标压力,民生银行进行H股IPO融资,彼时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对外郑重承诺,在未来三年之内不再进行股权融资。2010年全国两会期间,面对国内银行的再融资潮直率地对外界表示,“再融资的事现在想都不要想,想都丢人,我们怎么张得开口?”只要有人接盘,融资再融资就说不上是丢脸还是光荣。董文标先生说的丢人是指银行的盈利模式丢人,基本上走的是盈利靠信贷扩张、存贷差,增长靠规模扩张、风险靠资本市场与政府救助的路子。

不到一年时间,董文标先生对他人所有的批评都应验到自己身上,他撕毁了自己对市场做出的口头承诺,并且以低价定向增发激起了小股东的冲天怒火,证明中国的银行没有办法离开圈钱、做大规模、增加总资产、再圈钱的套路。

中国银行业受到严格的行政制约,一方面享受体制内的利差,一方面被剥夺了信贷定价权与创新的尝试。

民生银行在严格的行政制约下生存,不论主要股东是不是民营企业主、资金性质如何,这家银行所受到的监管与其他公司国企同样的行政色彩浓厚的监管。对于自食其言的再融资,董文标将责任归咎于监管层的不近情理,“是监管部门逼的”,如果不融资民生银行将无法满足监管层资本充足率的要求,这也就意味着他们无法开展业务。

早在2001年12月,董文标就在民生银行广州分行成立5周年庆典上表示,银行专门做做存、贷款很愚蠢,作为中国内地惟一一家由民营企业控股的商业银行,其经营必须闯出自己的路子。这就是建立前台和后台、后台服务前台、而前台全力以赴服务企业,也就是通过客户经理服务制,为企业提供授信、投资理财等服务。

直到现在,银行业的特色仍然不鲜明,各家银行处于同质化竞争当中,从2000年到2009年,民生银行总资产的复合增长率达到50%以上,上市金融机构路径规模壮大并不值得炫耀,不过是信贷疯狂扩张的另一种说法。

民生银行风险极大,“做民营企业的银行、小微企业的银行、高端客户的银行”的战略定位很难实现,在现行税费体制下,对中小企业过多的贷款必然意味着成本的增加与风险的大幅提升,名为商贷通的短期贷款被认为存在巨大风险。民生银行不可能因为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获得税收优惠,换句话说,这家银行前景莫测。

一方面受到政策的严厉挤压,另一方面民生银行却展示出民营企业让的狡黠与不诚信,受到市场的严厉质疑。主要包括,与主要股东企业之间的关联贷款挥之不去,而其中一些大股东的明显存在操纵资本市场获利的嫌疑。

其中大股东泛海建设在2007年末所持民生银行股份刚到期时便进行了抛售,套现约22.5亿元;上海健特公司2009年一季度减持了民生银行5.78亿股,获利高达27.34亿元。抛售时民生银行的消息助推了价格。

第4篇

股票代码:600016

所属行业:银行业

个股特色:参股金融,民营控股,人民币升值

在人民币升值不断加速的大背景下,金融行业无疑是人民币升值最大的受益者。作为我国首家主要由非公有制企业入股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民生银行前景看好。

稀有的金融银行股

民生银行于1996年1月12日在北京正式成立,是我国首家主要由非公有制企业入股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

2000年12月19日,中国民生银行A股股票(600016)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2004年11月8日,民生银行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了58亿元人民币次级债券,成为中国第一家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私募发行次级债券的商业银行。

民生银行作为国内少有的民营资本控股的金融银行股,因为行业的特殊性与进入门槛的限制,存在着资源垄断优势,这将为公司的未来发展提供较好的发展背景和平台。

随着中国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步伐不断加快,作为核心行业的金融银行业也将面临着一定的风险和机遇,但是由于民营资本的控股,使得民生银行从成立伊始便有着优良的市场基因,在运营和公司治理结构方面均领先于同行。

优良的业绩天资

全新的体制、适宜的机遇使民生银行快速成长。

截至2006年12月31日,中国民生银行总资产规模达7004亿元,净利润38.32亿元,存款总额5833亿元,贷款总额(含贴现)4474亿多元,不良贷款率1.23%,保持国内领先水平。

2007年6月,中国人寿和平安人寿两大寿险公司与民生银行签订协议,分别斥资54.48亿元认购后者定向增发股份各7.14亿股,各占其定向增发后总股本的4.93%,108.96亿保险资金入股民生银行。

同时,公司定向增发完成后,民生银行的净资产大幅度上升,该公司在今后的两三年内不再需要为资本充足率而担心,资本实力的提高也大大提升了公司的竞争力,为公司的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06年民生银行每股收益0.38元,2007年一季度每股收益0.11元,利润11亿元,其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3.25亿元,同比增加161.24%。据平安证券研究机构的公司调研,预计民生银行2007、2008年的每股收益分别为0.44元和0.68元。

巨资参股券商

券商概念无疑是今年以来最牛气的板块,许多股票的股价高达50元甚至100元以上,参股广发证券的吉林敖东股价最高时曾超过130元,辽宁成大接近80元,而民生银行参股券商的规模和实力绝不亚于这两家公司,但股价却只有13元左右,投资价值被低估的严重程度不难看出。

资料显示民生银行持有已经成功借壳上市的海通证券3.86亿股的股份,占总股本的4.43%。是两市当中参股海通证券股份最多的一个。在其他参股券商品种都强劲上攻,海通证券即将上市之际,公司持有的海通证券股权必将给公司带来巨大的拉升空间。

公司还与加拿大皇家银行(RBC)和三峡财务公司三方在中国共同发起设立民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暂定),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2亿元,其中公司出资1.2亿元,占公司注册资本的60%。参股券商和基金公司题材将会更好的激发公司股价的交易性机会。

人民币升值预期下的幸福

在过往的2006年,人民币汇率经历了从缓步上行到快跑、再到“加速跑”的过程。经济学家仍纷纷乐观预期,人民币汇率在2007年有加速升值趋势。

银行股无疑是人民币升值受益最大的板块。因为人民币升值,对资金吸引力增加,无论是从事于房地产等实业经济的资金,还是从事于虚拟经济的期货、债券、股票的资金,最终都会汇聚在银行体系,这对国内银行的资产质量、资本金充足率、中间业务拓展、赢利模式等都产生积极影响。

虽然人民币升值,会导致银行外币资产缩水,但是,目前的上市银行中,除中国银行外,外币资产和外币负债占银行总资产比重较小,实际影响十分有限。从国际资本市场经验看,当本币升值时,意味着银行持有大量债权的价值上升,特别是间接融资在我国还占据绝对优势,单单人民币升值因素,就能够提升国内银行(包括上市银行)的资产价格。

在这样一片阳光的大背景下,随着股指期货的对冲功能逐渐被市场所认识,以及主流机构投资者参与股指期货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大规模资金将积极介入到标的股票之中。

目前沪深300中权重排名前五的分别是:招商银行、中信证券、民生银行、万科A、宝钢股份。从性价比的角度来说,权重排名第三的民生银行,无疑是沪深300中最具投资价值的个股。

第5篇

随着移动金融需求的大爆发和大释放,移动金融快速发展,作为其核心代表的手机银行前景广阔,各银行纷纷布局移动金融领域,将手机银行作为跑马圈地的有力武器。

记者了解到,在中国银行业改革领域一直走在前列的民生银行,始终积极探索和实践经营模式转型和产品服务创新。目前,为应对新形势、新挑战,民生银行也在持续发力移动金融,并取得了突出成效。

自2012年开始,民生银行就果断试水移动金融,秉承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提供丰富的移动金融服务,带来手机银行业务的高速增长,到今年7月客户数已突破1600万,在股份制银行中遥遥领先。特别是在小微移动金融领域,民生银行积极探索“互联网+”新模式,保持了在银行业中强劲的竞争力,由此获得《投资者报》第二届最佳银行评选之“最佳手机银行”奖项。

手机银行业务高速发展

早在三年前,民生银行就敏锐地捕捉到移动金融市场机遇,开始重视移动端建设,大力布局移动金融。

2012年7月,民生银行正式推出手机银行不久,该行决策层即明确大力发展手机银行战略并进行系统规划,要求全行上下协同、开拓创新、快速抢占移动金融制高点,为民生银行发展手机银行业务提供保障。

记者也注意到,民生银行在开展互联网金融战略时,也把手机银行业务放在重要位置。民生银行董事长洪崎曾表示,为大力布局互联网金融,民生银行在持续发力直销银行、微信银行的同时,始终以“打造客户首选的移动金融和移动生活服务平台”为目标,不断创新手机银行产品和服务。据了解,今年就相继推出指纹支付、IC卡转账、外汇买卖、工资等特色功能以及医疗挂号、易到用车、流量充值等便民惠民服务,积极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提升用户体验,拓展支付应用场景,以创新产品来驱动战略的顺利执行。

一步先,步步先。民生银行2012年手机客户数100万户,第二年大增至550万户,第三年突破1300万户,截至2015年7月11日的最新客户总规模已跨越1600万户。同时,其客户交易活跃度领先同业平均水平,继2013年跃居手机银行交易量首批突破万亿行列之后,2014年全年交易量再上新台阶,达到3万多亿;今年只用半年多时间,也即7月13日,其手机银行渠道处理交易金额超3万亿,达到上一年全年水平。

七大原因导致市场份额迅猛增长

在参与主体日益多元、竞争程度渐趋激烈的移动金融领域,民生银行在短时期内为何能实现赶超。民生银行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给出了以下七个因素。

一是战略上高度重视。民生手机银行推出不久,决策层就明确大力发展手机银行战略并进行系统规划,这为该行发展手机银行业务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二是投入上加大力度。移动互联网时代,客户需求变换频繁,同业竞争愈加激烈,要想领跑行业,赢得更多客户,需要持续加大投入,积极探索创新。

三是构建完善的产品体系。在产品体系建设上,民生银行采取客户细分原则,围绕其重点战略业务和不同客户群体特点,打造相应的专属手机银行版本,继个人版手机银行面市后,又陆续推出小微版、企业版、信用卡版、直销银行版手机银行 ,2013年还推出了微信银行、短信银行,形成了银行业最为齐全的移动金融产品体系。

四是独创丰富的特色功能。民生手机银行不仅具有账户查询等传统金融服务,还打造了个人手机银行网点排号和预约取款、跨行账户管理、手机号转账、二维码收付款、网购扫码付款、自助注册客户小额支付、信用卡跨行自动还款、信用卡在线办卡等业务。

五是推出众多便民服务。随着人们对手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手机银行除了提供银行服务外,还应为客户的衣食住行等方面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以医疗服务为例,民生手机银行客户只需滑动指尖,就能在线预约挂号、咨询医生,确保到医院后能及时取号就诊。据记者了解,民生银行新推出的手机银行医疗服务涵盖全国一千多家重点医院,成为目前业内手机银行医疗服务覆盖面最广的银行。

六是持续优化客户体验。为抢滩移动金融市场,银行投入大量的资金开发手机银行和拓展客户,如果客户体验不好,客户即使开通了也不会使用,因此客户体验已成为移动金融竞争的重要战场。

七是探索新型营销宣传模式。在进行产品和服务创新的同时,民生银行积极探索特色营销模式,全面立体开展手机银行宣传推广。

持续发力小微移动金融

在银行业探索创新上,民生银行一直居于领头羊地位。值得注意的是,近期民生银行手机银行在小微移动金融方面的探索与创新堪称行业范例,也助力其在业内保持一贯的强势竞争力。

记者了解到,民生银行负责网络金融和小微金融的相关部门协同一致,根据小微客户的结算特点打造小微版手机银行,推出众多专属服务,如工资、公私账户集中管理、贷款在线申请和签约、自助偿还贷款、大额汇款、回单验证等。

最近,民生银行又全面升级小微手机银行,在原有企业账户工资的基础上,新增个人账户,为没有开通企业账户的小微客户打造了更便捷的工资发放渠道,同时调整功能布局,突出小微金融专属服务,方便小微企业快速查看和高效处理,优化操作流程,节省时间精力。

第6篇

他将民生银行这个民营资本入股的“小行”发展为世界500强。

却在接受采访时吐槽 “银行是一只贪得无厌的老虎。”

员工对其既有“盲目”崇拜,也有高压力“民不聊生”的抱怨。

谈起勤奋的工作经历,他笑称最初是中专生,总感觉饭碗不牢。

【 印象】

他被称为中国最幽默的银行行长,认为搞银行和捡破烂是一个道理,得知道分类,得分清哪是瓶子,哪是铁。

他全力以赴,曾直言为什么我能当行长,你不能,因为我七点上班,你九点。

他坚持认为自己永远也不会得“老年痴呆症”,因为“我始终在动脑子”。

他说自己是个“普普通通”的人,不用司机,不用秘书,不会花钱,不懂享受。

【饥饿的童年】

对于童年时期,董文标曾经这样回忆:“我们那个年代家里兄弟姊妹多,我家兄妹五人,我排行老三,家庭也都是粗放式抚养,而我父母都很忙,也没时间过多照顾我们。

我们那个年代的人记忆中,永远抹不去的就是饿,所以到现在像我们这样的人就是不会花钱,现在收入高了些,但我还是不会花钱。

我父亲是个很本分的教师,在叶县很有名,他胆小怕事,但是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我举个小例子,现在想起来我们都永远做不到。

当时我父亲从一中调走,交接时要把办公室的东西交给总务处。当时一把铁锁忘了交,放到纸箱里带回来了。回去以后他跟我说,哎呀,我交东西时慌张着锁忘了交,现在再给人家送去吧,也不太好,让别人以为我想昧的。他就让我趁下班过去从门下塞进去。

【不同行业跨界经历】

董文标没有显赫的出身和背景,33岁时才正式进入银行业,并在不同行业间“跨界”好几次。和许多同龄人一样,他经历了上山下乡。1975年,董文标高中毕业后到农村插队。

1978年参加高考,进入河南省银行学校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并先后到陕西财经学院和厦门大学财经系学习。

董文标回忆起这段经历时说,自己高考时被开封师范学院录取,因为父母都是教师,不愿意自己再做教师,就调到了河南省银行学校。结果兜了一圈,还是做了老师。1988年,河南省银行学校升格为学院后,董文标出任副院长。

【设立郑商所是给郑州办的最大一件事】

1991年,董文标调入交通银行郑州分行,任行长。谈起在郑州的求学经历与工作,董文标表示在郑州,他见到了更大的天地。“当时要成立郑州商品交易所,郑州的所有银行行长都被叫到一起谈这个事,几乎所有银行行长都对这事不感兴趣,他们都说没规模没钱,弄不了。他们觉得期货风险太大,但他们不知道,这只是打造一个期货平台,而不是做期货。当时我是郑州交行行长,就把这个事接下来了。郑州交行给郑商所注入了第一批资金。”“郑商所给郑州带来了极大的繁荣。促成郑商所的设立,我觉得这是我给郑州办得最大的一件事。”

【加入民生银行】

1995年,时任工商联主席的经叔平牵头成立民生银行,当时还任海通证券董事长的董文标成为筹备组副组长,1996年1月12日,中国第一家以民营资本为主体发起设立的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中国民生银行横空出世,董文标任副行长。

董文标回忆道,当年的办公场地就是一间房,晚上就睡办公室,各方面待遇无法与别人相比。由于民生银行实行的是聘用制,到了民生银行,什么级别也没有,截断后路。就像突然扔到海里游泳, 离开海岸两三百米后, 会感到一片苍茫, 心里一点数也没有。

【压力山大的第三任行长】

2000年,43岁的董文标正式成为民生银行第三任行长。当时,同前两任六旬上下的行长相比,董文标难免显得“稚嫩”,董事会看中的是“他比较年轻”和“资历更市场化”。

实际上,这是民生银行成立4年来的第三位行长。民生银行早期内部最突出的矛盾就是董事长和行长的失和。前两任行长均未做满3年一届的第一个任期即告离职。

一位曾在民生银行老员工表示,那时董文标的压力应该非常大。

【上市是契机】

当时,由于民生银行股权结构非常分散,导致股东之间、董事会与管理层之间,以及管理层内部一直伴随着错综复杂的利益和权力博弈。

1999~2000年,1年多时间里,民生银行进行了频繁的股权转让,排行前3位的股东变成了新希望、东方集团和泛海集团,持股比例均超过9%,股权实现相对集中。

时势造英雄,三大股东相互制约,使善于“借势”的董文标有了足够的施展空间。

【第一次转型:调整市场定位】

民生银行成立之初,关于其定位一直争论不休。很多银行高层认为小银行会比较有发展前景。所以,民生银行成立之初,以“民营、中小、高科技”为战略定位,以支持民营企业为己任。

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民营、中小、高科技企业”规模小、实力弱,银行为它们提供金融服务并非易事,需要具备雄厚的资本实力和出色的风险管理,这是民生银行所不具备的,也是民生银行在初期发展速度慢、不良贷款高的重要原因。

董文标在担任行长之后,从民生银行生存和发展的现实出发,把市场定位转向国企、优势行业和大客户,与四大行进行同质化竞争。在这轮竞争中,民生银行的体制优势很快显现出来,它在这个规模巨大而风险相对较小的市场分到了不菲的蛋糕。

【首推独立评审制度】

当时民生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在6%以上,为了从体制上消除不良贷款产生的土壤,董文标在中国银行业首家推行“独立评审”制度。2001年,民生银行所有行政高管都从审贷委员会退出,审贷委员会成为了一个由专业人士组成的专业委员会,完全独立,从分行到总行所有工作人员都由总行垂直管理。2003年,民生银行正式向9家分行派驻了独立评审机构,进一步扩大了总行派驻独立评审机构的范围,并通过标准化的管理程序和授信政策传导机制提高了独立审查制度的透明度。未派驻机构的高风险业务,一律上收总行。在把这个风险长城打造好的前提下,董文标开始将民生银行驶入快车道,也正好赶上了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期。

【开动脑筋办银行】

董文标2006年任民生银行董事长后,做出了一个看似微小的“举动”,但意义却颇为重大,这就是将以前董事会的“举手表决”改为“无记名投票”。

董文标解释说,中国是一个讲人情、讲面子的社会,鉴于这种国情实际,如果当场举手表决,在某种程度上会有碍于董事意愿的真实表达,而改为投票,就可以使董事意愿的表达更流畅。

董文标要求民生银行全行“开动脑筋办银行”:认为创新不能走老路,不能拘泥于形式,必须按市场规律办事,进行商业化运作。”

【大刀阔斧改革民生银行业组织结构】

2003年开始,民生银行着手进行业务结构调整,加大对零售业务的支持力度,总行个人业务部和7家主要分行的个人业务部统一更名为零售银行部。

2005年,民生银行开始酝酿公司业务组织架构改革,实行公司业务的集中经营。

2007年,董文标亲自坐镇,宣布成立首批事业部,一场自下而上的体制变革攻坚战由此启动,民生银行成为了中国银行业率先实施事业部制的银行。

【空中楼阁的商业模式】

民生银行在2005年和2006年时发展速度已经达到极限,那时达到事业的董文标,却勇于承认这种商业模式存在非常严重的缺陷。

让董文标记忆尤为深刻的是,当时民生银行7000亿贷款,只有1200个企业客户,风险尤为集中;且在极端时,超过64%的贷款为中长期贷款,这对中小银行而言尤为致命,董文标称之为空中楼阁;

这一商业模式,也导致各项经营指标,比如资产回报率、收入成本比等在同业中都处于落后位置。

【转型:小微企业单独分离】

信贷过度向垄断行业和大企业集中形成的风险也在与日俱增。而放眼中国的民营经济,却显然已今非昔比,地位和成熟度已空前提高。

董文标观察到,不少商业银行也在纷纷扩大零售业务,也在采取诸多措施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但据了解,它们一般还是停留在“中小企业”的泛指定义上,注册资本在500万元以下,年销售收入在10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实际上还未真正进入它们的视野。本来最需要资金扶持的小微企业,并没有享受到本应受到的政策支持。

民生银行是第一家把小微企业从中小企业中单独分离出来的银行。

【小微企业蓝海】

2008年,董文标在调研中发现,小型和微型企业,“比小企业还小的个体工商户和私人企业主可能更需要银行的支持,所以他提出了‘小微企业’的概念。”2009年之后,董文标高调宣布,民生银行“民营”归来,重新把民营企业作为最主要的客户对象。民生银行几年来的发展最终证明,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够实现“低风险和低成本”,是一片广阔的金融蓝海。“做民营企业的银行、小微企业的银行、高端客户的银行”是民生银行三大战略定位,广义上,小微企业也属于民营企业的范畴。很多人理解这一战略定位是民生银行成立之初的“为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服务”的市场定位的回归。在董文标的带领下,民生银行再一次历史性地调整自己的市场定位,重新回到自己真正的使命上来。

【“民不聊生”银行】

在董文标带领下,民生银行有了被称为“风平浪静”的6年,增长速度领先同业。但同时也因为作风激进,业务考核压力大,民生银行私下里被人戏称为“民不聊生银行”。

直到今天,同事们对董文标的感情依然比较复杂。一位员工表示,他绝大多数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经常加班,弄得大家都无法回家。董文标自己也承认是个急性子,“走路都是一般人跟不上的,个子不高,走路快。我办事比较急,但待人比较温和。” 2006年,董文标从经叔平手中接任董事长一职。至此,民生银行进入“董文标时代”。

【我能当行长你们不能,关键在我投入】

对于曾经经历过的坎坷不顺不为人知的故事,董文标也只是摆摆手:“血与火,成长都要经历。”

“为什么我能当行长你们不能,关键在我投入”董文标这样形容自己的付出,“我曾经讲过,从做行长开始,我每天早上7点上班,他们9点上班。对很多人来说,一年可以做到,两年可以做到,但是能坚持10年都做到吗?如果做到了,一天多工作2个小时,10年是多少呢?”

【民生人】

10年前,董文标曾这样教育年轻行员:“你们看看经老(经叔平,中国民生银行前名誉董事长,已逝),那么大年纪的人了,总是西服革履,皮鞋擦得锃亮,精神抖擞。做民生人就要永远有这样一种精神状态。”10年后,55岁的董文标保持着他当年要求年轻行员的状态。

银行家大多以专业和高深为能事,但善于用自己的语言讲自己的话已是业内公认的董文标风格。也渐渐地,董文标获得了这些大佬们的真正认可,成为了民生银行董事会的核心。

民生银行的许多活动,它的股东董事们,比如张宏伟、卢志强、史玉柱等都积极参加,史玉柱甚至毫不掩饰地在微博上表达对民生银行未来的信心以及对民生银行管理层的钦佩。

【员工“盲目”崇拜】

虽然在改革探索的过程中,董文标也在持续的修正或微调既有的战略,但实践证明,董文标也尤为自信没有犯过方向性错误,这让众多民生银行一线人员的对董文标几乎有种“盲目”的崇拜或依赖。

“在业务的推进过程中,失望和希望交织,失望的时候就会想,董事长战略从来没有错过,这时我们又充满希望。”民生银行一名基层员工曾如此说。

【再见,董文标】

2014年8月19日,民生银行公告称18日收到董事长董文标的辞职函。他的离去似乎标志着民生银行一个时代的终结。一个企业对一个人的依赖程度,在民生银行显得前所未有之高,甚至有人担心,如果他退休,民生银行是否还能保持这些年来的改革力度和创新力度。有人这样评价他,一次、两次做了该做的,或许只是侥幸,但持续多年战略的成功,紧跟市场甚至引领市场,便是智慧。

【57岁“再就业”】

2014年4月,中民投创立伊始,董文标出任董事长。

“为什么要做中民投?因为中国到了目前这个阶段,经济转型,需要有一家民营背景,能联合更多民营企业的力量,做产融结合,用金融手段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帮助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挖掘行业价值。”董文标这样阐述中民投的理念。

中民投5月9日在上海注册成立,注册资本500亿元,实际到位近350亿元,有59个股东。

【新愿景:打造一个投资控股集团】

第7篇

2014年最后一个月,安邦保险集团意外举牌,接连7个交易日,在A股二级市场增持民生银行股票,强势入主成为第一大股东。

尽管民生银行现任董事长洪崎、创始董事刘永好、股东史玉柱,对于安邦保险集团的进入,皆公开表明欢迎。但面对股东们和管理层多年来精心构建的均衡被意外打破,银行未来命运徒增变数,民生银行董事会和管理层一度陷入紧张和不安。

“大家都在揣摩安邦的到来对银行是提升,还是有其他目的?”一位民生银行董事向《财经》记者表示,有的董事甚至担心,民生银行存在成为新的大股东“提款机”的风险。

顾名思义,安邦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安邦保险集团),本应是一家以保险为主业的金融集团,但现实中,经历了近五年在金融等跨行业的强势扩张后,保险业的资产仅占安邦保险集团总资产的三分之一。真正令市场侧目的,是其彪悍而隐秘的投资风格。

业界普遍认为,安邦的进入,并非“对民生银行未来发展前景看好”如此简单的官方表述。

一位接近安邦保险集团的高层人士对《财经》记者透露,安邦保险集团有意进一步增持民生银行股票,并逐步控制董事会和管理层,实现会计并表管理,民生银行将成为安邦保险集团的子公司,作为安邦探索金融业综合经营的核心平台。

安邦的潜在计划,正是深耕民生银行多年的股东们和管理层的忧虑所在。

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民生银行,600016.SH/01988.HK)成立于1996年,由59家股东(48家为民营背景)发起成立,注册资本13.8亿元,它的诞生宣告了中国民营银行的起步。近20年走来,民生银行已经由一家成立之初存款40亿元、净利润1.5亿元的小银行,一跃成为总资产近4万亿元、年度净利润约400亿元的全国性商业银行,2014年跻身全球50大银行之列。

民生银行另一个重要特征是长期股权分散,即便是多年来的第一大股东新希望集团,其单一持股甚至从未超过10%。“从银行治理结构讲,民生银行的股东一直在避免一股独大,因为一股独大可能出现不尊重其他投资人利益的情况,大股东站在自己的角度做自己的事情。”民生董事会有关人士表示,过去董事会中常有争吵,但多年磨练下来,大家一直在推动公司治理,最近一两年终于开始形成一个比较好的局面,大家多能建设性顾全大局,为民生持续发展而尽力。

如今,安邦的到来,有可能意味着一切将发生变化。

除了要面对猝不及防的股东更迭,摆在民生银行面前的,还要尽快挽回前期业务快速扩张所积聚的风险。民生银行近些年极力推进“两小业务”(小微企业贷款、小区金融),由于过于激进而陷入僵局,2012年、2013年小微贷款余额几乎以年均40%的增速在扩张,而宏观经济下行引致风险陡然上升。尽管其公司数据显示,2014年三季度不良贷款率为1.04%,但接近民生银行高层人士透露,其中约有1%的水分,民生银行当期实际的不良率当在2.04%左右。

如果继续走下去,民生银行将面临更大的资产质量危机。据民生银行内部权威人士透露,一个定名为“凤凰项目”的转型计划即将启动,计划在三年内,完成全面转型。但在民生民生对外正式宣传口径里,“凤凰项目”尚未提及。

恰在转型关键期,安邦不请自来。安邦会强势打破现有平衡局面,还是顺应原有的游戏规则,民生银行原有的董事会和管理层都在观望。“进来一个新股东也挺好,做个大股东也无所谓,但如果想独吞肯定不行。”民生银行董事会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如果安邦想独自掌控民生,或将遭遇部分老股东的联合抵制。 强势举牌

“真不知道持股多少才是安邦的最后目标!”当安邦在A股二级市场数次举牌收购民生银行股票至持股10%,从而晋升为第一大股东时,民生银行的多位管理层人士在私下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焦虑。

事后证明,安邦并不满足于简单地成为第一大股东。港交所1月19日交易数据显示,安邦保险集团持有民生银行A股股票达到49.96亿股,A股流通股占比已达18.35%。

业界人士预计,目前安邦保险集团对民生银行的实际持股和委托表决比例有可能已接近20%。相关信息或许要等到今年三四月间,民生银行披露2014年报时才能完全揭晓。

令业界感叹的是,对所有这一切,民生银行的现有股东们、董事会、管理层事前全然不觉,事后似乎也一时束手无策。

一位民生银行董事描述:“安邦一开始是敲门,后来是推门,现在看是踢门。”这种强势的进入风格让原股东们生畏。

民生银行公告显示,截至去年11月28日、12月17日和25日,安邦连续增持民生银行股份,持股成本分别在8元、9元和10元上下。安邦通过旗下“安邦人寿-传统产品”、“安邦财险-传统产品”、“安邦保险集团-资本金账户”、“安邦保险集团-传统保险产品”、“和谐健康保险-万能产品”等数个账户,先后买入民生银行A股、H股普通股股票共计约47.87亿股。据悉,这些股票均为安邦在二级市场买入,并无现有股东的协议转让。

据测算,安邦前述多次举牌累计支付资金总额约为400亿元。算上安邦2014年年末增持的招商银行、金融街、金地集团等,安邦动用的资金超过千亿元,这对安邦并非小数。

对此,安邦表示,增持民生银行资金来源于自有资金和保险资金,不存在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借贷和上市公司及其关联方的情形。

一位对安邦资金有调研的保险人士表示,2013年以来,依靠预期高收益率产品和强大的银保销售渠道,安邦的保费收入大幅增长,其中安邦主做银保投资型业务,增幅出乎市场预期。值得注意的是,安邦人寿2013年年报显示,其99%以上的保费收入来自银保趸交产品,未来三年仍继续以银保渠道业务为主。趸交产品的优势在于来钱快,可以迅速揽得大笔现金流。

此外,2014年以来安邦保险集团曾多次增资,4月,安邦保险集团大股东增资180亿元,12月再度增资319亿元,注册资本位居全国保险行业之首,达到619亿元。让市场颇为疑惑的是,增资资金到底从何而来?

民生银行内部人士分析认为,安邦动用的收购资金并非正常的利润积累,也不全是长期限的保险资金,而有可能是一些类似高收益的短期理财资金,这对民生银行的长远发展,会产生一定风险。在其看来,安邦所动用的资金性质决定了经不起市场的大幅波动,因为可能会输不起,“没有谁能和市场博弈,此时大股东可能就不是银行的守护者了”。

一个有利于安邦的市场因素则是,2014年12月以来,A股市场持续走高,虽有小幅波动,但涨势至今不改。按安邦在去年11月、12月多次增持民生银行时的股价平均估算,如今安邦持有的民生银行股份已经有了一定的账面浮盈。

一些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安邦的这种增长模式如果持久,必须同时做到三点:有可持续的资本金以保证偿付能力、业务规模要能够迅速做到很大、投资收益一定要比较高。这种模式关键在于要做一年到两年的短期杠杆,如果运作太长,则未来的政策和行业风险很难估计。 股比20%底线

无论民生银行老股东和董事们如何心态复杂,安邦保险集团的进入已是事实,多年不变的分散股权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董事会改组不得不开始。

今年1月15日,民生银行公告称,增补董事姚大峰为民生银行战略发展与投资管理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委员。姚大峰现任安邦保险集团副总裁、安邦人寿董事长以及安邦养老董事长兼总经理等职,此前曾在中国银行浙江分行工作20余年,有着丰富的银行工作经验,是目前安邦保险集团委派到民生银行的唯一一名董事。

从公开场合看,民生银行现有股东和管理层对安邦的进入持欢迎姿态,民生银行董事长洪崎在最近一次股东大会上表示:“今后金融机构一定是走向混业经营,与作为保险公司的大股东安邦合作免不了。”原大股东刘永好也公开表示:“谁给民生银行带来价值就拥护谁,安邦可能对民生银行的存款和业务发展带来很多积极影响。”

然而,这种欢迎态度皆以安邦不控股民生银行为前提。据《财经》记者了解,民生银行在与安邦沟通过程中已明确表示,希望安邦只做相对大股东,顶多持股20%,并在董事会拥有一席,且可担任副董事长。

从民生银行角度,对于安邦保险集团控股的拒斥,自有其逻辑和历史渊源。

相比中国绝大多数商业银行徒有虚名的董事会,民生银行因其民营资本属性,更强调股东利益的维护,因此,多年来形成了分散的股权结构,这令董事会的组成和权力运行,成为股东们最为关注甚至极为纠结的大事。

“从银行治理结构讲,原来民生银行的股东都担心一股独大,一股独大可能出现不尊重其他投资人利益的情况,大股东站在自己的角度做自己的事情。”上述董事会成员表示。但股权分散也会带来一大风险即内部人控制,可能出现管理层对个别股东的利益输送,以及各种斗争和纷扰。

历史上,民生银行董事会各种力量的制衡博弈复杂,每每有意外之举。

2006年董文标担任董事长,正式掌控民生银行。上任之初便在公司章程中明确,董事长一职一般只能连任两届,一届三年。

“这是董文标很了不起的一点,他定立了规矩,当时我们认为,董文标自己革自己的命。”上述董事至今仍然对董文标这一做法称赞不已。

现实分散的股权,仍然使股东们心存内部人控制的隐忧。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董文标个人威望的树立,也令各方产生纠结。

“任期快到的时候,一方面董文标自己很纠结,追随他的人也很纠结,这时候大家都已经把董文标称为老板,这也就有点不正常了。”该人士回忆。

有一点很明确,民生银行的股东们大都希望完善民生银行公司治理结构,避免出现内部人控制,防止出现“放羊的人最后把羊吃了”的局面。2014年8月,董文标离任,恰是重新平衡董事会与管理层、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的一个良机。但谁也没想到的是,几个月后,安邦强势闯入。

相较于安邦所带来的巨大不安,民生银行内部甚至有人认为,或许正是董文标的离职,给了安邦发力的契机。“毕竟,无论是业界资历还是高层人脉上,董文标都还是很有能量的人。他如果还在职,安邦不敢这样闯入。”

最让民生原股东和管理层担心的是,民生银行最终会否沦为安邦进行更大规模扩张的“提款机”。

此次安邦收购民生银行股权,累计支付资金总额约为400亿元。依照保监会相关规定,保险公司投资权益类资产账面余额,合计不高于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30%。按照安邦保险集团所公布的7000亿元总资产核算,其投资资产规模最高超过2000亿元。

有业界人士对此表示质疑,在安邦保险集团的总资产中银行类资产占据了大部分。

截至2013年底,安邦保险集团总资产约5800亿,其中成都农商行以4293.16亿的资产规模占据了近七成。因此,安邦实际是借助并表农商行扩充了资产规模,从而增加了进行其他股权投资的实力。如果安邦保险集团未来把民生银行实现并表,将会新增近4万亿元的资产规模,进一步获得1.2万亿元的投资资产规模,一位银行人士打了一个极端的比方,它甚至可以通过公开市场持股而控制工商银行(601398.SH/1398.HK)。截至2015年1月23日,工商银行的股票总市值尚不到2万亿元。

随着安邦频频实施跨领域并购,保险界对其存在的一些传闻也随之扩散到银行业:安邦的治理结构和行动策略自成一体,并不总按常理出牌。这对于其掌控和治理一家银行,恐怕会隐含潜在风险。民生银行一些股东担心,民生银行一旦被安邦实际控制,很有可能沦为关联交易的受害方。

对于民生银行董事会和管理层来说,安邦是否会止步于20%股权,目前还是一个巨大的悬念。 安邦图谋

2014年,安邦保险集团以7000亿元总资产位列中国第四大保险集团公司,旗下拥有安邦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安邦人寿)、安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安邦财险)、和谐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谐健康保险)、安邦美容险、和谐保险销售公司以及瑞和保险经纪公司等保险全牌照。

近三年来,安邦保险集团纵横捭阖,从2011年取得成都农商行控股权开始,相继揽得银行、金融租赁、证券等数张金融牌照。多年来,安邦保险集团掌门人、年近50岁的董事长兼总经理吴小晖的出身颇为引人关注,被外媒描述为以无情的商业风格和强大的政治后台闻名。

在民生银行股权详式权益变动报告中,安邦声称对民生银行股权的收购是“出于对民生银行未来发展前景的看好”。一位接近安邦保险集团的高层人士向《财经》记者透露,成为股权意义上的大股东仅仅是第一步,未来安邦或将进一步增持民生银行,并谋求更多的董事会席位,实现对民生银行董事会的控制和管理层的任命,在财务层面实现对民生银行的会计并表,为“银保深度合作”铺平道路。

接近民生银行董事会的人士表示,私下接触中,吴小晖甚至非正式表达过担任民生银行负责人的意愿。

回顾安邦近些年的并购事件,不难发现,控股并谋求实际控制权,是其一贯的诉求。这一点从安邦并购成都农商行的操作中,可见一斑。

2011年9月,安邦保险集团斥资50亿元收购成都农商行35%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当年12月便实施了大规模高层人事调整,行长、财务总监、董秘等被集体更换,人动甚至波及中层以及基层员工,一度引发了其他股东和员工极大不满。当时安邦称,希望通过银行、保险的整合与合作,打开西南保险市场。最终,安邦实现对成都农商行的实际控制,将其1000多亿元银行资产并表集团资产。三年后,该行资产已扩展至4200多亿元。

业内人士分析,不排除安邦也试图在民生银行复制成都农商银行的做法。不过,根据现行会计准则等相关规则,安邦要想实现并表还需要跨越几道坎。

《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第八条规定,母公司拥有被投资单位半数或者以下表决权时,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可以实现合并报表:通过与投资单位其他投资者协议,拥有半数以上表决权;根据公司章程或者协议,有权决定被投资单位的财务和经营政策;有权任免被投资单位的董事会或者类似机构的多数成员;在被投资单位的董事或者类似机构占多数表决权。

对此,前述民生银行董事认为,民生银行股权分散,如果安邦想实际控制民生银行,只要分裂董事会便可达到目的。而事实上,民生银行原有股东们也并非完全一条战线,历史上股东们本就存在某些不和谐,在内部,近期也有“一些暗流涌动”。

目前民生银行董事会一共有18个董事席位,包括9个股权董事席位、6个独立董事席位和3个执行董事。9个股权董事中,除了新希望拥有2席外,其余分散在7个股东。目前安邦只占据一个董事席位,即便安邦与三位管理层非执行董事达成默契,也还需要争取股权董事的支持。

由于股权分散,安邦保险集团要掌控民生银行,至少要联手多家股东才能达到目的。知情人士表示,民生银行的股权结构远比表面上看起来复杂得多。虽然民生银行前十大股东合起来占有不到50%的股份,但余下未披露股东的股权关系更为错综复杂。想依靠20%的股权对民生银行实际控制,显然过于乐观。

作为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其董事长、行长的任命需经银监会核准,并报国务院批准。安邦想像对待成都农商行那样,完全按自己意愿对民生管理层进行换血,进而实现绝对控制,绝非易事。

一位民生银行高管表示,“监管层不会无所作为,坐视股东胡来。”一位股东代表亦称,老股东们对民生银行很有感情,也不会完全任由新来者妄为。

虽然民生银行历史上的股权之争频频发生,但却从未像安邦此次来得如此突然而强势。

2006年经叔平卸任,刘永好落选董事,董文标继任董事长,民生银行发展迎来黄金十年。期间民生银行股权之争依然暗潮涌动,并呈现加剧迹象。民生银行股东曾拒绝某外资银行入股19.9%的要求,也拒绝了GE金融公司在合作汽车金融业务后可优先认购民生银行股权的要求。此外,游走于资本市场的“明天系“也曾尝试控股民生银行,民生银行成为各路资本觊觎逐鹿的目标。

此外,民生银行其他股东,比如复星集团,也一直在寻找最佳时机,试图增资控股。就在去年,中民投酝酿成立之初,中民投也曾考虑控股民生银行,但是由于民生银行现有股东的极力反对,最终未能如愿。

一位接近安邦保险集团的高层人士坦言,安邦保险集团有别于一般意义的保险集团,而是“金融财团”,这与过去进军金融业的产业资本的风格和路数确实存在不同。

若按照安邦保险集团计划的控股、并表、更换管理层的构想,未来民生银行将逐步植入安邦的基因,逐步嫁接安邦的战略,其发展轨迹或将被改写。民生银行股权分散恰恰为新股东提供了机会。“只要分裂董事会,拉拢一部分股东,就能达到控制的目的,做任何事情就怕不遵守规则的。”接近民生银行高层的分析人士直言。

2014年12月26日,就在民生银行公告安邦收购其股权至股本占比14.06%的第二天,民生银行副董事长、原第一大股东、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以每股均价10.8元,减持1.854亿股民生银行A股,套现约20亿元。减持后新希望持有民生银行A股股票占A股流通股的比例,由8.38%下降至7.69%。

对此,上述民生银行高层人士分析,“刘永好的减持是因为当时民生银行的股价很好,卖两亿,赚点钱,等价格下来了,可以再补回来。”

一位新希望高层人士表示,新希望以前是第一大股东,市场都很关注其动向,减持较为敏感,如今成为第二大股东后,“适当动一动,比以前灵活很多”。但他也表示,对于安邦进入后民生银行的前景,确实感到忧虑。

除了刘永好,期间民生银行其他股东股权变动频繁。数据显示11月12日-12月15日,不足两个月间,郭广昌分九次接连减持其持有的民生银行A股2.4亿股,套现约11.59亿元。期间郭又增持H股1.5亿股,持股数达到8.2亿股,此番操作后,郭广昌净减持9000万股。

此外,民生银行前十大股东之一卢志强,于12月3日、4日两个交易日共减持民生银行A股3222万股。

今年4月,民生银行董事会将迎来换届,各界预期现任管理层将留任,不会有太大变化,但是安邦或许会谋求更多的董事会席位,民生银行董事会新一轮明争暗斗才刚刚开始。 凤凰涅

处于股权之争漩涡中的民生银行,正面临着更急迫的任务――战略转型。这是继2009年民生银行将发展战略选定小微企业金融后的再一次自我革新。

当年在确定深耕“小微金融”战略后,民生银行表现出巨大的决心。该行管理层人士回忆,在西安召开的全体动员大会上,民生银行明确了小微贷款创新机制,即拒绝抵押物崇拜,以互联互保、信用贷款方式拓展小微贷款。群情激昂中,700多个支行行长,一批批上台,纷纷表态小微贷款要做到100亿元。而事实上,当年央行给民生银行的新增贷款额度不过1600亿元。

数据显示,2011年底,民生银行小微贷款存量为2300多亿元,此后两年间,几乎以年均近40%的规模增长,2013年年末,存量超过4000亿元。

但是此后,小微贷款余额却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小微贷款存量仍然为4000多亿元,今年基本没有净增量,“不是不想做,而是风险太大,实在不敢继续做了”。

对此,民生银行行长助理林云山道出了实情。他在2014年半年业绩会上说:一方面是民生银行小微业务周期到了一定期限,出现不良是必然。另一方面,除整体经济形势下行的宏观经济因素外,民生银行早期在客户定位上相对比较粗放,在目前经济形势波动影响下受到一定冲击。

小微业务急踩刹车,坏账风险集中爆发,其商业模式和风险控制遇到了空前压力和挑战,民生银行2014年三季度财报显示,全行不良贷款率为1.04%,相对于不良率低点2012年一季度的0.67%,上升了0.37个百分点。接近民生银行高层的人士透露,“其中还有1%的水分”,也就是说,民生银行的实际贷款不良率应在2.04%左右。

民生银行一位高层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遗留问题比较严重,但好在风险尚在可控范围。毕竟,民生银行2014年的净利润近450亿元,增长约5%,拨备覆盖率在180%以上,可覆盖风险。但现在要拿时间换空间,决策层已明确,民生银行必须全面转型。”

据了解,洪崎亲自主导与麦肯锡咨询公司合作,制定了一份全面转型计划――“凤凰项目”。这份转型计划的核心是民生银行如何应对利率市场化,并实现转型和突围。

该计划设定了三年转型期,以消化前期小微业务遗留的坏账包袱,实现银行业务流程再造。

目前,“凤凰项目”已完成编制,并于近日在高管层面进行沟通和传达,将于2月初正式启动实施。民生银行既定的“民营企业银行、小微企业银行、高端客户银行”三大战略届时势必随之调整。

其中,小微金融首当其冲。过去由于支行长期专注小微企业,公司业务逐渐上收至总行事业部,支行公司业务基本停止。据悉,未来调整的基本思路是,保持存量,更为注重成本控制、风险管理。在拓展客户结构层面,支行逐渐改变过去过于侧重小微企业,而是要探索大、中、小客户的均衡发展,改变目前抓小客户,大客户扔在一边的情况。

“事业部制”和“小区金融”也曾经是民生银行谋划转型的另外两张王牌,如今也同样面临着调整和纠偏。2007年底,民生银行在公司金融重点行业、重点产品领域推行事业部制改革,建立了垂直化、扁平化的组织架构,提升了组织运行质量和效率,运行八年来,虽然几经调整,但问题依然不少。

“事业部制”的最大缺陷在于事业部变成了“事业部的事业部”,而不是民生银行的事业部。民生银行一位董事表示,事业部要考虑未来行业调整方向,更注重从自己的客户基础角度出发,由重资产向轻资产转变,更多地涉足投行业务。近日,民生银行在香港组建成立民生商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该行在境外的证券业务板块。

此外,民生银行2013年7月启动小区金融战略,社区网点在全国遍地开花,甚至提出了三年内建设1万家小区银行的愿景。截至去年末,民生银行已设立近5000家社区网点,生意却意外冷清,一年多来仅带来存款200多亿元,远逊于预期。前述民生银行董事认为,小区金融的问题和小微金融战略多少有些类似,其问题的关键在于,银行不应该站在资源拥有者的角度跑马圈地,要更多地从客户实际需要的角度出发,设计和开发相对应产品。

一位接近民生银行决策层的人士评价称,民生银行新一届管理层是务实而理性的,并没有彻底和否定过去的战略,但他们对事业部制、小微金融、小区金融战略的失误和缺陷毫不回避,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检讨,如今他们的转型思路前所未有地清晰。

但安邦的强势闯入,令民生银行现有董事会、管理层的这些努力和既定战略变数陡增。